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二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精选10篇)

初二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1

一、话题作文

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正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说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字数600左右。

二、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一群年幼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绿色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在那只会飞的沙鸥的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三、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想起了-----------”

在生命历程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顺境也有逆境,有“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得意,也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失意„„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步入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我们也开始咀嚼人生的内涵,品味人生的况味,也渐渐的懂得人生艰难„„此时,我们真真的感觉到人生不仅仅需要鼓励,掌声,提醒,同时也需要挫折、磨练„„你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生需要。请你从“鲜花”、“掌声”、“精彩”、“挫折”“坎坷”、“磨难”、“提醒”、“幸福”„„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2、字数在600字左右;

3、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四、命题作文

当你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漫步在丰富的生活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沉醉于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是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可以说生活就是一部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五、亮点

1、题记

2、开头、结尾

3、名言警句

4、哲理性语句

5、诗句

6、多种描写

7、插叙

8、以小见大

9、以物寓理

六、注意点

1、实事、实情

2、有时代气息

3、入题快

初二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2

一、胸中有全局,工夫下在备课上

教师在复习备课时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要立足课标、总揽全局,用好教材,既能由点到面,又能由面到点,做到收放自如。复习过程要有合理安排,避免简单化;复习思维要活跃,避免机械化。要认真分析、对照课标年级目标,找准知识点,关注其前后联系,达到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书越读越薄。还必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努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在梳理课内阅读知识时,一是引导学生梳理第12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另外,“日积月累”也是应完成的背诵任务。自主检查,拾遗补缺。二是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片段,说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三是要对文学常识、课文重点知识等进行分组归类。如:

(1)文学常识可设计连线题或填空题归类,例: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2)人物特点归类。可以编成连线题或填空题进行练习。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可敬的人如:的李大钊;的张思德;还有的汤姆·索亚;的居里夫人;的怀特森和的周总理。我们需要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3)表达方法可以编选择题进行归类。例:《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A.互相呼应表达方法。B.总分总的表达方法。C.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归类整理复习,学生才能对知识块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中寻找一些规律,便于巩固、知新,从而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同时,利用所学课文进行词句积累和概括能力训练,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成功在课堂,本事显在课堂上

1. 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预习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每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标和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 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面对众多知识,学会放弃,选择重点,将复习内容系统化,比如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时,可将组的训练重点、课文内容和积累运用有机结合,然后将其分割成四个复习要点,生字词语、童话赏析、趣味语文、读写训练。提纲挈领地选择代表性、典型性题目,便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减少琐碎,减轻负担。例如:

拼读下面的词语,并规范、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此题就将拼音、词语及人文熏陶融为了一体,三个词语中,有生字“魁”,易错的熟字“炼”和“豪”。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2500个,重在训练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及联系语言环境写词语的能力,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紧张的复习而丢弃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渗透了“早起锻炼”、“学会健体”的情感教育。

3. 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连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例如:

(1)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

凡卡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在莫斯科当学徒期间,()要干活,()要挨打受骂,他想:()在老板家受罪,()回到爷爷的身边。()有了这个想法,()他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其实,他哪里知道,()回到爷爷身边,()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2)仿照例子,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例:思念故乡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送别时:________赏春时:________思念时:_______

这些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和古诗文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情况,并让学生在完成相应教材内容的积累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三、优势在群体,补救落在练习上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多给慢生提供机会。练的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课一练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比如在复习课文内容时,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确定“训练点”。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训练点”落在“前后照应”的表达上。复习中领悟了这个表达方式的妙处后,可让学生以“往事”为话题进行片段练习,并采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再如《匆匆》一课中用了一组排比句描写时间来去匆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更要考虑到个别现象,作分类要求,分层推进。对中下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四、关键在落实,提高放在巧评上

复习阶段的首要任务应是教学生不会的。要给学生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讲规律,画龙点睛。点评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对练习题是否具备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是否具有巧答、妙解、灵活运用的思想方法。如在习作复习中,不在于让学生写的数量多,而在于加强指导与评改,要遵循“多改少写、以改促写”的原则,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作文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感悟写作的方法与基本规律,学会作文。复习时,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多思考,认真地修改自己平时的作文,还可以安排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从点评到笔改,一文多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为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评讲时可开展系列活动:(1)佳作展评。开辟“复习佳作专栏”,按照不同主题精选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品评欣赏。(2)编选作文。学生将自己小学阶段的习作进行修改后,归类整理成一本自己的作文选。(3)竞赛驱动。可组织专题作文竞赛,如记叙文、想象文、应用文的专题,结合竞赛,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辅导和练习。设立奖项,鼓励创新。

初二下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资料 篇3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p5)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见书!(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2.人民和公民的关系(p6)

⑴①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②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注意:标准是国籍,与年龄、民族、宗教信仰、是否居住在国内都没有关系!)

