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等级划分(通用10篇)
一、基本要求
1.具有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服务第一,爱岗敬业,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以人为本”是养老护理员的护理理念,加强责任意识首先要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对护理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老人要有充分的责任感,始终做到“爱心、耐心、细心、热心、诚心”,让老人安心,家属放心。
2.具有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掌握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日常护理,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知识及日常护理,老年人营养护理及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等。.具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了解老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劳动法的相关知识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二、工作要求
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一)初级养老护理员要求
1.能完成老人的晨、晚间照料;能帮助老人清洁口腔、修剪指(趾)甲;能为老人洗头、洗澡,以及进行床上沐浴和整理仪表仪容;能为老人更衣,更换床单,清洁物品,整理老人衣物、被服和鞋等个人物品;能预防褥疮。
2.能帮助老人正常睡眠;能分析造成非正常睡眠的一般原因并予以解决。.能协助老人进膳和饮水;能为进食困难的老人喂食、给水。
4.能协助老人正常如厕;能采集大、小便常规标本;能对呕吐、腹泻、大小便失禁等情况进行护理照料。.能协助老人正确使用轮椅、拐杖等助行器;能对老人进行扶抱搬移;能正确使用其他保护器具;能预防老人走失、摔伤、烫伤、互伤、噎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事故。.能在医嘱下、职责允许范围内保管常用药物,协助老人口服给药和皮肤黏膜的局部用药。.能测量、记录老人的液体出入量;能观察老人的皮肤、头发和指(趾)甲的变化;能对不舒适老人进行观察。.能用常规消毒方法对便器等常用物品进行消毒;能进行简单隔离。.能正确使用热水袋、冰袋。.能读懂一般的护理文件;能做简单的护理记录。
11.能协助解决老人临终的身体需求问题;能完成尸体料理及终末消毒。
(二)中级养老护理员要求
1.能为特殊老人清洁口腔;能为老人灭头虱;能照料有压疮的老人。
2.能照料有睡眠障碍的老人;能分析造成非正常睡眠的原因并予以解决。.能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治疗饮食的喂食;能配合医护人员为压疮老人换药;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吸入法给药;能协助医护人员完成鼻饲管等管饲喂食。.能测量老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能对老人呕吐物、排泄物进行观察;能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各种给药后的观察。
5.能观察濒临死亡老人的症状、体征。.能用常用物理消毒方法、常用化学消毒方法进行消毒;能进行传染病的隔离。.能给老人进行温水擦浴和湿热敷。.能正确书写护理记录;能对老人特殊护理进行记录;能对护理文件进行保管。.能对外伤出血、烫伤、噎食、摔伤等意外进行初步的应急处理和及时报告。.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老人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帕金森病、糖尿病、退行性关节炎、痛风、便秘、老年痴呆症等常见病的护理。
11.能配合医护人员帮助老人进行肢体被动运动;能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常用作业疗法;能指导老人使用各类健身器材。
12.能组织老人开展小型闲暇活动,较好进行沟通与协调。
13.能对老人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能较好与老人进行心理沟通;能对老人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与矛盾进行分析和协调。.能协助解决临终老人的心理与社会需求。
(三)高级养老护理员要求
1.能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发生意外后,能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2.能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与护理昏迷、危重症老人。.能对老人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进行咨询与预防指导;能对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指导。.能对老人的一般康复效果进行测评;能完成群体、个体康复计划的实施。.能组织老人开展各类兴趣活动;能参与组织较大型的文体娱乐活动。.能对老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能对老人忧虑、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能与老人进行情感交流并予以心理支持。.能对初级养老护理员进行基础培训。.能对初级、中级养老护理员的实践操作给予指导。
(四)养老护理技师要求
1.能对老人护理环境进行设计;能制订改善老人护理环境的方案。
2.能制订老人护理、康复计划;能实施和检查老人护理、康复计划的实施。.能在养老护理技术方面进行创新;能开展养老护理科研课题研究;能参与养老护理科研成果的鉴定与推广。
4.能制订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计划。.能对养老护理操作中的各类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指导。
6.能制订养老护理员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
7.能对养老护理管理方案予以实施与控制。.能制订养老护理质量控制方案;能对养老护理质量控制的实施进行管理。.能对养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管理。
10.能运用现代办公设备进行管理。
在一个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中, 对关注点 (比如安全策略、安全服务、信息资产、业务依赖等) 进行分级, 不管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是非常必要的。信息爆炸使得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来复杂, 因此安全等级的划分就成了安全体系结构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好的安全等级划分策略能够清晰地定义边界, 能够对安全威胁进行精确的评估, 这会给用户和信息资产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从安全工程师的角度看, 他们通常精通各种安全技术和攻防策略, 因此希望在安全服务上 (比如认证、保密、访问控制、防抵赖、信息流的安全路由等) 实施等级保护。而用户则更愿意从应用环境、信息资产等方面来关注安全威胁造成的后果。不同的视角造就了多种安全等级划分的策略。
从目前的研究看, 主要的安全等级划分方法有基于安全策略的安全等级划分 (TCSEC) 、基于安全强健性的安全等级划分 (IATF) 和基于安全服务的安全等级划分 (CDSA) 。
1 基于安全策略的安全等级划分
安全策略是指用于所有与安全活动相关的一组规则,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用一般术语对安全需求和安全属性进行描述, 而不涉及具体的实现过程。美国国防部1985年12月通过的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 (TCSEC, 又称橙皮书) 就是基于安全策略来分级的。TCSEC的安全等级划分指标包括安全策略 (Security Policy) 、责任 (Accountability) 、保证 (Assurance) 和文档 (Documentation) 4个方面, 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 其中的核心就是安全策略。
根据对上述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 TCSEC将系统划分为4类 (division) 7个等级, 依次是D;C (C1, C2) ;B (B1, B2, B3) ;A (A1) , 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D类为最小化保护, C类为自主保护, B类为强制保护, A类为可验证的保护。在TCSEC中建立的安全级别之间具有一种偏序向下兼容的关系, 即较高安全性级别提供的安全保护要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保护要求, 同时提供更多或更完善的保护能力。
