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精选14篇)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 篇1

由于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原来在小学阶段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全部升入初中,从而使同一班级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十分突出。特别是我校这样的薄弱学校,此差异就更为显著,加上非重点学校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外,不能或很少能够给予学生其他能力施展平台,扼杀了许多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更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意志消沉,自卑心理加强,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自暴自弃,成为令我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又使他们学有所获,这是我们初中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们传统的编班教学常常难以顾及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差生感觉到在优生面前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也不敢有所表现,导致两极严重分化,差生’厌读’、优生’陪读’的不良后果。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政策,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于是,教学中我采用互动-探究-发展的教育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和分层评价,区别对待,扩大课堂教学的针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使优生更优、更高、更强,差生恢复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打好基础。

一、学生分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经过对学生的观察、测试、摸底,对学生的整体情况,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有较深的了解。此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最为恰当的。依据学生的成绩,认知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方法等把学生大体的分为ABC三层。A层的基础相对的比较扎实,学习成绩优良。B层的基础水平一般。C层的基础相对落后。并在分层后建立相应的鼓励和竞争机制,体现分层的相对性,而对于分层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鼓励C层的同学向B层跃进,激励B层的同学向A层奋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A层的学生感到有压力,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不败的地位。同时在学生分层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分层次教学的意义,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同时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施以爱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C层的学生。只有对每一位学生抱以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建立有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目标,结合教材的弹性要求使之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可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准备。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对于BC层的学生多给予指导,以扶为主,设计的问题简单一些,坡度缓一点,以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为主培养基本能力。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的使用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就使在分层教学中的目标更加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教学的部分。为了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对于C层的学生应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恢复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使他们抛弃胆怯和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自心。教学中主要以扶为主。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受到通过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的喜悦。A层的教学主要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贵在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发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更高、更强的要求。

五、练习、作业的分层

教学的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来巩固的,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能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学习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体补偿评价和发展的训练达到分层目标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精心的设置(编排)课堂练习课后作业。C层的还是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不可打击学生的信心,多让学生体会成功感。A层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熟练灵活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多考虑,要求他们能够独立解决诸如课后的“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回去思考、讨论,感到学无止境。

六、测试、评价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世间万物,同样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不同学生。因此,要达到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提高整体水平。也需要分层测试。

针对A层的学生在要求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锻炼思维的同时又可避免因高分而产生自满的情绪。而对B层的学生则主要以检测能力的学习提高为主,而C层的学生则主要检测基础知识为主,从而使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尝试到高分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有所区别。对于BC层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于A层的学生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努力奋进,不断的超越自我。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 篇2

一、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 激发创新思维,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 逐步提高, 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 优化师化关系为分层教学提供教学环境

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重要一条是优化师生关系, 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分层教学既不是降低要求, 也不是放弃对差生的教学, 而是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 逐渐走向整体优化。首先, 要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 启发学生的觉悟, 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性, 争做知识的主人。其次,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性, 积极创设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 注意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还必须具备民主的教学作风, 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有些学习上很用功, 但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的同学, 要尊重他们, 并单独找他们分析原因, 多表扬鼓励他们, 让他们找回自信;对有时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 也要很快让他们坐下, 以免他们难堪。教师还应经常真诚地征求学生的意见, 让师生感情融洽。

2. 改变传统的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采取以班集体教学为主, 小群体教学为辅的组织形式。在小组成员的组成名单上, 采取“模糊学”的方法, 不严格划分学生智力的高低, 也不指名道姓点出哪些学生是低层次的, 哪些学生是高层次的, 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来分层组织小群体教学, 目的是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对个性强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 可进行个别辅导, 解除他们对“补差”的抗衡心理;对学习兴趣高的同学, 定期组织讲座, 充实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分层时注意爱护师生的感情, 避免给差生带来冷漠和压抑。

