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通用9篇)
()的喉咙()的河流()的风()的黎明
2.这首诗是作家艾青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创作的。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认真体味整首诗歌。“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愿。
二、基础知识展示台。(共44分)
1.看拼音写词语。(7分)
qǐkānɡkǎishǔbǐqiáocuì
()视()()名()视()
chèsīhuǐyùfuxiàolǜ
()退()名()包()()
2.比一比,组词语。(10分)
昨()跺()嘱()狡()抡()
诈()躲()瞩()胶()伦()
虐()廷()瞒()岂()炼()
虚()庭()满()乞()练()
3.读准多音字再组词。(4分)
pū()chà()lèi()bǐng()
铺差累屏
pù()chāi()lěi()pǐng()
4.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6分)
神计妙算()欢新鼓舞()杨眉吐气()厉排众议()
不知所措()柳暗花名()喜出往外()谜惑不解()
腰缠万惯()百感交急()意味深常()仰扬顿挫()
5.解释加点字的意思。(6分)
自有公道春风不度玉门关
置之度外王师北定中原日
不假思索直把杭州作汴州
6.把下面的词按感情色彩不同,分两类写下来。(5分)
张牙舞爪智勇双全疯狂贪心坚强游手好闲随心所欲简朴慈祥顽固
(1)褒义词
(2)贬义词
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分)
(1)读例句,用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废寝忘食
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既…又…
(2)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的少年()地捏着钢叉向猹()地刺去。
()的老人()地喊着海鸥。
(3)老师给小明布置了查资料的任务,可他总说自己太忙了,顾不上。请你帮老师选用合适的名言来劝导他。
(4)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人像车厢里喊起来的炸了锅似的三、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这极为平常的三个字,对王承书来说,将意味着从此放弃(),从此放弃(),从此放弃(),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和掌声……
2.天空()了()地()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有人()似的……
这句话出自课文《凡卡》中,是写凡卡回忆的景色。这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二是
3.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扭头看,这小家伙竟(),()的眼睑()眸子,小红脚刚好()。我(),它没醒,()!还咂咂嘴,()?
“居然”在这儿的意思是:,这段话说明小珍珠鸟,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流泻下的“一时感觉”是。
四、阅读平台。(14分)
有人送我一枝草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
不知是抵美得第几个日子了,我由一个应征事情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事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在凝视着我。他看看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来。
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枝碧绿的情操,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珍宝一样地递上来,我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对,微笑,就是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切地弄乱,眼神送过来意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长长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枝小草的延伸,将这份情,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3分)
腔调()调整()着落()
躺着()着凉()着数()
2.读了短文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2分)
3.依照文章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的快乐()的曲子()的赞美
()的鼓励()的日子()的眼神
4.认真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各题。(6分)
(1)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一枝青草为什么会被当珍宝一样递上来?
(2)“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的一笔债。”联系下文,说说这笔债指的是什么?
(3)与其说作者借此赞美那枝小草,那枝她情绪低落时那位陌生人送给她的小草,不如说作者是在赞美:()
A.由小草延伸而出的生存的快乐。
B.生活中所有能使自己愉快的小事。
C.那位当作者情绪低落时向作者伸出援手的陌生人。
五、写作。(共25分)
生活中,总难免会有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的时候,总难免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在这时,他(她)伸出手,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延伸,一把遮雨的伞,或者读了上面的这篇文章,你肯定想起许多受人帮助的小事,回忆往事,选择意见令人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写一写,记住表达出你的真实感受。可以以《谢谢》为题,还可以自拟其它题目。
附:听记材料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
二、填空。(11分,一空一分)
1西部,祖国地图上神奇的土地!本学期第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那里别样的景致,如果有机会,你想去那儿看一看_____。
2四大名著里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书中有个军师智多星叫_____。
3我们的祖先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现在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真正做到了快捷方便。
4看到你的同学小明整天沉溺于网络无心学业,请你用一条名言劝说他珍惜时间:_____
5徐庶进曹营_____
6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_____
7“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自于_____,后来用来称赞_____
8为了让同学们养成随手关好水龙头的习惯,学校将在各个水池上方贴上宣传标语,请你写一条: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一题一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陈述句)
2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_____。(将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更形象生动。)
3()能捐出70元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填合适的关联词。)
4《西游记》是四大名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意思不变)
四、判断题。(8分)
1“美伦美奂、莞尔一笑、迫不急待、铤而走险”这四个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
2剧本这种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3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个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
4,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足汽车。(
)
5,“走了许久,远远地望到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转折。()
