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止的规章制度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废止的规章制度(精选9篇)

废止的规章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则

1、规章制度是企业建立正常工作秩序、经营环境,规范全体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制定、修改和废止规章制度,应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导向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各项规章必须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明确规范与被规范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并具有可操作性。

3、拟在东方德森能源有限公司全系统实施的各项规章,经审核同意后,须报公司办公会议审定,由董事长签发,以公司文件形式颁发。

4、拟在专业管理实施的各项规章,经公司办公室审核同意后,由总经理签发,以公司文件形式颁布。

第二章

修改与废止

1、当已颁布规章的规范对象、范围或实施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无法继续完整地发挥应有的规范作用时,规章的起草部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修改,或申请通知废止。

暂行(试行)规定(或办法)实施1年以后,规章的.起草部门应认真总结试行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修改或废止的意见。

2、修改已颁布的规章(包括暂行规定)应按照本办法关于立项、起草、审核、颁布的工作制度进行。

3、决定废止现行规章时,应向办公室以书面说明废止的理由,以及替代被废止的规章。

第三章

附则

1、暂行(试行)规定或办法等临时性规章须注明有效期,自颁布实施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两年。

2、各部门应将制定的各项规章分类汇编,每年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及时修改(废止)已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规章。

废止的规章制度 篇2

一、劳动教养制度废除的必要性

劳动教养制度经过50余年的风雨历程, 在不同时期, 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缓解了我国严峻的治安形势, 解决了司法资源匮乏的情况, 弥补了我国法律的不足之处,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各项立法的完善, 法制教育的普及, 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 劳动教养制度显露出一些问题与缺陷。

(一) 劳动教养制度立法上存在严重欠缺

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实行的法律依据学者们达成的共识是:“1957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79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和1982颁布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上三项法规, 均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但是, 199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只能由法律设定。”第十条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由此表明我国的行政法规没有制定限制人身自由处罚的权利, 同时《行政处罚法》中也不存在关于劳动教养制度的规定。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开始施行, 其中第八条第五项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而劳动教养的主要法律依据均是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明显不符合《立法法》的规定。除此之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留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但实际操作中, 被执行劳教的人员并未经过人民法院的审判, 此种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做法是与宪法的精神及规定背道而驰的。因此, 在我国当前的法制构建中, 劳动教养存在的合法性根据岌岌可危。

(二) 劳动教养制度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

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国家的法治建设在大踏步前进, 1957年劳动教养笼统的几条规定用到现在, 内容已经严重过时, 损害了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具体表现为:

1.决定和执行程序中随意性大, 缺少监管和救济措施, 有违程序正义

柯维尔曾将程序比作正义的蒙眼布, 而最初也有文件对劳动教养的管辖机关“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做了相关规定:它一般由公安、劳动、民政、司法、法制等部门组成, 内部有分工, 将办案与审批工作分开进行, 实现权力制约, 尽量在体现程序的合法正义。但在实践中, 通常将劳动教养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公安局内, 由公安局的局长或副局长兼任劳动教养委员会办公室的主任, 并由其掌握公章, 因此, 公安机关在劳教的适用上拥有绝对性权利。公安机关本身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力量, 但在劳教的适用中其既做了裁判员又充当了运动员, 自己盖章、抓人, 没有有力的监管, 极易产生混乱。同时, 劳教的性质一直很模糊, 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这就导致了被劳教人员的相关权利在遭受损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济。

2.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与它的严厉程度不相符

劳动教养无论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改造手段或行政强制措施, 它主要以预防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为目的, 适用于仅为轻微违法行为, 但还达不到犯罪处罚标准的人。197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 其中对劳动教养的期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动教养的期限为一年至三年, 必要时得延长一年, 节日、星期日休息。”劳动教养是对不够刑事处分的劳教人员的人身自由的限制, 但它比刑法中的管制 (3个月至2年) 和拘役 (1个月至6个月) 这两种刑罚还要重。构成犯罪的处罚比不构成犯罪的还要严厉, 逻辑发生了混乱, 形成了严重的不协调。

