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课题研究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小课题研究(共8篇)

物理小课题研究 篇1

内容摘要:在初中阶段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以让学生较早接触课题研究的方法,经历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记录了笔者带领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对中学物理教师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

创新意识

“小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学生在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取得直接经验。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初中阶段接受“小课题研究”的训练,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物理组于2013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出来,请同行们评价。

一、活动过程

(一)、组建研究小组

经过在班上开动员会后,我们遵循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自由组合成2—6人 的研究小组,自定组长,由组长将名单上报给指导老师。但我们发现,一个班中愿意参加研究小组的人不多(见表一),尤其是女同学参加的人数极少,主要是怕麻烦,我们也不能强迫学生参加,因为“不能强行按下马头让马喝水”。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自愿报名参加研究小组的同学,都对所开展的活动怀有极大的兴趣,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并且物理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二)、确定研究课题

先由指导老师介绍选题原则:课题内容要紧贴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贴近生活,题材不能过大,研究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不宜太长,素材采集要方便等等。然后启发学生由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将课题名称写在纸条上交给指导老师。经过几天的征集,共收到“光的直线传播应用调查”、“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调查”、“彩虹形成原因探究”、“探究日、月食的形成”、“空气中水的物态变化探究”“楼梯道开关的奥秘”、“蓄电池为什么能存电”、“农村安全用电现状调查”等几十个物理小课题。这些小课题汇总后用纸列出来,由各研究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确定出所要研究的课题。

(三)、制定研究计划

考虑到农村中学生从未参加过此类活动,我们先对学生进行了培训,使小组成员知道进行课题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走访相关人士,实地查看、测量、拍照、录相、采集标本,做实验,查阅相关资料等),以及制定一个课题研究计划应包含哪几个部分,使学生规范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四)、计划的实施

实施计划是整个研究活动的核心。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当学生需要技术支持时,我们及时给予帮助。如八(1)班做的课题“蓄电池为什么能存电”,涉及到化学知识,学生先上网查询有关资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们就去请教化学老师。原先的猜想在这里受到了挑战,闻所未闻的知识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灵感。

八(2)班选的课题是“楼梯道开关的奥秘”,我先让学生到我家参观楼道双控开关之后,又到实验室中拿出双控开关实物,让研究小组的学生设计电路,进行探讨,自己摸索双控开关的连接方法。经过艰难的探索,他们终于摸索出了双控开关的连接方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单位的职工、领导十分支持这个活动。比如八(4)班的“农村安全用电现状调查”课题小组计划在校园里举办一次安全用电图片宣传,向学校所在地的供电所请求提供相关资料图片时,他们不但赠送了所需的安全用电宣传画,还向上级主管部门作了汇报,结果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都匀市市南分公司派出专人到我校举办了一场生动的农村安全用电知识抢答赛。通过此次活动,研究小组的同学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纷纷表示长大以后要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他们的信心更足了,学习目标更明确了,社会责任感也更强了。这些收获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初衷。

(五)、撰写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的外围活动结束以后,研究小组进行最后的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此时,我们加强了指导,因为书写研究报告是农村学生的弱点,是他们最感到棘手的事,老师的指导增加了他们的信心。课题小组的同学共同对研究报告进行讨论与修改,加工与润色,力争在本组的报告中提出新的发现、新的观点。

(六)、评估

先是各研究小组的交流与评估。相互交流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对对方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看看有什么优点可以吸收,有什么地方还有待于改进。然后是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成果鉴定,评出等级,进行奖励。

二、活动收获

(一)、对于学生来说

1、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上学来的知识,有时总是难以理解,经过在小课题研究中反复应用、多次操作以后,自己就会有深刻的认识,有的知识甚至终身难忘。

2、激发了学习物理的信心。通过小课题研究,使学生体验到了物理知识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并且物理知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学,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3、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了控制变量法等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4、开阔了视野。在探究中,有些问题光靠物理知识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的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

