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专题(共8篇)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蜘蛛结网......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放下一切杂念,怀着一份淳朴,带上一份纯真,用一颗感悟的心,走进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在自然中放飞心灵,我们会发现,自然中的一切竟如此美好,如此美丽,如此神奇。
[文题设计]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话题解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头脑。
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大自然的恩赐。自然给了我们智慧,给予我们生存的空间,给予我们生命的繁衍。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汲取科学的启示,人类因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从半亩方塘的清澈而想到源头活水,由此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
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和千变万化,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一定会发出许多感慨,得到许多人生的哲理。
比如;以花开花落为例:含苞欲放时,你能感悟到花朵的勃勃生机,感悟到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绚丽灿烂时你会联想到人生的美丽,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随风飘落时你会联想生命的奉献,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
“感悟自然”这个话题就是让我们深入生活,去观察自然景物与现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思路点拨] “感悟自然”这一话题是相当宽泛的。材料提供的意境,令我们驰骋遐想的空间十分广阔。
这要求我们要从以下两点来思考:
一是“化抽象为万象”。要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万千形象,奔涌到我们的眼底。
二是“万象之中取一象”。“取”自然之景,让自然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要能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感悟自然,要有较深的内涵,古人说,“意高则文胜”。总之,用自己的心去与自然沟通,用真情去拥抱自然,就会“在细微处显出才华”(老舍语),就会写出独特的感悟。当然,感悟自然,思考人生,所“感”所“悟”,不能漫无边际,或浮光掠影,要注意角度小而集中,有意蕴。[素材积累]
(一)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二)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掌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李汉荣《山中访友》
(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郁达夫《故都的秋》
[赏析]为什么要写这蝉声呢?因为秋天一来,蝉的生命就渐近终点,这与秋天一来草木便要凋零是一致的。面对动植物这种“生命悲剧”,“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感触来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像郁达夫这样一个文人,联想到自身的悲哀,自然也免不了悲秋的传统。
[习作选粹]
风的感悟
风从湖边走过,湖面荡起美丽的涟漪;风在田野飘过,染青了沉睡刚醒的禾苗;风在果园徜徉,把花粉播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轻轻地、悄悄地,一种温柔的过往,竟使得这万物萌发出生机勃勃的幽香。风,便是这平凡的奉献者,它成就了一种可以穿越平凡的伟大。
风是母爱。“游子身上衣”使得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种无言的爱,像一缕轻风拂过游子的心,于是便有了一位深受感动的诗人记下了这份情怀,让后人继续着这份对平凡的感动。这种感动像穿越时空的永不疲倦的风,给我们诠释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爱,温柔而永恒,平凡而伟大。
风是一种胸怀。我们在前人栽的树下乘凉,不要忘了给后人凿一口井,让这种温暖和清凉像风一样长远地流下去。当树阴为别人带来了清凉时,那穿梭于树叶间的风,不是在诉说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故事吗?“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歌中的女孩,是个平凡的人,她为了保护一群丹顶鹤而在芦苇丛中身陷沼泽,美丽的生命芦苇般脆弱,瘦小的身影却走在人们赞美的视线里。“风儿轻轻诉说”,诉说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诉说着一种舍生取义的坚贞。
风是一种坚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一生的心血和智慧,就像我们的老师,就像每一位任劳任怨的平凡工作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位停止呼吸前把乘客送到安全门口的司机,那些在“非典”期间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们,正是那一股沉默的风,平凡的风,但就是这阵风,给了社会以平安,给了人们以安宁,给了大地以希望,给了河山以新绿。谁又能说那只是一种平凡的事罢了? 我们常常赞美太阳的光辉,我们常常慨叹海洋的澎湃,我们常常仰视高山的巍峨,我们常常欣赏美景的瑰丽。可是,有谁愿意坐下来,静静地聆听风的耳语?有谁能够停下来,细数着风的无私与美丽?没有风,大地是“一潭死水”,自然也不再是“美的所在”。风是信使,为人们带来了灵动。正是那些像风一样平凡的感情、胸怀和坚守,给生活带来了生命的源泉和人生的美丽。愿为一缕风,让爱和仁慈悄无声息地降临。这,该是一种穿越平凡的伟大吧!
[点评] 作者以大自然中的“风”这一物象作载体,贯穿全文,记事写物,寓情于“风”,使文章立意鲜明,而又富有感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或深情款款,或细流涓涓,或激情澎湃地感悟对“平凡的伟大”的赞美之情,内容丰富,而又层次井然,结构严谨。文章命题富有诗意,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如风,极富文采;抒情自然真挚,令人回味。
例文:感受自然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崇高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是我生活的一种情趣,这使我的生活更加和谐,使我的感情更加丰富,使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来,让我们一起感悟自然!
听!淅淅沥沥,淅淅沥沥„„这不正是雨妹妹轻轻地洒下的仙水吗?看,草儿绿起来了,花儿红起来了,山朗润起来了,一切大自然在仙水的沐浴下,活脱脱地显出那柔媚的一面。“天街小雨润如酥”,这便是春雨的感觉,雨点儿触及肌肤的那一刹那,仿佛听到了星星月亮的低呢,绿叶花瓣的轻语。噢,这下雨妹妹打翻了天宫的大雨盘,哗啦啦,哗啦啦,伴着闷雷的轰鸣,雨倾盆而来,便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放肆的雨点儿“卜落卜落”地大到湖面上,湖面上泛起层层波澜,嫩嫩的菱叶、荷花随着一荡一荡地轻轻舞蹈。这便是泼辣、洒脱、豪迈的夏雨。
闭上眼睛,你能感受到风的触动吗?看,金澄澄的麦苗,金灿灿的稻谷在瑟瑟的秋风下轻轻摇摆着,仿佛是金色的波浪在一浪推一浪,形成了一个金色的海洋。风姐姐笑了,她用她那轻柔的手亲抚着这丰收的季节里的一切。秋天,风的季节;风,秋天的神使。呼啦啦,呼啦啦,这是风婆婆刮的冬风,可别惊疑,这可不是风婆婆的恶作剧,她呀,其实是一位似乎内蕴悠远、饱经世事,内心却依然净如孩童、晶莹若处子的老人。她呀,是要给自然一个严峻的考验,可真是别出心裁啊!