6“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7国外有一家钟表公司的广告是: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这说明他们的维修人员非常不敬业,工作不认真。(
)
8“折”是个多音字,“折本”时读“zhe”。()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35分)
一、古诗词赏读。(10分)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
1将此词补充完整。(1分)
2这是_____朝_____ 的作品。(2分)
3,“清平乐”是_____,“乐”读_____ 。“村居”是_____。(3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相媚好:_____
亡赖:_____
5作者最喜欢小儿,为什么?(1分)
6在这首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你能再写出两句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吗?(1分)_____。
二、课内阅读。(10分)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曾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这个片断选自于____的_____。(2分)
2诸葛亮是作者极力赞美的一个人物,他料事如神,心思灵巧得到了神奇的地步,可以用“_____”成语来形容他。(1分)
3从哪儿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在文中划上波浪线。(1分)
4诸葛亮为什么要下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1分)
5他为什么又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1分)
6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1分)
7诸葛亮为什么敢“饮酒作乐”?(1分)
8在小说中,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你认为他是“神”吗?为什么?(1分)
9你还能写出一个出自于这部小说的一个故事吗?(1分)
三、课外阅读。(15分)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畜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出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
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的热泪。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戛然而止
骂骂咧咧
皮开肉绽
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
2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2分)
3“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中的“它们”指_____,“这般”指_____ 。(2分)
4文章第三段中,从描写角度看,“鲜血沁了出来……显得分外的悲壮”是对老牛的描写,表现了老牛_____;“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运水的战士违规取水,这是对老牛的描写,有力地表现出老牛的_____ 。(2分)
5第四段中“没等主人吆喝……慢慢往回走”照应了第二段中的哪个语句?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来。(2分)
6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1分)
7读了此文,我们深深为伟大的母爱而感动,作为孩子,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正如那两句歌颂母爱的千古名句所言“_____,_____”。(2分)
8我们在为老牛无私的母爱感动的同时,也深为祖国西部严峻的缺水形势而忧虑!但愿地球上的水资源能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2分):_____
第三部分作文(35分)
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过许多“错”的时候,或许是做错了题,或许是出门走错了路,或许是说错了话,或许是做错了事……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才使你认识到了对,才有了今天的成长。哪次错或哪些错令你特别难忘?请把它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书写规范整洁。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句子中,多音字和形声字都有两个以上的是()。
A、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1、“吩咐”和“嘱咐”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运用细节描写?
3、《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百万英镑》是谁写的?他是什么国家的?
B、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C、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
D、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2、下列句子中,汉字第三笔相同最多的一组是()。A、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B、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C、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D、巷子里只听见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B、“瓢”用部首查字法差“瓜”部;“魁”共有14画。C、“臣”和“巨”两字的结构相同,部首也相同。D、“贼”的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横”。
4、下列词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神机妙算B、若无其事C、目不转睛D、深情厚谊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近几年来,我们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B、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
C、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的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D、将来希望我能成为一名老师。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每字0.5分,共8分)
lǐmàochāzuǐjǔjuéshuānbìcùyōngjìdùpòzhànjìdiàn三、问答题。(每题2分,共6分)
四、按要求写句子。(每题1分,共3分)
1、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改为转述句)
2、小区居民都喜欢新来的物业公司。(改为双重否定句)
3、小明在班上的“图书角”借了很多书。(改为“把”字句)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图,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2、从《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这三个故事可看出3、一般的研究报告可分为、、、四个部分。4、《将相和》中,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实质原因是。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原因是:。
5、张飞吃豆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排序题。(3分)
①同学们都说钢笔不是他们丢的。②我心里感到很高兴。③到了学校,我问同学:“谁丢了钢笔?”④我在校门口拾到一支钢笔。
⑤我把钢笔交给老师。⑥老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还给我戴了一朵小红花。
正确的序号应是:
七、口语交际。(5分)
请你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挑选一部推荐给四年级的同学明明,注意语气哦!
