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2025-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精选9篇)

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篇1

一、导言

韩礼德(Halliday,1973)说:“语言在用笔写下之前一直是潜意识中的东西。”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非母语)一旦对自己口头掌握英语满怀信心时,很容易陷入“学习静止期”。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颇为困难,而写作恰能唤起他们对所学或所掌握的语言的感觉。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是因为觉得写作教学难,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重视,而对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写的能力培养,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写作能力仍很差。英语写的训练,笔者以为,其地位应该决不亚于听、说、读。每年英语高考必考一篇配分甚高的“书面表达”,即为佐证。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推介一种正在探索中的“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资大家共商之。

二、定义

所谓教学模式,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将教学活动诸要素组合而成,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操作样式。“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指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旨,通过材料准备—起草—反复修改到定稿等教学程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模式。

三、指导理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以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便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英语阅读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它代替不了写作实践。英语写作是学习者有目的地提高交际能力的实践活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来源于在教师指导下大量写的训练。

(二)渐进主义(Progreivism)

渐进主义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主张学习外语要以信息源为内核,教师通过过程定向(Proceoriented),使学习者投身真实的外语环境中,根据个人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交际能力。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探索、归纳。从而内化语言再外化为交际行为,学生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评价。

(三)系统论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它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四)控制论

控制论方法主要是导入反馈机制,从“功能”方向寻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反馈是教师保证和控制被控制对象(学习者和英语习作)按一定目的(主题表达要求)达到最优状态的主要手段。控制就是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为系统的输入。

(五)主体教学论

主体教学思想认为在现代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自始至终强调教师要起一个“导“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扩充教学容量,增加练习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六)创造性构造理论

创造性构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情景(包括外在客观的或内在想像的)是书面表达的外在诱发源,而表达者已有的知识体验则为表达提供背景,同时意念成了表达的参照与内驱力。它可以在情景的映照下激活表达者大脑中已有的方案,然后再凭借词语对语篇进行创造性构造。学习者能够使用语言,是语言系统内在化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促进内在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该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语言处理策略,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发展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

四、操作程序

写的关键无非是写什么和如何写两个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只有一个或两个阶段,就是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写完上交即可。教师批改后,再在课堂上做简要评讲。第一阶段由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由教师完成。若无评讲,这种写作课就只有”写“一个阶段。笔者设计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三个阶段:准备—写作—修改。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按照高中英语教科书每单元第四课中Writing的要求,或者WORKBOOK中的书面表达图文材料,或者教师布置的题目做一篇作文。这三个阶段相互照应,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活动贯彻始终。

(一)准备阶段

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篇2

体育活动有热身一词,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将之引进, 称之为“Warming up”, 在课前有一个人认知过程。它的作用是拨动学生的学习信号, 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 提前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学的内容当中。课前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无论哪一种形式, 都要符合和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 比如说唱英文歌谣, 作一些学生们喜欢做的游戏, 听英语单词作出相应的动作、英语词语接龙等。这样为课堂教学埋下了伏笔, 为以后的教学环节进行顺畅了道路, 以期省时高效。

二、总结式结课, 增进教学艺术性

这种结课方式就是对上课所学的内容作一番梳理, 把重点、难点之处再突出强调一下, 把知识结构理清, 也就是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的归纳和小结, 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回忆, 起到加深印象, 增强记忆的作用, 一般在小结时适当加深一些内容。如“BOOK2 Lesson11”, 教师在结课时, 可以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作小结, 既可以总结一下形容词比较等级的构成, 也可以总结一下形容词比较等级的用法及常见的句式:“He is taller than his brother. 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 Which is bigger, the town or the city?Whose drawing is the best in our class?”

三、课堂学习活动灵活多变

课堂教学不要墨守成规, 要善于改变形式, 让学生不感觉到枯燥, 在上课前五分钟走进教室, 准备好所有的学习用具, 温习一下课前所学, 如果有遗漏和忘记的地方向身旁的同学请教, 交谈过程中尽量用英语。正式上课以后, 举手发言、询问问题、回答问题都尽量采用英语。在同学发言的时候, 其他同学都要全神贯注地倾听, 不许随意打断, 有不同意见可举手。在阅读的过程当中, 速度音量要大小适中, 要用手指指着所读的内容, 以便加深阅读对象的内容。

四、帮助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都是汉语,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这是学习的一大障碍。由于学习环境差, 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了力所能及地为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改善英语学习环境。比如说在课堂上, 尽可能地全部应用英语表述教学语言, 同时要求同学之间的交流全部用英语来完成。在生活当中, 教师所布置的一项作业中, 只是要求日常生活中用英语沟通、表达思想。如果有条件的话, 要建立专门的英语学习教室, 教室里张贴五颜六色的英语画报, 教室里面悬挂着英语的彩色条幅, 音箱里面播放着学生们喜欢的英文歌曲。让学生置身其中, 犹如身处“English Family”。由于用于学习环境的改善, 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力有所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五、倡导绿色教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中的绿色教育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活泼、寓教于乐的轻松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技能。所以在教学中, 我细心钻研教材, 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唱歌、比赛、游戏、竞猜、绘画、讲故事等;利用多媒体容量大、信息量大的优势, 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动画、漫画和英文歌曲, 适时穿插于教学中;为改变单一的“填鸭式”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我采用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 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 与学生共同发展, 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英语知识的奥秘。在作业问题上也力求多样化, 尽量留的少而精, 或让他们编一段对话, 或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动物进行描写, 或是画一个场景进行介绍或是学一首英文歌曲等。经过半年的努力, 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并在初一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中我所任教的两个媒体班的成绩名列榜首。

