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起始课(通用8篇)
北京第八中学 陈孟伟、黄炜、彭红、刘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确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会看空间图形的直观图;使学生直观了解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并初步了解符号语言;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与区别.(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试验、互相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对具体情形的分析,归纳得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思维层次上,让学生逐步体验“偶然——必然,必然——自由”的过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克服平面几何的干扰,了解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讲授,学生观察模型、动手实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立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演示一组图片
从学生熟悉的央视新大楼、鸟巢、长城、祈年殿、金字塔、晶体结构、DNA模型引出立体几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说明立体几何非常有用.
人们在建造房屋、修建水坝、研究晶体的结构、研究DNA的结构、在计算机上设计三维动画,研究高清晰度电视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都需要立体几何.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生活的空间.这就是我们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立体几何研究的是立体图形,它们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与立体图形有关的计算、画图与某些应用.还在几千年前,劳动人民在常年累月耕地,建河堤、运河、筑神庙、宫殿时积累了很多立体几何的知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更好地学习立体几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 把一块豆腐切3刀,最多能切成几块?
问题2 用六根等长的火柴棍最多能拼成多少个正三角形?
鼓励学生用模型实验、积极发言,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立体几何,明确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归纳探索,形成正确认知 1.直观图
例1 我们看下面的两幅图,他们有什么区别?请你分别用书和笔表示出来.
上面这幅图说明了直观图一个原则。请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直观图的虚实线使用和平面几何图形的不同之处.
原则一:当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时,被遮挡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者不画. 在立体几何中我们通过虚实结合来表示立体图形的前后.
引申:想象一下能否出现这样的情形?为什么?
练习1(1)请同学们观察左边图形,说明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
(2)在右边图形中,如果从上面观察,那些线应该画成实线,哪些画成虚线,试着在上图修改.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实时地进行演示,提高师生交互性和课堂的时效性.
在立体图形中,我们通常用希腊字母来表示平面,对于立方体这样的图形,我们通常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顺序依次将上下两个底面标上字母,然后将立方体记为练习2 正方体正确?如不正确,如何修改?
中,分别是
和
或者记为立方体的中点,连接
.
.右图是否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软件实时地进行修改演示,让学生立刻形成正确的认识.
例2 观察正方体,回答下列问题:
(1)面(2)(3)与是什么图形? 是多少度?平行吗? 的大小.
是的平分线吗?
是的平分线吗?
(4)计算请学生回答,说明理由.利用模型和软件,实时进行演示.比如,可以将几何体旋转一个适当的位置,再让学生观察,形成正确的认识.请学生总结表示立体图形的直观图和平面几何图形的异同点.
答:(1)正方形. 原则二:平面图形的画法是真实的,而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是不真实的.
如正方体的底面本是正方形,但在直观图中都画成平行四边形.又如圆柱的底面本是圆,但在直观图中都画成了椭圆.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说明理由.利用软件,将几何体旋转到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不光要观察,还用进行想象和推理.
(2),是的平分线,不是的平分线.
(3)不平行.他们分别在两个平面内,并且永远不可能相交.(4)因为为正三角形,所以
.
原则三:在研究空间图形时,不能依据对图形的直觉作出判断,而应依据正确的推理、计算作出结论.
再次归纳空间立体图形直观图的三个原则. 2.空间中的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
点、直线、平面是立体几何中的最简单的图形,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很有必要。我们将直线和平面看作点的集合,我们利用与集合类似的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1 观察顶点A与其它棱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2 观察棱AB所在直线与其它棱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3 观察棱AB所在直线与某个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 问题4 观察正方体的面
所在平面与其它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
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同时作必要的修正,并且将学生的表述用符号语言进行板书,如下:
点A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
;(2)点不在直线上:;(2)相交:
.
;(3)异面. 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相交: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
. 的位置关系:(1)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3)
;(2)相交:.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这些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其中平行与垂直关系是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得最多,所以它们是立体几何研究的重点. 3.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
提出疑问:平面几何中也研究了点和直线,那么能否在立体几何中使用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呢?
问题1平面几何中,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图中的我们可以将面上使用。
与
垂直吗?
化成平面图形,这样我们发现平面几何的定理是可以在面
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同时交给学生研究立体几何的好方法——将立体图形中某个平面抽取出来,画出它平面图. 问题2平面几何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在上图中,那么和平行吗?,教师将平面几何的一个定理错误地推广到立体几何中,引发学生讨论. 问题3平面几何中,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在上图中,那么和平行吗?,教师将平面几何的一个定理正确地推广到立体几何中,引发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平面几何的定理在立体图形的某一个平面上完全成立,平面几何中有的定理在空间中不成立,而有的仍成立.
三、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教师给出提纲,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盘点”,从而形成规律性的结论.通过提问,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1、你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在学习本节课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它们在你以后的学习中会有作用吗?
3、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清楚,需要进一步学习? 使学生养成自觉总结、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四、课后作业 探究正方体的截面问题 问题1 假设我们用刀对正方体切一刀,将其一分为二,那么我们称切开的切面为正方体的截面,如图.很显然,当切的位置和方向不同时,得到的截面是不同的,那么我们都可能得到几边形的截面呢?
