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通用8篇)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 篇1

1、基础开始补

大多数学生英语差都是因为基础不过关导致的,所以要重点补习英语基础知识,而英语的基础不外乎英语的单词和语法句式,这些都是组成英语的最基础的东西。所以每天都要背诵英语单词,不用太多10-20个就可以了,而且要反复背诵,重复背诵,这样才能被大脑记住。

2、听力要勤练习

很多学生听力比笔试还要差,是因为我们生活中平时都不需要说英语和听英语,所以才会这样,那么从现在起要营造一个学英语的环境,每天都要听英语听力,不需要太多时间,一两篇英语文章的听力播放就可以了,锻炼你的英语语感和听力能力。

3、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 篇2

一、应试教育与英语能力提升的有效结合

我们不能把考试与英语能力对立起来。英语考试的初衷就是为了选拔人才, 只是部分学校为了迎合社会部分人士对“考分”的片面追求, 放松了对语言教学中用时较多但收效较缓慢的口语教学。这样做, 虽然对学生短期的英语成绩提高很快, 但是却不利于学生长期英语学习的发展。学生口语好了, 听力也会随之提升, 与外国人的交流也会流畅, 自信心会随之增强。

二、采取的方法

1. 英语课前演讲。

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情况, 英语教师应每周拿出两到三节课, 利用课堂上2~3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定题演讲或即兴演讲。当然, 演讲的学生需要课前准备。这对演讲的学生是一次实践的机会, 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与自豪感;对于听演讲的学生则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及整体理解能力。这样不但不会冲击英语教学, 而且如果长期坚持, 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与理解能力。

2. 英语课堂快速背诵。

英语教学就是典型的语言教学, 而语言教学的特点就是多模仿。但作为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学生模仿的机会很少。所以, 上课给学生创造机会就很重要。每天课堂上拿出5分钟时间, 把当堂或以前学过的句子, 让学生快速背诵 (5个句子左右) , 然后让学生比赛背诵, 以背过最多为胜者。这样, 既巩固了上课所学知识, 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与听力。

3. 重视英语复述。

学生开始复述时可能很困难, 这需要教师的帮助。开始时, 给出学生几个关键词组, 再后来, 只给出几个关键词, 等学生掌握复述技巧后, 学生就会自己想出办法, 快速复述课文。这样一来, 学生背诵课文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兴趣也会大增。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 教学策略;素质教育;需要

一、运用情感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开发学生身心潜能、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因素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习者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具有动力作用。情感的产生是以认识为前提,并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发展的。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因此,情感对人们的认知和活动会产生重大影响。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和活动的内驱力,而消极的情感却是认识和活动的阻力。只有对学生付以极大的热情,才能鼓舞学生发奋攻读,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能够亲其师而后信其道;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和尊重每位学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终使学生在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让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依据,把情感态度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1)利用人物传记类文章,引导学生学习成功人士的优良品质;

(2)利用教材,丰富个人情感体验,促进良好品质的培养。

二、通过体验教学策略,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体验”。一位平时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在放假期间去旅游时碰到一位问路的外国游客,当时他一句也答不上,觉得无地自容。回来后,便开始努力学习英语,由此,可以看出体验能改变人的意识态度,就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说,大多学生存在着体验不足的缺陷。没有体验,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话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要让学生养成英语交际的能力,体验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体验中,学生能感受到良好的英语能力给自己带来的愉悦。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是一种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它集知识实践与反馈为一体。

教师在体验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活动是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把教学过程生活化,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实物、图片、简画、肢体语言和音乐等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室重新布局,给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活动环境。

三、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知识。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乐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讨论、交流、提问、答题、反思、想象、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应贯穿教学始终,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自学能力,如文章学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复述课文,对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如把对话改成短文,短文改成对话,这样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四、采用游戏教学策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效度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都想使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位著名的教学家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学习形式远远先于课堂教学。人类的语言学习,很多就是在生活的游戏中实现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回味自己孩提时咿呀学语的情景,小朋友间相互追逐的游戏。用游戏组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同时,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也得到了滿足,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重视了教与学过程中学生主观选择性。

