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研究总结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研究总结(精选8篇)

个人研究总结 篇1

药学X班

XXX 学号XXXXXX 我担任了化工学院高子彬本科生毕业设计课程的助教。我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熟悉,然后指导他们完成各个环节的材料填写和上传,主要指导他们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撰写毕业论文。

首先指导他们查找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主要是从学校图书馆首页的数据库中查找,例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science finder等等。下载文献后认真阅读,有的英文文献还需要翻译,需要用全医药词典进行辅助翻译。最主要的还是实验部分。首先我自己先熟悉实验中可能用到的仪器,经过多次操作,熟练掌握。在本科生提交实验方案后,指导他们进行实验准备,包括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实验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告诫他们要保持实验台的干净,整洁,不能太杂乱。做完实验后一定将仪器和药品放回原处。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重要一环,为此,我会手把手的指导,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对所发现与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告诫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及危险的发生。并努力缓解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焦躁,不安与害怕危险而不敢动手的消极情绪。

在实验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问题有的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参考前人的经验来解决,有的是向老师请教,有的时候还需要向除自己导师外的其他老师请教。老师们经验丰富,并且都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这个过程中我又增长了好多知识,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毕业设计的中期,学生需要进行中期汇报,制作中期答辩的PPT。这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也是对课题能不能按时完成的一个考验。对于PPT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知道。例如有的表格绘制的不规范,实验中的关键点没有突出等等。然后组织他们进行中期答辩演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熟练的讲解自己的PPT,汇报自己的工作内容。

在毕业设计的后期,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本科生毕业论文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这对于第一次写毕业论文的他们来说并不轻松。不仅要完整的写出自己课题的目的、意义、实验内容,而且还需要他们认真总结,深入思考和探讨,最后还要按照格式要求规范自己的论文。

在整个工作中,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并和其他老师同学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指导他们的时候,我不仅是学生,也是老师,明白了只有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敢于动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努力为学生营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使学生热爱实验,敢于做实验,实现学生能自发性的去学习和了解实验,从而使他们的实验能力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与此同时,在与学生及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身很多的不足,自身存在很多问题,有时遇事比较消极,在教学工作中有时带有情绪化,导致有的时候不能和学生很好的交流,不能舍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对教学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半年的助教生活中同样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毕竟教与学是相长的,是一个相互促进与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这期间不断巩固和强化了自己的实验的理论知识水平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认识到自己教学水平与理论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人研究总结 篇2

一.传统信用评估方法

传统信用评估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专家评分模型、统计模型和人工智能方法。专家分析方法太过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和隐性知识。因此具有更高预测精度的基于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逐渐应用于信用评估。

(一) 统计模型

1. 线性判别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作为分类方法最早是由Fisher于1936年提出, 是处信用评估最常用的方法。LDA由通过这两个类的几何中心的线性判别函数将客户进行分类。LDA的缺陷在于它不仅要求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且要求输入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2. Logistic回归

Logistic回归是线性回归的进一步变形, 其回归方程为:

由上式方程求出的概率以0.5为界, 小于0.5表示客户违约, 反之表示客户不违约。LR的优势在于不要求变量满足正态分布;能分辨与客户行为密切联系的变量。

3.MARS

多变量自适应回归样条 (MARS) 是一种泛化能力很强的专门针对高维数据的非线性、无参数的回归方法。模型的实施包括两个阶段: (1) 建立大量的基函数并使其过拟合原始数据 (2) 根据广泛交叉验证标准, 依次删除贡献最小的基函。

(二) 人工智能方法

1. 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 (ANN) 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模型。信用评估中普遍采用的是后向传播的前馈型神经网络, 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三个部分。隐含层可以采用Logistic、sigmoid和RBF等激励函数。

2. 支持向量机

当在输入空间不能实现线性分离可以引入核函数通过非线性变换将样本集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中。

3. 基因算法

基因算法从初代种群开始按照一定的适应度函数及遗传操作 (选择、交叉及变异) 对个体进行筛选, 直到产生适应度最高的种群为待优化参数的最优解。基因算法具有自适应性、全局优化性和隐含并行性等特点, 因此可以处理任意形式的目标函数和约束。

二.新型综合评估模型

统计模型和人工智能方都是传统的信用评估模型。目前综合各种评估方法优势的混合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一) 简单混合模型

简单混合方法就是在特征选择、模型参数确定和分类三个阶段选用不同的方法。基于这个思想Tsai&Chen[2]将混合模型分为:聚类+分类、分类+分类、聚类+聚类、分类+聚类四种方法, 并比较得出分类+分类优于其他三种方法。

1.基于ANN或SVM的混合模型

对于基于SVM的混合方法, 还需确定SVM模型中的参数, 如惩罚因子C和RBF函数中的参数γ。常用特征选择方法包括LR、GA、F-score等。POS[2]用于参数选择。

2.Class-wise分类器

Class-wise分类器是解决不具代表性样本问题, 特点是利用聚类算法事先对样本自动聚类, 从而决定类标签的个数。Hsieh[3]建立了先聚类后分类的混合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Luo等人[4]建立了一种基于聚类的、优于SVM的新型分类器:集群发射 (CLC) 。

(二) 集成学习方法

集成模型和简单混合模型的区别在于, 集成学习模型是产生多个不同参数的同一种类型的分类器。Subagging、CELSC和随机子空间等是常用的集成技术。目前集成方法已经成为信用评估最新的方法模型。研究表明, 集成分类器能更好地解决数据缺失和类不均衡等问题, 比单一模型或简单混合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能力和预测精度。

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尽管个人信用评估的研究日趋成熟,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 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是根据一定时段内现有客户的偿还表现等来对其进行信用管理, 它包括基本个人信息以及还款行为和购买历史。信用评估可看做是一个对新客户进行评判的静态过程, 而行为评估是信用评估的后续的动态过程。

(二) 越复杂的分类方法越好?

