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问题(精选8篇)
决策制定管理:
1、决策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对应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决策问题,具体承担信息收集,方案思考的责任,决策制定准备不充分,随意性大。
2、决策制定拍板责任不明确,该拍板时没有人拍板,负责拍板的人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由自己拍板决定,不得不层层上报请示,白白错过了决策的最佳时机。
3、对于不同内容的决策,没有相应的分工,企业组织高层主管包揽了太多的决策责任,往往不免因为精力限制而导致决策思考不严密、论证不充分而发生失误。
4、把应该由企业组织高层主管思考决策的问题,无计划、无目的地交由低层主管思考和决策,致使因为思考问题的角度片面而导致失误。
5、没有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决策方案的讨论论证过程,用民主表决代替论证,不仅因此降低了决策的质量,而且决策制定发生了失误,还找不着具体的责任人。
6、目标体系本身不健全不完整,存在空白,使对应的岗位员工,工作没有目标导向,无所适从,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7、对不确定的事件,没有事先的思考和安排,一旦发生,不知所措,以至于一个很小的问题也演化成一个危及企业生存的大危机。
8、缺少对企业外部实际,包括市场供求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等等的预测分析,没有事先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并为之做出安排,一旦发生变化,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导致危机。
9、没有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整体发展目标,决策制定所要服务的目标不明确,不稳定,决策多变,朝令夕改。
10、决策的制定,没有决策方案的设计、论证和选择,企业组织领导人和高层主管迷信自己的直觉,凭直觉,拍脑袋决策,顾此失彼,无法保证必须有的决策质量。
11、企业组织的决策权力过分集中,基层岗位员工没有决策参与权,对企业组织高层制定的决策不理解,也不支持,对决策的贯彻落实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使很好的决策,也最终成为没有效果的错误决策。
12、决策的制定没有程序管理和决策制定过程记录,决策责任不清,出现决策失误,没有具体的人为之承担责任。
13、不重视决策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用与经营资源配置优化不相关的信息,填补和代替决策信息,使决策质量毫无保障。
14、决策人武断专横,自以为是,拿企业发展利益关联人的共同利益作赌,用拍胸脯代替全面、科学的决策分析论证。
15、决策信息传递渠道不统一,小道消息满天飞,小道消息侵袭决策信息的传递正道,给决策的贯彻落实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16、决策顾问选择不当,把佛学、道学、易学等专业的文化学者,捧为经营专家,甚至直接把招遥撞骗的风水先生、算命先生聘为企业顾问。
组织架构设计管理:
1、组织模式选择跟风照搬,不能体现自己企业组织内部不同人员之间关系的性质特点。
2、对达成企业目标的事务工作没有全面的清理,该明确责任,让具体人承担的工作,没有具体责任人,重要的工作拖成紧急工作之后,不得不让综合部门像救火队一样四处扑火,承担紧急任务。
3、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设置,不是建立在对达成企业目标的事务工作的系统清理基础上,设置多少个单位、部门和岗位,凭感觉行事,随心所欲。
4、组织结构叠床架屋,层次过多,等级严密,管理协调人员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习气严重。
5、因人设事,组织机构蔓缺共存,该有的机构和岗位没有,不该有的却又不得不设置一个,以安置企业领导人认为不得不安置的人。
6、单位、部门工作标准中没有明确相互配合的责任,单位、部门相互之间不配合、不支持,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小团体利益损害企业整体利益。
7、岗位职责界定不清,有过相互推委,有功相互争夺,出了问题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
8、岗位工作标准界定不全,通过随机性指令向下属员工下达的工作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员工工作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主管对下属进行考核也只能凭主观臆断。
9、岗位角色人员配置不当,一方面小材大用,造成工作瓶颈,另一方面又大材小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10、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量缺少必要的平衡,苦乐不均,有的忙得昏天黑地,有的闲得无聊。
11、企业组织内部单位、部门管理跨度不均衡,级别相同、待遇相同的主管,但所承担的工作量过于悬殊。
岗位角色管理:
1、员工能力素质发展滞后,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直接成为企业发展难以突破的瓶颈。
2、没有必要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员招聘急时抱佛踋,招聘来的人员与岗位职责要求不吻合,造成工作瓶颈。
3、迷信空降兵的作用,以高薪挖来的人才,溶入不到企业组织中来,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人员选聘没有科学的选择控制程序,招聘面试,没有科学的设计,面试内容与岗位职责要求脱节,用随机提问或脑筋急转弯游戏题代替面试,选择聘用的人员与岗位职责要求脱节。
5、没有健全的员工培训体系,培训组织的随意性大,培训的目的、内容、方式、讲师、教材、参与人等等,没有全面的分析和设计,花大钱找一个大腕专家来企业随便讲一讲,花钱不少,却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6、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域,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没有企业文化培训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方进行整合和统一,小团体林立,企业组织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7、员工培训重知识技能的提升,忽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整合和统一,企业花在培训上的投入,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
8、外出培训,没有完整的规划,需要外出培训的没有机会,外出培训机会被少数人垄断,甚至成了少数人借机游山玩水的口实,使这种培训投入成了纯粹的浪费。漠视企业发展对员工发展的依赖关系,不重视员工的发展,没有
9、必要的员工发展管理措施,员工没有自主学习发展的内在动力,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也缺少对企业组织的归属感。
10、不重视对企业共同愿景的规划设计,员工看不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对企业没有信心,企业组织缺乏凝聚力。
11、愿景的设计方法不科学,企业共同愿景与员工个人愿景之间缺乏衔接,员工个人的追求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12、企业组织内部上下之间,缺少平等的交流沟通。只有上司的主观意志,上司主管凭主观直觉认定有问题时,也不询问、不核实,就对下属员工进行喝斥、责骂。甚至连与下属的工作过程沟通也没有,下属员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不敢反映,导致下属员工工作被动,工作过程失控。
13、组织内部左右之间,员工没有达成相互理解和认同的通路,更没有情绪发泄的途径。往往因为不良情绪的积累而导致过激行为发生,直接造成企业组织内部不和谐因素的增加。相互之间也不理解、不支持,甚至相互拆台。
14、规章制度的制定,缺少与下属员工的讨论沟通,是单方面地把上司主管的意志强加给下属员工,致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贯彻落实困难。
15、没有科学的授权管理,员工缺少做好工作的外部资源条件支持,没有做好工作的信心。
16、权力过分集中,现场工作人员没有必要的权力,以及时对现场作业中发生的不测事件作出反应,致使一些很容易避免的损失也频频发生。
17、高估亲信的忠诚,随意授给亲信支配企业相关人、财、物权力,造成严重失误和浪费后又自怨自艾。
18、对于员工的工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员工的努力和贡献,难有客观公正评价,功过不明,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工作没有热情和主动性。
19、员工绩效考核要素设置过于抽象笼统,仅仅依靠上司主管的个人印象打分,员工绩效考核成绩不能真正反映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和贡献的大小。
20、员工绩效考核的重点不明确,考核内容与企业发展目标脱节,为了量化而量化,把一些与企业发展关系不直接的个人问题列作考核要素,无法通过绩效考核来调动员工为企业发展努力作贡献的积极性。
21、员工绩效考核导向错位,重态度,轻贡献,吹牛拍马,只作表面文章的人得高分,踏实工作,努力贡献的人相反受冷落。
22、员工绩效考核量化考核要素设定不合理,诱导员工产生短期化行为,使员工只顾目前职责履行的过关,不求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稳定提升,制约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23、员工绩效考核没有科学的量化评价标准,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变成了上司主管打压或拉笼下属的工具,员工对绩效考核不仅不支持,反而产生抵制情绪。
24、不同职类、不同单位和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绩效考核成绩没有横向可比性。
25、对员工的薪酬结构没有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基础工资、奖励工资、附加工资和福利保险之间的比例不合理,企业在员工身上花了钱,员工还不稀罕,投入的相应劳动费用,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26、薪酬的核定,没有统一的制度规范,招聘时的讨价还价成了确定薪酬的依据,会讨价的不做事也可拿高薪,不会讨价的努力再多,贡献再大也难以获得应该有的回报,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7、薪资的发放,没有量化依据,全凭老板个人的主观意志行事,员工不知道自己工作一天或一月能拿多少钱,员工薪资的多少不能反映员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的差距,多劳不能多得,企业的劳动投入不能起到对员工为企业努力作贡献的积极性和热情的激励作用。
28、简单地实行提成制和计件制工资,企业组织相对于员工,没有必须有的凝聚力,员工的心难与企业组织融合。
29、员工薪资的发放没有让人服气的依据,不敢公开化,不得不采取秘薪的形式,尽管这有效地避免了由相互比较带来的抱怨,但也因此大大降低了工资奖金的激励作用。
30、奖金不是员工超岗位职责贡献的体现,按人头平均发给,成了一种平均化的福利,这一部分的劳动投入成了毫无作用的浪费。
31、薪资的发放时间,没有科学的规划和限定,随意性大,不仅激励作用降低,甚至导致员工的抱怨和不满。
32、重惩轻奖,只有对员工工资的扣减,没有对应的奖赏鼓励,给员工造成一种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感觉,加大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33、员工职务的晋升没有明确的标准,职务晋升不能成为激励员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素质的有效方式。
运行流程管理:
1、官本位意识严重,等级观念盛行,缺少流程管理意识,管理协调人员习惯于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管理协调人员与被管理协调人员之间关系对立。
2、没有流程管理和流程控制,企业组织运行主要依靠行政指令协调,企业组织领导人和高层主管都陷于具体事务工作管理之中,无暇顾及企业组织整体发展的大事。
3、没有统一规范的流程标准控制,单位、部门之间不配合,不支持,各行其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工作效果,与整体流程不对接,随意性大,企业组织组织运行效率不稳。
4、岗位工作没有纳入企业组织组织运行的统一流程之中,目标模糊,员工都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履行职责而履行职责,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该相互配合支持的事,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5、流程标准界定过粗,发生人员流动,接替人员上岗后很难在短时期内把工作做到位,甚至因此造成一个员工离岗,整个部门的工作都瘫痪的局面。
6、流程标准不全,流程责任不严,或者缺乏流程运行补救措施,员工活动无法与ERP技术对接,ERP技术运行效果不佳,甚至完全无法运行,ERP技术引进投入成了纯粹的浪费。
7、流程及流程活动相互之间的紧密连接,被行政隶属关系所阻断,导致流程结构不顺,甚至成为失去服务于企业组织价值增值和积累目标的断头流程,单位、部门的好多活动成了无意义的无效投入。
8、流程接口责任界定模糊,流程衔接不上,导致流程运行受阻,没有人承担负责,也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
9、岗位工作标准缺少流程界定,服务目标模糊,员工不知自己的岗位工作与企业组织所寻求的四大价值的实现和增值有何联系,纯粹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员工有工作效率,却没有企业组织效益的改善和提高。
10、没有过程控制的流程运行监控和及时整改,对员工的工作,实行责任追究的秋后算账,造成损失后仍得由企业组织买单。
11、物料采购供给没有严格的流程控制,为减少吃回扣和盗损,过分依赖亲信,轻信亲信的忠诚,不仅效率低,而且漏洞多,损失也大。
12、技术管理缺少流程控制意识,技术与管理分家,脱离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为了发展技术而发展技术,企业组织有技术水平的提升,没有经济效益的改善。
13、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建立依靠行政指令实现,没有流程控制,企业组织组织运行秩序不严,衔接不紧,波动不稳,效率不高。
14、现场管理独立于流程管理之外,重形式,轻效用,忽略了它与企业组织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投入不能形成效益。
15、营销管理没有整合到企业组织组织运行的统一流程中来,营销策略彼此不协调,营销渠道相互挤压,营销费居高不下,但市场份额增长不大。
16、品牌创建游离于企业组织组织运行的统一流程之外,谋求知名度,忽视美誉度,用广告堆起来的品牌,仅仅是一个纸灯笼,企业组织组织运行稍遇挫折,就纸破灯灭。
17、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组织组织运行的统一流程之外实施,客户进门是亲家,出门就成了冤家,开拓了一个新市场,却丢了一片旧市场。
18、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与流程管理两张皮,质量体系成了没有内容的空壳,ISO9000认证仅仅起到一个增加广告说词的作用,产品质量依旧。
19、成本管理脱离流程运行过程实施,成本控制依赖于一刀切的比例控制,该挖掘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不该节省的投入却被挤掉,反而造成更严重的低效浪费。20、成本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组织组织运行的统一流程之中,没有人对资源投入的效果负责,只有企业组织老板一个人关注投入的效果问题,企业组织组织运行过程中大量的浪费,都是视而不见,见而不理。
21、企业组织组织运行活动,没有分项的投入预算,也没有分项的投入效果的核算,都集中在一个统一的财务部算总账,致使人人都可吃企业组织整体的大锅饭。
22、没有流程的改进、提升管理,员工安于现行流程的行事方式,没有人对它的改进和提升负责,没有人想改变现有的行事方式。
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管理:
1、员工不认同企业组织领导人的价值观念,上司主管习惯于通过简单的指令进行管理,下属员工阳奉阴违,企业组织组织执行力低下。
2、没有系统完整的经营管理理念界定,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指导思想摇摆不定,影响了企业组织的稳定发展。
3、把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当作赶时髦的工具,停留在形式上,有响亮的口号和漂亮的形象,可无法起到应该有的管理作用,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只有投入,没有带来必须有的投资回报。
4、没有统一的思想理论整合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的选择上跟着媒体鼓吹的风向走,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管理投入效益低。
5、员工思想混乱,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无所事事,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工作没有热情。
6、企业组织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员工的心思都用在相互算计上,无法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7、官僚主义严重,掌握企业组织人、财、物权力的人,频频发生职务犯罪,给企业组织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8、企业组织组织内部帮派林立,相互拆台,相互攻讦,企业组织的决策,有利于自己利益实现的就支持、贯彻,反之就反对、抵制。
9、崇尚空谈,大事小事都议而不决,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迟钝,企业组织组织没有执行力,运行效率、效益低下。
10、企业组织文化构成残缺不全,有标语口号式的价值观念的归纳,没有价值观念的理论论证,有表象层的语言、形象艺术表现,没有实体层的梳理和完善。
11、企业组织文化内部管理、外部营销和商务合作三个模块的内涵不统一,性质相互矛盾,使任何一个方面的价值观念都无法完整地贯彻落实。
12、忽视员工个人自我价值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对员工不尊重、不信任、不关怀,企业组织组织没有凝聚力,员工工作被动,得懒且懒,得过且过。13、14、企业组织组织成员,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组织内耗严重。企业组织文化与企业组织的其它四个构成部分两张皮,在企业组织组织运行过程中,不能言其所想,行其所言。
15、员工意志与领导意志两张皮,员工目标与企业组织发展目标两张皮,雇佣思想严重,工作被动,仅仅为了工资奖金而工作,斤斤计较于物质利益的得失,铢锱必较,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16、把权利和义务挂在嘴上,总想获得尽可能多的权利,承担尽可能少的义务,似乎员工与企业组织就是一种简单的法律关系,并且随时随地准备对簿公堂。
17、企业组织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员工的心思都用在相互算计上,无法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从20世纪50年末, 世界进人了后工业时代, 社会生活从对“数量”的需要转向对“质量”的需要, 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间的竞争加居。形势的变化, 要求企业必须对环境进行深人分析, 采取新的管理方式, 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强化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变化, 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克服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就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人战略管理思想, 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 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一是战略成本管理着重于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而不仅仅在于降低成本。二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不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 而是企业所在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三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成本避免, 立足于预防, 强调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四是战略成本管理着眼干提高企业成本优势, 为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与对手抗衡提供帮助。
战略成本管理 (SCM,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是在成本管理中导入了战略管理的思想, 实现了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
2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是国外学者基于本国社会经济环境首先提出的, 并且我国目前研究主要是处于理论借鉴阶段, 以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不足, 也是新的成本管理实践理论指导的需要, 因此, 为了更好把握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质, 我们必须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系统和具体的认识。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使得判断成本的标准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而有所不同。条件不同, 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 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有所不同。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就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2.1 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 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 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第二, 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 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 经济活动必然要发生成本, 不同的成本对经济活动的质量、效率等发生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必须要考虑成本的支撑力度和企业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在经济资源相对短缺时, 降低成本还包括利用特定的成本消耗实现更多的经济目标。但是降低成本必须以不损害企业基本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为前提, 要有利于企业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 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条件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
2.2 通过成本管理增加企业的利润
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但在某些情况下, 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 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 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成本的变动有可能影响到质量、效率、收入等的变化, 一种成本的降低有可能以另一种成本的增加为代价。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 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 而要利用成本、质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 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2.3 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 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 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管理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其需要高于一切, 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 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 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 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要求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的方法, 分析成本动因, 加强成本控制, 从而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最终达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
在学习和实践中, 根据战略管理思想引导企业成本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方法:企业战略定位分析法, 企业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成本动因分析。
3.1 企业战略定位分析法
战略定位, 所谓战略定位, 通俗地讲就是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态势, 即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如何运用成本信息确定竞争策略。行业竞争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 企业战略必须同行业中各竞争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相匹配。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 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过战略环境分析, 确定应采取的战略, 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 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 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在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以后, 实际上也就确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及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 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 才能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在市场中加大力度主攻某个顾客群, 使得产品在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中占据优势地位。成本集中便于管理, 可以在目标市场取得成本优势, 另外还可以选择在目标市场突出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宣传, 在产品的质量、功能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独树一帜。该战略可使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特点做出战略性的选择。
3.2 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 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即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 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价值这里是指买方愿意为卖方提供给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价值链是一系列由各种纽带连接起来的相互依存的价值活动的集合。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自身的价值链;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 有利于知己知彼, 洞察全局, 科学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通过价值链分析, 可以获得价值链的整体运行情况及各环节之间的连结情况, 从而在价值链系统中寻找降低成本的信息和创造利润的新增长点, 同时也可以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加以改进。价值链分析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内部, 还可以应用于整个行业。如果将企业所处的行业看成是一条价值链, 那么该企业就位于这条价值链的中的一段, 由此在行业的价值链中, 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服务类型就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如在与上下游企业业务往来中, 供应商原料的包装方式会影响企业的原料处理成本, 供应商供料的及时性会影响企业的库存, 如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后, 就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当一部分成本, 同时也可增强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空间, 提供了平台。
3.3 企业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企业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 同时也是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按照其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 成本动因分析包括战术层面的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层面上的成本动因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 这些成本往往在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之前就已被确定, 并且一经确定就很难变动。这类动因主要包括:规模、整合程度、地理位置、技术等方面。比如企业在建立之初就确定的市场定位、企业规模、厂址选择等, 都属于这类的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 最终可归纳为一个“选择”问题。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 通常包括劳动力对企业投入的向心力、全面质量管理、能力利用等。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 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可以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 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优化而降低价值链总成本。企业应重视分析各种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避免成本动因间的相互抵触, 并充分利用成本动因间相互加强的效果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问题;质量管理;
本文结合所在项目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为例,首先论述了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接着对质量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一)钻孔灌注桩的技术问题
1、埋设护筒。护筒通常由4~8mm的钢板制作而成,在上部开设1个溢浆孔,当时用旋转钻机时,护筒内经应比钻头直径大20cm;使用冲击钻机时,护筒内经应大40cm。埋设护筒是为了起到保护孔口、防止塌方、维持泥浆面和定位导向作用。护筒埋设时,顶面中心偏位应不大于5cm,倾斜度意不大于1%。不同的地质条件,埋设护筒的深度亦有区别:在岸滩上埋设时,黏性土、粉土不得小于1m:砂性土不得小于2m。当表面土层松软时,应埋入密实土0.5m以下 [1]。
2、泥浆的制备。粘土中钻进时,采用原土造浆。
在较厚的砂层中钻进时,采用膨润土制备泥浆或在孔中投入粘土造浆,为使泥浆有较好的技术性能,适当掺加碳酸钠等分散剂,其掺量为加水量0.5%左右。并应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如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胶体率、失水率、等。
3、冲击成孔。在冲击前,确保护筒有足够的水和粘土,而为了保证粘土造浆护壁可能性,在冲击的过程中不断加粘土造浆。而为了避免桩位偏移和斜孔,在冲击成孔时,要注意采取以下措施:一,冲击钻进时应时常核准锤心与桩心偏差,并设置好护桩。在护筒脚下2m范围内应采用小冲程1m左右,泥浆比重1.2~1.5,软弱层投入粘土块夹小片石;粘土或粉质粘土层,中、小冲程1~2m,泵入清水或稀泥浆,经常清除钻头上的泥块;粉砂或中粗砂,中冲程2~3m,泥浆比重1.2~1.5,投入粘土块,勤清碴;进入基岩时,高冲程3~4m,泥浆比重1.3左右,勤清碴。如遇基岩面倾陡,回填块石至岩面以上30~50cm,先低锤密击待形成平面后正常冲击;如遇溶洞,采用回填粘土夹片石,低锤密击冲击造壁或压入钢护筒护壁。
4、吊装钢筋笼。钢筋笼吊装前应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砼滚轮或定位筋)和吊环,其竖向间距亦为2m,径向圆周设置4处。钢筋笼吊装入孔应对中、慢放,防止碰撞孔壁。下放到位后应用钢筋将钢筋笼固定在护筒上,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发生上浮和偏位 [2]。
5、安放导管。导管采用壁厚5mm的无缝钢管制作,直径Ф300mm,导管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时最大压力的1.3倍。导管吊放时应居中且垂直,下口距孔底0.3~0.5m,最下一节导管长度应大于4m。导管接头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
6、清孔。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孔形、倾斜度进行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清孔。
清孔常采用正循环工艺清孔,一次清孔采用橡胶管,在一次清孔中应注意控制各项泥浆指标,防止二次清孔因沉淤过厚而难以清理,以及保证钢筋笼下放顺利;二次清孔在导管下放后,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控制在1.03~1.10,粘度控制在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孔底沉渣厚度≤50mm。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孔内浆液面的稳定和高度,防止坍孔。清孔完毕后,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灌注砼。
7、水下砼灌注施工。灌注水下砼时导管下口采用同强度等级砼隔水塞隔水,导管下口距孔底约0.3~0.4m。首批混凝土灌注导管埋深大于或等于1m。施工时控制好砼首方量。灌注应连续进行,经常用测绳探测孔内混凝土高度,及时调整导管埋深,保证导管埋入砼中2~6m,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符合下面规定:灌注量10~20m3不得超過2h,灌注量30~40m3不得超过4h,砼浇筑要一气呵成,不得中断,并控制在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内浇筑完,以保证砼的均匀性,如因故障原因间歇,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5min内,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30min。最后一次灌注砼量,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1.0m,砼浇筑完毕,初凝前清除桩顶受污染的混凝土(约0.3~0.4m),余下的待施工系梁、墩柱或承台时再凿除,以利新老砼结合和保证砼质量。
二、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在桥梁桩基础施工中,应及时处理护壁漏水、渗水的问题,确保护壁高于地面40cm以上。在设计钻孔桩砼的配合比之前,应首先确保原材料合格,一般在取料场进行原材料的检测。确保砼符合初凝时间、砼塌落度、终凝时间等施工工艺规定,并且保证砼粘结性和保水性符合设计要求。
清孔是灌注桩拖施工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控制沉渣厚度和泥浆比重等重要指标。
在钻孔桩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对导管拔管高度和每盘砼下料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其符合施工规范,避免导管拔出砼造成断桩情况的发生。同时,为保证桩基桩头部分质量和嵌入承台部分高度,在进行桩头凿除时应严格控制凿除界面,一般应高出桩头设计顶面标高10~20cm进行人工凿除,避免因机械操作造成撞头部分桩基内部断裂和扰动,凿除后的桩头应保持顶面平整,松散的混凝土应及时清除。
三、钻孔桩施工难点与对策
所在项目地质岩层多为岩溶裂隙,钻孔桩施工时现场施工人员一定要密切注意现场情况,掌握现场动态,及时量侧孔位中心是否发生偏移,钻进是否正常,加强钻孔泥浆比重控制,时常对泥浆比重进行抽查。经常注意冲渣捞取,密切关注土层的变化,每钻进2m或地层变化处,在出渣口捞取钻渣样品,以供确定终孔标高。
四、结束语
基础的质量决定了上部结构的质量。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整体质量,而桥梁整体质量不仅关系桥梁的使用寿命,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施工中要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并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林.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与局部缺陷的处理方法[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3)
[2]吴昌雄.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2,(2)
1、企业在保障员工的利益怎么样能够节省社保这部分支出?