⑵①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②中国公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注意,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b.分裂国家的人、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p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要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重要法律)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4.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10--11)(一定要注意理解“自由不是绝对的”,要会运用这四条进行分析!)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养狗的例子)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非典期间散布谣言)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言论自由)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拆迁的大字报、未办手续开店)

注意:这四条原则是有交叉的,前两条讲的是行使权利不能越界,不能侵犯他人权利和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后两条讲的是权利本身是合法的、在法律范围之内的(实体正义),而且还要以合法的方式去行使(程序正义!!!)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课堂教案 篇4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知识回顾

1.命题与证明

2.平行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直线AC相交于点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B,D.若∠1=∠2,∠3=75°,求∠4的度数.

例2.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

(1)求证:△AOC≌△BOD;

(2)若AD=1,BD=2,求CD的长。

例3.如图,等边△ABC中,AO是∠BAC的角平分线,D为AO上一点,以CD为一边且在CD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

(1) 求证:△ACD≌△BCE;

(2) 延长BE至Q, P为BQ上一点,连结CP、CQ使CP=CQ=5, 若BC=8时,求PQ的长.

例4.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连接AD,AE. ①AB=AC;②AD=AE;③BD=CE.以此三个等式中的两个作为命题的题设,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①② ③;①③ ②;②③ ①.

(1)以上三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为(直接作答)

(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先写出所选命题,然后证明).

例5.如图,△ABC中,AB=AC,AD、AE分别是∠BAC和∠BAC和外角的平分线,BE⊥AE.

(1)求证:DA⊥AE;

(2)试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随堂练习

1.如图,直线l1∥l2, ∠1=40°,∠2=75°,则∠3等于 ( )

A.55° B .60° C.65° D .70°

2.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和6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15cm B.16cm C.17cm D.16cm或17cm

3.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为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的面积为 ( )

A. B. C. D.

4.矩形的一内角平分线把矩形的一条边分成3和5两部分,则该矩形的周长是 ( )

A. 16 B. 22 C. 26 D. 22或26

5.平行四边形内角平分线能够围成的四边形是 ( )

A.梯形 B.矩形 C.正方形 D.不是平行四边形

6.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平分对角。

7.写出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条件: ,结论: .

8.写出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 ,它是 命题(填“真”或“假”).

9.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

10.在等腰Rt△ABC中,∠C=90°,AC=1,过点C作直线l∥AB,F是l上的一点,且AB=AF,则点F到直线BC的距离为 .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等腰梯形的周长为80cm, 高为12cm,中位线长与腰长相等, 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__cm2.

13.已知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把△BDE沿直线DE翻折,使点B落在点B?处,DB?,EB?分别交边AC于点F,G,若∠ADF=80 ,则∠EGC的度数为 .

14.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

15.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的是 .(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6.在菱形 中,对角线 与 相交于点 , .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

(1)求 的周长;

(2)点 为线段 上的点,连接 并延长交 于点 .

求证: .

17.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BC、△QCD是两个等边三角形,PB与DQ交于M,BP与CQ交于E,CP与DQ交于F.求证:PM = QM.

四、课后作业

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为边AD、BC上的点,且AE=CF,连结AF、EC、BE、DF交于M、N,试判断MF与N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D及其延长线上, CE∥BF,连接BE、CF.

(1)求证:△BDF≌△CDE;

(2)若AB=AC,求证:四边形BFCE是菱形.

3.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点M,N分别是AD、BC边的中点,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若要使四边形EMFN是正方形,MN与BC需满足怎样的关系?写出这一关系并证明。

4.如图1,在等腰梯形 中, , 是 的中点,过点 作 交 于点 . , .

(1)求点 到 的距离;

(2)点 为线段 上的一个动点,过 作 交 于点 ,过 作 交折线 于点 ,连结 ,设 .

