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言之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言之(精选11篇)

作文言之 篇1

其实, 语文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发展、完善于生活, 教师可以凭借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生活化教学, 即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 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以下就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谈谈该如何引导孩子优化“作文”。

一、在活动中学会“倾听意见”, 使作文“言之有理”

以春游活动为凭借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这不失为很好的时机。放飞的春游快到了, 从男生的欢呼雀跃, 女生的窃窃私语中感受到学生显得特别兴奋!然而,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 活动结束又是要写春游作文了, 老生常谈, 有点扫兴。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形式进行作文。

孩子大了, 有自己的主见, 要求不要像以前那样老师给他们分好小组!而是要自己分小组。是老师分组, 还是自由结合?首先让学生展开辩论, 在整个辩论活动中学生必须学会倾听, 才能去反驳别人。在小学阶段, 从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身上, 我们不难看出, 他们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上课开小差, 不注意听讲, 特别是在上课关键的时刻走神。因此, 要在辩论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的习惯。

如何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怎么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春游的规定呢?就此趁热打铁, 让学生自由分组后, 学写活动倡议书。于是,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 热烈讨论, 专人负责记录。结果, 不到20分钟, 各小组的倡议书都已完成。其中最出色的一份是这样写的:

1. 有集体观念, 个人服从小组, 小组服从集体。

2. 有纪律观念, 统一穿校服, 少带休闲食品。

3. 有时间观念, 上下车准时。

4. 有安全意识, 乘车、游玩时注意安全。

5. 有环保意识, 带好垃圾袋, 爱护绿化。

6. 有合作意识, 互相帮助, 遇事多商量。

虽然言语不多, 但是学生确实是从多方面考虑如何组织自己的小组去活动, 如何去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自己的义务, 如何去拥抱大自然。经过交流, 有的小组重新调整自己的计划, 有的小组增添其中的项目, 有的小组把不用提醒的删去……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学写的倡议书不仅仅是活动要遵守的内容, 还是他们小组语言功底的展示, 更是学生认识上的升华。

现实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也处处要用到语文, 我们要勇于挖掘, 利用教育资源。在活动中, 学生为了让别人采纳他的建议, 必须要听清别人的建议去反驳, 写的建议必须是理由充足的, 也就注意到“言之有理”。

二、在活动中鼓励“说心里话”, 使作文“言之有物”

在写作文的时候, 我们教师总是抱怨学生不能把作文写具体, 三言两语, 或者就是记流水账, 而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写作文时有的只是胡编乱造, 根本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讲的是空话, 这怎能把作文写具体呢?要鼓励学生“说心里话”, 怎么想就怎么写。

学校组织学生到东山雨花胜景进行“定向探宝活动”。中午, 师生坐在大草坪上休息。一些平时学习比较差的学生特别放松, 乘机在草坪上打几个滚, 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 你简直难以想象他们写的作文是如何空洞乏味。

小潘同学坐到我边上说:“陆老师, 给你吃巧克力!”这是一个平时交作业爱拖拉的调皮学生, 特别是写作文, 总是只写几行就完事了, 每次让他重写作文, 最后还是不能达到要求。我们友好地聊天谈笑。看来在活动中, 特别宽松的时刻, 以前我是如何批评训斥他, 他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陆老师, 我想去买风筝!我太想放风筝了!你同意吗?”小潘试探着问。因为有规定不能擅自离开队伍去买东西。这小家伙还记得这纪律!凭这一点, 就遂他心愿。

只见小潘熟练地放着刚买来的风筝, 没有别人的帮助, 眨眼工夫风筝稳稳地飞上了天空, 还不时地调控高低, 俨然一个放风筝的“高手”。周围同学很是羡慕。真的不能小瞧他, 他也有“一手”。于是, 让小潘同学介绍自己放风筝的绝招。只见他落落大方地介绍了放风筝要注意的几个细节:端端正正地举风筝, 迅速飞奔, 顺势放飞, 逐渐放线。这就是写作文的几个步骤呀!在讲自己的得意之举时, 小潘竟如此头头是道。可见, 这是他的心里话。

看其他学生参加学校的“定向探宝活动”, 由于是游戏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 更有吸引力。“生活的空间有多大, 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让学生与社会生活感应, 与自然欢娱。活动过后, 再让学生把自己如何“探宝”的过程介绍给别人, 尤其是让他们把自己最不容易找到的一步介绍清楚。这样学生就能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而且是津津乐道的, 言之有物。

三、在活动中引导“口语交际”, 使作文“言之有序”

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 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 即教育之场所”。《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除了要立足课堂, 还要扩展时空, 延伸触角,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 从学校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求得活的教材, 让学生综合地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

在一次活动中, 看见商贩摊上有许多漂亮的小玩意, 几个女生闹着去买了花花绿绿的头饰, 煞是好看。但是同样的质地、相同的样式, 价钱却不同, 有8元、有6元的, 因为是从不同的摊贩手中买到的。

平时, 学生不知如何去花钱。在“口语交际”课上, 让学生进行购买活动, 效果不明显。想到陶先生始终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于是, 我灵机一动说:“老师也想买一个, 谁来帮我的忙?不过, 要把6元的价钱再往下压低一点儿!”于是, 生活中的说话课开始了。

先请学生说说去购物要注意些什么。大家纷纷讨论起来, 结果一致认为要注意:礼貌待人, 货比三家, 讨价还价……

最终, 女生一个个打道回府, 说:“不行, 最低价6元, 小贩说不买就算了, 不要再讨价还价了。”

小邱同学自告奋勇:“陆老师, 我去!”刚接班的时候, 这小邱连作业都不会做, 让他抄也不能抄像, COPY竟然也会走样。我不放心, 于是让买到8元头饰的女同学陪小邱一起去。最后小邱竟然以5元的价钱买回头饰, 讨价还价的理由是什么呢?