支招:社保是国家从法律上严格要求企业缴纳的,是不能取消或减少购买的2、超市员工入职要收取200元押金,这是符合劳动合同法的吗?
支招:这个是明显违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3、公司对新员工入职提出了5天的岗前培训期,只有岗前培训合格的,方可入司签订劳动合同,那这培训期间算上班时间吗?是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吗?
支招:入职之日起,即存在劳动关系。培训当然属于上班时间,应该给付。
4、请假期间社会保险由员工个人全额负担吗?
支招: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企业就应该承担本身所需要承担的那部分社保费用。如果员工长期请假,造成其工资已不能够支付当月社保、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等等个人需要承担的部分费用时,单位可以要求员工补回相关差额部分。
5、仲裁时间不是劳动争议时开始算的吗?
支招:仲裁时效有2个,一个是普通时效,从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其计算,另一个是特殊殊效,从双方“结束”劳动关系之日起计算,双倍工资现在司法实务界已经达成共识,属于惩罚性的规定,并不属于工资报酬,故使用普通时效,从应签未签劳动合同之日起往后计算1年。
6、上班试用第一天是否就应该签订劳动合同了?如果不签,口头约定试用期一个月,没有双方的书面约定,过完试用期没几天员工就辞职了,也没有转正的任何书面审批,过完试用期的几天如果公司以不符合转正条件是否合适?如果员工以不签劳动合同投诉,劳动稽查部门会怎么处理?
支招:1.合同允许在入职一个月内签订;2.一切口头的约定都没有任何的意义;3.如果未签订合同,无论是上述的何种原因离开单位,员工都可以在有效期内主张2倍工资
7、该如何保证员工所提供的住址的准确性呢?
支招:在入职信息表上,明确如果填写的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发生变更,员工应主动书面告知公司
8、员工入职第三天出现工伤,未与签订劳动合同,工伤未被评定工伤级别,应如何赔偿?
支招: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认定,在其医疗期结束,申请伤残鉴定,然后根据伤残等级依照国家规定赔付。医疗期间根据国家规定支付其工伤期间的工资。
9、公司要上市,员工买的社保不是按实际工资购买的,而是按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购买的,会不会有影响?
支招:《劳动合同法》和《社保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员工的社保必须以实际工资总额(严格意义上讲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奖金等部分)为基数进行购买。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最高不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
10、退休返聘的人员属于特殊劳动关系吗,对此种员工需要签劳动合同吗,还有工资方面该怎么支付?、退休返聘属于劳务关系,签订劳务协议就可以了。工资待遇方面双方协商一致即可,不受到最低工资线等的限制。
11、管理人员不擅长管理,我作为HR,可以为管理人员做些什么?
支招:一方面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公司文化、产品、市场,管理技能技巧、个人专业素养等等多方面;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实行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
12、请问老师,分公司刚成立半年时间,就准备撤掉,中途因各种原因未与员工签劳动合同,请问怎么补救? 支招:严格从法律意义上讲,超过一个月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都是严重违法的,也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从解决的角度讲,建议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13、暑期实习的话是否也需要为其参加商业保险呢?
支招:商业保险并非强制性的,公司可以为其购买,但不是强制性的14、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支招:
1、调整法律不一样:竞业限制主要由当事人之间意思自治,受劳动法和民法调整;保密协议不但受劳动法、民法调整,还受刑法的规范与调整;
2、法律后果不一样:前者违反主要是违约金的赔偿;后者违反的可能会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3、受法律约束程度不一样:前者以有效的书面协议为约束前提;后者则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约束;
4、遵守的内容不一样(这个现在实务界有不同观点,有认为竞业限制也必须是涉密人员):前者是约束员工不去竞争对手工作;后者是约束员工不泄露知晓的商业秘密;
5、遵守的对价不一样:前者需要支付竞业限制补偿费;而后者严格意义上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
15、离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支招:
1、员工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申请,期满后办理离职手续,结算工资及其他费用;
2、离职后,根据有关规定,尽快停缴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办理档案关系转出;
3、岗位特殊的,约定竞业限制。
16、员工入职多久单位才可帮其办理社医保?
支招:入职15日内
17、员工和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吗?如果不行,怎么处理?在合同续签时,公司要提前30天告知员工吗?如果超过期限没有续签,该怎么处理? 支招:这个问题要分成几种时间段来回答:
1、入职30天内,员工不肯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2、超过30天后不满1年的,员工不肯签订劳动合,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3、超过一年的,视为双方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二、合同续签订,法律没有规定要求提前30天告知员工,双方有约定或者公司有规定依约定或者规定执行;如果超过期限没有续签订,在前合同期满后30天内补签订。
18、招聘中的行为面试法STAR分别代表什么?
支招:situation、target、action、result。情景、目标、行动、结果。
19、公司三个月后签合同办理保险,在试用期第二个月发现员工不合适,想解聘,公司需要如何赔偿?.支招:尽快在第二个月内中止劳动合同,这样补发一个月的工资,补缴对应月份的社保。
20、我们公司是新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办理意外险,如果在办理保险前出险如何处理?如果规避公司风险?
支招:社会保险属于社会法的调整范围,商业保险属经济法中保险法的调整,公司可以灵活设置,关键在于商业保险合同的约定,个人认为完全可以和保险公司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投保、保险范围和理赔的条件等等。
21、招聘中怎样防范就业歧视的风险?
支招:比如不得在招聘广告中写明宗教、信仰、地域、血型、星座等等方面的限制
22、、如果我们公司还有这种带薪学习的情况我们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操作合法合理?
支招:关于您遇到的问题,我感觉您们已经考虑的非常全面了。该员工属于明显违约,应该补偿相应的培训费用,这个费用叫违约金或许更准确一些;你们的大致流程也是很完善的,培训违约金的计算可以这样操作。针对今后工作中的风险规避,可以多参照相关法律条款,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同时注意一下各个细节的部分(具体的较多较为繁琐,在这里就不再累述),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了。
23、赔偿金与补偿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运用,它们两个的区别和应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方法能解释一下吗?
支招:支付补偿金的条件较为简单,强调的是向劳动者倾斜。赔偿的条件较为严格,强调的是过错责任。经济补偿金是指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条件之一的情形下,公司依照第47条的标准支付的一个法律意义上补偿性质的数额,可以说针对的是合法的结束的劳动关系;而所谓的双倍赔偿金,从单纯的数学意义上说,就是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但支持的依据是公司没有法定的理由结束劳动关系,带有法律对公司违法行为的一个惩罚惩戒性质,故称之为赔偿金。
24、关于新员工招聘如何规避风险?
2、如果我们公司的名称进行了变更请问职工的劳动合同还用重新签订吗?
3、关于控股子公司职工的劳动合同是与集团公司签订还是与子公司签订?如果与子公司签订有什么利和弊?与集团公司签订有什么利弊?
支招:
1、单从招聘来讲,招聘启事的拟定比较重要。根据工作岗位分析来确定录用条件,同时应明确、具体,可以衡量。
2、公司的名称的变更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3、该与哪个公司签订,是根据公司的经营战略来的。法律强调的是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25、我们控股子公司是由好几家公司构成的人员也是分别与原来几家公司签订的,现在整合成一家公司后职工还没有签订新的合同,想咨询专家
1、他们的劳动合同应该和集团公司签订还是和控股公司签订?
2、如果和控股公司签订合法吗?风险有哪些?控股公司她们现在是自己交保险自己发工资,集团公司只是指导监督。向这种情况他们的劳动和同应该如何管理?
支招在操作中,注意避免,双重劳动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与整合后的公司也就是控股子公司签订合同。控股子公司自身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因此,劳动合同相关,控股子公司可以独立管理。
26、若员工在试用期期间,检查出怀孕了,且工作态度差,此时企业该如何处理?
支招:搜集保留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或严重违纪的证据,然后以上述2理由之一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7、请问外企的代表处和独立的法人有什么区别呢?请问代表处在员工招聘签合同方面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支招:区别就在于诉讼的主体资格,法人以公司为典型代表,可以独立进行法律行为和承担法律责任,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办事处”只能称之为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区别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办事处不能成为诉讼中的主体,签的合同一般不会有效力问题,但是引起纠纷后在法律书面上一般只能以外企公司为诉讼当事人。
28、一般offer中需要包含哪几项?
支招:实践中一般不建议公司发送OFFER,如果一定要发送OFFER,也建议尽量简单,主要提及需提交材料、报到时间,逾期后果,万不得已时,才加上岗位和薪资待遇(这两个方面尽量口头),至于欲签的合同时长切不可提及。
29、哪些劳动纠纷可能影响公司上市?
支招:公司上市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信息披露,其中包括重大诉讼的信息披露,但在公司上市前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公司合法性经营的审查,所谓的劳动纠纷是否会引起审计出的公司违法事项是影响的参考依据----如果存在,势必会影响公司的上市前审计,如果不存在就不会有实质的影响,法律对“重大诉讼”并未做量化具体的规定,结合现有的社会背景和立法条文,一审在中院(劳动仲裁需仲裁前置,无法直接在法院进行一审)或集体劳动纠纷,考虑到维稳因素,在实际上市过程中会有影响,但法律意义上未必存在。
30、员工自动离职时,如何规避企业的用工风险?
支招:员工自动离职后,根据工时规定达到一定天数,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公司应以书面邮件的方式告知员工。离职的书面文本一定要保留好,以阐明离职的原因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员工主动离职的,尽量保留手写的辞职文本,另外交接手续应及时和清晰。
31、员工试用期发现不合适,很多公司采取延迟试用期的做法,是否合法?员工转正后本性暴露,跟同事相处艰难,本职工作完成很差,公司以什么理由辞退不需要补偿金?
支招:
1、不合法。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且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
2、只能以严重违纪为由解除,才可以不支付补偿金,且公司能证明违纪行为,且对违纪行为的界定或者定义非常明确。比如,小过的累计,从一定次数则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特别是针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并在合同中确定,延迟的做法不合法。
2、公司规章制度中,应有警告、小过、大过等提增的规定,达到规定,即可解除。
32、企业如何申报“综合计算工时或不定时工作制”,如何规避劳动时间的风险?
支招:申请特殊工时制,一般向单位所在地的区县级劳动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具体的所需提交的文件、适用范围各地略有差异,请参看当地规定。特殊工时很大程度上能节约公司的加班费成本,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即可。特殊工时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风险这块,和标准工时制无异。但是,可以利用计算周期。各个地区的劳动部门都会有相关的文件和流程。目前,申报特殊工时越来越严格。一般需要,员工或工会的通过,工时休息的安排等。
33、员工入职后只签订了一份一年的劳动合同,但之后2年未签,社保一直在公司购买,这种情况有何风险? 支招:社保公司在买,也就是员工还在职。目前已属于无固定劳动合同。建议,尽快补签合同。从法律角度上说有2个风险:一个是超过1个月不满1年的双倍工资风险,但鉴于已经实际工作2年,双倍工资的仲裁时间(1年)已经基本都过去了,可以说这一个风险已经很小了,另一个是1年后法律拟制双方已经形成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到期终止的事由公司无法再使用。
34、公司性质特殊,公司员工都是拿客户的小费,没有基本工资,如何避免劳动纠纷?
支招: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公司员工的工资必须在当地最低工资之上,所以基本工资至少要是最低工资,否则容易引起劳动纠纷。根据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需约定劳动报酬,且不得低于所在地最低工资,如无任何工资,则员工一旦仲裁诉讼,劳动纠纷亦无可避免,除非将小费体现为由公司账户发放。
35、新员工签署的竞业协议成立的前提条件?上次看个新闻说,如果竞业协议里只有对员工违反协议的处罚条款,而没有员工遵守协议的奖励条款,该协议是不成立的。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属实?
支招:你说的那个说法,在部分地方,例如天津,是适用的,在部分地方,例如上海、江苏等地,则不适用。签订竞业***协议的前提条件是:该员工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36、刚办理了社保就离职,该费用如何结算?
支招:从理论上说,员工工资不足以抵消个人社保部分的,如果公司已经垫付的,公司对员工就产生了一个债权,可以诉讼要求返还,但是这个数额本身就比较小,主张起来费时、费力,确实是法律不能有效进行规范,因为这些行为纯和个人的道德有关,法律无法约束。
37、试用期员工,突然发病住院,还没来得及交社保,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如何处理恰当?
支招:及时交保,至少对往后的费用可以有着落,至于已经产生的费用,建议一方面要和社保部门积极沟通,另一方面和员工进行沟通,尽量妥善解决。
38、我们是学校单位,学校老师私自组织学生外出游玩,出了事故,学校要承担责任吗?
支招:法律上不需要,根据侵权责任法应由实际侵权人承担相应责任,但是学校可能需要履行一些道义上或者特殊的配合手续,比如有在校学生人身意外保险的赔付事宜。
39、最近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不久,就会以工资低为由离职,还无责任感可言,给公司造成损失,没有做出贡献的前提下谈条件,我们作为HR怎么去约束他们这种不负责任不成熟的举动呢?
支招:这是社会目前的普遍现象,相信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都会存在。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对自身能力的期望值
很高,另一方面涉世不深尚未看清世态炎凉,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去感受社会,认同岗位,摸清自身价值,摆好自己的位置。HR对于不同时间段加入社会的生力军要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及方式方法,根据他们的长处及短处,针对性的操作。具体的项目建议可以多到网上浏览些如何管理90后与00后的相关文章。
40、公司对于特定人员(无固定岗位及职能人员,属于处理临时性事件人员且是公司长期员工),如何减少企业风险?
支招:根据公司需要合理计划用工人员,临时性工作如果可以外包解决的,可以考虑其他方式,未必要自己直接用工。长期员工无法处理的,建议设立一些灵活性的退休或福利政策,降低公司的用人成本。
41、对于老员工,之前没签合同,现重新签订,日期以现在的时间开始计算,之后会存在风险吗?
支招:如果员工同意补签,务必说服员工的签署日写成入职一个月内的时间,不然企业仍旧存在被诉求2倍工资的风险
42、社保手续在下半月进行报缴,但是员工工资不够扣除的怎么办?
支招:员工个人缴纳的部分,如工资不够扣除,可以要求员工现金的方式交给财务操作。
43、签合同时有办社保,没办公积金,合法吗?没办理公积金对企业来说,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支招:目前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中不含公积金,因此公积金方面的纠纷不属于劳动纠纷。根据当地政策,当地政策如果公积金允许不办理,则没有处罚,如果需要办理,则必须办理。如果公司考虑成本,可以在考虑各岗位工资的时候,将公积金考虑在内,告知公司也承担了一半的公积金的费用。让员工自己去衡量。
44、返聘已退休人员,劳动合同怎么签呢?
余姚某三层联立式住宅 , 共四幢.因靠近附近居民住宅而无法使用沉管灌注桩 , 故采用筏基.其中二幢建至二层时 , 最大沉降已达九厘米 , 沉降差已超过规范规定.现已采用锚杆静压桩补强.具体数据见附图.按规范规定 , 该工程可不作沉降计算.但我们(我与浙江大学朱向荣)认为 , 低层建筑是否进行沉降计算 , 实际因素似还应包括 :
1.虽然业主一般不会提出沉降要求 , 但对于联立式住宅等高档建筑 , 最终 沉降似应小于十厘米.2.建筑物的体量.显然体量越大 , 沉降控制要求应该越严.3.压缩模量的大小与软土层的厚度.我们的初步想法是 , 较厚的流塑—软塑状软土 , 压缩模量Es 小于 3Mpa , 似仍应计算沉降.其实 , 沉降计算并非难事 , 算一下沉降总不会错的.主要困难可能还是在正式设计前 , 通过沉降计算来进行优化设计.如上述联立式住宅 , 因某些原因不能采用沉管灌注桩 , 则最合适的基础似应为箱形基础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逆作法锚杆静压桩复合桩基).由此可见 , 有时优化设计反而将增加造价 , 但降低了风险.设计反思录二:对地质勘察报告的正确判读问题
不能完全排除地质勘察报告数据出错或不够全面的可能,因此存在对地质勘察报告如何正确判读的问题。现举三例试说明之。
1。勘察报告未提供各种桩型的沉降估算。路桥某二层厂房,根据勘察报告建议采用 21m长沉管灌注桩,静载试验合格。但建成后尚未投入使用,两边墙面已出现对称的贯通墙体的斜裂缝。而同一厂区采用三十余米长桩的六层办公楼则无恙。该地质监站工程师说,此地多层建筑采用三十米左右长桩较可靠。该工程设计人员事先未考虑收集本地经验,又未进行沉降计算,确乎有点象“盲人骑瞎马”了。
2。勘察报告符合规范规定,只是未建议对采用天然地基的低层住宅控制沉降。余姚某三层联体式住宅的勘察报告给出持力层的fk=80kPa,下卧层的fk=60kPa。并建议若由于靠近民居而不能打桩的话,则可采用天然基础。但建至二层时实测平均沉降已达 70mm,最大沉降差 37mm已超过规范规定。于是停下来采用锚杆静压桩按复合桩基补强。该工程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判读失误的原因在于,未注意高档住宅的最终沉降应小于 10cm,而当土的当量模量小于 3Mpa时欲采用天然基础,仍应计算沉降以便判断能否采用天然基础。更何况该工程的基底附加压力 62.2kPa已远远超过该处下卧层淤泥质粘土的结构强度了。
3。勘察报告的数据局部出错。上海松江某二层厂房,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各土层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计算得单桩承载力为 500kN ; 但打完桩后静载试验所得单桩极限承载力仅为 500与750kN。于是重新进场补桩。再由勘察报告提供的双桥静力触探数据,按“JGJ94-94桩基规范”的(5.2.7)式计算得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为 790kN,确与静载试验所得单桩极限承载力相近。由此可见勘察报告建议的各土层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有误。然而勘察报告永远不会忘记指出,单桩承载力应以静载试验结果为准。何况勘察报告提供的双桥静力触探数据并未出错。该工程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判读失误的原因在于,既然你为了满足业主抢进度的要求而同意先打桩后进行静载试验,那么为了规避由此而必然产生的风险,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去正确判读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了。舍此别无良方。
以上所述的几点教训,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设计反思录三:上海地区复合桩基历史点滴 《复合桩基设计和施工指南》(龚晓南主编,2003年,人民交通出版社)第262页指出,上海地区于廿世纪三,四十年代建造了包括上海外滩沿江建筑的一系列高大建筑物,其中许多采用桩基(大多数用洋松木桩)。而当时桩基础设计计算方法是:承台下土体承受每平方米八吨,余下的荷载由桩群允许承载力承担。与近年来许多“桩土共同工作”的研究者提出的种种方法相比,上海廿世纪三,四十年代设计方法的计算用桩量是最少的。这些已稳固地站立了六,七十年的老建筑的工程实践表明,问题可能是我们的设计理论不完全符合实际。
我幸运地接触过一些老建筑数据与老工程师的经验。为了不割断历史,现将偶然收集的上海地区三,四十年代复合桩基的四个工程实例提供给同行,希望有点用处。上海沪南冷库一库,建于 1932年,八层无梁楼盖,活载为 10~15kN每平方米,片筏基础,采用 18。288m长的洋松木桩共约 650根,桩端位于 Es=3.56Mpa的粘土层。该冷库一直使用到九十年代,现已改建为旅馆。基础图与地质报告见附图。上海沪南冷库二库,六层,活载为 20kN每平方米,条形基础,采用 3.66m长的楔形木桩。使用情况一直良好。基础图见附图。顺便说,采用这样长度的短桩,现在简直难以想象。上海东海大楼(即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所在大楼),原名“迟淑大楼”,由著名犹太人哈同建于三,四十年代。六层,八十年代加二层。条形基础,采用 6.1m长的木桩。又是一个现在难以想象的复合桩基。上海河滨大楼,位于苏州河边,4.5万平方米,平面尺寸约为 19x260m。八层商住楼,片筏基础,采用2000根 15m长的木桩。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加建了三层。
复合桩基在上海地区有数十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再加上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原软土研究室前辈们的多年默默努力,也就难怪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会产生在上海了。设计反思录四:天然浅基础沉降计算准确度
对天然浅基础沉降计算常闻异议,认为沉降计算经常不准,因此算出来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除了有时因为竣工沉降不大而质疑计算沉降(这可能源于将竣工沉降与最终沉降搞混了),确实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即有时计算值确实明显大于实测值。同时请注意一个重要信息,实测值明显大于计算沉降的现象对于天然浅基础尚未听说过。
现举出部分工程实测数据试图说明之。
1. 上海绢花厂,七层厂房,格筏基础,计算沉降55cm,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59cm(沉降观测近八年);
2. 上海第五服装厂,格筏基础(按七层设计,先造五层),计算沉降(按五层)约70cm,建成后三年实测最大沉降已达48cm;
3. 上海衬衫三厂,片筏基础(按七层设计,先造五层),计算沉降(按五层)72cm,建成后六年实测平均沉降已达35cm;
4. 上海康乐大楼,箱形基础,十二层,计算沉降21cm,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16cm;
5. 上海四平大楼,箱形基础,十二层,计算沉降21cm,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12cm;
6. 上海华盛大楼,箱形基础,十二层,计算沉降19.2cm,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24cm;
7. 上海胸科大楼,箱形基础,十层,计算沉降49.2cm,竣工时沉降已达35cm;
8. 温州华侨饭店,条形基础,虽然采用1.2m厚的砂垫层解决地基土的强度问题,但当然不可能解决沉降问题,实测沉降历时二十年,计算沉降130cm,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113cm;
9. 上海衡器厂,片筏基础,三层厂房,计算沉降37cm,竣工时沉降6cm,且数年后回访目测发现沉降无明显增加;
10. 上海部分浅层粉土地区(粉土厚6~9m,下卧层为软土),六~七层住宅采用天然浅基础,实测沉降量明显小于计算沉降。
由上述工程实例可知,相当部分的天然浅基础计算沉降与实测推算最终沉降还是符合得较好的。
有的工程如上海衡器厂的实测沉降明显小于计算值,原因有二:该厂房建于单层厂房旧址上,地基土已经固结;其次,该工程的基底附加压力为56kPa,小于软弱下卧层淤泥质粘土的结构强度(60kPa)。可见实测值小于计算值并非事出无因。
浅层粉土地区多层建筑的计算沉降远小于实测值一事,据《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08-37-94)》介绍,与该地区土层的应力历史对粘性土压缩性的影响有关。该规范还提供一套分别用于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计算沉降的公式,并通过一些工程实例验算,证实计算沉降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总之,只要掌握了土层的应力历史,计算沉降还是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即使计算值有所偏差,也是偏于保守。因此不能说天然浅基础的沉降计算没有实用价值。比如“设计反思录一 : 软土地区低层建筑的沉降计算”所述的余姚某三层联体式住宅,若事先计算出未乘以经验系数的沉降值为45cm,那么即使经验系数取为0.5,则最终沉降还将达到20多厘米。由此就应觉得该工程采用片筏基础的风险太大,可以考虑选用箱形基础或复合桩基了。设计反思录五:中短桩复合桩基的经验与教训
海地区廿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起,多层建筑地基由强度控制,多采用天然浅基础。到了八十年代,因沉降较大影响使用,而开始注意控制沉降量;加之六,七层的住宅,其基底附加压力常超过软弱下卧层强度,于是开始另寻途径。
三,四十年代的老建筑多采用桩尖未达到暗绿色硬土层的“悬桩式”中短桩复合桩基,情况似乎都不错;老工程师又有“桩间土承担30%,桩承担70%”的传统经验,于是一些多层建筑逐步开始采用“悬桩式”中短桩复合桩基。近十年的实践,有经验也有教训。现介绍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
1. 上海新成五金厂与肇方塑料厂,二幢六层厂房,筏基加八米短桩,桩端土为淤泥质粘土,竣工时沉降约10cm,数年后目测沉降已超过20cm。
2. 上海第二服装厂,五层厂房,筏基加八米短桩,桩端土为淤泥质粘土,竣工时沉降约20cm,数年后目测沉降已超过30cm。值得注意的是,该厂房长达80米,虽然沉降较大,但完全没有出现因沉降差引起的裂缝。而附近采用天然浅基础的厂房均有裂缝,无一例外。这说明短桩复合桩基能够调整沉降差。
3. 上海东华皮件厂,四层厂房,筏基加八米短桩,桩端土为淤泥质粘土,竣工后三年实测沉降约25cm。
4. 上海梅陇小区,六层住宅,筏基加八米短桩,桩端土为淤泥质粘土,竣工时实测沉降已达15cm。但其沉降差比同一小区内采用天然浅基础的五层住宅要小些,这可以从住宅墙面上裂缝的多少与大小看出来。
5. 上海梅陇路仓库,三层,活载每平方米 10~20kN,条基加六米短桩,桩端土为粉砂,下卧层为淤泥质粘土。竣工时实测沉降小于5cm,后期几乎未增加多少沉降量。
6. 上海岚皋路5#,6# 六层住宅,条基加七米短桩,桩端土为粉砂,下卧层为淤泥质粘土。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4cm。
7. 上海永兴路口琴厂八层商住楼,条基加6.5.米短桩,桩端土为粉砂,下卧层为粘土。竣工时沉降远小于5cm,多年来目测,沉降也没有多少发展。