①当点 在线段 上时(如图2),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初二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5

Unit 5 Topic 1

Section A

系动词+adj. 构成系表结构。

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

Invite sb. +地点 邀请某人去某地。

Prepare…for…=get ready for… 为……准备。

Say thanks to sb. 向某人道谢。

Section B

A ticket tofor… ……的票。

Be able to do sth… 有能力做某事。

=can。

但是 can 一般用于现在时和过去时 而be able to可以用于任何时态。

Ring sb. up 打电话给某人。

Be proud of 以……骄傲。

Be pleased with… 对……满意。

Section C

Care about 关心

Care+从句省略about

Get married to sb.= marry sb. 与某人结婚。

关于花费:

Sth. Cost sb.+钱

Sb. spend+时钱 in、on sth.doing sth.

It take sb时 to do sth.

Sb.pay 钱 for sth.

Be on 上映。

Cheer up 使……振作。

What…for=why。(口语)

Section D

Come into being 形成。

Be full of=be filled with充满。

End with 以……结尾。

Make peace with sb. 与某人讲和。

Unit 5 Topic 2

To+动词不定式。

Section A

Seem /to do sth. 似乎做某事。

adj作表语。

It seem that+从句。

Have talk with sb.与某人交谈。

Be strict with sb. 对某人严格。

Section B

Fail to do sth. 失败,做不到某事。

At one’s age.在……年龄时

At the age of.在……岁时

Make sb. to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同级比较

As+adjadv原级+as 与……一样。

Not asso+adjadv原级+as 与……不一样。

Beget used to doing sth.习惯做某事。

Used to do sth. 过去习惯做某事。

Section C

Be afraid of doing sth. 害怕做某事。

Deal with=do with. 处理。

特殊疑问词+不定式。(what to dohow to do it)

Refuse to do sth. 拒绝做某事。

Even though=even if 即使。

Not… any longer=no longer 不再。

Fall asleep 入睡。

In one’s teens 在某人的时代。

Give…a hand=do sb. a favor=help sb. 给某人帮助。

比较级+and+比较级 越来越……

程度递增。

The+比较级…The+比较级… 越……越……

两种情况同时变。

原因状语从句。

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常用连词是what。用于回答why引导的问句。

Unit 5 Topic 3

Section A

Havehas +动词过去分词。现在完成时。

Can’t be 肯定不是,否定推测。

Must be 一定是,肯定推测。

May be 可能是,猜测推测。

At the end of… 在…的最后。

In the end of…最后。

Thatit’s+adj+for sb o do sth.

Instead of+n.v代… 代替……

Take turns to do sth.=take turns at doing sth.=do by turns 轮流做某事。

Section B

Be badgood for… 对……有害益。

Get along with sbsth 与……相处得好。

Just as 好像。

Smile at o sb.sth. 微笑面对某人、某事。

Smile,微笑(没有声音)

Laugh,大笑(有声音)

Laugh at sb. 取笑某人。

Give a surprise to sb=give sb a surprise 给某人一个惊喜。

On the one’s way to… 在某人去……的路上。

后接副词 则省去to.

Section C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前加定冠词the

Had better do sth ot do sth. 最好做某事、不要做某事。

Section D

Get back to sth 继续回到某事上。

Unit 6 topic1

结果状语从句

So…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

So+adj.+从句。

So+adj+aan +单数名词+that从句。

Section A

Go on a visit to… 去……旅游、参观。

It’s hate to say 这很难说。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做某事。

Make(take) a decide 下决定。

Decide onup on 决定。

Section B

Ticket at +钱+for…票的价格。

具体某一天的早、中、晚上,前用介词on。

Section C

Come up with…想出。

Look forward to sthdoing sth.盼望某事、盼望做某事。

Hear from sb收到某人来信。

Section D

动词不定式

基本形式:to+动词原形(肯定形式)

Not to+动词原形(否定形式)

特征: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常用句型:

It’s + adj + to do sth.

Too+ adj + to do sth.

动词不定式可以跟疑问词连用。

E.g. I don’t know what to do how to do it.

Unit 6 topic 2

Section A

Plan to do sth. 计划做某事。

Make a plan to…make plans to… 制定……的计划。

Section B

At the foot of… 在……的脚下。

Marks the beginning of… 标志着……的开始。

By the way. 顺便问一下。

On both sides of… 在……的两旁。

“几个半”表示方法:

基数词+and+ a half +n.=基数词 +n. + and +a half.

