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精选15篇)

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篇1

一、故事素材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只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需要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故事素材的应用应该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上。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够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故事素材最适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故事素材的时候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故事要具有趣味性,只有有趣的故事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故事素材在教学作用中的作用。其次,故事素材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教师在选择故事类型和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现阶段的真实理解能力为基础,选择的故事要能够被学生理解,也只有这样,故事素材才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

例如,以“有趣的假期”为题目,作一篇不小于700字的文章。让学生学会写记事类的文章,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要求。教师在讲解如何写作的时候,可以引入相关的小故事,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模仿小故事的记事方式,来进行写作。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让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首先,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假期生活大多和娱乐有关,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类似的故事素材。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所选择的故事要尽可能地有趣,能够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所选故事要具有代表性。在此次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可以选择《疯狂的假期》作为故事素材,首先,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大多是和学生年龄相仿的小孩,具有很好的代入感,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篇小故事也是和假期有关系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故事素材应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中,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和写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应用能力。首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来讲故事,然后让学生发表感想,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安排学生写听后感,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讲述故事,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也可以是自己以前读过的,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再次,可以安排学生来写故事,可以是创造的,也可以是真实经历的。

例如,“心目中的老师”为题目作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来判断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也可以先让学生发言,谈谈在他们印象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讲一下有关其他老师的小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并且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兴趣。再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20年后的自己。首先可以让学生发言,讲一下自己现在所想象20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大多数学生会想20年后自己在干什么或者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是警察、富翁还是科学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比如20年后自己的样子、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会怎么样,等等。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果要求小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和说明文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方面,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词汇储备,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自身知识储备非常有限,很难对事情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学生写起来也比较困难。而如果让学生写小故事就不一样了,首先,学生容易下手;其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只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相应提高。

三、故事素材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故事素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现代小学生的作文,很多都是内容比较空洞的,缺乏必要的创新,在形式上也大多仿照已有的作文模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所讲故事必须不相同,这样,后面讲的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该讲什么故事,该怎样讲,这就如同在写文章的时候,去思考写什么样的文章,该怎样写。这样就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不断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便会得到提高。

例如,要求学生写关于人物的故事,学生可以以一个小物品展开,这个物品可以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物品,也可以是所描写人物所特有的,然后围绕这件物品所发生的事情,再通过这件事情来表达某种思想或者体现人物精神和性格。也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些预言故事,通常,预言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将预言故事应用到写作中,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写作的积极性。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也可以围绕故事来展开,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地去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说,故事素材的应用对于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素材收集 篇2

素材从何而来呢?闭目塞听,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会没什么可写。在我看来,要收集素材必须做到“走出去”“勤动手”。

第一,“走出去”不是指一定要走出学校,而是首先要走出教科书,多阅读其他书籍。孔子批评自己的儿子说“不读诗,无以言”,这是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紧密相关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仍可以套着说一句“不读书,无以言”。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现在每年的书籍数量哪里只是几何增长,人一辈子就算是每天读一本也难穷其九牛一毛,所以读什么书是要有所选择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选择呢?经常有人一说起读书,就向别人推荐读名著,理由很简单,因为认为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下来的黄金。可是据我了解,大部分高中生能从这些名著中得到的精神食粮是相当有限的,很多时候反而是读完了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对阅读名著甚至是对阅读都产生了厌弃感。这和名著高深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学生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关系。名著能够上百年来,甚至千年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很多时候与它讲述的是人类的共通情感有密切关联,可是在触摸这些宏大主题,比如关于爱、关于生命与死亡等等时,我们十几岁的学生又能有多少感触呢?归根结底,他们的阅历还是太浅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选择学生比较能读懂的、容易有感触的文本更有助于他们记在心里,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并在考场上发挥出来,进而提高作文水平。当然,很多学生读完一本书就那样读完了,吸收的营养是有限的,能自觉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作文中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不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问一问最近他们在读哪些书,帮助他们吸收运用书中的素材。比如,据我了解,目前学生除了一贯爱读的武侠、玄幻、青春文学类小说外,读的多的有龙应台的《目送》,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了解之后,教师应尝试阅读,然后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挖掘教学点。比如我就选择了龙应台《目送》《(不)相信》两篇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交流文章涉及的可利用的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我先把文章呈现给学生,交代任务,“找出文章中可以运用到作文中的相关片段情节,并指出适用的作文话题”。学生最开始读《(不)相信》时都直呼读不懂,我就让他们多读了几遍,然后继续第二篇《目送》。最后他们反馈给我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找到两三个适用的作文话题,比如从《(不)相信》中,他们总结出可以写“信任是有条件的”“事物有两面性”“多角度看问题”“年龄增长会影响对问题的看法”“一直持有希望”等话题。最后我针对他们找到的适用的作文话题及文章本身并结合他们的自身经历、现实生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讲解。学生听得挺认真,也很积极地与我互动,因为这篇文章他们也积极思考过,所以有话可说。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一些相关素材,更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收集素材的习惯。当然,我只是采用了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还可以进行很多不同的尝试,如讨论、辩论形成文章,相关素材链接接龙等等。毕竟我们的选材是学生爱读的书,而不是架空的作文材料,所以,比较之下,他们应该更有话说。当然名著也是可以读的,只不过不能只放任学生自己去读,因为他们的能力还达不到,教师应在其中起桥梁或掘矿人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发现名著中宝矿的桥梁,必要的时候还要帮他们挖出来。另外,一般学校平时也会或多或少让学生读一些杂志,积累素材,这些当然也是可以进行的,但是弊端也很突出,这些杂志它把所有需要学生做的工作都提前做好了:素材整理、适用话题、评论文字等等,学生似乎只用记住就行了。但是据我观察,因为它内容太过集中,学生读完一本下来,能刻在脑子里并拿出来运用的却很少。所以我认为素材收集也应当细水长流,在这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对素材进行进一步解说,学生收效会更明显。这也是信息加工理论中精加工的道理。所以我现在每天课前几分钟就让学生轮流讲解素材,或许学生讲不出太多东西,但是这个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客观上也会使他们记忆得更深刻一些。

