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试题(精选10篇)
1、公共关系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其作者是()
A.艾维·李B.卡特利普和森特
C.巴纳姆D.爱德华·伯尼斯
2、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
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
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
3、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
A.资料分析法B.公众代表座谈会法
C.群体讨论法D.民意测验法
4、相互见面和离别时最常见的礼节是()。
A.微笑B.拥抱C.握手D.目视
5、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
A.广告定位B.广告创意C.广告诉求D.广告调查
6、在部门隶属模式中,容易将公关限于迎来送往、交际应酬,过分偏重于人际关系功能,这主要体现为把公关机构归属于()。
A.办公室B.联络接待部门
C.广告宣传部门D.销售部门
7、民意测验的关键环节是()。
A.确定调查目标B.抽样
C.实施调查D.设计问卷
8、某体育运动产品生产企业,以著名球星为其新产品的广告代言人。这一企业主要是在树立自己的()。
A.人员形象B.文化形象
C标识形象D.媒介形象
9、企业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一个环节是()。
A.企业实际形象分析B.企业形象差距分析
C.公众辨认与分析D.企业自我形象分析
10、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A.公关调查一公关实施一公关策划一公关检测
B.公关调查—公关策划一公关实施—公关检测
C.公关策划-公关调查一公关实施一公关检测
D.公关策划一公关检测一公关调查一公关实施
二、简答(33分)
1、公共关系的涵义和构成要素(10分)
2、公关关系传播的基本类型:(8分)
3、公共关系部的类型和特点(9分)
4、CIS的构 成要素(6分)
三、公文写作(13分)
函的写作(注意格式,自己上网查一下函的写作格式及其注意事项)
四、案例分析(16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火警电话是:()A、110 B、119 C、122 A、红灯亮 B、绿灯亮 C、绿灯闪烁
B、D、2、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信号是:(C)、A、A、接过来就吃 B、出于礼貌,不好意思不
吃C、拒绝接受
13、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A、消防安全日 B、安全生产日 C、禁毒日
14、上体育课时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做法
3、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A、穿越隔离带 B、在车行道上滑滑板 E、C、在机动车前排乘坐系安全带
4、小学生排路队为什么要带“小黄帽”?()F、A、好看 B、色彩鲜艳,司机叔叔好辨认 C、学校规定 G、5、我国在道路上行驶车辆,必须遵守()H、A、右侧通行的原则 B、左侧通行的I原、则
C、中间通行的原则
6、未满()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A、8 B、12 C、16
7、安全使用电器的做法是:()A、电视、电暖气等长时间运转 B、夜间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取暖不切断电源 C、睡觉前或离家时切断电器电源
8、火灾现场不正确的逃生方法是:()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披上用水浸湿的衣物向安全出口逃离 C、慌不择路,从高楼上跳窗而逃。
9、一个人在家时,如果遇到陌生人想要强行入室,你应该怎么办?()
A、迅速打开门让他进来 B、紧张得不知所措 J、C、立即到窗口大声叫喊或拨打110报警。
10、被歹徒勒索钱物后应该怎么办?(K、)A、由于怕父母批评,谎称钱物丢失了 B、害怕报复,花钱保平安 C、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或者拨打报警电话110
11、在火灾现场,未成年人要坚持的原则是:()
A、先救火再逃生 B、先逃生 C、边救火边逃生、遇到陌生人给你食物,你应该怎么办?()
是:()
A、听从教师指挥完成规定动作 B、离开教
师的保护,擅自做有危险的器械动作C、在指定区域内有序开展活动
15、遇到不了解真相的网友约你见面,你
应该怎么办?()
A、欣然前往 B、无所谓 C、保持高度的警
觉,不能去约见
二、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
1、放学后,有个自称是爸爸朋
友的陌生人来接我,我高高兴兴的就跟着他走了。
()
2、每年的6月20日被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
3、在车行道上可以随意招呼出租车。
()
4、如果遇到有人触电,应赶快找到开关断电;如果离开关太远,可以直接用手接触电人,赶快把他救下!
