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信息化调研(通用8篇)
生产企业物流信息调研报告
调研人员:王昊、邱君、韩璐、李玉堃
昌乐县“三区”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及生产企业物流信息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1.11.21至2011-11-23
调查地点:物流园区
调查对象:园区内物流、生产及商贸企业及配货站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因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本次针对昌乐县“三区”建设物流园内物流相关公司的调研,我认为园区内的物流相关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一、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
昌乐县“三区”建设物流园项目是全县21重点项目之一,物流园区是昌乐物流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物流是一个十分明确的问题。但是通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目前中国尚无关于物流园区的政策。虽然昌乐在发展物流过程中出台了一些关于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还不是十分完善而且不配套。因此,发展物流园区还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发展物流园区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干预或控制,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而且只有十分有效的政府调控,企业之间才可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才可能按照规则运行,物流园区才可能健康的发展。
二、物流管理体制分散
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物流的发展涉及到政府的政策、交通、铁道、民航、邮政、质检、信息等相关部门。但园区的物流企业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尽管有的公司位置集中,但还是处于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状态。我所走访的物流相关公司只有中冶有4个经营网点(北京、太原、日照、内蒙古),恒坤物流有2个网点(潍城、昌乐)。管理体制分散是当前园区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现代物流观念薄弱
大多数企业没有摆脱个体经济的影响,习惯 “小而全”,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企业普遍发展较慢,存在“散、乱、差”现象,大多数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及仓储服务,很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也有服务稍微丰富的企业,像恒坤物流有洗煤业务、粮食物流的粮食加工等,都参与了物流加工,其余企业服务较为单一。
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自己建立信息平台,像恒坤物流的煤炭交易网,有的企业准备自己筹建信息平台,像三洲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有的企业自给自足,不建设信息平台,像合德工贸,有的企业委托配货站联系各方车辆,信息渠道单一,甚至闭塞。
五、物流人才短缺
调研项目中有一项是企业在岗员工人数以及获得物流专业机构认证的专业物流人才所占的比例,通过调研发现,昌乐“三区”建设物流园内的物流公司大多数不注重员工的学历,更加注重员工的其他素质,比如吃苦耐劳、社会经验丰富、有没有驾驶证等等,极少有具备物流师资格证的员工,而且男女比例差异很大。
六、企业提出的问题
恒坤:
1、牵扯铁路专用线建设的电线杆的迁移;
2、认为企业西面的齐城加油加气站紧靠东肖村墓地,再往东就是合德工贸的危险品仓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提前告知下一步修建铁路专用线会征地、拆迁。
合德工贸:
认为交通稽查查车理由牵强,希望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前,保障车公司车辆的权益。
中冶、三洲等公司在肯定园区管委会的工作的同时希望下一步加强沟通。
七、配货站调研
我们主要调研的昌盛物流园内的几家配货站,通过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规模性,没有固定专线,只要有货有车就做,“散、乱、差”。
2、现在运用的是物流通,即原先的潍坊货运网,信息量很大,但是普遍反映该信息平台货源价格低,生意不好做。在提
到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时,大都表示要求货源信息量更大,3、物业管理属于昌盛物流,配货站对物业的管理比较满意。综合性、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同时也是指挥、管理和信息的中心,通过园区将信息集中,达到指挥调度的功能。现代物流企业面向的是供应链管理环境,没有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几乎无法展开在市场中的竞争,但是信息化的风险和巨额的投资又使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观望不前。物流园区引入技术较为成熟的信息系统,一方面是县区物流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引入技术较为成熟的信息系统会将这些企业在能力和管理上整合起来,同时也会整合园区内各企业的信息系统(比如恒坤的煤炭交易网以及在建企业三洲要自己建立的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挥管理中心,会提高了整个园区工作的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中小物流企业获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优势,逐步建立起具备现代管理水平的园区企业的制度和文化,从而推动了整个园区产业管理的信息化。因此,我们认为当前重点是多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借鉴一些成功典型的经验,结合昌乐县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办法,探索创新管委会发展的新道路。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我校“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提高物流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使我校培养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围绕学校“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深刻领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围绕2013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2 调研对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成员于2014年3月2日至2014年7月6日期间走访或电访了苏州物流商会、苏州育华培训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苏沪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涵盖了行业商会、物流培训机构、物流企业、货代公司、加工贸易、加工制造)就苏州物流发展状况、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习、相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职业能力、企业内部物流(特别是商贸物流)专业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需求情况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1份,并通过EXCEL进行数据分析。
3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访谈法。
4 调研内容
4.1 行业发展趋势
苏州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有长江、运河及42.72公里可利用岸线资源,临近长江入海口,是江海联运最理想的节点;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形成了“一纵二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截止到2011年底,苏州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2415公里;苏州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年发货运量300多万吨;苏州的航空运输主要凭借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及苏南硕放机场,苏州距虹桥机场仅70公里,距浦东机场为150公里,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3公里。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2013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1.89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长6.8%。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81.5亿吨公里,增长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社会物流总费用199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8.7%。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据专家测算,苏州各类物流从业人员在100万人左右。苏州市物流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从事仓管人员10万人,快递业务的人员近5万人。
4.2 物流人才需求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物流管理服务业应用型人才,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按每年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每年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
苏州市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城市之一,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同时苏州又是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因此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看,目前我市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三类企业:一是制造企业占54.1%,如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二是商贸企业占24.3%,如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岗位;三是物流企业占25%,如理货、配送、拣货、快递等物流岗位。
