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通用10篇)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篇1

一、介绍课型

师:同学们,目前我们已经学完了乘法运算定律,为了让我们能够更清晰明了地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上一节《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课》,希望同学们今天能学得更出色。(教师板书课题)二.回顾法则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了哪几个乘法运算定律吗?用字母表示法又是怎样表示的呢?请同学来说说。(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预设:生1:我们学了有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 生2:还有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生3:还有最后一个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设计思路:通过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图。】

师:同学们记得可真熟练!

乘法分配律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数的和乘以一个因数,我们可以转换为用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因数相乘,再相加;

另外一种是两数的差乘以一个因数,解决办法和刚才的两数和做法差不多,只是最后是求两积之差.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定律读一遍吧!(教师指板书,学生朗读)三.宣布奖励制度

师:同学们,那咱们就带上这些运算定律,跟随小精灵一起去迎接接下来的关卡好吗?看看谁能出色地闯关。

【设计思路:通过有趣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对练习活动提高兴趣,保持学习的热情。】 四.开始闯关 第一关:填空题

师:请看挑战题一的题目,课件出示:填一填

□×★= ×□

(23 ×125)×8=23 ×(×)(125—50)×8=___×___—___×___ a×6+15×6=(+)×___ 生1:第一题应该是□×★=★×□,这是根据乘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我们挑战一的题目顺利过关了,每组的同学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希望你们的热情继续保持。

【设计思路: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让学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兴趣做以下的练习】

第二关:判断题

师:好了,同学们接下来再看看挑战三里的题目,判断对或错。

(1)18×12=12×18()(2)25×9×4=25×4×9()(3)12×4×4×13= 4×(12 + 13)()(4)36×34×23=36×23×43。()(5)86×5=(80×5)+(6×5)()师:请问第一小题对还是错呢?

生1:第一小题是对的,因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是不变的,这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所以是做对的。

师:这位同学解释得很清楚,掌声鼓励,那下一题呢?请同学来说说。师:原来同学们都长着一双火眼金睛,观察得非常仔细,能快速判断对错,并找出错误原因。那么下一关,就请你来当当小老师了。

【设计思路:通过判断对错,有助于学生能够避免对相关运算定律的混淆。】

第三关:编一编

教师给出三个数8、40、1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分别编三道式题,在四人小组内说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

第四关:稍难的简便计算

师:看来大家对直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的不错。我们来点有难度的,行吗?

请看第五关 课件出示题目 36 ×101 18 ×99+18 25 ×44 125 ×25 ×32 83 ×99 师:来说说你每道题都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分别是怎么算的?

师:第1题100加1哪来的?

生:把101分成100加1。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师:看来两个数相乘,有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把其中的一个数拆成整十或整百数与另一个数相加的形式,再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师:第2题的100从哪里来的?

生:把99个18和1个18凑成了100个18。

师:原来有时还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师:第3题还可以怎么做?

生1:25×(20+24)

生2:25×2×2

2师:这两种做法分别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生: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看来同一道题有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利用不同的运算定律。

师:第4题为什么把32分成4乘8呢?这两种方法都对吗? 生:125乘8得1000,25乘4得100。是求四个因数的积。

师小结:在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拆或凑整这一小窍门,再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但还别忘了不能违背计算原则。

师:回忆刚才我们做题的过程(出示刚才做过的题目),想一想简便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最后干了什么?(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生1:先看看数,再看能否用运算定律?最后算一算。

生2:看这些题能不能应用运算定律,再算。

师:同学们概括地很全面很好,在进行计算时,我们要先看一看算式有什么特点,有时可以直接用运算定律计算,有时可以巧妙的用拆或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再想一想,应该用哪种运算定律,是乘法交换律,还是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最后再认真地算一算。

七.第五关: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前面的挑战题目让我们对乘法的运算定律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就跟随小精灵到街上去逛逛,用我们刚才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吧!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家文具店。有什么需要解决问题呢?请看题目:

1钢笔一盒装12支,每支4元钱。小精灵买这5盒这样的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同学们的计算能力真是炉火纯青,逛完了文具店,我们接着往前走,来到了一家服装店,王阿姨正在买单,让我们去帮帮她吧。

2一件上衣的价钱是65元,裤子45元,王阿姨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是不是所有计算价钱方法都可以用配套买更简便呢?

