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择业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求职择业(共8篇)

大学生求职择业 篇1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即将走上社会谋求职业的大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就业的一些基本概念,即什么是就业与失业,是么是充分就业,影响就业的因素是什么等。这些问题的清除与否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直接影响他们的择业行为。

一、就业、失业、充分就业

(一)就业

(二)失业

(三)充分就业

二、影响就业的因素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外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内在的价值观念取向以及个人对二者的协调认同。

(一)国家就业政策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毕业生供需比例的失衡

(四)个体的心理认知取向

三、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人的心理状态是随着环境条件和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别是青年学生在毕业前心理变化比较活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就业充满信心,热情参与竞争

(二)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自负、不切实际、“朝秦暮楚”

(三)追求高收入和社会地位

四、现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大学生择业是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评定和心理上的认同过程。通常情况下,在历史转折、社会变革时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就业矛盾日益尖锐、(一)自主择业,择业观趋向现代市场经济需求,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二)求自我价值的视线,并努力做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择业中倾斜功利主义,日趋追求实际化

(四)职业终身制淡化

五、大学生就业挫折产生的原因

就业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寻找理想职业的过程中多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如紧张、焦虑、烦躁、郁闷等消极情绪反应。就业挫折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即社会环境;内在的主观因素,即个人生理和心理条件、社会阅历等。

(一)客观因素

1、人才供求状况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2、双向选择中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

3、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4、来自于方方面面的期望和要求对毕业生构成无形的压力

(二)主观因素

1、对就业政策一知半解

2、对自我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3、陈旧择业观念的束缚

4、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欠缺

六、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择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限制,而且受自身心理的制约,是社会环境、群众舆论、个体心理的集中反映。近年来,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面对就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能够做到正确的面对和接近现实。但是,在具体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却呈多种幼稚、不成熟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焦虑、急躁心理

绝大多数毕业生面对双向选择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在推荐自己的过程中,都在担心能否选择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岗位,能否在双向选择是正常发挥,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用人单位能不能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或自己没有文体等特长而不录用;特别是女生更是担心用人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

(二)自卑、怯懦心理

不少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都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择业。有些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竞争实力不够,因而在择业中缺乏一定的信心和勇气。

由于对自己能力的过低评价和自卑心理,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表现出被动性和退缩性的怯懦心理,不敢资减,应聘是唯唯诺诺、语无伦次、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形象。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错失良机。

(三)依赖、盲从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明显的依赖心理。他们虽然接受了三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四)悲观、低就心理

供求失衡的矛盾,充满竞争的环境,无情地打碎了大学生的一切幻想。特别是那些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现实面前则显得手足无措、茫然无助,失去了原有的优越感,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从而情绪变得悲观失望。

目前,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使高等人才就业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很多企业和单位并没有自己的招聘人才标准,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果,人才高

消费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困惑和怀疑。有些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为了“安身立命”,不得不降低就业门槛,低职就业。

(五)“待价而沽”与“慌不择路”心理

有些毕业生自恃专业紧俏,个人条件较好,在就业中总期望理想中的最好单位出现在自己面前,在用人单位热情邀请下,态度矜持,不置可否,“待价而沽”,从而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好机会。而另有一些毕业生自感出身贫寒,专业滞销,个人条件一般,从而一进人才市场,不去认真了解用人单位性质、位置、专业需求等客观情况,便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表现出“慌不择路”现象。

七、如何克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产生的矛盾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这种心理障碍长期困扰着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择业和今后的工作,甚至造成心理和生理障碍。心理调适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大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去寻找职业。如何克服就业心理障碍,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知己知彼,避免盲目攀比

(二)克服妄自菲薄的心理,增强竞争的自信心

(三)学会升华

(四)努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运用。但不论是运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信、豁达、乐观、不怕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心态。

八、就业指导

(一)就业指导及其目的1、就业指导

2、就业指导目的(二)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

1、就业政策、经济发展和需求形势的指导

(1)市场规制政策(2)就业转入政策(3)招考录用政策

(4)权利维护政策(5)宏观调控政策(6)创业扶持政策

(7)社会保障政策(8)派遣接收政策(9)指导服务政策

2、就业观的指导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的择业观为:

第一、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第二、把自身利益和奉献结合起来

第三、把自己特长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2)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观

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素质能力主要有:

第一、理论思辨能力

二、驾驭知识的能力

三、与人合作的能力

第四、适应能力

五、复合能力

此外,既有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安全及环境意识、职业竞争意识等,又有高文化素质也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迫切要求。

3、求职技巧指导

(1)做好求职前的准备(2)要熟悉求职程序

(3)要全面估价自己,做到知己知彼

(4)双向选择过程中的谈话技巧

(5)注意服饰、仪容和举止

大学生求职择业 篇2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 经济形势不断变化, 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统计,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人, 比2007年增加85万人,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 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在金融危机冲击、高就业压力下, 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将会更加忧虑, 心理承受力将会加大。

一、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的误区

在就业群体中, 大专院校毕业生与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相比, 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在就业竞争市场上相对处于优势地位。然而, 当代大学生由于缺少艰苦的磨练, 心理承受力弱, 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心理, 如胸怀大志却不敢面对现实的反差;注重专业能力发展, 但在实际价值取向上更看重物质利益。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过程中, 常常出现以下六种心理误区:

1. 对自己认识不足, 就业期望值过高。

一些名牌或重点大校毕业生, 仍以“天之骄子”自居, 对自己的定位缺乏客观评价。在择业过程中, 好高骛远, 追求高薪, 进大机关、名公司, 不愿到基层单位。然而, 过高的期望值一旦落空, 就容易心灰意冷, 对未来失去信心。

2. 就业观念陈旧, 市场竞争意识较低。

人力资源总是在不断竞争、交换、流动中达到最佳配置状态, 但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求稳怕动, 追求一步到位, 把毕业前的择业看成“一锤定音”的终身大事, 不懂得预定目标, 分步实现美好人生。

3. 自主择业意识不够, 缺乏主动性。

多数大学毕业生, 寄希望于学校推荐, 等着单位上门招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等或靠父母找关系, 缺乏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 靠自身的实力赢得竞争的积极求职心态。

4. 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择业范围狭窄。

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过分注重专业对口。师范学院出来一定要选择当教师, 医学院毕业的只愿进医院, 限制了自己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挥。

5. 过分追求自我包装, 夸大自己能力。

有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分注重那些如烫金的简历、彩色名片、艺术照片等华而不实的包装, 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追求虚荣的印象。有的在面试时夸夸其谈, 过分夸大自己, 给招聘单位留下骄傲、不踏实的印象。

6. 盲目从众心理, 缺乏独立的择业见解。

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忽视自己的特长、兴趣、所学专业的特点, 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和职业设计, 看到大部分同学选择热门单位、热门职业, 自己瞎跟风, 人云亦云, 缺乏个人主见。

经济危机促进人们就业观念更新。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 大学毕业生就业“直通车”已不复存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延伸, 国内经济困难将逐步增加, 高就业压力下, 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就业观念必须改变。

二、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问题诊断

1. 自我同一性混乱。

大学生大多尚未达到自我同一性的定向, 还处在迷茫、仿徨或摸索之中, 表现在就业问题上, 常常在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几乎是紊乱不清的, 面对选择茫然无序, 犹豫不决, 躁动不安, 情绪时好时坏, 独立性、自主性弱化, 自我目标的追求受他人和同伴群体的制约。由于同一性的混乱, 极易在就业问题上心理失衡、盲目从众和攀比。

2. 追求自我实现的痛苦。

大学生的择业动机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一方面追求个人潜能和特长的发挥,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现实利益的高追求, 两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择业动机的主导方面, 并成为其理想中自我实现的标志。但是, 他们往往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 常常自命不凡, 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结果“高不成, 低不就”, 错过择业良机。当片面的自我实现价值标签受到打击粉碎后, 自我被痛苦所折磨, 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

3. 追求公正的偏执。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机会均等, 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 目前大学生就业还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 行业壁垒和地方壁垒还没有打破, 从政策上对生源等还有种种限制。此外, 有些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 或者附加如身高、相貌等“苛刻”条件。还有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整, 难免有人情关系、钻空子等丑恶现象。凡此种种, 使不少毕业生深感平等、公开的市场原则没有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有的因此抱怨自己“出身”不好, “生不逢时”, 怨天尤人, 而缺乏必要的理解、耐心及发展的观点。在求职问题上追求公正本身无可厚非, 但若表现得过于偏执, 则难免给求职择业笼罩上一层心理阴影。

4. 自卑感的重负。

大学生自卑感强的来源多种多样, 不仅仅表现在事业、能力方面, 某些生理、心理缺陷及个人目前地位和生活挫折等原因也会使他们产生轻视自己、厌恨自己, 自感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自卑感强的学生, 在求职时缺乏信心, 缺乏勇气, 不敢竞争, 更怕竞争失败的打击, 心理上往往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

5. 挫折耐受性低。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 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挫折本来难以避免, 有的可能经过多次挫折才能获得成功。但是, 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对于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挫折, 不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而是一撅不振, 情绪低落, 产生失望、焦虑、苦闷及心灵扭曲等心理。

6. 社会适应恐惧。

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内实施

学分互换互认制的必要性及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云南昆明

摘要:云南呈贡大学城作为云南西部地区第一所新建大学城, 对促进云南本土高等教育发展、达到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和东南亚联系、合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云南呈贡大学城的实际情况出发, 阐述在其大学城内建立学分互换的必要性及实施学分互换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学分互换互认制必要性及意义

一、云南省呈贡大学城的基本情况

1.规模简介

云南省呈贡大学城集合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昆明学院、云南交通职业学院、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1所高校, 占地43.15平方公里, 总投资约100亿元。2010年三期工程结束后, 在校生将达到10万人以上。

2.发展前景

由于大学城建设之前, 云南各高校一直处于各校独自发展模式, 云南省呈贡大学城的建立有利于联合各校办学力量, 综合有效利用各校教学资源, 提高云南的办学质量, 促进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 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 为学生营造更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学城的建立更有助于吸引国内外大学的进驻, 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 促进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 加快云南省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形成以大学城为中心的教育迅速发展、科技研究集中、文化生活丰富的新城区, 并加强与东南亚等国的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 进一步推动云南省国际化进程。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 则需要在各校实施学分制基础上, 推广学分互换互认制, 最大限度地挖掘呈贡大学城教学资源及办学潜力, 展现大学城的独有优势。

