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师职业素养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工程师职业素养(精选9篇)

浅谈工程师职业素养 篇1

随着软件行业大发展,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软件工程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的研究,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IT公司对人才要求逐渐增高,而90后学生越来越多的突出个性,学生毕业后在IT企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学课程中有意识到引导学生加强职业素质,而不是仅仅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是现在高校专业培养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一般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展开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素质。

【关键词】软件工程;素质;培养

一、软件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本文所论述的职业素质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工程专业,应该说IT职业都有所涉及。通常,我们所认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IT工程师)应该具备如下的一些基本素质。

1.有良好的文档书写能力

任何一个对软件有深刻理解的工程师都应该明白软件的构成:知识、程序、数据和文档,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学习软件的学生很容易对这方面有误解,通常更注重编写代码,而对其他方面有所忽略。

2.热爱软件行业

和其他职业一样,爱业才能敬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当然需要自身热爱软件行业。在软件行业这点特别重要,因为IT行业发展迅速,若是被迫就职于其中,就很容易落后。喜欢编程,在技术上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新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喜欢创新,享受编写软件带来的成就。

3.在技术或管理上不断的总结

这也是每个职业都要求的,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每做完一个项目,都要有所收获。

4.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软件的制作越精良,越需要团队的合作。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一定要明白,这已经不是计算机发展早期的个人英雄主义阶段了。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5.有较好的英文阅读能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行业国外技术仍领先于我国,而且从发展来讲,软件外包产业也是发展的趋势,不论从学习还是交流方面,都需要较好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6.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是面,沟通能力是点,没有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谈不上合作,对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7.责任心和规范严谨

对自己完成的部分负责,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个人要按照团队的规程、集体的要求,个人融入集体,遵守代码规范,个性和共性要和谐统一

8.成熟稳重的心态

不浮躁、耐心,软件不可能没有BUG,做一个软件要做好,软件开发过程有可能是很枯燥的,很多时候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9.创新意识

开拓创新,不安于现状。没有软件是尽善尽美的,因为科技在发展,计算机软硬件在发展,用户的需求在变化,所以不存在无法超越的软件产品。

二、职业素质的影响因素

前文提到的职业素质中,并没有谈到专业技术技能。这是因为,一方面,技术是从业的基础,不需要强调;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可以短期培训出来,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企业更注重的是技术之外的素质,因为这些方面才能体现一个人的长期发展潜力。

职业素质并不是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明显提升的,某些方面的素质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慢慢积累起来。其实,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塑造了,这些素质中就包含了以后的职业素质中的一些方面,如创新,兴趣爱好等。大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其实在读大学之前就基本定型了,大学里只能尽量的去培养一些新的技能,改变一些习惯,纠正一些观念,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过程是逐步积累的,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则,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在众多的职业素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身素质、团队合作、技术素养。大学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大力培养的是团队合作和技术素养方面,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则只能通过教师和班主任的引导逐步改善。

三、课程的设置以及内容的扩展

按照职业素质的要求,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相关课程应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规范、作业、实验以及课程设计里面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1.基本素质方面

英语阅读能力:应逐步的加强,在大一的时候应引入部分的“专业英语”,让学生尽早接触英语教学,接触专业英语书籍及文章,克服畏惧感。在低年级可以简单点,从“点”入手,即从一段话、一篇文章的阅读开始,培养成就感,让他们认识到专业英语其实更简单。在高年级(二年级)引入双语教学,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的.双语就不那么突兀,学生也应该能接受。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语教学在普通本科院校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学生一下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心理和知识面上都难以接受。

文档写作能力:从C语言开始,要求学生在学习编程时,尽量的会写“设计文档”,特别是到了函数一章,要求学生在写完程序之后,写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函数的作用,参数,类型等,并用流程图等描述。开始阶段,可以是在程序完成后来完善文档的表达,在熟练之后,过程应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先设计,再编码。