五、利用现代外语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交际情境

使用电教手段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色彩鲜艳的幻灯片和声画结合的录像带,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使外语教学形象化、具体化、情景化。外语情景的创设逐步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的连接,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篇4

一、根据阅读内容设计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根据阅读内容设计好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激情,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如,在教学Reading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 一课时,首先设计问题:“Do you know about NBA?Have you heard of Yao Ming?”等,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不仅能脱口而出,而且充满兴趣,然后通过问题:“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basketball?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很多学生不够了解,这样引出阅读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阅读质量。

二、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教学原则,即整体―部分―整体,让学生从整体阅读到部分,最后进行综合、归纳、总结阅读的方式。

1.了解大意

比如,从文章的插图、标题或段首开始,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概,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全文。这样既掌握必备的阅读技巧,也能体会到成功阅读的乐趣。这一部分就是所谓的整体。

2.从细节入手

这一环节,一般都将文章分为几部分,然后引导学生从每一个部分认真细致阅读,掌握其蕴含的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并说出每部分的中心意思。这所谓的细节入手,通过阅读教学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点,更深理解文章内涵。

3.归纳与整理

从主题了解,到细节,最后归纳与整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需要从阅读教学方法入手,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手段,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篇5

搁置争议,改善教学

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已经持续了两年,两年来我们从陌生、迷茫到沉寂、反思,再到探索、成就,经历了非常复杂的过程。我听到对高效课堂热情的赞颂、积极的探索,也看到消极地应付、偶尔的冷水。这是改革过程中很普遍存在的常态。其实只要我们明确一点,最重要的问题是不是争议,而是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我们的教学,我们就会意识到争议的发生不是争辩各方目标的差别,而是路径的不同。因此这次会议我们不打算解决那些争论,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实现教学的改善上。

为此,我们从以下方面提出初中历史学科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建议,供大家反思、讨论,进而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教师的地位不容忽视

首先我们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同等重要,教师尤其要做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提供可以理解和模仿的示范”,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深入的发挥作用,引领学生完成自我主体定位,落实“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并实现从知识中心向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

教学必须设计

因此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价值,明确本单元在本册的地位与价值,明确本册在本学段(课程)的地位与价值(以“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为例说明)。不能一节课一节课下来都只是散落的珠子,要有穿珠子的线,这根线就是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就是知识内在的逻辑,这将深刻影响到学生发展的程度。在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有的学校和老师偏重于构建模式,而构建模式的时候有偏重于规划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反而有所忽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错,但我们不能在“利其器”的时候忘了我们的目的在于“善其事”。

所以下一阶段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我们最关键的建议就是雕塑细节,改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起点在哪里?我们平时的做法是从教学内容入手,很重要的原因是知识中心的影响,另一方面教科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掌握的学习资源,更容易建立一个师生共同面临的场域环境,便于师生对话的展开。但问题是对知识的重视放大到只重视知识的地步就出现了偏差。知识只是我们目标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三个维度当中的一个维度(知识与能力)的部分,对能力的忽视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教科书的使用

那我们该如何使用教科书呢?教科书也是一种历史叙述,和我们平时阅读的《国史大纲》、《全球通史》等等一样,所不同者在于教科书这种历史叙述承担着“国家课程”的任务,要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下反映国家意识形态,体现国家教育目的要求,因此有它独特的价值与逻辑。因此我们要明确教科书在落实课标要求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它的书写遵循的是怎样的思路,每一课内容为什么这么选择(以《创业的先声》的三目“状元实业家”“商务印书馆的崛起”“铁路史上的奇观”为例)。由此确定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如何取舍、如何判定重点难点,甚至可能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科书书写重点各有不同,现在的教科书比较普遍地存在轻过程重结论的倾向,比如叙述张謇的创业历程时大多是概括出来的结论,结论的得出就是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要补充必要的史实,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并且建立起史料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学生思考问题。而如果教科书的书写侧重于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则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的思辨上,理清其发展脉络与因果关系。有一部分教科书知识性很强,而且以知识的掌握为要求,比如讲到思想文化或者社会生活变迁这部分内容,这并非是专门史的要求,所以还是要把这些现象(文学、史学、总角、绘画、书法、雕塑)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去考察,只要提供这些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的设定

