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校本研修心得(精选8篇)
要解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培养、学生辅导等一系列问题,要细化具体的措施,就要进行校本研修。
因为很多学校一个年级的班级有很多,也分成了几个层次,这样的校本教研对任教低层次班级的教师针对性就不强,甚至还会误导他们,这就要求校本教研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也必须开展分层研究。集体研究主要研究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进度等年级教学的统一问题;而分层教研是同一层次的教师针对本层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研讨教学目标、教材的处理、作业和训练的取舍等问题。
课堂训练的效果比学生作业的效果好,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同。但很多学校所采用的课堂训练题不是随机拼凑就是原题“下载”,质量普遍不高,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就是校本教研中不重视,一般就是随便委托一位老师找一套试题就了事。细目表协作模式是要求组内骨干教师作为负责人,先根据确定的训练内容制订课堂训练的双向细目表,然后将出题任务分配给每位教师,让他们根据细目表的要求去选择或编写习题,最后由负责人统一定稿。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参与热情,减轻他们的工作量,提高课堂训练题的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训练效果反馈教师出题的水平,提升教师的能力。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始终以“成事与成人”为校本研修的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市级课题《小学校本研修多组织制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创新校本研修形式,呈现了多组织、多层面、多维度、多元化的研修特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开放、创新、互动”的校本研修文化,呈现出了“骨干引领、中间激活、青年跟进”的积极发展态势。
一、建立研修共同体,推进校本研修的动力转型
校本研修共同体,是在共同的教育教学发展目标的驱动下建立的学习共同体。我校在长期的研修过程中,建立了一个由教育专家、研训人员、学校教师等多种力量介入的校本研修共同体,逐渐形成了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1. 教师动力内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如果缺乏个体研修的动力、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就容易陷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面对明天的生活”的尴尬境地。我校每学期都会精心设计校本研修课程,如“寻找学校发展的支点”“‘新基础教育’和我”“也谈课堂教学有效性”“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等一系列指向于个体的研修主题,以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
2. 同伴互助激活,变“一言堂”为“多方论”
随着我校“一校两区”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也逐年壮大,教师之间的差异越加明显。为了帮助不同梯队的教师实现自身的转化和教与学的变革,我校倡导在校本研修中开展“你言我语”的互动交流,让每位教师都能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分享。
3. 集聚专业资源,变“同级研”为“高位领”
没有专业引领,校本研修就没有持续的发展,因而,我校充分关注各级各类专家资源,在组建导师团带教青年教师时,设立梯队,分层培养,以教师个人的发展意愿和已有的专业基础为基点,使教师差异发展、良性发展,达到共赢效能。例如,市教研员、区研训员在深入我校课堂给予教师指导时,一方面,帮助各学科制订发展规划,解读课程标准,及时发现教师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专家们的高尚人格和丰富学识深刻影响着我校每一位教师。
二、以成事促成人,促进校本研修的价值转型
学校的整体转型要从制度的变革开始,注重制度的育人价值和转化效应,以制度的变引发思想的变、价值的变、行为的变,进而实现文化的变。因此,我校制订并逐渐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如教研组建设方略制度、跨界研修制度、互动磨课制度等;建立了向社会、专家开放的组织,如校际教学研究共同体、区域双语教学沙龙、专家导师团等;建立了校内学科组之间的异域组织,如骨干教师的“智慧社”、青年教师的“TY社”、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星空论坛”等。这些行政性教学研究组织与非行政性教学研究组织的相互交融、开放互动,使我校研修文化得到转型,走向合二为一的共同体研究。
1. 转化教研组功能,引导“成人”与“成事”
为了促使教研组从工作的“传声筒”,变为研究和发展的“孵化器”和“转化器”,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加速研修文化建设,我校在实施原有的《教研组教研流程》的基础上,调整推行了《教研组建设方略》。该方略将教研组的各项制度和常规记录合订成册,进一步发挥了教研组育人、转化和创新的功能,重新定位教研组组长的角色,强化学科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调在实践研究中催生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
例如,教研组研修计划包含了教师现状分析、项目研究主题、课题研究、课堂实践、质量管理、学科活动六大方面。该计划框架指导教研组组长整体策划、分步落实、随时检验,强调组员全程参与策划、协调,明确活动的设计目的、各自的任务与要求等。备课组作为教研组领导下的下级组织,在我校备课组建设方略的指导下,也逐步实现了功能的转型,成为了学校研修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2. 建立“四课机制”,实现“日常”与“开放”
我校逐步建立了扎根于日常的“四课机制”,包括推门课、邀请课、汇报课和研讨课,并在数量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即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必须完成至少两种课的教学任务,加强组内日常教学研修的频率,通过量的保证逐步达成质的转变;要在教研组组长的统筹下,注意四课的节律,并围绕研究主题分散实施。期初互相听推门课,诊断课堂教学现状,找到教学研究的聚焦点;期中互相邀请听课或开展教学研讨课,观察教学实施变化,找到教学改进的突破点;期末听汇报课,总结教学实践的成效。现在,我校教师间互动越来越多,自觉变革的主动性也越来越明显。
3. 实施“按需视导”,创新‘互管”与“共创”
我校提出在年级建设中实施“日常研修”和“节点视导”。在我校,年级组内日常化的研修随处可见,如课间研讨、午间研讨等,这种不定时的随时讨论,能及时捕捉教学智慧,反映教学问题,重建教学策略。“节点视导”是我校在年级组建设基础上建立的与节点事件相结合的年级视导制度,它包括确定“基础+特色”视导内容(包括年级组组长汇报、听课、座谈问卷、申报特色项目等),组织学校中层领导、年级组组长和家委会代表一起对每一年级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视导。通过年级视导,我们一方面可以不断发现教师教学实际中的问题、需要,搭建以年级为单位的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年级为单位统整责、权、利,促使年级组组长提升自主策划、组织、实施能力,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协作推进的运作机制。
三、立足实践内化,实现校本研修的功能转型
校本研修首先要让教师不断提升教育实践智慧,感受职业的内在幸福;其次,应当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作为追求目标,既要关注教师基础素养、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又要关注其对学生主动发展的研究。
1. 以主题研修实现学科改进的定向突破
