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概况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概况(精选12篇)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概况 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很荣幸我能代表丰都县人民医院在本次会议上做发言。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以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院自2008年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来,严格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扎实开展工作,使医院临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下面,就我院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做法,向大家作以汇报。不当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药品和医疗器械是用于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药械安全监管和监测工作,是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的重要措施。药械不良反应监测是关注民生、全力保障公众用药用械安全的重大举措,是保障公众用药用械安全筑起的有效屏障。

我院对药械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历来高度重视,由院领导担任组长,强化监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组织建设 健全监测制度

为了让临床科室认识药械不良反应的监测的重要性,医院将此项目纳入医院科室分级管理中。药剂科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级人员的培训,为规范合理收集、整理、上报药械不良反应,我院积极参加市、县级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关于药械不良反应的培训。如2011年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渝中分局组织的相关培训。同时,我院还以科内小讲座的形式对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开展培训,增强广大医护人员上报药械不良反应的意识和上报水平。通过学习,使

我们更加规范处理以前不良反应上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习使用“三个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不良反应终结的时间)、三个项目(第一次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药品不良反应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两个尽可能(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尽可能明确填写)”模板,提高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二、积极宣传推动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再上新台阶

1、通过各种形式收集药械不良反应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械不良反应上报主体为医生、药师、护士及其它个人。但从实际工作来看,医生与护士往往是提供线索,而药师承担不良反应的整理及上报工作,这样可能存在漏报误报的可能。我们强化临床药师到临床查房、医护人员对不良反应的收集、门诊患者用药后反馈,有效防止不良反应的漏报误报。同时提高了不良反应上报质量,特别是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我院上报工作中比重明显提高。

2、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我院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较大进步。我院去年完成药品不良反应上报54例,其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10例,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3、通过对每一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处理和临床反馈,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最大限度发挥药械不良反应的监测效果。我院某科曾发生数例使用脂肪乳、刺五加注射液引起恶心、呕吐病例。通过分析,发现护士输液速度较快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主

要原因。建议护士调整滴注速度后,类似不良反应减少。

三、认真总结 不断提高

以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为载体,积极开展学术研究 以不良反应,特别是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基础,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及资料,我们撰写并发表《注射用氢溴酸高乌甲素致耳毒性不良反应2例》、《复方对乙酰氛致急性肾功能不全》两篇论文。以前者为基础,我院正在申报市级科研项目。

总之,通过近及几年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上报工作,使我院临床用药更加合理,护士操作更加规范。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概况 篇2

1影响ADR监测工作的主要因素

1.1 对ADR监测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我院ADR监测工作的管理措施流于形式, 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只是偏重医疗安全, 很少组织医护人员进行ADR监测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得医护人员对ADR监测认识不足, 甚至对ADR监测工作产生误解[3]。例如部分临床医师认为上报ADR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 或者引起患者不满, 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往往当患者发生ADR以后只是进行临床对症治疗而不上报。

1.2 ADR监测工作不力

我院近几年来ADR上报例数较少, 2006~2009年共上报ADR 104例。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药师责任心不强, 未能在发药时向患者详细交代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且提醒患者注意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尽快向药师或处方医师反应; (2) 药师专业知识及技术不高, 不能及时发现、正确分析、准确报告ADR; (3) 医师在给患者开处方时对处方中含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严重ADR (如肝、肾毒性, 影响造血功能等) 的药品时未要求患者定期做相关检查; (4) 患者本身对医药知识缺乏, 不能区别或判断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属于病源性还是药源性。

1.3 ADR监测技术落后

前瞻性或回顾性监测、目标药物或疾病监测、药物利用回顾、护士监测、药师监测、高危患者的病程录回顾、计算机监测等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ADR监测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院尚不能利用以上ADR监测技术, 因此造成我院大量ADR病例未被发现而漏报。

1.4 从事ADR监测工作的药师人员配备不足

当前我院获取ADR信息的方式主要有: (1) 医护人员主动上报; (2) 药师定期查阅出院归档病例。由于我院目前从事ADR监测的药师数量较少, 药师无法广泛深入临床一线参与医师查房, 因此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取ADR第一手资料。

1.5 中药不良反应未引起足够重视

临床医师受传统观念以及中药说明书对不良反应描述较少的影响, 普遍认为中药及其制剂无不良反应。实际上近年来由于使用中药制剂造成的ADR事件屡见不鲜, 尤其是中药注射剂。

