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精选8篇)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篇1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旗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土左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土左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办特点,制定土左旗水务局人畜饮水办公室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土左旗水务局人畜饮水办公室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君

副组长:李高健

成员:孙威恒、刘满仓、云碧

二、岗位类别设置

(一)根据我办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水务工作的特点,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到100%。

(二)土左旗编办核定的我办编制为5人,专业技术岗位按10%计算为5个。

(三)按照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总控目标为0.6:

3.2::62设置,我办的专业技术岗位5个中:高级职称岗位应为0个,中级职称岗位2个,初级职称岗位3个。

(四)岗位设置

专业技术岗位5个,高级职称岗位0个,中级职称岗位2个,初级职称岗位3个。

三、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旗人事局文件所规定的具体事项进行设置实施,严格控制岗位结构比例,为下一步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做基础保障。

特此报告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篇2

1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

在对高速公路实施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确保管理的科学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高速公路的管理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 而要想使得高速公路的管理更加的具备效率和质量, 就需要合理的应用先进的设备, 利用新的科学技术, 融合现代化的通信器械, 加大系统管理的力度, 合理的采用计算机手段来进行处理, 针对车辆实施有效的数据信息收集工作, 明确道路的实际运行情况, 在此基础上, 确保管理工作可以高效的开展。

最近几年, 我国的各个省份和城市均根据其自身的情况, 相关的高速公路机构大胆的对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究, 建构了多种管理方式, 依据以往的管理经验, 有效的针对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积极的推动。 然而, 不能够否认的就是高速公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管理的相关体制以及机构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模式, 而这就需要针对高速公路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 这是高速公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可以了解到, 现阶段, 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结构采用的分配模式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建管养相结合的模式以及高速公路建管养相对独立的模式。 两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这就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具体选择适宜的模式。

2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设置方案具体分析

2.1 设置方案类型

首先, 第一方案就是由国家投资进行兴建的不收取通行费用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这一机构主要是由中央管理局进行统管, 而地方政府则进行实地管理, 以及针对建设实施管理维护。 这种类型的设置方案主要是通过中央来进行投资, 从而对高速公路进行建设, 依据我国对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的历史资料来分析, 我国国家投资兴建的高速公路, 投资经费仅占总经费的1.5%, 国家投资兴建高速公路在经费的获取上有着一定的难度。

其次, 第二方案就是由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资兴建的收取通行费的高速公路管理机制。 这一机构主要是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并展开对业务的指导。而又地方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在该机构中, 主要设置了三个系统。 其一是养护段系统, 其二是交通安全监控站系统, 其三就是收费站系统。 就这种管理体制来说, 其主要的权限均集中在地方, 只有在地方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其实际的效用。 这对于中央进行地方建设和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依据这一管理体制, 地方可以有效的依据其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进行管理形式和建设方式的选取, 在简政放权理念的基础上, 有效的实现管理体制的应用, 保障地方区域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均得到良好的管理。

最后, 第三方案就是国家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高速公路开发特许公司, 由公司筹资兴建和经营管理的收费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筹资办法有国家补助投资、优惠贷款, 在国内外发放债券和制定特许的优惠扶持政策。 其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范围就是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 公司”行使宏观控制, 业务指导, 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终审, 颁布有关高速公司管理法规、法令和政策, 任命“ 公司”的主要领导者。

而高速公路开发公司, 属于国家经营企业, 负责全国的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 并合理分配使用高速公路资金, 制定报审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和法规, 对承包工程单位的资格审查, 负责工程的招标和发包, 确定经营高速公路的方针和目标的实施细则, 以及处理有关高速公路涉外事务等。

这种模式能充分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有利于实行股分制经济, 可在国内外通过入股、 发放债券等方式筹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 有利于推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 全国性的高速公路开发公司可在全国范围合理使用所筹集到的资金。 总之, 公司的形式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是一种崭新的形式, 它能顺应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 是一定会有生命力的。 但建设和管理过于集中, 不易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2.2 三种管理体制设置方案比较

由于资金的来源不同, 从而使管理体制的设置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诚然, 这种所谓的必然性也是国外高速公路管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演变过来的。 因此, 管理方式因建设资金来源的不同而异这样其管理模式也就相对固定了。 近些年开始兴建高速公路的国家如: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 在管理体制设置上仍未跳出前述三种模式。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所设想的三种模式, 并非每种模式都绝对理想, 而各自有本身的特点和固有的弊病。

现阶段完全靠国家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可能性是极小的, 像京津塘这样比较有战略意义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也是由国家出面贷款, 两市一省还款。 并且收取通行费的原则已确定, 更何况其它的拟建高速公路也就更没有完全依靠国家投资的可能性。 所以这一方案现阶段是不能采纳的。 目前我国正在兴建的高速公路的资金来源有的是省里集资, 国家补助一些, 有些是完全省里集资, 有的与外商合资, 并且都已确定收取通行费。 也是第二设置方案。 在我国组建高速公路开发公司需要有个过程, 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像高速公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样, 高速公路开发公司也会在高速公路的兴建过程中诞生, 因此高速公路开发公司的形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到, 在对高速公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设置的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三个, 其一是由国家承担的不收通行费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设置方案, 其二是国家和地方支持修建的收取通行费的管理体制设置方案, 其三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工期兴建的通行收费管理体制设置方案。 通过对这三种管理体制设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在不同的时期所需要采取的方案会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商定。 而在未来的高速公路发展中, 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全覆盖下, 会使得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设置第三种方案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可以进一步的推动高速公路管理事业的开展。

摘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我国目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展开探究, 并主要针对三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设置方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针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 选出最佳的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 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设置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步存.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2]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

关于广西公益性岗位的调研报告 篇3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现状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情况

广西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有:社会公共管理类,包括社会保障协管、交通协管、社区治安联防协管、环境管理、物业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社区公益类,包括街道(乡、镇)或公立医院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敬老院后勤服务岗位,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包括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1.安置对象。公益性岗位开发从2003年开始,初期主要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和破产需安置人员的就业问题,后逐步扩大范围。现安置对象含以下五类人员:残疾人员、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连续12个月以上人员(含高校毕业生),及其他难以实现就业的情形(如因失去土地或因重大自然灾害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水库移民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

2.岗位开发情况。据调研统计,2003—2011年,广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数量234598个,其中:社会公共管理类51996个,占22.16%;社区公益类48618个,占20.72%;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20376个,占51.31%;其他13608个,占5.8%。

