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人员管理制度(精选9篇)
一、目的:
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我院新增储备护理管理人员不断增加。为了促进我院储备护理管理人员的成长,提高应急能力及危重患者的抢救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护理技能及综合素质,为以后更好地胜任护理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制定本制度:
1、轮转人员范围 :现有科秘书、储备护士长及科秘书、护理骨干。
2、轮转方式:
(1)、护理部根据医院护理工作情况进行统一安排。(2)、每年轮转1次,每次1-2人。
(3)、护理部制定《储备护理管理人员轮转鉴定考核表》,采用本人自评及轮转科室护士长临床考核的方法。
二、轮转要求:
1、科室按照护理部制定的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安排高年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
2、轮转科室应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搞好专科理论、专科护理技术的培训,注意作风养成,培养提高储备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及危重患者的抢救能力。
3、轮转人员要服从工作分配,遵守科室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求教,善钻好学,尽快提高自己的专科护理水平。
三、考核:
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培训计划及科室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考评,成绩优秀者优先进行护士长的聘任。
华中科技大学卢新海教授新著《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研究》已由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该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土地储备与经营的制度缺陷及其补偿机制研究》的学术成果, 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进行了开拓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 其具有以下特征:
1. 理论创新特色明显。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我国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法律地位、功能定位、机构设置、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缺乏系统研究, 这也是各地土地储备运作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出现目标偏离的重要原因。该著作通过整合国内外研究资源, 综合运用土地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理论, 将经济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引入研究的全过程, 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既追溯了土地储备制度的历史演变, 又分析描述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建设的现状, 并设计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的未来, 其所建立的分析框架和提出的观点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具有积极作用, 不失为公共管理理论在实践领域的探索创新。
2. 实践指导作用较强。
由于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统一理论体系和方法指导、运行模式不成熟、政策法规不配套, 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颇受争议。土地储备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土地储备的宏微观理论基础与理论依据;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与职能定位;土地储备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的量化分析;合理的土地储备量与储备周期、供应量和供应时机的确定;配套的法规条例的制订等。该著作在深度剖析国内、外部分城市土地储备的理论基础与成功运作经验基础上, 针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缺陷, 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 为土地储备制度的政策分析与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而具有重要的政策实践意义。
3. 体系完整, 内容详尽。
目前, 国内大部分学者对土地储备这一新兴制度的研究投入了很高热情, 但多侧重于解决各地具体问题 (如运作模式、运作手段、资金筹措等) 的微观技术层面上的实证研究, 鲜有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来研究土地储备问题。相对于前者而言, 后者的工作难度显然更大, 因为做好系统研究工作需要研究者拥有深厚的理论分析功底、敏锐的观察能力、极强的逻辑分析和实证能力。《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研究》由10章节组成共23万字, 从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理论与实践基础、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评价、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缺陷及补偿措施四大方面对城市土地储备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创新研究。
在企业漫长的生命周期中,企业成长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企业的战略重点发生了转移,由定位、生存转向争夺发展机会或者扩大企业现有规模;另一方面,企业的决策者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评价企业实力,避免因盲目扩张使企业陷入困境。在企业成长阶段,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活力,人员数量比较高。但是同时,在管理和利用上就会出现一些漏洞。例如大量的人力需求必将会造成在人员招聘时,对于质量的把关相对下降。而成长阶段的企业又缺乏一个完善成熟的管理机制,当员工对自己的职位晋升、薪酬等产生质疑时,企业管理层往往不能及时的给出令人满意的合理答复。这会使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大大下降,或者认为这里不是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终纷纷选择跳槽。
因此,在企业成长的同时,人力资源的合理设置也应放在重点位置。对现有人力资源能力分析和未来需求作出全面评估并将两者结合,制订出满足未来人力需求的行动方案。
都是人才储备不足惹的祸
随着人才市场信息化和人才主体意识的增强,各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越来越频繁,企业间的人才竞争也愈演愈烈。高级人才大量流失,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等,使企业的许多岗位或工种出现空缺,技术工人断层,各种管理骨干后继无人,导致职工队伍素质整体下降。这样的情况通常会造成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感到在用人上捉襟见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速度趋于下降,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战略性人才储备,以致人才不能满足组织膨胀需要,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
