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共5篇)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篇1

第一部分 演练情况简介

夏秋季是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霍乱防控工作,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提高应急专业队伍的业务技能,建立、健全霍乱疫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今天,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这里举行突发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我区一名农民参加宴席后感染霍乱弧菌,出现剧烈腹泻,先后于村卫生室、xx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xx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该起疫情报告,区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处置,区卫计委启动应急响应并组织相关单位展开处置工作直至解除应急响应的全过程。

一、演练目的

1.检验对《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湖北省肠道传染病处置技术方案》、《湖北省霍乱疫情处置技术方案》等文件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

2.进一步强化疫情处置流程,提高应急队的处置能力。特别是在个人防护、现场流调、标本采集、疫点疫区消杀宣传教育等方面。

3.建立中心不同科室与人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强化应急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

二、演练类型 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规定,今天组织的演练内容为综合性演练,形式为桌面推演。

三、演练方式

本次演练采用投影、解说、问答及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由演练解说人员根据情景事件提出问题,分别请各组参演人员回答,结束后由演练评估组对演练进行点评。

第二部分演练

主持人:下面请中心领导***宣布演练开始

***宣布:**一起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现在开始!

情景一: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字幕旁白】 2018年5月1日上午11:10,xx区疾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xx市第一人民医院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1例腹泻病人,有呕吐和无痛性腹泻症状,霍乱弧菌快速检测阳性,初步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并网络报告。目前该患者已隔离救治,现请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查明原因。

问题1:疫情值班人员接到疫情报告时需具体询问那些信息?【值班人员回答】

问题2:区疾控中心疫情接报人员接报后,需采取那些措施? 【值班人员回答】

情景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字幕旁白】区疾控中心立即组织应急小分队人员于11:30分到达县医院进行核实和调查处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问题3:区疾控中心应急队赴现场调查处置,出发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应急人员回答问题】

问题4:应急小分队到达现场,进入感染病房,穿戴防护物品。一名队员现场演示。

问题5:区疾控中心应急队赴现场后,需要开展那些工作? 【流调人员回答】

问题6:针对疫情,区疾控中心检验人员应准备哪些物品并采集哪些样品? 【检验人员回答】

【字幕旁白】对患者现场流调显示:病例李某、男、44岁、农民、家庭住址为东山头原种厂沦河村1组,自诉在4月29日23时开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粪便为黄色稀水样便,量多。自 30日10时在沦河村诊所治疗,症状无好转,每天腹泻约10余次。4月30日晚20时乘出租车转到xx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就诊。入院时精神较差,中度脱水表现。5月1日上午11:10实验室快速检测霍乱弧菌阳性。患者自诉除4月29日中午参加升学宴外,发病前7天内无其他在外就餐史和可疑饮食暴露史,无类似病例接触史。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确定重点调查升学宴及患者家庭情况。应急小分队继续对患者的家庭及升学宴举办者的家庭环境、食品、水源及密切接触者展开调查、采样及消杀工作。对疫源地进行消毒。问题7:疫区、疫点的划定原则?【流调人员回答】

问题8:如何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及病人密切接触者管理?【流调人员回答】

场景三:突发事件报告及进一步处置

【字幕旁白】5月3日上午9时区疾控实验室报告该患者5月1日一份粪便样本培养结果为O139霍乱弧菌阳性,并经市疾控检验人员现场复核确认。区疾控中心立即将疑似霍乱订正为确诊霍乱病例。10时区卫计委指示疾控中心进行突发事件网络直报,同时将疫情初次报告上报市卫计委、区人民政府应急办及分管副区长,建议区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区政府接到建议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问题9:区专家组依据什么将其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事件应建议启动几级应急响应? 【应急人员回答】

情景四:隔离与消毒

【字幕旁白】此次霍乱疫情,确定有88名密切接触者,包括参加9月3日参加喜宴的60人(除去4名带菌者和患者)、xx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11人、首次接诊患者村医1人、接患者前往xx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出租车司机1人、患者亲属5人、带菌者家庭成员10人。88人均未出现腹泻症状。

问题10:根据此次疫情情况,需要开展哪些消杀工作。【消杀组人员回答】

场景五:风险评估与疫情研判

【字幕旁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的过程。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风险评估,并向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在开展风险评估前,要开展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为此,泗县疾控中心开展了病例搜索、可疑感染源来源追踪、外环境检索等工作。