这是从教科书的使用说的,而教学设计的起点我们更建议从教学目标开始,采取结合教学内容的方式,具体的思考方式是“这节课学生要学会什么、老师要教会学生什么”。这样思考的结果就是兼顾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但是也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目标设计要把握好限度,不能超过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能简单重复学生的已知。这就需要对学情有基本的了解。有些学校的高效课堂安排了预习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也增加了预习案部分,这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思路。把本课的基础知识部分通过引导学生的预习来处理,并且要求学生建立起本课的知识体系,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经过汇总整理之后,转化到教学设计当中,并据此调整教学设计中的相关部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超过教学设计之外的部分,则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借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调整教学设计中相关部分的难度。由此可知,教学设计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的预设要做到尽量充分,推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分别制定应对方案。

教学环节安排

因此教学设计当中的环节一定要做到细致、弹性。细致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的预设目标,而弹性则有助于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优化教学。我们建议撰写教学设计时,从导入语到教学流程,包括过渡语、板书、检测题与作业都要书写详细,并且做出明确的意图说明(为什么这么安排)。多思考几个如果,如果学生出了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如果学生表现是那样的,又该怎么办?怎样处理才能尽量不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到了有必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调整的地步,一方面需要反思我们在设定目标时忽略了什么因素造成目标定位偏差,另一方面则需要很高的教学智慧应对变化(很少)。要知道,生成不是刻意为之的必然,而是水到渠成的意外,可遇不可求。

PPT的是与非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教学设计和导学案,上课的时候很多老师还可能用到PPT,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PPT或者电子白板等教学新兴媒体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成为教学的新常态,自然是不可忽视。三者之间我个人以为还是教学设计当先,导学案和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学案就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用以落实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导学案中预习案和探究案的关系、我的问题栏目设置的意义)当然考虑到多媒体设备的便利,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使用的条件、时机、方式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探究与展示

以上的建议是设计教学的一些基本考虑,在高效课堂中还有两个重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探究和展示。探究过程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究的内容,二是探究的过程,两者都不可以忽略。探究内容的确定要结合本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出可以引导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也就是问题要讲究层次性,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台阶,由浅入深,每一步浅都是后面深的基础和积累,不能一下子就到探究问题的核心。这种设计最能反映出教师本身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其实是思维的发展,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最为重要。(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实例乃是判断力的学步车,它是在判断力上天赋才能的人所须臾不可缺少的。”)可以说,历史教师就是要重走历史学家的思维之路,而学生的成长也正是在重走历史老师的思维发展之路。我们既呈现给学生我们思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展示给他们老师思考的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像你思考问题那样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我们前面所强调的“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提供可以理解和模仿的示范”。我们现在强调能力,那什么是能力?北师大石中英博士的观点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如果我们接受这一观点,那么既然能力要求的是熟练程度,熟练是不断的演练造成的,所谓学而时习之,这种演练训练就要有一个基本的路子可以参考依据。而我们给学生设置的探究过程就要充分地把这种路子、这种方法和过程展示出来,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记得住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却不会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展示是对探究的结果的呈现,我们建议在展示的时候也要兼顾内容与方法,不妨要求学生回答出他们的思考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判断学生思维的漏洞和缺陷,可以及时的提醒和弥补。展示的时候,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组内展示,争取达成共识,但不必强求一致,可以保留不同意见,二是班内展示。班内展示的小组要有目的的选择,不要以完成教学过程为标准,要以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思考中遇到的问题为主,或者是可以为全体同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针对性的点拨与评价。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评价流于表面,有时候甚至出现“错误的表扬”。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是对的,适当的鼓励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但是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都具有其明确的教育意义,评价不仅是针对学生个体,更是要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所以表扬或者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在表扬或批评的时候准确的指出你所针对的是什么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意义。(为探究而探究、为表扬而表扬、为多媒体而多媒体……都不可取)

