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精选8篇)

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 篇1

(2010年9月18日)

总则

1.1

为加强残疾人托养机构规范化管理,规范残疾人托养服务,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托养工作健康发展,参照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为残疾人提供安养、托管、居家服务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1.3

残疾人托养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训练、康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出行辅助、庇护性就业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4

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均为基本要求。

1.5

残疾人托养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安养机构建设

2.1 新建机构

2.1.1 机构定位。新建机构是指由各级政府或社会力量投资新建设的专门用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机构,或原机构新改造、扩建,并在原有床位基础上新增残疾人托养床位100个以上的机构。

2.1.2 建设条件、标准:手续完备。经当地区市级残联考察同意,政府部门批准、规划、立项。其中,属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机构,其土地、房产须具备合法的所有权;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机构,其土地、房产须具备合法的所有权或具有20年以上的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协议);机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不低于100个床位。

2.2 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机构

2.2.1 机构定位。指由各级政府或社会力量依托现有正在运营的敬(养)老院、医院、养护院等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包括机构改造、扩建,新增残疾人托养床位不足100个的。

2.2.2 建设条件、标准:有开展残疾人托养(安养或安养加托管)的专业能力和相应的资质,社会声誉好,有爱心和奉献精神;安养或安养加托管残疾人不低于50人,其中符合补贴条件的特困残疾人不低于30人。

2. 3 建筑和基础设施(以上两种机构均应达到)

2.3.1建筑配套。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筑应当根据残疾人的生活需要进行设计,室内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台阶、楼梯、扶手、卫生间、户外活动场所等设计要考虑供养对象生活安全和无障碍的需要,并且不得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建筑、装饰材料。

2.3.2 达到民用建筑建设标准以及消防安全防震等规范要求;必须达到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要求。

2.3.3 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10㎡,合居型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

2.3.4 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要配备居室设施,应配设单人床、床头柜、床头铃、衣柜、衣架、毛巾架、褥子、被子、毯子、床单、被罩、枕芯、枕套、枕巾、时钟、洗脸盆、暖水瓶、痰盂、病床便盆、尿壶、废纸桶、床头牌、鞋拔等。

2.3.5

室内家具、各种设备应无尖角凸出部分。

2.3.6 饭厅应配设餐桌、坐椅、时钟、公告栏、废纸桶、窗帘、消毒柜、洗漱池、防蝇设备等。

2.3.7

洗手间及浴室至少应配备安装在墙上的尿池、坐便器、卫生纸、卫生纸专用夹、废纸桶、淋浴器、坐浴盆或浴池、防滑的浴池垫和淋浴垫、浴室温度计、抽气扇等。

2.3.8

有必备的洗衣设备。应有洗衣机、方便残疾人的晾晒衣服工具及场所等。

2.3.9

有供残疾人阅读、写字、绘画、娱乐的场所。该场所应提供图书、报刊、电视机和棋牌。

2.3.10有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健身、康复器械和设备的康复室和健身场所。

2.3.11 有满足入住残疾人使用及培训的工疗和康复场所(地)、设备、设施。

2.3.12 有接待来访的场所。接待室配备桌椅、纸笔及相关介绍材料。

2.3.13 室外活动场所达到150㎡,绿化面积达到60%。

2.3.14 公共区域应设有明显标志,方便识别。

2.3.15 必须根据残疾人健康情况准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应有急救药箱和轮椅车等。不设医务室或相关医疗力量不足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与专业医院签订合同。合同医院必须具备处理残疾人托养机构内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其它紧急情况的能力,并能够承担残疾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疗任务。

2.3.16 及时解决消防、照明、报警、通讯、取暖、降温、排污等设施和生活设备出现的问题,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证其随时处于正常状态。

2.3.17 保证水、电供应,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8℃,夏季不超过26℃。

2.3.18生活环境安静、清洁、优美,居室物品放置有序,顶棚、玻璃、墙面、地面、桌面、窗台洁净;有1部可供入住残疾人使用的公用电话。

机构管理

3.1人员配备

3.1.1残疾人托养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业务管理工作2年以上。

3.1.2 从业人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爱心,遵纪守法,熟练掌握残疾人托养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社会工作类、康复类等专业工作经验。

3.1.3按照工作人员(除管理人员)与安养残疾人不低于1:4,托管残疾人不低于1:8的比例配备足够的护理工作人员。

3.1.4配备常驻医疗人员。

3.1.5各类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1.6残疾人及监护人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

3.2 制度建设

3.2.1 有机构证书和法人资格证书,并悬挂在醒目的地方。

3.2.2 有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的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

3.2.3 有与入住残疾人或其亲属、单位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入住协议书。

3.2.4 有简单介绍本机构最新情况的书面图文资料。其中须说明服务宗旨、目标、对象、项目、收费及服务使用者申请入住和退出服务的办法与发表意见的途径、本机构处理所提意见和投诉的承诺等。这类资料应满足服务对象使用。

3.2.5 有可供相关人员查阅和向有关部门汇报的长中短期工作计划、定期统计资料、总结和评估报告,以及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相应对策。

3.2.6 认真检查、详细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致残原因,规范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诊疗计划和康复评估记录,并长期保存。

3.2.7 有全部工作人员、管理机构和决策机构的职责说明、工作流程及组织机构图。

3.2.8 有工作人员工作细则和选聘、培训、考核、奖惩等相关管理制度。

3.2.9 严格执行有关外事、财务、人事、捐赠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3.2.10 各部门、各层级应签订预防事故的责任书,确保安全,做到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3.2.11 护理人员确保各项治疗、护理、康复措施的落实,严禁发生事故。

3.2.12 服务项目的收费按照当地物价部门和残联部门的规定执行,收费项目既要逐项分计,又要适当合计。收费标准应当公开和便于查阅。

3.2.13 有工作人员和入住残疾人花名册。入住残疾人的个人资料除供有需要知情的人员查阅外应予以保密。

3.2.14 严防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走失。为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佩戴写有姓名和联系方式的卡片,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以便残疾人走失后的查找工作。

3.2.15 对病情不稳定的精神残疾人有约束保护措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

3.2.16 应建立智力正常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参与机构管理的管理委员会。

3.2.17 对长期入住的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残疾人的个人财产应予以登记,并办理有关代保管服务的手续。

3.2.18 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须佩证上岗。

安养服务规范

4.1

膳食

4.1.1

有主管部门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食堂,配备厨师和炊事员。

4.1.2

厨师和炊事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严防食物中毒。

4.1.3

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或医嘱要求,制作普食、软食、半流食、流食及其它饮食。

4.1.4

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送饭到居室,根据需要喂水喂饭。清洗消毒餐具。

4.1.5

每月召开1次膳食管理会,征求智力正常的残疾人及其他残疾人家属的意见,满意率达到80%以上。

4.1.6

照顾不同残疾人的饮食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4.2

护理

4.2.1

每天清扫房间1次,室内应做到无蝇、无蚊、无鼠、无蟑螂、无臭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

4.2.2

为供养人员提供干净、得体的服装,并定期换洗。夏季经常换洗,其它季节每周1次。

4.2.3

整理床铺。

4.2.4

每周换洗1次被罩、床单、枕巾(必要时随时换洗)。

4.2.5

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穿衣、脱衣。

4.2.6

协助残疾人洗澡,夏季每周不少于2次,其它季节每周不少于1次;协助残疾人理发,每月1次;协助残疾人洗头,修剪指甲。口腔护理清洁无异味。

4.2.7

毛巾、洗脸盆应经常清洗,便器每周消毒1次。

4.2.8

协助残疾人上厕所排便。

4.2.9

为行走不便的残疾人配备临时使用的拐杖、轮椅车和其它辅助器具。4.2.10

Ⅰ°褥疮发生率低于5%,Ⅱ°褥疮发生率为零(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全身高度浮肿、癌症晚期、恶液质等患者除外)。对因病情不能翻身而患褥疮的情况应有详细记录,并尽可能提供防护措施。