六、用口语表达图片信息, 提前感知, 预测听力内容

一说听力, 有的学生就情绪紧张, 像无头的苍蝇。要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 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听录音材料前, 让学生对图片内容讨论, 并猜测该材料所述的大概内容及事情发展的过程及结果, 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学生通过图片的预测及口语表达, 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材料。这种准备是学生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思维逻辑对听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例如, “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2 What’s the matter?Section A 1b”在听力训练前先口语表达图画中1~5T:“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him?She/ He has…”在此训练之后, 通过这种模拟语境, 为相关听力做好铺垫。

七、通过背诵短小精悍的短句、知识, 懂得教育双管齐下

关于团结的:“帮人之忙能乐我, 借人之力可超人。” (Help the busy music to me, If people can be a force of superman.)

关于不灰心丧气的:“世上没有绝路, 人生只有绝望。” (Nothing in the world, Life is only despair.)

关于成功方法的:“追求成就者不计成绩;重视成功者不守成规。“ (The pursuit of achievement without success;Attach importance to successful people don't hold.)

预防失败的:“远见和短见仅一字之差, 成功与失败有天地之别。” (Vision and suicide only one word, Success and failure have great difference.)

关于志向远大的:“为家庭着想的是‘好丈夫’, 为人类着想的是‘大丈夫’。” (Think about the family is" a good husband", For the sake of mankind is "big husband".)

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勿以助人而不忘, 勿以人助而忘之。” (Not to help others and do not forget, do not forget to help the.)

通过背诵, 轻松掌握了大量词句, 也学会了做人, 堪为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 英语教学方法很多, , 需要英语教师讲求教学艺术, 多吸取先进经验, 不断推陈出新, 大胆改革, 惟其如此, 英语教学方能事半功倍, 省时高效。

摘要:随着英语的国际地位的升高, 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也愈发严格, 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 英语教学可谓任重道远。需要英语教师讲求教学艺术, 多吸取先进经验, 不断推陈出新, 大胆改革。

关键词:中学英语,绿色教育,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简论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与能动 篇3

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阅读与作文分开教学,把阅读教学上成文本解剖课,教师的立足点是学生是否读懂课文。而对于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實例素材、写作方法等,教师并不作相关的联系拓展,更没有深入探究。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指导学生审题立意,要求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积淀,忽视了启发学生运用在阅读课上已积累的语言储备。事實上,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联系在一起,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巧妙地捕捉这些例子里的写作规律进行作文教学,潜移默化地进行作文铺垫,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唇齿相依”。

二、阅读写作教学须臾不可分离

1 阅读是写作的知识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摄取间接的写作素材。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的、自如的写作运用。如果学生知识贫乏、缺少词汇,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并要求学生勤做笔记、积累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就是每一个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库。

2 阅读是写作的思维操练

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准备写作时,还需要把“生活”“知识”变得更为深入、广泛,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进一步思考。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而阅读是写作的思维操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并将这些想法转化成为写作素材。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课务繁忙,往往疏于阅读。江苏高考改革后,我一直担任文科班的教学,坚持每周拿出一至两节课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进而开始深入阅读经典名著,有些学生甚至会在课间拿着书本来办公室找我探讨问题。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再到《哈姆雷特》,阅读的经典文学从高考《考纲》规定的篇目逐步拓展,一学期后,学生在写作时会不自觉地引用名著中的事例,或者评论名著中的一些人物,模仿名著中的一些语言。教学實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文学经典越多越深入,写作思维就越活跃,写作思路也越宽阔,表达也就越清楚。

3 阅读是写作的情操陶冶

在作文教学时,我们总是强调作文要立意深刻。那么,这个深刻的立意怎么体现呢?从文章本身而言,是要有一些感悟人生真谛的话语,具体表达在细节上的要求就是要有一些理性色彩,又不乏情感的抒发和语言的特色,这些主要源于作者的情操。而多阅读正是陶冶作者情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读书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但每一条真理、每一个美好思想都给予读者一种高远的境界和开阔的胸襟。经典是生活的提炼、是经过思想过滤的思想、是时代的科学艺术集大成。寻找与大师对话的切入口,是获得交流机会的唯一办法,也是奠定写作高品位的途径。阅读和写作,前者汲取、后者传播,后者以前者作为前提,两者相辅相成。缺少经典阅读的写作,不具备继承意义上的传播方式,会显得浅薄。沿着大师曾经的率真、情趣和责任,才会找到更加宽阔的视野;学习经典的叙述经验,学生的率真、情趣和责任才能更好地表现,并切實得到维护。

三、写作训练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 以写促读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我认为,写作的创新是建立在吸收并消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创新写作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学生的仿写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平时阅读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语段,我们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例如讲完《送董邵南序》时,我让学生仿写一篇简短的高三离别赠言给自己的某个同学,之后在课堂上交流。学生在听到同学对自己的鼓励之后,提笔相互激励的激情立刻被激发了,写作的欲望也因此而倍增。很多时候,学生害怕写作是因为他们没有写的欲望,欲望一旦被激发了,表达起来也就会思如泉涌。这样的仿写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继而激发他们读书的渴望。这样,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2 以写选读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同样,写作也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其阅读能力也必然会有所提高。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他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不会弱。可见,重视写作教学可以优化阅读教学,从而增强学生选择高品质文学作品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条件的改善,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让学生阅读到优秀的名家作品。每次作文之后,我除了会给学生印发一些班里同学的优秀作文之外,还会竭尽全力搜寻一些与作文相关的名家作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思维的局促和笔力的不足,这个时候选择一些同类题材的优秀作品给他们看,不仅会促使他们认真地阅读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这样,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 以写形成读书的个性特点和批判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阅读。面对文学作品,学生更多的是欣赏性阅读,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纯粹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因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没有一篇文章是完美无缺的,读者完全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超越作品和作者,发表与作品、作者相异或相反的见解,这就是阅读批判。阅读批判就是要求学生加强阅读反思。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實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鼓励学生阅读批判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阅读时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即张扬阅读个性。