(三) 不利于我国国际义务的履行

1988年, 我国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成为了人权宣言的缔约国。《公约》第九条第一款规定:“除非依照法律所规定的的根据和程序, 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第三款规定:“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 应被迅速带见审判官或其他经法律授权行使司法权力的官员, 并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审判或被释放。”根据国际条例的规定, 凡是条约的缔约国和参加国, 除保留条款外, 都有义务履行条约的规定。在保障人权成为全世界共同信仰的今天,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不仅与我国签署的国际条约相冲突, 同时与我国所奉行的维护人权、依法治国的政策也不相适应。

二、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思考

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是中国人权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法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但鉴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劳教不能一废了之, 关键是如何处理劳教制度废除后遗留下的难题, 如何使新制度尽快的衔接上。

我国许多学者和法律工作者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后续措施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对策, 主要的观点有:1、刑罚与行政处罚化分流, 即将现行劳教调控的对象进行分流, 将其中构成轻微刑事犯罪的对象纳入刑法轻微罪系统;将另一部分治安违法者纳入行政处罚系统①2、轻罪化, 借鉴西方现代刑法犯罪的分类, 将现有的劳教制度改建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轻罪制度, 纳入犯罪圈, 建立轻罪法庭和轻罪监狱。3、建立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 可以将西方的保安处分制度引入中国, 在废止劳动教养的同时, 通盘考虑并解决目前各种保安处分措施存在的问题, 实现保安处分措施的法治化。4、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或社区矫正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规定,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 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指明了劳动教养的出路, 即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 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但是现行的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长期重刑主义的影响下极其的不成熟, 现实中的处境极其尴尬, 存在很多缺陷及漏洞。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朱薇在专访刑法学家陈忠林教授的报道中, 陈教授曾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起, 劳动教养的法律化问题便纳入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规划中, 尤其是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将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列入年度立法计划, 根据立法计划, 这部法律草案是要在2010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讨论通过的, 但是就在一个问题上‘卡’住了, 就是劳教审批机关放在哪里、谁来审批劳教。当时各方对此分歧较大, 最终导致法律草案未能上会。”②现在劳动教养制度虽然废除, 但是对其后续工作的关注不够。笔者认为可采用徐昕教授的先构建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一体化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兼顾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和帮助服务;司法行政机关实施社区刑罚执行权, 对罪犯实施必要的监管;社会团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对罪犯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帮扶的建议。③当然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看, 最终从长远来看我们应在制度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尽快的制定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

摘要:在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劳动教养制度, 从其产生以来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从1957年创立至今已历经风雨五十余年, 在此期间该制度的利弊一直饱受争议, 对其存废之争亦达数十年。本文通过分析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进程和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在劳教存废之争的理论基础上, 对劳教废止后的问题进行思考, 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之争,改革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2]于建嵘.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路向[J].战略与管理, 2009 (5) .

我为“废止食品免检制度”叫好 篇3

我不禁为国务院的此项决定叫好!它不仅会大大完善我国的质检制度,更重要的是切实做到了关注民生。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交通事故、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前不久发生的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量总局又紧急组织开展了中国液态奶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但仍有少数饮品存在含量超标的现象。这不禁让我们为那些嗷嗷待哺的幼小生命捏一把汗。那些稚嫩的生命因此患上肾结石症,甚至有的刚降生就匆匆离开母亲的怀抱,而这一切都是毒奶品惹的祸!

“对于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这句话出自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之口。这就是说。质量保证是企业立足于世界的最重要因素,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而食品的质量维系千家万户,关乎民族、国家的未来,更是不可小觑,不能打半点折扣。曾几何时,国家实施食品免检制度,是对那些名特优食品的市场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同时也为食品的安全隐患颁下了一张“免死牌”。封建时代皇帝奖给功臣“免死牌”,规定祖孙三代无论犯何种罪都可以免死,这是人治社会的极大荒唐!名特优食品企业一旦获取了“免检”的特权,如果不视质量为生命,不以消费者为上帝,不讲求商业道德、信用,那么在“免检”光环的照耀下,“问题奶粉”、“问题奶”就会“现身”我们的市场,危害我们的健康。“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国务院及时废止食品免检制度,如同在食品走进千家万户之际,又上了一道安全保险。它将有助于国家加强对食品的质量监管,促使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说:质量大如天!要让国民真正喝上“放心奶”,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增強诚信意识;作为质量监管部门,应该始终以保护人民利益为己任,以维护国家形象为天职。高擎质量之剑,给“问题奶粉”、“问题奶”等伪劣产品以无情的痛击!

