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翻转课堂学习(推荐11篇)
1.基于学情分析, 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学习任务的重要依据, 关注学情分析是翻转课堂的一大亮点,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聚焦于学生课前的学习起点、课中的学习状态和课后的学习结果。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及时检测, 能了解学生关于新知识学习的相异构想, 通过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处理, 能够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利用真实丰富的学情资源开展基于证据支撑的教学设计和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课中合作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 不仅能够窥探出合作学习的质量, 也能够为调整合作学习任务提供依据;课后练习的跟踪检测, 能揭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个别辅导和合作学习任务的再设计指明方向。
2.基于自主学习, 提升对话的互动质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有效地将三者结合起来, 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内容和定律、已成定论的观点、基本方法和规律、基本演示和操作步骤等, 为课中实施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储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小组成员能够直面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惑和具有挑战性的合作学习任务, 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贡献自己的智慧, 为深度参与合作学习、实现问题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3.基于自由时空, 保障活动的深入开展。自由教育时空能够为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充足的时间有益于学生思考问题参与互动, 开放灵活的教室格局有益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有益于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时空变革, 消解了教学内容无限性和教学时间有限性的矛盾, 提倡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放在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上, 即关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困惑问题和无法独自解决的疑难问题, 进而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互联网+;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33
2015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我们一行约30人受山丹县教育体育局委派参加了由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组织的“翻转课堂”学习讲座。其间,我们参加了由黄岛区教委刘永春教师主讲的微课制作法和山东省昌乐县一中副校长张福涛主讲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之后我们有幸亲自前往昌乐一中实地考察学习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刚刚听到“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时,还有些许困惑。自己就问自己: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的对象是什么,如何做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心中真是充满了疑问。抵达青岛的第二天下午,聆听了张福涛副校长的讲座,我便惊诧于“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实实在在地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帮助者的作用。教学中的“四步,两段,十环节”的实施方案全面概括了课堂教学的翻转。(四步: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微课录制;两段:自学质疑、训练展示;十环节: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借助互联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培训,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和理解了“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讲座之前,由青岛市黄岛区的刘春永教师做了关于微课的设计和使用的讲座,这次讲座则让我们认识到了在当今 “互联网+”的时代,教育怎样跟互联网有效结合以及互联网怎样促进教育的发展,也为我们从思想上做好了认识互联网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的思想准备。下午,张福涛副校长就“翻转课堂”这一理念的提出、发展、完善和实施作了具体而详细的介绍。我觉得他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第一,学生按以往的授课方式学习之后,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掌握了多少知识;第二,如何做到学校教育在课后或家庭中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两不误;第三,教师通过什么途径或方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识点。这三个问题的确值得每位教师去思考。
听完讲座之后,我明白了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把学生内化知识这一阶段放在了课堂,将学习理论知识这一环节放在了课后。那么,它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进度确定学习任务,依照学案自学,即自学质疑,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疑难可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查看教师事先上传的相关章节的微课视频。其次,自学完成后,学生要在当天的课堂上完成相关习题训练,并进行展示、讨论。最后,通过群言、辩论等方式形成确定性的答案。在讲座的过程中,张校长还讲到了如何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他以具体的教学范例进行讲座,把练习题上传上去,学生在上面可以做题,做完题之后还可以写一些评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论了解他们对知识的内化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最近的状态和学生头脑里的想法。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许困惑,可能是因为没有运用过这种教学模式。但通过此次讲座,我对翻转课堂有了了解,知道了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说的不错。第二天的昌乐之行,就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翻转课堂”的效用,也印证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践性和效用性。虽然听完了这次讲座,但没实际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所以我还有些许不清楚。直到第三天晚上和第四天白天深入了“翻转课堂”之后,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翻转课堂”以及如何实现“课堂的翻转”。山东省昌乐一中已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两年了,教学效果不错。虽然学科之间有所不同,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对各科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认为尤其是对英语教学来说效果更好,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开了学生的思维,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参与度极高,课堂效果好。其实,这种模式需要一些物质基础,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对此,大家都有疑问,“如果上课带这些设备,学生会不会玩一些游戏呢?”跟昌平一中老师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起初学校需要设置学校局域网来限制学生进入其他无关的网站,当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并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后,就会自觉地正确运用这些设备。可见,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教学――师者,传道授业解也。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的第一步――“信息传递”,并将这一个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因为传统教学中,教师是通过家庭作业来检验学生有没有将知识真正掌握,但是教师很少在课堂上将家庭作业。