下一家我们一起逛到了肯德基,李叔叔正在柜台点单,我们一起去看看 3肯德基餐厅里的原味鸡腿堡每个20元,李叔叔买了5个,中份薯条每份9元,李叔叔也买了5份,李叔叔一共用了多少钱?

师:同学们,当我们进行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做到什么呢?

生1:要先认真读清楚题目。生2:要分析数量关系。

生3:要注意写出准确单位和答题要完整。(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共同修订)

【设计思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练习了这么多题,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收获吗?谁勇敢的起来说一说?

【设计思路:通过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收获,进一步明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

第三关:简单的简便计算

师:下面请看挑战三的题目。

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5 × 8 × 2 × 125 8 ×(125+11)65 ×32+35 ×32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题卡上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学生的题目解题情况,集体修订)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说时先说一说用了哪种运算定律?再说一说怎么算的?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篇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在教学设计上我把重点定位为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进而学会应用规律. 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特别是在新课的导入上,我做足了功课,编排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小品”,借助表演使学生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数学模型. 为轻松、准确、有效地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上课我表扬了戴洵同学近来进步很大,从他努力学习中,我仿佛看到他十几年以后的景况:戴洵从国外留学归来,回家见到多年未见的父母、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们立即展开想象的翅膀,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我说谁想来表演? 学生们纷纷举手,我把戴洵、小胖墩陆韵凌、强翰楠叫到讲台前,安排陆韵凌演妈妈,强翰楠演爸爸,我稍作布置,表演开始,只见戴洵做敲门状进门,陆韵凌、强翰楠一脸惊讶、高兴、激动状上前迎接,先是母子拥抱、握手,接着父子拥抱、握手,表演得惟妙惟肖,学生们捧腹大笑.表演结束后,我问学生:儿子是怎样和父母握手的? 学生回答:高兴、激动、幸福,一个一个地握手,分别和父母握手. 学生边说我边在黑板上写道:(妈妈 + 爸爸) ×儿子 = 妈妈×儿子 + 爸爸×儿子, 括号表示家,×表示两只手握在一起. 特别强调儿子先和妈妈握手,再和爸爸握手. 这个“握手小品”给学生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妈妈 + 爸爸) ×儿子 = 妈妈×儿子 +爸爸×儿子”这个用数学运算符号把儿子与父母见面握手的场面有趣、形象地表达出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中. 有了“握手小品”的基础,学生在“类比归纳”乘法分配律时容易找到规律. 特别是“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理解得很透彻. 两个加数怎样同这个数相乘? 一个一个地乘,排队按顺序乘,依次乘等等,要表达这些意思用个恰当的词语就是“分别”. 在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时,我说:“用a代表胖胖的妈妈,用b表示高高的爸爸,c代表帅帅的儿子,括号代表家的房子,这样握手场面就是什么呢? ”学生很快说道:“(a + b) ×c = a×c + b×c.”不用死记硬背就记住了字母公式. 我反过来问:能用(a + b) ×c = a + b×c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 有学生回答说 :“不能 ,因为儿子只和爸爸握手没和妈妈握手. ”这可是以往学生最容易出错、含糊不清的问题,在此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握手小品”在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联系,不断问自己,谁代表妈妈,谁代表爸爸,特别有趣的是在后续学习中,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时,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力,对一些知识解释得幽默、风趣. 比如对于“45×63 + 45×37 = (63 + 37) ×45”,学生解释为:儿子又要离开父母了,家里只剩爸妈了. 在纠正101×45 = (100 + 1) ×45 = 100×45 + 1 = 4500 + 1 = 4501时,我让学生找错的原因,就有学生说,错在儿子是个不孝之子,只和妈妈握手,没和爸爸握手. 学生对此形象、幽默、有趣的解释,使知识的难点迎刃而解. 再比如,学生对87×99 + 87解释为“隐形人”,隐藏了×1,显形后就是87×99 + 87×1,这样的解释,不要我多费口舌,其他学生就明白了.