战略性人才的储备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的,它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同时又是构成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对人才储备问题加以重视,例如阿尔卡特公司的人才库掌握着4000人,其中包括领导人、潜在的接班人。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还可掌握其他方面的材料,如履历、在企业中的职位、个人发展计划、业绩总结。所有人才资料尽在掌握,便可以从容面对各种危机和风险。
管理接班人在哪里
企业人才储备不足会导致企业在运作中的各种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层人员的不足。大规模的人员变动,不仅仅发生在基层,由于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企业高层也频繁的发生变化。然而变动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往往会令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找寻合适的接班人选,使企业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
现如今超过一半的企业从未有过培养接班人的打算,仅有少数企业拥有可行的接班人计划。很多高管阶层并没有培养管理接班人的意识,或者认为将这件事看做不要紧的事,将之一拖再拖。直到前任管理人即将退休或者有离职计划,才想起要考虑接任者的问题。然而如果一些突发状况,令前任管理人员突然离职,那么企业就会变得措手不及。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和世界人事管理协会联合会2010年的全球报告,领导人才的断层已经成为困扰全世界企业的问题。
一份“2010创造人才优势”的报告显示,56%的企业都面临着高级管理岗位的接班人断层问题。根据该报告所示,尽管从内部培养领导人才一般被认为更加有效和简易,但企业超过半数的高管位置仍然是由外聘人员来填补的。“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问题,在企业的领导阶层显得更加突出。”世界人事管理协会联合会主席、该报告作者之一恩尼斯托•埃斯皮诺沙说,“接班人计划必须与领导力开发计划整合在一起,整个程序必须标准化、普及化。而HR人员的挑战在于,该如何推动高阶人才管理模式的革新,以支持整个企业的发展。”
法国液气公司,每隔一年半就要对其“战略职位”进行综合考察,并会排列出6人作为接班人。而DRH公司的做法则是刚刚任命了一个人,就要考虑接替他的人选。这些企业未雨绸缪的做法无疑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后援。
人才储备的未雨绸缪
造成人力与企业成长步调不同、人才储备不足以及缺乏管理接班人等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力资源规划不够完善。如果合理的针对自己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那么这些问题就能有效避免。
当企业人力遇到巨大变动时,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能够对其采取迅速正确的应急措施,协助企业化险为夷。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对企业未来时期内人力资源供给数量进行预测,并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来预测本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对人才进行招聘、培训和岗位培养训练等等。
任何企业都有某些比较关键的岗位或流动性比较大的岗位。企业在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重要岗位人员流动的同时,也应该为这些岗位储备一些后备人才资源。在企业内部,根据每名员工平时工作业绩表现、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筛选骨干及储备人员,有针对性地分析储备人员优劣及性格特点等,确定储备人员可能适合的岗位及培养方向,有目的地为储备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本人性格特点、长处、不足,员工希望的发展方向,可能适合的岗位及为达到该岗位要求而历练的时间等。这样便可清晰直观地掌握公司储备人员情况,并随时对储备人员做出补充或调整。
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储备。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招聘网站上长期接受四面八方投递来的简历,并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方便查找不同类型的人才。而在各大招聘网站上也有央视的招聘信息,对前来应聘的人进行筛选后,会先进行岗前技术培训直到完全符合央视的要求。因为有这样的培训作为后盾,所以即使央视的人员流动较大,但也未出现过重大的人力资源危机。
一、目的二、主要工作思路
三、具体工作内容及阶段划分
四、整体工作流程
五、费用预算
细致
一、2012年各部门储备人员需求计划
二、招聘渠道选择
三、招聘工作安排
四、接受原则
五、宣传策略
大纲
一、目的1、为提高陕西金凤凰娱乐有限公司凤凰量贩式KTV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曾强企业吸引了,为持续性引进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2、引进大量综合素质高,可塑性强的基层人员,为内部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选拔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障。
3、逐步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4、加大人员动态补充幅度,增强员工归属感,有效缓解年后人员大幅度流动造成的用工荒。
二、主要工作思路
1、人员需求:人员需求由各部门分别填报,办公室汇总,经公司领导认可后确认。
2、招聘组织:由办公室负责总体策划和组织实施。
3、招聘目标:各类综合型人才,具有娱乐精神。
4、招聘时间:集中在12月到2月份之间。
5、招聘方式:各类招聘网站,人才市场,及员工介绍。
6、宣传方式:
(1)、直接宣传:以现场海报,宣传册,直接针对应聘者进行宣传。
许可勇刘登寿卢金祥
(宁德市粮食局)
1地方储备粮管理的现状
1.1目前地方储备粮管理的制度
粮食放开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粮食储备管理上,我省制定了《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和与之相配套的《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实施意见》,对确保粮食安全以及去年“非碘”和粮价波动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储备粮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粮食储备工作实行省、市、县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
二是明确规定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确保储备粮油库存真实、帐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三是加强储备粮油品质、质量管理,确保需要时用得上。
四是加强储备粮油安全储存管理,使储备粮油从收购入库到轮换销售出库全过程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是责任分清、奖惩分明,使管理办法落到实处。
1.2在具体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1.2.1管理不善,科学保粮水平不高
目前,全省储备粮新技术推广率低,有一半左右仍然停留在常规保管阶段,不利于延缓储备粮品质陈化,降低损失损耗。
1.2.2仓储设施投入不足
市县一级仓库普遍存在防潮、隔热和气密性差等问题,影响了储粮品质的提高。在这些仓库存放粮食均容易造成品质提早陈化。
1.2.3轮换不够及时,既有财政问题,又有市场把握不准等因素
全省地方储备粮食110万吨,从2004年3月底检查情况看,分年限情况是:2003年产占41.47%;2002年产占24.43%;2001年产占28.31%;2001年以前产占5.79%,总体做到了三年一轮换要求。但还有一些地方2000年以前生产的储备粮超过本级储备规模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以上。以至出现部分陈化粮,影响了粮食安全。2对地方储备粮管理方式——动态管理的尝试