第二,“走出去”也指走进世界、社会。有这么一句话:“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道出了旅行与读书对充实一个人生命的重要作用。旅行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亲历社会,接触世界的途径。那么,不想读书的时候,就打开胸襟去拥抱这个世界吧。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领略春夏秋冬四季变迁,观赏海内外名山大川。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一定会给学生带来这样那样的或多或少的感悟。这些都是可下锅的粳米。可是这些好米常常因为司空见惯而被人们忽略。更何况学生课业负担重,对于灵感是很容易遗忘的,于是“勤动手”记录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但是不可能要求学生做到随身携带笔和本,心有灵感便记之,因为那不现实。我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积累。现在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两件移动设备,而且这些设备是他们会随身携带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设备去积累收集素材。比如学生对某幅画面“心有戚戚焉”,那么就利用手机或相机拍下来,然后附上文字说明,当然拍视频也可以,但是也必须附上解说稿。无论是照片、视频还是文字,都将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可下锅之米。可以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召开一次展示大会,对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对前段时间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在评价时标准很关键,因为我们的素材最终还是服务于写作的,所以在我看来,材料及文字对写作的实用性应作为最主要的标准,当然如果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也是很不错的。可能有人会指出,学生能接近自然、社会的时间很少。这个的确是事实,不过就算是在学校,也是有新鲜事的。比如课堂上哪个学生闹了笑话,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当时主人公是什么样的表现?他有怎样的神态、动作?其他人又是什么反应?老师说了哪句话很经典,为什么大家觉得他说得好?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更不用说现在的学校大多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了。所以说学生不管在哪儿,校外亦或是校内,素材总是有的。生活处处皆语文,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深入挖掘它。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作用,不断提醒、强化学生,使之形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在假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小作业:每个同学利用暑假走入自然社会,拍下一幅让你有所感悟、或者让你心旷神怡的照片,配上你当时的心情或评论性文字。我试着给学生布置了这个作业,学生虽然抱怨时间短,但是从反馈的结果来看,他们完成得非常好,有的感悟亲情,有的触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有的关注社会浮躁心理等等,内容不同,但几乎都能有自己的一点思考,并且不少学生真的从身边找到了能适用于作文的素材。这次的实践告诉我:说没有时间,只是借口。这样的活动如果能够更多地开展,对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是非常有利的,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还会在写作文时缺少素材吗?

最后,“走出去”也意味着关注现代媒体,比如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这一点很多优秀教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赵谦祥让学生“从收视‘早间新闻’‘东方之子’等节目中,自选题材,自定角度,书写个人感悟”。这是利用新闻素材的榜样。当代社会,我们可利用的媒体教学素材就更多元化了,微博、微信、QQ等许多社交软件上经常有许多不错的内容,它们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富有创意,针对的多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有杂文嬉笑怒骂的特点。我们教师平常自己在浏览的过程中可以多留心,偶尔选取一个让学生对之进行分析、思考,当他们真正有所感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在作文中运用。比如日前引起各方热议的“小学生为女教师打伞”事件,网上出现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我把事件本身和网友评论先后给学生念了,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们都挺感兴趣,各抒己见,最后我谈到了公民言论自由与媒体的责任意识。其实讲这一事件的时候,我本来没想着要让学生作为作文素材来用,只是觉得他们日后作为公民需要有谨言慎行的意识。可是没想到,讲完后不久的一次考试中,学生竟然就用上了这个素材。因为课堂讨论过,他们在用的时候明显比平常用素材更有深度,而且作文的言辞竟然也带了一些讽刺意味。这些都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可见,学生对网络上鲜活素材的掌握是非常快的。再加上现在作文出题人也会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所以我们多引入网络上的新鲜话题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作文素材的收集渠道是很多元化的,但是我想无论渠道有多少,“走出去”“勤动手”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上只是简单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素材的收集方式也不用面面俱到,恰当地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就好,关键是要形成一套规范,使之常态化。相信只要师生合力,利用大家的慧眼共同去发掘,我们就一定会为作文寻到清澈的活水,让作文之树根深叶茂。

参考资料:

1.李新敏、周旭英《高中作文课型研究》,《文教资料》2011年第7期。

高中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篇3

然而在那时,给室内的空气降温,别说是谢多,就连一些科学家也从没做到过。在许多人的实验中。除了高山上的冰雪,这世上根本就找不到可以人工降温的办法。

谢多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工程师,他曾经在矿山工作过,知道怎样稀释空气,从而降低煤矿巷道内的瓦斯浓度。他想,既然空气经过压缩之后会释放热量,那么压缩后的空气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是不是也会吸收热量呢?谢多立即动手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把压缩的空气还原,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冷却。于是谢多给总统的病房安装了这样的机器,成功地使室内气温从37℃降到了25℃。谢多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空调的发明者,也使自己由一名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一跃成为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创者。

吸尘器的发明。同样有过这样“倒过来试试”的经历。有一年,人们在伦敦举行了一次“除尘器”除尘表演。“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风把灰尘吹走,所以当时现场的许多观众都被吹得满身都是灰尘。人们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有个叫布斯的人就想:吹尘看来不行,能不能换个办法。把吹尘改为吸尘呢?布斯回到家之后。他用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和鼻子,趴在地上用嘴使劲吸气,结果灰尘不再到处飞扬,而被吸附在手帕上。后来的吸尘器,就是据布斯的这个设想制造出来的。

高中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4

美国内战时,约400名南北双方的将领是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统帅北方军的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和领军南方部队的罗伯特李将军。这两位昔日的同窗校友因各为其主而成为战场上的对手。结果,格兰特技高一筹,最终迫使罗伯特李俯首称臣。

二战名将巴顿将军也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并以作风严厉、作战勇猛、善于捕捉战机、扩大战果,而被誉为“血胆将军”,但巴顿在校的学习成绩却不敢令人恭维,因为他是花了五年时间才从西点毕业,比同期学员多出了一年。一次,一位记者追问其原因,巴顿俏皮地回答说,他学习期间没有找到学校的图书馆。对此,西点人则以自己的幽默来回答和纪念这位19的毕业生。1950年,他们在校图书馆对面立了一尊头戴钢盔、身着戎装,手持望远镜的巴顿将军塑像。

高中生作文满分素材哲理故事 篇5

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渊到海州游览。孔子听到隆隆的声响,对子路说:“山的那边在打雷和下雨,为何还要赶着去?”子路说:“这不是雷雨声,而是海浪拍岸之声。”孔子从未见过大海,想到海边去看看大海,于是孔子一行乘车到了海边的朐阳山下。

孔子和他的弟子爬上了山顶,只见水天相连,海阔无际,他们都兴奋极了。这时,孔子感到又热又渴,他让颜渊下山去舀海水来喝。

颜渊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听得身后有人在笑,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回头一看,是个渔家孩子,于是就问他笑什么。那个孩子说:“海水又咸,又涩,不能喝。”说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递给了孔子。

孔子喝了水,解了渴,十分感激那个孩子,正想道谢,忽然海风吹来了一阵急雨,子路一看着急了,大声嚷道:“糟糕,现在到哪里去躲雨呢?”

