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申论
参考答案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代代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往往都曾跨越漫长岁月,躲过无数浩劫。巴西国家博物馆突遇大火,留给世界一声叹息。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创,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记警钟:文物保护,不能掉以轻心,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
【结合背景材料,分析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容易,进而提出观点,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
如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然而文化遗产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障,依然要画个问号。就可移动文物来说,展览策划越来越丰富,但文物安全保护意识则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一些基层文保单位,由于资金、人员不足,管理意识不到位,藏品库房分类混乱,甚至连库房基本温湿条件都难以保证。而就不可移动文物而言,有些地区存在文物保护完全让步于城市经济建设的现象,比如曾经一些地区用少量水泥抹平“最美野长城”。推广预防性保护的理念,任重道远。
【问题分析,分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为社区营造、城市建设、文明养成提供营养。在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已延向更广范围,不仅包括对文物古迹保护前、中、后期的系列工作,还包括对文物古迹周边人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划和保护。故宫“研究性保护”可谓摆脱了了单纯修复工作的传统观念,让文物“活”起来,【引用名言,为对策的提出找出依据,并以此展开论述,并结合题目材料,展开一轮和论述。】
中公教育
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最好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把文化遗产从死的文物变成活的历史。只有本着对国家、民族、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每个人都应担起文脉传承者的重担,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让中华记忆历久弥新。
【结尾呼应观点和对策,并呼吁号召每个人行动起来,为文化遗产保护蓄力。】 主要来源:
人民日报: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 作者 马苏薇(有修改)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包括民族精神、价值主义和社会实践。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 价值主义和社会实践能有效促进社会和谐,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我国文化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传统文化推行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以“仁”为本, 崇尚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除了儒家文化外, 道家文化重视责任与义务, 佛家文化则讲求众生平等。这些道德理论经过了无数时间的考验,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我国的文化也在经受其他文化的碰撞, 并因此出现了一些混乱, 某些外来的腐朽思想影响着我国国民的道德观念, 使得一部分人的道德状况出现了问题。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质建设, 对我国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2.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和”为贵。不论是儒家提出的“和而不同”, 还是道家提出的“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等理论, 这些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的推崇。经过数千年的沉淀, 和谐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以和为贵”变成了我国人民的处世之道。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扬和谐的思想, 将其变为我国人民的相处之道, 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从而提高现代人才的综合素质,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次,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我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在全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 它能有效抵挡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念都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信”“义”等价值观念, 以及“忠”“孝”等道德观念, 都是现代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因此,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是最普遍的文化传承方式。民间传承的主体是大众, 在这种传承方式的初期, 由于大众的自觉性不高, 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统治者的教化以及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对大众产生影响。在影响的过程中, 大众逐渐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产生了认同感, 然后他们便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变为实践, 并形成约定俗成的社会理念。
1.统治者的教化。统治者对大众的教化主要是靠政策的推行。例如, 在汉代,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推行儒家文化的“仁”和“孝”。在政策方面, 他推行仁政, 以“仁”治天下;对于孝道的推行, 他采用《孝经》等经典作品进行大众教育, 将孝道纳入官员选拔的标准中, 并对敬老爱老的人士给予一定的奖励, 通过仁政和孝道的推行教化民众, 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2.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知识分子对大众的思想启蒙主要是以知识为文化的载体, 并将其传授给大众。这种启蒙方式重视口耳相传, 即使是撰写典籍, 也多采用记述体或语录体, 并引经据典, 将经典通俗化, 以便大众理解和记忆。这种思想的启蒙是民间传承文化的基础, 决定了大众思想传承的方向。
3.家庭教育。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在于将文化中的伦理规范用于实践。具体来讲, 就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理念和伦理规范转化为乡规民约, 并运用于日常实践中。这种传承方式落脚于家庭教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家训, 例如《诫子书》《训子》等。这些家训承载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规范, 并以世代的践行证明了家庭教育对大众的影响。
4.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在当今社会, 我国民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采用的就是以上三种方式。但是从现状来看, 这三者的结合并不严密。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的政府和知识分子一直都在呼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众也在自发践行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规范。不过由于三者的目标各不相同, 因此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政府呼吁传承传统文化是为了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知识分子呼吁传承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各有不同, 有的是出于后现代性的思考, 有的是针对现实问题的考量, 有的仅是喜欢传统文化;民众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有的看重仪式的传承, 有的看重精神文明的传承。这三者的目标不一致导致现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方向不明确, 传承的内容也不明了, 无法形成合力实现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
由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方向不明确, 内容也不清晰, 无法达到好的传承效果, 因此, 加强校园传承有利于补充民间传承的不足, 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系统的教育得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的主要形式是校园教育。具体实施时, 要以课堂教育为主体, 以教育活动为手段, 可以采用各种文化活动例如演讲、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
1.将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时,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 寻找出各学科中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因素, 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如名著典籍、传统美德等, 加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接受并践行其中的传统美德。尤其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 教师要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扩散, 引入传统美德和伦理思想, 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引导他们学习并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在校园中,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吸引学生了解并认同优秀传统文化。例如, 学校可以举办以“传统美德”为名的主题班会, 让他们对传统美德进行讨论, 增进他们对传统美德的了解。学校也可以举办古诗词的诵读会, 鼓励学生加强古诗词的学习, 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节日到来时, 教师还可以加大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并运用于实践, 既可以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时, 可以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 学校可以增加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 例如宣传栏、黑板报的制作等。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最大的宣传平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校园网站中增设大量的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块等。
校园作为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场所,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教育体系的完善,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实现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
综上所述,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练, 在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是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进行探索, 加强校园传统文化传承, 可以解决民间传承内容和方向不明的现状, 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参考文献
[1]李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3.
