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一例(教师中心稿)(精选10篇)
山东省薛城实验中学语文组277000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环球旅行家遇到一个流浪汉,旅行家问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找份工作?”流浪汉说:“我懒散惯了,还是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好。你是干什么的?”旅行家说:“我在作环球徒步旅行。我已经走了两年六个月零五天了,估计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就到目的地了。”流浪汉吃惊地说:“啊,同样是异乡漂流,我们之间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呢?”旅行家回答:“因为我在一步步追求,而你却在一天天打发日子。”
要求:(1)以“差距”为话题(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4)不少于800字
构思引导:
这个话题延续了高考作文的特点,中规中矩,不在话题本身设置难度,也不像20作文具有极强的辩证色彩。但在审题上,仍需学生费一番功夫,“差距”是事物之间的区别程度,或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差距”与“差别、差错、错误、距离”等话语之间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稍不注意,就容易转移成另一个话题或者与“话题”擦边而过。在训练中,许多学生写了类似《差距产生美》的作文,无疑,是受了“距离产生美”的影响,两者还是不能等同的。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最关键的是要在审题上多下功夫,否则你以后所有的努力只能白费。审透话题,然后从生活、社会中寻找触发你情思的事例,从而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来。
优秀作文赏析:
常忆蝴蝶款款飞
我是一只菜虫,一只普通的菜虫。可我知道我会有化蝶的一天。当别的昆虫知道我的想法,他们指着我肥胖的、蠕动的身子奚落:算了吧,小虫子。知道你与蝴蝶的差距嘛DD天壤之别!他们嘲笑着跑开了。
我知道我的差距,也知道现在我与蝴蝶毫不相关,可我不放弃,我坚信我能缩小差距,只要我努力。
我开始吐丝,把自己层层裹起来,我知道茧里面意味着什么,那是一个黑暗的、漫长的隧道,可我知道,只要我忍耐,追求,一旦冲破隧道,我会有破茧成蝶的一天!
当我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的时候,小虫儿们围着我,骂我“作茧自缚”,他们冷笑:“你以为这样就可以缩短同蝴蝶的差距吗?那与生俱来的差距可以这样改变吗?”我不驳斥他们,我看不起他们DDD那一群只看到差距,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虫儿。
在这黑暗、窒闷的茧中,我忍耐着,忍耐着无边无际的寂寞,忍着身上的皮蜕化变质的痛苦,忍着干渴,忍着饥饿,忍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思念……痛苦而快乐地数着日子,每忍受一天,我身上的伤就重似一天,干渴与饥饿的威胁更加严重,心里对光明的渴望也更加迫切。好几次,我想半路退回,重新变成一只菜虫,沐浴阳光;但我都忍住了,理性的对自己说:“三年里黑暗的苦功,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我也知道,没忍受一天,我的希望就近似一天,天空的阳光向我微笑,天使的翅膀闪闪发光……
终于,我熬到了最后一刻,我最美的一天到来了。那一刻,我的身子不再肥胖、粗糙,它变得那样纤弱、细小;我的翅膀燃烧着一种力量,一种对阳光的渴望,我冲破茧,翩翩飞向天空,身后,是一片啧啧的赞叹。阳光泛泛,碧水粼粼,春风轻轻,再一次回到花红柳绿的世界,我喜极而泣……我美如一片花瓣,一束鲜花,我自豪的拍着翅膀,掠过地上忙忙碌碌的昆虫,我相信他们看到我对美的诠释。
我是一只蝶儿,款款飞在花丛间。我相信:差距,可以是天上,地下,如果你停止追求;差距,可以缩小为零,如果你坚持不懈。
[评析]文章以细腻的感触和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深沉、真挚、溢满真情与昂扬的情感。正是菜虫对梦想的坚持,才终于有了“破茧成蝶”的辉煌。此中昭示的道理也正暗示着我们:成功永远是梦想孕育的果实,我们只有在艰难的探索和不懈的跋涉中,才能寻找到生命的价值,采撷到成功的花朵。如此的立意,加上诗化的语言,足以提升此篇作文的分数了。
差距
“吴傲!”正在财政局办公大楼下抽烟散步的吴局长听见有人这样叫不禁一愣,在这儿可是好多年没人叫自己的名字啦。
当初,吴傲被慧眼识人的老局长在退休前指定为下一任局长时,他还年轻。因此局里都直呼其名,他也不放在心上,后来老局长退休,他当了局长,大家仍以“吴傲”相称,他便有些不高兴。于是再有谁叫他的名字,他便故意装做听不见。一来二去,局里就没有人直呼其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声恭敬的“吴局长”。
“今天,谁这么大胆?”吴局长一生气,便没理睬,仍慢慢向前踱。
“吴傲,吴傲”后面叫声又起,吴局长更生气了,把烟头一甩,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一只有力的手攀上了吴局长的肩头,吴局长正待发作,抬头一看,又止住了。来人是吴局长中学生时的铁哥们,当年与吴局长关系特好。
“许谦,你怎么来了?”吴局长看着这位老同学,面色发黄,头发杂乱,一身旧衣,脚上一双又旧又脏的皮鞋,再看看自己,西装领带,一身名牌,皮鞋锃亮,不禁感慨:“这就是差距!”