感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脉搏,听大自然的心跳,听大自然的呼吸。感悟自然,是寻求一份惬意,是寻求一份心情,是寻求一份诗意。
心中的美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方,它纯洁如珍珠,绚丽如彩霞,这是心灵的深处,常去那儿坐一坐,你会发现生活如此美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方,你喜欢那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永远也忘不了。它,便是你心中认定的美景。
我心中有一处早已认定的美景,那便是我的老家----一个小县城,桃源。
也许是陶渊明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大大提高了桃源的知名度,可真正喜爱桃源这片土地的人并不多,而我便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中的一个。
春天,可以在这儿好好卖弄自己的魅力,听,迎面扑来的春风,暖洋洋的,在你耳边 呼啦啦地响着。“哗”,春天把树上的枯叶抡了下来,一片片黄灿灿的枯叶极不情愿地落下来,接替枯叶位置的叶儿也悄悄地冒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象个小手掌欢迎春天似的;而更多的花儿也开放了,香香的,艳艳的;小草也刚冒出来,柔柔的,象是给大地铺上了五彩斑斓的地毯!呵,好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繁荣景象!
夏天是最繁忙的季节。瞧,活力四射的太阳照着田地里劳动着的农民。他们挥汗如雨,但心中充满着喜悦---稻子要丰收了,真地让人高兴极了。中午,人们在田间地头休息,想着以后的生活,策划着未来的好日子,太阳再毒,他们也不在乎。
秋天,天高气爽。屋旁的小溪清亮亮的,水冰冰爽爽的,给人以清爽的感觉。深秋时节,秋风扫落叶,黄叶片片飘落;果园里的果子,地里的棉花全可以收获了。连续好多天,空气里都飘着香甜的味儿,逗得我直流口水。而天空,也常常掠过一群群飞鸟,它们是要回南方去过冬吧!再见,明年春天再见吧!
冬天就更不用说了,天天下大雪,天天堆雪人,打雪仗,别提有多快活了!
我心中的美景在许多人心目中也许并不美,但桃花源的桃花依然年年开,它们都在欢迎你的到来哟!
感受自然
耕耘着,耕耘着,秋风来了,收获的季节来临了。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谢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又时常多雨而少风。”这是郁达夫先生在写北国的秋时对江南秋的感慨。但我认为,在江南,如用心去体会,感触那个“秋”,感受自然,“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却还是有的。
这时秋草开始泛黄,有的一片绿一片黄,草色倒丰富了,却远不如春草的绿好看,这便成了遗憾。不过这又令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深秋在奶奶家看的一幕:半山腰上,堆着的稻草杆一片金黄,铺成了一张天然的床,躺在上面,仰望蓝天,好不清净,悠远!
这里,但凡其它的花都凋零了,只剩下桂花和菊花,令人稍得安慰,却远不如叶好看了。叶,绿的,黄的,红色的,都有;绿的泛黄,黄的露红,红的显紫。这几色叶片集合在一棵棵树上,闭上眼睛想想,真如凡·高的油画了。偶一阵风吹过,几片叶飘落,拾起一看,却见写满了秋日的思语。
“秋风送爽”,不错的,如长辈的言语激励着你。风里带着稻香,夹着桂花的香,混着果子的味儿,如酿好的酒,沁人肺腑。秋风吹过丰收的稻田,吹过廖阔的草野,吹过枯涸见石的溪水。此刻,夏蝉的鸣声早已略去,剩下的是蟋蟀蝈蝈的奏鸣曲。
雨又与春时惊人得相似,却已带上丝丝冬天的寒意。没错,像珍珠,像断线,像柳丝,细密绵长,仿佛慈母给子女织衣似的。屋子上蒙着层雾,马路却冲得光亮,灯光也比平时惹眼。傍晚,万家灯火,更显得繁华,光明。在城里,人行道上,偶见一两个匆匆奔走的人,还有在马路上着雨衣骑车的青年。它们的房屋,像焦急的家人,在雨中等待着。
上市的农产品多了,农民的笑声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不甘寂寞,一个个都出来了。完成了既定的目的,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互相庆祝,一起欢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收了,有更多的乐趣,有更多的期待。
欣赏景色,是欣赏它的韵,它的美。
欣赏秋天,是赞颂它的丰收,它的灿烂。
感受自然,是你用平凡的心,去感知大自然博大胸怀。
感受自然
春天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喜欢春天的人一定是充满朝气的。他们乐观、开朗,正像春天孕育希望一样,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喜欢春天的人必是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他们能发现快乐,愿意寻找快乐之源。正如春天的温暖,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会温和的对待他人。
喜欢夏天的人是热情的。在夏天,万物都已生长到最茂盛的时刻,我们的视觉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喜欢夏天的人心胸开阔,敢爱敢恨,做事很有激情。有广泛的兴趣,愿意交朋友,喜欢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身上总带着用不完的活力,就像喜欢春天的人善于发现快乐,喜欢夏天的人则善于传递快乐。然而有时,他们面对困难也会选择逃避。
秋天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季节。它含蓄而深邃。喜欢秋天的人必定经历过一番酸甜苦辣,有对人生很深刻的理解。他们是很有潜力的,是成熟的。他们善于思考,能发现秋天悲壮的美。感情很丰富,很独立。而且像秋天一样有奉献精神。他们等待着成功的喜悦,注重结果。
冬天似乎很少有人会喜欢,因为它的寒冷。喜欢冬天的人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极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是很有智慧的。他们追求一种浪漫和与众不同,善于挖掘事物内在的美,而且有一颗童心,有点天真。他们追求完美,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难险阻,但却只追求一种简单。
走过四季,会发现春夏秋冬都有各自的神韵。不管我们善于发现哪种美,都可以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
【简评】 本文是一篇很有欣赏价值的文章,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上选取的角度独特,作者抓住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把不同季节所蕴含的深意进行挖掘,从而归结出喜欢不同季节的人不同特点,二者联系及过渡都十分巧妙,没有牵强之感,贴切,自然。
2、本文结构严谨,采用总写——分写——总写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开篇点题,结尾升华主题,让文章的容量增大,拓展了文章的深度。
3、在语言方面,文字顺畅如流,十分讲究词语的运用,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文章具有音乐美。
4、值得欣慰的是,作者观察事物仔细,思维敏锐,能迅速捕捉住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处,并与人类相结合,体会到人类的追求与进取心。特别是结尾,暗示我们只要努力,都会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激励人们为充实的人生而奋斗。
感受自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并赋予她们美貌。可惜我不是谢灵运,面对青山绿水却无法用诗篇吟颂。我只能用我心灵的相机照下这绚丽奇葩,来感受自然的妩媚。
镜头一:在泥泞的小径上,那树坚固稳定地立在那里。它俯下身,以根须拥抱泥土。昂起头,用枝叶抚摸蓝天。一生的追求,在叶脉里血般流淌。暖风的喧闹里有喜悦的朗笑,狂雨的倾述中有感伤的哭泣。快乐与痛苦是它丰润的养分,它默默生长,叶为事业,花是情感,秋果就是它对世界的微笑了。
镜头二:那是棵普通的植物,但它的根却开出了玫瑰;丑陋的躯体拥有美丽的灵魂;平凡的民众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它创造了美而甘愿丑陋,它的美是“丑的美”,是一切美的根源。镜头三:它是沧海中的一族。它从高处发源,慢慢形成了一脉永不回顾的流泉。它曾遇到过山岩的阻挡,但它起伏推逼,奋勇向前。它曾遇到过心魂惊骇的暴风雨,但它用它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在阳光普照下欢快的奔流,你说那是一种匆忙的奔赴---沿着生命必经的里程,奔向返朴归真的海。
