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看互学”活动鹿城区汇报材料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看互学”活动鹿城区汇报材料

“互看互学”活动鹿城区汇报材料 篇1

中共鹿城区委 鹿城区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25日

互看互学,学比赶超,大干快上,转型发展。鹿城区作为首发站,我区一定决心在“十二五”发展和下一步工作中抢先而上,率先而为。我区“十二五”发展和下一步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准确把握鹿城区从形态建设向形态建设和功能提升并重、从生产交易向生产服务和消费升级转变、从区位中心向都市中心和区位核心转型的“三个转向”,深入实施强三优

二、城乡互融、文化引领、环境优先、改革创优五大战略,全力打造服务经济核心区、城市功能聚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生保障引领区、创新创优先行区五大城市功能引领区,初步建成宜商城市和宜居城市。现简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

一、“十二五”发展思路

鹿城区“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近期发展目标以及市委陈书记多次对鹿城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投资驱动、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和氛围推动,本着“重抓头三年、抢先见成效”,着力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为重点的三大转型,全面实施强三优

二、城乡互融、环境优先、文化引领、改革创优五大战略,到2015年率先全面建成小

2并、“退二进三”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鞋服、眼镜、打火机等传统行业的整合重组,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在保留都市型工业的基础上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构筑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2.实施城乡互融战略。以构筑“四高一环两横三纵八通道”的交通网络为龙头,切实抓好五大基础设施建设、十大重点功能区(城市综合体)提升和百个旧城旧村旧片区改造,加强城市立体化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切实优化城市内部的功能布局,做到升级旧城、拓展新区、优化西部。升级旧城重点是推进老城区、历史街区和37个城中村改制改造,以点带面塑造主城区宜商宜居环境。拓展新区重点是以行政文化中心区、滨江商务区、七都休闲商务区等为重点,加快城市东面拓展,推进温州最具现代化、最有商业气息、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功能区建设。优化西部重点是实施西部优化开发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先抓好西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双屿、仰义旧片区和山坡地,带动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

3.实施环境优先战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六城联创”活动,全力打好园林绿化、城中村改制改造、污染物排放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四大战役,进一步深化城区环境“四大整治”。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加大重点商贸节能、污染物减排、电镀制革等重点行业整治,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减排目标任务。加强经济发展环境、生态宜居环境和社会平安环境建设,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公平高效的发展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美丽舒适的人居环境,努力建成全市乃至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4.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大力弘扬新时期温州人精神,全面实施先进文化引领行动、地域特色文化塑造行动、公共文化惠民行动、文化产业促进行动、文化人才培育行动“五大行动”,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全力打响“江心屿金秋文化节”品牌,扶持温州歌舞团、温州少艺校、温州少美校等金名片,形成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追求卓越、合作共赢的人文环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小学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的“就近、免费、免试、均衡”,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实施改革创优战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政府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加快城市发展体制改革,理顺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财税体制以及城中村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规范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引导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激发民营经济的创业激情、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充分开拓民间资本利用新渠道,切实发挥好民营经济、民间资本这个最大优势,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鹿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和机制保障。

三、具体措施

概括起来,主要是全力打造五大城市功能引领区。1.大力发展“首位经济”,全力打造服务经济核心区。牢牢把握做强服务业“首位经济”的主攻方向,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占三产的比重达到35%以上,使鹿城成为温州大都市区以及浙南闽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制定出台《鹿城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评奖励暂行办法》,启动鹿城区与建设银行浙江分行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合作,筹备组建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发挥全市首个县级金融协会职能作用,借助新华社舆论、信息以及人才智力服务优势,创成首批浙江省金融创新示范试点区。特别是要通过十余年努力,建成集民营资本服务、黄金期货交易、保险证券经营、现代金融服务的中国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二是建设楼宇总部基地。制定实施服务业星级管理标准、物业管理标准及智能标准,切实抓好150幢楼宇(总部)项目的标准管理服务,重点打造金融投资、片区(老工业区)、温州木材市场等30个专业市场、纱帽河女人街等20个特色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联片集成推进新华印刷厂浙南汽配市场等6个片区“退二进三”,充分挖掘潜能、整合资源、推进集聚,实现旧城旧村旧片区的华丽转身。三是完成千亿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两轮驱动,建成4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153个产业发展项目、98个基础设施项目、103个市政配套项目、102社会发展项目,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重点建设和政府性投资项目“两个500亿”的目标任务,带动全社会投资超过1200亿元以上。