因为这个题目的答案从三角形到六边形都可能,一个学生很难将其回答完整,但通过学生的互相启发补充,相信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问题2 如果要求截面必须是四边形,那你都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截面呢?
利用手中的正方体模型动手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总结出各种答案: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等.在总结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利用几何画板演示. 问题3 你得到的各种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共性)?为什么?
因为有初中平面几何的基础,学生不难总结出以上得到的各种四边形都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就不得不认真观察正方体六个面之间不同的位置关系,即垂直和平行,并且可能会有个别程度较好的学生会逐渐总结出一些猜想,如:一个平面交两个平行平面的交线平行. 问题4 具体总结每种截面四边形得到的过程,你能说说为什么得到的截面就是这种四边形吗?你获得了哪些经验,有什么样的猜想?可将学生分组进行研究.
因为之前已经研究过截面为四边形时,必然会经过一组平行的平面(对面),所以只需研究另外两个面是平行,还是垂直的情况.
(1)一般平行四边形:另两个面也必须平行(如图),且没有任何一条交线与棱平行.
(2)矩形:另两个面既可以平行,也可以垂直,且有一对交线平行于棱,另两条不平行.(由此可以总结线面垂直关系)
(3)菱形:类似一般平行四边形,只不过还需邻边相等.
(4)正方形:类似矩形,只不过四条交线都和相应的棱平行.
(5)(等腰)梯形:另两个面需垂直,且没有交线与棱平行.(教师可以提出更深问题:可以得到直角梯形吗?)
问题5 刚才探究的过程体现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依此类推,当截面是其他情况时,分别又该如何考虑?
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思考.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学生还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1)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模型和利用计算机软件呈现的空间几何体,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掌握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的方法和技能.
(2)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学会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我们尽力帮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初步了解空间平行、垂直关系,从而为学生展现立体几何的全貌.
(3)因为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学习过平面几何,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又都来自于日常空间的抽象,并且研究的对象有部分重叠,因此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一定会受平面几何知识的影响.又因为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到立体几何中,有的在立体几何中还成立,而有的却不成立,但在立体图形的一个平面上,平面几何的所有结论又全都可用.因此,在立体几何起始课上,有必要向学生讲清这一点,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4)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空间图形,为理解和掌握图形几何性质(包括证明)的教学提供形象的支持,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这节课是立体几何入门的第一节课.它的功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这门课的概貌,揭示它与平面几何的区别与联系、研究它的方法、学习它所需培养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主要方法是: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度量计算.本节课作为立体几何起始课,主要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会采取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继续研究空间中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学生系统学习了平面几何的知识,对平面中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数量关系研究较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只是比较直观地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并没有更深入地对空间中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对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不足、不能很好地使用直观图来表示立体图形、将平面几何的结论不加研究地类推到立体几何中等等.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取了如下设计:
1、由于是起始课,因此多采取直观的演示幻灯片、使用书本、铅笔、立方体等模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避免过度抽象,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等手段在后续课程中再采用;
2、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等手段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和总结;
3、从多种具体情形出发,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采用模型或软件,使学生的想法能够即时得到实现,所想即所见,快速形成正确认知,提高教学实效性。比如直观图中虚实线的使用,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随即在软件中进行修改,学生马上看见自己的想法变成了图形,也立刻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随即进行修正。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学习一门课之前,学生都会问:学习它有什么用途?因此,这节课首先为说明立体几何有何用途,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一组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图片.又为说明只学习习近平面几何不足以对付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需要,设计一组小问题,说明学习立体几何的必要性.
直观图是用来表示立体图形的,它是学习立体几何,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后续部分也要用到。但学生对直观图的观察和使用会有一些偏差,因此接着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使用立体图形的直观图,设计了一组问题,从不同侧面来说明直观图中虚实线的不同使用,显示出不同的立体图形,直观图与平面图有所不同等等,从而告诉学生画直观图的原则,以及如何观察直观图,进而想象出立体图形.
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这也是起始课上学生想问的一个问题.接着利用最简单的正方体模型,教师带领学生归纳出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此告诉学生这些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立体几何中的符号语言,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受平面几何的影响较大,常常将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加分别地用到立体几何中来.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顺利,我们安排了一组问题,说明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与区别.
最后,为了让学生复习直观图的观察与使用,更加深入了解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我们设计了一组探究活动,由于时间关系,将此探究活动放到课外.
2010-12-08 人教网 关闭 打印 推荐给朋友 大
中
小
【上一篇】例谈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本节起始课教学, 我们始终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注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现从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两个方面谈一些具体体会.
一、不断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
如果说A版教科书里的章头图是一幅生动的写意画, 那么它的开篇语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去鉴赏和品味, 怎样发挥它们的教学功能呢?我们让学生了解“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文字、图象的处理和创作”话题, 充分运用图片、图象等载体, 从动与静、变与常等角度去初步体会坐标法思想.在有效开展观摩、演示活动的基础上, 点到为止地简介解析几何的发展史, 紧接着指出“从直线开始研究”, “让我们给直线插上方程的‘翅膀’吧”, 要言不烦, 直奔主题.在这里, 我们选取了典型的、新颖的素材, 创设了解析几何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产生了对解析几何坐标法的亲切感, 引发了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
二、忍痛放弃“我们研究过一次函数”的提法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大纲课本, 它先教学“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方程”, 接着给出概念“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 然后指出“为了建立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 需要研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但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对“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理解总是半生不熟、一知半解.事实上, 函数图象与方程曲线两者之间虽然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另外, 一次函数涉及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按照A版教科书的编写体系, 会有知识“超前”之嫌.基于以上三点考虑, 我们终于忍痛割爱, 放弃“我们研究过一次函数”的提法, 撇清与“一次函数图象”的纠缠.这样处理主题才更加鲜明,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一点和一个方向也可确定这条直线”, 教学对象“直线”才更为突出.