二、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实施学分互换互认制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发展大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市场化加深, 自廊坊东

这些年来, 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差, 如进入工作角色慢, 动手能力差, 协调关系能力弱, 空有理论, 小事看不起、大事干不了, 等等, 这使大学毕业生们深感社会对他们的接纳有偏见, 给其走上工作岗位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独立性较差的大学生, 心理恐惧难以消除。

三、大学生择业求职心理职业指导

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选择是以自己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的。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 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选择行为、标准、心理也将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加强职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1. 正确分析就业形势, 正确认识自己。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克服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困难。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参与社区就业, 灵活就业, 自主创业。

2. 确立人生目标, 设计职业人生。

方大学城2000年建立以来, 全国各地相继建立大学城。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教兴国大提前, 高校扩招大背景, 城市化加速契机 (1) 。大学城的建立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扩大教育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呈贡大学城是云南省首建的大学城, 其融合了11所高校, 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 结合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大学城的建立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云南省高校的发展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问题, 逐步缩小云南省高校与先进地区高校的差距 (2) 。有利于联合各校办学力量, 综合有效地利用各校教学资源, 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有助于提高云南的办学质量, 促进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

2.开放系统原理要求教学资源共享。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 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 封闭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一个社会系统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才可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原理被称为开放系统原理。大学作为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必须保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才能使其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 最终走向发展和有序。大学城是多所高校的融合形式, 高校间必须不断发展交流和合作, 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和信息, 从而共同发展。

共享是开放的高级形式, 教学资源共享则指各高校校际之间教学资源共享的过程和方式, 它包括资源共享的过程和方式, 对资源共享提供的服务、支持, 资源共享的决策和执行。根据大学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共享的目标、进程、层次和策略, 逐步推进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 才能开创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3. 学分互换互认制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学分制是当前世界各国比较普遍实行的教学运行机制, 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 方便学生转学、各学校之间的学分换算、课程学分的互认、按学分收费等。我国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实施某种形式的学分制, 要在大学城实现教学

了解自己, 了解周围环境,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 顺利通过就业或自主创业, 并不断地发掘和拓展自己的潜能。

3.实事求是。

在求职过程中, 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对职业市场作详细的调查分析, 结合所学专业及个人的兴趣、价值取向, 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蓝图。

参考文献

[1]吴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理性趋势[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08) .

[2]王自强.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1) .

[3]黄希庭, 徐风妹.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大学生求职择业 篇3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矛盾及表现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羽翼丰满,对择业的期望值很高。想干一番大事业,却看不起眼前的小单位;想成为大企业家、大经理,却看不起眼前的小企业等等。产生了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这些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希望自己选择的就业单位能够马上定下来。一旦在择业中选择不到理想的单位,就会垂头丧气、丧失自信、心理紧张、烦躁不安。

2.“实现人生价值”与“缺乏艰苦创业思想准备”的矛盾。在择业中,一部分学生有远大的理想,然而,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不愿到艰苦的边远的地方去。为此产生了极度的心理矛盾,常常易出現焦虑不安的情绪。

3.“个人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部分学生要求社会承认“自我意识中的我”,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择业。由于对择业的期望值过高,一旦择业受挫,就容易产生孤傲冷漠的情绪,出现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表现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消沉。

4.“想竞争”与“怕失败”的矛盾。多数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社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通过竞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有一部分学生面对择业产生了既想竞争,又怕失败的矛盾心理。他们担心竞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由于害怕失败,认为不正之风干扰太大,肯定会失败。尤其是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调整目标、调整自己,而是压力重重,缺乏竞争的勇气。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极度的焦虑不安状态之中。

二、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当今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必然导致更多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过去“统招统分”政策的影响,他们什么都靠国家、靠父母,缺乏竞争意识。一旦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就无所适从。另外由于受过去那种“大学毕业即为国家干部思想”的影响,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而现实与他们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易产生心理矛盾,造成心理压力。再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致使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比较欠缺,即使他们产生了心理矛盾,出现了心理问题,也不知道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或求助于他人和心理医生。

2.学校和家庭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过度强调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忽略了心理素质教育,致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机制。在高校,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就业心理咨询)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的变化。学生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分配形式,迫切希望有人帮助他们解决择业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适应问题,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特别是在就业制度改革步子加快、竞争激励、信息量加大、人们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学生的上述要求更为迫切。但是,就学校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其次,在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性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养态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性格塑造、个性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四世同堂”、“三代同堂”家庭已经为数不多,以独生子女为特征的“核心家庭”成为社会的主流,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慈母有余,严父不足”的现象,重视学生智育发展,轻视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溺爱型”家庭居多,学生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受挫能力普遍较差,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从大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来看,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单一过程,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少,往往对成功和荣誉体验得多,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得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时期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青年中期是心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但同时又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生理方面,已基本达到成熟水平,而心理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只是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反映在自我意识中,必然存在显著的自我矛盾。表现为认识能力落后于活动能力,自制能力虽有一定发展,但水平不高,因此会造成一系列矛盾,易引起心理冲突,处于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情绪起伏较大。正是基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导致他们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有发生。而求职择业本身就是各种矛盾的聚合体,它是大学生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处在各种矛盾之中的艰难选择。