鉴于地方储备粮在具体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储备粮既能管住管好,又能确保粮食品质新鲜,提高管理效益。宁德市粮食局对市级储备粮管理方式进行了动态管理许可勇,宁德市粮食局调控科副科长,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北路21号。的有益尝试,即从2004年5月份开始,将新增市级储备粮3000吨(占总规模的25%)存放民营企业仓库,由市储备粮公司派人驻厂管理,并与之实行“库厂”结合,静态储备动态管理。静态储备,即随时确保确定的储备规模数量粮食帐实相符;动态管理,即在一定储备规模内进行动态轮换,确保品质优良。此举既解决了粮食局下属的储备粮管理公司(简称管理公司)仓容紧缺问题,又改善了市级储备粮的品质,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2.1试点做法的要点
2.1.1政府批准
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批转宁德市粮食局《关于推行市级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市粮食局和市财政局共同下达了《关于试行市级储备粮静态储备动态管理的通知》,明确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从现有12000吨市级储备粮中划出3000吨中晚稻与民营粮食骨干企业合作,实行静态储备动态管理。
2.1.2价格包干
动态储备3000吨中晚稻收购价格依据加工企业与安徽等省产粮地国有粮食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结合当地收购价,一次性确定该批中晚稻的最高收购价(如2004年初核定价2000元/吨)。管理公司据此向农发行预先申请最高额度70%的储备贷款给加工企业组织粮源。加工企业按照储备粮质量标准组织中晚稻入库,经管理公司验收合格后,再全部付清余款。以后,加工企业不管是轮进还是轮出粮食,价格是高于或低于财政核定价,由此产生的差价均由加工企业自行负担(财政不贴差价,管理公司不负盈亏责任)。如属政府行为应急抛售市级储备粮,所抛售的粮食质量高于储备的中晚稻质量,形成价差时,财政据实向加工企业弥补价差。
2.1.3质量保证
参与动态管理的粮食是当年产中晚稻,质量符合国标中等以上标准。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有权自主调剂储备品种,但所调剂的粮食质量必须高于或等于当年产中晚稻质量,否则,不得自主调剂储备粮食。管理公司负责验质把关,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粮食,拒绝入库保管,只能由加工企业自行销售处理,以确保入库质量关。
2.1.4当年轮换
加工企业结合生产需要,必须在一年内将3000吨市级储备粮分期、分批轮换,做到每购进一批新粮,相应加工一批旧粮(先进后出)。如此循环反复,达到轮换库存目的;并始终保持3000吨储备库存粮食不变(变的只是粮食品质越来越好)。同时,管理公司按轮换进度每年给予加工企业适当的轮换费用补贴。
2.2实行动态管理的好处
2.2.1减轻财政负担
以2003年产中晚稻3000吨,三年后正常轮换算,财政要负担差价90万元[3000吨×(购进价2000元/吨-轮出价1700元/吨)],即每年潜亏30万元。现采取动态
管理办法,由加工企业参与轮换,采用“当年轮进(出)、价格包干、差价自负”的办法,财政就不要承担轮换价差补贴。解决了原储备粮轮换过程中,差价补贴困扰地方财政的一大难题。
2.2.2粮食部门库存做到常储常新,节约仓储保管等费用
①解决粮食仓容不足的矛盾。由于我市储备粮管理公司仓容已经饱和,3000吨储备粮只能租借其他粮食仓库存放(租金每年正常需要12万元),而加工企业有现成的5000吨标准原粮仓库,能够为动态储备粮提供现成的仓库,而且免租金。
②储备的粮食品质结构得到改善。往年由管理公司收购储备的粮食全是早籼稻;由加工企业参与轮换后,调入的是省外中晚稻和东北优质粳稻等,改善了原有储备粮食单一的品质结构,并在产销区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③做到常储常新,保证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储备粮轮换一般要3年或3年以上才进行;而加工企业参与轮换后,约定一年至少一轮换,保证了库存粮食做到常年更新。确保了政府急需时投向市场的全是新粮(而不像过去一样全是陈粮)。
④节省保管费用和防止粮食污染。由于实行动态轮换只对库存粮食进行交替更新,因而基本不用药剂薰蒸杀虫。
⑤拓宽了储备粮轮换渠道。改变储备粮轮换从原来的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在政府统一调控下的市场行为,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2.3对加工企业有利
①对生产加工有利。动态管理3000吨粮食存放在加工厂仓库,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消费需求,既增加粮食品种,又有稳定的原料来源,扩大市场占有率。
②对减少企业周转金有利。加工厂多了3000吨铺底库存(贷款金600万元),由于粮权属政府,每年贷款利息(按同期银行利率算)由财政补贴,管理公司付息,与加工企业无关。因而,加工企业可以将全部周转金用于扩大生产和经营发展。
③对企业把握商机,调控市场有利。动态管理3000吨粮食,允许加工企业架空轮换30%库存粮食四个月。加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优势,把握良机,架空轮换900吨粮食,达到赚取季节差价的目的。
④对提高加工企业诚信形象有利。政府选择获得“放心粮油”称号的龙头企业作为参与动态管理的合作者,这对民营企业整体形象和品牌的树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2.3动态管理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管理方式的出现,都有它客观的局限性,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储备粮动态管理的推行,正是对原有储备粮管理方式的拓展和补充,是一种新的有益尝试。从我市推行半年市级储备粮动态管理试点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局限性:
2.3.1库存粮食数量只能估算,不能精算(这是粮食进出仓频繁造成的)
一是进仓的粮食多为编织袋包装,不是定量包,计量一律经过地磅过秤,入库粮
食数量较为准确;但出库时用于加工的粮食多为点包,因而数量计量不准确。二是库存的粮食需要不断轮入新粮和轮出旧粮,因而每日的库存数量统计滞后。但整月的库存平均数与帐卡数是基本一致的。
2.3.2粮食进仓堆垛不整齐、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影响了测量计量的准确性。
2.3.3由于粮食进出仓比较频繁,如果每批次粮食都要进行品质鉴定,需增加费用开支。因而粮食质量主要靠感观鉴定完成,存在误差。
3探索储备粮动态管理方式的新路子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管好地方粮食储备。保证地方储备的粮食达到国家要求的规模;保证地方储备粮适销对路,品质优良;保证地方储备的粮食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精神和省粮食局、财政厅、农发行印发的《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以及相配套的《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实施意见》与《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安全储存实施意见》,为各地积极探索储备粮动态管理,既奠定了基础,又指明了方向。
3.1储备管理常储常新的路子
3.1.1与民营加工企业联营,走“厂库”结合的路子。“厂库”结合按储备粮存放地点的不同分为二种形式:
①“内”结合的形式,即储备粮直接存放在加工企业原料仓库,由储备粮公司派人管理,加工企业负责对库存粮食分期、分批轮换,确保粮食品质新鲜。宁德市3000吨市级储备粮动态管理正是采用这种形式。
②“外”结合的形式,即储备粮存放在粮食仓储企业仓库,由加工企业负责对库存粮食每年进行一次轮换。
虽然这种“厂库”外结合的形式,克服了“厂库”内结合库存粮食数量不精确,堆包不整齐和质量不确定等局限性,达到了数量真实、准确;堆垛整齐、规范;点包计量方便;库存质量有保证等优点。但其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增加了粮食企业仓库到加工厂的短途运费。
3.1.2与粮食加工、购销企业联合,走“联合体”路子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因地制宜实行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改造和重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投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和整合企业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粮油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国逐步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在粮食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企业内部改革,使粮食储备管理企业、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真正走向联合。当前,要以地方储备动态管理为契机,将粮食储备、加工和购销企业联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走出一条既搞活储备,又发展壮大加工和购销企业的路子。