[2]李洋.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韩宝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施路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 2016, (13) :27-29+4.
关键词:民间文化;中职美术;教学
我的家乡地处九龙江畔,历史悠久、地广物博、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繁育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艺术是“美术课程”的宝贵资源。例如,漳浦剪纸、漳州木版年画、木偶戏剧、端午赛龙舟、水仙花雕刻艺术……多彩多姿的闽南民间艺术,它是家乡的一朵艺术奇花,值得我们下一代去认识、学习、发扬,积极挖掘本地民间艺术很有艺术价值,因为在这里孕育了独特的闽南文化。闽南文化之美,值得我们用崇敬的眼光去欣赏,更值得我们用心去传承。
如何充分利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有效渗透并充分运用闽南民间美术资源呢?具体措施如下:
1 将美术教学与丰富的校外民俗活动相结合
在美术活动中,结合各种不同的传统节日,立足于闽南民间节日风俗,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例如,端午节教师根据节日特点,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美术专业教学要充分利用高教版教材《广告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让学生设计带有闽南风情、能体现闽南传统体育项目——端午节赛龙舟公益广告竞赛。食品专业学生美术课程开展了设计“巧手制作端午节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同学们拿着自己心爱的作品相互交流和欣赏,感受闽南民间文化的气氛。
2 以闽南土楼文化为美术教学资源
将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南靖土楼文化引入美术课堂,带学生到南靖土楼进行实地写生,并举办土楼文化写生作品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校园文化。收集与土楼有关的资料,客家土楼历史故事、土楼建筑特色、突出土楼乡土、土楼乡情、土楼风景。
(1)结合高教版教材《色彩》课本第五章《风景写生》课,渗透闽南土楼文化,给同学们介绍美丽神奇的土楼,如南靖土楼的风景,土楼田螺坑、土楼群、怀远楼、塔下土楼群等。它们有圆形、半圆形、方形等建筑结构,并巧妙地向学生提问“这些土楼风景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同学们自然就会讲到家乡土楼美丽的风景。这会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领悟土楼建筑艺术与自然之美,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家乡。这加深了学生接触当地闽南传统文化资源的印象。
(2)为加深学生对土楼文化的了解,学校文化艺术学部在南靖土楼曲江河坑自然村设立写生基地点。艺術学部每年都带学生到土楼实地写生,开展“土楼色彩风景写生”“土楼风景速写”“土楼风景素描”等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实践、观察,亲身感受土楼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沉积。学校充分利用当地闽南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3 将闽南漳浦剪纸艺术等引入美术教学
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漳浦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镂空艺术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漳浦剪纸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刻。我们把剪纸作为特色活动来开展,学生利用课堂和业余时间进行练习。
(1)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漳浦剪纸艺术的信息资料,寻找方法不限,可以应用网络、电视、课外书籍等。到上课时学生先讲自己了解的漳浦剪纸艺术知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兴趣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漳浦剪纸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动物、花卉的剪纸艺术,以及各种剪纸的装饰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组介绍了闽南民间与泉州传统的剪纸艺术的形式风格,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漳浦剪纸艺术知识从知之甚少到具有一定的了解了。
(2)在高教版教材《图案》第一章第四节——“图案的继承与借鉴”,它把漳浦剪纸艺术引进学校课堂,欣赏漳浦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它的表现内容、表现题材,作品中充分关注闽南的乡土人情、自然风光、传说、民俗活动、历史景观等,动态地反映当下闽南人民的生活状态。
(3)介绍漳浦剪纸的表现方法,阳刻剪纸、阴刻剪纸、剪纸的制作步骤、剪纸的符号语言,圆形、月牙形、锯齿形、柳叶形等。在图案单独纹样这一课,引导学生以闽南惠安女为形象,以闽南民间故事等为题材来表现和创作,学生听了很感兴趣,表现出了强烈的动手愿望。根据漳浦剪纸制作方法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件作品。上民间剪纸美术课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日子,他们四人一组,用小小的剪刀,色彩斑斓的彩纸,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展示他们的心灵手巧。他们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民间艺术,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为同学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美术课堂鲜亮了起来。
4 欣赏和创作富有闽南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
学生通过欣赏闽南民间传统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领略闽南的历史文化。例如,通过视频欣赏《漳州水仙花雕刻》,学生从中了解水仙花雕刻艺术,需准备钢制的刻刀、刻片、刻钳、刻剪、修叶刀和刻针等工具对水仙花茎球进行八个流程的雕刻。雕刻后的水仙花茎球经过浸洗、盖棉、定根、管理和控温。一勺清水,叶花具佳,花开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百赏不厌;视频欣赏《漳州棉花画》棉花画是漳州别具一格的棉花画工艺品。视频介绍了棉花画的艺术发展史,曾经有过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初停止制作,最近才开始复苏。通过欣赏和了解民间工艺品,激发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拉近自身与民间美术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理解民间美术的造型和形式,增加他们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民间劳动大众的距离。
