贫困户脱贫计划书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贫困户脱贫计划书(精选13篇)

贫困户脱贫计划书 篇1

(参考模板)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包括贫困户户主姓名、贫困类型(低保户、五保户、一般贫困户)家庭住址、人口、家庭成员情况、耕地面积、住房情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时限等(可参照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工作日志前边的信息采集表内容)

二、贫困户脱贫计划

(一).贫困户自身脱贫想法及要求

贫困户脱贫计划书 篇2

三道沟乡的农业以果业生产为主。当地有着种植水果的天然优势, 年降水量650毫米, 年均气温11.05℃, 无霜期196天, 昼夜温差大, 且远离工业污染, 生产的苹果口感甜脆、品质上佳。受限于分散式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 加之地处偏远、交流不便, 早年间当地出产的优质果品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生产水平、销售能力徘徊在较低水平。

近年来, 为了更好地发展当地的水果产业, 三道沟乡成立了三道沟果树专业合作社, 聚合资源, 加强生产管理, 拓展销售渠道, 逐渐使地产水果声名远扬, 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合作社也全面步入了由弱变强、由贫变富的良性发展轨道。

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再辅以完善的生产技术, 令合作社水果的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由于果树生长周期较长, 如果某个生长环节出现管理疏忽和漏洞, 就会导致后期的损失, 果树生产管理尤为关键。鉴于此, 合作社成立伊始, 就把“科技领先”作为首要发展方针, 在社员中大力推广和普及果树生产实用技术。

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 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许多果农多年种植果树, 也积累了较多的传统生产经验, 对新技术存在漠视甚至排斥的心理。在推广苹果树修剪技术过程中, 合作社动员部分社员先行采用该项技术, 这些苹果树修剪后其产值非但没有降低, 反而略有提高,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让持观望态度的社员们心服口服。为了切实加强对社员们的生产指导, 合作社还编印了《大青山果业通讯》, 《通讯》设立“专家支招”、“交流平台”、“报刊摘引”、“果树新品种”等专栏, 每月无偿发放给果农, 获得了良好的反响。近年来, 合作社还积极引进新品种并加以试种, 名优特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只有科学地使用农药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水果。以前果农对果树病虫害的认识很肤浅, 只知道打药, 但对用药的品种、用药的剂量、用药的最佳时期等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准确、不全面。为此, 合作社专门花费数万元, 制作了200余套果树害虫标本, 利用实物展示并辅以文字说明, 有效指导社员们科学用药防治果树病虫害。为进一步改善果品品质, 合作社要求社员们统一使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 同时指导社员们不施或少施化肥, 同时增施优质农家肥。

以往, 由于缺乏市场意识, 当地水果的销售大多处于“提篮小卖、地头交易”的初级状态, 即使优质也难以优价。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合作社牵头打造自有水果品牌, 注册了“三道沟”果品商标, 并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 为本地的优质水果打入市场、走进城市、跻身商超办理了“身份证”、“通行证”。

历经数年努力, 如今合作社的发展已是风生水起、渐入佳境, 当地的果品更是名声在外、供不应求。作为一个处于贫困地区、发展起点较低的合作社, 通过有效组织生产与销售, 既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更促进了当地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其发展历程也将带给诸多农民合作社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兴宁近5千贫困户成功脱贫 篇3

贫困户“扶”之后还要“富”

据悉,在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之初,兴宁市即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工作思路,坚持“靶向疗法”,采取思想帮扶、生产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救济帮扶等“五个帮扶”措施,如今全面完成了三年的目标任务。

“我们不但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三年内脱贫,还要让他们能致富,这就需要有可持续的经营产业。”兴宁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实现这一点,该市尤其注重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三年来,该市帮扶工作中,共举办各类型培训班785期,免费培训贫困户30234人次,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

43家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84个贫困村、4237户贫困户与全面对接,帮助贫困户发展油茶、种桑、种果、养猪、养鸡、养牛、养鸭、养鱼等,还新增劳务输出3959人,大大解决了农村就业难题。水口镇森丰村的黄亚婉在兴宁市社保局的帮扶下,不仅自己耕田、养鸡,还跟某毛竹种植基地进行合作,在自己的自留山地种植30多亩毛竹,两年多时间卖了5万多元。

数据显示,2012年,兴宁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8369元,84个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4798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脱贫率100%。此外,社保部门还给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实现应保尽保,60周岁以上贫困老人全部帮购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贫困村经济增收容貌新

三年来,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努力下,兴宁共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655个。2012年,8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村均14.07万元。贫困村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以前无家可住或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户住上了新房,以前破烂不堪的村委会也焕然一新,搬进了二层新楼……各方筹集资金约9350万元,确保了1779户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解决居住问题;同时,还解决饮水安全15432户,新增硬底化道路351公里,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19宗,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1183亩,建设文化卫生设施789宗。