3. 分层教学的巩固与反馈

由于分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小群体教学为辅, 所以教学手段一样, 教材统一, 进度统一, 分层的体现主要在于每堂课的习题设计上。设计系统的数学习题, 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往往是模糊的, 并且常与学过的概念发生混淆, 必须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 学生对习题的练习, 才能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类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从而真正学到新概念及其运用中的技能和技巧。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对每课时的习题都应作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习题的具体选择, 原则上要忠于大纲, 忠于教材中的例题、练习、习题、复习题, 不搞题海战。对学习掌握习题的情况, 也要分层设计, 分层要求。

4. 更新评价方法

分层教学实施后, 对学生评价也要随之更新。在平时每个单元知识点的考核中, 要进行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 试题的内容以课本上的练习题为主, 时间为一课时, 随堂测试, 如未合格的学生就是下单元中第一层次教学对象, 必须参加第二次类似试题的考试, 直到合格为止。第一次考试合格的学生还要进行第二次的考试, 试题的程度一般在中上水平, 设置几道难度较大的习题, 目的是要分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如果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 认为未发挥出真实水平, 还可向老师提出第三次考试。这种考核方法, 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明确了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而掌握知识是无止境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3

基于对本学年初一一班新生来源的初步了解,我采集学生信息,根据学生特点,采取自愿选择组别的形式进行初步分层,分组教学。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群体。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三组比例大致分配为3∶5∶3,以后会根据大考自行滚动。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数学分层次教学主要有五种:

1.分层整体教法:这是一种在整体教学中分层指导的教法。即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时间上是整体分段的(A、B、C三类学生同步进入各个教学环节),但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上是分层区别对待的。C组侧重基础,B组侧重中等难度,A组侧重拔高应用。

2.分层复式教法:教师对不同类学生,采取不同教法,对B、C组学生以教师启发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对A组学生,则以布置自学提纲,指导他们以自学为主,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然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训练。

3.教学目标分层: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弹性要求”,因此要把握分层次教学。如对绝对值概念,C组学生只要求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去掉这个数前面的符号后得到的数”,会求具体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如-4 ,2/3 ,0 等;对于B组学生则应知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并会由|a|=6求a;对A组学生来说,则应能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并会对 a进行讨论。

4.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之中。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处理概念教学,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在分层次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对C组学生要铺设台阶,从具体的数入手:

34×32=(3×3×3×3)×(3×3)=3×3×3×3×3×3=34+2=36

一般地,如果m、n都是正整数,则

Am•an=(a•a•…•a)(a•a•…•a)=a•a•a•…•a=am+n

而对于A组学生,要突出其抽象的逻辑思维,要能联系幂的乘方的意义,直接得到公式,并能理解同底数幂相乘的逆运算的含义。即:am+n= am•an

在教学例题教学所占的课时远远多于概念教学。通过例题教学,可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分层教学中的例题教学,可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例题和同一例题的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上来体现。

如设问、练习、作业分层次。C组以学会最基本的问题为主,对B组学生应起点略高于C组,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对A组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从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多作考虑,注意一题多解、多变,布置一些探索性、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做到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5评估测试分层: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要采取评估测试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 篇4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又因现行的教学方式从教师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差异,不能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探索。

一、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钝,有的人形象思维强,有的人逻辑思维强,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人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过人。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有入门,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3.学习品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数学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难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

分层递进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生分层原则。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学生分层自愿。我们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并说出其理由,我们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课教师意见,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同学,及时耐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

2.分层教学动机。分层教学就是及时让学生清楚自已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了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了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3.教师配备原则。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即用最优秀的老师教最好的学生,最差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在数学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我们根据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验组三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于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老师任教C层学生,二者兼而有之的老师任教B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可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4.课堂标高设置。因为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每个教师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自己原来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5.动态管理原则。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有学生申请,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 篇5

教育随笔:浅谈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策略

教育要面对一切学生,教育要面对学生的一切,在存在个体差异的班级中,实行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绝大多数人英语成绩的重要举措。