主题教研包括专题和课题研究,是针对年段教学重点、教学实际问题、学生实际需要等开展的定向研究。我校各学科组每学期都会开展一系列主题校本研修,主题直接指向每个年段的重点教学目标,以课例研究的方式使全体学科教师清晰每一个年段的目标,在实践中对教材、对课程标准进行再认识。同时,各学科组立足于教研组和备课组,采取集中、分散、先集中后分散、先分散后集中等灵活多变的大小研修形式,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研修方式,如语文组的“循环磨课”、数学组的“预设生成”、英语组的“课例研究”等。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我校各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呈现出专业合作和经验互享的良好态势。
2. 以跨界研修实现各科教师的群体提升
跨界研修包括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研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汇报研讨、学科教导课堂教学示范等形式。我校每月都会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听课研讨,每次活动采用“合一分一合”螺旋递进的流程,即“集体听课一分组研讨一对话交流一专家点评”。这样的跨界研修强调主题性,教师们可以在教研组主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在活动前要进行简短的教研主题阐述,一是总结本组的课题或主题研究的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性思考;二是帮助其他学科组教师了解该组的研究内容;三是为听课教师的观课研讨提供聚焦点,使之后的研讨更集中和深入。教育的规律是相同的,各学科教师都能在观课研修中得到启示,经历理念、实践、思想的头脑风暴。
3. 以网络研修实现拓展时空的互动分享
一、調查研究,制订方案
由于我校才办学六年,是一所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学校,每学年都有数量较多的新老师调入我校。去年,我校增加了44位来自周围4间农村撤并学校的老师。开学初,我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听课等方式,对新老师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师徒结对”方案。学校根据这些新教师的迫切需求,有的放矢地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的作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二、新教师培训,提升自我
为了让初进入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较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由刘映桃校长主持培训工作,通过游戏体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增进了与新教师的情感,给予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同时,也让新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坚定了信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新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了环境,融进教师团队,放下思想包袱,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专业水平。许多老师回顾这段充满关爱的成长路程,总是满怀感慨,热泪盈眶。
三、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无从谈起。为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我校注重发挥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及邀请教育专家、名师主讲教育专题讲座。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困惑,重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四、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制订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求结对的“师傅”和“徒弟”都同时参加,按“集体分工—个人主备—轮流主讲—集体讨论—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的程序模式进行。“师傅”要经常和“徒弟”一起研究教材教法,释难解疑。通过这些活动,“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较快,有些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
五、班主任经验交流,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为了让新老师尽快熟悉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给他们“配置”了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骨干当“师傅”。“师傅”要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工作经验。由于“师傅”的指导到位,使新老师能及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少走弯路,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很快。教学相长,“师傅”在帮扶的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能力。
六、合作科研,突现教研的实效性
我校教研活动以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实效为目标,每位老师都时时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收集平常教学中的情况,在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解决,老师们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取向,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学校鼓励老师一队或多队“师徒合作,共同研究”,以群体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组合成研究小组。我校确立了学校网络教研的发展方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开辟校本教研专栏。
为了进一步拓宽校本研修的领域,我校与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广州骏景小学、香港真道书院、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北京前门小学、美国纽约州高地小学等学校结盟,积极构建合作、互动的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始终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三位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增城市教学能手,八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两位老师被推荐参加省名师培训;一位老师被评为广州市名班主任。教师分批外出学习交流的足迹近至广州、佛山、深圳,远至上海、江浙、青海、西藏、沈阳、香港、澳门、美国。我校老师在校本研修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教师团队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校本研修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短期与长期的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在帮扶培训过程中组成“教师专业互助共同体”,在教学工作中“共教、共研、共成长”,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从而使教师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增城市实验小学)