4.2.11

视天气情况,每天带残疾人到户外活动1小时。

4.2.12 特别保护女性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的人身权益不受侵犯。

4.2.13 对患有传染病的残疾人要及时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并对其隔离、治疗,以既不影响他人又尊重病患残疾人为原则。

4.2.14 服务人员24小时值班,实行程序化个案护理。视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4.3

康复

4.3.1

肢体残疾人

4.3.1.1

根据残疾人要求和实际情况,为其装配假肢与矫形器、轮椅车、助行架、拐杖、内脏托带及其它康复和功能补偿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4.3.1.2

为肢体残疾人提供熟练的护理服务,对残肢肿胀、皮肤感染、溃疡等常见残肢病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对残肢状况不良的残疾人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

4.3.1.3

对个别残肢需要修整或患有难治残肢病的残疾人经其本人和家属同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4.3.1.4

对装肢前需要进行残肢训练的截肢者,应有康复训练人员一对

一、有计划地进行增大残肢肌力和活动范围的功能训练。

4.3.1.5

装肢后,应有专职人员对残疾人进行矫正行走姿势的步态训练,并做好评估记录。

4.3.2

智力残疾人

4.3.2.1

利用传统疗法(如针灸)、物理疗法(各种理疗设备)对智残人进行康复治疗。

4.3.2.2

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手工作业训练,对智残人进行智力训练。

4.3.2.3

利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对智力残疾人进行肢体训练。

4.3.3

盲聋哑人

4.3.3.1

利用传统疗法(如针灸)、物理疗法(各种理疗设备)对盲聋哑人进行康复治疗。

4.3.3.2

利用语言治疗和矫正训练设备进行听力训练、语言训练。

4.3.4

精神残疾人

4.3.4.1

按照康复计划和个人康复方案实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康复参训率达到90%以上,康复有效率达到85%以上。

4.3.4.2

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训练,为安置康复期精神病人就业及参加生产劳动创造条件。

4.3.4.3

定岗康复项目不得少于8个,每个项目必须有专职人员指导精神病人康复。

4.4 心理

4.4.1

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愿参加公益活动提供服务或给予劳动的机会。组织有活动能力的残疾人每季度参加1次公益活动。

4.4.2

每周组织残疾人开展1次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性文娱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4.4.3

与智力健全和部分健全的残疾人每天交谈10分钟以上,并作好谈话周记。精神病人酌情处理。及时掌握每个残疾人的情绪变化,对普遍性问题和极端的个人问题集体研究解决,保持残疾人的自信状态。

4.4.4

经常组织残疾人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不定期开展为残疾人送温暖、送欢乐活动,消除残疾人的心理障碍。帮助残疾人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努力营造和睦的大家庭色彩,基本满足残疾人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

4.5 其它

4.5.1

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查房巡诊,每天1次。

4.5.2

为残疾人定期检查身体,每年1次。

4.5.3

医务人员护理定期定时。

4.5.4

组织智力健全和部分健全的残疾人每月进行1次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知识的学习。

4.5.5

定期或不定期地做好托养区和公共场所的消毒灭菌工作。

4.5.6

对采用药物维持治疗三年以上、病情稳定的“三无”未婚精神残疾人,当其申请结婚时,如符合法律规定,视情况为他们提供登记结婚和有效避孕的方便条件。

4.5.7

对基本稳定康复,并经专业医院鉴定,达到正常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精神残疾人和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残疾人,负责向所送单位或街道推荐其就业,并按有关政策提出享受国家财政扶持、减免税收等生产自救优惠政策的建议。

4.5.8 帮助残疾人或协助监护人办理社会有关事务。

4.5.9 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实施临终关怀。

4.5.10 残疾人去世后,妥善处理后事,及时向当地残联报告、注销其安养身份。

5.残疾人托管(适用于专门的托管机构;有托管残疾人的托养机构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5.1机构建设

5.1.1场地和规模

5.1.1.1工疗场所,建筑面积不低于100㎡,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

5.1.1.2配有劳动技能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娱乐活动室,布局合理。

5.1.1.3专门机构的农疗场占地面积不少于3500㎡,其他机构的附设农疗场占地面积不少于800㎡,组织开展种养业农疗活动。

5.1.2人员配备

5.1.2.1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业务管理工作2年以上。

5.1.2.2按每8-10名残疾人配备1名工(农)、娱疗托管服务及管理人员或专(兼)职工(农)指导师。

5.1.2.3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特教、技能培训、康复知识,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5.1.3设备配备

5.1.3.1配有相关的劳动工作台(椅)、劳动工具、相关劳动材料。

5.1.3.2公共活动、娱乐场所配有电视机、DVD机、音响设备。

5.1.3.3配有工作相关的书籍(杂志)及书橱;康复训练器具。

5.1.4制度管理

5.1.4.1有机构证书和法人资格证书,并悬挂在醒目的地方。

5.1.4.2有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的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工作安全须知,有工作(管理)人员的岗位守则、学员(托管对象)守则、教学计划、日常工作记录制度、考勤制度、安全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制度。

5.1.4.3有与残疾人或其亲属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有工作人员和托管残疾人花名册。为托管人员建立档案。

5.1.4.4签订预防事故的责任书,确保安全,做到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5.1.4.5公共区域应设有明显标志,方便识别。

5.2 服务

5.2.1对托管人员提供人际、社会交往能力等适应性训练服务。

5.2.2提供日间康复训练、生活和劳动技能训练、提供心理疏导。

5.2.3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参与社会活动。

5.2.4组织安排托管人员从事工(农)疗生产劳动。

5.2.5对托管人员家属进行康复、劳动、文体知识等培训,开展机构家庭联谊活动。

5.2.6积极为托管人员提供培训就业服务。对经过培训、具有就业能力的,积极推荐就业;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又不能实现推荐就业的,应申请建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帮助残疾人在托管中心内实现非正规就业,按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残疾人居家托养

6.1机构建设

6.1.1有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固定经营场所,机构对其使用权在5年(含5年)以上,建筑面积不小于60㎡,并有醒目的服务标志。

6.1.2有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

6.1.3工作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安全、消防措施到位,具有良好的视觉形象。

6.1.4主要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具有中级以上职业指导员职称。

6.1.5按每4-6名残疾人配备1名管理、服务人员。

6.2 制度管理

6.2.1具备残疾人托养的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并在醒目的位置明示。

6.2.2在执业场所应张贴服务规范、服务内容、工作流程、服务联系、投诉电话等。

6.2.3有与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等资料,并能认真执行,无违法违规行为。

6.2.4有与残联或有关单位及与残疾人或其亲属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协议书须明双方确责任和权力,格式规范、责任明确。有工作人员和被服务残疾人花名册等有关档案资料。

6.2.5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料保管制度、服务质量反馈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和各岗位职责等),并装订成册或上墙。

6.2.6有服务质量反馈表、投诉处理意见表等跟踪服务,填写率100%,并能全部妥善处理。

6.2.7做好经营、服务活动中的各类质量记录,记录内容真实、填写清楚、齐全并整理归档。

6.3居家托养护理(服务)员条件

6.3.1有爱心和责任感,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料服务。

6.3.2年龄原则上为18-60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6.3.3应无传染病和精神病史,参加统一查体,具有健康证明。

6.3.4必须参加统一培训,并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区市残联颁发的上岗证。

6.4 服务规范

6.4.1 仪容仪表端庄、大方、整洁,使用普通话。

6.4.2 统一着装、佩带工号牌。

6.4.3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每周上门服务时间不少于10小时。

6.4.4 根据残疾人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洗衣、做饭、整理卫生、居室保洁、衣服烫熨、陪同看病、取药、代为购物、代为办理社会事务等。