8. 上海苑南华侨新村六层住宅(三幢),十七米桩,桩端土为粉砂,下卧层为粉质粘土。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6cm。
由以上工程可以看出,当桩端土为软土时,虽然短桩复合桩基解决了强度问题,但是沉降量还是相当大。当桩端土为上海的浅层粉土时,尽管下卧层仍为软土,但实测推算最终沉降均小于10cm,令人满意。
这与三,四十年代老建筑的实践经验似乎不同。但究其原因,首先由于未能收集到老建筑的实测沉降,因而并不能说明老建筑的沉降都较小;其次,老建筑似多位于老城区,可能其土层因为数百年旧建筑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超固结土。如前述沪南冷库一库,表层填土厚3.9m,其物理力学指标已接近上海的表土硬壳层,而且其下还没有淤泥质土。由此看来,部分老建筑的实际沉降量可能较小这一点还是完全可以解释得通的。
事实上,目前上海在多层住宅中经常采用的0.2x0.2x16m微型桩复合桩基就仍然是桩尖未达到暗绿色硬土层的“悬桩式”中桩复合桩基,只是桩已改为由两根八米长桩接起来的十六米长桩了。这也可以说是接受了短桩复合桩基沉降量仍然较大的教训。设计反思录六:沉降计算有关的上海地质情况简介
《浙江地基规范(DB33/1001-2003)》对于桩基沉降计算给出两个方法:“实体深基础法”与“明特林应力公式法”。
“实体深基础法”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直接套用《全国地基规范(GB50007-2002)》。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保证率可能只达到50%左右,且偏于不安全。见帖子“桩基沉降计算问题”。
对于明特林应力公式法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浙江地基规范(DB33/1001-2003)》第275页指出,当采用明特林公式计算地基附加应力且类似上海地质情况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取值可参照《上海地基规范(DGJ08-11-1999)》。这当然是浙江地区没有长期沉降观察数据之下的临时举措。然而《浙江地基规范(DB33/1001-2003)》既不作为附录列出明特林应力公式法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又没有列出上海地质的一般情况。按说这也不算难事,顶多借上海规范来复印一下有关章节就行了。但是有一点恐怕不是每一位注册结构工程师都知道的:上海地区(不含松江,崇明,南汇等原县城)的地质情况,据《上海地基规范(DGJ08-11-89)》条文说明,可分成四种类型;而且对于其中两种类型的土层,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似乎至今也还未完全解决其偏离平均保证率的问题。如“D”类型土层的建筑,当桩尖未进入第八层粉砂时,沉降计算值可能偏小;又如“B”类型土层的建筑,当桩尖持力层为浅埋粉性土时,至少对于八层及八层以下的建筑,沉降计算值可能明显偏大,有时导致设计难以进行(这一点下文将另行讨论之)。
为了供未能得到《上海地基规范(DGJ08-11-89)》条文说明的同行参考,附图给出上海地质情况的简单介绍,以便大家参照着合适的土层选择合适的明特林解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由于无论全国地基规范还是浙江地基规范,其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均直接参照上海地基规范的数据,由此可见熟悉上海的地质情况与桩基情况,对于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就不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仅仅按照桩长去将上海的经验系数生搬硬套到浙江来了。这也是此前一直不厌其烦地介绍上海桩基情况的原因之一。设计反思录七:“上硬下软”土层桩基沉降计算
(一)上海,杭州存在着所谓“上硬下软”土层(浙江其它地区是否存在不清楚),即6~20m左右处有一层3~10m厚的浅埋粉性土,其下又是软弱下卧层淤泥质土或粘土。现收集了上海二十幢和杭州一幢建筑的情况,见附图。
“上硬下软” 浅埋粉性土中桩基沉降计算问题,自从“89年上海地基规范”中提出这个问题后,至今似乎仍未得到完全解决。从附图的表一可以看出,影响计算沉降与实测沉降相符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基底总压力和持力层厚度。可以判断与桩长的关系不大,因为无论7~8m桩或是15~19m桩的工程,均出现计算值远大于实测值的现象。本来下卧层的厚度似乎应是个影响因素,但恰好上海口琴总厂综合楼与永兴路高层仅隔一条马路(相距30~40m),两者的地质条件基本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基底总压力相差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下卧层厚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当初设计上海口琴总厂综合楼的工程师就是担心软弱下卧层影响沉降而坚持采用二十余米长桩,仅仅由于实在打不穿这十米厚的粉砂层而被迫修改设计,没想到实际情况比其最大胆的想象还要好。
又根据上海口琴总厂综合楼与永兴路高层的情况,我们推论,当基底附加压力小于某一数值时,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该另行确定。按此设想去反推手头一些有地质资料的工程,计算沉降与实测值有所接近,且偏于安全。可惜表一所列上海另外十五幢建筑的数据与地质资料掌握在编写上海地基规范的专家手中,无缘一见。
限于篇幅,杭州打铁关某商住楼的沉降计算问题将另行讨论。
顺便说,这些工程若采用全国地基规范 “实体深基础法”的桩基沉降经验系数来计算沉降,其保证率可能只有50%。附图还给出了永兴路高层与岚皋路高层的桩位图与地质资料,并给出沉降计算过程,有兴趣者不妨一试。计算结果如下:
永兴路高层 计算沉降 14.0cm,实测沉降 34.0cm
岚皋路高层 计算沉降 21.5cm,实测沉降 39.7cm
计算值太小,保证率只有41~54%。若按此计算值去决定沉降控制标准,设计人员的风险未免太大了。设计反思录八 :“上硬下软”土层的桩基沉降计算问题
(二)设计反思录八 :“上硬下软”土层的桩基沉降计算问题
(二)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现介绍杭州地区一例位于“上硬下软”土层的工程实例:打铁关某商住楼。桩位图, 地质条件, 与明特林应力公式法计算沉降步骤见附图.该工程设计时,无论哪级设计审查均未按规范规定要求计算沉降。同时,设计人员也未收集周围建筑的地质条件,桩长与实际沉降情况(其实哪怕是现场目测沉降也可作为参考),而仍按强度控制取浅埋粉性土作为桩端持力层,软弱下卧层为18m厚的淤泥质粘土,采用0.377x11m沉管夯扩桩。然而,该工程由于是二幢六层底框夹一幢一层框架,不设沉降缝的建筑物,故最终沉降不应超过10cm。而由附图的明特林应力公式法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按“浙江地基规范”推荐的经验系数,则计算沉降达26.5cm,大大超标了。
幸运的是,由于浅埋粉性土层厚达18m,与“设计反思录七”所述上海那些浅埋粉性土层上的多层建筑相比,地质条件要优越得多,因此根据我们的经验,该工程的计算沉降可修正为12cm,且几乎可以肯定偏于安全。
不知打铁关地区在类似“上硬下软”土层的条件下,采用浅埋粉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已建工程,最高达多少层?实测沉降多大?请同行加以注意,对今后的设计很有参考价值。若能将数据公布出来,则功莫大焉。
要不是在工程的实际沉降方面吃足了苦头,大约谁也不会真正关心计算沉降与实际沉降之间的关系。因为即使沉降大些也很少对使用功能有较大的影响。举两个极端的例子;上海展览馆最终沉降达1.8m,温州华侨饭店最终沉降近1.2m,然而结构良好,使用至今。因此只要业主不响,设计人员很少会去关心计算沉降是否反映实际情况。
而设计审查人员的态度似乎是;只要进行过沉降计算,无论是手算还是采用如“启明星“等大牌软件计算,就不会去追究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了。这恐怕与缺少快捷的手段去复核沉降计算结果有关。
倒是房产商由于事关切身利益,对此却十分注重,只是他们尚不大清楚如何去要求设计人员在控制沉降指标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据闻有的大房产公司对他们建设的住宅小区已经进行长期沉降观测,只可惜我们看不到这些极其有用的数据。似乎此次“浙江地基规范“编写时,也未加以收集。
设计反思录九 :上海一例成功的复合桩基实践 设计反思录九 :上海一例成功的复合桩基实践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上海大华二村毫康商住楼为两幢五~六层底框建筑,采用0.25x0.25x20m微型桩复合桩基础,桩位图, 地质报告, 沉降观测数据见附图。
该地区在地面以下4~5m处存在有3m厚浅埋粉性土,软弱下卧层为14m厚的淤泥质粘土和粘土;另一特点是第六层暗绿色硬土层距地面仅18~19m,在上海地区属于较浅的。设计前踏勘了周围已建成五年以上采用天然浅基础的多层住宅,发现一般目测沉降均不明显,墙面也基本未发现裂缝。这说明浅埋粉性土虽仅3m,厚,但对沉降的影响还是较明显的。而同样采用天然浅基础的大华房产公司大楼(六层)与一层辅房之间却出现较大的沉降差。于是考虑到本工程为底层框架,根据以往经验,最终沉降量应控制在10cm以内,加之暗绿色硬土层埋藏较浅,决定采用桩端土为硬土层的微型桩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
该工程的桩数仅为同样条件下常规桩基桩数的37.4%,应该说已达到了极限,因为有两根柱下均仅布置一根桩,无法再优化了。该工程的A幢由于业主提出的总体布置要求,在打完桩后又要求整体南移500mm。由于采用的是复合桩基,故修改设计时只要求补打16根树根桩,且已完成的桩中只有9根桩作废。
该工程结构封顶后因故停工三个月,因此沉降观测数据比一般竣工时的沉降观测值更能反映沉降趋势。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59mm和65mm,与计算值较接近。应该说这是个十分成功的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工程实践。业主对基础设计始终非常满意。
“上海地基规范(1999)”对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桩端持力层要求是;“进入压缩性相对较低但不十分坚硬的持力层”,不过并未给出具体的数值要求。根据我们收集的一些工程实例(见附图表一),似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结论:对于桩端持力层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情况,已成功的实践经验是,可取压缩模量Es小于等于10Mpa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对于桩端持力层以下无软弱下卧层的情况,已成功的实践经验是,可取压缩模量Es大于10Mpa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此外,若欲以坚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可采用在桩顶与基础底面之间设置褥垫层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反思录十 :水泥搅拌桩基的沉降问题 设计反思录十 :水泥搅拌桩基的沉降问题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从对水泥搅拌桩帖子的点击率来看,关心这种复合地基的同行还不少。现将自己手头有关水泥搅拌桩沉降的资料选一些公诸同好。
温州某六层住宅,采用12..5m长的水泥搅拌桩,沿墙下单排布置,条基宽1.0m。地质资料为;1。粘土,厚0.7~1.2m,Es=2.9MPa;2。淤泥,厚6.3m,Es=1.12Mpa;3。粘土,厚1.0m,Es=3.5MPa;4。淤泥,厚17m,Es=1.36Mpa;5。粘土,Es=8.9Mpa。实测推算最终沉降为6.4cm。这是一例出乎意料的工程,主要是沉降量之小用现有规范的沉降计算公式无法计算的。我孤陋寡闻,不知温州地区对此经验的推广情况如何?类似工程的长期沉降观测结果如何?只是知道去年同属温州土的黄岩地区建议慎用水泥搅拌桩。
《地基处理手册》(1988年版)第424页报道,南京某小区六,七层住宅采用9m长水泥搅拌桩,地质资料为;1。人工填土,厚1.5~3m;2。淤泥质粘土,厚度大于30m,Es=2.09Mpa。使用一年半后实测沉降量10cm左右。长期观测结果未见报道。顺便说一下,《地基处理手册》(1988年版)第424页的沉降计算,是以整幢房屋条基中间的一条基础计算沉降,去代表整体的沉降计算值。这恐怕不符合规范规定,似乎有以计算值去凑合实测沉降之嫌。
上海浦东金杨新村的十一幢六层住宅,采用11..5m长的水泥喷粉桩,地质资料为;1。填土,厚0.65m;2。粉质粘土,厚0.92m,Es=4.76Mpa;3。粘土,厚0.53m,Es=3.32MPa;4。淤泥质粘土,厚2.02m,Es=2.49Mpa;5。砂质粉土,厚1.15m,Es=6.06Mpa;6。淤泥质粘土,厚14.1m,Es=1.81Mpa;7。粉质粘土,厚5.02m,Es=4.02Mpa;
8。粉质粘土,Es=6.56Mpa。由三家不同的施工队施工,结构封顶时,普遍沉降16cm,最大沉降20cm以上,且沉降率仍为1~2mm/天。以后未见长期沉降观测报道。设计单位称计算沉降为25cm,看来要超过了。以后上海地区规定水泥搅拌桩必须计算沉降,这一来等于让这种地基处理方法退出多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因为沉降计算结果多半超出25cm。而浅埋粉性土区又无法采用水泥搅拌桩。
看来,水泥搅拌桩的“罩门”还是其沉降计算问题。而且确实有失败的工程实例。设计反思录十一:浙江一例成功的复合桩基实践 设计反思录十一 :浙江一例成功的复合桩基实践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绍兴兴文公寓位于绍兴市区,由三幢六层砖混与两幢六层底框住宅组成。其中三幢砖混住宅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两幢底框住宅采用常规桩基础。桩位图, 地质报告见附图。
根据地质报告选用0.426x12m沉管灌注桩。而其中砖混住宅若采用常规桩基需布置253根桩。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后的1#, 2#楼各布置142根桩,3#楼布置162根桩。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桩数平均为常规桩基的59%。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计算沉降约为17cm。最初还在小区边打了一根12m长的桩作为基准桩,以便进行长期沉降观测。可惜基准桩在施工期间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沉降观测未能进行下去。但是该工程建成数年后,无论谁到现场去,都可以发现地坪, 台阶并未因为住宅沉降而出现裂缝,这说明该工程的沉降确实不大。更明显的是,拿两幢常规桩基的底框住宅与三幢复合桩基的砖混住宅来比较,实在看不出二者的沉降量有多大区别。
该工程最大的特点是由浙江大学土木系组织了桩土应力测试,以便研究桩与承台分担上部荷载的比例关系,而且在工程竣工以后一直坚持了五~六年。最终得出的桩土分担比例约为11.9%左右
设计反思录十二 :上海二例有缺陷的复合桩基实践
上海某住宅小区与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小区某通用厂房均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地质报告,见附图。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小区某通用厂房,六层,长达80余m。采用0.2x0.2x16m微型桩复合桩基础,布置的桩数为常规桩数的58%。桩端土为压缩模量Es=2.40Mpa的粘土。竣工时(此时活载每平方米8kN尚未施加)实测沉降达8cm,更不利的是墙面已出现裂缝。而采用0.2x0.2x8m短桩筏基的上海第二服装厂,虽然沉降达到25~30cm,但墙面始终无裂缝。由此可见金桥通用厂房的沉降差比第二服装厂大。等厂房投入使用后,沉降与沉降差将进一步加大。该工程的计算沉降为33cm,看来实测推算最终沉降很可能超出设计值。因此这项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是个存在缺点的工程。
上海某住宅小区在设计前踏勘了周围二百米范围内的十余幢住宅。隔壁两幢六层住宅竣工三年以上,三幢七层底框住宅竣工一年以上;附近七幢六~七层住宅已竣工十年以上。发现一个规律,凡六层住宅的墙面均无明显裂缝,但目测沉降约为15cm(注意,这沉降未包含室外地坪施工完成前的实际沉降);凡七层住宅均有“八”字形裂缝。于是决定四幢住宅均采用0.25x0.25x20m微型桩复合桩基础。其中两幢底框住宅按经验本应选取10cm作为沉降控制指标,但为了降低造价,业主坚持改用15cm。布置的桩数为常规桩数的40~60%。桩端土为压缩模量Es=3.21Mpa的粉质粘土。竣工时沉降情况尚可。可是一年多后房产商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底框住宅的外墙出现由沉降差引起的典型斜裂缝。幸亏当时房价大涨,故住户也不敢抱怨了。但从结构师的角度来看,应该承认沉降较大是个不小的缺点。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坚持以10cm作为沉降控制指标。
两项工程均按《上海地基规范》的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计算方法计算,却发现计算值很可能小于实测值,于是回顾这两项工程,得出的经验之一是桩端应尽量进入压缩模量更大些的土层。如某住宅小区应采用0.3x0.3x25m桩,桩端土选用Es=6.76Mpa的硬土层;又如某通用厂房应采用0.3x0.3x25m桩,桩端土选用Es=5.76Mpa的硬土层。这样效果更好。此后的上海大华新村豪康商住楼与浙江绍兴兴文公寓等工程就是这一次反思后的成功实践。
反思的另一收获就是发现《上海地基规范》的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计算方法另有奥妙,进而摸索出一些窍门来。限于篇幅,这一点将另文探讨 设计反思录十三 :应用“上海规范法”的窍门
设计反思录十三 :应用“上海规范法”计算沉降的窍门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第73页指出,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具体计算可参考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以下简称“上海规范法”)
“上海规范法”于1989年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1994年列入《上海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1999年列入《上海市地基基础规范(DGJ08-11-1999)》。《上海地基规范》(条文说明)第239页还给出一个工程实例(即上海康健新村十二街坊 12#楼,沉降观测时间 2202天)的计算过程。
该工程实际布置152根0.2x0.2x16m微型桩。但以上所述两本上海规范均只给出133根桩的计算过程。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屡次发现计算沉降有时可能小于实测沉降,于是按规范步骤计算152根桩的复合桩基沉降,并绘出桩数与沉降曲线图,见附图。
从附图可以看出,152根桩的计算沉降为101.3+38.4=139.7mm。既小于《上海地基规范》(条文说明)第264页给出的164.3mm,也小于实测推算最终沉降160mm。这并非太大问题,由于《上海地基规范》例题计算时取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1.0,若按《上海地基规范》第73页表6.4.2规定取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1.1,则可得计算沉降为150mm了。然而问题是桩数从133根到152根,仅增加19根(增加12.5%),计算沉降骤降29mm(减少20%)。如附图之图二, 图三所示,桩数与沉降的曲线太陡了,尚未见到有资料表明这个结果得到实测数据的支持。难怪两本上海地基规范始终不给出152根桩的计算结果,因为无论如何都得不出预想中的桩数与沉降曲线图。
此外,该工程上部结构总重43500kN,建筑面积2559平方米,折合每平方米重17kN,似乎超出这类住宅(采用实心粘土砖)的一般重量(每平方米重16kN左右)。若按上部结构总重39000kN计算,则152根桩的沉降为111mm,比实测值160mm小多了。桩数与沉降曲线见附图之图四。
这么一来,以往设计中所遇到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当桩端土为上海地区第五层粘土(Es<6MPa)时,计算沉降确实可能偏于不安全。当桩端土为上海地区第六层硬土时,计算沉降与实测值可能较为接近。
总结一下,应用“上海规范法”进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计算的窍门是:
1. 虽然《上海地基规范》第207页11.6.5条规定:“复合桩基桩数的确定,应先按11.6.4条所述沉降计算基本原则计算复合桩基中假定布有不同桩数时的沉降量,求得桩数与沉降量的关系”,并建议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0;但窍门是,在实际使用时只能先分别计算常规桩数与三分之一常规桩数的沉降量,然后按线性变化假定求得近似的桩数与沉降量关系,一定不可直接求出某一桩数的沉降量;
2. 若桩端土的Es<6MPa,应考虑由窍门1得出的沉降量小于实测推算最终沉降量20%的可能性,即确定最终桩数时留点余地,或取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1.1甚至1.2。
当然,以上计算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逻辑漏洞。由于整套计算方法是以常规桩数与三分之一常规桩数的沉降量,按线性变化假定求得两者之间任意桩数的沉降量,而能够这样做的前提是,常规桩数桩基与三分之一常规桩数复合桩基的计算沉降应经过实测沉降验证。常规桩数桩基计算沉降经过上海地区69幢建筑实测数据的验证,没有问题;然而三分之一常规桩数复合桩基计算沉降未得到实测数据的验证,并非不证自明的。好在“上海规范法”的实质仍是一种经验拟合的方法,因此上述逻辑漏洞并非关键,只要按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留有余地,还是能够在工程中使用的。设计反思录十四 :沉降计算软件的选择与测试 设计反思录十四 :沉降计算软件的选择与测试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劈头就说对大牌沉降计算软件应有所选择与对其计算精度进行测试,似乎有点狂妄吧?且看下文。
《住宅科技》2001年7期文:“减沉桩设计原理及工程实践”给出一幢采用复合桩基的小高层,用“Pile 2000”软件计算,得出桩数与沉降等值线图。见附图。
由附图可发现几点不明白之处:
1.“Pile 2000” 软件的介绍称,该软件系根据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的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原理(以下简称“上海规范法”)编制的。然而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第80页指出,“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因为这种算法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Pile 2000” 软件既然能够给出建筑物由中心到边缘的沉降等值线,那就说明它考虑了上部刚度的影响。这对于设计人员当然是好事。
2.由“设计反思录十三”的讨论可知,应用“上海规范法”只能先分别计算常规桩数与三分之一常规桩数的沉降量,然后按线性变化假定求得近似的桩数与沉降量关系。而“Pile 2000” 软件能够根据桩数直接算出相应的沉降量,那就是说明软件对“上海规范法”动了不小的手术。至于引入了什么假定,不得而知。
3.从附图之图一(223根桩的最大沉降154mm)与图二(160根桩的最大沉降100mm)所示结果看,桩数多的计算沉降反而比桩数少的计算沉降大,不知是否文章的笔误?若无误,则软件计算结果有违常理。采用该文的数据按“上海规范法”计算得常规桩基沉降为133mm,复合桩基沉降为137mm。当然该文未给出全部数据,故难以判断问题之所在。只能存疑。
4.由附图之图一, 图二可以看出,对于常规桩数与复合桩基,小高层中心与边缘的沉降差分别为54mm与40mm,均远远超出规范规定的允许沉降差约24mm。由于一般在设计中,只要上部荷载与各个对应部位的桩抗力基本匹配,沉降差就应该不会太大的。因此,若“Pile 2000” 软件的计算结果未能得到实测数据的支持,则说明软件计算值可能夸大了沉降差,也就是说,建筑物中心与边缘的沉降中至少有一个是不可靠的。若在送审时将这份沉降等值线图和盘托出,虽然各级设计审查未必有力量追究其中疑问,但有这么个缺憾留着,万一有事对设计人员就是个祸胎。
由以上讨论可见对任何软件确实应该有个选择与测试的过程。选择其实可以不论,那是单位总工的事。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为了尽量保护自己,有几件事只要愿意可以很方便地做到:
A. 无论计算软件由哪级机构认可推荐,只要它说是根据“上海规范法”原理编制的,就可以先以“上海康健新村”的数据(见“设计反思录十三”附图)用软件算一下,看看结果与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计算值差多少,然后就可以知道如何去修正或留多少余地了。
B. 若发现软件计算的建筑物中心与边缘沉降差超出规范规定,只要自己设计的各局部桩抗力与上部对应荷载基本匹配(当然,桩端以下土层的均匀是不言而喻的前提),就删去边缘的沉降等值线,只保留中心的沉降等值线。否则万一被认真的校审者发现,就得无休止地调整各部位的桩数,以便凑出合适的沉降等值线来。其实调整后的实际效果未必理想。
总之,设计人员或许没有选择采用哪种沉降计算软件的权利,但可以设法保护自己。没有必要去承担那种由于软件编制者不同学术观点而产生的莫名其妙的风险。对不对? 设计反思录十五:桩土分担比的一些数据 设计反思录十五。桩土分担比的一些数据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以往按强度为控制指标设计复合桩基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桩土分担比例,于是就有“三七开”,“二八开”的传统经验。现在复合桩基设计已转为同时以沉降量和强度为控制指标,但设计人员由于惯性思维首先关心的仍然是桩土分担比例。大量的实测数据已证明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分担比。复合桩基设计的第一指标应该是沉降量。
然而关心桩土分担比本身并不错,因为复合桩基中的桩若布置于承台或承台梁下,则筏基底板或条基基础板的内力就应由桩土分担比得出了。但是由于现在还无法直接求得桩土分担比,因此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将收集的桩土分担比的一些数据给出,见附图。
多层建筑复合桩基的基础板内力,可根据《上海地基规范》(条文说明)第238页的假定得出:“应注意其承台与桩分担荷载关系是随荷载作用时间变化的特点,在建筑物竣工初期承台要承担较大外荷载(此时计算承台底面地基反力,可根据部分工程实测结果按经验去全部外荷载的50%考虑)。
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的内力(当桩布置于承台或承台梁下时)则似乎尚无正式规定。虽然一般较少将高层建筑设计成复合桩基,但从附图之表一, 表二可以看出,基础底板仍可分担8~29%的上部荷载。上海地区关于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底板内力计算,以往有个经验公式,如下:
q=0.2x(∑ N—-水浮力)+水浮力 [引自《上海八十年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1994年5月)第312页]
顺便指出,《上海地基规范》第205页的假定;“当作用在承台底面的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值大于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之和时,桩分担相当于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之和的荷载,承台下地基土分担余下之荷载”,仅仅是根据现场小规模桩—承台试验结果作出的假定,并未得到复合桩基实测桩土分担比的证实,见附图之表一, 表二中多层建筑部分数据。即使《上海地基规范》(条文说明)第240页中作为例题的工程所在的上海康健新村,据报道共实测了两幢住宅的桩土分担比,而实测单桩反力也仅为142kN,比单桩极限承载力250kN小多了。
设计反思录十六~十八:高层桩基承台板设计与优化 设计反思录十六。高层桩基承台板设计与优化
(一)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从论坛的讨论看,不少同行对高层桩基, 承台板基础的底板内力计算方法多有兴趣,众说纷纭。现介绍上海地区成熟的计算方法与一些工程实践。
上海地区对于高层建筑多采用桩, 厚筏基础。其实只要桩布置得合理,桩, 厚筏基础的造价并不一定高于桩, 承台基础,且施工难度比桩, 承台加反地梁要小得多,施工难度小实际上就意味着施工中不易问题。筏板的厚度可按上部结构每层折合60mm的筏板厚度估算。
《建筑结构》2002年5期文“高层建筑桩基承台板的简化计算法”指出,上海地方规范《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筒体结构设计规程(DGJ08-31)》采用的“弹簧常数法”,是将单桩简化为一个弹簧,承台板弯矩按支承于弹簧上的弹性平板来计算。该方法的关键——弹簧常数K近似地由沉降验算参数来计算。弹簧常数确定后,可用一般弹性有限元方法计算承台板内力与配筋。计算结果包括承台板单元的弯矩, 各单桩的桩顶反力与沉降量。
工程实例:上海川沙某大楼,主楼十一层,裙房四层,地下室一层,不设沉降缝。核心区底板厚达1.3m,其余部分底板厚1.1m。地质资料,桩位图以及“弹簧常数法”计算的底板内力简图, 桩顶反力及桩沉降量见附图。
由底板内力简图可以看出,最大弯矩(位于核心区)为1475kN,最小弯矩(位于裙房)为1kN,明显不合理,原因当然是桩的布置不妥。这还是先在上海申元岩土工程公司采用“弹簧常数法”计算过一次,修改桩位布置后第二次计算的结果。上海申元岩土工程公司的计算意见为:“1。底板内力分布不均匀,差值较大,较不经济,建议优化布桩并减小底板厚度;2。裙房桩顶反力较小,可进一步优化;3。由于车道板和基础底板连接位置受力及变形较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建议将车道板和基础底板脱开。”
第二次计算结果出来后,认为仍有较大改进余地,试着调整桩位, 桩长等,发现桩的工程量可减少1210立方米,底板改为900mm后可减少砼工程量375立方米,共可降低基础造价约120万元,折合总建筑面积每平方米降低92元。原拟去建议业主委托进行优化咨询,后因对方只肯支付一, 二万元而作罢。房产商为了少出十万元咨询费而宁愿多花百万元造价,这未尝不是该工程设计人员和单位的好运气。但这种好运气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吗?