代码规范: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后期加强,方法是交换代码阅读,以了解变量命名,注释,书写格式、结构良好等规范在程序交流时的重要性。学生从写代码开始,教师就要严格要求,正确引导,经常要用结构良好、代码规范的程序和差的程序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也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团队合作:在素质培养中,较难的一环。一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强,要融入团队需要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二是学校中教学资源的有限,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项目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先从“团队考核”开始,让一个寝室的同学完成一个任务,而任务(通常是编程)除了程序代码,还需要写文档,注释,和测试(这些都需要手工抄写,而不是在电脑上完成)。要完成这样一系列琐碎的工作,一个人是要花很多时间的,自然,学生就会分工:学的好的可能就是写代码,然后给其他讲解程序,分配任务。之所以要求任务用手写文档而不是电脑打印,就是避免一个人完成,避免拷贝、抄袭。考核的成绩应只有一个:即整个团队的成绩,以抹去个人因素,体现团队的精髓。

2.高年级教学

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更难一些,需要教师认真的选择合适项目,一个好的教学项目的标准应满足如下几点:

(1)有一定的代表性,实用性。

(2)容易分解成若干小模块,这些模块有难有易。

(3)一个人完成整个项目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4)项目可以扩展。只有这样,团队的合作才有意义,大家才有兴趣在一起合作,否则,团队容易沦为一个人的工作。

沟通能力:在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等课程上应展开讨论。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当适当的引导,否则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沟通,讨论需要哪些方面。

创新能力:对中国的学生来讲,这是最难的一方面,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国内现行的教育体制导致的。在软件领域,对本科生的要求,主要是思路上的扩展,创新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素质,更多的是在课外培养,课堂上教师只能尽量的去引导,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技术层面的创新基本不现实。而软件的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给出一个基本的要求,让学生自由的添加功能,比如“闹钟”,可以扩展:提醒方式的选择,网络同步,智能设定(和课表、工作表结合),进一步和职业结合等;经典的扫雷游戏,可以拓展为“网络对战”,“团体对战”等模式。创新思想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可能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可以做到,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具备这种能力。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软件行业的前景越被看好,但同时,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大量涌现和软件人才的缺乏是一种矛盾。大学里面教出来的软件工程学生,不应该是那种仅仅能够自己会写代码的技术宅男,而是要全面发展、具备高端职业素质的IT精英,没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只能沦落为“代码劳力”,成为IT界的体力劳动者,也势必被淘汰。大学虽然不是职业技术学院,但我们肩负着输送人才的任务,应该明白企业、公司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有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尽早的融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巫茜,张栋.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四川兵工学报,(7):155-156.

[2]张小川,等.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16):1-3.

浅谈工程师职业素养 篇2

1“纺织面料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首先,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是工科类, 而非艺术类, 学生没有任何绘画基础, 艺术起点较低。通过唯一的艺术设计类课程《纺织美术设计》课程的学习, 学时有限, 只能掌握单一的基础图案的绘画技能与基础色彩知识, 对于自行设计或创新, 具有一定的困难。其次, 从近年来我院纺织面料设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情况来看, 学生在设计理念、灵感来源、纹样设计和风格把握等方面, 与同类院校相比, 仍有差距。此外, 据本专业近年来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所示, 发现仅有少量同学从事纺织面料设计本职工作, 且他们普遍反映, 自身在面料设计的灵感、思路、纹样创新和色彩搭配等艺术素养方面存在欠缺, 创新开发能力不强, 以致目前企业缺乏高水平的设计人才, 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以仿样和来样设计为主, 缺少自主研发的新产品, 缺乏竞争力。

另一方面, 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普遍认为, 工科类学生只要工艺技术学好了就行, 认为不是搞艺术设计的, 艺术素养并不重要, 从而忽视了艺术素养的培养, 然而从学生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的长远发展来看, 艺术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2 对高职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方案研究