那个渔家孩子对大家说:“你们都不用着急,请跟我来!”说完,那孩子就把孩子一行领进一个山洞,这是他平时藏鱼的地方。孔子站在洞口边躲雨,边哲学雨中的海景,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两句诗:“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孔子的三个弟子都齐声赞扬孔子的诗做得好,那孩子却持反对态度,他对孔子说:“千层浪、万点坑,你有没有数过?”孔子心服口服地对孩子的反诘表示赞同。

雨停后,那孩子又到海上打鱼去了。孔子回想起刚才发生的几件事,歉疚而又自责地对三个弟子:“我以前讲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看来这并不妥当,还是应该提倡‘学而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之我见 篇6

错过了难以挽回的亲情, 错过了真挚的友情, 怎么会如此集中于两个班级, 我的作文讲评便满怀着悲悯情怀, 然同学们狡黠的笑声, 似乎让我明白了个中原因, 但我并不愤怒于我的部分被骗, 反而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内在——在作文重要性日渐增强的今天, 在作文教学成效甚微的今天, 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作文素材的匮乏, 于是“造”作文成了学生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

有血有肉、有理有据、有情有悟, 这是好作文必须的, 学生不是不明白, 也不是不追求, 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似乎看到了素材积累, 厚积薄发于当代高中生写作的重要性!

于是, “心”有所动, “行”便所动, 精心选编的“每日一练”, 使同学们由一开始的“被动” (据我所提供的材料而发感想) , 到现在的主动 (必须精选合口味可以多角度赏评的语段) , 作文中老掉牙的材料渐行渐远, 文章也不再看上去“千人一面”, 取而代之的是结合作文要求的对时事的新看法和新观点。

素材需要积累, 积累需要点拨, 或许, 正应了那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吧!

素材积累点拨的具体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一句话随感类

素材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积累的开始应该是小小的, 慢慢的, 合适的。于是, 一句话的随感成为“积累开头”的首选。学生的简短感悟也往往是即兴而率真的。

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鼓励学生也鼓励自己, 毕竟这是我们共同经历分享积累的过程。

例如:[低头]低头是一种能力, 它不是自卑, 也不是怯弱, 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 稍微低一下头, 或许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懂得低头, 才能出头!一句话:把自己的杯子放低, 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我想说:___≥10个字

生1:我们还有很长的明天, 低头, 只是为了更好的抬头!

生2:生有时, 我们需要把姿态放低, 虚心地接纳别人对于我们的评价, 心低而心气绝不低。学会低头, 也是人生的一门高深学问。

在分享同学们感悟的同时, 也试着让同学们再评说, 不论字数, 不论深度, 只是在互相切磋研究的过程中, 让这个积累的开头变得那么得顺理成章, 潜入人心。

二.一段话的时事微博类

微博, 言简意赅, 时事, 是积累点拨中所必需的, 因为这既可以避免素材的“老得掉渣”, 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时事政治, 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井底之蛙”。

2012年年末, “世界末日”一词使用频率颇高, 于是, 此类的时事评论成为素材积累的首选。而有了一定“写功”的同学们似乎并不满足于微博的140字。

[12月31日:新华网评]

那些最“忽悠”的事之世界末日:听信“连黑3天”谣言, 有点常识行不!

近日, “2012年12月21日 (冬至) , 地球将会有连续3天的黑夜”流言在四川双流流传。一些听信流言的市民在集市上疯狂抢购白蜡烛和火柴, 造成白蜡烛脱销。四川成都和隆昌等地也在流传这个谣言, 有部分人在抢购蜡烛、火柴。 (12月6日《华西都市报》)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不仅需要对国民加强科学知识的教育与普及, 更需要引导社会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思维。以“冬至连黑三日”为例, 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些说法将信将疑, 表示自己买蜡烛只是以防万一, 但深究原因, 还是受“2012年为世界末日”的余毒影响。而根绝“杞人忧天”思维的最好方式, 莫过于以过往的事实戳穿“世界末日”谎言, 以坚定人们对“天不会塌下来”的信心。事实上, 从公元前2800年亚述人泥碑上首次记述至今, “世界末日”之说不断地更新版本和推迟时间, 不过一次次“预言”终以一回回“失灵”而成笑柄。对“冬至连黑三日”, 不妨静等“流言”变“流产”的不攻自破,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只是期望诸如“疯抢蜡烛”之类的闹剧千万别再重演。

我来微几句:___100≤X≤140字)

生1:俗话说的好, 没文化, 真可怕, 泱泱大国竟被骗三岁小孩的留言玩弄于掌?世界末日之说实在是可笑至极, 然仍有听信谣言, 疯狂行动的人群。大批愚民的庸人自扰之举, 让我们为国民素质担忧, 盲目跟风, 随波逐流, 不经过大脑任何处理便疯狂行动, 实在是有失中华民族的风范。流言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无知的庸人!由此看来, 中国的教育事业有待更大的进步。国人的文化素养是国家文化水平的体现, 怎能让正在崛起的中国被文化素养扯了后腿呢?不如让我们共同努力, 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 放弃无趣的流言, 做一个文化人!235字。

生2:2012年已经过去, “末日”谣言也不攻自破。其实有些时候, 听信谣言也并非是因为缺少科学知识。换一个角度, 谣言带来的, 也并非只是“杞人忧天”的讽刺。试想看, 那些听信末日谣言的人看到22日的太阳照常升起, 心中是否会多一份感激之情, 又是否会以全新的自己来迎接新的一年。末日过后, 谣言不复, 让我们以新的姿态, 重装上阵。155字

这是一个“微”时代, 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工具, 达到积累的过程和目的, 或许既顺手又实际, 我也会适时地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发到微博上, 反馈给学生点击率和一些评论, 积累过程呈现的是由衷的欣慰, 会心的微笑, 满脸的幸福感。

三.美文鉴赏类

素材的积累, 于高中生而言, 最终是为了写好800字的文章, 有了积累, 有了鉴赏的眼光 (可以只是看到了这篇美文的某一优点) , 或许就可以写好自己的文章, 至少, 能够朝着“有血有肉、有理有据、有情有悟”的好文章努力!

