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题型归类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小说题型归类(推荐7篇)

高考小说题型归类 篇1

概括题解题基本要求

★认真审读题干,确定有效答题区域,在答题区域内梳理层次,采用摘要法、归纳法,摘取关键词语或语句做答。

★依据原文找依据,找答案。

★答题时注意根据要求分点答题,结合分值判断答题的要点数目,一般而言,3分的题目答三个要点,4分的题目答两个要点或四个小点,6分的题目一般答三个要点。

★找准陈述的对象,一般用主谓句的形式陈述,注意保持陈述角度及结构形式的一致。★概括力求简练、全面、准确,但也不能把简答题答成填空题。

1、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情节概括主要有以下形式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

对这种题型,我们要牢记三点:

一、对事件的概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做何事”不能省),万不可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

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三、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病人》: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2、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和典型性。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历年考题

1、(2004春招北京、安徽)20.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思想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2、(2004辽宁)19.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2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3、(2007宁夏、海南)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4、(2007湖北)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5、(2008浙江)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6、(2008广东)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7、(2008江苏)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8、(2008宁夏、海南)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9、《遗璞》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10、《孕妇和牛》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例题:xxx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列举要点:xxx具有以下性格特点:(1)(2)(3)

1、分析文中xxx(如鲍勃)的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的形象。答案示例:鲍勃是一个重视友情、信守诺言,心直口快、乐观开朗但又顽劣不改、怙恶不悛的逃犯形象。

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3、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分析它的主题,并能归纳小说的主题。

(1)、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来把握不说的主题。(《药》)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项链》)

(3).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4).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依据文本),不能随意拔高或作主观臆断。基本格式:小说通过??塑造了??形象,表达了(揭示了)??

小说主题的理解是小说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往往结合人物、情节、环境来命题(见

作用分析题),探究题也常出现小说主题思想的探究(见探究题)。

二、作用分析题

1、情节的作用(含情节的安排)

小说,必须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一方面,人物性格决定着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向前发展的依据。小说中,人物性格及情感的变化往往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同时,故事情节的延伸,又往往从各个侧面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就是小说的材料,材料作用题总的解题思路有三个方面:

●内容方面、结构方面、给读者的感受方面(现代文阅读相同)

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遗璞》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想象来反映社会,表达情感,表明观点。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时,总的思路是从形象与主题的关系来考虑,指出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传达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也就是“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小说阅读命题常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见要点概括题)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④探究人物形象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多以探究题形式设问)。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渲染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如《药》中老栓买药(人血馒头)途中夜色的描写

②、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如《荷花淀》中月夜荷花淀优美景色的描写

③、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

④、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

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如《祝福》中鲁镇祝福景象的描写

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药》中关于瑜儿坟地“乌鸦”和“花环”的描写。

答题格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

《病人》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 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环境决定、强化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宁夏卷》第12题: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为: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景物描写: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2006年安徽卷第17题考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好处。

例如:2008年海南宁夏卷第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4、小说标题的作用

题目也即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看标题。把对标题的解读作为阅读的切入点,从标题入手探讨标题的作用,通过标题来把握文章内容,为我们准确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小说阅读与其他文体的阅读一样,涉及标题的问题时常出现,应与以关注。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③.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

④.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画龙点睛,如《变色龙》、《红楼梦》、《子夜》、《红与黑》

等。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从给读者的感受(效果)来看,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萨特的《肮脏的手》《死无葬身之地》??

引用一个或一些对立或类似的事物、对象

①.起对比或衬托作用,突出主要对象的特点。

②.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的作用

③.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例如: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答: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雁阵》“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5、表现手法的作用

广义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小说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包括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和描写)、修辞手法和狭义的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欲抑先扬、先抑后扬),此外还包括情节安排的技法(悬念、伏笔、线索等)。

答题格式:手法+结合原文分析怎样运用手法+手法的作用效果

(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手法的作用。

(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也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小说艺术的真实,首先地、也直接地来自于细节的真实,也就是说小说的细节的描写,更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细节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栩栩如生,才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所以分析细节作用时注意细节从人物、情节、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细节描写包括动作、语言、心理、外貌、景物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如《荷花淀》中正在编席的水生嫂听到水生第一个报名参军的消息,给苇眉子扎破手指,然后把手指放在嘴里“吮“的动作细节充分体现了水生嫂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⑤、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遗璞》小说两次写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想 像》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3)、插叙、倒叙的作用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两种:一是把结局提前,如《祝福》;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

●倒叙的作用:

内容上,可以使内容集中,突出中心主题;或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构上,使叙述有波澜,使文章的结构曲折多变,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效果上,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在电影创作中,也经常用这种方法。从故事发展的结果开始叙述,然后再开始回述以往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影片《辛特勒名单》、《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等都用了这种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

内容上,插叙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衬托和补充作用,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使文章的中心意思更加明确。

结构上,更紧凑。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也能使行文有张有弛,起伏有致,避免了平铺直叙。

(4)、线索的作用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它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 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文章条理

清楚,层次分明

(5)、悬念的作用

(6)、语言的含义、作用分析

语言含义及作用分析实际是品味语言特色,主要包括重要词语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小说重要词语、句子包括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含义隽永丰富的词语句子等

●分析语言作用是从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上考虑

如: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语言风格

语体 ① 口语与书面语

② 语言风格(分析时需加入语言风格本身)

庄重严肃:用郑重的语言表达思想、态度

幽默诙谐:语言风趣,具有讽刺(揭露了?)、启人思考的效果 优美华丽:词语形象生动、绚丽多彩

质朴:不刻意雕琢,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

简洁:简明扼要,语言精练

繁复:从不同角度突出人或物的特点

含蓄:不直接表达感情,而是借助意象,形象鲜明

辛辣犀利:深刻地揭露了??