问题11:应在何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如何开展?【应急指挥组人员回答】

问题12:针对此次疫情,应开展那些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健康教育组人员回答】

情景六:应急响应终止

9月16日,区卫计委组织召开疫情评估讨论会。此时除患者和4名带菌者外,未再有霍乱病例报告,已超出最长潜伏期。目前病人和带菌者连续2次培养阴性,于9月16日8:30解除隔离,疫点内采取的措施均已落实。确定无再传播和扩散风险。专家组认为该期霍乱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建议区政府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级应急响应。【字幕旁白】

问题13 :此次疫情的终止条件?【应急小分队人员回答】 桌面推演效果评估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篇2

1 临床怀疑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发病场/户)

1.1 采样送检

采样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测。

1.2 流行病学调查

立即组织在当地开展现地调查, 做进一步的诊断。

1.3 临时性隔离封存

由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取临时性隔离控制措施, 依法出具《动物及动物产品隔离 (封存) 通知书》 (见表1) 。必要时,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做出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1) 扑杀:

扑杀疫点场/户所有染疫及其同群动物。

(2) 无害化处理:

按国家规定对病死动物、被扑杀动物及其产品、动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消毒: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栏 (禽) 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清洗消毒;

2 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疫点)

2.1 送 检

省里将病料样品进一步送国家参考实验或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

2.2 上报疫情

省里上报疫情至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2.3 封锁疑似疫点

(1) 隔离、封锁、扑杀:

对疑似疫情疫点立即采取严格的隔离、封锁和扑杀措施;

(2) 限制人员和动物产品的流动:

严禁疑似疫情疫点内其他动物及其产品的移动;严格限制有关人员, 以及车辆、饲料、禽蛋托盘、饮水与喂料器皿、排泄物等一切可能污染物品的流动;

(3) 消毒:

对疑似疫情疫点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2.4 市场监管

对当地活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加强监管,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畜类交易市场检疫监管表见表2, 禽类交易市场检疫监管表见表3。

2.5 流行病学调查

立即组织在当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尽快确诊疫情, 及时分析疫源和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 以及在最长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动物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 (包括粪便、垫料、饲料) 等进行追踪调查。家畜疫情排查表见表4, 家禽疫情排查表见表5。

3 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主要处置范围: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3.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2 h内划定疫点, 疫区和受威胁区, 制作《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划定通知书》。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做出决定。对决定实行封锁的, 发布封锁令, 内容包括封锁的起始时间、封锁范围和对疫区管理等, 并要求各项封锁措施在12 h实施到位。当疫情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时, 由所在行政区域人民政府同时发布封锁令或由共同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对超出本级人民政府处置范围和能力的按规定由上级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启动审批表见表6, 封锁令的基本格式见表7。

3.2 封锁疫区

(1) 对疫点采取以下措施。

①扑杀:扑杀、销毁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②无害化处理:按国家规定对病死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③消毒: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清洗消毒;④设立哨卡:在疫点出入口设立消毒哨卡, 24小时值班, 禁止人、动物、车辆进出, 禁止动物产品及其它可能污染物品移出。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出时, 须经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并经过严格消毒后进出。

(2) 对疫区采取以下措施。

①设立哨卡:在疫区周围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24 h值班 (每班不少于2人, 其中至少1名动物防疫技术人员) , 对出入的人员、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必要时,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 执行对动物的监督检查任务;②扑杀:扑杀并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 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③圈养:对易感动物全部圈养或在指定点放养, 役用动物限制在疫区内使役;④监测接种易感动物: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监测, 并按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必要时对易感染的动物进行扑杀;⑤关闭市场:关闭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 禁止易感动物进出, 禁止易感染动物产品和其它可疑污染物运出;⑥消毒、无害化处理:对动物圈舍、动物排泄物、垫料、污水或其它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场地, 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

(3) 对受威胁区采取以下措施。

①紧急免疫接种:对受威胁区内所有易感动物根据需要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 并进行免疫效果监测;②疫情监测:对易感染的动物实行疫情监测, 掌握疫情动态。

3.3 总结与补助

(1) 总结:

重大动物疫情结束后, 所在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处置情况进行总结, 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基本情况、疫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疫情处理经过、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造成的损失、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本次疫情的发生流行原因、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结束审批表见表8。