例如:[2011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我的时间]

时间是虚无的, 看不见也摸不着;时间是实在的, 一分一秒都堆砌着我们的未来!

时间人人都有, 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一个人平凡而珍贵的礼物, 然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却是各不相同的, 无论是它的长短还是价值, 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

前人的经验也许能给我们提醒, 但路是我们的, 我们要用自己的时间, 去闯自己的未来不惧风雨, 不畏骄阳!

我来点评:___≥100字)

生1:文章开篇点题, 指出时间决定未来。时间本是很抽象的概念, 但作者将其细化, 哲理化。将时间定义为人生, 从而抒发了自己对时间的感慨和感悟。真切而真挚, 让读者也陷入深深思考中, 文章结尾, 作者还激励自己要活得充实, 活的自在、坦然。文章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大气磅礴, 让人深感佩服。 (132字)

生2: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是非常珍贵的, 那就是时间。作者以时间为话题进行了思考。的确, 就和作者所说的一样, 好好利用时间不是为了载入史册, 名垂千古;好好利用时间, 过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伟大不一定要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 平凡同样可以造就伟大。 (114字)

能够有角度地点评一篇文章的优劣, 或许就有思路有角度地去写好一篇文章, 积累走到这一步, 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是, 同学们欣然为之, 因为这是他们所追求的, 这是对他们积累的一种肯定。或许, 难能方显可贵。

每日一练, 每日积累, 让“写几句”成为习惯, 让“好好写几句”成为追求, 或许, 这便有了点“成功”的味儿吧!在最近的期中测试中, 有位同学获得了36分 (满分40分) 的高分, 看其鲜活素材的灵活运用, 抑或是与我们平时的点滴积累息息相关! (以下仅摘录几段)

[题目]请以“距离”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学生习作]距离

这世上有路, 去哪里都可以, 但那唯一不可逾越的, 却是已有隔阂的, 人心的距离。

人心的距离, 起初是可以轻易被拉近的。一句善意的提醒, 也许就沟通了你我的心扉。这如春天般温暖的话语, 如今却不见了!

摔倒的老人, 眼睁睁地望见了路人的漠视, 行人故意与之拉开, 却不知让社会再次绝望。人心是怎么了?到底是怎么了?是否真的如一些人所说,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才是当今为人处世的原则?我们渴望的不是距离。

十月份最让人痛心疾首的, 恐怕是小悦悦事件了吧。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在路上被碾, 苟延残喘时, 路过的人却没有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外表穿着光艳的我们, 内心是否还留下应有的良知。每个人都在揣测他人为了眼前利益时, 不觉中就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

我相信, 终会有一天, 人情它又会完全复苏了。那时, “天下大同”不再是空想。距离呢, 恐怕早已在你我他的微笑中消失殆尽。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则为天下大同。

请别再有距离。

我认为, 作文教学最为基础的就是应该从素材的积累着手, 潜移默化, 让学生在阅读美文中完成积累, 让学生在了解时事政治中完成积累!

一跬一步, 一成一果, 那是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作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摘要:作文教学最为基础的工作是素材的积累, 而积累的最好方法是潜移默化,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积累, 让学生在阅读美文中完成积累, 让学生在了解时事中完成积累。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篇7

【关 键 词】 素材积累;作文;高中

中学生写作文,最常见的两大问题一是素材的缺乏,二是不会运用所积累的素材,从而导致表达观点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朱熹曾说“谓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了素材只能是空中楼阁,行而不远。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教会学生合理恰当地使用素材。怎么积累和使用素材呢,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琢磨了些许方法,现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二。

一、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

作为阅卷老师来讲,他更愿意也更希望看到学生们能把课本内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写作也不例外。学生在作文中能用好教材上的素材,说明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迁移能力,这样的作文,哪位老师不喜欢看到呢?

刚进高一时,应该要求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因为语文课本其实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6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2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资源。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作文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二、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而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这个演讲要完成,学生必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再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发生互动,这能让他们对这些素材的印象更深刻。

正如之前一名学生的演讲中提到:有媒体报道,在如今的“终南山”还居住了5000多名隐士,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同学就在下面喊道:“他们是在炒作,想走终南山捷径,趁机出名”。我意识到这些想法很危险,甚至很有代表性: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再相信任何干净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引导,我问同学们,对于这些隐士大家是羡慕还是敬佩,还是不以为然?大家都说如果是真的,还是很敬佩。为什么不相信是真的呢?因为难得,因为自己做不到。因此我在此时趁机引导,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主观地认为别人也不会做,别人也做不到。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尚,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的高尚,要相信这个世界终有看淡名利的人,终有高风亮节的人,终有舍生取义的人。我们可以敬佩,可以仰视,但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趁机回顾了王维的《终南山》,理解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懂得了去敬佩和仰视高尚。对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生活反思和素材积累。

三、扩大视野,关注热点素材

试想一下,如果考场作文所用材料全是李白、杜甫、辛弃疾,一定会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如果关注热点素材,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它或许能在林林总总的考卷中脱颖而出。而热点素材的积累,学生们既需要扩大视野,更需要对材料进行有价值的深度思考。

2014年,冰桶挑战颇为盛行。学生们即使没有接受过挑战,但在这个网络铺天盖地的时代,每天也能听闻到众多的名人参与冰桶挑战的新闻。一时之间,“某某名人今天在哪儿接受了冰桶挑战”成为了同学们的饭后必然的谈资,但对于何为冰桶挑战,名人们为什么要参加挑战却不甚了然。基于此,我们特意利用两节作文课的时间为大家介绍了有关冰桶挑战的前因后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相当高。果然,在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发觉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在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材料了,并且一般都能挖掘出这个活动的正面价值。

其实,类似的热点素材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网络上见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教会学生们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独立去读出这些材料的写作信息。

四、学会一材多用

一篇文章,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有效利用了。

如学完《跨过百年的美丽》后,我就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可以诠释出哪些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大家得出以下想法:

1. 居里夫人不看重外表的美,更看重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2. 居里夫人能够抵抗外界的诱惑,内心坚定,这也是科学研究者最宝贵的品质。

3. 容颜的美丽只是暂时的,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精神财富。

4. 容颜、个体甚至物质终将过去,唯其精神才能永恒,永远不会过去。

这样总结一番,学生知道在诸如此类主题下: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内心坚定、抵制诱惑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外表总是一时的,内在美才能永放光彩;物质是短暂的、易逝的,精神才能永恒。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居里夫人的材料。