日前,记者在由省交通集团挂点帮扶的叶塘镇陂下村看到,宽敞的文体活动中心旁种着草坪、绿树,旁边是学生们畅快玩耍的场景,实在难以联想这是昔日的贫困村。

村级贫困户年度脱贫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十届九次全会、市四届二次全会、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推进乐园村经济发展,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

二、完善脱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因工作原因部分人员发生变动,县志办成立了以主任阮江任组长的脱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脱贫攻坚工作的日常事务。

三、脱贫帮扶计划

(一)协助“鑫鑫”乐园专业合作社在205月底建400亩银杏密植园。

(二)协助乐园村修通一组到村委会泥结碎石路0.8公理,改造4组人畜饮水工程。

(三)尊重农户意愿,结合村情,突出院落文化的特点,协助建设易地搬迁聚居点1处。

(四)帮扶干部职工坚持每两月走访帮扶对象户一次(走访日程安排表详见附件2),了解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脱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积极创造条件,对贫困家庭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有针性的开展技能培训。

(六)协助解决贫困户在基本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

四、脱贫帮扶措施

(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培养和发展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眼光、有闯劲的年轻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整合部门资源优势。坚持统筹发展理念,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市场协同。按照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按期脱贫。

(三)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始终突出农民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地位,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注重民主和群众监督,无论是项目的选定还是项目的建设,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实行阳光作业。

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计划 篇5

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计划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本,我镇将继续贯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密团结各界扶贫力量,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以期取得更大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年光荣脱贫XXX户XXX人。共发放产业扶贫资金XXX万元,教育补助和雨露计划XXX万元,发放务工补助、新农合补助、慰问救助金等XXX万元。

二、扶贫工作目标

扎实推行扶贫工作政策,制定创新型扶贫开发方案,多管齐下,千方百计促进贫困户增收。根据贫困户管理系统中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到20**年底,争取完成年初制定脱贫任务。最终实现贫困家庭全部脱贫,达到小康生活的目标。

三、扶贫工作措施

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既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又有利于农户增产增收,对提高贫困家庭收入作用明显。一直以来,我镇的土地经营模式都是以家庭承包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为主,对于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而言,经营土地的投入成本较高。20**年我镇土地确权工作已施行,我镇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已形成有力条件,为确保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增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扶贫项目对于促进贫困家庭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工作中,我镇在产业扶贫工作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在20**年里,我镇将着力于产业扶贫的发展,着力发展适用我镇现实情况的产业扶贫项目,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以经济发展来带动贫困家庭的收入。

切实抓好教育扶贫。教育扶贫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子女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进行教育资金的资助;另一方面是对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对于前者,也就是因学致贫的,我镇会继续推行国家的相关资助政策,协助他们继续进行贫困大学生资助和“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资格的申报。同时,我镇也会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活动,宣传鼓励贫困户前来观看学习,提高贫困者的基本素质,让其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更快更好的走向脱贫致富的大道。

强化政策扶持。我镇目前的贫困人口中,有部分贫困户属于无力脱贫的,例如因大病、因重残、因缺劳力致贫的,以及孤寡老人和孤儿等,这部分贫困户目前无法通过实施扶贫项目进行脱贫致富,只能进行大病救助、申报低保和五保等政策兜底方式进行帮扶。20**年我镇将继续强化政策方面的扶持,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政策兜底的同时继续做好牵手致富、入户送温暖活动。

鼓励转移性就业。转移性就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够促进调整农村就业模式和经济结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对于贫困家庭而言,转移性就业是提高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鼓励其进行转移性就业,提高家庭收入,争取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强化帮扶责任。在新的一年里,我镇将继续推行实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双包政策,依托市直扶贫工作队,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制定干部考核制度,强化驻村工作队、包保干部责任意识,强化驻村工作队与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与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之间的联系,争取达到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的。

贫困户脱贫承诺书 篇6

一、在企业内部安置邵岗镇同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就业岗位100人,年人均收入达30000元,在三年内不脱贫不脱钩。

二、充分利用扶贫项目和资金,发挥企业现有资金、设施和技术优势,用好用活“双到”资金,互助资金,拓展融资渠道,使其融资回报高于20%的分红,拉动移民脱贫增收,覆盖贫困户,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区级扶贫龙头企业。

三、协同邵岗镇及移民村,建设鸡、兔、有机肥制造农业综合扶贫养殖园区,使辖区所有移民年人均收入增加600元,使其稳定脱贫。

承诺企业:中民投新能投资公司

法人代表:

贫困户脱贫计划书 篇7

一、“心理贫困”的表现

贫困生中也不乏积极乐观、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优秀者, 但是多数贫困生由于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 很容易出现“心理贫困”。

所谓“心理贫困”, 就是指大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所导致的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面变化[1]。“心理贫困”不完全等同于心理疾病, 只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问题, 由于错误认知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

