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数学总结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必修三数学总结(精选6篇)

必修三数学总结 篇1

高一数学必修三公式定理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次多 项式,只要作n次乘法和n次加法即可。表达式如下: anxn?an?1xn?1?...?a1?anx?an?1?x?an?2?x?...?x?a2?x?a1 例题: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 3x6?4x5?5x4?6x3?7x2?8x?1 ,当 x?0.4 时, 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运算? 答案: 6,6 即: ?3x?4?x?5?x?6?x?7?x?8?x?1 ? 理解算法的含义:一般而言,对于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其意

义具有广泛的含义,如:广播操图解是广播操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的算法,空调说明书是空调

使用的算法„(algorithm)

1.描述算法有三种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本书指伪代码).2.算法的特征: ?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以是 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一定

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3.算法含有两大要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控制 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 流程图:(flow chart): 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算法及程 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于检查及修改。

注意:1.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用铅笔和直尺画,要养成有开始和结束的好习惯

2.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结构特点画出大致的流程,反过来再检查,比如:遇到判断框时,往往临界的范围或者条件不好确定,就先给出一个临界条件,画好大致流程,然后检查这个条件是否正确,再考虑是否取等号的问题,这时候也就可以有几种书写方法了。

3.在输出结果时,如果有多个输出,一定要用流程线把所有的输出总结到一起,一起终结到结束框。直到型循环当型循环

?.顺序结构(sequence structure):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它不存在条件判断、控制

转移和重复执行的操作,一个顺序结构的各部分是按照语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选择结构(selection structure):或者称为分支结构。其中的判断框,书写时主要是注 意临界条件的确定。它有一个入口,两个出口,执行时只能执行一个语句,不能同时执行,其中的A,B两语句可以有一个为空,既不执行任何操作,只是表明在某条件成立时,执行某语句,至于不成立时,不执行该语句,也不执行其它语句。?.循环结构(cycle structure):它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复操作问题,分直到型(until)和当型(while)两种结构(见上图)。当事先不知道是否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时(即不知道循环次数时)用当型循环。

? 基本算法语句:本书中指的是伪代码(pseudo code),且是使用 BASIC语言编 写的,是介于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是表达算法的简单而实用的好方法。伪代码没有统一的格式,只要书写清楚,易于理解即可,但也要注意符号要相对统一,避免引起混淆。如:赋值语句中可以用x?y,也可以 用 x?y;表示两变量相乘时可以用“*”,也可以用“?”

?.赋值语句(assignment statement):用 ? 表示,如:x?y,表示将y的值赋给x,其中x是一个变量,y是一个与x同类型的变量或者表达式.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有时在伪代码的书写时也可以用 “x?y”,但 此时的 “ = ”不是数学运算中的等号,而应理解为一个赋值号。注: 1.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不能是常数或者表达式,右边可以是常数或者表达式。“ = ”具有计算功能。如: 3 = a ,b + 6 = a ,都是错误的,而a = 3*5 – 1 , a = 2a + 3 都是正确的。2.一个赋值语句一次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如:a = b = c = 2 , a , b , c =2 都是错误的,而 a = 3 是正确的.例题:将x和y的值交换 p?x x?y , 同样的如果交换三个变量x,y,z的值 : y?p p?xx?yy?zz?p ?.输入语句(input statement): Read a ,b 表示输入的数一次送给 a ,b 输出语句(outstatement):Print x ,y 表示一次输出 运算结果x ,y 注:1.支持多个输入和输出,但是中间要用逗号隔开~2.Read 语句输入的只能是变量而不是表达式 3.Print 语句不能起赋值语句,意旨不能在Print 语句中用 “ = ”4.Print语句可以

输出常量和表达式的值.5.有多个语句在一行书写时用 “;”隔开.例题:当x等于5时,Print “x = ”;x 在屏幕上输出的结果是x = 5 ?.条件语句(conditional statement): 1.行If语句:If A Then B 注:没有 EndIf 2.块If语句: 注:?不要忘记结束语句EndIf,当有If语句嵌套使用时,有几个If,就必须要有几个End If ?.Else If 是对上一个条件的否定,即已经不属于上面的条件,另外Else If 后面也要有EndIf? 注意每个条件的临界性,即某个值是属于上一个条件里,还是属于下一个条件。? 为了使得书写清晰易懂,应缩进书写。格式如下: 例题: 用条件语句写出求三个数种最大数的一个算法.或者