豪爽直白:气魄大、无拘束,不加掩饰地表达了??

平和清新:用清丽的语言娓娓道来,给人亲切感

三、探究题

1、审明探究任务,把准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等。

2、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一般采用 “述 ”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4、贴近文本,尊重文本

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

《遗璞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孕妇和牛》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小小说解题的语言模式

一、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07海南调研题《界河》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广东卷模拟一(贾平凹)〈羊事〉。《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

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的悲剧性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再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柳毅传》。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如果去掉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如: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到:“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分析:“书法家”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如《睡美人》。小说一开头就说女a角失踪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女a角为什么突然失踪呢?从而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②引出下文的情节。因为女a角的突然失踪,才有下文女b角的上台演出。

③突出人物形象。女a角故意失踪,是为了让贤,从而表现了女a角善于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使用人才的美好心灵。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女a角故意失踪的故事,告诉人们要了解、重用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如《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在关公未斩华雄前,作者写了华雄勇猛凶狠,他挫败孙坚,砍杀祖茂等人,这样写实际上是为关公的出现作了铺垫。

②衬托。如《睡美人》,作者写导演担心女b角演砸的后果,反衬了女a角丰富的舞台经验,精湛的表演艺术;写女b角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正面)衬托了女a角的识人之准,让贤之正确。

③细节描写。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他”倒下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作者对“他”的惋惜,刻画他善良、纯真人性,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再如《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第五回)中“温酒”(其酒尚温)的细节描写,让人领略到关羽武艺之高超,获胜之快速,从而表现了关羽的神勇

④对比。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父亲对儿子肖像画的至爱,与拍卖会上众人对肖像画的冷淡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⑤象征。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鸟儿在自由地飞翔”,象征了“他”喜欢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

⑥渲染气氛。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渲染气氛,反衬父爱无价。

⑦制造悬念。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⑧照应。如《睡美人》,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微笑鼓掌,照应了开头写女a角突然失踪,突出了女a角的美好心灵。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四、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第一句话写天气突然放晴,气候转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洗澡作铺垫。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写天空中的鸟自由地飞翔,烘托了主人公热爱、追求自由的情感。

③衬托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自然环境描写突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

④渲染气氛。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恐怖的环境,渲染了夏瑜就义前的悲凉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如《药》写士兵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人物用的是洋钱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再如《孔乙己》中写长衫帮、短衣帮的喝酒方式,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又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发安静”“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场面(社会环境)的作用是:①渲染气氛,揭示了竞拍者对肖像画的态度,反衬了父爱无价的主题;②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五、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父亲以子为傲-----父亲听到儿子死讯----父亲决定拍卖儿子的肖像画-----没人愿买------可得到全部珍品。这样安排,既有戏剧性,又体现父亲对儿子的至爱。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书法家》。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睡美人》中的“导演”、《故乡》中的“我”等。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前面写天气放晴、春光明媚,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关注和向往。随着情节的发展,他发现了敌人,便“飞速向岸边游回,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瞄准”,表现了他十分机警,反应快捷的性格;但情节发展到最后,他却被对方打死,这是因为“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从而写出了他心地善良,向往和平,有人性的品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如《睡美人》: 女a角失踪后,导演在没有办法之余,只好让女b角上台演出,令导演惊讶的是, 女b角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提出了如何去发现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的社会问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六、小说的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写天空中的鸟自由地飞翔,刻画了主人公热爱、追求自由的情感。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前面写天气放晴、春光明媚,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关注和向往。随着情节的发展,他发现了敌人,便“飞速向岸边游回,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瞄准”,表现了他十分机警,反应快捷的性格;但情节发展到最后,他却被对方打死,这是因为“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从而写出了他心地善良,向往和平,有人性的品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睡美人》:女主人公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演技,能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通人物过形象的塑造,告诉人们要去发现、使用生活中的睡美人。

(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如:

《睡美人》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如第5、6自然段,描写了女b角雍容的舞步、潇洒的舞姿,以及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正面)衬托了女主人公善于发现人才,敢于使用人才的美好心灵。(以人衬人)

《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美好、纯洁的心灵。(以景衬人)《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越发安静”“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场面(社会环境),反衬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以场面衬人)

七、场面描写(人物活动的舞台)

作用:暗示主题/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如《父爱无价》:

通过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越发安静”“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场面,①渲染了气氛,揭示了竞拍者对肖像画的态度,反衬了父爱无价的主题;②制造了悬念,推动了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八、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九、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

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 ③抓写作背景。如:

高考小说题型归类 篇2

一、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

例1 (2006年福建理科卷)设a,b,c∈R,则复数(a+bi)(c+di)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A) ab-bc=0

(B) ac-bd=0

(C) ac+bd=0

(D) ad+bc=0

解:因为(a+bi)(c+di)=(ac-bd)+(ad+bc)i为实数,所以ad+bc=0.