截至2011年底,共有公益性岗位35716个,分布如下:社会公共管理类8395个,占23.5%;社区公益类5853个,占16.39%;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服务类19294个,占54.02%;其他2174个,占6.09%。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

1.管理模式。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服务中心承担具体日常事务,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的核拨,用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并出具所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数量、劳动报酬等相关资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并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工种安排、工资(含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办理社会保险等业务。

2.劳动合同期限。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合同期满,公益性岗位人员经用人单位考核,考核合格者,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劳动合同;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终止其劳动合同,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据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含五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三年。

3.享受补贴人员情况。从调研统计数据来看,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平均比例为78.5%,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详见表1)

4.工资收入水平。广西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主要由岗位补贴和单位补贴组成,从调研情况来看,岗位补贴高的地区单位补贴相应要少,而岗位补贴低的地区则利用单位补贴来补充(如玉林、百色、河池等地),两者之和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当。其中,岗位补贴标准由各市规定,至2011年,最高补贴标准为来宾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其次是桂林市(120%)和柳州市(110%),其他市最高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部分市对从事脏活累活、技术类岗位和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每月有50—150元的补贴增额;单位补贴除少数地区有明确标准(如玉林、百色两市不低于200元,河池市一般人员不低于300元、大专生不低于400元、本科生不低于500元)外,其他地区均由用人单位确定,额度偏低,且没有保证,对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促进不大,因此广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资金使用情况

1.岗位补贴标准及社保补贴项目

广西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以当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限,有两种补贴方式,一种是按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岗位补贴。广西大部分市采用这种办法,除柳州、桂林、来宾外,其他市按最低工资标准给予补贴。另一种发放形式是按崗位(或类别)确定补贴,如钦州市勤杂类岗位补贴900元/月,技术类岗位补贴950元/月,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的以1100元/月的补贴标准发放;梧州市专职协管员(含劳动保障协管员、学校安全协管员、交通安全协管员等)的补贴标准为950—1000元/月。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四类,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2.公益性岗位有关资金使用情况

据调研统计,2003年至2011年间,广西共支付公益性岗位补贴119826.38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73081.87万元。2003年开始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支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比例较小,为15.17%,随着开发规模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占专项资金支出比例逐渐增大,到2011年底,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达63.53%,上升趋势明显。

从调查情况来看,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大、补贴标准高和就业困难人员多,就业压力大的城市两项补贴占就业专项资金的比例更大,如南宁市、柳州市等,梧州、防城港、钦州、玉林、贺州、来宾等市近两年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提高补贴标准,两项补贴支出的比重均有所增加。

3.拨付流程

(1)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先垫资发放,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将审核意见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资金拨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

(2)社保补贴:用人单位按规定先缴纳,然后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保征缴机构出具的缴费明细账(单)等材料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补贴,经审核公示后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然后从就业资金专户划到用人单位基本帐户,同时将补贴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社部门。岗位补贴按月申报,社保补贴按季申报。

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规范化

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就业援助的一项硬性指标,加强领导,统筹开发。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实行阶梯式管理模式,对公益性岗位做到定岗、定责、定位,基本实现了人员管理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管理常态化

建立准入机制,遵照“本人申请、社区推荐、公开招聘、严格考核”的程序,对应聘人员进行逐级审查,严把入口关。逐步探索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原则、标准和方法,依照工作业绩、日常表现、服务质量等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对表现较差且无改进的实行解聘或劝退;鼓励对在岗位上作出积极贡献、良好业绩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岗位服务专业化

针对大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从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技能教育,坚持“一岗多能”原则,结合社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知社区服务内容,提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借助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人员通过创业改变生活现状。

(四)建立弹性管理体系,实现公益性岗位设置科学化

一方面立足实际创新开发管理方式,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科学细致的设置,细化残疾人服务、助老服务、信访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个板块,按需设岗,尽量整合公益性岗位职能,确保有岗有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扬长避短,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1.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没有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有的用人单位人为设置条件,在工作技能、工作时间、工作纪律等方面要求苛刻,而有的用人单位又放弃标准,“过严”和“过松”同时并存;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岗人员怠慢松散,用人单位疏于管理,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未能得到规范实施。

2.缺乏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基本都是按固定标准发放,单位补贴大部分没有落实,有部分单位制定了处罚措施,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导致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思想。

(二)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1.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办法。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公益性岗位人员身份尴尬,业务上受市、城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直接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安排,行政上隶属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目前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有劳动保障管理员、医保专管员和其他部门(系统)设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存在着条、块分割,劳动保障协管员除做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城区政府、街道办、社区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甚至占用了较多的休息时间,但相应的补休、加班费等福利却得不到保障。

2.导致新的失业问题。按目前政策规定,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发放期限一般为3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5年),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都是就业困难人员,3年期满后年龄增大、再就业更加困难,解聘后再次登记失业,成为新增的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了周期性失业问题。

(三)工资待遇不太合理

1.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由于用人单位效益不同,单位补贴难以统一标准,补贴发放缺乏政策约束,大部分地区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随意性较强,时发时停、时多时少,额度都不高,且不能按月发放;岗位补贴一般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也有部分地区适当提高了标准,但额度不大),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整体上比较低,平均水平略高(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从业人员待遇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差异,同类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間存在待遇不均衡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往往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而环卫、护工等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甚至比部分其他岗位待遇差,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之间相互攀比、在岗不在心的现象严重。

3.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基本由政策约束,时效长,缺乏灵活性,在岗人员缺乏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工作积极性受挫。随着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持续上涨,一成不变的工资水平难以维系开支,部分困难家庭依靠这点收入维持生活显得尤为吃力。

(四)从业队伍不够优化

1.人员素质偏低。公益性岗位招聘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偏低,随着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平台网络建设的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逐步淘汰复杂、低效的人工办公方式,在岗人员大多因历史原因和自身条件,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传真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越来越不适应业务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2.工作积极性不太高。由于公益性岗位数量多、分布散、涉及面广,管理部门缺乏与用人单位经常性的有效沟通,使得公益性岗位人员缺乏监督,公益性岗位在用人单位又属于不占编制的服务人员,用人单位往往疏于管理,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缺勤、脱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公益性岗位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目的是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不做事无所谓。