让学生模拟刚才的购物过程, 小邱购物赢得的理由是:

“我们班同学已经买了你几个了, 你就多卖些少赚点吧!”

“放心, 我不会对别的商贩说的。”

“我要完成老师的任务, 你就可怜可怜我吧”……

这些理由看似可笑, 但是, 在买东西口语交际的时候, 就要抓住商贩的心理特征, 一步步地来打动商贩, 结果以最低价5元成交。平时, 他说的话总是前后没什么关联, 常常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让小邱把自己购物的过程写下来, 结果非常有条理。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再转化成书面语言, 竟会如此成功。

让看图作文“言之有物” 篇2

【关键词】 细致观察 合理想象 叙述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20-01

在小学里,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测验。这是作文的最初训练,也是小学阶段作文起步训练的重要途径,为中、高年级的命题作文打好基础。看图写话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打好了基础,那以后的作文才会有保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如何进行看图写话训练?

一、细致观察,弄清图意

看图作文的观察,是指对于画面图像的观察。怎么样才能把图观察得他细,准确理解图意呢?在观察画面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可根据图的具体内容,采用整体到部分,或由远而近,或从左到右,或从大到小,或先观察人后观察物等顺序仔细观察画面,即使是几片落叶、几根小草也不能漏掉,因为它往往与事件息息相关。看图写记叙文,观察画面时,一般来说要注意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表情,正在进行怎样的活动……观察只有按一定的顺序,把握画面的特点、主题,从而根据画面本身主题目的要求确定观察的重点,观察的方向。例如:看图回答问题,现写下来。首先,自由观察,整体感知画面。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再指名学生说说。然后,细致观察,展开想象。让学生给图中的小朋友取名字;引导学生按题目里的问题顺序,观察思考,展开想象,活现画面。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放学以后。”

“你怎么知道?”

“图上有些什么人?”──“明明、红红、冬冬。”

“他们在干什么?”──“做值日。”

“明明在干什么?”

“红红在干什么?”

“冬冬在干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刚才我们是按什么顺序看图的,重点看什么?

二、合理想象,丰富内容

图面毕竟是一种平面,包含不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内容。这就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联想,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握图画上的内容,把自己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人或事,补充到画面中去,填补画面中因时间和空间局限而未表现出来的内容。使一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一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使其图意更加完善,使文章变得更真实可信。这些内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紧扣画面分析来的。

在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景、物后,就要进一步设想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画面上人与人、人与物正在进行什么活动,再进而想象一下,这一活动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进行的,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怎样的结局……当名还可以从无声的画面想象各种声响,包括人物的外貌表情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凡此种种,都可以在画面主题的要求下去展开必要而又合理的想象。例如(接上面的例子)先让学生看板书,引导他们把问题的答案连成一句话;再帮助学生认识到,这几项内容在句子里的排列顺序。板书:(时间)放学后,(谁)明明、红红和冬冬(在什么地方)在教室里(干什么)做值日。想象一下,这一活动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进行的,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怎样的结局……最后,鼓励学生变换前三项内容的排列说句子把句子说得更具体。

三、抓住中心,叙述图意

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依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一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看图作文,要求根据所提供的画面,将画面上的人物、景物生动细致地反映出来,通过画面表现中心,并努力显示画面的特色。这就要求作者看图作文时,要认真分析,抓住中心。首先要弄清图面的内容,认真领会作者为什么要画这幅图,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对我们大家有什么教育和帮助,明确中心思想。如果是夫规定题目的看图作文,题目本身就提揭示或提示中心,可参照题目细细地观察画面。画面上是有人物的,还可根据画面的情景,分析人物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

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达,它要求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写出来。一般可以这样安排训练步骤:看图,观察思考,掌握图意内容;想象,扩展补充,开拓意境;说图,编拟提纲,口述交流;写图,指导表达,修改提高等。在这种训练程序里,把训练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和想象,再抓住口述交流这个中间环节,根据反馈的信息,针对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了这样的训练基础,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看图作文。

[ 参 考 文 献 ]

[1]《别对教学写作说“不会”》周一贯,选自《小学教学》2010.12,第43.

[2]《如何更新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孙芸,选自《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5-35.

[3]《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刘红娟,选自《小学教学参考》2011.11-69.

[4]《让子弹飞一会儿》严和根,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11.5-26.