故选D.

[评注]此题主要考查复数为实数的充要条件,另外复数为虚数和纯虚数,实部、虚部、共辆复数等概念在高考也常常会涉及到.

二、考查复数的代数运算

例2 (2006年安徽理科卷)复数等于().

(A) i (B)-i

(C)(D)

故选A.

[评注]此题主要考查复数的代数运算中的除法运算,若按除法的运算规律运算也可以,但运算量大,易出错.因此如可能我们也常适当运用技巧,先化简,再计算.如上解中先在分母中提取了-i后出现了与分子相同的式子,从而可以约分,简化了解题过程.

三、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

例3 (2005年浙江理科卷)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解:因为

所以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得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故选B.

[评注]此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考查复数的常用性质

例4 (2006年陕西理科卷)复数等于().

(A) 1-i (B) 1+i

(C)-1+i (D)-1-i

答案:C.

[评注]复数学习时,有如下常见结论:i4n=1,i4n+1=i,i4n+2=-1,i4n+3=-i,n∈Z;(1±i)2=±2i;ω3=1,,.对这些结论的考查是常见的,有时结合代数运算进行综合考查.

五、考查复数方程的解法

例5 (2005年上海文科卷)在复数范围内解方程为虚数单位).

解:原方程可化简为,设z=x+yi(x、y∈R),

代人上述方程,得x2+y2+2xi=1-i,

所以x2+y2=1,且2x=-1.

所以.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

[评注]在复数范围内解方程,一般需设z=x+yi (x、y∈R),然后综合运用复数的知识,结合复数相等条件,求出x,y,写出所求复数z.

高考小说阅读考点题型及分析 篇3

一、环境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易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常见的命题方式:1、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3、小说几次写到“某某景物”,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自然环境,要善于从时间、地点、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2、社会环境要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

3、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一些套话):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某种气氛;⑤推动情节发展。

二、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常式题型

(1)全篇情节分为哪几部分,试简要概括。如安徽卷《茶垢》第8题:“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请简要归纳。”

解题思路:

①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2)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如08年浙江卷《乌米》:“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情节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小说矛盾冲突、表现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三点交织起来考虑,才能更好的把握情节。

情节的作用一般为四点:首先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一就开头部分来说有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二就全文来说前后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的作用;三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引起读者思考和回味的作用;四是线索作用。其次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再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人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题型: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②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解题思路: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特别是那些“以小见大”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四,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四、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常见的命题方式: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3、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那样的主题,你怎么看?4、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5、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情节与环境追问人物性格命运形成的原因。

五、品味语言特色

1、解答这类题的方法:①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②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2、语言描写的作用:有表现力、感染力,凸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①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②作品和作者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六、鉴赏写作技巧

几种常见的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出人意料的结尾、模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高考小说题型归类 篇4

一、村官、乡镇公务员招考面试题透视

(一)命题特点村官、乡镇公务员招考面试与公务员面试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村官面试与公务员面试命题模式的不同,从历年村官、乡镇公务员招考面试命题来看,主要有五大特点:1.注重自我认知面试题的考查

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乡镇公务员到农村工作后会感到不适应,一时难以度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这就要求应试者对自己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尽快解决心理上、工作环境上和生活环境上的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为了遴选出那些有较好自我认识能力,试者的“自我认知能力2.注重考查干群关系统筹协调能力村官、乡镇公务员面试中,出题,因为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是村官、乡镇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村官、乡镇公务员来说,协调各方,要合理安排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好。3.注重考查应急应变危机处理能力大学生村官、乡镇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就会在突发事件面前手足无措,件,处理不好会造成很坏好的影响。乡镇公务员才能对工作中的问题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进而提高工作效率。4.多采用基层“一元化公务员面试中有一类称之为虚拟身份的面试题。一个身份,让应试者从假定的身份出发,在题目所设定的情节下,去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公务员面试中,身份虚拟是是“公司主管”,也可以是一般与村官、乡镇公务员工作密切相关,角色设定大多比较固定,这有利于应试者的复习。5.注重基层“民生”鉴于村官、乡镇公务员工作的特点,村官、乡镇公务员面试题往往青睐于关注民生”类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意见》是从2004年起到放以来,已经有12个之难。

(二)基本题型与答题技巧就结构化面试而言,注意一些技巧:

1.自我认知与求职动机考查题目单纯自我介绍:我是谁官、乡镇公务员招考当中考查自我介绍,时候都要突出你适合做村官、乡镇公务员。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公务员岗位的严格适配性,很难出彩。综合问题:相关信息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类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面试题几乎是必面对的工作错综复杂,因此,”虚拟身份

“多元化“幼儿园阿姨”,但在村官、乡镇公务员面试中,应试者的身份假设

2009年,连续第六个涉农的中央”锁定“三农

村官、乡镇公务员基本题型是一样的,但在回答时有其特殊性,要

?这类问题在一般公务员考试当中没有特殊之处,但是倘若在村

+怎么做?这个问题考查得比较多,乡镇公务员工作的人才,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而这些突发事件往往都是重大事所谓虚拟身份面试题就是给应试者假定“餐馆老板”,可以是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一号文件”,足见在中国改革进程中解决一般会这样出题:

对应 要统筹兼顾、村官、上级领导”,可以 “以人为本、1978年底改革开“三农”问题之重、乡镇你认为如何当

能较快适应村官、”进行测评,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类面试题。如果缺乏必要的应变不知如何处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应变处理能力和反应力,”的,可以是“问题设计。自“一号文件”那一定要注意岗位的匹配性,即从各个方面介绍的要结合村官的具体实际来分析,没有与村官、好一名村官?回答这样的问题仍然可以从主客观两个层次入手,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求职动机考查:无论是直接考查动机还是障碍性考查动机,出题频率都还是比较高的。比较典型的如“你为什么报考村官”,这样的题目可以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入手回答,但是希望应试者能够真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自己的真心话。

在此,提醒应试者,看到问题要自己去思考,不要仅仅死记硬背网上的答案。试想,第一个应试者进去的时候答题还算新鲜,但如果一连一个上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那考官该作何感想啊。所以说自我认知的题目应当要答出自己的风格,不要千篇一律。

投射性问题:这类问题在村官、乡镇公务员考试当中与公务员并无太大区别,只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报考的是村官就好了。注意,回答不一定必须符合实际,当然符合实际是最好的,但很多应试者没做过村官、不知道实际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只要回答符合常理就可以了。注意思路要表达清楚,回答时不要有停顿不语的情况出现。

2.社会现象分析类

在村官、乡镇公务员招考的面试当中,社会问题分析类一般而言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第一大类:称之为“基层导向型的社会热点”,围绕大学生村官、些社会热点。

第二大类:社会热点。这类问题不分职位,不论公务员、选调生、村官都会考查,考查的内容就是目前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话题。

不论是基层导向型的社会热点,还是普通的社会热点,顾后、充实中间的思路来谈。只是注意,应试者在备考村官的时候,要对我国农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家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重要政策有清晰的了解。

3.计划组织能力类问题

村官、乡镇公务员考试的计划组织题目是具有明显的农村工作导向的。

考当中的计划组织都是让你组织某某活动,比如学习、调查、些基本的类型不变,但是在考查的时候大部分都会体现在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比如省考、国考可能会这样出题:领导让你组织一次学习《物权法》的活动;

出题:领导让你组织一次面向村里的党员干部的远程教育活动,你怎么组织

区发生雪灾,你是当地干部,你认为应该具体采取哪些措施

解答这类问题,思路仍然坚持“两个逻辑一个原则”的基本方针,作的特点。要将这样的题目答好,最好是有农村的生活经历。

村的主要人际交往对象就是书记、村主任、村民,上级也主要是乡镇的一些科室、部门,所以在具体做工作发散主体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4.人际关系与事件处理题

与计划组织题目一样,村官、乡镇公务员的人际关系题目也是具有明显的基层导向的。比如:村里要修建公路,有一老人因留恋故土拒绝搬迁,假如你是镇主任如何去做老人的工作?推广秸秆变沼气技术,村两委和村民不同意,你如何实现推广

划组织、人际关系还是事件处理,即便是有一定的基层导向,体上有了一些区别。在公考当中的“领导、同事、群众”变成了村官考试当中的主任、村民”,考查的内容还是与领导、同事、群众、亲友的关系。

5.名言警句理解题

一般而言,领导人关于农村、基层方面的讲话理解出题频率会相对高一些。比如,江苏村官真题:如今大学生村官要“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年山东真题: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农业大学强调说“大学生到基层干出一番事业

识;2009年湖南真题:谈谈你对“农民很穷,农村很苦,农业很落后

高考语文成语复习方法归类 篇5

高考成语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的指导:

成语是每年高考语言应用类试题的考查热点,题型一般以四选一的客观题为主。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成语试题的干扰项,我们发现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语境、谦敬错位、搭配不当、自相矛盾和重复累赘等。下面,结合实例给同学们谈谈不同错误类型的解答技巧。☞望文生义

所谓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有表、里两个意思,而字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真正含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重点语素。例如成语“文不加点”,是说“写文章非常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点”,在这里是“涂改”的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文章不加标点符号”。再如“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物”指的是多余的东西,不能理解成“特长”。再如“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这里的“刊”,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这类望文生义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考生对成语中个别语素没有把握到位。

(2)把握引申义。例如成语“坐地分赃”,字面意思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其真正意义为“不亲自偷抢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如果仅从字面理解就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再如“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这些成语仅从字面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把握它们的引申义。☞用错对象

用错对象,即因不能准确把握成语固定的使用对象、范围而误用。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合对象。例如2010年全国Ⅰ卷 C项: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句中说挪威队已经是上届的冠军,表现十分出色,再用“刮目相看”,显然是不合语境。再如2010年江苏卷 拍手称快: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久假不归:假,借用。本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不赞一词: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罪不容诛:诛:杀死,判处死刑。处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偿其罪行。形容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不为已甚:指不做过分的事,适可而止。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只能用于贬义)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从长计议: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