下一篇准备结合一例高层桩基承台板设计介绍如何进行合理设计的体会。
设计反思录十七。高层桩基承台板设计与优化
(二)——合理的高层建筑桩基承台板设计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从论坛的讨论看,不少同行对高层桩基, 承台板基础的底板内力计算方法多有兴趣,众说纷纭。现介绍上海地区成熟的计算方法与一些工程实践。
上海地区对于高层建筑多采用桩, 厚筏基础。其实只要桩布置得合理,桩, 厚筏基础的造价并不一定高于桩, 承台基础,且施工难度比桩, 承台加反地梁要小得多,施工难度小实际上就意味着施工中不易问题。筏板的厚度可按上部结构每层折合60mm的筏板厚度估算。
《建筑结构》2002年5期文“高层建筑桩基承台板的简化计算法”指出,上海地方规范《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筒体结构设计规程(DGJ08-31)》采用的“弹簧常数法”,是将单桩简化为一个弹簧,承台板弯矩按支承于弹簧上的弹性平板来计算。该方法的关键——弹簧常数K近似地由沉降验算参数来计算。弹簧常数确定后,可用一般弹性有限元方法计算承台板内力与配筋。计算结果包括承台板单元的弯矩, 各单桩的桩顶反力与沉降量。
工程实例:上海凯鹏大楼,主楼二十八层,裙房三层,地下室一层,不设沉降缝。底板厚1.5m。地质资料,桩位图以及“弹簧常数法”计算的桩顶反力及桩沉降量见附图。另附上上海与浙江部分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底板厚度统计表。
底板最大弯矩不在核心区而在主楼的边柱,这相当合理,因为边柱受承台板面积限制,布桩只能向三个方向发展;底板最小弯矩当然在裙房。底板板面最大弯矩为2890kNm/m,底板板底最大弯矩为3060kNm/m,板面板底弯矩接近的情况是最理想的。最小沉降量86mm不位于裙房而在主楼的边柱下;最大沉降量100mm却在裙房处,这是因为左上角裙房的四根柱为了调整沉降有一根桩未布在柱下之故,看计算结果这种做法还是较合理的。核心区沉降量一般为91mm,较均匀,说明此处布桩合适。桩顶最大反力1641kN与最小反力1423kN641kN均位于边柱处,相差不大。
上部结构总重+地下室重-水浮力= 467950kN,桩群总抗力为509350 kN,于是509350 / 467950 =1.088。连地下室共二十九层结构层,底板厚度仅为1.5m,可以说该工程的基础设计较合理。
该工程的设计步骤如下:先根据上部荷载初步布桩,再采用明特林应力公式法在不考虑上部刚度影响的条件下,分别估算主楼柱与裙房柱的沉降差,当沉降差小于20mm时,即可判断布桩是合适的。该工程经数次估算沉降差后,决定裙房布桩时的桩承载力取全额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主楼布桩时的桩承载力取九折左右的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最后效果良好。
下一篇准备介绍带悬挑地下室的高层桩基承台板设计。
设计反思录十八。高层桩基承台板设计与优化
(三)——带有挑出地下室的高层建筑桩基承台板设计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从论坛的讨论看,不少同行对高层桩基, 承台板基础的底板内力计算方法多有兴趣,众说纷纭。现介绍上海地区成熟的计算方法与一些工程实践。
上海地区对于高层建筑多采用桩, 厚筏基础。其实只要桩布置得合理,桩, 厚筏基础的造价并不一定高于桩, 承台基础,且施工难度比桩, 承台加反地梁要小得多,施工难度小实际上就意味着施工中不易问题。筏板的厚度可按上部结构每层折合60mm的筏板厚度估算。
《建筑结构》2002年5期文“高层建筑桩基承台板的简化计算法”指出,上海地方规范《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筒体结构设计规程(DGJ08-31)》采用的“弹簧常数法”,是将单桩简化为一个弹簧,承台板弯矩按支承于弹簧上的弹性平板来计算。该方法的关键——弹簧常数K近似地由沉降验算参数来计算。弹簧常数确定后,可用一般弹性有限元方法计算承台板内力与配筋。计算结果包括承台板单元的弯矩, 各单桩的桩顶反力与沉降量。
工程实例:上海外高桥某办公楼,主楼十二层,裙房二层,地下室一层,且向东, 西方向各挑出7米,向北方挑出6.3米,向南方挑出5.5米,挑出地下室的顶部就是室外地坪,不设沉降缝。底板厚1.0m。地质资料,桩位图以及“弹簧常数法”计算的桩顶反力, 底板最大弯矩及桩沉降量见附图。
开始讨论基础方案时,有认为挑出地下室应沿每道轴线设置剪力墙以便承担挑出部分的荷载。但这一来地下车库简直无法使用。参照上海地区挑出地下室的经验,取底板厚度为1.0m(实际0.8m即够了)。挑出地下室最外边轴线下坚持不布桩,因为根据明特林应力公式法估算,此处一旦布桩,沉降差肯定无法控制在20mm以内。“弹簧常数法”计算结果表明,最小沉降在挑出地下室边缘(19mm),最大沉降在主楼柱下(43mm),沉降差不大。证明挑出地下室边缘不布桩的思路是正确的。桩位图上有五处在校审时被要求各增加一根桩,但从计算桩顶反力简图看,凡加桩处的桩顶反力均明显偏小,说明校审的干预并不成功。
上部结构总重+地下室重-水浮力= 162674kN,桩群总抗力为226560 kN,于是226560 / 162674 =1.392,桩数稍偏多;最大板底弯矩为1025kNm/m,最大板面弯矩为323kNm/m,相差较大,桩位布置尚有调整余地;连地下室共十三层结构层,底板厚度可取0.8m,实际为1.0m;桩顶反力除了附图标明的五处外,与单桩承载力较为接近。可以说除了底板厚度与五处布桩偏多外(这是受到外力干扰),这项带有挑出地下室的基础设计较合理。
该工程的设计步骤如下:先根据上部荷载初步布桩,再采用明特林应力公式法在不考虑上部刚度影响的条件下,分别估算主楼柱与裙房柱的沉降差,当沉降差小于20mm时,即可判断布桩是合适的。
上海地区地下室挑出最大长度的是上海启华大厦,二十四层,一层地下室,不设沉降缝,地下室挑出最远端点与主楼相距十八米,地下室底板厚二米。经过四年使用底板完好,无渗漏迹象,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设计反思录十九:汽车坡道设计方法
设计反思录十九。汽车坡道设计方法探讨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对于汽车坡道与地下车库连接处的做法,上海地区的思路是,由于车道板和基础板连接位置受力及变形较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借鉴隧道沉管的变形缝做法(设一道永久埋置, 一道可脱换的橡胶止水带),将车道与主体地下室用沉降缝脱开;且无论主体是否打桩,车道一般不打桩(一层地下室时)或设置真正意义上的抗浮桩(二层及以上地下室)。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抗浮桩是指布置细而多的桩,不需要进入硬持力层,因为桩端阻力对抗浮毫无意义。常用的车道板与地下室的沉降缝节点见附图。
连续式车道的汽车坡道与主体地下室间不设沉降缝,待主体基本完成后,才从地下室出口处开始浇筑车道。另一特点是车道下设置抗浮桩,且桩端一般均达到与主体桩端相同的硬持力层。
脱开式车道和连续式车道的相同之处是,两者均在主体基本完工后才开始浇筑。浙江地区这两种方法并行不悖,但似乎连续式车道做法更多些。
其实认真分析一下连续式车道板的受力状况就可以发现其内在矛盾:主楼除非桩端持力层为基岩,均将产生沉降,且竣工后的沉降可能占总沉降量一半或更多。而车道无论是否打桩,沉降均可以认为等于零。因此车道与主体底板的连接处应该存在由于两者的沉降差导致的附加弯矩。而设计连续式车道板连接处时似乎一般并不考虑这个附加弯矩。如果说这么多工程均未见问题,那可能是因为主楼的沉降将持续多年,沉降速率很小,故混凝土的蠕变就能释放沉降差导致的附加应力;另一原因可能是车道板连接处较厚(一般为400mm),即使底面出现裂缝,只要裂缝不深到导致渗漏,一般也无法发现。
这一切说明,车道板抗浮长桩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控制车道沉降的桩,控制其不可能出现的沉降的桩。
或许有人认为打了肯定不会错,反正也就多花几万元钱。但是既然车道不沉,连续式车道连接处的附加应力客观存在,因此这些“抗浮桩”却很可能成为多花钱反而导致安全隐患的额外措施。这一切设计人员或许可以视而不见,但业主却不可不知道,否则就有点冤了。知道了至少可以要求将车道下的桩改为真正意义上的“抗浮桩”(即桩端不进入硬持力层)。
不过除非出现脱开式车道的省标,否则看来两者将一直并存下去。设计反思录二十 :纯地下车库设计探讨 设计反思录二十 :纯地下车库设计探讨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既然与地下车库相连的汽车坡道可以采用与主楼桩基等长的桩端进入硬持力层的桩,那么,纯地下车库当然也就采用同样的桩,只是同样改名为“抗浮桩”。其实真正意义上的, 最经济的抗浮桩应是细长而数量多的桩群,且桩端不进入硬持力层,因为桩端阻力对抗浮无用。若抗浮能力不够,为业主着想,只要造价差不多,倒宁愿加厚地下室顶板, 墙板和底板,对抗渗有利;或加厚底板面层,以便在面层中设排水沟,降低施工难度,较厚的面层对汽车行驶的磨损消耗也有利。打桩的思路,其实是借抗浮桩之名,行偷用承受竖向力桩之实。
最困难的倒是与主楼地下室相连的纯地下车库。据了解,浙江地区似多半采用与主楼等长的桩基。软土深厚的地区如上海地区,地下车库的持力层多为淤泥质土,主体的计算沉降常超过100mm以上,因此纯地下车库也采用长桩,但不一定选用同主体桩基一样的持力层,底板内力由“弹簧常数法”计算。
但若纯地下室持力层为粉性土,主楼沉降不大, 纯地下室沉降接近零的情况,似应区别对待。因为纯地下室打了桩后更沉不下去,反而导致其与主体间的附加应力加大。此时或可考虑纯地下室不打桩,抗浮必要时布置真正意义上的抗浮桩,主要依靠后浇带解决沉降差的问题。
有趣的是,纯地下室下布置的“抗浮桩”,实际上却是正宗复合桩基中的桩,因为设计人员多半不会考虑由桩去承担全部地下室重量,而是假定地基土承担地下室自重,设置少量“抗浮桩”只是为了控制实际上不存在的“沉降”。但超出水浮力的地下室重量实际是由桩与地基土共同承担的。
工程实例:钱塘江南岸某住宅小区,三幢高层住宅的地下室与大面积纯地下车库相通,地下室底面为厚达4m以上的砂质粉土,地基承载力为每平方米160kN。主楼采用40m长桩,桩端持力层为砾石层。纯地下车库也采用40m长桩作为抗浮桩,共需一千四百万余元。其实当地二十年一遇洪水水位在地下车库顶板以下1.2m处。设计单位认为应该按五十年一遇标准取暴雨水位达到室外地坪(这没有错),按此标准计算下来设置一柱一桩的40m长抗浮桩,且桩端进入砾石层。在业主组织的论证会上,立即有人指出,既然按五十年一遇标准,那么计算书中漏算了地下车库的活载准永久值以及顶板上的梁重, 柱重和底板面层重,这些漏算荷载加上后就可以不设抗浮桩。即使要设抗浮桩,桩端也根本不必进入砾石层。显然设计人员是想以此来协调主楼与纯地下车库的沉降,于是在计算书上做了点小小的手脚。按当地经验,桩达到砾石层后,主楼沉降较小,埋置于砂质粉土上的纯地下车库沉降也极小,完全可以通过后浇带解决沉降差的问题。一千四百万的抗浮桩,不是任何房产商都会毫无异议地扔下去的。
设计反思录二十一 :抗拔桩与锚桩设计体会 论坛上曾讨论过抗拔桩的抗裂验算问题。正如一份帖子所说的,编写上海地基规范的专家指出,至少在上海地区不必考虑抗拔桩的裂缝宽度验算问题,因为桩身常年在地下水中,缺少氧气。这么看,只要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区也就可以参照上海地区的经验执行了。
但我以为抗拔桩似可分为两类,区别对待:
1. 暂时承受上拔力的抗拔桩,就是工程中常用的抗拔桩,一旦完工后上拔力就消失。如前所述,不必验算裂缝宽度。
2. 永久承受上拔力的抗拔桩,如两层或更多层地下室下设置的抗拔桩,上拔力将始终存在。对于这类抗拔桩,为了稳妥起见,似还是验算裂缝宽度更好些。也许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取大值。
锚桩其实就是暂时承受上拔力的抗拔桩,但设计荷载有所不同。上海一家大设计院总工说,他们的经验是,当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锚桩为四根时,上拔力只按三根桩同时受力计算;对于锚桩兼作工程桩的情况,受拉钢筋的强度不宜用足,可按0.7~0.8的钢筋强度设计值计算。
设计反思录二十二 :有意思的多层住宅墙面裂缝 软土地区多层住宅墙面裂缝多半由于沉降较大引起,也有部分温度裂缝。现介绍一起有意思的墙面裂缝。
上海大华新村一幢100多米长的七层底框住宅,呈锯齿形,采用天然浅基础,由沉降缝分成四段。粉刷完成后五个月时实测沉降量为90~160mm,但由沉降缝分开的每一段的沉降尚较均匀。该地区在地面以下4~5m处存在有3m厚浅埋粉性土,软弱下卧层为14m厚的淤泥质粘土和粘土;另一特点是第六层暗绿色硬土层距地面仅18~19m,在上海地区属于较浅的。周围已建成五年以上采用天然浅基础的多层住宅,一般目测沉降均不明显,墙面也基本未发现裂缝。这说明浅埋粉性土虽仅3m,厚,但对沉降的影响还是较明显的。由此可见,该住宅的最终沉降应该不会太大。
但粉刷完成后的第四个月忽然发现墙面出现裂缝。房产公司技术人员对裂缝是由于沉降还是由于温度引起争执不下,关键在无法采取应对措施。温度裂缝较易处理,若为沉降引起的裂缝则可能要等到沉降稳定下来才可采取措施。这势必影响销售。应业主邀请去现场,首先是观察,发现墙面裂缝的位置似乎不太有规律:1。跃层墙面多为水平裂缝;2。厨房与卫生间墙面出现斜裂缝,但哪间房间有裂缝却似乎很难捉摸;3。横墙上既有斜裂缝又有直裂缝,山墙和中间的横墙都发现有;4。阳台窗下角的墙面上有垂直裂缝,且东面、西面、南面都有。
也许正因为裂缝位置较奇特,因此无论是沉降裂缝派还是温度裂缝派,均不能真正说服对方。
观察了所有出现裂缝的房间后,找到了三条规律,符合规律的墙面可能出现裂缝,不符合规律的墙面肯定没有裂缝,无一例外:
1. 只有阳光能够直接、长期照射到的厨房、卫生间墙面,才可能有裂缝,反之则肯定无;
2. 只有直接晒到太阳的横墙,包括中间单元的横墙(由于整幢住宅呈锯齿形,故中间单元的横墙才可能晒到太阳),其墙面才可能出现裂缝,反之则肯定无;
3. 无论东、西、南面,只有阳光能够直接、长期照射到的阳台窗下墙,其墙面才可能出现垂直裂缝,反之则肯定无。如中间单元凹阳台就没有裂缝。
规律找到了,再结合发现裂缝前上海恰好暴热半个多月的情况,墙面裂缝原因的结论就可以由业主自己做出。随后建议业主在每条裂缝上依次贴几块石膏饼,以便观察裂缝是否继续发展。一旦情况稳定了,可以在砖墙本身的裂缝中灌浆,重新粉刷即可。
此次经历自己也得到一个很有用的经验:在工地遇到意外情况,首先要做的不是发言,而是仔细观察,设法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一旦摸清底细,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呼之欲出了。设计反思录二十三 :预应力管桩压力注浆的实践
玉环某办公大楼,七层,局部二层,体型较复杂。若采用沉管灌注桩则布桩平面系数超出规范规定,风险较大。改用预应力管桩又使得基础造价高出当地类似建筑不少。业主希望基础造价与沉管灌注桩基本持平。于是决定采用预应力管桩桩端压力注浆技术,在桩端持力层砾石层中形成扩大头,充分发挥该层土承载力高的优势,减少桩数,使得基础造价与沉管灌注桩持平。地质报告、桩位图、柱底荷载与建筑立面见附图。
预应力管桩桩端压力注浆后,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单桩承载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办公楼建成后已使用数年,情况良好,实测沉降量小于50mm。而附近采用沉管灌注桩的大楼竣工实测沉降量已达100mm以上。管桩桩端注浆基础沉降较小的原因估计是砾石层在压力注浆时,部分水泥浆压入扩大头周围的砾石层,在每个承台下桩群的桩端形成一个较大的“胶结层”,这可能对沉降有所影响。
其实该工程设计伊始,沉降计算就是个大问题。这又是一个“上硬下软”的土层,计算沉降肯定较大,而复杂的体型又要求将沉降量控制在100mm以内。该工程仅仅是为朋友咨询,故未按以往习惯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当地沉降数据和向当地工程师请教。但通过询问业主得知,玉环当地采用砾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建筑一般沉降量尚可,也有沉降较大的。不知是否与该地区土层的应力历史有关?