我们要为“废止食品免检制度”高声叫好!

废止的规章制度 篇4

《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13日第2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

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

一、对下列规章中引用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名称修改或者废止、失效的规定作出修改:

1.将《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教基〔1994〕19号)第十三条中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将第二十四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38条的有关规定”修改为:“国家有关规定”。

2.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教基〔1995〕14号)第三十条中“《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治安管理处罚法》”。

3.删除《小学管理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6号)第十条中“及其实施细则”。

4.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教基〔1998〕4号)第二十五条中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改为:“《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5.将《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教体〔1998〕4号)第二十五条中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修改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6.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令第14号)第一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中的“《食品卫生法》”修改为:“《食品安全法》”。

二、对下列规章中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

7.删除《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教基〔1994〕19号)第十一条中的“集资办学”。

8.删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教外综〔1995〕130号)第十二条第三款。

9.删除《小学管理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6号)第十二条中的“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10.删除《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教育部令第1号)第五十七条第一款。

11.将《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教育部令第8号)第十二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予以规范,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大学、普通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机构发挥各自优势,以不同形式承担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

12.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八条修改为:“发生学生伤害事故,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学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

三、因已经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或者已经被新的规章所代替,决定对《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管理暂行办法》((88)教技字21号)、《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计〔1993〕129号)、《义务教育收费管理暂行规定》(教财〔1996〕10号)、《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操作规程(试行)》(教财〔1999〕16号)予以废止。

废止的规章制度 篇5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杨维汉、崔清新、陈菲)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进步。”记者15日就劳教问题采访的相关法学专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宪介绍,我国法律对触犯刑法的行为有犯罪数额、情节等方面的规定,例如盗窃,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额才会受到刑事处罚,对没有达到这些“尺度”的罪行轻微、但不够刑事处分的行为人,往往被划归到劳教范围处理,这是目前我国劳教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

“我国目前是公安、民政和教育等部门组成的劳教管理委员会作出劳教决定,对违法事实的认定,以及对劳教期限的适用,缺乏严格的程序约束。实践中,对于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决定没有司法程序作为保障,不利于人权保护。”从事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多年的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原所长王公义说。

我国刑法主刑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管制的期限是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的期限是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说:“就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而言,劳动教养比管制、拘役处罚可能更严厉。

专家表示,由于废止劳教制度还涉及最高立法机关,需要完成相关法律程序,劳教制度才能最终正式废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冀祥德说,劳教制度废止前后还需要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措施进行制度衔接,比如司法机关要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解决轻微刑事违法犯罪处罚问题;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治安处罚;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制度,才能保障劳教制度废止后相关工作平稳过渡。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日前要求各级法院要积极配合劳教制度改革,探索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审快结机制,有效延伸审判职能,帮助罪犯早日回归社会。

废止的规章制度 篇6

□ 将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穷尽法律程序的依法不再重启复查 □ 司法公开进一步深化,依托信息手段实现检法法律文书上网

□ 建立、落实执法司法人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健全冤假错案责任追究机制,防止冤假错案

□ 劳教制度废止程序已经启动,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 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工作,完善社区矫正配套制度

