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基础设计说课稿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服装基础设计说课稿(共8篇)

服装基础设计说课稿 篇1

安平镇河漕村小学高彦从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河漕村小学的高彦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中《快乐的服装设计师》,如今,服装已经成了时代的标志,具有很重要的时代意义,作为小学生从小培养审美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说课,一、活动背景,二、活动目标,三、活动重点和难点,四、活动准备,五、活动过程,六、活动反思。

一、活动背景:

T形台上模特展示的精美服装总是很吸引我们的眼球。当台上的光影在热烈的掌声与娇艳的鲜花中渐渐隐去时,服装设计师们无疑又会成为焦点。服装设计对于我们每个人当然也包括孩子们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

儿童服装和青少年服装在服装设计的舞台上越来越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孩子们对服装的设计很感兴趣,他们的想法也很有创意。那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也尝试着做一次服装设计师,为自己设计独具魅力的服装呢?答案是肯定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当然愿意带领孩子们去尝试参与他们感兴趣的而且又充满创意的活动。

《快乐的服装设计师》是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个内容。本主题活动的设计很有新意,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符合课改的新理念,活动的步骤清晰、可行,使学生很有兴趣的主动进行参与,而且在活动中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服装的常识。

2、穿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激发学生设计服装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研究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 “服装设计”活动中来。通过社会采访,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活动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调查、分析、实践明确着装的重要作用,明确正确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及环保意识。独创性和想象力是服装设计师的翅膀,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懂得尊重、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了解款式、色彩、面料和装饰是服装设计的几大基本要素。了解服装的基本设计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服装作品。

难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实用、美观的作品。

四、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若干服装的精美图片;(2)、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

(1)、查阅关于服装的等相关资料。

(2)、课前查阅服装设计的知识,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设计制作一件纸质作品。

(3)、准备各种废旧材料、装饰材料、剪刀、双面胶等相关工具。

五、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活动准备、活动调查探究、活动体验交流、深入探究并改进作品、成果展示评价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自主选择伙伴,合理分组

2、发挥自身特长,合理分工

具体实施方法:

1、分组:根据服装设计的构思需要充分考虑到设计对象的性别这一要求,将学生按不同性别分组。将班级学生分为4组,每组8人并推选出组长,进行自主探究、资料搜集、资源共享、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每组分别设计一个与服装设计相关的个性化名字。

2、分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头脑灵活、有创意的学生可以多提供设计构思;擅长绘画的同学可以将设计构思画成草图;手巧的同学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多动手……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合作时才能更高效、省时。

第二阶段:活动调查探究

1、搜集整理服装常识。

2、自主探究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3、了解穿着需要注意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法:

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实践活动采用个人探究与小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开放式作业”形式,小组成员需要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也需要充分合作。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进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三阶段:活动体验交流

1、总结第二阶段活动,交流搜集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等。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2、确定实践活动主题:(旧衣翻新,给自己设计服装,给自己的宠物设计服装„„)

设计:动脑筋,展开自己的想象,自己设计服装吧!可以给自己,也可以给父母、同伴,毛绒玩具等。

制作: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把我们设计的服装制作出来,展示给大家,做的时候可以用家里的废旧面料,也可以用塑料布、挂历纸、旧衣服、彩带等,注意合理选择面料,注意色彩搭配,做工尽量精细。

第四阶段:深入探究、改进作品

1、看专业服装设计师讲解设计知识。

看了设计师的介绍谁来说说看设计服装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课件出示:总结设计要点:我们可以从款式、色彩、装饰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2、请父母或长辈提宝贵意见。

3、启发构思。

A、师:听了专业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是否又有了新的想法呢? 你们准备怎样改进自己的作品。

B、生自由发言,交流新的创作灵感和改进方案。(引导学生改变领口袖口的形状、添加花边、镂空等。)

4、学生对原作品进行修改

在学生对小组设计的作品进行修改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A、选择你需要的材料,让你的作品更有个性。

B、注意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

C、制作过程中注意桌面的整洁和使用工具的安全。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应巡回,给予适当的辅导。

第五阶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

A、服装设计展示(展示作品,介绍设计构想、制作方法和风格特点。)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模特,将本组设计的作品穿在身上,随着走秀音乐进行展示。另外,每组选一名同学作解说员,在本组模特展示的同时为大家简要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B、评价:

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我能很好地和其他同学合作,并顺利完成作品。

2、在制作过程中,我很认真。

3、在制作过程中,我非常注意安全。

4、我很满意我们小组的作品。

以上四项,各得一颗星,看看总共得了几颗星,让学生从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自评。

在学生恰当的开展自我评价以后,以服装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组合作作品。再请同学们评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把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起来,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老师表扬并奖励优秀的作品,对其他组的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

六、活动反思

1、设想:如果人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美化生活、热爱生活,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益处。如果我们的课题可以多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一定会给课程的实施带来更多的益处。

服装基础设计说课稿 篇2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是护理专业后期临床课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内容, 是学生学好妇产科护理学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排在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课程之后, 产科和妇科相关内容之前,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目的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常的月经生理及激素的作用, 为产科及与月经有关的妇科疾病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学情分析

笔者授课的对象是初中毕业后入学的五年制高职班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强, 自学能力相对较差。这门课程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习, 此时学生已经有了解剖、生理及其他临床课的基础, 同时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教师在上课前都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进行合理利用。

1.3 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确定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及相关概念。 (2) 难点:月经的周期性调节、激素的功能。

1.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解释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的功能。说出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及相关概念, 分析月经的调节。 (2) 能力目标:正确进行月经期卫生的宣传教育。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 要求学生对不同阶段的女性要有同情心。

2 教学方法分析

2.1 教法

(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教学法) 。该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使学生投身于问题中;鼓励争论;鼓励自主探究, 激发和支持学生的高水平思维;鼓励对学习过程的反思等[2]。 (2)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节省时间, 同时灵活使用图片、录像、图表等, 使讲授的内容更形象、生动,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学生分析、自学讨论、情景表演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实施, 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

2.2 学法

教师可在课前告知学生本章的大概内容, 让学生每人提出1~2个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因为讲解的内容与每名学生都有密切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 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授课过程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使学生有一种收获的喜悦。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导入 (2分钟)

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其最想了解的那部分内容的问题, 上课一开始, 由课代表列举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月经是怎么形成的, 月经为何能有规律地来潮, 月经不准是怎么回事, 痛经怎么治疗等。针对学生的问题, 导入本章内容的学习。

3.2 新内容的教学 (78分钟)

3.2.1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8分钟) 准备不同年龄段

女性的图片, 通过给出的图片,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女性的一生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相应的生理特点,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有遗漏、不妥之处给予补充及纠正。引导学生说出“月经”及“激素”这两个关键词后进入下节内容的学习。

3.2.2 卵巢周期性变化及性激素功能 (30分钟) 女性的生理特

点与激素有关, 激素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给出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图片, 根据图片讲解: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萎缩。分析在非妊娠状态下黄体的平均寿命为14天, 推出排卵时间为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黄体发育的高峰是在排卵后7~8天, 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雌、孕激素。随后列表比较这两种激素的作用, 总结这两种激素相互协同或相互拮抗的方面, 帮助学生记忆, 讲完后给出3~5个选择题, 根据反馈情况再做适当的解释、分析。

3.2.3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30分钟) 雌、孕激素对生

殖系统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其对子宫内膜的作用, 分析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 播放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视频, 使学习内容更直观。学习“月经及月经期临床表现”时, 由于学生都有亲身感受, 可安排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月经期的表现及保健, 3分钟后推选两名学生上台, 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进行月经期卫生的宣教、咨询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4 性周期调节 (5分钟) 这是本章的难点, 可把下丘脑→垂

体→卵巢的调节比喻成学校或医院中的分级管理, 讲解各部位分泌的激素, 展示自制的激素反馈调节图, 使内容简单、清楚。讲完后进行现场测试, 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2.5 讨论总结、补救教学、布置作业 (5分钟) 复习月经的定

义:在卵巢周期的影响下,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总结主要内容:卵巢周期性变化→雌、孕激素周期性分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月经来潮。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 学生集体回答, 再次反馈、强调。布置作业:分析月经是如何形成的。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内容多, 通过以上设计, 使整个章节内容围绕月经这个主线, 逐层分析、条理清晰, 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医德教育、能力教育, 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生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前进, 郑洪涛.说课—医学临床课老师必备的基本技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8 (6) :76~78.