可圈可点:原指文章中有精妙的句子,有值得欣赏、值得赞美的意思。现使用范围扩大,常用于文艺体育类的新闻报道,又进而扩大到其他领域,形容或称赞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

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不能理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以表示愤怒不满或不敢正视。不能理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磨盘,磨的底盘,凿有许多齿形道。比喻办法多,门路广。不能理解为“有很多条道路”。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不能理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

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一般用于事物的比喻。不能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目无全牛:指解牛时,看到的不是整头牛,而是牛的各部分之间的空隙。形容对事物了如指掌,处理起来极其准确熟练;也形容技艺高超,得心应手。不能理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也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褒义词,不能用作贬义词)。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形容文章写得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不刊之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说明文章或著作质量高。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多 识广,学问深厚的人。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明日黄花:明日,重阳节后。黄花,菊花。重阳节过后的菊花。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重阳过后,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比喻迟暮不遇之意。后也比喻过时的或没有意义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也比喻乐曲高妙。

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

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

不名一文:名,占有。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阳春白雪: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跟“下里巴人”相对)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含贬义)大快人心(人心大快):快,指痛快。多用于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打击的场合。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屡试不爽:屡,多次。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 没有差错。差强人意:差,稍微。强:振奋。表示大体上还比较令人满意。

万人空巷:大家都从家里出来聚向一处,使街巷都空了。多用来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来的盛况。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形容现象奇异,色彩斑斓,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涣然(若)冰释: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消融。像冰融化一样流散消失。比喻嫌隙、疑团、误会等完全消除。

空穴来风:空的洞穴容易招进风来。后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语乘虚而入,或某种消息或传言的散布并非毫无缘由。

空谷足音:人迹罕至的山谷传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论。

善刀而藏:善:擦拭干净。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暴虎冯河:暴:空手搏斗。冯河,冯,同“凭”。不用舟楫趟水过河。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喻勇猛果敢。也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无能之人。有口皆碑:碑:纪功的石碑。引申为颂赞。形容人们普遍称颂。(褒义)不以为然:然:是的,对的。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不以人废言:以:因为。不因为人犯有错误,就将他的正确言论加以否定。

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辉映。后用以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城下之盟:盟:旧指宣誓缔约或签订和约。在敌人大军压境或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也泛指一般性的协议或协定。

穿云裂石:穿透云霄,震裂山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清贫或生活简朴。

细大不捐:捐:抛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表示兼收并蓄,毫不遗漏。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间不容发:间:中间,间隙。发:头发。中间的距离很小,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比喻情势极为紧迫、危急。不是“形容距离小”。

亲密无间: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

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也指空前的。含褒义。千夫所指: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众矢之的:形容触犯众怒,大家攻击的对象。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含贬义。

师出无名(兵出有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含贬义。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胡言乱语、鬼话连篇、信口开河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言之有理含贬义。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坐地分赃:赃,赃物。不亲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赃物。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赞一词:赞,参与。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一点看法,意见。

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程,计量,考核。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衷,决断。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

海外奇谈: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首屈一指: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 绝无仅有:再也找不出来,极为罕见。(极其少有,不是没有)

灯火阑珊:指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不能理解为“灯火辉煌”“灯光璀璨”。

不易之论: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胸无宿物:宿:过夜。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

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妙语解颐: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持之有故: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百身何赎:是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沉痛的悼念。得陇望蜀:比喻人贪独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庆父,鲁庄公的弟弟。不已:没有完。比喻不把制造祸乱的罪魁祸首清除,灾难就会不断发生,永无宁日。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现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本来可以争取过来的人赶到对方那边去了。尝鼎一脔: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当,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瓜田李下:瓜田里、李子树下。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后也用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用词精当。朋比为奸:朋比,互相依附。互相勾结在一起干坏事。怀瑾握瑜:瑾、瑜:美玉。比喻人具有纯洁而美好的品德。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如坐春风:如同坐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涣然冰释: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不能用来描写冰雪融化。

存而不论:存: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颠仆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洛阳纸贵:形容好的着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不可思议:原是佛教语,指神秘奥妙。现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

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含褒义)。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多 识广,学问深厚的人。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表里山河: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含贬义)善刀而藏:善:擦拭干净。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

七月流火:指天气转凉,现代多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

床笫之私:笫,竹编的床席。床笫:床铺。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噤若寒蝉:噤,闭口。寒蝉,寒天里不再鸣叫的蝉。比喻不敢说话。也指默不作声或没有声息。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也常用于用于夫妻离异。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含饴弄孙:形容老年人悠闲的家庭乐趣。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快。

回心转意:改变原来的态度和想法,多指放弃嫌怨,恢复感情。善男信女:指信仰佛教的人。生花之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煮鹤焚琴: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做杀风景的事。

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常用于夫妻。

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很多,多用来表示不足为奇。

当仁不让:泛指做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狗尾续貂:本讽刺封官太滥,现多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退避三舍:让步,不与人相争。

姑妄言之: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独步天下:天下没有 害相关。主语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及笈之年(jí jī zhī nián):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只能用于女性。(用于女性的成语如:秀外惠中、倾城倾国、国色天香)。

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出神入化:只形容技艺达到绝妙的境界。

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多指理论。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于人、马、车、船。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如丸走坂: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丸一样。