3.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全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发挥在“六城联创”和节能减排中的示范带头、标杆引领作用,通过做美城市,做优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是在“六城联创”中全力奋勇争先。实施园林绿化、城中村改制改造、污染物排放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四大战役和城区环境四大整治,主动承接历史街区保护性整治和八个市级综合性公园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在3年时间内,完成以120个街头绿地小游园、300个遍布大街小巷的“金角银边”绿化,以及7个区级公园为主的累计47万以上平方米的园林绿化,温瑞塘河新增绿化达到18.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上,全面完成电镀业整治和市区截污纳管工作,通过三年奋战达到“六城联

矛盾纠纷,全面强化社会管理,牢固夯实基层基础,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

5.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打造创新创优先行区。以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突出抓好五大领域改革创新:一是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主动承接市区体制改革,抓好城市建设管理维护事业单位转制工作,建立“以块为主、条上授权、重心下移”的城管体制,将城管和维护的事权、财权、人权充分匹配下放到区、街道和社区,让千千万万的街道社区干部成为千千万万的城管员(协管员),真正发挥基层主体的力量,解决城市管理“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二是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整合组建中国鞋都与总部经济园开发公司、轻工园区开发公司、鹿城区城乡发展公司、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商贸业开发公司以及利用民资投资服务平台建设的鹿城投资实业公司等七大投融资平台,加快统筹整合至少上百亿的国有资产,提高政府的投融资能力。三是加快民间投资增长。结合“新36条”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以项目建设、兼并、重组和参股等方式大胆参与交通运输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政策性住房建设、科教文卫体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兴办金融机构。四是推进鹿城人内外互动。充分挖掘10万多在外鹿城人、6万多华人华侨的优势资源,切实发挥鹿城人经济

“互看互学”活动鹿城区汇报材料 篇2

这次会议,既是今年县(市、区)“互看互学”的总结会,也是市直部门“互学互比”的动员会。刚才,大家观看了“学赶杭甬、比追青厦”专题片,会议下发了专题资料,陈金彪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提出了明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看到差距,坚定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

一个地方,落后不可怕,有差距、有不足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差距而不自知,自我感觉良好,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步走向沉沦。温州改革开放30多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我们到青岛厦门考察学习,所到之处受到的重视和欢迎程度都非常之高,接待的规格也非常之高。但人家在跟我们交流中,更多的是说温州模式、民营经济如何如何,给我们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他们所称赞的大多是过去式。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全国各地来温州学习的络绎不绝,说明当时温州的经验对全国有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这种相互间的交流学习,使得发展民营经济、发挥民间活力这个“民”字深入人心,促进了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推动了全国国有以及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热潮。通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基础基本得到确立。随着全国各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温州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原有的一些比较劣势却重新显现出来。如区位方面,偏于浙南一隅,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流通不便;资源方面,地下没有矿产,地面“七山二水一分田”,空间狭小;体制方面,习惯沿用一些惯性思维、惯用方法,没有在制度体制上进行大的突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中高级阶段,产业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环境平台的时候,政府转型严重滞后,环境平台等公共品供给不足,制约了产业企业的转型发展,导致大量企业外迁、资本外流。“十一五”期间,温州在全国各地的实业投资达3000亿元,但在本土的投资只有1300亿元,实业空心化问题日渐凸显。最近,省里有专家对浙江模式进行反思,对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反思实际上反映的是,市场经济进入高级阶段以后,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无为和体制机制创新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导致温州发展在全国全省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内生动力不足。温州的干部聪明、正直、善良、忠诚、热情、好客、大方,但也存在进取心不足、比较封闭安守等问题。如在向省级机关部门申请某一事项时,报告送到部门厅局里面以后就不管了,坐等上面审批,不会去催,不给不要、不哭不闹,往往可能等上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到北京部委办公关的就更少。所以,干部队伍整体相对比较封闭,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不强。另一方面是与外面的交往不够。傻子过年看隔壁,要发展就得主动与人家交流、虚心向人家学习。但温州东面是太平洋,南面、西面、北面都是和温州差不多甚至还要落后的地区,再加上交通不便,温州与杭甬、与上海、苏州这些先进地区的交流就很少。