基于安全策略的安全等级划分核心是访问控制。有DAC和MAC。DAC说明主体具有自主权, 能够向其他主体转让访问权限, 这通常会导致系统中一个或多个特权用户可以改变主体的访问权限。主体的权限过大很容易导致机密信息的泄露。DAC一般是通过访问控制表 (ACL) 来实现的, 几乎就是一种静态表格形式, 一旦用户数量增多、用户数据增加, ACL就会变得非常庞大。ACL本身的维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用户的需要访问的资源各种各样, 而且用户的职责有时也会经常发生变化。MAC意味着如果用户没有按相应安全等级行事, 系统就不会让用户访问对象。这是一种被动的安全模型。系统使用灵敏度标记作为所有强制访问控制的基础, 灵敏度标记必须准确地表示其所联系的对象的安全级别。当系统管理员创建系统或者增加新的通信通道或I/O设备时, 管理员必须指定每个通信通道和I/O设备是单级还是多级, 并且管理员只能手工完成这些操作。单级设备并不保持传输信息的灵敏度级别, 所有直接面向用户位置的输出 (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物理的) 都必须产生标记来指示关于输出对象的灵敏度。显然这种管理不方便, 也容易出错。
DAC和MAC都没有考虑实际的应用环境, 授权访问基本上都是静态的, 一旦主体有某种权限, 它就永远拥有该权限。这种安全等级划分不具有动态性, 也不够精确, 很能适应企业规模越来越庞大, 需要更加清晰和精确的安全等级划分的现实。另外, TCSEC的分级具有纵向性, 即一级比一级强, 但级与级之间的边界却不是十分的清晰, 没有融入横向分级的策略。通常我们也需要横向的分级, 每个级别关注不同的安全问题, 这样就能各尽其责, 边界清晰。
2 基于安全强健性的安全等级划分
2.1 IATF的等级划分思想
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制定的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 提出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纵深防御战略。所谓纵深防御战略就是采用一个多层次的、纵深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用户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安全。在纵深防御战略中, 人、技术和操作是三个主要核心因素, 要保障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者缺一不可。在IATF中, 安全等级划分用强健性来衡量。强健性级别被定义为推荐的安全机制强度和保证测试级别, 它由信息价值和威胁环境来决定。IATF根据信息保护策略的违犯造成的危害程度将信息价值划分为V1-V5共5个级别。根据对手占有的资源和愿意冒的风险程度将环境威胁划分为T1-T7共7个级别。
当信息价值和威胁环境的级别确定后, ISSE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 可以在确定安全机制的强度和需要进行什么样的保险活动方面提供指导, 以获得推荐的机制强度级别SML (Strength Mechanism Level) 和保证测试级别EAL (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 。对于某一威胁级别 (T1~T7) 和某一信息或系统的价值 (V1~V5) , IATF列出了推荐的最小SML级别和EAL级别。这里SML为机制强度级别, 表现为一系列技术性的安全服务机制, IATF列出了8大类安全机制, 每一类中都包含若干种安全服务。根据对各种安全服务的支持程度SML被划分为基本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3个级别。EAL为保证测试级别, 即为了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性而需要进行的测试。根据测试的严格程度EAL被划分为功能测试、结构测试、顺序测试检查、顺序的设计测试和检查、半正式设计和测试、半正式认证设计和测试、正式认证设计和测试共7个等级。
2.2 IATF的主要问题
IATF的安全等级划分真正地把人 (即管理) 、技术、操作结合起来, 贯彻了纵深防御的战略。与TCSEC相比较,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IATF把安全等级划分因素归结为内部因素 (信息资产的价值) 和外部因素 (环境的威胁程度) , 根据这两个因素的强弱组合 (V, T) 来划分系统的安全等级 (SEL, EAL) 。这使得IATF的安全等级划分成为一个全面的多维的构造。与TCSEC相比, IATF中对V和T的分级提高了等级划分的精确性。
IATF的主要缺点是它的划分方法仍然是定性的, 并没有达到量化级别的精确度, 其强健性策略并没有提供更为详细的分析方法。它给出都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其V、T、SEL和EAL分级的定义都是定性的, 策略自身并没有提供在特定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机制的足够信息。IATF中的强健性策略也不见得就是完善的, 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 (比如部门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 , 也可能还有新的安全机制在表中没有列出。IATF的等级划分能够给信息系统工程师提供一个指导性的框架, 但它并没有提供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来确定信息资产的价值和环境的威胁程度。工程师在对V1-V5, T1-T7进行划分时, 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可能一个工程认为是V3, 而另一个工程师则认为是V4。他们只能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听取专家的意见去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
3 基于安全服务的安全等级划分
公共数据安全体系结构CDSA由Intel体系结构实验室提出, 并得到了多家组织和厂商的支持。CDSA定义为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体系结构, 它包含一组层次化的安全服务和相关编程接口, 应用程序可以有选择地、动态地访问这些安全服务。
整个CDSA划分为4层, 即应用程序层、系统安全服务层、通用安全服务管理器 (CSSM) 层、安全插件模块层。这里安全插件模块层提供了5种核心的安全服务模块, 即密码服务CSP、信任策略服务TP、数字证书库服务CL、数据存储库服务DL、授权计算服务AC。这些安全服务由CSSM层来进行统一地集成和管理。CDSA将攻击分为3类, 其中I类外部攻击 (如黑客) ;II类为运行程序的攻击 (如病毒和木马) ;III类完全控制系统并利用分析工具进行的攻击。CDSA被设计成防范II类和III类攻击。
CDSA的优点就是通用, 这既包括技术上的通用, 也包括商业上的通用。技术上的通用包括跨平台、能够兼容各种现有技术协议、允许支持多种开发语言、灵活可扩展的接口、丰富的管理工具、开放的API标准等等;商业上的通用, CDSA则希望能应用到包括电子商务、教育、娱乐、信息、原材料等相关软件和服务中。但CDSA并不是一个全面的安全等级划分系统。CDSA认为I类攻击应该通过优秀的访问控制和系统管理机制来防范, 而不是使用安全软件。可见与IATF相比, CDSA并不是一个纵深的多层次的安全保护方案。CDSA与TCSEC一样, 都没有考虑人的因素, 没有引入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CDSA还具有不可伸缩、接口复杂、系统资源消耗大等缺点。
4 结论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系统工程变得越来越复杂的现实, 安全等级划分成为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3种主流的安全等级划分方法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事实上每一种安全等级模型都有很多变体, 这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宏观上看, 人和管理的因素, 与应用相结合的信息资产、工作流等都被纳入到安全等级划分的范畴。从微观上看, 划分粒度越来越精细, 对某一个技术性的安全范畴 (信息价值) 都会形成多层次的等级划分。总的来说, 安全等级划分研究的趋势是方法越来越精确、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全面、站的层次越来越高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 、划分越来越精细、由单维的构造向多维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安全等级划分成为构建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核心问题。不同的安全体系结构通常会有不同的关注视角, 从而导致不同的安全等级划分方法。本文对基于安全策略的TCSEC、基于安全强健性的IATF、基于安全服务的CDSA这3种主流的安全等级划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 总的来说, 划分的粒度变得越来越细, 划分方法也朝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最后, 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作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安全等级划分,安全体系结构,安全策略,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US DoD 5200.28-STD. 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S].