学生的阅读批判与阅读个性最好的体现方式就是写作。写作并不一定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片段,只要能够把阅读瞬间的内心感悟记录下来,就是有效的写作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文本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久而久之,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大量阅读的渴求,而且真正达到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学生作文中逐渐多了一些饱满的情感、由衷的倾诉,更多了一些深邃的思想,包括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独到见解。

四、读写教学并重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而人文性则是对工具性的升华,它使语文的工具性充满了活力和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篇4

一、导言韩礼德(Halliday,1973)说:“语言在用笔写下之前一直是潜意识中的东西。”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非母语)一旦对自己口头掌握英语满怀信心时,很容易陷入“学习静止期”。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颇为困难,而写作恰能唤起他们对所学或所掌握的语言的感觉。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是因为觉得写作教学难,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重视,而对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写的能力培养,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写作能力仍很差。英语写的训练,笔者以为,其地位应该决不亚于听、说、读。每年英语高考必考一篇配分甚高的“书面表达”,即为佐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推介一种正在探索中的“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资大家共商之。

二、定义所谓教学模式,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将教学活动诸要素组合而成,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操作样式。“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指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旨,通过材料准备—起草—反复修改到定稿等教学程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模式。

三、指导理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以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便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英语阅读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它代替不了写作实践。英语写作是学习者有目的地提高交际能力的实践活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大量写的训练。

(二)渐进主义(progressivism)渐进主义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主张学习外语要以信息源为内核,教师通过过程定向(processoriented),使学习者投身真实的外语环境中,根据个人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交际能力。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探索、归纳。从而内化语言再外化为交际行为,学生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评价。

(三)系统论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它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四)控制论控制论方法主要是导入反馈机制,从“功能”方向寻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反馈是教师保证和控制被控制对象(学习者和英语习作)按一定目的(主题表达要求)达到最优状态的主要手段。控制就是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为系统的输入。

(五)主体教学论主体教学思想认为在现代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自始至终强调教师要起一个“导“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扩充教学容量,增加练习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六)创造性构造理论创造性构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情景(包括外在客观的或内在想像的)是书面表达的外在诱发源,而表达者已有的知识体验则为表达提供背景,同时意念成了表达的参照与内驱力。它可以在情景的映照下激活表达者大脑中已有的方案,然后再凭借词语对语篇进行创造性构造。学习者能够使用语言,是语言系统内在化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促进内在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该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语言处理策略,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发展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

四、操作程序写的关键无非是写什么和如何写两个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只有一个或两个阶段,就是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写完上交即可。教师批改后,再在课堂上做简要评讲。第一阶段由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由教师完成。若无评讲,这种写作课就只有”写“一个阶段。笔者设计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三个阶段:准备—写作—修改。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按照高中英语教科书每单元第四课中Writing的要求,或者WORKBOOK中的书面表达图文材料,或者教师布置的题目做一篇作文。这三个阶段相互照应,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活动贯彻始终。

(一)准备阶段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书写、写话和作文,逐级递升,与听、说、读的教学是密切联系的:既有遣词造句的问题,又有语篇结构的问题;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阅读在英语写作中,特别是在准备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教师或者教材要求的写作命题不是有感而发的自我表达,而是要有真凭实据的所需的材料(文字或图表),经过分析、研讨才能获得的,所以,在形成思想以前,非阅读相当数量的有关材料不可。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份材料,然后让他们合上书本,口述内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写出材料大意。英国学者布里顿(J.Britton,1970)根据多年的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形成初步思想,即开始构思,列出写作提纲、初稿、二稿,经润饰、定稿,交给教师。例如”pollutionAroundUs“,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现成可用的材料,而是给他们有关的文件、报告、法规、报刊文章(甚至是漫画),让学生去阅读、分析,从中提炼获取必要的信息。这种带有具体目标的阅读,可对学生进行多种技能的训练。

(二)写作阶

一、导言韩礼德(Halliday,1973)说:”语言在用笔写下之前一直是潜意识中的东西。“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非母语)一旦对自己口头掌握英语满怀信心时,很容易陷入”学习静止期“。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颇为困难,而写作恰能唤起他们对所学或所掌握的语言的感觉。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是因为觉得写作教学难,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重视,而对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写的能力培养,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写作能力仍很差。英语写的训练,笔者以为,其地位应该决不亚于听、说、读。每年英语高考必考一篇配分甚高的”书面表达“,即为佐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推介一种正在探索中的”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资大家共商之。

二、定义所谓教学模式,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将教学活动诸要素组合而成,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操作样式。”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指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旨,通过材料准备—起草—反复修改到定稿等教学程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模式。

三、指导理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以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便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英语阅读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它代替不了写作实践。英语写作是学习者有目的地提高交际能力的实践活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大量写的训练。

(二)渐进主义(progressivism)渐进主义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主张学习外语要以信息源为内核,教师通过过程定向(processoriented),使学习者投身真实的外语环境中,根据个人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交际能力。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探索、归纳。从而内化语言再外化为交际行为,学生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评价。