镜头四:云的美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美。白云千载空悠悠,它俯视历历晴川,不为世俗所羁绊。这种与孤鹜比肩齐飞,拥有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洒脱的自由,难到不美吗?
自然是位能工巧匠,它创造了山,水„„也创造了人类。在感受自然的同时,或许能从中得到生命的解答,人生的诠释。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要想把作文写好, 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在选择过程中, 或记叙描写, 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 表达见解;或纵横联系, 抒发感受;或介绍事物, 教给人知识等。如话题作文:“书可以医治愚昧, 书可以使人聪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冀, 书演示着人类成长的历程;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义和我们的喜怒哀乐……”要求, 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写作范围是很宽的, 学生恐怕一时无从下手, 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以小见大, 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我的指导下, 学生们有的叙述自己和书的故事, 表现自己和书的情结;有的抒发感情, 表达自己和书的深刻认识;还有的介绍书的起源和种类, 了解它对人类的贡献……总之, 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才有可能把文章写成功。
二、给文章拟一个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 通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以“书”或“读书”为话题, 介绍几种拟题方法:1.扩展法。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 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 如《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读书轶事》、《世界因书而精彩》……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 同时也使话题由大化小, 便于选材, 利于把握重点。2.想像法。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像开去, 让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翱翔, 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据此, 以上话题可拟题为《假如世界没有书》, 《22世纪的书》, 《梦幻书海》等。3.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 拟出人性化的题目, 如《书的自白》、《心灵的镜子》、《书与书柜的对话》等。这样的题目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4.引用法。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 提炼出精炼、含蓄、意味十足的题目来,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开卷有益》、《无巧不成书》、《说书》等。5.引申法。就是在话题、原意的基础上, 分析它的引申义, 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题目。如“书”可引申为对人类或个人历史的记载, “读书”可以理解为了解人生等, 由此可拟题为《我用心血为自己写“书”》、《书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要善于“吃书”》等。6.悬念法。指导学生巧设悬念, 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 如《你知道书的诞辰吗》、《书告诉我们……》、《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等。
三、给文章安上“凤头豹尾”
小而美的开头, 短而有力的结尾, 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内容, 展示文章的主题。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一) 开头:开门见山。“娘, 您别说了”, 我喉咙涩涩的, “天不早了, 您回去吧!”这是一篇记叙文的开头, 从一位大学生与母亲告别写起, 感人至深, 为全文表现母亲借债送子读书, 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奠定了感情基调;描绘场面。“太阳火辣辣的, 焦烤着大地, 所有的生灵都被烤得昏沉沉的, 整个地球没有一丝儿生气。我们甚至连门都不想出。”通过写景渲染炽热气氛, 以引出英语课和蚊子叮人事件, 具有铺陈之效;抒发感情。如《水仙》开头一段:“水仙花开了。看到它那翡翠似的长叶, 雪片似的花瓣以及它在纤细的花茎上托着的金色的花蕊, 在冰盘的水镜里倒映出一片缭乱而又模糊的光景, 我不由想起一个故事。”这个开头带有比兴作用, 抒情色彩浓郁, 对文中要塑造的女教授形象具有烘托的作用;奇句突起。如《父亲》的开头:“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人, 常常呆望着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这种开头奇峰突起, 语言强烈而动人, 能抓住读者的心理。 (二) 结尾:引发联想。“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 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 一个人轻轻地拉, 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 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 像深深的潭水……”这是《唯一的听众》的结尾, 它像一幅幽美的、感人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 令人陶醉、回味;直抒胸臆。如《父亲》的结尾:“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 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 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 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 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这种结尾在全文叙事的基础上抒发强烈的感情, 不但感染了读者, 增强了文章的韵味, 也提高了文章的品味;首尾呼应。《雪夜》的结尾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 悠悠然然从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 既渲染了气氛, 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又使文章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一举两得;自然收束。《高尚的施舍》以母亲和已成为董事长的当年的“乞丐”的对话结尾:“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此结尾突出了母亲自强的性格, 清新自然, 水到渠成, 毫无造作之嫌。
当然, 文章有不同的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但文章有法而无定法, 只要加强文学修养并灵活运用, 一定能写出精彩的开头结尾, 给文章增添色彩。
摘要:话题作文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作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新颖、深刻、感人的话题作文, 针对目前学生作文的状况, 我侧重从选好角度、拟好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 (凤头豹尾) 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作文教学不受重视,领导评价作文教学常用数理化作业的要求来要求作文,只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课程设置从没有排过专门的作文课。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等,也常无法开展。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而视课文教学为当然重心所在,甚至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课时的不足。