(2) 补助:

①每起疫情的扑杀数量由各级畜牧、财政部门进行核定, 逐级汇总上报省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由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向农业部、财政部申请扑杀补助经费, 中央财政补助经费下达后, 省、市、县三级财政按规定落实配套经费, 按程序逐级下拨资金, 发放给因扑杀而致损的养殖场/户, 扑杀补助经费下达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分乡镇在各村民集中点张榜公布。牲畜扑杀资金发放明细表见表9, 家禽扑杀资金发放明细表见表10。②以下情况不纳入扑杀补助范围:不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强制免疫而发病的畜禽;未经申报批准跨省调运种 (乳) 用畜禽, 引起疫情发生的;逃避检疫监督及贩卖染疫畜禽而被强制扑杀的。

3.4 资料的编写、收集和整理

学校疫情防控处置应急预案 篇3

一、成立疫情防控及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董晓飞

副组长:陈茂华、石志敏、伏勇、李鹏

成员:魏曙光、王庆越、李学峰、段继光、韩逢波、崔允阔、张永东、包存忠、李光河、郭勇、徐明、曲波、贾栋、杨吉鹏、刘春雨

二、做好全体师生员工健康信息登记

1.学校全面摸排各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信息。

2.精确建立健康台账。

三、设置临时应急隔离区

1.设置与师生规模相匹配的隔离观察区,选址远离师生密集区,建筑物相对独立,易于管理。

2.房间通风条件良好,设施健全,有取暖设备,不使用中央空调。

3.隔离观察区内,划分清洁区和相对清洁区,并有明显标识。清洁区为医疗、消杀、保洁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相对清洁区为密切接触者居住活动场所。

4.依托韩店镇卫生院,配置适量的医疗专业人员,同时配备相应的保洁、保安等工作人员。

四、及时、科学地处置突发事件

1.细化疫情应急方案。学校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小组及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2.精准摸排师生健康状况。开展全员疫情知识防控技能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模拟演练。

具体演练项目包括:

防疫消毒保障人员校园消杀、错时列队入校、体温检测、体温复测、校门口突发情况处置、课上突发情况处置、课间管理、学生就餐、学生就寝、错时放学等演练项目。

演练项目流程:

项目一:清晨校园消杀、值班教师提前到岗(总务处)

1.防疫消毒保障人员持有效证件入校,在校门口进行测温、消毒、登记、更换工作服,之后准备消杀器械和勾兑消杀药剂,进行消杀工作。

2.值勤教师入校校门口设置监测点,由保安负责值班教师测温以及健康码扫描放行,教职工测温无问题后,方可入校。

项目二:学生入校(门卫、值班领导及老师)

1.学生入校列队。为避免上学期间发生拥堵,学校将实行错时上学制度,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告知家长按时将学生送到指定位置。校门东西南各50米设置疫情防控警戒区,放置警戒牌。值勤领导、教师和保安组成护导队,提醒学生保持安全距离、检查学生口罩佩戴情况。

2.入校过程中,学校假设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学生未戴口罩。由值勤教师为其发放应急口罩,教会学生正确佩戴并组织其入列。

第二种情况:学生佩戴口罩,按照地下标线列队,进行校门口体温检测。

项目三:校门口体温检测(值班领导、政教安全办公室、四个级部)

经研究,学校在南门设置5组体温检测点,每处测温点由4名老师值岗,一人维持秩序,一人测温,一人登记,一人处置突发状况。学生列四队,前后间隔1.5米。经过体温检测后,分流入校。

演练预设学生体温异常突发情况:

若某学生体温显示37.3及以上,值班老师立即用另一只电子测温枪再测一遍,若两次测温均为37.3及以上,应立即联系值班校医(见附件)和石志敏校长,校医立即带领消毒人员到达现场,与学生间隔2米以上带学生到就近隔离室,消毒人员对现场进行消毒。(具体流程见 六、应急处置流程)

项目四:课堂突发情况演练(各级部、班主任、值班教师)