3.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从业人员上岗后,全家的低保取消,收入起色不大,工作却增加不少,认为还不如安心在家吃低保;环卫工、敬老院护工等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岗位,由于工作量大,而待遇与其他岗位相差无几,导致从业人员工作不安心,人员流失严重;有些素质较高、有專业特长的从业人员,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跳槽现象多。

四、对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基础性工作力度,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联网管理,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发放等情况;进一步明确职责,并细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

1.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范围。将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范畴,扩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渠道,由政府被动开发岗位,转变到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上来。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参照公益性岗位的标准给予补贴,由政府、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就业期满3年后的政策衔接。

3.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的调控作用,通过定期发布地区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等措施,合理确定工资增长目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从业人员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探索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工人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对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在工资总额内按技术等级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

1.建立培训制度,提高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向、技能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使其在岗会工作、退岗能就业。

2.以岗定薪,留住人才。对一些技能要求高、技术性强的岗位,适当提高岗位人员工资待遇,留住有技术、工作能力强的人员。

(四)加大资金扶持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篇4

关于全市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各区、市、县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先导区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局,市直各单位:

为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大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大人社发„2010‟206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精神,现就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关于主体岗位类别确定问题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量、编制结构和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由单位申请确定主体岗位类别,并合理界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其中:卫生事业单位原则上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80%;义务教育学校岗位总量应按照中小学编制标准,原则上以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确定,普通初中教师岗位占学校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普通小学教师岗位占学校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90%;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教师岗位占学校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幼儿园教师岗位占幼儿园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8%;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农业专业技术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比例不低于80%。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完成后,除单位因其社会功能变化、职责任务调整、人员编制增减等原因外,单位的主体岗位类别、三类岗位间的结构比例和具体岗位数额一般不再作调整。

二、关于岗位设置基数问题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臵,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人员编制为基数。因政策性安臵人员、引进人才等事由,经批准超编用人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暂以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基数,超出编制数设臵的岗位,须逐步予以核销。

三、关于管理岗位设置问题

(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臵中,对大连副局级及以上普通管理岗位的设臵,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执行。大连副局级事业单位五级及以下普通管理岗位的设臵,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的机构规格相当于正处级或副处级建制的事业单位普通管理岗位结构比例执行。

(五)普通管理岗位聘用中涉及干部人事管理权限问题,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关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问题

(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的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1:3:6。其中,市属事业单位不超过2:4:4;区市县属事业单位不超过1:3:6;街道办事处(乡镇)属事业单位不超过0.5:3:6.5。

五、关于工勤技能岗位设置问题

(七)经批准,科学研究、教学、医疗、农业技术、工程技术、实验等领域的工勤技能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设臵比例可略高于•实施办法‣规定的工勤技能岗位标准。

(八)对工勤技能岗位的管理,实行考评与聘用分开。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考评,聘用审批。

六、关于具有政工职务人员的岗位设置问题

(九)政工职务人员是管理岗位人员的组成部分,在岗位设臵时,以单位现有政工职务人员为基数,单独核定结构比例。高级政工师、政工师、助理政工师、政工员岗位的设臵,可比照专业技术岗位相应层级和等级的结构比例确定。即高级政工师可对应专业技术岗位5—7级,政工师对应8—10级,助理政工师对应11—12级,政工员对应13级。

(十)事业单位政工职务人员,也可按•实施办法‣关于岗位转聘的有关规定条件转聘到相应的岗位。

七、关于军队转业干部的岗位设置问题

(十一)对安臵到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被聘到相应岗位,不占该类岗位职数。但在岗位设臵实施时,其职务(级别)已晋升的,应占该类岗位的职数。

八、关于特设岗位设置问题

(十二)事业单位承担国家或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因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我市现行政策规定的高层次人才的,可申请设臵特设岗位。

九、关于人员编制较少单位岗位设置问题

(十三)对于规模小、人员较少、类型相近的事业单位,在按有关规定核定结构比例时可集中进行,也可并入类型相近且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中进行。其中,市属该类事业单位,其岗位结构比例由主管部门统一设臵和管理;区市县直属和所属该类事业单位,由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设臵和管理。

十、关于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问题

(十四)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核定及聘用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管理,实行条件、程序、总量控制。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聘用,分直接聘用和评选聘用两种方式。

(十五)直接聘用: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科技发明奖一、二等奖的项目主持人;国家或省科技功勋奖获得者;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顶级专业人才,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可直接聘用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不占单位岗位数额。

(十六)评选聘用: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技术负责人、国家基金委员会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李四光奖获得者、十大拔尖技术人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范长江奖获得者、韬奋奖获得者、国家图书奖获得者、梅花大奖获得者、人民表演艺术家、奥运会冠军教练员等各行业国家级大奖获得者,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年左右,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聘用到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占本单位岗位数额。

1.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省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创造出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

2.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社会科学发展创新、文学艺术繁荣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杰出人才; 3.其他方面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业绩卓著、业内公认,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顶级人才。

(十七)评选聘用程序:

1.各事业单位根据评选聘用条件及有关规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推荐聘用人选;

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推荐的人选进行审核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审查、评定和核准。3.各事业单位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结果聘用。

十一、关于在两类岗位同时聘用的问题

(十八)核定事业单位在两类岗位同时聘用人员的岗位设臵数量,原则上按照不超过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只限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臵的事业单位下一层级的内设机构)正职领导职数的50%核定。事业单位在两类岗位同时聘用的人员,由单位确定,应明确具体管理岗位,不得因人设岗。

十二、关于原已聘用人员未能重新聘用原岗位问题(十九)首次岗位设臵时,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设臵岗位后,原已聘用未能被重新聘用到原岗位的人员,若岗位已聘满,可超出本单位岗位数额在原岗位等级上聘用。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在原岗位层级最低等级上聘用。超出岗位数额聘用人员所占岗位出现空缺时,可采取“退二晋一”的办法聘用其他人员,以逐步过渡到按规定岗位数额聘用。

十三、关于待岗人员等级确定问题

(二十)事业单位在设臵岗位前,因各种原因未被聘用上岗的待岗人员,在首次岗位设臵时应参加岗位聘用,仍未被聘用的待岗人员按照待岗前所聘的职务职级确定岗位等级。未聘的待岗人员不占用本单位所聘等级职数。

十四、关于延聘人员的岗位管理问题

(二十一)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臵管理后,对按照管理权限批准原延长退休时间的人员,须占用单位岗位数额聘用。本意见公布前,本市关于延长退休时间的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十五、关于三类岗位人员的转岗聘用问题