如今多模式的混合方法和集成方法成为信用评估领域的研究热点。实际上, 如何将信用评估模型进行推广是目前研究面临的一个难题。信用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适用性等应用问题是将来研究的主要工作。一方面, 分类精度是否应成为评价模型的唯一指标?另一方面, 实施新模型还存在很大的成本和风险。

(三) 不同的违约类型和贷款类型

借款者违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理性违约和被迫违约。银行在进行信用评估时, 应当区分这两种违约类型, 并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另外, 因为个人贷款可分为汽车贷款、住房贷款、个人小范围贷款等等, 所以建立针对不同贷款类型的信用评估是有必要的。

(四) 由data-driven转向domain-driven

人工智能评估模型是一种data-driven的评估方法, 其分类结果常常是无意义的, 并且不能被人为地控制。domain-driven中的分类标准和约束条件是根据该领域的知识和专家的意见制定的, 使得人和学习机器在分类时能够进行“对话”。今后评估模型会逐渐转向domain-driven, 使得银行等评估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 更自主地参与贷款人的评估和分类中。

四.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信用评估传统方法和新型综合评估模型, 重点介绍了简单混合模型和集成学习方法。文章最后对目前信用评估模型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了用竞争风险模型解决不同的违约风险和模型由datadriven转向domain-driven。另外评估模型的广泛应用和提高分类精度应当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Thomas LC.A survey of credit and behavioralscoring:forecasting financial risk of lending toconsum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2000, 16 (2) :149~172

[2]姜明辉, 袁旭川.个人信用评估PSO-SVM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管理学报.2008, 5 (4) :511~515

[3]Hsieh NC.Hybrid mining approach in the desighof credit scoring models[J].Expert Systems withApplications.2005.28 (4) :655~665

用户个人信息空间构建研究 篇3

[关键词]个人信息空间;个人信息管理;个性化信息环境;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19-02

构建个性化的用户个人信息空间是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关键,通过研究用户资料与信息利用习惯,充分掌握用户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等信息,根据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主动选择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

本文结合对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①与美国国家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②的用户个人信息空间的研究,将谈谈如何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构建良好的用户个人信息空间。

1 个人信息空间

个人信息空间,可理解为:以网络为依托,用户可依个人喜好与需求自我控制所有信息项的集成库,每位用户有且仅有一个,有额定的信息存储量。个人信息空间本质上集信息获取、学习与交流于一体。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配合用户对个人信息空间进行管理,用户可将自己检索到的电子文献、检索表达式、网络链接等信息储存于空间中,也可上传自己的文件,以供信息共享。用户与用户之间可进行空间互访,为了控制空间的开放程度,用户可对空间设定特定用户组或限定以只读方式共享资源。

构建个人信息空间,不仅是用户的个人行为,更是馆员应尽之责。它包括系统开发与维护、用户使用界面设计与更新、用户个人信息管理与隐私保护、用户信息行为调查与分析、信息组织与标识、主动提供信息服务以及个人信息空间共享管理等方面,需技术支持与理念指导。

2 个人信息空间的功能

用户个人信息空间的主要模块有:创造与用户个人心理和行为相符的虚拟信息活动空间;集成与用户个人相关的信息资源;提供针对个人特点的检索与服务机制;建立与个人信息有机融合的交流平台;为用户营造终身学习与研究参考的空间。

因此,个人信息空间不仅用于保存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基本信息、个人兴趣、爱好、习惯、研究方向等,作为一个可控制开放程度的终身学习平台,还可用于共同兴趣用户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2.1 信息定制与信息推送

信息定制与信息推送服务是相互对应的概念。网络环境下,用户根据兴趣与研究方向定制所需信息,图书馆涫员或者信息提供者利用智能型信息跟踪系统了解用户需求,将符合用户需求的页面发送给用户。此方式可能导致用户与馆员间缺乏实时沟通,异步交流的过程中,造成信息失真。

而个人信息空间则为用户进行信息定制服务、馆员提供信息推送服务都提供了便利的平台,而这往往与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有密切的关系。对用户的心理分析显示,用户常常具有求便心理,著名的最小力法则就是对用户信息获取过程中求便心理的解释。国外也有学者的调查显示,科研人员中57%的资料来自个人书库,26%左右借自本单位图书馆,10%左右借自较远单位的图书馆。③同理可以推断,相较于通过E-mail获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用户期望能以更为便捷的方式获取,个人信息空间正是一个个性化的信息集成库。

NSDL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了不同的检索途径,包括级别(Audience)、结果显示(Results Per Page)、资源形式(Resource Format)、用户的知识水平(Grade Level)、学科(Subject)、资源获取路径(Pathway)等,用户根据需求设置了各信息项,系统便将信息推送至用户指定的获取门户。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制资源(Submit a Resource)也是SMETE提供的服务之一,在用户注册时,也有专门的信息项提供用户选择是否接受系统推荐其他相同领域用户所使用的资源。

2.2 存储用户个性化信息

个人信息空间相当于用户的个人虚拟资料库,用户可以将已有的资源、研究成果、从网上获取的资源以及经常访问的资源链接等资料整合汇集到空间中,并对其进行分类,以便于随时可以查阅。对于从众多网站获得的各项服务,用户也可将其汇总到个人信息空间中,利用时随时可以获取,而无须登录不同的网站,有助于用户高效地获取与系统地管理信息。

在NSDL中,用户可以通过“加入NSDL”(Participate in NSDL)栏目添加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或者收藏等链接信息。

在SMETE进行用户注册时,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个人主页地址,保存在空间中。

2.3 管理用户服务

在个人信息空间中,用户有任何需要,可以通过参考咨询服务的e-mail、表单或者实时咨询软件向学科图书馆员和资源管理员提问,并获得问题的解答或者获取所需资源;可以通过公开的BBS、论坛等讨论空间获得其他用户的解答,形成同步或者异步交互式服务。

在此过程中,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研究用户的检索行为等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形成专门的用户需求文档数据库,帮助图书馆馆员通过调整界面等形式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NSDL有众多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门户,专门为特定用户群体提供信息服务,包括教师、高校学生以及图书馆馆员等。

2.4 用户教育

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图书馆馆员寻求帮助,而个人信息空间是较为便捷的平台。实时帮助系统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内容,帮助用户分析出最佳检索词,构建最佳检索表达式,帮用户快速准确获取所需资源,培养了用户的信息检索能力。尤其是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在对未成年的信息行为进行指引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获取信息。

