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列传第二十七》的原文及译文解析(通用4篇)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蚤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籓邸。寻入国子学为诸生。 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长。既至,宣布国家恩信,峒民感悦。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率其十四部来受约束。
至顺元年,丁内艰还京。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寻除礼部尚书,特命领宿卫。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
至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烧官廨民庐几尽,仰天挥涕曰:“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织坊减元额之半,军器、漆器权停一年,泛税皆停。事闻,朝廷从之。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又请岁减江浙、福建盐课十三万引。或遇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在镇二年,虽儿童女妇莫不感其恩。召还,除翰林学士承旨,仍掌宿卫。
四年,拜中书左丞相。朝廷议选奉使宣抚,使问民疾苦,察吏贪廉,且选习北籓风土及知典故者,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胜计。又奏发使谕诸王,赐以金衣重宝,使各抚其民,毋逾法制,于是内外震肃。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七年,进右丞相。十年正月卒。追封冀王,谥忠宣。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B. 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C. 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D. 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
B.“至顺”是年号,“元年”是一个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用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西汉武帝时。
C.古时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丁忧”,“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又称“丁内忧”。
D. 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谥号有褒也有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儿怯不花的先辈很有声望。他担任八番宣抚司长时,有多年不愿臣服的,知道他是贤帅的子孙后,就率部归服了。
B.别儿怯不花正直无偏私。他掌管宿卫之事时,一改前任任人唯亲的做法,举荐那些任职时间长的人,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
C.别儿怯不花很受信任和重用。他八岁时就被派入王府侍奉明宗,长大后被任命为高官,巡行地方,察访民情官情,他的建议也总是被采纳。
D.别儿怯不花有爱民之心。杭城遭遇大火,他急速前往,请求朝廷减免种种赋税;发生饥荒时,他赈济灾民;他还派遣使者请求诸王,各自安抚好所管辖的百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5分)
(2)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5分)
参考答案
4.C
5.B (“元年”应是一个年号的第一年,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
6.D (原文:“又奏发使谕诸王”,他奏请朝廷派遣使者晓谕诸王,不是他派遣使者。)
7.(1)(他)又大规模兴建省府的`治所,紧邻治所的民居,加价买下它的地基,招募百姓参与建造,还增加他们工钱。(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大作”——大规模兴建、“增直”——加价、“就役”——参与建造,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帝从上都回到京城,派宫中使者多次催促让(别儿怯不花)前来谒见皇帝,等到见了面,皇帝亲自斟酒慰劳他。(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数”——多次、“趣”——催促、“比”——等到 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早年丧父,八岁那年,因为兴圣太后的命令,在王府侍奉明宗。不久入国子学成为诸生。八番宣抚司长是他家世代担任的官职,因此英宗就任命他担任八番宣抚司长。他到任以后,宣布国家的恩德与信用,峒民感动而喜悦。有多年不愿臣服的,都高兴地说:“这是我们从前的贤能统帅的子孙啊!我们怎么敢违抗他的命令。”率领十四个部落来接受别儿怯不花的管制。
至顺元年,因母亲去世而回到京城。服丧期满后被起用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地区每年的米粮都是由海道运达京师,别儿怯不花监督管理这项事务。不久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并特别被命令掌管宫廷宿卫之事。大凡值宿的卫士有被掌领官举荐任用的,掌领官往往多举荐其亲近的人。到别儿怯不花掌管宿卫之事,唯独举荐选拔任职时间长的人,众人议论这件事都表示心悦诚服。
至正二年,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走到淮东,听说杭州城大火把官舍和民房几乎烧光了,(他)仰天大哭道:“杭州,是浙江省管治的地方,我受命出任那里的长官,却发生了这样的火灾,这是我没有德行而连累了杭州城百姓啊。”他骑快马奔赴杭州城,立即下令登记遭受火灾的人家共二万三千余户,每家给予一锭银子,烧死的人也按此规定,每人每月给米二斗,年幼者给予一半。又请求朝廷每天减少酒税,合钱一千二百五十缗,纺织作坊减掉原来税额的一半,军器、漆器税暂停收一年,一般的税都停止征收。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他)又大规模兴建省府的治所,紧邻治所的民居,加价买下它的地基,招募百姓参与建造,还增加他们工钱。又请求朝廷每年减去江浙、福建十三万引盐税。有时遇到雨涝、大旱,他就出门到神祠祈祷,所祈祷的事没有不应验的。在这里做地方官两年,即使是儿童妇女也没有不感念他的恩德的。朝廷召他回京城,任命他担任翰林学士承旨,仍掌管宫廷宿卫之事。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那得生灵运!”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成称谢康乐也。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伏诛,高祖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
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
宋既立,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载,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关。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宋书·列传二十七》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秘书郎,蚤亡
蚤:通“早”
B.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异:以……为异
C.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逮:赶得上
D.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致:达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
B.