()
5、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平常接触小动物可以不加提防。
()
6、放学时,因为有急事,所以可以在楼道内抢道奔跑。
()
7、未成年人不得出入营业性网吧、歌舞厅。
()
8、洪灾发生时,可以向高处走,并等待救援小组有序撤离。
()
9、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也会出现伤害。
()
10、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共10题。请大家从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编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里)
1.根据公共事务性质的不同,“教育”是属于(C)。
A.管制性公共事务B.基础性公共事务C.服务性公共事务D.保障性公共事务
2.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A.小政府B.全能的政府C.间接的政府D.恰当的政府
3.公共政策在实施中,有的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正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带来负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同时带来正效应和负效应,还有的政策可能尚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其效应。这体现
了公共政策的(A)。
A。功能多极性B.动态稳定性C.权威约束性D.目标指向性
4.政策规划的选择要依据影响政策规划的具体环境,统筹分析各种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
规划方案,这体现了政策规划的(D)原则。
A.公正B.受益C.优化D.权变
5.公共组织的各部门或机构在水平方向上按不同职能进行分工,分别指挥和监督下级部门
或人员的工作,这种公共组织属于以下哪种结构类型?(B)
A.直线式结构B.职能式结构 C.盲线一职能式结构D.矩阵式结构
6。下列哪种特点的公共组织不适宜采取宽管理幅度?(A)
A.工作任务复杂、工作差异大B.工作种类接近C.组织成员知识程度高、责任感强D_领导者水平高、能力强
7.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工资?(B)
A.奖金B.福利C.津贴D.补贴
8.公共财政可以维持社会总需求和供给的大体平衡。在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公共财政应
该(C)。
A.增加支出B.减少税收C.减少支出D.扩大社会总需求
9.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家是(A)。
A.瑞典B.英国C.荷兰D.法国
10.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C)。
A.绩效计划B.绩效监控C.绩效评估D.绩效结果应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共10题。请大家把每题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112.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政府职能的重点确立为: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说明了我国政府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的转变。
13.鉴于公共政策的动态稳定性,在政策制定时,需要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政策、修正政策等不同环节。
14是最基本的要素,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
连接点,没有它,就谈不上职权和职责。
16.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度财政收支计划。
17.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 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18.公民个人作为评估主体,体现了政府绩效评估中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19.公共管理伦理的内涵包括两个主要的维度:公共管理的制度伦理和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共3小题。请大家在题后空白处对所给问题做出简单阐述)
21.简述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致力于解决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上任为标志。被看作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公共行政改革,是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的开始。这场运动主要致力于解决如下问题: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的职能;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改革政府内部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22.公共政策执行要经历哪些环节?
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政府实验、全面实施。
2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标准是什么?
第一,经济。测定投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经济标准不关注服务的质量或效果。第二,效率。测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效率关心如何在可供利用的资源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共2题。请大家在把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论证)
24.试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第一,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二,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第三,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第五,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第六,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也重视资历。
