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免费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免费(共12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免费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三角尺、尺子、活动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他最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呀?(学生踊跃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1)同桌讨论、交流

(2)师引导学生说出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今天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想找个害羞的这位新朋友,你们和老师一起找找看。(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指名学生说,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三角板、时钟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从主题图中让一名学生指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2、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呢?

把你找到的角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谁折的角和他折的不一样?

用手摸一摸我们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用尺子沿着边画,两条边画得不一样长。然后拿下折角。师边说边板书:顶点、边、边。)指出屏幕上角的顶点、边。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出示5个图形,说说不是角的理由)

5、(老师拿出活动角)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玩一玩,好玩吗?(好玩)我们先做一个角,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些吗?再大一些。你能让角变小些吗?再小一些。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它大一些的角吗?(互相看看)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师的大吗?(师生比较活动角的大小)

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

你为什么认为第一个角大呢?(指名回答)

6、我们会折角,会比角,那你会画一个角吗?

你能试着画一个角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请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确定角的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师边说边示范画: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向一个方向画一条边,最后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另一条边。)

说说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请同学们按老师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画完后在小组里互相欣赏。

谁愿意把你画的角给同学们欣赏一下。(展示学生画的角,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三、课堂小结

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再打开书第38—39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四、应用拓展

想一想我们的教室中存在哪些角?

五、课后作业: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免费 篇2

一、活用教材, 灵活教法、学法, 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1. 活用教材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进行合理拓展和延伸。对于那些有开放性的知识, 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体现生活化的部分比较多, 很多生活中的素材都与角有关, 比如自行车的三角形架涉及角, 钓鱼时鱼竿和地面之间形成了角等等。因此, 在上课开始, 我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物, 从中找到有关角的素材,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中感悟数学概念就在生活中间, 和我们密不可分。这样引入,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 把数学教材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起来,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 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 并借此开始探究, 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教材是死的, 师生在用教材时可以灵活, 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应留有余地, 给学生自我拓展的机会。教师只是教学的指导者, 主体是学生, 让学生在教材的提示下, 自己搜集相关信息,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对教材上的知识点, 只要学生自己能学懂学通的, 教师坚决不讲, 对于学生理解有点困难的知识点,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制作学具的,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课外探究, 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 也是对教材的有效延伸。

另外, 灵活运用教材上的课堂训练题目, 教师应精选例题、习题, 进行科学取舍, 每节课都应扎扎实实完成教学目标。教材上练习题很少, 层次性也较差, 题型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边讲边补充, 边练边总结, 做到讲练结合。尤其是经典题型, 更应随学随练, 做到有针对性训练, 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打造高效课堂。

2. 灵活教法

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 我始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尽量以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 我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哪里有角的存在, 观察身边的物品。这样启发, 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发表见解。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借机提问:“你们都找到了生活中的角, 你知道角的概念吗?角有哪些特点?怎么分类你们知道吗?”这样提问, 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七嘴八舌话“角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基本把相关知识点找得差不多。这样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得到有效落实, 学生爱学、想学、会学,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过程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注意了知识结构的建构, 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3. 灵活学法

方法是学习的助推剂, 好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情境, 亲自体验数学过程, 及时分析总结, 这样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的。比如, 在《角的初步知识》教学时, 我特意安排学生自己制作不同大小的角的学具, 上课时自己展示角有关概念, 让学生自己边讲边演示, 哪个是边, 哪个是角, 那个是顶点;什么样的角是锐角, 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什么样的角是平角或周角。在探究角的大小与边长有无关系时, 我叫学生制作多个边长不等的角, 让学生亲自探究, 从中发现问题,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解决教学难点, 增加信息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题材宜多样化, 显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各种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 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放大效果, 增加了学生观察的直观性;通过动画展示, 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的本质。尤其是题型变换, 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展示变换过程, 能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比如, 利用flash课件演示有关角的形成, 用ppt幻灯片比较角的大小等等。这样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 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节课的教学, 我每个环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包括题型的选择, 学生活动的设计,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问题探究的设置等。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发挥得不是那么理想, 该探究的深度不够, 思路不是很广。或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还不够, 因此我们要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就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使数学教学越来越科学化、实用化。

角的初步认识 篇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在操作、交流中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2个图形宝宝(长方形和三角形),但是它们很害羞,用手帕挡住了自己的脸,谁能猜一猜老师带来的是哪两位图形宝宝?