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与灵运情款异常
D.有终焉之志
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的一组是
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②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③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④既不见知,常怀愤愤
⑤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⑥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灵运祖父声名显赫,父亲天质平平,谢灵运却早年聪颖异常,深得祖父和堂叔的喜爱。
B.谢灵运承袭康乐公这一爵位,后被高祖任命为太尉参军,在该任上因擅杀门生而被免除职务。
C.谢灵运因非议诋毁执政的大臣,被外放为永嘉太守,任职一年即称病弃官,堂弟们
劝阻亦不听从。
D.谢灵运移居会稽,居所依山傍水,景色幽美,他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情山水游
乐其间。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5分)
(2)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
(5分)
参考答案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盎曰:“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淮南王一横。及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盎素不好晁错,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晁错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上召袁盎入见,袁盎乃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遂诛晁错。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①子平陆侯礼为楚王,袁盎为楚相。尝上书有所言,不用。后袁盎病免居家,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乃见袁盎曰:“臣受梁王金来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然后刺君者十余曹,备之!”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棓生所问占。还,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太史公曰: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时以变易,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注】①“元王”,即楚元王,其子为平陆侯刘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盎遂不谢谢:推脱。
B.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有力:出了力
C.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案:查究
D.梁刺客......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遮:阻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绛侯免相之国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①以不用公言至此 ②市人皆以嬴为小人
D.①专为蔽匿,言不反 ②如姬为公子泣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袁盎“引义慷慨”的一组是
①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②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
③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
④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⑤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
⑥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为人敢言直谏,强调等级名分和“礼”的规范,不能骄矜无礼。他对绛侯和淮南王骄矜无礼的行为就感到不满并向孝文帝提出了谏言。
B吴楚叛乱后,晁错诬陷袁盎收受吴王财物,对叛乱知情不报。袁盎就向皇上说明了吴王谋反是晁错唆使的缘故,只有赶快杀掉晁错以示拒绝,吴军才可能停止。
C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
D司马迁认为,在孝文帝刚继位时,袁盎碰上了适宜的时代,才智得以施展。而时局在变动着,等到吴楚反叛时,他诛杀晁错的建议虽被采纳,但他已不再被重用。
答案
1.A。A项是道歉、谢罪。
2.A。A项两句都是动词“前往”和“到......去”的意思。B项第①句中“因”是副词于是、就。第②句中“”因“是副词趁机,趁势。C项第①句中, ”以“是连词因为。第②句中”以“是动词认为。D项第①句中,”为“是介词替。第②句中”为“是介词对、向。
3.B。第①句中袁盎认为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是不应该的,劝说皇上注意君臣之礼。第②句中袁盎以诸侯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这个道理,劝说皇上适当削弱诸侯的力量。第③句中袁盎说,万一淮南王死于放逐途中,皇上就会被认为天下之大却容不得弟弟,以此劝说皇上不要因放逐淮南王而背上不义的罪名。第①②③句都能表明袁盎的”引义慷慨“。第④句仅是袁盎对孝文帝宽解、安慰之语。第⑤句从文中叙述的”盎素不好鼂错“、鼂错说”欲请治盎宜知计谋“的情况中可以看出袁盎与鼂错素有矛盾。”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这句话和鼂错的言论一样,是利用吴楚反叛这件事情来互相攻讦,并非”引义慷慨“。第⑥句是说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但是袁盎进言劝说时是否”引义慷慨“,并没有记载。因此第④⑤⑥句不能表明袁盎”引义慷慨“。