[2]IATF Release 3.1.Information Assurance Technical Framework [S].
[3]赵战生.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简介[J].信息网络安全,2003 (4) :13-16.
[4]The Open Group. Common Security: CDSA and CSSM, Version 2.3 [EB/OL]. http://www.opengroup .org/publications/catalog/c914.htm, 2000,5.
[5]冯登国,孙锐,张阳.信息安全体系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这里选取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类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某项(或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焦虑症(又名社交恐惧)患者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症患者不敢使用刀、剪。
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测验
脱鞋方式见人心
人们都习惯下班回家后,在门口脱下了鞋子,从脱下鞋子的摆放形式,可以反映出你性格的中心部分来。现在来测一下,你是什么样的性格。
A.鞋尖朝入口处排好。
B.鞋尖朝进去的方向排好。
C.就是脱掉的样子。
D.由同住在一起的人帮你排好。
测试结果
A型:这是所谓的“先苦后乐型”。凡事都要准备得万全,是追求完美的人。你会压抑感情,喜怒不形于色,遵守社会规范而行动。就精神分析学来看,你的道德心和伦理感相当强烈。最好稍微卸下肩膀上的负担。
B型:会适当地考虑方式方法,能够取得社会平衡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办事周到的人。就精神分析学来说,是“自我、超我和本我都取得平衡、调整得很好的人”。总能够予人以成熟的感觉。
C型:完全不考虑社会体制和规则的类型,以追求自我欲望为中心。较冲动,喜欢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就精神分析学上来说,是“本我”较强烈的人。如果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很好;但是,如果往坏的方向发展,就会变成“任性”。
一般在河道、山谷峡口、低洼地等处用土、砂、石或混凝土等材料修筑挡水坝,堵住山溪或河道的水流,把坝上游集水面积内的雨水拦蓄起来,以调节天然径流,为防洪、灌溉、供水和发电等服务,这样的工程称之为水库。水库的等级划分
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8年颁发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丘、丘陵区部分)(SDJ12-78)的试行规定,水利水电枢纽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分为五等,如表1
表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分等指标
枢纽中的水工建筑物,根据所属工程等别及其在工程的作用和重要性划分为五级,如表2。表2 水工建筑物级别的划分
对于坝高较大、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设计与施工实践经验较少的新坝型、新结构等,可提高建筑物的级别。对于低水头或失事后损失不大的水利枢纽,其水工建筑物亦可适当降低级别。病险水库 病险水库一般是指工程实际洪水标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标准,或虽达到规定洪水的标准,但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大坝安全,不能正常运行的水库。即水库大坝属《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规定的三类坝的水库。这类大坝由于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除险加固或重建甚至报废。
对于工业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主要根据火灾的危险性类别确定,一般情况下,甲、乙类生产厂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包括锅炉房在内(若每小时燃煤锅炉的总发热量小于4t时,采用三级);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耐火等级的选定作了规定,一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初级职称(医士、医师、住院医师):屌丝中的战斗机,工资又低又没地位还莫得门诊资格,只有默默的在住院部跟到老油条些打杂,学经验,大医院的住院医师都很惨,基本上都是轮换到在住院部值班,一值就是一年
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大专毕业从事医师工作6年,本科4年,硕士2年,就可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合格自动升级为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具有门诊资格,他们在门诊的时间比较多,挂号费也是最便宜的,但并不代表没能力,只是职位比较低哈
副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大专生在获得中级职称后7年,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2年,各项指标达标就可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按人品爆发一次性到位从本科毕业到评上副高职称最少要12年时间,差不多就34岁了。但是一般医院职称数量有限,按资排辈等上几年也就快40了,某些医师的人生最高点就停留在这里,这个级别的的医生在门诊时间一周大概就1-2天,小有名气的可能需要提前预约,电话或网上都可以提前15天预约,当然还有更牛逼的,见下
高级职称(主任医师):达到这个级别你就可以争当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的巅峰了,主任医师的级别相当于医学院的教授,部分主任医师也被评选为“教授”承担一定的科研与教学任务,要达到这个级别需在评选为副主任医师5年后才有机会,当然也需要在医学事业上做出一定贡献的才有资格,此高大上的医生一周在门诊的时间基本上就半天到一天,除了预约还是预约吧亲
护士职称分为5个等级:
初级职称(护士):在医院实(shou)习(nue)一年才有资格参加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变成为最初级的护士小妹儿,这个阶段的护士妹纸是最清纯、最可爱的年龄基本上在24岁以内
初级职称(护师):中专毕业拥有从业资格证书,受聘担任护士5年、大专2年、本科1年的护士妹纸们,就可以参加护师考试,考试合格后直接上升一个逼格,这时候的护师妹纸基本上都24+,人也更憔悴,笑容也很少见,用起实习生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中级职称(主管护师):中专毕业受聘担任护师7年、大专6年、本科4年、硕士2年,的护师嬢嬢些就可以参加主管护师考试,从本科毕业盘盘考试都受老天爷眷顾的妹儿到这个阶段也就30了,眼圈黑得连粉儿都盖不到,说话也比当小护士那会儿有底气些
副高职称(副主任护师):大专毕业在医院摸爬滚打20年,受聘主管护师5年才有资格,本科和硕士直接受聘主管护师满5年就可以,博士2年。在申请副高职称的前三年每年都要发表论文,而这个级别的护士阿姨才有资格成为一个科室的护士长,而且妹纸觉得这个级别的护士阿姨些普遍冷漠,还有点儿尔虞我诈的感觉
高级职称(主任护师):护士妹纸些的终极目标,资深白富美,不过一般达到这个级别的护士嬢嬢些都有点儿傲娇,年龄也都40+了但咋看都有50的感觉,高级职称的护士嬢嬢都从事管理几乎不上临床,医院什么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也都是这一群折翼的天使。
说到这里再给大家科普下关于护士帽上那几根杠杠代表着的地位
一根杠杠是一个病房的护士长,哈子胸外科、泌尿科、乳腺科等等每个病房都会有这么一个女人的存在
两根杠杠的叫科护士长,就是一栋楼的管理者,例如第一住院大楼、第二住院大楼、门诊大楼等,这群人平时很少见到,妹纸平时看到她们都恨不得抱大腿,端茶送水的
三根杠杠就是传说中的护理部主任一个医院就那么一个,是整个医院护士妹纸的领导者,那地位、那霸气度,总之主任一开口,小护士妹儿们抖三抖啊