5、培养了创新意识。在小课题研究中,有很多问题是找不到答案的,必须依靠自己开动脑筋,大胆猜想,大胆质疑,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对教师来说

1、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对我们农村的教师来说,要实现从“教书匠”到“学者型”的教师转变,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坚持不间断的教育科研。而“小课题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对于“研究性学习”,我们知道的不多,借助这次机会,我们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资料,写了很多心得体会。并且这次学习和以往不同,这是学以致用,老师们都比较有兴趣,只要能坚持下去,老师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对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统计了我校2013年毕业学生的物理科成绩,以这一届学生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的考试成绩为基准,与这些学生到九年级参加中考的成绩作对比(见表二)。从中可以看出,参加活动的学生考试成绩上升的幅度均高于不参加活动学生的成绩上升幅度。(注:中考物理总分为90分,为方便作对比,此表已将学生中考物理成绩折算为100分)

3、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三、不足与改进

(一)、不足之处:

1、活动占用了学生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后每学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不宜过多,以2~3次为宜。

2、有些参加活动的学生目标不明确,一心只想跟着老师出去玩,搞活动时不认真,到处嬉戏打闹,应付了事,完成研究任务的质量不高。

3、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教师理论水平提高缓慢。

(二)、改进措施:

1、坚持活动的开展。本轮活动结题以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开展“小课题研究”纳入理化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当中,把它作为教研组一项长期的工作来做,以做出成效,形成学校特色。

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条件时请有关的专家到学校来指导这项活动的开展,或者到有这方面研究成就的学校去参观学习。

3、加强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力争写出有水平的研究论文。

虽然我们的学生“物理小课题研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但只要有学校的有力支持,有我们的坚持不渝,它会渐渐枝繁叶茂,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

八年物理小课题研究

物理小课题研究 篇2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设置了很多物理小实验。然而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物理教师忽视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物理小实验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可以很好的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小实验都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其内容与教材紧密联系, 与生活密切相关, 题材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内容, 而且非常容易实现。如九年级课本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等。实验所需的器材随手可得, 实验操作简便。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通过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可以拉近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可以给学生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 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我们的物理课堂,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物理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是求智的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 合理运用物理小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学习欲望高涨, 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课堂很多原理深奥难懂, 教学不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而物理小实验取材都是来自生活, 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小实验教学使用的时间都很短, 但所起的作用却相当的大, 学生完成实验可以产生一种满足感, 成就感, 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增加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感情, 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如在讲“平面镜成像”这节时, 过去一直采取讲述法导入新课,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现在我运用物理小实验“用水浇不灭的蜡烛”导课:将一块平板玻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放两只与玻璃板前完全一样的蜡烛, 且使其中一只蜡烛与玻璃板前蜡烛对称, 并点燃玻璃板后的另一只蜡烛, 然后, 用水分别去浇玻璃板后两只蜡烛, 让学生看到:玻璃板后的一只蜡烛很容易被水浇灭, 而玻璃板后另一只蜡烛却不能被水所浇灭,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标中明确提出, 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物理小实验都来自生活, 可能有些实验的器材无法收集, 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替代品, 让学生自己动脑, 开发学生的潜能。整个实验的过程, 由学生自主完成或者合作完成, 通过实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了“摩擦力”后, 让学生在家里做“筷子提米”的实验;在学完了《杠杆》一章后, 让学生做“蜡烛跷跷板”;在学了“光的反射”后, 让学生制作潜望镜等等。这些物理课外小实验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对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以及意志、毅力和思维的独创性, 想象的新颖性, 操作的准确性等创造能力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实施

物理小实验的实施,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实验涉及到很多教学资源, 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 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 指导学生完成小实验的实施。开展物理小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实施小实验前, 要对实验的主体对象———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教材的主体内容, 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小实验的实施前, 要检查学生对小实验的准备情况, 小实验的安排情况等等。完成小实验后还要对小实验进行评价,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评价发现小实验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 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如温度计一课小实验:首先进行观摩导入, 请同学将自制温度计演示一下, 比较实验的效果, 分析原因。然后教师引导提出提问, 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液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再进行自制教具小实验, 利用自制温度计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对温度计的规律进行归纳和小结;从而得出“测温物质与量程”。