八、阅读题。(23分)(一)课内阅读。(9分)
1、这一段话描写的是(1分)
2、依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3、文中的横线处应填:(1分)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2分)
5、通过研读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从多方面去答,3分)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空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干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男孩子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3、在教室里,小男孩在不同窗子边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象?他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又怎样理解小男孩生活中那两扇窗户的含义?(4分)
4、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了那些名句?(至少两句,2分)
九、作文。(30分+2分)
题目:那一次,我错了
要求:(1)写一件你犯错误的事;
(2)除诗歌外任何体裁皆可以;
(3)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表达真情实感;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占2分)
(5)文中不能个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6)字数在450字以上。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1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2、D3、C4、B5、C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每字0.5分,共8分)礼貌插嘴咀嚼双臂簇拥忌妒破绽祭奠三、问答题。(每题2分,共6分)
1、相同:都有告诉的意思。不同:“吩咐”指口头派遣,带强制性口气;“嘱咐”含告诫劝勉语
气,不带强制性。(每问各1分,第二问每点0.5分)2、因为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或更加生动、形象、具体、鲜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使人印象深刻;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每点0.5分)
3、《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写的。《百万英镑》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每点0.5分)
四、按要求写句子。(每题1分,共3分)
1、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他来攒钱买钻井机吧!(标点0.5分,“他”0.5分)2、小区居民没有一个不喜欢新来的物业公司。(1分)3、小明在班上的“图书角”把很多书借了。(1分)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牧童晚归休息向往(每空0.5分,共1分)
2、古代人们已经重视信息的传递,但古人用烽火、漂流瓶等传递的信息量小,传递的速度慢,有时还会误事。(每点0.5分,共2分)
3、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每空0.5分,共2分)4、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廉颇的错误认识
蔺相如的宽阔胸襟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每空1分,共4分)5、小菜一碟君子以自强不息(每空0.5分,共1分)
六、排序题。(3分)④③①⑤⑥②七、口语交际。(5分)
1、写清作品0.5分;2、写出朝代0.5分;3、写出作者0.5分;4、写出主要内容1分;5、写出推荐理由1分;6、写出主要人物0.5分;7、标点正确0.5分;8、注意语气0.5分八、阅读题。(23分)(一)课内阅读。(9分)1、王熙凤(1分)
2、cuānwǎnxiàngliang(2分)3、粉面含春威不露)(1分)
4、还没见她说话,就远远的听见了她的笑声(2分5、①王熙凤的容貌华贵美丽;②她在贾府的身份很特殊;③对她的外貌描写很精彩。(每点1分,共3分)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1、一个小男孩因天生的大鼻子而遭到同学的嘲笑,因此闷闷不乐,老师引导男孩换一种方式看自己的大鼻子,男孩受到鼓励,参加话剧演出,获得成功,后来成为一个最著名的滑稽明星。(3分)
2、(1)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2)一下子就扫除干净。(2分)3、另一扇窗户(1分)
4、聪明善良、教导有方、善解人意等(2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jízàolínxúngōuhuǒqǐdíhùndùnjìngmìniǔní
()()()()()()()
pùshàihànshǒudiēdàngyíngràocāngqióngzhùlìhǔpò
()()()()()()()
二、把下别词语补充完整并给句意思填出成语。(7分)
()扬()挫温文()()悲()交()()()之谈心()()服
()草如()所向()()()然()立一()()人()名()妙
1.形容没有根据的说法。()
2.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3.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不露声色,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
4.花草密密的,如铺上一层垫子。()
三、下别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归根到低和睦相处受益匪浅患难与共