三、自觉把握“我们在干什么”的探索线
理解两个概念, 掌握有关公式, 体验化归过程, 领会基本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应知应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一点和一个方向 (倾斜角) 也可确定这条直线 (其实前者与后者是一致的) , 而点可用坐标表示, 那我们就不禁要问:直线的倾斜角 (形) 与直线上点的坐标之间 (数) 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在干什么”的探索线.撩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感到茫然.我们紧紧围绕这条“探索线”, 精心设计“问题链”, 如直线是最常见的图形, 过一点沿着确定的方向就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那么如何用数学语言刻画直线的方向呢?日常生活中, 还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呢?等等.这样层层深入, 步步为营, 最后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也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顺利攻克“怎么会想到它”的教学难点
倾斜角用“形”来描述直线倾斜程度, 而斜率则用“数”来刻画直线倾斜程度, 那么实际生活中又是如何来刻画楼梯或路面的倾斜程度 (引入“生活场”) 呢?用“坡度” (引入“图形场”) .此时此刻, 怎样引导学生与“楼梯或路面的倾斜程度”进行类比?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当然, 我们可以急功近利, 直接点出“楼梯或路面的倾斜程度可用坡度来刻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可以类似地利用这种方法来刻画直线倾斜程度”, 然后再用图片等进行辅助教学, 但这样的知识生成毕竟是“冰冷”的.我们在教学中, 先把已知直线与x轴的交点相对固定, 另一点沿直线运动, 就产生了“升高”和“前进”的感觉, 从而比较自然地联系到“坡度” (这是特殊情形) .后面, 再把这个“固定”点也动起来, 就很顺利地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作进一步分析 (这是一般情形) .这样动态化进行处理, 使知识的形成“鲜活”、自然起来.
五、巧妙借助“两个改变量”的魔力神功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直线的斜率.在课程标准删去“两条直线的到角和夹角”的内容与要求以后, 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地位有所下降.教学主次分明, 没有喧宾夺主.我们在借助几何画板演示的基础上, 顺理成章地引入“改变量”, 直接点出斜率这样处理, 教学语言更为简练清晰, 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 也可为今后函数变化率的教学埋下伏笔.
六、深层挖掘课本例题的潜在功能
例1的教学功能是运用直线的斜率公式和根据斜率判断倾斜角的特征.我们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造和适度的变式, 通过“短、平、快”讲练,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借助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演示, 让学生自己获得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一般关系, 尤其是加深了对“倾斜角为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的理解.例2的编拟是A版教科书的一大亮点, 通过“画直线”, 加强数形结合, 从而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斜率公式 (斜率与直线上点的位置无关) , 也为以后教学点斜式方程埋下伏笔.
七、充分发挥几何画板的辅助作用
通过对“直线束”运动变化的演示, 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形成就变得亲切自然;观察“绕定点旋转”的直线倾斜角变化, 它的取值范围则一目了然;借助几何画板直接度量直线的斜率, 同时计算的值, 使的发现不再困难.我们多次利用几何画板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动态演示, 学生操作适时、适量、适当, 加深了对变化规律的感性认识, 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验.
八、努力提高课堂小结的品位和效果
本节课当然要掌握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但它并不是让学生去读背有关的文字语言, 而是要熟悉它们的符号语言, 并理解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斜率的大小、符号以及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掌握斜率的计算公式等.课堂小结时, 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心得交流, 并共同编制结构框图、归纳知识体系等等, 固然都很重要, 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想方设法达到方法领会、技能提升、能力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于渔.这个“渔”, 这把金钥匙就是有关正切函数的“局部”图象 (就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而言) 以及式子 (就斜率公式而言) .我们浙江省统一在学完《必修4》以后学习《必修2》, 因此, 对三角函数有关知识的出现此时真的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
九、及时捕捉学生即时学习的“闪光点”
凡是让学生回答的、板演的结果, 教师都应该即时给以评价, 或肯定, 或补充, 或修正.这既是课堂教学环节所必需, 又是尊重学生劳动之表现.在评价过程中, 有时学生的思维火花还需要进一步去点燃, 有时他们的隐性成果还需要深层次去挖掘, 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如, 例1运用斜率公式教学时, 在变式练习中, 学生自己“悟”出道来:任给直线上两点P1 (x1, y1) , P2 (x2, y2) , 当x1=x2时, 不能套用斜率公式;当y1=y2时, 依然适用斜率公式.例2画直线教学时, 前两小题可借助倾斜角, 但对第 (3) 小题就需运用斜率公式, 通过取一个特殊点来画出这条直线, 我们让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起来, 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其通性、通法.