6.4.5 对于不能自理的,还应为其提供定期换洗衣物、洗澡、为残疾人理发、修剪指甲等,帮助清理个人卫生,协助上厕所排便,照顾睡眠、饮食、给药。

6.4.6帮助残疾人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6.4.7观察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变化,与其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

6.4.8 了解照料、养护残疾人的安全常识,能够做到居家环境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6.5服务要求

6.5.1 残疾人生活状况、精神面貌、个人卫生良好,康复效果明显,保持居室整洁、卫生,空气新鲜,无异味。

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 篇2

一、财富管理中心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借鉴

作为投资机构或者与其业务相关为客户制定独特投资服务的机构, 财富管理机构对客户的资产、负债等进行规划和投资, 以满足不同阶段的财富增长需求, 从而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的。随着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拓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目前财富管理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财的范畴, 而成为关注客户财富及其长远发展的一项综合性服务。除了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理财计划和产品, 还可以为其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咨询管理服务, 为其个人及家庭提供教育规划、移民计划、退休计划等个人事务管理服务。同时, 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也由最初的富豪家族拓展到了现代社会的各阶层, 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体验到了高端金融服务的魅力。可以说, 财富管理的业务和理念已经渗透到客户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落。财富管理作为一项高端的金融业务, 目前已经成为各大金融机构重要的业务来源和利润增长点, 不仅如此, 它对于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也有着带动的作用。通过实体经济与财富管理双向促进、协同配套以及互动发展, 不仅进一步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且增强了财富管理对财富人士的吸引力。

(一) 财富管理中心发展模式。

财富管理中心就是集人才与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于一体的区域。财富管理这一概念遍及金融行业的各个相关区域, 并且占据重要地位。它将金融业带领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的同时, 也在大力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目前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若干个全球性及区域性的财富管理中心, 其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按照规模、功能、影响力这三大指标, 财富管理中心可以划分为世界级财富管理中心、区域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地区级财富管理中心三种类型。从发展历史和规模来看, 公认的世界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是纽约和瑞士, 区域级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是新加坡和香港, 而地区级财富管理中心则往往是具有金融规制或者试验权限的金融都市, 或者具有独特高端旅游资源的经济中心城市, 如深圳、青岛等城市。从所发挥的功能来看, 又可以将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划分为私人银行中心、多元化专业财富管理中心、基金中心、群岛离岸中心、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一般金融中心。

作为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中心城市, 财富管理中心是财富管理机构、人才、管理资产的高度聚集地。目前, 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全球性及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 主要集中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尤以瑞士、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 且发展历史久远。近十几年来, 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亚洲财富管理中心也日渐兴起。

综观上述财富管理中心确立与发展的过程, 从国家层面来看, 财富管理中心主要可分为美国模式、瑞士模式和群岛模式三种。

美国模式亦称大国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与俄罗斯均属此种模式。主要特点为:一是以大型金融集团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为主;二是以在岸业务为主营服务方式;三是财富管理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四是为财富管理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在此种模式中, 美欧各地的财富管理中心各具特色。一个财富管理中心往往是商业、旅游、会展等中心, 是国际、国内大企业总部的聚集区, 并在基金管理及衍生品交易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与竞争力, 从而为财富管理中心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瑞士模式亦称小国模式, 卢森堡、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属于此类模式。主要特点为:一是以私人银行为主导力量;二是以离岸业务为主营服务方式;三是财富管理市场面向全球;四是以贵族、皇室及各类富裕人士为服务对象。这些特点与此类国家的历史及内在市场容量有密切的关联。在此类模式中, 瑞士的苏黎世和日内瓦作为传统型财富管理中心, 具有深厚的财富管理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 以私人银行为代表的财富管理机构致力于提供专业、细致、私密的高端服务, 已成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主要典范。作为新兴财富管理中心的新加坡和香港, 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明确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也对汇集全球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群岛模式亦称离岸金融中心, 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列支敦群岛等即属此类。其主要特点在于它们相对于瑞士是更为优越的离岸中心。值得注意的是, 群岛作为财富管理中心, 主要是起到注册而非运营的功能, 这一点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效仿的。

(二) 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国际借鉴。

各个财富管理中心的侧重点和发展特色虽各不相同, 但却表现出财富管理中心确立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共同特征:一是经济水平发达, 能为财富管理提供充足的财富资源;二是机构相对聚集, 云集了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财富管理机构, 涵盖了私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个领域;三是环境成熟良好, 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序的商业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四是服务功能健全, 拥有良好的城市政务服务和法制环境, 政府对财富管理发展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五是监管体制科学, 建立了适合财富管理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六是人才济济, 各类财富管理人才汇集,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财富管理高端人才。这些基础要素共同造就了适合财富管理发展的城市品质, 这也是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应当关注并大力完善的方面。

二、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分析

(一) 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优势

1、独特的区位和品牌优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青岛作为沿海城市, 同时又是山东省的区域经济中心, 财富管理中心发展的重任自然落到了青岛。在2009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中, 青岛被规划为蓝色经济核心城市, 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 具有发展财富管理中心的区位优势。青岛也是全国最早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 存在“海尔”、“海信”、“青啤”等大量全国知名品牌, 这也将成为青岛建设财富管理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和基础。

2、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优势。

近年来,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 青岛在主要指标中一直位居前十。这不仅体现出青岛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也体现出了青岛在发展财富管理中心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随着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综合实力与经济总量也在迅速攀升。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 青岛市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力、竞争力与开放程度, 曾被评为“全国十大经济中心城市”和“全国最具活力城市”, 这不仅能够促进青岛市的经济进步, 也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更为拥有较高资产和房产的个人与社会群体聚集奠定了一定基础。《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 青岛的富翁人群中超过十亿的有50人、过亿的有880人 (占山东的46.5%) , 过千万的有12, 500人 (占山东的35.7%以上) 。

3、相对的环境优势。

近年来, 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 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富裕人士向安全、宜居的城市转移, 这也为青岛建设财富管理中心提供了后发优势。作为中国宜居之都的青岛, 地处北温带季风区, 属于温带气候, 空气湿润、温度适中,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山海优美、环境整洁。青岛还先后获得过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具有建立财富管理中心的环境条件。

4、潜在先行试点比较优势。

一般来讲, 我国在推进金融改革之前, 都会选择部分城市作为先行试点。温州、泉州作为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都没有选择财富管理的定位, 唯有青岛先行先试财富管理综合改革, 并已获得国务院审批。财富管理作为国内新兴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 在发展环境、配套服务、市场开拓、培育金融意识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法制环境、安全保障、税收优惠、征信体系建设等方面, 都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创新。选择在青岛进行我国财富管理试点, 既可以充分发挥青岛独特的资源优势, 又可以避免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试点, 产生较大影响面和波及面, 对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富管理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 青岛市财富管理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财富管理人才队伍薄弱。

近年来, 个人理财经理队伍成长迅速, 但整体素质远不能满足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大多仍停留在投资管理、产品销售等层面, 很少能真正从财富规划角度真正与客户进行沟通, 提供有价值的财富管理服务。财富管理队伍需要系统进行培训, 需要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需要逐步充实私人投资业务、房地产业务、保险业务、节税业务等专业知识的专家级客户经理。真正为高端客户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一站式理财规划和投资咨询服务, 不断完善个人高端客户服务内容。

2、定制化服务仍需完善。

财富管理业务目前仍以产品为中心, 处于狭义的产品销售和投资管理阶段, 以向客户推销产品为主, 还没有实现财富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缺少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定制化服务, 还不能满足客户包括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保险保障、税务筹划、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等在内的整体财务需求。