3.1.3储备企业自办加工企业,走“一体化”路子
储备粮管理公司自办加工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加工轮换储备粮,确保储备粮品质达到良性循环目的。加工出来的成品粮可以通过购销企业联营,也可以直接投向市场,则储备的轮换问题得到自主或比较彻底解决。储备、加工、购销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和显著提高。
3.2 防范动态储备风险
3.2.1企业规模,仓储条件,信誉和企业最低库存保障线
地方储备动态管理选择加工企业基本条件:一是当地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每月加工经营量应远大于参于动态轮换量;二是企业信誉好,必须获得“放心粮油”企业称号,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三是加工企业仓储条件要好,能满足单独存放储备粮要求;四是企业资产负债率要低,并具有不低于储备总量10%的铺底库存。一旦在轮换期内不能及时轮入粮食,加工企业可先用自营粮食抵顶储备数量。
3.2.1先进后出,健全制度
动态储备库存是不断更新的,更新库存最常用的方法是“先进后出”。“先进后出”即:购进多少新粮,相应拨付加工多少储备粮,做到进出数量保持平衡。并且要求轮入的新粮品种和质量不低于原储备粮品种和质量;若是高于原储备粮品种和质量,则由加工企业自行承担品种和质量差价。此差价将作为架空期轮换保证金。
3.2.3库存管理(架空和轮换期规定)。加工企业如要求架空储备粮,必须事前向粮食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最多允许加工储备规模30%库存粮食,并在四个月内补足库存;如按全年检查,则平均架空轮换的数量不得超过储备规模的10%。具体架空操作中,必须做到先款后货,即加工企业存多少款到农发行专户,才能提取相应数量的粮食加工,否则不允许架空库存。
3.2.4资金使用管理
当粮食准备轮进时,农发行先按照有关贷款条件发放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或调销贷款,等粮食入库后再发放储备贷款,并收回收购贷款或调销贷款;当粮食轮出时,按照“先款后货,笔笔结清”的办法,足额收回储备贷款,确保做到“购贷销还,封闭管理”。
3.2.5违规,终止协议,处罚的规定
粮食企业与加工企业每年共同签订《储备粮动态轮换协议书》,明确储备粮粮权属各级政府,未经允许任何企业和个人无权动用。粮食企业根据储备粮轮换进度,按季度给予加工企业适当轮换补贴。若一年内不轮换,则不补贴,违约造成粮食损失还要由加工企业负责赔偿。协议终止后,由加工企业负责当年产原储备品种粮食,质量符合国标中等以上标准新粮,运到粮食企业仓库,并堆存整齐。
3.3管理制度的落实
3.3.1粮食主管部门、储备公司、加工企业三方主要职责
粮食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制定储备粮动态管理办法,协调解决动态管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保证动态管理顺利进行。
储备公司主要职责:严格执行储备粮动态管理办法。选派懂业务责任心强的保管人员管理库存,做到专仓储存、专帐记载,确保数量、质量和品种等方面落到实处。同时,在每个仓外悬挂储备粮专牌,防止与其他粮食混存。
加工企业主要职责:保证库存每年至少一轮换,轮换粮源必须是质量符合国标中等以上的当年新粮。
3.3.2监督检查制度。随时接受粮食、财政和农发行等部门的联合监督检查
储备粮动态管理开始执行后,加工企业每月至少接受三部门联合检查二次。检查库存粮食的数量、质量以及规范管理等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动态管理措施。
3.3.3执行统计法,建立统计台帐上报制度
执行统计法,建立统计台帐上报制度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最基本的要求。加工企业要定时向粮食主管部门上报购、销、调、存等基本情况报表,以便粮食主管部门随时掌握全面情况,作出正确的市场预测,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粮食安全。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
零 一 六 年 九 二 月
川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宝煤矿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
应急物资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为全面加强我矿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我矿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维护稳定原则。
应急物资储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维护稳定为宗旨。通过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及时到位,有效地保护和抢救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统筹协调、相互调剂原则。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统一调配,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资金。应急物资储备要紧密结合我矿实际,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先急后缓,保证重点。
(三)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原则。
安全科负责储备全矿常用的应急物资。
(四)拓展形式、提高效能原则。
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市场资源,开拓社会代储渠道,探索多种多样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专业应急物资以实物储备为主,基本生活物资以委托企业储备为主,要求相关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商业储备为辅。煤矿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储备相结合,努力提高储备资金的使用效能。
二、组织领导
成立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德全副矿长任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研究健立全矿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机制,确定全矿应急物资资金及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等。统筹全矿应急物资的使用调配。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态变化情况,请求支援。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办公地点设在调度中心,主要职责为: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金额。协同相关职能办核定实施应急物资储备各项费用开支。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管理全矿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掌握应急物资状况,及时、准确为领导小组提供应急物资储备动态。
三、储备种类及任务
应急储备物资主要包括应急期间需要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物资。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完成各自应急物资储备任务。
四、储备所需资金
(一)专业应急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及装备器材)
专业应急物资主要是指抢险救灾物资及装备器材,主要采取
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的形式。
(二)基本生活物资
基本生活物资的储备方式采取单位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
五、储备物资的管理
(一)日常管理