再如学习《秋水》时,笔者以为这篇文章较为浅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不大,不如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作为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于是我补充了关于庄子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为人: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庄子一般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宁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做供起来的神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如庄子那般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可喜的是,三年下来,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丰富了不少,从中我们知道,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文本,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又可以有效积累素材,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积累素材的意识和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五、分类整合所搜集素材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素材积累,已经有了量的积累,但此时如果不教会他们分类整合,这些素材在他们的脑中就都是零散的,不利于他们在作文中合理使用。所以,老师应该适当地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梳理。

如我们利用四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四个专题,让他们对自己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整合。第一周:搜集并整理关于“立志、信念、尊严、荣辱、苦乐”的写作材料;第二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谦逊、诚实、守信”的写作材料;第三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信、奋斗、机遇”的写作材料;第四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好学、惜时、勤奋、刻苦”的写作材料。通过这样的梳理整合,学生们积累的材料不再零散,而成了一个系统有序的素材库。

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们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到,“积累素材”不是一句高屋建瓴的空谈,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 蒋大年. 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J]. 考试周刊,2016(15).

[2] 郭素艳. 浅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整合[J]. 考试周刊,2016(1).

高中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篇8

一目十行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有一次,他特地把萧纲叫来要他做一篇文章,考考他。萧纲毫不怯场,不慌不忙地提笔就写。不一会儿,写成了一篇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文。梁武帝一看,不由喜上眉梢:“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东阿王是三国时文学家曹植的封号,他以才思敏捷著称。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俱下”——一次就能读通十行的内容,而且记忆力超强。萧纲的文才很好,但因为长期住在深官,不知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文字轻靡(mǐ)浓艳,被后人称为“宫体”。

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技巧 篇9

生活环境是语文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语文课本是高考作文素材的宝藏发源地,创新思维是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之法。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下面我浅显地谈一谈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的几种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一、观察、思考生活,向生活索取资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生活无处不资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学生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诚然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然而你身处社会,又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完全可以利用上下学期间留意身边的事物。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遐想。只有接触、亲近自然,我们的感情才会更加丰富,那么我们的作文才有可能会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回归课本,研究名著,提升文化底蕴

教科书,是高考作文素材的宝藏。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活用于作文创作中,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会再是干瘪之作了。

我们所学的教材篇目大多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正是作文素材最好的来源。我平时要求学生将文本中涉及到的名言、典故、观点、诗文佳句积累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本”中,我要求学生按照“化繁为简,主题积累”的原则,把作文主题大范围划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四项来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的。有时间就熟读或背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在高一新生进校第一堂课开始就引导我的学生这样去操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之后,還应该结合实际进一步思考,哪些拿来可以为我所用,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写作时将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

其次,让学生潜心研读名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高考语文大纲要求高中生读名著,但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名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电视剧的层面。而且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读书,即使读书读得更多则是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的小说,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著作日渐疏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写的文章往往是内容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独特思想与见解,根本写不出具有文化底蕴的大气之作。

三、创新思维,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之法

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有“有创新”这一等级。所以作文贵在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人耳目一新。我个人认为写作一开始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是积累是关键。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的。

同样,学生平时积累的一则材料,经过发散性思维之后,再加上语言上的组织与过度,你会发现它适用于很多话题。

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改革创新”的话题可以用,赞扬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进取”的话题也可以用,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不求上进,弄虚作假,最后只能逃走。“善于用人”的话题也可以用,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乐队的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再如:袁隆平的例子。“诚信”的话题可以用,现在一些大学教授抄论文,造假,没有诚信可言了。科学是最讲诚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袁隆平四十多年如一日,亲自下田研究。应该是诚信的典范了。“选择”的话题也可以用,袁隆平正因为儿时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辛苦,立志报考农业大学,虽遭到父母亲的反对,但仍坚持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后来事实证明,他最初的选择没有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篇10

下面我想结合十几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 从学生三个生活层面:学习生活、阅读生活、社会生活, 探讨研究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的可操作性的做法。

一、扬起学习生活之帆, 积极启发, 感悟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 正如有些学生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因于学习生活的单调与枯燥, 每天“三点一线”式的生活, 不可能写出生动的内容来。当然, 生活丰富多彩, 自然有助于写作。但也不等于说, 生活越丰富, 写作水平越高。写作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心灵表达的深浅与厚薄。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对大家生活的关注与感悟远远超越了生活本身。那么是我们没有感悟吗?不是, 是我们没有引导感悟的机会。“三点一线”式的枯燥乏味, 学习任务的繁重, 让学生失去了思考, 失去了学习生活素材的积极感悟, 生活的感悟能力就越见低下。在生活的面前变得麻木不仁。其实我们的高中生活大有可感悟的地方对于高中生活, 有一位同学则这样开头:一支笔, 一本厚厚的习题, 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一个埋头苦读的学生。这样的画面, 是进入高中以来最常见的了。文章别开生面, 不选择常规的全景式的视角, 而是从一个“特写镜头”喝咖啡切入, 表现高中生活的紧张与忙碌, 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枯燥的三点一线的生活, 因为作者的感悟而变得生动, 因为思考而变得丰富。因此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是丰富的学习生活。

二、扬起阅读生活之帆, 积极引导, 转换阅读材料

高中生的阅读量应该不会少了, 是我们没能有效的激活他们的阅读积累。学生阅读材料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概述, 这样就能学有所获。我注重方向的引导。比如从高一下开始到高二下的议论文写作, 我每次都布置好作文, 再给他们几个材料, 有事例和名人名言材料, 要他们自己根据文章论点, 选择好角度概括陈述, 为我所用, 为我所有。有时我还直接从某本杂志上提供人物故事, 要学生写进自己的作文里。比如, 在写作一篇如何成才的材料作文时, 一个学生问我有什么材料, 我刚好在看《环球》, 其中介绍了17岁英籍澳大利亚少年尼克.达洛西:3月25日, 美国雅虎公司宣布收购他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程序summly, 交易价值约为3000万美元。这笔交易让他一夜成名, 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富豪。我就叫这位学生自己将这个材料概括, 剪裁, 变成自己的论证材料。这位学生通过阅读, 概括为:全球最年轻的富豪, 因为痴迷智能手机, 他自学编程, 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 凭着一份韧劲, 他将我们常人遇到的困难或麻烦的事情, 开发成产品, 帮助我们浓缩总结了网络搜索中纷繁复杂的内容, 成为雅虎最年轻的工程师。达洛西的成功, 将鼓舞我们投身科学的年轻人, 在科学的面前, 没有年龄的限制, 只要我们有梦想, 能抓住机会, 大胆想象, 勇于实践, 定能成为像达洛西一样的成功人士。