对于各图书馆开展的各类培训讲座、各种辅导等信息,图书馆馆员可以将其整合推送到用户个人信息空间中,以便用户及时了解,而无需登陆各图书馆的网站,节省用户时间。

SMETE作为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用户群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有助于课堂学习与考试的准备。

2.5 科研交流

在个人信息空间中,有诸多模块可以由用户自行定制和调整。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可以选择添加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机构链接,或者将个人信息空间作为与同领域其他学者的交流平台,把自己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发布到个人信息空间中,以供共享。

SMETE旨在为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研究共享与讨论的交流平台,以有助于共同领域内的最新科研信息的获取。

3 SEMTE的个性化学习空间评介

SMETE数字图书馆是NSDL的子项目,作为一个动态的在线图书馆,同时也是SMETE开放联盟为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各项信息服务的门户。

3.1 个性化学习空间的使用分析

SMETE支持用户进行信息定制,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将共同领域的用户联系在一起,便于交流,为用户创建了个性化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以下将结合对SMETE的使用,对该个性化学习空间的各项功能进行分析。

结合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SMETE目前已经实现了三大功能:信息定制;存储用户个性化信息与进行用户教育。但在管理用户服务与开展科研交流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信息定制与资源共享

SMETE的注册用户除了可以把系统中检索到的资源添加到个人的工作空间中,还可以通过工作空间的定制资源功能将系统尚未提供而用户需要的资源添加到空间中。

定制资源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写资源作者的姓名、Email地址等相关信息。

*填写与资源有关的信息,包括题名、学科、专题、描述、地址、出版时间、版权信息限制等,用户可以自行设定是否是所定制资源成为系统可搜索到的资源。

*对资源的使用进行注释,包括资源可能的用途以及用户本人对资源的使用等信息,并通过等级表现对资源的推荐程度。

该空间的用户信息定制还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一旦用户定制了某一项资源并且允许在系统中形成可检索模式,则该资源就成为系统中其他用户的公共资源,可共享利用,而且资源的所有标识都是通过推荐用户给出的,质量较高。但用户在填写资源定制信息时若没有完整填写各项,则会造成资源标识显示不完整,不便于利用,系统管理员应对其进行完善。

(2)存储用户个性化信息

SMETE的用户进行注册时,除了必须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外,还需填写个人主页地址、个人专长等,为创建个人文件提供信息,但此功能仅对13周岁以上的用户开放。在注册过程中,用户同时可以选择是否接受系统推荐的其他相同兴趣用户群所利用的学习资源。用户注册后,即创建了个人工作空间。

完善的用户服务管理要求系统中具备完整的用户信息。SMETE是专门为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等领域的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提供专门的教学、学习、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源,因此,根据具体的研究领域、学习兴趣成立BBS、论坛等,以便于用户间通过互相交流获取所需信息。

(3)有效组织资源进行用户教育

SMETE按照主题范围主要提供了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教育学习资源,同时提供了社会学、人文科学、生物学、化学等各学科资源,共16个一级类目,部分类目下有二、三级类目。

浏览类目下的资源,都有资源链接、名称、版权者、贡献者、关键词、检索得分、可能用户等信息。浏览用户可以选择按照得分、标题、出版日期等维度排列资源,登陆用户还可以选择将其收藏到自己的空间。点击链接,可以获得资源的摘要、下载信息、用户评论、用户注释等详细信息。登陆用户可以选择添加评论或者注释。

该系统的资源标识已较完善,用户便于利用,不仅提供了SMETE的资源列表,还有其他关于标准、化学等类目的资源。不过,在资源完整度方面仍有可提升空间,例如有部分类目下并无资源,即显示资源条目为“0”,系统应对这些类目的资源进行充实。

有效的资源组织为学习资源检索与系统收藏浏览等用户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资源是进行有效检索与浏览的物质基础,因此,保证系统资源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是SMETE空间改进的关键。

(4)完善用户评价机制增进用户交流

SMETE针对具体的使用过程设置了不同形式的评价机制,增进用户交流,使系统资源日臻完善。在浏览资源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发现,每项资源记录都有检索得分(Search Score)一项,如果用户选择通过检索得分对资源进行排序时,则得分高的资源排在前面,这是对资源的一种评价形式。

其次,在用户定制资源时,可以在资源注释项对资源进行等级评定,可选等级包括r5星级以及无等级等六种,较为详细的资源等级划分,能够给其他用户选择资源提供参考。

再次,对于每项资源,注册用户可以自由添加文字形式的评论,便于用户间的交流。

4 如何构建良好的用户个人信息空间

结合对SMETE空间的使用,从用户个人期望的角度,提出以下措施。

(1)信息资源的集成

构建用户个人信息空间,应考虑到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包括形式、类型、所属学科、获取方式等,都应尽量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与使用偏好。

开辟公共交流区域。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无法完全依靠图书馆做到保证资源的全面性,但可以采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空间作为集合更多资源的平台。空间中可开辟BBS等公共区域,用于共同兴趣、爱好、研究领域的用户间的交流,也可进行相互间的信息资源传递。

发布用户个人资源。在空间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添加系统中未提供的资源链接,也可以将个人拥有的资源、学术研究成果存储在空间中,并可通过选择公开或者仅限个人使用等方式进行权限设置。对于用户公开的信息资源,系统可以将其添加到资源库中,从而集成了更为全面的信息资源。

(2)用户需求的研究

以用户经常进行交流的BBS作为研究场所之一,把用户群的整体需求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形成对特定群体信息需求的了解,从而满足最普遍的需求,这是提供个性户服务的基础。NSDL为教师、高校学生、图书馆馆员提供的不同的门户即是典型的实例。

研究用户个性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可以通过用户注册时填写的信息进行判断,这也要求系统要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填写项。此外,系统需要进行自动的机器搜寻,记录用户在空间中的日常信息检索行为、经常浏览的信息资源等,从而判断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推送相关资源至用户界面。

(3)应用系统的开发

首先,选择稳定的服务网络平台,只有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用户需要时才能及时登录。其次,开发过程中,了解系统使用目的与细节的非技术人员也应参与其中,只有充分了解系统使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对用户使用心理有一定研究的人员参与,才能开发具有实用性、易用性兼备的系统。再次,若支持个性化界面风格设置,则应对所提供的各种风格进行测试,避免系统虽有提供但用户却无法使用的状况。针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系统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工具,包括信息组织工具,允许用户对资源进行重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可挖掘用户的个人知识;个性化交流工具,帮助共同用户群间的交流。