師:你能告诉大家是怎么猜的吗?

生:第一个图形宝宝露出了3个角,所以我猜它是三角形。

师:真厉害!还有哪些同学也是这样想的?

生:第二个图形宝宝露出了4个角,所以我猜它是长方形。

师:大家都关注到了图形上的角,那么到底什么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认识“角”。(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从常见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特征。

师:为了方便研究,老师把这些角从图形上取下来。

2.观察归纳,总结角的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看,这么多角!它们长得都一模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开口大,有的开口小,开口方向也都不一样。

师:但是它们都是角,说明它们肯定有相同的地方。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

生:我发现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把它叫做顶点。

生:我发现还有两条线。

师:这两条线就叫做边。(逐一出示顶点和边,并用手指一指)

师:看着这些图形,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角?

生: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

3.判断角,完善角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下面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课件出示:

师:1、3、5为什么是角?请你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2为什么不是角?4和6呢?

(学生判断后补充板书: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

4.画角,巩固角的特征

师:现在我们来画一个角,行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边画不直怎么办?请尺子来帮忙。师指导画角,画好之后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和尺子,按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不一样的角。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三、动手操作、拓展延伸

1.活动一

师:请每位同学准备好2支铅笔,在自己的桌面上摆出一个角。

师:谁能摆一个和老师黑板上画得一样大的角?怎么比较?

生:把其中的一支铅笔和老师画得角的顶点与一条边重合,另一只铅笔和老师画得另一条边重合,这样两个角的大小就是一样的(重合法)。

师:那老师把黑板上这个角的一条边画长一点,现在谁的角大?

生:一样大

师:可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增加难度,让这个角变大,行不行?这样一来,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如果变小呢?(学生操作、观察、交流)

小结:要想角变大,就把两条边张开;想角变小,就把两条边合回来。(板书:张开变大,合拢变小)

2.活动二

师:再提高难度,还是用2支铅笔,要摆出2个角,行不行?4个角呢?

师:为了看得清楚,我们可以分别给它们做上记号,并逐一标注1、2、3、4,现在我们可以分别把它们叫做角1、角2、角3、角4,现在让这两只铅笔动起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个角的大小分别是怎么变化的?

四、总结质疑

1.找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师:看来大家真的掌握了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在生活周围的物体上找找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

2.欣赏角(课件出示)

3.拍拍手唱儿歌《角中秘密记心中》

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想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1、 给同学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同学数学思维的形成

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让同学小结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今天这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比方:说角的特征、说操作过程、说判断的理由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同学操作的学具、老师的教具以和板书等,向同学提供鲜明的感性资料,协助同学考虑、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同学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同学的思维发展。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同学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他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同学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考虑、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示范,让同学知道怎么说。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同学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同学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同学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同学的表率,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同学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节课中邹老师在同学认识了顶点和边后,加以示范性的说明并配合手势,使同学进一步明确、规范了顶点和边。在之后同学找生活中的角并说一说的时候,也给与了师范性的演示。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同学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同学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沛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同学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同学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一起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同学也有很多亲手指一指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同学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同学年龄小,活泼好动,笼统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教材在教学各个内容时布置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同学通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笼统化。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想的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同学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增强语言的培养就是增强了对同学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4、学会倾听,成为数学语言的中介

我们低年级的绝大局部同学在课堂里说话最初都是需要高级“翻译”的,这个翻译从哪里来?就是我们的老师。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更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教强的逻辑性,而小同学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篇5

课本第118—11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及“做做画画”练习二十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用具:

三角尺一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判断再分别说明各部分名称。

2、找出三角尺上的角。

二、新授

1、认识直角。

(1)说明:三角尺中的一个是直角。

(2)出示另一把三角尺上,找一找其中的直角。

(3)在自己的三角尺上找一找直角。

(4)说明:直角也可以画出来(示范板演),再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5)找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2、举例生活中的直角。

3、教学直角的判断。

(1)教学判断的方法。

(2)练习“做做画画”的第1题。

4、教学画直角。

(1)示范画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请学生说说画直角的步骤。

(2)学生练习“做做画画”第3题,要求画后标上直角符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做画画”第2题。

