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古诗(精选12篇)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赏析
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
时、地两方面把诗题只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下句从正面写,角度由外及内。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斜晖还是给人带来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
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巢乾”、“体轻”切
“晴”,“归飞”切“晚”。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乾巢之感。
作为语言中的一种修辞现象, 隐喻是更深层次的思维和文化的反馈。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心理活动和文化实践中的的深层次的展示。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无数的诗词以及文学典籍都证实了这一点。
二、隐喻在诗中的运用:
诗人捕捉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形象, 创造出新的意境, 隐喻让诗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得以图像化, 让原本诗歌中某些不可捉摸, 难以描述的抽象的感受, 通过隐喻所采用的喻体而变得具体化。这其中的关键是, 诗人利用隐喻所创造出的假设空间来解读真实世界, 借此摆脱现实的禁锢, 如果诗人将所思所感尽数采用写实的手法, 将大大流失隐喻的假设空间所能给与读者的无限的想象空间, 也会失去诗词因隐喻而含有的独特的美的意蕴。
三、隐喻与古诗英译:
在古诗英译的过程里, 通常优先考虑按照字面意思直译的策略。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上的鸿沟, 尤其是汉语中博大精深的隐喻文化, 能够成功采取直译且保留隐喻意蕴的几率不大。
作为隐喻大家的李商隐, 其诗文辞清丽、意韵深微, 善用象征、比兴手法, 作品的表达和阐释富有张力, 但对诗篇解读形成很大阻力。本文特选取他的代表作《无题》为例。全诗如下:“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许渊冲先生是我国诗歌翻译的大家。笔者选取的译文即为他对这首无题诗的英译。
TO ONE UNNAMED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And candles but when burnt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
At dawn i’m grieved to think your mirrored hair turns grey;
At night you would feel cold while i croon by moonlight.
To the three fairy hills it is not a long way.
Would the blue birds oft fly to see you on the height!
诗人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营造离别时凄婉哀怨的意境, 用春蚕之死, 比之恋人的相思, 绵绵不断的蚕丝象征着诗人情思;而燃烧中滴下的蜡泪象征着诗人忠于爱情的泪水, 委婉含蓄而有颇具内涵, “丝”和“思”的谐音运用堪称绝妙。诗人巧妙运用诸多静态意象, 烘托离别后的相思。在选择“东风”时, 许渊冲先生采用了east wind, 也有译者选用west wind, 王建开曾经表示“译者的根本任务是再现原文风貌, 不必越俎代庖, 代替读者思考”。许渊冲译本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诗意象。尤其需注意的是处理这类虚无飘渺、充满诡奇色彩意象。此外, 许渊冲使用了blue birds来表示“青鸟”, 一则易于读者理解, 二则, 据《山海经》记载, 西王母的身边有三只青鸟, 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人间既不能相见, 唯望在蓬莱仙山可以再见, 但是蓬莱无路, 只有靠青鸟传信。青鸟是神话中比作恋人间来往的信使。所以, 此处“青鸟”使用了复数。这充分体现了以许渊冲为代表的译者, 在处理古诗英译中, 不但忠实于原诗, 同时还充分领会诗人的言外之意, 尽力传达原作的意境。
唐代格律诗沿袭了南齐永明体四声律, 讲求严格的篇式、句式、对偶、音律, 被称为新变体的定型诗体——格律近体诗。它只要求押韵和规定字数, 不讲究平仄、对仗之古体诗的对称。李商隐的《无题》词句清丽, 意蕴幽隐, 充分展示朦胧美。翻译时, 译者应尽可能的再现原诗韵律美。但是中文作为声调语言, 其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律, 诗句中的平仄和字的音调变换无法简单地传递到英文译本中, 英文诗词的节奏多靠音节的轻重音来实现。
《无题》作为典型的七言格律诗, 每首八句, 两句为一联;每句七字, 两句一韵, 颔联和颈联用对仗。他压的是平声韵、偶句用韵、一韵到底, 在第一、二、四、六、八句的句末分别是“难”、“残”、“干”、“寒”、“看”, 都押在/an/韵, 分别为“残”、“干”、“寒”、“看”这里需注意的是, “为探看”三字的“异读”, “为”是去声, “探”也是去声, 而“看”是平声。在对仗方面, 这首诗的对偶及其精妙, 颔联中“春蚕”对“蜡炬”, “丝”对“泪”, 名词对名词, “尽”对“干”, 动词对动词。腹联中“晓”对“夜”, “云鬓改”对“月光寒”。这两联中不但实词对得工, 虚词如“方”对“始”, “但”对“应”也很自然、精巧。这样工整自然的对仗形式以及恰到好处的用韵, 增强了诗语言的形式美和音乐美, 读来琅琅上口。