(4)日常信息的更新

由于个人信息空间支持信息定制、信息添加、信息发布以及信息传递等诸多个性化的服务,因此,空间的内容、版式等都经常性地需要更新,这就要求系统既要有支持用户自行更新的技术,也应该有自动的程序进行定时的维护,以保持系统地稳定性与可用性。对于系统资源的链接等,应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以及时进行整合更新。

(5)评价机制的建立

系统可采取网上发放Web表单、用户评分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包括信息资源、空间功能以及系统服务等多个方面,并形成具体的评价分析报告,以作为改进服务的直接参考数据。系统亦可通过提供个性化信息组织工具,允许用户对系统提供的资源添加评论等方式进行评价,促进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22

[2]张永忠,数字图书馆操作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9

[3]董慧,本体与数字图书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4-29

[4]张树华,王京山,刘绿菌,张久珍,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5

[5]郭家义,张晓林,个性化信息环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24-29

[6]黄如花,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空间的建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26-130

[7]姚冀越,对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空间构建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7(8):85-85

[8]白光祖,吕俊生,吴新年,科研个性化信息环境初探[J]情报科学,2007,27(4):502-206

[9]杨之音,张立娜,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用户信息空间模型构建[J],现代情报,2006(9):31-34

[10]王知津,肖蔷,个人信息管理行为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1):6-11

[11]薛蕴,数字图书馆与个性化信息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8(2):17-18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篇4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吴则广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我作为《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课题组的成员,现将本人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根据学校课题组计划制定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本学期“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

二、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一学期来,本人积极参加课题组的集中学习,撰写学习心得,钻研和谐课堂、学生减负”的理论知识。通过听课、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网络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水平。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期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每月按时参加学校的课题集中研究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3、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本人认真准备课题研究课,及时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不断地使自己上的课体现自己的研究意图。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课,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4、跟踪观察学生个案,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月都在详细做好观察笔录。

5、每月及时把科研进展情况和个案分析发表在课题组邮箱内,以便课题组老师们共享。

6、在课余和休息时间浏览课题组其他成员老师的课题资料,互相学习沟通。

三、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一学期来,我能积极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上课题研讨课一次,并能提前把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课题组邮箱内,根据课题组教师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我能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方法研究的点点滴滴。对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讨课,我也总能认真听、认真记,诚恳的评价,撰写听课感受。通过评课、上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四、对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有了些眉目,但还是有些棘手,有时候还会糊涂茫然,思路不够清晰。

以上两点是我以后要努力做好的。

个人总结与研究计划 篇5

从初为人师到现在,已经一个学期了,回首这一个学期的工作实践,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这个学期我担任七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高一(11)班的班主任工作。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开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但是学校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以及自己的加倍努力,使得本学期我的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的开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在教学教研方面:

1、必须学会勤学好问:

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上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基本功不扎实,经验缺乏等等,因此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学习,而勤学好问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他们在我的讲授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讲课思路或者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给予我认真地指导。从他们的教导中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也学会了很多处理应急问题的方式。通过几次听课后也确实受益匪浅,更加明确授课思路,目的清晰,条理清楚。总之自己首先必须做好的就是要在平时不断学习来增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使自己的讲述更清晰明了,让自我尽快成长。

2、必须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

工作以来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3、必须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有时自己很难发现,而且老师通过看作业就会基本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效的反馈。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师认认真真地态度,也会无形中感染到学生,特别是一些激励表扬的话语会激发学生下次做好的信心。

4、必须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成绩分层现象的出现,课后辅导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辅导时也要注意层次,将各个知识点要更加的细化,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去理解,并且逐步掌握在课堂上没有真正理解的知识。虽然我的这种方式收效甚微,但我只是想很努力的让他们意识到只要肯努力付出,不管你的和别人存在再大的差距,你都可以有超越他人的机会。这个方法还只是刚刚实行,也许还有更好的途径可以帮助到他们,这也是我在以后工作中需要考虑和思考的问题,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知道那种方法更好,更适合提高他们的成绩,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

5、必须严肃课堂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有一个好的课堂,就必须制定一个好的课堂纪律,我认为很活的课堂并不是好的课堂,只有师生共同投入,有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才是一堂好课。通过这些日子的工作,我觉得赢得学生的尊敬并不是通过老师脸上的笑容,不是通过和学生课后有多么的和谐,更不是通过对学生的溺爱,而要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他们,使他们从内心对自己产生钦佩之情,觉得只要上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遵守课堂纪律,就能够从老师那儿获取更多的知识。一开始,课上有同学比较随意,导致影响到其他的学生。面对这种现象我积极采取措施,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对开小差的同学,变相提醒;对回答精彩的同学,及时表扬;对那些还在努力奋斗而还没获得理想成绩的同学进行不断地激励。我相信只要能够抓住课堂的四十分钟,学生就不会不优秀。所以严肃的课堂纪律是不可缺少的。

6、必须及时总结在授课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发现不足,才能找到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这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容忽视。

7、必须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修养 :

通过这几个月的工作,我深知在教学工作中,仅仅依靠自己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去授课,根本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反而耽误的学生的学习,所以必须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常督促自己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理论,网上查找教学资源等等。认清自己不足的同时,更重要是还能够看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1、身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在规范学生的同时还要规范自我,做到言行一致,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班主任的行动中去规范自己的学习以及学生生活。

2、对学生的管理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还要爱学生。“严”与“爱”应统一起来。“严”就是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本班的规章制度,在这个规章制度问题上绝对不让步,要让学生知道,规章制度是不能够违反的,在他们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要还给他们敲响警钟。“爱”就是要热爱学生,多关心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去,并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只有将他们身边的烦恼解决,他们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避免了学生去违反各种规章制度。

3、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高一学生情感丰富,但较脆弱,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对老师有着亦师亦友的希冀。我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时常流露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通过真挚的爱去感染、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更有效地接受教育。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充当学生倾诉的对象,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信任、愿意交心的朋友。对于刚来到学校的高一同学,肯定在各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对他们的学习及生活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是不容忽视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这是我的责任,我更应该去帮助他们,所以在