B.美味佳肴年逾古稀血脉亲情享誉世界
C.震兴中华耀武扬威突如其来山洪暴发
D.崇山峻岭若有所思殊死拼搏神态自若
四、给加方框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
值:A.货物和价钱相当;B.轮流当任一定时间内的工作C.有意义或有价值;D.遇上或碰上;
①.正值下班高峰,公交车上的人真多啊!()
②.这支钢笔真漂亮,值二十块吧?()
③.这点小忙不值一提。()
④.明天带我和小刚值日了。()
翻:A.爬过,越过。B.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C.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D.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E.数量成倍增加。
①.我的小船翻了。()
②.来时叫我把汉语句子翻译成中文。()
③.翻过这座山就到了那所山村小学。()
④.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五、修改病句(5分)
1.作文课上,我很快的修改了作文并完成了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我常常看见丽丽帮李奶奶做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人口是世界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兰和芳芳是同桌,她对她说:“我们把教室打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拼音长廊(看拼音,写词语)(10分)ōu zhōu mó nǐ
pí qì bù qū bù náo()()()()bào zào bǐ yù qī xī pī bō zhǎn làng()()()()
二、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 《望月》:月亮出来了。月光洒
,。江两岸,。月光为它们 „„ 2.《只拣儿童多处行》: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这繁花从
,不留一 点空隙,喷花的飞泉„„ 3.《灰椋鸟》:一升始还是 地飞过来,陆续投 入刺槐林。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它们大 都是。有的,有的
,4.《二泉映月》:他想起了
,想到了,渐渐
地,渐渐地,他似乎,,„„ 5.《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 的景象,读着它,我们会 想起其它一些描写春景的古诗,例如《
》:。。
三、成语专列(填写下列成语并完成练习)(9分)全神()注 喜气()()()流不息 夸夸()谈 专心()()()精会神()阳似火 老()常谈 沉()寡言 1.请你从上面找出形容精神集中的成语: 2.请你从上面的九个成语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3.请另外写出3个ABCC式的成语。
四、营地集训(按要求答题)(15分)1.选择词语填在括号里。(6分)偶尔 偶然(1)这虽然是一次()的交通事故,但它提醒人们时时要注意交通安全。(2)马上要进行期终考试了,我()才去少儿图书馆借几本书。创建 创办
(3)我的母校是一所已经()10年的学校。(4)有98%的市民支持()全国文明城市。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
(5)野餐时,几个小伙伴()地品尝着小玲带来的美味食品。(6)他们正()地谈论着2008年“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的战况。2.修改下列病句(在原句上改)。(3分)(1)下午,四年级代表队与五年级代表队进行了拔河比赛,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2)校友、来宾们观看了我校百年校庆文艺节目的演出,赞叹不已。
(3)经过同学们的打扫,校园变得更加整洁,更加卫生了。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4分)清晨 微风轻拂 小鸟歌唱 路边的小草 绿树
红花向我点头微笑 我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情不自禁地唱起 美丽的田野 这首歌 我们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歌声随着晨风飘向远方
4.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周围万籁俱寂,我想:。
夜,黑洞洞的。
五、顺理成章(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4分)()一只受了伤,躺在地上,生命垂危;另一只在它旁边徘徊,发出哀鸣:()小军和小英高高兴兴地把天鹅献给了动物园。()第二天,村里的老老小小都赶来看热闹,有人说,这是天鹅。()一天傍晚,小军和小英在水库附近发现了两只白鹅。()他们便精心地喂养和护理它们,终于使那只受伤的天鹅很快恢复了健康。()小军和小英想起老师说过,天鹅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他们把白鹅抱回了家。()不久,有关单位闻讯赶到小军家,经过鉴定,这确实是一对珍贵的天鹅。
六、能力展示(阅读理解)(16分)记忆中,贫穷落后的家乡有一座小山,人们都称它白头山。小时候并没有怎么在意?现在想来,真是名副其实。我从懂事时就记得,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它的山顶总是光秃秃的,尽是白石头。也许这就是它所以得名的原因吧!
30年过去了,我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如果要问有什么感受,我只能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了:过去连自行车都难得一见,如今摩托车在路上穿梭往来。有几家的门前还停着锃亮的“桑塔纳”呢!低矮的石房小屋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漂亮的幢幢小楼„„大概游子总爱追寻儿时的记忆吧!在家乡转了儿圈之后,我突然发现,白头山不见了。我好纳闷,忍不住和一位老乡谈起这件事。老乡哈哈一笑,说:“白头山还在呀!