2正确开展ADR监测的对策

2.1 加强ADR知识宣传

我院虽已成立ADR监测管理小组, 但应制定切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细则, 实行由管理小组、药剂科、临床科主任、各科护士长组成的四级网络, 定期召开ADR监测报告汇报会, 经常性开展ADR监测知识的宣传教育。

2.2 加大对ADR监测工作的投入

医院应加强对从事ADR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加强ADR的业务学习;购买必要的仪器和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 并将对ADR监测工作的投入纳入年度预算, 专款专用。

2.3 加强ADR监测工作力度

设立专门的用药咨询窗口, 由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药剂人员解答医护人员、患者关于药品方面的咨询, 发药窗口发药时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品的副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另外, 要加强对婴幼儿、孕妇、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重点监测, 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先天性遗传因素导致药物代谢明显异常的患者;加强对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不良反应强的药物, 如强心苷类;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 如三环类抗忧郁药;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重点药物的监测;加强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药品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监测。

2.4 增加ADR监测药师

加快临床药师培养, 支持临床药师参与医师查房, 及时发现和收集临床ADR信息, 整理并上报;增加从事ADR监测药师的数量, 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搜集ADR信息, 降低ADR漏报率;提高监测药师工作能力, 应变被动的报告监测为主动的用药干预, 指导合理用药。

2.5 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

加强对中药及制剂ADR的关注力度, 通过参与医师查房、查阅病程记录、咨询临床护士等途径了解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情况, 尤其是中药注射剂, 定期以药讯的形式发放到临床各科室。

综上所述, 只有充分认识我院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提高我院的ADR监测工作水平。随着ADR监测工作的不断完善, 特别是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科学对待ADR, 提高责任意识的前提下, 必将会营造出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良好氛围, 从而更好地为公众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同亭, 马素明, 马兆桐, 等.对死亡病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21 (4) :227.

[2]蒙志莹, 顾海.药品不良反应经济学研究初探[J].中国药房, 2005, 16 (20) :1528.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概况 篇3

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监管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造福公众的一项民生工程。通过开展监测活动,既可以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同时也为上市药品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报告ADR是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其刚性不足,基层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无管辖权,如对医疗卫生机构无相关人员负责ADR监测工作、未按要求报告ADR、发现ADR隐瞒不报等行为,没有资格采取强制措施。因为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只有省级以上药品监管部门才有权将有上述行为的医疗卫生机构移交同级卫生部门进行处理。

1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1ADR監测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在法律的层面,我国《药品管理法》第71条仅规定了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于细化的规范、程序、要求,尤其是处罚,都没有明确规定。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部门规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罚则法律效力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对于忽视药品安全性监测,不履行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缺少法律法规层面的制约措施。到目前,全国尚无因ADR监测工作不力而受到处罚的案例。制约措施的缺失导致报告单位缺乏开展监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药品生产企业,应负有对药品安全性监测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ADR的信息收集、安全性监测和评价等方面,工作力度小,进展慢,药品生产企业上报ADR病例报告数量仅占报告总数的1%左右,而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90%。

1.2组织机构建设需要加强

1.2.1监测机构设置不适应ADR监测工作的发展需要。目前,除省中心外,市、县级ADR监测机构都不是独立机构,没有单独编制,而是挂靠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药品检验所。随着ADR监测工作由最初的信息收集向分析评价、科学预警方向发展,对监测机构的专职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以挂靠为主的市、县级监测机构无法适应ADR监测工作的发展需要。

1.2.2监测人员数量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几年来,我市ADR监测工作量迅速增加,已收集到的大量ADR信息需要分析和评价。同时,监测工作范围快速扩展,ADR监测中心承担职能不断增加,业务范围已涉及信息收集、分析评价、宣传培训、信息检索、假药危害性评定等,尤其是2005年开始增加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职能,市中心现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显然难以满足当前工作及未来发展对人员数量的要求。从人员结构看,市、县级监测机构专业人员少,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岗位转来的缺少医学、药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对监测工作需要一定的熟悉过程,进一步开展分析、评价等专业性强的工作难度较大。

1.2.3ADR监测设施落后。部分县中心办公场地狭小,甚至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必备的打印、传真、拍摄、交通等设备缺乏,基本办公条件落后,甚至没有网络报告设备,制约了对ADR信息的及时上报和反馈。