三、解决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矛盾的对策

1.作为社会和家庭,要关注大学生就业。作为国家应该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应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规范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公平竞争就业机会,形成良好的就业市场及就业环境,以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作为家庭,在大学生就业时期,应尽可能多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大学生择业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不仅要帮助他们寻找择业单位及择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顺利度过求职择业阶段。

2.作为高校,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学校要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广泛宣传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和内容,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当前就业政策、供求形势等择业信息,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和规定,减轻学生因对就业政策及形势的模糊认识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另外,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咨询,为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求职择业期。

3.作为大学生,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认识,增强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会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第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矛盾是由矛盾双方不可调和的因素引起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矛盾,就是由于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因此,克服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就应该充分认识社会和个人实际,认清当前择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分析社会需求和自我需要,既不过高估价自己,也不过低估价自己,寻找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最佳切合点,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对待职业选择,降低择业期望值。第二,提高认识,增强自我调适的自觉性。职业选择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职业选择,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应该利用这种发展机遇培养和锻炼自己,培养竞争观念和自主择业意识,不断培养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调适的自觉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面对职业选择过程中遇到的心理矛盾,大学生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心理学相关规律,通过自我调节与控制,改善心境,保持健康的心态。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可以利用自我静思、自我转化、自我适度宣泄、自我慰藉、松驰练习、理性情绪等方法进行调适。从而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为选择理想的就业单位、维持自身身心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求职择业 篇4

——机械学院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必须要面对来自求职就业的压力,尤其是在2008年的经融危机之后,不少公司纷纷倒闭,部分企业因经济问题不得不大幅裁员,全球失业率明显升高,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求职的压力更将不言而喻。那么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择业意向呢?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了解的他们求职择业取向,透彻的分析他们的择业价值取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中专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在毕业的时候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步发展!因此,近日来,我们小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求职择业调查,以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现在的就业价值取向,为大学生以后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学校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议!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从问卷的1-4题可以得出以下信息,本次调查收回的问卷中大一收回23份,大二收回24份,大三收回24份,大四收回24份。其中男生占78.82%,女生占17.18%。他们来自农村的占大部分,约占74.77%,来自县城的占10.11%,来自中小城市的占到11.12%,来自大城市的占到4%。调查对象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约占75.79%,而独生子女仅占25.21%。

调查对象个人的自我认识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面对就业压力,首先应该是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人云亦云,要先从自身认识开始,充分的了解自己,对当前自身的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从此次调查问卷题目的5题可以看出,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这一块,很少有人做过长期的职业规划,仅占调查人数的17.18%,有短期规划的占到36.38%,但也还有34.35%的人虽有规划,却因缺乏指导而感到困惑,而还是有8.8%的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过规划!从9题可以得出如下的信息:自身目前所最欠缺的素质,不少人认为是工作或实习经验,这种看法的人占到了调查对象的51.54%,确实现在在求职中工作经验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然也有24.25%的人认为沟通协调能力是自己当前所缺乏的,除此之外,大约有16%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加强,而5.5%的人认为自己还欠缺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17题不难得出,有18.19%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持乐观态度,24.25%的同学选择了顺其自然,而约有43.45%的人感到有一点担忧,只有10.11%的人感觉非常担忧。通过这几个题得出的数据分析可知:目前有不少大学生没有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忧虑感不强,对以后的就业可能带来严重的困难!调查对象对各种职业的倾向及择业价值观

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倾向跟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约有34.74%的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国有企业工作,希望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工作的同学也占到了33.68%。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决定能为科研设计单位工作。然而,愿意在民营企业、学校以及其他工作单位的人却相当少,仅占到了8.42%。至于去基层或是到偏远地区服务,愿意去的人约有49.52%,而50.48%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不会去!对于工资的预期收入,有1.1%的同学希望是2000以下,选择2000-3000的人占到20.21%,大部分人约占32.34%希望是3000-4000元,而希望4000-5000以及5000以上的人占到了42.11%。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对各种职业的倾向相对集中,希望在国企工作,因为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被视为“铁饭碗”,这就造成了近些年来出现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大部分都挤在国有企业的门前,不愿去其他工作单位。而大部分同学对工资的要求的定位不准,基本上都偏高,与自身所能为公司创造的财富不相符,达不到公司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许多人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者更有甚者找不到工作。而当今的招聘市场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公司招员不足而大部分人又找不到工作,这就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不足,而要求过高造成的。

调查对象对目前就业政策及就业状况的了解

大学生求职择业 篇5

在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中,着装、仪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体的着装,端庄的仪表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在双向选择中,求职者同招聘人员第一次见面时,个人的着装、仪表、风度、气质等,会给对方留下一种最初的印象。第一印象如何将决定求职者最终是否被录用。

