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对砖厂的要求(精选2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节能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技术水平的进步, 也带来更多更有效利用煤矸石方法:碳含量小于20%的煤矸石可以生产水泥、砖瓦、轻骨料、矿渣棉, 碳含量再高的可以用来回收煤炭或作为工业燃料, 铝硅比大于0.5的可作为制造高级陶瓷、煅烧高岭土及分子筛的原料等。采用煤矸石为原料的制砖工艺也需要不断创新, 更好地利用煤矸石制砖, 要在节能和环保上多下功夫, 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节能环保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煤矸石砖厂的建设、生产期, 还应反映在砖厂项目的前期调研立项、建设期 (设计施工) 和生产期运营, 即应贯彻到砖厂的全寿命周期内。
2煤矸石砖厂前期调研立项
这期间重要的工作是对煤矸石原料性能进行全面分析, 看其是否适宜制砖。另外, 对建设场地进行评估分析, 看能否满足建厂需要。
2.1原料性能分析
2.1.1原料取样方法
煤煤矸矸石石原原料料的的检检测取样可按GB 475-2008《商品煤样人人工工采采取取方方法法》》进进行行。。对对于于煤煤矸矸石石山山采采样样, , 决决不不能能图方便仅在山脚取样, 而应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选取, 使原料取样尽可能具备整体代表性, 这样的检测报告才可以作为项目决策和设计依据。某砖厂建设时, 煤矸石随意取样, 检测报告提供的发热量为300 kcal/kg, 点火后窑炉温度一直上升到1 100℃多仍不能控制, 只能将坯车强行拖出,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事后调查发现, 该厂使用的煤矸石原料热值波动较大, 在300kcal/kg~1200 kcal/kg之间, 生产时取料处煤矸石热值在1 000 kcal/kg, 进窑砖坯又没有及时跟进检测得出实时数据, 导致了事故发生。
2.1.2原料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及发热量的评定
制砖煤矸石化学成分分析要求见表1。
物理性能要求见表2。
从生产实践来看, 煤矸石中CCaa OO成分最好在10%以以下下, , MMgg OO在在33%%以以下下, , SSOO33在在11%%以以下下, , 这这几几种种成成分分含含量量越越少少越越好好。。CCaa OO含含量量高高不不但但缩缩窄窄烧烧结结温温度度范范围, 还使制品爆裂产生废砖, 造成大量固体废弃物, 严重的可使砖厂被迫关门。而原料中硫化物的存在, 不但腐蚀窑炉耐火材料, 也腐蚀管路、风机、窑车等, 缩短窑炉及相关设备寿命, 同时也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图1为某砖厂因煤矸石硫含量高, 投产3个月后投煤孔处即产生明显腐蚀, 不到一年因金属管路腐蚀严重停产。
煤矸石作为制砖原料还应进行发热量的测定, 其以1 338 k J/kg~2 090 k J/kg (320 kcal/kg~500 kcal/kg) 为宜。
2.2建设场地
煤矸石砖厂场地优先选择在贴近原料处, 避开地质不利和有价值矿藏的地段, 避开居民区上风口与取水口。在丘陵或山区地带应避免三面以上环山的低凹区, 后者容易聚集烟气。某砖厂建设在类似场地上, 冬季烟气聚而不散, 加上煤矸石含硫, 烟气影响到周围几公里范围内村民正常生活, 生产两个月即被责令停产。
3煤矸石砖厂建设
3.1设计
砖厂设计应根据原料性能和产品纲领选择最合适的工艺流程, 应从环保节能的理念出发全面考虑设备、窑炉、厂房及附属设施及公用工程
总图运输设计:保护原有地表植被, 利用好原有地表径流, 合理利用自然地形的高差来布置建筑物, 避免大挖大填, 原料堆场应设置防尘网, 采用皮带输送时要考虑封闭, 汽车运输距离尽量短且运输过程中做好遮盖, 道路两侧设置植物篱笆, 扬尘工段设置在主导风向下风处。
工艺设计:生产线整体设计要留有技术升级余地 (如人工卸车时必须考虑自动卸车空间预留, 适当从整体上考虑增产余地 (不要有瓶颈工段) , 原料输送工段应紧凑合理, 减少不必要的转送环节, 减少进出料落差 (设置下料溜子) , 设自动加水装置控制原料输送时的含水率, 设备选型要与原料性能和产品纲领相适应。
建筑结构设计:厂房优先采用门式轻钢类结构 (主要材料可回收, 材料承载能力利用率高) , 北方地区厂房保温要好, 扬尘工段 (破碎、筛分、搅拌) 厂房整体或局部封闭, 内部墙壁、天花板、门窗、预留口要平滑, 减少积尘死角, 基础与设备基础设计要整体考虑。
公用工程设计:考虑生产线整体自动化控制, 扬尘工段设除尘, 生产用水循环使用, 外排气体 (排烟、排潮) 通过排烟脱硫系统 (如有氟化物或其他有害物质尚应安装相应治理设备) 。
设备与窑炉:选择机体能有效密封的破碎设备, 选择能变频调速设备, 选择热值消耗低的窑炉。目前生产中普遍反映中小断面隧道窑比大断面隧道窑容易控制, 如能做好大断面窑炉的保温设计施工, 提高码坯高度, 解决横断面温度场分布均匀等问题, 理论上大断面窑炉更节能, 采用微孔助燃节能窑炉应考虑余热利用。设备和窑炉应进行系统优化选择, 科学合理地确定辅机和配套设备的相关性能, 使整条生产线的设备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做到既相互匹配, 又经济合理。设备与窑炉要具备一定的增产潜力。
工人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绝对禁止超负荷使用, 这将使设备易出故障, 而且容易导致意外事故。要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防止设备非正常磨损。
3.2施工
施工过程中了除了常规的环保措施外, 应格外重视材料和施工质量控制。生产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设备基础预留孔洞位置不准确, 二次浇灌不密实使振动类设备 (如破碎设备) 处于偏心工作状态, 结果设备能耗高、维修量大、寿命短;也有隧道窑窑墙竖缝灰浆不饱满, 保温材料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窑炉热损失, 甚至出现窑墙倾斜导致局部损坏的现象。施工中要严格按现行规范、设计图纸施工, 这也是保证煤矸石砖厂环保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摘要:详细论述了节能环保理念如何体现在新建煤矸石砖厂前期调研立项、建设期 (设计施工) 和生产运营期上, 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规避非生产性风险。
关键词:煤矸石砖厂,全寿命期,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赵由才, 牛冬杰, 柴晓利.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近年来,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雾霾天气、饮用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逐渐成为公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将国民健康放置在我国环保理念核心地位,可以说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
这就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要求包括立法者、领导者和研究人员在内的所有环保工作者以信仰健康为环保根本。同时,这也意味着对健康的考虑要在所有的环保工作中体现出来,将保护国民健康写入环境保护的根本目标,环保科研工作者应做到以国民健康为研究出发点,环境影响评价做到以国民健康影响为重要指标。
明确治理重点,消除环境隐患
“十二五”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实施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1.落实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完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深化对二氧化硫及颗粒物排放的控制。以火电行业和机动车为重点,开展工业及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加强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全过程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完成电子废物集中处置区域污染调查和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继续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发布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健全危险化学品准入制度。