我充分体验了网络交互式教育和交流的便利性。例如,在网上看优秀的课程,研究优秀的著作和论文,积极与同事交流讨论,在线提问,发表评论。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学习,我感到利益不浅,可以说是心灵成长的经验。期间,为自己充电,吸收新知识、新观点、新教育方式。为了能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我积极参加了镇级、区级的一系列公开课,理论指导实践,从中得到了研修的启发。此外,我还积极反实践,积极写论文和案例。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我要加快步伐,跟随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的教育成绩。以上就是我加盟培训以来想法心得的总结,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在培训茶座的指点下,取长补短,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教学经验,争取在科学教学领域有更大的进步。
我对校本研修有了更深的理解,理解了校本研修的精髓,有以下收获
一、提高了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明确了校本培训的目的。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流程获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情况改善的研究活动。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保证课程改革向深度发展的新推进策略。
校本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真正主人。
二、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现在有些教师的认识还不够,现有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轻视学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抗态度,需要提高教师的学习认识。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成为不断学习的人,完善和提高自己。
三、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老师的学习积极性。
(1)培训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师继续教育是每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方,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不失时间的情况下获得必要的东西。
(2)采用协商培训形式。这就是指教师持续教学课程内容的挑选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训练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等,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协商、协作完成。协商培训的基础是:
①不一样的人由于内在素质构造的不一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每一教师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需求,最适合他人专业发展的环境可能完全不适合他人发展。因此,继续教育应鼓励教师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形式,实现自我选择的目标。当老师养成了自定义目标、自由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习惯,教学水平就会提高。
②教师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们可以适当选择学习目标。教师个人需要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最恰当的判断,他们有自我指导的能力,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开始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后,使命感增强,学习效率高。再次,由于教师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动机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行为产生了影响。
今天研究校本研修面对面,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和工作方式。对于自觉学习的人来说,IT是重要的资源库,善于利用,可以促进老师的快速成长。
四、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以下作用和方法
1、教育设计与交流:共享教育设计的交流与讨论反省与总结。
2、在线学习与交流:学习理论,同伴互助,寻求进步。
3、写教育博客:记录自己的教育教育实践和总结,展示自己的风貌,实现在线交流。
4、课堂实录和反省: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放在博客上,自己随时随地观察和反省,容易提高和总结。
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不能等,不能看,不能靠。自己必须积极出击,实践。要求我进步,要求我进步。
五、做学者,做更丰富自己的实践者,做让自己幸福的研究者,让自己幸福。
1、陈大伟教授的《校本培训面对面》这本书,让我们从思想上对校本培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一种追求和体现自己理想的实践,本书努力追求教师发展的三维目标,力争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从内容上看,本书不仅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还重点讨论成长方法,讨论如何反省、如何研究、如何促进伙伴交流、如何观察课程、讨论课程、如何与专家问题。
3、读了陈大伟教授的《校本教研面对面》一书,感受到了教师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深刻的意义。站在教育教育的第一战线上,我希望走出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僵化的思维方式,参考更新更好的手段和方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从一杯水变成一桶水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切实40分钟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4、陈教授在书中指出:每个教师的具体行为模式都隐藏着教师的一定理论和战略,承载着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感情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我们可以使用录音,选择声音并列的画面等各种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想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从简单、实用、常见的例子开始,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学习
5、这本书要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校本培训要有更加务实的态度,老师要敢于自我解剖,要有不断自我提升的意识,要善于配合,善于反思,更要有随时学习的意识。相信只要真正落实工作,校本培训一定会百花齐放。
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不但要关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要素,更要关注对校本培训的全面评价,否则会使校本培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鉴于以上认识,学校对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对校本培训进行积极、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
一、学校评教师