现在护士不像以前一样都是卫校出来的,很多都是正规医学院护理专业专、本科毕业的,以省医院为例,一个病房至少三分之一拥有本科学历,中专毕业的几乎没有,还有一些护士拥有硕士跟博士文凭但她们不上临床,大多在护理部从事管理与研究工作,医院按照级别分三级十等 三级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主要是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街道医院(俗称社区医院),平时小感冒、擦破皮、吃多了不消化到这儿去就可以了
二级医院:一般小城市的市医院、县医院、省辖市的区医院,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病情不是很严重需要小住几天院的在这些医院就可以解决
三级医院: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哈子疑难杂症小医院治不好的,发生重大事故命悬一线的就往这里送
气象生活指数虽然通俗易懂, 但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而对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划分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以前我们是在铺开推广气象生活指数, 现在应该进入一个筛选、总结和提高的阶段[1], 目前需要一个标准来对气象生活指数进行整合和提炼, 规范新余市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气象生活指数的使用。
2 术语与定义
2.1 气温
气温Temperature
空气的温度, 用℃表示。
2.2 日最高气温
日最高气温daily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最高值。以摄氏度 (℃) 为单位。
2.3 日最低气温
日最低气温daily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一日内空气温度的最低值。以摄氏度 (℃) 为单位。
2.4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当时气温下饱和水气压之比, 用%表示。
2.5 气象生活指数
是指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气象预报的衍生产品。
2.6 穿衣指数
指为了使人的体表温度保持恒定或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所需的衣服的厚度。
2.7 紫外线指数 (UVI)
衡量某地正午前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眼睛等组织和器官的可能损伤程度的指标[2]。
2.8 人体舒适度指数
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 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2.9 感冒指数
就气象条件对人们发生感冒的影响程度, 根据当日温度、湿度、风速、天气现象、温度日较差等气象因素提出来的, 以便市民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 用感冒指数来确定感冒发生的几率和衣服的增减及活动的安排。
2.1 0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 (FFDI)
反映森林起火难易程度的气象指标。
3 新余市气象生活指数的划分
3.1 新余市气候特征
新余位于江西省中西部, 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夏秋雨水少, 多干旱;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春季, 气温回升, 雨水增加, 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冬季则多霜雪天气, 常有冻害出现。年平均气温18.3℃, 年均总降水量1603.3mm, 日照充足, 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632.8h。最冷月份为1月, 最热月份为7月。
3.2 穿衣指数等级的划分:
穿衣戴帽与天气变化关系密切。要根据不同天气来选择衣服, 穿衣指数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 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选择衣服。温度较低, 风速较大, 则穿衣指数级别较高。
穿衣指数划分为七级标准。级别内涵对应着装种类, 由一级至七级依次递减。
3.3 紫外线指数等级的划分
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 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 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当紫外线指数愈高时, 表示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红斑损伤程度愈加剧, 在愈短的时间里对皮肤的伤害也愈大。
紫外线指数划分为五级标准。由一级至五级依次增强。
3.4 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划分:
人体舒适度指数划分为四级标准。级别内涵对应人体感觉天气舒适程度, 由一级至四级依次下降。
3.5 感冒指数等级的划分
导致感冒发生的天气有两类:一类是冷空气的入侵, 特别是秋冬交接后的第一次降温。冷空气入侵前后两天, 日平均气温相差10℃以上, 使人的体温调节功能难以适应, 就容易感冒。第二类是冷空气经过后出现冷高压天气, 特别是晴好天气, 日照强, 中午热, 早晚冷, 温差大, 容易受凉。
感冒指数划分为四级。级别内涵对应感冒易发程度, 由一级至四级依次增强。
3.6森林火险等级的划分
气象条件是森林火灾能否发生与蔓延的决定因素之一, 做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对防范火灾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为五级。由一级至五级依次增强。
4新余市气象生活指数的定级
4.1 穿衣指数的定级
计算公式:H=0.61× (33-Tmax) / (1-0.01165×U14×U14)
H—穿衣指数, T14—最高气温, Td—最低温度, U14—最小相对湿度;
订正值:
将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小相对湿度值代入公式后, 得出穿衣指数H值, 可得出穿衣指数等级。
4.2 紫外线指数的定级
式中:UVI是紫外线指数。EUV是10点至14点最大紫外线辐射强度, 单位w/m2;Dλ0是UV—A, UV—B谱宽, 取120nm;Cer是等效红斑订正因子, 用0.01;Dλ是观测的紫外线辐射谱宽 (280-400nm) , 单位nm;△I是与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取25m W/m2。
紫外线指数定级如下:
4.3 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定级
计算公式:I=T-0.55 (1-RH) (T-58) [3]
式中:I人体舒适度, T为环境温度预报值, T=Tmax*9/5+32, Tmax为明日最高温度值, RH为相对湿度预报值。
将环境温度预报值、相对湿度预报值输入计算公式后, 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I值, 可得出人体舒适度等级。
4.4 感冒指数的定级
感冒指数的定级如下:
4.5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 (FFDI) 的定级
计算公式:
Uj, Uq>0.5, 且Uj>Uq时, FFDI=Uj, 其他:FFDI=0.5× (Uj+Uq)
Uj为R24、T14、Td、U14、V14平均值;
Uq为PR24、PR72H、PU72p、PT72H、PR24LR5、PR24LR3、PR24LR0.5平均值;
R24为24小时降水量;V14为日最大风速;PR24为前一日24小时降水量;PR72H为前三天降水量累积值;PU72p为前三天最低相对湿度平均值;PT72h为前三天最高气温累积值;PR24LR5、为预报时间点以前日降水量≤5mm的连续日数;PR24LR3为预报时间点以前日降水量≤3mm的连续日数;PR24LR0.5为预报时间点以前日降水量≤0.5mm的连续日数。
摘要:当前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划分标准不一样, 产品的获取方式和途径五花八门, 本文在现有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从而使气象生活指数划分更加科学合理, 以提高其适用价值。
关键词: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划分,新余市
参考文献
[1]詹璐.生活气象指数:大张旗鼓之后能否更上一层楼[OL].http://www.weather.com.cn/news/1406329.shtml.