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只用于妇女。

别具匠心(文艺方面构思独特);入木三分(书法笔力强劲;议论见解深刻)=力透纸背 出神入化:只形容技艺达到绝妙的境界。(技艺达到绝妙境界)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文艺作品描述生动)

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形容描述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书法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只形容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

荡气回肠:形容乐曲、诗文等婉转动人,富有感染力。

呼之欲出:呼:叫,喊。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楚楚动人:青年妇女美丽可爱。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萍水相逢:只用于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有口无心: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指不是有心说的。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重整(振)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褒义词,不能作贬义词用。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也指暴露得很彻底。不能理解为被批驳得“体无完肤”。

抱宝怀珍:怀,藏有。比喻人有美好的品德和才能。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百世师(百世之师):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称德度功: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才德兼备: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才高行厚: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同类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类拔萃、出类拔群、出类超群:拔:超出;类:同类。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超世拔俗:超出当代,不同凡俗。形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等境界极高,当世罕见。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大德必寿: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砥砺德行:磨炼品德行为。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奋发向上。

砥砺廉隅:砥砺:磨炼;廉隅:品德端正。通过磨炼而使品德端正不苟。

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砥砺琢磨: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比喻磨练自己的品德,在学业上不断上进。德被八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德容兼备: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备:都具备。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大雅君子: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单刀赴会: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丹心碧血: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贬词误用为褒义】

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彻头彻尾: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完完全全(含贬义)。

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道貌岸然:今多讽刺表面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样子。(贬义)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装点门面结交文人,参加文化活动,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贬义)

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很多。(贬)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信口雌黄:说话轻率,随便议论。

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罄竹难书: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贬义)

死灰复燃: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改头换面:改换一副面孔。比喻形式变了而内容不变。贬义。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多含贬义)。亦步亦趋:原意是说.别人慢走跟着慢走,别人快走跟着快走。比喻缺乏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评头品足:评:评论;品:品味。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比喻发表评论任意挑剔。也泛指在小事上多方挑剔。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不能用作褒义词。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贬义)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也指深明事理的人善于保全自己。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或志趣高雅、范围广博的言论。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褒贬两用】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行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资料补充:以上所谈是色彩误用,关于这个问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大量中性词,像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贬语境中都可使用。二是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不能以为错,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的成语。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⑴情投意合臭味相投⑵见机行事见风使舵⑶侃侃而谈夸夸其谈⑷一得之见一孔之见⑸无微不至无所不至⑹再接再厉变本加厉⑺深思熟虑处心积虑⑻绞尽脑汁费尽心机⑼开山祖师始作俑者⑽昂首阔步趾高气扬(11)从容不迫故作镇静

2、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3、八十年代中期,他独自孓然一身来到深圳闯天下。(孑然一身,孤单一人,“独自”已含在其中。)

4、所以,在台湾问题上不要怕,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只要当局敢下决心解放台湾,凡地球上的炎黄子孙都会赞成的。(“小小的”与“弹丸之地”重复,去掉“小小的”)

5、他们一起收拾一番,就各自分道扬镳了。(去掉“各自”)

6、玩具店里挂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像轮船、飞机、坦克等。(“形形色色”指各种各样种类很多,与句子“各种”重复)

7、军阀混战连年不止,劳苦大众民不聊生。(“大众”与“民”重复)

8、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所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自然”与“水到渠成”重复。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会成渠。比喻条件成熟,顺利完成,“自然”已含其中。)

9、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已含在其中。)

10、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影响”已含在其中。)

11、一览无余地看到。(一览无余,形容事物很简单,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已含在其中。)

12、三令五申地强调。(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告诫,“强调”已含在其中。

13、一天天日臻完善。(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日,一天天,与“一天天”重复。)

14、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不虞,没有预料,与“没想到”重复。)

15、广大灾民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与“灾民”重复。)

16、百姓生灵涂炭。(生灵涂炭:形容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百姓,与“百姓”重复。)

17、显得相形见绌。(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些不足之处,“显得”已含在其中。)

18、几天几夜通宵达旦。(通宵达旦:一夜到天亮。与“几天几夜”重复。)

19、优良校风蔚然成风。(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尚。风,风尚,与“校风”的“风”重复。)

20、这两则惊人相似的故事,说明肥猪定理并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比喻流言乘隙而入,消息的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句中成语前再加“并非”否定词,与成语本身否定的含义重复,造成失误)。

21、象土崩瓦解一样。(土崩瓦解:像泥土倒塌瓦片破裂。比喻彻底垮台或溃败。“象„„一样”应去掉。)

22、领导应当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出现问题之前”与“未雨绸缪”语意重复)

23、他一气呵成地书就“还我河山”四字。(“书就”就是写成的意思)。

24、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

25、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26、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27、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全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全身都

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自惭形秽:惭,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惭形秽”。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

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

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

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藏身。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一直耿耿于怀”。

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敬辞】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尺,恨不得自己也有一辆。

步步为营: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

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多用于年轻人身上,不能用于老年人。

金玉满堂:既指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人很有才学,学识丰富。春风得意:既可以指进士及 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现多指在好条件下或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黄粱美梦: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兰薰桂馥:原比喻恩泽长流,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李代桃僵:原指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门庭若市: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登峰造极:①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界。②也比喻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繁文缛节:①繁琐而不必要的礼仪。②也比喻琐碎繁多的手续、事项。

