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精选8篇)
闭卷,笔试
二 题量,题分及考试时间
试题有a、b、x三种题型,共180道题,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1—150题 为所有考生必答题,每小题1.6分,共240分。
151—180题为报考中医基础专业考生必答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81—210题为报考中医临床专业考生必答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三、各学科试题数量
(一)报考中医基础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32题 中医诊断学 32题 中药学 33题 方剂学33题 中医内科学 30题
针灸学 20题
(二) 报考中医临床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25题 中医诊断学25题 中药学25题 方剂学 25题 中医内科学 50题
针灸学30题
四、试卷题型比较
a 型题 56%
b 型题 16%
一、判断题
1. 埋线法治疗癫痫的适应证 ()
(1) 继发性癫痫; (2) 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 (3) 脑肿瘤; (4) 原发性癫痫
2. 埋线法治疗瘀血内停型癫痫应加配穴 ()
(1) 胆俞; (2) 风池; (3) 膈俞; (4) 脾俞
3. 手法整复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的复位顺序为 ()
(1) 前后移位→旋转移位→侧方移位; (2) 侧方移位→前后移位→旋转移位; (3) 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前后移位; (4) 旋转移位→侧方移位→前后移位
4. 撬式架固定治疗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的临床观察周期 ()
(1) 2~3周; (2) 3~4周; (3) 4~5周; (4) 5~6周
5. 强直性脊柱炎 () 宜用督灸治疗
(1) 湿热痹阻证; (2) 寒湿痹阻证; (3) 瘀血痹阻证; (4) 肾阳亏虚证
6. 督灸治疗选择 () 体位
(1) 裸背仰卧; (2) 裸背坐; (3) 裸背侧卧; (4) 裸背俯卧
7. 胃俞的正确定位 ()
(1)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二、多选题
8.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中主症指 ()
(1) 偏瘫; (2) 瞳神变化; (3) 共济失调; (4) 偏身感觉异常
9. 忧郁伤神型抑郁发作的中医辨证标准 ()
(1) 神志恍惚不安, 心胸烦闷; (2) 多梦易醒, 悲忧易哭; (3) 舌尖红, 苔薄白, 脉弦细; (4) 舌红, 苔黄, 脉弦数
1 0.电针健脑安神法治疗中风后抑郁所取穴位 ()
(1) 百会, 神庭; (2) 印堂, 四神聪; (3) 太冲, 神门; (4) 内关
1 1.埋线法选择 () 体位
(1) 俯卧位; (2) 侧卧位; (3) 坐位; (4) 仰卧位
1 2.肝俞穴的正确定位 ()
(1) 背部; (2) 第9胸椎棘突下; (3) 第10胸椎棘突下; (4)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1 3.埋线时出现类晕针现象如何处理 ()
(1) 停止埋线; (2) 平卧片刻; (3) 饮温开水; (4) 对症处理
1 4.撬式架固定的适应证 ()
(1) 新鲜性、闭合性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 (2) 陈旧性及开放性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 (3) 轻度桡偏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 (4) 未合并严重血管、神经损伤
1 5.手法整复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的手法包括 ()
(1) 拔伸牵引; (2) 推挤提按; (3) 屈伸收展; (4) 旋转外翻
1 6.骨折处固定后起水泡如何处理 ()
(1) 刺破; (2) 涂碘附; (3) 涂甲紫; (4) 应用活血消肿药
1 7.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功效 ()
(1) 益肾通督, 温阳散寒; (2) 壮骨透肌, 破瘀散结; (3) 通痹止痛; (4) 调和阴阳
1 8.督灸治疗禁忌证 ()
(1) 哺乳期; (2) 精神病患; (3) 过敏体质; (4) 崩漏
1 9.督灸治疗所用姜泥的标准 ()
(1) 底宽3.0cm; (2) 高2.5cm; (3) 顶宽2.5cm; (4) 长为大椎穴至腰俞穴的长度
2 0.督灸发泡方包含 ()
(1) 麝香; (2) 肉桂; (3) 杭芍; (4) 斑蝥
21.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诊断主症包括 ()
(1) 纳差, 周身乏力; (2) 舌质淡或暗淡; (3) 脉沉或细弱; (4) 面色晄白或萎黄
22.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禁忌证 ()
(1) 化疗正在进行者; (2) 合并严重感染者; (3) 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4) 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 9/L
2 3.手工制作圆锥形艾炷的规格 ()
(1) 底面直径约20mm; (2) 底面直径约25mm; (3) 高约2 5 m m; (4) 重量约1.5 g
2 4.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所取穴位 ()
(1) 膈俞; (2) 脾俞; (3) 胃俞; (4) 心俞
【关键词】独立学院 ; 中医考试 ; 改革和实践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623)李冰为项目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24-01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的例子已屡见不鲜,也是近年来社会和教育界高度重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中医类独立院校中也不时出现。而形成该类现象的原因,既有学校自身教学和管理体制的问题,也有社会方面的元素。而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学习而学习,就会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到学校学习是抱着功利的心态而去的,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获取毕业证和学位证书,而这种落后的学习理念直接导致了厌烦情绪的产生。这在中医类独立学院内更是普遍。
一、出现厌烦学习现象和能力下降的情况的原因