有效教学时间的把握

最后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为40分钟,有的学校是45分钟,总之都非常紧张。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40分钟时间能够完成的任务是有限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究活动、班内展示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选择,要知道,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当中规定的种.种,是要在三年的历史课程学习中实现的,不可能通过一节课完成,这也就是我们在一开始就首先强调知识定位问题的原因,我们必须整体规划、有所取舍,才能实现一次真正完美高效的学习。

由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得出来,在新课程改革中、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固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了学生活动,但是教师的地位不是因此被削弱,而恰恰是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比以往更高了。(以此反思讲授法,要通过教师的讲完成这么多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讲授法对老师的要求其实更高。)学生学得容易只能通过教师复杂的教来实现,别无他法。(复杂的教成就简单的学。)

预流与成长

1930年,陈寅恪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时代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目前的教育界流风所被者声势最为浩大的当然也是争议最多的大概就是高效课堂了。但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这样的潮流面前,要能够挺身而出,吸收其合理的成分,摒弃其中的糟粕,不是被这股潮流裹挟而去,而是以它为一面镜子来自我映照,反求诸己,检视自己的理念、行为,最终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中考中国近代史经典问答题

1.在旧民主义革命时期都有哪些阶层为挽救国家危亡进行了探索?结局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上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农民阶级: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19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两次革命运动结果都失败了,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地主阶级: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资产阶级: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20世纪初期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他们的努力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

说明了: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列强在近代史上对中国进行了哪几次侵略?结果怎么?为什么?请分析侵华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列强的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六次侵略战争:

1840—1842鸦片战争、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1900—19的八国联军侵华、

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前五次侵华,中国均失败。

原因:

外国方面:列强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具有掠夺性经济力量强大船坚炮利;

中国方面:清政府腐败盲目自大,经济武器装备落后,军官无能指挥失利军队没有战斗力。

第六次侵华中国取得胜利:

原因是:

(1)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3)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方针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它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战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大部分伪军。

(5)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援。

侵华的阶段及特点:

(1)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以满足其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趋向联合侵华

(3)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时期采用“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扶植军阀及代理人。这一时期日本暂进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4)大革命到抗战胜利:以日本全面侵华为主

(5)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美国扶植蒋介石反/共反人民。

影响:

(1)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独立,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

(2)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末有的冲击,同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历史背景相同: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目的相同:都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相同: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结局相同:都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失败原因相同:都由于资产阶级妥协和局限性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主张不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手段及性质不同:分别采用暴力革命与和平改革;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另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4.试分析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中的民主思想的主要异同点。

共同点:都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不同点:

(1)维新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教育,进行政治改革,但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的内容;

(2)民主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幻想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民主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

5.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农民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怎样发挥其群体优势和作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发挥其群体优势的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在中外反动势力沉重压榨下发动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不仅把农民战争推到最高水平,而且给了中外反动势力巨大的打击

②在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的关键时刻,又是中国农民挺身而出,发动了义和团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去,但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发挥其群体作用的有:

①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积极参加支援北伐战争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民支持土地革命的开展,使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形成,为中共找到适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③抗战时期顾全大局,接受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④解放战争时期,农民积极支援前线是解放战争迅速获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6.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哪几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我们从百年巨变中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什么?

第一次: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次: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开始新的革命,这就是改革开放,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在百年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和富强和人民幸福。

7.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由哪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落后

清政府的腐朽。

8.党在历史上有哪几次重大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是怎样解决促进新局面到来?说明了什么?