专业应急物资、基本生活物资的日常管理由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建立相应的储备物资管理制度自行管理。应急物资使用后应尽快补充,实行动态管理。
(二)数据管理
由应急办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全矿专业应急物资、基本生活物资及应急物资建立台帐,动态更新,以便应急办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及时、准确调用各类物资、设备。
(三)调度管理
应急物资调用根据“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一般情况下,由各职能部门自行制定调用制度。发生需调用多个职能部门储备的应急物资,或需要由应急办统一处置并动用的应急事项时,由应急办提出调用需求。
(四)征用管理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由人民政府或其委托机构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征用、收(回)购、置换、转制和到期回收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土地收储中心等机构进行土地开发,在完成了房屋的拆迁、土地的平整等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根据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运行模式由三个主要环节组成:收购、储备和出让。可见,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进入一级市场的依据,此项制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土地资源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收益和国有资产的效益,也直接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因此极具研究价值。
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储备制度出现在1896年的荷兰,欧洲许多国家的土地储备制度都已逾数十年。国外此制度的实施旨在协助政府实施城市规划,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抑制土地投机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等。
我国的香港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上海于1996年建立土地收储制度,随之杭州等城市相继建立此制度,其中杭州的土地储备制度在1999年的“全国集约用地市场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和成果的推广,随后各地都纷纷成立土地储备机构。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依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已成为各级人民政府的一大要务,储备土地已成为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的主要来源。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土地政策转向市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出现的必然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土地是国有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的资产,其运营的良好与否直接决定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水平,且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土地作为资产运营也需要市场化运作。在我国土地国有制和土地市场化运营结合中产生了中国的土地储备制度。谈到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就不得不谈及城市土地资本运营。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收益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度,土地的收益也是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方面的实现,这部分收益将有助于政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土地开发经营,提升城市形象。由于我国正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土地资本运营的市场化也将意味着结束计划经济时期土地只有产出没有收入的局面,实现土地的“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土地的国有制度意味着我国的土地出让收益应当全部上缴财政,土地使用者则不能享有土地转让而产生的收益。在法律关系上,政府依法享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因此,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代表,必须管理和经营好城市国有土地资产,促进国有土地资本的增值保值。
在我国,各级政府是土地资产运营的主体,客体是城市土地。政府主体在市场环境中兼有双重身份,它既是市场环境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市场实际的参与主体,我国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将双重身份有机统一,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改善城市发展环境、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本运营从根本上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行为,它不仅要强调经济利益,更要强调社会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4 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类型
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的历程较西方发达国家短,尚有待成熟。在各地方不同的背景条件下,综合市场和政府的职能,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土地收储制度的具体运用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市场主导模式;2)政府主导配合市场运作模式;3)非政府主导也并非市场主导模式。
5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优缺点
土地储备制度的积极作用:1)增强了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2)确保了城市规划的实施;3)有利于保护耕地,节约用地;4)有利于规范土地市场。
然而,作为一项在全国范围开展时间不久的新制度,土地储备制度也有其不足之处:1)制度约束尚不完善;2)市场化程度尚且不足,价格体系有待完善;3)政府强制力过大,可能影响被征地者的利益;4)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6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建议
1)就一级开发和一级市场建立明确合理的组织,避免组织之间的矛盾。
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进展的效率高低与负责此项目的组织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负责该项目的各主管部门都是政府机构,各机构之间长期存在独立性,就有配合协调比较困难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非社会企业可以协调解决,现在多数通过市长办公会等统领政府机构的高层领导会议协调,费时费力。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建立就应该担负起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一级市场问题的解决,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既要兼顾土地收(回)购时政府和被征地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也要顾及土地一级市场上供地者、开发商的矛盾,顺利推进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2)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实施全过程控制。