一、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时代的发展呼唤素质教育,分层教学正是适应了时代的的需要。这就必须正确评价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从而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果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势必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出现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因此,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要求是必须的。

实行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体现。学生群体中存在智力、能力等方面某种程度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分层教学。

实行分层教学是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我国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势必将进一步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现代教学观,实行分层教学,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标高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关键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分层次教学制定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对同类班级内部的不同学生作不同的要求。注重培养不同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教师不但重视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了学习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选择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让目标成为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2、教师应该分层编写教案

(1)分层教案,对不同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2)第一层以基础生为设计对象。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教学中注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层针对中等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思维兴趣、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加速他们向优等生行列迈进。第三层以优等生发展需要而精心设计。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历史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多元思维,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体现

(1)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一般性的问题要让一般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难度较高题目应提问较好层次以上的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回答出力所能及的问题,都能得到成功的满足,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板书要有层次性。一般性问题板书力求简约,而对难度较高题的板书则有梯度,要进行合理分层,使一般层次,较好层次,好层次的学生掌握到哪一梯度应非常清晰,一目了然,从而使一般层次的学生“吃得饱”,较好以上层次的学生“吃得好”。

(3)练习和作业的质和量上有层次性。练习是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的反馈过程,题目千遍一律,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题目太难太多,会使差生产生畏难情绪。容易挫伤其积极性,导致厌学,相反,题目太少,太易,则很难调动优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受到抵制,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练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可分为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等层次。在练习时要明确哪些层次的学生应做哪些层次的练习题目,同时,鼓励一般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练习题冲刺。

(4)评价分组。对练习的评价要以是否达标论成败,而不能简单以分数等第的高低论英雄。教师对达标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尤其是一般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4、课外辅导分组进行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了解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每一课所学内容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如理解不透、思路不清,甚至于与老师的意见不一,解题方法不同等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课后及时深入到学生中去,对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分层辅导,及时化解学生的疑难,以圆满完成教和学的任务。

5、分层出试题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的结果往往也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因此,考试这种手段运用得好,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考试目标,而不能作硬性的统一规定。对一般层次的学生宜提出能基本掌握书本基础知识,能进行简单的知识运用的考试目标,对较好层次的学生宜提出能比较熟练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能进行较为复杂的知识运用的考试目标,而对好层次的学生则宜提出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有一定的创新的考试目标。当然,对学生的分层是相对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考试后,要对学生进行重新分层。那些已经达到的较好层次的学生将升到好层次,从而不断推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 篇6

在分层教练习中,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初一编班时6个班级数学平均分相差在0。4以内,及格人数相差1~2个,优良率0。3%,因素也做到尽量均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任课的两个班(85人)2015——2016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高出其他三班平均分8。35分,及格率高出7。63%、优良率高出8。41%、较差率低于其他各班平均的3。28%。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篇7

一、教学方法层次化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 对A层次学生“教”重于“学”, 即以教师的“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 使学生获取知识, 再适当地加以指导, 指导时再采走用领着, 扶着走的方法。对C层次学生, 则“学”重于“教”, 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 多进行学法指导, 指导时可以引着走, 放开走。

二、教学过程体现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 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过程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 缓坡度, 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 教师讲授新课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分析处理好部材, 使教材重点内容层次化, 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 又要照顾个别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的机会, 不要把成人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学生, 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上课时, 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讲解同一节内容时对其有目的的增加难度, 增加题量;而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就采取降低难度, 减少题量, 做到在课堂上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使得他们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渐渐地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树立信心, 实现逐步的转化,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 使课堂充满生机, 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 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 面向学习暂困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 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 面向优等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 各有所得。

