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共9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 篇1

本次远程研修我的观课报告选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由冯其滢老师执教。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冯老师的课堂是个轻松的课堂,是充满个性的课堂。整堂课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活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表现出色时,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激励的评价。如当有一个学生在折八分之一时,老师高兴地说:“哇塞,你折的方法挺特别!”这样夸奖,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向往的活动场所,使学生爱上学数学。

二、设计充分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在本课中,冯老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分西瓜、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且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快乐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冯老师从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入分数,然后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1/2。在学生已经对1/2有直观的理解后,再通过反例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在学习1/2以后,又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再一次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由感性到模型,整个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回想自己的教学,总是对学生不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后我的收获是:

一、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二、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

三、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

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 篇2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 能通过动手操作和结合具体图形,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会读写“几分之一”, 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 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 获取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 感悟分数来源于生活, 并应用于生活, 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方法,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1.学生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的概念, 如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 这是学生学习分数初步知识的实践基础。

2.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述分数的概念具有一定难度, 从整数到分数, 这是一次知识的扩展和思维的跨越, 对于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 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 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存在有很大差异。

【教学内容】

1.认识“二分之一”, 会读写“二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 自主探究“几分之一”的分数及其意义。

3.学会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题卡等。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及彩笔。

2.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两位大家喜欢的动物朋友, 认识他们吗?

生:熊大和熊二。

师:他们准备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成功。

生:有。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看一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问题。

(课件显示:有一天, 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 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熊大说, 我要吃3个;熊二说, 不行, 我们应该一样多。他们应该怎么分)

师:大家可以互动交流。

(课件显示:又一天, 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 它们走了很久, 才找到了1个大苹果, 他们应该怎么分)

师:大家再互动交流。

师 (板书) :每只熊分半个苹果, 想知道一半在数学中用什么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表示方法, 有没有信心?

生:有信心。

2.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 认识几分之一。

(课件放映: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师 (提问)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的一份除了用一半表示以外, 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汇报,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在数学里把这种分法用分数表示。

(板书:二分之一)

师:怎么写1/2?先写短短的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 平均分成了两份, 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 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

(学生边写边读)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 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它们的二分之一, 自主探究学习四分之一的表示方法。

(在学习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探究四分之一表示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 相互讨论交流分法, 指名汇报, 要求学生说出具体分法和写读方法, 并指名说出所表示的意义)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 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师 (总结) :像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这样的数, 都是分数。

(2) 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 (出示课件) :熊大和熊二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 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来分西瓜, 熊大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熊二想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它们谁吃的多?为什么?

(生猜想:哪只熊吃得多一些)

师:小组讨论, 交流结果。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

师 (小结)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 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多, 这个分数就越大;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少, 这个分数就越小。

3.综合实践, 拓展运用。

基础练习: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用分数表示, 并说出能与不能的理由。

知识运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后集体订正, 指名汇报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堂小结, 即时评价。

师:说一说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表现, 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 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创设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动画情境, 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 能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对于数学教学,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 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教学中重点突出实践活动内容,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习得的过程, 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 交流彼此的情感, 学生智慧的火花被激发点燃,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所以,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 教师决不包办代替, 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学形式要有分有合, 方法多样, 学生的参与程度才会提高, 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有效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所以是否运用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 教师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 用不同的标尺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每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简洁及时, 不滥用、不随意、不夸张,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充分体会分数的含义;(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理解1/2的含义,并理解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实现的。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水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中秋节,老师要把月饼分给小朋友。请思考后回答:8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2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

师:看来,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的月饼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整数1、2、3、4……没法表示,这就需要咱们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分月饼的活动,其实是在体会以前学过的数——整数的特点: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让学生在分月饼的过程中产生对分数的认知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认识月饼的1/2

师:首先,大家还是回到那1块月饼上来。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会说半块)

师:那半块月饼是怎么得到的?你会分吗?(指名说)

师:老师来试一试(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半)

师:可是这半块在数学上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呢?谁知道?(指名说,对知道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

师:那么这个1/2表示什么呢?

师:(电脑演示)一起来看,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左闪动)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这一份(指课件左边半块月饼)是这块月饼的1/2;那(右闪动)这一份可以用1/2表示吗?