“我来这儿办点事!听说你在这儿混得不错,便骑车来看你!对了,我刚才叫你,你怎么不理我?”
听说许谦是骑车来的,再想到自己那辆专用宝马,吴局长又是一阵感慨“差距呀!”接着吴局长正色道:“不能叫吴傲,应该叫吴局长。”
“连我也得叫局长?”许谦似笑非笑的看着吴傲。
“当然,不论是谁,一律叫局长,否则这局长也太没意思了!好了,走,到我办公室喝点水,然后中午咱们聚聚。”
“不了,吴局长,我还有事,得去办DDD调动!”许谦一扫刚才的热情。
“噢?你要调到这儿来?你在什么部门?改天我请你吃饭。”吴局长以为伤了老同学的心,连忙说道:“一定要吃一顿。”
“那儿!”许谦指着不远处的另一座楼。
“那是市委领导的办公楼!听说要调来一位市长,莫非……”吴傲一惊:“你是许市长?”
“你还是叫我许谦吧!我怕时间长了,会被他人喊的失去原则。”许谦头也不回的走了。
吴局长一个人呆若木鸡的站在那儿,不知是否再一次想到“差距啊”!
[评析]这是一篇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小说。文章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以两类差距的对比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也没有把人物脸谱化、戏剧化,而是借用了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来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人一种真实感。另外,文中铺垫的运用、细节的刻画,乃至人物的命名上也反映了小作者的独具匠心。
我就这水平
我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一个专科院校的新生中,导师让他们写出来能考取专科的原因,以此来选出班长。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掩饰了自身的能力缺陷“我没有努力”、“考试发挥不好”等等。但有一个同学DD也就是后来的班长,答案让人耳目一新“我就这水平”。
这是怎样的释然和坦荡啊!犹如一片明亮的阳光,刺痛了我的双眼,也让我看清了这个世界,有些差距是本来就有的,你不得不承认。
记得小时候老师们经常说,都一样是父母生养的,都一起学习,有的同学成绩好,有的同学成绩差,关键是你不够刻苦。是啊,老师说的对!于是一些同学拼命的学习,但到了高中,这些人还是出现了分化DD学习上有了的优、中、差。
是老师错了,还是我们不够努力?
方仲永一直都是最好的反面材料,自从被王安石刻画以后,一直是少年才子的“警示灯”,也是无数资质差的人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勤能补拙”。耀眼的黄金在未经熔炼前,只是一堆无用的石块;金刚石未经雕凿,或许也只会看成平凡的信念,刺骨的雕凿塑造了他们完美的身躯,从而完成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但是,功成名就的位置就那么几个,真心努力奉献的人不得不去抽签。“机遇”成了每一个人渴望的宝贝,但我们不能等待它的降临,只是到了一定的时机,它好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又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世界杯对于法国人来说,是一个恶梦,他们拥有空前强大的阵容,但一次又一次门框把他们挡出了十六强,这或许有些运气的成分,但每个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被运气所玩弄。
无疑,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无论是现在和过去,都或明或暗的显露出等级的概念,“人人均等”的思想掩饰不住不均等的现实。“差距”,这个从中缔造出来的词语,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奋斗、能力、机遇甚至出身。差距可以使我们自卑,也可以使我们奋起,它可以看出我们的外表,但无法阐述我们的内心。
也许我不是佼佼者,也许我不是幸运儿,也许我与别人差距很大,甚至无法逾越,但我有一种坦然:我为之努力过了,我无怨无悔!