中医类独立学院学生出现厌烦学习的现象以及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考严进宽出,学生没有学习的压力;毕业分配和用人体制的不健全,不能完全体现择优录取的制度等。而考试方法的老旧和不合时宜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对于出现厌烦学习的现象和能力下降现象的原因此处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将探讨中医类独立学院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二、中医类独立学院的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遇到的问题
(一)制度尚不完善
考试的改革,首先是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没有一套严谨、健全、有效的考试制度作为保障,任何科学的考试方法都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这个方面来说,目前需要解决的首先是命题和阅卷体制的法律化。以往那种由任课老师一人命题、监考和评阅试卷的做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尽管近年来已经开始实行题库、教研室、系部、甚至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叉命题以及集体流水线阅卷、双盲评卷等考试模式,但是因为受以往习惯、学校条件和近年来社会对教师心理元素的影响,导致这样的先进阅卷方法并没有得到普及。目前的问题是怎样将这样的办法法制化。
(二)考试纪律得不到保证
在考试纪律方面,当前的问题是无法可循或执法不严格等等。近年来独立院校学生在考试时舞弊的现象屡见不鲜。责任恐怕是学校内部和教师方面,特别是教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家长在知晓这一现象时,也并未严厉阻止学生舞弊。
三、中医院独立学院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一)完善考试制度
完善考试制度还得从促进学生的自觉性着手,而改良考试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升学习效率、锤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挖掘更多的“知识宝藏”的重要渠道。
考试方法和制度的改良,应在命题的科学化上做文章:第一,拓展考试题的知识面;第二,注重学生实际利用能力的考试;第三,考试题种类应多元化,使其既能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定义、基础理论的了解、记忆和把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科学化地明确各种考试题的比例。通常来说,考核教学纲要和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试题应占总题量的50%-60%;考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综合利用的试题占总题量的20%-30%;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试题应占总题量的10%-15%。例如,就中医医疗专业来说,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课程主要需要学生把握和记忆。因此在试题种类上,考核知识把握程度和记忆程度的试题应占较大的比例;而临床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利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考试时应设置有关临床问题的试题。
(二)临床实习的全方位考核法
对于临床实习的考核,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而言较难处理。当前,大部分实习医院和科室仅凭借印象就判定成绩的好坏,极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准。为此,有的中醫类独立院校推行了临床实习的全方位考核法,即将临床实习考核分成考试和考查两个板块。考试侧重于考核各类临床实践中所牵涉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按一定的构造,例如记忆、了解程度、综合解析、思维及创造力等,设计记忆题、理解题、综合解析题,按照适当的比重进行考试;而考查包含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性格(进取心、坚持性)、能力(实践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打分。以上两类板块分数各为50分。这类办法虽然有不健全的地方,但与印象评定的方法相比就要先进得多了。
(三)毕业考试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中医类独立学院的毕业考试,就医疗专业来讲,应侧重于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医疗实践的基本能力,将专业知识考核融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中,具体来说,可分成两大种类。第一,分析解决问题的部分(理论部分),可以依照教学纲要的要求,收集或编纂模拟病历材料,让学生进行综合解析,提出初始诊断、进一步诊疗的方法以及处置意见。此外,还可将答辩试题附于试题后,将考试和答辩有机结合;第二,实际操作能力部分,可通过病史的搜集、身体检查、解析化验单据、分析心电图和X光片等实践活动,进行现场考查。这类考核办法可以将试题内容和毕业实践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督促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毕业考试和毕业实践,并且可从基础知识、实际能力以及临床辩证思维三个大项进行全方位了解,并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此外,考试结果还能回馈很多信息,进而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
中医类独立学院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已变得愈来愈重视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考试将更客观、更科学地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科学的考试观、健全的考试体制和考试办法,是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两个助推器”。总之,考试作为反映学习成果的“道具”,与中医类独立学院的人才培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医类独立学院应调整考试体制、考试内容以及考试模式,以符合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秋菊.独立学院考试改革的路径探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J].市场论坛,2012,(3):88-89.