1.2.4经费严重不足。ADR监测是维护人民用药安全的公益事业,没有任何行政许可权力和收费项目,ADR监测机构的办公经费都是依靠挂靠单位提供。由于没有专项经费,作为需要政府投入的公益性工作如面向公众宣传、严重事件调查、监测人员培训、上报设备购置、评价会议的举办等,往往受挂靠单位经费限制而存在严重瓶颈。

1.3ADR应急机制有待建立。

由于广大公众对药品安全性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闻媒体对ADR的发生尤为关注,紧急、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发生后,如何科学应对,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ADR监测机构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省的ADR应急机制尚未建立,药品生产企业对产品出现不良事件的处理束手无策,缺乏思路,医疗机构也以掩盖矛盾,息事宁人为主要处理手段,不仅不利于ADR监测工作开展和有效监管,而且阻碍了企业和医疗机构的长期、健康发展。

1.4对ADR监测的认识有待提高。

受法律法规、人员编制、专项经费等因素限制,宣传和培训跟不上ADR监测工作的需要,公众对ADR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基本的安全用药知识。对ADR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如何预防ADR缺少基本常识,造成不合理用药而引起ADR;发生ADR后又往往误认为药品质量问题、医疗事故等,引起大量纠纷、诉讼等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

1.5ADR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在ADR报告内容方面,部分报告表填写规范性、完整性差,部分县区的ADR病例报告中已知的、一般的ADR报告占绝大多数,新的、严重病例报告占全部病例报告的比例仅为10%左右,造成分析评价困难,信息利用度低。

1.6ADR信息利用需加强。

在ADR信息利用和服务方面,我市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与及时预警、有效控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受人员、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对已有信息的分析、评价,警戒信号的提取、研究,指导临床用药,药品安全性分析与企业结合等工作开展力度不强,为管理部门、专业人员、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范围较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2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几点对策

ADR监测与报告是一项复杂工作,事关全社会合理用药水平,是各级政府必须办好的一项社会事业。鉴于当前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应当从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对相关单位的监管力度入手。

2.1建立和完善药品生产再评价激励机制。

在确定药品上市价格时,可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成本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建立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生产企业要积极设立监测机构,聘任监测人员,健全监测制度,对上市后的药品进行跟踪随访,按期上报药品再评价报告,及时发现新的不良反应,经认定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写入相应的药品说明书。

2.2建立和完善药品流通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激励机制。

在核定药品流通价格时,应根据药品的注册和上市时间的长短,适当考虑ADR监测的成本需要,鼓励药品经营企业建立ADR监测与报告体系,每年度按所经营药品品种的多少报告一定比例的ADR事件。

2.3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ADR监测与报告激励机制。

由于非营利医疗机构占多数,地方政府可以设立适当的医疗机构ADR监测基金,作为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的补贴经费,也可以规定医疗机构从药品销售纯收中提取一定的监测与报告经费。同时要求医疗机构按不同规模和使用药品品种和多少每年度报告一定比例的ADR病例。

2.4建立群众报告ADR激励机制。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以市地级为单元,制定并向社会公开ADR报告方式和渠道,设立ADR报告奖励制度,对有价值的ADR报告给予报告者一定的物质奖励。

2.5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ADR监测工作的监管职能

为加强ADR监测力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对ADR监测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监管制度,一般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违规案件,可以由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查处。

2.6建立ADR赔偿机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人员制度 篇4

工作人员制度

1、负责全院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2、对普通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须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一般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在30个工作日内审查上报;

4、新的严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处置程序:接报后立即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将有关情况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报,并在15个工作日内网络直报;

5、导致死亡、突发、群体、影响较大的严重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处置程序:

医院工作人员在接报后立即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将有关情况立即通过电话或传真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汇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

6、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

宣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简报 篇5

宣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曲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精神,将监引向测工作逐步深入,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全年报送不良反应事件240例。

今年,宣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三步并进的方式把该项工作全面推向深入。一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政府监管部门建立监测中心,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建立监测站。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报告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二是通过市电视台、药品安全知识传单等多种方式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三是突出对药品生产企业、上规模药品经营企业、县直医疗机构的重点对象监测;深入各用药单位指导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水平,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概况 篇6

下午好!

