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篇1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如下制度:

一、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3例(含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时,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以科室为单位的报告原则进行。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三、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四、主管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要立即报告所在科科主任。科主任接报后要立即组织科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主管副院长,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对医院感染暴发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指导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危机管理

社会与医学环境的巨大变化,使现代医院面临危机的种类以及发生频率与日俱增[1]。医院感染暴发作为医院风险与危机的一种形式是医院运营中不可回避的。SARS暴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是一次对全球造成重大影响的医院感染暴发。SARS过后,危机管理作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医院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但不容乐观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医院管理者都能正确地看待与处理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SARS后国内出现的多起医院感染暴发与流行的案例如“宿州眼球事件”等,就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1 危机的定义及分类

危机(CRISIS)是一种人们生活中不愿意面对的、不可预期的、需紧急处理的突发事件。Seeger等认为[2]危机是一种能够带来高度不稳定性的、特殊性的、不可预测性的、非常规性的事件。

危机根据影响时空的范围分为国际危机、国内危机和局部组织危机。一般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往往是局部的,如医院感染暴发往往仅影响局部病区/医院和人群,但一些局部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如处理不好,则可引发全国性甚至国际危机,SARS的暴发流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 医院感染暴发危机的特征

一般而言,医院感染暴发危机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1)突发性,医院感染暴发虽然一定有其潜在的危险因素,但暴发的出现却是突然性的,往往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而其后的衍变和可能涉及的影响往往也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参考。(2)威胁性,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其发生突然,骤发病例较多,因而会对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造成威胁,若不采取有效控制则可向其它机构和社会扩散,造成更大的威胁。(3)不确定性,由于暴发初期对于暴露人群不易确定,因而对势态的发展不易判断和确定。(4)时间的有限性,医院感染暴发往往来去匆匆,时间短暂,处理不当则会造成向整个社会播散,SARS就是一个例子。(5)危机的双重效果性,危机会造成损失,但从管理的角度看,危机也是好事,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危机而得到进步。

3 危机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中的应用

3.1 加强危机管理的意义

首先,危机管理是提高组织管理绩效的决定因素。众所周知,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导致管理系统内部的无序和系统失衡,从而影响管理绩效。实施危机管理可以保证组织系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也可以使组织实现渐进式的管理变革,促进组织兴旺发达。其次,危机管理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必需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缺乏危机意识,必然会导致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的组织和机构目前缺乏一种能够预防、察觉和化解危机的内在机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危机管理是防止组织老化,使组织之树常青的关键所在。戴维·奥斯本(Osborne)和特德·盖布勒(Gabler)也认为,危机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与危机过程中别的阶段相比较而言,危机避免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只是我们在日常的危机管理活动中未能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危机作为控制潜在危机是花费最少、最简便的方法,因此,显然是最好的危机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将危机看作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避免危机经常被管理者所疏忽,或者成为危机管理过程中最不受重视的一环。

3.2 医院感染暴发的危机管理

医院感染暴发的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应急性、可预防性等特征。其危机事件演变迅速,无论是产生的原因、事态发展的结果、还是事件变化的影响因素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同时,暴发的初期还存在着管理者对暴发的各种信息了解不完全、不准确或者是危机信息报告和反馈不及时等情况。因此,在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充满着风险性、震撼性、爆炸性的特征。

医院感染暴发的危机管理包括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也就是从危机的预防、控制和后处理进行管理。危机的发展过程包括潜伏期、前兆期、暴发期、恢复期。针对危机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危机管理对策。(1)潜伏期、前兆期:要从危机的预防入手,要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我们假设1998年的深圳妇儿医院切口分枝杆菌感染和2 0 0 5年的“宿州眼球事件”早有察觉,将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而与此相反,2006年秋冬季北京诺瓦克病毒流行的有效控制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暴发期,阻止危机的扩散是危机管理的必要手段。一旦医院感染暴发,必须快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控制危机,遵从“5S原则”,即速度第一原则(s p e e 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和“3C策略”,即命令(command)、控制(control)和沟通(communiction)。因为危机属于非常态事件,医院不能只依靠现有的常规与制度来应付,应首先迅速上报,再进一步确认信息完善情报,力求信息的准确性。暴发病例以及暴露病例的数字准确是我们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决策者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注意数字上报时要统一出口。以任何理由瞒报、迟报,都是医院感染暴发危机管理中之大忌,同时也违反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危机到来时,必须打破常规惯性思维,抓住主要矛盾,以变制变,决策方式必须从“民主决策”转向“权威决策”,措施一出台,领导必须亲临前线监督执行。事实上,“人们对你遭遇的风暴并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你是如何从风暴中将船安全驶回的”。[3](3)恢复期,从危机后处理入手,其核心目标是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3.3 沟通是危机处理过程重要的一环