十、谨慎开展“先斜率后倾斜角”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作操作;课堂练习
一、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创造性思维意识,就是指创造性思维的愿望、动机和意图,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呢?
1.巧设画面,唤起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那些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上。因此,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我们应充分地利用视、听等感觉器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圆的周长”教学,一开始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一只黄色的米老鼠绕着长方形跑,一只红色的米老鼠绕着圆跑,把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屏幕上。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黄色米老鼠跑一圈是长方形的什么?红色米老鼠跑一圈呢?黄色米老鼠跑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计算?红色米老鼠跑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呢?同学们会算吗?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圆的周长”。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意识,效果非常好。
2.引发悬念,启迪求知欲望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允许1°~2°的误差)。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就引发了悬念,产生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这时,学生都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自然就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悬念可以勾起好奇,而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
二、组织动手操作,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使知识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图形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充分感知实物,形成图形概念
图形的概念教学是几何图形教学的基础,它是一个由具体实物转化为抽象形体的过程。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口、耳等多种感官感知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概念。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抽象概括。
2.利用割补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的面积计算是几何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割补等方法,推出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三、巧设课堂练习,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1.一题多解,打开求异思维的闸门
一题多解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中探求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思维方式分散于不同的方向。课堂上鼓励一题多解,可以诱发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的强烈欲望,从而打开求异思维的闸门。
例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在练习中突出“尽可能多”“越与别人不同越好”的思想,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追求新的、别人没想到的答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有些同学利用相加的组合方法来求图形面积。
也有些同学利用相减的组合方法来求图形面积。
还有些同学把它拆成三个或更多的基本图形来计算。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使学生扩大思维空间,激发灵感,开启创造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一题多变,拓宽创新思维的路子
在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基础练习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出示一个长方形支架,已知长和宽,求出面积。然后把支架对角一拉,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来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在学生猜想讨论之后,电脑演示比较两个图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拉,再判断,使学生初步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
通过一题多变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其思维的敏捷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培养。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发展规律以及图形教学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动手操作,巧设课堂练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好几何图形起始课的教学工作。
说起语文学习真的是一言难尽。尤其是刚上高一不久的新同学,对高中语文学习有不少模糊认识,或者可以说有不少认识误区,很有必要予以纠正。
一、汉语言之意趣
1、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
2、《不会算错的算命先生》:话说古代有一位算命先生,号称赛神仙,他所卜算的事情那真是灵验无比,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一日,有某同窗好友四人,要去进京赶考,但是对自己并无多大信心,于是相约来到这个算命先生那里来算一卦,只问一个问题:“四人中有几人考上”。赛神仙听完慢悠悠伸出了一个手指。四人想要再问,赛神仙说“天机不可泄漏”。于是,四人满怀狐疑地走了。发榜的日子,四个人来感谢赛神仙了,又送给“赛神仙”一个匾:“神算子”。请问赛神仙怎么算得那么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奇妙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结合起来,我们即使是成不了大家,也一定会生活得更有情趣。
3、一字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再看看语言学家赵元任偶一为之的语言实验──《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4、一些粗制滥造的言情剧中男女主角最常用的句式:我好喜欢好喜欢你哟!除了连用两个好,并无其他的妙处,徒显语言苍白和肉麻,再看看《诗经 击鼓》中对爱情的表达:生死契阔,与子成说(shuo);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4、汉语的阳刚之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汉语的阴柔之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宵酒醒 1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总结:在语言的内核中,积淀着人类最古老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成果。它是无边的海洋,深沉而崇高。它可以比金钢石更坚硬,历千年而不腐;也可以比锦缎更柔软,呈异彩而不妖娆。它可以像长江黄河,奔流不息;也可以像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它的凝固力无与伦比,可以使最活跃的思想和灵感固化为文字的雕像;它的激发力同样无与伦比,可以在文明的化石中激发出活的思想。
二、高一学习语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2、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是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学生中普遍有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语文学不学没有多大关系,反正在高考中教科书上的内容几乎没有,所以语文学科的差距也不会太大。在高考中,语文学科对你考上大学可能不会有多大贡献,但是,它让你考不上大学或者说考不上一流大学的作用却很大。对照历年揭晓的高考成绩细细想来,这话绝对有道理。和数理化等学科比,语文学科虽然不至于出现惊人的差距,但是高考考生比拼,如果差距达5分以上,情况就已经很严重了,而5分乃至10的差距,问问身边的学兄学姐们是不是经常出现的事呢?所以高一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被人们传统的错误思维所迷惑啊!不要等到高考后再去为二位数的语文分数而懊恼啊!