(二十二)事业单位三类岗位人员转岗聘用,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按规定条件和程序进行聘用。其中,由工勤技能岗位转聘到管理岗位或转聘到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须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后聘用。

(二十三)对由工勤岗位转聘到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的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聘用满10年(含10年)且在所聘岗位退休(退职)的,可按所聘岗位国家规定的条件办理退休(退职),并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

十六、关于从2006年7月1日至《实施办法》公布之日期间退休人员的定级问题

(二十四)对于2006年7月1日至•实施办法‣公布之日期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且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含已达到退休年龄应办理而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以及按大人发„2006‟43号文件规定办理的提前离岗休息人员),参照本单位在职人员的岗位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岗位聘用条件等有关规定一次性单独调整退休待遇或岗位工资。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可在原聘岗位(职务)层级的等级内调整;管理人员可在原职务(岗位)的上一等级调整;工勤技能人员可在原技术等级的上一等级调整(需获得上一等级技术等级证书)。上述人员调整退休待遇或岗位工资的时间,应与本单位在职人员的工资调整时间一致。提前离岗休息人员未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所调整的岗位工资记入本人工资档案中。

十七、关于在岗人员工资和退休人员待遇问题

(二十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岗位类别未发生变动的,若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若原薪级工资已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则薪级工资不变;岗位类别发生变动的,薪级工资按照辽政发„2006‟40号文件有关规定,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二十六)经批准在两类岗位上同时聘用的人员,须根据人事管理权限由管理部门或单位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执行主要任职岗位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在岗位等级未发生变动时,执行的工资序列不变。

(二十七)已按辽宁省工资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辽宁省人事局•印发†关于辽宁省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实行职务工资的意见‡的通知‣(辽人发„1986‟47号)规定的起点职务工资标准所对应岗位(职务)套改了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的管理岗位人员,如所聘岗位未发生变动,可继续按起点职务工资标准所对应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待遇(此规定仅适用于执行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问题,不涉及机构规格、岗位等级及其他待遇问题);实行岗位设臵管理后聘用到辽人发„1986‟47号文件规定起点职务工资标准岗位的管理岗位人员,按所聘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二十八)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63号)和辽政发„2006‟40号文件有关规定,享受原聘岗位(职务)工资待遇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原聘专业技术岗位层级最低等级工资标准。(二十九)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待遇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政策执行。

(三十)首次岗位设臵管理于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的,岗位类别或岗位等级发生变动的人员,自•实施办法‣公布之日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待遇;2011年4月30日前未完成岗位设臵管理的,岗位类别或岗位等级发生变动的人员,自聘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待遇。

(三十一)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完成后,须填写•大连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结果审核备案表‣和•大连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聘用登记表‣,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备案。

十八、关于组织实施工作的有关问题

(三十二)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必须在实行聘用合同制基础上进行。对尚未实行聘用合同制的事业单位,应先行转换用人关系,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然后再实施岗位设臵管理工作。

(三十三)在实行岗位设臵管理中,岗位聘用人员的聘用合同可按以下办法处理:

1.对岗位类别未发生变化的,原聘用合同继续有效,无需变更; 2.对转换岗位类别的,应重新签订聘用合同或变更原合同有关内容。

(三十四)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建立岗位设臵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十九、本意见由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 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篇5

阜人社发〔2010〕32号

各县(市、区)人事局,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文件及中共阜阳市委办公室、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阜办发〔2009〕8号)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数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数原则上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确定。因机构分立、合并或政策性安置人员等原因超编的事业单位,可将经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入编手续的实有在编人员数作为岗位设置基数。

二、关于未定机构规格、编制数、领导职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问题

未定机构规格、编制数、领导职数的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商机构编制部门提出意见后,按照阜办发[2009]8号和国家行业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三、关于拟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问题

申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未获准前,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范围。

四、关于管理(职员)岗位等级设置问题

事业单位管理(职员)岗位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其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确定。在具体核定管理(职员)岗位等级结构比例时,按下列原则掌握:

1、承担领导职责的管理(职员)岗位等级结构比例,按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确定,机构编制部门未核定内设机构及其领导职数而确需设置的,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有关规定确定。

2、承担一般管理职责的管理(职员)岗位等级结构比例,副厅级和未设内设机构的副处级单位,八级和九级以下职员岗位结构比例为5:5;未设内设机构的正处级单位,七、八级和九级以下职员岗位之间结构比例为4:3:3。各类事业单位九级、十级职员岗位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五、关于事业单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时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掌握问题 事业单位应根据其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辅助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等级和结构比例设置适用主体岗位的控制标准,主体岗位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辅助岗位的等级设置应低于主体岗位的等级。

六、关于计算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时出现的小数点问题

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计算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出现小数点时,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确定岗位数量,高等级岗位舍去的余数可带入下一等级合并计算。

七、关于政工专业职务岗位设置问题

政工专业职务岗位归入管理岗位范围,设置政工专业职务岗位的事业 单位,以本单位管理岗位总量内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岗位数为基数,按高、中、初级岗位1:3:6的比例设置。其岗位等级设置,可参照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的有关规定执行,最高等级可设至专业技术五级岗位。政工专业职务岗位设置,列入本单位岗位设置整体方案,按岗位设置的规定程序及权限上报核准(附件1)。

八、关于未颁布行业指导意见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分类指导,对没有颁布本行业指导意见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的,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参照性质相近的行业指导意见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执行;无性质相近的行业指导意见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参照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省、市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关于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问题

事业单位原则上应独立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按规定比例单独设置岗位,对单独设置确有困难、岗位总量不足10人的同类型事业单位,可按照隶属关系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十、关于岗位结构比例调控问题

1、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调控。事业单位按《安徽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皖人办发[2009]56号)重新核定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时,以专业技术岗位总量作为核定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的基数。原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达到或超过规定比例上限的,按上限核定,未达到上限的,原则上按现行的结构比例核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占专业技术岗位总量80%(含)以下的,按规定比例下限核定,超过80%的,一般按中限核定。

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的结构比例是国家规定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在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超出核定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的,不作为本层级内部高等级岗位结构比例计算基数,超出的人员可聘用到本层级最低等级岗位。对按规定比例设置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单位,在省实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总量控制和管理中出现空缺的,可将空缺的岗位数放在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使用。对专业技术高、中级岗位设置数量分别在3个以上的单位,一般应从高、中级岗位内部最低等级开始设置岗位。对首次晋升到高、中级岗位的,应在本层级内部最低等级岗位聘用。