3、市场竞争严重同质化。

首先产品上受限于监管, 同质化严重, 结构缺乏创新。理财产品无论是期限安排、目标群体锁定、还是产品结构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增值服务上, 也集中在几个方面, 客户体验没有创新, 缺少个性化服务。

4、金融投资工具匮乏。

财富管理所依托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备、不成熟。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流动自由化等尚未完成的背景下, 金融投资工具匮乏, 业务创新空间受限;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 在制度设计、监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并没有完全反映市场的发展, 存在很多系统性风险。

5、财富管理意识尚需培养。

国内高净值人群大多是财富迅速积累的富一代, 或者是富一代向富二代转移的阶段, 刚刚经历创富阶段, 对财富管理的意识并不是很成熟, 对风险、收益的认识也不全面, 而目前财富管理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普遍存在着刚性对付的问题, 极大地误导了市场, 投资者的容忍度变得越来越低。

三、青岛市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议

(一) 提升财富管理软实力, 形成全国财富管理人才高地。

青岛市政府应支持建立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人才交流市场, 放宽国际猎头公司在青岛的经营限制。通过这一人才交流市场, 有效传递财富管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 促进财富管理人才的流动。而国外猎头公司的进入, 可以将它们原本的业务关系延伸到青岛, 促使高端财富管理人才进入青岛。同时, 也可以和国外知名学府开展合作交流计划。通过内部考核机制, 选择在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中有发展潜力的金融干部, 输送到国外著名学府培训, 一方面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在国际财富管理领域的人脉关系, 为拓展青岛的国际财富管理业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 提升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度, 健全金融要素市场

1、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市场。

青岛应围绕财富管理市场, 完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 研究设立住宅储蓄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 积极开展汽车、旅游等消费金融业务。结合青岛国资国企改革的特点, 推进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创新, 稳步发展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消费金融业务为基础的证券化金融产品。

2、充分开发保险市场。

青岛市还应当把握财富管理多元化业务发展需要, 积极发挥保险在完善财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拓企业年金业务, 支持金融机构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 支持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稳步扩大投资领域和投资规模。

3、错位发展艺术品投资市场。

金融海啸以来, 艺术品与收藏品的管理已发展成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重要内容, 在青岛建立特色艺术品投资市场是建立财富管理中心必不可缺的部分。针对国内艺术财富市场的激烈竞争, 青岛可以借鉴美国新墨西哥州, 集聚多元文化, 并以现当代艺术品为主要对象, 大力发展私人博物馆和多元产业文化群, 在国内外形成品牌影响力。

(三) 夯实软件环境, 健全财富管理法制环境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机制试点, 在更广阔领域开展金融产品备案发行制度试点, 探索引入金融产品上市试运行机制。借鉴国际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不断优化青岛金融法制环境, 积极发挥仲裁员在化解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财富管理审判庭职能。监管机构应完善相关金融产品的政策法规, 明确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 解决政策法规之间的矛盾对立, 例如明确保险在避债避税方面的作用, 对信托产品予以规范, 明确信托产品的风险与功能, 从法律角度为财富管理从业人员进行资产配置提供依据。机构准入上,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基金、信托、第三方理财的本地化研发和服务的培育, 引入国际化的财富管理机构, 提高财富管理的行业发展的氛围;业务开展上, 出台业务发展的标准化指导办法, 提高行业业务开展的规范化, 对不正当竞争、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给予行业惩罚, 促进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良性竞争;监管规范上, 出台客户保密法和财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 建立本地行业协会, 定期举办财富管理行业年会, 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交流, 对违反行业规范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通报。

(四) 提升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度, 以私人银行为突破点。

财富管理是综合利用高端金融资源的领域, 而私人银行则是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的核心业务。青岛应首先建立专门的私人银行集聚区域, 有重点地吸引国内外著名私人银行在青岛设立机构形成合力, 并以此为突破口, 为整个财富管理中心的建立铺下基石, 这也是青岛建立财富管理中心的首要目标。在建立私人银行集聚区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优化财富管理聚集区功能布局, 构建层级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的财富管理集聚区空间体系。

四、结论

青岛市是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 良好的自然环境, 较好的实体经济基础, 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一定的实践经验都利于财富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但青岛市在构建财富管理中心的过程中, 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横向经济联系松散, 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足等限制了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步伐。构建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首先要以经济基础为基础, 明确定位, 突出青岛的特色发展。同时还要加强财富集聚区建设, 形成规模经济, 降低发展成本, 加强合作, 重视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增强科学合理发展方式, 加快培育本土财富管理机构, 大力引进世界级财富管理机构。大力支持金融创新, 不断创新金融机构, 引进和培养高端财富管理人才, 加大财富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完善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努力营造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开拓更广的市场和眼界。

摘要:2014年,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得到了国务院批准,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区域经济中心, 以其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与特色, 成为我国发展财富管理中心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本文结合青岛市发展规划及重要政策, 借鉴国内外财富管理的发展指标、数据及研究报告, 力求全面、客观地分析青岛财富管理中心的机遇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实际, 提出目前财富管理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给出青岛市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的相关建议。

残疾人英语培训中的口语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残疾人 英语培训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22-01

一、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这些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发展,相应地,我国的教育培训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我国的学历教育得到而来长足发展的同时,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特别是职业教育培训迅速兴起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职业教育培训中,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文化全球交流不断推进的国际背景,相应地,许多培训机构开设了英语培训课程。就残疾人而言,开展英语口语培训,使残疾人更好地掌握英语口语交际技能,有利于其在就业市场中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对残疾人英语口语培训教学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背景介绍

目前在外语教育培训中受到广泛应用的理论是二语习得理论,因为人们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二语习得的过程。二语习得就是除了母语以外的语言的习得过程,个体差异也就是二语习得的每个主体都是存在一定个体差异的,他们在情感变量、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方面均不尽相同,这些个体的差异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二语习得的效率和质量。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充分尊重个体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动态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或者学习活动,体现了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从人的认知心理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就是和其他个体存在许多不同之处的,并且,随着个体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从而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人特色千差万别,人的这些特征无疑对于二语习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二语习得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的教育培训,也就是要高度关注残疾人与普通人不同之处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口语教育培训工作。

三、残疾人英语口语培训的思路

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培训经验,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残疾人英语口语培训工作:

(一)充分利用残疾人参加培训的动机因素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其他群体参加英语口语学习的动机较为复杂的情形不同,残疾人参加应用口语培训的动机较为单纯、明确、清晰,其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直接的需要就是在一定期限的培训之后掌握最为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残疾人参加培训的这个动机因素,在开始培训之前就对其动机进行肯定,以便充分激发学习的潜力。此外,对于某些受到家属、父母影响而参加培训的人员,部分人员没有强烈的动机,对此,需要培训者对其认真讲究参考培训的重要性、能够对其带来的各种好处,树立其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充分利用残疾人参加培训的焦虑因素

残疾人由于长期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自小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了在参加英语口语培训的时候普遍存在焦虑因素。为此,我们在对残疾人开展英语口语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焦虑因素,一方面,鼓励其积极学习、使其树立学好英语口语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将其焦虑因素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要明确告诉参加培训的学员,作为残疾人参加英语口语培训有些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英语口语技能后,逐步克服焦虑的情绪。

(三)充分利用残疾人参加培训的信心因素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在残疾人进行英语口语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能力的大小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其是否具有学好英语口语的信心,而残疾人和其他普通人不同之处就在于,残疾人普遍缺乏学好英语口语的自信心,这是由于残疾人长期的生活环境所决定了的。所以,在开展残疾人英语口语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讲究教学技巧,更要讲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引导,在残疾人取得英语口语学习成绩时给予表彰,并注重对其他所有参加培训者的鼓励,让他们认识到残疾人也能够学好英语口语。