3、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从高一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语文学习是个慢功夫,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毅力。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投入不大可能见出成效。但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厚积博发”。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我们读的书够多了,我们的眼界才够开阔,思考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要等到高三再补,来不及。语文学习的要义在于勤和恒。
4、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语文是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
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的人生五彩缤纷。
三、高中语文学法指导(要求)
(一)、概述: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可就自己的喜好侧重读来。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知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其时有更多的东西是无须讲解的,多读多看自能领悟,自能通神、自能提高。
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采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二)、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具体要求)
1、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
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3、专心上课
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础。
4、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5、课外学习
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以上这些方法仅仅是语文学习、阅读的常用方法,远没有包括全部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朗读、背诵、摘要、笔记等重要方法都未列入。然而这些却又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当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正确地运用,以求得自身的主动发展。
四.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查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背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思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6、勤问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7、勤练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
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一定的道理而被人称颂的。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工具准备:
1、预习答题本
2、字词本,每课都要积累词语,包括生词成语等
3、三打作文纸(周记和大作文)
4、新华字典(放学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铅笔,黑色碳素笔,红笔,最好有一支带色荧光笔。
上课要求:
1、尊重发言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同学;
2、积极思考积极回答,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作业要求:需要上交的作业一律用黑色碳素笔完成,字迹工整,尽量避免涂改液涂改带,可以使用修改符号,为高考培养习惯。
同学们大家好!在秋高奇爽的九月见到精神倍儿爽的你们,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很荣幸将和大家一起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鄙人姓宋,以后大家叫我宋老师就行了。相聚自是有缘,为着同样的奋斗目标,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一起组成我们高一(19)班。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处的愉快。
今天开学第一堂课我们不讲课文就随便聊聊语文
2、关于语文
大家从接受启蒙教育之处就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近十年的求学道路上语文也和大家相伴始终,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呢?
找一两个同学来谈谈他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语文是什么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呢?------叶圣陶先生对此作料准确的回答:
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生活
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语文是一手秀丽的方块字;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语文是与对手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和他人聊天时得体的话语
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就是引领学生
说铿锵有力中国话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个个的词语,一串串的句子,一行行的诗意,一段段的真情。语文是从流飘荡的惬意,任意东西的逍遥。
语文是至真至纯的心灵,是精神归依的家园。
语文,像雾像雨又像风,是那样的朦胧,那样的令人滋润,那样的飘忽不定、捉摸不透。
这就是语文,生机无限,激情澎湃,灵感如潮,奇想频发,让人灵魂温暖。一个人读的书多了看起来就很有气质,语文学好了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从他言谈就能看出来,就是他不说话从他的举止也能看出来。在春节的时候,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贴的是: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怎样,语文的档次就出来了。语文的理解是多样的,生活中的语就是说,文就是写,也就是口语和书面语。也就是说,要学好语文你首先得说,课下说课堂上说,能说能写。写的有文采说的有水平。人家说“文质彬彬”“彬彬有礼”就是语文要达到的效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人文,语文是工具。语文是生活。
写方方正正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中国文 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语文是精彩的动画,让人乐在其中.语文是美妙的画卷,让人大饱眼福.语文是 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
如痴如醉;语文是 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
心旷神怡;语文是 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
称赞不已;语文是 历史悠久的名胜,让人
留恋往返.语文是 久别重逢的故友,让人
难舍难分.语文是 美妙绝伦的音乐,让人
陶醉其中.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这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没有一朵浪花不是生命的欢歌。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又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语文的魅力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俩厅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举例3: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一对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互为戏谑有关他们的趣闻还真不少呢有一天,两个人共同乘船欣赏江上晚景,苏东坡抬头一看,忽见岸上有两条狗正在争抢一根骨头,触景生情,便对佛印说:“我说个对子给你对一下,好不好?”佛印说:“好啊!”苏东坡便吟哦道:“狗啃河上骨”佛印一听,便知晓东坡在作对暗骂自己正动脑筋准备回敬一下,一不小心,手中持着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掉到江水中,佛印灵机一动,对东坡说道:“水漂东坡诗”东坡一下子显得分外尴尬
还有一次,东坡去拜访佛印和尚路过寺门时,忽见一驴拴在山坡上吃草,心中一喜,欲作对戏弄一下佛印和尚见到佛印后,东坡有意戏谑道:“秃驴何在?”佛印一听,知道东坡又在出损招作对骂他,略加思考,手指窗外,道:“„„„„„„”你知道他回答的什么啊?”
答案是“东坡吃草” 这一次东坡又未能占到便宜,羞愧万分
举例4:
或者举:
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同太平军打仗,总是打一仗,败一仗,伤亡很大,特别是鄱阳湖一战,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皇帝知道了,就下了一道斥责他的圣旨,并且要他把历次的战况据实奏报曾国藩把历次战役的惨败情况据实写上,并在奏章最后用“臣屡战屡败,请求处分”这样一句话奏章写好后,他请一位幕友看看那幕友看了奏章后说:“中堂大人,不能这样写,这样写皇上是要加罪的”曾国藩就向这位幕友请教该怎样写幕友沉吟了一会,提起笔来,把“屡战屡败”这个句子改了一下曾国藩一看,不禁暗暗叫绝
这一改果然奏效奏章送上去以后,皇帝觉得曾国藩虽然战败,但忠心可嘉,非但没有拿他问罪,反而赞扬了他
你知道是怎样改写的吗?