用另一个“握手小品”也轻而易举地阐述乘法结合律的内涵. 甲、乙、丙三名同学上学时是最要好的朋友,在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中见面了,我安排三名学生代表甲、乙、丙站在一排,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表演三名同学见面握手的情景. 甲乙两人的手先握在一起,再一起与丙握;乙丙两人的手先握在一起,再一起与甲握;甲丙两人的手先握在一起,再一起与乙握,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甲×乙) ×丙 = 甲× (乙×丙) =(甲×丙) ×乙 ,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这一模型 ,对理解、运用乘法结合律帮助很大.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篇3

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练习数学这一学科的知识极具系统性,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原有基础知识上的加深和拓展,哪一个环节的知识没有学习好、掌握好,基础没打牢,将影响到下一阶段知识的学习,因此,长期任数学教学的老师有这样的感慨:数学知识像铁链子,无论断了其中哪一环,教学中都将困难重重,必须在后面的教学中把上一环补上,整条“铁链子”才能得以延续。

一、课前复习(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讨论并明确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

(2.4+3.6)×0.5○2.4×0.5+3.6×0.5

通过亲自计算出每组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或者直接观察每组左右两边算式的特点,学生会发现,左右两边是相等的。从而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二、学习例7(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1.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巡视

2.交流看法,为什么这样做,比一般做法有什么优点?

这样做,可以使计算简便。数字由繁到简,便于口算,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数字特点、运算符号的良好习惯,学会寻找和探索数学规律。

三、练习

(一)基本性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4.2×1.69=____×____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7.2×8.4+2.8×8.4=(____+____)×____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034×0.5×0.6

(二)总结提高性练习

要求:请把练习三中的一些计算题按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归纳成两类,比较两类后发现什么规律?

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的: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

比较两类简算发现:乘法结合律算式中,只有乘号一种运算符号,可以想方设法把算式变换成连乘法;乘法分配律算式中,有乘加或乘减,可以想方设法把算式变换成乘加或乘减。例如:

(三)作业展示、优化算法

54.9×0.38

=54.9×(0.4-0.02)

=54.9×0.4-54.9×0.02

=21.96-1.098

=20.862

把0.38看成(0.4-0.02),0.4和0.02都可以看成一位数,有利于口算,计算简便。

第一组两种拆法:9.8=9+0.8,9=10-0.2;第二组两种拆法25=5×5,25=20+5,都可以把拆成的数看成一位数,有利于口算,计算简便。可见,数学计算方法灵活多样,学生掌握了要领,计算时就可以百花齐放。

(四)纠错练习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内容如此设计,学生学习过程中巩固了乘法运算定律,并且把整数的相应知识迁移到小数乘法的运算来;区分了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两个易混淆的知识,并且在脑子里形成了清晰的概念,为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篇4

一、问题引入

回顾再现。

师:听说同学们口算能力特强,老师这儿有几道题,咱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先依次出示:

12×5=

35×2=

25×4=

125×8= 再依次出示:

25×13×4=

15×97+15×3= 师:这么复杂的题,你们也口算的这么快,怎么算得呀? 生1:我是先算25乘4得100,再算100乘13得1300。生2:我是先算97加3得100,再算15乘100得1500。

师:同学们的简算意识可真强,能够巧妙地利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一个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 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设计意图:通过抢答一组口算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回顾乘法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加以灵活应用。)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

师:同学们记得真熟练,你能灵活熟练运用它们吗?这儿有些题,比

一比,看谁做得又对有快: 示:

基本练习

(1)23×4×5

(2)8×(125+11)(3)5×289×2

(4)65×32+35×32 师:请同学们直接写在练习纸上,开始。大家都已经做完了,老师发现你是第一个做完的,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先说一说用了哪种运算定律?再说一说怎么算的?

生1:第一题运用了乘法结合律,先把4乘5结合得20,再用23乘20得460。

第二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8乘125得1000,8乘11得88,1000加88得1088。

第三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先算5乘2得10,再用10乘289得2890。

第四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先算65与35的和是100,再用100乘32得3200。

师:和这位同学做的一样的请举手,有不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针对简易的知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自我订正的学习习惯。)师:看来大家对直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的不错。来点有难度的,还行吗? 示: 变式练习

(1)36×101

(2)18×99+18

(3)25×44

(4)125×25×32(学生都完成后)

师:谁来说说你每道题都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分别是怎么算的? 生2:第一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6×101

=36×(100+1)

=36×100+36×1

=3600+36

=3636

第二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8×99+18 =18×(99+1)=18×100 =1800 第三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44

=25×(40+4)

=25×40+25×4

=1000+100

=1100

第四道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25×25×32

=125×25×4×8 =(125×8)×(25×4)=1000×100 =100000(集体订正后)师:还有问题要交流的吗? 师:第1题100加1哪来的?