[评析]话题作文要张扬展示自己的个性,要写出自我来。这篇作文在众多的训练作文中显示出与众不同。无论从材料还是立意上,都显得别具一格。从话题作文材料上看,大多数学生立意昂扬、积极,甚至以“世上本无差距”来立意,但本文却荡开一笔,承认自己不足,与世间的差距,展现了一种释然和坦荡的胸怀,但作者没有止于此,而是用一种豁达的心志面对现实中的差距。此外,文章思辨色彩极浓,展现了对生活独到的认识和思考。
差距DDD超越
差距是什么?
庄子对我说,看!遮天蔽日的鹏鸟啊,
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御风飞翔。
娇小懦弱的雀儿,指手划脚,满口风凉。
他们的思想,
一个是滴水,一个是海洋。
差距是什么?
李时珍对我说,看!精忠报国的丈夫啊,
立志丹心照汗青,千古流芳。
蝇营狗苟的小人,奸佞叱咤,国祸民殃。
他们的一生,
一个是良药,一个是毒疮。
差距是什么?
顾炎武对我说:看!身兼民族重任的英雄啊,
报国酬家,鞠躬尽瘁,将每一滴汗流干。
无能的匹夫,只能吞云吐雾,沉迷于烟枪。
他们的形象,
一个是死水,一个是金刚。
差距是什么:
狭隘与博大,是胸怀的落差,
良药与毒疮,是功效的不同,
死水与金刚,哪一个才成就民族的富强!
珍珠是美丽的,沙砾却黯然无光,
但你可知,珍珠的诞生
是曾经的沙砾多少年在珠贝里的蕴藏;
美酒是甘醇的,高粱不过是一介糟糠,
但你可知,美酒的醇香,
是曾经的粗粮多少年发酵,酝酿;
钢铁是坚硬的,矿石却是丑陋肮脏,
但你可知,钢铁的身躯,
是曾经的矿石多少次提炼、锻打、百炼成钢。
什么成就了差距?
滴水,不必嫉妒海洋,
积累、积累、积累
小溪、河水、大江
最终你也必将同大海一样;
沙石,不必为渺小紧张
堆砌、堆砌、堆砌
沙堆、石台、山岗
最终你也有一览众山小的高昂;
小鸟,不必长望鹰隼,
飞翔、飞翔、飞翔
越过树梢、山顶、云端
最终你也有一双搏击风雨的翅膀。
或懦弱,我们可以锻炼,超越差距,变得坚强
或自卑,我们可以自信,超越差距,树立志向
不要感叹自己暗如星火
超越差距,不懈积蓄能量
终有一天,
我们会是最灿烂的阳光!