25、试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快速发展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第二,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第三,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应用水平不高。第四,网络安全问题。第五,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第六,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发展前景:第一,发展重点依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大力加强基层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引导、推进示范,大幅度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第二,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公开范围和信息服务质量。第三,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强调功能特色,加大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四,重点业务系统建设突出协同效益。第五,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拓宽企业投资电子政务的渠道,建设覆盖城镇人口的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推进电子政务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第六,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案例分析题f共1题,20分)
26.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义务教育真正免费了
自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秋全国城市也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这样一来,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由消费者承担部分成本的现象终于解决了,义务教育终于实现了国家买单。请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A.大于法律 B.等同于法律 C.小于法律 D.各不相干 2.社会政策问题的“内在引发机制”不包括哪种情况()。
A.自然灾害 B.生态变迁 C.战争 D.资源配置失衡 3.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A.事前评估 B.外部评估 C.非正式评估 D.执行评估 4.()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A.《劳工章程》 B.《亨利济贫法》 C.《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 D.《伊丽莎白济贫法》 5.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现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政策法规本质上是()。
A.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B.统治阶级的政治措施 C.分配社会价值的工具 D.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6.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方面。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7.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
A.有潜在效果 B.有附带效果 C.没有效果 D.有象征性效果 8.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
A.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B.体现基本国策的精神 C.促进社会公平 D.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标 9.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
A.目的性特征 B.动态性特征 C.系统性特征 D.完备性特征 10.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的关系是()。
A.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 B.实践指导认识的关系 C.平行的关系 D.前后承接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
A.瑞典模式 B.欧盟模式 C.东亚模式 D.北欧模式 E.中国模式 12.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A.公共性 B.严重性 C.相关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系统性 13.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A.偏离社会政策与法规行为的监督 B.社会政策与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与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的监督 E.社会政策法规施动者的监督 14.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A.自愿性 B.福利性 C.强制性 D.公平性 E.补偿性 15.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有()。
A.应征服兵役 B.移居境外 C.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D.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 E.重新就业 三、判断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每小题2分,共20分)16.社会政策的灵活程度,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大于法律。(√)17.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18.已影响到群众生活,即使政府未注意到的公共问题也属政策问题。(×)19.保证弱势人群最低条件的生活水平不违反“效率优选、兼顾公平”原则。(√)20.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体现了社会利益关系的经济措施。(×)21.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22.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23.德尔斐法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决策。(√)24.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点。(√)25.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6.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 答:政策法规终结的内容可分为4类:
(1)功能的终结;
(2分)(2)机构的终结;
(2分)(3)政策法规本身的终结;
(3分)(4)计划的终结。(3分)27.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哪些类型? 答:(1)直接效果;
(2分)(2)附带效果;
(2分)(3)意外效果;
(2分)(4)潜在效果;
(2分)(5)象征性效果。(2分)28.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1)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3分)(2)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2分)(3)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3分)(4)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分)五、论述题(本题20分)29.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 答:(1)提高确认政策法规问题的能力。确认政策法规问题是整个政策法规过程的首要环节。