一般来说,大学生懂得着装和仪表的一些基本知识,但在择业中往往不注意细节上的处理,在有些问题上不求甚解,笔者将有关注意事项归纳如下,权作备忘录。

关于男生

穿西装加领带最为适合,价格不必太贵,但要平整挺括,并配上相应的衬衫和领带。

西装颜色以藏兰;宝石兰、黑色、深灰色等冷色调为好,显得庄重高雅。

双排扣西装仅限于身材高大的人在秋冬荫季穿着。

面试等正式场合,西服的扣子要全部系上,以示对人的尊敬。

西裤的长度要适中,以入穿着皮鞋站立时;裤管触及鞋面稍长些为好,不要轻易露出袜子。

所选服装样式不要标新立异,应避免过于时尚,选择传统样式或基本样式为佳。

西装的口袋不要装满物品,西服最上边的口袋既不要插钢笔,也不要插手帕,尽管那就是插手帕的地方。

除非必要,不要脱你的上装,以免影响你的形象。

领带要打得端正并遮住衬衫的第一个扣子。

无论冬夏,最好穿皮鞋,宜选择黑色、深棕色等深颜色否则会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

穿西装不要配花袜子,袜子的颜色不宜太浅。

如果不是为了遮丑,面试时不要戴帽子。

衬衫的颜色要与西装相协调,白衬衫可以搭配任何颜色的西装。

不要穿崭新的从没洗过的衬衫,太新的衬衫,甚至折痕还在;看起来不自然,容易使入产生刻意打扮的印象,

要注意口气清新;衣袋里要准备一些口香糖。

头发干净整洁无汗味,头发不扫后衣领,不盖过脖子,不掩住耳朵,衣领和肩部不要沾上落发和头屑。

不要抹过多的发胶把头发弄像刺一样硬,也不要染彩色的头发。

脚发和胡须要剃干净,不要让鼻孔内的汗毛长出鼻孔。

不要戴太阳镜或变色镜——如果要人们信任你,就必须让对方看你的眼睛。

关于女生

女生宜穿着套装或套裙,给人一种文雅、端庄的感觉。

就服饰而言,并不是一味讲究华丽,追求时髦,要同自己的身材,学生的身份相符,追求朴实、大方、明快的风格。

服装的样式以简洁为主,不应有过多的修饰;如花边等。

决不能使胸罩、肩带和衬裙动不动就露出来,在领口肩头等处,内衣隐约的露出;会给人以轻薄、随便之感。

不要穿低胸上衣、紧身衣裤及质地透明的裙子。

在屋里不要脱你的`短外衣,

肉色袜子在社交场合最适合。

不要花枝招展,着装的颜色以不超过三色为原则,不要太艳丽,白色、黑色是永久的流行色。

不要出奇制胜,主试者往往年纪较大,他们不大愿意录用摆出强烈反传统姿态的人,很难想象一个穿着磨破洞牛仔裤的学生能取得他们的好感。

面试时除手表外不要佩带任何首饰。

最好不用香水,特别是那些气味浓烈的。化妆品的气味也要尽可能清淡。

不要长发飘飘,要梳理好长发,不要甩头,让你的长发在别人眼前飘来飘去。

女学生可以化妆,但要化淡妆,化自然妆。

即使你身材不高,鞋跟也要适度,不要刻意穿那种鞋跟又厚又高像船一样的鞋子,记住: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使人越发关注你的身高。

如果你搞不清用哪种颜色的口红,干脆别涂口红。

指甲要做到修剪得体,整洁干净,不要涂指甲油。

鞋跟不宜钉铁钉,以免走动时咯咯作响。

动画求职择业计划书 篇6

姓名:

性别:

学院:

专业:

学号:

一、目标、用人单位

从大学的校园踏出就是等于迈进了社会,外面的环境对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现实的、有的则是间接的。我的目标分两种分两种:

1、近期目标就是在短时间内整理好手头的工作,出色的手头工作才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大的好的进步。

2、远大目标把我们的国产动画达到全世界的顶峰。

二、目标岗位

动漫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截止2008年,在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下,全国动漫生产基地已达20余家,动漫游戏制作公司约有6000多家,但这还远远难以满足中国动漫市场1000亿的潜在市场需求。

市场虽大但是我的目标去向是电视台有关广告的动漫。

三、对目标单位的了解

有关动漫的就业知识

如下:动画公司可从事职位,动画师。

广告公司可从事职位,广告动画、FLASH、三维动画,但不能算真正的专业动画。

游戏公司可从事职位,游戏美工。

国企可从事职位,宣传部门美工。

报社、出版社可从事职位,美编。

电视台可从事职位,广告动画、FLASH、三维动画

四、对岗位的描述

通过我的了解和调查现在的电视台可从事的广告动画是很缺人手的,尤其是三维方面的,我觉得首先现在的广告就好像一个产品的窗户透过窗户看到室内,窗户好不好能看出产品如何,当今的电视上广告播出率那是人人皆知的,所以中国的动画透过公告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让他们更多的人来一起目睹我们动漫产业的进步。

五、自我分析

1、优势分析: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备团队协作

精神。对Photoshop CS5,Adobe Premiere Pro 1.5、Adobe Flash CS4、等软件有较多的实践操作经验,能熟悉操作,在后期方面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对3DS MAX也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英语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本人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且广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为人诚实守信,勤奋务实,脚踏实地,责任感强,有较强的时间观念。

2、劣质分析:缺少实习机会

3、改进方法:即使是我有不足的缺点但是我也会通过练习来更快的提高手绘

六、策略 预见性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1、求职材料

对于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来讲,就职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得到用人单位面试的机会只要渠道就是靠求职材料“推销”自己,怎么样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求职材料就是关键。我准备了七个部分:

(1)求职信。

(2)个人简历。

(3)《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4)学习成绩单。

(5)所有的证书。

(6)实践环节的相关材料。

(7)有关科研成果证明及学术发表的作品。

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到完全的准备,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多方渠道收集相关的知识,多获取招聘市场状况用人单位等信息,不至于应聘是时没有准备,过于慌乱。所有的计划都不能没有缺陷,个人所做的相关求职计划也是局限于现实的经验。所以,一次次的练兵之后才会不断的发展。

总结

大学生求职择业 篇7

【案例导读】

某用人单位到学校来招聘毕业生时, 小李去面试, 可没有几分钟就被淘汰下来了。据了解, 小李是因为得知一起来应聘的有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高手”, 深信自己无用武之地, 一时间信心全无, 甚至想打退堂鼓, 结果很快就被淘汰下来了。

【心理知识讲坛】

自信心不足是自卑的心理表现。心理学家认为, 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 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青年对与别人的关系、别人对自己的关系、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 因而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尤其是对有竞争性的活动, 怕受到挫折被嘲笑而往往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而求职并非一般性的竞争活动, 如果在有限的机会面前畏缩退让、精神不振, 只会让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白白丢失。

毫无疑问,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择业压力。择业制度的改革,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择业难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毕业即失业”成为众多将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的口头禅。造成大学生择业困难的原因, 除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外,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择业形势, 不少大学生存在着诸如矛盾、攀高、焦虑、恐惧、依赖、求稳守旧、自卑、盲从等不健康的择业心理和心态问题。

1.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造成矛盾心理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 往往成就动机较高, 择业的理想化成分居多, 部分大学生还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身份自居, 无视日趋激烈而残酷的就业现实, 无视高等教育早已大众化的客观实际, 不能客观务实的对待求职。他们的择业理想与现实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冲突, 这就导致他们在择业时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2.缺乏职前准备产生焦虑心理

择业是每一名大学生面临的共同课题, 也是他们真正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和转折。面对如此重大而又陌生的课题, 大学生往往缺乏充分的择业心理准备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加之目前高校的就业、择业指导教育相对滞后, 往往不能给初涉职场的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择业指导和建议。职前准备严重不足,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他们往往瞻前顾后, 无所适从, 一时难以做出正确抉择。一旦求职受挫, 容易怨天尤人、指责抱怨, 心理冲突便由紧张烦躁、忧心忡忡发展到惊恐不安、不知所措, 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这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也妨碍了他们的正常择业。

3.依赖心理严重, 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面对择业这一人生的重大课题。不少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或坐等学校给自己落实就业单位, 希望学校能够做好“全职保姆”, 给自己明确的择业指导意见和帮助;或希望家人、亲戚能够为自己安排好工作, 自己坐享其成。此种依赖外界的心理状况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严重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4.求稳守旧心理明显, 缺乏进取精神

现代大学生择业的依据大体表现为报酬、发展机会、特长兴趣对口、权力、职业的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性、工作自由度、工作的地域等。综合这些要素, 加上国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驱动, 公务员无疑成为众多大学毕业生的理想工作。在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和具有风险的企业单位之间, 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今天, 事业单位的岗位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僧多粥少的现象异常严重。

5.明显的自卑心理, 造成悲观沮丧

自卑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 不少大学生或会因自己“出身不好”而自卑沮丧, 这种所谓的“出身不好”可能是因自己仅仅是专科、普通二本或三本毕业, 或因所学专业冷门, 面对毕业于重点高校、热门专业的大学生, 他们往往自贬身价, 自卑感严重, 不敢与之竞争;或因社交能力不强、社会经验缺乏、综合素质欠佳而郁郁寡欢;或因屡次求职失败而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不敢主动参与择业竞争, 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立足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倾向, 针对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 加强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调适势在必行, 这需要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从以下方面共同努力。

1.大学生自身要调整心态, 振奋精神

第一, 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面临求职择业的人, 只有对自己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生理特征及弱点等, 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估价之后, 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 在择业时才不至于对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才能不依个人喜好有所转移, 不为个人得失和名利所诱惑;才能自觉克服急功近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等不良心理;才有利于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发掘潜力, 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 增强自信, 克服自卑心理。自信是人迈向成功的第一秘诀。拥有自信是个性成熟的表现, 也是求职成功的关键。自信是大学生择业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树立自信心, 要在正确估量自己的情况下, 鼓起勇气去迎接挑战、参与竞争, 相信自己具备能求得合适职业的能力。自信不是自负自傲, 自信要有资本和基础, 这个资本和基础就是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作后盾, 才会有真正的自信, 因此, 要树立真正的自信心, 也就意味着要切实搞好学业,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培养自己判断决策的能力, 尽快成熟起来。

第三, 树立竞争意识, 增强竞争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竞争, 在竞争中生存, 在竞争中发展,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 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强化竞争意识, 做好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 把握机会, 主动进攻, 克服“等、靠、要”等依赖思想, 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适应能力争取求职的成功。

第四,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性格、气质特征, 能力、专业也不尽相同, 对未来的期望与规划也有很大的区别。尽早地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学生的基本特征, 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以有效地指引、鼓励学生合理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根据职业生涯规划, 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努力将学生培养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智能型、复合型人才, 从而使学生朝着既符合个人特质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迈进。