[评析]诗歌对于考场作文来言往往是个禁区,但这一篇却吸引了大多数阅卷老师的目光,无不为小作者的写作才能叹服,诗歌语言的优美,节奏的和谐,构思的巧妙,立意的别致以及对诗歌技巧的娴熟运用是这首是个成功的关键。在内容上,层层深入,富含生活的哲理;在节奏上,用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文章几处反复、排比的运用更展示了小作者的诗歌才能。
批语:格式正确(无标题0`,每小节开头不空两格0`,若书信体符合格式),5`
卷面整洁,按盐城市中考书写评`标准:总分5`(1)书写认真流畅,字体美观,卷面整洁。5`(2)书写认真,字体端庄,卷面清洁。4`(3)书写认真,字体工整,卷面清洁。3`(4)书写较认真,字体工整,卷面较清洁。2`(5)书写较认真,字迹清楚,卷面较清洁。1`
错别字原文标记,旁批订正,每两个扣1`,重复错别字不累计。扣完5`为止。10个以上不多扣,但要一一予以指正。
病句下面划上横线,旁批写明病因。每处减1`,扣完5`为止。
标点符号错误有一处扣1`,尤其(,。?!……),扣完5`为止;标点符号不清楚(指全文绝大部分标点不符合要求,马虎或用点来代替),扣5`。
中心鲜明集中,内容充实,达到规定字数,5`。
结构清晰(1`),过渡自然(2`),首尾呼应且扣住话题(2`)。5`
立意深刻,选材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拟题恰当、精彩。5`
表达方式恰当,以记叙为主,适当抒情、议论。5`。
10、语言简练(2`),通顺(2`),准确(1`)。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酌情扣分,不超过2`;语言不通顺,不是指病句,而是句与句的衔接不连贯,不超过2`。
11、发展分。5` 得5`者见喻旭初先生谈优秀作文。有自己的创造,有“亮点”。完全依照别人文章,写陈词滥调者0`,依照有创新3`,特出者5`。(何谓“发展”?即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平添几处“精彩”之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点”。“亮点”者,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也。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亏他想得出来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厚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符号……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喻旭初先生《高考优秀作文读后》)
合计:60分
简评格式:
本文格式______,卷面______,错别字______个,标点符号______。
本文中心______,内容______,结构______,过渡______,首尾______,立意______,选材______,拟题______,表达方式______,语言______。
本文“亮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修改参考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重点看本文“亮点”和“修改参考意见”写得如何。)
安徽省当涂二中汪茂吾(中级职称)邮编:243100
E-mail:wangping9918@sina.com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作文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呢?笔者根据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四种方法。
1.发散创新。所谓发散创新,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产生合理性的联想,进而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思,成为他们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原来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就会突然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会突然闪现出光彩,几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联系。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背影”,想到自己年迈的父亲,从而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个“背影”就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纽带。也就是说,作者由写“背影”,进而联想到父亲一生的操劳,以及对自己的无限关爱。在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背影”是抽象事物还是具体事物?学生一致回答是具体事物。我顺势点拨:具体事物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那么抽象事物就是--学生一致回答“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我又问:对一个人来说,哪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呢?学生略作思考后,总结出有:思想、情感、体验、心思、愿望、理想、意志、苦恼等。在此基础上我就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爸爸的……》,省略号上既可以填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要求学生自己把题目填完整,并写成记叙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了。很多学生都写出了情真意切的作文。如一个学生以《爸爸的口头禅》为题,这样开头:“要是你能考上大学,我死也瞑目了。”这是爸爸平时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口头禅。它象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我的心上……
2.求异创新。就是对同一事物选取不同的观察点,从而得出新鲜的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比较、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摒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如在上完《马说》这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伯乐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千里马自己。有的学生说:真正的千里马是不需要伯乐的。它应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自己的一切建立在对伯乐的赏识上。还有的说:千里马很多,而伯乐不会很多,就是有伯乐赏识,他也只能发现其中的极少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千里马被埋没的责任,应该由千里马自己承担……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鲁迅的小说《社戏》,写看戏前的一波三折:先是没船;后有了船,外祖母又不放心;最后由最聪明的双喜打了“包票”,我才能和小伙伴们如愿以偿。情节曲折,可谓摇曳生姿。又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由“我不大喜欢”蜜蜂写起,接着写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上完这两课,我就出如下一些作文题让学生训练:《难忘的星期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第一次学……》《不平常的日子》《特殊的礼物》等。另外,我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运用逆传法写作的曲范,我就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
4.巧合创新。人们在阅读时,常常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当读到出乎意料的情节时,往往会激动地赞叹: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这里的“巧”是指碰巧、凑巧、巧合、巧遇。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孽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世之时。鲁迅更是善于借助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的规律。《祝福》中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药》中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彻底,真是别具匠心、精巧至极!曹禺的戏剧《雷雨》中,夫妻、父子、父女、母子、兄弟、兄妹的奇遇巧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1. 每日一忆,每周一记。实践证明,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自己加重课业负担。每日一记,只要求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可以和同桌或其它同学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