确认政策法规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而且对整个政策法规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2)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政策法规作为人们利益关系的具体体现,政策法规的利益整合能力就必然成为政策法规能力最重要的内容之--。
(3)提高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是政策法规能力的主要方面。
(4)提高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是制约政策法规的效益与效率,并进而影响政策法规整体能力的一一个关键性因素。
学校:年级:七科目:数学考试时间:执笔教师: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较好的方面:选择题:同底数幂相乘以及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做的较好,完全平方公式做的较好,有效数字做的较好,第13至16题统计和平行线做的较好;第1题学生基本知识运用较好;第十九题钱两个题学生掌握较好;第21题诗歌初一学生解答,新颖程度较好
较差的方面:轴对称图形上把握的不好,概率做的不够理想;有理数计算和带入方面较差;第十七题完全平方公式及三项式运用较差及一些接替的细节方面学生较粗心;第十八题,证明思路不是很清晰,证明理论也不是很准确,逻辑不是很严谨;第十九题分值不当,第二十题分析图形能力不够;第二十一题学生求解证明题的格式不好,较少学生做答。
二、今后教学的意见或想法
在教学上进行分层教学,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基础方面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数学思维;对于证明题要严格从逻辑上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点熟练的情况下,重点放在证明逻辑上;对于数据统计应当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
三、对试卷的意见和建议
本届学生整体素质较好,表达能力相对较强,思维灵活,反应快但缺乏细致耐心,特别是对于像概念类的知识理解性记忆要强于复述性记忆,往往丢掉重点词汇。
优异生大部分集中于初三一班,例如:苑文博,此学生性格沉稳好动脑思考,成绩一直保持领先,这一次丢分在语言表述的不全面上。学困生相对集中,如:王祥同学,他成绩一直处于全年组的最后面,长期的状态导致他对学习任何学科都兴趣缺缺,溜号,跑神,即使他对本学科有兴趣学习,也会由于知识积累的缺乏使他无法正确理解。
二、试题分析:
1、这一次一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全卷由五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第五大题计算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三、成绩分析:
1、这一次考试学生成绩一般,90分以上4人;80分以上15人;70分以上17人;60分以上12人;不及格人数为42人。全年组平均达到:57分,优秀率达到:21%,及格率达到:53%。但仍有部分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2、这一次成绩在选择题、填空题上均有满分;对于丢分较多的主要集中在简答题和计算题上。
3、分析得失分原因:
首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其次,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最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这一次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避免花架子。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5.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双基”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要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和交流,寻求解答途径。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6.注意规范答题的训练
初三级部
刘现涛
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0-2011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已落下帷幕,回顾本次语文测
试试卷,充分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试题的学科性、导向
性、文本性鲜明。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切合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方向,具有较强的导向
性、针对性。
一、试题结构分析
本试卷总分为120分,难易度与学业水平测试相比,基本持平,试卷题目共
分为三大类:即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其中阅读题有四个,课内两个(课内
现代文1篇,课内文言文1篇),课外两篇,作文为半命题作文,其考试出题的倾向性与中考接近。
二、得分情况
本次期终考试试题出题范围广,全面考查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试题梯度
性强,考察面广。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过百分者不少,成绩集中在80到110
之间,不及格者也不少。
三、试卷分析
(一)积累运用:
积累和运用部分分别考查了字词注音书写、成语使用、病句修改、文学常
识、古诗文默写以及根据语境仿写等相关知识。
(1)字词注音书写题出错较多,原因在于一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比如“谀词”的“谀”一部分学生不认识,而 “恃才放旷”一词的“旷”一字
不会写。看来以后应加强基础知识重点字词的积累。
(2)病句题出错较多,问题在于好多学生不能知道哪个句子有错,哪个句
子没错,不知如何分析,尤其是对于试题中C项语序不当的病句不能正确理解。
正确答案应是A
(3)是古诗文默写题。考查了重点诗文名句的默写,从学生作答来看,学生
掌握较好。只是更应注意的是要抓重点字的书写,因为个别学生的错别字较多。
(二)阅读理解
(1)题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此题考查了文言名篇《唐雎不辱使命》。其中考查的知识有重点词解释,比如“士、休、仓、谢”,令人遗憾的是在讲课时虽做过重点讲解,但还有一
大部分学生答题出错。此题中第二题是重点句子翻译,此题只要多动脑筋,一
点不难,可惜有些学生没有解释出重点词的意思,不能得全分。
(2)题是《傅雷家书》阅读,此题很简单,全是《基础训练》上的原题,学生
做得较好,但也有不少学生答题不条理,答不到点子上。
(3)是课外散文阅读,是《喝酒的谢晋》,借“ 喝酒的谢晋走了”表达了
作者对谢晋的人生苦酒的分析,进而褒扬谢晋。作答现代文的关键是去读,答案
尽在其中,结合前后文去找去画去思考,此题考查了文句中重点句的作用,人物
形象的塑造方法等相关知识。从学生作答来看,学生阅读掌握还算可以,美中不
足的是一大部分学生答题不能答到点子上,答不全面,答不到位。要么只是结合文章主题写,没有自己观点和语言,要么撇开文章自己胡编乱造,失分严重。