在风险与危机管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工具。公共关系学理论强调,信息沟通是危机管理的核心。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危机沟通“三T”原则:(1)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r own tale);(2)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11);(3)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医院感染暴发发生后,医疗机构应迅速启动应对媒体的应急预案,沟通时牢记真诚,切忌撒谎,以患者和公众的利益为重是医院安度危机的重要原则。除此之外,口径一致是取信于民至关重要的另一原则,应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向外发布信息。医院感染暴发后应在最短时间内鉴别出数字可靠的病例,这其中应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暴露人数。而面对不同的受众,发言人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3.3.1 受害者。受害者无疑是危机沟通的第一公众对象,迅速确定专人与受害者进行接触。(1)迅速确定关于危机责任方面的承诺内容与承诺方式;(2)迅速制定损失赔偿方案及善后工作方案,如果是不合格产品引起的恶性事故,要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停止使用,追查 原因,改进工作。

3.3.2 新闻界。(1)确定配合新闻媒介工作的具体方式,并告知将于何时何地召开新闻发布会;(2)向新闻媒介及时通报危机事件的调查情况和处理方面的动态信息。

3.3.3 内部员工。(1)在稳定情绪、稳定秩序的基础上,向员工告知事故真相和组织采取的具体措施,使员工同心协力,共渡难关;(2)搜集和了解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3.3.4 上级有关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出现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等情况应在12小时内上报。(1)要及时地实事求是地汇报情况,不隐瞒、不歪曲事实真相,随时汇报事态发展情况;(2)危机发生后,要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以求得指导和帮助;(3)事件处理后,要向上级有关部门详细报告事件经过、处理措施、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3.3.5 其他公众。医疗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向合作伙伴通报危机事件及其处理措施,全面消除危机事件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向其他兄弟单位通报情况,以此相互借鉴。

4 危机与危机管理评估

在医院感染暴发结束后,医院需要成立一个调查及评估小组,对整个危机管理活动作调查及评估工作,以供总结经验教训。这里面包含两个层次的总结,第一个层次是针对所发生的危机本身的总结,即调查问题是怎样发生的,查明问题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步骤,以防再次发生。第二层次的总结则是针对医院危机管理的总结,即反思检查本单位应对处理整个暴发的全过程,检查在应对危机中所做的决策与所采取的行动,从中发现本单位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完善机构的危机管理程序与制度。

危机处理的成功与否会导致处理结果出现天壤之别,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奥古斯丁所说的:“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着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获取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医疗机构应对医院感染危机应该是防患于未然,将预防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预防方面医院管理者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预测,预测本机构内发生医院感染危机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后造成的各方面的损失。二是预案,医院制定机构内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预案,各科室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控制预案,制定预案时尤其要注意的是可操作性。三是干预,采取主动的干预措施以取得对危机更多的控制权,但同时也要做好干预的成本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华,颜廷杰.现代医院危机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00-202.

[2]Seeger M W,sallow TL,Ulmer.communication and orgnization crisist[M].New york:Geen Wood press,2003.30-31.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篇3

作者简介:马飞(1974),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主治医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烧伤外科的临川诊断与治疗。

我院近10年来,烧伤愈合后期,全身散在的残余未愈合创面暴发感染性休克5例,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为10~50岁。均为我院住院4周以上,全身仅少许散在创面未愈合,中度以上的烧伤病人。5例中有3例在住院28天出现休克症状,2例在29天,1例在住院30天出现休克症状。

1.2 临床表现:5例中除有原发病灶的临床表现外,均有血压下降,脉压差小、脉搏细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皮肤湿、色泽苍白或紫绀、少尿、意识躁动不安至淡漠、2d-3d时左右发生休克。急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至0.80~0.90,电解质正常,血培养为阳性,创面培养结果,5例均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为感染性休克。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经抗休克,抗感染、纠正代谢紊乱等治疗,并针对多器官功能不全行综合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补充血容量,主要以右旋糖苷为主。②

早期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③纠正酸碱平衡。④心血管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5.救治并恢复重要脏器的功能。结果均抢救成功,治愈出院。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外科较多见的一类休克,其病理生理变化快,并发多个重要器官损害以及代谢紊乱极其复杂,所以治疗上比较困难[1]。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缺血、缺氧,组织代谢严重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尿量减少。患者往往先高热、寒战,继之出现休克征象。高热常持续不退,无出血而血压降低,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中毒颗粒。

烧伤暴发感染多集中在伤后三周内[2],水肿回吸收期(伤后3~7天)和脱痂期(伤后10~20天)两个高峰期内,在4周以上的愈合后期.尤其在仅少许残余未愈创面时,发生感染性休克属少见。5例患者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对愈合后期病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此时病人虽仅少许散在残余未愈创面,但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全恢复,仍可作为感染侵袭途径容易发生感染。此外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在未愈创面上近年来资料显示,其检出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升高[3]。因此应重视未愈创面处理[4],促使其尽早愈合,消除感染途径,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另外,医务人员应重视无菌观念和操作,减少感染性休克发生的关键。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有先兆表现时就加以救治,避免感染性休克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德明,吴金生.现代急腹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58