5 调研分析
5.1 调整专业方向,满足企业需求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苏州是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据估算苏州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笔者获悉,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招生规模小,但都在努力探索,细分培养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的人才“不专”也“不精”,虽然就业率还可以,但从事物流工作的只有一半左右,且大部分在小的货代公司或快递公司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不断人才需求的需要,还要确立专业方向,培养“又专又精”的人才。
5.2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看,苏州物流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占54.1%)、物流企业(占25%)和商贸企业(占24.3%)。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苏州物流人才需求集中在操作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析:第一,到2013年第一季度,苏州企业数量突破37万家,其中生产制造类企业134267家,贸易经营类企业66005家,对外贸易类企业17072家,信息技术类企业7213家,旅游类企业1829家。而制造企业存在内部物流,具有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以及行政办公用品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第二,苏州又是一个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苏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9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757.06亿美元,增长0.6%,进口1336.42亿美元,增长2.0%,分别超全省平均增速0.7、0.5和0.9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在全省占比分别达56.2%、53.4%和60.2%。巨大的进出口业务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对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第三,2013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5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发达的商贸业,带动了国内物流配送产业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对快递、仓储、配送、制单等物流岗位人才的需求。
5.3 加快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6 调查结论
6.1 正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2 构建“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
6.2.1“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根据企业需求调研结果,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企业需求,建立和实施“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课堂教学、实训室理实一体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创设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实习贯穿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具有较好实践操作能力及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专业岗位及相关技能证书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同,“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感知: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完成职业模块的各项初级训练,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和苏州市通用英语初级证书,并通过参观、讲座、参加企业冠名技能大赛等形式指导学生感知职业,了解岗位人才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职业准备: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职业模块的核心内容训练,完成基于岗位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展开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等实训项目,考取助理物流师、国际商务单证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证书。同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将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习惯渗入到教学中,学生通过仿真实训,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三阶段———职业体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把部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移师企业实习,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履行其实习岗位职责,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学校通过三方协议、校企共管、学生返校、追踪调查、实习总结等方式确保实习的规范化。
6.2.2 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以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定位及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如2图所示:
6.2.3 优质特色教材建设
就目前来说,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相对比较完善,但实训操作教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理念及技术相对比较滞后,为顺应实践性教学需要,由专业教师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和编制本土实用性的教参、教辅资料,编写《仓储管理与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优质特色教材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或用于进行省、市技能大赛的培训。
6.2.4 实行“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和探索。
(1)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实用性与基础性的统一。现代物流是将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以仓储岗位、货运代理和电子商务等岗位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践,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使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技术方向有特长。密切产学合作,注重该专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2)在教学手段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6.3“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心,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推荐专业教师担任企业访问工程师、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让其获得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证。目前,我校具有4名高级物流师,3名物流师,他们为专业建设、(下转第270页)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等主要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6.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6.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各类社会人员职业培训为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不断更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建设并完善物流综合实训室、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助理物流师实训室、供应链管理实训室、德意通收银员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用友ERP沙盘实训室等功能实用的实训室,新建报关模拟实训室、3D物流实训室,主要设备价值总计350多万元,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并加强实训基地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地方物流技能训练与物流职业培训“共享资源”平台。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6.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拥有了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伟中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关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同时又为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院校目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中基于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初步探明了企业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认知,提出了“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模式,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企业需求,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7-49.