2、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调控。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全市控制目标为: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左右,四级、五级(含普通工岗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岗位之间的比例按40:35的比例控制。

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核定后,必须在岗位有空缺的前提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在具有相应等级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用。工勤技能人员通过技术等级考评(考核)取得的资格不与岗位、工资待遇直接挂钩,聘用到相应等级岗位上方能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3、现有人员超出结构比例调控。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使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岗位。现有人员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 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在5年过渡期(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内,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过渡期间,对超规定结构比例10%以上的采取“退二聘一”、20%以上的采取“退三聘一”的办法实施调控,严格控制同等级岗位人员数量。

十一、关于专业技术五级、八级岗位竞聘问题

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聘用时,除专业技术二级、三级岗位分别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另行规定外,专业技术五级、八级岗位聘用可根据应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任职年限等条件直接聘用到相应等级的岗位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转入正常化轨道后,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不同等级的岗位职务,应当逐级晋升,原则上不得越级晋升。对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岗位有特殊需要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破格或者越级晋升不同等级的岗位职务。

十二、关于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同时任职(“双肩挑”)问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经批准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同时任职的(附件2),可按专业技术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占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岗位工资一经确定,聘期内不作调整。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技术岗位高、中级职务后,单位可在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范围内,等额配备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完成管理工作的,原则上不再设置管理岗位。

在管理岗位任职的人员,未获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但已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待遇的,在过渡期内保留原待遇,但不得参加专业技术岗位相应层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竞聘。

十三、关于事业单位三类岗位人员转换问题

1、管理人员调整到专业技术岗位。在不具备专业技术背景的管理岗位上任职的人员,不得参加专业技术岗位评聘。若工作需要调整到空缺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已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可直接聘用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不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在转岗一年后、三年内比照本单位同类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相应岗位任职资格后聘用。

2、工勤技能人员聘用到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事业单位在相应等级岗位空缺的情况下,根据工作需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符合聘用岗位任职条件的工勤技能人员首次竞聘到管理岗位的,应聘用到九级以下职员岗位;首次竟聘到专业技术岗位的,应聘用到专业技术初级岗位。

工勤技能人员首次聘用到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须由聘用单位报其主管部门(单位)审核和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行政部门确认后,方可按规定执行相应岗位的工资待遇。岗位变动后的工资待遇按皖政[2007]8号、皖人办发[2007]123号和皖人发[2004]6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满10年且在所聘岗位退休(退职)的,可按所聘岗位国家规定的条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

3、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到管理岗位。在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需要调整到空缺的管理岗位任职,应符合聘用岗位所要求的现行的岗位任职条件。

十四、关于领导班子成员退居二线后岗位聘用问题

因工作需要,退出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但还未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在符合任职条件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转聘到本单位其它类型的岗位;如无法转聘到本单位其它类型岗位,可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经核准后,保留原职级岗位的工资待遇,同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十五、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对应岗位等级问题

按政策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按原部队职务首次确定岗位等级时,若单位无相应等级岗位或虽设有相应等级岗位但无空缺的,可聘用到相应等级岗位,不占相应等级岗位数。

十六、关于工改后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问题

2006年7月1日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后到首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完成期间已办理了退休手续且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的,可按退休时的专业技术职务,比照本单位在职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各等级的任职条件,重新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其工龄和任职年限计算到退休时,退休时间不变),不占核定的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相应职数。岗位等级发生变化的,由所在单位填写《阜阳市事业单位工改后至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完成期间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级变动情况登记表》(附件3),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行政部门认定,按新确定的岗位等级与本单位在职人员同步调整退休费。

十七、关于聘用合同签订问题

首次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之前已经实行了聘用制度的单位,应统一规范聘用合同的签订。原签订的聘用合同,如格式规范,聘期、聘用的岗 位、工资、待遇等合同内容不变的,可继续使用;如格式不够规范,或合同内容需作调整的,应按照皖人办发[2006]87号文件要求,重新签订聘用合同或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尚未实行聘用制度的单位,必须按照皖政办[2006]13号文件规定和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实行全员聘用制度,与所有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的签订,严格按照国办发[2002]35号、国人部发[2003]61号和国人部发[2004]6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十八、关于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认定问题

事业单位首次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应写出书面工作总结报告,填写《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结果审核表》(附件4)和《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登记表》(附件5),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行政部门认定。岗位变动人员凭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行政部门核定的《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职务(等级)聘任审核表》(附件6),按所聘岗位等级,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十九、关于岗位工资兑现时间问题

经主管部门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首次按期(2010年10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市属事业单位,其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岗位等级工资兑现时间,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岗位聘用时间从2009年12月31日算起。转入正常化轨道后或逾期完成的,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岗位聘用时间从部门或单位研究决定之日算起,岗位工资兑现时间从部门或单位聘用的下月起执行。

各县(市、区)首次按期(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岗位等级工资的兑现时间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十、关于时间安排问题

根据2010年4月2日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市直应于2010年10月底之前、县(市、区)应于2010年1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须分别于6月、7月底之前将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逾期不予受理。具体工作要求按照原阜阳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阜人发〔2009〕62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十一、其它有关问题

1、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分别经主管部门及县(市、区)人事局审核汇总后,以文件形式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一份)。

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进行核准时,对涉及到的机构规格、编制数、领导职数等编制信息,属县(市、区)的,由县(市、区)人事局负责审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只以经县(市、区)人事局审查上报的编制信息为依据,不再对其编制文件进行审查,希望各县(市、区)人事局严格把关,准确上报;对市属事业单位,须提供加盖有主管部门印章的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文件复印件及《编制管理卡》。

3、经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是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聘用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依据,原经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不再执行。

4、按照省有关文件及阜办发[2009]8号精神,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部署后,未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单位,现有人员暂停晋升职务或岗位等级。

5、本通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6、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执行。

附件:

1、阜阳市事业单位政工专业职务岗位设置呈报表

2、阜阳市事业单位兼职人员审批表

3、阜阳市事业单位工改后至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完成期间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级变动情况登记表

4、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结果审核表

5、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登记表

6、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职务(等级)聘任审核表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篇6