[2] 黎鳌.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8

[3] Kallen AJ,Driscoll TJ,Thornton S,et a1.Increase in community acquired methie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 at a naval medical center[J].Infect Contorl Hosp Epidemiol,2000,21(3):223

[4] 承字,闵文华.203例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1):71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篇4

一、医院应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报告及时、有效。

二、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

三、医院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配备数量适宜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确保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四、院感科应结合医院实际开展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并定期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信息。

五、医院内部报告系统

1、临床科室短期内发现临床症候群相似并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2例及以上病人时,科室负责人应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

2、手术科室短期内发现2例及以上使用消毒或灭菌器械的患者发生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科室负责人应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

六、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经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

七、经调查证实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主管院长应立即向院长报告,并应当于12小时内向城区卫生局和城区CDC报告。

八、城区卫生局和城区CDC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九、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篇5

一、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一)深圳市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292例,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

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妇儿医院未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在自行控制措施未果、感染人数多达30余人的情况下,才于5月25日报告深圳市卫生局。

2、事件原因: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3、处理结果:院长陈一臻被免去院长职务,直接责任人主管药师何莹被开除公职,其他有关人员由医院进行处理,赔偿患者损失。

4、反思:

(1)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

(2)没有及时报告,减少损失。

(3)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执行不力。

(4)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2%,浸泡4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当作20%的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0.005%。

(5)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6月份现场调查发现,手术室浸泡手术刀片、剪刀的消毒液近两周尚未更换,明显违背有关规定。(6)没有感控专职人员,对消毒剂购进没有监督管理。没有对消毒药剂的购入、配制、使用和效果进行监测。

(7)深圳市惠泽公司JL—强化戊二醛的使用说明书没标有效浓度、消毒与灭菌概念不清等问题,也是导致深圳市妇儿医院制剂员错配消毒剂引发严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二)安徽宿州医院白内障手术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2005年,安徽宿州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菌感染,其中9名患者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2、处理结果:(1)取消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称号.(2)主刀医生被吊销执业证书.(3)宿州市立医院院长被免职.(4)重罚宿州眼球事件当事医院,没收非法所得318601.86元,罚款3万元。对相关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

3、反思:

(1)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要求。

(2)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不合要求。(3)对手术室感染管理缺乏。

(三)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感染死亡事件

今年8月28日至9月16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94名,9月5日至15日,先后有8名新生儿患者连续死亡,8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

(四)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该事件后果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发生原因: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1)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2)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该院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对临床诊疗、安全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等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新生儿科的部分病室收治儿童和成人脑瘫康复患者,部分病室空床租给家属留宿,患儿家属自由出入病区,人员混杂)(3)建筑布局不合理,基本条件不完善

(该院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保证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到位。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4)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

(未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履行相应的职责,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不能有效监督、检查和指导新生儿科、手术室、供应室、产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缺乏报告意识,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5)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湿化瓶不更换。对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在入院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给氧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处理:

3、免去蓟县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职务;撤销蓟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和副院长职务;免去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的职务。

4、反思:(1)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

(2)加强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3)强化院感防控意识,提高工作应对能力

(4)规范行政审批,加大管理力度

(五)山西两医院发生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 :

1、事件情况:47名患者在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医院对47名患者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20名患者丙肝抗体阳性。20名丙肝阳性患者中有14名患者曾在山西 煤炭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

2、原因:(1)缺失有关规章制度(没有针对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十分混乱)(2)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3)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

(4)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

3、反思:

依法执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应增强,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应加大执行度力;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企业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管。

(六)其它暴发事件

1、事件情况: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苛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苛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一、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液感染。----2005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2008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综合病房8名患者陆续发生鲍蔓氏不动杆菌感染。

2、暴发事件分析:(1)引起感染的病源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苛萨奇病毒----结核分支杆菌----绿脓杆菌----鲍蔓氏不动杆菌(2)感染的科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3)感染的途径 接触传播为主 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

(4)以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最高

⊕感染来源广(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源体普遍易感)⊕易感因素多

内在:免疫功能,生物屏障,胎龄,出生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外在:静脉内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机械通气,药物,病房环境。⊕病情变化快

⊕易聚集或流行(与共用医疗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医院配备工作人员少,工作忙,未进行前瞻性监测。⊕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手卫生

⊕病房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病人密度大 ⊕医护/患儿比例

3、医院感染是难免的 关键是:----早防范----早发现----早控制

(二)从感染暴发看监测、预防和控制 监测:是防控医院感染的“眼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病区医生,护士报告----临床微生物室报告----其他

(一)监测的目的:

1.发现危险因素,通过针对性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建立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基线。

3.发现暴发,一旦确定散发基线,可以据此判断暴发。4.评价控制效果。

5.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制度。6.调整和修改感染控制制度。7.为措施的有效性提供证据。8.进行不同医院间控制效果比较。