总之,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教学, 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通过小实验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索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 才能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 内容丰富充实, 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增强探究能力。物理小实验是指穿插在物理课中, 或者习题中一些内容简单、操作简便的实验。很多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这部分内容, 本文就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 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物理课堂,小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1

[2]刘锦湘.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2010.9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小实验 篇3

【关键词】物理课堂;小实验;教学

《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小实验也是物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好处。这些实验内容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容易,在教学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安排。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物理小实验。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忽视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物理小实验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很好的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小实验都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其内容与教材紧密联系,与生活密切相关,题材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而且非常容易实现。如九年级课本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等。实验所需的器材随手可得,实验操作简便。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通过物理小实验的教学,可以拉近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可以给学生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我们的物理课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物理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求智的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运用物理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课堂很多原理深奥难懂,教学不当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而物理小实验取材都是来自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小实验教学使用的时间都很短,但所起的作用却相当的大,学生完成实验可以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感情,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如在讲“平面镜成像”这节时,过去一直采取讲述法导入新课,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现在我运用物理小实验“用水浇不灭的蜡烛”导课:将一块平板玻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放两只与玻璃板前完全一样的蜡烛,且使其中一只蜡烛与玻璃板前蜡烛对称,并点燃玻璃板后的另一只蜡烛,然后,用水分别去浇玻璃板后两只蜡烛,让学生看到:玻璃板后的一只蜡烛很容易被水浇灭,而玻璃板后另一只蜡烛却不能被水所浇灭,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标中明确提出,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物理小实验都来自生活,可能有些实验的器材无法收集,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替代品,让学生自己动脑,开发学生的潜能。整个实验的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或者合作完成,通过实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了“摩擦力”后,让学生在家里做“筷子提米”的实验;在学完了《杠杆》一章后,让学生做“蜡烛跷跷板”;在学了“光的反射”后,让学生制作潜望镜等等。这些物理课外小实验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对培养观察的敏锐性,以及意志、毅力和思维的独创性,想象的新颖性,操作的准确性等创造能力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实施

物理小实验的实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实验涉及到很多教学资源,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小实验的实施。开展物理小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实施小实验前,要对实验的主体对象——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教材的主体内容,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小实验的实施前,要检查学生对小实验的准备情况,小实验的安排情况等等。完成小实验后还要对小实验进行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评价发现小实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如温度计一课小实验:首先进行观摩导入,请同学将自制温度计演示一下,比较实验的效果,分析原因。然后教师引导提出提问,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液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再进行自制教具小实验,利用自制温度计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对温度计的规律进行归纳和小结;从而得出“测温物质与量程”。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小实验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才能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

[2]刘锦湘.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2010.9

[3]陈智远.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新课程·上旬 2012.4

物理实验小论文 篇4

激光通讯,顾名思义是利用激光传输讯息的通讯方式。其中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

大气激光通讯和光纤通讯。

激光通讯的原理:无线激光通讯设备的激光通讯终端每一侧分别包括专用望远物镜

(Telescope)、激光收发器部分、线路接口、电源、机械支架,部分厂商的设备还包括伺服、监控、远程管理等部分。

激光通讯的光发射是通过调制驱动使发射的激光束中含有信息,光接受是:LD辐射的光照到光电探测器,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再进过放大器处理还原成原始信号。

在实际的演示操作中,挡住音频光,电视机则听不到声音,挡住视频光,电视机则没有

图像。

无线激光通讯主要优势包括:

1、通讯容量大。在理论上,激光通讯可同时传送1000

万路电视节目和100亿路电话;

2、保密性强。激光不仅方向性特强,而且可采用不可见光,因而不易被敌方所截获,保密性能好;