可是它早就不叫白头山了。”“那它现在叫什么山?”“翠云山!”老乡用手往前一指说,“山还是原来的山,名却不是原来的名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展目望去,只见眼前的这座小山上一片碧绿,有如翠云密布。松树、柏树以及其它一些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挺拔直立,茁壮成长,显得生机勃勃。我恍然大悟,禁不住赞道:“好名字!真是好名字!”
这样看来,小山“改名”也就不足为奇了o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横线上。(2分)2.从文中摘录4个成语,并选„个造句。(4分)
3.用“ ”画出描写白头山“名副其实”的词句。(2分)4.用“
”画出文中具体说明“天翻地覆”的语句。(2分)5.“白头山”为什么后来改名为“翠云山”?(3分)6.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想。(3分)
七、写作平台(30分,其中书写4分)平常的日子容易叫人忘却,特殊的日子却往往让人记忆犹新。请以“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20×29 附: 参考答案 一~
二、略
三、1.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2.夸大其谈——沉默寡言 3.书声朗朗 白发苍苍 风度翩翩
四、1.(1)偶然(2)偶尔(3)创办(4)创建(5)津津有味
(6)津津乐道 2. 五年级代表队(1)下午,四年级代表队与五年级代表队进行了拔河比赛,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2)校友、来宾们观看了我校百年校庆文艺节目的演出,赞叹不已。(3)经过同学们的打扫,校园变得更加整洁,更加卫生了。3.,,、、。,《 》:“,„„”。4.略
五、2—8—4—l—6—5—3—7
六、1.白头山巨变 2.名副其实 天翻地覆 生机勃勃 恍然大悟
3.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它的山顶总是光秃秃的,尽是白石头。
4.过去连自行车都难得一见,如今摩托车在路上穿梭往来。有几家的门前还停着锃亮的“桑塔纳”呢!低矮的石房小屋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漂亮的幢幢小楼„„ 5.只见眼前的这座小山上一片碧绿,有如翠云密布。松树、柏树以及其它一些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挺拔直立,茁壮成长,显得生机勃勃。
6.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富裕,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人们懂得植树造林了。
七、略 参考答案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页免费
2011--201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3页1下载券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苏教版)4页1下载券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四)4页1下载券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8页免费
更多与“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相关的文档>> 苏教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读拼音写词语复习4页1下载券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全面)11页7下载券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复习要点14页免费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27页免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册)复习资料(课内阅...13页1下载券
更多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相关的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5套)17页2下载券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5页1下载券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4页2下载券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42页免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A)4页免费
更多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相关的文档>>
今日推荐
1028988份文档教学总结精品范文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大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小学英语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104份文档2014年驾照交规2014年1月1日起“驾照新规”出炉科目三实际道路驾驶考试注意事项驾考新题抢先版关闭
一、生活知识匮乏, 关键信息抓不准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回到生活中去”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明确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由于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 往往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 不能抓准关键信息, 许多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例1:电子秤显示0.725kg, 单价是25元/kg, 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 (元)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46位学生将结果写成了18.125, 占总人数的64.7%, 只有11位学生正确写成18.13, 占总人数的15.5%, 另有14位学生完全算错。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保留两位小数, 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即“四舍五入”的方法, 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 不需学生自己判断, 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 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 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 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二、思考不深入, 数学思维周密性不够
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 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并且主观意识较强, 所以, 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思考不够深入, 思维不够周密的问题。
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 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2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38人发生错误, 占总人数的53.5%。发生错误的学生大多认为面积有两种可能性, 即为80平方厘米或者120平方厘米, 原因在于认为题目中的高没有说明具体对应的底, 那么两条边都可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但是, 若以12厘米这条边为底, 高为10厘米, 斜边为8厘米, 这样就不可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也就是说, 上图中左边的所谓平行四边形是不存在的。因此,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只能选择8厘米这条边, 面积为8×10=80平方厘米。这一错误的产生说明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仍然不足, 虽然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 但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一定存在。