(二)预防和控制

1、制定规则,全员参与(1)与器械相关的感染 1)血流感染 2)尿路感染 3)呼吸机相关肺炎(2)与操作过程相关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3)与环境污染相关感染

----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控制感染经诊疗器械、器具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确保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 ※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实施标准预防----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额外预防----规范各种与感染相关的诊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2、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建筑(分区、流程、材料)----通风、空气流向、红旗净化----医院环境卫生----医疗废弃物

3、预防和控制要求

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有效的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应当严格执行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隔离工作技术规范。

----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卫生、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防护降低感染危险因素。

----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职业安全。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加强耐药菌的监测。

----制定感染暴发的报告、控制、处理流程。

4、注重人员培训

----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预防医院感染暴发的措施 篇6

一、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

1、科室认真开展院感病例的监测,及早发现院感流行暴发的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临床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4、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认真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

5、加强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院感管理。

6、感染管理科在院感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院感病原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当发现有院感暴发迹象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

7、感染管理科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及总务科通报,以利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8、强化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二、院感暴发报告

(一)院内报告程序

1、各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时,主管医师应立即通知本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负责人,并在医院办公系统院内感染管理栏内上报,于1 小时内通知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并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再由分管院长上报院长。

2、遇到特殊情况,可直接上报院长。

3、院长接到报告后,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做出初步评价,由院长决定上报市卫生局。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科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在向主管院长报告同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处理,并指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于12 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除感染管理办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防保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三、院感暴发的控制措施

1、院感暴发流行时,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感染管理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配合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查找和控制感染源:对医院感染的病人、可疑传染源(包括密切 接触者、环境、物品等)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积极做好防控和诊治工作。

3、切断感染途径:确定感染途径(如接触物品、水、空气、飞沫、食物、血液、血制品、药品、药液、诊疗器械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易感人群,控制感染和再次传播,必要时暂停收治新病人。

5、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加强消毒隔离同时,主动采取自身职业防护措施。

四、责任追究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1、领导小组对院感暴发应及时调查核实,及时部署防控措施,按要求上报市区卫生局和市区疾控中心。院长为院感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为直接责任人,感染管理科为报告院感暴发的责任人,为报告传染病的责任人。

2、各科室上报院感病例,科主任为报告本科感染暴发和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3、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若因为瞒报、缓报及漏报而导致院感暴发,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章《罚则》规定,承担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各临床科室要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相关科室要认真落实院感暴发应急处置措施。如发生阻碍、推诿处置的现象,除在院内通报批评外,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五、预案修订、启动与终止

1、预案由院感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定,并根据有关法规适时修订、补充。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篇7

诺如病毒感染平均潜伏期为24 ~ 48 h,平均病程为12 ~ 60 h[6]。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低烧、腹痛、恶心等[7]。传播方式以粪-口途径为主,亦可通过食物、水源、接触或空气传播[8]。发病地点多为封闭或半封闭场所,如学校、医院、养老院、托幼机构、军事基地、游艇、餐馆等[9]。发病时间有一定季节性,发病高峰期为冬春季,南方地区早于北方地区[10]。

2014年12月24日,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称某高校校医院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了一起门诊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集中发病的事件。接报后,市疾病预防控制控制中心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处置,最终经过核实,确定为一起校园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现将该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情况

疫情所涉校区共有7个学院,23个系,14栋学生宿舍楼。在校学生共计7 369人,教职员工1 560人。校区内共设有2个教工餐厅,5个学生食堂。校区内有校医院1所。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和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标准[11],病例定义为自12月22日起,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出现呕吐或腹泻 ( 排便≥3次/d,且有性状 改变) 症状之一者[12,13]。12月24日8: 00接到报告,截止1月4日17: 00,累计发病92例。患者多数大便镜检无异常,部分患者血象增高。病例病情较轻,多呈现轻度脱水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

2 流行特征

对校医院门诊日志中所有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病例搜索; 凡符合病例定义者,使用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罹患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若理论频数<5,则采用确切概率法计算χ2值) ,检验水准α = 0.01。

2.1时间分布疫情共持续14 d,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12月22日13: 00; 23日及24日是发病高峰,共发病42例,占病例总数的45.65%; 后期病例减少,至1月4日结束。见图1。

2.2空间分布14栋学生宿舍楼中有12栋出现学生病例,未发现明显的集中分布趋势( χ2= 22. 314,P >0.01) 。

校区内有7个学院中有6个学院有学生发病,病例数共计79人。其中罹患率最高的为少年班学院,病例数24例,罹患率达1.91%,显著高于其他学院( χ2=23.82,P<0.01) 。

2.3人群分布92例病例中,本科生罹患率为1.57%( 62 /3 945) ,研究生罹患率为0.76%( 26 /3 424) ,教职工罹患率为0.26%( 4 /1 5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3.20,P<0.01) 。