(1)民主革命时期:

第一次重大挫折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

原因:(1)中外势力联合破坏革命。(2)中共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纠正: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发动秋收起义并在起义的过程中在文家市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第二次重大挫折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原因: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

纠正: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并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取得长征胜利,粉碎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2)现代史时期的挫折:

1966—1976年的__。

原因: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

纠正: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事的思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坦白,有错必改的高风亮节;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是党的宗旨和出发点;党的方针政策是与时俱进的。

9.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

(1)中英相比:

第一,政治上,英国在17世纪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衰落,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第二,经济上,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清政府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第三,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掌握着海上霸权,积极对外殖民扩张;而中国清王朝军队装备陈旧,操练不勤,纪委松弛。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2)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第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二,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走向解体,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第四,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的封建闭关状态,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面对现实,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第五,掀起了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3)进步的主流:向西方学习。

10.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次: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屡屡失败,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决定与中共联合,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北洋军阀;中共在革命进入低潮后认识到,面对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对敌。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接受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二次:面对日本侵略的步步深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明确表示了联共抗日的决心,红军改组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果;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11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在革命处于重要转折阶段毛泽东是如何站在时代前列推动革命向前发展的?

1927年后中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白色恐怖的三次起义相继失败,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同时,毛泽东及时从理论上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并形成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20世纪30年代,“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思想,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左”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国革命最后胜利即将到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2

12.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过哪两次重大的探索?并指出探索的时间。这两次探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有哪些?探索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探索:

20世纪至30年代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同点:

(1)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逐步摆脱俄国革命和建设的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2)党内都有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斗争最终正确路线战胜了错误路线而获得成功。。

不同点:

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的情况下进行的。

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党已经成熟,处于执政党地位。

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13

13.近代中国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争取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近代化,谈谈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中国近代各阶级阶层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怎样?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探索与实践:

(1)洪仁干的《资政新篇》反映了中国人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由于太平天国处于战争状态未能实行。

(2)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客观上抵制外国侵略,但由于不触及封建制度,最终失败。

(3)康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但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结果失败。

(4)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为目标,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手段,领导辛亥革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5)中共成立后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富强奠定了基础。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6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不断转变。物理实验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真实可信的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那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作为新时期教师的我们,是必须思考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教学

实验探究

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能力检测是中考的必考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势在必行。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取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笔者通过在长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认真做好课堂演示

物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专家精心编排而成的。教师只有通过认真备课充分进行物理实验准备,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对应章节的课程内容,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其感应电流的方向要受磁场方向和线圈的运动方向的影响,因此,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这个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就能很快理解,所以,做好课堂实验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关健因素。

二、认真抓好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的检测是中考必考内容,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实验课的过程大致分为;教师在实验课前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心中有一个大致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时,教师要点出本次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监督每组学生做好各步操作,务必使学生理解实验的认真性和严肃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实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解决这种严格有序的实验课,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定期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很多学校在这个环节上都不够高度重视,使实验室的仪器长期处于休息状态,如果能让学生把实验室的仪器充分利用起来、使实验训练常态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的基本功,还能让学生在动手进行实验的同时动脑对物理概念、原理方法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达到提高物理成绩的目的,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每学期年级分成两大组,八年级、九年级各为一组,实验室开放时由实验室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辅导学生动手操作、时长为一个课外活动时间、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后,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挖掘了学生在物理方面的潜力。

四、鼓励学生自制实验用具

每学期由教研组计划一次学生科技活动,比如;小家电维修、学生自制实验教具比赛等,在学生自制实验教具比赛中可由教师布置内容、并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设计、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行创新设计、各年级设奖三名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既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组活动任务、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五、以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为题展开训练

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为题举办讲课,这也是开展物理科技活动的形式之一,讲课内容可分为力、电、光、热、声等,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一定奇异度的物理现象,把任务分给各位任课老师,当作正规课时备课,每周可利用一个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有兴趣同学参与,人数不限、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和理论给学生作出定性,定量的解答,选题诸如;洗衣机脱水阶段要停时,为什么振动特别厉害?磁场如何工作,为什么没有漏热?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启辉器坏了的补救办法,肥皂沫五颜六色现象的成因等。讲课中教师可做定性解释,也可以做定量分析,通过举办物理知识讲课,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篇7