答案: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
屡战屡败,消极之至,多次打仗,从无胜利屡败屡战,积极之至,多次打仗,虽无胜利,继续战斗勇气可嘉,惨烈之至,惊天动地
(2)语文的魅力在于读和写
4、热爱语文如何学好语文
语文既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呢?,请大家就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归纳一下。
积累、运用-----------多听多读多写多练
从以下五个方面谈如何学好语文
1、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2、习惯,习惯是恒久的保证
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多看一些书,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3、明确自己所要掌握的高考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明确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明确相应的对策,平时注意积累,做个学习的有心人
高考语文把语文的能力要求划分为五个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析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语文知识要求包括五大方面:(1)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3)文言文阅读(4)现代文阅读(5)写作每项知识的具体内容要求更应认真了解至于试卷形式和结构在练习中就可了解,不必太费心思了解了这些就好比航船有了目标和航线,那么,如果再有一个好船长就不愁到达不了目的地了
4、书写
书写的要求是规范和工整举例向学生说明书写对语文成绩的影响
5、使用工具书
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5、教师要求
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有两句诗可以佐证:“千斤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说的是纵然有司马相如那样优美的文笔,也有无法准确表达感情的时候。无独有偶,在画界也如此。“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下面就说一下我对大家的在本学期的要求:
1、上语文课时必须带上必备的(语文)工具书;
2、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3、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必须讲普通话;
4、要求背诵的文章段落、名句名篇,能够及时熟练的背诵下来;
一直以来,对于语文背诵的误解源自于“ 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知道灵活运用”,认为死记硬背没有用处而不愿积累。这是非常错误的,新课改加大了古文的内容和背诵名家名篇的力度,可见要提高语文素养不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无疑是痴人说梦。背诵的好处不仅仅能体现在一个人说话时的出口成章,还表现在写文章时的文思泉涌、文采飞扬。
5、布置的语文作业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这些作业包括:
① 每周至少一篇练笔周记,可以是学习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也可以是读后感之类;最好写成成篇的有文采的文章,对其中好的,我们将选择打印出来,给大家做范文,最好的也可以向某些报刊、文学社推荐。
② 之后积累5个成语,包括成语的音、形、意必须准确; ③ 每周至少一篇书法练笔作业;
④ 关于整理笔记(书,笔记本); ⑤ 每周要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先哲有言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让每一个同学考出好分数,更要注重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一个语文老师的目光只集中在考试分数上,忽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是对学生长期发展的不负责任,同样,假如一个语文老师只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管学生的分数如何,那也是对学生短期发展的不负责任!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倡导负责任的教育,我们应该戴着镣铐跳舞,努力地争取跳出最华彩的乐章!
6、小结
希望大家能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当成是对美文的鉴赏。
美文要读,细细品读,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这样的读,就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一种感觉与感觉的相通。
读着这样的文本,沉浸语言的花香月色,陶醉如诗如画的意境,领略神姿仙态的桂林山水,摇弋康河柔波的梦幻情缘,感受阳光的温情,享受春风的轻柔,陶醉月色的朦胧,怀花的暗香,叹叶的飘零,伤雨的淅沥,慷慨屈原的壮怀激烈,忧患杜甫的沉郁顿错,飘逸秦观的婉约缠绵。任自己如潺潺流水在字里行间流淌。
读着读着,心就软了,味就浓了,情就化了。
读着读着,你就懂得了怜惜,懂得了疼爱,懂得了浪漫,懂得了坚贞,懂得了执著。
读着读着,花就悄悄开了,云就慢慢舒了,草就轻轻绿了,一支红杏也轻轻越墙而过了。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要和时代接轨和世界接轨就必须尊重语文,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学们,三年我们将共同走过,三年我们将一起成长,三年我们将用语文多彩的世界、丰富我们的心灵家园!
让我们用青春的激情激荡语文华彩的篇章;让我们用诗般的语言讴歌青春烂漫的岁月。
语文是至真至纯的心灵
在你为数理化的深奥、枯燥烦恼不已的时候,在你为生活感到快乐或失意的时候,来吧,语文是你精神归依的家园。
一课时:交流情感,明确任务,培养习惯,受益终生
一、师生问好后,师做自我介绍:看到我站在讲台上,你们就知道了什么?对,我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叫--------我将和你们完成七年级或者说初一的语文之旅,希望在收获知识、能力的同时,我们的旅途也能充满快乐!