师生一起折纸,折出直角标上符号。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

(1)学生判断,并标上符号。

(2)指出:只要与三角尺的直角重合,就是直角。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

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中各有几个直角?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

四、全课文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五、作业

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篇6

*;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单元是角的初步认识,为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打下基础。

*;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

v知识技能:认识角,能画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v数学思考: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v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v情感态度: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理念:

ü《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ü 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 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程序: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角吗?我们教室周围有角吗?(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这些物品上有角吗?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二、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找角,指角

1.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 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上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 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二)折角

1.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 用正方形纸折角。

3. 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 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三)做角

1. 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 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两边。(感受角的各部分)

3. 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4. 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四)画角

1. 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画出“角”。

2. 全班交流:谁画得对,画得好。

3.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练习。

(将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角的几何形体画出来,这是落实角认识的一个关键。)

(五)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自己尝试取名,再看书认识角各部分名称。(角的认识到此结束)

三、 巩固练习

1.P45 练习十 1,2,3

2.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免费 篇7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并在充满趣味的实验教学中有所发现, 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的能力, 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技能。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 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前人的认识过程, 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

在数次的磨课过程中, 我深切地体会到:像“角的初步认识”这样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 给老师的挑战, 不是对教材的理解, 不是教法的设计, 也不是学法的探讨, 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上。

【课例】“比较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儿有两块形状相同的三角尺, 为了便于观察, 我们先把这两块三角尺摆在一起。 (课件依次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2个角, (课件演示) 猜猜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要知道是不是大小相等, 直观观察行不通了, 怎么办呢?

师:你们看是不是这样操作?动画演示。 (课件依次出示)

组织活动:学生动手操作, 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 边与边重合。

师:说说你比较的结果。

生:两个角一样大。

【反思】学生课前需要熟悉照样子摆放, 需要养成倾听和按要求操作的习惯。只有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深度参与学习, 在不断的实践中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升。缺少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因此, 这样的课成败就在于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在于学生是否紧紧随着自己的猜想一起去探讨, 更在于学生内在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

二、操作指向的灵活把握———在形象中发展抽象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一些准确、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 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 顺利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 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具体化与形象化, 便于掌握及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不仅能让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变得生动丰满, 也会让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活力, 富有新奇感。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 操作时常常被他们感兴趣的学具色彩、形状所吸引, 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这时, 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 按教学目的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 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指向性, 这是决定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让实验教学洋溢灿烂光芒。

【课例】在立体图形上摸角导入“角”。

师:继续看纸工袋, 老师示范摸角:这是一个角, 这也是一个角, 第3个, 第4个……小朋友, 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 摸出纸工袋面上的角吗? (生摸一摸三角尺上面的角)

师:钟面上也有一个角, 在哪里?

师:你还能在哪些物品的面上找到角, 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我们到小明和小红做手工的现场看一看。

【反思】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中的角, 明确的操作要求, 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具操作使数学知识变得有本有源。学生每节课学习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通过知识迁移获得的。

三、操作方法的有效选择———在“领悟”中寻找正确的方法

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检验自己一切猜想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捕捉学生思维的“偏差”, 让实验教学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之道在于悟, 教之道在于度。”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 也要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 为他们精心准备好精当的学具并予以科学示范, 逐步引导, 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观察和探索。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 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案例】感知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2根纸条, 怎样做出一个角?

生:把一头 (顶点) 固定。

师:有道理。 (课件当场做角)

师:你们看, 一个角做成了。 (指顶点和边) 老师想让角变大一点, 怎么办?

生:把边掰开点。

师:老师理解你的意思。是把角的两边张开一点。

师:我们用两手捏住两条边, (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 两条边张开一点了, (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 角大了吗? (课件演示) 再张开一点 (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 ———变大了 (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 ———变大了。

师:能把角变小吗?

生:把边合拢一点。

……

师:同学们玩了这么多次, 你有没有发现把角的两条边怎么样, 角就能变大变小?