四、结语
诗歌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成果中最精华的部分。传统译论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忠实”, 忽视译者在解读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汉诗英译, 其抗译性较强, 译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在与原诗对话的过程中, 善于发现原诗的各种意象并具体化, 在翻译中进行再创造。但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无范畴的, 译者应该在原诗所限定的框架内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一、李商隐诗歌中词语的陌生化现象
1.超常搭配,独特的意象组合
意象是诗歌最具魅力的成份之一,诗歌因为意象而变得充实丰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可见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李商隐的诗歌意象往往通过独具个性的组合,从而使读者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其中,“竹”、“坞”,“水”、“槛”,“枯荷”、“雨”的组合最具有特色。单列出“竹”和“坞”我们想到的只是竹子和小型的城堡,但当他们组合到了一起时,诗意就浓了,试想一个长满竹林的小小村落,清水幽幽,诗人独倚栏杆一直到黄昏,这是一个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图景。再看尾句“枯荷”,“雨声”。单就荷花枯萎,我们往往把它看作正常的时令变化使然,而把“枯荷”和“雨声”组合到一起,就让人心中升起无限的惆怅之情。李诗就是用这种简单而又不寻常的意象组合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意象突然变得情意绻绻,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词性的变化
“词性的变化,指的是一个词突破词语固有的词性,使其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临时承担另外一种词性的现象。”我们细读李商隐的诗歌,不难发现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不少词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这些词的词性变化使诗歌产生了陌生化的表达效果。如: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燕台四首》)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燕台四首》)
“楚天暮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晓别》)
以上这些词大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样不仅使诗歌语言在形式上显得简练,更使诗歌在意境的传达上更显精妙得当。如“宋玉无愁亦自愁”两个“愁”字,前面一个是作名词用,而后面一个却变成了动词。这种无法言说的惆怅之感,诗人仅用两个“愁”字便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看似简单重复却又回味无穷。最高明的技巧往往是在最平凡、最简单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李商隐诗歌悲剧性意象的成因
李商隐诗歌因为其独具个性的陌生化形式,使其诗歌风格从总体上显得深情缅邈,含蓄内敛。诗歌意象很大程度上带有悲剧性色彩,诗意核心朦胧多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李商隐这样的诗歌语言特色呢?
1.个人命运,经历决定其由外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
李商隐九岁丧父,家境比较清贫。但商隐自幼好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欲回天地”的抱负。他非常想通过科举考试成就功名。不仅拜一位精通古文的堂叔为师勤学古文,而且通过朋友结识当时名士令狐绹与其父令狐楚。并在令狐楚的悉心指教下学写骈文,然而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因党派之争而未能录取。第二次终于进士及第,可是在复试时却因为自己娶了李党王茂元之女而又遭到党派之祸。后李商隐辗转漂泊,第三次考试录取为秘书省校书郎,可惜好景不长,几个月便调为弘农县尉。因为李商隐的耿直个性,他注定无法在晚唐这样一个党派林立、腐败横行的官场生存。因此他一生穷困潦倒,再加上中年丧母、丧妻,使他在家庭、事业上屡受打击。最终以幕僚为生,天涯漂泊,真是“才命两相妨”,47岁就病逝了。
从李商隐这一生的经历来看,社会的黑暗与个人的际遇使他“一生襟抱未尝开”,正是这样一种人生经历使商隐心灵善感,由外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主观感受的表达。这种种生活上的不如意铸就了李商隐悲剧性的人生体验,特别是中年家庭与事业同时受到挫折使其悲剧性意思更加强烈。
2.晚唐总体诗风对李商隐的影响