二、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语文。
1.学生拿出语文课本,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在封面、封底设计上的区别,了解本册课本的构成,启发学生感性地感知语文的特点。(语文是充满诗意的、含蓄的、美丽的等等。)
2.教师归纳,总结。屏幕出示袁卫星的一段话: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3、语文的重要性
三、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方法: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悟、多体验习惯及任务: 1.课前预习
a.记准课文题目和作者
b.标自然段序号,在文中圈出“读一读,写一写”及注释中出现的字词。C.将“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注上拼音,解释出意思(准备字典、词典)D.朗读框中提示语、课文、研讨与练习,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准备上课
1)利用课前2分钟时间摆放好课本、笔记本、文具和工具书。
2)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等待老师进教室。3.课堂学习
1)要树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良好学风。
2)排除各种干扰、不影响教学进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3)自学时,小组成员要密切合作,自觉、迅速完成自学任务。(安排分组,同桌两人一小组,前后桌4人一大组,组长轮流当,一人一周,组长职责:讨论时负责安排发言顺序、记录人、小组发言人,维持讨论纪律;每天早晨早读前检查小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必要时可适当指导,然后汇报给课代表;早读时,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全背过后自己再背给课代表听)
4)要充分、积极、热烈地讨论问题,大胆阐明自己的认识,提出疑点,写出简明的发言提纲。
5)积极发言,要讲普通话,迅速回答,勇敢地讲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错误的认识也是有益的启发。
6)做好笔记,及时记下重要内容和自己未掌握的知识,未记全的笔记课后再补记上。(准备一个课堂笔记本)
7)课堂学习气氛要热烈,既能遵守纪律,又能动手、动口、动脑。
4.课后作业
作业类型及要求:
作文(一般命题)一学期完成七次
周记,每周至少两篇,一般只规定话题范围,不定题目,周一、三早读前交。随堂作业本:每周最少两次,当天下午第三节课后或大课间交,一般分层布置(每题后注明哪个层级的做该题)。写作业时,先居中写上课题、作者,然后抄上作业题目,按要求作答。
晚上作业,基本上每晚布置,写在指定的本子上,第二天早读前小组长检查或课代表收交,老师抽查。
作业要独立、自觉、按时完成,有错的要改错(在批号下先写上改正,加冒号,再写正确答案2遍),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书写美观。用圆珠笔或中性笔写。
5、教学设想:
A、课前三分钟演讲:按座次,演讲内容及形式:①自我介绍;②谈广告语;③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④讲典故或成语故事;⑤精彩片断赏析;⑥发布新近的校内外或国内外新闻;⑦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可以组织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如《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课》、《孙权劝学》等。
从教师发展的层面讲,近几年湖北省数学优质课竞赛中的选题中多数为起始课.作为优质课竞赛选题,起始课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选手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不易陷入千篇一律的死胡同;从认知规律上讲,起始课的关键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知识构架,而不强调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应用,灵活性较强.因此,从教师的发展层面而言,上好起始课,是教师梦想的开始.
从数学教学的层 面讲,良好的开 端等于成 功的一半,起始课的成败,对后续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不重视起始课,每一章开始都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授课,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学完了一章的内容,却没能在脑海里形成知识框架.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会出现为了解题而学习,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达不到要求.起始课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有的放矢;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因此,上好起始课,是学生梦想起航的开始.
二、上好数学起始课的策略
1.让学生大致了解一章的基本内容,构建一章的知识架构.贾海燕老师指出:“在起始课中,教师要介绍这一章教材所包括的内容、知识的地位、内在联系及作用、学习目标和要求、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前后章节的联系和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初步建构知识网络,对将来的学习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从人类的认知发展来讲,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直观感受到理性思维.起始课介绍的是一整章的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直观感受,同时又对某些章节有所侧重,让学生了解本章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
例如,《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这一章共 分五节,主要学习一般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将研究两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解决与这些数列相关的一些问题,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新课程标准对数列内容的整体定位是: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本章是在数列概念的建构下,研究两类常见的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过类比学习,发现其递推关系,探索并掌握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就本节起始课而言,一方面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与应用,通过概念、性质等多维度探究数列,理解其离散函数本质;另一方面利用数列丰富多样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对本章学习产生期许,对本章教学内容产生总体印象,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做好铺垫.
2.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新知.起始课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波利亚曾说过:“我们大部分有意识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因此,教师在起始课中要通过各 种手段,让学生带 着问题主 动探索新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中引言部 分可提出 问题:“听音乐、看电 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等都要用到计 算机,计算机几乎渗透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算法的学 习是一个 开始.那么在起始课 上,就要让学 生带着“计 算机如何 工作”这个问题开始一章的学习,主动探索新知,这样课堂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3.渗透数学史、数学文化,提升学生 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人文关怀是指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尊重、关注和提升.起始课正好是一个渗入人文关怀的契机.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文化应尽可能有机地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起始课上,渗入数学史、数学文化,让学生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的起始课中,适当介绍秦九韶、刘徽、吴文俊、欧几里得等国内外数学家的成就甚至他们的生平奋斗事 迹,不仅让学 生掌握算 法数学史 的知识,也让学生学习知名数学家刻苦的钻研精神.渗透数学史、数学文化,是起始课的需要,更是新课标的要求.
