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阅读答案

2025-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枫桥夜泊阅读答案(共10篇)

枫桥夜泊阅读答案 篇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姑苏”指的`是___________,它的“______________”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4分)

2、诗中描写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描写秋景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这首诗的作者是。

A、宋朝的王安石

B、唐朝的张继

C、宋朝的张继

(2)“对愁眠”表达了诗人旅途之中()的情绪。

A、劳累

B、忧愁

C、悲哀

参考答案:

1、苏州;夜半钟声。

2、月落乌啼霜满天。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篇2

《枫桥夜泊》教案

李庄小学:王云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活导入,揭示课题。师:大家熟悉的诗人有哪些? 生:李白、杜甫 生:白居易 ……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位诗人——张继(板书课题:枫桥夜泊)

二、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并理解意思。(2)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学生读生字。

2指名学生上台讲诗句的意思。3学生评价补充。

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月亮就要落下的时候,一群乌鸦飞过来的景象。师:她看见了月落,还听见了什么?(板书:月落)。生:乌啼。板书:乌啼。

师:还有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寒山寺,听到了钟声。师板书:寒山寺、钟声。

师:什么样的钟声?

生:清脆、明亮、悦耳…… 师:谁接着说——

生:我看到了渔火。板书:渔火 师:怎样的渔火呢?

生:点点的渔火。一闪一闪的渔火。生:我看到了霜和客船。师:霜给你的感觉怎样? 生:很寒冷。

生:张继的客船停泊在枫桥边。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江边的枫叶。枫叶火红火红的,一片片落下来。师:你说得真好!诗人的心里会怎样? 生:温暖。

师:也许是温暖的,也许还会是怎样的? 生:忧愁的。

师:好,大家把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生:月儿已经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夜半的钟声敲响,这个声音使夜显得更加宁静。

师:你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生:愁。(板书:愁)

师:此时此刻的你,脑子里会冒出什么问题来问一问张继? 生:张继,您为什么愁? 生:愁什么呢?

生:这是怎样的一种愁呀? 生:已经愁到了怎样的地步?

师:问得真好呀!孩子们,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诗句,想一想问题。学生轻声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师:好,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你能答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生:我三个一起答,乌鸦啼叫,寒风正在把秋霜布满天地,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火,满腹忧愁使我难以入眠。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生:思乡之愁。

师:他读出了乡愁,真了不起!还有谁读出了怎样的愁? 生:孤独之愁。师:你从哪里知道? 生:夜半钟声到客船。师:怎么说?

生:半夜一个人坐在船上,没有人陪他。师:还有怎样的愁啊? 生:寂寞之愁。师:对,寂寞之愁。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把古诗朗读一遍。

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小组内练习,并演一演古诗。

五、达标检测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看到

月落

寒霜

江枫

渔火

寒山寺

听到

乌啼

钟声

枫桥夜泊的教案 篇3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

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秋色和体会诗人

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难点: 尝试用本节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试着自学一首古诗。

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有关《枫桥夜泊》的图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古诗

六、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时,被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 了,让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

美,于是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七言绝句。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 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旅游胜,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 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有什么问题,朗读后可提出来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读音)(1)理解课题:

1、教师:枫桥在哪里?

2、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教师板画“枫桥”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3、齐读古诗一二句,想想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同学说老师板书,并解释诗中的名词的意思,(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4、再叫同学们上来试着解释一两句的意思,老师再讲解。(“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是深夜,季节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宁谧深沉。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读书,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人的“愁”。)

3、第三句: 朗读训练 :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解释句中一些名词(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等等)老师再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

最后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三、出示问题,引发思考:

1、诗人到底因为什么而愁呢?提问(首先,结合诗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 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2、然后,介绍作者,(张继[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襄州(州治在今湖北 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弟。天宝十二年,(公 元七五三年)登进士。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大历末,入内为检 校祠部员外郎。又分掌财赋于洪州。后来夫妇俱殁于其地。继诗以枫桥夜泊 一首最著名,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补充相关资料,引导 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

3、通过诗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觉到诗人的“愁”?(再读诗文,引导学生想像古诗画面,感受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表现出来的深深的“愁”。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见解。)

4.利用音乐、画面,创设清冷、凄美的意境,教师述说诗文大意

四、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引导学生看图片,(出示枫桥夜泊图片)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1)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寒 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 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