[2]彭后生.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物业,2010,(3).
[3]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过程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2).
[4]冼碧霞.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2,(7).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行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进步。本文通过分析物流信息化及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对策,以期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物流企业 信息化体系 构建策略
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宗旨是追求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经济效益,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立足之地。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标志,而构建物流信息化体系是物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对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信息化概述
物流信息化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物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及传递的一系列活动,以加强物流过程中的控制,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美国物流企业已经普遍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条形码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速度,基于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物流企业信息传递,已经实现无纸化发展。而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应用运输管理系统及仓储管理系统则大大提升了运输及管理效率,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客户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透明化,则又推动了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虽起步较晚,但现阶段物流行业的发展也逐渐渗透信息化理念,这对于提高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根据2012年12月国家物流信息中心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企业信息化趋势加快,但是信息化水平仍旧处于起步阶段,整合处理采集到的企业信息存在着诸多困难。如广州吴康物流有限公司,虽已建成广州现代物流网、广州物流信息网等信息平台,但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建设的公共信息平台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存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不足,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标准,孤岛现象等问题。
三、构建完善物流信息化体系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
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发展氛围,对此,政府应当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自由配置,同时制定相应的物流产业政策及配套政策,如鼓励大型物流企业进行上市,通过融资及再发展,给予大型物流企业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及低息优惠等政策支持,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这方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郑州航空港取得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资格,申报保税中心B型成功。2012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完成进出口额285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55.1%,在全国32个综保区中位居第二,当前仍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由此可见良好政策环境对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2.实现一体化发展
物流企业一体化的构建,其核心在于供应链及物流,就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对于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缺乏关键技术,且经济合理性差,对此,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物流技术研发,针对现代化物流核心技术进行研发,以降低关键技术的应用成本,这不仅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促使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技术,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及市场竞争力。远成物流集团创建于1988年,已具备公路铁路干线运输、仓储服务及城际区域配送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近两年来,远成集团加速构建仓储与区域配送一体化,建立自己的评估管理体系,已构建以物流订单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实践证明,一体化管理系统极大提升了远成集体的市场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个集团的经济效益。
3.建设专门的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构建信息化体系的基础。对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应以标准化和革新化为原则,应用现代化技术如扩展标识语言等,通过应用这些功能强大的编程及数据库工具,允许计算机存储和传输相关数据,并保存数据的结构及内容,再通过将这些数据和内容传输到专门构建的信息平台上,与企业内部人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提升运作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联想集团作为中国IT业的龙头企业,最初,联想并没有自己的物流公司,运输配送业务大多采用第三方物流形式,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联想集团通过多年发展,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配送系统,通过构建物流信息平台,联想的平均交货时间从20天降到5.7天,存货周转天数从35天降到19.2天,应收账款从23天减到15天,订单处理量人均13个增加到314个,供货满意度及交货准确率也都明显优化,联想的物流效率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客户满意度及市场竞争力都显著提高。
結束语:面对现代化市场发展状况,物流企业构建信息化体系是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尚不成熟,但构建信息化体系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积极构建内部信息平台,实现一体化发展,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东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郑书渊.浅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5).
[2]林洁鹏,王东,郭开仲.广州市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再思考.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12(12).