民间艺术文化进课堂的意义主要体现于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交流的渠道也日渐增多。中职学生是当前最易接受外来文化的群体,他们喜欢日本动漫、韩国网络游戏等舶来品。频繁登陆花样繁多的外来文化使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不断受到冲击,甚至处于濒临危险的处境,不少中职生甚至认为民间文化已经过时。对外来文化,中职学生的高手就是酷炫,自然对本土民间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现行教育理念上对培养中职学生民间文化意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年青一代对闽南民间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普遍的认识和认同感。这在无形中使我们的中职学生淡化了对民间文化的关注,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民间文化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自然更谈不上对其实行宣传、保护、发展和创新了。其实,闽南民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既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所在。因此,弘扬和宣传闽南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中职生认识到民间文化的魅力,为本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内容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申论范文精选“敬畏传承家风,实现和顺安定”,供考生参考及学习!
敬畏传承家风,实现和顺安定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负面清单”,是不偷不抢;家风是“正面列表”,是踏实吃苦、兢兢业业——家风蕴含着文化传统是先辈智慧的结晶。然而,当前家风传承式微:家风教育的失败产生“问题少年”;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公权变私权,硕见不鲜;企业家风淡漠,百年老店毁于一旦,令人扼腕叹息。因此行动起来,心怀敬畏之心弘扬传承家风,才能消除社会乱象,还社会一片和顺安定。
心怀敬畏之心弘扬传承家风,家庭要重视家风教育。家风赋予个人前行的力量,是先辈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承载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好家风铸就“五好”家庭。工业文明带来物质上的丰裕,但也改变固有的社会结构,冲击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家风教育:一方面是过度溺爱的“熊孩子”,另一方面是父母的两难抉择,导致“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在新形势下,家风教育是破解上述困境的一剂良药。家风教育,用经验、智慧和传统文化滋润青少年心灵,荡涤身上的浮躁浑浊之气,指引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良好的家风教育是敬畏传承家风的题中之义。
心怀敬畏之心弘扬传承家风,企业要坚守产品质量、诚信经营。某中药企业坚持“工作不偷懒,不偷工减料”的对质量坚守的家风,成为延绵三百年历久弥新的老品牌。企业家吴某说自己虽是小厂但是坚持“诚实守信、乐善好施”的家风,良好的声誉赢得了信任,成为名扬四海的地方特色食品。日本某化妆品品牌,秉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顾客”的理念,追求业界唯一,获得市场认同赞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打造中国制造闪亮品牌,企业必须践行诚信经营、质量过硬的优良家风。
心怀敬畏之心弘扬传承家风,党员干部要发挥榜样作用。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都对党政部门的好家风家训提出了新的期许。如果能够意识到广大的党员干部在家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可以发挥其在引领更多居民树立健康家庭理念的潜在价值,就可以发挥其在以家风作为载体推动核心价值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倘若不能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那么就意味着不仅不能改变当前家风传承式微的趋势,而且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甚至会威胁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敬畏传承家风,营造清朗的政风,是现实之需发展之要。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热点:传统文化的回归
事件概述:
借美食滋味传人生百味的《舌尖上的中国2》,首集创下1500万人次的收视纪录;以竞赛形式展四字格唯美语境的《中国成语大会》,初赛吸引3万人报名„„2014年的春天,中国的荧屏文化频现“传统之美”。
尽管是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与第一季相比,更侧重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希望透过美食,去描绘当代中国人在时代变迁下的悲欢离合。
作为浙江卫视纪录片高级编辑,夏燕平告诉记者,在《舌尖》中,食物的选择并不一定是“好吃”。“除了好吃以外,重要的是知道这个食材生长、采集、制作的过程——这个有‘人’参与的过程。”
夏燕平告诉记者,通过拍摄《舌尖上的中国》,体会到“美食是回报那些勤劳的人们的”。因此,在第一集《脚步》播出后,人们不仅记住了垂涎欲滴的三门特色小海鲜,更记住了靠海为生台州渔民杨世橹夫妇。
眼下与《舌尖2》在中央电视台同步播出的,还有去年曾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
作为中国独有的语言现象,成语四字成章、高度浓缩、古今同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此,总导演关正文说,《中国成语大会》的主力队员都是年轻人,他们凭借对成语的精妙解读与稔熟运用一路过关斩将。“在节目中揭示成语的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的仪态与风姿,让古老的成语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汉语承载着国人的共同文化密码和价值观,这种文化黏合剂不仅提升了文化自信,而且有助于消弭社会裂痕,形成牢固纽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
文明的纽带不仅仅是汉字与成语,在〈舌尖〉总导演陈晓卿看来,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样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
作为纪录片创作者,夏燕平也在思考,进入“影像阅读时代”,如何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融进影像。“电视纪录片,是影像阅读时代的善本。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纪录片有一大波优秀的作品出现。让我们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更是对精神品质的培养。”
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 医学考试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信用社 | 选调生 | 军转干
ln.huatu.com
模拟题1
调查显示:《舌尖上的中国2》首集创下1500万人次的收视纪录;《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初赛就吸引3万人报名,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目前的电视节目韩剧流行,美剧流行,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普遍存在着喜欢和崇拜外国文化,不了解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舌尖上的中国》通过饮食文化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各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中国成语大全》展现了中国成语的独特魅力,这两类节目都是能反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该类节目热播,是中国普通民众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喜欢情感的自然反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