3、结构轻便,设备经济。4.无须授权执照,无线激

光通讯工作频段在365~326 THz设备间无射频讯号干扰,所以无需申请频率使用许可证。当然,无线激光通讯也有其固有的缺点:1.只能在视线范围内建立链路,两个通讯点

之间视线范围内必须无遮挡,否则无法接受。2.天气影响链路的可靠性,天气因素尤其是

大雾所引起的光的色散影响激光通讯的可靠性。3.通讯距离受限,目前用于地面民用无线

激光通讯的设备所能达到的距离一般为200m到6000m,受安全发送功率、数据速率、天气等

条件的限制,实际使用的距离要短一些。

激光通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面间短距离通讯;

2、短距离内传送传真

和电视;

3、由于激光通讯容量大,可作导弹靶场的数据传输和地面间的多路通讯。

4、通过

卫星全反射的全球通讯和星际通讯,以及水下潜艇间的通讯。

物理小故事 篇5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阿基米德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拿他来做自己的楷模。

从洗澡的故事说起

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阿基米德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当时的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了一条船,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很多天。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牛顿

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 1 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因斯坦小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做工艺品,大家做的都很好,只有爱因斯坦拿出的是个很丑陋的小板凳。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他,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丑陋的板凳吗?爱因斯坦说有,他真拿出两个更丑陋的。他说虽然前一个板凳很丑陋,但是比后来两个要好的多。

爱因斯坦除在光电效应、相对论等方面作出举世皆知的杰出贡献外,他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成果,由于对大量无序因子的规律性把握,成为当今最热门的金融数学的基础;他提出的激光受激辐射的概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与玻尔进行的论战中提出的EPR佯谬,至今仍是理论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界不断探讨的话题……

3.阿基米德

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他是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4.钱学森

在钱学森提出回过后,美国人大为生气,并对他严加看守,甚至施加刑罚.美国人曾经给钱学森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使他一人前往荒无人烟的小岛,用各种各样的刑罚折磨他,据说半年就少了50斤.可是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从未动摇,美国人放出话,只要钱学森愿意留在美国,不回中国,就马上给予他最优良的设施,比原来更好,更美的生活,给他更大的荣誉.钱学森没有放弃.依然意决回国.钱学森(1911.12.11--)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爱思考,好提问。据说还在他两岁多的时

候,有一次爸爸领他上街,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旁,他就问:“爸爸,那马车为什么不走

呢?”父亲说:“它在休息。”麦克斯韦又问:“它为什么要休息呢?”父亲随口说了一

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麦克斯韦认真地说,“它是肚子疼!”还有一次,姨妈

给麦克斯韦带来一篮苹果,他一个劲地问:“这苹果为什么是红的?”姨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叫他去玩吹肥皂泡。谁知他吹肥皂泡的时候,看到肥皂泡上五彩缤纷的颜色,提的问

题反而更多了。上中学的时候,他还提过象“死甲虫为什么不导电”,“活猫和活狗摩擦

会生电吗”等问题。父亲很早就教麦克斯韦学几何和代数。上中学以后,课本上的数学知

识麦克斯韦差不多都会了,因此父亲经常给他开“小灶”,让他带一些难题到学校里去做

。每当同学们欢蹦乱跳地玩的时候,麦克斯韦却进入了数学的乐园,他常常一个人躲在教

室的角落里,或者独自坐在树荫下,入迷地思考和演算着数学难题。

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

6.法拉第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大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7.伽利略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主要贡献

1、对力学的贡献

1.1科学描述了运动

经院哲学家主要关注的是“终极原因”,所以主要借助于质料、形式、目的、自然位置等模糊概念对运动作因果的和定性的描述,而且把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伽利略认为这种描述和分类方法,实际上是把运动的研究引入绝境.他不相信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的区别,他认为应该依据运动的基本特征量———速度对运动进行分类,由此提出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分类方法.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 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尤其是 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有了加 速度的概念,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 之 3 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静力学部分有定量的描述。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过惯性定律(见牛顿运动定 律)和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这为牛顿正式提出 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的创立上,伽利略可说是牛顿的先驱。