注:1.同样的你可以写出求三个数中最小的数。2.也可以类似的求出四个数中最小、大的数

?.循环语句(cycle statement): ? 当事先知道循环次数时用 For 循环,即使是 N次也是已知次数的循环 ? 当循环次数不确定时用While循环 ? Do 循环有两种表达形式,与循环结构的两种循环相对应.While循环是前测试型的,即满足什么条件才进入循环,其实质是当型循环,一般在解决有关问题时,可以写成While循环,较为简单,因为它的条件相对好判断.2.凡是能

用While循环书写的循环都能用For 循环书写 3.While循环和Do循环可以相互转化 4.Do 循环的两种形式也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时条件要相应变化 5.注意临界条件的判定.例题: 设计计算1?3?5?...?99 的一个算法.(见课本P21)S?1 S?1 For I From 3 To99Step 2S?S?IEnd ForPrintS S?1I?1 While I?99 I?1 While I?97 I?I?2 S?S?IEnd While PrintS S?S?I I?I?2End While PrintS ? ? ? S?1S?1I?1I?1 Do S?S?I Do I?I?2I?I?2S?S?I Loop Until I ?99Loop UntilI ?100(或者 I ?99)PrintSPrintS ?? S?1S?1I?1I?1 Do WhileI ?99(或者I ?100)S?S?I I?I?2LoopPrintS ? Do WhileI ?97(或者I ?99)I?I?2 S?S?I LoopPrintS ? 颜老师友情提醒:1.一定要看清题意,看题目让你干什么,有的只要写出算法,有的只要求写出伪代码,而有的题目则是既写出算法画出流程还要写出伪代码。2.在具体做题时,可能好多的同学感觉先画流程图较为简单,但也有的算法伪代码比较好写,你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先做出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一般是先写算法,后画流程图,最后写伪代码。

3.书写程序时一定要规范化,使用统一的符号,最好与教材一致,由于是新教材的原因,再加上各种版本,可能同学会看到各种参考书上的书写格式不一样,而且有时还会碰到我们没有见过的语言,希望大家能以课本为依据,不要被铺天盖地的资料所淹没~ Ex: 1.对于任意给定的N ,一定存在自然数n , 使得1?2.用循环语句写出求1? 111 ??...??N 23n 1111 ??...?的一个算法.234100 3.设计一个计算1? ReadNS?0n?0While S? N 111 ??...?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写出伪代码.23100S?0a?1 For I From 1to 100 算法:S1S?0S2I?1 a 答案:1 n?n?1 2.S?S? I 1a?a??-1? S?S?nEndFor EndWhlie Print S 3.S如果 I ?100 则 3 1 S?S?I?I?1转 S3 I 否则输出 S 篇二:【强烈推荐】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 多项式,只要作n次乘法和n次加法即可。表达式如下: anx?an?1x n n?1 n次 ?...?a1? anx?an?1?x?an?2?x?...?x?a2?x?a1 例题: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 3x6?4x5?5x4?6x3?7x2?8x?1 ,当 x?0.4 时, 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 运算? 答案: 6,6 即: ?3x?4?x?5?x?6?x?7?x?8?x?1 ? 理解算法的含义:一般而言,对于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其意

义具有广泛的含义,如:广播操图解是广播操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的算法,空调说明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algorithm)

1.描述算法有三种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本书指伪代码).2.算法的特征: ?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以是

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一定

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3.算法含有两大要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控制结 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 流程图:(flow chart): 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算法及程序

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于检查及修改。

注意:1.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用铅笔和直尺画,要养成有开始和结束的好习惯

2.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结构特点画出大致的流程,反过来 再检查,比如:遇到判断框时,往往临界的范围或者条件不好确定,就先给出一个临界条件,画好大致流程,然后检查这个条件是否正确,再考虑是否取等号的问题,这时候也就可以有几种书写方法了。3.在输出结果时,如果有多个输出,一定要用流程线把所有的输出总结到一起,一起终结到结束框。直到型循环当型循环