党的十八大对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最近中央司改办负责同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围绕《决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就公众关心的司法改革举措,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决定》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有何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诉讼渠道,也出现了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的状况,导致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等问题比较突出。司法本来是为了实现定分止争、减少诉累的。但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导致国家难以形成权威的裁判机制、难以形成公认的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这不仅损害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而且影响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都应该有相对统一的意志、相对公认的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现在,各种社会矛盾,最终还是要在规范的、法律的轨道上解决。这既需要法律精神和法律思维的养成,也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涉法涉诉信访领域,是最便于依法律按程序处理问题的领域。所以,《决定》明确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样做,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从制度机制上推动政法机关提高执法司法质量和水平,保证当事人合法诉求及时得到解决,而且有利于从制度机制上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更好地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总体设想是: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机制,政法机关要及时审查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符合法律规定的,依法转入相关法律程序办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严格落实依法按程序办理制度,对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处理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政法机关应依法按程序,在法定时限内公正办结。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制度,对已经穷尽法律程序,经中央或省级政法机关审核,认定涉法涉诉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已经得到公正处理,符合法律规定的,依法不再启动复查程序。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当事人生活困难的,按规定及时给予司法救助。

问:对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有何考虑?

答:今年初,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确定为政法系统的重点改革之一,明确了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分四批部署全国政法机关逐步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在全国推开。从这一段试点工作情况看,一些地方政法机关受理的各类案件总量在上升,但涉法涉诉信访数量开始下降;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反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少了,依法律按程序到政法机关进行申诉的多了。这也增强了各级政法机关对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这项改革要取得成功,让群众信任和接受新的处理办法,既需要政法机关的艰苦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政法机关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监督有力、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严格落实执法司法责任,做到及时审查、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该纠正错误裁决的依法及时纠正,该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该给予国家赔偿的依法足额赔偿,该给予司法救助的依法有效予以救助,努力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只要依法律按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案件当事人,也要增强法治意识,理性对待纠纷,依法表达诉求,自觉接受政法机关依法律按程序作出的裁判,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问:《决定》要求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请问在实践中有什么具体举措落实司法公开? 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深化司法公开,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保障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增强有效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能力,树立司法公信,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我国法律对司法公开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落实得不够好。为此,需要从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层面,把司法公开推向深入。

根据统一部署,中央政法单位已经开展司法公开试点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着力推进审判公开,除法律规定不宜公开的以外,都公开审判。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入卷存档。开设“中

国裁判文书网”,逐步实现四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的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推进检务公开,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不予提起抗诉决定书等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实现当事人通过网络实时查询举报、控告、申诉的受理、流转和办案流程信息。公安部、司法部近年来在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创新公开方式,依托现代信息手段把司法公开落到实处,实现以公开促公正。

问:《决定》提出“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请问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防范、纠正错案?

答:冤假错案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重损害司法公正,严重影响法律尊严。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发现的冤假错案,有关地方和部门高度重视,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就如何吸取深刻教训,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进行了认真研究。为依法惩罚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央政法委于今年7月出台了《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就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加强防止和纠正错案机制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从执法理念、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制度落实等方面,对执法司法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中央政法单位和各地政法机关根据《指导意见》,正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最近,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立足审判工作实际,对证据审查、案件审理、审核监督和制约等各个环节都规定了具体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对严格规范职务犯罪案件办案程序,严格把好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关,坚决依法纠正刑事执法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完善有关工作机制作出了明确要求。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也制定完善了执法办案等制度。

下一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防止、发现、纠正机制,细化执法办案程序制度;建立、落实执法司法人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健全冤假错案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切实增强人权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确保严格依法律按程序办案。另一方面,中央政法单位和各地政法机关都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防止冤假错案各项法律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暗访,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地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问:《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能不能介绍一下劳动教养制度的基本情况?

答: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1957年和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

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成立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由民政、公安、劳动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审查批准劳动教养;司法行政机关执行劳动教养;检察机关对劳动教养活动进行法律监督。被劳动教养人员可以通过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957年劳动教养制度建立时,从维护社会秩序出发,主要对大中城市中“游手好闲、违反法纪、不务正业”的人,特别是扰乱社会治安、屡教不改的人,实行劳动教育和收容安置,促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上世纪80年代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和打击违法犯罪的需要,将实施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也纳入了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

随着我国法治发展进步,劳动教养的决定不断改进和规范,实行了办审分离、律师代理。司法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劳动教养工作方针,加强对被劳动教养人员的法律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心理矫治和职业技术培训,加强被劳动教养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教育挽救质量得到提高。

