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简介农远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培训本村党员干部,学校教师,正确使用设备,为本地区农业、教育服务,现将我校农远项目工作介绍如下:
一、设备使用情况
设备于2007年12月18日安装完备,并举行挂牌仪式,正式投入使用。全体教师为了尽快掌握基本操作,正确运用设备,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和双休日,在电教管理员的亲自辅导下,手把手的教老教师学电脑的基本操作和光盘播放技术培训20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大部分教师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教学资源管理情况
为了更好使用教学资源,对从卫星上接收的资料进行下载,按年级科目整理,归类,保存于专门的文件夹中,达到分科、分别类和方便使用的目的.本校电教员利用白天课余时间进行资源下载,晚上整理,保存,使本接收点的设备达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截止目前,共收看空中课堂和特别报道80多次,借用播放光盘100多次,刻录一至六年级教学光盘5G多。
三、抓好培训工作
于2011年1月制订农远项目培训计划,按计划在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的同时,本校电教员和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双休日对袁家河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对村民进行农科技培训12次,使他们在劳动之余,即时掌握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同时也扩大了知识视野,了解了党的教育方
一、农远教育资源使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中具有了较高的制作课件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农远教育工程普及后, 教师利用课件制作培训机会下载适用资源帮助自己制作课件、设计教学。由开始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到使用几何画板, 再到简单的Flash制作技术, 逐步具有了较深的制作课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将远程教育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不断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
二、农远教育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改变了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 化难为易
传统的数学教学, 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 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易分散, 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 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清, 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如曾经听到的“勾股定理”一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推导这一重点, 教师利用课件为学生搭建了攀登“支架”, 使其探究形成过程。
(一) 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究勾股定理, 探究面积关系。
1.课件展示以等腰三角形三边为边做三个正方形, 探究面积关系。
2.做一做, 以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作三个正方形, 探究面积关系, 由此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探索勾股定理。
3.自己任意画一直角三角形, 验证自己的发现。
在课件展示时, 由特殊到一般, 采用“几何画板”体现变化, 探索规律:1、2当中的三角形分别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般直角三角形, 分别计算三个正方形面积, 寻求三个面积的关系并发现规律。
(二) 讨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否满足a2+b2=c2
1.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判断:如果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那么它的三边a, b, c不满足a2+b2=c2。
2.教师用课件展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边不满足勾股定理。
通过课件作为“支架”为学生搭建了探索的桥梁和梯子, 对知识的形成加以展示和探索, 并验证了探索出的规律, 从而推导出勾股定理, 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 这样的教学, 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 化难为易, 知识掌握得较扎实,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因为它图文并茂, 既可以化静为动, 又可以化难为易, 还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 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 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学生的眼前。
三、农远教育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利用远教设备下载的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配以声音、图像、文本等信息, 能生动地再现问题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 学生很难接受, 收效甚微, 如在《旋转》一课教学中, 可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画面———张丹、张昊在世界双人花样滑冰比赛的片段。直接展示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重难点加以直观形象地理解, 深刻地感悟“旋转”的特点, 并且通过引人入胜、化静为动的画面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旋转的世界之中, 感受旋转之美, 这不仅大大充实、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现力。学生也会因亲自感受到旋转就在身边, 而学得高兴, 知识体会深刻, 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 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农远教育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卫星教学通过“教学目标—引入资源—开展活动—师生参与—发展评估”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重视了学生的参与性, 并把教学过程转变为目标明确的专题活动过程, 符合教学改革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也可实现师生之间互动的全新局面, 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农远教育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可见, 在现代农远教育条件下, 乡村教师已经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相信, 随着现代农远教育的发展, 根据教学目标和环境因素, 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会不断地发生改变, 使数学课堂获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资料完备,简便实用。远程教育资源中既有关于课文的相关资料、教案以及多种配套习题,更有课文朗读为学生提供范读,图片资料实物展示,生动直观。学校接收到远程资源后教师的使用极为方便,可随意在资料中选择,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缩小了农村薄弱校与城市学校的差别,是实现均衡教育的最好见证。农远工程在我校实施以来,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更为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
首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历来被人们认为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因为课文中不仅有诸多的哲理、经验,有一些文章中人物形象丰满,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时时牵动我们的内心,使我们和他们一起领略人生的酸甜苦辣,起伏跌宕。这类课文往往需要讲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写作的背景、及有关作者的逸闻趣事,确实为语文课增添了不少亮点,也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类课文。除去这类记叙文散文,还有其它一些文体的文章就显得枯燥无味,任凭教师呕心沥血,学生仍是不买账。农远教育资源在教授这类课文时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讲解说明文时它有实物图片,仿佛被说明的事物就在眼前一般,学生可以边观察边学习,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讲解议论文时,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观点事实清晰可见,无需教师冗长啰嗦的分析。其次,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集体备课水平。以前集体备课只能就课文本身进行讨论,因为地域关系教师手中可利用的资料甚少,对作者的了解、写作背景、文章的赏析、观点的争鸣等也只能从教参中略知一二,有异议处也只能存疑。由于水平的限制,不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参考性见解。远程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多的资料供教师参考,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和教学思路,使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集体备课中能提出较新较个性的观点,在大家思想火花的碰撞中,集体备课的质量提高了。