唐诗发展到晚唐,诗歌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蓬勃向上、大气开放、积极进取的盛唐气象已经逝去。诗歌也渐渐变得脱离现实。文人们非常重视诗歌技法的使用和字词的推敲。贾岛曾为“推敲”、“敲”二字苦吟。“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题诗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苦吟》)可见当时文人是多么的注重诗歌语言的运用。李商隐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当然也免不了受到影响。比他稍早的李贺对李商隐诗风影响很大,李贺走的是一条奇谲险怪的诗歌创作道路,李商隐在一些诗歌创作中也沿袭了这样一种诗歌创作方法,如其在《燕台》四首便是典型。商隐在诗歌中也用到了很多似真似幻的具有迷幻色彩的词语如“阊阖天”、“桂宫”、“银汉”、“星妃”、“月浪”、“云屏”、“月娥”等等。
另一方面,温庭筠等婉约派的始祖把诗歌引向宫闱女性。诗歌创作逐步进入了一种婉约、细腻、深情缅邈的创作状态。这样一种诗歌创作的风格倾向对李商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商隐在继承了这样一种诗风的同时,更深一层的进入了自我心灵世界的拓展,把诗歌的深情缅邈发挥到了极致,从而走了一条以表现心灵感受的微观化的诗歌创作道路。
三、总结
《楚吟》作品介绍
《楚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211首。
《楚吟》原文
楚吟⑴
作者:唐·李商隐
山上离宫宫上楼⑵,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⑶,宋玉无愁亦自愁⑷。
《楚吟》注释
⑴此诗当与《楚宫》为同时先后之作。
⑵山上离宫即前篇所写之楚宫。
⑶长短:无论长短。即今言“总之”。
⑷宋玉《九辩》:“余萎约而悲愁。”诗人以宋玉自况,感慨身世之悲。张《会笺》云:“此亦荆楚感遇之作。”义山又有《宋玉》诗云:“何事荆台百万家,唯教宋玉擅才华?”义山每以宋玉自比,皆自负才华而感慨不遇之意。刘、余《集解》云:“作者所感本非一事。身世沉沦,仕宦坎坷,东西路塞,茫茫无之,值此楚天暮雨,江流渺渺,不觉触绪纷来,悲凉无限。”
《楚吟》赏析
此诗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认为是公元840年(开成五年)至公元841年(会昌元年)春李商隐楚游时所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定为公元848年(大中二年)夏作者离开桂管观察使郑亚幕府之后,留滞荆楚时作。两说何者为确,似难判断。
这是借吟咏楚国之事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首七绝。诗的前三句都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色。头两句写了四种景物。诗中的“山”指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离宫”是帝王正宫之外临时居住的宫室,此处即指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的楚宫,即宋玉《高唐赋并序》所写宋玉与楚襄王游览之地。“江”即长江。这两句采用顶针的句式,重叠楼、宫,加重加深其意,强调其主体地位,以扣紧题中“楚”字。头一句由“山上”到“离宫”,再到宫上之楼,由下而上,一层一层,把读者的目光引到最高处;次句又由楼而宫,由宫而江,由上而下,一层一层,把读者的目光落到最低处,给人以明显的立体感。“暮江流”的“流”字,又透露出时光流驰的无穷无尽。从此宫此楼出现之日,流到此时,以后还将流到永远。昔日的楚国已成陈迹,只有离宫依旧,暮江东流,景中充满古今变迁和岁月易逝的慨叹。
上面两句,已写出一派荒凉景象,第三句“楚天长短黄昏雨”,又用重笔再加渲染。这句取象构词,意含双关,构思非常巧妙。它既是实写眼前之景,“黄昏雨”三字,又暗用宋玉《高唐赋并序》中巫山神女自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的语意和《神女赋并序》所载楚襄王梦会神女事。“长短”二字既可作偏义复词,取“长”之义,形容楚天,因为巫峡一带,江两岸削壁千仞,对峙入云,所以只见长天,“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给人一种幽远莫测之感;又可形容暮雨,言其长长短短,似断似续,给楚宫蒙上一层如梦似幻的气氛,与襄王梦会神女之事相合。而上句之江特取“暮”江,此句之雨特写“黄昏”之雨,则是意在渲染环境的凄楚。
以上三句,可以说画出了一幅《楚宫暮雨图》。
暮色凄迷,凄风苦雨洒落江上,楚宫一片荒废,一切都牵动人的愁怀。所以结句说,当年宋玉对此情景,即使无愁,也会悲愁不已,点出全诗主旨。“无愁”和“亦自愁”对比成文,故为跌宕,更见出悲愁之深。
因为前面三句已把凄惋哀愁的气氛渲染得非常浓重,所以末句就显得非常自然。这“愁”表面看去仅仅是因景而生,实则也是语义双关。宋玉《九辩》说,楚国国势危殆,贤才失路,“坎廪(困顿,不得志)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余萎约(衰萎瘦损)而悲愁”。
此与上句用“黄昏雨”暗指襄王荒淫腐败,文意正是一贯。所以何焯评论说:“长晷短景,但有梦雨,则贤者何时复近乎?此宋玉所以多愁也。”(见《李义山诗集辑评》)可见作者用意。李商隐政治上极不得志,几乎一生都在幕僚中度过。所以诗中的宋玉,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诗中表现的,就是作者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怨愤,对统治者不用贤才的愤懑,以及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构思非常巧妙。诗中不实写史事,不发议论,而是用围绕主题的`各种有代表意义的景物,构成一个特殊的环境,用它引发人的感叹,以此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但三、四两句语含双关,整首诗也意义双关。以末句的“愁”来说,就有三层意思:宋玉因景而生之愁,宋玉感慨国事身世之愁,宋玉之愁亦即作者之愁;而这三者融为一体,不着半丝痕迹,意味深长无比。田兰芳称此诗“只在意兴上想见”(见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引),冯浩说它“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玉溪生诗集笺注》),正是讲它艺术构思的完美绝伦。