三、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尤为重要,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不但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还要学会分析题干之间的联系, 学会综合考虑问题, 找到“中间量”, 通过等量代换或转化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显然, 从习题的错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数学转化与代换的能力仍显不足。
上图中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三角形DOC的面积比三角形AOE的面积小8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确解法:三角形ACD的面积为10×10÷2=50 (平方厘米) , 根据等底等高的性质, 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 三角形DOC是公共部分, 所以三角形DOE和AOC面积相等,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8=58 (平方厘米) 。
错例分析:该题两个班错误的共有16人, 占总人数的22.5%。大多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这一隐含信息, 所以不会做。此题考查学生等积变形和面积转化的思想, 其实在平时练习中也有过类似的题目, 因此, 学生对于图形面积之间多几与少几的转化方法并不陌生, 只是这题需要先利用等积变换知道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 再通过转化和代换来求出阴影面积, 比平时的练习多了一步等积变形, 特别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中的转化与代换能力。
四、审题不清, 易上干扰信息的当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 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所谓“审题”, 就是弄清题目内容, 弄清已经知道什么, 要求 (求证) 什么。所以审题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 并且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 特别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 也容易受题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4:一瓶可乐售价2.50元, M老师买了K瓶, 付了50元, 可以找回 () 元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 下面的数中, K可能是 () 。
选项: (1) 任何数 (2) 15 (3) 25
正确解法:找回 (50-2.5K) 元, K的范围是0<K≤20, 并且取整数, 所以只能选择 (2) 。
错例分析:这题两个班中错误的有17人, 占总人数的24.0%。集中错误发生在学生将M老师当成M个老师去计算了, 即 (50-2.5KM) 元, 属于审题不够清晰, 不能分辨信息的有效性。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 因为该知识点上新课时已经接触过类似题型, 变化的只是M老师这一干扰项;而K的可能性范围在课堂上的类似题型中也有过辨析, 而本题中考查学生不仅要知道范围, 还得知道这个数只能是整数, 其实是考虑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因此, 看学生错误的高发点, 作为教师也需反思,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 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开阔审题思路, 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本文所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简称小语五下)教材是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由人教社2005年11月出版的教材。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的教材。
一、教材编排体例的分析
传统教材的编排体例倾向于文选型,即每个单元都是依照相同的结构,将精选的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的范文作为主体,再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的训练,以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包括八个单元、生字表、查字表,每个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首诗词以及语文乐园组成。语文乐园中包括词语、句子、名言警句、课外阅读(主要是读书习惯、学习方法、成语故事等)、习作,其内容拘泥于统一的模板,形式不够灵活。而人教版小语五下教材包括八个单元、八篇围绕全书主题的选读课文、生字表。这其中七个单元是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选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构成,再加上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由此可以看出,鄂教版和人教版的编排体例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突破。它们将综合性学习板块单列出来,自成一体。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中有两次探究与实践,以问题或任务的提出、分析、解决、评价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个体间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但都是附于单元课文后或是语文乐园后,内容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共计两页的篇幅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课时与活动安排。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更具开放性与连贯性。它不仅保留以往的小综合性学习,还安排了独立单元形式的大综合性学习。大综合围绕鲜明的主题,设置了明晰的活动建议和参考性的阅读材料两个板块,自成体系。较大的篇幅使得课时得以有效保证,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了充分的时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明晰的教学思路,降低了综合性活动教育的难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以相对连贯的主题内容贯穿小学高段。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轻叩诗歌的大门”、“难忘小学生活”,让学生感受有趣的汉字,培养其对语言文字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会到信息世界里信息数据带来的生活便利与快捷,灵活地运用汉字及语言规则,利用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汉字的魅力让我们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感受了其中的意境美与精神美,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用文字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表达日臻丰富的思想情感。
二、内容的比较分析
两个版本教材内容特点与要求差异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字的比较
1. 识字写字数量的要求不同。人教版小语五下要求认识350个生字,其中150个要求会写,占比例约43%。鄂教版小语五下要求认识328个生字,其中240个要求会写,占比例73%。通过数字比较,可以看出鄂教版小语五下的识字任务相对过重。新课标中强调识字教学须贯彻多认少写的原则,以减轻学生负担。当学习的压力与难度在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较好地培养,同时效果也是比较高的。
2. 生字注音方式差异。鄂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没有随文注音,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方框里有注音,书末页中的生字表与查字表均有注音。人教版教材中要求会认的字是随文注音的,而会写的字一律不予注音,旨在让学生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在解决读音的基础上,同时更全面地了解字义和用法,而不是将对字的认识局限于课文。
(二)课文的异同