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教学反思

枫桥夜泊写作背景 篇4

落榜的张继与《枫桥夜泊》

同窗好友一个个榜上有名,张继却名落孙山。落榜后,张继非常失望,他一个人独自来到苏州。苏州是个好地方,水乡的风光胜似天堂。张继想借苏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烦闷,可看着眼前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落寞。游了一天园林水巷,不但没有解去心中的烦闷,反而新增了许多忧愁,正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啊!夜晚,张继让老船工把小船停泊在枫桥旁边,哪里也不想去了。枫桥下的小河,在夜幕里静静流淌。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摇动,恰似随风轻摆的摇篮。我且在这“摇篮”中好好睡一觉吧,也许明天醒来,会有一个好心情。张继钻进船舱,解衣躺下。水波荡漾,小船轻摇,确实很舒服,可往事偏要一幕幕在脑海里上演:十年苦读的艰辛,父母的期待,别人的鄙视,自己的失意„„每一件都像钢针似的,扎得人心疼。最让张继心疼的是奶奶,赴考前,奶奶把张继叫到床前,颤抖着双手,从自己身上取下一尊拇指大的玉观音,戴到张继的脖子上。这尊玉观音奶奶随身戴了几十年,张继从未见她取下过。奶奶说,观音菩萨会保佑她的孙儿金榜高中的。张继摸摸身上的玉观音,暗叹一声:“唉,奶奶,孙儿愧对您老人家啊!” 张继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他索性披衣起来,准备跟船工说说话。出了船舱他才发现,老船工已经躺在船头睡着了。小河上渔火点点,每一点渔火,就是一户人家。张继不想惊动老船工,就悄无声息地站在船头赏月。月亮好像瞧不起张继这个落第书生,渐渐西沉,一会儿就从枫树梢头落下去,再也看不见了。就在月亮落下的枝头上,传来一声鸦鸣,在静夜里显得格外凄凉。这只乌鸦为什么深夜还鸣叫?它也和我一样愁肠百结难以入眠吗? 江上起风了,张继临风打了一个寒颤。已经是深秋时节,难怪夜风侵肤。他正要回到船舱去添衣服,就听到一声钟声,仿佛从天外传来。钟声在静夜里格外纯净、悠扬,缭绕于耳,久久不散,勾起张继的无限乡愁!小时候,张继经常跟奶奶去寺里烧香许愿,听惯了这样的钟声。在这落榜时候,在这异乡的深夜,听到这熟悉的钟声,让人怎能不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怎能不想起慈爱的老奶奶?家中的奶奶知道孙儿落榜了吗?不,在奶奶的眼里,孙儿是最优秀的,她老人家一定日夜盼望孙儿金榜题名的好消息呢!夜风更大了,吹得小船摇来摆去,河上的渔火也跟着一明一灭。张继望着夜色中的枫树古桥,脱口吟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000多年后,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人传诵这首《枫桥夜泊》,而张继落榜那年,考中状元的是谁,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如果不是落榜,张继恐怕想破脑袋,也写不出这么凄美的诗,正是落榜成全了张继。我们有幸读到《枫桥夜泊》,也是沾了张继落榜的光不自禁地联想到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落寞。

诗人在深秋的一个午后出游,来到林木萧条的山前,一条石路蜿蜒而上,仿佛在黄绿的草木中画出一条白线,而这白线的顶端是山颠缭绕的白云,白云下面隐约可见有些房屋。那里居住的一定是世外高人吧!诗人很想去拜访他们,可是突然他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在落日的映照下,经霜后的枫林如火如荼,每一片叶子都像燃烧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红艳。他停下车来,静对这自然生命的壮观,心里充满感动,不由得发出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不只是美的联想,色彩的比较,更是生命的礼赞。在寒山的萧瑟背景上,红胜二月春花的枫叶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无穷的生命力,饱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枫桥夜泊作文 篇5

转欹—枕风—轩梦长。

风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星斗阑干,孤月独照,起程了,天高道远,飘飘所似的沙鸥,漂泊久了;起程了,断桥残垣,飞来的却只是声声叹惋。萦回的波纹滟潋,如细绉榖纱包裹着记忆,淅淅沥沥的雨夜,孑然一身。

扼腕叹息,衷曲难倾。今夜的张继望向今夜的苍穹。

是谁?陨落了星星纷纷而下,要这个落魄人仰视星空的坟茔,谓然叹息!

月儿像块石碑,残碑断碣,仿佛刻着:

“你失败了,张继!”