第五, 学会自我调适, 养成良好心态。大学生在择业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素质决定命运, 心态成就未来。心态不同的大学生会在求职择业时选择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积极者会将挫折、困难归因于个人能力、经验的不足, 会乐于不断向好的方面改进和发展;而消极者则怪罪于机遇、环境的不公, 强调外在不可控的因素导致自己的人生错位, 他们总是抱怨、等待乃至放弃。因此, 大学生要学会调适心态, 学会调控情绪, 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

2.高校要加强择业指导教学, 开展系统的择业心理辅导和职业指导

第一, 加强择业指导教学。就业指导教学意义重大, 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 又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 掌握求职技巧, 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 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升。随着就业择业形势的发展, 就业指导教学越来越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影响面最广的教学活动之一。然而, 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高校的择业指导教学尚处于学校整体课程教学体系的边缘, 教学活动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也刚刚起步, 缺乏专业的师资, 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 致使择业指导教学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因此, 高校必须加强择业指导教学, 要研究择业指导教学在目标、师资、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 将择业指导教学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 加强对大学生择业的个性化指导, 为他们提供分层次、分类别的针对性教学和“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与咨询。要加强活动课程建设, 通过采取模拟面试、顶岗实习、作业实训、个别辅导、心理疏导、团体训练等活动, 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演练的平台, 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环境中感受求职压力, 增强择业意识, 提升择业综合竞争力。

第二, 加强择业心理辅导, 提供完善的心理支持。大学生择业阶段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因而, 加强择业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主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调查研究。通过行为观察、访谈和问卷等, 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困扰和及其产生的原因, 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拟定相应的辅导计划, 重点解决“四困” (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惑、择业困难) 毕业生的心理辅导问题。二是注意提高大学生参与择业心理辅导的主动性。三是帮助大学生掌握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 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四是积极探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五是加强对辅导结果的反馈追踪。

第三, 加强择业咨询力度, 解决毕业生的困惑及心理问题。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 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择业的心理教育。例如:可在大学生中开展“我是谁”的测试活动, 可进行人格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教育, 还可以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通过测试分析, 让毕业生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 找准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做好在求职、自荐、笔试、面试等各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对应。

留学生择业困惑 篇8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回国留学人员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渐成趋势。一项调查显示,多达54.0%的留学人才愿意“创业”。相较于其他一二线城市,济南海归就业现状如何?其在国内竞争市场实力怎样?哪些专业人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高薪海归?

海归创业:说着容易,做着难

今年25岁的济南人Candice,目前就职于济南一家动力机械私企。她留学于加拿大,回国近一年,却向记者坦言目前仍处在择业迷茫期。

Candice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在国外上的是联合办学的2+2本科学制。前两年在国内主攻语言,第三年到国外才选专业。她所学专业是经济学,“这个专业本身就很难择业,因为专业本来就是个笼统概念,不像其他会计、设计等专业,相对来说择业时较有针对性。”

“中国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比较偏向于金融经济类,回国后的输出方向一般是风投公司、银行之类的单位。”Candice告诉《齐鲁周刊》记者,省内有很大一部分留学生都选择了加拿大,学习的专业也大都属于商科。留学生中一部分人通过留学途径入了别的国籍,但有的依旧选择回国发展,“这样的‘身份’会有‘政策上的一些好处’。”

两年前,《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海归回国就业地区覆盖15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其中5.2%的“海归”选择到山东就业。

Candice是济南人,她说当然选择回山东就业,但目前看并不理想。

“海归”,一个曾带有光环色彩的群体,如今在回国后的现实中却慢慢暗淡。

据悉,从国外“飘”回来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水土不服”。在现实的困惑和纠结中,很多人首先选择调整心态,然后积极适应国内生活。

谈起现在的工作,Candice说其实就是一个“打杂儿”的。公司的大小事务,大到筹备新公司,小到处理文案甚至打扫卫生,她都要参与。“这是一个必经过程,需要了解一个公司怎样运营,有朝一日才能让自己的公司转起来。”

比起Candice,同样是海归的王蒙已然是位成功人士。他创立了一家建材公司,现在事业做得有声有色。回想起刚回国那会儿,感慨颇多。他说当时不知道未来方向,做过双语教育,当过总裁助理,干过代购。“接触到建材行业才像找到自我定位,但许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大到与大型家装超市签约合作,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投标,小到每个装修项目的客诉,都得自己去处理。”

“海归创业,说着容易做着难,而且很累,不过有事情干心里踏实。”坐落于玉函小区北区的“稍微麻辣show”,是26岁海归济南小伙儿韦宏的餐饮外卖店。他既是老板,又是采购员,还是厨师,还天天开着奥迪给顾客送外卖。

在新加坡留学多年,回国后韦宏并没完全按照父母安排进“大公司、大企业”等高平台,而是独自摸索着一条条创业路——开过广告公司,做过家电生意,经营过美容院、特产连锁店,现在终于“踏实下来”,精心打理自己的餐饮外卖店。“留学经历与送外卖不冲突,当初选择出国,一是开阔眼界,二是增加魄力,三是提高抗压能力,如今同样如此。”

据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约有一百多万留学生赴海外求学。他们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学专业几乎涵盖现有全部学科门类。仅仅2014年,留学归国发展的海归人士就达70万。济南,这个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同样输入召回大量留学人员的城市,正承受着同样问题。“海归”,已持续成为备受关注的精英群体,但正如他们中的许多人所言,创业要有心理准备,其中的困难不是说说就能克服,需要的是意志和坚持。

投入和产出,怎样才能成正比?