让你的作文言之有理——写作辅导 篇3

意胜则文胜,主题立意是否正确、新颖、高远、深刻,直接关系到作文成败,因此高考作文要在立意上下工夫。

一、如何突出作文的主题

1、选材丰富,紧扣话题

写作文,为了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有时需要适当增加文章所使用的材料。XX年湖南考生以《勇敢奔跑,勇敢超越》为题的文章,就是紧扣住话题“跑的体验”立意准确、材料丰富的范文。文章选择李白和文天祥作为叙写的对象,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他们自身经历来诠释人生中跑的体验——“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越”这一主题。文中写到:李白在奔跑中感悟到“奔跑让我履跌履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文天祥也在奔跑中感悟到“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越——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2、选准材料,拒绝低俗

在写作中要做到精益求精,突出主题,选材就应该围绕主题展开,切不可选择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我们鼓励考生们能提出新颖的观点,但立意不得庸俗低下。

XX年北京有一篇零分作文《安》就犯立意不高远、庸俗低下的毛病。本文的作者带着好玩,调侃的态度对待考试作文。开篇说:“我热爱××。首先向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请安。(注:此处可由读者自由发挥填入,譬如老婆,女朋友,老大哥等等)。”仿用的句式带有调侃的口吻,让人读后不是滋味。第二段解释我们国家的象征“天安门”时说名字取得好啊,天安了,我们老百姓才能安,否则,门儿都没有。天安之后,就是地安,地安之后,才轮到人安。具体来说,在单位要服从领导,不要让领导不安;学校里,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要让老师不安;丈夫回家,不要让老婆不安;谈恋爱,不要让女朋友不安;到了社会上,无论看到什么怪事都不要吭声,你任何影响稳定的言行都会引起不安,都会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这些话语明显是牢骚满腹,含有抵触情绪,语言偏激,态度消极,思想悲观。好象对社会有深仇大恨似的。虽然以“安”为题来写了,但没抓住实质性的东西,而是采用意识流的手法,乱侃对安的解释,立意不准确,偏离了话题。

总的来说,要想突出作文的主题,关键在于搜集充分的材料,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题材,根据在作文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好使用题材的宽严度。

二、如何结构作文的主题句

1、主题句的表达

议论文中,主题称作中心论点或者基本论点,作为一个判断句的形式来说是非常明晰的,并且往往在标题中直接表达出来。如论文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如《反对本本主义》等。

而在文学体裁中,主题常常演变为一个复句,可以称为意蕴。意蕴是全部文学作品内容所体现的中心意向,包括核心主题、副主题以及审美情致等作者的认识判断和审美追求。如《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写成:“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境界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在一篇短小的散文中,意蕴也应这样表达。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意蕴可以说是“春天美好、新鲜、活泼”。需要多说一点的是,主题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判断。对于经典的以及其它高层次的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蕴,我们的提炼往往只是对于作者主题认识的确认或者猜测和逼近。

2、主题句的层次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作文的水平,也就是说主题句具有层次性。

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作文中心内容的真实本质。

在记叙文中,主题句或者概括了一个人真实客观的性格特色,或者刻画了一个事物的本质特点。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揭示了所论述事物的客观本质。

主题句更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文化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和修养的提高,这样的主题句可以说达到了充满文化色彩的层次,如“他是当代毕昇”。

主题句再高一层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认识。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个有永恒追求的人。”

3、主题句的位置

主题句是作文的核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文,指导全文。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应是明晰的。仅就议论文和记叙文中的主题句位置作一解说是必要的。

议论文中主题句的位置:标题,一般写出主题句即中心论点这句话;开头,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或写出与主题句相关的论题;中间,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说明主题为什么和怎么样,行文中兼用其它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靠后处突出主题句;结论,重申主题句,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更深入一步。

主题句在记叙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写作记叙文时,首先要在构思提纲阶段就领悟出主题句,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统帅全文,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

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位置:标题,不少标题就是主题,也有不是主题的,但可能与主题有关;开头,提示或显示主题,一般在开头的后方;中间,在高潮部分,即将近结束的地方要强化(强调)主题;结尾,重复主题。

由以上认识可知,作文不但要围绕着而且要穿插着主题句来写作,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的三段式过程。

三、如何深化主题“避俗求新”

1、克服“套板效应”

考生在临场做话题作文时,主题往往会“不谋而合”,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由于他们年龄、生活范围、所学知识、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的大体近似而造成的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的趋同性,这一点限于客观条件很难改变;二是人们所共有的思维方式的“套板效应”(朱光潜语),即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会自然而然、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滑向一个同一的模式和套路。

下面这篇XX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从苏武牧羊说起,挖掘其深刻内涵并且用极其概括的语言评价了苏武的爱国精神,立意深刻。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着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才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作者将较丰厚的文史知识和娴熟老到的语言表达相结合,幻化出意蕴无穷和充满美感的文字,充分显示了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崭新的立意,读来令人击掌称赞。

2、挖掘“更深一层”