2.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一、 制订整体训练目标计划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
二、 进行专题集中式训练
(一)划分专题
在以上计划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划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这些训练点也就是专题化训练中的专题内容。
(二)训练步骤
训练点亦即专题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围绕该专题做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做练习,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其他方面的内容已无须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三)课程设置
与训练步骤相应,设置四种课型:示范课(即进行第一步——知识示范),训练课(即第二步——分层训练),讲评课(即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重点讲评),反刍课(即再写再练)。
三、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
(一)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以使专题训练的训练量有足够的保障。
(二)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办黑板报,要求学生在报纸杂志上寻找摘录与正在训练的专题有关的知识予以刊载,注重趣味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专题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
(三)开展每日一写(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每旬一抄(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即把自己课外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文字抄录下来)的课外活动。
(四)开展每课一讲(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读(每天读1000字左右的文章)的课外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五)开展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每月一改(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课外活动。
(一)话题作文特点简介
1.写作范围宽广。
对话题作文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理解:话题就是“作文题目”,就是“作文主题”,就是“作文中心”。“话”就是谈论的意思,因而话题作文的写作必须紧密围绕话题进行。广义理解:只要与话题有关,只要在话题范围内所进行的创作都可以。这时的话题只相当于一个“由头”。
2.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由于对话题作文的狭义、广义理解都正确,因而话题作文更有利于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真实的话,故其立意、取材都更自由。
3.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小说、童话、寓言,甚至戏剧、诗歌等,只要是符合话题叙述的需要,都可成为作文的载体。
由于有上述三大特点,就给考生以更大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话题作文在文体、内容上的限制更少;取材、构思的范围更广;立意更自由,更有利于学生作文创新,因而成为一种作文新趋势。
(二)写作指导
审题是考试作文的最基础性的工作之一。话题作文的命题者在出题时常常运用宏博思维,使拟出的话题大而化之,范围非常宽泛,意义也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应试者审题时有一个“化大为小,化意为象”的过程,运用精细思维,对话题进行限制、切分、细化等技术处理,点燃思想火花,拓展审题思路,然后从一个较细的角度切入,拟出题目,开始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审题时如何“化大为小,化意为象”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1.分类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话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或许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但关于美的分类则无论美学界还是一般社会公众则容易形成共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
2.限制
限制是指概念型话题作文审题时,通过在概念前加上修饰限制成分来不断丰富和扩大概念内涵、细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法。
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
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
再如“面对缺陷”这一话题,审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缺陷”从何而来,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细想一下,可写的东西可谓多矣,如“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性格的缺陷”“面对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等等。
3.交叉
对话题作文而言,分类和限制等方法,常常是在话题的最大外延之内进行审题,这样做固然能够保证审题时不偏离题意,最大限度地保证切题和合题,但仅仅依靠这些方法,思维空间还不够广阔,通过交叉的方式,突破话题外延这一范围,将视线扩展到话题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角度考虑,习作者将会有更优裕的选择余地。交叉的基本形式是“A与X”,其中A即话题,作为不变的因素,它相当于代数中的常量,X为别的与话题相关的事物,它是可以更换的,相当于代数中的变量。“A”与“X”各有其独立的外延,用“A与X”方式构成子话题,就是要寻求两个概念外延的交叉部分,将其作为作文切入的角度。
如以“读书”为题作文,可利用这一方式拟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如“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审美”“读书与作文”“读书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读书与工作”“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等。
4.置换
话题作文除话题外,一般还包括材料、提示语和要求等几个部分,材料是话题的来源,同时也常常包孕和蕴含某一写作角度。而提示语则是命题人为启迪习作者审题时思考所作的点拨式提示,它常常在材料提供的写作角度之外,提供另外一两个角度,以期习作者举一反三,拓开思路。重视和研究材料和提示语
提供的已知角度,并善于推广开去,进行立体思维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拓展思路的方法之一是“置换”。如: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
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上题中无论材料还是提示语都有点拨启思的作用,提示语用列举的方式,用“对„„说‘不’,是为了„„”的句型为习作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角度,借用现成角度切入固无不可,但大家都拥入同一“车道”则容易出现题材撞车的现象。如能另辟蹊径,另择角度,则容易因角度翻新而获得较好的印象分。事实上“对„„说‘不’”,除“潮流”“强权”外,可写的东西多的是,如“溺爱”“抄袭”“升学教育”“美国”“日本”“铺张浪费”“侮辱人格”„„总之,一切不良现象,一切违背本人主观意愿的东西均可说“不”,甚至“对老师说‘不’”“对家长说‘不’”“对传统观点说‘不’”。这样用别的词语代替“潮流”“强权”的审题方法用的就是置换法。
5.沿展