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占用来作知识传授。但是有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得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两极分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偏科。
翻转课堂――师者,导师也。教师从一个授业者变为引导者。学习的主体由“教师教”转化为“学生学”。学生通过在课外自习,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现状:翻转课堂讲究个性化教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因为教学资源视频,会的,跳过;不会的反复观看。但是学生的自律性是一个问题。
当下,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风靡神州大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和老师制作的精美微视频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带着这样的好奇与疑问,我们征得章丘市教体局的同意,我们辛寨镇中小学一行13人踏上了在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中小学微课程教学法研究论坛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实验教学实践专场研修班。从6月20号到23号,我们连续听了黎加厚教授团队的专题报告《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创始人---李玉平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重庆市聚奎中学张渝江教研处主任的——“三四五六”翻转课堂的操作实务等,三场高瞻远瞩的专家讲座;观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示范微课异构之三节语文微课和厦门特级教师潘建明教授的《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等四节高质量展示课。三天来我们白天听讲座,晚上搞研讨,老师们对微客、微课程、微视频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习结束之际,老师们都感觉意犹未尽,收获很大。回来后,老师们都纷纷地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并要亲自制作微课用于教学。并且我们学校准备在下学期利用白板功能录制好自己的微视频,用于教学,来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现摘录老师们写的三则感悟来与大家分享。
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1)教学法的选择: 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形式,将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新课上课下进行整合,将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有一定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示范!然后由学生分工协作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学生通过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了解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对项目完成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掌握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把握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最终实现"做中学$的学习方式%项目式教学具有实践性#体验性的典型特征!它注重的不是项目最终取得的结果,而是要使学生通过实施具体项目获取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深化与拓展的能力%项目式教学法中教学项目的选择来源于工程实际!每一个项目都有着与其它项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多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知识点可以经过系统
随着翻转课堂在全球的火热兴起,国内学者也开始积极探索,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多集中在翻转教学模式,微课制作技术等层面, 而对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设计鲜有提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与其他传统学科不同的特点,因此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也别具特色。
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浓缩教学内容的微课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内化所学知识,这就是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它颠覆了以往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课后学生自己复习巩固知识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自己的主人。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Robert Tallbert(2011)在很多课程中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他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
该模型简要地描述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但同时也指出,这个模型适用的学科多偏向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对于文科类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在Robert Tal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式基础上, 国内学者张金磊(2012)构建出了更加完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
根据上述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 课堂活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前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时间充分用在知识的交流、分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翻转课堂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使知识的内化达到最大化。
二、英语翻转课堂中的课堂活动设计原则
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
1.新奇性。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和母语不同,是一种全新的语言,他们会感到很陌生,觉得英语学习难度很大,平时除上课外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能清楚明白的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2.交际性。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英语的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将英语当做获取信息的工具,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更开阔的视角。
3 . 人文性。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的语音、词汇、俗语,无一不具有人文内涵,英语课本上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英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感受到多元世界文化的魅力。
因此在英语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特点。首先,参与性。由于英语语言的特殊性,其与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和内化学习内容。其次,情境性。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创设情境,营造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将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真正达到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目的。最后,拓展性。课堂上可以安排话剧表演,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英美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学习英语语的的兴兴趣趣,,使使得得英英语语知知识识的的获获取取更更立立体体化化。。