服装基础设计说课稿 篇3

关键词: 说课竞赛 服装设计 教学方法

服装专业说课竞赛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之一,如何以赛促教是近几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就是针对职业学校一线教师的说课竞赛,它主要从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实训录像等项目进行评比,以此创新教学方法。

一、说课的比赛流程

2010年,江苏省教科院第11号文件颁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两课”评比是在“五课”教研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常规性的评比活动。“两课”说课评比大致流程可以归结如下:

1.提交一个单元的教材和教案。

2.按照文件现场15分钟说课。

3.专家提问,答疑解惑。

4.获“示范课”选手示范演讲,共同提高。

在参加省两课评比之前,选手要通过校级、市级层层选拔,以及教案的不断修改提炼和反复的磨课,工作程度相对烦琐复杂。

二、对“说课”竞赛的误解

对于说课竞赛,主办方的出发点是积极的,对于教师而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也有很大帮助。但是教师面对繁杂的课程和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甚至部分教师比较抵触这种竞赛,归根到底,主要对竞赛存在一定误解。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说课竞赛内容烦琐,准备麻烦。

教学竞赛要历经几个环节,材料收集多,准备时间长。就参加省“两课”说课比赛来讲,我经历校赛、市赛、省赛,历时一个学期,这期间除了日常教学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处理班级事务外,还要精心准备比赛所需的各项材料和各位专家的磨课。因此,很多老师觉得比较麻烦,不想尝试。

2.说课竞赛与普通课堂相脱离,表演成分多。

竞赛说课是教师拿出自己上得最好的一堂课展示,这堂课汇集了这位教师所有的上课智慧,并且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上课采用全校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呈现出最完美的比赛作品。但是日常教学中,如果每次上课都按照比赛项目来做,那么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一些教师认为教学竞赛与普通课堂是相脱离的。

教学竞赛因为存在竞争性质,参赛者都想取得好成绩,难免有异于日常上课。在评委面前做最好的表现,除了说课语言具有吸引力外,肢体语言也很重要。因此,部分老师认为有别于平时上课,掺杂很多表演成分。

三、说课竞赛与服装设计教学方法

笔者2012年参加省“两课”说课比赛,获得最高奖项“示范课”。通过亲身经历认为说课竞赛与日常教学是相互提升、密不可分的。服装设计说课竞赛来源于日常教学,是日常教学的灵魂和提升,竞赛经验也促进日常教学的改革创新。在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中,我通过竞赛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高职师生的教学方法,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教师参加竞赛提供帮助。

1.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所任教的学生是高职三年级学生,他们有服装设计基础知识和工艺制作基础,并且喜欢DIY。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有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并且都能熟练操作电子产品。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上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准备材料,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市场调研课。

回想我接到参加“两课”评比通知的时候,恰逢在上服装设计课中《服饰配件》一课。我就将参赛课题定为《服饰配件之帽子设计》。教学实施前,我制定教学任务书、课程评价表和相关教学课件上传115网盘,并将网盘密码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根据教学任务书进行预习并准备相关辅料,并到附近商场观察记录帽子款式。

将学生分好小组,公布奖励评比机制,立足于平常教学,对学生加以引导,将学生的学习刻意与教师比赛内容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准备材料,完成作品,学生收集的素材也为我参加比赛所用,我在收集材料上节约了大量时间,学生完成的作品丰富了我的参赛成果,让整个比赛变得简单。

此外,服装设计课中,要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我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观服装生产企业,或者访问民间老手工艺人。学生参观过苏州刺绣研究所、苏州漆器传承人工作室和御窑金砖厂及手工旗袍作坊等,让学生受大师的耳濡目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为这些手工大师的创作精神折服的同时为服装设计课积累了素材。

2.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

完成一个完美的作品,对某一位教师来讲工作量确实非常大,但是如果是一个教学团队,大家各取所长,难度就会大大降低,服装设计课最重要的教学模式就是团队合作。本次“两课”参赛教案涉及帽子的设计、制作、上课录像等,为了作品的完美,我在自己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帽子制作工艺上要请工艺教师帮忙,制作说课课件中还得到了摄影老师、计算机老师的帮助,因此,确切地说完美的比赛作品是在团队教学下得以完成的,团队成员有全体学生和各科教师,所以比赛是团队合作的成果。目前我们正尝试团队教学模式,前期设计教师定好主题款式,后期制版教师和工艺教师实现作品,最后进行表演展示,或投入生产,让学生有学习动力。如果有参赛项目,就直接在作品中挑选修改,参加比赛相对轻松,而且日常教学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另外,教师个人课件大家共享,其他教师上课直接利用或加以修改,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提高。同时,我说课获奖的参赛教案也在全校共享,让其他教师参考。