[2]DB51/T583-2006, 2006-03-27四川省地方标准[S].气象生活指数.
关键词: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等级划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089-02
金融机构洗钱风险最终体现的是客户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以客户为单位,对客户风险进行细分,然后有重点的对客户进行监控。积极探索建立“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方法”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制度,优化配置反洗钱资源,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现状
(一)相关法律规章和行业指引不断健全
自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反洗钱职责以来,尤其是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颁布实施后,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开始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义务;200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通知》(银发〔2008〕391号)对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具体实施做出明确要求;2009年8月和9月,中国证券业协会相继发布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指引;2010年1月,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期货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则主要由总部负责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标准的制订、更新以及相关系统的建设、开发与维护,分支机构参照总部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标准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具体执行和操作。
(二)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实践
1.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参考的主要因素
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参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域因素。地域因素是指客户所属的国家或地区,这类因素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非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等国际反洗钱组织成员国或其公布的反洗钱不合作国家或地区;被FATF等国际和国家反洗钱组织列入制裁名单的国家或地区;毒品贩卖活动猖獗的国家或地区;欺诈或腐败猖獗的国家或地区;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或地区。
行业因素。行业因素是指客户所属的行业,这类因素通常包括但不限于:赌场或其他赌博机构,彩票销售行业,贵金属、稀有矿石或珠宝行业,与武器有关的行业,房地产行业,艺术品、古董批发、零售交易商,汇款机构、外币兑换行等;对环境造成实质危害的行业,进出口贸易公司、典当行、拍卖行、离岸公司、高度使用现金的行业和业务;律师行、会计师行、投资顾问行、旅游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
客户因素。客户因素是指与客户的职业、职位、背景、地位、组织架构、规模、信誉、外界评价等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外国政要、政党要员、国企高管、司法和军事高级官员等;洗钱风险较高的行业经营管理人员或从业人员,被政府及相关部门列入“黑名单”的客户,被怀疑其经营活动或资金来源合法性的客户,有犯罪嫌疑或其他犯罪记录的客户,已经或正在接受行政或司法调查的客户,股权结构过于复杂、使实际受益人难以辨认的客户。
业务因素。业务因素是指客户所办理的业务类型,这类因素通常包括但不限于:自助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现金业务,跨境汇款、票据业务,代理业务,投资性业务,团体性业务,无记名业务,汇兑业务。
2.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的设置及划分
大部分金融机构采取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设置及划分的方法。根据客户身份、交易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并考虑地域、产品和客户的风险因素,将客户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客户的风险级别
根据客户和业务风险程度,按照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度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五类或A、B、C、D、E类等多层次风险等级,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客户的风险级别。部分机构采用定性分类,部分机构采取定性分类和定量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即将黑名单客户(主要为国际组织制裁类名单客户或国内有权机关立案调查或制裁类客户)直接定性为高风险客户的基础上,采取对客户行业、地域、交易金额、交易方式等要素根据重要性大小赋予不同权重,进行综合打分的方式,定量进行客户风险等级的划分。
3.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操作
依托系统进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大部分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采取此种方式。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客户风险等级评定平台,在审计系统或核心业务系统完成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系统基本具备风险等级评定、风险等级调整和查询下载等功能,其中“客户基本信息”和“评定因素”是系统的原始数据,无需填写且不得随意更改。在“客户基本信息”和“评定因素”是系统的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在系统中对客户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或调整时,主观随意的可能性减少。
人工进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金融机构营业部门根据客户风险分类标准初步评定每个对公客户和对私客户的风险类别,专门的客户风险评定机构审查营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评定结果,中低风险或其他较低风险类客户直接填制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清单,并逐级上报;高风险客户填写风险等级评定分类表,报省级机构反洗钱专门机构审核后确定风险等级。
二、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实质有效性不强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目的在于通过风险分类,确定重点监测目标,对高风险客户采取更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和持续的资金交易监测,通过加强后续关注和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洗钱风险预防和控制。在实际工作中,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仅仅满足于监管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合规要求,避免因不合规而造成法律风险,并没有树立“风险为本”导向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目标,未规定或采取对高风险客户的后续关注和交易监测措施,实现从内部控制上来有效的管理洗钱风险。
(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方法不统一,缺乏科学性
风险等级划分的标准是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实践中即使是相同行业属性的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部分金融机构仅将国家、地域、产品和服务等作为风险等级划分的标准,而部分金融机构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同时,还将客户的交易方式、交易金额以及交易频率等作为风险等级划分的标准。同时,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部分金融机构将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类,而部分金融机构则划分为一、二、三、四、五类等。另外,大部分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的划分主要采取定性分类的方法,而没有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风险分类方法。