4.B.B项原文并未说明晁错的话有没有事实根据。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说:”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淮南王来京朝见的时候,杀死了辟阳侯,他平时待人处事也相当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骄横必然会发生祸患,可以适当地削减他们的封地。“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等到柴武太子准备造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牵连到了淮南王,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娇纵淮南王,不逐渐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如今又突然严惩他。淮南王为人刚直,万一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会被认为以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而背上杀死弟弟的恶名,到时怎么办呢?“皇上不听,终于那样办了。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这个消息传来,皇上吃不下饭,哭得很悲哀。袁盎进入,叩头请罪。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用你的意见,所以才落得这样。“袁盎说:”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那以后怎么办呢?“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罢了。“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袁盎向来不喜欢晁错,等到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晁错当上了御史大夫,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吴王财物的事,要按罪行的轻重给予惩罚。皇帝下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
吴楚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晁错说:”袁盎接收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他隐瞒,说他不会反叛。现在反叛已成事实,我打算请求处治袁盎。他必当知道叛乱的阴谋。“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皇上召袁盎进宫会见,袁盎就详细地说明了吴王谋反的情况,是因为晁错的缘故,只有赶快杀掉晁错来向吴王认错,吴军才可能停止。于是皇上就杀了晁错。
吴楚叛军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改封为楚王,袁盎担任楚相。袁盎曾经上书进言,但未被采纳。后来袁盎因病免官,闲居在家,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便去见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您,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但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来刺杀您,希望您好好防备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bèi)先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回家的时候,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门外面拦住了袁盎,把他刺杀了。
建炎元年,赵密追随着张俊讨伐任城的贼寇李昱,张俊率领着骑兵走在最前面,可是遇到了贼寇的伏击,赵密边跑边射箭射杀了很多敌人,才使得他们脱离了敌人的包围。擢升为阁门祗候。张俊设置靖胜军,让赵密来统帅。后来,赵密先后扫平了叛乱的董青、越万、徐明等人,因为多次立功而转任为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攻陷扬州,于是军民乘船渡江的,有好几万人,赵密赤膊站在水岸边,指挥船只来送军民渡过江水。苗傅起兵造反,赵密率军在临平大败苗傅的赤心军。金人进犯明州,张俊派遣赵密和杨沂中与金人殊死战斗,赵密打败了进犯的金人,皇帝提拔赵密为武功大夫,提升为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驰进等人侵犯江、淮地区,张俊又派遣赵密打败了他们,李成、弛进都向北逃亡了。皇帝嘉奖赵密,赐给他金带,转任为亲卫大夫、康州刺史,统帅泾原地区的马步军。赵密平定了张莽荡之后,不久皇帝亲自下诏书,调入卫大夫一任。绍兴十年,金兵进犯亳州、宿州,赵密跟随着张俊驻扎在合肥,于是赵密率众从西路迎击敌军。由于当时天降大雨,河水暴涨,赵密率军渡河急行军六天六夜才到达宿州,刚好就和敌人相遇,打败了敌军。
第二年,敌军分兵两路进犯滁州、濠州,赵密奉命前往迎击敌军,赵密就命令张守忠用五百骑兵从全椒县出发,埋伏在竹林间,引起了敌军怀疑,敌军乘着夜色想要逃走。赵密就率领军队从六丈河杀出来,断绝了敌军的退路,再次打败了进犯的敌军。后来晋升为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不久又被授予宣州观察使一职,成为了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盗朱明残暴横行,朝廷命赵密剿灭他们。赵密教给张守忠打这场仗的诀窍,说:“海战与陆地上打仗不一样,要是想要彻底消灭他们那么就会旷日持久,这不是好的办法,要诀是要通过安抚招降来平定他们。”张守忠使用了赵密的计策,降服了朱明。赵密被提拔为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因为年事已高转任太尉,皇帝给了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利。第二年,被授予殿前都指挥使一职,拿出本军的酒坊十六座,积攒的钱币十万串、银子五万两资助军用,皇帝下诏褒奖他。后来上疏告老还乡,皇帝授予他万寿观使的职务,并特许他奉朝请的资格。
隆兴二年,在太子少保的职务上退休。不久得到报告说金人再次进犯淮州,皇帝下诏任命赵密再次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一职。刚开始,敌人声称要从水路进兵,朝堂之上大臣纷纷讨论选从官监督统领水军,调集禁军严加防范,只有赵密不为所动,最终果然如赵密所料。宋与金达成了和解,之后赵密被贬为醴泉使。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的原文及译文解析】推荐阅读:
《宋史列传第四十七》阅读赏析及原文译文09-10
《宋史列传第二十八》节选试题及答案06-02
《元史·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10-15
第二十七个教师节致辞09-17
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实施方案11-14
在庆祝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05-3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10-05
改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文500字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