2.1 将艺术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末

单凭原有的某一门课程, 无法把握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生往往是学过之后就丢掉了, 没有前后的连贯性, 学生得不到连续的陶冶。在三年的学习中, 应从新生入学的专业认知开始, 一直到顶岗实习, 始终要把艺术素养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 在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课程中, 小样设计时, 就要求学生结合色彩和纹样的设计, 注重小样作品的艺术情感、美感的表达。

2.2“纺织面料设计”专业中《纺织美术设计》课程改革

此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关键课程, 从近几年教学效果来看, 虽然学生在短期内可以掌握基础图案的设计和绘制, 但是在色彩搭配方面, 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学生很难在短期内达到理想水平。传统的色彩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 尤其是计算机设计的融入, 数字色彩的学习, 显得尤为重要。既能打破传统色彩知识学习的局限, 使学生领会“光与色”的关系, 系统的理解色彩;同时, 又能提高色彩搭配的效率。因此, 将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改革, 引入新的内容, 加入数字色彩模块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在短期内系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2.3 因材施教, 形成梯度模式

通过对学生艺术素养情况摸底, 为先行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由于学生兴趣爱好的侧重点不同, 以及受自身能力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倡因材施教;将艺术兴趣不高的, 激发、提高其学习兴趣, 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课业;对于艺术兴趣浓厚、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提高要求, 鼓励自我创新,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与后续课程更好地融合, 将面料设计作品的艺术情感展示出来, 逐步形成梯度培养模式。

2.4 组建面料设计团队, 培养、选拔面料设计拔尖人才

将兴趣浓厚, 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组建成面料设计团队, 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同时, 可借助南通市色织面料研发中心平台, 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 与教师一起为企业开发设计新产品。增强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培养和选拔面料设计拔尖人才。

2.5 建立面料网络资源库

纺织面料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流行信息量大, 为学生能够更多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各种面料, 急需建立面料网络资源库。通过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面料库, 提供直观的视觉素材, 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提高艺术素养。同时积极参加各类与面料设计相关的国际展览, 开拓学生眼界, 提升学生的艺术前瞻性。

3 结语

对高职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建议与尝试, 希望通过这些教改, 当学生交出设计作品时, 能够印证他们艺术素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邵丽平, 姚蕾.高职院校学生美学素养培养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4, (2) :62-64.

[2]张衡宇.工科类高职院校加强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12-14.

浅谈教师职业素养内涵 篇3

关键词:教师 职业素养 培养提高

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和修养,包括政治修养、责任感、心理素质修养、文化修养、教学方法修养、教学技能修养等。教师只有具备了必需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1.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守学术道德,保证课堂纪律,以良好的思想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引导学生识别并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健康的心态。

2.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上课迟到、早退,吸烟、打电话,一节课东拉西扯,讲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等都是极度不负责任的现象。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上课时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课前认真备课,对教学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每节课均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高效率的课堂,也是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3.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有资料表明,学生作业做错了,被老师罚抄几十遍,或是学生不遵守纪律,被罚站等现象反映了个别教师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问题。作业做错了,可能是学生理解、领悟还不到位,也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欠缺。但罚抄几十遍,根本起不到提醒学生注意的目的,反而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学生因不遵守纪律而被罚站,同样起不到提醒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恶化师生关系。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甚至会毁了学生的一生。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生,教师必须保证心理健康,把不满和愤怒在课外及时消化、发泄掉。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用良好的状态去影响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会使教师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自己讲授的学科知识了如指掌,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收获,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全面充实自己,丰富知识结构,以适应当代学生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

5.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博学多才外,还要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大脑的桥梁。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关键在于教师上课的方式方法是否能被学生接受,是否符合学生的胃口,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积极探索,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教学方法运用得当,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具有独特的教学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的,不断地调整教学行为,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技能是从能够观察、表现、实现定量化并为教师所熟悉的课堂教学行为中选择并总结出来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师授课时所站的位置、板书、语言、手势、提问等各种技能。教学技能运用恰当,可以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结