生:把101分成100加1。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师:看来两个数相乘,有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把其中的一个数拆成整十或整百数与另一个数相加的形式,再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师:第2题也是用拆的方法吗?

生:不是,把99个18和1个18凑成了100个18。

师:原来有时还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师:第3题还可以怎么做? 生1:25×(20+24)生2:25×2×22 师:这两种做法分别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生: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看来同一道题有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利用不同的运算定律。

师:第4题为什么把32分成4乘8呢? 生:125乘8得1000,25乘4得100。

师;第3题我们还可以把44分成谁和谁相乘?生恍然大悟:25×44=2

×4×11计算更加简便。

师小结:在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拆或凑整这一小窍门,再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师:回忆刚才我们做题的过程,想一想简便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最后干了什么?(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生1:在简便计算时,我先看谁和谁能凑成整百数,再看用了哪种运算定律,最后再算一算。

生2:我先看算式的特点,再想用哪种运算定律,最后再算一算。师:同学们概括地很全面,在进行简便计算时,我们要先看一看算式有什么特点,有时可以直接用运算定律计算,有时可以巧妙的用拆或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再想一想,应该用哪种运算定律,是乘法交换律,还是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最后再认真地算一算。同时形成以下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 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对这几道题掌握的比较牢固,教师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的同时,使学生领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练习从易到难,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积极、自信、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使学习的更多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知识才具有价值、才会使学生终身受用。)

下面的练习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没有信心用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挑战?示:

提高练习

(1)99×128+99×871+99

(2)132×68-32×68

(3)25×197+75

(4)34×76+24×17×2 我们的挑战时间5分钟。如果能做对其中的2道题就算挑战成功,如果做对这4道题就是今天的巧算小能手。

师:谁来说说做前2题,你是怎么想的?

生1:第1题,我根据算式的特点,凑成1000个99,结果是99000。

第2题,132个68减去32个68,得到100个68,结果是6800。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够根据算式的特点,发现每道题都有共同的因数,巧妙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师:第3题有做出来的吗? 生1:

25×197+75

=(25 + 75)×197

=100×197 =19700 生2:我不同意,如果像这样算的话,就是197个25加上197个75,而原式只有1个75,这样算得结果就变了。应该把75分成25乘3。

25×197+75

=25×197+25×3

=25×(197+3)

=25×200

=5000 师:(针对错误的同学)这位同学敢于把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让我们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感谢他。生3:第4题,我是这样做的34×76+24×17×2

=34×76+24×34

=34×(76+24)

=34×100

=3400 师:同学们,虽然这4道题有些复杂,但是我们有好的方法,同样能够灵活的解决。

师:做对2道题的同学请举手,恭喜你们挑战成功!做对4道题的同学有谁?祝贺你们是今天的巧算小能手。没有挑战成功的同学也不要气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测题,相信大家有完美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是练习课的主要目的,但有时学生往往因错误而不愿声张,对展示自己问题的学生适时、适当的加以鼓励,使学生找出自己问题的同时,又能够较好保护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一句鼓励的话语并不难,但要能够用的恰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自主检测

完善评价 必做题:

一、填一填:

(1)38×4×5=38×(__×__)

(2)125×32=125×__×__(3)39×42+61×42=(__+ __)×42

二、连一连:

8×(125+11)

×(199+1)35×199+35

(37+63)×45 37×45+63×45

8×125+8×11

三、怎样简便怎样算:

(1)4 ×43×25

(2)25×64

(3)35×102 选做题:小马虎在算(+50)×4时,算成 ×4+50,小马虎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比,怎么样?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异,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学生都能在不同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保证。基于此,在自主检测设计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在简便计算时,要先看一看算式的特点,再想运用哪个运算定律,最后再认真的算一算。

生2:我知道有些复杂题,可以用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生3:我运用总结的简便计算的方法,体验到挑战成功的体验。

师:在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期待我们的探索,课下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些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并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拓展练习:

99×99+199=

999×999+1999=

9999×9999+19999=

总评:

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综合练习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三种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一看:算式的特点。二想: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三:算。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练习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种运算定律的情况下综合练习。所以设计时,既要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又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拓宽。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这点,安排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提高、拓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在提高练习效率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思考。我们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我想从这点出发,学生从本节课的练习中,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领悟了如何灵活运用定律,掌握了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和窍门。

2、练习题设计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有层次性。

本环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学生可直接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是变式练习。练习的灵活性有了变化,虽然难度不大,但选择的练习题典型、代表性强:

×101

18×99+18

25×44

125×25×32 每道题的设计都渗透解题方法的灵活,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符合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概括出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三是提高练习。让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完成有挑战性的提高练习,并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既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护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充分尊重保护出错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乘法运算定律 篇5

一、乘法交换律

公式:a×b=a×b(目的:通过因数位置的交换,达到将特殊组合数先算的目的。)如(4和25;125和8;20和5等)

例题:

25×7×4

12.5×6×8

=25×4×7

=12.5×8×6

=100×7

=100×6

=700

=600

二、乘法结合律:

公式:(a×b)×c=a×(b×c)

(目的:通过将后算因数进行结合,达到将特殊组合数先算的目的。)

如(4和25;125和8;20和5等)

例题:

4×8×12.5

5.6×125

=4×(8×12.5)

=(7×0.8)×125

=4×100

=7×(0.8×125)

=400

=7×100

=700

三、乘法分配律:

公式:a×(b+c)=ab+ac(目的:通过将复杂数字拆分成简单有利于组合的数字,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如(8.8=8+0.8;

101=100+1;

99=100-1等)

例题:8.8×125

101×0.45

99×0.36 =(8+0.8)×125

=(100+1)×0.45

=(100-1)×0.36 =8×125+0.8×125

=100×0.45+1×0.45

=100×0.36-1×0.36 =1000+100

=45+0.45

=36-0.36 =1100

=45.45

=35.64

四、乘法分配律(逆运算):

公式:ab+ac=a×(b+c)(目的:通过将分开的数字组合成有利于计算的数字,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

如(98+2=100;

101-1=100等)

例题:98×0.36+2×0.36

101×0.45-0.45

=(98+2)×0.36

=(101-1)×0.45

=100×0.36

=100×0.45

=360

=45

实际操作:

97×0.35+0.35×3

5.6×125

102×0.45-0.45×2

102×0.36-0.36×2

7.2×125

101×0.21

99×0.79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2013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24--P26例

5、例

6、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灵活选用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启发式谈话法,并辅以练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 80+A=A+80(48+36)+52=(48+52)+36 321+28+79+172=(321+79)+(28+172)

2、口算抢答比赛

12×5 25×4 35×2 125×8 45×4 25×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积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当两个数相乘等于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时会使计算更加简便。)

师:再看这道题。57×12+43×12 你还能快速算出结果吗? 要想快速算出结果需要用一样数学法宝,那就是“乘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借助于植树活动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分析:一组口算看似简单,其用意则不凡。前几题学生能很快说出得数,正在学生兴奋之时,出示57×12+43×12,学生都迟迟说不出或说不准,这样由“很快”突然到“很慢”,使学生产生了急于想知道得数的心理需要,就在这时,教师又故作玄虚地说:“需要用一样数学法宝……”短短几句,又一次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

二、探索新知

师:观察植树活动的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复述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也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师: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

5、例

6、。)

1、学习例1。

1)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 预设: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25 25×4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100人)那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号)板书:4×25=25×4 4)你能再举出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板书。5)归纳总结。

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结果都相等。预设2: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位置不一样,都交换了。

师: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6)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请同学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7)其实,乘法交换律早就是我们的朋友了,还记得乘法口诀吗?生说一句乘法口诀,并根据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这里应用了什么?

2、学习例2.接下来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你的想法,你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预设1:我先求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预设2:我先求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师:同学们想好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请两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2)师:你们计算的结果是多少?(250桶。)

师:这两种列式的结果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写作:(25×5)×2=25×(5×2)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学生举例)

3)师:从上面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预设: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师:是的,这就是乘法结合律。(板书,课件出示内容)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预设:(a×b)×c=a×(b×c)4)思考: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一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联系,提升认识。

同学们,乘法的两个定律你觉得学得怎样?老师这儿有些练习题,你敢接受挑战吗?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 画“×”。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56×(19+28)=56×19+28()32×(8×2)=32×8+32×2()87×87+13×87=(87+13)×87()1+2×3=1+3×2()