不见经传:①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②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旁若无人:①形容态度自然。②形容态度高傲。

非同小可:①形容事情重要,情况严重,不可忽视。②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如蚁附膻:①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②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哀而不伤:①用以形容某些诗歌、音乐优美典雅,感情适度。②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孤芳自赏:①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②也指脱离群众,自命不凡。光风霁月:①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②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走马观花:①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②现常用来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醍醐灌顶:①比喻把智慧灌输给人,使其彻底醒悟。②也比喻感觉清凉舒适。

曲高和寡:①原指知音难得。②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后来居上:①原指资历浅的人地位反而比资历深的人高。②现指后来的人或事物超过先前的。高视阔步:①形容气概不凡。②形容态度傲慢。

逢人说项:①比喻到处赞扬某人或某事的好处。②也指为人各处说情。

黯然失色:①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②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八面玲珑:①原指四面八方通明敞亮。②也形容特例外观挺拔秀丽。后多用来形容从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暴殄天物:①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②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逼上梁山:

1、比喻被迫进行反抗。②也比喻不得已而去做某事。

避重就轻:①指避开重要繁难而选择轻松的。②也指避开要害问题,只谈次要的。不动声色:①形容遇事沉着、镇静自如。②形容轻而易举,不费气力。

不尴不尬:①形容处境困难,左右为难。②形容态度不自然。③形容不成样子,不正派。

不假思索:①形容对事情不进行认真考虑或不动脑筋。②也形容说话办事敏捷、果断。不偏不倚:①态度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②也形容不偏斜,正中目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不务正业:不从事正当职业;也指不搞好本职工作而去干其他的事。

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的花朵;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超凡入圣:①指道德修养极高,超越了普通人,达到了圣人的境界。②也指超越一般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超然物外:①超脱于尘世之外。②也指置身事处。

承上启下:①承接上一代引出下一代。②也指连接上文,引起下文。

风花雪月:①指四季的自然景色。②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谈话。③比喻男欢女爱的风流事。峰回路转:①形容山峰、道路曲折环绕。②也比喻事情经过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拐弯抹角:①没着弯弯曲曲的道路行进。②比喻想问题不简单化,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③比喻关系远。

过门不入:①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②也泛指经过门前而不进去。

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

和盘托出:①比喻把全部东西一下子都拿出来。②也比喻将事实或意见全部说出来。

和风细雨:①指宜人的风雨。②后比喻做事温和、细致,不粗暴,也比喻方式和缓。狐死首丘:①比喻人不忘记根本。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回光返照:①佛教指检查自己的身心。也泛指自我反省。②比喻人临死前精神忽然兴奋,神志忽然清醒。③比喻事物衰亡前短暂的繁荣兴旺。

面不改色:①形容遇到危险时,镇定自若,神色不变。②也形容力量大或功夫好,用力而脸色不改。

明珠暗投:①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赏识或者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错了地方,得不到珍爱。

默然无声:①沉默着,不说话,不出声。②也比喻不出名,不被人知道。

婆婆妈妈:①形容人言语罗嗦或办事琐碎,不爽快。②形容人心肠慈善或感情脆弱。

山南水长:①形容距离遥远。②也泛指全国各地、四面八方。③也形容谈话无中心,漫无边际地乱扯。

深不可测:①形容很深。②比喻难以捉摸或揣测。

手到病除:①形容医术高明。②也形容工作能力强,解决问题快。殊途同归:①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②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顺手牵羊:①比喻乘机做事,不费力气。②后多用来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说一不二:①形容说话算数,说到做到。②也指说什么就是什么,无人敢违背。同流合污:①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②后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无病呻吟:①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②也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一本万利:①形容用很少量的本钱可以赚取很大的利润。②也比喻花费的力气小,但收获大。一泻千里:①形容江河水流迅猛。②也形容诗文、言语、唱腔等气势奔放。

云山雾罩:①比喻糊里糊涂,让人不明所以。②也指说话不着边际,让人困惑不解。

咂嘴弄舌:①形容贪吃的样子。②也形容自言自语,说个不停的样子。瞻前顾后:①形容做事谨慎。②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战战兢兢:①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②也形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珠圆玉润:①比喻歌声婉转或文字流畅。②也比喻人肌肤润泽。

锱铢必较:①指办事认真,一丝不苟。②形容小气,气量小,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

纵横驰骋:①形容作战英勇,所向无敌。②比喻文学创作尽情发挥,无拘无束或思想感情奔放自如。

捉襟见肘:①形容衣裳破旧、生活贫困。②也比喻困难很多,应付不过来。

青红皂白:皂:黑色。青红皂白指青、红、黑、白四种颜色,比喻事情的缘由或是非曲直。常用于否定句,说成“不分(问)青红皂白”,含贬义。

天高地厚:像天那样高,像地那样厚。形容恩情深厚,也比喻事物艰巨、复杂。多用做“不知”的宾语,常用于否定句中。习惯上说“不知天高地厚”表示狂妄自大; 一概而论:指不加区别,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或处理某一事物,多用于否定,常说“不能(可)一概而论”