四、辅导分层

平时利用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 培养师生和谐感情, 激发学习兴趣, 指导学习方法, 面批部分作业, 个别辅导重点突出, 选题简单、基础。对A层学生鼓励拔尖, 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 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五、课堂练习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 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 作业应精心编排,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 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反馈、矫正, 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 反馈教学信息, 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 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 分别布置三类难度不同的题目, 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 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 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 拓展延伸性练习, 综合运用性练习, 对低、中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 低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 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 中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性练习, 和书中章节习题, 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 高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这样配制练习, 有利于低层学生巩固基础, 中层学生略有提高, 高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特别是后进生, 以前经常由于不会做而不做作业, 经常没作业交, 现在对他们降低要求做些最基本题目, 慢慢地恢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愿意做作业了。优等生则由于独立自主的学习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挥, 尝到学习的成功感, 学习的动力倍增。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有发展。

六、分类评价赏识为主

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分层评价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激励调节工作。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要看到他们的成绩, 如回答得不完整、不准确, 应及时激励, 如他们一旦能答出逻辑性较强的问题时, 要加倍鼓励, 给他们以信心;对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总之, 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的探索, 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 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健康发展, 追求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 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 努力提高初中数学的教育质量。

摘要: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要做到“因材施教, 分层提高, 让尖子冒出来, 使多数迈大步, 叫后进生不落伍,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 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篇8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水平结构在某单元前作出新的选择。

二、分层的方法

1研究学情,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每接一个班级,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层),并激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显然,这种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积极向上的同学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迈进。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分清学生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

3授课分层,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具体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为了鼓励C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我在提问的设计上做了处理。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课堂练习设计上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设计。这样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能学得有所收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而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4作业分层。所谓分层作业,就是在教学中的作业环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水平特点,合理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

三、分层次教学结果

(一)分层教学的成效

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指在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它是“因材施教”这一重要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符合新课改理念。

1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教学的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引入某节课,如何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研究的,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将学生数学能力素养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统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避免了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后无所事事。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信息素养都得到提升。

(二)分层次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1学生层次的确定。在确定学生层次时一定要慎重,要在课堂教学时关注学生的情绪,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学生谈话,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有可能导致某些学生的反感。最终,他们可能会放弃数学这门课程。

2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任务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由于对学生缺乏准确了解,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有时会出现内容深浅程度不能适应各层学生。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难易程度的掌握及教学方法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养成。

3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分层教学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方面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考虑。教案的编写可能要化费的精力是普通的数倍。这必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分层教学的需要。

四、分层次教学反思

(一)是“长善”还是“救失”

目前,有关分层教学的目标,认识上以乎存在着两种分歧,即“长善”与“救失”。所谓“长善”,就是针对分层教学实际中,某些个性特点较突出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学生良好个性优势的充分发挥。所谓“救失”,即指针对分层教學中一些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滞后的状况,而采取的教育措施要注重使这些学生能有效地学习,体验成功的愉悦。

于是,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存在右似乎与上述两种认识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即“英才”目标和“补差”目标。这可从有些地方所倡导的“加速型分层教学”实践模式和“矫正型分层教学”实践模式上窥豹一斑。所谓“加速型分层教学”,即以加快班级中“优等生”的学习速度和加深其学业难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英才”为目标,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教师都特别关注“优等生”的发展。所谓“矫正型分层教学”,则是指以减缓班级中“弱生”的学习速度和减轻其学业难度为目标的。事实上,以上两种“分层教学”实践行为,是对分层教学目标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实际上足把立足于“发扬学生个性中的优点”等同于只管进行加速其学习速度、增加其学业难度的“促优”教学。

(二)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

从理论上说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落实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对于“层”的确定却存在一些问题,大都是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或某几门主要学科的成绩由教师确定,甚至学习小组的搭配也是由教师确定,且不说这样操作是否准确和科学,就学生来说,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这种结果,学生不能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育,也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甚至难以接受教师的安排,在心理上造成伤害。