第三,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习效率。在讲授《苏州园林》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看了一组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学生被美景所陶醉,一边观看一边赞叹图中景物的独具匠心,忘却了是在学习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交流观看图片的感受,总结这些图片的共同点,讨论气氛非常热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总结大同小异,这时我让学生回头去读课文,一些学生边读边点头,不仅知道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也了解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些特点,并能在此基础上体会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农远教育资源举重若轻,使原本枯燥的说明文生动鲜活起来,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习效率。
不仅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必绞尽脑汁琢磨教法负担减轻了,在练习中远程教育资源既方便了教师也方便了学生。由于农村学校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较少,教师水平有限,因此出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远程资源解决了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练习题种类多、题型全,弥补了农村薄弱学校的不足之处。例如字词教学、文学常识教学、古诗词教学等都能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时间解决,这些平时学生不在意的知识随时随地就能完成,并且教师很快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及时在不足处给予学生指导,教师不必费力的板书练习,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一些重头戏如《出师表》《岳阳楼记》农远中的习题更是较丰富,通过演练这些习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铭记在心,纠正了某些学生未能表达处的错误体会。
第五,远程教育资源激发了农村教师继续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农村可利用的资源少,农村语文教师总是感到一筹莫展,创新思维也受到限制。通过学习和使用农远资源,我受到了很大启发: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农村教师一样可以大有作为。例如民风民俗、传统节日、在农村体现的就特别明显,可以引导甚至带领学生去观察体验,有关动植物题材的课文可以实物教学,这不是更能体现探究精神吗?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学和做很好的统一起来。学生既有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了实践精神。
古林箐中心学校 邓俊波
内容摘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我校已实施好多年,作为我校一名化学教师,在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商榷。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农远”工程教育资源中的“光盘资源”的几点应用,论述我校应用“农远”工程以来为教学服务的一些经验。
关键字:
远程教育工程 光盘资源 教学资源应用
正文: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的实施,是提升我们广大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素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一大有效途径,为我们学校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都存在着教学信息闭塞、师资匮乏、资金短缺、教学质量滞后等现象,“农远工程”这项举措的推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些现象,为农村中小学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师教学的方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我们教师来说,“农远工程”中的“光盘资源”这一模块,其内容生动丰富,应用操作简单,相对来说资金成本比较低些,又密切联系我们的课堂教学,贴近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是我们农村教师和孩子的知识营养大餐。
可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操作中,有些老师就简单的理解了,把孩子带过去,然后把光盘播放起来,自己则坐在一边“养精蓄锐”,在播放前自己不理解光盘播放内容与设计思路,播放时不提问、不解说、不引导,让学生“自娱自乐”去,像播放《走进新课程系列》,其中的教学课例,一课时大约是20来分钟,其间是需要我们老师再组合、引导的,可有些老师,一节课播放了好几节课的内容,自己省力,又管住了孩子,可谓“一举多得”。这也许跟老师的个人素质有关,驾御不了这套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做不到自己的教学知识与光盘有机的结合,帮助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理解,更谈不上拓宽孩子学习的知识层面。我根据自己这两三年来对光盘教学播放的一些实践,对一些资料的参考,与同伴的一些探讨与交流,经过梳理,整理出几种课堂播放教学在光盘中应用的方法。
光盘课堂播放教学是指在光盘教学的课堂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演播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达到机人丰富的、活跃的多重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拓展孩子的思维。我一般选用六种方法:
一、直接演播法。就是我们的老师在光盘课堂教学中,直接播放教学内容的方法。它主要是以光盘内容传递信息为主,光盘中的教育教学信息应该是比较完
整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学生主要从光盘中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教师一般不做引导,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引导。如“农远工程”中的“教育教学综合资源”这一内容,其中有许多内容是技术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篇目,如《编编中国结》,它是带有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我们老师一般不会编,我们教育学生如何去编织,就让学生直接按电视中的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做。再如“农远工程”中的一些故事片、爱国教育片、科教片等其中的有些光盘,就让学生直接去观摩、去感受、去体会。若老师偏要引导学生,有时会起了模糊孩子的思维,引孩子进入了知识的误区。
二、课堂提示法。教师在课堂光盘播放的进行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提示、方法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视听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光盘播放的内容往往以直观具体的形象和声音为主,而教师的语言提示可以使学生把从光盘播放中获得的抽象经验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因为有老师的提示配合,教学内容逐渐丰富、深化,又符合自己班级的教学实际。在课堂提示法中,光盘播放的教材不是很完整的,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是其他参考辅导材料,而学生上升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则需要教师的语言引导提示来完成的。我们在利用光盘教学“我们一起学”系列时,大多是用提示法来进行教学的。
教师的提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来进行:
1、光盘播放前的提示。就是在光盘播放以前,教师对播放教材作简单的介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光盘教材内容,教学的内容有哪几个部件组成,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重点、难点又是什么等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底。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针对性,每个问题尽量简单些,这样学生在观看光盘播放的过程中,就容易获得相应的答案。教师在播放前的提示,其目的是引导性的,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目的更加明确,注意力也可以集中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上来。如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教师可以提出:哪些是特种设备?使用这些特种设备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这样学生在观看时,就会关注哪些是特种设备,它们的安全隐患在哪里,怎样做才可以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光盘播放过程中的提示。在光盘播放的过程中进行提示,存在着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提示如何避免与电视中的解说词相冲突,我们教师应该做:首先提示尽可能简单。简单的一句话可以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如观看《青蛙》教学片的播放过程中,当播放到青蛙捕食昆虫的时候,提示一下“注意青蛙的舌头”,就可以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提示语一般应选择在没有解说词的部分,或者干脆按暂停键进行提示,此时,教师的语言可以被学生清晰地听到,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观看光盘片,先确定好在什么时候进行提示。这一方面我们老师都做得比较好,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示。第三,教师的提示应准确无误,不能脱离教学片的内容。如一老师在观看《猫》的教学片时,用去了10分钟时间,去提及老虎一些特征什么的,二者虽有些共同的特征,但脱离了教学的内容。
3、光盘播放以后的提示。我们的大多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光盘,铃声一响,就让学生自由的散去。其实通过播放以后的提示,可以总结观看的结果,强化学习的效果,播放以后的总结可以是教师的概括,也可以适当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
思考,还可以用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一起来分析播放的内容。如《一面五星红旗》教师播放后是这样提示的:你对面包店老板或中国留学生说些什么?并要求学生写下来。这样做会加深孩子对文本所要求的内容的理解:热爱祖国。
三、补充解说法。由于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讲授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补充解说,以适应不同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的需要。
我们在补充解说的运用过程中的难点就是如何做到补充解说与画面的正确配合。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解说是画面的有效补充,画面上一看就清楚的地方,教师就不应该啰啰嗦嗦地进行重复;另一方面,教师解说的时间应同画面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性,画面已经播放完了,而教师还在解说前面的内容,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到备课时仔细思考每一段解说词,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暂停的功能,将画面暂停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而在解说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应用应简单简练、准确、生动,并尽可能以通俗、口语化的语言来配合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去解说。如二年级语文《北京亮起来了》的教学,我们农村的孩子都没去过北京,当电视机里的老师说:“谁去过北京了,说说你到了哪里”。我们的孩子是讲不出来的,我们可以让孩子观看一些有关北京的一些建筑、景点等内容,如北海公园、长城、故宫、天安门等进行补充解说,给孩子一个雄伟、庄严、美丽的北京形象感。
补充解说法的运用除了在播放的过程中解说以外,也同样可以在播放以前及播放以后进行,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
四、内容增删法。在光盘教学中,不一定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最好的、都适合我们孩子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学会取舍,自己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内容,对播放的光盘和教学进行调整。如我校二年级,是一个古诗歌朗诵气氛比较浓的年级。在教学《画风》这一课时,电视中的老师是用谜语导入教学的,我校二年级的老师选择了用古诗导入:唐朝诗人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然后问学生这是写什么的?自然过度到了课文。再如教学《笋芽儿》,电视中的老师是拿了一根笋在上面,让学生讲笋的特征。教这课时正值我校周围的毛竹林长笋,我就组织学生仔细去观看,多观察几棵形状的笋,并要求跟踪笋的长势,直到长成竹子。这样更实际,更形象。贴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关注了笋芽儿成长的规律。
有时有些内容不贴近我孩子的实际情况或不适合自己的教学,按快进键跳跃过去,或定时跳过。
五、多重互动法。我们以前教学只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现在有了光盘资源,其互动范围更广了:电视外的老师、电视里的老师、电视外的学生、电视里的学生这四者的互动关系。我们老师要认真处理好这四者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和谐有序,我们老师特别要做好对我们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我们都知道我们农村的孩子一般不善于回答问题,没有一个思考的学习习惯。而电视里的学生,他们普通话很标准,发言精彩,勤于思考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为了避免光盘里孩子的精彩表现打击了我们孩子的表现能力,我常常先暂停播放,让我们的孩子先去思考问题,然后回答问题,最后引导我们的孩子听听他们的回答,这样电视里的孩子成了我们孩子学习的榜样。
六、综合使用法。是指综合使用教学光盘和电教、传统媒体,使它们有机地
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一方面发挥教学光盘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电教、传统媒体的优点。
应用综合法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光盘和传统媒体都有相对比较固定的位置,这样便于同时使用,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综合使用黑板、麦克风、投影、教学光盘。不因为有了教学光盘,就忽略了电教、传统媒体,应当正确地应用相应的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教学特点和功能来进行教学,才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其实我都在做,特别是“我们一起学”系列光盘教学资源,我们都采用综合使用法,以到达教学的最佳效果。
这些方法有时是相辅相成的,一堂课或是几种方法的结合,怎样选择,还是看我们的老师。
当我在探索光盘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教育局有关文件引导:“对光盘资源的作用既不夸大,也不轻视„„光盘资源走进课堂是一项新事物,不能简单理解成代替教师上课。应鼓励教师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实际,利用光盘资源的优势和特点,探索适用的教学模式”。我们山区农村学校,本就师资、资金、质量等比较薄弱的,我们出去学习是件不容易的事,请专家指导就更不容易了。对我们这些农村一线的教师,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了,但由于地域的缘故,即使外面的新课改已“波澜壮阔”,我们大多还是“微波荡漾”,因为我们对新课程这方面的知识接触太少了。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常是用原有的知识认知去教学、去引导孩子学习。
当有了“农远”这套光盘资源,就宛若“久旱逢甘霖”,及时的补给了我们农村学校在教师培训、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的探求等的缺陷,活跃了我们山区学校的教学、教研氛围。像“走进新课程系列”的“新课程小学各科教与学”、“教材解读与教学指导”、“课堂教学实例”等组成,通过专家、课例示范、教材分析,很好地提高了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听评课等能力,使我们迅速的适应新课程教学,掌握新课程的有关教学技能技巧,掀起了新课程教学的那层神秘的面纱。
教学应用检查与考评制度
为了对教师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激励广大教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做到爱教、乐教、务教、研教,增强对事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着全面、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及教师工作特点,特制定本细则。
一、农远设备的运用(10分)
教师要熟练运用远教设备进行备课、上课。教师要自觉参加学习培训,学校每学期在多媒体教室安排每位教师上2--3节公开课,同时对每位教师的农远设备的运用情况进行考评量化,运用不够熟练的扣3分,不能正确运用的扣6分,不会使用的不得分。由于操作不规范而损坏设备的,报请校委会研究,个人负责维修或照价赔偿。
二、教师培训(20分)
(1)培训方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每缺少一次扣1分,扣完5分为止。(5分)
(2)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同学校考勤办法,不计入本项得分。
(3)培训笔记每月检查一次,不交者本次检查计0分,内容不完整扣2分/次,书写不认真扣1分/次。扣完5分为止。(5分)
(4)培训考试不及格者扣2分/次,从考核“能”部分的总分中扣除(教导处检查)。
三、教学常规(50分)
1)备课细则要求:(见教学常规)
2)检评办法:
(1)由教导处对个人备课每二周检查一次,记分。每四周一汇总并公布量化得分。
(2)个人备课:A、不交或不上传计0分;B、缺一个纸质教案扣4分,语数 每二周备课中至少有两个备课有相应内容,在每次检查中,缺一个,本次检查备课计0分;C、栏目不齐全者、备课不实用者每节扣2分;D、书写不认真扣2分/次;E、无学法指导及学生活动和不实用者扣2分/次;F、无教学札记扣2分/次(每周检评备课时,须超周1课时)(40分)