总体上看,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通过实施劳动教养制度,教育矫治了一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人员,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

问: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法制逐步完备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处理违法犯罪的法律不断完善,对劳动教养适用的违法行为,依照现行法律,实体上基本都能予以相应处罚矫治,程序上更加严格规范。一是2007年公布的《禁毒法》,将约占被劳教人员一半的吸毒成瘾人员实行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不再适用劳动教养。二是2006年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规定了治安管理处罚措施。三是近年来陆续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将入室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多次敲诈勒索等直接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对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办理,确保程序正义;对需要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或者强制隔离戒毒的,由公安机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并赋予被处罚人或者被决定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同时,政法机关加强科技信息化手段运用,不断提升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水平。

近些年来,随着法律完善,决定适用劳动教养的人数逐年下降,期限也在缩短。在此情况下,对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确立了“先停止审批,再适时废止”的路线图。从今年3月起,各地基本停止适用劳动教养,社会治安保持了平稳态势,社会各界也都认可。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决定》提出废止劳教制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需要指出的是,依照法律适用的原理,对行为人的处罚依据,应以其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为准。因此,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是合法有效的。

由于劳动教养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一项法律制度,废止这项制度应依照法律程序进行。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议案,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问:《决定》提出了“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是一项什么样的制度?

答: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目前在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实行。我国社区矫正是依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非监禁的方式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放在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及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在法定期限内,对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多元化教育,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既避免了监禁矫正可能造成服刑人员“交叉感染”等弊端,还能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社区矫正是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的一种方式。社区矫正的对象都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判决宣告有罪的犯罪分子。二是社区矫正是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执行刑罚,使罪犯在不脱离家庭、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三是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社区服刑人员必须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矫正。服刑人员若违反有关规定,依法还要收监执行刑罚。

问:近年来我国探索实践社区矫正工作有哪些成效?

答:社区矫正是我国新实行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5年扩大了试点地区,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2011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

(八)和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国家基本法律中明确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截至今年10月底,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66.5万人,累计解除矫正100.7万人,正在接收社区矫正人员65.8万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的重新犯罪率为0.2%,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十年来的探索实践充分说明,作为一项崭新的刑事司法制度,社区矫正对于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我国刑罚执行体系有着积极益处。按照《决定》提出的“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的部署要求,下一阶段,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工作,完善社区矫正配套制度,加强社区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其他司法改革任务目前有哪些部署?

答:《决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比较多,相关职能部门正在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研究部署改革工作。总的思路是:有实践基础、易见成效的改革措施,要尽早推进;一些重大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组织专门力量,科学论证改革方案;需要试点的改革,会同相关部门通过试点进行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力争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废止的规章制度 篇7

一、人员结构复杂, 包袱沉重

东坡岭安置 (收容遣送) 农场, 是1963年6月由湛江地区民政局根据国家内务部的统一部署而筹办的安置农场, 最初主要的收容安置对象是上世纪60年代特大自然灾害后被迫长期流浪、无家可归的人员, 后来逐渐增加了对社会福利院部分孤儿的安置、就业的任务。一直是隶属市民政系统,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着维稳安置任务的差额核拨事业单位。

由于历史原因, 2003年废止收容遣送制度时, 东坡岭安置 (收容遣送) 农场尚有留场安置人员 (下称“场员”) 34名;其中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18人, 60岁以上或长期患病没有劳动能力16人;34名场员中有17名是孤寡。

上世纪80年代初, 编委核定机构编制为58名, 针对当时每年仅有几百人次的收容遣送量, 已能应付。到了90年代,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 全国范围的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 每年的收容遣送量呈直线上升, 到1999年达到3000人次, 但到了2004年更达到3700人次。工作量不断加大, 任务越来越繁重, 只依靠58名编内职工已不能应付当时巨大的工作任务, 因此还招聘了48名临时工。

二、业务停顿、经费不足、困难重重

东坡岭安置 (收容遣送) 农场是财政核拨差额事业单位, 财政负担52%人头经费, 另42%由单位自行筹措解决, 而主要收入是依靠收容遣送业务的有偿服务, 随着新《办法》的实施, 收容遣送业务也随之停顿, 经费不足更加雪上加霜。