(三)是缩小了差距还是抑制了发展

不论是采取何种形式的分层教学,在其总结的实验成绩上都少不了这样一条:提高了弱生的学习成绩,缩小了与优秀生的差距。所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所谓的“低起点、小步子、密台阶、快反馈。”学生则采取小先生制,合作学习,优秀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弱生等等,应该说这些措施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如果每门学科、每节课都是采取这种形式,将所有学生都限定在同一学习内容上,即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也将会限制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或许他们会学得更快一些,或许他们会选择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但是由于这种“齐步走”的教育方式,使他们的自主发展成为泡影。因此,实行分层教学,不应把目标定位于缩小差距上,而应在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上,否则,在缩小差距的背后却抑制了优秀生及学生特长的进一步发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篇9

一、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其他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简单习题。

二、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教学分层

首先,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以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及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即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

其次,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最后,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对课外作业也要进行分层次。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基础知识的练习为主,偶尔也要布置一些简单的综合题;给B层学生的作业以基本知识及中等难度的综合性题目;给A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要选一些较难的基本知识练习。这样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中高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四、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1)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以学生自己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2)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模式探析 篇10

分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佳方式.笔者认为,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其元认知水平、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把学生进行分班或分组后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数学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依照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和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自主发展.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做到两点:

其一,立足所有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实施教学,做到“起点要低”.所谓“起点低”,就是使全班学生从教学过程的开始就都能进入教学活动.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要降低新知识的难度起点.例如《代数》“函数及图象”中函数的定义,书本只举了一个例子,用了很小的篇幅就完成了.这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对于差生,远不能理解掌握.应该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详加叙述,才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其二是采取“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所谓“多层次”,就是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由低到高、梯度较小而又层次分明的问题,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一步一个台阶地达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又使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能达到较高的层次目标.“多层次”教学要有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环节: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和评价分层.在教学过程中,这四个环节不是单一的循环,而是灵活渗透、交互运用的.学生分层是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元认知水平进行分析,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70%、10%,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例如,成绩好、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属于A层;成绩中等、状态稳定、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属于B层;成绩较差、困难大、消极厌学、顽皮不学的属于C层.分层后按照A、B、C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便于课堂辅导,利于合作学习.目标分层是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确立各个层次的学生所要达到不同的目标.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达到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不同的层次目标,保证了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施教分层是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要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必须做到备课分层、授课内容分层、提问分层、训练分层、作业分层以及分层辅导.例如在分层训练时,教师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以适应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第一组作业题,会做其中的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第一组作业题,选做第二组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进步和提高的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下,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另外,还要做到课外分层.课外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延伸,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可利用课外活动,把学生按A、B、C层分班,打破原班建制.对C层学生补习,着重帮助他们消化课堂上未能消化的内容,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同时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对B层的学生上大课,重点是

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篇11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何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对于这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分层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就分层次的教学及其运用进行讨论。

一、分層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授过程中,依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这对需要教师对于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依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以及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实施分层教学一方面既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又能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另一方面既能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新技能,又能将两极分化的数学局面打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1、确定分层的目标。在数学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就需要将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分层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也能更好的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分层的确定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个人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也就是将大纲的内容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去表现出来。这些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类:基础、中等以及发展。基础的学生只需将教学目标的重点以及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即可;中等的学生则是在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扩展;而发展的学生则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延伸,使得他们的运用更为巧妙,对于知识的运用更为熟练。

比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时,可以将表达式分为三类:简单的x2-x-6=0 ,中等的3(x2-x)-2(x2-x)-6=0,发展的(x2-x-6)(x2+5x+6)-4=0,通过这样分层教学,能让各个层次发展的学生对于因式分解有自己的认识,在学习的时候也就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可以使得教师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显然分层教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依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的,因此教师在制定分层教学的时候就得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兴趣。

2、依据分层进行分层教授。分层的教学时由简入难得,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个特点,先将基础的知识进行讲授,然后再循序渐进,不能忽略了任何一个分层的学生,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就将知识掌握,具体的就是基础的问题让基础的学生回答,稍有点加深的让中等的学生回答,有延伸的就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这样既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也是得到尊重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的氛围更加的融洽与热烈。