师(小结):看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可是二分之一应该怎么写呢?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先写中间的一条短横,表示平均分;然后在短横的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最后在短横的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将数具体化,全面展现1/2的产生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成了他们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分数的读写、意义等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生成,流畅自如。

(2)折长方形纸的1/2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月饼的1/2。瞧,这是什么?(出示长方形纸)你还能找到它的1/2吗?

师:明白了吗?开始!

(生活动,师指导;学生展示不同的折法和画法)

师:明明折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

师(小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加深了学生对1/2的认识和理解。

(3)判断图形的1/2

师:现在明白了1/2的含义了吗?现在老师考考你。

师(小结):无论是一块月饼、一张长方形纸、一个多边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图形,判断是不是1/2。在动脑想、动眼看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出学习思维的全过程。

2.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数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指名回答)

师:老师也用图形表示出了几个分数(在黑板上贴出1/3、1/8),我表示出的是几分之一?

师:你会写这些分数吗?(指名写)

(1)比较1/2与1/4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你认为1/2和1/4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一些呢?为什么?(指名说)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从图上看1/2有这么大一块,1/4只有这么小一块,所以1/2比1/4大,你们同意吗?中间可以用哪个符号?一起读一读。

(2)给分数排排队

师:现在你能给黑板上这几个分数排排队吗?(1/2、1/4、1/3、1/8)

(学生到前面给分数排队后,师生评价)

师:通过刚才我们给分数排队,你发现了什么?(前后位4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师(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表示的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表示的就越多。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1/2、1/4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说说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在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先比较1/2、1/4的大小后,给几个分数排排队,学生更愿意比了。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决定带你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我们出发吧!(伴随音乐,屏幕出示游乐园图)

师:同学们,游乐园里可真热闹啊!请你仔细找一找,有没有刚刚认识的分数朋友?(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师:快看,游乐园里正在举行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游戏一:你认识我吗?我是涂色的部分,给我起个名字吧!

游戏二:比眼力。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来。判断之前先想一想,听老师喊“准备、出示”再出手势,明白吗?

设计意图:练习创设了教师带领学生去游乐园玩这一情境,习题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层次清楚,趣味性强,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 篇4

----分数的初步认识

温宿镇六校

李薇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技术,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应自己水平的联系,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以上理念,我在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如何把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作了如下的安排。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这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练习内容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力求为学生数学学习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平台,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将教学流程预设以下版块:认识二分之一,我的学习我做主,分数名称,勇闯智慧关。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变得生动活泼,实现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学一开始,创设情境;“老师这有4个一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移动鼠标任意选一份把它分给两个同学,看看谁得最公平。”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引导,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紧接着“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多少?”当学生得出每人得到半个后提问?“一般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一半该怎样表示呢?由此自然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1)初步认识概念

学生只要操纵鼠标点击二分之一这个板块,½的演示过程就成现在眼前,一目了然。看这样的显示多直观,比用学具、教具的操作方便,科学得多了,而且还改变了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这里我设计了一下活动 活动一,我的学习我做主

在“我的学习我做主”这个版块里,设置了“小熊分饼”的演示过程,此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你想学习哪些内容,让鼠标动起来吧!”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落实新理念。

活动二,交流汇报自学情况,充分展示自己。

谈谈自己都认识了几分之几,学生可能会说“我在小熊分饼”这里知道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饼的三分之一,也可能说认识了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使几分之一的含义得以充分理解,在这里再次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活动三,我来创作

要求学生打开“画图”程序,确定要求,让学生自主操作,创作一个几分之一。在这里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与应用,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得到锻炼,达到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

活动四,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学生通过点击“分数名称”这个版块,完成自学,交流汇报,以二分之一为例。

三、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想的重要手段。打开“勇闯智慧关”这个版块,学生操作鼠标,回答正确,会对学生表示表扬:“噢,答对了!”并到下一关,如果学生答错了,会说:“嗯,答错了”,并要求重新进行操作,这不仅让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还时时激励他们认真动脑,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而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活泼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学、敢于学、会于学,从而体验成功快乐,既保证了全体的达标,又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由于数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并且在这个教学网页中,每次返回首页,学生都会看到“你在专心听讲吗”这个界面,避免了教师生硬、强制的约束、学生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以此课为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配合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个别差异,提供弹性学习空间,避免了传统教学形式中以教师演示、概念整理、习题巩固的单