《楚吟》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楚吟》繁体对照
楚吟李商隱
山上離宮宮上樓,樓前宮畔暮江流。
《凉思》
作者: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解】:
1、永怀:长思。
2、倚立句: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3、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4、南陵:今安徽东南。
5、占梦:卜问梦境。
【韵译】: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
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李商隐:凉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
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评析】:
2.怎样理解乔治的两次激动?请作分析。
①“好吧,”乔治说,“散步,对我有好处。”他进到他的房间去找雨鞋。他感到一阵激动。
②刚一走上大街,冷雾就落在他的脸上,乔治可以感觉到一阵激动像电流一样流遍全身。
3.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4.“乔治想说的那些话又凝滞不动了”,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主题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担心女儿与这个优秀青年因相处不好而分手;害怕自己因此失去这个难得的交流对象。
2.①一向孤独内向、无人关心的乔治,因保罗邀请散步,有了交流的机会而异常兴奋;
②他走出封闭的自我,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内心被唤醒,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激动。
3.(1)描写春天的情景,展现大自然的生机,与主人公沉闷压抑的家庭环境形成对比。
(2)衬托乔治走出孤独、与外界交流的喜悦心情。
(3)照应题目,表达了对美好而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活的向往。
4.(1)结构上有回环跌宕之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先写乔治对生活有爱却不能说,受到保罗启发终于想说,但面对生活现实却又不能实现。
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诗 意象 特征
晚唐时期,李商隐的诗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诗歌艺术的顶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他的爱情诗深情柔婉,斑斓迷离,具有跳跃式的凄迷情思、非逻辑的意象组合,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朦胧、深邃和神秘,诗中所指似是而非、意味无穷,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模糊事实,以“隐弊”形式来表达自己深挚爱情的目的。
对于爱情,李商隐痛苦多于欢乐,迷惘彷徨多于柔情缱绻。与柳枝姑娘初恋的失落苦涩,与女道士宋阳华的深挚爱恋的悲剧,都使他陷于深深的苦闷之中。而与王茂元的女儿两情相悦,却因为这场婚姻掺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却使他卷入了党派争端的漩涡。李商隐将这种爱情的独特感受寄托在诗中,通过诗中构建的朦胧意象,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幽深沉思、无尽孤寂。为了更透彻、更深层地感受和领略李商隐爱情诗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探讨和研究其爱情诗中展现在读者面前最显白却又涵蓄的“意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意象特征之一——凄迷感伤
李商隐从小就遭遇不幸,其后又陷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对爱情执着追求但妻子早逝,造成他孤介的性格,使诗歌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感伤美。诗歌描写的大都是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以及诗人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追求。诗中意象多选择夕阳,残照,落花、破镜、哀筝、枯荷,将自己的悲情寄托于这些事物之中。这些残缺意象的选用,集中反映了他情感被阻、美好爱情不能实现的苦痛和煎熬,以鲜明的意象写出了等待的哀怨、希望的破灭、相思之苦,无奈之痛,其感伤美也是现实造成的诗人与所思之人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感情深笃,诗集中写夫妇爱情生活和离家外出怀念王氏的诗,写得感情真挚,但同样散发着丝丝感伤之情。如《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写远书不至,独寝人不堪忍受清冷凄寒;诗人通过空床、青苔、红树、落月等意象表达自己的孤寂凄凉之情;此外,他写的王氏悼亡诗,更是哀怨凄绝,感伤浓烈。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写出妻子逝去后恍惚怅惘之态,在沉痛的悼伤之情中织入浓重的身世之感和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何等感慨悲伤!