[2] 宋瑞丽,霍振宏,牛大伟等.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3,(13):159-159,160.
[3] 杨玉婷,王勇刚,丁爱芬等.独立学院VisualFoxPro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初探——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2):74-77.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该病易复发,其原因除与用药治疗欠规范有关外,还常与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绪波动等密切相关。笔者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辨证调护,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 护理方法2. 1 起居护理2. 2 饮食护理2. 3 情志护理2. 4 辨证护理在肾病综合征的不同阶段,常表现为不同的中医证型,应加以辨证调护。多数患者在发病后不久表证即解,多表现为脾虚湿盛或脾肾阳虚;服用激素患者,易出现阴虚阳亢。对于脾虚湿盛者可适当食用健脾渗湿利水食物,如赤小豆、苡仁、扁豆、西葫芦、山药等。脾肾阳虚者,宜适当食用温补之品如羊肉、牛肉、桂圆肉,少佐生姜、桂皮,以温补脾肾。阴虚阳亢者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桂皮、花椒、香葱、大蒜等味,宜进食清淡饮食为主。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1.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2.引流法、垫棉法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二单元 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1.疔的特点与种类 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
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6.疗的内治法原则
细目三:痈
要点:
1.痈的概念与特点
2.痈的病因病机
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
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
细目四:发
要点:
1.发的含义与特点
2.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细目五:丹毒
要点:
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
2.丹毒的病因病机
3.丹毒的内外治法
细目六:走黄与内陷
要点:
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2.内陷的分类
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
第三单元 ****疾病
细目一:乳痈
要点:
1.乳痈的病因病机
2.乳痈的临床表现
3.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
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细目二:乳癖
要点:
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
2.乳癖的病因病机
3.乳癖的临床表现
4.乳癖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乳核
要点:
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2.乳核的辨证论治
细目七:乳岩
要点:
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2.乳岩的临床表现
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第四单元 瘿
细目一:气瘿
要点:
1.气瘿的病因病机
2.气瘿的临床表现
3.气瘿的内治法与预防
细目二:肉瘿
要点:
1.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
2.肉瘿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石瘿
要点:
1.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2.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3.石瘿的治疗原则
第五单元 瘤、岩
细目一:脂瘤
要点:
1.脂瘤的概念
2.脂瘤的诊断
3.脂瘤的治疗
细目二:血瘤
要点:
1.血瘤的概念
2.血瘤的诊断
3.血瘤的治疗
细目三:肉瘤
要点:
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细目四:失荣
要点:
1.失荣的概念
2.失荣的病因病机
3.失荣的临床表现
4.失荣的辨证论治方法
第六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细目一:蛇串疮
要点:
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
2.蛇串疮的辨证论治
细目二:疣
要点:
1.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
2.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治疗
细目三:癣
要点:
1.头癣、手足癣、体癣和花斑癣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2.癣的治疗方法
细目四:脂溢性皮炎
要点:
1.脂溢性皮炎的概念与特点
2.脂溢性皮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五:油风
要点:
1.油风的概念与特点
2.油风的辨证论治
细目七:疥疮
要点:
1.疥疮的病因病机
2.疥疮的临床特点
3.疥疮的治疗与预防
细目八:湿疮
要点:
1.湿疮的临床特点
2.湿疮的病因病机
3.湿疮的辨证治疗
细目九:接触性皮炎
要点:
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2.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3.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
细目十:药毒
要点:
1.药毒的病因病机
2.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
细目十一:瘾疹
要点:
1.瘾疹的病因病机
2.瘾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细目十二:牛皮癣
要点:
1.牛皮癣的皮损特点
2.牛皮癣的治疗
细目十三:白疕
要点:
1.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
2.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
细目十四:淋病
要点:
1.淋病的病因病机
2.淋病的诊断
3.淋病的辨证论治
4.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细目十五:尖锐湿疣
要点:
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2.尖锐湿疣的诊断
3.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5.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
第七单元 瘤、岩
细目一:脂瘤
要点:
1.脂瘤的概念
2.脂瘤的诊断
3.脂瘤的治疗
细目二:血瘤
要点:
1.血瘤的概念
2.血瘤的诊断
3.血瘤的治疗
细目三:肛隐窝炎
要点:
1.肛隐窝炎的并发症
2.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细目四:肛痈
要点:
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肛痈的诊断
3.肛痈的治疗
细目五:肛漏
要点:
1.肛漏的病因病机
2.肛漏的诊断与分类
3.肛漏的挂线疗法和切开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治疗原理
细目六:肛裂
要点:
1.肛裂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2.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
3.肛裂的辨证论治