E.g. one and a half years=one year and a half. 一年半。

表示方位的介词区别

In the + 方位名词 + of… 指某一范围内的地区。(中国,北京)

to the + 方位名词 + of… 指互不接壤互不管辖的地区。(中国,日本)

on the + 方位名词 +of… 相互接壤但互不管辖的地区。(中国,尼泊尔)

Section C

Out of sight 看不见(视线之外)

Notice sb dodoing sth. 注意某人(正在做)做某事。

Can’t help doing 忍不住。

Arrive in + 大地点

Arrive on+ 小地点

Section D

Have fun doing sth. 从做某事中得到乐趣。

时间状语从句

特征:

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

前句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时态一致——前句与从句同时为过去时。

引导时间状语从属连词:

When(当……的时候,强调同一时间或一前一后) while(当……的时候,带有延续性) before(在……之前) after (在……之后) as(当……的时候) until、till(直到……为止) as soon as(一……就……)

Unit 6 topic 3

Section A

Be afraid of doing sth. that+从句。害怕做某事。

Section B

Warn sb to do sth not to do sth. 警告、提醒某人做某事、不做某事。

Warn sb about sth 提醒某人某事。

Section C

Go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同一件)

Go on to do sth. 继续做某事(另一件)

Makelet sb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

使役动词 make let have 等,一律省去to ,直接加动词原形。

Section D

条件状语从句

由if, unless(除非)引导的状语从句叫条件状语从句。

特征:

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

前句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主句含 一般将来时、祈使句、情态动词,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Unit 7 topic 1

Section A

Turn to = ask sb. for help 向某人求助。

Know about 了解。

Chat with sb. on the internet 和某人在网上聊天。

Try one’s best do one’s best 尽某人最大努力。

/Think over 仔细考虑

Think of 考虑,对……有看法。此时可与think about 互换。

Imagine doing sth. 想象做某事。

Section B

Have a sweet tooth 爱吃甜食。

What’s more 而且。

Section C

In order to do… 为了做……

In order that+ 从句 引导目的状语从句。

Keep up sth. 坚持做……

Seed +间接宾语 (sb.) +直接宾语(sth.) 双宾结构句。

Give sb. best wishes to… 某人最好的祝愿给……。

感叹句。

How 引导的感叹句,强调形容词和副词。

How + adj. adv. +主语+谓语!

What 引导的感叹句,强调名词,单数可数名词前带冠词aan.

有时主语和谓语可以省去。

What +aan + adj. + n. (单数可数) +主+谓!

What + adj. +n. (不可数) +主+谓!

What + adj. +n. (复数) +主+谓!

Section D

Come true 系表结构。成为现实。

Invitation 邀请函。

宾语从句Ⅰ

由一个句子充当宾语,这样的句子叫宾语从句。

从句与主句之前由从属连词连接。

主语+引导词+陈述句。

That 引导宾从。

由陈述句充当宾从,引导词that 省略。

时态

当主句是一般现在时,宾从不随主句时态影响,可以根据句子本身时态使用时态。

当主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时态应一致。

宾从语序用陈述句语序。

Unit 7 topic 2

Section A

Be glad + adj. +that 从句。 高兴……

Cut sth. 切某物。

Cut up 切碎。Cut sth. Into… 切成。

Cut down 砍到。

Add to… 添加……上。Add…to… 将……加在……

Add up 加起来。 Add up to 总计为……

表顺序词:(含序数词)

First 首先。Second 其次next在此then然后。After that 然后 finally 最后。

Section B

Spread sth on sth. 往……上面抹……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Section C

Start with 以……开始。

Eat sth. up 吃完,吃光。

Finish doing sth. 完成做某事。

Pick up 拾起,捡起。

Section D

At the same time 同时。

宾语从句Ⅱ

If whether 引导的宾语从句,不能省略引导词,if可以与whether通用,但在 whether…or not 的情况下则不能。

If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当主句是一般将来时,从句为一般现在时。

介词后不定式前 均用whether而不用if.