(二)意象特征之二——斑斓多姿
李商隐是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灵境遇,感情浓烈而细腻。他敏感多思,诗歌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无穷无尽的想像,借助底蕴丰富的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并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因而他爱情诗中的意象,有时缤纷绚丽,有时活泼空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以及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成为他诗中的意象。据不完全统计,李商隐爱情诗中出现的人物有仙界大神,有凡间人物,而且每人都有一个故事。诗中的境地有瑶池天庭等天上幻境,有人间具体的真实地名。这些意象的使用,表现了李商隐爱情诗超凡脱俗的魅力。
意象的丰富性在一首诗歌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明月”“暖玉生烟”等丰富的意象,表现爱情的甜蜜和迷惘,形象优美,意境深沉,想像神奇,隐约朦胧,韵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三)意象特征之三——迷茫朦胧
由于李商隐的经历、思想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诗中多用带有朦胧色彩的意象。在他的诗中,神仙痴语,世外物象比比皆是,诸如嫦娥奔月、王母下凡、弄玉吹箫、楚宫云雨……并以贴切而富有情韵和象征意味的词藻加以表现,使诗的意象蒙上了一层迷茫窈渺的色彩,像轻纱,如梦境,似雾里之花。这些缥渺、无定的物象、事象都具有一种忧伤而又朦胧、雅致而又无奈、艳丽而又梦幻的特征,表现出一种惘然、无奈、寥落、凄凉、飘泊等复杂的情绪。
在他的爱情诗中,一些片断的意象被组织在一起,使诗境更加虚化,进一步创造出朦胧情思和朦胧境界。这些片断的意象凄美跳跃,错落排比,虚虚实实,造给人以朦胧梦幻之美。如《无题四首》:(第一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全诗围绕“梦”来写远别之恨。出句以实境为梦境,对句疑梦境为实境,这些片断的意象和喻象错落排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诗人在恍忽迷离中一时的错觉、幻觉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情思和意境极为朦胧。
综上所述,李商隐善于用这些缤纷多彩、朦胧梦幻的感伤意象,表达那种凄迷伤痛的无奈情怀,因此,诗的内涵已远远超出具体情事,达到一种更高境界,诸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比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所表现的都是这种多层次的朦胧境界与浓重的怅惘、迷茫、感伤的情思。意象的交融重叠,现实和环境的投影对照,使得诗歌的情思和意象更深邃,更有魅力。他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追求,因而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层次感的诗歌,在唐代诗歌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华文出版社,2000.
[3]杨柳.李商隐评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2.
神仙不死之 “道”,人能长生成仙是道教哲学的核心命题。外丹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长生之道, 固然令人神往, 可是在服丹者一个接一个死去的客观现实面前,人们不能不有所疑惧了。李商隐的《华山题王母祠》便反映这种现象。
《华山题王母祠》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华山题王母祠》繁体对照
華山題王母祠
作者:唐·李商隱
蓮華峰下鎖雕梁,此去瑤池地共長。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3、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4、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5、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6、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0、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1、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12、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13、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14、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15、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16、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17、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18、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1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0、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22、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23、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2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5、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2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7、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2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9、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30、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32、悠扬归梦惟灯见,C落生涯独酒知。