(三)系统论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它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四)控制论控制论方法主要是导入反馈机制,从”功能“方向寻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反馈是教师保证和控制被控制对象(学习者和英语习作)按一定目的(主题表达要求)达到最优状态的主要手段。控制就是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为系统的输入。

(五)主体教学论主体教学思想认为在现代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自始至终强调教师要起一个“导”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扩充教学容量,增加练习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六)创造性构造理论创造性构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情景(包括外在客观的或内在想像的)是书面表达的外在诱发源,而表达者已有的知识体验则为表达提供背景,同时意念成了表达的参照与内驱力。它可以在情景的映照下激活表达者大脑中已有的方案,然后再凭借词语对语篇进行创造性构造。学习者能够使用语言,是语言系统内在化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促进内在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该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语言处理策略,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发展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

四、操作程序写的关键无非是写什么和如何写两个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只有一个或两个阶段,就是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写完上交即可。教师批改后,再在课堂上做简要评讲。第一阶段由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由教师完成。若无评讲,这种写作课就只有“写”一个阶段。笔者设计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三个阶段:准备—写作—修改。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按照高中英语教科书每单元第四课中Writing的要求,或者WORKBOOK中的书面表达图文材料,或者教师布置的题目做一篇作文。这三个阶段相互照应,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活动贯彻始终。

(一)准备阶段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书写、写话和作文,逐级递升,与听、说、读的教学是密切联系的:既有遣词造句的问题,又有语篇结构的问题;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阅读在英语写作中,特别是在准备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教师或者教材要求的写作命题不是有感而发的自我表达,而是要有真凭实据的所需的材料(文字或图表),经过分析、研讨才能获得的,所以,在形成思想以前,非阅读相当数量的有关材料不可。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份材料,然后让他们合上书本,口述内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写出材料大意。英国学者布里顿(J.Britton,1970)根据多年的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形成初步思想,即开始构思,列出写作提纲、初稿、二稿,经润饰、定稿,交给教师。例如“pollutionAroundUs”,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现成可用的材料,而是给他们有关的文件、报告、法规、报刊文章(甚至是漫画),让学生去阅读、分析,从中提炼获取必要的信息。这种带有具体目标的阅读,可对学生进行多种技能的训练。

(二)写作阶

一、导言韩礼德(Halliday,1973)说:“语言在用笔写下之前一直是潜意识中的东西。”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非母语)一旦对自己口头掌握英语满怀信心时,很容易陷入“学习静止期”。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颇为困难,而写作恰能唤起他们对所学或所掌握的语言的感觉。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是因为觉得写作教学难,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重视,而对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写的能力培养,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写作能力仍很差。英语写的训练,笔者以为,其地位应该决不亚于听、说、读。每年英语高考必考一篇配分甚高的“书面表达”,即为佐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推介一种正在探索中的“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资大家共商之。

二、定义所谓教学模式,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将教学活动诸要素组合而成,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操作样式。“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指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旨,通过材料准备—起草—反复修改到定稿等教学程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模式。

三、指导理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以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便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英语阅读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它代替不了写作实践。英语写作是学习者有目的地提高交际能力的实践活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大量写的训练。

(二)渐进主义(progressivism)渐进主义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主张学习外语要以信息源为内核,教师通过过程定向(processoriented),使学习者投身真实的外语环境中,根据个人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交际能力。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探索、归纳。从而内化语言再外化为交际行为,学生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评价。

(三)系统论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它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四)控制论控制论方法主要是导入反馈机制,从“功能”方向寻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反馈是教师保证和控制被控制对象(学习者和英语习作)按一定目的(主题表达要求)达到最优状态的主要手段。控制就是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为系统的输入。

(五)主体教学论主体教学思想认为在现代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自始至终强调教师要起一个“导“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扩充教学容量,增加练习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六)创造性构造理论创造性构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情景(包括外在客观的或内在想像的)是书面表达的外在诱发源,而表达者已有的知识体验则为表达提供背景,同时意念成了表达的参照与内驱力。它可以在情景的映照下激活表达者大脑中已有的方案,然后再凭借词语对语篇进行创造性构造。学习者能够使用语言,是语言系统内在化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促进内在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该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语言处理策略,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发展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

四、操作程序写的关键无非是写什么和如何写两个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只有一个或两个阶段,就是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写完上交即可。教师批改后,再在课堂上做简要评讲。第一阶段由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由教师完成。若无评讲,这种写作课就只有”写“一个阶段。笔者设计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三个阶段:准备—写作—修改。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按照高中英语教科书每单元第四课中Writing的要求,或者WORKBOOK中的书面表达图文材料,或者教师布置的题目做一篇作文。这三个阶段相互照应,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活动贯彻始终。

(一)准备阶段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书写、写话和作文,逐级递升,与听、说、读的教学是密切联系的:既有遣词造句的问题,又有语篇结构的问题;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阅读在英语写作中,特别是在准备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教师或者教材要求的写作命题不是有感而发的自我表达,而是要有真凭实据的所需的材料(文字或图表),经过分析、研讨才能获得的,所以,在形成思想以前,非阅读相当数量的有关材料不可。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份材料,然后让他们合上书本,口述内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写出材料大意。英国学者布里顿(J.Britton,1970)根据多年的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形成初步思想,即开始构思,列出写作提纲、初稿、二稿,经润饰、定稿,交给教师。例如”pollutionAroundUs“,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现成可用的材料,而是给他们有关的文件、报告、法规、报刊文章(甚至是漫画),让学生去阅读、分析,从中提炼获取必要的信息。这种带有具体目标的阅读,可对学生进行多种技能的训练。