3.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设计课要特别重视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服装设计课教学改革中,我要求学生将手绘设计稿转化成实物作品,改变以往设计课单纯设计画稿的教学方式。如学生绘制的服饰图案,后期可以缝制装饰钱包、抱枕等配件。鉴于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热爱,鼓励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上传教师微博或服装设计专业论坛,让大家点评,对于网友的评论纳入考核中的一部分。

另外,校学生会成员每年举行“学雷锋”活动,教师号召同学将课上完成的作品,如各类手工艺作品,开展爱心义卖活动,所得善款捐资助学,也让学生感受用自己的劳动帮助他人的快乐。

学生新鲜的设计理念与企业生产相联系,校企合作单位的设计师挑选可用于生产的作品,给予学生物质奖励,达到双赢。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讲过: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改革要摒弃单纯的理论灌输,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总之,通过竞赛经验获得的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创新一:服装设计课由单一教学转向多元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仅能绘画设计还能进行工艺制作,完成实物作品,注重团队合作的力量。创新二:学习形式多样,学生可共享教师网盘,做到自主学习,并因论坛而提高作品质量。创新三:将创意表现延伸课后,将作品进行校园爱心义卖等。当然,受学生感受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制约,难以将部分设计制作与构思做到完美统一,这需要学生有学习的过程,多练习,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郭红霞.教学设计的价值提升:从教学竞赛走向普通课堂[J].现代教育技术,2014(09).

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的“第六章 信息交流与信息集成中的6.4.1 开发设计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是高中基本能力中的一个分支,高中基本能力被称为:“传奇的高考科目” ,当然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这个“传奇的高考科目”将会注定成为高考的记忆,现阶段它包括:人文与社会、体育与健康、技术、艺术、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6个模块,其中技术模块又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2个模块。信息技术又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部分,选修模块是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5个模块中选修1个模块。

我今天说课的流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两个方面;说教材包括编者意图、体例安排、内容结构和逻辑关系四个方面;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资源的利用开发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我将就说建议来重点展开。

第一方面说课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在课程结构的层面上从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和用信息科学观点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作为技术课程领域一部分,有义务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创新,把握技术技能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课标要求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主,其中知识与技能主要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以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本教材必须模块安排的内容标准就是以围绕信息技术这一概念来展开(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并将这一概念贯穿于整个教程的始终。主要包括信息处理与交流和信息技术与社会两个大方面环节,信息处理与交流包含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和信息资源管理三个环节。

第二方面说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以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进行展开,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信息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如何遵循客观认知规律。遵循规律既包括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包括教师的教学规律;同时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学科为工具类学科,是继语文、数学和外语之后的第四个工具类学科,它将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以及同时提到的信息技术与其它各个学科的整合等问题。正确处理关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学科与社会的关系,着眼长远发展,提高能力,能正确分辨各种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

本套教材的内容结构和体例安排:所谓体例是指“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本套教材的内容结构和体例安排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例子”“活动建议”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内容标准是主体,例子是对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对教学活动方式的建议和引导。内容标准的撰写,首先坚持灵活性,既给出每一部分的基本要求,又给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和工具的选用等留有多样化的发挥空间;其次注重时效性,以保证在本标准实施期间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是对内容标准的进一步解释和具体说明,考虑到课程标准灵活性与时效性的要求,有些内容标准的描述比较概括,所以通过例子对其进行提示和解释。但例子仅仅是提示,不是内容标准的具体规定。另外,例子中内容的时效性往往较差,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举一反三,长期生效。活动建议用于启发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

必修教材的逻辑关系:知识纵向逻辑结构,从具体情境到一般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实际问题贯穿始终。本套教材加大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中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以理解贯通,并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利用。加强知识横向联系注重知识的整合,不通方向的技术却又融合在一起。作为工具类学科就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在横向联系中加大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随着信息素养的增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过程中加以利用这一技术。

第三说建议:首先是教学建议,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同时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2、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