3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34、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35、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36、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8、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9、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40、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试;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49-01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传诵的,他的爱情诗感情真挚,格调高尚,意境凄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扑朔迷离,情意绵绵,富有朦胧美和纯情之美,凄艳之美;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善于用典,以深化诗歌的主题。总之,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登上了爱情诗的顶峰。
一、漂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辞藻,使他的爱情诗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首先表现在主题的多义性上,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上就可以感觉到这种独有的魅力。他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如《锦瑟》、《嫦娥》、《柳》、《昨夜》等诗篇[1]。李商隐有意识地以此为一些意境朦胧、内涵深远的爱情诗作命名。用“无题”的方式来摆脱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意象是经过诗人主观色彩的加工,渗入诗人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物象,或者说是“意化了的物象”,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重要因素。为了追求诗歌整体的朦胧美效应,李商隐在营造意象时,不大去选取清新明朗的意象而是常借助于大量具有朦胧美感的意象,为主人公的爱情生活制造出哀怨凄迷的氛围,直接给人朦胧的美。
例如,《圣女祠》之二,是描写诗人与女道士恋爱的一首作品,几乎句句都有典故。“三里雾”、“五铢衣”、“衩头燕”,通过层层隐喻,描写了女道士的居所和服饰,透露出作者与她的恋爱关系。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这段恋情既留恋不已又极力掩饰的矛盾心里,从而体味到其中的暧昧情趣。这首诗也通过各种典故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之美[2]。
二、李商隐善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的诗境,融多方感触于沉博艳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李商隐的诗不太注意意象的外部联系,善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的诗境,同时又善用美丽的辞藻与事典,给人造成镶金嵌玉的感觉。再加上爱情与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成为表感凄艳之美[3]。例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抒写对昨夜一夕相对,造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那种灵犀一点的心心相印,该是多么珍贵。诗颈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形成相互映照,在心虽相通而身不能接的苦闷中,突出了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籍。“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描写了两个场景,一个繁华一个冷清。可想诗人在灯红酒绿的晚宴上,也许是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也许是因为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深人静之时又感到惆怅。总之,应官鼓声,一夜风流随风而逝。坐在马上心绪迷乱,失魂落魄,像风中蓬草一样投入一天庸常琐事中去。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一种无望而又无法遏止的追求,同时又在爱情描写中渗透多方面的人生感受,甚至与对事业理想的执著追求相沟通[4]。
三、从诗人的高尚情操中体现出纯情之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虽显得朦胧和凄美,但从诗篇的内涵和意境来说,更能体现诗人的高尚情操,从而也体现诗人对爱情的真挚和纯情、对理想的追求和纯情、对人生的感悟和纯情。
《锦瑟》虽是被历代诗评家称为最难解的诗迷,朦胧的意境中透出诗篇的凄美,但同样也透出了诗人的纯情。这首爱情诗突出的是精神美,很少有庸俗琐屑的描头绘足。在《锦瑟》中,不仅对“事”的叙述甚少,其实连“情”的痕迹也不明显,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熔铸成一个个哀怨动人、幽怨凄美的意象,在读者中引发丰富的联想[5]。诗人以锦瑟贯穿整个诗篇的同时,还安排了蝴蝶、杜鹃、沧海泪珠、蓝田烟玉四个侧面,作为锦瑟乐声的映衬。蝴蝶迷梦来表示乐声的飘忽,也象征唐王朝形势的激变。杜鹃悲苦来表示乐声凄厉,也象征诗人对唐王朝失国的悲愤。沧海明珠来表示乐声凄清,也象征诗人的怀才不遇之痛。蓝田烟玉来表示乐声平迸发,象征诗人不甘屈抑之情。
参考文献:
[1]凌丹樱. 试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悲叹伤情之美[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0:234-235.
[2]袁铭阳. 试论李商隐的爱情诗[J]. 语文学刊,2016,12:73-74.
[3]贺玉洁. 李商隐诗歌中的时空意识及其艺术表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赵鹤涵. 浅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特征[J]. 中國校外教育,2016,10:119.