分数的初步认识 篇5

王成相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老师想做个小调查,愿意配合我吗?(愿意)认识喜羊羊的举手,它是一只充满智慧的羊。老师采访一下,你是在什么地方认识的喜羊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在这部动画片里还有哪些卡通明星?(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算一算,刚才我们一共提到了几个卡通明星(4个),那老师往这一站,有几个人(1个),看来今天我们不愧是上数学课,老在和数字打交道,老师再采访一个与数字有关的问题,今天来教室上课的有多少人?(36)像我们刚才提到的4,1,36,还有很多我们原来学过的数,比如100,1000等等都可以用来表示完完整整的物体的数量,我们叫它们整数,那整数是不是万能的?是不是所有物体的数量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呢?学了今天这一课,谜底就自然揭晓了。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的卡通小明星今天也来到了这里和大家见面,是谁呢?喊出它们的名字(懒羊羊,沸羊羊),星期天,懒羊羊和沸羊羊相约到青青草原上去郊游,他们带了4个月饼,把这4个月饼分给两只羊,你有哪些分法?(课件出示)

师问:怎样分才算公平合理呢?

生1:懒羊羊3个,沸羊羊1个。生2:懒羊羊1个,沸羊羊3个。生3:懒羊羊2个,沸羊羊2个。

师:这几种分法中,哪一种最公平,最合理?(第3种)师:为什么?(因为两只羊得到的月饼同样多)

师:在数学里,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怎么分?(平均分——板书)师:刚才我们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只羊,就表示把4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两份)每份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边回答边用手指将得数比划出来。(2个)(课件演示)

师:正当懒羊羊和沸羊羊想好分月饼的方法,准备分月饼吃的时候,可恶的灰太狼出来了,它偷偷的拿走了两个月饼,现在它们只剩下两个月饼了,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只羊,每份是几个?(1个)(课件演示)

师:狡猾的灰太狼实在太可恶了,它趁懒羊羊和沸羊羊不注意,又偷偷的拿走了一个月饼,可怜的懒羊羊和沸羊羊现在只剩下一个月饼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板书),每份是多少呢?孩子们,发扬你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再帮它们分一分,好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请同学们还是边回答边用手指将得数用手指比划出来。(半个)

师:半个月饼为什么不能用手指比划出来?(因为不足一个)

师:半个月饼怎么分呢?假如给你一个月饼,你从什么地方分能得到半个月饼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圆片纸,把它当做月饼去分一分,注意,在分之前,老师有一点温馨小提示。(课件出示)(同学们用折一折的方法就可以分了,分好后,请用彩色笔将折痕描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分完后,请一个同学上展台展示,并问:现在这个月饼已经平均分成了两份,你能将这两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师质疑:孩子们,半个月饼还能用我们刚才说的整数表示吗?(不能)那半个月饼怎么表示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半个月饼吗?

师:孩子们很聪明,都在积极的想办法表示半个月饼,老师还有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表示半个月饼,那就是用分数表示。(板书)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1、认识

2师:用分数怎么表示半个月饼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好了,一个我们原来不认识的数即将出现在眼前,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刚才我们把一块月饼怎样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每只羊得到了其中的几份?(1份),演示完后分数也就写出来了,然后告诉同学们,这就是用来表示半块月饼的分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后生齐读几遍)。

师:我们一起来将刚才分月饼的过程用语言完整的描述出来好吗?(边用课件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

师:老师有一点不明白,它的是指谁的呢? 生:这整块月饼的。

师:你觉得这段话里面哪个词语特别重要? 生:平均。

师小结: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师:我们刚才总结的这段话就藏在数学课本92页,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拿出笔,边读边在书上把这段话勾画下来。

生读完后,师说:请同学们把书关上,拿出我们刚才分好的月饼,在其中一份上写上,边写边想一想老师刚才是怎么写得。

写完后展示一个同学的,并问:你们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一个二分之一吗?