为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提升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根据县纪委、县监察局《印发<关于加强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芦纪发[2012]1号)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办法,以风险防范管理为抓手,以领导干部、重要岗位、关键环节为重点,以促进权力运行廉洁高效为目标,紧紧围绕森林公安职能,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全面查找廉能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从而促进全县森林公安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廉能统一原则。系统规划,注重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两者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具体实施中,将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既重廉又重效的良好氛围。2.坚持融合业务原则。把风险岗位廉洁自律和勤政为民的要求纳入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做到廉能管理与业务工作两手抓、共促进,既有效防范廉能风险,又强化岗位工作职责,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3.坚持制度创新原则。围绕规范岗位廉能管理,推进业务工作流程的再造、简化和创新,建立一批适应工作需要、科学有效管用的廉能管理制度,提高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长效机制。

二、工作对象和内涵

风险岗位是指部门、单位公权力集中、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岗位,主要包括行政审批许可、公共资源配置、资金管理、干部人事管理、行政执法和处罚等岗位。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指以风险岗位为对象,以促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为核心,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措施和手段,促使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廉洁从政、高效履职的系统过程。2012年在各科、所、队全面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面开展、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森林公安工作各项职能开展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通过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让民警知道“危险”,查找“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形成以风险岗位为点、业务流程为线、监管制度为面的环环相扣的廉能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不廉洁行为发生的机率,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实现岗位风险最小化、廉政效能最大化、发展环境最优化。

(二)主要内容

围绕强化岗位权力监督、提升岗位廉能水平,按照分岗确权、分险设防、分级监管、分类处置“四分法”,突出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认真查找廉能风险,健全完善防控机制。从岗位、科所队、单位“三个层次”,认真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引发腐败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相应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覆盖各科所队、单位所有岗位的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围绕强化岗位权力监督、提升岗位廉能水平,按照分岗确权、分险设防、分级监督、分类处置“四分法”,突出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认真查找廉能分险,健全完善防控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

(一)分岗确权阶段(2011年6月下旬-7月中旬)

主要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确定风险岗位,清理岗位职权,编制岗位职权和业 务流程目录,公开权力事项;利用简报、网站等媒介,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形成良好氛围。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成立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召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动员大会。通过动员部署,教育和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真正看到廉能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自觉参与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主动查找风险点,确保对苗头性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提醒、及早纠正,最大限度地降低廉能风险,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分险设防阶段(2011年7月中旬-9月中旬)

主要任务:深入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四类风险,并针对查找出的风险点,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1、查找廉能风险

按岗位、科所队、单位三个层次排查廉能风险。主要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五种方法,并利用举报投诉、执法检查、问卷调查等专用监督渠道和手段,重点查找四类风险。

(1)岗位职责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可能造成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因素。领导班子成员要查找在集体决策行为和执行议事规则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廉 能风险,在贯彻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存在的廉能风险,各科、所、队长要查找审批、管理、执法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廉能风险;所有民警要查找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廉能风险。

(2)业务流程风险。重点查找由于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裁量权空间过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因素。为了更准确地查找风险点,各科、所、队要对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重新梳理。

(3)机制制度风险。重点查找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全面覆盖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行政行为失控的因素。要在对现有工作制度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查找制度是否有效、管用,是否覆盖各项工作,是否覆盖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查找未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执行和落实制度不到位,不能形成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廉能风险。特别是要查找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制度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各个领域的有关制度。

(4)外部环境风险。结合自身实际和岗位特点,从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等方面,重点查找行业“潜规则”对岗位的干扰、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等因素。

2、制定防范措施

(1)从加强党性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 层面主动搞好预防。深入开展权力观和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全局民警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主动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排除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的隐患。完善办事公开机制和廉政承诺制,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结合各个风险点的实际,规范工作流程,制定相关程序性文件,修订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靠健全的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机制遏制廉能风险的发生。加大对热点、重点岗位人员定期交流或轮岗力度,防止廉能风险发生。

(2)实行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对查找出来的廉能风险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层级严格把关。

(3)紧紧围绕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制定廉能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有效防范。个人岗位风险由在岗人员提出具体防范措施,由局分管领导审定;各科、所、队风险防范措施由本科、所、队集体研究制定,局分管领导把关。

(三)分级监管阶段(2011年9月中旬-11月中旬)

主要任务:评定廉能风险等级,并对廉能风险实行分级监控和动态管理;加强对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跟踪督查,确保制定的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1、建立监控机制 通过对各岗位行政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廉能风险点的监控,认真落实廉政谈话、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对民警的监督。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等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针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

2、实施动态管理

通过加强信息收集、进行跟踪监测、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廉能风险管理,及时排查风险,调整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或减少风险发生的机率。各科、所、队要对开展廉能风险防范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总结经验,量化效果,查找问题,完善措施,修正方案,确保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分类处置阶段(2011年11月中旬-12月)

主要任务: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处置发生的各种廉能风险;整理各种档案资料;组织对科、所、队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作为迎接年底检查考核的“自查”;认真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和做法。

1、实行分类处置

建立廉能风险预警机制,针对发生的廉能风险变化情 况,视情节的严重程度,区分风险类别,发出风险预警,分别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等措施进行处置,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有效防止廉能风险演化成违纪违法行为,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2、检查防范效果

对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按照科、所、队自查与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考核评价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形成考核报告和考核结果运用意见。

(1)开展自查。在廉能风险防范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各科、所、队要按照廉能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标准,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并形成自查报告。

(2)加强督查。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不定期对各科、所、队岗位廉能风险防范承诺、防范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制度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的,要及时指出,责成整改,保证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运行。

(3)评估考核。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市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各科、所、队廉能风险防范工作质量、效果和防范措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综合评价,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范围。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提升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各科、所、队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广泛宣传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全局民警充分认识到廉能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牢固树立廉能风险意识,自觉参与到防范工作中来,形成开展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所、队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各科、所、队长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查找廉能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抓好组织协调,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稳步深入开展。

3、突出重点,务求实效。防范廉能风险,要以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以重点带全面,以关键促整体,达到以廉政促效能的联动效果。各科、所、队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通过开展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增强党 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避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主题词:廉政建设 风险岗位 廉能管理 方案 通知 芦溪县森林公安局办公室 2011年7月8日印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篇7

一、南乐县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后人员聘用现状

2010年3月, 南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拉开帷幕。经省、市统一部署, 该县对各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对全部事业单位按照性质进行了分类, 并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将单位划分为专业技术类、管理类、工勤技能类, 按规定的结构比例进行了科学设置。并在全县范围开展了岗位设置后的人员聘用、竞争上岗、签订聘约、调整兑现岗位工资等配套工作。基本建立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岗变薪变、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岗位管理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 都不能一蹴而就, 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或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 我们发现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后, 事业单位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部分单位岗位设置不合理。