近年来,中国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忽视和不了解传统文化,可归纳为以下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压力很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也就迎合年轻人的需求。过多播放韩剧、美剧及流行娱乐节目,很少播放反应中国传统文化类的节目,而民众的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这就使得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缺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很多人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代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又导致了很多的不文明现象。
三是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片面追求招商引资等短期利益,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向效应,从而导致对民众的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对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变这一现状,引导大众更多的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一是目前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朋友对传统文化是存在着想了解的心理的,所以电视台是电视台等媒体要主动承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多制作多播放〈舍尖上的中国〉〈中国成语大全〉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
二是家长也要明白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庭情感交流的积极作用,类似〈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不但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成语大全〉节目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其讲述的小故事往往能教给孩子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多看反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及各类书籍。
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 医学考试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信用社 | 选调生 | 军转干
ln.huatu.com
三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学校课堂里可以增加带有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内容。比如在中学语文课或历史课中增加相应内容;大学也可以增加〈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历史名人〉〈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等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教学或网上课堂的方式作为选修课,同时培养传播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才。
第四,政府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街道、广场、社区等民众经常去的地方通过宣传工作栏、展板、大屏幕投影等方式宣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文化篇:传统文化遗产保护
导语: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应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他指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2013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
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
2013年7月,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实施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促进舞台艺术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以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促进地方戏曲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竞相涌现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国有事业、转制的国有企业以及民营等各种体制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做好各个环节工作,保证地方戏曲剧种保护和扶持计划顺利实施。
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2013年6月8日是我国第8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文化部将系统总结10年来的“非遗”保护工作,并举办一系列活动,如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展示2013年春节文化摄影(视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优秀作品,邀请“非遗”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解读近年来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原则、理念思路、政策法规、制度机制、办法措施等。
二、当前现状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商品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自生自息的境遇令人担忧,许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度商业化地滥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二是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着年久失传的危险;三是一些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习俗正在消亡;四是大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务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人员短缺,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保护不同民族、地域的传统文化,维系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成为时下我国不能回避的话题。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 传统文化保护需要公众参与
新浪网友“锅挑儿”: 我觉得乌镇白天的东栅很美,晚上的西栅夜景很美,古香古色的老屋,那历经沧桑的条石,那百年的酿酒作坊,那贯穿古镇的小河,那传统工艺的蜡染,一切都很美,很美,为了让后人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请各地游客保护好我们这些世间仅存的国家文物,不要在那里随地吐痰,刻字,随地大小便。好吗?
新浪网友“郑州古居民”: 您只看到了山西,其实河南、山东等地的情况都一样,全国有大量的古建筑、古民居需要修缮,其实这不是文物部门一家的事情,是需要全社会共同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参与的!首先是我们大家不要破坏古建筑,其次我们要宣传保护,要研究古建筑涵盖的传统文化,明白古建筑的价值,更不能买卖后异地重建!