三、扬起社会生活之帆, 积极摘录, 理解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陌生而又熟悉的生活, 他们每天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他们每天都和小社会的同学、家长、老师生活学习, 因此社会生活与同学们息息相关。并且时下各种互联网网络传媒的高度发展, 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近, 越来越密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正确理解社会问题,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十分重要。如果我们的课堂没有社会的元素, 学生的作文就会幼稚而缺乏深度。我想课堂的社会元素, 并不是介绍一下时事政治就可以了。我和许多语文老师都有同样的感触, 要增加社会元素, 主要来自学生自己的关注和积累, 因此我在平时的作业中, 要求学生摘抄时事评论的论述语段, 提高学生认识社会, 理解社会, 评价社会的能力和提升思维的水平,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论述水平。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 可能的时候就写入自己的文章中。记得2012届高二时有一个学生, 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 他写了一篇《栀子花开》, 设想了一年之后的大学生活, 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农村学子和一个高干女子之间在充满浪漫的大学校园里, 因为热衷文学的我和喜欢文学的她像久违的好友般, 一相逢就相爱的一段爱情情节, 故事最后因为女友到他老家, 不能忍受乡下的鸟鸣和虫子的叮咬而分手。作者将女友的爱情看成是追求玫瑰与牡丹的爱情, 将自己看成是栀子树般的淳朴, 领悟出爱情本身并没有错, 错的是我们处在太大差异的环境中, 不能从一个完整的角度去认识对方。我问他:你怎么会选择这种素材呢?他说我是在听了家人说起同村的一对恋人, 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 女方对男方家庭情况不了解, 女方到他家上门后, 回去就与男方分手的故事。正好你布置的作文可以写记叙文, 我就在周末, 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写完了。这说明, 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引导, 可以让学生领悟并准确地理解社会生活, 化成自己的素材, 这样的作文会获得老师认可的。参加完高考后, 他的语文考了125分, 因为他用这个素材来表达“感情的亲疏与认识的深浅”的材料作文, 文体不限。这说明积极的指导感悟社会生活的方法, 教会学生正确的方向, 是提高学生理解感悟社会生活的关键。

荀子有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就是将素材“内化”, 素材“内化”的手段就是实践, 就是自己感悟学习生活, 就是自己转换阅读材料, 就是自己理解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欧阳凯.作文备考不能忽视日常工夫[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2) .

[2]刘德海.写作素材重在“内化”[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篇11

一:为别人的过错道歉——清风慕竹

晏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可他在齐景公即位之初,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派他去治理东阿。虽然来到的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晏婴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工作起来十分卖力,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三年。没想到,有一天,齐景公突然召他入朝,拿出一大堆举报信,责备他说:“你看,我几乎天天接到反映你胡作非为的信,你说说看,这是怎么回事?”

晏婴没有为自己辩解,上前谢罪说:“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臣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

晏婴的态度让齐景公很满意,于是同意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三年之后,齐景公再次召见了晏婴,这回他的脸上布满了笑容,高兴地说:“我现在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对你的赞扬之声,知错能改,不失良臣。”说完,下令重赏晏婴。

然而,晏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奖赏。齐景公很奇怪,问他说:“有过则罚,有功则赏,奖赏是你应得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

晏婴回答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达官贵人。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臣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齐景公一听,恍然大悟,知道是自己错怪了晏婴。晏婴进谏的方式,更让齐景公感叹,于是他把晏婴留在身边,用之为相,齐国由此大治。

北宋熙宁年间,名臣范仲淹的儿子范尧夫任职庆州(今甘肃庆阳)。

有一天,范尧夫坐轿在街上行走时,突然几个遭押解的囚犯拦轿喊冤,他很奇怪,就把他们带到了衙门。细问之下才知道,这几个都是羌人,曾在环州(今甘肃庆阳环县)种古手下做事,种古有违法之事,他们几个是知情人,为了避罪,种古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以强盗罪名逮捕,判决后流放南方。

照理说范尧夫犯不上蹚这浑水,一来环州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二来种古是名将种世衡的儿子,种世衡是他父亲范仲淹的老部下,两家可谓世交。然而正直的他还是向朝廷检举了此事。

种古闻讯大怒,立刻也举报范尧夫未经中央批准,私自开仓放粮,收买人心。果然,皇帝亲自下诏,派出御史坐镇宁州(今甘肃庆阳宁县),调查审理他们各自的问题。案子很快就审清,种古以诬陷罪流放远方,但范尧夫也遭到贬职,调往偏僻的地方。

范尧夫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登上宰相之位。因为有过去的梁子,人们都以为种古倒霉的日子到了,可令人们想不到的是,范尧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荐种古为永兴军路钤辖,并任隰州(今山西隰县)知州。

面对人们质疑的眼光,范纯仁解释说:“种古天性不错,当初他应当以他父亲的军功授官,他却推让给了弟弟,有‘小隐君’之称。种古也很有军事才能,在抵御羌族入侵中立有战功。他虽然犯过错误,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给他改过的机会。至于他与我个人的恩怨,我时常反省自己,先辈与种氏上世有很深的情谊,如今引起种氏子孙讼告,是因为我不肖,哪儿用去讨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啊!”

后来,种古得知事情的原委,十分惭愧,写信向范纯仁道歉,范、种两家和好如初。

面对别人的误解,与其争辩,莫如道歉。与人发生冲突或摩擦时,要有一种“怪我咯”的心态,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拿别人当借口。为别人的过错道歉,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你曾多少次误解了他人?