Unit 7 topic3

Section A

For sale 待售。

On sale 出售。

Be satisfied with… 对……满意。

Wish sb. sth. 祝愿某人……

Wish to do sth = Hope to do sth. 希望做某事。

Wish sb. to do sth. 希望某人做某事。

Hope 考虑可能性的“希望”

With 不考虑是否可能。

Section B

Order sb to do sth 命令某人做某人。

Order that + 从句。

Section C

Be worth doing sth. 值得做某事。

Section D

It’s said… 据说…… 后接that引导从句。

In short 总之。

Not only…but also… 不但……而且……

连接的并列成分必须相同,当连接两个名词或代词为主语、谓语动词单复数采用就近原则,保持一致。

Not all 并非,部分否定。

It’s believed that… 相信……

副词比较级基本用法。

副词的比较等级形式与变化与形容词大致相同,以后缀-ly 结尾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大多在前面加 more 和 most

原级。As + adj. / adv. 原级+ as 和……一样。

比较级。 Adj. / adv. 比较级 + than 比…更…

最高级。三者或三者以上比较时,常用 the + adj. / adv. 最高级 + in/of…(比较范围)

副词最高级前可以省略 the

*否定比较级可用 less + adj. / adv. 原级+ than.

*同级比较中第一个as前面用序数词或量词修饰,可表示倍数关系。

*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前用much a lot 等修饰,表示不同程度。

*借助other、else 或否定词,比较级形式可用来表示最高级概念。

the + 比较级……,the + 比较级……。 表示 越……越……

比较级 + and + 比较级。 表示 越来越……

Unit 8 Topic 1

Section A

目的状语从句。(同结果状语从句)

So…that… 引导的状语从句。

So + adj. / adv. +that…、so + adj. + an/a +名词单数+ that… 如此……以至于……

用于引导主句导致的结果。

Such +n. + that.从句。 同样表示 如此……以至于。

不同:so 后面接形容词或副词,such 后面接名词。

So that. 引导结果状语从句,表示 因此、所以。

Section B

Be make of + 原料 由……制成。(看得出原材料)

Be make from +原料 由……制成。(看不出原材料)

Afford ( to buy ) sth. 买得起、负担得起……

Section C

Depend on 依靠、取决于。

Depend on sb. to do sth. depend on sb. / sth.

The same as… 与……一样。

Nearly 差不多。Near 附近。

Hard 努力地。 Hardly 几乎不。

Section D

Protect….from… 保护……不受……的伤害。

You are what you wear 衣如其人。

Unit 8 Topic 2

Section A

Allow sb. to do sth. 允许某人做某事。

Allow doing sth 允许做某事。

Suitable for sb. to do sth. 对某人来说适合做某事。

Stop sb. from doing sth. 阻止某人做某事。

To carry out the plan 把计划付诸行动。

At work 在工作,从事于……

Section B

。。。

Section C

。。。

Section D

Advise建议。作动词。

Advice 建议。作名词。

Art of dressing 着装艺术。

Unit 8 Topic 3

Section A

There is going to be = there will be (初一知识)将来时结构。

Section B

Ask for sb. / sth 至于,就某人、某事而言。

Another 作形容词,意为 又一个,再一个。

其结构为:

/another + n.单数可数 = one more + n.单数可数。

another + 数词 + n.复数可数 = 数词 + more + n.复数可数。

Section C

Get its name 得名。

Design … as … 把……设计成……

Either… or…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表选择关系。

分别that, those, one, ones.

That 指代上文出现过的不可数名词。

Those 指代上文出现过的复数名词。

One 指代上文出现过的可数名词的单数。

Ones 指代上文出现过的可数名词的复数。

Section D

Well-known = widely known 众所周知。

At the time 一度,曾经。

At a time 每一次。用在句末。

At times 有时候。等于sometimes

Except 除了……以外。除去部分不包括在内。

Besides 除了……以外,还有…… 除去部分包括在内。

But 除了……以外,没有……,只有……

宾语从句Ⅲ

把疑问句变成陈述句(陈述语序)

删除:如果句中含有助动词dodoesdid 就把其删掉后面的动词,作出相应的变化。

移动:如果句子含有情态动词和be 动词,以及否定的助动词,把它们移动到主语后,行为动词前。

由特殊疑问词引导的宾从可以转换成:主语+谓语动词+特别疑问句词+to+动词原形。

宾语从句的口诀:

学习宾从要注意,时态语序和连词。

时态主从要呼应:

主句若为现在时,从句时态随句意。

主句若为过去时,从句时态变过去。

宾从所示表真理,时态不变不怀疑。

语序要用陈述序,切莫照搬疑问句。

That连接陈述句,省与不省要注意。

从句若表“是否”时,if/whether 要牢记。

特殊问句做宾语,仍用原来疑问词。

初二语文下册课文 篇6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逾yú约 既加冠guān 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qiè 曳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衾qīn 绮qǐ绣 容臭xiù 烨yē然 缊yù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3)尝趋百里外 趋:快步走。