(三)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缺乏专门的反洗钱信息平台,金融机构无法掌握跨行业或跨机构的相关信息,对客户的甄别主要依靠一线人员对客户的了解程度,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基本停留在法定真实性这一层面,无法结合交易背景、交易目的等情况,及时、有效的收集客户相关身份和背景信息,深入了解客户。信息手段的滞后,为金融机构识别和评价客户风险等级带来了困难。
(四)分行业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不完善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相关法律规定较为原则,不利于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同时,目前除证券期货业制定了本行业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外,银行、保险等行业尚未制定统一、规范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基本呈现各个法人金融机构自行制定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办法的局面,缺乏囊括同行业而具有共性特征的基础工作指引,存在划分标准不统一、划分依据不充分、划分方法简单、缺乏后续分类管理措施、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
三、对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树立“风险为本”导向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目标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客户风险的合理划分,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程度,对高风险客户的交易行为和交易状况加强监控,及时发现重要的可疑交易,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洗钱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应在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后续关注和监测措施[2],尤其是加强对高风险客户身份的持续识别以及交易的持续关注和监测,包括实行更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在开户或者建立其他业务关系时提高审批级别;加强对交易的监测;加大对业务关系的管理和持续审查力度等,确保客户交易的进行符合该金融机构对客户风险状况的认识。
(二)探索金融机构客户风险评估的科学有效方法[3]
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应逐步由定性分类为主向定性与定量分类相结合的阶段转化。在依托客户风险等级评定系统对相关制裁名单类客户等定性指标进行客观分析评定的同时,对其他客户则应综合考虑客户身份、客户行业、交易方式以及客户资金流量、交易频率、交易规模等定量因素,合理分配各种因素权重比例,进行主观分析评定,采取定性分类和定量分类相结合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从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评价客户风险状况。
(三)加快反洗钱信息平台系统建设
反洗钱是一个系统,需要调动行政主管部门、相关部门、行业监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在内的一切积极因素,建立起覆盖所有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信息平台,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便于对风险客户实施全面有效的监测。金融机构应在其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应用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系统,在系统中全面收集国家层面、行业层面的风险信息,及时获取本机构企业、个人客户的相关资料,有效确认客户身份,为客户风险评级管理提供有力的基础信息支持,提高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影响[4]。
(四)发挥行业监管部门和自律性组织作用
切实发挥行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在行业中的信息聚集和行业准入作用,将其转化为推动反洗钱工作的优势,赋予其对会员的反洗钱指导职责和义务,进一步细化法律的规定,针对同行业客户风险的共性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分行业制定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提高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王兵,刘晓旭.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建议[J].金融电子化,2009,(6).
[2]张明进.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机制分析与建立[J].金融会计,2009,(6).
[3]黄静云.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机制初探[J].武汉金融,2009,(10).
[4]葛志强.反洗钱风险监管理论及应用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8).
(第一种)在全省前5%是A+,5%~10%是A,10%~50%是B,在B里的前5%是B+,50%~90%是C,最后是D;
(第二种)在全省前5%及以上是A+、5%~10%是A、10%~15%是B+、15%~25%是B、25%~40%是C、其余为D。
如果要读名牌大学,最起码要有一个A+。有些大学如果你有A+,会在选专业的时候加分录取。
摘 要:为划分出新疆地区大果沙枣的栽培变种,选择了具代表性的5个地区的38棵大果沙枣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大果沙枣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大果沙枣6个质量性状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是0.966,Simpson 指数的平均值是0.410,大果沙枣的质量性状丰富度较高;9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5.426%。通过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1.149%,果实、果核大小、果形指数及千粒质量等9个性状可作为划分种下等级的主要依据。聚类分析后可将38棵大果沙枣植株划分为4个栽培变种。
关键词:大果沙枣;表型性状;栽培变种
中图分类号:S793.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25
Abstract: For purpose of classifying infraspecific taxon of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 in Xinjiang,38 accessions of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five representative were as of Xinjiang were choosed as subjects. With the method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15 indicators of fruit and kernel of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value of 6 quality traits of the Shannon index in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was 0.966,the mean value of its Simpson index was 0.410,the quality traits of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were richness;the average of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9 quantitative traits was 15.426%.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first 4 principal components was 71.149%,9 characters could be used as the main basis for dividing a infraspecific taxon.The cluster analysis of 38 individual pla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4 groups.