学生找到后师指着月饼讲:这一半是两份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这一 半也是两份中的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一个月饼有几个(两个)。

师:我们刚才用表示半个月饼,那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比如说半个西瓜,半块苹果,你想用表示什么?(生举例)

师小结:只要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判断一下,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2认识

师:懒羊羊和沸羊羊正准备分月饼吃的时候,喜羊羊和美羊羊也来了,有好***21212121212

东西应该大家共同分享,那现在这块月饼该怎样分呢?(平均分成四份)。(课件演示)

课件出示文字:“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1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将答案填在书上。(板书)

4()1师:我有一张正方形纸,我想得到它的,怎么办?

4生:把它平均分成4份。

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用彩色笔涂上颜色,在折之前,老师问

(折完后将不同的折法张贴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张贴的图问:老师有一点不明白,这几种折法不同,凭什么说涂色部分都是这个正方形的?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师:哟,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将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师再指着黑板上的一种折法问:刚才这位同学将正方形对折一次,能得到几121分之一?()(板书)

81414141414分之一?()对折两次得到了几分之一?()如果再对折一次呢,能得到几

121418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讲:同学们,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你能大胆的猜想一下,分数里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1:中间的线表示平均分。生2:下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生3: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四、动手练习,巩固新知 以下三题学生动笔在书上完成。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课本93页做一做)2看分数,涂颜色(数学书96页第1题)

3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数学书96页第2题)

五、迁移运用,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学的真棒,愿意继续挑战吗?(愿意)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里小朋友都在开心的玩耍,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生自由发言)(要求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

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生活中的图片,你能大声的说出你在上面看到了几分之一吗?(课件出示图片)

说完后小结:看来身边处处有分数,只要你们睁大慧眼,用心观察,就一定能有所发现的。

师再指着板书说:同学们,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还能随意的说出几个分数来吗?(学生自由举例)

师再问:我们这样说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不能)

师:谁能说说,分数有多少个?(无数个)(在板书上又加上省略号)学生答完后表扬学生:你真棒!发现了分数有无数个,当然,今天来上课的50个同学(指着黑板上课前交流后写在黑板上的50)个个都是好样的,你只是50个同学中的一份子,那你就占了整个班集体认识的多少分之一(五十分之一)。再问另一个孩子:你是班上的五十分之一吗?孩子们,你们都是这个班集体的五十分之一50个五十分之一就组成了我们这个优秀的班集体。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数,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再举个别例子打开学生的思路)

六、总结回顾,回归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关于分数,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学习,今天,我们只学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板书)。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能发现关于分数的更多学问。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6

执教:江苏省参赛教师:张齐华 评析:阳泉市教研室 张长海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社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91--93页)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2、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五)教学难点

2、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导入

师:小红和小明是同一天的生日,瞧,同学们送给他们这么多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小红和小明过生日的场景:铅笔8枝、苹果4个、练习本2个、蛋糕一个。)同学们给他俩送来了这么多的礼物,如果让你们把这些东西分给小红和小明,准备怎么分?

生:他们每人分4枝铅笔、2个苹果、1个练习本、半个蛋糕,这样比较公平。师:你们觉得这样分比较公平吗?那理由是什么? 生:因为是“平均分”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是呀!“平均分”就能使每人分得的一样多。

师:还有其他公平的方法吗?(生:摇头)对,老师也认为这样分较为合理。我们知道每人分得的4枝铅笔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课件演示:动态移动4枝铅笔,下面写4。)每人分得的两个苹果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课件演示:动态移动2个苹果,下面写2。)每人分得的1个练习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课件演示:动态移动1个练习本,下面写1。)但“半个”怎么表示呢?你能在练习本上试着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吗? 生:(有的写“一半”字样;有的写1/2;„„)

师:你们都是小小的发明家。我们把这个圆比作蛋糕,(出示教具蛋糕图边说边演示)给两个同学分一个蛋糕,要公平就要把它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要表示他们每人所得的“半个”,同学们创造了一些表示方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数学需要交流,交流就得有统一的规则,为了便于交流科学家已经给我们统一为“—”表示平均分,“—”的下面写个“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就是2份中的1份通常写在“—”的上面。(写出完整的1/2)这个数就是表示半个的数,它叫做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评析:此环节教学的教育价值在于: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导入,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

2、自然生成表示“半块”蛋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列的求知欲望。

3、让学生创造数来表示半块,体会数概念的扩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再现分数产生的过程,多次强调“平均分”,突出了分数的本质。

5、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6、数形结合直观描述分数的写法,使学生形象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含义。

7、感受规则的意义,让学生自觉遵守数学规则进行数学交流。

(二)、操作交流,在探究中感知

1、重点认识分数1/2

师:谁知道这里的1/2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1/2。师:那另外一份呢?