学生在引导员的引领下间隔安全距离依次通过消毒垫进入教学楼,在教室门前按间隔线位置站好,安排两名值班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测体温、登记信息后,学生进入教室有序就坐,由班主任老师上开学第一课,主要讲解校园内疫情防控知识和心理健康辅导,上课过程中预设一种突发状况出现:一名学生发现身体不适报告上课教师,上课教师通过两次测量体温确定该学生体温超过37.3度,上课教师立即打电话通知值班校医,同时电话通知石志敏校长,校医接电话后及时带领消毒人员来到发热学生班级,校医带领发热的学生到学校隔离室,由医护人员进一步检查,消毒人员对学生座位、门把手及走廊进行消毒并对事发班级封闭处理,为避免学生恐慌,上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减缓心理压力。

项目五:日常课堂情况演练(各级部、班主任、上课老师)

教室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教师课前提醒学生:上课期间不要随意摘下口罩,不要讨论,尽量不传递物品。如果感觉自己不舒服,请及时报告老师。

项目六:课间安排(班主任、上课老师、值班教师)

学生课下分区、分组接水、上厕所、洗手。学生有秩序排队走出教室,各级部按楼层分配好接水处。期间不聚集,保持1米距离。每一层楼有课间值勤教师,重点提醒学生便后正确洗手,洗手间配有洗手液、免洗消毒剂等。课间,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用酒精对教室的门把手、讲台进行擦拭消毒。

项目七:学生就餐。

学生由班主任教师带领按规定路线到餐厅就餐,到达餐厅附近洗手池处,根据学校划定的间隔线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每位学生洗手不少于20秒,学生洗手完毕后通过消毒垫进入餐厅有序就餐,我校实行分餐制,每位学生根据安排同向间隔1.5米摘口罩就餐。就餐结束后戴上口罩,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走出餐厅通过消毒毯洗手后离开。

项目八:学生就寝。

学生在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有序到达宿舍门口,在宿舍门口通过消毒毯,值班人员对学生手部消毒后进人宿舍。学生每人自备一支水银体温计,每早晚自测体温,发现体温异常及时通知宿管人员。学生就寝预设一学生晚上突然发热超过37.3度,学生独自找到宿管员报告,宿管员通过两次测量体温后确认体温过高,一名宿管员紧急联系值班校医及石志敏校长通告情况,校医及时穿隔离服到达宿舍将学生及宿管员带至隔离室,经再次测温后,若体温仍为37.3及以上,石校长第一时间按程序上报。另一名楼管员及时到达事发宿舍对发热的学生床铺进行消毒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封闭宿舍。

项目九:错时放学(级部、班主任、值班教师)

本着既保证安全距离,又要尽量缩短放学时间的原则,学校制定错时分流放学实施方案。根据各班所处位置规划各班的放学路线,按照绿色通道通行。避免交叉拥堵,节省时间。

项目十:学生离校后教室消毒、校园消杀。(总务处)

3.加强防控条件保障。学校落实防控防疫措施、疫情防控物资和经费,提前储备防疫防控和应急处置必需物资。

4.自感不适或检测异常的处置

在校内任何场所,一旦自感不适或检测发现师生员工体温≥37.3℃,应由所在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确认佩戴规范),并在旁陪护安抚,同时报告学校疫情联络员石志敏校长和值班校医(见附件)。

异常人员带离后,场所其他工作人员登记现场师生员工个人信息(如果人员位置固定,也可以不用登记),提醒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察自身状况,然后继续正常在校学习生活。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校。

五、临时留观点的处置

在校门口的临时留观点,校医应佩戴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 穿上防护服, 在做好个人保护的情况下进行下列工作:

1、用水银温度计进行复测体温。

2、询问健康状况,主要询问有无不明原因发热或咳嗽、气促、腹泻、乏力等症状。

3、询问发病前14 天内有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接触史。

4、做好病人的详细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班级、家庭住址、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体温、接触史等) 。

5、如体温确实高于37.3度, 通知相关医院接诊, 由专门救护车送至制定医院诊治。

6、对临时留观点进行消杀处理。

六、应急处置流程

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将疑似病例置于留观点隔离,随后由石志敏校长立即上报教体局体卫艺办公室由法成或李远星,同时上报教体局分管领导刘德全同志。体卫艺办公室第一时间上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同时上报卫健局疫情防控专家组柴华锋和疾控中心应急办宋宝山,组织开展流调工作、联系定点医院、迅速启动120救护车赶赴疫情现场进行处置。