1.2 建立落体定律

通过伽利略得出结论,这个规律在自由下落的极限情况下也一定成立.上面得到的结果可以用另一数学形式来表达,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圆球所走过的总距离与这段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或用伽利略自

1.3 确定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匀速运动和静止因为不是强加的,所以永恒.正是这种永恒运动维持着地球以及整个宇宙的井然秩序.伽利略还明确指出,物体的速度无须外力维持,但外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即产生加速度,这使得人们得以从亚里士多德的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中解脱出来,从而把动力学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方向.1.4研究抛体运动

在对抛物体的研究中,伽利略用几何方法证明了一个平抛物体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下落两种运动。他证明了在抛物体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抛射角为45度时,射程最远。

1.5提出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在《对话》中进而写道:“运动作为运动而言,并作为运动在起作用,只是对没有这种运动的物体才存在,在所有具有相等运动的物体中间,运动是不起作用的,而且看上去就仿佛不存在似的.”伽利略是在论证地球上的人不能觉察地球的运动时讲这段话的,所以讲的“运动”自然是匀速运动,而匀速运动的体系就是惯性定律能够成立的体系,所以也就是惯性体系,伽利略的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相对性原理:在惯性系中所做的一切力学实验都不能证明体系本身的运动.1.6首创科学的研究方法

伽利略关于运动理论的研究工作,采用了一个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很有效的程序,即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工作假设→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手段得出特殊推论 →通过物理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等.2、对天文学的贡献

伽利略在传播和捍卫哥白尼天文学中的决定性作用。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他不朽的著作《天体运动论》,建立了太阳中心学说,这一学说的建立是科学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开端。但这一学说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经过布鲁诺特别是伽利略的传播后,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1609年,伽利略用他自己制造的、放大率的呵0倍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天天,看到了太阳上有黑子、月球表面有高低不平的现象,木星有四颗卫星,金星有盈亏等等。这些成果直接和间接地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3、科学实验方法的贡献

所谓科学实验,就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模拟、创造或纯化某种自然现象 过程,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在伽利略的科学生涯中,不仅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而且同时强调理性与经验的同等重要,是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数学建构来达到对客观自然界的认识.伽利略通过其毕生的努力,创立了科学实验方法.由于伽利略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精辟的科学思想,把科学实验方法发展到了一个完

全新的高度,使物理学走上了真正科学的道路,也为近代自然科学系统地、全面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伽利略把理论和实验紧密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正是这种新方法———逻辑推理与科学实验相结合———使物理学摆脱了依靠形而上的思辨、自觉、猜测和定性的议论的状况,走上了坚实的科学的道路,尽管伽利略没有把实验作为理论的唯一支点,但实验还是改变了科学的性质和方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伽利略被称为科学实验方法的创始人和近代科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在

《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曾作了这样的评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数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评价,至今对于我们仍有深刻的教益.4、对哲学的贡献

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 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经验是理 论知识的源泉。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 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他承认物质的客观性、多 样性和宇宙的无限性,这些观点对发展唯物主义的哲学 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强调只有可 归纳为 4 数量特征的物质属性才是客观存在的.8.焦耳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焦耳一生都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在电磁学、热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靠自学成为物理学家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

初中物理小论文 篇6

因为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大家都知道,太阳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色光组成的。这七种光都是可见光。而我们看到的就刚好是其中的红光。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可见度与其波长有关。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400nm~770nm。而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770nm~106nm,因而红外线是看不见的。

红外线虽然看不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经常用的遥控器就是应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制成的。另外,科学家们还运用这种技术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等。

为什么红外线具有如此多的功能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包括大地、人体、农作物和船、车都在辐射红外线,而且,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红外线越强。利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用电子仪器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探知被探物体的特征。

此外,红外线辐射还可以传递热量。因为它的频率比可见光更接近固体物质的固有频率,因而更容易引起分子的共振,从而增加物质的内能,也就是升高物质的温度。市场上烤制鸡、鸭的“远红外烤箱”就是在其工作时灯管发出,从可见的红光到波长更长的红外线,从而使物体的内能得以增加。