1. 课文的题材与体裁。从题材上看,人教版课文题材相对较抽象,偏重人的社会性教育,如五年级下册中的主题包括“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其侧重于宏观地反映和传播人类社会生活与智慧。而鄂教版的题材相对更具体,较集中折射出儿童熟悉的经验世界,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取题材,如读书生活、童年往事、熟悉的戏剧电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体裁上看,两个版本都涵盖了诸多体裁,但人教版中显得更为丰富。人教版教材中编入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一篇相声《打电话》和两篇研究报告,即《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此外,它在取材形式上也更灵活,如在第七组中第22课,仅截取了一个小兵张嘎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段,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的妙处。
2. 课文的篇幅与类型。鄂教版的课文篇幅比人教版更大,且纯粹由精读课文构成,其教学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升其阅读速度,却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略读、浏览的读书方法的训练。此外,大量精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优美语段的记忆成了每节课的强制性任务。人教版则更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与特殊性,首先是精读课文与选读课文的交叉学习,使得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进行有机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灵活设置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压力状态下收获的是学习的乐趣与良好的习惯,而不是程序性繁复的记忆任务。这也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精神,即将减负落实到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 课文练习的异同。尽管两个版本的教材中课后练习都涉及到读、背、理解、表达、讨论等方面,但鄂教版没有选做题、阅读链接。鄂教版中的课后习题的开放性与弹性不够,不能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个别化与个性化。
(三)单元训练
人教版教材中单元训练即口语交际习作前一面都有词语盘点,主要是将本单元课文所学的生词按照不同要求汇总。这样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有效进行自我检查与强化记忆。这一设置遵循了人类记忆的一般过程与规律即记忆、保持、再现,学习的过度有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及时温故旧知促进长时记忆的转化,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期末总复习的超重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渗透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与鄂教版中的口语交际习作部分较相似,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人教版以回顾·拓展的形式呈现,具体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个固有板块以及灵活的第三个板块。第三个板块的形式有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展示台。在交流平台中鼓励学生联结新旧知识并结合课内外的阅读,比较分析句子,交流讨论想法,分享自己的收获。不仅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锻炼与整体性的提升。其“日积月累”与鄂教版中的“读一读”、“记一记”部分相似,只是数量较多一点,最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第三个板块,不仅注重语文的趣味性同时也强调实践性。不仅如此,人教版中的单元课文与单元训练明晰突出的重点衔接更紧密,单元内部间的聚合度更大。鄂教版对单元知识的回顾相对比较僵化单一。在语文乐园中:如第一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主要分析词语,第二块“读一读,说一说下面各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针对句子的分析,第三块“读一读,记一记”是语言积累,第四块是“读一读”或“成语故事”,介绍了学习方法、读书意义等。单项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不如随文学习的效果好。学生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自身的联想与情感体验才会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四)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途径。鄂教版中的两次“探究与实践”围绕问题或活动,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参与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最终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达到思维的训练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合计两页的较短篇幅,不仅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容易造成教师重视不够,而且课时安排上也难以保证师生、生生的充分互动,因此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难以实现。人教版中两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不同,其中一次与鄂教版相似,以单元课文为主体开展的,另一次则以独立的单元展开的。单元紧密围绕主题“走进信息世界”,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作为先行组织者以提供感性认识,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思考大量的课外材料,了解有关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意义,然后列举了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和写法,作为学生初次写研究报告的一个参照。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写研究报告的难度,而且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运用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大综合的设置为儿童创造了更多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历练。
一、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线。(3分)
阻挠(náoráo)勉强(qiǎnɡqiánɡ)厌恶(wùâ)
喷香(pēnpân)称心(chânchânɡ)倔强(juãjuâ)
二、看拼音写词语。(5分)
jùnqiàochúnshúqīngmiâhǔpòcánfâi
()()()()()
三、按要求填空(2分)
“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泻满山谷。”这句中的“透”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找字母()。“透”字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①通过,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④显露。在这个句子里应选择第()种解释。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11分)
1.()急跳墙车水()龙画()添足
()肠小道万()更新声名()藉
2.认真对成功正如马虎对()
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
点头对同意正如摇头对()
3.()的表演飞快地()发出()
()的湖面欢快地()完成()
()的草地 一遍一遍地()增加()
4.老师()关心我们的学习,()关心我们的生活。
李刚()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五、按要求写句子。(1+1+1+2+2=7分)
1.科学是改善人类生活最伟大的动力。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很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3分).经过大家的耐心帮助,使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2. 昨天中午刮了一天的风。
3. 我们小队实施并制定了暑假计划。
七、补充下列句子。(6分)
1.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清泪为思亲。
3.知不足者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下列人物是你学过的哪篇课文中出现的?