在别人对某事物、现象肤浅认识的基础上再深挖一层。比如,本世纪初上海经济区电子技术信息产品交易展览会举行了一个冷餐会,到会者有上海市和苏、豫、皖、赣四省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等1200人。宴会开始后,那些平时衣冠楚楚、有头有脸的人竟对美味佳肴一抢而空。对于这次不文明的冷餐会,解放日报首先发文《吃相难看》,指出抢吃者如此抢吃有失风度。不难看出,这个立意就属“庸人思路”,太肤浅。新民晚报发文《不仅是吃相问题》,指出这是一个“规则”遵守的意识问题:那些经济界的人物连吃饭的“规则”都遵守不了,就很难相信他们能遵守经济市场的“规则”。显然,这个立意就比较深了。而文汇报还嫌意不到位,接着发文《事非偶然》,指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选拔干部的考察体制有缺陷,才使那些人一离开本单位的监督,便暴露了极度贪婪的真面目。三篇文章的立意一篇比一篇深,也一篇比一篇新。

3、做到“文随时运”

社会现实生活永远是日新月异的,绝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因此,作文如能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就一定能写出立意新颖的好文章。仍以“包容”为例:当看到这个话题,就联想到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那么,近些年社会现实生活与“包容”有联系的“大事”有哪些呢?如果平时能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就一定会想到我国历届政府,尤其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对台,对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甚至包括对某些西方大国在政治、经济、领土、领海等纠纷、争端、摩擦中所表现出来的海纳百川般的大度宽容、高风亮节……若以此立意为文,其文意不仅“新颖”,且“高远”了。

四、如何利用作文思维表现主题

1、赋形思维与作文立意

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

一是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素材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二是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悖的文章因素,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即反差。

2、逆向思维与作文立意

要而言之成语 篇4

【拼音】:yào ér yán zhī

【简拼】:yeyz

【解释】:要:简要。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出处】:晋·陆机《五等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郡县之长为利图物。”

【示例】:~,《全上古文》实在是大而无当的书,可供陈列而不适于实用的。(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近义词】:总而言之、要而论之

【反义词】:

【语法】:作分句;同“总而言之”

要而言之 成语接龙

【顺接】:之乎也者 之乎者也 之子于归 之死不渝 之死靡二 之死靡他 之死靡它

【顺接】:不了了之 大而化之 淡然处之 淡然置之 等而上之 等而下之 等闲视之 笃而论之

【逆接】:博而寡要 不关紧要 不忘久要 达官贵要 动中窾要 多端寡要 勾元提要 钩元提要

总而言之的相关造句 篇5

1 总而言之,要是没有摩擦力的话,我们的世界真会变得非常奇怪了.

2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3 总而言之,字首能帮助单字学习更快且更了解英文。按进任何一个字首或者依字母顺序浏览来开始学习吧!

4 总而言之,不管是智利,或者是海地,智利是贫富悬殊很大,看到了智利的慈济人,也已经很勇猛精进。

5 总而言之,长得确实很漂亮,加上地位神仙放屁非同凡响,让这么多人绝倒也是正常的。

6 总而言之,对太阳黑子的观测存在着下列可能性.

7 你看这狗的身子象松狮狗,嘴巴象斑点狗,尾巴象哈吧狗,总而言之,这是3条公狗xx1条母狗生出来的杂种狗,你满意没得?

8 总而言之,是一个永远置身于审美境界之中从不旁逸斜出的人,他并不zhan有,却不会忘记欣赏,他并不创造,却十分善于发现.

9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小囡囡在憨厚爹的护航下,一路屁颠屁颠的向前奔,不仅让自个家过起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也让全村人跟着奔富了。

10 总而言之,一大堆流言诽语吵得满天飞。

11 总而言之一名话,刁恶霸道,不易对付的那班人物,必须敷衍,分量不足,米色粗劣,亦得照收不误。

作文言之 篇6

1. 留心周围事物,培养积累习惯,让学生“言之有物”

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观察、体验要有目的。以《我的发现》为例,校园谁不熟悉,但当让学生说说春天里校园有了哪些变化时,大多数学生都会皱起眉头。所以写作文之前,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体验,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为了写出紫玉兰和垂丝海棠在春天的变化,我在3月初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文也要预习,只是和阅读的预习有所不同,往往指的是课前用一些时间去观察、实践、体验,没有课前的积累就没有课上的精彩。

其次,观察、体验要有方法。仅仅让学生到校园中看一看、找一找,自由观察就够了吗?当然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什么、体验什么,怎样去观察、怎样去体验。在布置预习的时候就要讲清楚:观察要有顺序;为获得准确的结果,不仅要看一看,而且还要闻一闻、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例如,紫玉兰的芽孢和花苞是什么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垂丝海棠的花苞从打苞到开放经历了几个具体过程?如果能透过表象发现什么,那就更好了。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世间万物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也能找出它们细微的变化。