(3)学校组织的系列课和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课时,必须在多媒体教室上,以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和教师备课为依据,每少一节扣5分。扣完10分为止。(10分)
四、资源收集(20分)
(1)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每月至少上一个优秀授课。
(2)上传内容:自已搜集整理或撰写的优秀论文、授课中需要使用的视频或动画资源等。
(3)量化:资源搜集每月检查一次,每少一个扣5分,资源简单、不实用者每次扣2分(信息中心检查)。
五、特殊加减分
(1)课题: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课题研究,立项省级课题加10分、市级课题加8分、县级课题加6分、校级课题加4分.(2)论文:积极应用远程教育服务于教育教学,撰写的论文,省级一等奖加8分,省级二等奖加6分,省级三等奖加4分,市级一等奖加6分,市级二等奖加4分,市级三等奖加2分,县级一等奖加3分,县级二等奖加2分,县级三等奖加1分。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即“农运工程”于2004年10月启动, 2007年底, 工程覆盖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校, 覆盖率达到100%。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数的63.97%, 可见河南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省。在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在经过了工程招标、实施、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这些基本过程之后, “农远工程”的核心就是教学应用。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和应用, 河南省“农远工程”的应用现状究竟怎样, 有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怎么解决?这是本研究的初衷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1 研究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期掌握和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现状, 问卷发放主要通过现场发放和网络发放两种方式, 以现场发放为主。
1.1 问卷设计
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 笔者结合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 并由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问卷由18个结构化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组成, 问卷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教师基本信息、接受培训情况、使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情况、学校重视程度、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等。
1.2 抽取样本
在调查地区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调查对象要有代表性。项目试点学校数量多且分布广, 为提高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我们选择河南省的安阳、开封、新乡3个地区为主要调查地区, 安阳是河南省第一批工程试点地区, 而且是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直走在前列的地区。而开封是2007年底最后一批完成试点工程建设的地区, 新乡地区较为折中。二是调查数据的有效性, 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 我们尽可能在3个地区在同一时间段完成调查, 而且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完成。整个问卷发放和回收基本在2009年9月初至2009年10月中旬完成。
课题组在3个地区中随机选取了30所项目学校作为问卷调查学校, 其中模式一学校7所, 模式二学校6, 模式三学校17所。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190份, 回收率为95%, 其中有效问卷179份, 问卷有效率为89.5%。数据量化利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
2 河南省“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2.1 学科教师基本情况
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受教育程度、性别、教龄、所教学科、学校工程配备模式等基本信息, 这部分内容作为考察不同教师“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的前提和背景。其中被调查对象中男性教师74人, 占整个被调查对象总体的41。3%, 女性教师105人, 占总体的58。7%;受教育程度以及教龄频数分布情况如表1、表2;被调查对象中语文等文科专业教师116名, 占总体的64.8%, 数学等理科专业教师53人, 占被调查总体的29.6%, 体音美等学科10人, 占总体的5.6%;
2.2 接受培训情况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程中, 系统的推进思路是“路—车—货—驾驶员”, 初期工程的重点在硬件设备建设上, 即“修路”, 中后期的重点是在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上, 即解决“车和货”的问题, 而教师培训就是保证“驾驶员”顺利开车拉货。由此可见, 在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过程中, 人是第一要素, 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接受培训。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有26.8%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培训, 大多数教师都参加过“农远工程”应用方面的培训, 其中地市级培训最多, 占被调查总体的41.9%, 可见河南省“农远工程”硬件建设完成后的一年多来, 人员培训情况良好, 但是立足校本培训还不足, 占被调查总体的17.3%。
而在接受调查的接受培训的教师当中, 有58.78%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对其有帮助, 认为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占38.17%, 而仅有2.29%的教师认为没有多大帮助, 如图1所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表示希望参加培训, 他们最迫切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以及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的使用。
2.3 教师使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情况
教学应用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核心, 只有让这些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 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才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初衷。如表4所示, 对于“您使用过远教设备开展教学吗”这个问题, 50.8%的教师回答没有使用过, 而只有49.2%的教师回答使用过。从这个量化结果来看, 河南省农远工程的教学应用率还比较低, 多半以上的教师还没有使用过远教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在使用过远教设备开展教学的教师当中, 95%的教师认为利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90%的教师回答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 有62%的教师认为能提高教学质量, 33%的教师认为能提高本人的信息技术能力。关于学科教师对现有远程教育资源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 17.2%的教师表示很满意, 64%的教师表示一般满意, 而有18.8%的教师对现有远程教育资源不满意。
如图2所示, 当问及从来没有使用过远教设备开展教学的教师“为什么从来不使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时, 41.05%的教师回答没有合适的资源, 28.42%的教师回答不会使用, 11.58%的教师回答影响教学进度, 4.21%的教师回答没有必要使用, 其他原因不使用的占14.74%。以上数据说明, 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真正和农村中小学教材完全匹配或基本匹配的不多, 大部分资源必须经过较大修改后才能在课堂上使用, 这就大大限制了教师使用农远设备和资源的积极性。对于不会使用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特别是基于校本的培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回答影响教学进度, 这部分教师把使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当成了一种负担, 可见真正要让农村中小学教师完全接受和使用这些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 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部分教师回答没有必要使用, 他们习惯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信息技术的突然加入觉得不适应, 并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不会给课堂带来什么效益。