?.顺序结构(sequence structure):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它不存在条件判断、控制

转移和重复执行的操作,一个顺序结构的各部分是按照语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选择结构(selection structure):或者称为分支结构。其中的判断框,书写时主要是注

意临界条件的确定。它有一个入口,两个出口,执行时只能执行一个语句,不能同时执行,其中的A,B两语句可以有一个为空,既不执行任何操作,只是表明在某条件成立时,执行

某语句,至于不成立时,不执行该语句,也不执行其它语句。

?.循环结构(cycle structure):它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复操作问题,分直到型(until)和当型(while)两种结构(见上图)。当事先不知道是否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时(即不知道循

环次数时)用当型循环。

? 基本算法语句:本书中指的是伪代码(pseudo code),且 是使用 BASIC 语言 编写的,是介于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是表达算法的简单而实用的好方法。伪代码没有统一的格式,只要书写清楚,易于理解即可,但也要注意符号要相对统一,避免引起混淆。如:赋值语句中可以用x?y,也可以 用 x?y;表示两变量相乘时可以用“*”,也可以用“?”

?.赋值语句(assignment statement):用 ? 表示,如:x?y,表示将y的值赋给x,其中x是一个变量,y是一个与x同类型的变量或者表达式.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有时在伪代码的书写时也可以用 “x?y”,但 此时的 “ = ”不是数学运算中的等号,而应理解为一个赋值号。注: 1.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不能是常数或者表达式,右边可以是常数或者表达式。“ = ”具有计算功能。如: 3 = a ,b + 6 = a ,都是错误的,而a = 3*5 – 1 , a = 2a + 3 都是正确的。2.一个赋值语句一次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如:a = b = c = 2 , a , b , c =2 都是错误的,而 a = 3 是正确的.例题:将x和y的值交换 p?x p?x x?y , 同样的如果交换三个变量x,y,z的值 : y?p x?yy?zz?p ?.输入语句(input statement): Read a ,b 表示输入的数一次送给 a ,b 输出语句(outstatement):Print x ,y 表示一次输出 运算结果x ,y 注:1.支持多个输入和输出,但是中间要用逗号隔开~2.Read 语句输入的只能是变量而不是表达式 3.Print 语句不能起赋值语句,意旨不能在Print 语句中用 “ = ”4.Print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和表达式的值.5.有多个语句在一行书写时用 “;”隔开.例题:当x等于5时,Print “x = ”;x 在屏幕上输出的结果是x = 5 ?.条件语句(conditional statement): 1.行If语句:If A Then B 注:没有 EndIf ?EndIf,当有If语句嵌套使用时,有几个If,就必须要有几个End If ?.Else If 是对上一个条件的否定,即已经不属于上面的条件,另外Else If 后面也要有EndIf? 注意每个条件的临界性,即某个值是属于上一个条件里,还是属于下一个条件。? 为了使得书写清晰易懂,应缩进书写。格式如下: 例题: 用条件语句写出求三个数种最大数的一个算法.或者

注:1.同样的你可以写出求三个数中最小的数。2.也可以类似的求出四个数中最小、大的数

?.循环语句(cycle statement): ? 当事先知道循环次数时用 For 循环,即使是 N次也是已知次数的循环

? 当循环次数不确定时用While循环 ? Do 循环有两种表达形式,与循环结构的两种循环相对应.While循环是前测试型的,即满足什么条件才进入循环,其实质是当型循环,一般在解决有关问题时,可以写成While循环,较为简单,因为它的条件相对好判断.2.凡是能