学期初,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制订校本培训计划书,同时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学期末,学校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理论学习情况。学校规定的理论学习内容和自选内容,主要侧重于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的理念等方面的学习,并要求记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悟,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研读一本教育名著,并积极参加学校的读书论坛、网上好书推荐等活动。
2.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及教育创新。主要包括反思日记、教学论文和反思性教学总结、学科教学创新案例等。要求“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末评比”。学校定期检查教师反思日记,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交两篇最满意的教育案例,学校装订成册,作为校本培训的素材。
3.培训成果。包括教师荣誉称号、论文、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的获奖情况。(具体见学校奖惩制度)
4、学校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每学期末对教师的工作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认定,从“校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先进教研组”等多角度地评价教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二、教师评学校
虽然学校在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时,对教师的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诊断性调查,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真正符合教师的要求,还必须通过教师的反馈来实现。每学期采取问卷调查或座谈方式,对学校校本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主要从课程的设置、课程的信息量、课程的针对性、课程与自身教学实践能否切合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
三、教师自评
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其原因在于它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校本培训评价的主体。教师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比较中找准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从而顺利实现教师的自我评价。
四、学生评教师
本人从1991年9月至今,担任初中生物教师,20年的教师生涯,使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了基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两年的教育工作一线上,我严格勉励自己、勤奋努力、好学好问,勇于创新,积极致力于生物教学研究,努力打造自己的教学世界,探索有自己特殊风格的有效性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理论认识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然而,由于过分注重实践,缺乏对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使得自己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工作的执行力不够,缺乏计划性、理论性和目标性,在教育教学中不够简化、精华和细化,工作后的总结分析改进不到位。
二、发展目标:
1、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在思想上继续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爱岗敬业。今后二年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人格品质,作学生的表率。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看新闻看报纸,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
2、加强师德建设。
因为我相信: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更需要的是具有高尚人格和师德品质。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时刻注意修养自己的人格——师德。
3、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今后二年,我将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作为生物课的任课教师,我要认真研究教材,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将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教学交流。每上的一节课,我都要苦心经营,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另外,我还要多进行自学、自修和反思,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多看与教学有关的报纸、杂志,听新闻、广播,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到网络世界中畅游,不断拓宽知识面,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仔细研讨总结;在总结中成长、前进;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切实有效的由教育改革的旁观者,变成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投身到教育改革中,并在实践中臻于成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需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 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
★ 初中语文优秀教研组计划
★ 初中语文教育研修计划
★ 初中语文教研研修计划
★ 政体教研组 研修计划
★ 语文教研组研修计划
★ 教研组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 初中语文教研组的读书计划
★ 体育教研组的研修计划
一、提高认识, 健全体系
1. 更新观念
新课程培训与研修, 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保证新课程实施与推进的新策略, 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柱。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倡导下, 全校教师打破了以往“一朝学习, 终身受益”的旧观念, 认识到了培训与研修的重要性。确立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是迎接时代挑战的有力武器的新观念。
2. 建全机制
学校实行了培训与研修的三级管理负责制。一级是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与研修领导小组, 负责全面规划、安排布置、宏观管理;二级是以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为组长的培训与研修指导小组, 负责计划、方案、考核细则的拟订与实施;三级以教研组为责任单位, 负责培训与研修的实际操作。
3. 建立档案
学校为每位教师设立了继续教育培训与个人成长档案, 档案中详细地记录了教师的学年自培计划, 参加各级教研、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学时情况, 还将教师的各种材料如笔记、反思、案例、论文、说课、评课等存档, 一人一档, 学年末进行考核评比。
二、集中培训, 实践探究