(4)执经叩问 叩:请教。

(5)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6)俯身倾耳以请 请:请教。

(7)俟其欣悦 俟:等待。

(8)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用作动词。

(9)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旧絮。

(10)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句首发语词。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解释为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解释为这里是穿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完后,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博览群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读书的乐趣,不感到衣食条件不如他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是明朝初期的文学家。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序。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篇7

屏显“泊”,看到这个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停泊或者水泊,都是和水有关。有一个地方叫罗布泊,它有一个美丽的称号,叫仙湖。可这个仙湖消逝了,不复存在。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问号,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二:仙湖寻踪

大家的提问,也正是我们想知道的。松滋实验初中网站社会万象栏目特派我们八八班全体同学深入调查此事。

首先我们罗布泊的过去有个初步的了解。

罗布泊: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或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到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说实在话说我搜遍网络也没有找到罗布泊过去水波盈盈的图片,但两位名人却实实在在告诉我们罗布泊曾经的辉煌。读7、8自然段

1、从他们提供的资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布泊?

2、文章没有具体描绘罗布泊的热闹与繁华,引用史书和资料有何用意?

3、美丽的罗布泊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松滋市1433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整个松滋市,这么大的水域却消逝了?为什么是消逝不是消失呢?

三:现场连线

这么大的水域永远消失,很是让我们痛心,实验初中特派的65名记者已到达了罗布泊现场做实地考察,站在罗布泊裸露的胸膛上,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描写现在的罗布泊的段落,边读边圈点勾画,边概括边整理。

好,我们现在开始连线前方记者。现场连线

A,不死的胡杨死了,拟人手法,读出痛惜之情。你读的很动人作者写得也很动人,文章动人的原因在哪里?

B,大地裸露着,分析拟人手法,读出痛苦无奈。

C,气温高达70度,不见一只飞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读出荒凉之感

师生齐读24自然段。

四:深度调查

听完你们的汇报,格外沉痛乃至窒息。短短30年,罗布泊由仙湖变荒漠,由生命绿洲变死亡之海,由天堂变地狱。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原因何在?请65位记者进一步做深度调查。

1.四盲。盲目什么意识?具体数据?盲目四个盲目叠加有什么作用?

2.罗布泊永远的消失了,制造这一悲剧的是谁?(人)。这时你们能归结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吗?

3.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小结调查结果:此时我们明白了是人的盲目发展人的急功近利人的目光短浅自以为人的贪婪造成了这一悲剧。

4.一个“又”字说明什么?二生读。

五:警钟长鸣

罗布泊在哭泣,可悲剧还在继续上演,青海湖月牙泉在慢慢消逝,这两个地方或许离我们有些遥远。我们身边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

在本文中,作者以强烈的呼吁结束课文,相信这呼吁也是所有有责任感有良知心中的呼吁!请看大屏幕,在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救救

齐读二遍

初二下册语文作文期末 篇8

《语文园地》有很多名言。在课堂上,袁老师不仅讲解了名人名言的含义,还讲述了名人的故事和名人名言的背景。听了之后,我们印象更深刻了。然后按照分组,让我们以竞赛的形式背诵,在快乐竞赛中快速背诵,不易忘记。

袁小姐也很热情。有一次,我去拿全班的作业和配套练习。我背着手,笔记本快要挡住眼睛了。我慢慢地、费力地走着。袁老师从后面看到了,赶紧上前说:“我给你弄点来。”说着从我手里接过一大半的作业本,我顿时轻松了。

初二语文知识点下册 篇9

【河中石兽】

一、原文及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究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很疯狂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显得)很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第二点的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二、走近作者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三、字词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岁。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八年级语文的知识点下册

【篇三:拣麦穗】

走近作者

张洁(1937—),当代作家。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居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

张洁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课文结构

本文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小女孩失落的梦与村姑们幻灭的梦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解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

课文以空格的形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

第二部分:叙述了“我”(小女孩)一个失落的梦。

写作特点

1.技法应用:运用比较的手法。如写农村姑娘们当初拼命、卖力地去拣麦穗,备嫁妆,可当“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通过对比,写出了姑娘们梦的幻灭。