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识、宽广的胸怀、创造的心态、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尚的品德言行、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娴熟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教学技能、深厚的文化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执著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人,成为学生人格和心灵的指路人,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及案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篇4

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作者:王晓静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不断增强,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经济与精力的投入也相对增加,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而有效的发展。在高校中,图书馆的作用是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参考资料,为学生在学习和课余时间提供精神食粮。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它所传承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而图书馆就是这些财富的储存场所,所以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乃至全社会的教育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校的精神文明窗口,作为一个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传承者,虽然在硬件上加大了建设力度,促进了图书馆向现代化发展,但相比于硬件的快速完善,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却进展缓慢,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 图书管理员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238-01

一、加强工作意识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其丰富的知识资源,海纳百川的气度,平等民主的精神让人热爱和敬畏,是一个有神圣感的场所。因此,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除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外,更要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坚忍不拔的工作毅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但是,随着网络与计算机这种现代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许多年龄稍大的图书馆员便会出现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的局面,他们无助而又无法改变,这样就导致了在工作中常有一种挫折感伴随,久而久之,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进而产生一种消极怠工的心理,对工作失去原有的热情。因此,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我们要在困难情况下坚定对自身职业的信念,立足于实践,充满激情地投身于图书事业。

二、塑造职业形象

高校图书馆员有着双重身份,除了图书馆员这一身分外,还充当着人民教师的身份,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形象,这也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形象。其次教师还应具有博学多才的文化形象以及高尚的人格形象,总之,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三者的统一,图书馆员应首先以一个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当衣着整洁,端庄大方,诚信度要高,态度要友好,待人和善,使读者可以从图书馆员的服饰穿着,言谈举止之中感受到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产生由衷的敬佩与信任。图书馆员的态度与仪表,是图书馆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员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优美与否,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员的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道德与文化修养的优劣,它不仅仅表现出了馆员自身的形象及服务质量,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形象和声誉。得体端庄的穿着举止,加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的文化素质,往往能给予读者愉快和信任的感觉。每个图书馆员都应该不断追求,真、善、美。丰富自己的内涵,塑造完美的形象,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三、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质量,是每一个图书馆员工作的出发点,优秀的管理需要图书馆员研究和分析读者的心理和阅读需求,虚心听取读者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要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对图书馆员进行能力和技能的培训,增强图书馆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鼓励和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要拓宽图书馆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提高图书馆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增强图书馆员们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使每一个图书馆员都能担当起图书馆所赋予的重任。对图书馆员的再教育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要讲究实效,使图书馆员们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为图书馆工作尽一份力量。其次,图书馆员除了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另外,优秀的图书馆员还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实际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多种知识的能力。

总之,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具活力的因素,馆员的素养决定着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形势,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馆员只有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其它学科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才能使图书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使图书馆不仅是情报资料中心,更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浅谈工程师职业素养 篇5

为了提高作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电子信息工程系借鉴优秀院校的经验,在实验实训中努力探索,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职业素养内涵及其重要性

职业素养是指社会人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职业素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又称为隐性职业素养。而职业技能(又称为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现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客观要求,近年来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正如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所言:“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服务于一线生产、管理部门,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竞争能力、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立业创业的创造能力。否则,不但就业理想不能实现,可能还会面临就业困扰。

二、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适应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诞生的一种高等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全方位地有效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需要“破冰”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惯性地影响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教育资源的有限性,迫使高考机制仍在延续。因此,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主动培养自己综合素质的意识差,这使得高职院校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难度加大。同时,应试教育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着贯彻落实全面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冲击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前苏联模式影响,主要面向教育与科研单位,培养科研型、工程型专业人才的学科型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较为成型和完善。而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实施的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不是尖端智商,而是全面的职业素养。由于这种类型教育的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在创建、探索、改革和管理这种类型的教育过程中,传统高等教育理念极易影响对这类人才职业素养的构建和培育。