(二)写作阶段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力戒”速胜论“。在英语教科书中,写作是按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的。因此,教师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的技能,逐级递升英语写作水平。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顺序一般是这样设计的。1.控制写作(Controlled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写作活动,很少有自由写作的机会。在学英语语音时,教师非常强调模仿,而在学习用英语写作时,却很少人认为模仿会有效。实际上,在写作时,同样应提倡模仿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所写的东西。例如,可以让学生按不同体裁和主题整理一些范文,看他们如何组织写作,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语句排序、填空练习或解答问题,用适当的词句把这些答案重新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2.引导写作(Guided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有一些创作自由,但教师还应给学生一些有限的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议定若干写作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文。近年来,高考中的”看图作文“类型的”书面表达“考题实际上即属于引导写作的范畴。3.自由写作(Freewriting)。在这一阶段,教师每天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他们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记日记、写信等,他们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也可每天定一个统一的题目(如Myfavourite...等),让学生写。需要说明的是,开展这种活动最好要求学生有一个专门的自由写作本子,定期上交教师批改。这样写过后,学生可对照检查自己前边的写作,看自己取得了多大的进步。4.继续写作(Continuouswriting)。教师定一个大题目(或起一个开头),要求学生每天课余写一部分内容,就像电视连续剧那样,续写不断。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短不少于一周,可以半个月、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并进行评选,对优者予以鼓励。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第一次写要列出写作提纲,让教师过目,以后天天按这个提纲写;对违反规定搞突击完成任务者要给予批评。土耳其学者托托尼斯(BirsenTutunis,1995)认为:写作训练,特别是当每组人数多时,可以产生对所学语言的意识能力。学习既是个人的事,又不是个人完全能单独完成的。因语言有鲜明的社会性,离开人群、离开交际是很难学好的。因此,学习英语作文,个人学习应该和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交流、切磋相结合。阅读材料时,学生独立进行,但在整个过程中,又互相请教,互相探讨;构思时,三五人为一组,各摆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纲拟就后,个人完成自己的文章;写好后,又互相交换阅读,互相评论对方的作文草稿,提出意见。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教师修改作业的负担。

(三)修改阶段学生的英语写作应由教师审阅和评价。英语教师在审评前首先应向学生展现作文评判标准(如分档和分值),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不应把重点放在拼写和语法结构上,而应放在它所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式上,看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新意,文章是否切中题目,等等。不可仅判个分数,还要有评价意见。学生的作文立意好的要表扬,遣词造句精当的也要表扬,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还应坚决要求学生字迹工整。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习作以后,一定会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俗话说:”文章不怕千遍改。“外语写作一般没有一次成功的,一定要进行反复修改,哪怕写一封短信或启事,也要进行修改。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求学生的基本修改有四项:一是检查体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二是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检查语法是否有错误,可建议学生写作时参考教科书或一些有关语法资料,或者向他人求教;四是检查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是否正确,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丰富,对于文章的评判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作文经教师审阅后,学生还要继续修改。修改后鼓励学生自我打分(否定前一次教师的给分),并将习作返回教师,教师则按新的分值提出更高的修改要求。如此往复,直至达到师生双方共同认可的作品和分数。这样,学生虽然写的是一篇作文,但是反反复复练习的机会很多,而且每循环一次就是一次提高,一次升华。这种方法,较之不断地让学生写新文章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学生所写的文章,是从其他有关材料分析、选择、归纳出来的,能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文字也比较容易达到规范的程度。采取反馈和同伴间互相阅读作文的方法,也可以形成一种语言意识。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通过批评性地阅读别人的作文,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他们时刻留心语法及用词错误,写作时开始想到的是读者(而非教师)。学生作文经教师审阅、面批后,修订工作是通过个人作业和集体活动相结合进行的。这种做法能使学生学得更深、更广,而且更活。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编辑、审校能力和组织、归纳总结能力。最后,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从所写的几篇作文中选出自己的”代表作”,并附一文字说明,简介自己的文章。教师随即给学生自选的文章评分,结合该生在各环节上的表现及期考成绩给学生一个总评成绩。

五、注意要点首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必须运用测试手段。教师在组织考试时,一定要加上“书面表达”这一项内容来测试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所谓的测试的“客观性”,为了改卷省力,有时删去英语写作这一项,这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选择题做得好,却不见得会写文章。其次,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过分依赖词典写作,而应该积极地记背英语单词和习惯用法,注意平时积累,指导并激励学生尽可能地多背诵(至少要熟读)一些精彩文章,特别是经典原著片段,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学生遭遇“词不够用”或“词不达意”的尴尬境地时,仅靠查词典写出的短文,准让人如坠云雾,可以说,查词典写作简直就是在冒险。特别是遇到一个有很多意义的单词或一个单词有很多近义词时,单靠就很难确定选词是否正确。其四,“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中级英语(高中或相当程度)的不同教学阶段。局限性在于:英语写作教学需要目的语环境,若语言基础不牢,学到一定阶段会进入新的“学习静止期”,停滞不前。参考资料:1.Halliday,M.A.K.(1973),ExplorationsintheFunctionsofLanguage,London:EdwardArnold.2.胡春洞、王才仁主编,王才仁著:《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王初明著:《应用语言心理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4.Nation,I.S.p.(1995),Teaching,ListeningandSpeaking,Wellington:ELIOccasionalpublicationNo.15.5.刘润清等编著:《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测绘出版社1988年版。6.查有梁著:《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7.戴军熔著:《中学英语写作初探》,载《中小学英语教学》1998年第10期。8.江坤才著:《教学模式与教育科研方法简介》,无锡市教研中心,1998年7月。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篇5