1. 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们在长期的自我认知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认知偏差, 是个体在自己心目中形成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象。有自卑心理的人, 自我评价低, 胆小怕事, 自我封闭, 敏感多疑, 容易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2]。经济上的贫困是贫困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另外, 综合能力方面比不上见多识广的城里同学, 原来在本地高中引以为豪的优秀的学习成绩在大学也变得不再突出, 这更加重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若不加以及时疏导, 则会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

2. 自责和愧疚心理。

贫困生的家里都十分贫困, 面对高昂的大学求学费用, 贫困生的内心充满自责和愧疚, 觉得对不起父母。上大学之后, 许多贫困生选择做兼职, 由于协调不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使一些贫困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 个别贫困生甚至出现挂科。贫困生一心想出人头地为父母争光, 成绩不理想, 他们会更加自责和愧疚;越自责、愧疚, 精神压力越大, 精力越不集中, 成绩越不好, 如此恶性循环。自责和愧疚心理发展下去就会变成抑郁和焦虑, 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3. 人际交往障碍。

因为生活贫困, 有一些贫困生怕被同学看不起, 所以逃避集体活动, 以保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心;有一些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的重压下出现烦恼、忧愁, 没精力和心情参加集体活动;有些贫困生敏感、多疑, 总觉得别人针对自己, 看不起自己,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离群索居, 封闭自己, 使贫困生更加抑郁寡欢, 情绪低落, 性格孤僻, 行为怪异, 时间长了, 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4.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心理。

贫困生克服经济上的困难, 顽强拼搏, 就为了考上大学, 改变命运, 但上了大学, 他们了解到像他们这些没有背景、没有社会经验, 不能“拼爹、拼钱、拼关系”的贫困生很可能刚刚毕业就面临失业。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对前途的无限担忧, 使得许多贫困生处在紧张、焦虑和抑郁当中。

5. 依赖心理。

有些贫困大学生吃苦精神差, 面对贫困, 他们没有勇气, 没有毅力战胜贫困, 自强自立, 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一项调查表示, 31.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减免学杂费是对贫困生最好的资助方式[3]。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对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很不利。

6. 自暴自弃心理。

有些贫困生, 在面对生活上的巨大压力的同时, 由于个人天赋或基础差或贪玩等原因, 学习成绩也非常差。面对困难和压力, 他们不是迎难而上, 寻找有效办法解决, 而是意志消沉、自暴自弃。那些天天逃课, 泡在网吧里的学生就是这类贫困生的典型。

此外, 贫困生的心理贫困还表现为忌妒心理、虚荣心理、粉饰心理等。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新途径

本课题组在帮助辽宁科技大学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实践中,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 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 旨在培养和塑造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的积极优秀的心理品质, 挖掘和扩大贫困大学生固有的积极精神力量而最终成为健康并生活快乐幸福的人, 彻底摆脱心理贫困,

以下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雷锋精神的内核, 贫困生要摆脱“心理贫困”首先要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按照积极心理学理论, 一个人若想摆脱抑郁, 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幸福, 则首先要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使命。一个胸怀祖国、胸怀人民、心忧天下、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学生是不会抑郁的, 因为他们已找到了此生的使命。

2. 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悦纳贫困, 塑造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贫困, 使贫困生自卑和情绪低落, 备受心灵煎熬。贫穷并不可怕, 雷锋就是在贫穷困苦中成长起来的。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不经风雨, 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 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 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要教育贫困生像雷锋一样悦纳贫困, 乐观自信, 积极进取, 永远把艰苦朴素当做一种美德, 不怕苦, 不怕难, 迎难而上, 学习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学看齐, 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学看齐, 看淡物质, 追求精神的充实和提高。

3. 教育贫困像雷锋一样, 助人为乐, 团结友爱, 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强调, 要想获得幸福的人生, 必须爱别人和被人爱, 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贫困生过分关注自我, 会加重“心理贫困”。转移注意力, 忘却自己, 关爱他人, 通过外向的付出, 求得内在的心灵的充实和愉悦, 实现自身价值, 对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具有巨大的帮助。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助人乃快乐之本。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说过:帮助别人, 自己心中永远充满幸福与快乐。雷锋精神是这个社会的心灵鸡汤,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加专业一个成功走出抑郁情绪的贫困生这样写道:“助人途中快乐寻, 奉献踏上幸福路。”由此可见, 弘扬雷锋精神, 无私奉献, 是温暖、抚慰贫困生心灵痛苦的良方。