While循环书写的循环都能用For 循环书写While循环和Do循环可以相互转化 Do 循环的两种形式也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时条件要相应变化 5.注意临界条件的判定.例题: 设计计算1?3?5?...?99 的一个算法.(见课本P21)S?1 S?1I?1 While I?99 S?1 For I From 3 To99Step 2S?S?IEnd ForPrintS I?1 While I?97 I?I?2 S?S?IEnd While PrintS S?S?I I?I?2End While PrintS S?1I?1Do ? ? ? S?1I?1Do S?S?I I?I?2 Loop UntilI ?100(或者 I ?99)PrintSS?1I?1 Do WhileI ?99(或者I ?100)S?S?I I?I?2LoopPrintS I?I?2 S?S?I Loop Until I ?99PrintSS?1I?1 ?? Do WhileI ?97(或者I ?99)I?I?2 S?S?I LoopPrintS ? ? 颜老师友情提醒:1.一定要看清题意,看题目让你干什么,有的只要写出算法,有的只要求写出伪代码,而有的题目则是既写出算法画出流程还要写出伪代码。2.在具体做题时,可能好多的同学感觉先画流程图较为简单,但也有的算法伪代码比较好写,你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先做出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一般是先写算法,后画流程图,最后写伪代码。3.书写程序时一定要规范化,使用统一的符号,最好与教材一

致,由于是新教材的原因,再加上各种版本,可能同学会看到各种参考书上的书写格式不一样,而且有时还会碰到我们没有见过的语言,希望大家能以课本为依据,不要被铺天盖地的资料所淹没~ Ex: 1.对于任意给定的 N ,一定存在自然数 1? 12?13?14...? n , 使得1?1100 12 ? 13 ?...? 1n ?N 2.用循环语句写出求的一个算法.3.设计一个计算1? ReadNS?0n?0While S? N 12?13?...? 1100 的一个算法 ,并画出流程图 ,写出伪代码.S?0a?1 For I From 1to 100 aI 算法:S1S?0S2I?1 答案:1 n?n?1 2.S?S? S?S?EndWhlie1n 3.S3如果 I ?100 则 1 S?S?I?I?1转 S3 I 否则输出 S a?a??-1?EndForPrint S 篇三: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2.算法的特点:(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

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 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 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

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 直到型循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1.2.1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输入语句

(1)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

(2)输入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功能;(3)“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4)输入语句要求输入的值只能是具体的常数,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5)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2、输出语句

(1)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

(2)输出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出结果功能;(3)“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表达式是指程序要输出的数据;(4)输出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的值以及 字符。

3、赋值语句(1)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

(2)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3)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4)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或算式;(5)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注意:?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1(2(2条件语句

1、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有两种:(1)IF—THEN—ELSE语句;(2)IF—THEN语句。

2、IF—THEN—ELSE语句

IF—THEN—ELSE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1,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2。图1 图2 分析:在IF—THEN—ELSE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条件不符合,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3、IF—THEN语句

IF—THEN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3,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4 注意:“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表示满足条件时作内容,条件不满足时,结束程序;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

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边的语句,若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它语句。1(2(3循环语句

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1、WHILE语句

(1)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2)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

WEND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

2、UNTIL语句

(1)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对应的程序框图是

(2)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从UNTIL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 UNTIL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分析: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先由学生讨论再归纳)(1)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在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在UNTIL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

1.3.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必修一第三单元训练(三) 篇2

1.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1837-1901年),一生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深受国民的爱戴。温斯顿·丘吉尔夸奖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直是各代国王的行动准则。” 对以上内容正确的理解是( )

A. 她接受法律对君主权利的限制,不僭越法律

B.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立宪君主

C. 丘吉尔夸奖她是出于对国家元首的尊敬与畏惧

D. 她一生爱国爱民,用王权保障了英国的发展

2.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利,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都完了。”为防止此种情况的出现,美国的对策是( )

A. 规定总统的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B. 实行两党制,形成竞争与监督

C. 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D. 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

3. 美国著名评论家汤姆斯·弗雷德曼认为:“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也不在于硅谷,不在于空军,也不在于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也不在于自由市场——秘密在于……”这段话中省略掉的部分应是( )

A. 经验和技术

B. 法律和制度

C. 浓厚的文化内涵

D. 移民的奋斗

4.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5. 下图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

“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坐着的树枝”

A.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

B. “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 “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D. “现在有效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6. 一位宪政学家说:“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护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来说,□□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中应该出现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7.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国际“分赃”会议在巴黎召开,商讨解决战后世界和平的重大问题。大会由协约国的“三巨头”组成最高委员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出席,按照国际会议对等原则,法国出席巴黎和会的是总理克里孟梭。这一外交安排说明( )