【项目任务】
1.调研物流信息采集、传输、存储、跟踪定位常用的几种方法,典型企业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或者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
2.选择2到3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走访,并记录它们的规模和使用信息化度。
3.撰写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调查报告,完成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项目分析】
该项目主要是通过网上信息收集和走访企业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理解信息、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掌握相关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企业信息化情况。为以后的项目的实现做铺垫,并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项目实施准备】
(1)确定调研的内容:物流信息采集、传输、存储、跟踪定位常用的几种方法,典型企业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或者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原因及发展趋势。
(2)制定调研计划。围绕调查目标,明确调查主题,确定调研的对象、地点、时间、方式,并确定要收集哪些相关资料并作好知识准备。
(3)调研实施: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班级情况,每组7到8人,设一名组长。企业调查时带上调查工具,比如:笔记本和笔;情况允许的话可以带上照相机和录音笔。
(4)整理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对每个项目小组的调查的结果,可以适当灵活体现成果,形式上不一定局限于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小论文、小作品、方案等多种形式。
(5)本项目时间安排:网络上收集材料2到4课时;企业现场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注意事项】
(1)调研企业的对象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分组中项目安排中要予以体现。避免得出的结论以偏概全。调研的内容要尽量具体,注意所得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效性。
调研对象:青岛开发区淳远物流 调研方式:QQ交流访谈
调研问题:调研过程中,淳远物流客服人员介绍了公司概况的同时,也提出了企业在发展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说,淳远物流是青岛开发区物流行业的缩影。随着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建设的展开,青岛开发区的物流需求正逐年上升,增幅将达20%~30%,表明开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非常大。虽然青岛开发区的物流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开发区,多数企业的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部分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青岛开发区各类物流公司数量较多,大多规模都比较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金、营运能力先天不足,妨碍了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影响了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进一步拓展。(2)投资渠道不畅,投资主体不能多元化,企业资产并购、转让、整合困难重重,发展缺乏资金支持,特别是由传统储运企业转变而来的物流公司发展受限更大。
(3)不同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多头管理,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区域结构不协调,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多数企业在流通体制转变过程中未能及时转变经营观念,物流运作效率低下。
(4)少数企业偏重于追求经济效益,违背市场诚信原则,无序竞争,行业整体信誉度不高,致使制造业和流通企业在委托外包物流业务时顾虑重重。青岛开发区少数物流企业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行为反映了商业信用的严重缺失,也使得以合作信誉为前提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实施变得十分困难。(5)物流成本高,资金周转慢,运输效率低。这些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通病,在青岛开发区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这也是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要点:
(一)第三方物流实现一体化 淳远物流认为:一体化是第三方物流制胜法宝,IT与物流业务的融合,信息应用创新与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制造业和商贸业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以每年20-25%的速度高速发展。近年来,除了早期的外资企业,国企和民企也纷纷加入到物流外包的行列中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采用使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更加凸显,IT带来的规范化服务和信息服务为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1)IT系统整合优化。中国物流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比较领先的企业基本完成了比较健全的涵盖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搭建。中远网络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曾分析指出,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三类,央企由于自身强大的业务需求进行了大而全的IT系统部署,小型物流企业则立足于特定行业和区域,追求精而专,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寻找到了良好的增长方式,在大力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每个行业IT系统的建设都要经历从分散到统一、从信息闭塞到信息畅通的过程。物流企业当前的特点是部门级应用和信息闭塞效应突出,缺乏统一的面向客户的物流业务平台。尽管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由于IT系统建设没有清晰的IT规划,打通各个业务环节进行IT系统整合存在一定难度,但更大的阻力在于跨流程的整合、机制和管理的问题。目前,多数企业还做不到信息完全共享,信息用于有效决策的部分不多,而处于这个层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约占总数的80%。在经历了电算化、业务IT化之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关注IT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整合、优化,全国网络的管理和设计以及业务系统和客户系统的捆绑、完善。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也开始着眼于客户服务,思考如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IT系统与客户捆绑在一起,实现协同化。未来的物流企业和产业将是完全依赖IT的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思考IT系统的覆盖是否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否能够灵活应对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变化。如何从供应链的角度为客户提供完整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未来的物流将不再是IT下的物流,而是物流下的IT。IT不是用于支持物流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与物流紧密融合,是完全IT化的物流。IT与物流不是供应与被供应、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而是像围城一样,两者实现非常紧密地捆绑。未来的物流IT一定是一种引领商业变革的IT,如何用IT迎合业务模式的变革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不竭的发展动力。除了业务流程整合优化之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开展智能化的工作,帮助客户做物流规划等增值服务。比如为客户提供更优化的方案设计,如何更加合理地进行企业布局、仓库布局、装货、路线优化等等。通过IT计算出更优化的网络布局方案,从而帮助客户降低成本。