内生的创新动力不足,加上外界刺激的减少,导致温州整个发展步子就比较缓慢。我们去年到天津唐山学习考察,虽然天津唐山并不是国内发展最好的,但是两地发展的气势、速度、效率在全国是领先的。所以考察学习之后,我们强调的就是一个“快”字,怎么把速度提上来,大干快上。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应该说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科学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仅有快不行,还要好。今年我们选择到青岛厦门考察,就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又快又好、快中求好,通过学习先进,找差距、明目标、理思路、抓落实。这次青厦考察和“互看互学”,总体上有三方面的评价:

(一)纵向比成绩很大。一年来,大家比投资、比环境、比改革,以事实说话,11个县(市、区)和4个功能区纵向比进步都很大。(1)投资取得重大突破。1-10月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83亿元,增长101.3%,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达到1650亿元左右,投资率超过50%,相比于去年的31%提高近2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超过60%,成效明显,成绩巨大。而从全省的排名情况看,我市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前10个月的投资总量已经超过台州、金华,与绍兴、嘉兴也仅相差60亿元左右,如果我们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就很有可能在年底超越绍兴、嘉兴,实现投资总量居全省第3位的目标,从而与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的位次相当。(2)重大工程取得进展。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甬台温高速、绕城西线、绕城北线东延线和龙丽温高速的前期工作,这在省内高速公路建设史没有先例,充分体现了温州人的干劲、热情、聪明才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瓯飞工程上报国家海洋局有望获批,机场飞行区扩建、市域铁路建设按时开工,基本都是用一年时间干完了原先三四年的活,成绩确实很大。(3)环境建设大力度推进。拆违方面,今年仅市区拆违就将近800万平方米,按过去每平方米赔偿5000元计算,节省了400亿元。通过拆违,不仅有力推进了工程建设,拆出了效益,而且节省了纳税人的钱,拆出了公平。绿化方面,去冬今春的计划是280公顷,但实际完成40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新增2平方米,是过去6年的总量。今冬明春,我们的目标是总量增加10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5平方米,总量超过10平方米,基本接近宁波的水平。这样再有两冬两春,全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就可以达到20平方米,超过青岛厦门,达到全国一流。因此,种树绿化的势头不能减,必须进一步强化理念、提升信心、加大力度。转而未供土地供出率已达80%多,到今年年底必须完成90%。第一批拔钉清障完成90%,四小车整治基本完成,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4)城乡统筹打开新局面。完善市域城镇规划体系,构建“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发展新格局;圆满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探索建立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管理体制;基本完成村级组织“转并联”,农村联合社区基本挂牌运行,扎实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实行“三分三改”,有170多个村正在实施;大力推进农房集聚改造,启动184个农房集聚改造点,建筑面积达到1450多万平方米。(5)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深入推进十大体制改革,撤销指挥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基本完成市级国资体制改革,组建14家国资公司;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启动整个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制和中介机构改革,开展招投标市场清理规范工作;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积极争创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6)工作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制定实施考绩法和绩擢法,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全面实施即办制,建立“六督联查”机制,形成了一套新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落实。