3、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篇7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感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能合理、灵活地进行一些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通过模仿,变式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计算的水平

首先通过对乘法算定律的回忆,熟悉运算定律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接着通过计算比较使学生感悟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模仿练习强调运用整数乘法定律使小数运算简便方法。小结中强调观察审题的习惯是乘法定律的运用的前提。作业练习是为了巩固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篇8

汤中坚

分数的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但在运用其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理和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新知的教学。

本节课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同时一一在黑板上板演,并要求学生能用文字及字母表述定义。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如: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中,为后面学习新知打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和倡导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授课时,我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首先,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便引起了班里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有的学生马上就说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收效比较好。其次,我又抛给学生另一个问题:“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 此时孩子们的激情再次被燃烧,都纷纷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对于学生列出的型型色色的解题方法,在课堂上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困生的帮辅。本期接手的这个班级中有小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上做得不够好的,特别是在学习情况这方面比较差。对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了。以至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到位。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教训,以自己最大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2、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乱使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及在没有认真分析算式的情况下草率地使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甚至有少部分学生不理解简便计算的真正含义,促使得他们做得很盲目。

3、对学生的期待过高,之前总认为他们已经学习过了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整数、小数的计算中,应该都比较清楚其算理和计算方法了。可是把乘法运算定律加以运用到分数乘法中效果却不佳了。同时也告诫我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从多种角度去处理课堂上的问题,学会随机应变。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篇9

潞城市店上中心学校 李红梅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我认为:小数的计算是以整数计算为基础的,而运算的定律也是如此.学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整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也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数的形式不同而已,应用整数运算定律是凑成整

十、整百。而小数中就是 凑成整数,但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数感,要有较扎实的数学计算基本功。因此我个人觉得,加强口算的训练十分必要,也很关键,学生的口算能力强、水平高的话,计算定律的应用也就不在话下,他们可以很自觉地想到口算,即会很自然地应用计算定律来解决问题了。因为简便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所以在教学的开始环节中我设计了口算练习。

在教学例7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我觉得这节课需要改进之处有:

1、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 篇10

2.通过学习,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难点)

学习过程:

口算训练

25×95×4= 25×32= 4×48+6×48=

0.2×0.5= 0.27-0.2 = 0.8×0.7=

一、知识链接: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64 ×4 25×16 57×63+57×37 103×152、小结: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习了下面几种运算定律:

乘法 律,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 律,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 律,用字母表示是:

二、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12页内容,请你试着做一做:

1、请通过计算,在下面的○里填上 〉、〈 或 =。

我有办法:我和同桌每人计算○一边的算式,再比较大小!

0.7×1.2 ○ 1.2×0.7

(0.8×0.5)×0.4 ○ 0.8×(0.5×0.4)

(2.4+3.6)×0.5 ○ 2.4×0.5+3.6×0.5我发现了:整数乘法的()律、()律和()律,对于小数乘法也()。

2、我会尝试运用:先把课本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填空。

0.125×5.76×8

=()×()×()运用乘法()律

=()×()

=()

0.38×10

2=()×(□+□)

=()×()+()×()运用乘法()律

=()+()

=()

× 9.8

= 45 ×(□-□)

=()×()-()×()运用乘法()律

=()-()

=()

三:合作交流:赶快把你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你最佩服的伙伴请教一下吧!

四.我来展示:我把自己的理解展示给大家,如果你认为我展示的非常到位,就给点掌声,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请一定要提出来。

五.巩固练习:

1、用简便算法计算。

1.25×0.7×0.8 1.2×2.5+0.8×2.5 0.25×100.4 1.5×1022、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6棵树,回收12.5吨废纸可以保护多少棵树?(用简便方法做)

六.课堂检测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78×101 1.25×0.7×0.8 25× 9.8

50×0.13×0.2 12.5×8.3-12.5×0.3七.作业设计:

1、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5×3.2×0.125 5.5× 17.3+2.7×5.5 7.24×3.6+3.6×0.76+3.6×

29.78 ×99+9.78 9.9×24 102×3.5 2.5×0.16×0.5 98×2.42、解决问题;

1、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0.8吨,475台同样的机器,125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吨?(用简便方法做)

上一篇:在挫折中成长作文1200字下一篇:以告别为话题的七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