生:边张开、边合拢。

师:同学们既看到了边的变化, 又观察到了角的变化,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师:通过观察活动角,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

【反思】学生操作与课件科学演示, 有助于学生规范操作, 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有序组织与适度开放, 是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手、脑、口并用, 使操作和讨论有效结合,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现实中的“角”高度地结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答案的兴趣, 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数学课堂上的乐趣。

四、操作价值的适度提炼———在探求中达成真实的高度

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 使学生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让多种感官协调参与,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但是, 过多的价值期望, “欲速则不达”, 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考。

数学实验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提供素材, 又为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与储备, 提升数学素养提供有效的训练方式。适度的提炼可以明确探索的方向, 让思考逐步明晰。但如果在教学效果上过度求快求多, 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 “眉毛胡子一把抓”, 造成死学知识, 难以变通。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 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 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摘要:实验操作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基础活动, 对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思考”是人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 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信息, 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能力, 而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需要依赖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有效的实验操作, 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8

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初步了解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在找角、画角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分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六个图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圆环、椭圆。学生将图形分成两类,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汇报。(总结: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都有角,圆、圆环、椭圆都没有角)

3.教师用课件演示出角。

4.教师揭示、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5.教师组织学生齐读课题。

二、引导探究,构建新知

(一)找角

1.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生活中的角。

2.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观看后的感受。

3.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角。

(二)变角

1.找角

(1)教师组织学生将学具袋中的学具按照有无角进行分类,并说一说它们的角在哪?(2)学生展示在学具上找到的角,其他学生进行评论。(3)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找到的角,感受角的特征。(4)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角的特征。(5)教师结合角的特征讲授角的组成部分并板书。(角的组成: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6)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学具说一说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2.变角

(1)教师引导学生用没角的学具创造一个角。(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3)学生展示,说做法,并指出顶点和边。

(三)辨角

1.教师再次总结角的组成部分。

2.课件出示真假角,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四)做角

1.教师引导学生用身体做一个角并指出顶点和边。

2.学生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五)画角

1.教师让学生自学书中画角的方法并尝试画一个角。

2.学生汇报画角的方法。

3.课件出示画角的正确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观看。

4.师生共同总结画角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5.学生自己练习画角,并标出角的组成部分。

6.展示学生画的角,师生共同点评。

三、小组讨论,拓展提高

1.教师让学生思考什么决定角的大小。

2.教师让学生讨论什么因素决定角的大小。

3.课件出示:“红蓝角之争”。学生观看并讨论边的长短是否决定角的大小。

4.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5.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并擦短边,引导学生观察:刚才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6.教师组织学生用角的模型变化角的大小。

7.师生共同总结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8.演示变化角的大小,使学生更深理解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9.组织学生用身体做一个角并变化它的大小。

10.学生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1.练习一:对角的基本特征进行判断。

填空: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画角时,先画( ),再画( )。

判断:

(1)边越长,角就越大。 ( )

(2)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2.练习二:出示图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角。

3.练习三: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画一条线,并沿其剪掉,思考剩下的部分含有几个角?

五、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其他同学补充。

2.师布置思考题:放大镜能否真正放大角?

3.出示生活中的角,师生共同欣赏。

师:角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钟面、投影仪、三角板、红领巾、扇子、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上面的角。

(1)出示大三角板,教师导学生观察大三角板面上的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

(2)出示红领巾,学生说出红领巾上面的角。

(3)用投影仪出示扇子的图,指名学生指出扇子上面的角。(4)教师拿出教具钟面,转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指出哪里是角,边演示、边说明时针和分针张开得小角就小,张开得大角就大。(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不要再作进一步说明)

2、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把钟面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的三个大小不同的角(锐角、直角、钝角)描画在黑板上。

(2)教师以锐角图形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指出另

第 1 页 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大小不同的角有什么共同点,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1)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角。(国旗上面有角,少先队队旗上面有角,房屋的山墙上面有角,教室的窗上面有角,家里的防盗门上面有许许多多的角)(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什么东要的面上有角。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的情况,把有代表性的实物利用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4、教学角的画法。

(1)在投影仪上分三步显示出画角的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画角的方法。

(2)教师示范:画角时强调先点一个点。从这点出发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照教师的画法画出几个角。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指点,例如,有的两条边没有接上,有的第二条边没有从第一条边的端点画起等。

二、巩固

1、做教科书第113页的说说做做。

第1题,要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角的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哪

第 2 页 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第二、第四个图形不是角,第一、第三两个图形都是角。

第2题,师生一起把硬纸拉成大小不同的角,并说明两根纸条张开得小,所形成的角小;张开得大,所形成的角大。第3题,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依照教科书第113页上的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可以让学生互教互学,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2、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十二第13题。

三、小结

教师先说明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接着要学生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画角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免费 篇10

时教案

第二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学具、教学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点吗?