此外, 学习雷锋, 助人为乐, 还是贫困生走出封闭的自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活在关系中,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出, 一个人若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幸福感, 必须爱别人和被人爱,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课题组成员在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实践中, 引导贫困生从我做起, 从关爱身边的同学, 帮助身边的同学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自觉学雷锋。努力做到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积小善成大善, 积小德成大德。教育贫困生学雷锋的同时, 也教育非贫困生学雷锋, 教育他们设身处地为贫困生着想, 了解贫困生心理, 在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给贫困生更多的真诚关怀和帮助, 让贫困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课题组成员突出一个“情”字, 组织学生学雷锋, 积极营造“家”的港湾, 让贫困生时刻能享受到“家”的温暖, 让这种“家”的温暖可使贫困生从封闭中走出来, 慢慢融入到集体当中。

4. 教育学生像雷锋一样发扬“钉子”精神, 努力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最主要工作, 贫困生之所以陷入“心理贫困”, 学习上的压力也是原因之一。贫困生做兼职, 学习的时间尽管有限, 但如果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 善于挤和钻, 搞好学习是不成问题的。首先教育贫困生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 像雷锋一样喜欢学习。其次教育贫困生像雷锋一样, 认真、投入地学习。心理学家指出, 人在特别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 会有一种时光飞逝、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快活感。本课题组成员在教育贫困生学雷锋、刻苦学习的同时, 还注意教育班级成绩好的同学发扬雷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 和学习差的贫困生结成对子, 带动贫困生共同进步。以上举措,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许多贫困生学习成绩提高了, 学习压力减轻了, “心理贫困”缓解不少。

5. 教育贫困生像雷锋一样知恩、感恩。

一些贫困生不知恩, 不感恩, “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认为自己是贫困生, 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一个人如果不知恩图报, 就很难做出成绩。那些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天天泡在网吧里的学生, 大多是不知恩、不感恩的学生。雷锋精神, 根源在感恩。他一生所思、所想、所做都是为了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本课题组成员着重加强对贫困生感恩精神的教育, 教育贫困生要像雷锋一样知恩、感恩, 并像雷锋一样, 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斗志穷尽一生去报恩。感恩精神的教育, 对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我国改革收费制度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 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脱贫。本课题组在帮助辽宁科技大学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实践中,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 旨在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新途径。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脱贫途径

参考文献

[1]武晓东.高校学生“心理贫困”研究综述[J].经济师, 2013 (1) .

[2]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 2010 (1) .

为了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 篇8

探索“贫困户信用豁免重建”金融扶贫新模式

今年以来,人行凤县支行积极发挥基层央行的作用,在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就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针对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致富愿望,但因受不良信用记录制约而无法获得信贷支持的贫困户,创新探索“贫困户信用豁免和重建”金融扶贫工作新模式,依照《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办公室关于开展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凤县“贫困户信用豁免和重建”实施方案》。凤县农村信用联社依据《方案》,在对全县贫困户入户摸底调查中发现,河口镇东沟村三组贫困户来某种植柴胡、藸苓等药材急需资金,但因其三年前贷款开饭店投资失败,造成贷款利息及本金无法及时偿还,在通过辛勤劳作艰难地还清本息时,征信系统已形成了贷款逾期7个月的不良记录,无法获得扶贫贴息贷款。认为来某不良信用记录属非恶意造成,且符合“贫困户信用豁免和重建”试点工作服务对象,凤县河口信用社便对其实施了信用豁免,对其重新评定了信用等级,并及时为其发放了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用于柴胡、猪苓等药材种植。

业内人士认为,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施信用豁免和重建,是征信工作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实践,不但解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的燃眉之急,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了金融对贫困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从“一元民生”到“民生意外伤害保险”

今年4月12日,凤县唐藏镇潘家湾村村民陈青林的母亲彭述芳在家烧炕时不慎引发火灾,大火将三间土木结构房屋及屋内物品全部烧毁,其母亲在救火时由于火势蔓延太快,致使房屋倒塌不幸遇难。人保财险凤县分公司经理姚俊说,“按照理赔程序,公司在收集完善、审核验收必备资料后,最快也要一周后才能拿到理赔金。”为尽快解决陈青林家的燃眉之急,得知灾情后,人保财险凤县支公司工作人员特事特办,倒置理赔程序,第一时间上门勘查现场,先行自筹资金垫付理赔金,随后,现场指导家属填写索赔资料,并派车带领家属前往镇村和民政部门完善手续,加快案件流转处理。4月20日,陈青林正式收到由“政府买单”的5万元“一元民生保险”理赔金,成为凤县“一元民生保险”实施以来的首位受益者。陈青林激动地说:“二弟是二级肢体残,与三弟和母亲彭述芳一起生活,这笔理赔金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据了解,从2014年起,凤县所在的宝鸡市12个县区政府均为辖区内的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每人每年购买了“一元民生保险”。

投保种类为“见义勇为救助责任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保险理赔则分为死亡理赔、医疗费用理赔、伤残理赔三种,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承担保险责任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风、龙卷风、飑线、台风、雷击、冰雹、暴雨、洪水、泥石流、崖崩、突发性滑坡等11种。