4.肛裂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适应证
细目七:脱肛
要点:
1.脱肛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脱肛的症状与分类
3.一度直肠黏膜脱垂与内痔脱出的鉴别
4.脱肛的内治法
5.脱肛的其他疗法
细目八:锁肛痔
要点:
1.锁肛痔的主要症状
2.直肠指诊的意义和方法
3.锁肛痔的治疗原则
第八单元 泌尿男性疾病
细目一:子痈
要点:
1.子痈的含义
2.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细目二:子痰
要点:
1.子痰的含义
2.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细目三:尿石症
要点:
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2.尿石症的诊断
3.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细目四:慢性前列腺炎
要点:
1.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2.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3.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第九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细目一:概论
要点:
1.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2.周围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
细目二:股肿
要点:
1.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2.股肿的病因病机
3.股肿的诊断
4.股肿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血栓性浅静脉炎
要点: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
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筋瘤
要点:
1.筋瘤的定义与特点
2.筋瘤的治疗方法
细目五:臁疮
要点:
1.臁疮的病因病机
2.臁疮的局部辨证
3.臁疮的内、外治疗原则
细目六:脱疽
要点:
1.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
2.脱疽的诊断
3.脱疽的辨证论治
第十单元 其他外科疾病
细目一:毒蛇咬伤
要点:
1.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2.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
细目二:肠痈
要点:
1.肠痈的病因病机
(一)临床诊断能力
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应用能力;
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应用能力;
3.辅助检查的掌握及临床应用能力。
4.中医病证的诊断及类证鉴别能力。
5.西医病种诊断能力。
(二)辨证论治能力
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2.准确确立治则、治法的能力。
3.合理选方、用药(选穴、手法等)的能力。
4.合理确定中医调护方案的能力。
(三)中医病证的测试范围。
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5.肺胀 6.肺痨7.胸痹 (真心痛)8.心悸 9.胃痛10泄泻11.痢疾12.腹痛13.胁痛14.黄疸15.鼓胀 16.积聚17.水肿 18.淋证19.消渴20. 瘿病21.眩晕22.头痛23.中风 24.痹证25.不寐26.血证27.郁证28.呕吐29.便秘30.腰痛 31.虚劳 32.有机磷农药中毒 33.肠痈 34.颈椎病 35.痄腮36.急惊风37. 小儿泄泻38. 疳积39.崩漏 40.绝经前后诸证
(四)西医测试病种范围。
1.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 4.肺炎 5.肺结核 6.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7.充血性心力衰竭8.心律失常(1)心房颤动(2)室上性心动过速(3)房室传导阻滞(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9.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0.消化性溃疡 11.上消化道出血 12.细菌性痢疾13.急性胰腺炎14.胆囊炎15.甲、乙型病毒性肝炎16.急性黄疸型肝炎17.肝硬化 18.胃癌19.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20.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21.糖尿病2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3.高血压病24.缺铁性贫血25.脑梗死、脑出血26.风湿热27.类风湿性关节炎28. 有机磷农药中毒29.急性阑尾炎30.桡骨前段1/3骨折31. 颈椎病32.流行性腮腺炎33.小儿惊厥34小儿腹泻.3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6.围绝经期综合征
二、基本操作
(一)体格检查(内科基本操作)
(二)中医基本操作
1.中医望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中医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尺泽、列缺、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yu、迎香、四白、地仓、下关、头维、天枢、犊鼻、足三里、丰隆、内庭、三阴交、阴陵泉、血海、通里、神门、后溪、听宫、风门、肺俞、胃俞、肾俞、委中、秩边、承山、昆仑、至阴、涌泉、大溪、内关、外关、支沟、翳风、角孙、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大冲、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太阳、印堂、十宣
3.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晕厥、虚脱、抽搐、中风(急性期的脱证、闭证)、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血管性头痛、急性腰扭伤、呕吐等急症的针灸应用能力。
4.中医针灸、推拿、拨火罐等临床技术应用能力。
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三)西医基本操作
1.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手术区消毒、外科洗手)。
2.基本心肺复苏术
3.常用西医基本操作技能(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伤口换药、脊柱骨折搬运、长骨骨折简易固定、电除颤、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临床答辩
(一)病史采集能力
(二)临床思维能力
(三)辅助检查的临床判读能力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期前收缩 (3)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4)心室颤动 (5)心房颤动 (6)室上性心动过速 (7) 窦性心动过速(8)窦性心动过缓(9)急性心肌缺血
2.x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炎 (3)气胸(4)高血压性心脏病(5)正常腹部平片(6)肺占位病变。(7)肢体骨折