要求学生拿出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

教师分别选取不同大小的三个角画在黑板上,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和边,教师一一板书。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与其它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直角。(板书题)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3。

、认识直角。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角吗?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

问:刚才老师用三角尺上的哪个角画的直角。

现在请你拿出你们的三角尺,找一找你们尺上的直角。

(3)小结。

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

(4)你能用纸折一个直角吗?

学生动手折一折。

指出折出直角的学生说一说折直角的方法。

2、判断直角。

(1)怎样才能检验我们折的角是不是直角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教师讲解比的方法:先将三角尺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就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检验自己折的角是不是直角。

再让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二)教学例4。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我们是如何画角的?你现在能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吗?

全班评价小结:画直角难度比画一般的角要难一点,两条边的方向不能随便画,只能根据三角尺上直角来决定怎么画,强调直角符号必须是方方正正的,不要画成弧线。

三、练习巩固。、完成教材第40页的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7、8题。

(逐一出示,教师引导完成)

四、堂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学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角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咱们一起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图形王国。)

师:这里就是图形王国,到底谁回来迎接咱们呢?(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师:谁愿意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红色的是正方形,紫色的是三角形,绿色的是长方形,黄色的是圆形。

师:说的真好!而且回答问题特别完整,连颜色都说到了,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图形卡片,就放在每位同学桌子上面的信封里,快把它们拿出来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角也是平面图形的初步印象。】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沿着这些图形卡片的边缘摸一摸。你有什么感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生摸图形卡片,和同桌说。)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我摸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时候,一到拐角的地方感觉很扎手。

师:能把你觉得扎手的地方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吗?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吗?咱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在摸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时候,一到拐角,就感觉尖尖的,有些扎手。这尖尖的地方藏着角朋友,老师把它请到黑板上,请大家认真看!(教师示范请角。)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角也是平面图形家族中的一员,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一个角朋友请下来,试试看。(生动手操作,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师:我们要来玩一个小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来请角朋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角的样子,建立有关角的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自主认识角

小游戏:老师说身体各部位名称,学生做动作。

…………

师:其实角也和我们一样,每个部分都有名称。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自学一下角各部分的名称都叫什么。并和同桌说一说。(生汇报,师板书。)

生:角尖尖的部分叫顶点,另外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角尖尖的部分叫做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教师边说边指,画出角的符号。)

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请下来的角也标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呢?(学生标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巡视。)

师:你们能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请大家用左手表示顶点的个数,右手表示边的条数。(学生做手势。)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角是什么样的呢?(学生闭眼睛想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角的样子,使刚刚摄入头脑中关于角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过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角。】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记住角什么样了吗?其实角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学校中也处处有它们的身影,你们看!(出示课件:主题操场图。)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角藏在哪里吗?

(学生到前面指。)

…………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够很轻松地在主题图中找到什么地方有角。你能用这种方法找一找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室中,哪里有角吗?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

(学生找角,交流并汇报。)

…………

生:老师写的课题的字上面也有角。

师:在哪里?请你到前面指一指。(生指“认”字右下部。)

师:这个小朋友说这个部位有角,你们同意吗?(有人同意,有人摇头不同意。)

师:你在摇头,你说说为什么这个不是角?

生:因为“人”字不是直直的边,所以不是角。

师:角必须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边如果是弯的行不行?

生:不行。

…………

师:虽然你找错了,但是你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敢于从老师写的字中去找角,老师相信你今后能学得更好!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主题图中、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小游戏:聪明小法官。(判断题4道,即练习八第一题。)

师:这个游戏要求同学们用你的手势作判断。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准确作出了判断,并能清晰地说出理由,你们都是聪明的小法官。

三、动手实践创造角

(一)小组合作创造角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这个好朋友,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自主学会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还能够准确地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什么样的图形不是角,你们太棒了!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创造角呢?