市教体局分管领导刘德全同志迅速汇报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拥军同志,由王拥军同志负责上报市分管领导,同时与卫健、公安、市场监管部门主要领导协同做出应急处置安排。

七、确诊后处置与善后处理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篇4

篇一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种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保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

降低和消除因传染病疫情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烟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急预案》和烟台港相关规定、公司《员工手册》、《员工安全手册》相关规定制

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发生的所有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1.41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防制”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

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公司的传播和蔓延.1.4.2依法防控,依靠科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员工,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

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与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员工密切接触者

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1.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由公司总经理领导,由财务行政部牵头

负责,各部门经理分级部署的传染病疫情应急指挥小组,在疫情发生时,制定

专项的防控方案,统一领导,分级部署,齐心协力做好此项工作.2危险性分析

2.1公司概况

XX有限公司是港口企业,专业从事集装箱

装卸、堆存、拆装箱、海关监管仓储等业务。码头总面积44公顷,堆场32公

顷,海关监管仓库5500平米,泊位长度700米;配有超巴拿马型集装箱桥吊

5台,轨道吊(轮胎吊)11台,集装箱拖车17台,堆高机、正面吊5台。码头

位于山东半岛北部城市烟台,濒临黄海、渤海,北与辽东半岛相望,是环渤海

湾地区的重要码头之一。公司现有正式员工211名,服务于公司的劳务工人

120

名。

文库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公司作为一个提供码头服务的公开性办公场所,人员流动性大,每天有大

量外来人员前来办理业务,同时还有大量外来集卡车司机进出作业,如果他们

中有人感染了传染病,就有可能传染给公司员工,进而威胁到整个公司的员工

生命安全;公司员工如果在公司外感染了传染病带入公司,也会发生传染病疫

情.公司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隔离

受感染人员,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此外,如果公司内发生传染病疫情,将

影响前来公司办理业务的外来人员.总之,公司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不仅将

严重威胁员工和外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给公司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传染病疫情应急指挥部,总经理为总指挥(常务副总经理和副总

经理在总经理不在时依次顶替总指挥工作),成员包括财务行政部经理和工会主

席;财务行政部为应急指挥中心,财务行政部经理为负责人;各部门为防控主

体,由各部门经理(副经理'

助理)具体负责和组织实施.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总指挥负责掌握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发展等方面的情况,组织拟

定传染病控制方案;启动紧急控制方案,下达疫情防控命令;全面掌握疫情防

控力量,合理进行人力分配和防控布局.3.2.2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部指令的传达,协助指挥部收集'

了解各方

面的信息,做好传染病控制方案的组织实施,在总指挥授权的前提下发布有关

信息.3.2.3各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防控方案中本部门的相关职责并在完成任务

后积极援助其他部门.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财务行政部负责与烟台市卫生防疫部门、烟台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

紧密联系,随时接收传染病疫情方面的预警预报以及对公司员工传染病确诊通

知,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安排工作.4.1.2安保室负责保持与烟台港集团安监处的联系,及时将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和通知汇报给指挥部。

4.2预警行动

4.2.1收到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报后,财务行政部要及时报告指挥部,并通

过电子邮件、电话、交接班会议等渠道将预报信息和公司安排传达到部门;各

部门要将预报和公司安排传达到员工,做到人人知晓。

4.2.2公司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报由指挥部直接发布发布,全员执行。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公司设立24小时传染病疫情值班电话:6745555,财务行政部物业管理员

和合同管理员协同做好接收传染病疫情预报信息和发布电话通知工作。

4.3.2信息上报

传染病疫情感染人数达3人以上或传染病疫情给公司的对外生产服务造成严重影响或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经指挥部主要领导人批准,在6小时内向董事

会和股东方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疫情情况、处置措施及结果

等;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要及时报吿市政府。

c)信息传递

传染病疫情发生之后的信息报吿(发布)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进行。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分别为:III级(一般)、II

(重大)、I

(特大),传染病感染人数1-3人为川级,3-5人为II级,5人以上为I级.5.2响应程序

III级响应为各部门自行组织行动;II、I级响应为由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各部门在指挥部的安排下组织和实施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5.3具体措施

5.3.1公司应急指挥部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要及时隔离已感染人员,启动公司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5.3.2立即为公司所有员工配发口罩等防护用品,尤其是涉及和外来人员