(三)原计划经济运行习惯阻扰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供需强调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各专业部门提出的人才需求计划,对教育机构作指令性要求,采取计划调剂,不需要学校研究市场。市场经济建立以后,在人才的培养与运用层面,更多的是由人才市场来调剂。尤其是伴随高新

技术的发展,新型经济的出现及其劳动组织的重构,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的自由度增加,活跃性加剧。而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及时进行市场调研、切实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形成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不去主动了解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致使大量的毕业生不具备当前各类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造成了一方面是广大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的尴尬局面。

(四)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环节建设存在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健全,这样,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和职业适应上欠缺某些素质,或是各种素质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如专业技能很高,但是职业道德意识缺乏,心态不好,诚信缺乏,人际交往沟通很差等。第二,从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上,看重职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的学校还是极少数。第三,从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看,形式多样,但缺乏有效的统合,各部门各行其是,重复活动多,偏重文艺活动,学生疲于参加大量的活动,质量高有价值的职业素养培养活动少,且参与面不广。第四,从职业素养培养手段看,偏重学校教育,企业、社会和自我教育少,对企业、社会和自我的认识非常欠缺,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发展潜力不大。第五,缺乏系统、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考核机制,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的隐形课程。如何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培养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自我参与积极性,以及做好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这都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行之有效、可量化操作的机制和办法。另外,学校作为一个教育部门,更多的精力都专注在在校生身上,企业和已毕业学生不属于学校的管理范围,造成职业素养培养教育反馈机制不健全,反馈时间滞后,导致反馈信息提到的问题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三、在学生实验实训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为了提高我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系部实验实训集中实习的几周时间内,学生管理办公室和系团总支、学生分会积极组织在实训课余和晚自习时间对实训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素养教育与培训。

1、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首先,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其次,职业道德可以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调节企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护和提高企业的信誉,促进企业的发展。针对当前高职学生正处在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养成阶段,职业道德意识尚未完善,培养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忠诚勤奋、诚实守信、节俭责任、热情服务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职商意识,引导学生探索提高职商的有效途径。通常来讲,提高职商的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点: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以热情和执着打动别人;乐于思考,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积极主动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中去;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用行动创造机遇,敢于冒险;树立主人翁意识,处处为公司着想,关注企业发展;敢于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效利用时间,用大脑去工作等

3、着力培养学生六大职场必备的个人职业素质。

(1)、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坚持原则、主动服务、勤奋努力是职场中最关键的三大态度。具体的说就是按公司的规定做事;在工作中必须有服务的意识,不论是外边的客户还是内部的同事;把本职工作做好后,才有可能去做更多的工作,才有可能得到领导的重视从而得到提升。

(2)、品牌形象。个人形象指的主要是容貌、气质、妆饰、谈吐等外在的、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职业形象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标点,对职业成功有着重大意义。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品牌价值,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自信心。职业形象要达到与个人职业气质相契合、与个人年龄相契合、与办公室风格相契合、与工作特点相契合、与行业要求相契合。个人的举止更要在标准的基础上,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个人的装扮上也要做到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尊重他人。

(3)、职业礼仪。学会正确运用常用的商务礼仪,找准自身在商务活动中礼仪上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并提出改善的最佳方法,使自身的职业特征和外在魅力得以强化,必将对个人的工作绩效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4)、有效沟通。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不断地与同事沟通以达成共识。企业中的大部分矛盾是由于大家没有沟通或不懂得如何沟通所引起的。有效沟通能够解决冲突,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效率。能否与同事、领导有效沟通,是职场新人适应职场的重要保证。

(5)、团队合作。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团队有着自己的特征和合作的原则。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团队当中,冲突是永远存在的,而冲突恰恰是团队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一个推动力量。