3、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再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喜闻乐见和当前热点时事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4、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5、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二、评价建议: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一定要体现分层次的进行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体现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评价,并且可以与学生的学分认定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必要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要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设施;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具备上网条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资源包括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

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让学生在参与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学习。 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与管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要树立以下五大理念: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护理学基础说课稿 篇5

为护理学专业课。

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认识护理专业,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操作与原理,并通过对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在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学科专业价值、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其处于恢复、维持、促进健康的最佳身心状态;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具体目标是: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护理理念,热爱护理专业,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慎独严谨的品行,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仪表、举止、语言、态度和职业情感。

2、知识目标: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具备较扎实的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主动求知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3、能力目标:

掌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在内的护理操作方法;

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具有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职业本领。

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尽快地转化为护理专业实践能力;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护士的基本素质、道德、伦理要求

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3、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护士的专业角色和功能

5、护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6、为病人创造促进康复和休息的环境

7、为服务对象进行生活护理的技巧

8、为服务对象进行护理服务时应体现的护理理念

9、在为服务对象进行技能操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树立学生正确的专业思想,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职业情感,热爱护理专业,愿意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难点: 各种基础操作技能及技巧的掌握。

解决办法:

本课程难点在于操作技能的掌握。解决技能学习难点,需抓住几个环节。

第一,授课环节:采用精讲示范—录像辅助—讲完即练—重点抽查的模式教学。

第二,开放实验室,校内模拟病房练习:增加学生动手练习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进行校外课间见习:使学生了解临床,巩固课堂知识,使护理操作能够在真实的护理情境中及时得到应用,增加了真实感。

第三,评价考核环节:采用单项抽查和全面考核相结合方法,促使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条件及课时分配

(一)教学资源、条件

1、教材使用:

(1)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护理学基础》李如竹主编,人民卫生社出版

(2)教研室教师集体编写的《护理学基础练习册》、《护理学基础实习手册》,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

2、《护理学基础》教学录像,自制多媒体课件

3、实践性教学环境

护理实训基地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房屋20多间,仪器300多件,总价值400多万元。按照现代化医院的规格、布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营造了仿真病房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有2个配备实践技能操作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示教室、7个演练室(模拟病房)、1个模拟CCU病房、以及各种标准的实验室等,共有80多张床位,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环境,可同时安排200名学生进行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演练。

服装基础设计说课稿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目标引领内容”的框架,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理解更多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太极拳是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学说的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的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太极拳的教学要注重学生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呼吸自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完整、虚实分明、刚柔相济。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而且,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众多研究表明,经常打太极的人在身体健康状态方面要明显强于他人,长期锻炼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的健身效果。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渴望有所成就,却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在道德修养方面大多数认为应该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乏内省精神,在人际交往方面或我行我素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缺乏乐于奉献的精神,社会责任感淡薄;在运动技能掌握方面他们求知欲强,渴望对运动有深层次的了解,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对知识的判断、融合等能力,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但对太极拳接触甚少。太极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将太极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四.教学目标设定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健身作用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引导学生对此产生兴趣。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太极拳的特点、要领

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运用太极拳的方法和理念进行自我调整身心,主动缓解压力、达到减轻身心疲劳的目的。

五.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太极拳的流派及特点,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难点:初学太极拳的技术要领,太极拳中各人体部位的姿式要求 六.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主要利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思考、体会太极拳的内在魅力。

七.学习方法的分析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

八.教学过程的分析

导入部分

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问学生是否看过这段视频,视频里的拳术与一般看到的武术动作有什么分别,有什么看是否有学生能分辨出其中的拳术。问答结束后向大家解释视频里播放的是太极拳,然后让大家分组讨论什么是太极拳?谁创造了它?大家对太极拳有什么了解?