观点二 传统文化保护需要政府主导
新浪网友“懒妹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汉族没有属于自己的名族服装,为什么没有汉族自己的节日,为什么嘴上说在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可是为什么我看不到影子呢。
新浪网友“一一is二”:太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民俗得不到保护和继承渐渐流失,可惜。千城一面,古韵难觅。
人民网某网友:建议国家提倡重大典礼,传统节日穿汉服、唐服,一步步把刻有中华印记、炎黄精神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保护起来,发扬光大。民族要发展不能忘本,文明要进步需要溯源。
观点三 理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新浪网友“三塘人家”: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光阴不可逆转,通过文物,我们可以若隐若现的发现过去的光阴,让更多的人了解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重要的是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新浪网友“忙碌的Gary”:乡村蕴含着丰富而真实的历史、文化印迹,把他们保护好,并通过旅游展示给人们,提高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使大家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去带动农民富裕。大拆大建的结果,只能是搞得城不城,村不村,传统文化断裂,民族精神消失,只落得个瓦砾遍地,杂草丛生。
新浪网友“Mia的彧世界“:传统文化需要保护!历史不能重来!无论是文化还是建筑,都是宝贵的遗产!高楼大厦不是发达国家的标志!保持优良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发达!花那么多钱建高楼有什么用?
【专家怎么说】
保存传统的文化,首先应该是为我们自身,我们一个民族应该有精神遗产,在这个基础上,也包括让国际让外界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客观上形成一种对外的影响能力,我们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一个‘标本’,我们中国的文明具有很大的延续性,在现在的商品经济下,还具有生命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葛剑雄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传统节日假期的恢复还是这几年刚刚才兴盛的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如何完善纪念活动,我们还有待努力,包括一些纪念活动的主体,(已经)是有政府层面的,也应该是有更多的民间的NGO社团的介入,也包括各个阶层的民众的介入,还有包括活动的内容,怎么样跟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 苏智良
文化的传承,人是文化的主体,反过来人也是文化的承载,那么也就是说,每个人只有知道了自己的来龙去脉,未来的发展才有方向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邹广文
一个就是主要的传承人,这个人本身的技能和技艺的传承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传承人的认定之后,还要做一些辅助的工作。比如,进行一些传承人的一种培训计划,或者让现有单位给他们一个很稳定的工作来传承这样一个内容。——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
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到保护民族血脉、民族基因的高度,去除浮躁和功利心态,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要坚持不能搞文化造假,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不能吃了“祖宗饭”又吃“子孙饭”。——文化部部长 蔡武
【政府怎么办】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要求] 要扎实推进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尽快完善“四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划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完善记录档案,设立保护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机构,明确保护责任,实现保护管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等新型文化遗产科学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手段。
在全面摸清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的基础上,尽快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统筹安排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项目,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文物保护重点工程。
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保存状况较差、险情严重的文物,要抓紧组织相关单位编制、报批抢救性保护方案并尽快予以实施,及时消除文物险情和重大安全隐患,切实改善文物保护状况和保存环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各级文物部门要与公安、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查处各类破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行为。
要根据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健全安全保卫队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针对风险组织实施一批安全防护工程,增强防范能力,有效预防文物被盗抢、破坏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确保文物安全。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结合工作实践和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文物保护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队伍,为文物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要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文物保护成为社会自觉和主动的行为。
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积极力量,推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权威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习近平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习近平
(一) 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和文化两个不同层面来解读, 传统指的是在历史的演变中人类创造的, 而且经过了历史和人民的考验的一个整体。传统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活力, 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文化按照我们普遍的理解即是分为精神层面的和物质层面的。学界对于文化许多人都有很多不同的见解, 广义上来说的文化包括很多内容, 包括意识、艺术等等。[1]我国传统文化从古代一直传承到现在, 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它的形成有赖于我国古代独特的政治、经济等环境, 对于研究古代人民的生活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现代人的精神也有重要的作用。840年以前都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可惜的是鸦片战争阻断了这一过程, 自此我国进入近现代历史。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指中原地区人民所创造的文化, 还包括在我国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2]我国传统文化包括了很多的内容, 有着丰富的内涵, 我们在继承和发展的时候需要不断地进行解读。
(二) 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精神的体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必要的。