(四)充分利用残疾人的年龄优势开展口语培训

在通常情况下,参加英语口语培训的残疾人其年龄较大,而通常人们又认为年龄较小的人更容易学会一门语言,这样的观点,极其容易导致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但是,是否真的就是年龄较小的人更容易学会英语口语呢?对此,是存在较大争议的,有相反的观点认为外语学习成功的人有许多是年龄较大者。所以,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要向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讲清楚,让他们充分认识年龄不是学习外语十分能够成功的关键性问题,甚至让残疾人认为他们的年龄阶段正是学习英语口语的良好时机,树立其学好外语的信心。

(五)针对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设计课件

普通口语课堂针对的是同一类别的健全人群,例如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而残疾人的口语培训,主要是为肢体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开设。他们因为残疾类别的不同,身体本身代偿功能的不同,相应的在英语口语学习的方式上也略有区别。视力残疾人的听力和记忆力非常好,导致他们的语言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这样,在口语教学的课件设计中,主要突出以听说为主,将重要内容编排成朗朗上口的语音片段,有利于视力残疾人加强记忆。而肢体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他们往往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坐在桌前,专注于学习。在课件设计中,主要突出以表演和演练为主,听说为辅。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口语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王凡.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J].教育经济研究:2010(1).

[2]马伟林.评价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6).

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 篇4

工作总结

紧扣时代脉搏狠抓残疾人职业培训s0100

——晋城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晋城市康复医院一方面注重自身发展、壮大、腾飞,另一方面谨记市委、市政府、市残联关于积极推进按摩事业,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作贡献的深切希望,积极为残疾人寻找就业的门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于1997年成立了盲人按摩培训中心,迄今为止,已举办了十五期盲人按摩培训班,培训出260多名按摩师,并颁法了盖有劳动局和按摩指导中心章的按摩资格证书和结业证书,现在他们已经全部得到就业,就凭借学到的一技之长,或加入医院队伍,或自己打台自己唱戏,从原来依赖家庭,依靠社会飞跃到为国为民奉献光和热,心情舒畅地实现人生价值。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设盲人图书室。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针对盲人的特点,开设了全市唯一的一所盲人图书馆,包括盲人图书500多册,有声读物200多盘等等配套完整的盲文读物,便于盲人学习,尽快提高;另外,配备并使用了人体头颈、躯干、五脏六腑的分解模型、人体十四经络循行和针灸穴位的电子模型、人体骨架模型、经络语音等设备便于解剖教学和盲人记忆,为学员的知识巩固、自我充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丰富了学员们的业余生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第二学习环境。

二、培训教师的选用。盲人按摩培训班由我院专业按摩师任教,他们业务理论过硬,临床经验更为丰富,俨然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

三、授课形式。授课采用面授与临床实习相结合形式,学员们在课堂上学习理论,课余则安排在按摩病房见习临床治疗,此外,课程结束后,还专门为学员安排一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使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巩固、消化。

四、课程安排。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解剖学》、《中医学基础理论》、《经络学》、《输穴学》、《按摩治疗学》,另外学习了盲文、手法,思想政治课等等。共计286课时。学习班教学时间安排实行周六制,每周安排一天半的休息时间。学习期间,注重培养学员的政治素质,不但向学员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十六大”报告,而且举实例让他们树立身残志坚、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四自”精神,实现平等参与,发展自己,从而奉献社会。

五、培训后的效果。参加培训的学员遍及晋城各县市。在医院扶残助残大环境的影响熏陶及政治思想课的教育下,学员的整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他们尊敬师长,彼此间相处融洽,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他们还主动搭配分组,轮流打扫教室宿舍卫生,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共同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洁净的求知、生活空间,托起了一片爱的晴空。

六、颁发证书。每年举办一期盲人按摩培训班。学制3个月,医院提供住宿,费用自理。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参加了按摩理论与手法的考试,全部取得优异的成绩,合格毕业,并颁法了盖有劳动局和按摩指导中心章的按摩资格证书和结业证书,为按摩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七、全部就业。结业后,他们各展其才,凭借着过硬扎实的按摩理论和娴熟的按摩手法,全部就了业,找到了

自己满意的工作。有的在大型的桑拿中心担任按摩师,有的自己开设门诊,有的则留在医院成为正式职工,年纪孝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的学员经推荐,已到盲人按摩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续继深造。截止目前已培训学员260多名,均实现了就业。毋容置疑,我院已成为盲人肢残人等残疾人学习就业走向成才、实现人生梦想的摇蓝、培养优秀按摩师的沃土。

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 篇5

国际残疾人运动

主讲

亮 尤

中国残联国际部联络处处长

第一节

国际残疾人运动发展阶段

有学者根据国际残疾人运动的发展情况和有关立法情况,把国际残疾人运动分为5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1780—1887年)。残疾人运动的萌芽,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社会化生产的初期,在人道主义思想影响下,伴随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而萌生的。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出现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如德国实行了工伤保险;瑞典建立了全球第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我国北京建立了第一所盲校“启瞽明院”;山东建立了第一所聋校“启喑学校”。

二、初创时期(1887—1948年)。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日益社会化,工业社会风险加大,失业、事故、疾病、伤残等问题逐渐突出,促使欧美一些国家的政府重视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福利保障政策。这期间,一是建立包含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增多。如,法国、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二是一些国家和国际社会出现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全国性、国际性组织。如,“海伦凯勒国际”开始提供防盲服务、第一个国际性残疾人服务组织“康复国际”成立。三是各国为残疾人服务的公立、私立机构也逐渐 1

增多。我们注意到,这一时期,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从工伤保险逐步拓展到康复、保健、福利、教育等方面,虽然仍没有跳出“生活保障”的圈子,但内容比先前丰富多了。

三、发展时期(1948—196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相对稳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成为西方国家政党竞选的必争之地。同时,国际人权事务的发展,残疾人特别是战后伤残人员强烈要求回归主流社会,在客观上推动了残疾人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残疾人运动呈现出了跳出“保障生存”的圈子,开展了为残疾人争取人权和回归社会主流的斗争。社会初步改变了对残疾人的看法,“残疾人不仅是救济对象,也蕴藏着巨大的活力,可以对社会做贡献”的观念逐步确立。

在这期间,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其中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世纪50年代,我国成立了盲人福利会和聋人福利会,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生活福利的政策。其间,建立了数以千计的福利工厂、特教学校和福利事业单位,奠定了新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基础。

四、立法时期(1968—1981年)。随着人权运动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残疾人反对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空前活跃。国际社会相继从立法上确立残疾人的地位和维护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如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了《禁止一切无视残疾人的社会条件的决议》、《弱智人权利宣言》和《残疾人权利宣言》。一些国家也颁布了保障残疾人 的专门法律。

五、成熟时期(1981年之后)。伴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生产力极大解放,经济进一步发展,各国相互进行着多边联系和交往。在残疾人领域,残疾人组织更加壮大,各国残疾人的交往和合作日渐增多,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国际残疾人运动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世界残疾人的工作体系和残疾人工作的共同行动。

第二节

当今世界残疾人运动的特点

一、认识统一。当今世界虽然各国社会制度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但对于残疾人的认识却基本一致,普遍认为残疾人是人类社会资源的一部分;残疾人的人格尊严应得到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应受到保护、潜力应得到开发利用;保护残疾人的权利,是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认为残疾人事业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二、目标一致。这就是促进残疾人“享有平等权利,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促进以下目标:使残疾人得以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并享有平等地位,也就是说具有全体公民同等的机会,平等分享因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改善的生活条件。”

三、立法保障。一是联合国制定了一些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公约、宣言、决议,并要求会员国必须通过立法,以保障残疾人权益。二是