讨论结束,让学生带着究竟什么是太极拳,谁创造了太极拳,太极拳为什么会风靡全球等疑问进入教学。展开部分

1.太极拳的定义渊源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软手”“十三势”,它属于套路武术中拳术的内家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2.太极拳起源 陈家沟创拳说 张三丰创拳说 王宗岳创拳说 武当山创拳说

2007年8月21日,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举行了“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挂牌仪式。挂牌仪式肯定了陈家沟起源说,肯定了最早太极拳是由陈王庭所创的陈式太极拳,为太极拳源流问题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3.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创始人:陈王庭

为各派中传播历史最悠久的太极拳,仍保留古老的发力、跳跃、震脚动作,运动力量较大,速度快慢相间,动作多做螺旋缠绕,柔中寓刚、刚中寓柔、刚柔相济、缠丝旋转。杨式太极拳 创始人:杨禄禅

杨露禅幼年从师陈家沟的陈长兴,成年后返京传习太极,经杨澄甫修定成型,称为流传最为普遍的大架杨式太极拳。特点:拳式中正舒展,动作均匀柔和,架式幅度大,走弧形。

吴式太极拳 创始人:吴鉴泉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始于满族人全佑。全佑先生得杨露禅、杨班侯父子真传,又吸取陈、扬两家拳法精华,从而技艺精湛,深得太极之真谛,两者互相融合吸取,经其子数十年融化与拓展,形成一种柔化为主,拳架紧凑,拳法细腻,轻灵圆活的新架,遂以吴式命名区别于其它太极拳。

特点:功架紧凑、松静自然、招招连绵、环环相扣,外松内紧,棉力裹针,内实精神。孙式太极拳 创始人:孙禄堂

特点: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进退相随、动作舒展灵活、敏捷自然。每转身“开”“合”相连。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创始人:武禹襄

特点:姿势紧凑、动作舒缓、分清虚实、气势中正雅致。劲力内含、内动大于外动。4.太极拳的作用

① 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② 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③ 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 ④ 提高心肺功能 ⑤ 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消除压力 ⑥ 了解修身处世之道 5.在国内外的开展

在国内的开展:在国内练习太极拳的人非常多,公园、街头、体育场就有大批太极拳爱好者。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中,更是做出了是国内外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叹为观止的表演

在国外的开展:太极拳在国外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纽约新闻日报》呼吁人们参加太极拳运动,说“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合一的运动”

中国武术代表团将于5月8日集结,5月13日出发,17日正式开始在美国的表演之旅 6.如何练好太极拳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打好基础,心平气和。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平心静气,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掌握熟记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练拳对人体头、颈、腰、腿等各部位的姿式也有要求,第二阶段:熟练阶段

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规格,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仔细用身体体会练拳的要领,熟练掌握身体各部位姿式。第三阶段:风格形成阶段

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动作的自然结合,从而逐渐形成自我的风格,并在所学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展。

结束部分

一.介绍了太极拳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二.介绍了太极拳的作用

三.初步介绍了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作业:课下通过进一步了解,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拳术,加以技能学习,并说说有怎么样的练习要领,怎么才能练好太极拳,形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九.教学效果预测

《程序设计基础》的说课设计 篇7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下面就说课从《程序设计基础》具体一门课的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整体设计以及学情分析等方面, 阐述说课的基本思路, 对如何进行说课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定位与作用:

1、课程定位。

《程序设计基础C/C++》是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基础课程。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该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技能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打下基础。在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属于“专业知识”课程。

2、对应岗位的能力点。

⑴岗位的能力点中要求的熟练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培养编程思想, 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熟悉基本程序设计方法。⑵岗位的能力点中要求的掌握应用程序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技术, 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具有一定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

3、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本课程为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学习课程, 它的后续课程有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

4、课程目标

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编程思想、方法、技术。

⑵职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能力, 学生能够会使用软件、会搭建C++开发环境、能够阅读帮助文档、能读会分析C++源程序、能编写简单的C++程序、会调试C++程序、能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程序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

⑶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行事风格、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继续自我学习能力, 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的整体设计

1、教学内容:

该课程教学内容包含十一个知识单元, 具体如下:

以上三个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而且该三个问题函盖了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

2、教学重点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的设计思想为:精讲多练、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并有一定的深度。课程要注重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重点:1) C++语言语法。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与手段。3)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编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课时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本课程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的课时安排情况是:总学时75学时, 其中45个理论学时, 30个实验学时。

4、教学方法

⑴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授课地点为实验室, 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互动形式, 导入贴近实际的程序设计实例。