吹灰之力:意思是“比喻很小的力量”,习惯上说“不费吹灰之力”表示特别容易; 等量齐观:意思是“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习惯上说“不可等量齐观”表示要区别对待”。

混为一谈: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习惯上说“不能混为一谈”表示要有所区别;

鹿死谁手:意思是“以追逐野鹿比喻争夺天下、进行比赛”,习惯上说“不知鹿死谁手”表示难以预测谁能获胜;

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习惯上说“不能一蹴而就”表示事情有一定的难度;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习惯上说“不能相提并论”以表示有差别;

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妄自菲薄你自己”。用于否定。

无时无刻:没有一时一刻不是这样,表示永远、不间断;常用于否定句。例如:“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生活中不可缺少空气一样。” 一笔抹杀(一笔抹煞):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等全部否定。

尽如人意:意思指完全符合人的心意。[出处]宋·刘克庄《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例句]这件事可能不会尽如人意,希望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万应灵丹: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

善罢甘休:意思是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例句]敌人遭到如此惨重的损失,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一面之词:单方面的言辞;即某一个方面的意见。常说“不能仅凭一面之词或凭 你的一面之词难以下结论”

高考小说题型归类 篇6

一、选择题

1.(2013 广东卷32)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

2.(2013全国卷II 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A)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

3.(2013 山东卷22)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C)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4.(2013 江苏单科23)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C)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2013 北京卷24)“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C)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6、(2013 北京卷25)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B)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1:1)

7.(2013 安徽卷8)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务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8.(2013 福建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A)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9、(2013 浙江卷31)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与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C)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10、(2013海南单科15)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B)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2013海南单科19)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挤压孩子的休息时间,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强迫孩子参加各类课外补习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D)①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外来的干预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②学习是以生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学习效果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

③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外补习不利于学生成长

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主观题

12、(2013 全国卷II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答案: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答案: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2013 山东卷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8分)

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14.(2013 四川卷13).(28分)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8分)

答案: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2分)②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药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3分)③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3分)

15.(2013 江苏单科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答案: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6、(2013 安徽卷38)(28分)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展示创新风采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

初中化学隐含条件题型归类例析 篇7

一、反应物性质的隐含

例1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中,再滴加下列物质溶液时,一定会有沉淀生成的是

()。

A.AgNO3B.BaCl2

C.NaOHD.Na2CO3

简析学生时常只考虑铁屑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Cl2与AgNO3和NaOH都能形成沉淀,却忽视了隐含的过量盐酸,所以此题的答案只有A。

答案:A。

二、化学反应的隐含

例2将8 g SO3溶于92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8 %B.9.8%

C.10%D.6.2%

简析本题常见错误选项为A,而题中隐含着化学反应SO3+H2OH2SO4,所得溶液的溶质是H2SO4而不是SO3。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三、关键特征量的隐含

例3有KClO3和MnO2的混合物若干克,其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MnO2的质量分数上升为25%,则氯酸钾分解的百分率是()。

A.25%B.20%

C.51.1%D.63.8%

简析初看此题因为只给了两个质量分数感到无从下手。但细分析出MnO2这一类特征量的隐含条件,此题就迎刃而解了。MnO2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若设MnO2的质量为a g,原混合物的质量为a÷20%=5a g,这a g也是个关键特征量,它是放出氧气的质量。再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设分解的氯酸钾为x g。

2KClO3MnO2△2KCl+3O2↑

24596

xa

x=245a96

氯酸钾分解的百分率

=245a96÷4a×100%=63.8%

四、计算数据的隐含

例4铜与木炭的混合物,在空气中高温煅烧,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到原温,测知反应前后质量未变,则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A.20%B.50%

C.80%D.64%

简析此题为无数据计算题,依题意本题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C+O2CO2

2Cu+O22CuO

根据“煅烧前后固体质量相等”这一隐含条件,可知混合物中木炭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铜中氧的质量相同。所以求铜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只需计算出氧化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即可。

w=CuCuO×100%=6480×100%=80%

故选项为C。

五、实验事实的隐含

例5实验室用氢气还原m 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n g,共用去氢气为w g,此时生成的水的质量是()。

A.89(m-n)gB.98(m-n)g

C.940w gD.9w g

简析初看此题,既有已知失氧的量,又有消耗H2的量,考生会认为有两个选项。这样考生就被表面现象迷惑了,H2还原CuO生成Cu和H2O,依H2用量,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水为9w g,但是反应过程中,H2不仅是还原剂,还是保护气,故在实验过程中用去H2的质量不是参加化学反应的H2质量。所以选项只有B。

答案:B。

六、守恒关系的隐含

例6有Fe、Al、Zn、Mg金属的混合物20 g,与5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把所得溶液蒸干,得固体为29.6 g,则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A.10%B.20%

C.19.6%D.22.4%

简析此题若按常规法求解非常繁琐,但隐含Fe、Al、Zn、Mg四种元素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生成的固体物质增加的量,则是SO2-4的质量。再通过H2SO4~SO2-4的关系求出溶质H2SO4的质量,从而求出稀H2SO4的质量分数为19.6%,故选项为C。

答案:C。

上一篇:瓷砖活动促销方案下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