而近期,无论到凤县扶贫办和人保财险凤县支公司,还是走访正在奋力脱贫的贫困户中采访,人们不仅会不约而同的说起政府几年前实施的“一元民生”更会提及今年为全县贫困人口量身打造了“民生意外伤害保险”。即由凤县政府出资93510元,为全县3402户贫困户的9351人专门购买了“民生意外伤害保险”,投保项目为“意外身故”和“残疾给付”。保险内容分为意外死亡理赔、意外医疗理赔。即在保险期间内,意外死亡,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每人赔偿5万元;意外医疗费用补承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每人赔偿限额0.5万元。

贫困户紧急诉求贷款当天就落实

8月18日,人行凤县支行包户干部突然接到包扶的留凤关镇留凤关村四组贫困户陈录华的电话称:他长期患脑溢血后遗症的老伴,突然生命危在旦夕,急需抢救及备办后事的资金,看人行能不能协调信用社,尽快落实2万元贷款。

自地处凤县启动联村、联户、联企,包抓贫困村、包抓贫困户(简称“三联两包”)起,人行凤县支行就负责留凤关村的“三联两包”工作,并经常进村入户实施帮扶,包户干部更是对包抓的贫困户了如指掌。刚入不惑之年的陈录华家共4口人,老伴长期患脑溢血后遗症,需陈录华看护,2个儿子也是在政府的救助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尽管脱贫前景乐观,但眼下确实面临燃眉之急。

放下电话,包户干部便立即向行领导作了汇报,这一信息立刻便传递到县信用联社,一个多小时后,当人行凤县支行包户干部申电话询问陈录华时,县信用联社留凤关分社的人员已登临陈录华家,在例行了相关信用调查等手续后,落实了2万元贷款。陈录华高兴地表示:“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使我的燃眉之急几个小时就得到了解决,真是太感谢了!”

帮扶贫困户脱贫措施方案 篇9

一、帮扶对象:

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困难家庭

二、帮扶地点:

分别在平康村、先锋村、青春村、大云村、战旗村。

三、帮扶项目:

以种植业为主。

四、帮扶组织领导:

唐昌镇片区农技站负责技术指导,计生办、民政办协助实施帮扶。

五、帮扶主要措施:

1、在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中实行政策倾斜、科技服务;

2、优先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3、免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

4、免费提供生育保健等计划生育健康服务;

5、免费赠送技术资料、农用物资;

6、免费提供各种市场信息;

7、帮助争取小额农贷;

8、与民政部门加强联系,力争改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解决子女入学困难问题。

六、帮扶规划:

的贫困户脱贫会议记录 篇10

与贫困生一起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有土木系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组长丁宪良,副组长王自武,以及小组其他所有成员,系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和学生代表。首先丁宪良主任代表小组所有成员对予贫困学生认定工作的重视,要求小组成员与学生干部一起深入到学生中,努力工作,按时完成任务。并对贫困生提出鼓励,希望大家能够燃起自信的火焰,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勇敢的面对眼前的困难,积极地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优秀青年,最终成就自己光辉的梦想。

第二阶段由副组长王自武老师宣布贫困生认定方法,根据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河南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规定:一,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在扣除基本生活费用外,不足以支付其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国家规定应该由学生缴纳的费用的,为一般困难档。二,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学校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为特殊困难档。具体资助档次和标准由学校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最后,丁主任对本次座谈会做了总结讲话,他以饱含深情的话语

贫困户脱贫计划书 篇11

12月7日,宋秀岩一行首先来到漳县盐井乡高桥村走访调研。高桥村离县城较远,宋秀岩详细地向村干部询问村里贫困户建档立卡、公示的情况,并细心了解贫困户的具体帮扶措施特别是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留守村民赵金梅告诉宋秀岩,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自己没办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地,丈夫也只是偶尔抽空出去,生活过得比较艰难。当得知赵金梅孝敬老人,有强烈的脱贫愿望时,宋秀岩鼓励她说:“可以学习手工编织,在家制作手工制品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随后,在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省妇联主席苏君、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等领导的陪同下,宋秀岩一行来到武当乡张坪村移民搬迁点、新寺镇青瓦寺村进行调研。在张坪村移民点,宋秀岩深入到搬迁户家中,查看房屋设施,了解村民的生产发展、收入来源等情况。看到一些妇女们正在院子里进行手工编织制作,宋秀岩亲切地和她们交谈起来,了解手工制品的销售、妇女们的收入等情况。在新寺镇青瓦寺村,宋秀岩调研了该村通过公司加农户开展手工编织的情况。

在与省市及定西、漳县当地干部的座谈会上,宋秀岩指出,经过全国妇联17年的帮扶,在省领导的关心和定西、漳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漳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了攻坚阶段。漳县的脱贫攻坚遇到了非常好的机遇。现在的问题是找到致贫原因、如何脱贫?如何把贫困户、贫困群众的问题解决好。