这几个月中,我经常在晚自习后去我班各个寝室,了解各位同学是否遇到困难,是否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只有回到了宿舍,回到了孩子们的“家”,他们才会表现出真正的自我,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更愿意和你交流的时候,他们愿意在这个时候给你诉说他们心中所想。虽然每次去宿舍的时间有限,但是你会在那短暂的交流中收获很多东西,对你的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尽在了解每个同学的想法,更加有助于班级的管理与学习。

以上就是我这几个月的工作心得体会,虽然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很多地方需要自己去改进,去学习,但我坚信,只要自己真心为了学生付出,把自己的心思放在这方面,同时能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那么我一定可以做的更好,更加的优秀。我也清楚的知道,今后需要做的还有更多,所以我制定了一个目标: 1继续向老教师学习,其实我现在也是一名学生,不懂就要学会问; 2进一步加强自身基础知识训练,课后的练习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3关注差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不要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4采取措施加强学生上课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5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精通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且要不断加以修正,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老师,注意自己的形象;6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满意的优秀老师。

二、攻读硕士学位学习计划

教育硕士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教师。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必须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相关资料,既要掌握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

教学方法。毕业后应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将学好课程、写好论文、同时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1)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每学期课程。

(2)注重于导师的交流,按时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将学习计划作为研究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3)主动关注生物学科前沿的理论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5)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研究,确定论文选题,再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与研究, ,完成毕业论文及准备答辩。

三、硕士研究方向与研究计划

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我拟定的研究方向既包含教育教学方面,又涉及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希望在读硕士期间,能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自身的努力,完成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更好的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未来在工作岗位的发展。

(一)研究题目:如何兴趣化生物课堂(含习题课课堂)

(二)研究意义:只有兴趣化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教学活动富有创造性,使知识赋予趣味性,这样的改变学生才会愿意上课,进而成绩才会有所提高,老师也才会有职业幸福感。

(三)研究内容:(1)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如何提升教师的育人兴趣

(3)学生兴趣的发展与班主任有何内在的联系(四)研究计划: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谈话法,做好日常的记录与分析,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论文。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记录各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怎样的上课方式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喜欢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让学生愿意去学知识点,老师的情绪与举动对学生上课的影响等等。

(2)与此同时可查找相关的论文,将别人已经使用过的兴趣教学运用到课堂去,看看效果怎样,注意做好记录与分析。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篇6

一、在培训中学习

学校多次召集了课题组的成员进行探讨。从此次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制定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以及接下来该如何操作等。研究进行一段时间,正当自己迷茫时,区教研室有举行了两次课题培训,这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几个小课题主持人的现身说法,给了我不少的信心和鼓舞,也化解了我心头的困惑。

二、在书籍中提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真好。在研究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书籍学习,我读了:课程标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新教育之梦以及课题杂志、报纸;另外,我还从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理论。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扩大自己的研究思路,寻找更多、更快、更好的方法。

三、在课堂实践、反思中提升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本学期,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设计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想学生在课上能改变沉默的现象,我首先从教学设计入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分析学情、教材与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寻求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看图,教师给诱思探究的示范,降低难度,让学生想说、会说。再设计时为了让学生有自信心,特别精心设计了一心激励性语言,消除学生顾虑,让他们敢说。还制定了课后拓展作业,进行一系列的评价、激励。

(二)教学反思

成功=经验+反思。要想使自己的研究有所成就,有所突破。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修改、完善。在研究过程中我学会了反思。我精心设计,用心感受,看自己的设计哪个环节适合学生,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好,今后继续运用诱思探究法。看哪个环节学生不喜欢,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进行改进诱思等。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不仅课后进行反思,对于平时的数学课也有意引导学生说,并及时写下反思。另外,我还对学生进行了个体分析。以点带面,从一个学生身上找出好的方法,然后在全班试行。这种方法对我的个人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个人所得税研究 篇7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问题,对策,税制,税率

一、引言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1994年1月开始实施的, 以后又经过了几次重大的调整, 整体上还是适应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执行以来对组织财政收入,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过分悬殊等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特别是居民收入总量的大幅度提高, 收入结构的不平衡, 来源的多样化等因素使现行个人所得税暴露出许多缺陷。根据近年的数据, 个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虽有所提高,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很难成为主体税种。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调控经济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干预经济, 而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 其税负不易转嫁, 对经济调节能力有限。所以, 个人所得税仍应定位于辅助税种, 以调节为主。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1) 不能实现“调节高收入, 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矛盾, 以体现多得多征, 公平税赋”的立法原则。现行分类制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 分项确定适用税率, 分项计算和征收税款, 难以考虑个人全年各项应税收入综合计算征税, 不能全面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同时分类所得税制广泛采用源泉课征, 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 容易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纳税或少纳税, 所得来源少的、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现象, 导致税负不公、征管困难和效率低下。另外, 工资所得考虑物价上涨因素而劳务报酬所得等没有考虑此因素。2006年1月起提高工资薪金的扣除标准 (从800元/月提高到1 600元/月) , 国家又决定从2008年3月起再提高到2 000元/月, 随着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 该标准还会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其他所得对劳动力成本的扣除从1994年起就没有调整过有失公平。 (2) 税率结构不合理。分类所得税制的税率依所得性质类别不同分为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以及加 (减) 成征税税率等, 税率结构设计得非常繁琐、复杂, 不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计算使用。特别是工资薪金所得, 级距过多, 边际税率过高, 违背了税率档次删繁就简的原则。对同为劳动所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区别对待征税, 并对劳务报酬所得另外加成征收, 这些做法缺乏科学依据。 (3) 费用扣除方式不科学。实行总收入减去固定扣除部分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税办法, 标准规定过于简单, 在精细化和人文化方面不够到位, 无法反映纳税人的真正纳税能力和负担水平。现实生活中, 由于每个纳税人取得相同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所占收入的比重不同, 且每个家庭的总收入, 抚养亲属的人数, 用于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规定所有纳税人均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是不合理的, 很容易在实质上造成税负不公的后果。有些所得能扣除劳动力成本, 有些所得不能, 劳动力成本与经营成本混淆。就目前税法而言, 有些所得是没有扣除劳动力成本的, 即个体工商户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同是个人所得税, 老板也可能在个体户里面做工, 工人2 000元/月不用纳税, 而老板就要纳税, 个体户所得只允许扣除经营成本 (老板的工资是不能进成本的) , 显然不合理。财产转让所得也只允许扣除财产原值及合理的费用, 没有扣除劳动力成本, 这与个人所得的概念也有些出入。在个人收入多样化时, 存在劳动力成本重复扣除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纳税义务人兼有税法第二条所列的二项或者二项以上的所得的, 按项分别计算纳税。在中国境内二处或者二处以上取得税法第二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得的, 同项所得合并计算纳税。”即工资所得、承包所得、个体户所得要求同项合并计算纳税, 其他所得分别计算纳税。个人在二处以上取得工资等所得要求合并计算纳税, 只允许扣除一次劳动力成本, 而取得工资所得又取得其他所得时, 可以按所得分别扣除成本, 显然存在重复扣除成本的问题。 (4) 计算方法不科学。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税前扣缴并根据不同所得分别按年、月综合计算和按次单项计算应纳税款, 既容易造成对一些纳税人的不合理征税, 又会使一些纳税人合法避税。如在总收入相同的情况下, 分多次和多月取得收入的纳税人可能不必缴税或缴较少的税, 而集中一次和一个月取得收入的纳税人则要缴纳较多的税。同时, 纳税人可以在总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变一次性发放为多次发放, 或转移不同项目收入等办法合法避税。

