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书心得

2025-03-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菜根谭》读书心得(精选5篇)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1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有句话叫:“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菜根谭》是我国古代学者洪应明所撰写的一部关于人生体验的奇书。

记得妈妈给我买得那一天晚上,由于缺乏亲身体会,我还以为《菜根谭》就像人们所说的天书一样难以理解。但在我认真阅读以后才知道,这真的是一本教育意义深刻的书。上面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它把我引入了一个新天地。从我阅读得第一天起,我就把它当成了最好的朋友。

而里面的故事更是让你如痴如醉,回味无穷。里面有名扬千古、无欲则钢的王安石;有两袖清风的于谦;有铁面无私的青天包拯........他们的清正廉明是我久久不能忘记的。里面还有人人皆知的磨杵成针、凿壁偷光、孟母三迁........它们都是鼓励我前进的航标灯。

看了这本书会让你感悟人生,拥有赤情侠心,还能让你返朴归真。作为一名小学生,你难道不应该阅读这本书吗

从《菜根谭》的开始,经历了几百年世事沧桑,但《菜根谭》将永远谱写着它那永垂不朽的文化。正如学者洪应明所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菜根谭》的书。这本书很奇特,它不仅有许多古文,还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借故事来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谓是: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这本书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作品,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千古不朽。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这本书里的道理非常深奥,有些竟是我们现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条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经遍体流血。商人劝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后来商人又经过那个村子,看到有一个白衣少年正牵马在路边等候他。原来少年是那条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个小精灵,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间去游玩,不料小孩子还以为他是条蚯蚓,就拿来树枝打着玩。今天,他的哥哥来报答恩公了。

其实我认为真的要做到事事以“行止在我”“进退有方”,还真是相当的困难的!书中有篇《多喜养福,去杀远祸》中所写道: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意思就是说:人间幸福不可勉强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础;人间祸害实在难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头,就是远离祸害的法宝。但是要如何平横和缓减那些压力呢?我想这恰恰写出了我的心声!幸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可以自产自余的!只有通过主观的努力,通过辛勤劳动,才有可能获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今日读《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菜根谭的读后感(五)《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对人世百态的领悟,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沉淀与积累,蕴涵深刻的哲理,读后耐人寻味。

最近我就读了一段: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它的大意是说:肝有病眼睛就会看不清,肾受病耳朵就会受影响。病发于人看不到的地方,却表现在人所共见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为人上人,就要先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

如果让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因为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我有一次独自在小卖店里,忍不住拿了几样小食品,我一会儿拿起来,一会儿又下。那时有两个我——一个想拿东西的我,一个不想拿东西的我。突然,我想起一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所以我到了最后也没有把东西拿走。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就是说,一有坏念头,人就变得鬼鬼祟祟。如果不做坏事的人,就会做什么事都没有紧张的情绪。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2

1.《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中如是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那么,答案就有了。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 应试的需要:

课改专家温儒敏教授曾说:课改原本就不是中考的对立面,让学生学得好、考得好,是无可厚非的。我觉得有一点是有目共睹、毋庸多言的,那就是只要是爱读书、多读书的孩子,他的语文成绩绝对是很优秀的,其他科的成绩也应该是不差的。

二、调研的方法——吾将上下而求索

调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到学校听课、查材料、检查图书室和阅览室全面、直观地了解师生读书情况;其二,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我设计了关于师生阅读的两份调查问卷;其三,和学生以及老师以不同的形式沟通、交流。

目的在于:

1. 具体地掌握师生阅读的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时间、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情况。

2. 了解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支持的程度、要求以及情况。

三、调研的结果——知我者谓我心忧

教师阅读的现状及原因:

存在的问题:教师对读书的兴趣普遍不高,许多老师所读的内容局限在“教案+教参,试卷+答案”上,大约有9.02%的老师能坚持阅读专业教育教学杂志,仅有少部分年轻教师能抽出时间阅读文学、小说等经典及现当代作品。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时间:由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检查验收占用了,老师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

2. 没有必要: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仍没有大的改变,一些老教师在应试教育的风口浪尖上已经逐渐自行打造出一套“应试宝典”,并在日常教学中游刃有余。他们只要将此宝典修修补补,就可在各类考试前面应付自如,还有必要读书吗?

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的内容较贫乏。大部分初中生盲目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男生长陷于刀光剑影之中,女生则迷恋于浪漫、虚构的爱情故事。

2.不能主动阅读。由于学生课上负担沉重,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籍,很难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 阅读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家庭课外书籍很少,学校阅览室无论是在书籍的数量、质量和开放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

四、思考与对策——问渠那得清如许

面对目前师生阅读的现状,作为一名自认为热爱阅读的初中语文教研员,我一直在想,对于阅读的推进,一己之力可以做什么?我想起了几个关键词:影响、引领、辐射,那就是:与老师们共同阅读,共同提高,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引领老师们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构建多个层面的“成长共同体”,因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

在阅读的推进上,我愿意做一个点灯的人,点亮老师们的心灯,和老师们一起,点亮更多的灯。把一本本的书带到学生们的面前,与他们一起兴致勃勃地朗读。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研究方面开展的工作来谈以下几点:

1. 搭建平台,营造阅读氛围

教师方面:组建了青年教师“读书成长班”,老师们确立了各自的自读书目,并将《论语》定为共读书目,采取每天在QQ群上发布一则的形式,带领老师们共同学习、诵读。对于教师各自的读书情况,则在学期末做读书展示。

学生方面:我首先做的是建立“班级图书馆”,要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自己喜欢的书读,能利用所有闲暇的时间来读书。我建议老师们发动学生,从多个渠道组建“班级图书馆”,另外,我还带领老师们开设“影视鉴赏课”,把影视鉴赏和学生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影视鉴赏课”每期都在群里招募主持人,主持人负责在群里下发通知,共享资源,分享感受。这学期共带领学生观看了三部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花木兰》和《风雨哈弗路》。其中动画版《花木兰》是由我来当主持人的。

2. 制度保障,争取阅读时间

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学期初我就明确告诉老师们,期中、期末考试不再考课内的现代文,这一主张得到初二年级老师们的一致赞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老师和学生们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从课本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并且建议老师们保证每周至少两节阅读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 活动促进,保持阅读期待

根据初中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能够使他们保持持久的阅读期待。在本学期举行的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听取了两节课后,我组织老师们欣赏了学生表演的的三个课本剧,学生精彩的台词设计、惟妙惟肖的人物塑造、投入忘我的演出状态引得老师“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并伴随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指导老师们开展以下活动:“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朗诵、演讲、读书交流会、阅读链接卡展示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

五、期望的愿景——诗情乘鹤排云上

钱理群教授曾这样描述过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牵着学生的手,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巨人的身边,互作介绍之后就悄悄的离开,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在一起心贴心的谈话,我只躲在一旁静静的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菜根谭读书心得 篇3

最近大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荐书、读书”学习《菜根谭》的活动。这是一本适合飞行人员及各个阶层阅读的书籍,是一本令人获益匪浅的修身养性教材。其中讲解的道理,犹如菜根一般,平时嚼起来平淡无味,如细细品尝,则回味无穷。

作为一名飞行员,在当今这个缤纷复杂的社会,我们需要辩证的对待心中的欲望。我们不能利益熏心,要保持心灵的纯洁,对物质,对利益要做到淡然,方能做到无欲则刚。我们需要保持思想上的进步与追求。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飞行,用智慧的心态对待喧嚣尘世,用阳光的心态确保飞行安全。“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此句话讲的是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即使平静的心湖也能掀起惊涛骇浪,即使住进深山老林也无法平静内心;而内心没有任何欲望的人,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会觉得凉爽,在闹市也不会觉得喧嚣。

飞行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更是一条需要不断付出努力的路。从最开始的招飞到地面理论学习,再到后来的航校学习,从一名飞行学员到飞行员,我们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飞行事业刚刚起步,对蓝天都抱有热情、憧憬和幻想,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谨慎、刻苦、认真和钻研的工作态度,方能让世人“观其末路”。“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这句话告诉对于那些事业失败的人,要回想他们最初的本意是要奋发上进,想有一番作为;而对于事业成功的人,要看他们能否保住晚节。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必须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让人明白:思想会被欲望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过是休息的场所,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其实,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菜根谭-读书笔记 篇5

《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但遣词造句工整如对联,和韵如诗词,唯美仿赋歌,睿智似警句。只言片语便描绘出世态人情,在中国文化圈广泛流传。它在修身养性方面对人的影响更是深远长久。

《菜根谭》中的“谭”通“谈”,书名来自宋儒汪信民所说的“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作者以小见大,告诉世人生活的真谛,清新超逸。书中有很多简明扼要的句子传达出隽永的含义,我所读的是郝凤波编著的版本,他的解读非常精辟到位,我摘抄一些自己很喜欢的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1)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与人尝。

2)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3)如同一切时髦的东西一样,一切荣耀或巅峰的状态都会被抛到身后或者烟消云散的。

4)快乐是自己的事,只要愿意,我们随时可以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到快乐频道。

5)现代人有一种通病,就是累,解决累的方法就是领悟活着是一种心情。

6)势力纷华,不近者未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7)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8)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诺,承诺是极为慎重的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会失去整个世界。

9)真诚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光泽更诱人的光泽。

10)拥有时加倍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坎坷人生的奋斗诺言。

11)贫穷本是困厄人生的东西,但经由奋斗而脱离贫穷,便是无上的快乐。

12)幸福是一种精神鸦片,它让许多本该奋起的人放弃了努力。

13)自然界里的喷泉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林肯

14)有人抱怨上帝,因为玫瑰有刺,有人却赞美上帝,因为刺中有玫瑰。

15)人生无常,当下最真。

16)时间,由无数个当下串在一起,每个瞬间,每个当下,都带有永恒的种子。抓住每一个当下,人生了无缺憾。

17)任何美好持久的事物都以真诚为基础,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18)快乐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的一剂良药,他价值千百万,却不花一分钱。

19)世界极静,只见灵魂独舞

20)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利用极短的时间,就能积少成多,从而给你所需要的长时间。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下一篇:前台经理述职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