摘要: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学模式和微课制作技术等方面,对课堂学习活动设计鲜有关注。本文旨在探索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原则,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2007年在美国初创以来,逐渐风靡了整个世界。很多教师对该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真正实践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其实,翻转课堂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于改变学习者学习模式,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体现了学习者学习个性化。
一、翻转课堂与个性化学习概述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即颠覆传统课堂形式,是将知识的传授讲解与知识的巩固内化两个过程颠倒过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来说,教师将常规课堂的教师讲授部分制作成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完成包括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的学习,课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共同完成问题讨论、答疑解惑、合作探究、成果呈现等环节。这种“翻转”使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安排学习时间,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控制学习的进度,翻转后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为学习中心,通过积极的讨论与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进一步应用和拓展知识,从而完成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使其高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个性化学习(Personalized Learning)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采用灵活的、多样的、适合的方式来满足学习者个体需求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并非个别化学习,学习者可根据个体需求,选择单独学习、合作学习、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个性化学习实实在在将“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与“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自我调节、自觉管理,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翻转课堂与个性化学习的融合
早在2006年新西兰教育部长史蒂夫·马哈雷就曾做过一次题为《个性化学习:把学生置于教育中心》的演讲,特别强调了“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教育的趋向。莱布尼茨曾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校不是工厂,课堂不是流水线,学生不是标准件。传统的课堂是一种集体化、统一化教学模式,而网络学习使得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变为可能。翻转课堂旨在构建一个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系统,将课外与课内、个性与共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促进学习者采用个性化而非孤立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内容,通过研讨,不仅能有效解决共性问题,也能针对性解决个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翻转课堂推进个性化学习真正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翻转课堂有助于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这种空间和形式的翻转并不是无序、杂乱、任意的,其实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无形和有形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在“对话”“协商”“分享”“共建”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现以英语专业《基础英语》为例,探究如何通过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设计来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一)个性化学习环境
首先,翻转课堂为学习者营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体现在整个学习系统中。这里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这里的硬件环境主要指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不受任何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软件环境指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课中环节,虽然翻转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而且小组成员固定,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鼓励组间交流、组员走动以及全班头脑风暴。另外,《基础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知识,锤炼语言基本技能”,因此,要求学生尽量多开口说、主动表达,采用“激励法”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
(二)个性化学习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平台的辅助功能,除了“基础英语网络课程”外,还搭建了“基础英语学习QQ群”,这为学习资料的共享以及学习心得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另外,可采用微信进行个别交流或碎片化知识的分享。
课程资源应该是多样性的,这样才能适合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以及满足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需要。除了教学PPT、微课视频、学习文档之外,还提供其他的拓展学习资源,如与《基础英语》课程单元话题相关的TED演讲视频、影视剧、纪录片、音频等。比如,第四册第十单元“The Idiocy of Urban Life”,要求学生学习Alessandra Orofino的题为“It’s Our City. Let’s Fix it”TED演讲,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城市所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作为城市居民如何解决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发展等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册第一单元是丘吉尔的演讲“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纪录片三部曲“Destiny”“The Lion’s Roar”以及“The Last Prize”有利于学生了解伟人生平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同时也鼓励学生共享相关资源,集思广益,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另外,翻转任务指南和测试也是课程资料的一部分。
以上所有的学习资源涉及多种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译,涉及多种能力培养——思考、理解、调研、分析等。除了教学PPT、微课视频、学习文档为必选项目之外,学生可选择性学习拓展资料,从而体现了学习资源多样化和学习资源选择个性化。
(三)个性化学习策略
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享有支配自己学习的权力,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因此,在教育大众化的年代,教育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老年大学生、远程网络教育等已不是新鲜事物。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中所采取的具体行为或行动,从而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快捷容易,更加有趣,更加便于自学,更加容易适应新环境。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未来发展等采取相应的个性化学习策略。在线学习和课下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其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nlc202309081229