(2)关注B2C电子商务。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4.57亿,而网购市场有2亿人的规模,人们的消费习惯经过淘宝、卓越亚马逊、凡客诚品等电子商务企业的培育已经日趋成熟。产业大背景的欣欣向荣使很多B2B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关注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需求。对于中远网络和母企中远物流来讲,电子商务尽管不是优势行业,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成熟,中远物流和中远网络不会局限于做物流和系统供应商,可能会选择向电子商务转变,去打造电子商务需求下的物流公司。如果一个企业只考虑编程开发等传统优势业务,发展空间有很大的局限。只有将本身的业务与实体业务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B2C物流要求的服务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多,因此第三方B2B物流企业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并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3)缺少标准化解决方案。西方国家物流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50%以上,物流产业才能形成。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层面或某一环节上,并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流通整个供应链的全部服务。由于物流行业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就很难产生,标准化也成为产业链上各家企业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IT系统以自主开发为主。自主开发尽管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很强的个性化需求,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可以融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思想,但也存在定制开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的问题。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目前的系统对接大部分采用的是“B2B”的方式,每个客户对应一个接口,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提供大量的接口。在双方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客户在其中占据主导角色,基本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去改变自己的系统规则。青岛开发区的物流企业在向现代物流转型之际,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再造,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在国外大型物流企业携先进的管理技术及资本优势大举进军青岛开发区物流市场的形势下,广大物流企业应加快研究和探讨促进物流市场发展的对策。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重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行业信誉建设。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岛开发区的物流企业应先求生存,再图发展,树立以用户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开发和拓展物流需求,在现有的市场领域内做大做强,加强企业间的横向或纵向联合,进一步拓展市场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青岛开发区的物流企业应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更要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只有整个行业的信誉提高了,货主企业才愿意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公司代理,物流市场才能越做越大。
(三)推进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1)信息化是物流发展的神经中枢。青岛开发区需要在加快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互联网物流信息服务供应商、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信息化进程等方面做以下工作:一要推动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优化物流管理主要靠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来推动,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优化。二要推动智能运输管理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构建口岸的公共信息系统平台,推动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三要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2)标准化是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标准化把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青岛开发区经济社会外向度高,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发达,因此,实施标准化物流更具有现实意义。
成功案例:
青岛淳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经贸部批准的一级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承接各种海运、空运进出口、海空联运、内陆沿海运输的业务,并为客户提供进出口代理报关、商检、仓储、分拨及相关服务。
在空运方面,淳远物流在空运方面的优势也是非常突出的。由于业务量的增加,已经与多家航空公司联合,包括UPS,Y8,KE,CA,SC等,并有自己的优势价格和代理网络。
清关方面,淳远物流拥有自己的报关行,可以代理进出口等清关业务。优秀的报关人员和熟练的报关技能,让该公司在报关行业中日渐突出。
自人类从事生产活动起,就有了储存和搬运活动,可以说物流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物流活动基本上完全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物流的巨大潜力未被有效挖掘。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贸易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的增值服务、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凸现,强调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
与此同时,与物流相辅相承的信息流也跃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流的内涵由原来的单一流向,经过不断的演绎向多样化、层级化、网络化发展,信息管理已涵盖了物流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创造物流信息化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和共享,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中国物通网物流行业的信息平台,它的功能主要包括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支持、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服务托管等。这种依靠物理平台或虚拟平台从事物流活动和交流以及发布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建立物流信息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物流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也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创新发展
我国物流企业要想降低物流成本,就应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通过“信息流”来疏导“物品流”,通过发展物流信息化来准确配置物流,让物流企业的发展更具有目的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用,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可以这么说,“传统物流+信息化”就构成了现代物流的核心。
1 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我国物流发展已经进入到现代物流时代,现代物流的重要核心就是信息化,现代物流的管理需要大量丰富而准确的信息,任何信息的失真或者遗漏都对物流的整个系统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影响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连锁反应则影响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流系统产生的效益来自于整体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下降。而这一切和及时、畅通的物流信息流辅助分不开。
物流信息化,即指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装备和信息平台等,围绕物流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服务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流产品的供求两方与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构造出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从而达到全面满足经济发展的目的[1]。现代信息化的物流采取信息化管理并采用自动化设备对商流和物流过程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指导物流活动。信息流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始终,起到了事前预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反馈的作用。
2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物流企业近几年的发展做出如下结论:“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整体水平仍不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努力,还要向信息化方向多投入,其必要性有如下几点:
2.1 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提供标准化的基础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两方面原因导致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效率大打折扣:一是信息的发出方和接受方信息不对称,二是每个人的操作管理方法不一样。但在信息化的企业运作中,所有岗位的职能和权限已经被定义好,只需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即可。即使出现其它问题,依靠信息化系统也可以快速找出问题。
2.2 信息化是企业集团化运作的必要条件
物流企业信息化包括“五流”,那就是单证流,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五流合一”就构成了信息化的链条。将这几种流的信息通过数字化传递,即使身处异地办公,但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共享这些信息,没有任何延误,没有空间距离,这为异地分工协作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2.3 信息化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采用人工核算,这样做的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且准确性不高,同时人工核算和采用电脑核算相比,成本很高。但企业财务信息化以后,系统会收集所有的费用产生,根据其特点将其分门别类。管理层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财务数据,借助信息化系统分析问题,控制成本,做出调整,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的资金链,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整体的水平和程度都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没有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所以我们首先要认清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才能奋起直追先进国家的水平。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物流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系统的企业运作管理机制,但更离不开高素质人员的操作,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物流信息化人员的工作知识缺乏,技术不过硬。除此之外,企业没有规范的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及数据备份等管理要求,导致数据错漏、编补、差误,甚至某些基础数据根本就是无效的。一旦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采用一些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支持时,如数据分析预测、数据挖掘进行知识归纳等,却发现没有可靠的数据可用。
3.2 物流信息标准化问题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标准化问题,比如物流信息的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这就给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换带来难度,信息失真情况严重,资源得不到良好配置。因此,要想准确、高效、迅速的传递信息,必须加强对物流信息标准化的规范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提高物流的效率、效益以及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
现有物流信息平台的规模较小、效率较低。国内目前从事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司、企业虽然很多,建立的物流信息平台也有不少,它们的技术途径包括电话、短信、寻呼台、互联等,也有部分市政府投资建设的物流信息项目,但普遍的特点是规模较小、效率较低,不能及时有效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物流信息服务。
3.4 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过高
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总体来说还比较低,这也导致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非常大,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据世界银行的调查,美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9%左右,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25%。此外,我国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而发达国家一般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
4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对策
4.1 强化培训和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要一支既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背景,又熟悉企业管理的队伍,对于企业来讲,应专门成立物流信息管理部门,引进相关方面的技术人才。要求有具备熟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熟悉物流服务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统计学、运筹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企业应建立物流管理人才吸引和培训机制,吸引优秀物流专门人才进入企业,提高企业现有人员的科技素质,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
4.2 加强物流企业的信息标准化
物流企业的信息标准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将要应用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拿我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我国的汽车企业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就需要信息系统把物流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要实现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单位之间物流活动的协调,根治上下游单位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反应速度慢等问题,关键在于在上下游单位之间建立起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其基础就是物流信息标准化。
4.3 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是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桥梁。通过对各个区域内上下游单位的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对公共物流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各种功能的实现。通过信息平台,商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可实现动态实时和可视化功能,实时掌握整条供应链动向。同时,物流企业也可通过平台实现与生产销售企业物流数据共享,实时掌握商品物流的流向和流量。上下游企业借助信息技术使整个供应链的数据交换速度加快,数据准确率增强,同时也提高物流企业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的反应速度。
4.4 将企业物流活动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
网络己经成为用户和企业,上下游企业间最大的沟通媒介。网络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用户的购买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变化使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迅猛增长之势,电子商务己经成为现代物流运作的必要手段。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减少了信息延误,提高了运行效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采购,配送和售后服务,促进生产企业更加贴近市场,与生产企业共创双赢模式。因此,要大力推动行业电子商务的建设,有效推动企业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结合与发展。
4.5 加强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扶持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作为一个年轻事物,要想在物流企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调整现行政策法规,理顺行业监管环境,适当放松政府的限制,给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政府需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工作,提高物流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素质;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新兴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完善吸引国外专业人才的机制,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晗.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7):72-73.