2.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同学都喜欢写想象作文。因为比起写实作文来,想象作文限制较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这种想象作文,可以是一个人单独编,也可以是几个人即兴接编。如上完《皇帝的新装》,可以续编游行大典结束后,两个骗子的命运。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很快写道: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冷得浑得发抖,恼羞成怒地回到皇宫,下令捉拿两个骗子。很快两个骗子被带到皇帝面前,连呼“饶命”。皇帝说:“既然你们说这衣服最华丽,举世无双。那么现在我就把这件衣服赐给你们穿上,,而且从此以后如果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允许脱下。来呀,把这两个家伙的衣服扒下!”于是,两个骗子就被扒下所有的衣服,赤身裸体地换上了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衣服。从此以后,皇帝就再也不轻信别人的话了。这种类型的课文还有《卖炭翁》《我的叔叔于勒》等。
3. 心里有话,一吐为快。有的同学对班级管理有意见,想给老师提建议,与同学之间有摩擦,做错了事不敢当面承认等等,一句话,就是在有话不吐不快的时候,可以通过书信形式畅所欲言。这样,以书信为中介,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了沟通,使情感更为融洽;另一方面,激发了写作欲望,也锻炼了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这些书信是在学生感受特别深刻、表达欲望也特别强烈的情况下完成的,一吐为快,一气呵成,回此很多都是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的好文章。有不少同学把老师当成他们最信任的人,什么事总喜欢写信告诉老师。有一次,一个调皮的男生把班上的玻璃打碎了,而当时没人看见。事后老师在全班也没调查出来。经过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在信里,他具体地叙逑了事情的经过,并将事后的忐忑不安、侥幸心理以及写这封信的犹豫一一坦诚,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感动。写作是为了表达,用自己的话表达心中的想法,正符合写作的本意。
一、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1.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全国卷)(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952
2.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全国卷)参考答案(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951
3.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湖南卷)(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656
4.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湖南卷)参考答案(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655
5.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广东卷)(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950
6.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广东卷)参考答案(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949
7.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在线测试1)(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49910
8.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在线测试2)(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233
9. 2005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二次)语文试题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854
二、作文指导
1.中考满分作文点评01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49776
2.中考满分作文点评02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49782
3.中考满分作文点评03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49819
4.中考满分作文点评04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49820
5. 例谈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47741
6.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教学设计(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49629
三、课外拓展阅读
1.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拓展阅读与训练题01(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393
2.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拓展阅读与训练题01(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396
3.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拓展阅读与训练题01(已发表)
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26261&pgid=50397
四、更多文章:
学生姓名:张协培
学生学号:Z0120802086
2月14日
写作提纲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养成良好习惯
1. 应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2. 应养成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3. 应养成学生勤于思考观察的习惯
4. 应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5. 应强化作文速度的训练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
三、根据教学实际,勤于教法改革
1.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并重,提高教学水平
内容提要
老小
毫不夸张地说,20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的亮点,在语文、在作文。由于今年有11个省市实行自主命题,所以高考作文题目达到了15个。其中,全国卷有4个,另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苏、辽宁、浙江11省市卷。
在过去的几年里,高考作文题目由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限制性和暗示性,一直为语文教师和其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专家所诟痛。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尽管同样是见仁见智,毁誉不一,但是,确实有了巨大的突破和创新,尤其是在内容上,引领着语文教学改革和作文教学的潮改革流。
6月7日之后,在下便致力于收集、研究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对照高考原卷、网上扫描件,一字一句,一个标点,一个符号,包括注意、要求在内,认真核对,务求保真,以便于研究。结果一共收集到包括北京高职单独招生卷,吉林、辽宁少数民族汉语文卷在内的17个高考作文题目。
接下来,陆续就这17个作文题目,一一下水,亲自作文,到6月19日,一共17篇下水作文全部试作完毕。
现在,在下就根据自己收集到的高考作文题目,结合自己下水亲自作文的体会、感受,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中学语文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当然,这都是事后诸葛亮,支招马后炮,但“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总体特点
1、重人文,查思维,能力立意。
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对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重视和彰显的。
上海
高考作文题揭秘后,看到湖北卷的“由‘三’联想一个成语,俗语或词语,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的题,便想起了我命的“人生之‘三说’”的模拟题;看到安徽卷和全国卷Ⅱ的“读” 和“读书”的题,便想起了我命的 “名著啊名著”的模拟题--窃以为,我的这两道题,与高考题撞上了。