从英国学成归来的闫林在济南一家知名企业工作三年后,最近开始考虑跳槽。

闫林告诉记者,感觉回国后的工作环境太复杂,很多事情都需要另外花心思去琢磨才能适应。“别看已经工作了三年多,至今我还不算适应。”

闫林说在国外毕业那会儿,留下还是回来,她纠结了很长时间,但最后挣扎无果,还是选择了归国,这也是听从了“家”的呼唤。

博志同样是济南人,他留学毕业后在美国求职失败,无奈回国就业。

“按美国政策,毕业后有一年的工作许可,能不能留下要等待抽签,在那里等工作的人很多,工作许可却很少,熬到最后没办法只能回来。”博志说当初出国时根本都没想今后工作的事,如今遇到了也只能正确面对现实。

一中央级调查机构关于是否愿意出国的调查显示,2120人的回答非常愿意的占39%,愿意的占48%,但出国理由却十分分散,54%希望得到高质量的教育,22%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14%的人相信出去事业发展的机会会更多,1%认为外面赚钱容易,1%认为所去国家社会治安及社会保障好,另有高达8%的人写下更多富有个性的答案。正如博志所言,当初出国需要理由,如今回国发展同样需要理由,也许因为理由太多,出去或者归来好像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

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调查表明,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这个数字不是很低,可这个数字的质量度有待商榷。我们调查济南海归人士,一部分确实回国后短期内找到了工作,但基本上专业不对口。学经济的去了互联网公司,学语言的在留学服务机构,学营销的干着文职,而且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目前看,把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成过渡或跳板的留学生大有人在。因此,想想当初出去和在国外留学时的投入,一些海归人士说很难成正比。

nlc202309030132

曾有媒体报道,中国留学生基本都是选择回国就业、创业。尤其是赴美留学生,因含金量较高,回国后第一份工作都是主管、经理级别,年薪资15—200万元人民币,回报可谓很多。如今美国经济日益复苏,但签证政策越来越严,美国学校招生政策也越来越高。对于学生来说,在国家政策宽松时拿到高含金量毕业证,可以换取自己的精彩人生。对此,博志说这是媒体在帮一些做留学生意的机构在忽悠,美国留学每年总花费10到30万人民币(包括学费、生活费、食宿费等),但回国后哪有多少留学生一年能够挣回10到30万?

济南人Carol的专业是国际商务,在美国呆了六年,顺利拿到了研究生学位证。但归国就业的道路却并不顺利。“刚在济南就业时单位工资给我开到1800元,当时真的很挫败,非常挫败。”

Carol对《齐鲁周刊》记者称,归国之前的信心满满和回国之后的失望之极,形成了极大反差。“想想自己挺寒心,在外面闯荡了六年,花的钱也不少,结果怎么会这样?”

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小丸子也对记者表示,当时拿澳洲绿卡挺费劲,家里说那就别在国外浪费时间。“于是我就回来了,可回来后没想到找工作和创业都很难。当然,随便找个一般的工作挺容易,可花了那么多钱去留学,难道仅仅为了一份很一般的工作?”

记者在济南一个较大海归QQ群发现,成员大部分是欧、美、澳、新、日、韩等国留学归来人员,随机对几位海归人士进行采访,他们每一个人都感慨颇多。

2012年从韩国回济南的叶玲称,曾换过三份工作,在培训学校做过教务、在留学机构做过咨询顾问,还在广告公司做过文案。她说工作都没有技术性,时间也不可控制,而且收入和付出根本不成正比。“自己的经历和学识无法得到体现和回报,后来就辞职了。之后,一直断断续续靠帮人做做翻译挣点生活费。”

记者发现,像叶玲这样“算账”的海归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想着将出国留学的投入尽快赚回来,便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找工作时也就“很挑剔”。这样反而造成找工作难,就业后心理反差大,也就很难调整适应。

“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听家人的安排了。”叶玲告诉记者,“听家人安排”、“托关系”这种求职方式,是部分海归无奈的选择,但又不得不选择。

“太阳”照常升起?

虽然回国后的择业、就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94%以上的海归仍觉得海外留学经历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国际性视野和国际人脉,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沟通的经历,以及熟悉国际市场操作管理及事务等,对工作帮助都很大。

启德教育国际教育研究院专家告诉记者,海归人员就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外语优势和国际视野等方面,包括全球领先管理、科技的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差异的包容能力等。尽管部分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开始薪资很低,但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其优势将在三五年内得到体现,而且对海归人士国家也有政策扶持。

据悉,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建成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305家,入园企业超过2.2万家,6.3万留学人员在园创业。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全国首批,而且建立在创业服务中心各项综合孵化功能基础之上,已吸引来自美、日、英、法、德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创办或服务于园区企业,累计转化高新技术项目1000余项。因此,国内市场和国外大环境差异,使海归群体稍微有些不适应,但这个群体在努力崛起。正如海归人士胡文所说,当初在加拿大办事丁是丁,卯是卯,回到国内不确定因素太多,但却有更多发展机会。“将来说不定还会出去,相比而言,现在国内更富有挑战性。”

上一篇:公积金贷款短信通知下一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