(6)时间管理。如何根据价值观和目标取向管理时间,是一项重要的技巧。它能使人控制生活,善用时间,朝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而不致在忙乱中迷失方向。

四、效果与总结

浅谈工程师职业素养 篇6

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全面职业素质教育-以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加强高职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任务所在,也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全面职业素质教育为例,从如何打造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素质教育模式,改革综合素质测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拓宽素质教育渠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 者:朱卫彬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420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   职业   素质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7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 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无不重视自己的、品德风范。教师只有高度重视个人的职业修养, 做到为人师表, 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1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养内涵

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 (简称师德) 、专业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它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 调节和处理与他人、集体、职业、社会关系等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

1.1 师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灵魂, 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师爱、教师义务等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树立扎根职教、献身职教、发展职教,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指爱岗敬业, 具体表现在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并挚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作风严谨, 能踏实、勤恳、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并不断钻研, 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魂中之魂。师爱指教师要把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洒向每位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每位学生的需要, 也是每位学生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就是教师法所规定的法律义务和职业道德义务。

1.2 专业素养

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个方面。专业知识是指以所教学科为核心, 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学习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专业技能则包括本专业的各项操作技能, 比如课堂、实验与实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能力。

1.3 健康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自控力和社会适应性、乐观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是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有力保证。

2 中职学校教师素养现状

目前,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养不尽如人意, 主要表现为:一是职业情感淡漠, 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缺乏足够的热情, 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责任感, 教师只教书不育人, 是名副其实的“教书匠”;二是职业修养不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弄虚作假, 敷衍学生;三是对学生爱心不足, 教师耐心不足, 讥讽、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职业行为商品化, 在教学瞬间或教学之余, 向学生推销与教学无关的商品, 或以考试过关为由向学生索取财物, 甚至出现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等。以上种种表现, 除教师个人的主体因素外, 学校的客观环境也发生着不可低估的反作用。如不给予高度重视, 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不良表现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严重受损。

3 教师职业素养的构建

3.1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教师职业素养的构建是依法治教的过程, 是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的过程。为了促进教师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按照《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工作、育人情况等进行建章立制;其次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 要加强评价机制的运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监督。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和育人工作的最直接群体。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职业素养的构建, 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 不能单纯依靠说教, 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学校应坚持以教师为根本, 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和发展教师, 实心实意为广大教师办实事, 着力解决他们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下, 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价值, 并有效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教书育人的乐趣中, 把职业素养的构建变成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3.2 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

3.2.1 加强课堂巡查, 树立课堂规则意识, 预防、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

成立课堂巡查管理领导小组, 制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抽调专门人力, 扎实认真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巡查和记录工作。巡查者既要记录上课情况, 又要根据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定性评价, 并判定等级。课堂巡查评定的等级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晋升、晋级和各类评优之中。重大教学事故必须经课堂巡查管理领导小组认定, 并由教务处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充分发挥巡查管理的警示作用有利于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 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

3.2.2 加强教学常规资料建设, 提高教学常规资料建设质量教学

常规资料建设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学校应成立教学常规资料管理领导小组, 制订教学常规资料管理办法和具体规范, 确保教学常规资料建设的质量。开学第一周, 学校要对对教学常规资料建设组织专题活动, 教务处、医教室、教研组要集中专门时间对全体教师的教学常规资料进行检查, 对不符合《教学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学常规资料规范》的常规资料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并在规定时间进行改进。通过及时的检查、反馈和整改, 确保教学资料符合大纲要求, 符合教学内安排、符合学生实际, 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2.3 积极推行教考分离, 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学校要成立教考分离管理领导小组, 严把教与学的最终环节即考试关。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制度, 即教学管理与考试管理分离、教与学分离。为此, 在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自己出2~3份模拟试卷的基础上, 逐步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否则, 教学环节必乱, 教学质量必受影响, 校风和学风建设必受影响。通过教考分离, 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常规意识和教学的质量意识, 为“育优生、出高质”奠定基础。