沿展是从话题的本义出发,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话题的意义,由表及里、由浅而深,不断扩展和深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式。当然这种方法是没必要对一个中学生进行具体解释,关键是要看教师在这种方法的指引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
例如以“网”为话题作文,就要善于围绕“网”展开丰富的联想,挖掘出“网”的各种意义。为此,首先必须明确“网”的本义是“用绳线编织的用来捕鱼或鸟的一种器具”,如鱼网;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意义再抽象一些,指“像网一样的东西”,如蜘蛛网、电网、球网、网巾、网兜等。进一步抽象“网”还可引申为“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这种意义的“网”常见的有通信网、交通网、宣传网、情报网、关系网、法网等等。和“网”相关的动作行为也很多,如“结网、网罗、联网、上网、补网、自投罗网、网开一面、破网而出„„”,如此联类而及、不断引申将会产生一种多米诺牌效应,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网”的各种意义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寻求其中一个容易引起兴奋或易于驾驭的角度切入,自然会文思泉涌。
分类、限制、交叉、置换、沿展等这些话题作文审题方法的运用常常能够使话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但是应该看到,这还不是严格的科学的分类,实际审题时还有一些其他科学方法可资利用,综合利用几种方法的情况也不鲜见。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善于摸索和总结,套用话题、大而无当的审题毛病就一定能够克服,审题时思维不畅、定势老套的现象也会消失,写好话题作文才更有保障。
根据话题作文的形式和特点,我们在作文时应注意: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提示,读懂提示所暗含的全部指向,以便其后进行多角度构思。其次,要正确选择作文的立意角度。立意的要求:
(1)立意要正确,有积极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
(3)立意要新颖,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
(4)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
这四条要求在所有作文立意时都应遵循,但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兼顾新颖、深刻的要求,则首先要做到正确、集中。
由于作文有时间、篇幅的限制,尤其在考场上,我们不可能将所想到的都写出来。而且,虽然话题作文允许我们畅所欲言,但作文毕竟是展现大家世界观、是非观是否正确、健康的重要窗口,因此作文前一定要正确立意,对于自己理解不透的人物、事件、现象等,不要轻易写入作文中。一句话,要正确地选择立意角度,以写好话题作文。
[思路开拓1]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包含最复杂的内容或复杂的道理,例如:“人”、“一”、“0”、“人要吃饭”、“细胞”、“原子”等。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以“简单”为话题,选取一个具体事物来说说这个道理。文体不限。
看到这个似乎“简单”的话题,我们的思考却不能“简单”。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话题的内涵和重点,明确话题给我们提供的写作范围;其次要对话题做一个多角度的分析,确定思考的路子;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所能想到的,与这个话题有关的材料都做一个细细的梳理,再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写作的一个题材和最适合表达的角度,然后构思写作。
话题要求我们选取一个具体事物来阐明“简单之中蕴涵复杂内容和深意”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自己的思路:
(1)从一个简单的汉字入手。“人”,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汉字,可是它的内涵却是极其丰富的,人生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写自己独特的一段人生经历来感悟人生的变化无常,体会人生的玄机妙理,从而表现人生的纷繁复杂。
(2)从一个数字入手。“0”,是一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观念中代表着没有。其实,我们仔细一想,0并不等于“什么也没有”,如0度就表示一个气温。它也不只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从零开始”、“化整为零”、“零距离”等复杂的意蕴。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被人们忽视的,看似简单平凡的琐事小事,以“零”为切入口,写出一篇蕴涵着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3)从一个物体入手。“细胞”,既是“形状多种多样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又因其在生活中早被人们多向引申而生发新的涵义: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等等,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解剖这个最简单的社会细胞入手,来表现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4)从一个动作入手。即从动作的“简单”来开掘过程的复杂。如体育比赛,我们经常看到运动员在夺冠后高举奖杯的场面,那高举奖杯的动作是极其简单的,然而,夺取奖杯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因此,我们可以此着笔,透过这的简单动作,来展示运动员发奋拼搏、永往直前、为国争光的精神。
(5)从一个艺术作品入手。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结构的“简单”,来探究艺术作品丰厚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艺术美感。如断臂维纳斯虽然没有了双手,却更加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6)从生活方式入手。我们可以从“简单”的生活方式中发现生活内涵丰富和生活情趣的高雅。如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物质生活总是简单而朴素的,然而,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多样的充实的,他们取得的辉煌业绩也展示着他们生活的价值和人品的高尚。
慰问信是向失败者、生病者、不幸者、愁苦者或遇到天灾人祸的人表示安慰或同情的信件。此类信要写得及时、简明扼要,感情要真诚,措辞要贴切,尽量以乐观的口吻减轻亲友的烦恼和痛苦,并鼓励对方对日后烦人生活、学习、工作充满信心。
【写作思路】
第一步:引出事实,表达惋惜和同情; 第二步:安慰对方或鼓励对方,预测未来; 第三步:表达愿望和祝福。
【必备短语】
1.on behalf of 代表 2.are supposed to 应该,也可以说成 be well supposed to do sth.类似表达:be expected to do 有时可以和 should 替换使用。
3.merely 仅仅,可以替换为 solely, only 【套用句式】
1.I was shocked at the news about…听到……的消息我很震惊。
2.On…, an incredible and unknown…suddenly happened.突然发生了一场惊人的、未曾预知的…… 3.We are so sorry to hear the news about the… 听到……的消息我们很难过。
4.We are very sorry to learn that… 我们非常遗憾地得知…… 5.I just heard that you’ve been on the sickness last week.我无法告知你当你听到你发生事故我是多么难过。
6.I just want to tell you how sorry I was to learn of your accident.我只想告诉你听到你的事故我是多么难过。
7.I was deeply concerned when I learned.that… 当我听到……时,我非常关心。
8.I just wanted to let you know how concerned we are.我只想让你知道我们是多么担忧。
9.I hope you are getting some relief from the pain.我真心希望能减轻你的痛苦。