生2:另外一份也表示是这块蛋糕的1/2。

师:看右面的图,你们想说什么?(出示五角星、梯形、线段图)生1: 把一颗五角星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五角星的1/2。生2: 把一个梯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可以用1/2表示。生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师:同学们对1/2这个分数理解得不错,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1/2表示的事物吗? 生1:妈妈今天给了我一元钱,我买数学本花了5角,就是用去了1/2。生2:一杯牛奶,我早上喝了一半,剩下的可以用1/2表示。生3:„„

师:说的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折出它的1/2,并涂上颜色。(信封里装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学生(操作,涂色,让学生说说折法,折出的哪一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师小结:(指着板书讲)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用分数1/2表示。评析:

1、投石问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丰富材料,为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

3、拓宽角度,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4、联系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充分体验,烙深数学的印迹。

6、回顾总结,获得用1/2 表示物体和图形的经验。

2、认识1/3。

师:大家已经有了用1/2 表示物体和图形的经验,请你们认真观察辨别,猜测推想。有人找出了几个图形的1/2,(课件出示:三角形的涂色部分是1/2的,有不是1/2的,正方形、长方形、园的涂色部分是1/2的,园的涂色部分是1/3的等),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师:你认为图3的涂色部分该用什么数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图3平均分成3份,涂其中的一份为红色。可以演示红色部分和其它部分进行比较。)师:除了红色部分可以用1/3表示外,还有哪部分可以用1/3表示? 评析:

1、过度流畅,衔接自如巧妙。

2、猜测辨别,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3、直观验证,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4、变换角度,全方位认识、理解1/3的含义。

5、处理精干,教学的深度、力度把握准确。

3、认识1/4。

师:(边叙述边板书)我们知道,1/2是分数,1/3也是分数,生活中,还有其它的分数吗?你能用手中的正方形纸,或者圆形纸折出一个其它的分数吗?赶快试一试吧。生:(自主进行操作活动。)师:谁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4?

学生汇报:(说明自己的折法。然后把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生:(展示出4种不同的方法)

师:咦,都是同样大的正方形,折出的形状怎么样?(不一样)说明它的折法也不一样。那么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一样)为什么?(都是把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所以这里的1/4都一样大)

师:小结: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师:谁用正方形纸折的不是1/4,而是其它的分数? 生汇报:1/

2、1/

6、1/8„„

师:同样的正方形怎么折出了不同的分数? 生:对折的次数不同,就折出了不同的分数。

小结:同样的图形,折的次数不同就能得到不同的分数。师:谁用圆形折出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呢?

生汇报:1/

2、1/

4、1/

8、1/

16、1/32„„。(课件演示:1/

2、1/

4、1/8)师:我们用圆形也折出了1/

2、1/

4、1/

8、1/

16、1/32„„。看来相同的图形可以折出不同的分数,不同的图形也可以折出相同的分数。评析:

1、自主尝试,为学生留下较大的做数学的空间。

2、倡导多样,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追求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突出比较,交给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5、设计巧妙,生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6、层次分明,设计意图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7、反思总结,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我们用同一个圆形也折出了不同的分数,有1/

2、有1/

4、有1/

8、还有1/16„„咦,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1/2比1/4大。生2:我发现1/2最大,1/8最小。生3:我发现这四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分数越小。师:你不仅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还发现了分的份数和每一份的关系,真是个发现高手(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的发现都很好,在这些发现中,我们知道了分数是有大有小的。师:猜想一下1/4与1/3谁大谁小呢? 生:1/4小,1/3大。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用同样大的正方形折一折,就能看出来。生2:根据刚才的经验推出来的。

生3:同样大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那每份肯定越小。

师:你们不仅敢于大胆猜想,还善于想办法验证猜想,这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现在我们就一起验证你们说的是不是准确。(课件演示:拿出1/4的阴影部分和1/3的阴影部分进行比较。)为自己的猜想成功鼓掌。