9月,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杂志的责任编辑李华珍老师向我约关于“高考作文模拟训练及提示”的稿件,我应约创作了一组稿件传去。几个月后,这组稿件发表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合刊的《中学语文园地》的高考专号上,“人生之‘三说’”和“名著啊名著”的模拟题及训练提示均在这组稿件之中。发表后,这组稿件被多家网站(遗憾的是,不少网站都没有署作者名,甚至还有个别的署了他人之名)。
我没有先见之明,与高考题相撞,纯属巧合--自作多情在所难免。不过,我也感悟到,高考之前,根据考纲和历年的试题及考生实际情况,作一番预测,还是有必要的--这将增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不必过分期望奇迹的出现;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才是制胜的根本。
下面,将相关的高考题和我的题一并录于后,请众网友批评。
一、与2006高考湖北卷的题相似
湖北的“由‘三’联想一个成语,俗语或词语,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我的“人生之‘三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人生“三戒之”:孔子提出,人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②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
③人生“三味药”: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谈到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④人生“三暗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告诫青年人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这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⑤人生“三信仰”:诗人徐志摩以“爱”、“自由”、“美”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信仰。
⑥人生“三鼎足”:作家丰子恺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圆满人格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缺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
请以“人生之‘三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本模拟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立意自定。
② 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提示:
本题所提供的材料,皆是中外名人对人生之深刻感悟,六位名人所言,内容不同,角度各异,充分展示了各位名人的鲜明个性,却又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每一则,都是一碗“心灵鸡汤”。以“人生之‘三说’”为话题作文,以下意见可以参考:其一,可褒,可贬。其二,可针对自己,可针对他人。其三,“三说”的三个方面是三个并列的概念,而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说”须共同“诠释”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其四,无论用不用题目提供的材料,都能写出好文章;不用这些材料,你可以引用其他的名人或“凡人”的“三说”,生发开来写,更希望创造出全新的“三说”。其五,无论怎样写,都应该带上鲜明的个性特点。
(发表于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20第1-2期高考专号)
(多家网站转载)
二、与2006高考全国卷Ⅱ和安徽卷的题相类
全国卷Ⅱ的“读书”和安徽卷的“读”
全国卷Ⅱ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为60%,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是3.7%,20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安徽卷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名著啊名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年8月7日的《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国家教育部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03年5月又颁发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改精神,进一步对中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不管各地贯彻实施的情况如何,年毕业的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念,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是有话可说的。你可以就题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也可以就一部名著,几部名著发表评论,或者对中学生读名著这个问题发表见解,你也可以写你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也许,在读名著问题上,你有难言的苦衷,那就不妨把苦水倒出来,“倒”得真切,就是佳作。但请注意,“名著啊名著”的话题本身就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提出了暗示,所以,不管写何种文体,你的文章须带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上海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对写作的内容作了限制,且增加了“情感”的成分,不是上海高考作文题的简单翻版。诚然,全国高考考读名著之类的题可能性不大,但高三的学生对读名著的问题作一番梳理,作一番审视,还是很有必要的;以之入文,说不定收获还不小。
(发表于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2004年第1-2期高考专号)
(多家网站转载)
[附]童华池联系方式
电 话 : 028-85090823 028-84934551 13668215372
万泽波
嘈杂,复杂,乌七杂八,杂乱无章,杂在这里,实在是不受人欢迎。绚丽,纷繁,五彩缤纷,海纳百川,杂在这里,又变成了人们的宠儿了。杂则杂矣,如何对待?我认为,有的时候,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有的时候,却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辨别。”
经常有人说,生活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人心更是复杂的。俗语云,“知人知面不知心。”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生活,不能不身心俱疲,劳力伤神,更无从谈得上发展了。人与人之间,如果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会少了许多沟通,少了许多交流,就会多了许多虚伪,多了许多隔膜。李林甫口蜜腹剑,遭万人唾弃,杨国忠翻云覆雨,后不得善终。因此,在生活中,在做人上,我提倡“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做一个简单的人。
每个人如果都能以一颗真诚之心待人,都能敞开心扉,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了些信任,多了些互助,就会少了些矛盾,少了些无助。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互扶持,以诚相待,共同创立了伟大的共产主义,鲁迅和许广平相濡以沫,一起走进爱情的`殿堂,攀上事业的高峰。面对人生,走进生活,还是简单一点好。时代要求我们明理诚信,让我们一起争做可爱的上海人,让我们的生活、社会、心灵明净起来吧。
而在学习中,在读书时,则恰恰相反。此时,最好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做一个“复杂”的人。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常人熟视无睹,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蔡元培没有墨守成规,提倡“兼容并包”,成就了一流的北大;鲁迅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产生了不朽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上海高举的“海纳百川”城市精神,铸造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性大都市。
学习要善于质疑,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简单问题,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因此,出现了爱迪生,爱因斯坦;读书要广泛涉猎,不要局限于任何一个狭小的领域,要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方能酿出甘甜之蜜,于是产生了司马迁,苏轼。这时,我们不妨做一个“杂家”。
复杂是丑陋的,它可以藏污纳垢;复杂又是美丽的,它可以绚丽多姿。有了复杂,我们要多一分冷静,多一分沉着,没有解不开的结,没有绕不过的弯。没有复杂,我们要多一分辨别,多一分钻研,让单调开花,让平淡出彩!