用小制作激活物理课堂 篇7

关键词:小制作,收集,实施,激发兴趣,感悟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 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标, 就必须注重探究, 而探究的实质是实验。作为老师, 要向45分钟要效益, 提高课堂效率, 就应该激活课堂,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笔者尝试用学生的小制作激活物理课堂, 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材料收集

课前, 让学生们注意生活中的可用资源, 收集起来, 特别是在每一章前的准备, 将这章可能用到的材料进行收集。例如, 在学《透镜》这章的时候, 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 提前布置, 找到了:儿童玩具——塑料放大镜, 玩具照相机, 可乐瓶, 学生的眼镜, 奶奶的老花镜, 蜡烛。什么样的材料做起来更好更合适, 材料怎样搭配, 学生们都做了书面说明。

二、实施过程

小制作无论是哪种课型都可用, 并且可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1. 新课引入。

好的引课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激发学习兴趣, 进行探究创新, 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是引课的目的。思源于疑, 小制作创设的疑问和好奇是任何形式无法比拟的。比如, 在讲《声音的特征》这节课时, 首先用自制的酒瓶扬琴弹奏出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 一下把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了起来, 大都带着疑惑、好奇开始了本节课的探究。

在上复习课引课时, 小制作同样发挥着它的作用。鉴于复习课知识点多的特点, 笔者找出本章的知识共性, 抓住要点, 进行设计制作。例如, 在复习《透镜》一章时, 用制作的水凸透镜引入新课, 改变凸透镜的焦距, 这样, 既演示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又把眼睛的近视、远视、望远镜和显微镜等知识做了归纳, 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本章的复习。

2. 新课教学。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新课标物理课堂的灵魂所在, 而参与的根本是兴趣。小制作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让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操作。在进行新课教学时, 笔者抓住引课时创设的机会, 展开教学, 走下讲台, 和学生们共同制作, 少讲多做, 用事实说话, 一个和谐、奋进、合作和交流的课堂立即形成。例如, 在讲《声音的特征》时, 完成引课后, 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把所有瓶子灌上不同份量的水, 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了。声音的高低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带着疑问好奇, 学生们开始了探究。在笔者的指导下, 有的用硬纸片和梳子进行探究, 快滑慢滑, 听到了高低不同的声音;有的用橡皮筋和三角板, 拉开长短不同的橡皮筋,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 也同样听到了高低不同的声音;有的用直尺和手, 把直尺压在桌子边缘上, 用相同的力量来拨动尺子, 耳朵贴在桌子上, 也听到了高低不同的声音。笔者抓住这个契机, 出示问题, 学生们不约而同回答“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们欢呼跳跃。

在上复习课时, 笔者抛弃了滔滔不绝罗列知识的老式教法, 而将本章用到过的小制作进行展示, 物品重现, 知识复出, 学生竞相回答, 相互交流, 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复习课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例如, 在复习《大气压强》时, 将课堂上用过的橡皮吸盘、托里拆利试验仪、马德堡半球模拟器、纸飞机、水气压计等放到演示课桌上, 学生讨论复习, 将知识再度升华。

3. 课堂练习。

如果说小制作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那么练习课就是从物理走向社会了。新课标下的练习不再是死板生硬的知识练习, 而是要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创设大量情景, 讲究实效, 突出应用性。在学完一节课后, 笔者就辅设一些学生们常见到的一些物理现象, 或者把练习中的情景用多媒体展示, 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持续发展和保持, 学到的知识有了定位, 真正做到了终生不忘。例如, 在学习完《电动机》这节课后, 立即打开教室里的吊扇, 又用电动剃须刀刮胡子,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广泛的社会性。练习题中创设的电动自行车问题、太阳能问题、电磁炉问题等, 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很感兴趣, 笔者就适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看谁还能举出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实例, 学生踊跃举手, 争着回答, 如太阳能路标红绿灯、高原的风力发电等, 与此同时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 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小制作都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三、几点感悟