10.We are hoping for your quick return to health/early recovery/rapid recovery.我们真心/祈祷你能很快完全康复。
11.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hoping and praying for your speedy and full recovery.我们真心希望你早日康复。
12.Only we have the perseverance, can we defeat the natural disaster.我们只有不屈不挠才能战胜自然灾难。
13.Please extend our deep sympathy to your family.请向你的家人转达我们最深切的同情。
14.If there is anything I can do to help you, please let me know.如果需要我的帮助,请告知。
15.Knowing that you are delayed in Wuhan, I am really getting upset about it.句子为现在分词充当状语的表达,可以丰富句子结构。
Real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people no longer throw the rubbish in the public places.Not passing the exam, he makes up his decision not to play games any more.(否定形式,在前面加个否定词 not 即可)类似的如果是表示被动关系,可以用过去分词来表示。
When interviewed, more than 90% students expressed that they firmly believe that we will win the battle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virus.16.Words came that…这里表示据说……
类似的表达:It is said/reported that… 17.There“s no sense doin sth。做某事毫无意义。
类似表达:there is no need to do sth.There is of no use to do sth.It is unnecessary to do sth.【典例】
疫情持续开学无期,为方便同学备战高考,自主招生团队特搜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高考英语作文范文:慰问信——疫情滞留表示关心,供考生学习参考。
假定你是高三学生李华,你的同学王平春节去武汉探亲因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扩散,他有发热症状而暂时滞留武汉,请你代表全班同学给此时处于焦虑和郁闷中的他写一封英文慰问信。
要点如下:1.对其表示关心和同情;
2.对其表示安慰并提供帮助; 3.表达愿望和祝福。
注意:1.词数 150 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范文】
Dear Wang Pin, Knowing that you are delayed in Wuhan, I am really getting upset about it.So are our classmates.I”m writing to convey our concern to you on behalf of the class.Words came that Wuhan was in bad condition due to the spreading novel Coronavirus.However, dear friend, there“s no sense worrying about it too much.You are supposed to stay optimistic.After all, you merely have a bit of fever.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around the corner, you know.So precious is time that we can”t afford to waste it.As scheduled, our online class will be held on Feb.8.All of the classmates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courses wherever you are.It is convenient for us to study, isn“t it?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Feel free to contact me.I sincerely expect that you can make a quick recovery and return to normal.Yours, Li Hua 【例文翻译】
亲爱的王平,知道你现在滞留武汉,我感到非常难过,你的同学们也如此感受。我现在代表我们班同学给你写信,传达我们的关心。消息来说由于疫情传递的影响,武汉目前条件比较差。但是,亲爱的朋友,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太多。你应该乐观点。毕竟,你仅仅只有一点发烧。高考即将到来。你知道,现在时间非常宝贵,我们不能浪费时间。根据计划,我们的线上课程将于
3.8 开始。所有的同学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进行网络学习。这对于我们学习是非常方便的,不是吗?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请随时与我联系。我真心希望你可以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李华。
【模拟预测】
Wring 1 假设你的同学李刚不行感染了新冠状病毒肺炎,现在无法返校。给他写一封慰问信,并告知对方你已经给他寄送了包括(口罩,消毒液)等,希望他早日康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范文】
Dear Li Gang, I was really shocked and saddened to hear of your unhappy experience.There is little that anyone can say or do at a time like this to ease your grief, but I would express my deepest sympathy.In the next day or so you will receive a little package from me, in the package, you will see face masks, and some disinfecting water.I hope that it will be useful at your present moment.What ”s more,please don" 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if there is anything else I can do now and always.I do hope and do believe you will soon get well again and be able to come back to school.Be assured of my availability and eagerness to help in any way I can.Yours sincerely, Li Hua.Wring 2 据报道,7 岁的美国女孩 Amy Bruce 得知自己身患肺癌(lung cancer)后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美国抗癌协会(ACS)决定,每当 Amy 收到一封慰问信,就给她增加 3 美分的治疗款。
假如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请你用英文给 Amy 写一封慰问信,主要内容包括:
自我介绍,得知的情况,表示鼓励,打算为她做什么,祝她早日康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范文】
清脆的啼哭声打破夜的宁静,自此,我插足你的人生,你参与我的成长,在成长的路上,因为有你,我不寂寞。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轻踏着悠悠的岁月,不知不觉,我们已相伴十四年,回首往事,你的叮咛化作点点星光,点缀我成长的夜空;一颗一颗的明星,亦是你深情的爱。幼儿园,你总是为我剪去长出的指甲,一边细心地修剪,一边不厌其烦的叮嘱我要好好与小朋友相处,你低着头,微微扬起的嘴角洋溢着幸福,望着你专注的样子,顿时生出一份幸福,一道道爱的波澜轻叩心底的樵石,你的叮咛烙印在心底,时间不会使他风化。
小学时,忘不了,一吐轻气,烟雾缭绕的冬季,在纯白的雪地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四排脚印,两排属于我,另两排则是你的,你说,下雪天地滑,你不放心,你让我牵着你的手,暖意从手心传递,直达心田。于是,雪天接我放学变成了你雷打不动的惯例,一种温暖的情愫弥漫心头,无言的感动轻轻浸湿我的眼睛,雪白的世界在泪水中一塌糊涂,你的爱伴着我跌跌撞撞的走过,有你陪伴的年华,并不寂寞!