(4)是议论文《阅读的匮乏需教育的疗效》,考查了论证方法、重点句子的含义、重点词的意思,中等学生都做得不好,得分率很低。
(三)作文
此次作文题目是《面对-------》,是 半命题作文,有一部分考生写作情况不
尽人意,视角窄,内容空,无病呻吟,主题含糊,甚至瞎命题,编瞎话,再加之
书写潦草,得分差别较大。令人欣慰的是这次也出现了一些文质兼美的佳作。
四、教学建议
1.抓好学生的书写习惯。语文书写很关键,要抓到位。老师不仅要在课上
时间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更要在平时加强要求,抓出成效。
2.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学生错别字较多,词语解释、翻译等问题(特别是
文体常识)的解决只能靠落实,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的方法,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意
思,切忌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对于易错的词句,老师一定要加以强调,反复落
实。.3.要广阅读,多积累。学生每天应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积累。学生阅读
能力的提升只靠讲或只凭练都是不行的,在进行阅读训练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
本,注重对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必须要掌
握的解题步骤、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要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试题对学生进行具
体的解题辅导。还要进行必要的正确与错误答案的比较、分析,找出答题错误的真正原因,从而帮助学生避免重蹈覆辙,引以为戒。要努力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阅读和解题的有力武器,切实提高语文阅读和解题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利用学生中的范文给学生讲解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让学生通过日记、随笔等写作练习,在多看、多练、多比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们关键要在重视、指导、讲评(批改)、坚持上下功夫。
5.加强考生答题技巧的训练。平时训练试题不在多,而在有效。关键要加强考生答题技巧的训练,规范答题。
一、“试题”评价及改进意见
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本次试卷中的第33题的作文属于话题作文,围绕“考试”展开,要求:(1)题目自拟;(2)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3)字数在400字以上;(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占分比重大,共40分,包括书写、卷面分5分。
1、作文内容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本次作文选材范围比较广,选取的材料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所以也比较好地满足了全市各类不用层次学生的作文要求。
2、要求紧扣“考试”这学生最熟悉的主题书写,易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对学生来讲一般不会离题,考生可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自由选择材料来写,写自己的事情,做到有话可说。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写作的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是完全吻合的。
作为话题作文,内容虽是相当宽松的,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并非是没有限制的,并非不要审题。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题意”。那种置要求不顾,另立话题,节外生枝的做法,肯定被视为“跑题”,作文肯定得不到高分。
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评价及改进意见
从全市学生的得分率及试卷的难度指数来看,平均分为31.15,得分率为77.88,难度系数为0.78,有利于测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对不及格率也有较好的控制。
一类文(36—40):习作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心理活动刻画细腻,表达真情实感,有感染力;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文通字顺,语言生动形象;错别字极少,标点使用正确。以38分为基准分,上下酌情适当浮动。
二类文(30—35):习作内容富有生活气息,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比较具体;心理活动刻画真实,能表达真情实感;条理较清楚,详略恰当;文通字顺,语言较生动形象;错别字较少,标点使用较正确。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酌情适当浮动。
三类文(24—29):习作内容基本符合要求,内容尚具体;有心理活动描写;条理尚清楚;语言尚规范,明显的病句少,错别字、标点等错误不影响阅读。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酌情适当浮动。
四类文(24分及以下):习作内容与习作题目要求有偏离,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语言不规范,病句较多,错别字、标点等错误影响阅读。以15分为基准分,上下酌情适当浮动。本次阅卷作了详细的部署。有印发的具体要求细则和六张作文样本做参照,评分标准比较明确。不过即便如此,每个评卷教师的欣赏点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距很大的打分情况,还好,本次采用的是两人独立网上阅卷,平均分超过6分的组长仲裁的方式,保证了形式公平,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实质公平。
三、得分统计、答题情况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1、得分统计:全市12963学生,平均分为31.15分,标准差4.47,得分率77.88%,满分0人,0分率0.22%,难度0.78,区分度0.19。从全体学生来看,优有6794人,良有5667人,中有396人,差有106人,优良占据了绝大部分,说明本次作文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
2、答题情况:
面对学生的种种答卷情况,归纳起来,我们改卷组认为有以下原因使作文得不了高分:
1、选取材料的问题。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学生在作文时,取材上的雷同和陈旧是常见的弊病,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新意。本次考试很典型的就是捡到钱或钱包,经受道德考验后,交还给失主。还有就是老师给自己的试卷判错了分数,自己勇敢承认错误,主动让老师改掉分数,赢得道德上的“考试”。这样千篇一律的题材为数不少。
2、立意深浅的问题。很多学生记录了一次难忘的考试过程,在主题思想上没有反映出一定的深度来,所以往往得不了高分。缘于这样的现状,本人觉得是否要求有点苛刻了,作为十来岁的孩子,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有的就比较天真烂漫,在作文方面非得拔高他的思想层次,以此为导向的作文评价标准,是否导致一大批假大空的文章出现呢?