首先,元认知策略非常重要,包括计划学习的策略、自我监督的策略、自我调控的策略。“元认知”就是认知中的认知。研究表明,元认知能力强的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认知活动有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较好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根据学习情况采用各种学习策略。翻转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要帮助学生培养元认知能力,学会学习。《基础英语》在实施翻转课堂之前,其导论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应第一时间为学生详细说明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课程实施一个阶段后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使学生在课程建设和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权,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估。
《基础英语》是一门大学英语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使用的目的和语言学习特点,将学习策略分为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发展策略。前者主要涉及语音学习、词汇学习、语法学习等,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记忆、练习等基本方式进行学习,相关材料包括课文音频、单元词汇PPT、语法练习。后者主要涉及语言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译,也就是语言应用能力,学习材料比较多样,可以是理解性的、研讨性的、应用性的、研究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如信息加工策略、合作交流策略、任务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等,学生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四)个性化学习指导
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指导包括两个部分:线下(课上)即时辅导和线上个性化“诊断”。其中教师承担的是学习辅导者的角色。教师除了为课上的个性化辅导进行活动设计之外,还随时随地为学生的个性问题提供在线答疑服务。翻转课堂的课中部分设计非常关键,因为这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基础英语》传统授课通过共享课前学习资料已基本完成,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学习。课堂主要是知识的内化,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实现。课中设计针对“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两个部分。首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复习课前学习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通过填空、问答、游戏等方式有重点、有难点地进行复习。虽然是共性问题,但由于每个学生理解和考虑的角度有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个人也是一种个别指导。当然,重点是在语言应用部分。教师设计研讨、角色扮演、辩论、实践调研等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针对每个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线上个性化“诊断”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基础英语学习QQ群”,学生有任何关于课程学习的问题都可以上传至平台,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为其提供意见和解答。另外,对于课后的拓展任务,由于能力各异,学生需要个别辅导可以通过“线上”或“面对面”形式开展。
四、翻转课堂亟待改进的方面
(一)技术应用层面
课前微视频的录制由于技术受限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相关技术、凝练课程内容、丰富呈现形式。由于主要交流平台选择的QQ群,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会偏离主题,喜欢聊天,反而忽略了讨论的内容。这个背离了建立“基础英语学习QQ群”的初衷。当然,不可否认QQ群有很多优势,如快捷便利,可以传送各种文件资料,任何移动设备都可以安装。还需要建立专业的教学平台,如慕课平台,使课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如果能有效利用两个平台,就能完善课程资料、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作业测试、学生评价等环节。
(二)教学设计层面
课程翻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课堂热闹起来,因此,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翻转,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翻转课堂重构了学习流程,将课堂交给学生,应该发挥该课堂的增值效益,既能帮助学生充分学习课程内容,又能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享受个性化学习的自由。另外,教师要考虑是不是课程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翻转、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受益最大化等一系列问题。
(三)学生学习层面
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相对比较好,基本会按照要求完成课前学习,但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对翻转课堂有抵触心理,希望老师多讲、自己倾听。对这部分学生要进行个别交流和辅导,让他们明白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而交流应该在实践中完成。另外,小组活动存在投入度不均衡的问题,有个别学生惰性强,依靠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其实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体验学习的乐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使活动富有多样化、趣味性,以引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同时,可以分配给这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任务,逐渐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一书中指出:“所谓翻转课堂,归根结底是教学观念的改造。”其实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为学习者服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借助网络平台,达到服务每个学习者的目的,其充分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宁波大红鹰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基于宁波大红鹰学院校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础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15fzkt05)。
在这一周的的学习中,我看到了翻转课堂的那么多优势,真想迫不及待的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让我的学生也能体会现代化教学模式,以及自主学习的乐趣。特别是我们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小视频播放和文档文件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课本知识,更容易掌握新知知识。并让学生在好奇,新鲜感中爱上学习,爱上阅读。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必然趋势!可是根据我们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很难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每位学生能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会不会借助学习之名进行网上游戏等等。我觉得实施翻转课堂需要老师和学生及时互动,互相督促,可减少以上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最后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一、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翻转课堂是一种较新的技术手段,教师课前把知识或要领拍摄成视频并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看视频学习并完成指定的作业,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安排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一来,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学,又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必要的指向,还可以保证课堂讨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与其说翻转课堂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不如说,它的意义颠覆了教师单向度、满堂灌的课堂模式。教师在课前录制的微课时间严格控制在10分钟以内,配套的作业也要求精准;备课也必须随之作出调整,即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参考并设计教学;课堂的开展更是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与教师教学观的改变相适应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翻转课堂的“翻转”,是学习主体的“翻转”,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而教师则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组织课堂,完成教学目标。