在生活中,在做人上,我们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做一个单纯的人;在学习上,在读书时,我们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做一个广博的人。
人如此,世上万事万物莫不如此。你说呢?
6月8日
江夏一中星空文学社作文花之韵 海之魂
高一(14)班 黄璐
花,绽放之季,在柔柔的阳光下吮吸着。海扬起之际,花葬其中瞒怨没能贡献自己的香气,哀愁地蜕成花殇。
--题记
处于花季的我们在一中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活着。每天忙碌而充实的学习,时而讨论问题,里面嘻戏,时而谈谈心……
我感受着这美好的一切。放眼远眺,前面郁郁葱葱的树让人赏心悦目。可一阵秋风掠过,树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的一些纸屑随风而舞“,很是大煞风景。一位同学经过时静静地捡起这些纸屑,又默默地走了,可美好的风景却长留下来。一次简单地弯腰却在不知不觉中为我们构建和谐学校作出了一份贡献,营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走在楼道上,看见一位同学正吃力地背另一位同学上楼,原来那被背的同学脚受了伤,不方便上楼。从他们身旁经过时,我听到:“这次数学课上讲得内容好难,你可以再跟我说说吗?”背同学上楼的那位问道。“嗯,你可以由浅到深,先看看书上的内容,再根据资料书上的例题深入研究。”……听后,我不禁笑了。互助,能使生活更美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如果每个人都能互相帮助,互相关爱,那我们难道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校园吗?
来到教室,发现一位同学不小心打翻了后桌的墨水。那位同学连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什么,只是一瓶墨水吗?”就这样,一场纷争被墨水破了的那位同学的宽容化解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中的学生要学会宽容,不要让一中里到处是争吵,到处是怨恨。记得雨果说过:“世界上最为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人的胸怀应该是十分宽广的`,我们要让一中里充满爱,充满宽容,就要学会宽容。
下课了,一位同学安慰一位泣不成声的同学说:“别哭了,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嘛!你要相信自己。”这句真诚的话语扣动了我的心弦。生活中我们太多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把真诚待人这个传统美德给摒弃了,到处是欺骗。曾几何时,我听过这样一句话:“真诚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在一中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真诚待人,让诱人的光泽把一中照得很亮,很亮。
其实,我们作为一中的学生不用刻意去构建和谐校园,这样是不长久的。我们要将这些传统美德学会运用于生活中,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一中就会变成和谐校园。
当然,我们像花般在一中这个大家庭里吮吸着知识,虽然不用刻意去做,但我们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要发生重大事件后才后悔莫已当初没有那样做。
【话题作文一例(教师中心稿)】推荐阅读:
初一教师节话题作文600字左右06-22
以教师节为话题的作文初中11-20
以感恩教师节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10-15
初二话题作文压力话题作文11-01
仰望星空的话题作文_话题作文12-04
以承诺为话题初中话题作文01-18
五年级话题作文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700字07-16
以渴望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50字_话题作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