土地一级开发是一切建设项目的起点,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土地一级开发应当处于项目决策阶段或者更为前期的时段,也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
通过项目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通过对土地开发的策划、项目实施的规划和计划、控制和协调等过程,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确保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利益平衡。实现土地一级开发的和谐有序。
3)变被动储备为主动储备,逐步健全中国特色的土地市场。
土地储备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收储计划、土地供应计划等指导性的规划和计划是指导土地收购储备量的依据,因此土地储备应带有很强的计划性,每个城市成立的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就是该活动实施的负责主体。现行的土地储备在用地时常常显得措手不及,尤其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项目(如河道综合治理、旧城改造等),使土地储备工作大量的积攒在一个时刻突发,时间紧,任务重,难以确保效率和效益。
土地储备应根据每年的土地需求和各类土地规划计划类的文件,把土地开发和储备工作做在前面,让土地储备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在用地需求的前面,发挥土地储备真实的主导作用。这项工作就要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必要时可以借用社会资源(如土地开发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等)协助进行规划计划的编制。这样政府不仅掌握了土地市场的供给,也使供给“货源”不再被动。
4)调控土地价格,防止土地价格虚高。
首先,政府在收储和出让土地时,应该运用科学的土地估价方法,评估土地的真实价格。政府出让土地的目的不是为了政府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出让和收储的差额之间,要寻找平衡点,使得土地出让目的得以实现并尽量让利于民。
其次,在土地出让时,应根据土地的真实价格。比如在招标过程中,将土地价格接近真实价格的程度、开发商方案遵守城市规划程度等作为指标综合评判,不追求最高报价,一味的高价成交只会将高成本转嫁给广大消费者,这不是土地一级市场的初衷。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项新制度,是我国健全市场经济的必然,也是土地市场化的必须,它将在现阶段的土地市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为我国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贡献,然而这项新制度的出现必然有其不足之处,需要深入研究发现,通过制度创新,保持土地制度的先进性,真正做到土地市场的与时俱进。
摘要:阐述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含义,研究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及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出现的必然性,介绍了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类型及优缺点,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建议,从而真正做到土地市场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发展,收购,建议
参考文献
[1]田梦现,王胡平.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效益评价[J].当代经济,2005(6):79-80.
[2]陈章喜,李昌.论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市场的建立与运行[J].城市话题,2004(1):20.
[3]叶方标,吕霁.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及其作用[J].当代经理人,2006(2):3-4.
关键词: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特点;存在问题;建议
1.土地储备制度的定义
土地储备制度,是指为实现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授权的土地储备机构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通过征收、收购和置换等方式取得土地并对其合理开发整理与储存,并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供应城市各种类型的建设用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在此,明确了储备制度的主体是政府授权的土地储备机构,目标是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2.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的特点
(1)政策先行
由于在土地制度实施之初,地方政府大多缺乏经验,所以各地在开展土地储备时间活动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急于出台效力比较高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是政府规章,而大多则是以政府出台的政策性文件或者是行政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来作为推动土地储备运作的依据。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各地的运作都差别不大,土地储备机构的成立以及运作之初,基本上都是遵循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文件,等到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以地方规章予以规范。
(2)地方立法先行
地方政府对各地土地制备制度运行以及发展的起了很大的对同作用,很多开展土地储备运作的城市,如上海、北京、重庆等都出台政府规章。相比之下,国务院以及作为土地主管部门的国土资源部,反而没有急于立法规范。国家层面的早期关于土地储备的有关规定,也只是是具体体现在有关的政策性文件中,一直到了 2007 年国土资源部才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3.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所存在问题
第一,在现存的土地储备法律制度上,立法滞后,缺乏立法上的支撑。在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很难找到关于土地储备的法律规范。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土地储备制度体系是脆弱的、不完善的。
第二,各种规范性文件、规章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与矛盾,缺乏统一性。由于土地储运行,是以地方政府推动为主,各地在土地储备的政策规范上存在内容上的差异是正常的。这些差异,涵盖了土地储备运作机构、土地储备范围、运作程序等各方面。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些差异不仅只体现在各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之间存在差异上,更体现在地方规范与国土资源部以及相关部门的规范性性文件之间存在着差异甚至矛盾。
第三,土地储备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之间的有效衔接不足。土地储备的运作,涉及一系列的程序与权力义务的调整,如立项审批、规划调整、征收动迁安置、权属变更等,但是由于现有的法律规范体系没有便利而直接的与土地储备进行衔接的渠道,从而使得实践中的土地储备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
4.对于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的政策与建议