不过采用预应力管桩桩端压力注浆技术并非全然盲目冒险。管桩桩端压力注浆在砾石层中形成扩大头,其受力状况类似于夯扩桩。尚未听说多层建筑采用夯扩桩基础有实测沉降较大的传闻(可惜很少有数据报道)。同济大学宰金璋文“层状土中扩底桩的沉降特性研究与工程实践”指出,沉降特性却是层状构造软土地基中扩底桩的工程性能优于普通(非扩底)桩的主要方面。„„扩底短桩的沉降就近似于端承桩,其群桩沉降接近于单桩。可以根据单桩长期沉降来估计。
从概念上看,这个问题算是有了个说法,但从技术观点来看,沉降计算的难题仍未解决。可是这需要大量收集当地工程数据并分析,从而得出适用于扩底桩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来。可是现在谁还在干这种“傻事”呢!
设计反思录二十四 :多层仓库荷载折减问题
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罐头仓库,五层,活载每平方米20kN。平面图、地质报告等见附图。地质报告建议采用0.45x0.45x25m桩。附近吴淞肉类加工厂五千吨冷库(五层),采用25m桩,活载也为每平方米20kN,但沉降量较大;隔壁的可口可乐车间(二层),活载每平方米15kN,亦采用25m桩,穿堂处外墙开裂较严重,连贴面花岗岩也裂断了。由此可见以活载为主的工程,要么控制总沉降,要么控制以活载为主的库区和以恒载为主的穿堂区之间的沉降差。
由地质报告可知该地区土层属于上海地区土层基本构造类型 “C”(参见“设计反思录六”),特点是地下50m内缺少足够厚度的硬持力层,计算沉降与实际沉降均较大。因此以控制总沉降来减少沉降差绝对值的代价就太高,必须考虑上部荷载对基础的折减问题。
对于库区楼面,通过实际布放罐头垫板(1x1.2m),并留出人行通道和叉车通道,得出活载折减系数为0.8。走行叉车的穿堂区活载为每平方米15kN,按规范取折减系数0.5对于该工程肯定不行,于是根据冷库的成熟经验取穿堂区活载为每平方米2.5kN,这相当于折减系数为0.125。这是个关键的系数。此外,再考虑到无梁楼盖与外墙脱开,以活载为主的楼面和纯恒载的外墙的基础若处理不当,极易产生沉降差异,隔壁的可口可乐车间穿堂处外墙裂缝就是现成的例子。为此将每根柱下的桩与临近外墙下的桩组合在同一承台下,互相牵制,互相“帮助”。
根据周围建筑桩基的情况,并进行三种桩长的经济比较(见附图表一),再考虑施工难度,决定采用30m长桩。又选取常用的现浇无梁楼盖、升板无梁楼盖、密肋楼盖、框架预制板、现浇梁板等八种楼盖进行经济比较,见附图表二。业主权衡利弊,选中我们推荐的方案一。
该工程设计方案中平面布置出现了二个较大失误:1。布置的八台电梯应将库区分为四间,但分成四间的话堆载将减少360吨。设计时经业主同意改用六台电梯;2。电梯间和仓库之间的叉车道设计成4.1m宽,但一般要6m宽才够两辆叉车交会。经解释后业主同意修改为六米,增加面积。
该工程沉桩采用4.5吨锤,单桩平均总击数为270击,贯入度平均为30cm/10击,说明桩端土确实较软。仓库建成后实测沉降小于100mm,无明显不均匀沉降,使用情况良好。这说明该工程选用30米长桩,并配合将穿堂活载作合理的折减,很好地保证了以活载为主的建筑的沉降差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设计反思录二十五~二十六 :高架仓库基础设计讨论 设计反思录二十五 :高架仓库基础设计讨论
(一)——有风险的基础方案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所谓“高架仓库”,就是指要求室内地坪高出室外1.2~1.3m的单层或多层仓库。软土地区室内地坪若采用高填土方案,由于高填土的附加沉降,地面很容易在使用中产生大量裂缝、沉陷,影响使用。故一般多采用架空板做法。其实冷库就是典型的高架仓库。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某单层高架仓库(A),室内地坪高出室外1.2m,库区活载每平方米25kN,单层库区与三层综合楼相连。地质报告见附图。由地质报告可知该仓库土层属于上海地区土层基本构造“B”(参看“设计反思录六”),其特点是地面2m以下有一层11m厚的浅埋粉性土,压缩模量Es=6.8~8.6Mpa。综合楼位置存在一片深达2~3m的暗浜。设计人员先后考虑了三种基础方案,简述如下。
基础方案一:室内地坪采用砂石垫至要求的标高,为解决高填土的附加沉降问题,填土以下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点评:仅需4~5m长的水泥搅拌桩就可进入浅埋粉性土,若水泥搅拌桩能在粉性土中成型,效果肯定不错,但水泥搅拌桩需增加几十万元费用,被业主否定。是为中策。)
基础方案二:室内地坪采用400mm高槽形板架空在地垄墙上,墙下采用天然浅基础,并且单层库区与三层综合楼的基础也连在一起。(点评:充分利用表层厚硬土层的承载力,降低造价,思路对头。但以恒载为主的综合楼恰好位于暗浜区,而2~3m深暗浜的换土垫层极易受施工因素影响。这是个风险较大的方案。是为下策。)
基础方案三:室内地坪采用400mm高槽形板架空在地垄墙上,墙下桩承台梁下设置0.2x0.2x6~8m短桩,桩端持力层为砂质粉土。(点评:这是个相当经济、可靠的基础方案。参照上海地区已有采用浅埋粉性土为桩端持力层的多层住宅成功实例,该仓库的沉降肯定很小。是为上策。)
由于设计人员对于上海地区浅埋粉性土特性毫无概念,难以理解个人经验以外的信息,最后按风险最大的基础方案二设计。建成后尚未投入使用,库区地面发现少量裂缝,而库区与综合楼连接处则出现较多裂缝,宽达10mm。估计该工程库区满载后地面裂缝可能增多,但不会影响仓库使用;最大问题在库区与综合楼连接处的裂缝是否继续发展并延伸到墙上?其原因显然是暗浜换土垫层的施工质量有较大问题,且难以纠正。
上海地区暗浜除非小且浅,否则若采用换土垫层法一直有较大风险,常用的倒是短桩加固。本工程地下存在浅埋粉性土,此乃天赐良机,若整个工程采用短桩基础,暗浜问题就迎刃而解。一般总以为天然浅基础造价最低,岂不知有时短桩基础造价甚至可能略低于天然浅基础。设计人员不愿接受自己知识范围以外的“新”事物(其实只是上海地区使用了几十年的旧事物),甘冒风险,出此下策,惜哉!
设计反思录二十六 :高架仓库基础设计讨论
(二)——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
为了少走弯路 , 让我们共享彼此的经验与教训。
所谓“高架仓库”,就是指要求室内地坪高出室外1.2~1.3m的单层或多层仓库。软土地区室内地坪若采用高填土方案,由于高填土的附加沉降,地面很容易在使用中产生大量裂缝、沉陷,影响使用。故一般多采用架空板做法。其实冷库就是典型的高架仓库。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某单层高架仓库(B),室内地坪高出室外1.3m。平面图与地质报告见附图。
该仓库分成库区和装载区两大块。库区设固定货架(平面尺寸为1.2x1.1m),货架自重0.6吨,载货60吨。每条货架排共30个货架,长66,82m。由此可得货架区对于基础的活载为每平方米27kN。装载区30吨堆货的平面尺寸为1.2x1.1m,故其对于基础的活载为每平方米22.7kN。
室内地坪设架空板(4米跨),按货架与货物对4米单向板的各种荷载组合可得活载为每平方米40kN。
该仓库的货架高14.38m。叉车举高十余米,因此对地面挠度和倾斜的要求较高。根据地质条件,决定采用31.5m长桩。这样一来,该工程的决定因素就成为室内地坪的架空板结构方案了。
初步设计的基础方案:架空板采用现浇梁板式,沿货架支座设主梁,货架荷载通过主梁、柱直接传至基础承台梁。(点评:现浇梁板距自然地面仅高一米左右,梁板浇筑后模板的拆除十分困难;且梁板一旦成型后,货架无法重新布置,这不适合市场经济要求。果然被业主否定。)
施工图基础方案:每4x4m布置一根桩,支承一根柱,柱顶放置一块4x4x0.08m预制板作为底模板,上浇筑0.3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且单桩承台间不设双向基础连梁。(点评:一米高的柱群浇筑完后,吊车将无法开进去,每块预制模板重达3.2吨,没有吊车如何吊放?单桩单柱的定位要求很高,误差大了预制模板可能无法就位。单桩承台不设基础连梁违反规范规定。这是个风险很大的基础方案。)
修改施工图基础方案:参照单层冷库基础做法,架空层按4m间距设桩承台梁,承台梁下布置0.35x0.35x31.5m长桩,承台梁上设地垄墙,架设130mm厚预制板,上浇筑100mm厚后浇层形成叠合板。(点评:施工方便,结构合理,架空板上又可以灵活调整货架位置,只要活载不超过每平方米40kN就行。)
施工图基础方案采用4x4m单桩单柱无梁楼盖式架空板,施工难度大不说,仅长桩就比修改施工图基础方案多106根0.35x0.35x31.5m桩,桩砼量409立方米;地面板由0.38m改为0.23m,按库区面积5600平方米计算可减少钢筋砼量840立方米。若按每立方米钢筋砼800元计,修改施工图基础方案比施工图基础方案降低造价一百万余元。由此可见,单桩单柱无梁楼盖式架空板方案确实是个造价既高而风险又大的奇特基础方案。要是当时直接投入使用,恐怕会被施工单位“枪毙”的。因为该方案既要求他们在“柱森林”中靠人工抬着3.2吨重的4米见方预制板就位,又要求预制桩的就位精度不得超过100mm。其难度之高之奇,实在会成为笑柄了。
设计反思录二十七 :设计前的现场踏勘 所谓“踏勘”,愚以为除了现场观察外,尚可包括向当地技术人员收集信息。眼见为实,至少可以不用重复前人的错误,却能借鉴前人的经验。尤其到陌生地方,向当地技术人员请教是再合理不过的事,他们在那儿呆了几十年,对当地地基情况当然最有发言权。特别是质量监督站的资深工程师更是一宝,因为他们见过的工程太多了,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误的,尤其是他们见过各个设计院的设计,又常听到业主的说法,心中自有一杆秤。现在介绍几项工程的踏勘时的收获。
1. 浙江余姚某住宅小区。地下20米内均为软土。业主指出仅隔一条小街的另一刚竣工的住宅小区中六层住宅均采用天然浅基础,故希望本工程也参照之。首先陪业主到那个小区转一圈,然后指出多数六层住宅的五~六层窗下角已出现“八字形”细裂缝,不注意找还真不太容易发现。但这是典型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且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继续发展。业主认为即使外墙出现裂缝也肯定无法接受,遂决定采用桩基。
2. 上海第二服装厂。17米厚淤泥质粘土以下才是粉砂层。当时的设计中尚无沉降量控制的概念。业主认为周围的建筑没有一家打桩的,故也想采用天然浅基础。可是一圈转下来情况就很清楚了,那些建筑物外墙上均有明显的裂缝,室外地坪已明显低于周围道路,一下雨积水严重。最不好的是临街一商店由于不均匀沉降,导致街面大玻璃窗也爆裂了。拖着业主看过这些工程后,他们也只得增加几十万元打8米短桩。虽然竣工实测沉降已达25厘米,但沉降较均匀,数年后墙面仍未发现裂缝。这也是当时情况下的一种妥协。此后,隔壁的香海美容品厂就吸取上海第二服装厂的教训,改用桩端进入粉砂层的21米桩复合桩基。
3. 浙江台州路桥某商住楼。六层,呈“L”形。该地区40余米内无坚硬土层。当地质监站资深工程师介绍,根据他们多年经验,当地五、六层的工程,采用30米长桩,沉降情况均不错。于是并未按地质报告推荐的那样用22米桩,而选36米长桩。建成后使用数年,情况较理想。
4. 江苏常熟某多层商住楼。当地5~6米以下均为粉性土。业主的顾问根据南京地区经验,认为预制桩太贵,应采用夯扩桩。第一次到江苏。当然全盘接受。但当地质监站和施工队技术人员介绍,数年前几家大设计院在这儿试验夯扩桩,均发现扩大头夯不出来。其次,本地锤击桩入土很容易,且最后贯入度常高达20多厘米/10击,但单桩承载力却随时间流逝而增长明显。业主的顾问显然对常熟地区地质条件也不熟悉,最后商量下来采用预制桩,沉桩情况良好。
可是不管工程大小设计人员都要现场踏勘,十分费时费功夫,而且多半得不到具体数据。因此最希望能有一个包含当地已建工程的地质条件、基础情况、沉降数据与基础造价比较等信息的数据库,那就不用再靠个人的力量去摸索了。设计反思录三十:绍兴地区多层桩基初步调查
绍兴地区地基土表层硬壳层下的软土层厚达10~30米,其中压缩性最高的淤泥层的压缩模量仅1.4MPa。
六、七层建筑多采用10~20米长沉管灌注桩。1996年,由于某种机遇,曾试图对该地区多层建筑桩基情况作一调查,待收集到二十多份资料后发现这不是个人力所能及的。但既然当地各大设计院似未见公布自己的资料,现只能将已收集的数据按地块分类选有代表性的工程,提出来供有兴趣的同行看看。数据见表一。
由表一可见,这些工程的竣工沉降量均很小,沉降速率似也接近沉降稳定的标准(0.016mm/天),当然此时活载尚未全部施加。不过即使按竣工时完成总沉降的20%计,这些建筑的最终沉降也不过17~64mm,离公认经济、合适的最终沉降100mm还相当远。若按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理论取100 mm为控制值对上述建筑的桩基进行优化,可得结果见表二。
由表二可知,能减少用桩量36~58%,占总造价的5%左右。参照“设计反思录十一”所述绍兴兴文公寓的成功实例,从技术上说应该不存在多大问题,就是不知道这些降低的造价对业主是否有吸引力?
其实绍兴地区素有“桩土三七开”的设计传统。又曾有人提高基底土的分担比例以便减少用桩量,有成功的,也有沉降较大的。关键似在于其思路始终围绕着桩土分担比例打主意,然而即使某个比例成功了也顶多是某个局部地方的经验,换个地方或者建筑物体量变化就未必同样有效。岂不知无数实测数据早已证明桩土分担从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例,现阶段的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方法正是撇开桩土分担比例问题,直接从沉降计算入手 设计反思录三十一:宁波地区多层基础的一些数据
宁波工业设计院于1989年对宁波市多层建筑浅基础作过调研(见《基础工程400例(上)》第721页)。“设计反思录一”中基于工程实践提出,不宜机械地遵守“地基基础规范”中关于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范围规定,而宜视具体情况决定。宁波工业设计院的调研报告中有三十一例一至四层建筑物的沉降数据,可以补充说明这个问题,现摘出供参考,见附图表一。
宁波建筑设计院于1987年调查了宁波市一百二十多幢多层建筑沉管灌注桩基础的情况(见“宁波市灌注桩调查报告”交流资料)。不过当时的着重点在单桩承载力,因此一百二十多幢多层建筑中只有三十一幢住宅有竣工沉降数据,见附图表二。表二中有四幢六层住宅采用七米纯摩擦桩加条基的复合桩基,竣工沉降为185~225mm;而同一小区中另十七幢采用条形基础的五层住宅,竣工沉降达202~354mm。这与“设计反思录五”所述上海中短桩复合桩基的情况相似。表二中其余二十七幢住宅桩长13.4~17米,桩端持力层为褐黄色硬土层或粘质粉土层,竣工沉降为10~76mm。
宁波江东区王隘建筑群中的丙
1、丙
2、丁型六层住宅曾进行长期沉降观测(见“浙江第六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32页),该工程沉降量数据见附图表三。由王隘建筑群的沉降量—-时间曲线似可判断,表二所列二十七幢住宅的最终沉降很可能不会大于150mm。
宁波本地设计院在地基基础方面有着极强的科研力量和传统,宁波有本地区的桩基规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此以上这点数据对于宁波本地设计人员来说可能不值一哂。但外地设计人员到宁波由于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境地,在基础设计方面多半处于劣势,同时这种状况或许会影响他们对地质勘察报告的正确判读。因此上述那些对宁波本地设计人员来说属于“吃不饱”的数据,对外地设计人员也许就有点参考价值。同时也期望能引出宁波同行公布他们手头真正有价值的沉降数据来。
设计反思录三十二:杭州浅埋粉土区桩基沉降计算问题
设计反思录八”中谈到杭州打铁关地区“上硬下软”土层的桩基沉降计算问题。当查到杭州基础数据库资料时,发现打铁关地区处于杭城冲积粉砂区。冲积粉砂区与陆相粉土区可统称为浅埋粉土区,其典型剖面见附图。杭州浅埋粉土区已建成采用夯扩桩基础的工程至今应该不下数百幢,且最高达十层(省供销社商品检验楼,位于体育场路、建国路口,建成至今达十七年以上)。可惜未见沉降数据。
明特林应力公式法计算桩基沉降一个始终未解决好的问题就是,对于桩端持力层为浅埋粉土而其下又存在软弱下卧层的情况,计算沉降有时会明显大于实测沉降。有同行认为应减小沉降计算的压缩层厚度。但假定8米厚浅埋粉土(下有软弱下卧层)上建六层、十层、廿层建筑物,上海地区实践证明,六层建筑物的沉降量肯定远小于10cm,十层建筑物的沉降量可能小于10cm,廿层建筑物的沉降量与明特林应力公式法计算值相符(参见“设计反思录七”)。那么沉降计算压缩层厚度究竟应该如何取值呢?具体到杭州浅埋粉土区的情况,首先当然需要有桩基的长期沉降观测资料。温州技术人员可以对温州华侨饭店进行二十年沉降观测;宁波技术人员会对王隘建筑群作三年沉降观测;上海技术人员更是对近百幢建筑物进行六年以上的沉降观测,以至于全国地基规范的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只能借助于上海地区的数据。杭州地区应该也有这类观测数据,只是不知道上哪儿去找。然而似乎也未听到浅埋粉土区建筑物沉降量较大的说法。
既然杭州浅埋粉土区已建工程最高达十层,再参考上海浅埋粉土区桩基的经验,那么就可以对“设计反思录八”中提出的问题作一初步回答:按打铁关某工程的地质条件,建筑物平面尺寸按59x45m,采用15m长夯扩桩,八层楼的计算沉降修正值约为16cm,十层楼的计算沉降修正值约为20cm。参照杭城浅埋粉土区数百幢建筑物桩基的情况,这个计算结果很可能偏于保守。
设计反思录三十三:相邻基础的设计 论坛上曾有同行出了个题目:“相邻基础的设计”,可能由于太空泛,无疾而终。其实这是个很实用的题目。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1.采用天然浅基础的两幢建筑物基底标高基本相同,新、老建筑物之间的影响。《上海地基规范》指出,相邻基础的净距大于10m时,可略去其影响。当两者距离较近时,容易引起老建筑不均匀沉降,非常麻烦。新建筑尽量考虑桩基。已建成多年的上海建筑五金公司仓库与旧二层砖混仅隔2米左右,仓库采用预制桩,控制沉桩流水和进度,获得成功。《上海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第197页介绍,上海电子商厦(七层)位于上海南京东路,东临蔡同德药店,南靠南京路,西傍灯具总店,北挨居民楼,周围有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采用逆作法锚杆静压桩,考虑桩间土分担30%荷载,进行信息化施工,情况良好。
2.采用天然浅基础的两幢建筑物基底标高不同,新、老建筑物之间的影响。苏州曾有工程采用单排木桩密布隔离,获得成功。现在也有采用水泥搅拌桩的。这与造价、施工场地有关。钢板桩效果不错,但拔桩时可能损坏基础。
(一)1.怎样设置与配备出纳机构与人员
(1)机构设置。
出纳机构一般设置在会计机构内部,如各企事业单位财会科、财会处内部设置专门处理出纳业务的出纳组、出纳室。《会计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委托经批准设立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进行代理记账。”会计法对各单位会计、出纳机构与人员的设置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只是要求各单位根据业务需要来设定。各单位可根据单位规模大小和货币资金管理的要求,结合出纳工作的繁简程度来设置出纳机构。以工业企业为例,大型企业可在财务处下设出纳科;中型企业可在财务科下设出纳室,小型企业可在财务股下配备专职出纳员。有些主管公司,为了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总体利用效益,把若干分公司的出纳业务(或部分出纳业务)集中起来办理,成立专门的内部“结算中心”,这种“结算中心”,实际上也是出纳机构。
(2)出纳人员配备。
一般讲,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在银行开户的行政、事业单位,有经常性现金收入和支出业务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出纳人员,担任本单位的出纳工作。出纳人员配备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本单位出纳业务量的大小和繁简程度,要以业务需要为原则,既要满足出纳工作量的需要,又要避免徒具形式、人浮于事的现象。一般可采用—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等几种形式:
一人一岗:规模不大的单位,出纳工作量不大,可设专职出纳员一名。
一人多岗:规模较小的单位,出纳工作量较小,可设兼职出纳员一名。如无条件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至少要在有关机构中(如单位的办公室、后勤部门等)配备兼职出纳员一名。但兼职出纳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及稽核工作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一岗多人:规模较大的单位,出纳工作量较大,可设多名出纳员,如分设管理收付的出纳员和管账的出纳员,或分设现金出纳员和银行结算出纳员等。
2.什么是建账?建账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新建单位和原有单位在开始时,会计人员均应根据核算工作的需要设置应用账簿,即平常所说的“建账”。
建账的基本程序是:
第一步:按照需用的各种账簿的格式要求,预备各种账页,并将活页的账页用账夹装订成册。
第二步:在账簿的“启用表”上,写明单位名称、账簿名称、册数、编号、起止页数、启用日期以及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记账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在本调动工作时,应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和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
第三步:按照会计科目表的顺序、名称,在总账账页上建立总账账户;并根据总账账户明细核算的要求,在各个所属明细账户上建立二、三级明细账户。原有单位在开始建立各级账户的同时,应将上年账户余额结转过来。
第四步:启用订本式账簿,应从第一页起到最后一页止顺序编定号码,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簿,应按账户顺序编本户页次号码。各账户编列号码后,应填“账户目录”,将账户名称页次登入目录内,并粘贴索引纸(账户标签),写明账户名称,以利检索。
3.什么是出纳
出纳,作为会计名词,运用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涵义。从这个角度讲,出纳一词至少有出纳工作、出纳人员两种涵义。
(1)出纳工作。
顾名思义,出即支出,纳即收入。出纳工作是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进进出出的一项工作。具体地讲,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票据、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属于出纳工作。它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收付业务处理,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狭义的出纳工作则仅指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岗位或人员的各项工作。
(2)出纳人员。
从广义上讲,既包括会计部门的出纳工作人员,也包括业务部门的各类收款员(收银员)。收款员(收银员),从其工作内容、方法、要求,以及他们本身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看,与会计部门的专职出纳人员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币资金和各种票据的收入,保证自己经手的货币资金和票据的安全与完整;他们也要填制和审核许多原始凭证;他们同样是直接与货币打交道,除了要有过硬的出纳业务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财经法纪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所不同的是,他们一般工作在经济活动的第一线,各种票据和货币资金的收入,特别是货币资金的收入,通常是由他们转交给专职出纳的;另外,他们的工作过程是收入、保管、核对与上交,一般不专门设置账户进行核算。所以,也可以说,收款员(收银员)是出纳(会计)机构的派出人员,他们是各单位出纳队伍中的一员,他们的工作是整个出纳工作的一部分。出纳业务的管理和出纳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应从广义角度综合考虑。狭义的出纳人员仅指会计部门的出纳人员。
4.出纳工作有什么特点?