[2]李静宇.物流信息化进入创新时代[J].中国储运,2011,(04):39-40.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设计原则;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0-2
0 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物理管理信息化水平,只有保证了物理管理信息化水平,才有可能促进我国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来看,物流管理信息化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不足;工作人员缺乏物流管理工作意识;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比较落后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工作时,一定要保证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改变以往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不断培育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原则
1.1 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可得性
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保证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可得性。首先,客户在下单时,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储存,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要保证信息化系统具有把书面信息快速准确地转化为电子信息的能力。其次,信息系统应该突破空间的限制,保证客户能够搜索到最快捷的获取方式。由此可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可得性的重要性。
1.2 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精确性
目前,从狭义上的物流信息准确性来看,企业要想保证物流作业和管理达到一定的平衡,就应该落实实际存货跟物流信息系统中提供的存货记录的一致性。从广义上的信息准确性来看,企业不仅要保证信息可得性中提到的书面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保证物流流通情况与管理系统中显示数据信息的情况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精确性,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1.3 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及时性
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就应该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从而保证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及时性。同时,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应该及时向客户和企业提供物流快递的反馈信息,让客户和企业双方都能够及时了解物流信息。如果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更新的物流信息不及时,那么就会使得系统显示的信息与实际的物流情况有很大的偏差,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物流管理的风险概率。
1.4 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
在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中,企业还要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企业在设计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时,应该保证界面的美观大方,只有这样,才能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才能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美观大方的物流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为客户营造舒适的氛围,同时又能够使客户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客户对信息有多样性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该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性能,从而为客户提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最后,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保证界面的有序性,从而提高客户的使用效率,减少操作失误的情况发生,最终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1]。
2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工作人员缺乏物流管理工作意识
从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的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都存在管理思想落后,物流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有的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只是局限在搬运、运输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物流管理对企业稳定发展的作用,从而使得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此外,目前,很多的企业都选择自营物流方式,这体现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局限性。
2.2 企业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人才
据相关调查显示,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不足属于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为了节省成本,都会让其他的工作人员兼职物流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熟练掌握物流管理信息化流程[2]。与此同时,有的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并不了解物流是什么,从而影响了物流操作的进度,抑制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3 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比较落后
虽然目前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还不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比较落后,比如,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都使用条码技术手段来管理物流,但是,由于我国的技术手段有限,从而使得条码技术使用率比较低。此外,由于开发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我国资金管理有限,从而影响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3]。
3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通过以上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应该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定期对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做培训,提高他们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知识,不断转变他们的工作理念,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具体如下:
3.1 培育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
人才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要想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完成,就应该加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育。目前,物流管理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性人员,他们都普遍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多招聘一些懂技术和业务的专业人才,不断充实物流部门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实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采取人才定岗的方法,根据员工的特长和知识水平来决定员工的岗位。现代物流是一种增值服务体系,设计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人员应该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依靠现代化先进技术来进行物流管理[4]。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并建立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够胜任物流管理信息建设工作,从而保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对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视
在具体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视,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物流管理目标。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制定物流管理目标时,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把企业地理特征、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状况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地考虑问题。第二,企业还应该采取定量方法来判断企业物流管理能力,保证数据流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3.3 加强物流技术管理
针对企业的物流管理来说,物流技术属于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企业应该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管理手段,其中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化标准、ERP信息技术等。总之,提高物流技术管理水平,能够促进资源管理信息化、账务管理信息化、代码和参数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我国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竞争地位,就应该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找到传统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知识,同时,还要多引进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技术,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张念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2] 杨文黎.我国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
[3] 赵一平.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4:28.
【物流企业信息化调研】推荐阅读:
企业生产物流的调研07-23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分析07-06
申通物流企业调研报告10-27
开发区第三方物流企业调研分析09-11
当前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影响07-21
企业物流发展论文05-24
企业生产物流案例06-20
物流企业实习心得10-15
物流毕业论文--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05-27
企业物流的调查问卷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