3.实验室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4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4(51.85%),女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3(48.15%),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为(52.34±5.87)岁,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5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5(55.56%),女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2(44.44%),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4.28±6.79)岁,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环跳(患侧)、委中(患侧)、肾俞(双)等主要穴位使用1.5寸银针进行针刺,留针40 min于每个穴位,1次/d[1]。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与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为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气血循行通畅,可采用推拿疗法,其方式为按、拿、点、滚等,并采取经络拍打方式对患者重点部位进行治疗,1次/d,两组均10次为1个疗程[2]。在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便于后期对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转,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水准;有效:症状出现好转,各项检查指标有明显改善;症状完全无改变,甚至有恶化加重的嫌疑,各项检查指标没有明显改变[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78%,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中,腰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最为常见的病因,也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髓核的退变是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本因素,含水量的降低为其主要表现,并可因失水引起小范围的病理改变如椎节松动、失稳等;坚韧程度的降低是纤维环退变的主要表现。在成年之后,椎间盘由于修复能力逐渐变差、血液循环逐渐缺乏。椎间盘所承受压力可由于某种诱发因素导致而突然升高,并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髓核突出,即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可能被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而引发。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可致髓核突出,突然负重、增加腹压、妊娠、腰姿不正、受寒和受潮等为常见的诱发因素[5]。腰间盘突出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方面带来一定一定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果不能够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故此,寻求较好的腰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方法,帮助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改善症状,缓解及治疗疾病,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腰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①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腰痛。窦椎神经由于受到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外层的髓核刺激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②下肢放射痛。高位腰间盘突出症(腰2~3、腰3~4)在临床中少见,比例不足5%。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是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双下肢症状只表现为中央旁型或极少数中央型髓核突出者,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如喷嚏和咳嗽等会加剧疼痛;③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是马尾神经症状的主要表现。是由于马尾神经被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所压迫造成。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及大小便失控等症状,临床上少见。对于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般的西医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只是在短期内效果较好,无法进行有效的根治,其远期预后效果较差,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多发病症,在中医理论中腰间盘突出症病症属于“痹症”、“骨痹”、“腰腿痛”的范畴[6,7];中医对于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较好,能够明显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经过此次研究该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对比。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赖坤聪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腰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侵入体内或因患者腰腿局部外伤导致气血瘀滞所致,而在此次研究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采用推拿疗法拍打患者的重点部位经络,对患者气血瘀滞和疏通经络实施针灸调剂[9],促进了椎间回位和肌肉活力恢复,有效缓解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被压迫的神经根[10]。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疗法可帮助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效的改善,减轻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从而有效的提高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疗效较好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医针灸治疗,两者结合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值得在日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德军,彭兴甫,袁婉丽,等.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间盘突出症症的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3):4506-4509.
[2]石锋.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836.
[3]宋如意.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42-143.
[4]刘跃华.针灸理疗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136例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10):144.
[5]杨红.针灸、推拿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腰间盘突出症症患者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50-2151.
[6]高明.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下旬刊):4124-4126.
[7]段云霞.腰椎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8):148-149.
[8]赖坤聪,李振平,卢渊铭,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4):5-6.
[9]熊俊,陈日新,付勇,等.对热敏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1,42(339):48-51.