男性罹患率为11.0%( 72 /6 519) ; 女性罹患率为0.83%( 20 / 2 410)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28,P>0.01) 。病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22岁。

3 临床特征

92例病例主要症状为腹泻 ( 73. 91%,68 / 92) 、恶心( 71.74%,66 /92) 、腹痛( 63.04%,58 /92) 、呕吐( 59.78%,55 / 92) 、发热 ( 42. 39%,39 / 92) 。大便镜检一般无异常,血常规检查多有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高。患者发病急,但均为轻症病例,病程一般1~2 d,预后良好。

4 就餐情况分析

疫情暴发初期,在校医院门诊病例搜索阶段,多数发病学生反映发病前均有于校内学生食堂M餐厅就餐史,提示疫情的暴发可能与该食堂饮食有关联。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存在M餐厅就餐史为发病高危因素( OR = 3.72,95%CI= 1.67~8.23) 。见表1。

5 供水与采样检测情况

校园内各食堂和生活区均使用市政管网自来水,学生宿舍和各教学楼均有开水供应,学生无直接饮用生水的习惯。

采集病例粪样及厨工肛拭子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同时采集学校食堂残留食品、餐具涂抹样等进行细菌学检测。共采集5份食品样本和14份外环境涂抹样,均未检出诺如病毒。采集5名病例的粪便样本,7份M餐厅厨师及帮厨工肛拭子样,检测结果发现3名学生病例粪便样和1名厨工肛拭子样标本检出诺如病毒,其中2名学生病例均有M餐厅就餐史,检测呈阳性的厨工为后堂帮厨工。

6 控制及预防措施

12月24日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当天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小分队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与流行病学调查,在校医院和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配合下,做出以下疫情控制处置: ( 1) 要求校医院做好病例救治及后续病例监测报告工作; ( 2) 责令食堂立即调离检测阳性厨工,切实落实并加强工作人员健康晨检制度,主动自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 3) 全面落实教学楼、实验室、宿舍、图书馆、校车、超市、食堂等公共场所物表和空气消毒工作; ( 4) 针对校区内师生开展诺如病毒肠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 5) 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正确引导舆论。

为了避免疫情的再次发生或最大可能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在总结此次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今后应落实以下疾病预防措施: ( 1) 餐饮单位应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及制度,主动查找食品安全隐患,切实落实奖惩制度。( 2) 根据属地疾病流行现状及季节性流行特征,及时发布疾病预警,提高防病意识及能力。( 3) 加强舆情检索和疾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7 讨论

诺如病毒感染临床症状通常较轻,病程短并多呈现自限性,给予足够的休息、口服或静脉补液后症状缓解[14]。本次疫情中,患者起病急,均为轻症病例,多呈现轻度脱水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各症状构成比与李意兰等[15]、潘峰等[16]的报道基本一致。实验室检查发现,大便镜检一般无异常,部分患者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高表现,与Tian等[17]报道结果类似。病例宿舍分布无明显聚集性,个别学院罹患率相对较高,与郭奕斌等[18]报道一致。

根据病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例有同一食堂不同时间就餐史、部分病例仅校外就餐、M餐厅控制措施落实后仍有续发病例出现等信息,最终判定为一起校园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属未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中,经食物或水传播导致的罹患率要显著高于经接触传播导致的罹患率; 经食物传播造成的疫情中,病毒传播多局限在某一固定场所,病例也多局限于该场所共同暴露人群中[7,19,20]。本次发病集中在23—24日,因M餐厅是发病高危场所,推测集中发病的原因可能为在M餐厅就餐这个共同的暴露因素,经餐具或食物传播造成疫情暴发; 之后病例明显减少可能与该餐厅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共同暴露因素消失有关。28日后病例分布呈现拖尾现象,提示此次疫情不仅为点源暴发,可能同时伴有生活接触等其他传播方式。

摘要:目的 了解某高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疫情病因,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暴发疫情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持续14 d,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12月22日13:00,累计发病92例。92例病例中,本科生罹患率为1.57%(62/3 945),研究生罹患率为0.76%(26/3 424),教职工罹患率为0.26%(4/1 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0,P<0.01)。男性罹患率为1.28%(72/5 614),女性罹患率为1.14%(20/1 75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1)。92例病例主要症状为腹泻(73.91%,68/92)、恶心(71.74%,66/92)、腹痛(63.04%,58/92)、呕吐(59.78%,55/92)、发热(42.39%,39/92)。学生食堂M餐厅为疫情暴发高危场所(OR=3.72,95%CI=1.67~8.23)。实验室检测发现3名学生病例粪便样和1名厨工肛拭子样标本检出诺如病毒,其中2名学生病例均有M餐厅就餐史。结论 该疫情为一起由M餐厅共同暴露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食物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篇8

为提高我院对医院感染暴发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计划组织2016年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在儿科进行,为了使各环节顺畅衔接,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和演练流程如下。

一、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成员:由院领导、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后勤保洁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小组成员名单及电话:略。