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在成长的天空上,时不时飘过你的关心,那般柔软,让我‘‘沉醉不知归路’’。时光悠悠已十四个年头,但在你眼中,我仍然是那依偎在你怀里的小孩,永远长不大。那天,夜透出微微的寒意,我因一次小小的测试,输给了在各方面都远不如自己的同桌,躲在房里肆意宣泄泪水,或许,我的啜泣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你,门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你轻抚着我的头,柔声的安慰:‘‘命运有时是会和你开玩笑的,但结果是不会变的,你要相信,挫折是一剂良药,它只能让你更加坚强。’’你的爱让我知道,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走的更远。我在成长的沙滩上,浪退时,捡起一枚枚爱的贝壳,轻轻放入袋囊,倾听你爱的乐曲,感受你柔情至深的爱。回首,你的足迹伴着我,未来,我依旧有你相伴。成长因为有你,我不寂寞; 成长因为有你,我真幸福; 成长因为有你,我好快乐!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像沙滩上数不清的贝壳,像海里起伏连绵的波澜。从小在优越的条件下成长的我,如今也有了我自己的烦恼。
现在的我上了初中,在初中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等着带我们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现在的我和以前那个还懵懂无知的孩子不能相提并论了。现在的我,已经知道学习的重要,现在的我,知道不能在像以前还在读小学的那个孩子一样,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打开电视机按到自己喜爱的节目、动画片等待着节目的播出,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等我去浪费,现在等待我的是学不完的知识,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周末约同学们一起去玩,一起打游戏,每天回到家,便是被一大堆作业搞得晕头转向,我奋力得写啊写啊,可作业今天写完了,明天还有,似乎永远也写不完。在学校我一天都在埋头苦读,老师在催促着,我尽管很认真得对待学习,但其实我恨学习,我学起来枯燥、乏味,苦不言堪。
“专题日记”与一般意义的日记不同之处在于“专题日记”是每个星期的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专题内容,学生根据这个专题,组织材料来写日记。如星期一:周末趣事多;星期二:读书我最棒;星期三:童话连续剧;星期四:人物大比拼;星期五:自我创作。
当然,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我们为各个级段预设了不同的专题日记题目选项,在级段内老师的共同商讨下,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几个专题进行日记练习。但是针对每个专题,我们都明确了习作练习级段要求。比如就《周末趣事多》这一主题来说,第一阶段要求写周末发生的一件事,要把事情讲清楚。第二阶段要求写出周末发生的几件事,他们可以是有关联事情的连续放映,也可以是几幕没有练习的独幕剧,总之要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能简单地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第三阶段要求就宽泛得多,并不是说可以“无边无际,漫无目的”,而是我们注重学生抒发自己对一些人和事的独特看法,在这篇日记中,可以是学生对一周生活的总结,也可以是和家长、朋友、老师之间做一次心灵的沟通、倾诉。
在专题日记的指导上,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指导怎样写。每一个不同的专题,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要上好第一节指导课,这节课要解决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指导怎样写,日记中要体现哪些内容。第二个层次:指导写作技巧。在学生的日记练习有了规范的内容可写之后,我们还应该教会他们一些让日记读起来更生动、丰满的写作技巧。比如,好词佳句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加入,描写方法的引入等。第三层次:提倡个性张扬。我们的孩子天真活泼,即使同样的专题,他们依然会写出各种不同的文章来。在前两个层次的练习基本到位后,我们就应该放手,不再统一要求,而是让他们发扬个性,鼓励他们写出不一样的自我,敢于大胆表露心声。
专题日记的批改也制定不同的形式。第一阶段:篇篇批。即每篇日记都要批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按时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阶段:“优多差少”的批改方法。日记习惯养成了,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优秀篇目精批,非优秀篇目少批”的批改方式。但是,我们依然要求并鼓励学生,至少每周要有一篇精品日记。第三阶段:“周批”。即每周写一次总结性的评语,其他篇目可以批出等级。当然,如果真的每篇都很精彩,我们对于这样的“未来作家”应该是认真对待———篇篇批,还有充分的奖励。而那些日记练习有进步的学生,我们也在评语和表扬性语言上大加肯定。
为了让学生乐于写日记,坚持不懈地为提高作文水平积累素材,积累方法,定期开展活动是很有效的。三到六年级每班每周五下午“心灵共享”日记交流活动中,每名学生都在本周的日记中选择一则日记与大家分享。要求读的学生要有感情朗读。听的学生要认真,听后发表感想或评论,然后大家共同评选出本周的“优秀日记”,最后教师做点评,让学生知道好的日记内容真实,题目和材料及构思比较新颖,语言精当。这样促使学生写日记更加用心,修改日记更加积极,朗读日记更加有声有色。学生在潜意识感受到生活日记是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且每个学生在日记分享中或得到了同班的认可,或给同伴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或者被评上了优秀,都会有不同的进步和或多或少的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感受也会激发学生期待自己达到更高目标的热情。
通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喜变化。在专题日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孩子们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感受,乐于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孩子们喜欢上了写专题日记,感受到了自由表达的乐趣。学生普遍感觉到:“现在不怕写作文了,因为从我的专题日记中,我懂得了‘生活即作文’。我对写作文越来越有信心了!”他们不仅乐于习作,也愿意对伙伴的习作发表意见,进行评价。在习作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同时,学生作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提高。
同时,学生的个性获得了发展。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对周围的事物、所生活的环境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在参与各种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有新感受和体验,才能情发于中,富有个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在扩展思维的同时,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评价时多激励、少批评,即便是同一专题,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都会有所不同,总有学生能从中提取更独到、更具个性的表达点,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专题日记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显而易见,我们对专题日记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扎实稳健地推进专题日记教学,以此来带动提高学校语文学科的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蒋秀琴.以日记为载体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2015(4).