任何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出纳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一般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但它又是一个专门的岗位,一项专门的技术,因此,具有自己专门的工作特点。主要特点有:
(1)社会性。
出纳工作担负着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的收付、存取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是置身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大环境之中的,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只要这个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就必然要求出纳员与之发生经济关系。例如出纳人员要了解国家有关财会政策法规并参加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出纳人员要经常跑银行等。因此,出纳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专业性。
出纳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凭证如何填,日记账怎样记都很有学问,就连保险柜的使用与管理也是很讲究的。因此,要做好出纳工作,一方面要求经过一定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其工作要领,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工具,做一个合格的出纳人员。
(3)政策性。
出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依照国家规定进行。例如,办理现金收付要按照国家现金管理规定进行,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要根据国家银行结算办法进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都把出纳工作并入会计工作中,并对出纳工作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出纳人员不掌握这些政策法规,就做不好出纳工作;不按这些政策法规办事,就违反了财经纪律。
(4)时间性。
出纳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何时发放职工工资,何时核对银行对账单等,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一天都不能延误。因此,出纳员心里应有个时间表,及时办理各项工作,保证出纳工作质量。
5.出纳工作的职能是什么?
出纳工作,是财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的方面来讲,其职能可概括为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
(1)收付职能。
出纳的最基本职能是收付职能。企业经营活动少不了货物价款的收付、往来款项的收付,也少不了各种有价证券以及金融业务往来的办理。这些业务往来的现金、票据和金融证券的收付和办理,以及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办理,都必须经过出纳人员之手。
(2)反映职能。
出纳要利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通过其特有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的各种明细分类账,对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进行详细地记录与核算,以便为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的完整、系统的经济信息。因此,反映职能是出纳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
(3)监督职能。
出纳要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4)管理职能。
出纳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管理职能。对货币资金与有价证券进行保管,对银行存款和各种票据进行管理,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金融信息,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方案评估、投资效益预测分析等都是出纳的职责所在。
6.出纳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出纳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涉及的是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活动,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工作出了差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明确出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是做好出纳工作的起码条件。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出纳员具有以下职责:
(1)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出纳员应严格遵守现金开支范围,非现金结算范围不得用现金收付;遵守库存现金限额,超限额的现金按规定及时送存银行;现金管理要做到日清月结,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每日下班前应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也要及时核对,如有不符,应立即通知银行调整。
(2)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办理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时,要严格审核有关原始凭证,再据以编制收付款凭证,然后根据编制的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
(3)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和结汇、购汇制度的规定及有关批件,办理外汇出纳业务。外汇出纳业务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外汇出纳也越来越重要。出纳人员应熟悉国家外汇管理制度,及时办理结汇、购汇、付汇;避免国家外汇损失。
(4)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为其它单位办理结算。这是出纳员必须遵守的一条纪律,也是防止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方面。出纳员应严格支票和银行账户的使用和管理,从出纳这个岗位上堵塞结算漏洞。
(5)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如国库券、债券、股票等)的安全与完整。要建立适合本单位情况的现金和有价证券保管责任制,如发生短缺,属于出纳员责任的要进行赔偿。
(6)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印章、空白票据的安全保管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因丢失印章和空白票据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的不乏其例。对此,出纳员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严格的管理办法。通常,单位财务公章和出纳员名章要实行分管,交由出纳员保管的出纳印章要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各种票据要办理领用和注销手续。
7.出纳人员的权限有哪些?
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出纳员具有以下权限:
(1)维护财经纪律,执行财会制度,抵制不合法的收支和弄虚作假行为。
《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律。《会计法》第三章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中对会计人员如何维护财经纪律提出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为出纳员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提供了法律保障。出纳员应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这些法规,充分发挥出纳工作的“关卡”、“前哨”作用,为维护财经纪律、抵制不正之风做出贡献。
(2)参与货币资金计划定额管理的权力。
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制度是出纳员开展工作必须遵照执行的法规。这些法规,实际上是赋予了出纳员对货币资金管理的职权。例如,为加强现金管理,要求各单位的库存现金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多余的要按规定送存银行,这便为银行部门利用社会资金进行有计划放款提供了资金基础。因此,出纳工作不是简单的货币资金的收收付付,不是无足轻重的点点钞票,其工作的意义只有和许多方面的工作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到。
(3)管好用好货币资金的权力。
出纳工作每天和货币资金打交道,单位的一切货币资金往来都与出纳工作紧密相联,货币资金的来龙去脉,周转速度的快慢,出纳员都清清楚楚。因此,提出合理安排利用资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供货币资金使用与周转信息,也是出纳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出纳员应抛弃被动工作观念,树立主动参与意识,把出纳工作放到整个会计工作、经济管理工作的大范围中,这样,既能增强出纳自身的职业光荣感,又为出纳工作开辟了新的视野。
8.出纳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做好出纳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要求出纳员要有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政策水平。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出纳工作涉及的“规矩”很多,如《会计法》及各种会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及银行结算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成本管理条例及费用报销额度,税收管理制度及发票管理办法,还有本单位自己的财务管理规定等等。这些法规、制度如果不熟悉、不掌握,是绝对做不好出纳工作的。所以,要做好出纳工作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习、了解、掌握财经法规和制度,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出纳人员只有刻苦掌握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白了自己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哪些该抵制,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不会犯错误。
(2)业务技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对出纳工作来说是十分适用的。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打算盘、用电脑、填票据、点钞票等,都需要深厚的基本功。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出纳的数字运算往往在结算过程中进行,要按计算结果当场开出票据或收付现金,速度要快,又不能出错。这和事后的账目计算有着很大的区别。账目计算错了可以按规定方法更改,但钱算错了就不一定说得清楚,不一定能“改”得过来了。所以说出纳人员要有很强的数字运算能力,不管你用计算机、算盘、计算器,还是别的什么运算器,都必须具备较快的速度和非常高的准确性。在快和准的关系上,作为出纳员,要把准确放在第一位,要准中求快。
提高出纳业务技术水平关键在手上,打算盘、用电脑、开票据、都离不开手。而要提高手的功夫,关键又在勤,勤能生巧,巧自勤来。有了勤,就一定能达到出纳技术操作上的理想境界。另外,还要苦练汉字、阿拉伯数字,提高写作概括能力,使人见其字如见其人,一张书写工整、填写齐全、摘要精炼的票据能表现一个出纳员的工作能力。
(3)工作作风。
要做好出纳工作首先要热爱出纳工作,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作风的培养在成就事业方面至关重要。出纳每天和金钱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出纳员必须养成与出纳职业相符合的工作作风,概括起来就是:精力集中,有条不紊,严谨细致,沉着冷静。精力集中就是工作起来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为外界所干扰;有条不紊就是计算器具摆放整齐,钱款票据存放有序,办公环境洁而不乱;严谨细致就是认真仔细,做到收支计算准确无误,手续完备,不发生工作差错;沉着冷静就是在复杂的环境中随机应变,化险为夷。
(4)安全意识。
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也要有对外的保安措施,从办公用房的建造,门、屉、柜的锁具配置,到保险柜密码的管理,都要符合保安的要求。出纳人员既要密切配合保安部门的工作,更要增强自身的保安意识,学习保安知识,把保护自身分管的公共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来完成。
(5)道德修养。
出纳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精业;要科学理财,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遵纪守法,严格监督,并且以身作则;要洁身自好,不贪、不占公家便宜;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要注意保守机密;要竭力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为单位的总体利益、为全体员工服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9.出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出纳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指内部牵制原则或者说钱账分管原则。《会计法》第二十一条第二、三款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钱账分管原则是指凡是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例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付,应由会计主管人员或其授权的代理人审核、批准,出纳人员付款,记账人员记账;发放工资,应由工资核算人员编制工资单,出纳人员向银行提取现金和分发工资,记账人员记账。实行钱账分管,主要是为了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止工作误差和营私舞弊等行为。
《会计法》专门规定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由于出纳员是各单位专门从事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会计人员,根据复式记账原则,每发生一笔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必然引起收入、费用或债权、债务等账簿记录的变化,或者说每发生一笔货币资金收付业务都要登记收入、费用或债权、债务等有关账簿,如果把这些账簿登记工作都由出纳员办理,会给贪污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同样道理,如果稽核、内部档案保管工作也由出纳员经管,也难以防止利用抽换单据、涂改记录等手段进行舞弊的行为。当然,出纳员不是完全不能记账,只要所记的账不是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方面的账目,是可以承担一部分记账工作的。总之,钱账分管原则是出纳工作的一项重原则,各单位都应建立健全这一制度,防止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维护国家和单位财产的安全。
10.出纳人员应该遵守哪些职业道德
出纳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整天接触的是大把大把的金钱,成千上万的钞票,真可谓万贯家财手中过。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很难顺利通过“金钱关”。与其他会计人员相比较,出纳人员更应严格地遵守职业道德。
一般会计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是:
(1)敬业爱岗。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当尽其所能,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除此之外,出纳人员还应特别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要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是出纳员的立业之本,是出纳员职业道德的首要方面。出纳员掌握着一个单位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若要把公款据为己有或挪作私用,均有方便的条件和较多的机会。同时,外部的经济违法分子也往往会在出纳员身上打主意,施以小惠,拉其下水。应该说,面对钱欲物欲的考验,绝大多数出纳员以坚定的意志和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当然,也有少数出纳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舞弊、监守自盗、挪用公款,到头来,害了集体也害了自己。
二是要坚持原则。
出纳员肩负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任,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中,有时需要牺牲局部与个人利益以维护国家利益,有时需要为了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而去得罪同志和领导。这些都是出纳员应该坚持和必须做好的。长期以来,广大出纳员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无私无畏地维护财经纪律,不少出纳员因此受到国家和人民的表彰和嘉奖。这是出纳人员的荣誉。当然,也有一些出纳员因坚持原则而遭打击报复,但坚持原则终究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打击报复迟早会受到处罚。为了保障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资财,广大出纳员要真正肩负起国家赋予的实行会计监督的职责,在出纳工作中坚持原则,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11.出纳与其他会计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的关系
会计,从其所分管的账簿来看,可分为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和出纳。三者既相区别又有联系,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第一,各有各的分工。
总账会计负责企业经济业务的总括核算,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总括的全面的核算资料;明细分类账会计分管企业的明细账,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明细分类核算资料;出纳则分管企业票据、货币资金,以及有价证券等的收付、保管、核算工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各种金融信息。总体上讲,必须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和会计档案保管,不得负责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账目的登记工作。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则不得管钱管物。
第二,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牵制。
出纳、明细分类账会计、总账会计之间,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它们核算的依据是相同的,都是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这些作为记账凭据的会计凭证必须在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传递;它们相互利用对方的核算资料;共同完成会计任务,缺一不可。同时,它们之间又互相牵制与控制。出纳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会计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总分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明细账中的有价证券账与出纳账中相应的有价证券账,有金额上的等量关系。这样,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三者之间就构成了相互牵制与控制的关系,三者之间必须相互核对保持一致。
第三,出纳与明细账会计的区别是只相对的,出纳核算也是一种特殊的明细核算。
它要求分别按照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账,银行存款还要按照存入的不同户头分别设置日记账,逐笔序时地进行明细核算。“现金日记账”要每天结出余额,并与库存数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也要在月内多次结出余额,与开户银行进行核对。月末都必须按规定进行结账。月内还要多次出具报告单,报告核算结果,并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进行核对。
第四,出纳工作是一种账实兼管的工作。
出纳工作,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的收支与结存核算,以及现金、有价证券的保管和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工作。现金和有价证券放在出纳的保险柜中保管;银行存款,由出纳办理收支结算手续.既要进行出纳账务处理,又要进行现金、有价证券等实物的管理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在这一点上和其他财会工作有着显著的区别。除了出纳,其他财会人员是管账不管钱,管账不管物的。
对出纳工作的这种分工,并不违背财务“钱账分管”的原则,这是由于出纳账是一种特殊的明细账,总账会计还要设置“现金”、“银行存款”、“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等相应的总分类账对出纳保管和核算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进行总金额的控制。其中,有价证券还应有出纳核算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明细分类核算。
第五,出纳工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过程。
货物的购销,必须经过两个过程,货物移交和货款的结算。其中货款结算,即货物价款的收入与支付就必须通过出纳工作来完成;往来款项的收付、各种有价证券的经营以及其他金融业务的办理,更是离不开出纳人员的参与。这也是出纳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他财务工作,一般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过程,而只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
12.出纳的日常工作内容有哪些?
出纳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往来结算、工资核算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货币资金核算。日常工作内容有:
①办理现金收付,审核审批有据。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根据稽核人员审核签章的收付款凭证,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对于重大的开支项目,必须经过会计主管人员、总会计师或单位领导审核签章,方可办理。收付款后,要在收付款凭证上签章,并加盖“收讫”、“付讫”戳记。
②办理银行结算,规范使用支票。
严格控制签空白支票。如因特殊情况确需签发不填写金额的转账支票时,必须在支票上写明收款单位名称、款项用途、签发日期,规定限额和报销期限,并由领用支票人在专设登记簿上签章。逾期未用的空白支票应交给签发人。对于填写错误的支票,必须加盖“作废”戳记,与存根一并保存。支票遗失时要立即向银行办理挂失手续。不准将银行账户出租、出借给任何单位或个人办理结算。
③认真登日记账,保证日清月结。
根据已经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现金的账面余额要及时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月末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账面余额与对账单上余额调节相符。对于末达账款,要及时查询。要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头支票。
④保管库存现金,保管有价证券。
对于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要确保其安全和完整无缺。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超过部分要及时存入银行。不得以“白条”抵充现金,更不得任意挪用现金。如果发现库存现金有短缺或盈余,应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分别处理,不得私下取走或补足。如有短缺,要负赔偿责任。要保守保险柜密码的秘密,保管好钥匙,不得任意转交他人。
⑤保管有关印章,登记注销支票。
出纳人员所管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但签发支票的各种印章,不得全部交由出纳一人保管。对于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必须严格管理,专设登记簿登记,认真办理领用注销手续。
⑥复核收入凭证,办理销售结算。
认真审查销售业务的有关凭证,严格按照销售合同和银行结算制度,及时办理销售款项的结算,催收销售货款。发生销售纠纷,贷款被拒付时,要通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2)往来结算。日常工作内容有:
①办理往来结算,建立清算制度。
办理其他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现金结算业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与内部核算单位和职工之间的款项结算;企业与外部单位不能办理转账手续和个人之间的款项结算;低于结算起点的小额款项结算;根据规定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结算。对购销业务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要及时催收结算;应付,暂收款项,要抓紧清偿。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查明原因,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理。实行备用金制度的企业,要核定备用金定额,及时办理领用和报销手续,加强管理。对预借的差旅费,要督促及时办理报销手续,收回余额,不得拖欠,不准挪用。建立其他往来款项清算手续制度。对购销业务以外的暂收、暂付、应收、应付、备用金等债权债务及往来款项,要建立清算手续制度,加强管理,及时清算。
②核算其他往来款项,防止坏账损失。
对购销业务以外的各项往来款项,要按照单位和个人分户设置明细账,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并经常核对余额。年终要抄列清单,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
(3)工资核算。日常工作内容有:
①执行工资计划,监督工资使用。
根据批准的工资计划,会同劳动人事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掌握工资和奖金的支付,分析工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对于违反工资政策,滥发津贴、奖金的,要予以制止或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②审核工资单据,发放工资奖金。
根据实有职工人数、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审核工资奖金计算表,办理代扣款项(包括计算个人所得税、住房基金、劳保基金、失业保险金等),计算实发工资。按照车间和部门归类,编制工资、奖金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经审核后,会同有关人员提取现金,组织发放。发放的工资和奖金,必须由领款人签名或盖章。发放完毕后,要及时将工资和奖金计算表附在记账凭证后或单独装订成册,并注明记账凭证编号,妥善保管。
③负责工资核算,提供工资数据。
按照工资总额的组成和支付工资的来源,进行明细核算。根据管理部门的要求,编制有关工资总额报表。
13.会计凭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会计凭证设计,就是根据被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对凭证的种类、内容、用途、格式、传递程序作出科学的规划,绘制出科学、规范的格式,以便为完整、及时、真实地记录经济活动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载体。同时在设计会计凭证时,还需考虑凭证的整理、审核、保管等问题,总的来说,会计凭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清晰性原则。
原始凭证是对经济业务的写实,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的科学分类,故清晰性原则的含义是:
①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例如经济活动的发生时间、地点、内容、责任等情况,使人们一看便知而不致产生疑问;
②凭证要素齐全,例如对外原始凭证中应设计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接受单位、业务内容、数量、单价、计量单位、金额大写与小写、填制人签章等内容;
③中心内容或主要内容应排列在凭证的重要位置;
④对记账凭证而言,科目对应关系要清楚,不仅要有总账科目的位置,还要有明细科目的位置;
⑤颜色显明、易于区分不同用途的联次,如收款收据一般为三联,第一联存根,第二联收据,第三联记账,各联颜色应有明显区别并标明各联联次。
(2)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设计者做到:
①尽量考虑一证两用或多用,以节约纸张和减少数字的转抄。如借款凭证代付款凭证,银行各种结算凭证既是原始凭证又是记账凭证等;
②凭证面积以能充分反映业务内容为原则,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浪费纸张,增加了印刷成本,过小不便于保管;
③专用凭证的常用项目应事先印刷在凭证上,以免手写耽误时间且影响整洁和美观。
(3)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要求,凭证的内容和格式应尽量做到统一和标准化。全国性使用的凭证如车船票、机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有关部门设计时应做到全国统一,不能大小不
一、内容不一。一个单位内部使用的凭证更应做到标准化,例如收款凭证中会计科目栏称总账科目,而付款凭证中该栏又称一级科目,或者收款凭证面积大,付款凭证面积小,都是不符合统一性原则的。贯彻统一性原则不仅使凭证内容更清晰,同时也便于装订和归档保存,还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在全国范围内传递及使用信息。
(4)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和内部控制原则。
自制的许多原始凭证是为加强经济核算和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设计时应充分注意贯彻这一原则。例如职工考勤表、产品加工单、工时记录、停工记录、产量记录、管理费用分配卡等等的设计,都要便于各种核算、控制、分析和检查,满足管理需要和内部控制的需要。
14.原始凭证怎样设计?
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制凭证和外来凭证两种。对于外来凭证,不在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范围之内。因而原始凭证的设计侧重于自制原始凭证的设计。
在设计自制原始凭证时,应着重考虑下列几个问题:
①每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时需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
②处理各类经济业务分别需要经由哪些手续;
③据以编制记账凭证或登记分类账、日记账时各有哪些要求;
④审核原始凭证应把握哪些要件等。据此规定原始凭证设计的种类、内容、格式和联次等。
原始凭证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名称;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填制凭证单位、人员的签章;凭证的编号;凭证的联次、附件等。
设计原始凭证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确定所需原始凭证的种类。
第二,明确各种原始凭证的用途。
第三,拟定原始凭证的格式。
第四,规定原始凭证的传递程序。
第五,严格原始凭证的保管制度。
15.一个单位至少应该设置几册账?
至少应设置四册账:一册现金日记账;一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册总分类账;一册活页明细账。
16.总账怎样设置?
总账,又称总分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也可采用双栏式、棋盘式,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各种形式的汇总,而采用多栏式(例如日记总账)。其中三栏式是普遍采用的基本格式;双栏式仅适用于期末没有余额的虚账户(收入、费用等暂记性、过渡性账户);棋盘式的分类账有利于体现账户间的对应关系,但账页庞大,工作量也很大,仅适用于业务量少、运用科目也少的单位。
17.日记账怎样设置?
日记账的主要作用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经济业务,以保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行日记账的设置工作,首先要确定其种类和数量。日记账在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下,其具体用途是不同的。如果日记账用作过账媒介(•如通用日记账、日记总账核算组织形式),则要求设置一个严密完整的序时账簿体系,•包括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如果日记账不用作过账媒介,则不必考虑其体系的完整性,只需设置某些特种日记账即可。通常设置的特种日记账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极少数单位还设置销货日记账和购货日记账。
现金日记账是专门记录现金收付业务的特种日记账,它一般由出纳人员负责填写。现金日记账既可用作明细账,也可用于过账媒介。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用来记录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特种日记账。其设计方法与现金日记账基本相同,但须将账簿名称分别改为“银行存款收入日记账”、“银行存款付出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将前两种账页左上角的科目名称改为“银行存款”。而且一般应相应增加每笔存款收支业务所采用的结算方式一栏,以便分类提供数据和据以进行查对、汇总。一般单位也只设置三栏式的银行存款日记账。
在日记账用作过账媒介时,必须设置普通日记账,•用以记录全部转账业务,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普通日记账可以采用账户两栏式,也可采用金额双栏式,但后者更为简便易行。
必须说明的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不得用银行对账单或者其他方法代替日记账。
18.在根据多栏式日记账登记总账的情况下账务处理有哪两种做法?
在根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总账的情况下,账务处理可有如下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日记账和支出日记账,每日应将支出日记账当日支出合计数,转记入收入日记账中支出合计栏中,以结算当日账面余额。会计人员应对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加强检查监督,并负责于月末根据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各专栏的合计数,分别登记总账有关账户。
第二种做法:另外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出纳登记簿,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后的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以便逐笔掌握库存现金收付情况,及时同银行核对收付款项;然后将收、付款凭证交由会计人员据以逐日汇总登记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于月末根据多栏式日记账登记总账。出纳登记簿与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要相互核对。
上述第一种做法可以简化核算工作,第二种做法可以加强内部牵制。总之,采用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减少收款凭证的汇总编制手续,简化总账登记工作,而且可以清晰地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了解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款项的来龙去脉。
19.如何填制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始依据。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记录真实。
必须实事求是地填写经济业务,原始凭证上填制的日期、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等必须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确保凭证内容真实可靠。
(2)内容完整。
原始凭证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逐项填写齐全,•同时必须由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签字盖章,对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完全的责任。
(3)填制及时。
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及时填制原始凭证。
(4)书写清楚。
原始凭证上的文字和数字都要认真填好,要求字迹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任意涂改、刮擦或挖补。一般凭证如果发现错误,应当按规定方法更正。而有关现金、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凭证,如果填写错误,不能在凭证上更正,应加盖“作废”戳记,重新填写,以免错收错付。
20.如何审核原始凭证?
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国家赋予财会人员的监督权限。只有经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依据。会计人员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
即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和计划、合同等为依据,审核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违反财经制度规定,是否按计划预算办事,是否按成本开支范围办事,是否贯彻专款专用原则,有无贪污盗窃、虚报冒领、伪造凭证等违纪行为。
(2)审查原始凭证的完整性、正确性。
•即审查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首先应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具备作为合法凭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其次审核原始凭证上有关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无误。21.怎样复核原始凭证?