首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可以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 一同建设社会主义。因为我国公民对中华民族精神有着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上升到国家层面, 激发人民维护国家的荣誉, 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其次, 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比如说《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关于教育的, 还有孟子所说的舍身取义的价值观等等。都在指导着人们的生活以及行为。
第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有规范指导作用。古代文学中就记载了不少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事例, 他们身上体现的从商之道, 对我们现代人发展市场经济有不少启示。远的不说, 就说离我们年代较近的清代著名的徽商、晋商, 从他们身上体现的仁义、守信用等良好的品质都值得现代商人学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确实可以带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与计划经济相比, 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但是不可避免地也有很多的缺点,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仁”“义”“礼”“信”等能够帮助建立市场秩序。
第四, 对于个人来说, 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学识, 培养健全人格, 陶冶情操。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 不仅留给后世一种民族精神, 而且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宝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关于医学的著作, 例如《本草纲目》, 对于后世医学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后世学医的人可以读它丰富自己的知识。关于水利、天文的著作也有很多, 这些也都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被很好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还留下了许多的诸如唐诗、宋词之类的丰富的文学, 这些对于个人情操的培养也大有益处。现代人虽然有着高度的物质文明, 但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却是相当的匮乏, 那么怎样让现代人精神方面不再那么虚无, 我想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其中有着普世的价值, 不仅仅是对于中国人民即便对于世界人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们要正确看待, 其实在我国有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持有相当不同的态度, 有些人不屑一顾, 甚至盲目地认为传统文化都是不好的, 而外国文化都是好的, 还有一些人是固执地坚持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好的, 一味地去传承, 这样的态度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正确对待。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在当代的特征
(一) 通过具体化的事件传承
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在不断加深, 现代人也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承, 多用各种各样事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3]比如说一些学者提倡将传统的节日作为法定休息, 而提出倡议的不久之后, 国家就通过法律加以确立。而中央电视台近些年来也将一些学者请上了电视, 比如说众所周知的百家讲坛, 就邀请了各个大学的教授对传统文化加以讲解, 如我们所熟知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先生讲《三字经》, 还有易中天先生所讲的《品三国》等都深受大众喜爱。中央电视台的这个节目连续请了很多的大学知名教授讲解传统文化, 而节目也受到了持续广泛的关注。许多电视节目也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比如说《汉字拼写大会》, 这些节目确实让人们重新拾起了好久不翻阅的字典, 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再是学生们的事情了, 许多已经工作的人们也参与到其中。
但是, 在一些宣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形式中, 存在着不少作秀的成分, 这种现象确实是让一些人觉得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玷污。认为对于传统文化不应该采取这种形式来传承。不过, 其实放在当下的大环境之下, 这些宣传形式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传统文化本身因具有神圣的特征, 所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吸引力就更大了。因此不可避免有些商业集团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宣传, 有些人利用传统文化炒作自己等等。我们虽然明白在当今的文化、经济的发展之下, 以各种形式传承传统文化是可以解释的, 但是这样是否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呢?这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文化分为表层的文化以及深层的文化, 更重要的当然是文化的深层意蕴, 只有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才可以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但是从当代的传统文化热的各种形式的争夺战来看, 这样是无意识地放大了人们心中对于表层文化的追求, 但是却弱化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 只是一味的追求表面。这将会使得传统文化的继承流于形式, 按照这样的事态发展下去, 不利于传统文化的长期继承发展。以后在人们的印象中,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会变成就是单纯地读一读诗歌, 而不是去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内涵, 而不是真正地去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所谓有知识有学问的评价标准, 难道也要变成背得出某某名著吗?所以我认为还是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地回归神秘, 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 呈现出了割裂性的特征
1. 只做表面功夫
文化体系的外在特点是由文化符号所体现出来的, 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以及对待其他文化的态度都会影响这个文化体系的存在以及未来的发展程度。因此, 基于这样一种认知,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就说过“文质彬彬”这个词, 但是现代一部分国人将认知重心倾向于文化符号应该在整个文化体系呈现出谦和压抑的状态, 只做表面功夫。这种比较极端的认知长期延伸下去, 就会让文化体系的内在内容以及精髓不断被忽视、弱化, 最终将会本末倒置, 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系混乱。我国传统文化在经过近几千年的岁月的不断发展、丰富以后, 呈现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 拥有极为深刻和广阔的内涵。比如说茶文化、旗袍服饰、中国功夫、陶瓷丝绸、龙的象征文化等,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为微小的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文化符号。进一步传播、弘扬文化符号, 让世界人以及国人都能够深刻体会和掌握到文化符号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这本是一件无伤大雅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当代文化符号的宣扬过程中, 文化符号本身却被大肆包装, 以文化符号为核心不断被放大到社会中, 而完全偏离了文化体系本身真正具有的内涵和核心精髓, 蒙蔽了人们对于整体文化体系的理解与掌握。