(二)横向比差距不小。与杭甬青厦等先进城市相比,现在温州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人家。为什么要进行横向比较?块与块之间,明年开始主要考核投资率、农房改造集聚率、“三分三改”、环境建设和平安建设、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县(市、区)之间可比性比较强,但部门之间的考核比较难,无法用统一的指标进行比较。但温州的发改委可以与先进地区的发改委比,温州的国土局也可以与先进地区的国土局比,这其中就需要找到可以比较的先进城市。从全省来看,杭甬处于领先地位,从全国来看,青厦处于一流水平,我们可以对照杭甬青厦的平均值、最优值,查找差距,寻找不足,学比追赶。比较的指标体系就是围绕“三生融合”,即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生产包括创业、创新,生态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生活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设置了60多个指标,构成了“三生融合”建设的指标体系。然后我们把四个城市的2010年指标作为基数,查找温州2010年现状值与杭甬青厦的差距,并确定相应指标的牵头部门。全方位缩减客观指标差距,就是追赶的过程。

老百姓的幸福感是主观的,客观指标的提升一定会带来主观感受的提升,但这两者之间并不一定等同。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就要体现在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上。人的幸福感与欲望成反比,与欲望的满足程度成正比。所以,幸福感提升也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除了“三生融合”的客观指标之外,我们又提出了“幸福温州”的“五感”指标,“五感”即安全感、富足感、认同感、公平感、成就感。今年年底,将对“五感”进行本底调查,建立基础数据库。经过一年的工作以后,对照同一指标、同一问卷,进行纵向对比,调查老百姓的总体满意度和对部门牵头工作的认同度。所以,“三生五感”构成了“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指标分解,建立对各个部门的考核体系,实现与标杆城市的对照比较,承认差距,学赶比追,奋力超越,再塑温州人形象,让温州老百姓过上“三生融合”的幸福生活。

温州与杭甬青厦城市可比性较强,基本都是1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8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厦门虽然只有1500多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00多万人口,但它没有郊县,只有一个市区,与温州市本级可比,温州市本级是118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304万常住人口。所以杭甬青与温州可比,厦门与市本级可比,而且杭甬青的市区与温州市区也基本可比。横向比差距很大,现在温州人均GDP仅为杭甬青厦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由此引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1)投资:“十一五”期间,青厦杭甬四市的平均投资率是47.5%,温州是32%;2010年,青厦杭甬四市的投资率分别是53.3%、49.2%、46.3%、43%,温州是31.8%;今年1-9月份,青厦杭甬四市的投资率分别是58.2%、47.8%、42.9%、40.2%,温州是43.5%。(2)城市:他们是实行全域规划、全方位规划,全面拉开框架,建设很大气、很精致、很有档次品位,比温州更新、更大、更强、更美。(3)环境:无论是基础设施硬环境、政府服务软环境、生态生产生活环境,还是城市形象环境,温州与他们相比都不是处在同一个档次上的。(4)平台:他们非常重视平台建设,包括产业集聚区、公共创新平台、区域金融中心等各类发展平台规模很大、档次很高、功能集成,温州与他们相比有很大差距。(5)项目:他们招商引资力度很大,一大批高、新、大的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成,而温州是好项目留不住、引不进,反差很大。