再次,观察、体验要有情趣。但凡有名的作家、诗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现实生活中跃入作家和诗人视野的,即使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也绝不止于一块冷冰冰的石头。他们往往善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石头、花、鸟以生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有个学生这样写下了他的观察发现:“过了一个星期你再一次从上往下看的时候,这棵树上长了密密麻麻的‘毛毛虫’。我感觉有一些奇怪:这些‘毛毛虫’怎么一动不动。我走近一看,哦!原来这‘毛毛虫’是紫玉兰的芽!再过几天去看,‘毛毛虫’变成了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小豆角,它们满树都是。以前的‘毛毛虫’现在变成了‘豆角树’。又过了几天那豆角裂开了,中间长了一条芽。以前的‘豆角树’现在又变成了‘豆芽树’。再过几天紫玉兰脱掉了黄色的外壳,花朵儿慢慢鼓起来了,远看像是顽皮的紫娃娃,所以现在它已是‘娃娃树’了。”这样的作文多么生动有趣呀!当然,想象并不是凭空瞎想,而是平常读过的童话,看过的事物,与眼前的事物的交织。大量的生活和阅读积累是想象的源泉。

最后,观察、体验要有新意。在引导观察和体验时要鼓励学生“多一双慧眼”,观察别人没有发现的;“多一颗慧心”,感受别人未有的体验。在《我的发现》中,我鼓励学生去观察别人没写过的景物,写出春天的变化,看谁的作文最有新意。有一个学生写的是香樟树虽然四季常青,但是却在春天集中换叶,枝头翠绿头翠绿和橘红辉映,春风起处,如彩蝶翻飞。一样的校园因为观察和写作者的不同,在每个人的笔下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学生长期坚持观察、体验,持之以恒,就能逐步养成时时处处留心周围事物、注重积累的好习惯。

2. 激发习作兴趣,渗透写作技巧,让学生乐写、会写

(1)巧思妙想,激发习作兴趣。首先,教学设计要趣味化。学生对所写内容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我们要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关注学生现在的兴趣所向。教师要设计一些有趣的题目吸引学生,如《一件糗事》《老师不在的时候》《小鬼当家》,让学生想写、乐写。教师还要灵活地设计教学过程,如创设一定的情境,把作文训练融入活动,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等,引导学生快乐游戏做了写、有趣故事听了写、想象趣事比赛写、写画结合乐着写。这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其次,教师言行要情趣化。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作文天地的向导。教师的形象、语言、品行、态度和机智,都会使学生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心理。教师在指导《美丽的校园》时,提供了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担心学生堆砌使用,就打了个比方:“头上插着一朵花,是个俏姑娘;头上插满花,是个疯姑娘。”学生心领神会,并能牢牢记住,作文中鲜有重复现象。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广采博闻,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保有一份童真童趣,善于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乐于同学生沟通和交往,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读写结合,树立写作信心。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写作,让读写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在作文教学中相辅相成,可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增强写作的信心。“读写短线结合”就是学完一篇课文就全文或片段总结出写法,让学生模仿或续写等。随课文安排的练笔都是这一类型。《北大荒的秋天》的第四自然段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非常典型,在引导学生体会了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之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片段仿写,如《大课间活动真热闹》。拄着拐杖走路,虽然刚学写作文,但是学生就写得有模有样了,这就是读写短线结合的作用。

行不言之教 篇7

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有的网友读了,不禁斥骂这个父亲冷酷无情,连亲生的儿子都不肯救助;而我内心却暗自赞叹外国人对孩子“行不言之教”的教子之道。因为这位父亲知道这个大坑里面生长着小树,也深信儿子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自救,即使上不来也没有什么危险,所以,他在那里不动声色,硬逼着儿子想办法自救。因为父亲的“无为”,才激发出儿子在险境中自拔的信心和能力。这样的父亲看似无情却多情。

这个故事也暗喻了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无为而教”的妙谛之所在。孩子在学习中,总会陷入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之“坑”,这个时候,他就来求助于家长帮他出“坑”了。家长往往把那个问题给讲解得头头是道,使孩子茅塞顿开、满意而归,同时也万分地敬佩家长的博学多才。谁知这样一来,家长却把孩子给“坑”了—— 因为这次家长抛下绳子,轻易地把孩子拎出“坑”来,他的能力就没能被逼出来。下次他再掉进“坑”里,而你又不可能永远在他身边,那时他面对困境就一筹莫展,只能在“坑”里坐以待毙了。

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可见,智慧是“皱”出来的,在“皱”的过程中,头脑中的两个“我”展开激烈争斗,脆弱的我要求救援,坚毅的我要自己寻找出路。孩子遇到问题,你一帮他,他的开拓性思维便发生短路,素质增长归零;你没有管他,如此一逼,他悟性的钥匙即开始扭动,灵感的火花倾刻闪现,继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头脑风暴”,假如继续逼下去,他还可能找到多条出“坑”方法和途径。

言之有理则写之有物 篇8

滕昌恩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生怕写作文,老师费时费神改作文。不管老师在作文方面投人多大的精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都不明显,且毛病多多。

这个令人不满意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教师们急于求成,不管训练什么文体的作文,均作统一要求,棍扫一大片,结果花很多的时间,真正能收效的作文做不了几次,欲速则不达。其次,学生作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一个学期只有有限的6到8次单一的“写”的作语文训练,而没采取其他辅助的手段,学生的作文肯定不可能是高质量的作文。再者就是学生畏惧写作文,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每次作文,老师的条条框框很多,且要求面面俱到,学生的作文就怎么会有质的飞跃呢?再加上每次作文得到老师的评价不高,做事情没有成功感和喜悦感,学生就难免产生恐惧或对抗的心理。最后是受“应试教育”的左右,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急于功利,学生寻找捷径,但求应付。长期如此,学生对作文就产生厌烦的情绪,越想写好作文越写不好,越写不好作文越厌烦,形成恶性循环。

要走出作文教学这一困境,我们认为,利用课前三五分钟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说话能力就是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交流思想,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语言材料,把思想内容用外部语言和体态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运用口头语言说出一段畅通、合乎情理而又合乎文法的文字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言之有理”。那么他们写文章时就会叙事清楚,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大有东西可写,也就是说做到了“写之有物”。那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哪些重要性呢?