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的缴纳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 退休后由社保部门统一发放养老金;东坡岭安置 (收容遣送) 农场是事业单位, 参照机关只缴纳养老保险的个人部份 (单位部分免交) , 待退休后一次返还给个人累计缴纳的费用, 而退休后人员工资则由事业单位全额负责。

收容遣送业务停顿, 单位面临被销停或转制, 意味着已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人员面临着退休生活无保障的困境。另一方面, 由于当时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 临时工都没有纳入社保范畴。

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 单位只能依靠财政负担的52%编制人员的人头经费来解决50%的编内人员工资, 由于经费不足当时社会保险已停缴半年多。

三、面临转停, 前途不定, 人心溃散

面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刹时废止, 从上到下都处于政策转型摸索期, 短期内无法拿出妥善的解决办法。面临着失业或转企等不明朗的前路, 原本拿着铁饭碗、靠政策吃饭的员工人心溃散, 尤如树倒猢狲散, 上班迟到、早退、甚至不出勤, 整个单位运作处于停顿状态。

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变, 职能被取缔, 东坡岭安置 (收容遣送) 农场如何在困境中突围而出, 寻求成功转型?笔者认为: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维护员工权益。在困难面前, 单位领导班子要转变观念, 主动出击, 避免等候、观望,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请求政府尽快成立转制领导小组, 牵头协商和平衡各部门之间关系, 争取其它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妥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及时稳定在编员工的人心, 积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严格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妥善清理原来聘请的临时工, 削减人员, 为转制工作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2、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创造效益。东坡岭安置 (收容遣送) 农场拥有2000多亩土地, 肥沃的土壤, 广阔的土地, 是几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越条件。在保持原来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 良性开发或出租土地等多种方式经营, 种植适宜的经济作物, 利用土地使用保证金缴交员工的社保和支付临时工的遣散费。

3、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东坡岭安置 (收容遣送) 农场隶属于民政系统, 废止收容遣送制度, 单位的未来充满未知数, 为了减轻单位的负担和更好地保障17名孤寡老人的生活, 以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通过政府与民政部门协商, 把17名孤寡老人移交福利院照顾安度晚年。这样充分体现了单位的“以人为本”的情怀。

4、争取相关部门理解与支持, 解决员工社保问题。摆事实, 讲道理, 与社保部门协商, 解决员工的社保。土地使用金可以继续缴纳社保, 单位所有员工全部参照企业缴纳社保费, 争取把已退休人员转交到社保部门统筹领取退休金, 不足部分由单位补足的办法, 逐步减轻单位的负担以保证员工退休后的生活费和医疗费。

对于原先欠缴但暂时无能力一次缴清的费用, 恳请社保部门理解与支持, 允许分期逐笔缴清。

5、转变职能, 创新制度, 打造团队精神。团队精神, 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就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 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适逢我市努力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需要大量的绿化面积和郊外绿地, 面对这样的机遇, 领导班子应充分利用广阔、肥沃的土地, 好好地把握机会, 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创新机制, 努力打造全新团队, 争取转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单位。

(一) 确立明确的目标。

明确具体可行的发展目标, 是员工最好的航船方向。召开职工大会, 将单位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计划告知所有员工, 让员工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让员工觉得自己所在单位工作大有希望, 前途一片光明。

(二) 培育良好的组织氛围, 建立健全制度。

单位制度的形成应当是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 是一个集思广益、发挥众人智慧和力量的过程, 是综合指挥员的经验和众多战斗员的丰富实践的过程。规章制度并不少见, 但常常束之高阁, 究其原因,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本身严重脱离实际, 自然就形同虚设。规章制度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征求员工意见, 对症下病, 例如:对个别员工迟到、早退、不出勤现象, 制定考勤制度、请休假制度;针对员工上班松散, 无所事事等现象, 实行岗位责任制, 定岗定员;针对员工工作不积极, 人浮于事等现象制定绩效奖惩制度等等。