1. 以教务为主线,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 集中培训, 分散自学。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材料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学习。集中学习时, 学校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分学科组开展讨论解决;分散自学时, 发给教师学习教材,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或个人自学, 写出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各类教育教学书刊, 组成一个学习资源库, 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精读一本教育专著, 每学期写好一篇读书笔记, 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各种教师培训活动, 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 使之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学习, 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 集体备课, 推门听课。有效的集体备课是融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每学期初统一安排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内容, 在自身认真备课的基础上, 学科教研组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使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采取集体备课课堂验证, 然后再对备课进行集体修改, 最后将认同的备课材料置于学科办公群中分享。同时坚持推门听课制度, 要求每位教学管理人员每周对本组教师至少随堂听课2节, 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次听课结束, 听课教师都要对听的课进行及时的分析反馈, 填写“听课反馈表”, 交教务处后将反馈表统一交给任课教师进行反思, 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师的听课、评课能力。
(3) 科学管理, 规范教学。校本研修做到了组织到位、制度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激励到位。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 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加强教学常规检查, 狠抓落实, 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 并做到每天每节课都有行政人员查课, 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每月都有教学常规检查, 当月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实行绩效奖惩, 以保证教学常规的落实;每月都要对教师的“校本研修手册”进行检查, 对教师在研修方面的内容进行小结, 每学年按照月检情况评出校本研修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2. 以活动为载体, 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 举办专题讲座。学校定期邀请校外各学科专家来校为教师作报告, 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行动。
(2) 搭建研讨平台。学校建起了校园QQ群, 强化了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共享、宣传自我的意识。如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论坛、教育科研等, 同时部分教师也建立了相应的博客, 适时发送相应信息, 收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
(3) 开展学习交流。学校与重庆市名校建立正常联系, 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学校拿出专项资金, 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拓展思路。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走出去, 请进来”努力开拓广大教师的知识视野。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外出学习, 参加市、区组织的教研会议和听课、培训活动。每次学习后, 都要在学科组进行交流学习, 一人学习, 全员受益。学校尤其重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 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 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4) 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定期开展校内的研讨课、练兵课活动。根据万州区“变革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骨干教师按照模式上好示范课, 其余教师上好合格课。
三、分层研修, 实现共赢
1. 年轻教师研修
年轻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他们在工作中有热情和信心, 但是缺乏教育实践经验。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确立了以年轻教师研修为重点的研修体系。制订青蓝工程实施计划, 每周进行一次讲座, 学校领导带头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细节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从师德、师能、师艺等方面来塑造教坛新秀, 使年轻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听互评来找差距, 促提高, 博采众长, 扬长避短, 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的后备力量。
2. 骨干教师研修
骨干教师是教学研究的排头兵, 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学校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 以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每人上两节示范课, 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 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培养骨干教师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 为全面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搭建平台;每学年对骨干教师进行全面考核, 实行绩效奖励, 每五年接受区教育委员会的考核, 确定新一任骨干教师人选。
3. 班主任研修
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 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学校坚持隔周进行一次班主任研修交流, 由德育主任或优秀班主任作报告, 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学习教育管理理论, 进行班主任管理研修, 使之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 会设计主题班会, 会组织召开主题班会, 会做学困生转化工作, 会与学生沟通, 会培养学生干部, 会运用班主任工作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会协调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等等, 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4. 教研组组长研修