【关键词】审题;立意
一、高考试题回放
文题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上海卷)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题解这是一道开放的作文试题,虽然试题没有给出明确的话题,但从材料看,应该与“声音”有关。这道文题很贴近学生实际的。只要是健全的人都不会对声音陌生。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各种视听载体广泛普及,再到街头随处可拨的越洋电话,全世界的视听资源都可以共享了。而且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具体的声音:父母的叮嘱声,老师的讲课声,自行车飞过的一串铃声,街头商贩的吆喝声,厨房里吵菜时香喷喷的嚓嚓声,电脑前快速击键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写,因为提示语的要求很清楚,“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这就值得好好体味和思考了。审题时,须注意提示中的几个短句:“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这些句子虚实相间,诗意盎然,使文题提示丰满起来。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关键句“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句中的关键词“真正牵动”“内心深处”,思考如何面对社会生活中、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才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写这篇文章,应该感情真挚,任何的假话、空话、套话,任何的虚情假意,都与这样一个题目格格不入。
二、实战演练
文题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一)立意点拨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是关系型话题,审题时务必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合题意的立意有以下几种:
1.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并不矛盾,它们可以互相融合。
2.在现代忙碌、紧张的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可以提升自身的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3.现代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甚至摈弃了优秀的文化传承,这是民族的危机,文化失去了根基,民族也将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4.时代是发展的,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不能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盲目自大,停滞不前,而应该与时俱进,谋取更大的发展。
(二)学生优秀习作
文化在呻吟
三(11)郑盈盈
遥望千年之前,先人们独倚江楼,茗香弥漫,青灯黄卷。然而这宁静淡泊的传统正离我们远去。城市的喧器像列车般轰隆隆地碾过,从没有停息。现代的我们到处奔波、庸庸碌碌,我们可曾静下心,倾听,文化在呻吟。
历史给予我们很多很多,而我们却熟视无睹,譬言传统文化,这历史馈赠的瑰宝,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挥霍中逐渐被淹没。
于是乎,“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水浒传》被讲成是3个女人与105个男人的故事。
于是乎,时下,一股名著改编狂潮一浪高过一浪,曲解名著,颠覆正史,大肆风行,数不胜数。
更有甚者,让屈原从汩罗江中跳下又跃起,让韩信从胯下钻进又钻出……
我不知该如何面对,历史正在与千年之后的我们冷冷对望,你听见了吗?文化在呻吟。自认为高智商的我们是如何摧残璀粲的传统文化,华夏民族拥有如此光辉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难道你不骄傲?难道你不自豪?
知道吗?以上种种做法是从垃圾中淘金,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叛与亵渎,是一种文化的堕落,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危机!请善待文化吧!让我们继承与发展,还传统文化以真正的蕴涵吧!请不要再让文化呻吟了。
君可知,我国的《孙子兵法》《论语》是美国权威人士的必读之物,而韩国这个海邦小国更是将儒家思想宣扬得淋漓尽致。而现代的我们呢,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却在质疑与颠覆自己的传统文化,折腾着要换龙图腾,这是多么深切的悲哀与不幸啊!
一个古老的民族正在淌血。传统文化正在呻吟,那些被我们引起为豪的传统文化正被现代生活所稀释,污染,然后呢,它们可想的命运之轮将驶向遗弃,抑或沉沦?
你听见了吗?那汩罗江上屈子的呻吟,他在悲痛,哀痛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你听见了吗?天姥山上李白在狂啸,他在笑,鄙笑我们的愚蠢与麻木;你听见了吗?桃源里的陶潜在哭,怒我们的喧嚣与可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假若鲁迅先生还活着,我不知他会怎样地彷徨怎样的呐喊。
你听到了吗?文化在呻吟。
教师点评:本文观点鲜明,作者运用正反对比,强有力的论证了“传统文化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代生活的摈弃中呻吟、沉沦”观点,选例典型,内容丰富,有作者的思考和忧虑,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文题二:仔细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审题点拨: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应从“环境的影响”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的。
学生优秀习作
是“黑”是“赤”皆在于“己”
三(12)李真珍
古人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古人又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确,环境对事、物、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但我认为:一个人是“黑”是“赤”全在于个人本身的素质,环境只不过是一个外在的条件而已。
古往今来,大凡成大业者,都能如荷般出淤泥而不染,摆脱了环境的束缚。
你看,那个在汨罗江畔披发行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那个“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的朝廷,仍能洁身自好,发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誓言。
屈原,他让世人证明:近朱者并不一定就赤,近墨者也并不一定就黑,能否洁身自好全在你自己。
再看,那个梦游天姥山,畅游祖国山水的青莲居士——李白。藐视权贵、向往自由。他让力士脱靴,让贵妃磨墨。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做人的宗旨。
如果说,环境决定着一个人,那么,中国历史上将失去一个敢怒敢言、不畏权贵、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同样,李白也让世人证明是“赤”或“黑”皆在于你自己。
或许屈原、李白离我们有些远,那再来看看鲁迅——一个以笔为剑清醒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文豪。黑暗的现实、世态炎凉的现状并没有让鲁迅埋没于人海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他对国人的警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的行为准则。他用呐喊唤起黑夜中的人们。
如果环境决定人生,那么我们将同样失去一个在黑暗中清醒的伟大人物。因此,“黑”或“赤”全在于个人自己。
但丁,这个黑暗的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如果他被环境束缚,那样中世纪的黑暗还将笼罩多久?
【话题作文专题】推荐阅读:
初二话题作文压力话题作文11-01
仰望星空的话题作文_话题作文12-04
以承诺为话题初中话题作文01-18
五年级话题作文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700字07-16
以渴望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50字_话题作文09-25
中考话题作文以保护环境为话题02-23
初一作文话题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