宋秀岩指出,妇联组织要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独特作用,要在七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搞好宣传发动,引导贫困妇女坚定脱贫志向。要动员更多的贫困妇女积极参与到脱贫行动当中来,在妇女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妇女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激发妇女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妇女提高脱贫能力。提高贫困妇女参训比例,协调争取各方面资源面向贫困妇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动员贫困妇女积极参与各种实用技能培训,比如种养殖业、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的培训。三是用好小额贷款,助力贫困妇女创业脱贫。推动进一步完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并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妇女解决创业资金困难。四是发展妇女手工,组织贫困妇女巧手脱贫。扶持发展妇女手工协会、妇女巧手脱贫基地,引导贫困妇女用自己一双巧手编织出幸福美好的生活。五是能人示范引领,带动贫困妇女互助脱贫。鼓励支持女能人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抱团发展。六是加大“两癌”免费检查力度,解决贫困妇女因病致贫的困扰。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适龄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力度,扩大对贫困患病妇女的救助范围。七是动员社会力量,发动我们的基金会,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爱心、专业人士面向贫困妇女儿童开展服务,为贫困妇女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陇南西和县是新确定的全国妇联帮扶县。12月8日,在甘肃省副省长杨子兴,省妇联副主席王灵英、调研员管春梅、陇南市市长陈青及西和县负责领导的陪同下,宋秀岩一行首先来到西和县巧手示范基地。该基地主营刺绣、草编、剪纸等陇南特色产品,自去年以来,基地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并通过电商开展营销业务。宋秀岩一行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公司的产品展示区,了解公司的经销情况,并同女工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何坝镇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是以中药材种植、良种引进繁育、生产、加工、销售、培训业务为一体的基地,当了解到该合作社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员工后,宋秀岩详细地询问了合作社的生产规模、销售和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妇女脱贫致富等情况。

宋秀岩此行还代表全国妇联开展了“三下乡、送温暖”活动。

当她来到落峪镇上铜村,看到郝富会家的条件比较困难时,宋秀岩怀着沉重的心情仔细询问了郝富会家里贫困的原因。在屋里昏暗的光线下,宋秀岩认真翻阅着郝富会家的精准扶贫档案,和当地干部一起研究扶贫、脱贫工作,并为家里的两位老人送上了慰问金。

在与陇南市、西和县的干部座谈中,宋秀岩再次指出,不久前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深刻的分析了脱贫攻坚战役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对下一步如何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讲了非常明确的意见。此次调研,就是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理清帮扶思路,明确帮扶措施,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履行职责,完成中央交给的帮扶任务。

宋秀岩强调,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要抓住机遇,增强打好扶贫攻坚硬仗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要勇于担当,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转变作风,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作为全国妇联,要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切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宋秀岩动情地说:“看到一些贫困群众的状况,感到很沉重,也很揪心。”

而对于扶贫攻坚,宋秀岩很扼要地概括:“扶贫攻坚一个字,就是干,两个字,就是落实。”这简练有力的话语,既是无声的要求,也是热情的鼓励。

隆冬时节的西北天寒地冻,宋秀岩一行的到来,宛如一股春风,温暖着当地干部群众的心,也为承担着扶贫攻坚重任的当地干部群众带来了信心与力量!

(责编 亦宣)

贫困户脱贫计划书 篇12

一、城乡贫困家庭基本现状

通过对黄石镇15个村135户农村贫困家庭、梅江镇8个社区62户城镇贫困家庭(共197户城乡贫困家庭)进行调查摸底,发现该县城乡贫困家庭存在以下特点:

1、家庭人口“两多两缺”。

患病(残疾)人口多、就学人员多,缺青壮年、缺劳力。贫困家庭普遍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如在黄石镇135户贫困家庭中,主要劳动力缺失的家庭占89%;贫困家庭另一个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如在黄石镇135户贫困家庭中,因病(残)致贫的有130户(占96%),梅江镇62户贫困家庭中,因病(残)致贫的有42户(占68%)。同时,贫困家庭对下一代教育比较重视,就学人员比较多,一个贫困家庭2—3个在校生的情况比较普遍,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2、生存状况“两多两少”。

依赖型多、自立型少,“蜗居”者多、“安居”者少。多数贫困家庭难以自力更生,多依赖于政府救济、社会救助。如梅江镇62户贫困家庭中靠自己打工维持生计的14户,占23%,靠亲属接济的10户,占16%,靠政府低保金或“三无”补助的38户,占61%;贫困户普遍住房条件差,如梅江镇贫困家庭住廉租房或福利院的有19户占30.5%,租房或者借住亲戚家的33户占53.5%,自有住房的仅占16%。黄石镇135户贫困家庭中,住土瓦房的75户占55%,住危房、无房户的13户占8.9%,住砖混房的44户只占33.2%。