2.写作借鉴:简短、质朴的对话中蕴含丰富内涵。如“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带着眼泪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你家住哪哒呢?’‘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这段对话既刻画了“我”的童真无邪,更是不显山露水地交代了卖灶糖的老汉的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悲苦身世。

初二语文重点知识点

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

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改正:在“流失”后面补充“的行为”,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③、随着救援工作的紧张进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已经总结出一些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改正:在“干预”后面补充“的方法”,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通读句子,找出缺少的或多出的成分,补上或者删掉。2、搭配不当

①、省委省政府追认他为“湖南省抗冰救灾模范”“烈士”等荣誉称号。改正:将“追认”改为“追授”,或者删去“等荣誉称号”。②、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改正:将“活泼”改为“活跃”或“丰富”。

③、向全世界表现了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成果。改正:将“表现”改为“展示”。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搭配不得当的词语,改换搭配得当的词语。3、语序不当

①、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改正:将“改正并认识”调换为“认识并改正”。

②、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上海世博会将以“海宝”为吉祥物。改正:将“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调换为“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③、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改正:将“发射并研制”调换为“研制并发射”。

④、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情感,也能增长人的知识。改正:将“能丰富人的情感”和“能增长人的知识”调换。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句子中顺序安排不得当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调换。4、自相矛盾

①、来自我市金融保险系统以及部分学校的近千余名代表,……改正:“近”和“余”自相矛盾,删其一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自相矛盾的词语,删去其中一个使语句通顺。5、重复累赘

初二下册语文文学常识 篇10

1.《海燕》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2. 茅盾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托物言志,文中的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不平凡”三个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3. 郭沫若《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4. 《马说》作者韩愈, 唐朝文学家,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针砭时弊,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

5. 当代作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从“流动向前”的紫藤萝瀑布中,得到向前奋进的力量,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思想情感。

6. 《陋室铭》中的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7. 抱负。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8.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9. 《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其著作编为《饮冰室》。本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然后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为证明论点,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10. 《多一些宽容》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么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11.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体裁是哲理性议论文,本文的题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就是文章的观点。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选用了的事例有各自不同的代表性。

12.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是竺可桢,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用故事和例子来增添文章的趣味性,例如开头运用神话的形式来引出法显、玄奘的例子,其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文中说明与叙事相结合,综合运用诠释说明和引用说明等说明方法。

13.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14. 《活板》作者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代表作为《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活版制作过程是制字——制版——排版,排版部分又是按照布字——火炀——按平程序。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15. 说明文《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人。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顺序,具体介绍核舟时采用空间顺序: 先船中,再船头,接着船尾,最后船背。介绍人物神情,其顺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的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本文通过描绘一个小小的核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16. 《叫三声夸克》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本文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最主要的还是分类别。文章内容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介绍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的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本文的语言特色:平实、准确、通俗、几乎口语化。

1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红”应该理解为“万紫千红”。题目的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本文按照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安排材料的,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18. 《孔乙己》作者鲁迅,选自《呐喊》,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的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19. 《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小说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通过范进中举发疯以及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不仅尖锐的讽刺了用功名利禄扭曲了读书人心灵的科举制度,而且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封建社会。

20. 《口技》作者清代林嗣环,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序》,本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

21. 《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小说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艺术典型,“变色龙”已经成为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代名词。小说六次判定,五次变色,通过语言描写(对话)和“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愚昧庸俗的社会病苦。

22.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作品,小说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通过对比,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22、《错过》作者刘心武,这篇杂文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安排思路,巧妙的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23. 《散步》作者莫怀戚,这篇散文以“我”为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开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4、《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本文注重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24.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作者李瑛,当代诗人。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感情,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感情。

25. 《有的人》作者臧克家,诗人、作家。诗歌采用对比的手法,讴歌了像鲁迅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

26. 《悼念玛丽·居里》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27.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日本老师全名是藤野严九郎。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散文诗《雪》,选自他的诗歌集《野草》。

28. 《雷电颂》选历史剧《屈原》,作者郭沫若,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29. 《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30. 《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31. 《马说》选自《韩愈文集》,作者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

32.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

3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唐朝诗人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34.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5. 《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36. 《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集》,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37. 《山坡*潼关怀古》选自《全元散曲》,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38.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9.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40.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41. 《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

42. 《行路难》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大诗人。

4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唐代大诗人。

44. 《白雪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校注》。作者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上一篇:外墙涂料修补施工工艺下一篇:安全员培训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