(二) 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不到位

(1) 征管信息不畅, 征管效率低下。受征管体制局限, 目前税务机关征管信息传递不够准确、及时, 纳税人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 甚至同级税务部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 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 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造成外部信息来源不畅, 对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收入, 如纳税人不主动申报, 税务部门无法统计汇总并让其纳税, 形成较大的税收流失。 (2) 个人收入透明度低, 征管难度大。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 在银行里没有统一的账号, 且以现金方式取得的较多, 与银行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 同时一些灰色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 税务部门难以通过银行系统掌握, 又缺乏其他有效的监控手段, 在公民纳税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下, 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 (3) 税源控制措施不力, 代扣代缴难以到位。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单位嫌代扣代缴手续麻烦且易得罪人而不代扣代缴或者少扣税款, 有的单位只对固定发放的货币工资部分进行代扣税款, 对不固定发放的奖金、实物等不扣缴税款, 加之税法对扣缴义务人履行扣缴义务没有硬性约束, 处罚措施不够严厉, 使得代扣代缴难以全面落实到位。 (4) 税务人员自身存在问题。由于征管成本太高和工作过于繁琐, 许多税务机关对个税征管工作不愿拿出太多精力, 不能较好地用人工的方式对面广量大的纳税人的收入资料进行调查统计, 造成许多应收的税款未收上来。还有个别税务人员, 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于不顾, 徇私枉法, 滥用权力,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5) 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较为严重。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 2000年全国个人所得中工薪所得项目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2.86%, 居所有应税项目之首。到了2008年, 来自工薪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到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一半左右, 而上海、北京、深圳、厦门等地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收入近几年都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60%以上。2008年, 高收入者纳税比重也仅占3.32%。2002年纳税排行榜中, 一大批社会知名富豪和他们的企业都没有进入该排行榜。据有关资料显示, 美国国税局1999年统计数字, 5%的富人缴纳了约55%的个人所得税收入, 55%的较低收入人口缴纳的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4%。由此可见, 个人所得税调节的收入的职能理应缩小收入峰谷的差异, 但是实际却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 依法诚信纳税氛围不浓

(1) 公民纳税观念淡薄。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低工资制度, 个人收入直接由国家和集体控制, 表现为单一的薪金形式, 大部分公民无需亲历纳税程序。因此, 大多数人认为纳税是企业和个体户的事, 不主动申报或申报不实的问题相当严重。地方的税务机关征管基础薄弱、征管手段落后以及人力、财力不足, 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粗放和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 (2) 税法宣传工作不到位。根据市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对于主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82%受访者表示不被发现就不会主动申报纳税或被税务部门查到了再考虑申报, 11%的受访者认为纳税是生活负担, 32%的受访者对以往800元的扣除标准表示只听说过, 7%的受访者完全不知道这项规定。由此可以看出, 许多人对纳税知识完全不了解, 由单位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结果是大部分人认为自已纳税是被迫的, 没有形成依法诚信纳税的观念。 (3) 立法缺失。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 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 即便是犯罪的, 也要移交有关司法部门处理, 税务部门只有追缴税款、补税罚款的权力。同时, 由于缺乏刚性手段, 税务机关注重于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 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完善的对策