3、家庭劳力“两低一少”。

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少。贫困户劳动力占家庭人口的比重不足10%,如黄石镇135户贫困户有人口258人,其中劳力只有15人,所占总人口比例极低,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有95户,占70.3%;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寥寥无几,黄石镇有7户(占5.2%)、梅江镇有6户(占8.1%)贫困家庭参加过县乡举行的技能培训班。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无一技之长,就业能力低是贫困家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4、家庭就业“两窄一低”。

获取信息渠道窄、从业门路窄,发展特色产业或外出就业者比例低。贫困户大多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和能力较差。受访中,有154户(占78%)贫困家庭不清楚企业最新用工需求;从劳动力的就业情况来看,在本地从业的占90%以上,如黄石镇贫困户258人中仅有7人外出务工,在家就业的大部分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很少。

从家庭收入、经济来源、家庭人口、增收途径等综合因素分析,农村贫困户与城镇贫困户存在一些差别,如,农村贫困户普遍比县城贫困户生活更困难;农村贫困户一般都拥有农田等基本生产要素,而城镇贫困户则没有与生俱来的生产生活资料;农村贫困家庭突出表现在劳动力短缺严重,受教育程度低,而城镇贫困户劳动力更为充足,受教育程度更高,但缺技术、缺就业门路。

二、贫困家庭致贫原因分析

走访调查发现,因病(残)致贫、因灾致贫、因学致贫、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等因素是城乡贫困家庭致贫的普遍原因。

1、因病致贫。

当前,尽管实行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社会医疗保障程度有所提高,但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病患者家庭的困难。一旦家庭成员患有大病、重病或残疾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或药物维持,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久而久之导致所在家庭生活贫困。一些贫困家庭成员患病甚至采取“以拖代治”的方式,小病拖、大病扛,造成“越穷越病、越病越穷”恶性循环。农民患有重病,虽然医保能报销部分,但余额部分贫困家庭难以承担。如黄石镇罗屋村的老支书温显煌,去年其妻突发脑出血,花费8万多元,至今未痊愈,后续治疗每月需要几百元药费,导致因病返贫。此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口,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如梅江镇博生西路居委会的许亮,患鼻咽癌,和11岁的儿子租住55m2的廉租房,因为患病失去劳动能力,父子二人生活全靠亲属接济。

2、因灾致贫。

主要是指因各种自然灾害、车祸、丧偶等事故发生导致贫困。在黄石镇,有3户是因自然灾害致贫的,占被调查户2%。因灾致贫是导致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且这种类型的贫困,脱贫速度慢。如黄石镇山梓村的郭家福,去年家里发生一场大火,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目前只能借住在庵里;梅江镇江东居委会曾小红,其丈夫早年病故,上有70岁的母亲,下有20岁的儿子,母亲年老无劳动力,儿子尚在读书,一家三口全靠其每月售车票的800元工资维持生活。

3、因学致贫。

此类家庭大多虽有些微薄收入,但有一个或多个子女同时就学。目前,高中生每人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大约需要七千元,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一至两万元不等,如此一来,高昂的就学费用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如,黄石镇罗屋村的温九保,之前靠种地为生勉强度日,但自从儿子温石林就读江西师范大学后,每年3万多元的花费着实让他犯愁;梅江镇城南居委会的易容仙,夫妻双目失明,大女儿智力障碍,小女儿正在读大学,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4、因孤致贫。

部分贫困家庭属于孤儿或孤老(“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子女没有很好履行赡养义务,房子不让父母住、有钱不济父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被调查的梅江镇62户贫困家庭中,“三无”人员共15户,占贫困户的24%。梅江镇中山南路居委会98岁的卢生平,年老体弱,常年卧床,又无子女赡养,仅靠每月400元低保金维持生计;城南居委会何清生是个14岁的学生,父母双亡,寄居外公家,依靠每月700元的孤儿补助生活。黄石镇石子头村谢龙秀的儿子外出务工,10多年来下落不明,现自己年老,生活没有了依靠,导致贫困加剧。

5、因缺劳力致贫。

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人口多,但劳动力少,众多家庭成员仅靠1—2人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如黄石镇陂塘村郭运生,早年在龙岩从事挖煤作业,每年收入4万多元,但后来患尘肺病,长期吃药,无法劳动,家庭十分贫困。梅江镇社区也存在不少困难群众,因家庭成员年老体弱,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依靠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在家务农过日子,难以脱贫致富。

6、因缺技术致贫。

这在农村表现更为明显,在黄石镇农村贫困户中,文化程度低是致贫的重要原因。文化程度不高导致观念落后,他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外出就业,把希望寄托于“老天爷”风调雨顺或政府支援救济。如,黄石镇陂塘村低保户郭水保,是个文盲,无法外出务工,遭致妻子嫌弃,如今单身一人,生活十分贫困,只靠政府救济度日。同时,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地不足,也是农民不能脱贫致富的一个原因。调查中发现,黄石镇人均耕地仅有0.6亩,加上文化素质不高,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事单一水稻种植获得的收入自然很少。如黄石村山塘组王福洲,老婆是哑巴,自已无能力经商和外出,只得在家种地,但土地太少,很难脱贫。