世界大多数国家制定了有关残疾人的基本法及有关就业、康复等内容的专门法。如中国的《残疾人保障法》、美国的《残疾人法》、日本的《残疾人对策基本法》、英国的《残疾人法》、欧盟的《残疾人立法指导方针》等。

四、政府主导。当今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社会事务来抓。

一是绝大多数国家设立了残疾人事务国家机构。1990年11月,联合国就“残疾人事务国家协调委员会”问题召开了专门会议,“强烈敦促各国政府建立残疾人事务协调机构,或者加强现有的组织机构”。并指出“应当使国家协调委员会成为常设机构并制度化”。据此,中国设立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美国有“总统残疾人事务全国委员会”、日本立法设立了“残疾人对策本部”。

二是各国逐步将残疾人事务纳入到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

三是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作用。

四是各国都采取措施,对残疾人的生活、就业、康复、教育等权利进行保障,并致力于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如许多国家制定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定促进康复、教育、保障生活、丰富文化的政策规定。可以说,在残疾人权利保障方面各国的行动是基本一致的。

五、合作互动。在联合国及国际残疾人组织的推动下,全球性、地区性、国与国之间的残疾人交流活动频繁,如残疾人奥运会及各项

体育活动的举办、残疾人康复技术的交流、残疾人技能竞赛的开展。等等。

六、手段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为残疾人服务的手段日趋现代化。如残疾人康复技术的发展(有的已经智能化),无障碍理念的更新(现在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无障碍,也包括信息、通信无障碍等)、手语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等等,这些都给残疾人带来了全新的生活。

七、服务网络化。许多国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并延伸到社区的残疾人组织服务网络,各种公立的、私立的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遍布全球,直接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工作逐渐社会化。

第三节

当代国际残疾人运动

当代国际残疾人运动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981年定为“联合国残疾人年”、1983—1992年定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之后,国际残疾人运动加快了发展,残疾人及其代表组织的呼声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国际残疾人运动走上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联合国通过了三个国际文书以保障残疾人的权利与尊严。这三个国际文书分别是《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和《残疾人权利公约》。作为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残疾人权利国际文书,《残疾人权利公约》覆盖范围更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保护各类残疾人应该享有基本的人权和自由。

在国家层面上,残疾人问题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各国纷纷通过与残疾人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规划和项目,将残疾人问题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

一、“国际残疾人年”。1976年,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其主题为“全面参与和平等”。

二、“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2年,联合国宣布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是指由联合国倡导的一项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工作计划。联合国大会同时通过决议《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1984年6月,中国政府接受了联合国代表递交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还为联合国国际残疾人十年自愿基金提供了捐款。

三、“国际残疾人日”。1992年,联合国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决议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采取更加积极和广泛的行动与措施,以实现“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和《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所确立目标,以期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

四、亚洲及太平洋区域残疾人十年

亚太区已经执行两个亚太残疾人十年,目前,正在执行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

1.第一个亚太残疾人十年。1992年,在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的提议下,亚太经社会率先通过决议,启动1993—2002年亚洲及太

平洋残疾人十年,以提高本地区各国对残疾人的意识,重视残疾人的权利。这是在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后第一个区域性的残疾人十年。启动会议于12月3日在北京召开,数百名中外残疾人和会议代表举行联欢,共同欢度第一个“国际残疾人日”。在这十年中,邓朴方主席率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问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呼吁各国政府和社会注重残疾人事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第二个亚太残疾人十年。尽管亚太地区残疾人事务在第一个十年期间取得了长足进展,挑战仍然是巨大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本区域残疾人事务,亚太经社会于2002年通过了关于在21世纪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残疾人“缔造一个包容、无障碍和以权利为本”的决议,以及“琵琶湖千年行动纲要”,宣布2003年至2012年为第二个亚太残疾人十年,重点强调在对待残疾问题上从慈善性质到以人权为本的方针的转变,并提出了七个优先发展领域。这七个领域是:(1)残疾人自助组织及相关家庭和家长联合会;

(2)残疾妇女;

(3)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教育;

(4)培训和就业,包括个体经营;

(5)出入各类建筑的环境和公共交通;

(6)享用信息和通信设施,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和辅助技术;

(7)通过能力建设、社会保障和可持续的生计等方案扶贫。由于时间关系,这七个领域就不一一展开了,大家可以上网去查阅。

3.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随着2006年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通过及各国签署批准公约,残疾人的权利保障越来越得到重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于2012年在韩国仁川召开亚太经社会部长级会议,通过了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2013—2022)的部长级宣言,并通过“仁川战略”。“仁川战略”参照《千年发展目标》的格式,制定了十项具有时限性的、可以核查的目标。

十个大目标又细分为27个具体目标和62项指标。这十项大目标是:

目标1 减贫及改善就业; 目标2 促进参与政治进程与决策;

目标3 物质环境、公共交通、信息通信无障碍; 目标4 社会保障;

目标5 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与教育; 目标6 两性平等;

目标7 减灾方案中的残疾人问题; 目标8 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目标9 残疾人权利公约与国内立法; 目标10 区域合作。

这些目标,也不一一展开了。请大家上网查阅。

伴随着亚太残疾人十年的开展,非洲残疾人十年等其他区域性残疾人十年也相继开展得有声有色。

第四节

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与国际残疾人运动的关系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残疾人事务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汲取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为推动世界残疾人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邓朴方主席还于2005年获得了“联合国人权奖”。

一、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为配合“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活动的开展,1986年,中国成立“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中国组织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就是在 “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期间,汲取国际上先进思想和成果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1988年3月,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的基础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开启了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残疾人事业。

二、回顾联合国残疾人事务的发展历程,我们注意到联合国每十年上一个台阶:联合国大会于世纪80年代通过《关于残疾人的世界

行动纲领》、90年代通过《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新世纪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残疾人权利公约》。

《行动纲领》和《标准规则》对中国的残疾人事业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关于《公约》,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是制定《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和公约制定进程的积极参与者,是第一批签署公约的国家,同时也是公约的最早缔约国之一。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切实履行《公约》。2010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首个履约报告。2012年9月,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在日内瓦对中国履约报告进行了审议。

三、中国残联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残疾人事业在邓朴方主席的领导下,便开始在国际上产生影响,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并参与发起“亚太残疾人十年”。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在多个国际场合呼吁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并且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是最早倡议联合国制定《公约》的国家之一。2000年3月,中国残联举办“世界残疾人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会议”,并通过《北京宣言》,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对联合国启动《公约》制定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参与发起和制定《公约》并参与了谈判全过程,为《公约》的出台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2012年6月,中国残联举办了“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北京国际论坛,探讨全面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及2015年后残疾融合发展战略。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强烈呼吁

国际社会将残疾人问题纳入2015年后联合国发展战略框架。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为论坛专门发来贺辞。贺辞中,潘基文“赞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中国国内和国外为推动残疾人权利所发挥的引领作用”。

第五节

国际纲领性文件

一、联合国残疾人世界行动纲领。联合国大会于1982 年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它是一项增进残疾预防、康复和机会均等的全球战略。《纲领》强调必须从人权观点出发处理残疾问题。

《纲领》中提出了各项国际性措施,要求各会员国必须通过立法,为这些措施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法律基础,并把这些措施列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实现世界行动纲领的总目标。

“机会均等”是《纲领》的中心主题。该主题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是:不应孤立地处理涉及残疾人的问题,应当在正常的社区服务的背景下加以解决。

二、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联合国大会于1993年通过了《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尽管《标准规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却体现了各国政府强烈的道德和政治承诺,即采取行动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

《标准规则》总结了《世界行动纲领》的内容。这些规则结合了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期间发展起来的人权观点,涉及残疾人平等参与的前提、平等参与的目标领域、执行措施和监测机制,覆盖了残疾人生 11