3.3 开展专题活动, 激发教师的岗位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规范意识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此, 学校要多组织专项学习活动和各种比赛活动。通过优质课堂规范教学活动, 直接帮助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水平。根据教务处的要求, 可安排多学科、多课次的观摩教学, 尤其让更多中青年教师参与其中, 让他们在准备、教案设计与修改、教学与反馈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更高和更新的认识, 从而激发教师的岗位意识和奉献精神。对于心系教学, 带病坚持工作, 勇于承担教学任务, 具有良好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和激励并进行, 以此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4 加强教研活动, 形成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

3.4.1 积极组织教学比赛

校科两级领导要带头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逐步形成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在认真研究教材, 认真撰写讲课稿, 积极试讲, 广泛征求全体教师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 吸引更多领导干部、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和教师积极投身教研教改之中, 不断培育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的研究精神, 从而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

3.4.2 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案例研究和课例研究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将“案例研究”与学期的科研活动结合起来。将“课例研究”与教师的讲课结合起来, 有条件的教研组可有针对性地全程实录教师的课堂教学, 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研究, 以提高研究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3.4.3 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针对我校中青年教师较多的现状, 学校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通过听课与学习, 教师把学到的信息、理论、方法带到学校、带到课堂上, 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

3.5 努力塑造个人良好的职业素养

3.5.1 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

构建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 必须把教师作为动力主体, 这既是职业素养构建的内在要求, 也是教学环节的必然要求, 更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惟有教师积极主动参与, 将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 通过自律、自学、自育表现并践行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 才会出成效, 才会上台阶。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性, 也要求教师必须有极大的毅力, 坚定的内在信念、自我意识和觉悟, 才能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素养,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3.5.2 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无科学性的教学缺少根基, 无艺术性的教学缺乏活力。教师惟有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扎实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 高度重视第一堂绪论课的首始效应和教学基本功———语言、板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实践, 因材施教, 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5.3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个人内涵建设

教育实践是教师职业素养形成的现实基础。因此, 教师只有积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坚持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 才能实现不仅能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又能培养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目的。同时, 教学实践又能检验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教学水平的高低, 教师只有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 才能最终达到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境界。蒉

浅谈当代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 篇8

(一)事业心。事业心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以及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著追求。教师的事业心表现在两个方面: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热爱工作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上,教学工作四部曲缺一不可:备课、上课、复习、作业布置与批改。其中,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复习以及布置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这四部曲,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热爱学生主要体现在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学业情况三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当今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并参与到对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的工作中,旨在让校园真正安全、和谐、健康。

(二)教学才能。人要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种活动,必须要多种能力合成一个系统才可能实现,而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教学才能概括如下:组织教材的能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观察力、注意分配能力、板书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三)教育研究能力。研究是教育者对待未知或已知但存在疑问事物的一种态度。教育领域的探讨永远不会停止。目前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关于多元智力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问题,为什么在校“差生”问题走出学校并不差?等等一系列理论以及疑问需要教师的研究意识及能力,在研究中前进,在研究中创新。使自己的行为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无愧与教师这一职业。

(四)良好的身心素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一职业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若长期身体欠佳,势必影响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质量。同样,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的老师深受学生欢迎。而缺乏耐心、情绪不稳定、言行霸道的老师会让学生产生不愉快、不安全等心理。不被学生接受。在社会发展脚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对教师的身心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五)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要求。教师的道德素养体现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行为规范:爱心、责任感、公正、奉献等等。不讲爱心、责任感,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得不到保证;不讲公正,学生的心灵会失去平衡,学生的道德发展会失去生长的土壤。不讲奉献,教师职业便会失去高尚性和纯洁性,有悖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文化提供了教师形象确立的源泉、材料,确立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当今教师在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的大潮中,需要不断的适应环境,挑战自我。首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增长并不断老化,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其次,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称为多元文化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以一种开放的观念,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再次,提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针对学生各种各样的个性差异,教师需主动地将经验认识提升到理论层次,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总之,教师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使自己的职业素养有新的内涵。否则,老形象、老思想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准备 篇9