教研组组长在研究教法、更新教育观念、了解课程改革动态、掌握教育课题的实施方面起着把握方向的作用。学校要求每一位教研组组长做到专业引领、率先垂范。学校开展了教研组组长“五个一”活动, 即每学期每位教研组组长组织一次集体备课观摩, 评讲一节公开课, 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承担一个小型课题研究, 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在教研组内兴起学习研究热潮, 提升了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找准病根,提高研修的效度
1.研修目的不明。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校本研修仅是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而在如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如何改变教育观念等方面做的工作很少,这必然使校本研修走进死胡同。 2.研修针对性不强。研修没有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没有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使得研修盲目,流于形式。
3.研修计划性不强。研修没有根据本校的实际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即便是固定了时间,也常常因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而取消。
二、细化内容,拓展研修范围的宽度
(一)常态化的师德锤炼
师德研修是我校研修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所有研修的基础,该项工作由校长和党办行办主抓。除通过每周的政治学习、专题讲座、心灵鸡汤、感动校园人物等时时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提升素质,还通过各种“群”的建立,利用突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信息平台,或警言、或视频、或名师博客,拉近距离,交流情感,熏陶情操。
(二)多样化的德育研修
为突出侧重点,我校在研修工作中将德育研修独立出来。在每周一次的德育例会上,德育处以主题式培训、经验交流、困惑求解等方式开展德育研修,不断更新班主任的德育理念,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如:德育主题班会比赛,班级活动微视频比赛,我身边感动瞬间微视频比赛等。在比赛中,班主任们风采尽显,个人人格魅力及帶班风格相互影响,不断优化,班级管理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三、抓住契机,加大研修过程的力度
(一)以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为原动力
2012-2014年,我市强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借课改的强大助推力,以改革的本质、目标、意义、模式作为专题研修的主要内容,反复讨论,反复实践。并将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修的重点,不断探索。
(二)以“一师一优课”为牵引力
201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教科室又围绕此开展了大规模、全覆盖的“磨课”运动。由于全员参与、人人实践,前后共经历了十多周时间。这一轮下来,我们又一次看到: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三)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打造”为助推力
我校教师课堂信息技术运用的整体水平始终不高,这也是我们的苦恼。2015年下期,市区开展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赛课活动,我们又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开展研修工作。这一轮下来,教师无论是信息技术水平的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还是教育教学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用好技术,增强研修手段的烈度
(一)巧用同步课堂
录播室本是用来上课的,但我们却把它当成了研修的主阵地。在录播室上同步课,直接上传互联网,而互联网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二)善用录课
我们还有一种研修方式叫录课反思,即将课全程录制下来,执教者和其他教师都可以回看整个教学流程,仔细分析课堂中每一细节。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一边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然也可以针对教育名家课和优质课的课堂实录进行研讨。录课反思和课例研修,实现了教学行为的矫正和优质课堂的模仿,成为了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在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教学改善的功效逐渐彰显。
(三)活用微课
录微课和用微课是教师自我研修和共同研修的另一种重要方式。要录制一个微课,哪怕两三分钟,都不是那么简单。在反复的录制中,教师们发现自己课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口头语言越来越简洁,体态语言也越来越优美,课堂掌控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微课录制完成后,怎么用、何时用也需反复讨比较、实践,这一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艺术都是考验。微课的录制,有效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微课的灵活使用,多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新技术和媒体提高了研修的效率,让校本研修变得更加生动、有效。更喜人的是,教师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子白板使用娴熟,微课录制信手拈来,音视频编辑逐渐掌握,学校出现了一大批信息技术达人。除此之外,我们还大量收集教师们录制的优质微课,建成了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信息资源库,编成我校的校本教材。
五、搭建平台,扩延研修形式的开放度
传统的研修最多的形式是听课、培训、教研等,固定不变的研修方式使得教师缺乏研修的兴趣。我校为教师研修搭建了各种常规平台,如:走出去请进来,每周学科教研,每周业务学习,每期五峰论坛等。但最高效的平台应该是各类赛课活动和联合教研。
(一)赛课活动竞风流
在赛课中,我们教师的收获是很大的。赛课的准备过程对赛课者和参谋者都是一种高效的研修方式。我校除了市区的赛课活动之外,校内每期有专题赛课。专题赛课可以是针对教学改革的不同时期、不同问题而开展的。如课改初期,我们有“113结构课堂大赛”“8421小组活动课大赛”。课改中期,我们有“复习课大赛”“习题讲解课大赛”“微课运用大赛”等活动。各种比赛促进了教师的自我研修和集体研修,从而提高了执教能力。
(二)联合教研亦精彩
五校联合教研也是我校教师成长的平台之一。从12年起,城区五所学校定期、定内容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包括两部分:上课、议课,一般一科半天时间。各学校选派一位教师上课,同课异构,最后讨论。主要针对教材的挖掘、目标的确立、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高效实施课堂教学、合理进行教学评价等进行研修。
【初中教师校本研修心得】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校本研修总结12-17
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06-30
初中英语教师研修心得12-13
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培训心得体会01-18
初中数学教师研修总结09-23
初中教师研修工作方案11-18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研修日志01-0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总结09-13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方案09-30
“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研修日志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