比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时,让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

共同练习:已知△ABC∽△DEF,且S△ABC∶S△DEF=36:16,两三角形周长之和为64厘米,则△DEF 的周长为多少厘米。

中等练习:在△ABC 中,已知DE∥BC,且DE=3,BC=4,△ADE 的周长为9,求梯形DECB 的周长。

拓展练习:正方形DEFG 是△ABC 的内接正方形,AM⊥BC 于M,交DG 于H,若AH 长2cm,正方形的边长为9cm,求BC 的长。通过以上的案例就能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对于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会更好的融入其中,有了自主性去学习,去探究知识。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又能让学生得到进步。

3、课后分层布置任务。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取决于课堂上所学的,也与课后的自主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更好的将知识进行巩固。由于数学的知识是连贯的,只有将之前的知识掌握牢固了,在之后的学习的时候,知识的运用才能够更加连贯与熟练。

4、分层进行测试。对于知识的检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测试。学生通过做题目就能很好的反应他们最近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依据测试结果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进行调整。将分层教学法运用的更加灵活,使得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意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是明智的。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比较薄弱,对于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的意识是有模糊的,所以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而采用分层的模式进行教学就能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自信心也得到了满足,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增加。因此,采用分层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数学的教授是值得广大教师去学习与借鉴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丽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对策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2] 吴志利.浅议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J].教师,2009(15).

[3] 赵青,叶涛.分层教学之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4.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育论文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要求数学教学关注学生, 促进学生学习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岗位上, 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实施有效的分层数学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 都能不断进步。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进行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学设计的合理与否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顺序教学, 虽然避免了知识点的遗漏, 但是对于学生学习差异的忽视却会阻碍学生的数学学习。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更加能够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尊重, 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 从而达到有效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目的。首先, 教师应当整合教学内容, 使数学教学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按部就班地学习, 从而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其次, 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合理提问。提问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理解状况, 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如针对基础题应该提问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这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题, 可以找思维活跃的学生进行回答。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合理, 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能够保证数学教学的正确性, 促进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合理控制数学作业的难度层次

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手段之一, 也是教师查看学生知识掌握知识状况的主要途径。如果数学作业难度较高或者太过简单, 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控制数学作业的难度层次, 合理布置作业,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肯定自己, 并且能够清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首先, 要根据教学内容难度来合理布置作业。当数学教学内容较难时, 教师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 从而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当教学内容很容易时, 教师适当增加作业难度, 防止学生产生轻视心理。其次, 合理安排作业层次。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题和难度题,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做题。这样既能使学生有所收获, 又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做题状况, 从而及时解决教学遗漏和学生困惑。教师合理控制作业的难度层次, 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 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弱处, 也有利于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态度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状况和态度的认定, 这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教师总是用一些批评性的词语或者态度恶劣, 就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的心理。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愿意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应当注意言辞姿态的合理性, 从而合理评价学生, 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施。首先, 教师应当以亲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教师的态度也是一种评价, 所以教师要保持亲和微笑的态度教学, 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 教师应当多用鼓励性词语,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多说“加油”“你很棒”等词语, 这种鼓励性的词语能够使学生得到肯定,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合理评价学生, 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 有效推动分层教学的实施。

四、引导学生有层次地互助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互助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层次的互助学习能够帮助进度慢的学生赶上课程, 能够帮助学习好的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有层次地互助学习, 从而有效实施分层教学。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可以将学习进度快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两人一组, 互相帮助, 相互监督, 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其次, 教师可以让学习状况差不多的学生互相帮助和鼓励, 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共同的激励和付出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有层次地互助学习, 能够使学生互助进步, 有利于有效实施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理解能力进行数学学习, 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应当坚持分层教学理念, 合理进行数学教学作业, 把握数学作业的难度, 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引导学生互助学习, 从而有效优化数学教学, 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罗增儒, 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奠宙, 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篇13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走向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分层次教学使学生能够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以人为本;个体差异