活的方方面面。

《规则》规定要指定特别报告员监测其执行情况。目前,联合国残疾人事务特别报关员是南非的查克林。

三、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于2006 年12 月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公约》是21 世纪第一个综合性人权条约。它标志着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和方法发生了“示范性转变”。

《公约》是一份明确关注社会发展层面的人权文件。《公约》重申身患不同残疾的所有残疾人都有权享受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阐明并描述了各种权利应如何适用于残疾人,阐明了在哪些领域须做出便于残疾人有效行使其权利的合理调整;残疾人的权利在哪些领域受到侵犯;以及必须在哪些领域加强对残疾人权利的保护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议并积极推动和支持联合国制定残疾人权利保护国际公约的国家之一,全国人大于2006年批准《公约》。截至2013年8月,已有133个国家签署《公约》。

第六节

主要国际残疾人组织

一、康复国际。康复国际,是一个长期致力于促进残疾人康复和福利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该组织在美国纽约设有秘书处。在近100个国家拥有会员和准会员,还有若干国际组织会员。与联合国系统特别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以及联合国各区域性机构

保持密切联系,并在这些组织中具有咨商地位。

康复国际是最早积极倡导残疾人康复和服务的国际组织。它率先提出了目前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对于推动发起“联合国残疾人年”、制订和实施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等重大的国际行动,曾发挥过重要影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康复国际的正式会员。

二、残疾人国际。残疾人国际,是一个跨残疾类别、强调残疾人自我代表和管理并积极致力于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权利的国际残疾人组织,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

该组织总部和常设秘书处设在加拿大。目前共有1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会员组织,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会员组织自成立以来,尽管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但一直活跃于国际残疾人舞台,曾参与“联合国残疾人十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等行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该组织正式会员。

三、世界盲人联盟。世界盲人联盟,是一个为全世界盲人和视力障碍人士争取平等机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该组织常设秘书处设在西班牙。现有158个正式会员、11个国际组织会员和32个准会员,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

近年来,它与康复国际等残疾人组织一起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进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盲人协会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盲人组织在世界盲人联盟中共同分享一个正式成员的席位。

四、世界聋人联合会。世界聋人联合会,是一个争取聋人权益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

该组织总部设在芬兰,它主要关注和服务于完全丧失听力或听障严重并以手语为交流工具的聋人。世聋联主张手语是聋人的自然语言,认为使用手语是聋人的权利,呼吁各国承认和发展聋人手语,培训并提供手语翻译,确保公共信息和服务的无障碍,以便为聋人实现合法权利创造条件,为其参与社会消除障碍。

中国聋人协会为其正式会员。

五、融合国际。融合国际,是由各国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组织组成的国际组织,其100个会员组织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

该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秘书处设在法国。该组织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其宗旨是维护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的权益,增进残疾人亲友的理解。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其正式会员。

六、国际残疾人联盟。国际残疾人联盟,是残疾人国际、康复国际、世界盲人联盟、世界聋人联合会等残疾人组织的联合组织,号召和团结世界各地的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推动和参与联合国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在整个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是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国际性代表组织,负责组织并指导、协调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其他高水平残疾人体育比赛。我国于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2008年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八、国际特殊奥林匹克理事会。国际特殊奥林匹克理事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弱智人体育运动的民间团体,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和推进世界各国开展弱智人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国际性特殊奥运会。我国于2007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篇6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

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分级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

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

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

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

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2.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姿式矫正、日常生活活动、语言交往训练和引导式教育。

开展智残儿童六个能力领域康复训练。

3.配合同级残联康复部完成有关康复工作任务,指导社区康复训练服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 1— 二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50张(包括养护和治疗床位,其中治疗床位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60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75%,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

每10~15张训练床位配1名康复医师,每10张训练床位配备1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人员)、3名康复护理人员。配眼科技术人员、假肢与矫形器技师各1名,特教教师不少于2名。

(四)业务部门设置

在一级基础上设:

1.康复门诊部:设有各科康复门诊、功能评定室、化验室、放射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理疗室、药房等。

2.肢体康复科:设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室。3.低视力康复科。

4.康复工程部:可利用各级辅助器具中心资源,协作开展辅助器具服务。

(五)技术水平

在一级基础上,开展以下康复业务:

1.康复训练: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步行等训练和牵引疗法。

2、电疗、透热治疗、光疗技术。3.针灸、按摩等传统疗法。

4.低视力康复:提供低视力检查、助视器验配、视功能训练及助视器供应等服务。5.社区指导:配合同级残联康复部完成康复工作任务;指导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对基层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6.康复工程:家庭康复的环境改造指导,简易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器具、矫形器、助行器、自助具的制作和训练指导。

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二)康复床位100张以上。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1.5。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120人,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70%。康复医师、康复治疗人员、康复护理人员、眼科技术人员、假肢与矫形器技师、特教教师配置原则上同二级;根据业务开展情况配备职业和社会康复工作人员。

(四)业务部门设置

在二级基础上设:

1.增设职业、社会康复室、心理科。2.功能评定科。

3.分设偏瘫、截瘫、骨科等科室。

4.分设康复训练科(运动疗法科、作业疗法科、语言治疗科)。5.增设手术科室(如矫形外科、眼科等)。

(五)技术水平

在二级基础上,开展以下康复业务:

— 2— 1.功能测评:电生理诊断,感觉功能测评,作业及语言能力测评,临床心理测评,心肺功能测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测评。

2.矫正体操,促通治疗手法等运动治疗技术。

3.工艺疗法,认知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畸形矫正等作业治疗技术。4.常见语言交流障碍的治疗。5.心理治疗。

6.康复工程:假肢、矫形器处方及训练,临床常用矫形器的制作。7.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的技术和方法。8.白内障复明、骨科矫治手术等。

三、机构管理

(一)行政管理

1.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要领导熟悉业务,具有一定管理水平,胜任工作。领导班子内部合理分工,各项管理工作有人负责。

2.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3.有中心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季度安排和具体落实措施,定期检查、评估和总结。

(二)业务管理

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程、规章,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管理制度、训练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并组织落实,防止事故发生。

2.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效果和各项业务质量评价,制定改进方案。

3.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计划,加强岗位培训及考核工作。

4.掌握本地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制定指导基层康复业务指导工作计划,配合残联康复部门抓好社区康复工作典型,接收基层转介服务。

5.制定康复科研计划,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每年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篇,二级中心3~5篇,三级中心5篇以上。

(三)信息管理

1.有专门信息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制度。

2.建立各项业务档案,保持档案完整,数据准确。

3.做好信息的汇总分析、反馈利用,有可供查阅的评估报告和统计资料。

(四)人事管理

1.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法规、规章,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岗前教育制度,并依据岗位职责,定期组织绩效考核。

3.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均有国家认可的任职资格证书或经过专业培训的结业证书。

4.创新用人机制,改革用人制度,不断探索、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

(五)财务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加强财经纪律。

2.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编制预算和决算,专项经费明细,各项报表规范,填报及时。

3.各类会计档案、凭证、帐簿、报表符合会计制度,保存完好。

(六)设备管理

1.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计划、审批、采购、验收、入库、领发、保养、— 3— 维修、报废、更新等。

2.各种设备、器材要建立规范的帐目,主要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3.实行计划管理,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有适应性、可行性论证。

(七)后勤管理

1.保证业务工作的需要,主动、及时服务,随时维护各种设施、设备,保证水、电、气、暖正常供给。

2.健全物品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

3.加强车辆管理,定期维修、维护,保证工作用车。4.保证中心内外环境优美,清洁卫生。

(八)安全管理

1.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对易发危险的设备和要害部门有特殊的管理措施,如高压力系统、高压氧仓、氧气供应系统、危险品库、配电室等。