在问及是否会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搜索时, 被调查的179位教师当中, 有40.8%的教师经常利用网络搜索教学资源, 55.3%的教师回答偶尔利用网络搜索教育教学资源, 3.9%教师从来不使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搜索, 如表5所示。相当大一部分教师都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信息的重要性, 会经常使用网络搜索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当然大多数教师还仅仅是偶尔使用甚至从来不使用网络辅助教学。
2.4 学校对教师使用远教设备的态度
在各学校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过程中, 学校的组织领导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力保障。如图3所示, 67.6%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建立远教设备专用课程表, 32.4%的学校回答有专用课程表。对于“学校是否制定相应激励制度来鼓励教师使用远教设备和资源”, 72.1%的教师回答没有, 只有27.9%的教师回答有。而对于学校是否开展远教设备应用观摩课, 仅有14.53%的教师回答经常有, 59.78%的教师回答偶尔有, 而25.7%的教师回答从来没有。上面数据表明大多数学校领导对远教设备还没有较高应用意识, 对工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也不清楚, 这是远教设备资源是否充分发挥其效益关键所在, 如果学校没有好的应用管理体制, 远教工程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设备资源束之高阁, 成为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的装饰和摆设。
3 相关性分析
在应用现状分析基础上, 有必要对有可能影响远教教学应用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合本研究实际, 主要做以下4个因素和远教教学应用的相关分析: (1) 受教育程度与远教教学应用; (2) 教龄与远教教学应用; (3) 教师接受培训情况与远教教学应用; (4) 学校态度与远教教学应用。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从各因素相关系数可以看出, 受教育程度、教龄与应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呈现负相关, 但两因素与教师是否应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关系极弱, 我们认为它们之间不相关;教师接收培训情况以及学校态度与应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呈现正相关, 且达到中度相关, 教师应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情况会随着这几个因素的加强而逐步递增。从以上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 教师接受培训与学校对远教的态度, 对教师是否应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4 促进河南省“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河南省农远工程教育应用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还存在培训覆盖率低, 设备、资源应用少、资源整合应用低、学校层面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笔者认为, 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 因为农远设备和资源对长期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农村教师而言, 毕竟是新生事物, 需要一个熟悉和接受的过程, 甚至可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作为各级教育主观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来说, 现在关键是如何缩短教师对农远设备和资源的熟悉、认同过程, 尽快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
4.1 加强学校组织领导, 激励教师教学应用
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知道教师应用农远设备情况和学校态度呈正相关, 且相关系数较高。因此, 加强学校组织领导, 对于教师应用农远工程开展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宣传-示范、观摩-研讨、任务-评价等途径激发教师应用远教设备和资源的热情和动力。宣传-示范是指对远教资源的宣传, 通过向教师展示各种生动的优质资源, 激发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的热情。另一方面, 对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 学校要大张旗鼓地宣传, 给予这部分教师鼓励, 这样做也是对其他教师的一种鞭策和激励。观摩-研讨是指教师通过示范课的听与评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示范课的示范性, 是教师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内容个角度去学习, 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素养和资源应用的方法。任务-评价是指学校要制定教师应用远教设备和资源的具体要求, 并将教师应用远教设备和资源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中去, 从而提高教师应用远教设备和资源的动力。
4.2 完善教师培训, 更新观念提高技能
在调查过程中, 当我们问及为什么不使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时, 28.42%的教师回答不会使用, 11.58%的教师回答影响教学进度, 4.21%的教师回答没有必要使用。由此可见, 思想观念落后和技术水平低也是阻碍教师应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的重要因素, 强化信息化教育理论培训和远教设备使用技能培训是提高远教设备应用的当务之急。完善教师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培训内容上, 要加大信息化教育理论和国家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重要意义的培训, 通过这两方面内容的培训, 更新教师传统的“黑板+粉笔”课堂教学观念, 通过农远工程提供的信息技术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 在培训模式上, 要采用分级培训, 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县里主要负责骨干教师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 乡镇中心小学、中学负责对教师的全员培训, 明确县、校两级培训责任;第三, 要加强对地方行政人员和学校校长的培训。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想要评论学校, 先要评论校长。”由此可见校长在学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校长培训, 提高校长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思想认识, 强化校长应用意识, 加强对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和管理, 从而提高学校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优化整合资源, 便利教师教学应用
“没有合适的资源”是大多数教师对“为什么不使用远教设备开展教学”的回答。目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现状主要表现在:首先从资源来源来讲, 大都源于一些发达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 源于一些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 这些教学资源并非都完全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校;二是从“量”的角度来看, 资源相当紧缺, 加上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环境下, “一标多本”的教材使用格局, 使各个版本相应的多媒体资源显得更加短缺。在这种条件下, 学校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以方便教师使用。 (1) 对部分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主要是文本教案以及ppt课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特点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加工, 在借鉴的同时, 又能体现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从而实现对已有教学资源整合, 提高应用效果; (2) 学校要尽可能地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指定专人管理教学资源。不仅要把已收集到的资源和光盘保管好, 还要把教师通过资源整合形成的教案、课件进行收集、整理、筛选, 列入资源目录, 做到及时对已有资源的整理、备份、更新。
参考文献
[1]明光老三界小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DB/OL].http://hi.baidu.com/mgsjlx/blog/item/431fdc459c2a5537879473a3.html, 2009-04-23.
[2]牟红云, 龚道敏.农村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校长角色的定位[J].中小学电教, 2005 (7) .
关键词:合理利用;农远资源;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61-02