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己于去年1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于今年7月1日施行。近年来,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得到了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肯定,但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单位至今没有成立监测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没有开展起来,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宣传贯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培训,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促进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确保人民安全用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已批准生产销售的药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有效方法。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充分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和领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质和意义,明确法定职责,正确把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抓好,全面完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任务。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地做好药品不良反

1应监测工作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一项关系药品安全的基础性的工作。在这里,向各位通报一件事,近日,我县成功申报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示范县创建目标之一就是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全面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直报系统建设,在每个镇(区)、场和医疗机构建立直报点,实现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00%直报。为了达到示范县的创建标准,确保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迅速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保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及时性、可靠性。

三、强化学习,扎实工作,不断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和质量

各单位要在保持报告数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要加强学习探讨,在提高报告的质量上下功夫,其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要达到450份/百万人口;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要达到50份/百万人口比例。医疗机构要把监测网络履盖到基层,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要做好本单位以及辖区内卫生室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药品生产企业要把监测网络延伸的各个销售网点,药品经营企业要做好顾客合理用药的指导工作,对顾客反映的用药情况要详细记录并上报,努力把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推向新的水平,争取更好的成绩。

四、广泛宣传,深化培训,努力营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工作的良好氛围

宣传培训工作是一项连续的工作,各单位要组织好本单位及辖区内的宣传培训工作,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内部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识以及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宣传板块、印制宣传单页等向社会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提高老百姓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增强人民安全用药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各医疗卫生机构应抓好本单位的宣传培训工作,组织本单位医、护、技、药学人员认真学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律法规,扩大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范围,进一步巩固医疗机构作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作用,利用成熟的监测方法,科学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提高报表质量和可利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概况 篇7

1设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领导小组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于2005年3月4日 就已经正式发布和实施了, 这标志着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已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并且完全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本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 临床药学工作在本院开展的也很不错, 每月出一版药事报, 但本院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却还是个空白, 而兄弟医院包括市人民医院和宝泉岭中心医院都已经开展1年多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经医院常委会研究、设立ADR报告和监测领导小组。由医院主管院长担任组长, 并责成药剂科具体负责实施。医院ADR领导小组召集各临床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就ADR信息的采集、报告和填写、ADR发生过程的描述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并制定了与各相关科室配套的ADR上报的职责和制度。笔者在该机构中担任ADR的信息联络员, 承担药剂科ADR信息的采集、整理并在全国ADR监测网络上申请了本单位的上报ADR的专用注册号, 这样, 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直接上报ADR报告表。在医院领导的关怀下, 各临床科主任、护士长都对ADR的监测工作加强了督促管理, 使医护人员都加强了报告ADR病例的责任心, 到2007年11月份, 本院ADR报表已经累计上报了87份, 得到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的肯定。

2宣传、教育和培训相关人员

要做好ADR的监测工作, 就必须让临床医生和护士以及相关人员了解上报和监测ADR的意义。本院选派药剂科一名副科长及临床相关科主任到鹤岗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ADR监测工作培训班学习。回来以后, 由药剂科负责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ADR监测工作的培训, 系统讲解ADR监测的相关政策法规, 并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打印成册, 下发到临床各相关科室。同时, 就如何合理调配药品, 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因人而治, 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 用最小剂量的药品, 让患者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即获得单位效益所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这就需要临床药学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药品供应工作, 还要积极地参与临床用药, 并把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放在首位, 在保证患者有足够疗效的前提下, 首先要考虑患者所用的药品是否安全, 是否会对患者造成ADR。并且我们在本院每一期的药事报上, 分斯介绍国内外ADR监测信息和本院ADR的监测工作情况, 让医生和护士了解本院ADR监测工作情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本院ADR监测工作的整体业务水平。

3及时准确地采集、整理和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本院的每一份ADR报表都是在线填报的, 当发生ADR时, 负责经治的医生和护士将信息反馈给药学信息办公室, 由笔者亲自下到临床科室, 和医生及护士共同对发生ADR的患者做观察, 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判断所怀疑的药品, 并和医生商确ADR的处理方案, 从患者发生ADR到患者治愈ADR。在这一过程中, 笔者做详细记录, 最后经本院ADR领导小组做出综合评价, 并由笔者在线填报ADR报表, 不管是一般的、还是严重的ADR, 都能做到即时上报。对有争议的ADR, 笔者会将报表数据保存在未报数据一栏内, 待医院ADR领导小组有了结论以后, 在点击上报。对未来得及填写报表的ADR病例, 例如老年病病房, 曾经发生帅奇注射液引起过敏性皮疹一例。停用药物2 d以后, 皮疹消退了, 医生就让患者出院了。待笔者了解到这一情况时, 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据老年病病房主任说, 负责经治的医生还是一位刚刚转正的医师, 责任心还比较强。出现药疹以后, 患者未提出置疑, 因为医生已经告知患者, 该药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这样, 患者获得了知情权, 因而患者对药疹等过敏反应表示谅解。所以, 患者全愈后医生就让其出院了。但这确实属于一个由帅奇注射液引起ADR的病例, 笔者找到了当时的经治医生, 现从病案室调来了该患者的病例, 详细询问经治医生发生药疹时的经过, 做了详细记录以后, 经该科病房主任同意, 笔者即时在线补报帅奇注射液的ADR报表。