评析:

1、活动组织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

2、数形结合,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联系比较,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感觉。(即数感)

4、激励评价,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落实。

5、大胆猜测,主动验证,渗透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应用,反馈矫正。

1、课本93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1、2、3。

2、估一估。

师:出示一幅人体图。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你能估出头部的长度是整个人体高度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关于分数,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去应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评析:

1、练习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估计判断,体现了估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畅谈收获,培养了学生回顾反思,梳理知识,主动建构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 篇7

一、找准起点,实现经验与知识的有效对接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与原有的整数学习经验完全相悖, 这样给分数的认识带来些许障碍,但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经验,对平均分已有一定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 “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让学生体会 “平分”是认识分数的前提是极有必要的,所以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分一分苹果、矿泉水、蛋糕等等,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并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指名说、同桌说、小组说等形式正确表述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说法,强调得到分数的过程中应表现出 “等分的活动” “分成几份” 和 “这样的一份” 三个要素,时时提醒学生是否是平均分了,并逐步规范学生对 “几分之一”含义的准确表述,加深了对 “平

分”概念的认识,体会到 “平分”是认识分数的前提。

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 “一半”也并不陌生,所以将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也是课标精神之一。故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为: ( 1) 找一找物体的一半; ( 2) 把练习纸平均分一分、折一折。找生活中物体的一半,目的是丰富学生对一半的认识,不管什么物体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物体的一半。而物体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习的数来表示了,那么就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而让学生把练习纸平均分一分、折一折,是基于学生在生活中有把一张纸平均分的经验, 为课堂上学生表示分数做好铺垫。

二、抓住本质,凸显概念的认知与内化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几分之一,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其关键是认识二分之一,而认识二分之一的基础是物体的 “一半”,学生只要明白了物体的一半的意思,1 /2的教学便水到渠成。 因此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层次:

第一层次: 充分感知物体的一半,。

教学时通过同桌分学具,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记忆,认识到圆的一半就是把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任意一份都是圆的一半。然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找到的物体的一半,一是丰富学生对一半的认识,二是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感知物体的一半的本质,即不管什么物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物体的一半。

第二层次: 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充分认识物体的一半后,教师抛出问题: “物体的一半还能用以前学习的像1、2、3、4等等这样的数表示吗?”学生不难想到每一份不够一个了,就不能用以前学习的数来表示,这时需要一种新的数,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三层次: 层层递进,促进对分数本质的内化

由于学生在家找了物体的一半,如苹果的一半、月饼的一半、 一板药片的一半等等,这种离散量情况下的二分之一的认识,与 “分蛋糕”和 “分苹果”、“分一板药片”进行比较,去伪存真,把 “二分之一”的概念统一到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整体的二分之一”。

再认识四分之一时,借助折一折、涂一涂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四分之一等动手实践活动,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得到的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从直观到抽象,再次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创新意识作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一是让学生创造 “一半”的表示方法,学生呈现出了图形、符号等多种表示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二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再次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生表示出的分数是多样的,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通过展示学生表示的分数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发现,掌握了分数的本质内涵。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初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所以我想通过深入的研究,让学生能追根溯源,发现为什么要用到分数,用心体会分数的重要性,以达到学生快乐自主探究的效果。

关键词:找准起点,抓住本质,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 篇8

一、利用课题,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知识的介绍和讲解。这里的真实环境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境。一个比较成功的学习情境的创设,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趣味性;二是实效性;三是可行性。可以这样说,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创设情境的水平高低是成正比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执教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情境,单刀直入地开始了新知的教学。

师:有4粒巧克力豆,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粒?(生击掌两下,表示每人分得2粒)

师:有2粒巧克力豆,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粒?(生击掌一下,表示每人分得1粒)

师:只有一粒巧克力豆,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粒?(生不知道怎样回答,一时语塞)

生1:半个!