分层次教学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动起来,思考起来,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成就感。这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我所教的两个教学班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实践,分析和对比学生在分层次教学前后的表现和成绩,我发现分层次教学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本人的分层次教学实践谈一下我对于分层次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以学生的进步为前提,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让同一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竞争和学习。通过他们的竞争和学习,再加上教师的辅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很容易实现。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以目标分类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有了主人翁意识。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说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会有事可做,思考起来。分层次教学让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把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快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它做到了保尖、促中、补差,从而减少了学生的流失。就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回答出教师那些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可以思考起来。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班级学生分层

在本人所施教的两个教学班中,我根据学生的成绩把分数在90~100之间的学生定为优等生,把分数在80~90之间的学生定为中等生,把其他成绩的学生定为后进生。刚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时,两个班级的学生只有12%的学生被定为优等生;48%的学生为中等生,也就是大部分学生都是中等生;后进生也占到了40%的比率,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比率。给学生定好位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给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内都应该有相应比率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就保证了组间实力相当,方便了教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分层次教学中,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给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优等生基础好,学习知识快,接受能力强,教师就要给这部分学生定高一点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扩展一些练习让学生能够见多识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中等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向优等生靠拢;后进生学习习惯不好,做题没有掌握规律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让这部分学生能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完成教师所设定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抓基础,掌握课本知识。

总之,分层次教学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体,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生机勃勃。最重要的是分层次教学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同时减小了学生间的差距,让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郭明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实施[J].中学生阅读,2009(9).(作者单位 常州武进湖塘实验中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14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导致传统的按大多数人水平授课的方式已经相形见拙,分层教学这种更加人性、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实验推广,本文主要简述自己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字:分层教学、动态分层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传统教学是按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分层教学从实际出发,分层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我实施的是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在原初二的两个班级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实施动态分层,当一个学生有了提高,可以马上给他重新分层;当一个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向更高的层次冲击。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优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差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努力做到人人有收获,人人能快乐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合理对学生分层

通过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知识摸底测试和单独心理辅导对话,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比例为1:2:1。分层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这是动态分层,可以随时调整。随着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会对学生的层次作相应的调整。并鼓励C层学生努力向B层发展,B层学生向A层发展,A层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对A层学生的目标是会解决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的目标是会解决有点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案,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三、课堂教学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由于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各个环节分别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方案。例如在上第十九章的矩形时,我对C层学生的提问是基础概念性问题: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谈谈小学里学到的矩形是什么样的?对B层学生的提问是需要一些理解和思考的问题:矩形是不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他和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对A层学生的提问则是更深入的,画出一个矩形,观察它们的边、角、对角线,它们分别有什么关系?能否证明它们?

在讲解例题时也要照顾到3个层次的不同学生。例如在上第十

x2中,x为何值时分式的13xx2值为0?我将这个题目稍微改动了一下,改成(1)分式中,x13x2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2)分式中,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大

13xx2于0?(3)分式中,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大于0?这样一个问13x六章分式时,有个例题是这样的:分式题C层学生做(1)问,B层学生做(2)问,C层学生做(3)问。三种难度满足三个层次的学生。

和例题类似练习题也进行分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做这类题时中上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中下生(特别是后进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如果难度比较小,可以适当给A、B层学生附加几道题;如果难度比较大,如应用题、证明题,A层学生可以多做两道,C层学生少做两道。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分层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C层学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B层学生做。对A层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五、考试评价分层

考试试卷分A、B、C三种难度,有条件就三套试卷,没有条件就一套卷中出三种难度试题,以附加题的形式来分开层次。如果是统考试卷可以评分分层,同一道题A层学生做出来是8分,而B层学生可以是10分,C层学生做出来给12分。分层次的试卷和评分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成就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上一篇:关于感恩的父亲节的祝福语下一篇:秋的印象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