复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结合日常财务工伤进行会计监督的基本形式,它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防止发失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出纳是财会部门的一道窗口,一定要把好凭证复核关。在凭证复核中一定要严肃认真、坚持原则、坚持制度、履行职责。对内容不完整、手续不齐全、书写不清楚、计算不准确的原始凭证,应退还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补办手续或进行更正;对违法收、支坚决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既不制止和纠正,也不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的,要承担责任;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应向主管单位或财政、税务、审计机关报告,接到报告的机关应及时处理。
原始凭证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真实性复核、完整性复核和合法性复核三个方面。
(1)真实性复核。
所谓真实,就是说原始凭证上反映的应当是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不得掩盖、歪曲和颠倒真实情况。
第一,经济业务双方当事单位和当事人必须是真实的。
开出原始凭证的单位,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填制原始凭证的责任人,取得原始凭证的责任人都要据实填写,不得冒他人、他单位之名,也不得填写假名。
第二,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地点、填制凭证的日期必须是真实的。
不得把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时间改变为以前或以后的时间;不得把在甲地发生的经济业务改变成在乙地发生,也不得把填制原始凭证的真实日期改变为以前或以后的日期。
第三,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是购货业务,必须标明货物的名称、规格、型号等;是住宿业务,就要标明住宿的日期;是乘坐交通工具业务,就得标明交通工具种类和起止地点;是就餐业务,必须标明就餐,不得把购物写成就餐,把就餐写成住宿;是劳动报酬支付,就应该附有考勤记录和工资标准等。
第四,经济业务的“量”必须是真实的。
购买货物业务,要标明货物的重量、长度、体积、数量;其他经济业务也要标明计价所使用的量,如住宿1天、参观展览3次、住院治疗10天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单价、金额必须是真实的。不得在原始凭证填写时抬高或压低单价,多开或少开金额。
(2)完整性复核。
所谓完整,是指原始凭证应具备的要素要完整、手续要齐全。复核时要检查原始凭证必备的要素是否都填写了。例如,发货票上要有供货单位的财务公章、税务专用章、本联发货票用途、发货票的编号等。要素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原则上应当退回重填。特殊情况下需有旁证并经领导批准才能报账。
复核原始凭证的手续是否齐全,包括:双方经办人是否签字或盖章,需要旁证的原始凭证,旁证不齐也应视为手续不齐全。例如,某些金属和化工材料的发货票或提货单后还应附有证明货物化学成份的化验单等凭证;不需入库的物品,发货票上还应有使用证明人的签名;需要另外登记的原始凭证,需经登记以后再到会计部门报账;需经领导签名批准的原始凭证,要有领导人亲笔签名,手续不齐全的原始凭证,应退回补办手续后再予以受理。
(3)合法性复核。
所谓合法,就是要按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包括本单位制定的正在使用的一些内部会计制度)和计划预算办事。在实际工作中,违法的原始凭证主要有三种情况,复核时要加以注意:
第一,明显的假发票、假车票。
有些原始凭证带有明显的时间性;时间变了,再用过去的原始凭证,很明显是假的。有些原始凭证印制粗糙;印章不规范,也可以看出是假的。
第二,虽是真实的,但制度规定不允许报销。
这种例子很多。一般说来,凡私人购置和私人使用的物品,都不能用公款报销;凡个人非因公外出发生的各种费用都不能用公款报销。只要熟悉制度,就容易判辨其合法性。
第三,虽能报销,但制度对报销的比例或金额有明显限制的,超过比例和限额的不能报销。
例如,职工因公出差乘坐火车轮船、到旅馆住宿,对等级、金额都有限定,超过部分应自理;医药费报销,不同工龄的职工享受公费的比例不同,报销时,要按其公费比例报销。如果超过比例报销,超出部分就是不合法的。
22.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
(1)内容记载含糊不清,或故意掩盖事情真象,进行贪污作弊。
(2)单位台头不是本单位。
(3)数量、单价与金额不符。
(4)无收款单位签章。
(5)开具阴阳发票,进行贪污作弊。
(6)在整理和粘贴原始凭证过程中进行作弊。
例如:利用单位原始凭证粘贴、整理不规范 的弱点,在进行粘贴、整理时,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故意将个别原始凭证抽出,等以后再重复报销;或在汇总原始凭证金额时,故意多汇或少汇,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
(7)模仿领导笔迹签字冒领。
(8)涂改原始凭证上的时间、数量、单价、金额,或添加内容和金额。
23.对于各种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怎样处理?
在审核原始凭证的过程中,会计(出纳)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所赋予的职责、权限,坚持制度、坚持原则。对违反国家规定的收支,超过计划、预算或者超过规定标准的各项支出,违反制度规定的预付款项,非法出售材料、物资,任意出借、变卖、报废和处理财产物资,以及不按国家关于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划分的规定乱挤乱摊生产成本的凭证,会计人员应拒绝办理。对于内容不完全、手续不完备、数字有差错的凭证,会计人员应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补办手续或进行更正。对于伪造或涂改凭证等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在不拒绝办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主管或上经主管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4.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怎样处理?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25.如何填制记账凭证?
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以满足登记账簿的要求。
(2)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账户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账户的名称,有关的二级或明细账户要填写齐全。
(3)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必须保持清晰的对应关系。
(4)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加计合计数,以检查对应账户的平衡关系。
(5)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考查且避免凭证散失。
(6)每张记账凭证都要注明附件张数,以便于日后查对。
26.如何审核记账凭证?
所有填制好的记账凭证,都必须经过其他会计人员认真的审核。在审核记账凭证的过程中,如发现记账凭证填制有误,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及时加以更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的记账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经济内容是否与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相同。
(2)应借应贷的会计账户(包括二级或明细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清晰、金额是否正确。
(3)记账凭证中的项目是否填制完整,摘要是否清楚,有关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全。
27.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
(1)会计账户运用错误。
(2)合计金额计算错误。
(3)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单据不符。
(4)在汇总凭证中进行作弊。
例如,在汇总若干费用报销单据时,故意多汇总,使付款凭证上的金额大于所附原始凭证的合计金额,以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又如,在汇总若干张收款原始凭证时,故意少汇总,使收款凭证上的金额小于所附原始凭证的实际金额,以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
(5)记账凭证中的“摘要”失真,编造虚假记账凭证。
28.什么是凭证传递?凭证传递应注意哪些事项?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单位在制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规定其传递时间时,通常要考虑以下两点内容:
(1)根据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组织、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角度出发,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使经办业务的部门及其人员及时办理各种凭证手续,既符合内部牵制原则,又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时间,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商制定会计凭证在各经办环节的停留时间,以便合理确定办理经济业务的最佳时间,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29.怎样根据会计业务的特点书写“摘要”?
会计凭证中有关经济业务的内容的摘要必须真实。在填写“摘要”时,既要简明,又要全面、清楚,应以说明问题为主。写物要有品名、数量、单价;写事要有过程;银行结算凭证,要注明支票号码、去向;送存款项,要注明现金、支票、汇票等。遇有冲转业务,不应只写冲转,应写明冲转某年、某月、某日、某项经济业务和凭证号码,也不能只写对方科目。要求“摘要”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切忌含糊不清。
30.怎样填写记账凭证的日期?
填写日期一般是填财会人员填制记账凭证的当天日期,也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填写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或月末日期。如报销差旅费的记账凭证填写报销当日的日期;现金收、付款记账凭证填写办理收、付现金的日期;银行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一般按财会部门收到银行进账单或银行回执的戳记日期填写;当实际收到的进账单日期与银行戳记日,期相隔较远,或次月初收到上月的银行收、付款凭证,按财会部门实际办理转账业务的日期填写;银行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一般以财会部门开出银行存款付出单据的日期或承付的日期填写;属于计提和分配费用等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应以当月最后的日期填写。
31.怎样填写记账凭证的编号?
给记账凭证编号,是为了分清记账凭证处理的先后顺序,便于登记账簿和进行记账凭证与账簿记录的核对,防止会计凭证的丢失,并且方便日后查找。记账凭证编号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是将财会部门内的全部记账凭证作为一类统一编号,编为记字第××号;一种是分别按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以及转账业务三类进行编号,分别编为收字第××号、付字第××号、转字第××号;还有一种是按现金收入、现金付出、银行存款收入、银行存款讨出和转账五类进行编号,分别编为现收字第××号、现付字第××号、银收字第××号、银付字第××号、转字第××号。当月记账凭证的编号,可以在填写记账凭证的当日填写,也可以在月末或装订凭证时填写。记账凭证无论是统一编号还是分类编号,均应分月份按自然数字顺序连续编号。通常,一张记账凭证编一个号,不得跳号、重号。
业务量大的单位,可使用“记账凭证编号单”、按照本单位记账凭证编号的方法,事先在编号单上印满顺序号、编号时用一个销一个,由制证人注销,在装订凭证时将编号单附上,使记账凭证的编号和张数一目了然,方便查考。
复杂的会计事项,需要填制二张或二张以上的记账凭证时,应编写分号,即在原编记账凭证号码后面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如第8号记账凭证需要填制二张记账凭证,则第一张编号为8(1/2),第二张编号为8(2/2)。
32.怎样计算和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记账凭证一般应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其张数。凡属收、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都必须有附件;职工出差借款的借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上,收回借款时应另开收据或退还经出纳(收款人)签名的借款结算联;转账业务中,属于摊提性质的经济业务应有附件。附件的张数应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记账凭证张数计算的原则是:没有经过汇总的原始凭证,按自然张数计算,有一张算一张;经过汇总的原始凭证,每一张汇总单或汇总表算一张。例如某职工填报的差旅费报销单上附有车票、船票、住宿发票等原始凭证35张,35张原始凭证在差旅费报销单上的“所附原始凭证张数”栏内已作了登记,在计算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张数时,这一张差旅费报销单连同其所附的35张原始凭证一起只能算一张。财会部门编制的原始凭证汇总表所附的原始凭证,一般也作为附件的附件处理,原始凭证汇总表连同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算在一起作为一张附件填写。但是,属收、付款业务的,其附件张数的计算要作特殊情况处理,应把汇总表及所附的原始凭证或说明性质的材料均算在其张数内,有一张算一张。
当一张或几张原始凭证涉及到几张记账凭证时,可将原始凭证附在其中一张主要的记账凭证后面,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凭证附件包括××号记账凭证业务”字样,在其他有关记账凭证的摘要栏内注明“原始凭证附于××号记账凭证后面”的字样。
33.怎样处理记账凭证的附件?
在实际工作中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种类繁多,为了便于日后的装订和保管,在填制记账凭证的时候应对附件进行必要的外形加工。过宽过长的附件,应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折叠。折叠后的附件外形尺寸,不应长于或宽于记账凭证,同时还要便于翻阅;附件本身不必保留的部分可以裁掉,但不得因此影响原始凭证内容的完整;过窄过短的附件,不能直接装订时,应进行必要的加工后再粘贴于特制的原始凭证粘贴纸上,然后再装订粘贴纸。原始凭证粘贴纸的外形尺寸应与记账凭证相同,纸上可先印一个合适的方框,各种不能直接装订的原始凭证,如汽车票、地铁车票、市内公共汽车票、火车票、出租车票等,都应按类别整齐地粘贴于粘贴纸的方框之内,不得超出。粘贴时应横向进行,从右至左,并应粘在原始凭证的左边,逐张左移,后一张右边压位前一张的左边,每张附件只粘左边的0.6一1厘米长,粘牢即可。粘好以后要捏住记账凭证的左上角向下抖几下,看是否有未粘住或未粘牢的。最后还要在粘贴单的空白处分别写出每一类原始凭证的张数、单价与总金额。如某人报销差旅费,报销单后面的粘贴单附有0.5元的市内公共汽车票20张,1元的公共汽车票12张,285元的火车票1张,869元的飞机票1张,就应分别在汽车票一类下面空白处注明0.5×20=10元,1×12=12元,在火车票一类下面空白处注明285×1=285元,在飞机票一类下面空白处注明869×1=869元。这样,万一将来原始凭证不慎失落,也很容易查明丢的是那一种票面的原始凭证,而且也为计算附件张数提供了方便。
34.怎样保管会计凭证?
保证会计凭证的安全与完整是全体财会人员的共同职责,在立卷存档之前,会计凭证的保管由财会部门负责。保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会计凭证应及时传递,不得积压。记账凭证在装订成册之前,原始凭证一般是用回形针或大头针固定在记账凭证后面,在这段时间内,凡使用记账凭证的财会人员都有责任保管好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用完后要及时传递,并且要严防在传递过程中散失。
(2)凭证在装订以后存档以前,要妥善保管,防止受损、弄脏、霉烂以及鼠咬虫蛀等。
(3)对于性质相同,数量过多或各种随时需要查阅的原始凭证,如收、发料单,工资卡等,可以单独装订保管,在封面上注明记账凭证种类、日期、编号,同时在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和原始凭证的名称及编号。
(4)各种经济合同和涉外文件等凭证,应另编目录,单独装订保存,同时在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
(5)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和个人经本单位领导批准调阅会计凭证,要填写“会计档案调阅表”,详细填写借阅会计凭证的名称、调阅日期、调阅人姓名和工作单位、调阅理由、归还日期、调阅批准人等。调阅人员一般不准将会计凭证携带外出。需复制的,要说明所复制的会计凭证名称、张数,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后在本单位财会人员监督下进行,并应登记与签字。
(6)会计凭证装订成册后,应由专人负责分类保管,年终应登记归档。
35.会计凭证中对数字的书写有什么要求?
依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并符合下列要求:
(1)阿拉伯数字应一个一个地写,阿拉伯金额数字前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如人民币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和币种符号。•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凡在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如人民币“元”)。
(2)所有以元为单位(其他货币种类为货币基本单位、下同)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等情况外,•一律在元位小数点后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分位可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
(3)汉字大写金额数字,一律用正楷或行书书写,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易于辩认、不易涂改的字样,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另、毛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
(4)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角为止的、在“元”或“角”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字。
(5)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货币名称的,应当加填货币名称(如“人民币”三字),货币名称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6)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有“0”时,大写金额要写“零”字,如人民币101.50元,•汉字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佰零壹元伍角整。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汉字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1004.56,•汉字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肆元伍角陆分。阿拉伯金额数字元位为“0”,或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是“0”时,汉字大写金额可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不写“零”字。如¥1680.32,汉字大写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又如¥1600.32,汉字大写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元叁角贰分、或人民币壹仟陆佰元零叁角贰分。
36.如何根据会计业务的特点书写“摘要”?
会计凭证中有关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必须真实。在填写“摘要”时,既要简明,又要全面、清楚,应以说明问题为主。写物要有品名、数量、单价;写事要有过程;银行结算凭证,要注明支票号码、去向;送存款项,要注明现金、支票、汇票等。遇有冲转业务,不应只写冲转,应写明冲转某年、某月、某日、某项经济业务和凭证号码,也不能只写对方账户。要求“摘要”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切忌含糊不清。
37.启用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合法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明确记账责任、会计人员在启用账簿时,要填写账簿启用表(即“经管人员一览表”)。账簿启用表的填写要求是:
(1)填写启用日期和启用账簿的起止页数。如启用的是订本式账簿,•起止页数已经印好不需再填;启用活页式账簿,起止页数可等到装订成册时再填。
(2)填写记账人员姓名和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印章,以示慎重和负责。
(3)加盖单位财务公章,以示严肃。
(4)当记账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工作变动时,应办好账簿移交手续,•并在启用表上明确记录交接日期及接办人、监交人的姓名,并加盖公章。
38.登记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成本计算和会计报表不出现差错,登记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进行。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是:
(1)内容准确完整。
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计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对于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计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计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以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
此外,负责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在登记账簿前,•应对已经专门复核人员审查过的记账凭证再复核一遍,这是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如果记账人员对记账凭证中的某些问题弄不明白,可以向填制记账凭证的人员或其他人员请教;如果认为记账凭证的处理有错误,可暂停登记,及时向会计主管人员反映,由其作出更改或照登的决定。在任何情况下,凡不兼任填制记账凭证工作的记账人员都不得自行更改记账凭证。
(2)登记账簿要及时。
登记账簿的间隔时间应该多长,没有统一的规定,这要看本单位所采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形式而定。总的来说是越短越好。一般情况下,•总账可以三五天登记一次;明细账的登记时间间隔要短于总账,日记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一般一天就要登记一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随时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经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专门人员,必须每日掌握银行存款和现金的实有数,谨防开出空头支票和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用款。
(3)注明记账符号。
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在记账凭证上设有专门的栏目应注明记账的符号,以免发生重记或漏记。
(4)书写留空。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这样,在一旦发生登记错误时,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正。同时也方便查账工作。
(5)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
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在会计上,数字的颜色是重要的语素之一,它同数字和文字一起传达出会计信息,书写墨水的颜色用错了,其导致的概念混乱不亚于数字和文字的错误。
(6)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
对在登记账簿中使用红色墨水的问题,依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④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7)顺序连续登记。
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这对避免在账簿登记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防范措施。
(8)结出余额。
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一般说来,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在余额栏内标注的“0”应当放在“元”位。
(9)登记发生错误时,必须按规定方法更正,严禁刮、擦、挖、补,或使用化学药物清除字迹。发现差错必须根据差错的具体情况采用划线更下、红字更正、补充登记等方法更正。
(10)过次承前。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也就是说,“过次页”和“承前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本页最后一行内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然后过次页并在次页第一行承前页;二是只在次页第一行承前页写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不在上页最后一行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后过次页。
(11)定期打印。
《规范》第六十一条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提出了打印上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这是因为在以机器或其他磁性介质储存的状态下,各种资料或数据的直观性不强,而且信息处理的过程不明,不便于进行某些会计操作和进行内部或外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也不利。
39.对“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的结计方法有什么规定?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对“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的结计方法,根据不同需要作了规定:
第一,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这样做,便于根据“过次页”的合计数,随时了解本月初到本页末止的发生额,也便于月末结账时,加计“本月合计”数。
第二,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这样做,便于根据“过次页”的合计数,随时了解本年初到本页末止的累计发生额,也便于年终结账时,加计“本年累计”数。
第三,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如某些材料明细账户就没有必要将每页的发生额结转次页。
40.发现记账错误时如何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制证、记账、编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错误。发现记账错误时,根据账簿错误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
凡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错误时,•可采用此法。更正时,在账簿中错误文字或数字上划一红线,以示注销。划线时,要划去错误数字的整个数码,不能只划去其中个别数码。然后,在红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旁边盖章以示负责。
(2)红字更正法。
当记账凭证中使用会计账户错误,或借贷方向错误,或金额记录错误,并且已经登计入账从而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更正时,首先,填制一张内容与错误凭证完全相同而金额是红字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注明“更正××号凭证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计入账,冲销原有的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份符合经济业务内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计入账。
(3)补充登记法。
记账以后,虽然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账户没有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时,可采用此法。更正时,按照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计入账。这样,就补记了少记的数字,使全部金额符合实际。采用此法时,须在补充记账凭证的摘要栏内注明补充哪个月的哪一号记账凭证。
4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有什么涵义?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
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
“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4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记账规则是记录、登记各类经济业务的科学法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3.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有什么不同?
会计分录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确定并列示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简明记录。会计分录的格式和要求是:先借后贷;借和贷要分行写,并且文字和金额的数字都应错开;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情况下,要求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对齐。
会计分录不同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要求要素齐全,并有严格的审核与编制程序,而会计分录则只是表明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与金额,是记账凭证的最简化形式。会计分录通常只是为了讲解方便而出现在书本之中,在会计实务中是很少出现会计分录的。
44.什么是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即是将同一笔经济业务,一方面计入总账账户,另一方面也同样计入其所属的明细账账户。但对无明细账户的,不必要在总账外再设明细账,避免重复登记。
45.什么是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指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会计账户处理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的一种方法。
46.什么是对账?对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账是指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而进行的有关账项的核对工作。包括:
(1)账证核对。
它是指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的核对。
(2)账账核对。
它是指不同账簿记录之间的核对。主要核对:
1、所有总账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是否相符;
2、所有总账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是否相符;
3、有关总账账户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是否相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其总账余额是否相符;
(3)账实核对。
它是指各项财产物资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主要核对: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相符等。
47.会计工作中常见的差错类型有哪些?
会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差错种类很多,其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汇总表不平,总分类账不平,各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之和不等于总分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银行存款账户调整后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符等。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记录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种:
(1)会计原理、原则运用错误。
这种错误的出现是指在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核算形式的选用、会计处理程序的设计等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出现不符合会计原理、原则、准则规定的错误。例如,对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设,不应设立的却乱设,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真实;对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执行不严等。
(2)记账错误。
主要表现为漏记、重记、错记三种。错记又表现为错记了会计科目。错记了记账方向,错用了记账墨水(蓝黑墨水误用红水,或红水误用蓝黑墨水),错记了金额等。
(3)计算错误。
主要表现为运用计算公式错误;选择计算方法错误;选定计量单位错误等等。
48.怎样查找错误
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发生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发现错误:
一是要确认错误的金额;
二是要确认错在借方还是贷方;
三是根据产生差错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产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查找方法,便于缩短查找差错的时间,减少查账工作量。
查找错误的方法有很多,现将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顺查法(亦称正查法)。
顺查法是按照账务处理的顺序,从原始凭证、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即首先检查记账凭证是否正确,然后将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同有关账簿记录一笔一笔地进行核对,最后检查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发现重记、漏记、错记科目、错记金额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查的范围大,不易遗漏;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在采用其他方法查找不到错误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
(2)逆查法(亦称反查法)。
这种方法与顺查法相反,是按照账务处理的顺序,从会计报表、账簿、原始凭证的过程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即先检查各有关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然后将有关账簿按照记录的顺序由后向前同有关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逐笔核对,最后检查有关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正确。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顺查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后期产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大而采用的。
(3)抽查法。
抽查法是对整个账簿记账记录抽取其中某部分进行局部检查的一种方法。当出现差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段、重点查找。将某一部分账簿记录同有关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核对。还可以根据差错发生的位数有针对性地查找。如果差错是角、分,只要查找元以下尾数即可;如果差错是整数的千位、万位,只需查找千位、万位数即可,其他的位数就不用逐项或逐笔地查找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范围小,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
(4)偶合法。
偶合法是根据账簿记录差错中经常遇见的规律,推测与差错有关的记录而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漏记、重记、错记的查找。
①漏记的查找。
A.总账一方漏记,在试算平衡时,借贷双方发生额不平衡,出现差错,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会发现某一总账所属明细账的借(或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大于总账的借(或贷)方发生额,也出现一个差额,这两个差额正好相等。而且在总账与明细账中有与这个差额相等的发生额,这说明总账一方的借(或贷)漏记,借(或贷)方哪一方的数额小,漏记就在哪一方。
B.明细账一方漏记,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可以发现。总账已经试算平衡,但在进行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发现某一总账借(或贷)方发生额大于其所属各明细账借(或贷)发生额之和,说明明细账一方可能漏记,可对该明细账的有关凭证进行查对。
C.如果整张的记账凭证漏记,则没有明显的错误特征,只有通过顺查法或逆查法逐笔查找。
②重记的查找。
A.总账一方重记。在试算平衡时,借贷双方发生额不平衡,出现差错;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会发现某一总账所属明细账的借(或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小于该总账的借(或贷)方发生额,也出现一个差额,这两个差额正好相等,而且在总账与明细账中有与这个差额相等的发生额记录,说明总账借(或贷)方重记,借(或贷)方哪一方的数额大,重记就在哪一方。
B.如果明细账一方重记,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可以发现。总账已经试算平衡,与明细账核对时,某一总账借(或贷)方发生额小于其所属明细账借(或贷)方发生额之和,则可能是明细账一方重记,可对与该明细账有关的记账凭证查对。
C.如果整张的记账凭证重记账,则没有明显的错误特征,只能用顺查法或逆查法逐笔查找。
③记反账的查找。
记反账是指在记账时把发生额的方向弄错,将借方发生额记入贷方,或者将贷方发生额记入借方。总账一方记反账,则在试算平衡时发现借贷双方发生不平衡,出现差额。这个差额是偶数,能被2整除,所得的商数则在账簿上有记录,如果借方大于贷方,则说明将贷方错记为借方;反之,则说明将借方错记为贷方。如果明细账记反了,而总账记录正确,则总账发生额试算是正确的,可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的方法查找。
④错记账的查找。
在实际工作中,错记账是指把数字写错,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数字错位,即应记的位数不是前移就是后移,即小记大或大记小。
例如:把千位数变成了百位数(大变小),把1600记成160(大变小);或把百位数变成千位数(小变大),把2.43记成243(小变大)。如果是大变小,在试算平衡或者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的差额是一个正数,这个差额除以9后所得的商与账上错误的数额正好相等。查账时如果差额能够除以9,所得商恰是账上的数,可能记错了位。如果是小变大,在试算平衡或者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正确数与错误数的差额是一个负数,这个差额除以9后所得商数再乘以10,得到的绝对数与账上错误恰好相等。查账时应遵循:差额负数除以9,商数乘以10的数账上有,可能记错了位。
第二种,错记。错记是在登记账簿过程中的数字误写。
对于错记的查找,可根据由于错记而形成的差数,分别确定查找方法,查找时不仅要查找发生额,同时也要查找余额。一般情况下,邻数颠倒的概率比较大。邻数颠倒是指在登记账簿时把相邻的两个数字互换了位置。如43错记34,或把34错记43.如果前大后小颠倒为后大前小,在试算平衡时,正确数与错误数的差额是一个正数,这个差额除以9后所得商数中的有效数字正好与相邻颠倒两数的差额相等,并且不大于9.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在差值相同的两个邻数范围内查找。如果前小后大颠倒为前大后小,在试算平衡或者总账与明细账核算时,正确数与错误数的差额是一负数,其他特征同上。在上述情况下,查账时,差额能除以9,有效数字不过9,可能记账数颠倒,根据差值确定查找。
49.账实不符如何处理?