师:对,半个。那半个该怎么写呢?(学生苦苦思考问题的答案,忽然遇到的新问题令他们兴奋不已)

……

上述教学,教师先通过生活实际引出分数知识,再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这就使教学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授课过程正是运用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创设了一个成功的学习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过程,指导探索

教学就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过程。提炼教材的中心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进行高屋建瓴的把握,从而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之后,执教教师这样展开教学:(1)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的读法、写法以及它所表示的含义。(2)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有更丰富的认识。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图形的二分之一后,再与同伴交流。学生的指尖上跳动着智慧,他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示着,有的学生还折出、、、等分数。(3)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教师当机立断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正反双方各抒己见,针锋相对,场面异常热烈。最后,只见反方代表任意撕下圆形纸片的一部分,问正方代表:“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队伍之中。(4)介绍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教师让学生先自己给分数的各部分命名,学生把分数线命名为平均分线,突出了分数线的本质含义;将分子起名为分父、分公,体现了分母与分子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笑声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窍门记住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纵观这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她是以教材的重点作为学生探究学习内容的突破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由于教师的设计新颖独特,注重过程,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参加探讨、争论等活动,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寻路探真,总结提高

从提高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角度看,总结的过程比总结的结果更重要。学生在归纳概括时,对教材中相关素材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便是总结提高的过程。特别是让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发明、发现的认知过程,更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许多教师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的总结中,采用的办法是让学生按教师的思路是什么讲分数的意义、什么叫做分数等。客观地讲,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总结,但这只是一种训练含金量比较低的归纳方式,学生的总结只能是一种“鹦鹉学舌”式的重复。但是这位教师却另辟蹊径,独具创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分数说一句话。有的学生说:“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有的学生说:“我们组有7个人,我们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当一个学生说到时,教师顺势把写到黑板上,并特意让学生用画图方法表示。学生画着画着就停住了,说:“老师,太麻烦了,还是用分数表示好。”教师巧妙的设计,既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了分数的知识,又使学生更深刻、更系统、更完整地理解了分数的内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91~P93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具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现在老师这里有6个月饼(6个月饼模型),想把它们平均分給2个人,应该怎么分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给大家分一分。(去掉4个月饼之后)那现在2个月饼平均分給2个人,每人分几个呢?(再去掉1个月饼)那1个月饼平均分給2个人,每人又分多少呢?(强调平均分)

生:一个月饼平均分給2个人,每个人只能分得这个月饼的一半。师:那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一半吗? 生:不能。师:那么我们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图形的1/2 师:(1)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給2个人,每人分得这块月饼的一半。(出示一个圆形)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圆形,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 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1/2”。(板书:‘1/2’)我们把它读作,二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分之一)(2)“2”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是总的份数;“1”表示2份当中其中的一份。左边的一份我们可以用分数“1/2”表示,右边的一份我们同样可以用“1/2”表示。

(3)在这里我们用“—”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

“2”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

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分数。同学们注意了,我们在读分数的时候要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4)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它表示什么含义呢?(请同学回答)(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2)(5)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它表示的含义。2.创造图形的1/2 师:(1)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不同的图形,我把它发给大家。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折出这些图形的1/2呢,大家动手折一折,用自己喜欢的折法。

(2)折好之后,可以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折的?哪一部分表示这个图形的1/2?

(3)现在老师请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请若干学生回答)(4)同学们想一想,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图形形状也不同,那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呢?(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5)现在老师也忍不住想要来折一折(拿起一个正方形的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来,举起一块说是‘1/2’)(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3.判断分析

师: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图形中,涂色的部分用1/2表示对吗?为什么?

三. 迁移类推,引导探索

1.认识1/4 师:(1)刚才老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出示一个圆,通过对折平均分成4份,贴到黑板上)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我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并且我把其中的一份涂上了颜色,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一个什么分数能够表示这其中的一份呢?

(2)那谁能说说这个1/4具体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呢?(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1/4)

(3)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些部分也表示这个圆的1/4? 2.探究1/4 师:(1)同学们现在又认识1/4,那请同学们用刚才老师发给大家的图形再来折一折,折出这些图形的1/4。

(2)折出来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换图形,再用自己喜欢的折法折一折。(3)请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折法。3.发现分数 师:(1)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同学们折一折,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图形发现一个新的分数。

(2)请同学展示,交流成果,说一说这个分数是多少,你是怎么发现的?并且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3)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分数,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四. 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像1/

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么你在这节课中收获了什么呢?能给大家分享分享吗?

上一篇:新生开学典礼的讲话稿下一篇:出单员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