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能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训练,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预期目的。比如复述成语故事或一些情节简单的小故事的训练,学生必须用心看、用脑记,必须做到“默而识之”,容不得他们有任何私心杂念;再比如听录音然后复述或评述录音内容的训练,学生们要想准确、完整地复述或评述录音内容,除了要求他们专心致志地听以外,还要求他们用脑记,而这个过程实质是也是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的过程。课前三分钟,虽然时间是短了一点,但是,如果我们是经常性长期性的开展这个活动的话,那么,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口头表达训练,他们的记忆能力自然也就会提高了。

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们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必须要时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人、景物等,然后才能把观察到这些事、人、景物的特征按照老师的要求描述出来。而教师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专项训练的方法,用指定的形式,现场指定观察某人、事、景物,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口头描述。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再过渡到课前课后教师随时提问,学生即时口述的阶段。我们知道,学生在不知道老师要求说什么内容的情况下,要想完整而有条理、有层次地表达某个内容,事先如果不强迫自己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那是办不到的。慢慢学生就会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使自己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说话就是要求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它运用口头语言当众进行即兴式成套讲说的一种说话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所命的题目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好腹稿,然后说出一段或一篇中心突出、首尾连贯、语言准确的话来。当然,结合作语文的说话训练,可以先说后写,也可以先写后评,其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说话时要有实在的内容和明确的观点,意思集中,前后一,不散慢、不离题;用词妥贴,语句完整,句式灵活,没有语法错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要求。学生们要想有条理地口头表述某一个内容,就必须认识思考即打腹稿,而打腹稿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组织过程。要想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第四、可以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观察事、人、景物时,要求他们口头组织文字表述的时候,如果他们只是“照葫芦画瓢”,则不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希望得到的结果,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我们要求学生能够睹物思人、见人想物、触景生情、因事而感,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其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个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过程。我们认为,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人,他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同样是强的。因为他能借助于联想和想象能力,把握材料的价值,确定说话的中心,在具体表达过程中能灵活多变地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优化思想的“物质外壳”,使说话的内容切合实际,不囿于条条框框,不人云亦云,富有创新风格。

因为说话能力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说话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作文水平的高低,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里主要是要求我们教师在给学生作训练之前,要制订一个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比如:一段时间内主要训练描写类的内容,之后一段时间又训练成语故事复述类的内容等等。而当我们训练一段时间后,若发现学生有明显问题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延长一段训练的时间。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实施这项工作的同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学生参加升级考试服务。

二、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注意连续性和长期性。如果有人认为说话能力的训练能够急于功利的话,那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靠连续不断地和长期地培养而养成的。可以想象,要想让学生能将一个人描写得栩栩如生,仅有的一次或几次训练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必须得连续进行训练,即在练中总结,在总结中逐步提高。其它类型的说话能力的训练同样具有这个特点,这里无须详述。

三、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作家的写作素材来自生活,学生的作文和说话内容同样来自生活,为了使学生的说话内容源于生活的实际,把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见解传达给别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影视传媒中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关注生活、锁住生活”尤为重要。语文老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时,训练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些学生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内容的复述,向其它同学讲述自己本人或家庭成员的故事,介绍自己的一个小制作等,这些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东西,学生肯定“言之有物”、“言有理”。而游离在学生生活之上的东西,只能让学生“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从而导致说话训练变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的空壳,失去其具有的目的和意义。

四、说话能力训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我们老师们在做这个训练的时候,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比如复述故事、背诵一些精彩片断、看图说话、当天新闻播报、自我介绍或描写班上的某个同学的肖像、辩论赛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训练除了改变学生的口味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思维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具体描述事物的能力,说理能力,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我们认为,只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能产生巨大的作用。“言之有理则写之有物”,说话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辅助手段之一,写作能力的优劣也直接反映说话能力的高低,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市三十五中 滕昌恩)

集梧杂言之时间和爱情的杂文随笔 篇9

时间,总在无意中打开了年华的沉重。昨天得了,开心地笑一笑;今天失了,沉默地想一想。人的思想是个永远不定性的长不大的孩子,没有人去骄纵你,只有自己善待自己。在时间的河流中,流过的不单单是青春里的旷荡和与天地同在的情怀,也不单单是渐渐远去的爱情、信任和无形的岁月飞逝的悲伤,更有着在沉重里蜕化成蝉翼的老庄般的无为的梦幻。我怀念着过去的时光,悲哀的欣悦的都会在暗夜台灯的苍白里纷至沓来。