[5]冉雪芹. 李商隐《无题》艺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七夕》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关键词:李商隐 爱情诗 感伤 悲叹伤情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又是大骈文家,他代表晚唐,而又超越晚唐。清初吴乔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1]“义山一生,善作情语”[2],最能代表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爱情诗。
对于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有着奇妙的魔力,使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所倾倒,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曾为它深深的折服。据苏雪林在《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一书中指出,李义山一生所恋爱的人有女冠、宫嫔、发妻、娼妓等四种。按照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员和洪范先生的考证,李商隐的感情生活有三个阶段:与女道士的恋爱仙梦;与柳枝姑娘的难圆情缘;与“元史夫人”的生死爱情。李商隐与宋华阳、柳枝以及其妻王氏等人的爱情关系也得到了吴调公、陈贻焮、董乃斌等人的认同。
在爱情的世界中,李商隐得到了无限的感伤和悲情。他在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痛苦的体验中,将爱情的百转千回的悲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无题诗,诗人将身处日落西山的唐王朝中的末世之感,力求建功立业却又郁郁不得志的身世之慨,爱情追求中的迷惘幻灭之感融为一体,表达他内心世界的情意之结。
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过于朦胧含蓄、隐晦曲折,但我觉得读李商隐的诗虽有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但并不给人以强烈的距离感,就算毫不解其意,也会不禁为其中真挚的感情、不得志的郁闷感伤所深深打动。尤其在他的诗境朦胧,色调凄艳,幽渺曲折的爱情诗背后,探寻他身上似乎身来的悲剧意识和身处哀世者对人生命运、爱情生活深沉的忧愁和感伤也是一件有趣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哀伤感携带着某种绝望感,无奈中夹带着点点希望,在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风格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悲情之美。这种爱情的悲剧于是产生了一种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和强有力的美感,这种根植在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悲叹伤情的美感,不仅仅来自爱情本身,其意蕴往往超过了爱情之本义的范围。
一、美在爱情间阻的感伤
“间阻”的实质是距离,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它既是现实时空中难以弥合的距离,也是抒情主体生命意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文化心理距离,而又是审美距离。“间阻之慨”是其诗作产生的驱动力,而同时又是诗作的情感内核,构成了诗歌的审美特质。[2]
如果说与宋华阳没有结果的爱情给诗人留下锥心之痛,直到晚年他仍还对这段情念念不忘,那么对与柳枝那段失之交臂的爱情,则让诗人抱憾终身。恋爱的过程还是結果都是一场恋爱的悲剧,搅动着诗人躁动的心灵,浓烈的感伤之美则印透在爱情诗的每个字词语句中。
春天的时候,义山与柳枝的爱情刚刚萌芽,却无奈世事弄人,人亦弄人,在冬天的时,柳枝已嫁于他人,从此姻缘错路。听到此消息后,义山感伤不已遂作《柳枝五首》: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面对这无份的情缘,诗人以蜂喻己,以蝶喻柳,不同类的不可结合,是无穷遗憾的感伤。
李商隐那段玉阳之恋更是把阻隔中的相思与执着追求的感伤发挥的淋漓尽致。末世的衰败、仕途的挫折,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早已投下深沉的阴影,企图逃逸到情感世界中去寻求点点安慰和解脱,但却无法抗拒世俗的压力。面对无果的爱情,诗人在忧伤、痛苦中徘徊,因此感伤成了李商隐爱情诗中的基调,他在朦胧的意境中将内心世界的情感体现出来。
也许与柳枝的阻隔之痛大多还停留于主观臆想,那么与宋华阳之间的间阻则演化为现实的悲剧。充满间阻之慨的爱情让李商隐受到的伤害是惨烈和持久的,在他的爱情诗中反复吟唱的低沉悲凉的间阻感伤让人为之动容,爱情就像情歌一样,痛也要高声歌唱,爱情的最高境界是永久的回忆,最凄美是遗憾。政治、爱情双重失意、无奈,政治追求的挫败与爱情体验的阻隔交感震荡,没有补偿,没法排解、无法遗忘,于是也就有了瑰丽缥缈的情调和凄迷婉转的风格,形成了幽忆怨断的感伤情调。
二、美在夫妻相隔的哀叹
李商隐的婚姻是严肃的,他对妻子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为爱情找到了归宿,也为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十四年夫妻生活中,离多聚少,党争祸害着这对坎坷夫妇相濡以沫的爱情,因此在他平生所写的有关王氏的爱情诗中,少见欢乐而多有哀叹,没有一首不是一往情深,不管是离情别意还是伤逝悼亡,无一而非深心之语、血泪之篇。
与王氏的婚姻使其陷入牛、李二党的分争之中,仕途也因此充满阻挠,只能沉沦于各地幕府,生活动荡不定,因而他与王氏大部分时间是分居两地。离别之情、相思无奈之意的抒写便成为王氏生前李商隐爱情诗的主要题材。在他哀叹夫妻相隔、渴望团聚的诗篇中大家最熟悉的当属《夜雨寄北》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恶远偏僻的巴山,萧萧落木的秋夜,本已落寞的情怀,面对眼前连绵不断的凄风苦雨,而又归期不定,诗人如同水涨池塘般漫涌的羁旅之愁和归期无定之苦,由稀到稠、由稠到浓,与夜雨交织,弥漫巴山夜空,“柔情似水,佳期如梦”[3]的惆怅,客子离人的悲凉以及宦海沉沦的失意,李商隐将悲欢离合的苦与乐全部溶化在秋雨中变成思归怀远的幽情,一个“雨”加一个“秋”积淀了多少离情别恨和孤凄、哀叹的情愫,这一点正如王蒙所说“没有汉诗修养的人当难以尽情体会的”[4]。
nlc202309011959