(一) 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制

(1) 选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模式。单纯的分类征收税制模式既缺乏弹性, 又增加了征管难度和成本, 目前这种课税模式几乎没有国家再采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应努力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 逐步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在制度设计、确定综合征税的具体项目上, 应考虑在征管水平可能的情况下, 将尽可能多的项目纳入综合课征的范围, 以个人为计税单位, 以年度为课税期, 以个人的全部收入为税基并全面进行纳税人的统一登记, 给予每个人一个纳税编号, 个人的全部收入会集在相应的纳税号下。同时, 对个人的非劳动所得如股息、利息、租金收入等, 实行分类征收时可运用特殊的税率。 (2) 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我国工薪收入者在扣除2000元费用后, 缴纳个人所得税者约为30%, 其中大部分只需适用5%和10%两个低税率档次, 而第五级到第九级税率的设置适用者很少, 即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也不会达到适用第五级以上的税率。因此, 对个人所得税课税级距、级次及税率进行调整时, 应在加强对高收入者调控力度的基础上, 遵循低税率的基本思路, 使纳税人不感到“损失”太大, 从而减少纳税人对收入的隐匿。按照混合所得税税制模式, 应推行我国目前实行的累进制和比例制两种税率, 对综合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尽量采用具有一定累进度的超额累进税率, 在税率设计上实行“低税率少档次”累进税率, 使现行最高边际税率由45%逐步向国际通行最高标准35%靠拢, 实行5%至35%的五级累进税率。对分类所得项目原则上统一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但应对彩票中奖等“偶然所得”引入累进税制, 使其实际税收负担不低于综合所得部分, 充分体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的立法原则及鼓励劳动致富的社会宗旨。 (3) 科学确定应税所得及健全费用扣除制度。从各国税法的相应规定来看, 生计扣除的方法大体有三种:一是所得减除法, 即从所得额中进行生计扣除;二是税额抵扣法, 即纳税人先不从所得额中减除生计扣除, 在依法计算出税额后, 再从税额中减除一定数额的生计费用;三是家庭系数法, 考虑到分类征税部分的扣除相对简单, 如偶然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可以不作任何扣除的特点。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我国应重点对个人所得税综合计征部分生计扣除规则进行完善。重点明确规定赡养扣除和附加扣除。一方面, 伴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医疗技术的显著提高, 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数量日益增加, 赡养老人费用成为大多数家庭现实的重要支出项目, 因此税法中应相应增加赡养扣除的规定, 具体可对纳税人就其赡养人口的多少每人扣除一定数额的生计费用。另一方面, 关于附加扣除, 应该允许全额扣除个人向国家指定和核准的慈善机构和公益事业捐赠支出, 因为此种捐赠必将间接地增加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其结果是与个人所得税法所追求的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相一致的。另外近年来我国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使个人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大大增加, 比如住房贷款利息、巨额的医疗费用等, 这些必然减少可供纳税人自由支配的收入, 削弱其真实的纳税能力。应允许纳税人在一定的额度内据实对这些费用支出进行附加扣除。对已婚家庭发生的上述费用, 还应赋予纳税人选择权, 即纳税人依据原始凭证自行选择夫妻一方进行申报抵扣。对一些特殊人群, 如残疾人、军人、烈属等还应该做出较多的扣除。最后, 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情况, 具体确定减除费用标准, 以便更好地符合当地实际状况, 更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4) 拓宽税基, 扩大征税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个人收入的来源也呈现多样化、隐性化和非规范化的趋势, 继续使用分项列举方式已不能涵盖大部分的应税所得, 造成很多“真空地带”。从长期发展目标来看, 宜采用排除法对课税所得范围予以规定, 即除了税法明确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以外的全部收入均属于课税范围。这样的制度设计对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影响不大, 且可为防止个人收入多样化带来的税源流失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还应从严控制减免税项目, 减少大多数名目繁多、过杂过滥的减税项目。把各单位给个人发放的实物、有价证券等福利一并计征课税, 对实物比照市场价格计算征税。对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高收入者在扣除标准费用后的所得也列入应税对象。

(二) 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

(1) 建立制度化税收征管机制。建立和完善双向申报制度, 即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由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义务人分别向主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及纳税情况, 在两者之间建立交叉稽核体系, 关键是税务机关应围绕全员全额管理尽快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纳税人识别号, 据此按“一户式”储蓄要求建立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 对纳税人的收入与其纳税事项有关信息进行归集整理实施动态管理, 逐步健全个人向税务机关申报收入的制度, 及时进行核对检查。推进代扣代缴明细申报工作, 明确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要求凡是向个人支付收入的法人都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有关表格以及资料信息。同时, 对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报送的个人收入信息进行交叉比对, 建立有效的个人所得税交叉稽核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代扣代缴制度, 主要是强化扣缴义务人的责任监督、业务培训和工作奖惩。 (2) 建立高收入重点纳税人监控体系。税务机关应建立高收入重点纳税人档案管理系统, 主动进行跟踪管理和纳税提醒, 促进重点纳税人年终自觉自行汇总申报, 并将所有数据存入纳税档案中。同时, 与政府其他公共部门实行网络对接, 分析利用好各部门与纳税人有关的数据信息;建立非现金支付运行机制, 对大宗生意经营, 实行银行进账支付办法, 采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监控个人收入;继续推行个体户建账建制工作。切实加强居民境外收入和外籍人员个税的征管, 应主动利用税收协定、情报交换等方式, 全面核查纳税人在境外取得的收入, 督促其在国内缴纳个人所得税。应推行来华外籍人员的登记制度, 在华有投资和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员必须向税务部门登记并提供相应的书面材料, 税务部门通过与海关等部门合作, 及时掌握外籍人员涉税信息。 (3) 加快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化建设。应在现有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税收信息系统技术含量, 广泛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手段, 使个人所得税信息系统从流程型向分析型转变, 逐步提高税收管理决策的功能。 (4) 建立健全社会协税护税网络。税务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银行、工商、海关、边防、公安、法院、检察院、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 定期了解掌握并登记纳税人个人的有关涉税信息, 如向金融部门了解个人储蓄存款及利息收入和资金往来情况, 向工商部门了解工商登记和变更登记有关资料, 向证券部门了解各类有价证券的转让及股息、红利支付情况, 向海关了解居民特别是外籍个人的通关情况, 向房地产部门了解房产的转让和租赁情况, 向财产登记机关了解个人财产登记情况等, 并按税收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和交叉稽核, 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同时在中央、省建立数据处理中心, 逐步实现税务与银行等部门之间联网, 详细掌握纳税人个人的各种收入。

(三) 建设良好的个人所得税征纳环境

(1) 加强税法宣传, 提高全民纳税意识。应有重点地突出宣传工资收入、劳务所得、境外所得、企业债券利息收入、私房出租收入、股东账户利息等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规定, 并通过网络热线、公益广告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讲解政策、税款计算、缴纳程序和期限、权利和义务等具体内容。同时, 对偷逃税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 惩戒违法者, 为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方式的运行提供先决条件。 (2) 扩大纳税人知情权, 增强纳税人纳税自觉性。进一步扩大纳税人知情权, 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政府用税应更多转向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方面,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最大程度满足纳税人最基本的需要;国家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不同的发展事业之间, 税款应合理、公平、均衡地分配应用;政府采购应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投资应更倾斜于基础设施、高新产业, 并可逐步设立完善听证、专家咨询等程序, 使纳税人真正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 (3) 提高税务部门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态度、业务技能, 探索申报环节的简化及简便易行的申报方式。只有纳税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才能更好地为纳税人自行申报提供快捷、良好的服务环境, 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 (4) 尽快建立并积极推行个人信用制度。第一, 推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应通过税法或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为每个公民强制建立惟一且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 规定公民在办理身份证的同时, 必须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可以此为基础, 建立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纳税人识别号还应强制用于储蓄存款、购买房地产等大宗经济活动, 并且广泛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二, 切实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 建立个人账户体制, 为每个公民建立一个实名账户, 将个人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该账户。第三, 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及配套法规, 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 个人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 用法律制度保证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芳:《试论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弊端及改进建议》, 《商业经济》2009年第10期。