现代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系统是以中央电教馆为中心、利用卫星传递教育资源,以各学校计算机为终端接受资源,以多媒体设备应用资源于学校教育的教学体系。自2006年起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走进我校,远教资源便成了教师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农村远程教育技术是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它并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种新授知识点、练习题、提高题、复习题都能找到。这样多的内容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知识面,用于教学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农村教师已经习惯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陈旧的教育模式,同时人们对新生事物都要有一定时间适应、熟悉的过程,所以就容易在农村教师当中形成一种认为在课堂上加入远程资源的多媒体应用是一种教学负担的错误思想,使远程教育资源形同虚设,丧失了应有的作用。其实根本的原因是教师们还不是很了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和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这时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们多观摩一些利用远程资源组织课堂的研究课、观摩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确实认识到在课堂上加入远程资源的好处,从内心产生一种向往感,使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使用远程资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们学习使用远程资源加入课堂的方法,使教师们克服惰性心理,积极地去学习教育资源的应用。一旦掌握了使用方法,那么,在课堂上使用远程资源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会变成一种享受。所以,更新观念在前,学习紧随其后,这是农远工程能否真正在农村遍地开花、很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合理选择,整合资源
由于远程资源的应用,使得同一教学内容会找到很多可供选择的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前一定要系统地看完本节相应资源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上课用的资源,做好学习笔记,写好详案,提前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一单元时,在传授什么是平移的知识点时,其中有一个远程资源是用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来演示什么是平移,但这在我们农村,笔者调查了一下,有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火车、电梯、缆车,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体验,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于是笔者摒弃了这个资源,而是另外选择了一个远程资源,这个远程资源是用拉抽屉、擦黑板、升国旗等学生熟悉的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另外,备课一定要进行单元备课,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不然你就会错过很多优质资源,就不会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作用。
三、遵循规律,科学运用
远程教育资源是一种教辅手段,教师运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要遵循教育学规律,认真处理好讲授与使用资源的关系,我们不能当一个资源放映员,要成为资源应用的组织者、学生参与的引导者、师生合作的倡导者。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远程教育资源有关这一章节的课件有几十个,每一个都制作得很棒,很显然我们不能在一节课上一一采用,笔者只是精选了其中的两个资源:一个是用来构建新知的“分蛋糕”,通过把一个蛋糕分成不同的几等份,让学生充分讨论不同的分法,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一份的大小是否一样,进而理解分数的含义。一个是用来巩固练习的“纸的对折”,先让学生自己拿一张纸对折一下,看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不同的几等份,然后再放映资源课件,看一下这里面有没有跟你一样的分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使用远程资源的成功与否,不只看资源应用了多少,更要看应用得如何,时间分配如何,能不能和教学活动有机地融合,能不能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施。所以,只有做到科学地应用教育资源,才能为教学增添光彩。
四、适时反馈,总结经验
教师在应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适时反馈,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多关心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学习效果如何、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同时,由于教师们还没有做到对远程资源的应用得心应手,经验还很不足,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在课堂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理想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座谈会,谈谈各自在使用远程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交流一下,取长补短,并及时做好记录、总结,以便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尽量避短扬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善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使抽象难懂的各种公式、几何知识、逻辑思维等变得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也可以使枯燥无味的题海式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是一个充满了趣味和开创性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广泛的资源信息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总结经验,将远程资源合理地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为农村教育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56-0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作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三种模式”向农村中小学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缓解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一项民心工程。其中,资源是确保“农远工程”应用效益发挥的核心,因此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水平是重中之重。
一、“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目前,“农远工程”课程资源主要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发和管理,这种集中开发、统一发送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农远工程”建设和应用初期课程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随着“农远工程”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也逐渐显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应性,难以体现差异性,课程资源内容脱离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师生的需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资源开发目标定位过高,未能立足于农村师生的实际水平
在调研中,大多数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模式一”教学光盘中有些内容难度偏大,比如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资源,目标定位过高,未能很好地考虑农村师生的实际水平。由于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窄、不善交际,教师很难按照光盘中的示范课那样授课;加之农村地区信息比较闭塞,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欠缺,导致很多教师根本不使用光盘教学。
2. 课程资源选材形式单一,缺乏对农村和民族文化的关注
目前“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内容主要以城市师生的知识和能力为背景,这些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这种单一的以城市为背景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却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对农村地区特殊的地理、经济、文化、历史等丰富资源的关注;二是缺乏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关注。