(三) 完善架构, 管理层起表率作用。

完善管理层架构, 配备领导成员和中层管理人员, 分工合作, 各司其职。单位的管理层是整个团队的龙头, 是团队的核心, 单位的制度、决策等的执行要靠管理层起表率作用。

(四) 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

单位的经营与管理, 有赖于员工的参与, 把个人的利益与单位的未来发展捆绑在一起, 员工才会真心真意关心集体, 才能与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 所以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例如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任务完成激励、突出贡献激励、优秀员工激励等) 。

关心员工的生活及家庭状况, 对有困难的给予适当扶持与帮助, 对于员工反映的实际问题要充分调查、了解, 及时解决, 条件不成熟的或暂未能解决的, 要给员工一个合理的解释。

经常组织员工技术培训与指导。园林绿化养护是一项技术性很专业的工作, 经常组织员工技术培训, 请有关专家来单位给予技术指导等, 都能激发员的参与热情。

(五) 加强沟通, 构建和谐团队。

员工与单位之间持续、有效、深度的双向沟通, 能使管理层及员工动态掌握各自在团队中的坐标。例如:组织经常性的职工座谈会, 或者以意见箱的形式, 建议员工积极反映对单位的看法、观点以及有益的建议。

网上“废止中医案”刍议 篇8

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地制宜,赐惠于民,是上苍从中国土地上赐予全世界人民的瑰宝,理所当然也是东方民族智慧与文化数千年的重大结晶。在国外,中医药获得了高度关注和蓬勃发展,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其神奇功效认知日深,已开始大力提倡,以中医药为基础的自然医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总额超过160亿美元(其中日本占世界销量的80%)。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与此同时,有韩国人宣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在网上已掀起一场论战)。

延续既久的中医“墙里开花墙外红”的景象,时下发生巨变,墙里已经有人像蛀虫那样开始摧残中医药的艳丽花朵了。一位有眼力的西方汉语研究者这样对东方进行提醒:“中国人应该提升对本民族的自信,不要让韩国人和日本人拿走那些本来属于他们的荣誉。”(《报刊文摘》2006.11.8)这里所指出的那一类失却“民族的自信”的“中国人”,早在70多年前就出现过。

那时候,西学东渐,西医向中医的挑战就日趋严峻,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开始了一系列所谓的“改革”。1929年2月,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禇民谊(留洋时获医学博士学位),伙同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鼓吹全盘西化,诬蔑中医形同巫术,在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由卫生专门委员余云岫等人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极其荒唐地把旧中国医疗卫生之滞后皆归咎于中医。

中国早就应当走向世界,取他人之优长补自身之缺憾;但又决非走向西方去向西方文化缴械投降,从根本上湮灭自己。众所周知,汪精卫、禇民谊是叛卖中华民族的汉奸典型。汉奸也者,食洋不化,骨子里崇洋媚外,行动上追撵时髦,用西方术语胡毛模糊、肢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废止中医案”的闹剧,就是典型的一例。

在中国的土地上,汉奸并非是时代致成的偶然性的产物。网上发起的“取消中医”的签名之举,也不宜与汉奸们宰割民族文化的劣行混为一谈。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举与汉奸们“食洋不化”的心理素质有没有或近或远的相似与共通之处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傅景华先生的一段话,似可收束本文:

中医现代发展应是发扬自然之道,展现生命原理,采用现代技术,解决现代问题。中西医的关系应是中体西用,中主西从,和谐包容,相反相成。不是用西医方法鉴定中医,吸取其符合西医理论的“精华”,抛弃其违反西医理论的“糟粕”;而是用中医理论审察西医,包容其符合生命原理的成果,解决其违反生命原理的弊端。不是揭示中医理论符合科学的内涵,而是展现中医理论超越科学的智慧……不是让中医与国际接轨,而是让国际与中国联网。不是用现代科学的思路与方法研究中医,而是用中医的思路与方法解决现代问题。不是在国际标准的前提下,让中医走向世界,而是在中医标准的规范下,让世界走向中国。