四、改进教学的建议
一、开拓思路,再现生活。
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使他们去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因而作文时只好捏造事实拾人牙慧,是学生群体上取材雷同的主要原因。
1、学生作文取材的陈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的陈旧,如《我的妈妈》这种题目,学生从3年级到6年级写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比如我生病了,妈妈如何连夜把我送到医院,如何照顾我之类,没有新意。二是思维方法上的陈旧,对于具体题目的取材,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写猫总写猫是捕鼠能手;写做好事总免不了拾金不昧,写爸爸妈妈总是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等等,假话连篇,漏洞百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提炼生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取材的独立上,要指导学生学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
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为小学生作文的“写什么”提供了依据,即写真实的生活。尽管学生的生活面不怎么广,生活内容不怎么丰富,但毕竟还 是有所见、所闻、所感的。作文时之所以会感到没东西可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养成积累生活并及时把它记下来的习惯,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将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这时就觉得脑中空荡。二是课堂上,前一个学生的取材会影响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的,出现“我也写什么”的心理。
二、我说我心,真诚表达。
请结合《国家公务制度》相关知识,从以下案例中任选一题进行分析,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议论文(可按照“描述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行文)。
案例1机关“庸、懒、散、拖、贪”的问题
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云南某县政府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只是象征性地到单位报到一下,就又回家继续过年了。有的单位,还在那天特意放了鞭炮,表示开始上班了,可“开门炮”后,工作人员又都回家了。这样的“超时放假”,已在当地存在好几年了。
“庸”。主要表现为谨小慎微,按部就班,凭经验办事,精神不振,安于现状,对工作没有热情。“懒”。主要表现为工作积极性差。平日上班,虽是“到点来准点走”,不见迟到早退,却是“出工不出力”。“散”。主要表现为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是擅自脱岗、离岗,不知去向。“拖”。主要表现为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涉及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能予以解决的却不解决,能及时解决的不及时解决,而是要拖到非办不可时再办。“贪”。主要表现为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喝应酬,占小便宜,甚至是吃、拿、卡、要,不给好处就“公事公办”,给了好处就“特事特办”。
思考:关于机关“庸、懒、散、拖、贪”的问题,你怎么看?
案例2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2012年2月,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表示,将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方案还提出,要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和编制数量及时更新购车计划,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提高新增公务车中小排量和清洁能源汽车比例。
思考:你怎么评价发改委制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另外,针对公务用车浪费严重的现象,试分析其根源和解决措施。
案例3礼品回收
当前,节日送礼蔚然成风,由此催生了礼品回收业。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销售酒类必须有酒类商品零售(或批发)许可证,并且只能从正规渠道进货,并有严格的酒类溯源制度。因此,商贩不得私自从居民手中收购酒,回收高档酒在进货渠道上是不合法的。
烟草是国家专卖产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都实行许可证制度,不允许商户或个人回收。《烟草专卖法》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应当在当地的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并接受烟草专卖许可证发证机关监督管理。也就是说,无论哪种形式的香烟回收都属于非法行为,不论香烟真假都要受到查处。
思考:针对节日送礼蔚然成风,催生了礼品回收业成为一个产业链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4民怨工程