3.有完备的防火、防盗设施和报警装置,标志醒目,定期检查更换。

(九)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

1.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2.建立内外监督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职工热爱残疾人事业,抵制不正之风,对中心工作满意度定期考核。

四、康复业务场所要求

1.康复业务场所应设在易于残疾人方便抵离的地方。2.康复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60%。

3.通行区域和患者经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设施应体现无障碍设计,地面防滑,走廊墙壁应有扶手装置。

4.地板、墙壁、天花板及有关管线应易于康复设备,器械的牢固安装、正常使用良好和经常检修。

5.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康复场所,色彩设计、装饰应适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

五、设备和器械

(一)一级康复中心应根据业务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械 1.基本设备

诊察床、诊察桌、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出诊箱、注射器、纱布罐、药品柜、紫外线灯、洗衣机、电冰箱、高压灭菌器具等 2.康复训练器具

训练用垫和床 训练用扶梯

儿童肋木 姿势矫正镜

儿童平行杠 训练用棍和球

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 收录放机

儿童用桌椅 钻滚桶

图形认知组件 拼图、插板、玩具

木条床(台)梯形椅

脑瘫康复用姿势矫正椅 踝关节矫正板

大、小巴氏球

3.智力测评工具、量表、软件和教学、生活服务等器械和设备

(二)二、三级中心根据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械

1.基本设备

— 4— 显微镜、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器、X光机、灌肠器、供氧装置、紫外线灯、洗衣机、电冰箱、高压灭菌器具等

2、运动治疗

训练用垫和床 训练用扶梯

肋木 姿势矫正镜

训练用棍和球 常用规格的沙袋和哑铃

墙拉力器 划船器

手指肌训练器 股四头肌训练器

前臂旋转训练器 滑轮吊环

常用规格的拐杖平行杠

脑瘫康复用球浴 脑瘫康复用姿势矫正椅

常用规格的轮椅、助行器及儿童用训练器械 3.作业治疗

沙磨板 插板、插件、螺栓、滚筒、训练用球类

日常生活训练用具及儿童用训练器械 4.理疗

中频治疗机 低频脉冲电疗机

音频电疗机 超短波治疗机

红外线治疗机 磁疗机

颈椎牵引设备 腰椎牵引设备 5.传统康复治疗

针灸用具 人体经络穴位示意用品 按摩用品 6.语言治疗

录音机或语言治疗机 非语言交流写字画板

语言治疗和测评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等)

7、功能测评

关节角度测量仪 肌力计

肌电图仪平衡仪

心电图机 脑电图机

血压计

8、智力残疾康复

智力测评工具、量表、软件

打击乐器、电子琴、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洗漱、饮食、清洁、简单劳动等日常生活训练设施、器具、工具、家具、电器

9、低视力康复

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近用)、低视力专用视力表、助视器配镜箱、各种类型助视器

10、辅助器具服务所需要设备、器具种类参照相关标准执行

六、质量控制

各部门按工作规定和操作规程开展各项工作,建立量化考核指标:

1、康复病案和康复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

2、康复训练总有效率≥80%

3、康复床位使用率≥60%

4、康复器材、设备完好率≥80%

5、残疾人康复服务满意率≥80%

— 5—

6、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站制备的5 d内新鲜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1.2 MAP洗涤液

200 ml0.9%生理盐水×3袋, 100 ml红细胞保存液 (MAP液) 1袋, (山东威高医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产品) 。

1.3 制备/存放

无菌连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袋与红细胞洗涤液, 经离心后连续洗涤3次, 最后添加MAP液, 充分摇匀。更换血液标签为洗涤红细胞 (MAP) , 保存期为35 d, 交至供血科做为洗涤红细胞库存。

2 结果

2.1 近几年青岛市各大医院对洗涤红细胞及配型洗涤红细胞需求不断增高。

2.2 统计成分科加班制备急诊用洗涤红细胞记录, 次数明显减少。

2010年为45次、2011年为32次、2012年为37次 (其中10月份~12月份为0次) 、2013年1月~4月仅2次, 且均为AB型。

3 讨论

洗涤红细胞去除了绝大部分的血浆、白细胞以及在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 相对减少了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临床上广泛用于:①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 (麻疹、血管神经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的患者;②AIHA和PNH患者;③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1]。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2012版) 颁布之前, 使用无菌接管机连接原料血液和洗涤液, 红细胞最终的添加液是0.9%生理盐水, 不能为红细胞提供能力, 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只能保存24 h。现在青岛市中心血站将红细胞最终的添加液改为红细胞保存液, 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2], 洗涤后的产品可保存35 d。

青岛市中心血站对医疗用血单位预约洗涤红细胞的方式为提前24 h进行网上预约。急诊用洗涤红细胞施行随时预约。成分科施行24 h听值班制度, 急诊用和配型用洗涤红细胞, 值班人员电话通知后随到血站进行制备操做。自制定了洗涤红细胞的库存后, 大大改善了临床急诊用洗涤红细胞和成分科工作人员急诊加班的状况。之前临床用急诊洗涤红细胞, 在正常工作时间内, 成分科和供血科可以保障短时间内进行制备和发放工作正常进行。如遇夜间和休息日, 临床急需洗涤红细胞, 由供血科工作人员通知成分科工作人员, 紧急赶往血站后, 进行制备, 延长了操作时间, 患者等待时间长。自2012年10月份起, 成分科工作人员每天查询洗涤红细胞库存后, 根据库存量补充A、B、O各型洗涤红细胞为6U, 以保障正常的洗涤红细胞库存, 供临床应用。经过半年的实践, 证明合理建立洗涤红细胞库存不仅大大节约了患者的宝贵时间, 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 同时减轻了成分科与供血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张伟东, 黄爽, 关飞舜, 等.广州地区洗涤红细胞临床应用分析.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 (5) :0477-03.

青岛成立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篇8

12月9日,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鸣锣开市。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金交所)坐落在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由北京国富资本有限公司、青岛城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北金科金联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由有着中国要素交易所“第一人”之称的熊焰带队建设。

熊焰的情怀

成立仪式的前一天,北京首次发布重度污染红色预警,中小幼学校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时间。12月9日的青岛,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对比之下让人清晰意识到,互联网技术让世界变得扁平快速,而生态环境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竞争权重。

熊焰是国富资本董事长,原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总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在北京PE协会等多个协会或组织任领导职务。今年3月,熊焰离开了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与朋友共同筹建了一,只名为“国富资本”的基金。熊焰在成立仪式上阐释了“国富资本”的由来:“缘于《国富论》与《资本论》,但中国对《国富论》这本书的书名翻译有偏差”。熊焰说:“国富论的全名应该是《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整本书论述的是全体国民的财富,我们经常把它理解成国家的富裕,这是个误解。”

如果对国富资本陌生,熟悉要素市场的人对下面一系列交易所应该是如雷贯耳: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北金所今天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成立第三年交易额就做到了6378亿元人民币,成为各大交易所模仿的对象。

北金所走上正轨后,熊焰“全身而退”,并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能在六十岁后“自己雇佣自己”,创业成立“国富资本”,继续做点儿有“意义、有价值、有意思的事”。

金家岭的味道

2015年的金家岭动作不断,资本与财富的味道越来越浓。聚集效应下,青岛东部沿海城区渐渐被染上“金色”,关于财富的话题令人在寒冷冬天血脉贲张。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指出,今年以来,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围绕政策争取、项目引进、交流合作、平台搭建、宣传推介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已经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聚集效应和氛围。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是今年青岛财富管理多层次市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交易中心的顺利筹建,预示着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步伐。

上一篇:风力发电的研究结题报告下一篇:童年高尔基好段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