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实践活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搭一搭、折一折、做一做的方式来创造角,并把你创造角的方法和发现在组内与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创造出的角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可以自己来,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上来。

…………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角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本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共同合作的能力。通过亲自操作,获取直接经验,为更好地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二)发散拓展,深入挖掘角的特点

师:现在老师要变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仔细看。

1.把边擦掉一部分,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边变短了,角没变。

2.把边延长,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边变长了,角没变。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课件展示:角变大变小的过程。)

得出: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请全体同学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轻松攻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练习:比较角的大小两组。

(1)简单的角的大小比较,手势表示,全员反馈。

(2)红角、蓝角谁大谁小?(等角不等边的两个角的比较。)

生:蓝角大。

生:一样大。

师:到底谁大谁小呢?你们看!(动画演示。)

师:红角蓝角完全重合在一起了,说明两个角一样大。咱们再回想一下,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无论蓝角的边有多长,它的角都是与红角一样大的。

四、画角

1.师:同学们已经自主认识了角,并能够用材料亲自动手创造角,你们想不想尝试着画一个角呢?

2.演示画角的方法: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练习画角。要求:画两个不同的角。

3.互相展示欣赏。

【设计意图:在认识角的活动基本结束的时候设计让学生们画角,更能把学生对角的认识和理解融入到画角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播放图片,感受角带给人类视觉上的美感。)

师:角是我们的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装点着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一起感受角带给我们的美!在欣赏的过程中,你发现图中什么地方有角,可以和旁边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感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角带给人们的美感。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课程标准中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过程,是建立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这节课归纳起来有3个亮点。

亮点一:从数学出发认识角。

教师的导入与众不同。以前也多次听过这节课,有的教师从实物引出角,有的从已知图形剪下角,还有的教师先给学生设置一个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尝试找出角,再有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说说角是什么样。但仔细想来,在学生只知角的表象特征但不知角的内涵的情况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角,说出角的知识对学生认识真正的角有何帮助呢?也许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各种关于生活中角的知识,最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回到数学中来研究角,认识角。何况让学生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来,会有很多麻烦,比如顶点有点圆,边不是很直,会把平面的角和生活中立体的凸起的角相混淆,会让硬、尖、光滑等这些非本质特征干扰学生对角本质属性的感受。

刘老师敢于从学生熟悉的各种图形卡片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角,让学生把角请下来,这时学生对角的认识虽然是模糊的,但为学生初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学生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后闭上眼睛想想角的样子,不断地在头脑中完善建立角的表象。刘老师再让学生回到情境中,回到生活中找角。学生在寻找角的过程中,已经能自己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在此处把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既能巩固运用角的特征,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次全员参与的操作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发展,这样的情境创设是达到很高的境界,既符合空间与图形学习中学生认知发展,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刘老师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非常有实效。

亮点二:难点的突破。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有的教师认为在2年级对于这个知识点不用深挖,因为在4年级的教学中还将出现。确实在4年级的教学中会出现角的大小比较,但在4年级教学中对角的大小比较是通过对“角的度量”来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在2年级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通过两边的张开大小来认识角的大小。这个内容较难,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学生对角的认识也将更加清晰。

刘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做一做来认知角,充分利用给学生提供的资源让小组交流,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这里学生对角的认识进一步的展开和完善。我们发现学生很快关注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既然要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了现象再来探究其中的原因。刘老师充分让学生交流后通过一个小魔术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角度有关。在学生理解之后,刘老师提供了一个小练习,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在以上的环节中学生对角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亮点三:注重动手操作和学生体验。

刘老师开始让学生在平面图形中摸角,再从平面图形中请角朋友,为认识角奠定了基础,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又让学生动手创造角,最后让学生画角。刘老师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来认识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免费 篇12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3、剪角、数角游戏:

(1)放录音,教师讲数学故事: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动脑,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 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

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

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

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它们的答案谁正确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各自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巡回了解各组折、剪的情况)(教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

4、拓展活动:如果把长方形的角剪掉2个,那么剩下的图形中还有几个角?

(学生操作,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一边讨论一边折、剪,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一刀剪: 两刀剪:

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贴在黑板上)

三、全课小结

上一篇:银行卡案例下一篇:开学第一天朋友圈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