林甸县正在全力打造的这项“天字号项目”,计划投资61.3亿元、规划面积2456公顷,计划建设2.4万栋温室大棚,预期产业格局年创效益50亿元,吸纳近6万就业人员。它被定性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民生工程,似乎无可厚非。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一项目先期建设的“38栋实验大棚”已经撂荒损坏,新建的两处砖瓦窑未投产即马上拆毁。而这一工程还存在违法行为:去年5月,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就在其官网上曝光了这一项目中的大庆温泉果菜基地的违法用地情况,并指出这一项目“违法地域集中且面积较大,是一起典型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违法行为”。更让人痛心的是,耗费巨资兴建的果菜基地大部分大棚并未投入生产,基地内实际投入生产的大棚不足200栋,只有二区的大棚投入生产的较集中,但是,“那是给领导参观用的”。
无独有偶,去年媒体曾曝光过不少此类事件,如经济欠发达的江苏阜宁,当地政府耗资数百万元兴建了一个“山寨版中国馆”;在财政收入不到3亿元的山西蒲县,花2亿盖个形似鸟巢的文化宫;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是个贫困县,却花费巨资建一座配备露天咖啡座、鱼趣台、音乐喷泉,占地182亩的办公大楼„„这些问题工程,大多被当地政府冠名为“重点项目”、“民生工程”。
题》
试题分析
河北省高碑店市教育局教研室扈红梅
一、试题整体评价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作为重要的考察方式,调研考试的出发点应该定位于“了解一定时间段内教和学的状况,利于师生双方更好得反思、调整、提高、完善自我”。
“追求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四基四能、凸显核心概念”的显著特点使得本次数学调研试题亮点频频。注重基础而又侧重能力、追求新颖而又拒绝偏难怪现象、挺进公园社区家庭而又重视数学元素的渗透,调研试卷得到了全体师生的高度评价。
二、试题具体特点分析
1.致力习惯养成,彰显素质教育
调研试卷第一题,赫然醒目:“卷面分(满分为5分,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书写规范)”,评分细则中相应给出了“1、3、5分”的具体标准。分值貌似不高,但已经占到了总分的1/24,而且纵观省内外类似试卷,绝无仅有,我市轰轰烈烈教学改革目标理念扑面清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张志勇先生慨叹,“忘掉考试吧,剩下的才是素质”。两位学者的观点如出一辙,关注智育之外的“品德、习惯、审美、情趣”才是真正走向素质教育的第一步。由此观之,命题人发自肺腑地把学生的习惯素质、终身发展纳入到了研究视野,为今后的命题工作作出了表率。
1.服务全体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但是,思维特点、情感体验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学生间的差异普遍存在,注意到了这点,调研试卷题型搭配合理、设计准确,如:选择填空解答4:3:125的占分比例及题目总数量与近年中考基本相当、照顾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规律探究只在选择题中出现了一次、基本运算类试题无论从分值还是数量类型 1
都大幅度得到了增加;所考查的知识点既全面又有侧重,如从几何图形的转化到数与式的运算再到数据统计无不涉及、而有理数四则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知识的考查力度则得到了加强。
学生间的差异还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广度向和深度,调研试卷对此付诸了充分关注,如,第11题“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空间观念稍强的同学可以大胆想象、实践意识突出的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善于抽象的学生还可以直接排除选项B、D;第12题“拼摆木棒的游戏”,在“以6的速度增长”基础上学生既可以逐个尝试又可以利用代数式解决;第18题“猜数字魔术”,有“机灵劲”的能够逆向求解、善于思考的可以借助方程手段;第26题“水费问题”第1问,小学基础较好的可以借助四则远算、善于建模的可以使用方程手段,思维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体现了命题者对不同学生生命的关怀。
学困生和特优生作为两类特殊群体,尽管相对中等生来讲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仍然不容忽视,学困的会因享受不到足够成功而放弃,特优的会因得不到足够挑战而郁郁寡欢。第1、2、4、5、6、7、8、10、13、14、15、16、25(1)题,直接利用定义法则、单一知识点的题目将30多分拱手相送;第17、23、25
(2)题,极具挑战性的,虽然仅仅近乎15分,却足以让具有充分“智慧”的学生感受到了探索的魅力;80分中等难度试题则培养了中等生的自信心。调研试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爱将新课程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3.强化四基四能,凸显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四能”为标志的数学教育目标: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成学生的终身发展。
调研试卷突出了对基础知识技能的考查。第1、2、5题(相反数、三视图、同类项)、第4题(有理数的认识)、第13题(单项式的次数)、第6题(方程解的概念)、第14题(线段的性质)、第17题(中点、线段的延伸)、第9、19、20、21、24(有理数、整式、方程的计算和数据统计知识),超过60分,有助于全面学生了解当前的学习水平、加深对前两基在四基中地位的认识,为学生、教师指出了“固本强基”的教学方向。
调研试卷强化了对数学思想感悟运用和核心概念的考察,如:第6、19、20、21题(各种类型的运算问题),占分突破了25分,并且19(1)的解决学生可以按部就班也能够利用简便运算,考差了运算的最优化思想;第23题(人数增减