二:砖儿何厚,瓦儿何薄——马德

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沧州。在野猪林,董超和薛霸受陆虞侯的指使,要趁机结果了林冲的性命。就在薛霸举起水火棍,往林冲的脑袋劈下来的刹那,松树背后突然雷鸣似地喊了一声,一条禅杖飞了过来。随后,花和尚鲁智深便跳将出来,吓得董薛二人大气不敢出。鲁智深扯出戒刀,割断捆绑林冲的绳子之后,开口便是一句:“兄弟,洒家忧得你好苦。”

从世俗的层面讲,鲁智深根本犯不上冒死去救林冲。因为,他们不过是几面之缘。第一次见面,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为一伙泼皮无赖们耍禅杖,被墙外的林冲看见,他不由得赞了一句:“端的使得好!”再后来,就是鲁智深陪着林冲喝过几回闷酒。也就是说,他们之间除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根本谈不上交情。

倒是陆虞侯这厮,怎么也让人想不到他会害了林冲。他俩是什么交情呢?富安第一次向高衙内介绍时说:“陆虞侯陆谦,他和林冲最好。”那么,林冲怎么评价他们的关系呢?火烧草料场后,林冲一脚踏住陆虞侯的胸脯,一手拔出刀来,搁在他的脸上,骂道:“奸贼,我自幼与你相交,今日倒来害我!”你瞧瞧,原来,这陆虞侯打小就跟林冲好得一塌糊涂。

——最好的哥儿们,下了最狠的毒手。

再说说卢俊义。他被吴用诓骗到梁山,小住了一阵子。回来后,就被梁中书抓进了大牢。

管牢的节级(牢头)是一个叫蔡福的人,在打过卢俊义三十杀威棒之后,准备回家一趟。他刚出门,墙下转过一个人来,手里提着个饭罐,面带忧容,蔡福认得是浪子燕青。蔡福问:“燕小乙哥,你做什么?”燕青跪下,眼里噙着泪花,说:“节级哥哥,我家主人卢员外吃屈官司,这是小人在城外讨得半罐子饭,烦请节级哥哥做个方便,送饭与他吃。”

其时,卢俊义已众叛亲离。管家李固在官府那里告了他,说他投奔了梁山,不但趁机吞了他的万贯家产,而且还跟他的娘子贾氏做成了一路——也就是说,媳妇也背叛了他。唯有燕青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结果被赶了出来,流落街头,成了乞丐。

然而,在卢俊义人生最恓惶的时候,只有这个乞丐还想着他。

若论李固和燕青,卢俊义都有恩于他们。李固原本是东京人氏,来大名府投奔人不着,差点冻死,正是卢员外救了他。燕青呢,自幼父母双亡,是卢员外把他养大。当然了,卢俊义对李固最厚,让他当了整个大家族的总管。

所以,卢俊义从梁山回来的路上,当燕青把李固和他媳妇促成苟且一事讲出来后,卢俊义是一百个不相信。他“一脚踢倒燕青”,说“李固有几颗头,也不敢做恁般勾当”。

然而,人生常常开人生观的玩笑。你相信谁,有时候,最后就要害在谁手里。这还不算完,李固生怕卢俊义不死,先是买通了蔡福,希望在牢里就把卢俊义给结果了。事情没有成功,见卢俊义要刺配到沙门岛,李固又买通董超薛霸,希望在押解的路上杀了卢俊义。

如出一辙的是,还是在一处树林里,薛霸举起水火棍,往卢员外的脑门上就劈下来。就在这时,一支快箭射来,正中薛霸心窝,接着,又一支箭,射中了董超的脖项,要了两个贼差人的性命。你道救了卢俊义的是谁?又是燕青。卢俊义睁开眼,看到燕青之后说:“小乙(燕青),莫不是魂魄与你相见么?”一声“小乙”,泪如雨下。曾经前呼后拥声名显赫于河北大名府的大财主卢员外,到最后,身边冷清得,只剩下燕青燕小乙一个人了。

这个世界,最照得见冷暖的是人心。你得势的时候,哗啦啦身边聚着一帮人,你失势了之后,那些平素阿谀奉承嘘寒问暖的人,一下子便作鸟兽散。甚至,有的还要在你的身上踹上一脚。那个最亲近的人,你本以为最可靠,结果就是这个人靠不住。相反,那个离你远远的,平时有一搭无一搭的人,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你。

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篇12

一、点亮学生的心灯需要学生创新解读文本

当今的语文教材所编选的一篇篇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典范,学生接触了这些作品就如迈进了姹紫嫣红的园圃,就如探测到了质地优良的矿藏,也如漫游了美甲天下的胜景,更如走进了神秘难测的仙境。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人文关怀,倡导着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感。但是,这只是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并非就能不费吹火之力即已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意识到:文本只是文本,浮光掠影的阅读是不可能使学生接受到诸多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的,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文本能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较好地引领学生创新而又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今年高考的试题涉猎到的阅读鉴赏的题型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所有的题目都蕴含着创新创造解读的因素,个别题目尤显创新。所以,学生的阅读需要创新,只有创新的阅读和鉴赏,学生的政治、哲理、美学之心灯才会敞亮起来。让学生去创新解读文本,必须与作家、名家去进行对话,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篇目的大家,他们的身世、经历、风格都不同,学生既需要走近这些大家,更需要走进大家的心灵,当学生了解了大家的经历和风格,就会对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产生极为正确而又深刻的感悟。这也为学生更为广泛的创新阅读鉴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点亮学生的心灯需要学生链接时代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去创新阅读,符合新时代的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要使学生理想而又全面地实现阅读鉴赏的创新,高中学生必须具备链接时代精神和文化的能力、习惯甚至功底。以往的语文教学曾经做过这方面的事,效果颇佳,但要想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其更有加强的必要。我们都知道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篇目的古诗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都是远离学生的,有些很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创新阅读鉴赏的体验。为了弥补一些创新阅读之不足,在平时的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把古诗文与我们当今的时代去进行链接,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一定的新奇感,由此学生将会更为贴近古诗文进而产生创新探究的欲望并付诸行动取得效果。譬如教学李密的《陈情表》,这是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共受世人传诵和青睐的古诗文经典篇目,读之不得不催人泪下,陈情是孝其老母的忠实代表,就是因为其孝而感动了当时的君主。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赡养老人、孝敬父母的方式也比较多,一般说来在我国逐步趋于老龄化的特殊时期,孝敬老人就不仅仅是老有所养的问题了,更要让老人老有所伴和老有所乐。因此,教学时笔者可以设计这样的调查,统计一下一年中父母亲陪着爷爷、奶奶的时间,由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建议父母抽出更多时间陪陪自己的亲人,以此提高长辈平时的生活质量。并让学生以书信的形式或利用QQ邮箱聊聊自己对真正意义上的孝敬老人的途径、方式、方法的认识甚至建议。当然,学生在形成了一定的意识后,平时对自己的隔代长辈也会显得越发尊重,其人文关怀的情意将会更为浓厚。