尽管该县开展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业务骨干培训班, 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仍有部分单位对岗位设置工作理解不透彻, 前瞻性不强, 没有把政策用活、用透、用好, 没有“按需设岗”, 仍然进入了“因人设岗”怪圈。

2. 一些单位存在混岗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行政股室工作;二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三是人事手续编制在这一个事业单位或事业股室, 但实际却在另一个事业单位或事业股室工作。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各单位受编制限制, 行政人员相对偏少, 要开展工作, 只能借用事业单位人员。二是由于各事业单位对行政机关依附性强, 自主能动少, 各事业单位法人大多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三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不是这一两年形成的惯例。

3. 某些政策规定, 不利于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设置, 就县一级事业单位来讲, 最高级别是正科级, 但绝大数事业单位的级别为股级。这些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岗位设置的最高等级是不能够超过九级职员的。再比如, 在岗位设置中,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除有行业规定外, 县 (区) 属事业单位高、中、初的比例为0.7∶4∶5.3, 乡 (镇) 事业单位均为0.5∶4∶5.5, 对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来说, 按照比例控制, 要设置高级别专业技术岗位, 一般是达不到比例要求的。尤其是对人数往往就几个人的事业单位来说, 专业技术七级 (副高级最低档) 的岗位是设不上的。那么, 在这些单位聘用的人员, 只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原地踏步, 看不到职务晋升的希望, 显然不利于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新的不平衡出现。

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上, 首次聘用时, 大多单位对岗位的具体条件, 都是文件规定的最基本的条件, 主要以聘任时间长短为主, 这样的话, 聘任时间长的同志大多能聘任到较高一级的岗位上, 出现了现有岗位聘任人员占据了位置, 即便工作能力不是太强。使有能力的年轻同志受岗位的限制不能聘任, 出现了新的论资排辈, 不能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的真正作用。

三、改进建议

1. 尊重历史, 平稳过渡。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后,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少数超编人员无岗位可聘;二是不同类别的人员有超有缺;三是单位现有专业职称、技术等级人员数与岗位设置数不一致。虽然政策中规定了3年的过渡期内可采取退二晋一、退三晋一或者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 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就南乐县情况来看, 工勤人员超岗严重, 三年过渡期内, 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难度很大。造成工勤人员多, 是历史的原因, 是我国转型时期特有的现象。我们要尊重历史, 平稳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 维护事业单位的整体稳定。

2. 做好宣传, 强力推进。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 仍要继续大力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 宣传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 解读改革政策, 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取得社会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认同和参与, 让岗位设置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还是重点开展业务培训班, 要让所有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负责人参加培训, 只有他们对业务熟悉、精通后,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

|轻松阅读·东鳞西爪|DONGLINXIZHAO

古今重阳的“数字崇拜”

□刘京

有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重阳敬老节”, 现代人都把它当成“吉祥之日”对待, “九九”不就是“久久”的谐音吗?其寓意不就是希望每个人活得长久吗?但在民国之前的2000多年里, 重阳节可不是这个意思, 在它被命名为避灾日、重九节、菊花节、茱萸节、登高节、赋诗节等数个名称中, 就是找不到“敬老”元素。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就对“昨日登高罢, 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迷惑不解, 从陶渊明到李清照, 咏菊花、赞登高、颂重阳的诗词可谓不胜枚举, 但几乎没有像李白那样哀叹重阳和菊花的。这是为什么?闲翻《旧唐书》, 找到了答案。原来唐明皇李隆基对重阳节所有风俗都要亲自体验, 登高游宴、赏菊赋诗、射箭、放风筝等一样不落, 玩这么多项目, 一天肯定不够。于是他就颁下圣旨, 将重阳节提前到农历九月八日开始、十日结束。李隆基发明“三天小长假”显然为自己, 但全国的老百姓也跟着沾光, 还推动了旅游 (登高) 、饮食 (游宴) 、花卉 (赏菊) 、体育 (射箭、放风筝) 、文学 (赋诗) 、健身等行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 旷达不羁、傲视世俗的李白不可能不高兴啊, 他哀叹的理由也许就是想换个角度来创作。

也许唐明皇实施“重阳节三天小长假”制度, 是借玩耍之名行“拉动经济”之实。雅士们可不管那一套;酒是节日必备的, 重阳不是九月九吗, “九九”不正是“菊酒”的谐音吗?正好, 借着谐音就把重阳命名为“菊花节”, 并顺带将白天“赏菊花”、晚上“饮菊酒”

才能顺利的开展。

3. 完善政策, 规范管理。

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完成后, 重点工作将转向聘用管理, 但关于聘后相关后续政策还不完善, 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规范的解决办法, 没有完善的一系列政策做保障。应加强岗位聘用后续管理工作, 通过健全与岗位管理相配套的各项制度, 加强聘后管理工作, 推动事业单位搞活用人制度、转换用人机制。

编辑冯玺玲

纳入此节风俗。雅士们的这一“数字崇拜”, 不仅令菊花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四大名花之一, 而且就连带头造反的狂人黄巢也收敛了杀气, 并情不自禁地咏唱“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这位老兄最后还是被砍了头, 借菊花抒发雄心壮志的“励志警言”在当时遭人讥讽, 却流传了千年……

因此, “数字崇拜”这玩意, 人类文明化之前肯定是没有的。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事干的时候, 便琢磨数字的谐音了。但从古人将“九”和“九九”置换成“菊”和“菊酒”, 便迎来菊花及菊花诗词等盛况空前的景象看, 古人搞“数字崇拜”多少还饱含了一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哪像现代文明人搞“数字崇拜”, 不是冲着自己“发”, 就是梦想着自己“尊”。所以, 虽然立“重阳敬老节”很有必要, 但现在的问题是, 敬老并不是只喊几句空口号和请老年人在这天吃一顿、打打牌或钓钓鱼、聊聊天就可以的。■

关于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报告 篇8

一、县级市文广系统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的意义

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掘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文广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一、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就对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原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又会同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广电等省行业主管部门,印发了《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全省不同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各等级之间结构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因此,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制度,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二、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结构。根据浙江省文化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印发的《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省厅结合行业特点,本着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原则,明确规定了县级市文广系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各等级之间结构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例如,县级市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博物单位正高级岗位占总专业技术岗位的3%、副高级岗位占总专业技术岗位的12%、中级岗位占总专业技术岗位的40%、初级岗位占总专业技术岗位的45%。适度比例的专业技术岗位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结构。同时,可以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起到提高专业人才队伍水平、优化专业人才队伍结构的作用。