职责: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对儿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确认、处置。邀请镇卫计局参加人员:张洪洲主任(13631185XXX)镇防保所:梁贤盛医生(13590737XXX)

会诊及治疗专家组成员:曹万斌、侯庆春、薛建章、韩瑞军、朱崧、李欣其、张保红、黄蓉华、余承皓(负责传染病)。

二、时间:2016年11月8 日(16:00~17:30)

三、演练内容:儿科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暴发

四、演练地点:儿科病区

五、参加人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小组成员,详见上述名单

总指挥:黄晓斌院长 副总指挥:曹院长

参加演练:

1、医院负责人:王玉兰(15913338XXX),负责通知落实相关人员履行职责。参加演练人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小组成员。

2、科室负责人:李欣其(18933397XXX)、李桥蓉(13005530CCC),负责组织本科人员演练。

参加者:儿科全体医务人员、3、观摩人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控员、职能部门、办公室人员、自愿参加者。/ 5

4、宣传照相人员:演练宣传负责人:张合巍; 负责拍照人员:儿科一人,办公室(黎伟华)1人,感控员3人,应急小组成员及观摩者协助拍摄。

5、现场记录人员:院感科、儿科许炜标

六、分工职责及流程:

(一)曹院长宣布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开始。

(二)演练环节 儿科医生办:报告环节

1、儿科医生许炜标汇报病例:

病例一:38床,程锦,住院号075272,男,4岁8月10天 因“发热3天,腹泻、便血1天”于2016年10月31日入院,患儿于11月5日出现手掌、足部、口腔散在皮疹及疱疹,考虑同为手足口病感染,报告上级医师查看患儿,确定为手足口病感染。

病例二:31床,叶子欣,住院号096504,女,2岁1月3天,因“咳嗽4天”于2016年11月3日入院,经治疗患儿症状明显好转,计划出院,在11月6日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并手掌、足部、肛周相继出现散在皮疹,初步考虑为手足口病。

病例三:51床,李蔚,住院号091513,男,1岁5月,因“呕吐、腹泻2小时”于2016年11月02日入院,患儿于11月7日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摄氏度,当时予退热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退热后患儿手掌及足部相继出现不明显散在皮疹,报告上级医师,初步判断为手足口病感染。

上报余倩婷

2、儿科李欣其主任:阅看病历,讲述发病情况过程、诊断,确定为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暴发。

儿科李主任立即打电话向院感科报告:“王主任,我科疑似发生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暴发,11月5日到7日3天内连续出现了3例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病例,从手足口病潜伏期,临床表现、符合手足口病诊断。请院感科帮助协助调查处置”。详细病例情况可省略。

院感科王主任:“好的,我马上去调查”。

3、院感科向医务科汇报:“侯主任,儿科在3天内住院病人发生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病例,请您会同专家会诊、协助制定诊治方案”。

医务科侯主任:“好的,我立即通知专家组成员到儿科会诊”。

4、院感科王主任向主管院曹院长汇报:“曹院长,儿科发生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已向医务科侯主任进行了报告,专家会诊; 我们到达现场调查,请您到指挥指导应2 / 5

急处置工作”。

5、院感科通知检验科工作人员,协助采样监测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

6、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余主任通知防护所梁贤盛医生参与调查:“梁医生,我院儿科发生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暴发,请你协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行动环节:防控措施落实、边调查,边落实。

伍世谋医生在电脑上开写医嘱:转移病人,飞沫隔离、接触隔离。

1、护理站:

李桥蓉护士长组织分工安排布置工作:“我科发生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暴发,近3日38床、51床、31床感染手足口病,医院已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我们要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手卫生,各班各负其责”。

分工

潘爱坚:处理医嘱,通知护士长。

龚亚明执行医嘱,挂隔离标示。(一览表、病房门口、床尾)

2、病房: 龚亚明;转移病人:

扮演病人家长:吴芬、张锦妃、程运美,(宝宝可用玩具替代),给家属解释做工作。

准备好病房,做好床单位准备。将患儿转移隔离病房,隔离病房用品准备。按手卫生五个时刻落实手卫生。

尹莉给患儿测体温,换尿布等护理,董连给家长宣教。

移出病房后的终末消毒:董连协助指导,保洁员负责落实。消毒用品准备,防护用品等 取下被子、擦拭消毒床单位、高频接触面、紫外线照射消毒 污染织物包装转移

可用旁白语言。做好职业防护 现有住院病人如何保护?