在无人能够逾越的时间设置的障碍里,物质的量化和精神的质化不停地重叠着、转换着人类变化的痕迹。人类的形成和死亡,从根本上说是时间决定了的,因为人类无法在有限的时光里突破欲望无穷的枷锁。在人类不断生长的过程中,爱情和时间是一对最完美和最奇妙的、也是最无奈的最没有理性地结合在一起的夫妻。时间在爱情的青春里无限地激情荡漾着,时间在爱情的垂死挣扎里毫无表情默无声息地向前走着。结合,是人类社会万物衍生的秘密,分开甚至脱离,是人类欲望膨胀到失去希望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时间,只有时间是每一个人一生不会分离的爱人,分不开地缠绵地爱着,魔鬼般地深沉炽烈地爱着,直到死亡那一刻为止。如果灵魂侥幸存在,也一定纠缠不休。

爱情是个顽皮的充满愚昧的毒蛇,温暖了总会不经意地咬破当初信誓旦旦花前月下紧紧拥抱的灵魂的心脏,即使流血不止,也在痛到彻底时,只有虚伪地对着两鬓风霜傻笑,或者诋毁着当年无悔的——也许是误会的选择。是时间割裂了爱情的美好,而使人类短命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光里,悄悄躲在往事里默默地哭泣。在时间里,爱情是短命的孤儿,所以人类在日新月异里,也只能在可怕的想象里读着八百岁的彭祖和一睡千年的陈抟,或者失去理智地期待来生,去没有人自由地开心地享受今生可能、完全超越时光的.爱情!

时间是没有最后一页的书。如果有,焦仲卿和刘兰芝、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茶花女都会在绝好的机缘里回到现实。哪怕现实并没有一如既往的人类想象的那样美好,他们头破血流也一定在所不惜。人类爱情的海洋没有边际,却也挡不住时间一个响亮的耳光。把爱情海打得干涸成饥渴的沙漠。所以,人类在爱情中衍生,也在爱情的欲望中死亡。

告别悲情和痛苦的最佳方式,是超越。超越时间、抛弃时间,站在嫦娥从月亮里俯视的位置来轻蔑,把时间排在永远没有等待的梦里,爱情才会在伟大里永生,人类于是就成了不老的相互相濡以沫的没有悲哀的爱人了。

人无法超越自己,难道也无法超越乞求的可怜巴巴的爱?把时间扔一边去,让我们轻松地笑一笑:

言之有物论 篇10

如果是另外的职位倒也没多大的影响,但如若是教师教育学生就一定要言之有物,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这里我举个例子论这个问题。说一个很常见的老师们都会说的话:“这个学生学习不认真,所以成绩上不去。”我们听起来似乎这话说得没什么不对,说学生成绩上不去的问题就是三个字“不认真”,那么,这话可适用于所有学习成绩上不去的了。其实学习不认真的表现在不同学生的身上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应该拿教学中遇到的具体表现分别去说事。如某同学上课时爱玩小动作、某同学上课时爱看课外书、某同学上课时爱做其它科作业、某同学上课时不记笔记……某同学课后不爱复习功课、某同学课后不背诵课文、某同学经常不交作业、某同学课后不爱看课外读物……某同学作业不讲格式规范、某同学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涂改一堆、某同学作业潦草、某同学常常计算出错……某同学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学习时好时坏、某同学失败了垂头丧气,胜利了得意忘形、某同学不爱深钻,浅尝辄止、某同学一知半解,不喜欢发问……总之,学生学习不认真的表现在课中、在课后、在习惯上、在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等方面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只有教者指出了种种不认真的表现,学生就知道了什么是认真,这里教者指出不认真的表现,就是教者说明怎么做是认真的言中之物。正如感冒有好多种,对付之要用不同的药一样,对学生学习“不认真”的表现先要对学生指明,错在哪?有什么影响?然后再说解决方法。

然而这说解决的方法是不易的。我说言之有物的意义也还在这里。教师要教得什么,教师就先得有什么;教师要指明学生做到什么,教师就要先做到什么。所以教师要言之有物必须从两方面着眼:其一,有学习实践中积累的丰厚的专业知识;其二,有实践之中获得的感受、经验、能力、方法才行。

一.言之有物必有学习实践中积累的丰厚知识

语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读书积累丰富的词汇,然而自己都少读书不读书,在教育教学中词汇贫乏,语言干瘪,教师又如何在教学中妙语连珠?如何让学生在教师口吐莲花之时无意被渐染且受益匪浅?教师又如何激发并指导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语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读经典名著,读课外读物,然而自己读得少也不读。没读《朝花夕拾》,不知道“子路负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等一些有趣的孝典故,自然教不会学生知道;不知道“无常”、“活无常”、“生无常”、“死有分”、“一见有喜”、“你也来了”等这样的名称中藏掖的谐趣,自然教不会学生知道;不知道“沈太太”、“衍太太”、“阿长”等众多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不知道散文集所涵盖的生活风习与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在教学中就会露怯,就没有底气,就回避实质,就无法跟学生同步,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进而指导学生怎么去读书。