2.开展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确定重点防控区域、行业、企业和高风险人群,集中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扎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完成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调整工作,制定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办法,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持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违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继续加大二级保护区内超标排放污染物单位和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的清理整治。排查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环境污染隐患,防止环境污染事故。
3.着力解决农村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优先支持重点流域、区域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在居住分散、经济条件差、边远地区的村庄,推广分散型、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模式,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共享共用。
健全体制机制,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采取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形成环境优化发展的“倒逼机制”。首先要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使地方政府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我国颁布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开展了“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应当减轻危害群众健康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制度建设,推动从中央到地方统筹开展环境与健康工作。同时把任务分解落实,以调查带动管理,使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完成“硬”任务的同时,提高对环境与健康的管理能力。
其次,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违法违规项目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没有彻底取缔关闭的区域,实施“区域、流域限批”;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不能批准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以及不运行环保治理设施,仍然存在直排、偷排、整治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违法企业,严格限制其新建项目审批。
最后,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守法的企业在经济上受益,违法的企业在经济上付出代价。加快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形成环境保护的有利氛围和强大动力。
强化环境评价,降低环境风险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将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纳入其中。确定外源性化学物质在暴露条件下对人和环境产生的不良效应或健康危害。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健康风险评价EHRA方法,对暴露量和不良健康效应的定量分析。从环境浓度、暴露水平和体内剂量等要素评价出发,研究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接触的剂量、时间和特性。尽快建立和扩大健康风险评价的专业人员队伍,建立针对工业和基本建设项目人群健康风险的科学评价和预测预警机制,建立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风险预防协调机制。对某些化学物质造成暴露人群健康效应的反应概率和预期危害进行估计和预测,并向有关部门提供暴露人群可能的反应概率和可能的健康风险分析,提出某物质的“每日可容许摄入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集中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有色金属及相关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严肃查处未经审批擅自开工或已经建成投产的违法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取缔关停国家明令淘汰的小电镀、小制革、小冶炼等落后工艺装备和生产能力;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暂停新增重点防控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厉打击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违法排污行为;对涉砷的冶炼、化工等企业和生产过程进行重点检查,加强原料、生产工艺、废渣贮存、污染防治的全过程监管,严格禁止向城镇下水道排放重金属超标的废水;严格禁止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坚决遏制各类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减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风险。
切实落实责任,实现和谐发展
健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公开政府掌握的环境与健康信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与健康意识,引导公众监督,在发现可疑的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问题时,可以及时反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管理者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普及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的应急知识、应对措施和防护办法,还可引导媒体报道、帮助公众形成正确的环境与健康观念。
加强宣传报道,曝光典型案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一批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做好专项行动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级政府是环境质量的责任者,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者。各级政府要加大能力建设,加大治污设施建设和环保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环保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切实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
以考核问责为抓手,深入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突出环境问题往往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解决时往往会遭遇到极大的阻力,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既要“查”,更要“处”,绝不姑息,查处一个,解决一个,杜绝其死灰复燃的任何可能,真正把为民办实事、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落实到查处的每一个问题,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者单位:杨瑞星、王建生、韦正峥、邢晶晶 、索文宇,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与社会管理研究部;张淑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保局对砖厂的要求】推荐阅读:
展会对环保产品的作用03-28
对基层环保工作面临问题的调研报告04-09
水泥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保措施05-26
环保对我们很重要作文11-10
环保知识讲座 (对家长)03-16
关于环保的作文:环保起来07-15
市环保局的主要职能11-23
环保局干部个人年终总结的06-15
给环保局的感谢信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