1. 重视新课标理念, 改变思想意识。

教师不能再走老的教学路子, 重复着旧的做法, 我们要更新观念, 大胆创新。教具老化, 甚至没有教具, 这是现状, 我们不能只是抱怨, 要善于发现, 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 自制简单的教具, 利用这些小制作激活课堂。这也是新课标的精髓所在。

2. 放下包袱, 解放思想。

有的老师可能认为这样很难组织课堂, 秩序混乱, 影响教学进度。笔者认为, 要体现新课标“全体发展”的理念, 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激活课堂, 激活学生的激情和兴趣, 全体参与, 全体探究。不要担心, 不要包办, 相信学生。课堂本应是学生的, 过多干预反而会影响了他们的发散思维。“磨刀不误砍柴功”, 只要我们精心备课, 细心组织, 一堂堂别开生面、充满生机、有条不紊的物理课堂就会形成。我们都观摩过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 那种“先学后教, 当堂达标”的课堂是显得很乱, 但是那是一节乱而有序, 全体学生参与探究, 积极生动的好课堂。他们相信了学生、解放了学生、依靠了学生、发展了学生。所以, 杜郎口人成功了。

3. 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

我们教师虽然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我们也不能放手不管, 大撒手, 那样只能再回到那种“放羊式”的旧式教学子中去。小制作形成的课堂是灵活的、多变的, 这就更需要教师备课充分, 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备课堂、备材料、备应变, 备各种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现象。优化教学过程, 有意识地不断设置疑问,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4. 不断组织小制作比赛, 展示个性风采。

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比赛, 特别是复习课后, 这时学生们用学过的知识重新制作, 知识的再运用, 思维的再发散, 方式的再创新, 已经游刃有余了。当他们拿着自己新的作品展示的时候, 那种喜悦和激动, 那种“与人同乐”的幸福感, 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周斌原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 经常听课走神, 看了酒瓶扬琴后, 他有了兴趣, 在认真学完《声音》这章后, 自己竟然制作了能吹的药瓶竖琴, 能吹出不同调式的歌曲, 比赛时获得了特等奖。他进步了, 全班同学为他骄傲, 学校还给予他“小发明家”的光荣称号。

5. 材料多样, 要有所侧重。

我们周围的生活资源相当丰富, 大到废旧的电视机、电脑, 小到一张纸片, 一根头发都是很好的制作材料。但是, 我们要有所侧重, 不能统统回收, 像个垃圾回收站。如让学生们把收集来的材料按知识进行分门别类, 那些是和力学有关的, 那些是和电学有关的, 进一步划分标记, 这样使用起来就不会有盲目性。这种具有目的性的收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例如, 李丽红同学把自己收集来的螺丝帽、铁钉、铁丝、铜丝、镍铬丝等归成一类, 标上“金属类”, 把饮料瓶、可乐瓶、钢笔水瓶、酒瓶、药瓶等归成一类, 标上“瓶类”。

6. 要善于归纳总结, 多给学生以鼓励引导。

教师要经常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升华。比如, 铁丝提豆腐, 提不起来, 老师要立即补充用什么能提起来, 学生马上会用比较宽的丝带把豆腐提起来。这时, 老师引出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关系, 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上来。再如, 学完力学后, 拿出乒乓球, 让学生用它作为基本材料, 能做出那些小制作。学生们会说出:弹力知识、力的效果知识、浮力知识、气压和流速知识、势能知识、电学知识等方面都有运用, 这样利用小小的乒乓球把学过的知识做了简单的总结。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 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了肯定, 兴趣越来越浓, 探究和制作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

总之, 在教学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充分利用小制作激活课堂, 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潜力, 一个崭新的物理课堂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参考文献

[1]张治本.物理小实验[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

[2]阎金铎.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自行车上的物理小知识 篇8

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车闸上的学问

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車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自行车尾灯上的光学

上一篇: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抗疫先进事迹感悟心得下一篇:司法行政调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