三、促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

针对全县贫困家庭情况,应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标本兼顾,促进城乡贫困户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强化贫困户基本生存保障。

大多数城乡贫困户发展底子薄、致富能力差,甚至基本的生产生活都难以维持和保障。因此,必须把保障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作为基础,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钱治病、有基本的生产资料。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增长形势,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医保报销等标准,确保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将孤、寡、病、残等特殊原因造成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加强贫困家庭的养老保障。二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在看病、入学、住房等方面实行特别扶助政策,着力解决贫困家庭的就医、就学、住房难等问题。建立城乡贫困户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完善大病救助政策,为贫困户建立个人档案,办理看病优惠卡,通过全免挂号费,减免住院治疗费等,减轻其负担;采取减免学费、提高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增加教育贷款的年限和数额,提供助学金等措施,扶助贫困户子女入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使无房的城镇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形成政府部门、慈善机构、社会组织、商业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扶贫帮困新格局,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上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不力,要采取道德和普法教育先行、司法援助介入的方式,提高子女赡养父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由法院强制执行。

2、大力开展就业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

加大培训投入,推行贫困家庭免费培训制度,实行贫困户培训政府“买单”的模式,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一是立足本县特色产业,开展农业产业知识培训。依托宁都县赖村镇奥帅脐橙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等24个创业孵化基地、森旺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分批次组织贫困家庭人口开展三黄鸡养殖、脐橙种植、席草栽培等产业知识培训,提高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能力。二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务工实用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该县工业园区企业、田头镇农民创业园、县职业技术学校等资源,建立贫困家庭务工技能实训基地,定期开展机电、修理、家具、服装、餐饮等实用技能培训,争取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三是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开展现代经营知识培训。利用县乡党校、送科技下乡、手机短信平台等,开展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用好“三送”工作结对帮扶网络,推动“三送”干部向所联系的贫困户传授经营知识,提高其竞争意识和适应市场的信心、能力。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贫困户脱贫计划书 篇13

——记仁和镇枥坑村王大平帮扶脱贫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和困难

枥坑村位于峡江县仁和镇的最北端,与新余市交界,全村辖7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340户1300余人,其中移民人口占85%以上,属典型的移民村,耕地面积1837.5亩,林地约10000亩,水域面积160亩,人均年收入在3000左右,属典型偏远落后贫穷小山村。该村属于移民村,人多地少,产业单一,水稻为主,目前烟叶种植,无其它规模产业。村集体林场和水库都已拍卖和出租,已用于建设和还债,现在整个村委无任何经济收入,主要靠政府的转移支付过日子,村委集体日子也不好过。由于村里资源匮乏,加之山高路远,产业单一,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一直苦于没有脱贫致富的路子,村内的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出现了典型的“空心村”现象,尤其是一些贫困户,出现了需要吃救济的情况,这些现象王大平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主要做法

王大平2011年进入村委班子,2014年当选为枥坑村委主任。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是村里的种养植致富能手,做村干部后,他始终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以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改变村里经济结构单

一、致富渠道狭窄的旧面貌。王大平知道,要改变枥坑村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求思想转变,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想,更要带领村民和贫困户解放思想。为了夯实好全村经济发展的根基,王大平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带头种植烟叶上百亩。由于进村委班子前,他一直在外经商,刚开始时也不懂烟叶种植技术,但王大平是一个好学肯动脑动手的人,经常请教烟技员,钻研各种种烟技术,两年下来,他现在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烟叶种植能手。“一枝独秀不是春”,王大平还经常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认真的归纳总结,无私的传授出去,跟大家一起分享,发动村民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目前已经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烤烟200余亩。

枥坑村是一个移民村,多年来,村子地理位置偏僻落后,民风保守,村民对新项目都怀有戒备心理,为了增强村民信心,王大平自己多方筹措资金,投入200余万元进行建设厂房和购买设备,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村民小范围经营。村民思想解放后,他立即带领村民办起了特色生态养殖互助合作社,对资金不够的贫困户社员,他通过协调金融机构对社员进行帮扶,共获得无息贷款50余万;还带领社员向县级部门争取各类帮扶资金,累计60余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有的养甲鱼,有的养山鸡,有的养竹鼠、肉兔、泥鳅等。由于枥坑村自然环境好,生产的特色产品质量高,受到南昌、新余等省内大中城市消费者的好评。通过搞特色生态养殖,直接带动了20多户村民走了致富路,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贫困户。

三、取得成效

上一篇:描写人生的优美段落下一篇:普通入职前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