4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评价, 提高上报资料的准确率

当临床出现ADR以后, 如何确认可疑药品、这就需要监测人员了解可疑ADR发生的过程与用药的关系, 对疑难复杂的ADR病例、要提交医院ADR领导小组进行评价, 统一意见后将评价的结果记录在案, 再由笔者于网上在线填报, 做到上报资料的清晰、完整和准确。某些患者对发生的ADR很不满意, 往往会埋怨药品质量有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的临床医生和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药品之所以有不良反应, 不是因为药品质量有问题, 而是由药品属性决定的。因为药品都具有两属性, 在发挥它治疗作用的同时, 也发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例如:用萘普生抗风湿的同时, 可能会对心血管反应增加;对乙酰氨基酚在退热的同时, 对肝脏也发生毒性。通过实践, 临床医生和护士也认识到监测和报告ADR的重要性, 注意把握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自觉地严密观察患者及其使用的药物, 是否发生了与药物治疗无关的异常现象, 并随时收集这些环节中发生的异常现象, 使ADR报告表的时间、数据资料及时、完整、准确。

5小结

如何识别药品不良反应 篇8

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呢?一方面是药品本身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因素。药品的有效成分、添加剂、赋形材料等都可引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某一种药品过敏,那么对化学结构相类似的同一类药品可能存在交叉过敏,患者就医时要向医生特别说明,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用药方式不当也可引发不良反应。在报道的不良反应中,静脉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到一半以上。

患者如何判断

用药后,患者自己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呢?实际上,只要发生了与治疗前疾病本身表现不同的、异常的不适,即是不良反应。例如,服用感冒药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排除了食源性因素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此外,患者可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看其中是否有与自己情况相符的表述。当患者自己难以判断时,建议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该如何去应对

当明确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患者该如何应对呢?一旦发生与原患疾病不同的身体不适,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症状轻微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症状较重的不良反应,或者患有慢性疾病不能随意停药的情况,患者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由医生帮助处理。比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两种严重的后果:一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二是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针对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概况 篇9

【摘要】随着临床药物的增多,药品的监测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各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虽然具有可观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问题;整改

加强药品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工作,体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水平。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药品的不良反应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然而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就其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整改意见。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受到一定的阻碍

医院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往往选择不上报,主要是因为上报程序较为麻烦,要经过多个步骤,且上报之后还要继续跟踪记录,调查不良反应的原因。加上患者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原因并不理解,如果上报的话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很多医院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上报并不予以重视。

1.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缺乏上报意识

药品是由制药企业研发的,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有着监管的职责,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制药机构因为担心上报药品的不良反应会给自身的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很多发现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制药企业选择谎报或者隐瞒。1.3我国没有完善的医药相关法律

《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是我国目前的医药法律法规,虽然已经明确地规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但实际上,对很多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以至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制药企业没有足够的约束力。1.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宣传力度不够

因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的培训也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因此社会群众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不够,缺乏基本的用药安全认识。加上政府和监管部门在服药患者上报药品的不良反应后并没有给患者相应的补偿,因此即使患者出现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也会选择不上报。

1.5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不重视

[2]