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财产物资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耗;财产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造成多收或少收的差错;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的财产损坏、丢失、被盗;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错记;由于有关凭证未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务不符,以及发生意外灾害等。根据以上情况,主要进行以下处理: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不相符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现金清查后应填写“现金盘点报告表”并据以调整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相符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来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双方或一方记账有错误;
二是存在未达账项。对于未达账项,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不相符对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点结果,应逐一填制盘存单,并同账面余额记录核对,确从盘盈盘亏数,填制实存账存对比表,作为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不相符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在保证往来账户记录完整正确的基础上,编制“往来款项对账单”,寄往各有关往来单位。对方单位核对后退回,盖章表示核对相符;不相符,对方单位说明情况。据此编制“往来款项清查表”,注明核对相符与不相符的款项,对不相符的款项按有争议、未达账项、无法收回等情况归类合并,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50.什么是结账?结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结账,是在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计算并记录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结账程序及方法是:
(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
(2)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应当通栏划双红线,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3)终了,要把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新建有关会计账簿的第一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51.结账时怎样根据不同的账户记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不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如各项应收款明细账和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等),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也就是说,月末余额就是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的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划一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划一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再划一条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如产品销售收入、成本明细账等,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计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再划一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并在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计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为了反映全年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全貌,便于核对账目,要将所有总账账户结计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划一双红线。采用棋盘式总账和科目汇总表代替总账的单位,年终结账,应当汇编一张全年合计的科目汇总表和棋盘式总账。
(5)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某些账户,如果本月只发生一笔经济业务,由于这笔记录的金额就是本月发生额,结账时,只要在此行记录下划一单红线,表示与下月的发生额分开就可以了,不需另结出“本月合计”数。
52.结账时如何划线?
结账划线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本月合计数及月末余额,表示本会计期的会计记录已经截止或结束,并将本期与下期的记录明显分开。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月结划单线,年结划双线。划线时,应划红线;划线应划通栏线,不应只在本账页中的金额部分划线。
53.结账时对于账户余额怎样填写?
一般说来,每月结账时,应将账户的月末余额写在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但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账户,如各种成本、费用、收入的明细账等,每月结账时,还应将月末余额与本月发生额写在同一行内,在摘要栏注明“本月合计”字样。这样做,账户记录中的月初余额加减本期发生额等于月末余额,便于账户记录的稽核。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本月合计”行已有余额的,“本年累计”行就不必再写余额了。
54.结账时能否用红字?
账簿记录中使用的红字,具有特定的涵义,它表示蓝字金额的减少或负数余额。因此,结账时,如果出现负数余额,可以用红字在余额栏登记,但如果余额栏前印有余额的方向(如借或贷),则应用蓝黑墨水书写,而不得使用红色墨水。
55.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至下年?
对于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下年,实际工作中有以下两种不规范的方法:
(1)年末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直接记入新账余额栏内即可,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收方或付方),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变为零。因为,既然年末是有余额的账户,余额就应当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这样更显得清晰、明了。否则,就混淆了有余额的账户和无余额的账户的区别。
(2)对于新的会计建账问题,一般说来,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由于材料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重抄一遍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跨使用,不必每年更换一次。各种备查簿也可以连续使用。61.怎样开设专用存款账户?
专用存款账户是指存款人对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账户。
(1)专用存款账户设置的条件。
根据《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存款人对特定用途的资金,由存款人向开户银行出具相应证明即可开立该账户。特定用途的资金范围包括:基本建设的资金;更新改造的资金;其他特定用途,需要专户管理的资金。
(2)所需提供的证明文件。
存款人须向开户银行出具下列证明文件之一:
①经有权部门批准立项的文件;
②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
(3)专用存款账户开立的程序存款人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应填制开户申请书,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送交盖有存款人印章的印鉴卡片,经银行审核同意后开立账户。
62.怎样办理银行账户变更、合并、迁移和撤销?
(1)账户变更。
开户单位由于人事变动或其他原因需要变更单位财务专用章、财务主管印鉴或出纳员印鉴的,应填写“更换印鉴申请书”,并出具有关证明,经银行审查同意后,重新填写印鉴卡片,并注销原预留的印鉴卡片。
单位因某些原因需要变更账户名称,应向银行交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函件,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需交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新执照,经银行审查核实后,变更账户名称,或者撤销原账户,重立新账户。
(2)撤销、合并账户。
各单位因机构调整、合并、撤销、停业等原因,需要撤销、合并账户的,应向银行提出申请,经银行同意后,首先要同开户银行核对存贷款户的余额并结算全部利息,全部核对无误后开出支取凭证结清余额,同时将未用完的各种重要空白凭证交给银行注销,然后才可办理撤销、合并手续。由于撤销账户单位未交回空白凭证而产生的一切问题应由撤销单位自己承担责任。
(3)迁移账户。
单位发生办公或经营地点搬迁时应到银行办理迁移账户手续。如果迁入迁出在同一城市,可以凭迁出行出具凭证到迁入行开立新户,搬迁异地应按规定向迁入银行重新办理开户手续。在搬迁过程中,如需要可要求原开户银行暂时保留原账户,但在搬迁结束已在当地恢复经营活动时,则应在一个月内到原开户银行结清原账户。
另外,按照规定,连续在一年以上没有发生收付活动的账户,开户银行经过调查认为该账户无须继续保留即可通知开户单位来银行办理销户手续,开户单位接通知后一个月内必须办理,逾期不办理可视为自动销户,存款有余额的将作为银行收益。
63.什么是银行结算?实行银行转账结算具有哪些意义?
所谓银行转账结算是指不使用现金,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直接划转到收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的货币资金结算方式。
按照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除了规定的可以使用现金结算的以外,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相互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拨、信用往来等等均应按照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通过银行实行转账结算。实行银行转账结算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实行银行转账结算,用银行信用收付代替现金流通,使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只有结算起点以下的和符合现金开支范围内的业务才使用现金,缩小了现金流通的范围和数量,使大量现金脱离流通领域,从而为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量,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创造条件。
第二,银行转账结算是通过银行集中清算资金实现的,银行通过使用各种结算凭证、票据在银行账户上将资金直接从付款单位(或个人)划转给收款单位(或个人),不论款项大小、繁简,也不论距离远近,只要是在结算起点以上的,均能通过银行机构及时办理,手续简单,省去了使用现金结算时的款项运送、清点、保管等手续,方便快捷,从而缩短清算时间,加速物资和资金的周转。71.单位和个人应该遵守的结算纪律的内容有哪些?
银行结算纪律是指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的单位或个人以及银行在办理具体结算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根据《支付结算办法》及有关规定,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的结算纪律可以归纳为三条:
第—,不准套取银行情用,签发空头支票、印章与预留印鉴不符支票和远期支票;
第二,不准无理拒付,任意占用卖方资金;
第三,不准利用多头开户转移资金、逃避债务。
这“三不准”要求单位和个人只准在银行账户余额内按照规定向收款单位和个人支付款项;对应该支付其他单位的款项必须依约履行义务;遵守国家有关账户管理的规定,严守信用,信守合同等。
72.银行应该遵守的结算纪律的内容有哪些?
银行是办理结算的主体,是维护结算秩序的重要环节,银行必须严格按照结算制度办理结算。银行应该遵守的结算纪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不准以任何理由压票、任意退票、截留挪用客户和他行资金、受理无理拒付、不扣少扣滞纳金;
第二,不准在结算制度之外规定附加条件,影响汇路畅通;
第三,不准违反规定开立账户;
第四,不准拒绝受理、代理他行正常结算业务;
第五,不准放弃对企业单位违反结算纪律的制裁;
第六,不准违章承兑、贴现商业汇票和逃避承兑责任,拒绝支付已承兑的商业汇票票款;
第七,不准超额占用联行汇差资金、转嫁资金矛盾;
第八,不准逃避向人民银行转汇大额汇划款项和清算大额银行汇票资金。
银行除了严格遵守上述纪律之外,为了保证结算质量,还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办理结算的时间标准。根据《关于加强银行结算工作的决定》,向外发出的结算凭证,必须于当天至迟次日寄发;收到的结算凭证,必须及时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结算的时间,同城一般不超过2天;异地全国或省内直接通汇行之间,电汇一般不超过4天,信汇—般不超过7天。
73.银行在办理结算过程中,如果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应负什么结算责任?
银行在办理结算过程中,如果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应负的结算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差错责任。
银行因工作差错,延压、误投结算凭证、误划、错解结算款项,延长结算时间,影响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的,按存(贷)款利率计付赔偿金。因错付发生冒领造成资金损失的,负责资金赔偿。
(2)违反结算规定责任。这类责任包括:
①延压、挪用、截留结算金额,影响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的、按延压结算金额每天万分之五计付赔偿金。
②任意压票、退票、截留、挪用结算资金,按结算金额对其处以每天万分之七罚款。
③受理无理拒付、擅自拒付退票和有款不扣拖延付款以及不扣、少扣赔偿金的,除按结算金额每天万分之五替付款单位承担赔偿金外,要对其处以2000元至5000元销款。
④银行签发空头银行汇票、本票和办理空头汇款,要追回垫付资金,并按垫付的金额对其处以每天千分之一的罚款。
⑤银行采用欺骗手段,向外签发未办汇款的回单、帮助客户骗取银行承兑汇票或套取银行贴现资金的,对其处以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⑥银行未按规定通过人民银行办理大额转汇、清算大额银行汇票资金或将大额汇划款项和银行汇票化整为零的,对其处以每笔2000元至5000元罚款。
⑦银行签发50万元以上的银行汇票,未及时向人民银行移存资金的,按延误天数和金额对其处以每天万分之七的罚款;三次以上未及时移存资金的,对其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应停止其向外签发银行汇票。汇票解讫划回签发地人民银行后,签发行仍未移存资金的,按票面金额对其处以5%的罚款。
⑧银行在结算制度之外规定附加条件,影响汇路畅通的,要限期纠正,并对其处以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81.怎样更换预留印鉴?
各单位因印章使用日久发生磨损,或者改变单位名称、人员调动等原因需要更换印鉴时,应填写“更换印鉴申请书”,由开户银行发给新印鉴卡。单位应将原印鉴盖在新印鉴卡的反面,将新印鉴盖在新印鉴盖在新印鉴卡的正面,并注明启用日期,交开户银行。在更换印鉴前签发的支票仍然有效。
82.现金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会计范畴中的现金又称库存现金,是指存放在企业并由出纳人员保管的现钞,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各种外币。现金是流动性最大的一种货币资金,它可以随时用以购买所需物资,支付日常零星开支,偿还债务等。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金”一词,依国际惯例解释,是指随时可作为流通与支付手段的票证,不论是否法定货币或信用票据,只要具有购买或支付能力,均可视为现金。所以,现金从理论上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现金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硬币、纸币,即由企业出纳员保管作为零星业务开支之用的库存现款。广义现金则应包括库存现款和视同现金的各种银行存款、流通证券等。我国所采用的是狭义的现金概念。
现金管理就是对现金的收、付、存等各环节进行的管理。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现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开户单位库存现金一律实行限额管理。
第二,不准擅自坐支现金。坐支现金容易打乱现金收支渠道,不利于开户银行对企业的现金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第三,企业收入的现金不准作为储蓄存款存储。
第四,收入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企业的现金收入应于当天送存开户银行,确有困难的,应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第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现金,结算金额超过起点的,不得使用现金。
第六,不准编造用途套取现金。企业在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和限额内需要现金,应从开户银行提取,提取时应写明用途,不得编造用途套取现金。
第七,企业之间不得相互借用现金。
83.国家规定的现金开支范围有哪些?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开户单位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l)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绘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84.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库存现金限额,是指为保证各单位日常零星支付按规定允许留存的现金的最高数额。库存现金的限额,由开户行根据开户单位的实际需要和距离银行远近等情况核定。其限额一般按照单位3—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确定。远离银行机构或交通不便的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但最高不得超过15天。
一个单位在几家银行开户的,由一家开户银行核定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
凡在银行开户的独立核算单位都要核定库存现金限额;独立核算的附属单位,由于没有在银行开户,但需要保留现金,也要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其限额可包括在其上级单位库存限额内;商业企业的零售门市部需要保留找零备用金,其限额可根据业务经营需要核定,但不包括在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之内。
库存现金限额的计算方式一般是:
库存现金=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的数额(不含每月平均工资数额)×限定天数
85.怎样办理库存现金限额?
核定库存现金限额是现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办理库存现金限额的一般程序为:首先,填制现金库存限额申请批准书;然后,报送开户银行签署审查批准意见和核定数额。91.对于发现的现金差错怎样处理?
造成现金差错的原因是很多的。有人为的责任性差错,也有事故性、技术性差错。处理时,要区别对待。
对于一贯坚持按制度办事,工作认真负责,只是由于一时技术操作不慎而造成的长款或短款,如果金额较少,可在教育本人的基础上按“长款归公、短款报损”的原则处理;对于一时查不清原因的差错,经领导批准后,可将多余或短缺的现金列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挂账,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但不能长期挂账,要积极查处,尽快处理。
对于因出纳人员工作不认真造成的短款,无论金额大小,都要由出纳员个人赔偿,并要对其加强教育,必要时可将其调离出纳岗位;对于玩忽职守,违反纪律,有章不循等原因造成的重大责任性差错,应追究失职者的经济责任,给予适当的处分,数额较大、影响严重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92.什么是现金保管制度?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无需变现即可挥霍使用,因而现金是犯罪分子谋取的最直接目标。因此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现金保管制度,防止由于制度不严、工作疏忽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给国家和单位造成损失。现金保管制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超过库存限额以外的现金应在下班前送存银行。
(2)为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除工作时间需要的小量备用金可放在出纳员的抽屉内,其余则应放人出纳专用的保险柜内,不得随意存放;
(3)限额内的库存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在保险柜内,不得放在办公桌内过夜。
(4)单位的库存现金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以防止有关人员利用公款私存取得利息收入,也防止单位利用公款私存形成账外小金库。银行一旦发现公款私存,可以对单位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冻结单位现金支付。
(5)库存现金,包括纸币和铸币,应实行分类保管。各单位的出纳员对库存票币分别按照纸币的票面金额和铸币的币面金额,以及整数(即大数)和零数(即小数)分类保管。
纸币一定要打开铺平存放、并按照纸币的票面金额,以每一百张为一把,每十把一捆扎好。凡是成把、成捆的纸币即为整数(即大数),均应放在保险柜内保管,随用随取;凡不成把的纸币是为零数(或小数),也要按照票面金额,每十张为一轧,分别用曲别针别好,放在传票箱内或抽屉内,一定要存放整齐,秩序井然。
铸币也是按照币面金额,以每一百枚为一卷,每十卷为一捆,同样将成捆、成卷的铸币放在保险柜内保管,随用随取;不成卷的铸币,应按照不同币面金额,分别存放在特别的卡数器内。
93.怎样配备使用保险柜?
为了保卫国家财产安全和完整,各单位应配备专用保险柜,专门用于库存现金、各种有价证券、银行票据、印章及其他出纳票据等的保管。各单位应加强对保险柜的使用管理,制定保险柜使用办法,要求有关人员严格执行。一般来说,保险柜的使用应注意如下几点:
(1)保险柜的管理。
保险柜一般由总会计师或财务处(科、股)长授权,由出纳员负责管理使用。
(2)保险柜钥匙的配备。
保险柜要配备两把钥匙,一把由出纳员保管,供出纳员日常工作开启使用;另一把交由保卫部门封存,或由单位总会计师或财务处(科、股)长负责保管,以备特殊情况下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开启使用。出纳员不能将保险柜钥匙交由他人代为保管。
(3)保险柜的开启。
保险柜只能由出纳员开启使用,非出纳员不得开启保险柜。如果单位总会计师或财务处(科、股)长需要对出纳员工作进行检查,如检查库存现金限额、核对实际库存现金数额,或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开启保险柜的,应按规定的程序由总会计师或财务处(科、股)长开启,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开启由出纳员掌管使用的保险柜。
1 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问题
(1) 安全意识淡薄。在思想上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不严格按照流程, 继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生产一线班组中员工, 特别是一些老员工, 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设备的熟悉程度, 往往对那些要求实施的安全管理条例和程序, 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认为这只是应付领导而已, 完全没有把安全放在心上, 在实际工作中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
(2) 履职能力不强。目前管理模式还无法完全做到精细化, 很多员工对于本职工作往往没有条理性, 如果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 就会在工作中带来很多的不便。
(3) 技术水平低下。新技术新设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基础工作中, 但是有些员工往往不思进取, 忽视新技术知识的学习, 在培训中也不能真正掌握设备操作要领, 使得一方面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 另外一方面也为设备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1.2 设备台账问题
(1) 设备基础薄弱。供电所管辖的供电网络遍布乡村, 分散性强, 尤其是山区供电网络复杂, 线路及设备维护面广, 由于施工安装、自然灾害、设备质量等诸多原因导致隐患缺陷多而杂, 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难度加大。
(2) 台账资料不规范。很多供电所各种资料、记录和台账信息与现场实际有出入, 管理人员不清楚应该管理哪些台账、如何管理台账。因此出现台账格式不统一, 不规范。
1.3 物资管理问题
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不能对仓库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物资摆放凌乱, 出入库管理混乱等很容易造成仓库管理过程中物品丢失毁损。以次充好、以旧换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核算管理的不闭环, 使得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 涂改账目, 冒领甚至转移出售仓库物资非法牟利。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供电所所长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注重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为员工做出表率。
2.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员工在安全管理中起决定性的因素, 所以必须要强化安全思想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一是通过培训来提升安全技能和素养, 要做到安全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通过学习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安全技能。二是多交流讨论工作的实际安全问题, 培养员工安全行为习惯, 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三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将考核内容和经济效益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2.3 加强基础设备管理
消除配电设备隐患是搞好生产基础管理的前题, 应建立供用电设备定级管理制度, 按周期做好设备巡视计划, 发现缺陷要及时整治, 充分利用监测系统等新技术手段, 实时在线监测辖区变压器运行情况, 做好负荷测试工作, 做好低压无功补偿, 保证供电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2.4 加强履职能力培训
加强台账管理人员技能培训, 统一台账登记形式, 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指导。
2.5 实行动态监督
强化动态监督机制, 严格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和迎峰度夏大检查规定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对供电所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对生产基础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6 打造仓储完美平台
其突出的一点是农民的总体素质与农民市民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受城镇化进程影响的农民子女们的教育和综合素质并没有赶上城镇化的速度。孩子在初中时期,因为年龄较小,接触的社会面较窄,问题未明显暴露。而一旦他们由初中转入高中之后,脱离父母每日监控,脱离家庭的每日照顾,各类问题逐渐显现:
1.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意识的培养有待加强,吃苦耐劳精神缺乏。
城镇化进程下,原先的农民家庭转变为农民市民家庭,只是在形式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匹配的各类硬件和软件设施没能及时跟进。这也制约了在这类家庭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他们有许多的观念和生活节奏仍然是在农村生活时的模式。
城镇化进程也伴随着农民的拆迁安置,许多家庭拥有多套安置房。这些安置房成了这类家庭生存的“本钱”,这些家庭即使不努力工作依靠房租,每月也有丰厚的收入。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进入高中之后,多数缺乏奋斗意识,缺乏上进心,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匹配的功能未能发挥。
城镇高中基础年级学生的父母多数是农民出身,他们总体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成长的规律和成长心理不了解,缺乏对孩子成长系统的、正确的指导。这就制约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之间产生了许多隔阂。
3.个体自主能力不强,缺乏独立生活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弱,自我控制力差。
在高考的指挥捧下,许多城镇高中基础年级学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面对各门学科的作业负担,自感压力过大,进入高中之后不适应。当作业题目难以下手的时候,当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更是容易产生厌学、恐考心理。有的同学在受到老师批评或被误解后,不能正确对待,便产生自责心理以致自暴自弃。另外,学生在高中阶段交往面不断扩大,但是他们的交往能力低,又缺乏应有的交往指导,他们的交往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随意的。由于交往不当,同学之间也会发生矛盾,产生摩擦,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形成对抗。
针对上述问题,城镇高中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引导基础年级的学生:
1.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从道理上帮助学生面对挫折。挫折本身并不可怕,问题是如何对待它,战胜它,以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能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变得更加坚强;心理承受力弱的人面对挫折晕头转向,束手无策,发展下去会被挫折击败。要按照理智的要求,控制自己,冷静、全面地对待学习、生活、交往中的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走出挫折的能力。当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和父母、教师、知心朋友倾诉,以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获取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方法。
(2)用名人事迹激励学生战胜挫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海迪从5岁起到现在,病痛始终折磨着她,高位截瘫、癌症……她没有念过小学,却通过顽强自学成为哲学硕士,自学了多门外语,出版了8本小说、散文和译著,还学会了针灸……贝多芬4岁学习音乐,25岁以卓越的钢琴家的身份登上乐坛。32岁时失去听觉,从此,贝多芬带着对人生与自然的新的体验和感悟,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不朽作品……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广大中学生自身都要求上进。我们用名人的事迹去感化激励学生,让他们学有方向,做有榜样,增强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自信心。
(3)开展活动锻炼学生战胜挫折。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既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同学的合群性,增强耐挫力,又能让同学在增加交往、感受友爱、宽容他人、吃苦耐劳等方面得到锻炼。
(4)借助家长力量鼓励学生战胜挫折。学校要让家长也懂得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道理。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越是在艰苦条件下成长、经历困难较多的学生,越能养成坚强的性格,越能形成顽强的意志,越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成绩优秀的、表现积极、乐观进取性强的学生较多是家庭境况不是太好的,有的甚至很困难。而有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成绩却不怎么样,有的甚至在各方面缺少进取性。因此,作为家长,在重视子女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子女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要让子女该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逐步让子女学会自立、自强,使子女在与困难和挫折的斗争过程中,坚强起来。
2.构建家校交流平台。
到城镇居住之后,多数家庭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网络。因此,学校可以借助这样的优势引导学生家长正确的使用网络进行家校沟通交流。学校和班级建立家校交流网站,网页上有孩子的表现以及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内容,家长可以利用网络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解答。学校还可以开办家庭教育网络学校,开设父母课堂、专家互联、成长顾问、孩子心声、花季自护、家校互动等栏目,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随时与家长进行直接沟通,并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拓展了家庭教育的新渠道,还可以建立容量大的网络信箱,与方便上网的家长建立电子信箱的密切联系。不方便上网的家长,则建立飞信联系(在网上发短信)。这样,在网上,老师与全班同学的家长都能做到及时的沟通。到一定时期,都以电子邮件的方式给家长们发家长信。电子信箱的方式,能够让老师与家长针对个别问题及时沟通。
在上述的基础上,再辅助以传统的老师与家长见面交流、电话交流,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有助于完善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助于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心理素质档案是学生了解自我,把握自我,挖掘自我潜能,完善自我的依据;是老师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科学育人的助手;是老师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科学育人的助手,心理档案是家长了解孩子,教子成才,教会生存的参谋。
【管理基础问题】推荐阅读: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07-10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问题11-21
基础管理11-29
基础管理制度10-05
强化管理抓基础11-02
班组管理基础知识06-19
3---班组基础管理现状07-12
01财务管理基础07-27
管理学分类基础09-19
环保管理基础知识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