废止的规章制度 篇9

第 79 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七部规章的决定》已经2015年3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局 长杨栋梁 2015年5月27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 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七部规章的决定

为贯彻实施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维护法制统一,推进依法治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易制毒化学品、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等领域的部门规章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现决定:

一、对1部规章予以废止

废止《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4月24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17号发布)。

二、对6部规章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一)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出修改。

1.将第三十二条修改为:“危险化学品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或者安全评价的; “

(二)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的;

(三)未按照本规定及相关标准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测监控的; “

(四)未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

2.将第三十三条修改为:“危险化学品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

(二)未对重大危险源中的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的。” 3.删去第三十四条第七项。

4.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危险化学品单位未按照本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危险化学品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5.将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六条,修改为:“承担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危险化学品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依法吊销其相应资质。”

(二)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作出修改。1.删去第三条第二款。2.将第五条修改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央企业及其直接控股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总部)以外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

3.删去第十六条第二款中的“或者具备危险物品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企业应当有危险物品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将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修改为:“建立应急救援组织,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第一款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5.将第二十三条修改为:“中央企业及其直接控股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总部)以外的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79 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七部规章的决定

6.将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十一项中的“竣工验收意见书复制件”修改为“竣工验收报告”。删去第二款。

7.将第三十二条中的“竣工验收意见书”修改为“竣工验收报告”。

8.将第五十一条修改为:“承担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企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依法吊销其相应资质。”

(三)对《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作出修改。

1.将第二条第二款修改为:“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长输管道安全保护和城镇燃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规定。”

2.删去第九条中的“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

3.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管道单位未对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将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五条,第一项修改为:“管道单位未按照本规定对管道进行检测、维护的。”

(四)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作出修改。

1.将第二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建设项目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工建设项目(包括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其安全管理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危险化学品的勘探、开采及其辅助的储存,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及其辅助的储存、海上输送,城镇燃气的输送及储存等建设项目,不适用本办法。”

2.将第三条修改为:“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是指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由建设单位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办法分级负责实施。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负责依法组织实施。

“建设项目未经安全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不得开工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

3.将第四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建设项目安全审查”修改为“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4.删去第八条。

5.删去第十一条第二项。

6.删去第十四条第一项中的“安全条件论证报告或者”。7.删去第十五条中的“安全条件论证和”。

8.将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限应当不少于30日,不超过1年。”

9.删去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七条。

10.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和使用前,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人员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作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是否通过的结论。参加验收人员的专业能力应当涵盖建设项目涉及的所有专业内容。

“建设单位应当向参加验收人员提供下列文件、资料,并组织进行现场检查: “

(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监理情况报告; “

(二)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三)试生产(使用)期间是否发生事故、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整改情况报告; “

(四)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

(五)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复制件),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名单;

(六)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证明材料; “

(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说明;

(八)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岗位操作安全规程清单; “

(九)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制件);

2/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79 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七部规章的决定

(十)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证明材料(复制件)。” 11.删去第三十条至第三十二条。

12.将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增加一项,作为第九项:“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参加验收人员提供文件、材料,并组织现场检查的。”将第二款修改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未通过的,建设单位经过整改后可以再次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13.将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建设单位组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将验收过程中涉及的文件、资料存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申请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其他安全许可。”

14.删去第四十三条第五项。15.将第四十七条改为第四十一条,修改为:“建设项目分期建设的,可以分期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及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五)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作出修改。1.将第九条第二款第一项、第十六条中的“竣工验收意见书(复制件)”均修改为“竣工验收报告”。2.删去第三十七条第二款。

3.将第三十九条修改为:“经营许可证的式样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

(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作出修改。

1.将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十项中的“竣工验收意见书或备案证明复制件”修改为“竣工验收报告”。2.将第二十五条第三款中的“竣工验收意见书或备案证明”修改为“竣工验收报告”。

3.将第四十三条修改为:“承担安全评价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企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依法吊销其相应资质。”

此外,对相关部门规章的条文顺序和个别文字表述作了相应调整。本决定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修改的部门规章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上一篇:(会计案例分析报告)下一篇:煎鸡蛋饼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