[2]简四辉:《谈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0期。

[3]王晓慧:《基于公平角度的个人所得税制设想》, 《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10期。

继承公证与个人财产保护研究 篇8

关键词:继承公证;被继承人;代为继承;转继承

随着住房私有化的发展,住房继承是继承公证的一项重要内容,依照住房产权人的申请,国家的公证机关可以对继承行为进行合法的证明。国家公证机关对继承所进行的公证行为,是咱在国家法律的角度,保护私有财产的所有权,这样可以减少矛盾,也有效的减少了继承纠纷问题,这显然对于家庭团结的巩固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继承公证的现状

改革开放前,继承公证几乎没有市场,以为几乎没有财产可以继承,住房私有化以后,关于住房的继承就有了需求,继承就是公民在死亡或者是被宣告死亡之后,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以及一定的法律程序,将公民个人的生前财产转移给继承人的行为,这里涉及到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两个概念:被继承人是指已经死亡的公民,继承人是依法接受被继承人财产的人。国家继承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私人财产的所有权。继承公证就是从法律的角度证明继承行为的权威性,这是我国公证机关依照我国《继承法》等相关法律来进行公证行为,国家的公证机关对自己作出的公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继承公证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继承公证制度的相关法律问题是保证公正的基础,因此,国家公证人员要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公证。

1.继承人的申请审查问题

继承人在公证申请时,要给国家公证机关提供以下材料:第一,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这是继承行为的基础;其次,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属证明,必须继承的是被继承人的财产;第三,要提供继承人自身的身份材料,同时提供和被继承人的法律证明。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设有遗嘱,还要提供遗嘱的原件;如果是代为继承,继承人需要提供被代继承人死亡的相关证明,此外,还有国家公证机关所需的其他材料。然后通过国家的公证机关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具体内容:第一,是被继承人死亡的原因、时间、地点。在死亡原因方面,需要确定被继承人是否属于自然死亡,如果存在疑问,则可能会被剥夺继承的权利;第二,是被继承人的财产情况,如财产的种类、数量和价值。同时,要判断这些财产是否属于被继承人生前合法所得;第三,是确认被继承人有没有在生前立下遗嘱,如果有遗嘱,需要按照遗嘱所写内容来进行公证;第四,是在法定继承过程中,要判断继承人是否属于法定范畴;第五,要确认是否存在代为继承和转继承的情况,代位继承是指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形,然后由继承人的直系晚辈血亲来代为继承,而转继承中是继承人在还没有接受被继承人财产转移之前死亡,该遗产由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来转继承,这些情况都需要依照具体情况来进行公证;第六,要看申请人是否,曾有过放弃继承的行为,尤其是判断这种放弃是不是自愿的,有没有受胁迫的原因,同时在法定继承过程中,要对其他合法继承人的身份进行审查。

2.在继承公证中的法律相关问题

在继承公证中的法律相关问题中,要做好继承公证中的法律问题。做好继承人对法律的认识。

(1)判断遗产分割的合法性。遗产分割要针对分割协议的合法性。该公证由继承人所在地或者遗产所在地来办理。继承人需要提交自身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继承人需要依照我国法律条文,对需要的相关规则内容进行审查,形成的协议,需要各方当事人表示出真实的意愿,同时对需要割的财产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同时,分割的处理方式是否还涉及到其他问题,具体的分割分配方式,相关人是否合理,对这些材料内容,公证人员是代表国家认证的,必须严格认证,一丝不苟,在进行审查之后,才能出具公证书。

(2)遗产分割与相关债务。遗产分割与相关债务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无论任何情况,不能只接受遗产不接受债务,在对继承进行公证中,如果当事人签订了遗产分割协议,就可以按照遗产分割协议处理,并有国家的公证机关对处理过程进行公证。如果当事人对继承不能达成分割协议,这个遗产继承的结果也可以通过公证,但是需要在公证书中注明该遗产由各当事人共同继承。在这个情况下,需要对被继承人财产,先确认对外是否存在债务,如存在债务,就需要用遗产先去偿还债务;也可以采取先由继承人继承,然后依照继承份额,各继承人来承担相应的债务,但是需要强调,在被继承人的债务,如果没有清算完结之前,国家的公证处不会出具公证书。

如果被继承人没有法定的继承人,或者法定继承人对继承放弃了权力,如果是城镇公民的遗产,这些遗产归国家所有,如果是农村居民的遗产,被继承人的遗产归集体组织所有。当然,被继承人生前存在的债务,也需要接受遗产的相关单位,在遗产的范围内进行清偿,决不能出现只要继承,不要债务。

但是,需要指出,有以下几种人需要分到相应遗产:①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②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也应在遗产分配时予以照顾;③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

(3)公证遗嘱的变更与撤销。对公民个人遗嘱而言,首先需要确定是否具备合格的财产处分权,也就是说需要查明遗嘱财产,是否为遗嘱人单独所有,如果存在两个人或者两个以上的遗嘱人,需要共同立遗嘱进行公证,这一问题国家的公证人员需要耐心引导,让他们分别设立遗嘱。如果坚持设立共同的遗嘱,那么该遗嘱的生效、变更以及撤销条件,都要在遗嘱里进行明确的规定。国家的公证处的工作人员,需要对遗嘱人所写的遗嘱内容进行保密,决不能像其他人泄密。但是,如果遗嘱人不对公证人员进行遗嘱内容的公开,仅仅表明该遗嘱是本人的真实愿望,国家的公证人员可以拒绝对其进行公证办理。

参考文献:

[1]曾照旭,王锋.继承公证不是办理房产继承转移登记的法定要件[J].人民司法,2012.06.20

上一篇:难忘的除夕作文450字下一篇:庆祝建党96周年表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