所以,只有身体力行积累丰厚的专业知识,教学才可能涉及实质深入,教学语言才有实质意义,“巧妇难为无米炊”,否则自然就无可避免的流入空洞。

二.言之有物必有实践基础上得来的感受、体验、能力、方法

语文教师常常要指导学生读书,只要是读书,难道就是强调“读出情感,读出语气语调,还要注意节奏和轻重音”学生就会读书好了么?显然这样的话就是言之无物,教师不妨把自己拿手的作品朗读来个示范,学生需要的是你的“范”,做出范了会无声胜有声,这范就成为你言中之物,就是对学生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内在。我强调言之有物离不开教师的实践积累及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训练培养的能力。我们现在常说有效教学,这言之有物该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了。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作书写指导、阅读指导,写作指导等,教师还要经常教学生习惯、方法、学习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等。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列举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习惯于字迹潦草的教师,自身书写都无规范可言,自身从没有去练习过书写。试想:他会关注到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吗?他会去要求学生如何去书写规范,谈出什么练习书写的指导方法来吗?所以对学生的书写自然就不会有什么要求了,也自然就不会有良好的指导示范了,学生的书写自然不可以提高,不可能书写得好。以此类推,以上说的每一方面莫不是如此。

所以,言之有物是建立在教师个人实践行为基础之上的,这物就是专业学识的积淀;这物就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意识;这物就是在实践中训练的能力;这物就是对自己实践中的经验、方法、感受等的提炼,用来教育指导学生才是最有效最直接有针对性的东西。言之有物在体育圈里有很多可资借鉴的例子,如前世界羽毛球冠军、奥运冠军蔡振华执教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前世兵赛、奥运会冠军刘国良执教中国乒乓球男队教练等。言之少物乃至言之无物是纸上谈兵,也注定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对孩子的荒误。

写作“言之有物”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写作能力,“言之有物”,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紧扣教材

如果我们问学生感到写作文有何为难之处, 十有八九会说不知道写什么, 或怎样写———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也会发现内容或词汇贫乏这一现象。写作文, 简单来说就是离不开两个方面:写作素材和文字表达 (写什么和怎样写) 。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映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作文, 首先要解决的是“没有什么可写”这种困惑, 也就是作文要“言之有物”的问题。

让学生“言之有物”有哪些途径?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认识生活, 只有认识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提取可以作为素材的内容, 而认识生活就需要实践, 因为认识源于实践。

一、体验直接经验, 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现实生活包罗万象, 生活丰富多彩,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我们要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学会捕捉素材, 以解决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言之无物”的问题。由于初中学生阅历尚浅, 知识欠缺, 能力薄弱, 自觉而有意义的观察习惯仍处于待形成或正形成阶段。因此, 初中学生的观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或是随意性。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给予定向指引, 让学生带着任务捕捉写作素材, 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平常除学校生活外, 跟社会、大自然广泛接触, 课外生活十分丰富。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把他们自己亲眼看到的, 或是媒体中报道的, 或是他们所想所感的, 以题材日记或观察片段的形式记录下来, 可以是一段对话、一处风光、一个活动场面、一个生活细节等。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活动, 如参观、旅游、校运会、文艺汇演、语文实践等, 这些都是学生第一手珍贵的写作素材。

二、积累间接经验, 在阅读中丰富素材

间接经验依靠媒体, 如电视、网络、音像、书籍等。阅读对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 阅读是内化的吸收, 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作文是外化的表达, 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 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材料, 表达才能“言之有物”。此外, 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 是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

叶圣陶曾阐述了读写关系:阅读任何文章, 主要在得到启发, 受到教育, 获得间接经验等, 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 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 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事实上, 大量的阅读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1) 积累题材。书里面有很多自己未曾见到, 未曾听到过的现象和事实, 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取这些信息, 阅读哪一类型的书籍, 就会对相对的事物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 积累语言。古往今来, 大至文学巨著, 脍炙人口的佳作, 小至报章杂志, 无一不具备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 大量的阅读中, 对词汇、修辞、语法等知识也会潜移默化的吸收。

因此, 我们要尽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利用好图书馆的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 通过进行“我最新知道”课外知识交流、出《读书心得》板报、展示“锦言本”等活动, 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有阅读资源与知识的互动交流, 能较好地获得间接经验。

三、紧扣教材, 在课堂上把握素材

1. 紧扣课文教学。

课文题材、体裁多样, 内容丰富, 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其中精读课文就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当作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 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课文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体味, 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课文题材、言语材料与写作知识。可以让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 写积累卡, 以丰富写作素材。

2. 紧扣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交际形式。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环境中,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 语文口语交际课, 实际上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而设置的, 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这是对学生自己所掌握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综合运用。为了很好地把握这一写作素材, 在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意愿把其分成正反两组, 让其以一正一反的顺序陈述自己的观点, 并要求每组派一名记录员在黑板记下自己组的主要观点, 最后组内交流后推选一代表作结语, 整个过程学生思维活跃, 气氛轻松而热烈, 事后让学生简要地记下整个过程, 详细记录印象最深的某一细节, 这就成为最接近写作的素材。另外, 每节语文课的课前, 都安排2~3分钟的课堂演讲活动, 让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说当天的新鲜事, 也可以发表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长此以往, 学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还大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上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伟大的母爱下一篇:秋夜心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