文字符号的表面炫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就是文化符号对于感官部位的占据与轰炸。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对人造成影响以及被认知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各种感官为途径而实现的, 比如说视觉、听觉等主要的感官方式。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将文化符号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 都秉着一种谦逊、柔和的原则, 从不以一种被掠夺性的方式和姿态来实现对人们的吸引和传播。其次就是在当今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当中, 文化符号呈现出一种极为明显的无逻辑的特征, 这种无逻辑是由于文化符号无法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精髓而引起的, 文化符号直接被外在的物质欲望所左右, 是对人们的感官需要直接体现出来的迎合甚至是讨好。比如说被国人不断称赞甚至是创造了我国票房神话的《功夫熊猫》影片, 虽然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甚至是以另一种方式重新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 但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内涵角度而言, 这部影片无疑是文化符号极度感官化的表现, 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割裂之后, 这部影片是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深刻体现, 并没有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合作、德行以及其他核心文化体现出来。
2. 传统文化缺乏内涵
在上述文中提到, 中华传统文化只做表面功夫, 注重文化符号的感官性以及猎奇性。而引起这种感官性以及猎奇性的主要原因还有待发掘。其实, 这种文化符号过度外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迎合市场的需求而极度追求文化体系的外在形象, 注重外在形象的同时也随之将文化体系真正所想要体现和表达的内容和精髓所隔断, 降低了真正体会并了解文化体系的可能, 这种可能性的降低也直接使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外强中干”的显著特点。这也实际上说明了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符号不断市场化的背景下, 内涵和精髓不断被消耗和淡忘, 逐渐呈现出一种退化或者是扭曲的趋势。当然, 也可以出现另外一种情况, 就是原本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敛深沉的本质被消费时代的文化快餐主题所掩盖, 遮挡。而文化体系的主题被掩盖或者是改变, 会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一个更快的速度消磨, 而在文化传承过程中, 被置换后的文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情感泛滥主义的文化主题。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是以大观园这个主要背景被依托, 写的是晚清官宦人物的情感纠葛和纷争, 主要体现了在晚清即将覆灭的社会环境下, 存活依附于专制主义封建制度下的封建官宦孤苦流离的状态, 并与晚清一起逐渐走向灭亡衰败的悲剧故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以正面角度描写历史的变迁, 而是从“感情”这个极为微小却极为生动的角度来将人生感悟以及社会变迁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也正是《红楼梦》位居四大名著这样一个位置的主要原因。而在当代对《红楼梦》的传承过程以及重新挖掘文化价值的过程中, 比如说将《红楼梦》拍摄成电视剧抑或是话剧等各种形式, 在对《红楼梦》文化主题进行定位时, 都是以“情爱”为主线来完成创作, 却忽视了在情爱背后所真正体现出来的历史年轮的改变和前行, 甚至是观众也会在内心形成这样一个误区定位。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当代人将《红楼梦》所体现出的情感世界自觉投射成为自身的情感想法, 而这种自主化的趋势也让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趋向于情感泛滥这个文化主题。
其次就是深刻体现出娱乐至上的文化主题。这里就又不得不提上述文中已经提到的收视传奇《功夫熊猫》, 这部西方国家的动画片一经国内上映, 便引起了一片收视狂潮, 赢得了国人的大加赞誉, 成为了影视界一个明显的标杆性作品。但是, 并不能因此说明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功夫就真正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反这部影片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而进行制作的, 从文化角度而言, 这部影片体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是极为空洞和单薄的, 是文化娱乐化的一种深刻体现。
中华文化传统在传承方式上所呈现出的割裂样式的特征, 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并及时以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那么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陷入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文化体系不断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形式, 但是如果是畸形、割裂样式的传承模式, 只会逐渐将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不断消费、消磨, 让文化走向衰败。真正正确的文化传承方式是从文化体系内部的内涵出发, 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 多元化传承方式, 由内而外, 整体性、全方位地传承。
在如今的消费时代, 由于人们不断追求外在的感官欲望, 也逐渐淡漠甚至忽视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基于这种社会背景,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应该更加体现出多元化的方式。最为迫切的一点就是, 需要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不再是忽视淡漠, 而是尊敬和传承。只有在思想上转变, 才会在行动上付诸实践, 扭转割裂式的传承方式。其次宣扬传统文化的方式应更加丰富, 从学生的教育着手, 使学生这个继承文化的主体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扭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 已经刻不容缓。
摘要:中华民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历史, 才沉淀出了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并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更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但是, 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判断力却比较缺失, 尤其是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很多人忽略传统文化能为我国现代的发展带来的益处。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融合的世界, 各种价值观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不断进行反思, 从其基本内涵入手, 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能给当代世界的发展带来的价值,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不能仅仅是延续传统文化, 更要将传统文化进行转换, 在继承的基础上, 再进行创造, 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因此, 对于仅仅从民族情结和利益的得失出发而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想法一定要摒弃, 而应该全面而理性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 开创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渊源和历史借鉴, 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平等。本文首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相关阐述, 并叙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特征, 最后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相关阐述, 力求为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传承,内涵,价值
参考文献
[1]耿波.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应是一个整体工程[J].社会科学评论, 2008 (03) :19-24.
[2]窦坤, 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115-119.