Key words: 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 phenotypic traits; cultivar
胡颓子科胡颓子属(Elaeagnus L.)植物约有80多种,广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少数种分布于亚洲其他地区及欧洲温带地区,北美也有见分布。在我国约有55种,广布于全国各地,但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更为常见。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分布的胡颓子属植物全部属于落叶组,其中,大果沙枣(E.moorcroftii Wall.Ex Schlecht.)在《中国沙漠植物志》中被记载[1]。在我国西北地区,胡颓子属落叶组植物常被俗称为沙枣。而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组植物多具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并且是良好的药用资源,在干旱及盐碱地区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17]。其中,大果沙枣实品质较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也是南疆防风固沙林、护田林以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3-5],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应用前景较好。
对大果沙枣表型性状的多样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大果沙枣各变异特征对区域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为群落分类、群落结构特征的揭示等提供重要的依据[6]。根据初步调查,大果沙枣个体间果实千粒质量已存在较大差异。为了选育品质优良的大果沙枣,筛选了部分表型性状作为其种下等级的划分依据,探究其栽培变种的分类方式,并最终划分出确切的种下等级。目前,国内文献中对胡颓子属落叶组种的划分依据以相对较稳定的表型性状为主 [2,11-20],因此笔者也选择表型性状作为大果沙枣种下等级的划分依据。种下等级的划分有助于筛选大果沙枣中品质优良的栽培变种,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7-10],可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采集
本研究采集了全疆范围内6个地区的胡颓子属落叶组植物,筛选了大果沙枣分布较广的新疆南北部以及东部地区,总体来说,大果沙枣的采样点涵盖了新疆的5个地区(图1)。对比《中国沙漠植物志》、《中国植物志》[1,11]中对沙枣和尖果沙枣的描述,以及文献[12-14]中对东方沙枣的描述,大果沙枣与其他种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花盘有毛,果核长1.5~1.8 cm以及枝少具刺或无刺等3个性状,可作为区分大果沙枣的主要依据,此外因取样的广泛性需要,将果核长大于1.8 cm且其他性状均符合的大果沙枣植株也选为研究对象。新疆阿勒泰、阿克苏、喀什、吐鲁番及哈密5个地区的共计38株大果沙枣种实样本均采自防护林及住宅周边地区,属于栽培品种;目前新疆地区所见野生种均为尖果沙枣。采集取样分为2个时期,每年10月份采集果期标本,次年采集同株花期标本。
1.2 性状测定方法
抽样测定表型性状为枝叶、果实、果核及花的15个形态性状:枝有无刺、果实纵径(cm)、果实横径(cm)、果实果形指数、果柄长(cm)、果面颜色、果实形状、覆盖鳞片程度、果实千粒质量(g)、果核纵径(cm)、果核横径(cm)、果核果形指数、果核千粒质量(g)、柱头弯曲形状、柱头与雄蕊对比。叶面通过解剖镜观察,数量化性状果柄长、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核横径及果核纵径等用直尺、游标卡尺测定;千粒质量用电子天平测定。根据果核长和果核宽计算出果核果形指数;根据果实长和果实宽计算出果实果形指数。质量性状制定统一标准后,通过1,2,3…等数字表示质量性状的不同水平,例如:枝有刺标记为1,枝无刺标记为2。另外,在测定柱头弯曲形状过程中发现,大果沙枣同株上所表现的性状并不稳定,往往呈现“J”状与环状同时存在的情况,故研究中采用其同株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柱头形状作为试验数据。每单株测定花及果实样本各10个,每个样本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15]。
1.3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作为大果沙枣质量性状多样性水平的评价指标。
用变异系数CV表示性状离散程度[18]。
本文所用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statistics-v19。
2 结果与分析
2.1 质量性状多样性分析
由表1数据可知,6个质量性状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是0.966,最高的是覆盖鳞片程度,达到 1.609,最低的是枝有无刺,仅为0.562;从不同来源性状来分析,果实>花部>枝,Shannon指数均值分别为1.238,0.761和0.562;Shannon指数大于1.000的性状有果面颜色和鳞片覆盖程度,表明这两个性状的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13]。而Simpson 指数的平均值是0.410,最高的也是覆盖鳞片程度,为0.611,最低的也是枝有无刺,为0.229; 从不同来源性状来分析,果实>花部>枝,Simpson指数均值分别为 0.535,0.313 和 0.229;Simpson指数大于0.500的性状也是果面颜色和鳞片覆盖程度。结果表明,大果沙枣质量性状变异中果实的多样性程度较高,花与枝的质量性状相对稳定。
2.2 数量性状多样性分析
2.2.1 变异系数 由表2可知,大果沙枣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5.426%,其中,果实及果核的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高,分别达到了25.730%和22.974%;果实千粒质量最小值为525.000 g,最大值为1 562.000 g,变化幅度较大;果柄长的变异系数为19.999%,相对来说也较高[16];而果实纵横径分别为12.687%和13.549%,果核纵横径分别为9.092%和13.119%,说明果实、果核差异不大。其余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则分布在9.000%~14.000%之间,总体来说大果沙枣种质资源中数量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因此,在所选的大果沙枣品种之中,可能已经产生了栽培变种。
2.2.2 均值、标准差与多重比较 从表型性状的多重比较来看,不同地区的大果沙枣果实与果核纵横径、果形指数、果核千粒质量等性状呈现差异较大的状况,哈密地区的果实千粒质量平均值最高,达到1 354.67 g,阿勒泰最低,为634.50 g;喀什地区的果实及果核果形指数最低,而阿克苏地区果形指数则较高。综上可见,大果沙枣的数量性状已存在差异,可对其种下等级的划分提供依据。
2.3 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表4)得出,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26.080%,18.962%,15.944%,10.162%,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1.149%,前4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原始因子的大部分信息[17]。根据入选主成分得分系数得出,第1个主成分主要受果实及果核大小与千粒质量的影响;而第2个主成分主要受枝的特征以及果实形状影响;第3主成分受果实与果核果形指数的影响;第4主成分主要受柱头弯曲形状的影响。总体看来,果实与果核大小及质量、花的特征等性状是影响力较大的性状。
2.4 聚类分析
在SPSS软件系统中,采用最长距离法(furthest neighbor method)进行聚类分析。
根据需要,依据分析结果将所采大果沙枣拟分为4个栽培变种(图2)。栽培变种1包括HM5,HM30,HM34,……,KSH42,KSH43等共计13株,该栽培变种主要特点是:果实较大,果实千粒质量在1 404~1 562 g之间,平均值为1 493 g,柱头多长于雄蕊,果实形状多为卵形。栽培变种2包括KSH2,KSH13,KSH23,……,HM33,HM35等13株,栽培变种2果实形状椭圆形居多,果实千粒质量在1 110~1 392 g之间,平均值为1 247 g,柱头全部长于雄蕊,柱头多数环状。栽培变种3包括KSH35,KSH44,KSH49,……,TLF7等7株,栽培变种3主要特征为:果实千粒质量在525~767 g之间,平均值为677 g,柱头全部长于雄蕊,柱头弯曲形状钩状与环状均有,果面颜色棕红色居多。栽培变种4包括KSH50,KSH51,HM36,……,TLF3等5株,栽培变种4主要特征为:柱头弯曲形状以“J”状居多,果实千粒质量在930~1 037 g之间,平均值为980 g,果实与果核果形指数较高,果实果形指数平均1.48,果核果形指数平均3.74。