3. 课程资源与教材不配套,未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出现了很多新教材、新版本,各地都鼓励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版本的增多,为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选用教材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却出现了学校选用的教材与农远资源不配套的现象。笔者在甘肃省榆中县金崖中学调研时,教师们反映:“农远工程”项目刚起步时课程资源与他们学校的教材是配套的,但最近两三年,课程资源内容更新速度加快,出现了即使是同一个出版社开发的课程资源也和学校原来选用的教材不配套。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特别是我国西部农村有其独特的背景,作为以农村为的“农远工程”,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脱离这种实际。笔者认为,采用以国家、地方(省和自治区)和县通力合作,分层开发“农远工程”课程资源比较符合当前“农远工程”发展的实际。
二、“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内涵
1.“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类型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类型主要有:
(1)义务教育类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类课程资源比较注重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涉及的范围广,科目多,小学课程资源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科学、体育与健康;初中课程资源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音乐、美术、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这类课程资源比较注重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是国家强制开设的。
(2)双语类课程资源
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属于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全国80%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聚居于西部地区。[1] 在一些偏远农村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汉语,因而开发涉及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内容的双语课程资源刻不容缓。
(3)教师培训类课程资源
教师培训类课程资源主要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设计、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资源。
(4)学生技能培训类课程资源
开发学生技能培训类课程资源的目的在于培养农村学生的劳动技能,特别是针对那些没有机会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开设一些花果、粮食作物的培育、家电维修、导游技能、工艺品制作、计算机技能等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5)服务“三农”类课程资源
对于这类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应首先开发有利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为民服务能力方面的课程资源;其次,应开发有关土地森林保护、法律普及、农作物的耕种、畜牧业养殖等为农服务的课程资源。
2.“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含义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分层开发是指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立足于农村经济、文化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国家、地方、县三级开发为主体,专家、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人员共同参与,整体联动的持续不断的开发、改进“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活动和过程。其中国家重在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卫星传输,地方重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网络传输,县重在加工整合+光盘传输。
(1)国家: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卫星传输
国家应重点对义务教育类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国家开发的优势有:
第一,有利于根据各省“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和种类,与各出版社合作,把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组合,能有效克服课程资源不足和课程资源不匹配等现象;
第二,容易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科研部门、出版社、电教馆、高校和项目学校,共同合作开发,确保“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质量;
第三,有利于农村各学校的均衡发展和城乡课堂知识水平的同步发展,形成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公平教育体系;
第四,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使开发的课程资源具有前瞻性、导向性、权威性和系统性。
由于在所有项目学校中,“模式二”、“模式三”学校占据了绝大部分,因此利用卫星传输系统把课程资源传输给各项目学校,能让大部分项目学校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课程资源,且覆盖面广,成本低,能为农村学校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2)地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网络传输
由于国家层面开发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不可能面面俱到,容易出现一些课程资源目标定位过高、内容偏难等脱离农村教育实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卫星和网络把开发的农远课程资源传输给地方,地方再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农远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自主开发。
二次加工:地方通过卫星、网络将国家开发的课程资源接收后进行修改、加工以及整合。在进行二次加工时既要与国家课程资源难度保持一定的梯度,同时也要侧重地方特色。
自主开发:根据本辖区内的民族和地域条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包括双语类课程资源和服务“三农”类课程资源。地方开发的优势有:
第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水平,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分解和细化,易于被“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师生接受;
第二,体现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能充分反映各地的人文地理和民俗民风,使“农远工程”课程资源的地域特征更加明显,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
为了提高传输的有效性,地方开发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模式三”学校,再由“模式三”学校接收并辐射到周边“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
(3)县:加工整合+光盘传输
县级要因地制宜地对国家、地方开发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再次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本地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县级可有针对性地把县级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国家课程资源分别刻录下来,发送到“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刻录的内容可为义务教育类、教师培训类、服务“三农”类、学生技能培训类、双语类等课程资源。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三、“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流程
根据“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的内涵,结合实地调研,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分层开发流程(见下图)。
1. 宏观拟定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宏观拟定对设计和开发“农远工程”课程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合理的开发方案不仅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还能对整个开发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的宏观拟定,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自上而下。该方法是由国家、地方、县各级农远课程资源开发部门各自拟订开发方案,再由国家下级部门(地方、县、学校)、地方下级部门(县、学校)、县下级部门(学校)分别对各自对应的上级部门拟订的方案提出建议并做适度补充。该方法具有拟订周期短、效率高等优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第二,自下而上。该方法是从学校到县再到地方最后到国家逐级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再由上级部门对各自对应的下级部门提交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这种方法具有集思广益,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力量的优势。