军需处长《》福勒《》贝多芬《》
1诺贝尔《》孙膑《》
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_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___________________。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跳水》中的片段,回答问题。(2+1+2+3=8分)“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部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1.写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能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3.想像当孩子获救后,大家会怎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向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作答。(1+2+1+2+2+2=10分)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ό)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â)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
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菲薄:(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和第()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用简要的语言介绍无锡的一个旅游景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两题任选一题)(30分)
1.小学生活中,写作业几乎是同学们天天必做的事,因而,围绕着“作业”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请你以“作业”为线索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①情感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②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少于400字。2.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通过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练习答案
一、共3分,每选对一个得0.5分。
náoqiǎnɡwùpânchânjuã
二、共5分,每写对一个字得0.5分。
俊俏纯熟轻蔑琥珀残废
三、共2分,每填对一个空得0.5分。辶7T①
四、共11分,每填对一个空得0.5分。
1.狗马蛇羊象狼2.失败痛苦反对3.略 4.不仅„„还„„因为„„所以„„
五、共7分,1—4小题每写对一句得1分。5小题写对得2分。1.科学是动力。
2.略3.在困难面前,我们怎能不迎难而上呢?
4、5、略
六、共3分,每改对一句字得1分。
1.“经过”和“使”删掉一个。2.“中午”删掉。3.“实施”和“制定”调换顺序。
七、共6分,每写对一句字得2分。
1.白铁无辜铸佞臣2.一寸丹心图报国3.耻下问者自满
八、共11分,每填对一个空得1分。
1.丰碑放弃射门月光曲最后的辉煌田忌赛马
2.水天相接的地方微波粼粼洒遍了银光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卷起了巨浪朝着岸边涌过来
九、共8分。
1.追赶喊放开张开走取(每找对3个得1分)
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画对得1分)3.想象表达略(想象合理、表达清楚即可得2分,)4.机智、冷静、勇敢(填对一个得0.5分);感悟表达略(表达清楚、合理即可得1.5分)
十、共10分。
1.⑴(画对得1分)2.B(选对得2分)3.④⑤(填对一个得0.5分)
4.老师和这个小男孩的秘密。秘密是老师用铅笔给小男孩批改作业(意思答对即可得2分)5.动作、神态;善良、懂事(填对一个得0.5分)6.略⑶
十一、共4分。表达清楚,能写出一个泉州旅游景点的名称及主要特点即可得满分。表达不清楚或主要特点没写出来,酌情扣分。习作评分标准(供参考)
1.表达的意思清楚,内容具体,描写准确生动,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基本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7-30分)2.表达的意思清楚,内容较具体,描写准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错别字少,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4-26分)
3.表达的意思较清楚,内容还具体,描写基本准确,语句较通顺,条理也比较清楚,在字词、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基本正确。(21-23分)
4.表达的意思基本清楚,内容不够具体,描写基本准确,语句基本通顺,条理也比较清楚,字词、标点符号错误比较多。(18-20分)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下册期末试卷10-18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06-01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06-30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11-0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梳理05-31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期末试卷06-06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12-05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01-07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的期末试卷12-14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