接触的员工.5.3.3及时联系市疾病控制中心,由其派专业人员和车辆来公司将已感染

人员接往其处接受治疗.5.3.4对已感染人员用过的餐具、物品和所呆的办公室要进行消毒,同一

办公室人员要接受2天的隔离观察.5.3.5当公司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各办公室要注意通风,公司为全部办公

室每天至少通过喷洒消毒水的方式消毒一次.5.3.6传染病疫情期间,食堂对餐具加倍消毒,餐厅除加强通风、喷洒消

毒水外还要加装紫外线杀菌设备.5.3.7公司应急指挥部每天都要将最新的传染病疫情预防指引告知每位员

工,为员工加强自我保护指明方向。

5.4应急结束

5.4.1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疫情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但此后疫情的后续观察工作,视情况由各责任部门自行进行。

5.4.2因疫情造成事故,产生损失,责任部门(事故所在部门)要在事故

发生的当日统计汇总并报告指挥部。

事故达到相应等级要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小组由常务副总经理、财务行政

部经理、责任部门(事故所在部门)经理(助理)组成.财务行政部经理负责

事故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总结报告.6信息发布

因传染病疫情造成事故的信息,一律由指挥部或经指挥部授权的发言人向

股东方报告或向媒体发布。

7后期处置

因传染病疫情造成损失的理赔工作由财务行政部联系保险公司处理;给客

户造成影响或损失的由市场部负责牵头处理;造成人身事故按公司规定程序处

理。

8保障措施

8.1通讯保障

发出II级及以上响应预报后,凡在本地的所有部门的负责人(包括休假),要保证手机畅通,保持联系.8.2应急队伍保障

8.2.传染病疫情防控队伍主要由公司正式员工组成.财务行政部负责组织

财务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资讯科技部、市场部人员,其他部门分别负责组织

所在部门正式员工进行疫情的防控.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3.1地区性传染病高发时期,各部门要做好传染病预防检查工作.8.3.2要做好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物资准备。财务行政部负责采购相关传染

病基础药品以及公司范围内的消毒物品,并负责上述物资的分发.8.4经费保障

传染病防控经费列公司开支,物资采购列月度物资采购计划.8.5其他保障

财务行政部要做好班车服务工作。应急预案启动后,要及时安排车辆接送

员工及医疗救护或者卫生防疫人员;节假日、休息日要做好个人生活安排。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公司要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及教育工作,运用宣传栏、大会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科普知识,并做好本预案的宣讲布置工作,使人人知晓.10奖惩

对于在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表现优异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

预防措施不充分,造成疫情发生甚至造成疫情传播的部门和个人给予批评和相

应的处罚.11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11.2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各股东方一份.11.3维护和更新

本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更新.11.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财务行政部负责解释。

11.5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篇二

一、总则

做好传染病宣传预防知识,定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搞好各项卫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当发生疫情时,立即启动“疫情应急预案”及时对发生的疫情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扩散,保障员工、家属的身体健康。

二、疫情控制领导小组组成机构及职责

组长:XXX(总经理)

副组长:XXX(副总经理)

成员:XX(XX)、XX(XX)、XX(XX)

三、应急设备、物资

材料库:口罩、快速红外体温测量仪、消毒水或酒精、消毒器具(雾化喷壶等)

临时隔离室:对内人员出现不良反应时

财务室:资金

四、预防措施

1、室内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等。

2、勤打扫环境卫生,垃圾要及时清运。

3、严格遵守深圳市卫生管理条例。

4、减少到户外活动,室内锻炼,增强体质。

5、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6、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不进行聚会及密集开会。

8、有计划地备足各种材料、配件,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机会。

9、进行开工人员培训,确保做好防护。

五、应急处理

1、当公司内发生疫情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拨打“120”请求早治疗病人,报告疾病控制中心在管区内做终消毒工作。按照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进行全面隔离。

2、疫情上报登记

当地政府部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人民医院“120”