夫妻两地相隔,不得相见固然悲伤,但总还有相处的机会存在,最令人伤心欲绝的是爱人间的人鬼殊途。王氏的死对李商隐来说是生存意志的挫败,夫妻的生死隔绝则是生命之爱永远失落的绝望,李商隐把浸透身心每一寸肌肤的丧妻之痛、思妻之怀全部宣泄在他的悼亡诗中。王氏死后,李商隐为她写了不少诗篇,发为悼念,情挚意真,哀感动人。将死亡的悲哀化为一片孤寂和凄凉在诗中。
怀才不遇,政治上孤立无援的悲愤;曲高和寡,世无知己的悲哀;别妻原游,天涯孤旅的悲哀,李商隐把身世之感和亡妻之痛结合起来,形成了爱情诗哀叹、悲慨的情感底蕴。
三、美在心灵混沌的凄艳
李商隐的诗意境朦胧,十分难解,尤其是他所创的无题诗,更是他所处复杂的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心灵混沌的写照。
从表现的内容上看,无题诗多写离别相思,而且多数是抒写爱情的失意、幽怨、感伤、幻灭等带有悲剧性的情感内容,因此我这里认为大多《无题》之作可以当成爱情诗来解读,尽管可能表达的对象并不明朗,在歌咏爱情的时候夹杂着身世之感、家国之慨,但正因为多种情感的杂糅,使得诗意更加朦胧晦涩,增添了诗中凄艳悲怆之美。
抒写相思感伤的《无题》诗将悲叹伤情的艺术之美熔铸在诗人爱情体验的表现和心灵的记录之中,并且还能够通过环境以及景物细腻的传情,委婉地融入自身的情感,将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让人生的风景成为内心的回转,又让内心的回转成为爱情的九曲十八弯,诗人表达的感情和内心世界混沌幽咽,读者须通过联想、琢磨才能打开诗人苦心营造的心灵空间,这也是其诗的魅力所在。
如那首大家最熟悉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把它当作一首单纯的爱情颂歌你就会觉得很简单很美,正如刘学锴教授在他所著的《李商隐诗歌研究》中所提到的,这首诗“把双方历经磨难曲折的一系列悲剧性爱情经历全部隐到幕后,提纯出来的只是高浓度的感情琼浆,一种在历经艰难间阻的情况下愈益深挚忠贞的感情,一种殉情精神。”[5]只有充满了种种艰难险阻的爱情才会引起这样浓重的苦闷、迷惘、伤感、痛苦,但在消极中也有温馨的追忆,深情的期待,坚韧的追求,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帶着一点点的爱情至上的意味,这也是诗人所要表现的深刻而富于悲剧美的殉情主义精神。当然其中也可能寄寓着诗人政治上屡遭挫折后,既深感抱负难以实现,又执着追求的矛盾心理和精神苦闷。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是他永生的爱情。同时,宦海浮沉的坎坷经历,孤影飘零的羁旅生涯和仕途难通的悲剧命运也为无题诗准备了丰富的辛酸素材和凄凉的人生体验。与爱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乃至于对唐王朝的命运的忧思,化成凄艳诗篇。在这些凄艳的爱情诗世界中,包罗着点点滴滴细致的爱情描绘,交织着爱情追求中的苦闷和希望,低吟着爱情受挫时的空虚、怅惘。
李商隐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一生,自小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面对晚唐破败的残山剩水,面对自己爱情、婚姻生活的浮浮沉沉、聚合离散,李商隐不禁对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哀伤。感伤可以人人都有,也可以人人不同,每个人都有悲伤的情绪,每个人都在感叹爱情和人生,但尤以李商隐诗中的悲叹感伤显得细腻而精丽,凄迷而忧郁,扣人心弦且影响悠远。李商隐诗歌的感伤格调与风韵浓郁而灵动,凝重而飞扬,这种格调与风韵蕴蓄于诗人的全部作品,给人以永恒的魂牵梦绕、消魂蚀骨的美学享受。
李商隐用感伤、惘然、无奈、寥落、凄凉、漂泊之感,惨淡经营着个人的“百宝流苏”[6],却又将爱情的离愁别绪、悲叹伤情编织成一个美丽的殿堂。优美而凄伤的意境,凄婉动情,隐微幽深,“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7]。李商隐用敏感的神经感触着人生的各种体验,在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前途,甚至失去了生命之后,留下一声叹息、一片感伤、一段真情、一抹悲凉在抒写爱的诗,让后人和时间去玩味其中之美。
注释:
①吴乔《围炉诗话》卷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版。
②姚培谦《李商隐诗集笺注》,《无题》(八岁偷照镜)诗后评语。
③秦观《鹊桥仙》,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第38页。
④王蒙《双飞翼》,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第1版,第59页。
⑤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46页。
⑥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第218页。
⑦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2月第1版,第59页。
参考文献:
[1]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12月.
[3]王蒙.双飞翼.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第1版.[BFQ]
[4]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5]崔艳艳,曹娜.李商隐诗歌感伤情调的解读.天中学刊,第20卷第1期2005年2月.
[6]蔡燕.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论李商隐爱情诗的“间阻之概”.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1年.
[7]闵虹.李商隐——悲剧的人生感伤的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20卷.
[8]尹玉烨.饱蘸心血的爱情悲歌——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魅力.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年第1期.
[9]牛敏.浅析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与无题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李商隐的古诗】推荐阅读:
夜雨寄北李商隐古诗赏析11-21
李商隐的简介06-17
李商隐无题的翻译05-30
才华横溢的李商隐故事06-06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07-26
西溪,西溪李商隐,西溪的意思,西溪赏析07-07
嫦娥_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6-04
李商隐《锦瑟》06-08
李商隐 贾生09-27
李商隐:落花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