二、我的实践
参加完青年班组织的外出学习后,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先后制作了文言文《伯牙善鼓琴》微课和成语复习专题微课,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
《伯牙善鼓琴》:在教授完本课(大概1.5个课时)后,有两三名学生反映课上有的知识点没有吃透,想把上课的PPT拷回家后复习。当时我就想,能不能把课上讲的内容去粗取精,再进一步条理化,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呢,可行。于是我开始撰写脚本,从第一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伯牙善鼓琴》”开始,再到作家作品,再到基本的字词解释、内容理解,再到最后的结语,都先一一写好。打开录屏软件,播放PPT,点击“开始”,按照脚本边操作课件边讲述,模拟真实的课堂。录制完成后,按F10保存,第一个微课就这样诞生了!当天的作业,是要求学生把这个微课视频拷回家(事先要求带U盘)后复习,第二天检测。到第二天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异于往常,检测效果也不错。当然,有5名学生没有回家看视频,可能与视频只是复习旧知识有关系,这就有了我第二次的尝试:
成语复习专题:期中考试要求检测中考成语表的前50个,我把这50个成语分为三类:普通成语、带有形容义的成语和带有比喻义的成语,课上讲了前两类,把最后一类难度较大的制作成微课,要求学生周末看视频并整理到笔记本上,周一检测。检测效果表明,学生通过微课复习这一类识记的知识是完全可行的。
三、我的反思
我接触翻转课堂的时间不长,了解还很局限,仅有的几次尝试,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效果并不明显,问题可能出自以下几个方面:
1.对翻转课堂的理解还局限于技术层面。上述两个课例,并非整体的设计,不过是简单的课堂呈现,也有检测,但仅限于识记,缺乏理解、鉴赏性的目标。2.录课手段还很稚嫩。录课不同于上课,学生不在跟前,因此需要更加清晰的思路,以及更加有效的引导。有老教师指出,录制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任务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讲解必须有一定的趣味性,检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而且,讲的时候,声音应抑扬顿挫,留给学生思考以及做笔记的间歇。这些就对录课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翻转课堂的操作有一定的规程,必须整体理解,不能片面理解。由于学车的缘故,我没能完整参加10月下旬的培训会,因此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还很片面,接下来应该继续学习。
【关键词】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98-01
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渗透和普及,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电子书包、游戏化学习等新的教学形态,正逐渐发挥其价值和作用,这些新的教学形态迫切需要新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翻转课堂正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产物,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为信息载体,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学习环境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而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对学习环境设计进行探讨。
二、学习环境的构建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外部环境。传统的自然学习环境具有资源匮乏、资源拥有不平等、信息单向传播、手段单一等特点。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程,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环境的积极功能,降低学习环境的消极影响,就必须科学地设计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要经过教学分析、教学资源采集整合、学习策略环境选择、教学流程设计、评价环境设计等环节。
乔纳森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共同体一起学习或相互支持的空间,学习者控制学习活动,并且运用信息资源和知识建构工具来解决问题。学习环境是以技术为支持的,在学习过程中技术是学习者探索、建构和反思学习的工具。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对学习环境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经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将从学习环境设计从四个维度进行探讨,即从物理环境设计、学习资源环境设计、学习策略(情意)设计和效果评价环境设计等角度进行设计和探讨。
三、学习环境设计
(一)物理环境设计。
物理环境设计包括自然环境和技术支持平台。翻转课堂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他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技术平台,以支持他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然环境包括噪音,空气,光线等环境。技术支持平台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使用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的运行状况。包括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自由选择学习,支持系统要有良好的界面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各功能模块有良好的导航机制,便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进程进行任意的学习链接,同时该平台可以支持学习者进行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界面的友好程度及工具的完毕都需要技术支持。这些平台设计影响者学习者的情绪与学习动机。设计者应当针对学习主题,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二)学习资源环境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那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比如教材、学材、工作页、课件、微课、网络资源等,这些信息资源可以不同媒体和格式存储和呈现,包括印刷、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软件等形式。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海洋,资源的质量良荞不齐,而学习者检索信息的能力有限,这些因素都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干扰。这需要教师把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优化、整合,围绕学习需要合理组织信息资源。
(三)学习策略(情景)设计。
学习策略(情景)设计包括学习情境创设和学习策略设计两个方面。
学习情境创设一种是以信息资源为主体,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建构。以上设计环节经过循环设计后,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学习情境中实现,这就是学习情境的设计。在学习情境设计中需要将以上策略、资源、工具、模式以人机界面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并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情境的设计应当尽量采用与学习主题有关的真实的问题情境。