医疗废物处置:保洁员封口、贴标签,转移 消毒隔离措施进行记录

3、检验科工作人员采样: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

采样用品准备:箱子、培养皿、棉拭子、中和剂试管、酒精灯,打火机、采样表格、黑3 / 5

4、院感科、防护所到现场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信息,综合分析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

(询问家长住院期间是否回家,去过哪里,有没有到其他病房聊天)。

5、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会诊,对临床科室上报的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病例进行调查核实,明确诊断、积极救治。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做好医生人力调配,做好患方沟通,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6、护理部:必要时进行护士人力调配,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做好标本采集等工作。检查消毒隔离措施、职业防护。

翻看排班表,与护士长沟通人力问题

院感科和护理部组织人员检查消毒隔离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职业防护、医疗废物处置等,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穿插提问。

护理及院感工作检查指导组成员:唐丽、高萍、杨玲、刘海英、乔福珍、刘芸、梁楚楚、张淑清。

检查评估护理人力调配安排、用品准备、消毒隔离制度落实、职业防护、手卫生等。

7、药械科:负责保障各类药品及消毒剂的应急供应;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医疗用品、防护用品的应急供应。

8、急诊科:负责指导传染病报告。

9、后勤保洁:负责保洁环境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

10、保安队:根据暴发事件的性质,负责现场保卫安全,防止医闹,确保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安全。

11、由应急处置小组和专家组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建议。

末例医院感染病例在经过最长潜伏期后(10天)无新发感染病例出现,可终止本预案的启动。本预案内按流程进行,消毒隔离工作不能松懈。

12、由曹院长将此次暴发事件(12小时内)上报南头镇疾病控制中心(13590737XXX),南头镇疾病控制中心(13590737XXX)将广济医院院感暴发事件向中山市卫计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13、由曹院长发出演练结束指令,之后全体参加演练人员集中医生办由应急处理小组对本次演习进行总结。/ 5

14、总结点评: 曹院长主持讲话: 镇卫计局张主任讲话 医务科侯主任总结点评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小组及医疗护理专家组成员点评。

院感科王主任对参与演练的所有人员表示感谢!总结经验,期望下次演练更精彩。

14、演练结束后,院感科和儿科进行总结,收集照片,整理资料,分析此次演练的经验与不足。

七、演练八要求:

1、参加演练人员熟悉演练流程,了解要扮演的角色,如何汇报、操作、沟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科内进行练习。

学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防控措施。

2、参加演练部门要积极配合本次演练工作,安排人员,做到定人,落实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周一下午4点在儿科进行预演练,演练中出现的不足及问题及时完善改进,包括台词、一些细节进行完善。

4、周二(11月8日)下午4点正式演练,参与演练人员及时到场,请其他科室的主任、护士长、感控员及医务人员代表观摩。

5、选几名代表对演练进行评价。

6、最后总结点评:主管院长、医务科、专家组等其他部门领导对演练进行总结点评。

7、此次是我院建院以来首次组织的医院感染暴发演练,希望各部门、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控员要重视这次演练,观摩学习,为以后各科室开展演练积累经验。

8、要求拍照人员对不同场景,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包括特写镜头,演练结束后,选择好的照片以原图形式发到院感群和上传到医院感染文件夹内。

演练总协调联系人:王XX,有什么疑问随时沟通。

院感科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报告 篇9

吉林省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试 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我省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消除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

1.2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省境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院感染

— 1 — 暴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根据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医疗卫生机构应落实各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加强医院感染应急处臵培训与演练。对各类可能引发医院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要及时进行监测、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

1.5 基本概念

1.5.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5.2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5.3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1.5.4流行病学调查指对医院感染病例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感染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对策。即通过查明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1.5.5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并可污染环境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包括病人、带菌(毒)者或自身感染者、— 2 — 动物传染源和某些带菌(毒)的场所。

1.5.6感染途径: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人其他易感者的途径。包括经空气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液制品传播、药品及药液传播、诊疗器械传播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传播等。

1.5.7感染因素:指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如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侵袭性操作、易感人群、住院时间长、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和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等等。

1.6 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分级

2.1 特别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Ⅰ级)

对影响或后果特别重大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为特别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Ⅰ级)。

2.2 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Ⅱ级):(1)发生甲类传染病、肺炭疽医院感染病例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医院感染疑似病例;

(2)发生20例及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10人及以上人身损害后果;(4)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3例以上患者死亡;(5)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3 较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Ⅲ级)

— 3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Ⅲ级):(1)发生10~19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2)发生除甲类传染病外的法定传染病医院感染病例;(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9人人身损害后果;(4)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3例以下患者死亡;(5)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4 一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Ⅳ级):(1)发生5~9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下人身损害后果;(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医院感染暴发卫生应急处臵领导小组

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预案等的规定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工作的需要,省卫生厅成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协助或负责我省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工作的领导和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卫生局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设立本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分别负责辖区内较大,一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 4 — 2.2 医院感染暴发卫生应急处臵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专家组,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级别确定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进行技术指导;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建议等。

2.3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现场指挥部

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根据卫生应急处臵工作的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由现场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指挥。其主要职责是:确定现场卫生应急处臵方案,指挥协调现场卫生应急处臵工作,组织卫生应急现场的各类保障工作,负责现场信息的收集、研制和上报工作,撰写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评估报告。