(三)综合比信心更足。学比先进、查找差距,目的是为了知耻而近乎于勇,是为了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相比于杭甬青厦,温州除了在发展水平现状与他们有差距外,其他很多方面并不差,有些甚至具有更大的优势,关键是怎么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实现超越。(1)从区位优势看,温州是长三角和海西区的交汇城市,而且是交汇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但又不会受到像上海等大城市的制约。(2)从发展空间看,温州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更加广阔,有90多万亩的可围垦海涂,这是青岛、厦门、宁波等滨海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3)从生态优势看,温州气候温和,地形山江海岛平原兼备,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我市的生态优势将成为未来发展最宝贵的资本。(4)从企业家资源看,温州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有60多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商创业,他们构成的商业网、信息网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改革开放以来,也只有温州形成了地域性的企业家群体。(5)从资本要素看,据有关部门统计,温州现在拥有民间流动资金约为6000亿元,老百姓创业创新的欲望和激情特别旺盛。(6)从体制机制看,改革开放前期,温州在市场经济微观体制放活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温州模式,知名度和发展水平一度超过了杭甬青厦。现在温州发展落后了,关键原因在于市场经济进入高级阶段后,温州的政府转型滞后了。近10年间,杭甬青厦的转型升级和崛起发展,无一不是政府在公共领域有力的作为,而温州恰在这一阶段延续了政府的无为。如果说早期的温州模式是政府在市场领域的无为之利,那今天的不足就是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无为带来了发展障碍。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只要我们抓住政府转型这个牛鼻子,以政府转型推进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温州完全有可能“学赶杭甬、比追青厦”,继续走在前列。

二、对照标杆,比追赶超,又好又快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这次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目的就是要把杭甬青厦作为标杆和参照系,创先争优、比追赶超,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缩小与杭甬青厦等先进城市的差距,最终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

(一)提升发展理念。(1)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有为政府。政府、市场、社会有明确的边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市场领域的有为是越位,作为越大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也越大,经济发展就越慢。经济要发展,必须给予企业更高的自由度,让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各级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无为,发挥民间的活力优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是温州模式的真谛和本质内涵。但在市场经济领域的无为并不必然可以推导出在其他领域的无为,无为也不是永恒的,如果政府在自己该有为的领域也无为,那就是缺位、失职,就会导致平台环境建设的滞后,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因此,必须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大力度推进政府转型,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有力作为,提升公共品供给和公共服务能力。(2)要由低小散向高大聚转变。如果不对每个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进行约束,其综合叠加一定会带来群体的不理性。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的规矩无疑需要冲破,激发民间活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然选择。但市场经济不等于完全的自由经济,规范的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老百姓之所以让渡部分权力给政府,就是要政府通过规范来克服企业和个人行为的负外部性,通过环境平台等公共品的建设来产生正的外部性。从温州来讲,最突出的问题是低小散,包括城市、产业、公共服务项目、人力资源以及发展指标都呈现出低小散的特征,导致资源集聚程度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整合不到位、竞争力不强,经不起大风大浪,无法应对国际竞争,实现不了现代化。所以,要确立高大聚的理念。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努力实现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大力度、大手笔投入,克服低小散,着力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充分发挥大都市的规模效应和优良环境平台的洼地效应。(3)要确立又好又快的理念。现在是效率经济的时代,速度是一个城市竞争最基本的要素,快鱼吃慢鱼,而不是大鱼吃小鱼,快人一步才能占得先机,慢人一步就步步落后。必须确立快的理念,加快速度,提升效率。同时,要坚持快中求好,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提升工作目标。(1)拉大框架。不管是柳市、鳌江还是龙港,都是温州“1650”网络型大都市中的一个节点、一个功能区,整个温州“1650”才是一个城市,如果柳市、龙港、鳌江按照镇级市建设,那就是小而全,就没有规模效应,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各地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以大温州发展为己任,全市上下一盘棋,加快机场、市域和周边铁路、海港等现代交通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构建航空大都市,同心协力建设“1650”网络型大都市,促进功能集聚,发挥规模效应。(2)建大平台。青岛、厦门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大的、高端的平台吸引集聚高端要素,不是小乡小镇。而温州原有工业区最小的几十亩,大一点的几百亩、上千亩,这样的小平台连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都无法构筑,更不可能有相应的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平台。因此,必须依托“1650”大都市的总体规划,系统谋划推进瓯飞工程、瓯江口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园区、生态园区、大学科技城、金融集聚区等重点区块建设,提升综合功能,强化发展平台支撑。(3)抓大环境。基础设施硬环境、政府服务和制度建设软环境、城市形象环境的建设,必须统筹兼顾、齐头并进。其中软环境好不好的检验标准主要看投资率,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投资率上去了,就证明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速度快了;民间投资愿意来了,软环境肯定也是好的。硬环境主要靠政府主导建设,形象环境主要是全力推进“六城联创”。(4)招大项目。政府抓环境要有大项目大平台,企业抓发展也要有大项目大平台。集聚高端要素,推进转型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大项目上来。要坚持政府项目和产业项目一起抓,在强化平台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在今年的投资结构中,工业性投资是短腿,1-10月仅仅增长21%,与面上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相比,差了80个百分点,处于全省倒数第3位,形成鲜明反差。所以,要充分利用温州围垦空间资源和海域使用权直通车政策,鼓励温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发展,大力引进产业大项目,以大项目改善大环境,促进大发展。