A. 法国宪法规定总理是国家元首

B. 法国宪法规定总理有权缔结条约

C. 法国总统的权力被议会削弱

D. 当时法国的权力中心在内阁

8. 17世纪~19世纪欧美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从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各国革命普遍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是( )

A. 彻底推翻君主专制

B. 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俾斯麦统一德国,较之以往的德意志分裂,是一种“革命”,但俾斯麦统一德国的道路,较之资产阶级的革命道路,则是一种“倒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正是因为德意志是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来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它强调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对个人权利并不重视,这样在德意志民族心理中就加强了“强权即公理”的信念,这一信念的畸形发展强化了民族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种族主义倾向。……并且作为普鲁士军队核心力量的容克军官团依旧坚持老式保守主义,忠于君主个人而非国家,从而现代化的普遍兵役制与君主独裁紧密相连,这也就使得君主可以轻易调用军队来反对社会上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并使得整个社会有了军事化倾向。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1)材料一中提到“光荣革命”所创造的完美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是一种‘革命’,又是一种‘倒退’”的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和德国的政治体制从内容上看有何区别。

(4)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德国的这种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必修三数学总结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计算角度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相应能力,让学生有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来,逐步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特点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角的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关于角度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创设情境]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距离和高度,这些实际上都可转化已知三角形的一些边和角求其余边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航海生活中,人们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在浩瀚无垠的海面上如何确保轮船不迷失方向,保持一定的航速和航向呢?今天我们接着探讨这方面的测量问题。Ⅱ.讲授新课 [范例讲解] 例

1、如图,一艘海轮从A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67.5 n mile后到达海岛B,然后从B出发,沿北偏东32的方向航行54.0 n mile后达到海岛C.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出发到达C,此船应该沿怎样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多少距离?(角度精确到0.1,距离精确到0.01n mile)

学生看图思考并讲述解题思路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边所对的角ABC,即可用余弦定理算出AC边,再根据正弦定理算出AC边和AB边的夹角CAB。

解:在ABC中,ABC=180-75+ 32=137,根据余弦定理,AC=AB2BC22ABBCcosABC =67.5254.02267.554.0cos137 ≈113.15 54.0sin137根据正弦定理,BC = AC sinCAB = BCsinABC = ≈0.3255,113.15ACsinCABsinABC

所以 CAB =19.0, 75-CAB =56.0

答:此船应该沿北偏东56.1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113.15n mile 例

2、在某点B处测得建筑物AE的顶端A的仰角为,沿BE方向前进30m,至点C处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2,再继续前进103m至D点,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4,求的大小和建筑物AE的高。

解法一:(用正弦定理求解)由已知可得在ACD中,AC=BC=30,AD=DC=103,ADC =180-4,103=sin230。因为 sin4=2sin2cos2 sin(1804)cos2= 3,得 2=30  =15,在RtADE中,AE=ADsin60=15 2答:所求角为15,建筑物高度为15m 解法二:(设方程来求解)设DE= x,AE=h 在 RtACE中,(103+ x)2 + h2=302 在 RtADE中,x2+h2=(103)

2两式相减,得x=53,h=15 在 RtACE中,tan2=

h103x=32=30,=15

答:所求角为15,建筑物高度为15m 解法三:(用倍角公式求解)设建筑物高为AE=8,由题意,得

BAC=,CAD=2,AC = BC =30m , AD = CD =103m 在RtACE中,sin2=

x4------① 在RtADE中,sin4=,----② 301033,2=30,=15,AE=ADsin60=15 2 ②① 得 cos2=答:所求角为15,建筑物高度为15m 例

3、某巡逻艇在A处发现北偏东45相距9海里的C处有一艘走私船,正沿南偏东75的方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我海岸行驶,巡逻艇立即以14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着直线方向追去,问巡逻艇应该沿什么方向去追?需要多少时间才追赶上该走私船?