一、学情分析:

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两个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犯的词与句的错误虽然数量多,却远不如所犯的结构错误严重,信息点过多或不够、逻辑混乱、结构不严谨是造成书面表达”档次低”的”罪魁祸首”;二是词与句的错误并非都是由于不会用词或不会造句本身引起的,不会谋篇也会引发词句的错误。要纠正词句的错误,不能完全停留在词、句层面,正如治病不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样。培养学生谋篇的能力在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谋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不断的积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能正确运用简单句,复合句和连接词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都不会用,更谈不上使用复合句和连接词使自己的写作具有逻辑性和流畅性。学生写作主要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1.时态和语态的错误。2.用词错误 3.词形变化错误 4.句子结构错误 5.布局谋篇的失误

针对上述情况,萌发了上一节英语基础写作课的想法。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句的五种句型结构,一些连接词和学会尝试使用复合句,并复习巩固平时积累的有用的句型。最后分析两篇学生的习作,让学生谈谈看法。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字数要求不多(100词左右),开放度不高(情境已经通过中文或图片给出),因此学生对书面表达构思不够重视,轻视审题,不假思索,信手就写,甚至逐句翻译,致使作文的信息点叠加在一起,句与句之间逻辑联系不紧密,从篇章上来看作文缺乏层次和结构。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1.心理恐惧。部分学生一见到英语写作就产生恐慌心理,特别是当看到有些情境难以用英语表达出来时,这种恐惧心理就更加“猖獗”。他们不知道写作第一步应该是谋篇,谋篇成功就会产生“胸有成竹”之感,被一个或几个单词、句式“障目”而恐惧是幼稚的。

2.轻视谋篇。认为书面表达构思简单,只要没有语言、语法错误再加上几个”漂亮”的句子就能拿高分。

3.不懂谋篇。不知道写作的主旨意图,以为写作就是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4.这一届很多学生基本功很差,学习比较懒散,不愿积累。二.目标分析

本节基础写作教学课,就是要解决学生书面表达过程中基本句子结构运用的问题,为培养学生谋篇能力打下基础。具体说来,应当达成如下几个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分析一首英语歌曲,使学生了解句子结构多样性的重要性。

2.培养基本功目标:通过展示五种简单句的基本结构,使学生能正确运用他们于写作中。

3.知识目标:

(1)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a.Teach the students five basic simple sentences.b.Develop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using complex sentences and some linking

words.(2)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use some writing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三.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1.pair or group work to make every student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in class.2.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s and teacher.四.Teaching Aids:(教具)

Multimedia 五.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and lead in(热身)(5 min)

教师提问:why do you like this song ? 学生可能回答:music, good sentences…..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准确引入正题

Step2.Presentation(呈现)(8 min)

教师呈现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一边呈现一边巩固,以汉译英形式出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发现问题的过程留给学生。

目标:引入主旨,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Step3.Brain-storming(8 min)

1.教师提出一个相关联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short passage ?

(2.)Do you have any ways to change them to make it more fluent and logical ?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强调教师的主导性。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媒介。

目标1:使学生了解正确运用简单句是写作的第一步。目标2:使学生知道,句子结构的多样性在写作中是很重要的。目标3:鼓励学生总结写作中常用的连接词。目标4:鼓励学生说出一句多译的句子。Teacher intervention(revision)(10min)

4.教师介入引导归纳几个在平时教学中常用的句型结构和几个格言 Creative-work

(12 min)

5.教师呈现两篇学生的作文,让学生进行分析,锻炼学生谋篇的能力。提示:每篇作文学生用6分钟时间用于分析和评价。Brief-summary

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篇6

聊城经济开发区顾官屯镇中学

赵艳云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缺乏写作的积极性,只是消极被动地完成任务。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文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促使学生热爱写作。现将在教学实践中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热爱写作。

语言学习的过程包括输入即听和读,目的是为了吸收信息和获取知识;还包括输出,即说与写,目的是为了表达观点和传递信息。离开了听说读写,人就无法通过语言进行交流。

可见,写是四种基本的语言技能之一,学会写作自然是语言学习的根本目标。此外,通过写作不仅能巩固语言知识,还能训练思维,表达思想。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能极大地增强 他们的写作动力。

“写作动机”是写作的关键。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中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相应的对策,给学生创建体验成功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如

1;创办班级半月刊。鼓励学生自撰文章,在刊物上进行交流。2定期开展作文竞赛。对优秀作文可张贴,供广大学生鉴赏,也可以合作汇编成学生优秀作文集,在班上交流,让学生互相借鉴。

二,听,说,读与写结合的内容多样化训练。

中学英语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应该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具备了组段能力之后,学生应该 坚持坚持听与写的结合,说与写结合及读与写结合。听即听大意,把听到的较为复杂的句子用比较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或是将听到的一段材料,短文,通过回忆用自己的话写出主要内容。读,不仅要理解文章还要对原文进行改写或缩写,或摘录重要句型和段落。说,可以利用“free topic”进行口头练习。

听说读写译都离不开句子,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要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必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就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并且把写作训练贯穿到学习课文的各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1;背诵课文中的重要句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文章也是如此。平时多读多背好句子,谚语,俗语,写书面表达时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这些句子,文章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如学Module5 Unit1 Visit the museum一课时有一些标语如;No Shouting,No Parking,No Smoking ect.日常用语我们常用到。