3、拨打求援电话如:“110”等

单位(盖章):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篇5

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总则

1.1编制目的

指导和规范我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公众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和《吉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省境内陆生野生动物携带并有可能向人类、其它动物传播或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的危险性病原体,对人、圈养动物、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和生态平衡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和巨大危害的人畜(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或死亡率高的陆生野生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等疫情的监测、防控、应急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犬瘟热、埃博拉出血热、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狂犬病、鼠疫、结核病、囊虫病、乙型脑膜炎病、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等疫病以及其他新发和突发性的陆生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的传染病。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防治、专群结合原则,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建立集中统一、职责明确,运转顺畅、快速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内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2)快速反应,联防联控。建立完善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相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措施联动,快速有序应对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

(3)科学防控,区域联动。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制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强化防范和处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技术保障。实行区域联动,加强疫情发生地的应急监测和受威胁地区的日常监测,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防止陆生野生动物疫情传播扩散。

(4)加强预防,群防群控。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知识宣传,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应急储备。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现和报告,做到科学防治、群防群治。

1.5疫情分级

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种类、涉及范围、危害程度和疫情流行趋势等情况,将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5.1疫情分级标准

1.5.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I级):

(1)陆生野生动物种群中暴发I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引起的疫情,并呈大面积扩散趋势,且可能对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群众生命安全和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我国尚未发现的或者已消灭的动物疫病在陆生野生动物种群中发生,且可能存在扩散风险。

(3)全省2个以上(含2个)市(州)行政区域内发生同种重大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Ⅱ级),并有证据表明其存在一定关联,且呈大面积扩散趋势。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省林业和草原局认定的其他情形。

1.5.1.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Ⅱ级):

(1)陆生野生动物暴发Ⅱ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引起的疫情,并呈扩散趋势,且可能对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群众生命安全和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安全造成威胁。

(2)1个市(州)的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内发生同种较大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Ⅲ级),并有证据表明其存在一定关联,且呈大面积扩散趋势。

(3)省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市(州)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1.5.1.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Ⅲ级):

(1)陆生野生动物暴发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引起的疫情,并呈扩散趋势,且可能对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群众生命安全和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安全造成威胁。

(2)1个县(市、区)的2个以上乡(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同种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Ⅳ级),并有证据表明其存在一定关联,且呈大面积扩散趋势。

(3)市(州)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1.5.1.4有下列情形的,为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Ⅳ级):

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发生I、Ⅱ、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以外疫病引发的疫情,并呈流行扩散趋势。组织指挥体系

2.1应急指挥机构

疫情发生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成立防控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严密措施,统一指挥调度本辖区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设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联合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2.2参与部门

为确保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得到及时有效防控,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林草、畜牧兽医、卫生、应急、市场、商务、公安、交通运输、海关、工信、财政、宣传等部门按责任分工,共同做好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2.3专家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辖区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成立疫情防控专家组,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持。

2.4应急处置预备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建应急处置预备队,参与本辖区或协助其他区域做好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监测、确认和上报

3.1监测

省林业和草原局建立统一的突发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监测体系,负责突发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日常监测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受理群众举报反映的有关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及其隐患。

3.2调查确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接到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报告或疑似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报告后,会同同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现场调查、取样,报送具备相关资质的实验室检测,同时做好现场封锁隔离、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确诊为某种疑似疫病后,所在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要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确认、评估和分级。

疑似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分别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和草原局、市(州)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和确认。

3.3上报

认定为疑似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的,陆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的同时,将病料样品送国家和省级动物疫病检测机构检测,并通报畜牧兽医、卫生等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由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逐级上报省林业和草原局及省人民政府。

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染疫、疑似染疫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保护级别;同群陆生野生动物数量、死亡数量、临床症状、诊断情况;流行病学和疫源追溯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认定为重大以上级别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的,由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疫情并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的原则

科学防控,快速反应:根据科学检验检测结果和专家会商评估意见,对疫情处置做出快速反应,并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规律和可能发展趋势以及防控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从快从严,精准施策:按照疫情级别迅速制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快速阻断疫情传播渠道,确保防控无死角、疫情不扩散。

保护优先,依法处置:应当避免扑杀陆生野生动物。特殊情况确需猎捕陆生野生动物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4.2 应急响应措施

4.2.1突发重大以上陆生野生动物疫情(I、Ⅱ级)的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省林业和草原局报请省人民政府,启动I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省级领导小组。省林业和草原局立即组织专家组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建议,组织有关专家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将疫情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上报省领导小组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及时向市(州)人民政府报告,启动Ⅱ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实际领导小组。市(州)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立即组织专家组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市(州)领导小组和省林业和草原局。