第三,上下结合。该方法是在拟定课程资源开发方案时,国家、地方、县共同参与。由三级农远课程资源开发部门牵头,各级教育部门分别抽调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人员来共同完成方案的拟定工作。这种做法针对性强、能融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但由于该方法涉及的人员和部门众多,不易具体实施。
第四,征集选用。该方法是先由国家、地方、县各级“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部门分别向各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以及社会各界征集开发方案,然后由各级部门分别从各自征集到的方案中筛选出最优的方案,最后再经过加工、整理和修改,形成最终的开发方案。该方法能激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的关注,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2. 中观开发
“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开发方案确定以后,可采取以下几种开发策略:
第一,完全采用。
目前各级机构已经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农远课程资源使用。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教育类课程资源,这些学科课程反映的都是一些客观真理,各地可根据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水平,直接选用。
第二,部分修改。
各级机构开发的大量课程资源中,有些只需要对部分知识点作简单修改后就可以作为农远课程资源使用。比如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
第三,自主开发。
对于部分修改后仍无法满足农远需要的课程资源,则必须自主开发,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各民族的双语类课程资源、服务“三农”类课程资源、义务教育类课程资源、教师培训类课程资源等。
农远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过程包括建立机构、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的内容、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评价与修正课程资源等环节。
(1)建立机构
国家、地方、县各级开发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农远课程资源开发机构,负责开发农远课程资源,其职责包括规划农远课程资源、进行需求分析、选择农远课程、确定课程开发目标、组建开发队伍、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等。
(2)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目标
课程资源的开发目标是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设计的教育内容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2]它是国家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课程资源设计、课程资源实施、课程资源评价的准则和指南。[2] 因此,农远课程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极其重要,要依据师生的需要、农村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三方面来确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个性品质教育,强化实践应用能力为宗旨。[3] 体现基础性、多元化和科学性的原则。
(3)选择课程资源的内容
农远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程资源内容的基础性,把最基础的知识融入到农远课程资源中去,为农村师生的学科知识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课程资源内容应贴近农村生活,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课程资源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
(4)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
根据各学科及“三种模式”的传输特点,把农远课程资源设计制作成几种形式:流媒体课程,把优秀的课堂实录、专家的学术报告、技术人员的操作与示范过程等制作成流媒体课程进行传输;网络课程,根据农远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媒体呈现,图文声像并存;多媒体课件,把农远课程分解成各个相互联系的小单元,采用Flash、Authorware、PPT等制作软件,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纯电子版课程,将理论性、逻辑性强的农远课程资源,进行书本的简单搬家,制作成纯电子版课程。
(5)评价与修正课程资源
农远课程资源的评价与修正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通过评价与修正,可对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不断调整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促进课程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
3. 微观使用推广
对制作完成的农远课程资源要进行必要的宣传,同时应对项目学校的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确保农远课程资源能在较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应用。
四、农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负责农远课程资源开发的三级部门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农远课程资源由国家、地方、县三级分层开发共同完成,各级课程资源相互补充,其难度和特点都不一样,而且发送的方式也不一样,必须加强三级部门的交流与合作,避免引起开发内容重复。为此,应做到:第一,互相理解,三级部门要分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使各级开发的农远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第二,互相支持,三级部门应明确各自开发的总体方向,并在人力和财力方面互相支持,共同交流和分享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第三,平等协商,三级部门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解决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农远课程资源目标的确定要切合实际
农远课程资源目标的确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真正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避免走两种极端:其一,任意拔高课程资源目标的层次,希望尽快赶超城市教育水平;其二,无限度降低课程资源目标的标准和要求,以为越简单越能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
3.农远课程资源的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对农远课程资源进行评价。首先,评价人员要“多元”,课程论专家、资源开发人员和教师都要作为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来;其次,评价方式要“多元”,由于农远课程资源的特殊性,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第三,评价标准要“多元”,应针对农远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地域特点,形成多级评价标准,并与农远课程资源开发相匹配,使农远课程资源在分级评价中得以完善和发展。
4.农远课程资源要突出农远特色
农远课程资源与普通的课程资源是有区别的,其使用对象主要是农村中小学师生、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因而一定要突出农远特色,不能将其做成一般课程资源的翻版,不能照搬照抄;特别是地方课程资源不能成为“小一统”的课程资源,要有灵活性,让各部门发挥自身的特长,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避免出现资源形式单一的缺陷。
参考文献:
[1]多彩的西部文化盛宴——第三届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侧记[DB/OL]. http://www.ccnt.gov.cn/xwzx/whbdfdt/t20070823_44025.htm
[2]地理课程资源目标的含义、类型及其层次性[DB/OL].http://www.dljs.net/showart.aspart_id=1165.2006-12-26.
【教学设计简介农远】推荐阅读:
高端设计工作室简介06-17
设计院公司简介09-17
装修设计公司简介10-18
九大教学模式简介05-26
体智能的活动教学简介10-04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06-16
计算机系专业教师及教学情况简介09-22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和简介10-26
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07-22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