2;通过替换句子成分造出新句子。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所以造句能力在英语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句子能够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内容。

三;培养修改的习惯和 注重批改方式。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放,三分写七分改。”一篇好的书面表达,修改所占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教师对每篇书面表达都详细并及时反馈是不可能的,必须改变教法,把“球”提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检查审题是否细心,要点是否遗漏,人称,时态,语态有没有用错,大小写,标点符号,单词拼写,词数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再次,要求学生要自觉修改,“改是为了不改”批改方法多样可采用。学生自己改-互改-小组批改-教师班级共改。

中学历史课教学简论 篇7

一、历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历史课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一门课程, 是人类历史事实的记录与历史经验的总结, 对于今天具有重要的参照、借鉴、启示作用。我们唐代的魏徵有“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的话, 清代的龚自珍也说“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事实上, 人们都生活在现实中, 也生活在历史中, 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各种事物之中, 几乎没有一件是与历史无关的事物。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实, 预知未来, 我们必须熟知历史。因为历史经验及其发展规律, 是我们观察、分析现实, 研究、预测未来的重要参照系。

对于中学生而言, 历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历史课教学,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牢牢树立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 是一部光荣、辉煌、伟大的民族史。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 有过一度屈辱、苦难的历史, 但是屈辱表现出奋进, 苦难营造出顽强。五千年的民族史,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通过历史课教学, 正好可以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并形成思想、道德、人格的智力支撑。另一个层面是通过历史课教学, 丰富学生的各种历史知识, 包括中外的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等等, 有利于未来的各项工作。众所周知, 由于历史知识的丰厚渊博, 会使人们的各项工作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例如郭沫若就精通历史, 所以才创作出优秀的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相反, 如果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 就会使人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与失误。例如, 众所周知的著名影星赵薇的“日本军旗装”事件, 就是因为典型的“史盲”惹的祸。由此可见, 中学历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是显而易见, 不容置疑的。

二、历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 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予以剖析。

(1) 纵向的历史脉络。纵向的历史脉络, 是指从古到今以时间为序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在初中阶段, 我们学习了中国和外国自古至今的历史, 了解了人类文明是如何产生、又如何演进到今天的大致过程。但是, 对于悠久灿烂、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来说, 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梗概;我们只是对那些过去的故事产生了兴趣, 尚未形成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一种宽阔的历史视野和一种敏锐的历史洞察力。”

(2) 横向的历史深度。在高中阶段, 则要在已有的历史脉络和整体的历史框架的背景下, 分别深入思考人类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人类之所以伟大, 就在于他不断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并创造出日益完善的政治制度, 为文明的创造与发展提供保障。我们要学会在一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大历史中, 观察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进程, 观察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互动。

(3) 立向上的历史高度。在高中阶段, 要在纵向的历史脉络、横向的历史深度的基础上, 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登上立向上的历史高度。“在这里, 对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改革、战争、民主思想、文化遗产和许许多多历史奥秘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通过选学有关课程, 拓展历史视野, 深化我们对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解。历史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人物、事件、制度和思想展现出来的。”

由此可见, 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内容, 是丰富多彩、层层递进的。

三、历史课教学的必要方法

明确了中国历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内容, 还要运用正确良好的教学方法。方法虽然是手段, 但对于实现目的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论是关于人类知识的来源、发展过程, 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对于中学历史课教学而言, 其重要意义、主要内容, 均属于认识论范畴;而教学方法, 则显然属于方法论范畴。具体而言, 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亲情互动法。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师生的双边亲情互动, 在情感交流与共鸣中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什么”为“怎么学”。 (2) 启发诱导法。要远离“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 代之以启发诱导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参与讨论。 (3) 艺术表演法。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讲课艺术, 像讲故事、说评书一样地讲授历史课, 努力达到纪连海、王刚那样的讲解水平。

综上所述, 中学历史课教学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 限于篇幅和水平, 本文只能蜻蜓点水, 简而论之。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简论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 篇8

【 关键词 】英语语法 教学 目的 实现手段

一、关于英语语法

语法的涵义可以在三个层次上理解。《朗文应用语言学辞典》)认为语法是 “对语言结构和语言单位(如单词或短语)形成句子的方式进行的描写”,从语言的正确性角度看问题,属于第一层。Hartwell在Open to Language: A New college Rhetoric一书中引述了前人关于语法的定义和观点(1982:552):语法讲授的是让我们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艺术,把语法当作艺术来看的观点属于第二层,较高层。Hartwell等人同时还举出了Lyle E. Lapalombara对语法的见解:某一语言的语法若是得到充分的阐述,便成了该语言的理论。把语法视作语言理论的观点可以算作是语法的高级层次。

二、高职高专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为实现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法知识这一语法教学最终目的,此阶段语法教学中应考虑以下要素。

(一)纠正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而又不准确的某些语法观念

中学英语阶段的很多语法观念对于高职高专阶段来说不合时宜。如,在名词可数与不可数的问题上,中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某某名词是可数名词,某某名词是不可数名词。”学生习惯将这样的标签贴在他们所认识的英语名词上,如将pen, radio定为可数名词,将advice, information定为不可数名词。中学阶段一般只需掌握pen作为“笔”, radio作为“收音机”的意义,而碰巧此二词分别取这两种意义的时候是可数的。同样的道理,中学阶段一般也只需掌握advice的“建议”、information的“信息”这一涵义,而这两种情况碰巧都是不可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上四词只有上述涵义,相反,pen和radio也都可以用作不可数名词,他们分别表示“文笔”和“无线电”;advice和information也都分别可以用作可数名词,分别表示“通知”和“询问处”。