作者brainpower 来源brainpower 发布时间2009-07-29 11:16:53.03 点击1684次

为了使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更好地衔接,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制订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和身心素养的提升。

1、制订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

专业学习计划的内容。通常个人的专业学习计划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的水平,在专业能力方面和实际应用方面达到的目标。

进程表。即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安排表,包括二个层次.一是总体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安排表,即大学四年如何安排专业学习进程:一般地,大学专业学习进程指导原则是第一年打基础,即学习从事多种职业能力通用的课程和继续学习必需的课程。二是学期进程表,把一个学期的全部时间分成三个部分:学习时间、复习时间、考试时间。分别在三个时间段内制订不同的学习进程表。三是课程进度表,是学生在每门课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体现。

完成计划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指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科性质、学校能够提供的支持服务、学生能够保证的学习时间等,还要遵循学习心理活动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及个人的生理规律等。

2、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要求

⑴全面合理。计划中除了有专业学习时间外,还应有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和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休息、娱乐、睡眠的时间。

⑵长时间短安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比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当有个长计划。

⑶重点突出。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学习的内容是无限的,所以必须要有重点,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⑷脚踏实地。一是知识能力的实际,每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识?要培养哪些能力?二是指常规学习时间与自由学习时间各有多少?三是“债务”实际,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欠债”情况心中有数。四是教学进度的实际,掌握教师教学进度,就可以妥善安排时间,不至于使自己的计划受到“冲击”。

⑸适时调整。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的内容应包括:计划中规定的任务是否完成,是否按计划去做了,学习效果如何,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后,再修订专业学习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⑹一定的灵活性。计划变成现实,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所以计划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机动性、灵活性。

3、能力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在大学应基本上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大学生自我培养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⑴积累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钥匙。离开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而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⑵勤于实践

善于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知识的标准。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又要勇于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要认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又要热心各种公益活动,既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技协作、科技服务活动,参加以校内建设或社会生产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劳动,又要热忱参加教育实习活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讲学班,担任家庭教师等。

⑶发展兴趣

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事物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能给个体带来愉快或益处的活动结果发生的兴趣,人的意志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目标鼓励自己学习。

⑷超越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注意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但任何优势能力是不够的,大学生必须对已经具备的能力有所拓展,不管其发展程度如何,这是他们今后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

4、身心素质培养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合称为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不断提升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有:

⑴科学用脑,①勤于用脑。大脑用得越勤快,脑功能越发达。讲究最佳用脑时间。研究发现,人的最佳用脑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就一天而言,有早晨学习效率最高的百灵鸟型,有黑夜学习效率最高的猫头鹰型,也有最佳学习时间不明显的混合型。

②劳逸结合。从事脑力劳动的时候,大脑皮层兴奋区的代谢过程就逐步加强,血流量和耗氧量也增加,从而使脑的工作能力逐步提高。如果长时间用大脑,消耗的过程逐步越过恢复过程,就会产生疲劳。疲劳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使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

③多种活动交替进行。人的脑细胞有专门的分工,各司其职。经常轮换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可以减轻疲劳,提高效率。

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节奏性是人脑的基本规律之一,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大脑才能发挥较大效能。要使大脑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⑵正确认识并悦纳自己

良好的自我意识要求做到自知、自爱,其具体内涵是自尊、自信、自强、自制。自信、自强的人对自己的动机、目的行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能做出比较客观的估价。

⑶自觉控制和调节情绪

疾病都与情绪有关,长期的思虑忧郁,过度的气愤、苫闷,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大学生希望有健康的身心,就必须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活动,自觉地控制和调节情绪。

⑷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

上一篇:环境执法监督检查自查报告下一篇:项目安全监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