问题),考察了运动变化思想;第23、26、25题(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需要学生多次反复阅读然后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现实中的数量、将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表示抽象为方程模型,即强调了模型思想、增加了应用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0题(整式求值),在ɑ、b没有具体取值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才能化简代入得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高层次地把握。
“重知识、更重能力;重结论,更重过程”,能力考查的彰显为教学指出了努力方向。第11题将教材进行了挖掘,以“寻找某个字符”立意,无法照搬,没有几何体向平面图形转化猜数字”,融变化、模型和规律于一体,渗透了函数思想,阅读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会发现仅凭运算难以达成目的,自然要通过猜想、归纳、建模、验证的过程,积累经验得到结论;第25题则使“推理能力”浑然天成,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相得益彰,逆向应用“角平分线”概念则把推理能力的考查推向了高潮;第22题,从两种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加强了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考查,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强调了数学的创新意识。
三、试题编制的不足
1.试题命制的细节问题。如,科学记数法,试卷出现在了第3小题,显然,命题人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辨别能力,(较大的数字的基础上,如何表示较小数字),尽管学生没感觉到难度、敢于猜想,但是,如果放在11或12题的位置则更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信心;第25题,工程问题。课标对此有所淡化。虽然小学学过,学生早已淡忘。如果能加以提示“工作总量为
1、工作效率常识”,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体现出对他们的关怀。细节的缺憾会造成学生如临大敌屡屡创伤将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2.创新意识的考察严重不足。创新意识的体现应该在思考基础上的归纳概括、反思质疑、寻求规律。纵观调研试卷,探究规律仅在12体加以,但由于局限在有限次数造成了考察难度的“人为降低”;第9题,分类思想和空间观念的结合,虽属首创,但学生根本不会感觉到研究的快乐,原因是,四种抉择提示明显。占分仅5分的创新考察,直接导致了试题的区分度并不是很高。体验不到紧张脑力劳动带来的兴奋,对13、14岁的学生来讲,从激发学习愿望的角度将,残酷了些。
四、典型失误分析
1.第23题,虽然晓得“字母可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方程可以解决未知问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女生的数目变化”也不难理解。问题在于,相当数量的学生并没有体会到问题的变化,犯下了“刻舟求剑”似的错误。究其原因,阅读能力低下、思考意识淡薄。
2.第17题。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画出图形,也能发现线段关系,进而能够用具体数字表达,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注意到问题的不确定,显然,大部分学生在“空间观念”的的养成运用方面表现得苍白无力。
3.第19、20、21题,大部头的运算,相当数量的学生失分严重,其中包含着一批优秀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任重道远
4.第25题,工程问题面前,绝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不难得出结论,问题解决的任务依然重大。
5.第11题,图形转换,个别学生未解答,可能是找不到解体的思路。
五、关于课堂教学的启示
1.要注重核心观念。数学的魅力,学生学习的快乐,大多建立在学习的良好愿望上。核心观念、基本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它们牵一发而动全身,无时无刻不指引着学生艰苦脑力劳动的方向。渗透、弘扬、编制网络、厚积薄发,做好了核心观念这个文章,我们的教学就能够事办而功倍。
2.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尤其是普及型。我们的教育是要塑造出成千上万合格的劳动者,而并非个别的“考试精英”。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学生幸福、发展才是我们的追求。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试题】推荐阅读:
关于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06-06
公共关系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B卷09-27
公共政策失效案例06-01
华南理工公共政策09-25
公共政策工作报告06-28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答案09-29
公共政策执行调查报告12-03
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探论文10-10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