(二)明确语法和文体的关系

文体是语法教学中考虑的因素之一。笔者曾在一间教室的门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We are having a class meeting now. ?Please don’t disturb us.?应该承认,学生有使用英语的意识,这是一件好事。但他们使用的英语不地道。这种场合下使用的语言属于公共揭示语(public signs),往往写在小牌子上,若写成Class meeting in progress. No disturbance.更符合英语的习惯。将文体因素纳入语法教学中,有利于培养他们以立体的视角看待语法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在各种场合下,恰当地使用语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地加入英汉语对比的内容

英语有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汉语有动词优势,英语中只要有可能就尽量地多使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中尽量地多使用动词。英语句子结构倾向于复合,而汉语句子倾向于简化。如果不知道这些特点,就可能在英语使用过程中明显地暴露汉语表达模式的痕迹。如,笔者让学生用下面的句子做翻译练习:

对着校门的是一栋新教学楼,楼前有个大广场,广场的两边各有一个小花园。

按照英语的习惯,按照以下方式译出比较合理:

Opposite to the gate is a new teaching building, in front of which there is a big square, with a small garden on either side.

但很多学生不了解英语和汉语的某些特点,在表达上的松散现象比较严重。以下是学生译文中比较典型的一种:

Opposite to the school gate is a new teaching building. There is a big square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re is a small garden on either side of the square.

这一译文由于没能恰当地使用介词结构,也没有考虑到英语句子倾向于复合的特点,从而使语言表达缺乏粘着性(cohesion),读起来很不流畅。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英语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是使学生具备将语法现象付诸运用的能力,以提高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为把这一任务落到实处,教师除了澄清学生中学阶段对英语语法的某些不准确的认识外,英语的文体特征、英汉语的差异等因素,都应成为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Hartwell , P. & R. Bentley.Open to Language: A New College Rhetoric [M].New York & Oxford: OUP,1982.

[2] Richards, J., et al.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Z].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9.

[3] 阎兴朋,英语术语辞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 C.E.埃克斯利, J.M.埃克斯利,综合英语语法,河北人民出版社.

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篇9

写作任务: 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讨论网络利弊的文章。要求:

1.合理发挥想像,使文章内容完整。2.上下文连贯通顺、无语法错误。3.词数:100左右。

一、写前阶段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也是这样的。写前阶段作为写作的初始阶段,对后面的整个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当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写作的主题、写作的目的以及文章的读者。写前阶段的准备工作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动笔写的时候就会文思泉涌。

本次写作任务要求对比网络利弊,属议论文体裁。通过审题可得知,本次写作任务属于半开放式命题作文,先要强调使用一般现在时,对于网络利弊有哪些重点内容,仍需同学们合理发挥想像,使文章内容完整充实。

这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引导性问题的提出。考虑到可能有些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提出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2)通过Brainstorming提出问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开始变得活跃起来。(3)有了 Brainstorming 的这些素材,可以初步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素材进行选择和整理。(4)小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观点。这不仅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起到一定的训练作用,同时小组自己的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极大的开发语言是决定议论文是否精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你的文章生动形象,应尽量使用多种句式,如主动句、被动句和从句。另外,表上下文衔接的词汇和短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如first, second, next, last;以及Besides, However,这类词语的使用能使你的文章更加连贯紧凑。

二、写作阶段

要想写好一篇半开放式议论文,首先要明确文章主题。本次写作任务围绕着网络利弊一事展开讨论。首先列出表格: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好处:1、2、3;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坏处:1、2、3。老师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让同学们通过讨论来完成表格的形式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接着老师请八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让学生自己确立要点。在写作前,教师指导学生尽量用 topic sentence 来表明本段的思想,选取自己熟悉的两到三点进行详细阐述。在文章结束的时候要用一两句精炼的话来总结整篇文章的主旨。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花五分钟的时间把他们要写的文章的框架勾勒出来,再动笔往下写。有了上面写前阶段的准备,接下来的写作阶段将不再是让学生们头疼的问题了。

三、文章修改。

出于课堂节奏的安排,将主要精力放在写前阶段的启发学生思维上面。当学生交上初稿之后,教师对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批改,然后把文章返还下去,要求大家根据教师的批改进行文章的修改。修改本身就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环节,在修改作文的过程当中,有些学生会有新的思路,他们自身的语言知识得以巩固,写作技能也在逐步上升。鉴于学生的好胜心,我还将一些优秀作文张贴出来,以便大家能够互相学习。

下面是我的英语写作教学教案: Teaching goals:

1.Knowledge and ability goals

① Train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② Use the linking words correctly.③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2.Emotional goals

Learn more about the Internet and make better use of it.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Duty report Step2 Lead-in

1.Brainstorming(1)Do you like computers?(2)What can you do on line?(3)Why do you like Internet?

(4)What do you think it is not good?(5)How should we do properly?

2.Teacher asks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3.Do a survey then write a report, using the following guidances:

„likes computers very much.He/She often„ on line.He/She likes Internet because „.But it is „.He/She thinks we should „ Step3 Pre-writing

1.Teacher shows her own opinion towards the Internet.2.Teacher shows a passage on the screen.3.Learn some linking words.Step4 While-writing

1.Thinking about the questions again.2.Write down their own compositions.Step5 After-writing

1.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out their compositions.2.Swap their compositions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sentences.Step 6 Homework

上一篇:第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情况下一篇:合同监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