[1]大多数医务人员对中药有一定的误解,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从而对中药的监测不加以重视。而我国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365种中药中就有120多种药物有一定的毒性,这些药物被列为下品。比如在最近几年,就出现了因为过量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肾毒性的不良反应事件。如鹿茸、地龙等中药就出现了过敏反应的报道,还有板蓝根水煎液灌服小鼠15天可致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整改方案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是用药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广大医务人员应加以重视,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做好药品的监测和上报工作。医疗机构要抓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而要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水平,不仅仅是制药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责任,还要依靠群众和政府的力量,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协调药监、卫生和医疗机构的沟通,以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机制提供坚实的基础。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2.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法律法规是有力的依据,虽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但是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的责任和权力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明确指出违反相关规定后的处罚条例。所以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法律法规给予进一步的完善能够给药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对上报主体的权责和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加以明确,能够提高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监测力度,促进其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时反馈和上报,并对各级监测机构和行政部门加以约束。2.2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标准、相关法规和操作流程,才能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提高医务人员药品监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药品监测的方法和上报不良反应的详细规则,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要及时上报,不隐瞒不谎报,落实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政府和医疗机构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宣传工作,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让医务人员了解到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和上报的重要性,促使工作人员在遇到药品不良反应时不是为了避免纠纷,而是督促其合理用药,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提高药物的监督和管理水平。2.3定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交流会

在各医疗机构,应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定期开展交流大会,总结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4][3]并进行学术分析,加强各个科室的经验交流,通过讨论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于在临床治疗中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规避,减少医患纠纷。在医疗机构内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奖惩制度,对于在药品监测工作中完成较好的科室和个人予以奖励;对于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出现重大失误的科室和个人予以批评和处罚,保证奖惩的公开公正性。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定期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评价,对医务人员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2.4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以改进

在医疗单位和企业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现监测工作的普及化、规范化和网络化。要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以改进,提高报告主体即药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以及个人的报告意识。在这个方面上,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对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约束,并结合个人自愿报告制度,对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加以明确,以促进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提高。此外,对于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奖励,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质量。2.5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

药师作为研制药物、对药品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员,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药师要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可通过网络传播、编译资料和论文发表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在医院内部,利用报刊提高医务人员的药品知识;可定期邀请专家和学者来医院开展讲座,让医务人员深刻了解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对病人负责。在医院设立用药咨询,患者可向药师进行咨询,以对药物的情况和不良反应有所认识,从而减少药物对自身的伤害。3.结语

随着药物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要对此给予肯定。然而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药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各医疗机构和药品监管部门等要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监督和管理。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保证合理用药,在遇到药品的不良反应时要及时上报;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药品监测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落实药品安全。【参考文献】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 篇10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采用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方法分为()A、肯定、可能、不可能三级

B、肯定、可能、可疑、不可能四级 C、肯定、很可能、可疑、不可能四级

D、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不可能五级 2.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首先()

A、上报不良反应监测部门 B、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C、停用一切药物 D、填写不良反应报表 3.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

A、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高于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B、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药物尚未达到正常剂量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C、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药物出现的各种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D、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4.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报告。A 3 B 15 C 20 D30 E 立即 5.过量引起肝坏死的解热镇痛药是()。

A布洛芬 B 对乙酰氨基酚 C 乙酰水扬酸 D 保泰松

6.塞来昔布因选择作用于(),严重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的发生率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相比明显减少。

A环氧酶 B 环氧酶1 C 环氧酶2 D 6-磷酸葡萄糠脱氢酶 7.乙酰水扬酸严重中毒时应首选药处理?()

A 口服碳酸氢钠 B 口服氯化铵 C 静滴碳酸氢钠 D 口服氢氯噻嗪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的填写正确的是()

A、“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填写报告人认为可能是不良反应原因的药品 B、“并用药品”指患者所有使用的其他药品

C、“不良反应结果”指采取医疗措施后患者不良反应及疾病的后果 D、“用药起止时间”指使用该药的时间,无须具体指明剂量是否改变 E、紧急情况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药物不良反应机体方面的原因有()A、种族差别 B、性别 C、年龄 D、个体差异 E、病理状态

3.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为药品严重不良反应。A 引起死亡 B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C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D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B 5.B 6.C 7.A

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篇11

【中图分类号】 R3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3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而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如何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

1 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

1.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如今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1.2 药品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药品都具有疗效和毒性的双重性,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药物的不良药理作用、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药物配伍不当、疗程长短失宜等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因素[2] 。

1.3 患者的个体差异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体质、种族、病情变化因素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性别:总体来讲,女性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概率比男性高; 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60 岁以下人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出两倍半还多。种族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3]。

1.4 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用药不对证,就适得其反。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某些西医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生搬硬套,在诊治时不能正确辨证施治,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受经济利益驱使,处方提成导致超量使用或滥用。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如何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2. 1 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加强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和检测模式;严格规范药品说明书的管理,避免因商业利益回避不良反应、禁忌等警示性内容;大力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认识和意识。