学习策略设计是学习环境设计的核心环节,是对目标、资源、工具、策略设计的综合,在宏观上形成稳定的教与学活动的程序。对于预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往往采用有指导路径,教学策略设计还包括媒体的选择,即对某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应当采用何种媒体表现形式以及何种交互方式。自主学习(个性化)和协作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中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四)评价环境设计。
教学评价在优化学习环境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学评价一方面是对教学活动成果进行评判,另一方面又因其价值导向的功能而左右着学习活动的发展方向。优化教学评价有利于学习环境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在现实教学实际活动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克服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手段单一、简单;评价标准呆板;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等等。
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学中强调设计实施多角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习者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设计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成员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三是是否达到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总之,学习环境能否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决不是随意的,而是取决于我们是否对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我们应根据遵从学习理性原则,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并且持续地加以优化,从而使学习环境发挥积极的功能,以建构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有机整合的教学系统,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桑新民主编.《学习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高东怀,沈霞娟,许卫中,等.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及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38-40
[3]张金磊,王颖,王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当前的大学生是所谓的“数字土著”一代。数字化环境中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的认知、行为习惯都留下了信息化时代的烙印[1]。以往研究认为,数字土著在认知上主要具有图像优先[2]、联想丰富[2]、多重任务分布[3]的特点;在学习风格上更倾向于探究性学习[4]和非线性思考[4][5]的协作学习[5];在思维方式上以即时更新[6]、网络化联通[7]为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班级方式组织,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以课后练习为辅。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思考上课的内容[8];且该教学模式还假定了学生会在课堂中同步接受知识,实际情况往往由于教师无法顾及各种程度的学生而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差异难以达到教学效果。翻转课堂[9]是一种以预先完成知识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互动、以问题情境组织入手的教学组织方式。与班级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更注重于问题情境创设,以知识的内化吸收为主要目标,改变了班级教学以知识传递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翻转课堂顺利施行,教师一般会提供课本、传统讲义或者PPT等材料让学生自学。除此以外,为适应当前大学生“数字土著”的特点,利用数字化工具作为先导学习工具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具体来说,设计移动学习环境、构建创新的学习技术,会对数字土著一代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2. 翻转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识的传递,第二阶段是知识的吸收和内化[8]。传统班级教学强调的是线性知识传递,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倾向于呆板、非个性化的同步传授。而翻转课堂将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放到课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主题讨论以形成知识的内化吸收。理论上,翻转课堂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中,会由于课前的预习过程没有组织好而达不到理想效果,主要体现在:(1)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课前预习资料比较枯燥,未充分预习;(2)预习目标不明确,未在上课前做好知识储备。
2.1 数字土著对学习环境的要求
数字土著成长于互联网和信息开放的环境之下,具有技术接受能力强、习惯于数字化的社会化生活及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特点。其对知识的接受以网络化连通学习为主,认知层次往往以概述性的“知道在哪里”和“知道关于”为主[10]。引导学生的认知层次向“知道怎么做”甚至向“知道成为”发展就有必要理解数字土著对学习情境的要求:(1)向往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倾向于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的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2)能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环境,也就是探索型的环境更能激发数字土著的学习热情;(3)以图片和视频为内容主体的知识点组织方式;(4)具有信息共享和社交功能社会化学习环境;(5)能够表现个性化自我的情境。
2.2 移动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及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模式成为可持续教育的基本方式。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引发学习动机,并通过信息收集,进行即时学习,以解决单一目标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配合移动终端使用,就形成了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网络化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方式,通过移动载具的使用,将网络化学习拓展到日常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内。
移动学习在组织方式上具有很强的个人化学习特点,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个人化学习。由于移动载具具有数字社交工具的特点,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即时加入讨论,形成小组学习。移动学习小组学习具有随时组织、随时解散的特点,学习者仅凭个人兴趣或者学习目标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小组讨论。
虽然移动学习能够拓展学习者学习时间和空间,但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1)移动学习利用零散时间进行,不利于系统的理论形成;(2)对于目标导向的学习者,移动学习环境并不够舒适;(3)移动学习的内容组织形式往往是网络化的碎片,易造成学习者精力耗散;(4)移动学习可能会带来学习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移动学习环境很贴合“数字土著”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但就认知来说,移动学习还停留在概念性学习阶段,需要辅以其他手段和内容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首先,在手段上需要使用问题导向型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其次,需要准备丰富的素材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线索;最后,需要辅以社交和讨论环境让学生表现自我。
2.3 被翻转的课堂
翻转课堂的实践需要基于学生在课外已经完成了知识传递的过程,课堂上通过互动进一步了解学习内容。翻转课堂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
2.3.1 学生的专题汇报。