一、利用起始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彼得·克莱思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有效。”兴趣所形成的是成功者十分珍惜的情感。兴趣所形成的心理驱动力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忍受困苦,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不但会优先注意事物,而且还会从中体会到一种浓厚的愉悦的情感,有时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这种情感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他乐于克服各种困难。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可以在地上从早趴到晚,达尔文竟然把甲壳虫放入口中咀嚼,徐霞客九死—生还勇往直前,诺贝尔被炸得血流满面却兴高采烈,牛顿、歌德终生未娶也不以为然,居里夫人冒死提纯镭,席勒舍命尝毒酸……数不胜数的名人轶事在我们前面展现出兴趣的巨大魅力。
中专学生学习知识大多是凭兴趣,他们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但是难理智地强迫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初次见面的起始课,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他说:“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样的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希望你去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它学科的教师来番竞赛。”“你应当有十个或者更多的自己的学生。”[2]这个争取更多“自己的学生”的工作就应该放在起始课上来做。
二、利用起始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起始课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提供了契机。
(一)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动机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语文起始课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在情境中揭示矛盾,诱发求知欲
如果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起始课中,笔者注意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笔者教学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笔者先用简笔画勾勒出“水拍云崖”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幅险景,继而提出,既然看到的是一幅险景,那么红军战士心中怎会涌出“暖”意来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在教学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时,笔者让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讲述红军过雪山故事的课文及相关的画面,提出过雪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历程之一,那么为什么红军战士看到岷山的千里雪景会“更喜”呢?让学生讨论体会到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胜利在望时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点,提出疑点,揭示矛盾,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三)在情境中展开冲突,激发挑战性
具有创造性的人都不会满足已有的认识和现成的结论,他们往往具有大胆的探索和挑战精神。在起始课时笔者常常在情境中想方设法挑起冲突,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勇气。如笔者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比赛后,让前后四位同学讨论,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搭配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让田忌取胜,从而让学生明白虽然还有四种调换方法,但每种方法田忌都是两败一胜,而能转败为胜的,只有孙膑的那种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从而懂得孙膑是一个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善于思考的人。继而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齐威王不轻敌,在第二场的第一轮比赛后,及时发现对方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推测对方的策略,在下面两场比赛中还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探求答案,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养成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利用起始课,展示语文学科的魅力
学生往往将语文理解为语文课本,对它不感兴趣。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天地阅览室,万物为书卷。”[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4]“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文熔古今中外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社会美于—炉。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通过—篇篇课文语言文字工具千变万化的运用让我们在美的环境、美的气氛、美的熏陶中,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美的教育,提高美的情趣。学生必会豁然开朗,对语文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伟大的文学史,将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阶段的知识拓展开来,让他们认识历史上的文学家,初步接触他们的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学生会产生—种强烈的欲望,希望能尽快地读到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语文不仅仅指文学,对于—些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学的魅力感受不深,往往会觉得它们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起始课上让他们看到语文丰富的实用价值。可以说,文学让我们的生活富有情趣,议论文的学习让我们善辩,说明文、应用文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教师随便举几个例子,也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这样,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语文的实用价值了。
语文的魅力还在于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起始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后的活动,让学生渴望上语文课,对未来的语文课充满期待。
四、利用起始课,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就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往往不喜欢整天对着板着脸的老师,那么,教师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平易近人。教师的博学多才,也会使学生对他钦佩不已。由于语文的广博,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期望值非常高,如果教师在起始课上就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学生会因为拥有这样的语文老师而感到自满、自豪。有了这样的感情,学生自然会爱上语文。
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形象语言,诠释、证明祖国语言的美,表现出祖国语文准确、优美生动和富有表现力,展示祖国的语言魅力,用语言美来吸引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有语言的示范材料。语文课本上的材料是静止的、抽象的文字符号,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变成鲜活的、具体的、有生命的语言,学生才能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教师上课的—言一语就形成了学生的榜样。起始课上,教师优美的语言尤其能唤起学生的欲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幽默、生动的语言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内容十分繁杂,这使得学生在听课时感到吃力,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如果语言幽默生动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体味出语文的学科特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但是,语言的幽默不同于简单的说笑,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使学生“乐学”。如《少年爱因斯坦》这一课中有很多描述爱因斯坦眼神的句子。上课时笔者设置了一个交流内容,让大家来谈谈笔者的眼神。开始,大家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笔者,似乎有所顾忌,其中有位同学问:“老师,可不可以写他人?”笔者打趣地说:“难道老师不是个很好的模特吗?”大家都笑了,接着各抒己见。总结时笔者说:“老师的眼神如春风送给你温暖,如春雨滋润你的心田,如春花使你心花怒放,如春雷让你胆颤心寒。”相视的微笑中笔者明白大家理解了。
五、利用起始课,教给学生先进的学习方法
据调查资料表明,自认为还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诀窍的学生高达43%,这不能不说是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今后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学的人。”我国著名的学者郭沫若也说:“教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教师在运用恰当教学方法进行起始课教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讲授法、谈话法能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自学指导法、发挥法能教会学生快速有效地探究问题;阅读参考资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由对学习望而生畏到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一旦为他们扫清了学习道路上的障碍,他们就会信心十足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起始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利用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中专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拓宽了学习的空间,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例如发掘教材中富于想象的语言材料,抓住作品中值得思索玩味的、符合学生“奇思异想”的心理特点的方面,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去感悟,以自己的心灵去领会,激发他们去想象,如《最后一课》的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中破折号蕴含的内容抓含蓄处推测想象;《小橘灯》中一些寓意深刻的语句抓情节的续写处引申想象;《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赝品时的反应,抓假设处再造想象;《我的叔叔于勒》中假设菲利普夫妇在船上见到百万富翁于勒时的表情和语言。诸如此类的引导、鼓励,都能使学生在欣赏或表达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主构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利用起始课,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笔者利用起始课把“封闭的小课堂”转向“生活的大舞台”。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所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孝纯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大大地激活了中专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要激活语文学科教学,让学生始终热爱语文这门学科,我们作为中专教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万事开头难”,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起始课的教学环节,我们的教学道路一定会更加平坦,教学成绩一定会更突出。
参考文献:
[1]《一力古典文丛》编辑组.论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立体几何起始课】推荐阅读: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11-18
立体几何学习方法05-28
立体几何证明平行垂直09-08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文12-07
立体几何教学设计12-20
立体几何线面平行问题09-21
立体几何三视图练习题12-03
分析立体几何证明题思路的方法12-11
立体几何垂直和平行的证明练习题10-13
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