【关键词】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研究
1 病因病机
李、庄氏[1-3]等认为脾肾两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条件。脾主升清,肾主收藏,司二便,脾气不摄,肾虚不固,则精微下注随尿而出,脾虚运化无权,肾虚精微外泄,故出现低蛋白血症,脾肾阳虚,水液代谢失常泛滥肌肤而面浮肢肿。
孙氏[4]认为本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肺脾肾之通调、转输、蒸化水液功能失职,同时影响膀胱与三焦的决渎、气化作用,以致水湿停聚,横溢肌肤而成水肿。
韩氏[5]认为与肾失封藏,脾失统摄有关外,还与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有重要关系。葛氏[6]认为与肾病综合症患得存在高血粘综合征,即中医的血瘀征,瘀血影响了脏腑化生阴液、精血的功能,加上激素的作用与影响,导致湿热壅盛而伤阴耗气。阎氏[7]认为主要病理是阳气衰微,导致气化障碍、水液泛滥、瘀血停积。
2 治疗组 按中医辩证分型论治
2.1 脾肾气虚型:11例,占35.5%。临床表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为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健脾利尿为法。基本方:黄蔑、白术、猪荃、云荃、泽泻、大腹皮、陈皮、丹参、坤草。
此型患者无明显的阴虚、阳虚征象,表现为身体精气不足,多与湿热或水湿之邪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程越长越突出。治疗上一般选用平补之品与利水渗湿药合用,避免大寒大热。
2.2 脾肾阳虚型:16例,占51.6%。临床表现:症见面色毓白,神疲怕冷,肢端欠暖,舌淡伴有齿痕,脉沉缓无力。治以温补脾肾为法。基本方:党参、黄蔑、白术、云菩、山药、仙灵脾、巴戟天、丹参、坤草。
临床上阳虚型患者较为少见,一般见于疾病后期和年长患者。此型治疗上容易取效,但维持疗效用时较长药量不宜过大。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经验与目前的一些报道不同。
2.3 肝肾阴虚型:4例,占12.9%。临床表现:症见浮肿消退,唇红口干,怕热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补肝肾为法。基本方:女贞子、构祀子、生地、泽泻、丹皮、山英肉、知母、丹参、泽兰、坤草。以上为基础方,可随症加减:肾阳虚者加附片、肉桂;寮血明显者加红花;腰痛者加杜仲;尿少者加车前子;尿多者去泽泻,加桑缥峭;贫血者加阿胶(详化)、当归;高血压者加牛膝;兼外感者加连翘、银花;兼湿热疮毒者加黄柏、蒲公英、金银花等。
阴虚患者极为常见,因为湿热之邪伤阴,清热利湿的苦寒药伤阴,免疫抑制剂强的松等伤阴。诸多因素往往造成水湿壅盛与阴虚火旺同在,治疗上颇为棘手。我们除酌情选用上述方药外,多配用猪苓汤养阴利水,收效甚佳。
以上为基础方,可随症加减:肾阳虚者加附片、肉桂;寮血明显者加红花;腰痛者加杜仲;尿少者加车前子;尿多者去泽泻,加桑缥峭;贫血者加阿胶(详化)、当归;高血压者加牛膝;兼外感者加连翘、银花;兼湿热疮毒者加黄柏、蒲公英、金银花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第二次全国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完全缓解:症状、体征消失,24h尿蛋白定量在0.2g以下,肾功能、血脂恢复正常;基本缓解:症状、体征消失,24h尿蛋白定量在1g以下;部分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均有好转但未达基本缓解标准;无效: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效果 治疗组31例中,完全缓解11例,占35.5%;基本缓解13例,占41.9%;部分缓解4例,占12.9%;无效3例,占9.7%。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52例中,完全缓解20例,占38.5%;基本缓解20例,占38.5 %;部分缓解9例,占17.30%;无效3例,占5. 8%。总有效率为94.2%。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4 讨论
肾病综合症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既有因虚致实的病因,亦有因实致虚的病理结果,但总以虚损为主,涉及到肺、脾、肝、阳等,以湿、热、癖为患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对肾病综合症的治疗有分期论治、分阶段施治,有以朋腑辨证为主,有以活血化癖为主,总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机体对激素的敏感性及增强激素疗效等作用,可拮抗激素的副作用、并发症及撤减激素后的反跳现象,月川佑床疗效显一著。但也应看到部分临床资料,辨证分型有牵强之嫌,疗效统计亦有夸人不实之感。这些都将影响临床治疗的重复性问题。中西药结合治疗亦需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力学的评估。
参考文献
[1]李萌昆.益肾健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6):62
[2]庄德治,庄德成.健脾益肾法治疗肾病综合征33例疗效观察[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7,19(1):139
[3]李淑云.从脾肾论治成人肾病综合征[J].中国临床医生,2008,27(10):44
[4]王玲,刘美茹,孙建新.从肺脾肾论治肾病综合征[J].甘肃中医,2007,10(1):6
[5]韩履祺,王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从肝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2000,35(2):75
[6]葛缘仁.养阴清利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9):10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中医学综合实验报告11-29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10-05
中医考试试卷07-01
中医三基考试试卷09-08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11-11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05-24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12-08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06-01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