市委、市政府围绕“三生五感”的目标和投资、统筹、环境三个工作重点,探索制定了“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评价考核目标体系。这些目标体系要在具体工作中转化为“双十工程”和“十大项目”,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大力度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向既定目标阔步迈进。

(三)提升体制优势。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发展关键举措,着眼于构建现代政府治理、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服务的新体制,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入手,深化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1)深化政府领域改革。深化政府部门机构改革,推进部门机构和职能结构性调整,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政府人力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的机制和办法,推进重心下移,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真正把政府财力集中投放到基本公共品供给和公共平台建设上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国资平台,充分发挥国资公司在非竞争性领域公共品供给的主导作用。(2)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事业制度,破除身份管理制度,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加快推进“三分三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把解决“两多两难”问题作为主要切入点和重点,着力构建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体系,强化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撑。积极培育发展市场经济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放大政府服务能力。(3)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功能区和中心镇管理体制,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和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建设,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着眼推动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专门拟定了50多个调研课题。各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要抓紧深入调研,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同时每个课题都必须形成“1+X”政策文件,以政策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转型发展。

(四)提升服务效率。过去温州的辉煌主要是靠调动民企和民间的积极性、创造性,现在再创温州新的辉煌必须转到主要靠政府转型和干部作风转变上来。(1)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全面深化即办制,倡导形成“每日事每日毕”的理念和习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造工作流程,加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制度,优化机关服务。(2)推进服务重心下移。强化块上的管理服务职能,特别是专业技术性强的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有一批干部下沉到区和街道一级,促使基层人事权、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提升考绩法,深入实施绩擢法,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制,有效引导和督促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着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落实

比追赶超,时不我待,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年内所剩时间不多,大家一定要惜时如金,科学安排,在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谋划好今后五年和明年的工作思路,抓当前谋长远,脚踏实地推进转型发展。

(一)抓好年内各项工作的落实。“互看互学”活动告一段落,年底要进行全面验收。本月下旬要组织开展市级机关部门“互学互比”活动,一方面总结今年工作,查看“十大项目”的承诺兑现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根据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主要指标,结合各部门主要职能,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思路,提出5-10个项目。市里已专门下发了文件,明确了具体要求,希望各市级部门抓紧做好准备。同时,要深入开展“双百”行动,克难攻坚抓好项目建设,全力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扎实推进“揭疤栽花”行动。争分夺秒抓好年内投资率、农房改造率等各项重点指标的完成,为明年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抓好换届工作。今冬明春是市县两级全面换届的重要时期,各县(市、区)要以这次“互看互学”活动为契机,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同时,市委将以这次“互学互比”活动为契机,对市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根据换届总体部署和考察情况,做好市级部门的换届工作。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坚守岗位,做到工作不断、思想不乱、队伍不散,确保抓工作落实的力度更大。

(三)谋深谋实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明年重点工作。要以市县党代会和“两会”召开为契机,组织力量深入开展重点课题调研,认真谋划今后五年发展思路,明确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要与“十二五”规划有机衔接,不能一个将军一个令,目标方向一旦确定就必须一张图纸画到底、一个规划干到底,确保抓出大的成效。

上一篇:实验室工作总结精下一篇:陶渊明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