关键词: 戏曲社团 传统文化 社团建设
一些音乐教师错误地认为,音乐课其实就是教学生唱唱歌,听听音乐,其实不然,在音乐课上引入戏曲元素,是一条途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戏曲是一朵奇葩,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戏曲引入教学之中,那么必然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别出心裁,自助式社团建设
如果社团的组建全部靠教师操办,那么学生就无法得到较好的锻炼,所以我在进行戏曲社团组建的时候,总是让学生自己组建戏曲社团,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相关帮助而已。
中国戏曲其实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讲究唱念做打,融入了音乐、美术等多种学科。如果要更好地组建社团,那么了解戏曲的内容必不可少,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尝试自助式学习,通过多媒体等方法自主学习戏曲内容。在组建戏曲社团之后,社团的环境布置和所选择的戏曲视频的效果等,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由于学生进行自助式社团管理,因此他们所选择欣赏的戏曲内容都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我只是在旁边进行一定的提点而已。例如我会建议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欣赏一些节奏较快、内容较为丰富的戏曲节目,如京剧《四郎探母》的唱段《坐宫》,演唱的节奏就比较快,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而《杨门女将》的片段由于场面较为热闹,因此也经常引发学生注意。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戏曲学习之中。
另外,对戏曲的兴趣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对唱段的内容不了解,那么很难激发兴趣,所以在学生自主管理社团的时候,我总是提醒学生先了解一下戏曲唱段的内容,通过“今天我主讲”的形式,让社团成员自己讲述一些和戏曲有关的故事,如从包公如何铁面无私、屡断奇案讲起,再继续欣赏《铡美案》的片段等。有时候学生还会自主地将大段唱词朗诵出来,对唱词的特殊音韵美有所了解。
兴趣是学习一切的源泉,为了能够让戏曲社团中的学生对戏曲产生兴趣,我让学生尝试自己管理社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想要欣赏的戏曲片段,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促进创造,原创新戏曲节目
对于戏曲社团的学生来说,仅仅欣赏的话,很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还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戏曲的表演之中,从简单的内容学起,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领略戏曲的特殊魅力。
一些戏曲社团在辅导学生学习戏曲的时候往往形式较为单一,无非就是教师在台上做示范,然后学生在下面模仿。但是我在组建戏曲社团的时候听从学生建议,用他们最喜闻乐见的方法安排社团的活动。例如在学习京剧的不同手势和不同台步的时候,我在社团成员的建议下,将课堂布置成了T型台,让学生模仿时装模特那样,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学到的手势、步法等内容。除此之外,在学习唱腔的时候,我也展开了社团内部的PK活动,搞了一个“社团好声音”活动,让学生各展其能,展示自己学到的唱段,看看谁唱得最具有神韵。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唱腔和身段之后,我还尝试让学生自主原创一些戏曲类节目。节目的内容可以相对多样化一点,可以根据学过的戏曲片段,重新组合之后,来一个大串烧;也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进行改编,编写戏曲片段的续集或者是系列剧;还可以完全新编,以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为题材,自己原创故事。有了这样多种多样的形式之后,学生学习戏曲的动力更加足了,他们甚至会为了编排新戏而尝试学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学习过的戏曲片段或者是戏曲动作,学习更有劲头了。
在组织戏曲社团的时候,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让学习变得更加富有创意,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自由。对于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这样能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社团活动之中。
三、社会活动,戏曲社团进社会
社团活动要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的话,不能够只在校园之中进行,还应该尽可能地融入社会,所以我在组建戏曲社团的时候经常会考虑安排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参加。
为了让学生了解到高水平的戏曲表演是什么样子的,我让学生和戏校或者是戏曲团结成对子,让他们观看名家现场的精彩演出,从中达到内化,领悟戏曲方面的精髓,不仅如此,还可以让他们和戏曲演员亲密接触,从戏曲演员身上学到更多东西。对于学生来说,言传身教是学习戏曲最好的方法,所以安排戏曲社团的学生和专业的戏曲演员亲密接触的话,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戏曲演员身上扎实的基本功,并了解到戏曲演员舞台表演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对于端正社团成员对于戏曲的态度很有好处。
为了提高社团成员的临场表现能力,我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表演,例如安排学生在社区的迎新活动中表演编排好的戏曲节目,或者是让他们去敬老院给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并且听取他人提的意见,让他们能够根据各种意见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在参与这样的活动之后,学生所学到的戏曲会变得更加生动,他们也能够在学以致用之中感受到快乐,他们对于戏曲的兴趣能够得到再一次激发。
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戏曲社团中学到更多东西,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一定提高。
在高中音乐课中组织戏曲社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妙之处,让他们从戏曲中学习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各种方法让戏曲社团的活动更为多样化,不仅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戏曲曲目,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韩小怡.传承戏曲文化之我见[J].戏剧之家(上半月)[J],2011(12).
【传承传统文化申论】推荐阅读:
传统文化传承论文05-30
传承中国武术传统文化06-28
书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1-10
传统文化传承调查报告09-08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基因05-26
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心得感悟05-28
古典文化的传承06-22
高校文化传承创新09-23
文化传承通讯稿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