现根据聚类结果制定其植物检索表,如下。
1.果实千粒质量1 100~1 570 g,鳞片覆盖程度低。
2.果实多呈卵形,柱头长度部分短于雄蕊,果核椭圆形 栽培变种1
2.果实多呈椭圆形,柱头全部长于雄蕊,果核窄椭圆形 栽培变种2
1.果实千粒质量500~1 100 g,鳞片覆盖程度中等
3.枝少具刺或无刺,果核果形指数2.8~3.5 栽培变种3
3.枝无刺,果核果形指数3.5~4.2
栽培变种4
3 结论与讨论
3.1 对大果沙枣的界定条件需拓展
本研究以《中国沙漠植物志》中对大果沙枣的描述作为参考,筛选了大果沙枣植株作为研究材料,采样过程中发现,目前新疆地区的大果沙枣栽培品种中已出现部分个体的果核纵径不能满足1.5~1.8 cm的条件,通过对比于玮玮等[19]在《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植物学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对大果沙枣的描述,本研究将果核纵径大于1.8 cm但其他性状均相符的植株也列入选择范围,根据其文中对大果沙枣植物学特征分析,可确定本研究所选植物材料均为大果沙枣,故《中国沙漠植物志》中所述大果沙枣的果核纵径应包含大于1.8 cm的个体。
3.2 大果沙枣的表型性状丰富
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越高,代表性状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越大。根据吴根松等[20]对梅花表型多样性研究所述,Shannon指数和Simpson 指数分别达到1.000和0.500即为多样性程度高。大果沙枣6个质量性状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是0.966,最高的是覆盖鳞片程度,达到 1.609,说明它的质量性状已经具有较高的丰富度;而性状Simpson 指数的平均值是0.410,最高的也是覆盖鳞片程度,为0.611,代表其质量性状的多样度也较大。从不同来源性状的Simpson指数均值来分析,果实>花部>枝,表明果实部分数量性状的多样性程度最高。大果沙枣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5.426%,果实及果核的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高,分别达到了25.730%和22.974%,说明大果沙枣数量性状也出现了一定变异,其中果实及果核千粒质量变异程度相对较大。综上分析,大果沙枣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均产生了丰富的变异。
3.3 所采大果沙枣可划分为4个栽培变种
通过主成分分析,抽取大果沙枣的9种性状作为分类依据,通过变异较大的果实千粒质量、鳞片覆盖程度、果实形状、柱头与雄蕊比、枝有无刺、果核果形指数等性状,最终可将大果沙枣划分为4个栽培变种:栽培变种1和2的果实千粒质量为1 100~1 570 g,鳞片覆盖程度低,而前者果实多呈卵形,柱头长度部分短于雄蕊,果核椭圆形,后者果实多呈椭圆形,柱头全部长于雄蕊,果核窄椭圆形;栽培变种3和4的果实千粒质量为500~1 100 g,鳞片覆盖程度中等,其中,栽培变种3枝少具刺或无刺,果核果形指数为2.8~3.5,栽培变种4则枝无刺,果核果形指数介于3.5~4.2之间。其中,大果沙枣的果实纵横径分别为12.687%和13.549%,果核纵横径分别为9.092%和13.119%,低于平均水平,差异并不明显,不能作为区分栽培变种的依据。聚类分析所划分的结果表明,在大果沙枣的果实千粒质量甚至果面颜色等性状中已有明显差异,存在于栽培变种间的性状变异对本研究栽培变种的划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分布在类型间的变异不仅能够反映地理、生殖隔离上的变异,而且它还是种内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21]。因此,以大果沙枣中变异较大的性状为依据,可划分出新疆地区大果沙枣的栽培变种。
3.4 果实千粒质量栽培变种间差异大
大果沙枣可被分为4个栽培变种,而对其栽培变种间表型性状进行比对后发现,其果实千粒质量差异较大,变异幅度在500~1 570 g之间。栽培变种1果实较大,果实千粒质量在1 404~1 562 g之间,平均值为1 493 g;栽培变种2果实千粒质量在1 110~1 392 g之间,平均值为1 247 g;栽培变种3果实千粒质量在525~767 g之间,平均值为677 g;栽培变种4果实千粒质量在930~1 037 g之间,平均值为980 g。结果表明,果实千粒质量在大果沙枣栽培变种间存在较大变异。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中国沙漠植物志(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92-395.
[2] 黄俊华,买买提江.新疆胡颓子属植物(Elaeagnus)分类探讨[J].植物研究,2005,25(3):268-271.
[3] 江发寿,谢建新,刘金荣,等.沙枣的营养成分分析及沙枣油的理化常数测定[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1):20-22.
[4] 李磊,贾志清,宁虎森,等.水分胁迫下2种沙枣的抗旱性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3):335-342.
[5] 齐曼·尤努斯,李秀霞,李阳,等.盐胁迫对大果沙枣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5,22(4):87-91.
[6] 赵红洋,李玉霖,王新源,等.科尔沁沙地52种植物叶片性状变异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2010(6):1 292-1 298.
[7] 石翠芳,孙智达,谢笔钧.沙枣果肉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2(3):158-161.
[8] 孙景宽,张文辉,刘新成.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的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9):1 868-1 874.
[9] 辛艳伟.沙枣的开发和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99-400,402.
[10] 聂小兰.沙枣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方园艺,2007(4):67-69.
[1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1-42.
[1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苏联植物原材料(第二册)[M].圣彼得堡:苏联科学院,1957:97-98.
[1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苏联植物志(第十五册)[M].圣彼得堡:苏联科学院,1949:518-525.
[14]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植物区系(第六册)[M].列宁格勒:科学出版社,1981:9-671.
[15] 王金星,潘刚,王滑,等.西藏核桃叶片和坚果表型多样性及其相关关系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2(2):236-240.
[16] 肖亮,蒋建雄,易自力,等.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13(4):43-50.
[17] 周蓉,蒋芳玲,梁梅,等.基于表型性状的番茄品种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2(9):95-102.
[18] 杨继.植物种内形态变异的机制及其研究方法[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1,9(2):185-195.
[19] 于玮玮,王小莉,李慧,等.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植物学特征比较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2(4):36-38,50.
[20] 吴根松,孙丽丹,郝瑞杰,等.梅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0:12 008-12 009,12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