第一,要立足于土地规划,以其为原则,在土地储备的运行过程中要与土地规划的要求相一致。土地规划是的含义是:政府在土地上进行各种合理用地配置的综合性活动,在土地利用中,土地规划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在编制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时,要明确指出地的用途,并且土地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则应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的,在土地储备中运行的过程中,如征收、收购等都要服从土地规划的要求,必须在服从土地规划的前提下进行。
第二.加大在土地储备方面的立法建设,建立并完善土地法律制度体系。要加快专门正对于土地储备制度方面的立法,使其能在土地储备运行的过程当中为各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改变土地储备制度体系脆弱、不规范的现状。
第三,要增强各种规范性文件、规章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尤其是要增强地方性规章、规范性文件与国土局资源部及其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协调与统一性。
第四,要增强土地储备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之间的有效衔接,改变现有法律不体系中没有便利、直接的与土地储备相衔接的渠道的现状。
第五,要改变授权方式,让法律授权代替行政授权 。目前关于土地储备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现有运行的依据大都地方政府的行政规章,使得政府机关行使权力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在为数极少的关于土地储备的行政规章中,大部分都采用行政委托方式,将土地储备的行使权力授于土地储备机构。我们可以从这些土地储备机构的业务范围看出,大部分的业务都是由政府委托,其自身很少开展业务。所以只有让法律授权代替行政授权,才能解决土地储备机构行使权利的合法性问题,才能使其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第六,要明确土地储备制度中的公共利益范畴,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土地储备过程当中会涉及多方的利益,所以公共利益的保护应该是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储备的核心目的。然而“公共利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范围难以确定,因而在实践中非常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却没有对“公共利益”的范畴作出具体的解释,完全由政府自由裁量,从而使得我国各地政府为了所谓的开发而乱征用土地,造成耕地的非农化,进一步造成我国耕地数量的不断减少。所以,土地储备立法时,应该对“公共利益”的概念以及范围等相关方面在法律上作出具体的界定。(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楼建波、张双根、金锦萍、吕飞飞主编.土地储备及土地一级开发法律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
[2]楼建波等.土地储备及土地一级开发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
[3]郑兴隆.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年
[4]苏晟.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沈开举、程雪阳.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法治化[J].行政法论丛.2009年.第 12 卷
【标题】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物资储备资金管理制度》的通知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财政部
【颁布日期】1998.04.10
【实施日期】1998.01.01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固定资产金管理
【文号】财工字(1998)73号
【题注】
【正文】
国家物资储备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储备物资管理局,国家物资储备局天津、上海、浙江、深圳办事处,各直属单位:
为了加强国家物资储备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国家储备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对物资储备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的实际,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物资储备资金管理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
附件:国家物资储备资金管理制度
附件:国家物资储备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物资储备资金(以下简称:储备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国家物资储备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对储备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储备资金是专项用于国家物资储备,以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表现的中央财政资金。委托国家物资储备局(以下简称:国家局)代为管理。
第三条储备资金管理的原则是:
(一)集中控制、分级管理和核算的原则。国家局负责储备资金的集中控制与整体管理和核算,下达储备资金运用计划。各储备物资管理局(办事处)、各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储备单位)负责执行国家局下达的储备资金运用计划,具体管理和核算储备资金。
(二)专款专用的原则。未经财政部批准,储备资金不准挪作他用。
(三)收支统一核算的原则。储备资金的收支统一以储备基金的变动进行反映和核算。储备基金是指资产减负债后的净资产。
(四)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储备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其帐务处理以资金的实际收、付来确定本期的收益和费用。
第四条储备资金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执行上级下达的物资购销计划,合理安排资金,认真执行购销结算制度,确保储备资金安全,真实核算和反映资金状况,提高使用效益,努力实现保值增值。
第五条储备资金管理范围包括:储备物资的变动及相应货币状况,即物资的预购、收储、保管、转移、轮换、开发、借出、收回、销售等和资金的拨出、支付、预付、预收、上缴、收缴、划转、划收及银行存款等。
第六条储备资金管理是国家物资储备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储备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备合格财务人员,切实做好管理和核算工作。
储备资金管理应接受财政部和国家局的领导,接受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物资收储
第七条收储国内物资,其结算方式有两种:一是收储单位结算方式,即收储单位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收储指令和订货合同与供货方办理结算;二是国家局结算方式,即国家局按照收储计划和订货合同与供货方办理结算,然后将支付货款金额划转给收储单位。
第八条收储进口物资,由国家局按照收储计划与进出口公司签订合同并办理结算,然后将物资价款与税费全部划转给收储单位。
第九条港口、口岸办事处负责进口物资的转运,其所需周转金,逐级向国家局申请。港口、口岸办事处凭有效原始票据及时向收储单位收回进口物资转运至收储单位所垫付的港口费用、运杂费以及按规定标准收取的转运费。收回的周转金应及时上缴国家局。
第十条收储单位根据收储任务,逐级向国家局申请接收物资资金,并按国家局规定的标准列支接收物资费用,收储物资支付的价款和费用构成物资进价。
第三章物资管理
第十一条物资转移。物资转移分帐务转移和实物转移。帐务转移包括类别转移与单位转移。类别转移是专案物资与储备物资之间帐务的转移。单位转移是储备单位之间帐务的转移。实物转移是储备单位之间物资的转移。物资转移过程中,转出单位其物资帐面价格不变。储备单位按照国家局物资转移计划办理物资转移手续。转出、转入单位发生的实物转移费用(实际发生额或核定标准额)要摊入转入单位的物资价格。