2. 2 保证药品质量:与药品质量相关的各环节,都应严格地科学管理。从生产企业的源头开始抓起,到经营企业的流通,直到临床最后使用,包含了生产、流通、检验、保管、使用等各个方面,均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管理,以确保药品的质量。

2. 3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药物的药理、药性、适应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及经济条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配伍用药,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及剂型,制定合理的用药时间和疗程,并详细地向患者告知用药宜忌,避免滥用;病人应遵从医嘱,不要擅自增加剂量,或擅自盲目购药。

2. 4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正视药品不良反应的存在,及时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上报, 减少漏报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4]。

2.5 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及自我保护意识:(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認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3] 苗锋.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中国民康医学.20(24),2008

[4]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2010年由医护人员上报药剂科的85份ADR报告。

1.2 方法

根据ADR报告表, 对每一份ADR报告中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用药物、药品种类以及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患者中男性占63.5%, 女性占36.5%;0~18岁占44.7%, 19~60岁占41.2%, 60岁以上占14.%。

2.2 不同给药途径引发ADR的发生比例静脉滴注占95.3%, 口服占2.3%, 穴位注射占1.2%, 静脉推注占1.2%。

2.3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分布情况统计

抗感染药占31.3%, 中药制剂占21.9%, 营养、输液类药占15.6%, 抗病毒药占9.4%, 激素类、促凝血药、H2受体阻滞药分别占3.1%, 其他药占12.5%。

2.4 引发ADR的各类抗感染药分布情况统计

引发ADR的抗感染药有48例, 头孢菌素类占79.2%, 青霉素类占12.5%, 喹诺酮类占6.2%, 抗真菌类占2.1%。

2.5 ADR报告涉及的器官 (系统) 及主要临床表现

85例ADR报告中, 涉及最多的器官 (系统) 是皮肤, 其次为全身性系统反应较多。皮肤系统占38.1%, 全身系统占29.7%, 呼吸系统占13.6%, 消化系统占11.0%, 心血管系统占6.8%, 泌尿系统占0.8%。

3 讨论

此次调查的ADR报告中, 发生在18岁以下青少年较多, 占38% (且男性偏多) 。这是由于我院儿科病人较多, 约占医院病人数的1/4, 未成年人生理机能发育稍不健全, 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因此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较其他年龄患者多。

ADR的发生与不同的给药途径密切相关。85例ADR患者中, 静脉输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较高, 占95.3%, 静脉滴注给药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更容易发生ADR, 主要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输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及其他原因 (如配液操作过程、药液放置时间、光照、输注速度等) 都可能成为引发ADR的因素, 并且静脉输注发生ADR时间较快, 症状明显, 易于观察和察觉, 能及时对症处理。因此,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给药方法, 能口服用药达到疗效者就不要肌注用药, 能肌注用药达到疗效者就不要静脉用药, 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ADR发生最多的是抗感染药, 其次是中药制剂。而抗感染药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 占79.2%;头孢菌素类由于使用量较大且药物品种数目较多, 其引发的ADR也较其他抗感染药多。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类, 临床对头孢菌素类存在认识不足, 并且此类药物品种数目越来越多在临床广泛使用, ADR发生率也日益增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前, 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特别是药物过敏史等,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对高敏感体质和特殊患者进行重点监护, 降低ADR的发生, 从而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

ADR所致器官 (系统) 的损害主要以皮肤和全身系统为主, 尤其以皮肤损害发生较多, 占38.1%, 临床症状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生疮、皮肤变色、皮炎、红斑、皮肤灼热等;其次为全身系统, 占29.7%,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寒颤、全身发抖、面部潮红、上肢麻木、哭声异常、过敏性休克等。一般反应较轻微者停用药物症状就好转, 不须进行处理;而症状较重的立即采取措施, 进行对症处理, 如静脉滴注或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肌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吸氧等处理后, 症状均会有所减轻。因此, 用药期间应严格控制输液的滴速,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输液结束后, 要求患者留院观察半小时, 无特殊不适, 患者方可离开, 一旦患者发生ADR, 应立即停药或换药, 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进行处理, 并及时上报ADR。

4 结论

上一篇:局精神文明汇报材料下一篇:关于财务公司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