一、融洽师生关系,调整学生的情绪

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应变能力,从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就必须让学生喜欢这门课,要想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任课老师。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当然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让学生过于自由散漫。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知识功底、娴熟的教学技巧吸引学生,以此牵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在关心着他们,这样他们才会集中精力听课,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另外,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注意捕捉时机,问题问得过早,学生的思路跟不上,问得过晚,起不到让学生主动思考的作用。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学会察颜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所传递的反馈信息。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也就敢于张口多说、多问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样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如果学生对一个教师反感了,是不可能将他所授的课学好的。所以,师生关系的融洽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学生尊重教师,喜欢教师,才能对这门课表现出兴趣,进而学好这门课。

二、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各门功课中,如能让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会带着愉快的心情,轻松地接受。如果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毫无兴趣,那么任何知识都会变成他的压力和负担。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动力,机器不能转动。一个缺乏学习动力的人,就像一列没有燃料的火车头一样,是难以快速前进的。怎样才能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动机,让他们自愿地接受所学的知识呢?笔者在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尝试了一些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愉快教学法。目的是在教学中力图结合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从而起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目的。

1. 用生动的故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中学生喜欢听故事,一个生动传神的故事会让他们回味无穷。特别是那些刚开始学英语的中学生。可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讲一些有关英语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笔者在给七年级新生上第一堂课时,开始并没有急着去完成教学,而是在开场白里,给他们讲了几个英语小故事:其中一个是,一个叫马虎的青年总觉得自己英语学得不错。一次,他去伦敦度假,当他在旅馆休息时,突然听到楼上有人喊:“Look out!”他立刻打开窗户往外看,却有一盆脏水正好泼在他头上。他怒气冲冲地上楼找泼水人评理,那人却说:“我喊了‘Look out!’,你怎么不‘Look out’?”他却一味争辩:“我是‘Look out’了,你怎么往我头上泼脏水呢?”其实,那位马虎先生误解了“Look out”的意思。学生听了都哄堂大笑。笑声中我再向他们讲明英语的重要性,并导入正题,发觉学生们像是被磁石吸引了一样,听得认认真真,学得有滋有味。

2. 用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英语课堂上,无论是讲单词,还是教课文。如果生搬硬套,学生会感到枯燥。教师不如把这些单词和课文变成活泼生动的游戏,让学生自己表演。他们会在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课本内容,本身就是一场场有趣的游戏。例如,初二课本第31课题目为“Who has the eraser?”(谁拿了橡皮)。我在讲第一课时,让几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站成一排,又让他们把手放在背后互相传递着一块橡皮,并且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边用英语陈述课文内容边问“Who has the eraser?”,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加。师生共同参与游戏,在欢乐的气氛中,这一课的教学便顺利地完成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除了固定的Daily Talk,Pair work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灵活、自然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可从“对话表演、图片展示、做游戏等方法入手,采用多样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效果,以达到学生讲英语、学英语、运用英语的目的”。

例如:在上新课标Go for if!八年级下Unit I 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一单元时,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写预习笔记,课堂上,先让学生“Make predictions”,学生纷纷发言,由四人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辩论“Do you think you’ll have your own robot?”学生在玩中学会了生词、短语、交际用语,并能用英语讲述“Drawa picture of the city of tomorrow.”这种分组的表演教学方法,既生动,又把词汇轻松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同样“图片猜谜”和“做游戏”等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四、提高教师责任心,激发学生向心力

教师的责任心也是教师的道德心。笔者认为,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个教师的身上都肩负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和几十个学生的未来。一个学生不是教师的全部,但一个学生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作为教师,责任心主要表现在对于工作极端负责,为上好每一堂课不惜花费精力作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方法上,应大胆创新进取,不墨守成规;对待业务应精益求精,充分利用时间,不断为自己充电;在对待学生的问题,应从学生的能力发展考虑,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不能急功近利,只看一时的成绩的高低;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师如果让责任心永伴自己,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89-02