水声潆潆,幕霭弥漫,幕地一片,一如来时模样,月影映波,仅见碎光凌乱。双脚仿佛陷入困苦的泥淖,尊严,青春,奋斗,在刹那间倾圮坍塌。任情思迷乱,却一脸彷徨。

我举起酒杯,邀残星孤月对饮。饮吧,张继,让迷蒙的月色刻下你的皎容,让霜露的侵凌熄灭你生命的青焰。

路过得失,路过悲喜,成败聚散。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处暇顾。欹斜月影,一切静了。闪烁的渔火似安慰失落的孤魂,凄凉悲苦。

你醉了,世界亦醉了。

当身后的枫桥仅留下模糊的暗影时,我累累地坐在船头,任秋风飀梳篦我的枯发,任冷雨息列索落打向憔悴的容颜。

咚,咚……

睽别的钟声敲打着最后的轮回,我举起金觥,轻擎宝剑,宣誓长空:“命为志存!”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篇6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下面是古诗枫桥夜泊教案,请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

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

二、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折头,你在那头。那么,在诗人张继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

师小结,并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作者张继。《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指导初读古诗。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

4.理解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问:为何愁眠?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出示课件)板书:愁眠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引读:1、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触景生情,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所有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和诗人有同感,,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5.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6.诗中的感情。板书:表达了 __愁闷____的思想感情。

夜泊枫桥作文 篇7

张继站在船头无法入眠,他带着失望从京城回来,科考落第后,他十分的悲痛,前几天,他信心满满地坐着船通往京城,他认为自己一定是这次的状元,在船上,他还把这几年来学到的知识都复习了一遍。

可不尽人意的是,考官有眼不识泰山,他落第了,他不相信,可是事实就是这样,谁也无法改变,张继不停地在叹息,感到自己很不幸,船驶到了姑苏城外,船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见张继还在船头站着,便对他说:“张秀才,你怎么还没睡啊,天都已经快破晓了?”张继没有回答他,还是伫立在船头,望着远方,船夫也就不说什么了。这时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内传来了一声又一声凄凉的钟声,好像是在安慰此时的张继,天已经亮了,太阳从天边露出了它那红色的额头,张继听了这钟声,越加地感到凄凉了。

改写枫桥夜泊作文 篇8

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使这个寒冷的秋夜更添几分凄凉。

我把船停在枫桥边上,岸边的枫树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江中的渔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

我想和衣而睡,刚合上眼,那些往事一如江中的渔火伴着惆怅向我聚拢而来……

曾有人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什么时候,我也能像陶弘景一样欣赏一下山川美景啊!可今天,匆匆的逃亡之旅,哪顾得上眼前的美景啊……

一碗麦粥、一块胡饼和一盘凉菜,是我一天的充饥之物,也不知我那在远方的爹娘怎样了,离开时,米缸里的米也已所剩无几了……

同村那些苦苦的百姓啊,不知哪一天就被拉去做壮丁了……

那次科举考试,没有及第,国家又开始离乱,我只能带着悲伤的心情开始了逃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的心情,和好友杜甫写的《春望》是多么相似啊!但尽管这样,我还是坚信,我们郭子仪将军一定能带领将士们平定叛军,获得胜利,我多么想和将士们一起奋勇杀敌啊……

“当……当……”,钟声传入我的船舱,将我从纷繁的思绪中拉回,那是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哦,不知不觉,已经是午夜十二时了。

《枫桥夜泊》改写作文 篇9

泛舟在扬子江上,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

仰望夜空,发觉明月竟然已经西沉。这时,便隐隐约约地听到有乌鸦的鸣叫,以至于让人觉得那霜的寒气似乎已经弥漫了整个漆黑的夜空,而我,也渐渐觉得冷了起来。回头,眺望白日里江村桥和枫桥所在的地方,只见稀稀疏疏的几点光亮,那定是渔家的灯火。除此以外,似乎天地间只剩下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百无聊赖之际,带着隐隐的对仕途艰难的愁虑,迷迷糊糊地睡下了。

等到了夜里,似乎有钟声传来。稍稍挣扎着清醒去听,发觉那象是姑苏城外寒山古寺的钟声,飘渺而浑厚,似乎是某种隽永的嘱托。

张继——《枫桥夜泊》 篇10

【作者】:张继——《枫桥夜泊》

【内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南阳人。天宝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有《张祠部诗集》。

【注释】:注释:

1.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2.乌啼:乌鸦啼叫。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5.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

住此,因而得名。

6.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赏析】:

上一篇:500字工作总结下一篇: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植物写生》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