三、点亮学生的心灯需要学生广泛阅读经典

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篇13

一、高中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缺乏积累素材的恒心和细心,素材来源相对单一、陈旧。

学生在高考升学压力下,大多存在“功利性”选择,更倾向于快速直接转化为分数的知识点学习方式,而阅读、写作等对提高个人素养大有裨益,但相对耗时费力的内容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更多的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练习。一些学生的个人活动、课余生活贫乏,在阅读量上不能充分保证,生活范围相对狭小,决定了其所掌握的写作素材比较单一陈旧,甚至仅靠几本作文素材汇编应对各种写作。

(二)缺乏分析素材的眼光和能力,不善于裁剪素材。

高考作文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学生分析、运用素材并将其巧妙表达出来的能力的考查,经常看到不同学生在同题作文训练中使用相同的素材,但由于学生对素材剪裁处理的方式不同,表达效果相差较大。这种素材处理上的差异,成为学生作文表述水平形成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对素材的分析和运用停留在表象,缺乏深度。

在一味追求信息“快捷”传播的时代,学习生活中充斥大量“碎片化”、“泡沫化”信息,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各种“终端”信息,并不追究其来源,更无心考证其是否正确、属实。加之高中阶段学生本身在各学科知识领域存在较多自区,一些学生引用的素材不够准确或分析仅停留在表象,缺乏深度。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二、高中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

(一)博览群书,开卷有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强调多读的重要性。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作文的基础。因此,在日常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博览群书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使学生作文时有东西可写。首先,应引导学生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精品散文、美文、小说等,并从中撷取一些精彩语句。其次,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选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如《西游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等。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周为单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量,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最后,鼓励学生多背诵。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要讲求数量,还要保障质量。如果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式阅读,而没有记住和理解阅读的内容,那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应鼓励学生对积累的素材,尤其是古诗文中的名篇、名言警句等,做到熟练背诵。如果学生能对古今中外的名篇美文出口成诵,作文时自然会文思泉涌、下笔成文。

(二)回归教材、回归生活。

其实高中作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已经具备了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功能。同时,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生活中随处都能找到语文的影子,因此,学生生活中充满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回归生活。但是回归教材、回归生活要使素材有新意,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避免学生一味收集陈旧、老套的素材,如刻苦的爱迪生、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这些毫无新意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没有新意。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别具一格的经典人物,包括贝多芬、余光中、梅兰芳等都可以作为联系生活的经典素材,文中更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至理名言。这些素材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熟练掌握素材。除此之外,学生生活中也有可收集的素材,如广告语、店名及家电的宣传口号等,都是最直接、最健康有效的素材。

(三)模仿造篇,增加积累。

学完教材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语言或写法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认识,这是思想情感积累、写法积累的要求。这里自己的认识及感想应由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引,是课文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而在语言文字上,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或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词语,进而用文中的佳旬,不怕出错,不怕多,只要敢于运用。

(四)精心设计活动,组织学生接触社会。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定要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学生写的作文之所以会显得空洞和幼稚,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能充分接触、观察社会。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并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好习惯。当然,学生的任务是在学校好好学习,不能把学生放到社会中。不能因为这样就堵塞学生和社会接触的途径,因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有权利认识和感知这个实实在在的社会。考虑到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设计一些活动,使在校学生真实接触这个社会。比如,曾经设计一期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家附近的小区调查分析最近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及大家应对物价上涨想出来的办法。结果学生写出来的社情调查都很贴近生活,都很生动,还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感受到父母为生活付出了多少艰辛。接触社会的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学生通过对社会的观摩实践才能写出更真实和生动的作文。

(五)记练结合,强化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素材、记录自身生活感悟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提供广阔的平台,如素材积累展示活动或比赛等,用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学习风气。同时,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积累成果,并对其加以指导,定期举办专题写作训练等活动,学以致用,让学生将积累到的众多素材应用到作文中,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生语文哲理故事作文素材 篇14

他让儿子用树枝挑着破衣服送到坟场。

他的儿子在坟场遇到佛陀,就向佛陀说明情况。佛说:“好,那么就请丢掉它把。”

外道的儿子丢掉了衣服。

佛陀却把它拾了起来,说:“现在这件衣服成了我们可用的东西。”

虽然外道的儿子一再阻止,但佛陀还是把它带回精舍。

外道听说佛陀把不吉利的衣服拿回精舍,非常惊慌,说:“假若佛陀遭受什么不测,不是要怪罪我们吗?”

于是就拿了很多衣服供养佛陀,说:“佛陀,那件破衣服会招致灾祸,现在我拿来很多衣服,请丢掉那件破衣服吧。”

“善男子!”佛陀温和地说,“被人遗弃的东西正适合我们出家人,能用的东西尽量爱惜,这是惜福。吉凶我们并不介意。”

高中语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篇15

摘 要:小学生学习作文时,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先学会积累素材。大量丰富的优秀素材能够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对他们的学习大有裨益。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教材中的优秀课文,不少优秀课文中的语句、写作手法都值得学生借鉴。同样,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素材;课文;课外书籍

对于学生的作文学习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积累素材。有了足够多、足够好的素材,就为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进行素材积累呢?

一、不忽视教材中的优秀课文

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素材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文章,涉及诗歌、散文、农谚、成语等多种形式,是学生一个快捷积累的素材源头。但是,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忽视教材的作用,没有使教材充分发挥作用。

例如,在教材中《我们的学校》一课,就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教学案例。课文中那些描述学校的优美句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一一为学生分析这样用的好处,在文中有什么独特的效果。其中的优秀语句可以让学生摘录或背诵,也可以就某一句让学生进行扩展,自由发挥,续写出新的文章。

二、鼓励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

除了教材中的优秀篇章,课外书籍也是学生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从中选择优秀的语句进行摘录、记忆。不过,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一定的引导,为他们推荐适当的作文刊物。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对其中的优秀语句进行摘录,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进行摘抄。教师定期对学生摘抄的笔记本进行翻阅,组织学生进行分享,翻阅其他学生的摘抄本,从而让学生能够分享到更多的优秀素材。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以引导,不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学会鉴赏优秀的文章,同时积累优秀的素材。这个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可能在短时期内看不见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对于他们以后的作文学习却是大有裨益的。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教材中的优秀课文,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从课外书籍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进行素材积累。

参考文献:

肖华.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素材积累[J].语文学刊,2014(08).

上一篇:2008年11月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试题-中大网校下一篇:物业保安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