第三、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能够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一是为事业单位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二是为与事业单位“工改”政策相配套;三是为促进人才流动,实现社会公益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

二、县级市文广系统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岗位管理的新机制,坚持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由于文广系统各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不同,使整个系统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存在诸多难题,例如,首次设岗聘用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各单位岗位内部等级比例设置、岗位分级的条件及“双肩挑”人员岗位的确定等,是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只有妥善处理这些重点和难点,才能使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顺利完成。

第一、岗位结构矛盾突出,岗位分配困难。近年来,由于各单位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部分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标准相对较低,高级资格职务人数和比例不断增加,有的单位远远超过省规定的高级岗位结构比例(15%),例如,我市文物单位人才队伍结构:高学历,高职称。10个在编人员:1个正高,2个副高5个中级,2个初级。学士研究生2个,大学本科5个,大学专科2个,高中1个。而有些单位学历低,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弱,高级资格职务人才较少,且近期晋升人员也少。若由本系统各事业单位根据《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自主计算出各层次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总量进行设岗聘用,则出现部分单位高级人才岗位不足、无法聘用,部分单位高级资格职务人数明显偏少、空缺岗位浪费的现象。这就造成系统内同类人才待遇不一,人才资源分配不均,首次岗位聘用矛盾激化,导致首次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工作难以完成。

第二、岗位分级条件是难点,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各类岗位中专业技术岗位可分为13个等级,正高一至四级、副高五至七级、中级八至十级、助级十一至十二级、员级为十三级。每一级别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是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的基础。如何对各类人员进行科学分级,特别是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每一级别岗位的分级条件是开展岗位设置工作的难点之一。在确定岗位等级之后,应该要确定各等级岗位在聘期内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考核要求等。但事实上,各单位将岗位设置数据上报之后,才开始逐步修订岗位职责,具有很强的滞后性。

第三、“双肩挑”人员岗位难以确定。“双肩挑”人员在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文件中有明确的定义,是指既承担着专业技术职责又担负一定的管理职责。本系统下属事业机构存在单位较小,人数较少,但既担任领导职务又承担专业技术职责的“双肩挑”人数较多。按照政策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两类岗位上任职。也就是说“双肩挑”人员一人兼了两类岗位是政策不允许的。因此,如何确定“双肩挑”人员的岗位,是设岗工作的难点之一。

第四、改革不够彻底,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与激励机制。按规定首次设岗聘用工作是坚持平稳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所以,本系统没有实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的良性激励机制或惩罚机制。尽管各单位公布了各类岗位设置方案、岗位、岗位等级、岗位职责、聘任条件,进行公开应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首次岗位聘任按现聘职务进入相应等级的“人人有岗位”的状况,没有真正实行择优聘用的竞争机制。同时,未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这将对今后的岗位竞聘、续聘带来诸多困难。

三、改善县级市文广系统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实施工作的对策

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要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调控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原则。

第一、统筹规划,科学确定岗位总量与结构。本系统的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制度实施工作既要根据上级的政策,又要结合下属事业机构单位小,高、中级人才数量不一,人员知识结构、業务能力、学术水平相差较远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考虑文广事业发展目标、人才队伍建设方向、杰出人才晋升空间等因素,由主管局按规定的结构比例,统一核算整个系统各层次不同等级的岗位总量。依据按需设岗,总量控制的原则,分配到局属各单位。并对各单位岗位聘用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动态调整、逐步完善的管理方式,建立指导、监督、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局属各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功能和职责,在主管局下达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实施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

第二、精确测算,认真研制岗位聘用的实施办法。主管局在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摸清本系统所有职工的职称资格年限、科研业绩成果等具体事项,分析局属各单位事业发展、人才晋升趋势对岗位结构比例的需求。对本系统崗位设置和聘用的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岗位数量、岗位等级、岗位任职基本条件(特别是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基本条件)、岗位聘用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例如:本系统岗位聘用实施办法规定:首次岗位聘用时,在主管局核准下达的各层次不同等级的岗位总量限额内进行聘用。同时,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五级岗位应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6年,八级岗位应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6年,十一级岗位应在助理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3年;2011年专业技术职务新晋升为副高级、中级、助理级资格的,均分别聘任为七级、十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等。这样,既保证了整个系统岗位聘用政策的统一性,又确保了首次岗位聘任平稳过渡的顺利进行,使空缺岗位得到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分配得到合理优化。同时,适当留有空缺岗位,为年青人才晋升留有空间。

第三、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工作。主管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任组长,分管局长直接负责,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局长兼任,人事科长具体指导、督促。要求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在《慈溪市文广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说明书(包括岗位职责、任务、要求标准、任职条件)和实施细则。各单位制定的岗位实施细则、聘任条件等重大事项,均需通过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并及时上报至主管局备案审查。

第四、稳定专业人才队伍,鼓励高水平人才脱颖而出。既要考虑各类人员为文广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又必须调动高水平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升档条件时主要侧重于业绩水平、学术贡献和发展潜力,向高层次人才倾斜,鼓励高、中级业务人才积极从事各类科研工作,多出精品。特别是业绩杰出者可不受资历的限制,申报高一级岗位。另一类,为稳定专业人才队伍,鼓励“双肩挑”人员选择专业技术岗位。因工作需要,担任领导职务并兼任专业技术工作的“双肩挑”人员,由本人根据自己的职级等情况,选择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双肩挑”人员选择专业技术岗位的,经批准,每个事业单位在结构比例规定的总量外,可增加2个专业技术岗位名额,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这就将管理岗位上的科研型人才引导到专业技术岗位上来。

第五、完善聘后管理体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标准要以文广事业发展目标为基础,要有利于文广专业队伍结构优化和团队建设,要适合各级专业技术人才个人发展需要,要能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分类评价的方式。既要考核专业技术人才的德、能、勤、廉,又要考核其科研学术水平,既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分级地进行个人业绩考核,又要进行团队建设考核,既要进行年终综合考核、又要进行季度考核。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强化同行专家特别是系统外同行专家、专业人士和外围人士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并积极完善分类评价标准。

上一篇:小学家长学校计划总结下一篇:中考思品复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