2.4 医院感染暴发卫生应急处臵专业技术机构 2.4.1 医疗机构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它医疗机构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检测样本的采集,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组织对高危人群进行卫生应急体检,协助做好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依据有关规定,立即向辖区内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向现场指挥部提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医疗救治措施建议。

2.4.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5 — 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和协助市(州)、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特别重大、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医院感染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分析;负责全省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

市(州)、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别负责辖区内较大、一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医院感染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分析;负责辖区内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与管理等工作。

2.4.3 卫生监督机构

省卫生监督机构指导市(州)、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特别重大、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市(州)、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分别负责对辖区内较大、一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存在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或者暂时关闭相关科室或者暂停相关诊疗科目;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3、监测、预警和报告 3.1 监测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要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院感染监测质量。

医疗机构应按规定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并付诸实施;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监测、环境卫生— 6 — 学监测,通过监测并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倾向和隐患,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3.2 预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提供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并密切关注国内外传染病发生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

3.3 报告 3.3.1 信息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2)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一般医院感染事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的规定进行报告。

(4)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九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

— 7 — 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感染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3.2 报告内容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联系人姓名、电话)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臵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4、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原则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事发地的县区级、市州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同时,要遵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不同类别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应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事发地以外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通知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做好卫生应急处臵所需的人员与物质准备,并采取必要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

4.2应急反应措施

— 8 — 4.2.1卫生行政部门

(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相关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2)组织医院感染专家委员会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

(3)进行事件评估,组织专家对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查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4)发生较大或一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由事件发生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及时、果断处臵。并及时向当地政府、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查处臵情况。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加强对事件发生地区卫生应急处臵的督导,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有关情况和建议,适时向省内有关地区发出通报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5)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省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向省政府和卫生部报告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情况和卫生应急处臵建议。并负责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和处臵,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措施。同时,向省有关部门及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情况。事件发生地的市州、县市、区政府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辖区内各项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 9 — 4.2.2医疗机构

(1)专职人员要积极开展调查,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必要时可请求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援。

(2)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采取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

(3)积极救治患者,实行感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4)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5)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医院内医院感染病原体污染的场所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

(6)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7)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4.2.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当地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后,应当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尽快确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调查。对医院感染暴发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暴发的原因,— 10 — 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具体的步骤为:

(1)证实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建立可行的诊断标准。注意避免因诊断标准失误将会夸大疫情或遗漏病例。病例可分为“确诊”、“假定”、“可疑”等不同等级,“原发”和“二代”等不同水平。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暴发。

(2)分析调查资料,计算各种罹患率,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通过实验室资料分析,初步确定病原类型,计算人群感染率、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评价危险人群的免疫水平。

(3)查找感染源:对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视医院感染疾病的特点,可选择病人、接触者、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各种分泌物、血液、体液、排泄物和组织为标本,同时还应对有关环境和物品等采样。有时病原体的分离有很大的困难,可以通过PCR、生物芯片技术和血清学检查方法查找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对于确定爆发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找到针对性的防治和控制措施。通过各种病原学、血清学检查仍然不能确定感染源时可以采用通过综合性分析初步确定几个可能的感染源。

(4)分析引起感染因素: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

— 11 — 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5)采取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包括:(1)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积极的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隔离;(2)控制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爆发的感染途径如空气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液制品传播、药品及药液传播、诊疗器械传播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传播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去除和杀灭病原体。肠道感染病通过粪便等污染环境,因此应加强被污染物品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呼吸道感染病通过痰和呼出的空气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至关重要;而杀虫是防止虫媒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3)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

(6)在调查处理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该医院今后的防范措施,必要时疾病控制机构要考虑其它医院有无类似情况,全面采取控制措施。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理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得失。

应当注意,流行病学调查和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自始自终是同步进行的。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最终通过管理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达到控制医— 12 — 院感染暴发的目的。对于一些无法及时明确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感染因素的医院感染,也应根据暴发的特征当机立断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

4.2.4 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5、卫生应急响应终止 5.1 终止条件

(1)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2)最后一例医院感染传染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5.2 终止程序

由负责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卫生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同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并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6、事件评估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当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和其他相关资料对医院感染暴发事

— 13 — 件处臵情况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引起医院感染暴发原因、造成的危害、采取的卫生应急处臵措施及经验、教训,以及该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7、保障措施

7.1 建立卫生应急队伍

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医院感染暴发卫生应急处臵队伍,卫生应急队伍由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有针对性地开展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臵的相关技能及职业防护的专业培训,并定期组织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模拟演练,提高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能力。

7.2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制定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并落实到位。包括医疗救护的药品及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等,以保障卫生应急工作进行。

7.3 建立、健全监测报告系统

医疗机构应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本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网。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网的管理,保证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及时性和敏感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传染病监测报告的管理,收集、整理和分析— 14 —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供决策和指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臵。

8、附则

上一篇:总经理特助工作职责下一篇:三十岁的女人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