在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和市(州)领导小组领导下,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疫情发生的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本地领导小组领导下,迅速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全面开展野外巡查和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利用和消费场所排查,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管控,坚决阻断陆生野生动物可能的疫情传染源。对辖区内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场所实行就地隔离,确定监管专员,实行一场(所)一档案一报告制度,及时全面掌握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场所各项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场内消毒,增加动物观察频次,做好健康状况观察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按规定做好处置工作。非疫区停止与疫区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贸易和运输,并函告动物防疫和海关等相关部门依法严格对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加强检疫。基层监测防控人员到岗到位,应急处置预备队24 小时待命。

疫区应急处置预备队在当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下对疫区及周边地区实施隔离、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配合疫区卫生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及疑似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监测工作。

4.2.2突发较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Ⅲ级)的应急响应

较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启动本预案和Ⅲ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县级领导小组。

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本地领导小组领导下,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本地领导小组和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同时报送省林业和草原局。市(州)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非疫区停止与疫区的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贸易和运输,函告畜牧兽医和海关等相关部门依法严格对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加强检疫。基层监测防控人员到岗到位,应急处置预备队24 小时待命。

4.2.3突发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Ⅳ级)的应急响应

一般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县(市、区)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机制。

疫情发生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在本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向本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报上一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省林业和草原局。市(州)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密切关注相关县(市、区)的疫情发展趋势,加强有关防疫、防护、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品等物资储备,暂时停止与疫区的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贸易和运输,并函告畜牧兽医、卫生、市场、公安、交通运输和海关等相关部门。

4.2.4未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地区的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密切关注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动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组织做好本区域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开展对人工繁育、运输和市场等环节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防止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和传入;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病防疫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按规定做好公路、铁路和航空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检疫监督工作;服从本级政府统一指挥,支援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置工作。

4.3 应急响应的终止

自疫情发生区域内发病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他有关陆生野生动物和产品按规定处理完起,经过该疫病的至少一个最长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时,启动应急响应的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专家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作出终止应急响应决定,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5善后处理

5.1后期评估

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扑灭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状况、生境恢复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溯源情况,疫情处置经过、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建议。

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

5.2表彰

各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规定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在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和通报表扬。

5.3责任追究

对在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监测、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或未经授权在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现场私自开展样品采集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

5.4抚恤与补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因参与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致死的人员,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抚恤和补助。保障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积极组织协调林草、畜牧兽医、卫生、应急、市场、商务、公安、交通运输、海关、工信、财政、宣传等部门,做好疫情处置的应急保障工作。

6.1 经费保障

各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经费分级投入机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6.2物资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物资主要包括:消毒药剂药械、日常监测仪器设备、样品采集用具、健康防护用品等,确保应急处置需要。

省林业和草原局依托省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建立省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各地也应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时可紧急调拨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

因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需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可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应急物资紧急调运。

6.3技术保障

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专家库,依托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春海关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开展监测技术和装备、防治技术、重点课题、关键技术等项目研究攻关,充分依靠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科学决策。

6.4人员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保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队伍稳定,组建以专职监测人员为主的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备队,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装备,加强培训,防止人员感染。

6.5演练培训

各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6.6科普宣传

坚持科学宣传、正面引导,及时应对社会舆情。第一时间发出权威解读和主流声音,宣传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做好疫情防控,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群众不随意放生、丢弃陆生野生动物,不虐待和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发现受伤、死亡陆生野生动物不捡拾,及时报告当地陆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和救护站,发现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网上销售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预案管理

应急处置预案要定期评估,根据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适时进行修订。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要组织制定本辖区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对疫情防控监测、检测和处置等程序、规范、技术标准作出具体规定,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名词术语

陆生野生动物: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

疫源: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

疫病: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陆生野生动物疫情:指在一定区域,陆生野生动物突然发生疫病,且迅速传播,导致陆生野生动物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给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具有重要经济社会影响,或者可能对饲养动物和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事件。

暴发:指在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陆生野生动物患病或者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水平的现象。

I、Ⅱ、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疾病:见林业行业标准《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LY/T 2360-2014)。

受威胁地区:指疫病从发生地通过陆生野生动物活动或者人为因素等传播,可能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区域。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吉林省突发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废止。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女娲补天知识点下一篇:建筑工程学院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