初中英语作为一种拼音文字,理应被容易学习和掌握,但事实相反,在农村初中,除一少部分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学习和运用,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越学越费劲,并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动力,最终选择了放弃,让教师痛心却又无可奈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学的英语教学与初中严重脱节。农村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师资短缺,有一部分英语老师是非专业老师,容易造成语音不准,为初中老师语音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其次是家庭教育不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如何改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就是我们学校英语教研组近年来一直探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通过下列方法可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融洽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教学中的和谐音符。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利于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生成。建立和谐英语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由厌学转化为好学、爱学、乐学。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点头微笑.或说”pretty good Well done.”当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可以重复该问题,提供新线索或改问其它问题进行耐心启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当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时,老师要投以鼓励的目光,宽慰学生说“take it easy ””please think it over”。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微笑,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学生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越多就越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就会越来越接近老师的期望值。

二、认真研究教材

学生到了九年级,学习任务相对较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首先要熟悉该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耍熟悉七年级、八年级已经学过的教学重点。在备课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把七年级、八年级学过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上课时做到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把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与本学期要学的新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习、记忆。如,在学习“look up”(查阅)这个词组时,我就复习了look at,look for,look out of,look inside,look around等词组。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并使之加深巩固,在这些旧知识的墓础上学习新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获得知识,不仅靠课堂,还耍靠课后的总结和归纳,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出一些思考问超,指导他们课前预习,从而提商预习效果,减轻上课的心理负担,养成预习习惯。其次,要指导他们作好课堂笔记,便于课后自己复习。经常枪查他们复习的情况,使他们养成复习的习惯。帮助他们将学过的语法、词汇、语言点进行归纳、对比、分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三、进行分组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1、合理分组,提高协作

教师可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以4—6人为宜,并保证每个组实力均衡。每组由任课教师选定文化成绩较突出、协调能力较强且乐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课堂与课后负责监督、检查小组的学习,并适时对学困生予以辅导。另外,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争,这种组间竞争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高涨情绪,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同时,由于它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2、让人人都有机会发言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必须要“说”才能学好。农村的学生胆量较小,平时很少开口说英语,小组协作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都有“说”的机会。Pairwork或Groupwork是最适合小组活动的,这种活动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讨论或操练对话。另外小组加分竞赛的形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到“food”这一内容时,让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食物单词,说得最多的小组胜出。学到“job”名词时,出示简笔画图片让学生用一般疑问句“Does she work in a ...? Is she a ...?”来竞猜,学生争先恐后,非常激烈。对于要求较高的口语表达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不再是老师点谁谁就讲,而人人都可以发言了。

四、狠抓差生转化

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突出障碍是分化严重,即差生随着学习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加,要使初中英语教学成绩有突破性进展,必须狠抓差生转化,严(下接第190页)

(上接第189页)格控制两极分化。只有使差生的分化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才能达到大面积质量的提高。

初中英语学科的分化,一般在七年级下学期和八年级上学期,这个阶段可称为关键时期。着力抓好这一时期的教学,是有效控制分化的关键,若不引起重视或掉以经心,则会形成难以挽回和补救的局面。转化差生宜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方法。心理学家认为,12岁以后的学生逐渐由机械识记转化为逻辑记忆,并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是一次质的飞跃。思维定势少,可塑性在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具有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条件,这时教师如能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就能防止分化。同时要因人而宜,好、中、差区别对待,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多给关键性指导,提供一些材料,启发他们自学,拓宽、加深知识面,鼓励他们超前;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薄弱环节多督促指导,重点难点多疏通引导,鼓励他们不断地向高一层次攀登;对那些学习困难大的学生,要多关心、鼓励和帮助;着力转化差生,应加强个别辅导,利用课余、自修时间下班答疑,上课对他们实行“优惠”,多给提问操练机会,激发思维,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作业、试卷当面批,讲评错误,当面订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防止“两极分化”,贵在坚持,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上一篇:淘汰业务员下一篇:宝洁公司的校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