这种形式是引导学生制作专题汇报,通过阐述一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对自己的前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递给其他同学,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给出建议。但这种方式存在缺陷:(1)考核目标较少,难以兼顾其他同学的学习;(2)由于专题汇报学生的经验问题,课堂气氛难以控制;(3)难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2.3.2 上课时安排练习,并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
这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兼顾所有的同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检查。其缺陷同样存在:(1)老师上课时检查学生的练习需要时间,找到典型的讲解样本不易;(2)在未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找到能够助教的同学很难。
2.3.3 合作学习,在教室中通过分组,并创设组员之间的合作互动情境,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的个体组员强调责任分担,组员合力完成学习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创造环境。合作学习在实施中会存在以下问题:(1)个别学生只能从教师处寻求帮助,容易陷入困境;(2)在报酬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竞争式学习,当自身获得较多时,竞争对手得到的就少;(3)过度竞争容易使能力低的学生放弃努力。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模式,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组员课前个别学习,课堂上则进行合作学习,由已经学会概念的同学做专题汇报,教导还不会的同学,小组与小组间则相互竞争,争取小组分数。
2.4 适于数字土著的翻转课堂情境创设
由于数字土著对信息技术接受程度较高且能够熟练使用信息获取设备,因此在课前的个人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移动学习方式。在移动学习组织上需要向学生开放一个学习导入的入口,该入口可以是网站,也可以是教师的个人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等等,同时教师需要组织一定的材料开放给学生阅读,并提供链接应对学生开放式学习的需求。
课堂组织上,首先引入竞争机制,由学生自愿做专题汇报,并通过提问和质疑的方式引入同学和小组间互评给分。老师在专题汇报和提问环节后提出引申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课堂上还可以辅以如何做设计问题安排练习,完成课堂设计。
3. 教学实践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大二年级两个大班的《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授课为例,进行了对比实验。其中一个班以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另一个班以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其中翻转课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组织。
3.1 设计微信公众号作为个人学习组织的入口。
在公众号中主要以介绍知识点为主,以适应学生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并提供百度知道、wiki、chinaunix论坛的相关文章链接,同时提供网易云课堂和网易公开课的MOOCs链接作为系统化学习的途径。
3.2 在微信文章的最后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供学生按图索骥。
3.3 在第一节的序言课程上,对班级进行分组,该分组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组属性不能变动。
实际操作中,由于班级较大,因此总计分为10组,竞争向同学讲解14个左右的主题。
3.4 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可以竞争获得讲解资格,该讲解与学生的平时考核挂钩,并且允许学生互评。
操作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主题的难易程度不一,学生会倾向于获得容易的课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将讲解和提问讨论给出一个总分,当有其他组通过提问并给出补充讲解将获得讲解组的分数,形成小组间的竞争关系。为了防止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博弈,教师所做的补充讲解将从总分中扣除。
3.5 设计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分为primer版和hack版。
课后练习并不鼓励学生一定要完成hack版,仅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因此仅记录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为了防止学生抄袭,教师使用git工具对学生的代码和文本做版本检查。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结合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班级在课堂上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学习意愿,并且在最后考试环节较传统教学班级的学生的平均分高出5分。可以认为该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
4. 结语
结合数字土著对学习环境的需求,创设出适于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境,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在课前的预习阶段使用适于移动学习的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并在课堂上使用翻转课堂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竞争学习,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翻转课堂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组织教学且对营造积极的班级气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给出更好的技术手段降低教师工作量,以利于该教学模式的推广。
参考文献
[1]Kivunja C.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How Digital Natives Lear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4,3(01):94-109.
[2]Ke Zhien,&Huang Yiting.Images Better Than Text?N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2009,193:15-23.
[3]Günther J.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J].On the Horizon,2007,292(5):1-6.
[4]Brown J S.Growing up digital:How)theWebchangeswork,education,andthe ways people learn[J].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2000,16(2):11-20.
[5]Franco,Paiva;C D.Understanding digital natives’learning experiences[J].Revista Brasileira De Linguística Aplicada,2013,13(2):643-658.
[6]Helsper E J,Eynon R.Digital Natives:Where Is the Evidence?.[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0,36(3):503-520.
[7]Ng W.Can We Teach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Literacy?[J].Computers&Education,2012,59(3):1065-1078.
[8]Derek 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Thinking together: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science;From questions to concepts:interactive teaching in physics[D].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2007.
[9]Sweet D.Micro-lectures in a Flipped Classroom:Application,Creation and Resources[J].Mid-Western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4,26:52-59.
【02翻转课堂学习】推荐阅读:
翻转课堂学习总结07-22
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学习心得体会05-30
化学翻转课堂06-03
翻转课堂模式07-21
翻转课堂的优点06-03
“翻转课堂”听课心得09-26
翻转课堂小学英语10-07
翻转课堂测验四答案10-24
翻转课堂教学法考试07-06
翻转课堂的尝试与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