第十二条物资轮换。物资轮换不进行货款结算,采取轮出轮入的办法。异地轮出、轮入要办理物资转移手续。轮出轮入发生的费用,记入轮入单位的轮入物资价格或执行核定标准在储备资金中列支。具体列支渠道另行规定。
第十三条物资借出。物资借出必须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借出单位要负责收回借出物资,原则上物回原处,如要异地归还或异物归还,须报经国家局批准,并办理物资转移和其它有关手续。物资借出与收回,其帐面价值不变。实现的增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物资保管、保养。库存物资按照物资管理制度规定进行保管保养。需要特殊维护,支出额在规定标准以上的物资,报国家局专项审批后,列入物资进价。物资检验化验费,由检验化验单位报国家局专项审批后,在储备资金中列支。
第十五条物资处理。物资因质量发生变化、等级提高或工艺改变等原因,经国家局核实,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可降价处理或报废销毁。报废物资要按帐面值核销。物资的销毁费用,按经财政部核准的数额列支。
第四章物资销售
第十六条物资销售方法有两种:一是国家局直接销售,二是委托所属单位代为销售。国家局直接销售。国家局与用户签订物资供货合同,并预收货款开具收款通知。出库单位根据国家局的物资供货合同和收款通知发货,并根据实际物资出库数量计算出实际销售金额向用户进行多退少补货款的结算,然后填制物资出库核算单。国家局依据物资出库核算单向用户开具物资销售增值税发票。
委托所属储备单位销售。国家局下达销售计划,委托储备单位与用户签订销售合同,并收款发货,然后将货款连同物资出库核算单上交国家局。国家局据以补开物资供货合同和收款通知,并开具物资销售增值税发票。
第十七条储备单位销售物资,必须坚持先收款后发货的原则。物资售出后,储备单位按实际销售价与帐面价进行盈亏核算。
第十八条储备物资税赋,执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储备物资增值税由国家局集中缴纳,实行先征收后返还的办法,储备单位收储物资发生的进项税票以及运杂费汇总表,要及时逐级上交国家局用于抵扣销项税。
第十九条储备单位(不含下属单位)的备用金限额,按其下属单位数核定,主要用于
物资销售货款的多退与收储物资需支付的有关费用,不足部分向国家局申请,结余部分上缴国家局。
第二十条国家局依据有关部委文件规定,按本期物资销售货款提取3.5%管理费,专项用于物资储备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国家局对该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经财政部批准,方可使用,并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单独向财政部报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专项更改工程的进展情况。
第五章资金损溢
第二十一条储备资金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经财政部或上级财务主管部门批准的银行开设计息帐户,产生的存款利息,增加储备资金。
第二十二条经财政部批准的银行贷款的应付利息,除特殊情况外列入储备资金核销。第二十三条储备单位形成的呆帐、坏帐,经国家局审核并报财政部批准后,可作核销储备资金处理。
第二十四条收储物资要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严把数量、质量关,对数量、质量有问题的物资,要及时办理索赔。获赔款可按一定比例弥补索赔费用。具体比例另行规定。第二十五条物资在收储、保管、销售过程中产生的物资溢余和资金溢余,转增储备资金。
第二十六条物资在收储、保管、销售过程中产生的物资短少和资金亏损,应按合理损耗、意外事故和责任事故分别处理。合理损耗按物资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意外事故发生的损失,逐级上报国家局审核,经财政部批准后核减储备资金。责任事故造成的损失,要认真查明原因,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单位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责任事故具体处理权限规定如下:
1.损失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含2000元),由基层处提出处理意见,报储备物资管理局(办事处)〔以下简称管理局(办事处)〕审批。
2.损失金额在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含10000元),由基层处提出处理意见,报管理局(办事处)审核后,由国家局审批,同时报财政部备案。
3.损失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由基层处与管理局(办事处)提出处理意见,报国家局审核后,由财政部审批。
4.危险品物资损失处理权限,按物资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二十七条储备单位要按季、按年逐级向国家局报送储备资金财务报告,国家局按季、按年向财政部报送储备资金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物资情况表、基金分析表、损益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总结国家局或储备单位在本期内储备资金的活动情况以及表与表之间相关数字关系。
第二十八条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物资损溢,资金盈亏以及产生的原因。
财务分析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收储物资资金利用率、收回资金上缴率、借出物资回收率等。
第七章责任和纪律
第二十九条储备资金是国家物资储备事业的根本,管好用好储备资金,是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的工作责任和任务,储备单位要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业务、财务部门要协同配合,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核算,及时无误地反映储备资金管理和运用情况。
第三十条储备资金必须专项使用,未经财政部与国家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动用和挪作他用,必须遵守如下纪律,违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1.不准用储备资金对外投资、担保或抵押。
2.不准用储备资金搞经营或作注册资金开办企业。
3.不准用储备资金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自营贷款。
4.不准用储备资金弥补经费不足。
5.不准用储备资金搞基本建设投资。
6.不准外借储备资金银行帐户或用于本单位其他业务的结算。
7.不准截留或私分储备资金及物资资金溢余。
8.不准超过规定标准列支费用和核销资金。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储备单位要强化借出物资的管理和核算。除在储备资金内进行核算外,应另设辅助帐进行管理和核算。
第三十二条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收储的专项储备物资,其资金的管理,可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十三条储备单位可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局备案。
第三十四条本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1990年1月国家局颁发的《储备物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本制度颁发前发布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十五条本制度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储备人员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人员储备管理办法06-18
储备人员晋升流程07-20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09-09
吉林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10-23
防汛防台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要求10-08
人才储备流程05-29
储备干部选拔09-29
储备店长岗位职责05-31
储备药品分析报告06-11
储备干部发言稿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