师:你能根据题意画出方位图?教师启发学生做图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这道题的关键是计算出三角形的各边,即需要引入时间这个参变量。

解:如图,设该巡逻艇沿AB方向经过x小时后在B处追上走私船,则CB=10x, AB=14x,AC=9, ACB=75+45=120

(14x)2= 92+(10x)2-2910xcos120 39化简得32x2-30x-27=0,即x=,或x=-(舍去)

216所以BC = 10x =15,AB =14x =21, BCsin12015353又因为sinBAC === AB21421,BAC =3813,或BAC =14147(钝角不合题意,舍去)3813+45=8313

答:巡逻艇应该沿北偏东8313方向去追,经过1.4小时才追赶上该走私船.评注:在求解三角形中,我们可以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得到两个解,但作为有关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必须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Ⅲ.课堂练习

课本第16页练习Ⅳ.课时小结

解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1)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依次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之。

(2)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几个三角形,这时需要选择条件足够的三角形优先研究,再逐步在其余的三角形中求出问题的解。

Ⅴ.课后作业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 篇4

(1)条件概率的定义: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和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P(B|A)来表示.

(2)条件概率公式:

称为事件A与B的交(或积).

(3)条件概率的求法:

①利用条件概率公式,分别求出P(A)和P(A∩B),得P(B|A)=

②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A),再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求出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即n(A∩B),得P(B|A)=

P(B|A)的性质:

(1)非负性:对任意的A∈Ω,

; (2)规范性:P(Ω|B)=1;

(3)可列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P(B|A)概率和P(AB)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事件A和B都发生了;

(2)区别:a、P(B|A)中,事件A和B发生有时间差异,A先B后;在P(AB)中,事件A、B同时发生。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5

§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臵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臵)→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1)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5、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即互为独立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6、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将各种地理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的立体、动态的显示。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7、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演化:

时代

原因

影响范围

古代

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河西走廊

近代

移民实边、开放蒙禁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

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草原牧区和旱作地区

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防治荒漠化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4)荒漠化具体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5)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经验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9、我国政府在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中,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7、亚马孙雨林开发: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③位臵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加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2、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3、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4、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

组成部分

重要性

保护重点

山地

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植被生态保护

河流

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

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5、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6、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7、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综合效益。

8、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范围: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A.气候-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B.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东北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③土壤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C.社会、经济条件: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吉林省北部地区,这里已经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如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

3、东北平原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①平原区: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②西部草原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③山区农业: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一般发展中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主要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正处于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要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主要优势: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要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一方面,许多乡村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问题及对策: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原料工业、装备制造业等重工业及机械制造业;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如“城中村”现象,即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是外来人口的主要居住区,设施简陋,治安状况差,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对策:加强城市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质性缺水)、噪声污染、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对策: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臵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主要包括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两种类型。

2、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市场从而达到追求更高利润。产业转移最主要、最常见的方式是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设立工厂。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必修三第五单元训练 篇6

1. “夫不可变者,传统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上述材料相符合的观点是( )

A. 西学东渐 B. 东学西传

C. 中体西用 D. 西体中用

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A. 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B. 这一说法体现了阶级分析的方法

C. 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D. 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3. 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 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

C. 推崇君主立宪制

D. 向俄、德、日学习

4.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的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哪一理论的评价( )

A. 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

B. 康有为的“三世说”

C.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5. 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B. 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C. 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D. 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6. “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以上言论出自( )

A. 魏源 B. 洪仁玕

C. 张之洞 D. 康有为

7. l890至1900年,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从事翻译工作之时,在文字上主要有四种选择:一是讲究文藻华丽与对仗工整的骈文;一是科举考试用的八股文;一是从曾国藩开始,上承唐宋八大家的桐城派古文;一是刘鹗、李伯元、吴趼人等人在撰写小说时所用的白话文。根据当时的实际,严复最可能选择( )

A. 骈文 B. 古文

C. 八股文 D. 白话文

8 .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9. 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引领思想启蒙 D. 建立民主政治

10.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1.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2.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 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 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 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 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有人说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主张否定皇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政府论》

(2)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与黄宗羲、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并指出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法国的启蒙运动相比在社会效果上有何不同?

材料四 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入的压力. 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势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与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一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蠢《世界文明史》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的在“生存与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五 现代生活,以经济为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其影响遂及于伦理学。故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近。中土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独立乏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4)根据材料五说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否定传统儒学的思想武器。

上一篇:免费销售总结下一篇:如何学习好网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