⑵将课程教学与科技竞赛、创新相结合。在课程的教学当中, 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程序设计竞赛和实际软件项目的研发。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极大地推动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⑶任务驱动。每次课都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 通过一个任务掌握某个章节的知识点, 突出重点, 分解难点。如讲授多重循环以制作实际生活中的“数字电子钟”为例设计一个时、分、秒的时钟;讲授顺序程序设计“模拟交通信号灯”中红绿灯显示过程设计程序;讲授选择结构时模拟中央台“购物街”节目中猜测商品价格设计程序。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除要求学生课后认真阅读教材外, 还要求学生结合授课内容阅读/上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⑷讲练结合。在内容上, 将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引进课程, 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合格的程序设计员。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安排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进行实际程序设计, 通过运行调试自己设计的程序, 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程序设计的成功感受, 加深知识的理解。在实验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其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案例教学法。将实际问题或企业实际开发项目 (子项目) 引入课堂教学 (如电子钟、自动控制) , 进行适当简化处理, 作为教学和实验实训项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根据课程内容和工作过程, 结合学生特点,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 把工作项目开发过程的工作环节及任务穿插于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中, 以独立项目实训形式, 强化训练,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5、考核方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的要求考评标准明确, 考评方式合理, 具有可操作性。程序设计基础 (C/C++教学评价采取形成性考核 (20%) 、期中性考核 (30%) 和终结性考核两种考核方式 (50%) 三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分为平时作业 (5%) 、课堂考勤 (5%) 、课堂表现 (5%) 和上机实验完成情况 (5%) , 期中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为闭卷考试, 同一课程的所有班级在同一时间安排统一考试, 以保证其公平性。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学生是大一新生第一学期所学的课程。在我所教的班级中, 大部分学生都对程序设计兴趣很浓,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有的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 教学应该从最简单的讲起, 由易到难。

2、学法指导

根据以上的学生情况, 确定如下的学法指导:

(l) 渗透指导:在课堂上见缝插针, 随时渗透。

(2) 讲授指导: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 交流指导: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 点拨指导: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 给以恰当点拨提示。

(5) 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 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 让学生效仿。

针对学情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在学习情境实施过程中, 主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辅助指导, 通过学习情境的反复强化, 有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加强普适性工作过程职业素质培养见图。

四、课程特色与成效

1. 参加二级考试:通过率在80%左右。

2. 参加全国软件大赛:取得二等奖, 今年有10位同学取得江苏赛区一等奖。

3. 就业:毕业的同学有部分从事C++课程

五、本课程的设想

本课程没有让学生做过具体的案例, 基于课程建设越来越完善, 我们团队准备在本学期和以后的学期中逐步完善项目教学案例。用实际的案子让学生从学会软件开发的本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上谈的是对说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可以打开您的思路, 创意出自己独特的说课风采。

摘要:说课是目前各个学校普遍开展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但究竟如何进行说课呢?本文试从具体一门课的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整体设计以及学情分析等方面, 阐述说课的基本思路, 对如何进行说课进行了探讨。

字体设计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起源于记事图画。它遵循造型美、对称美、均衡美及意象美的构成法则,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并将其单纯化。它是用来传达信息、记录思想的一种媒体。本课程通过文字的创意设计,从基本技巧、构成法则及结构、比例、平衡、节奏、韵律、点画笔调、均匀与重心以及文字设计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面,创作出有个性、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的字体,并将设计出来的字体根据主题进行编排和变化,从而构成最美的设计效果。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文字可以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可以是对图形的说明,起着与图形的互补作用。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美术字具有美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整齐醒目的特点,具有刚劲、细腻、浪漫、形象等特殊意境,给人以千姿百态的美的享受。在不少的设计中,文字本身就是图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在报刊、杂志、书籍,展览会、环境布置、商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美化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

第三学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教学方法:

(1)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演示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并与其他教法有机结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一边讨论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用言语、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主动地探索。

教案:

[教学目标]:

一、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变形,书写出美观形象的变

体美术字。

二、从设计变体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三、在用自己的身体及与同伴的合作创意字的游戏中,进一步强化形象和创新思维训练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从字体、字义及字的结构入手,进行美化加工,创造出更美观、形象、活泼的新字体。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黑体、宋体、仿宋体等基本美术字体各一份。

2)学生准备:画纸二张;铅笔;水彩笔

五、课堂教学:

导入:1 启发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讨论美术字体的社会作用。同学们在平时使用电脑,聊QQ时,都会使用什么样的字体? 接下来介绍几种常见的美术字体,例如:宋体、黑体、仿宋体,并让同学们识别。(在黑板上粘上老师带来的三种美术字体)

尽管美术字每天都会和大家见面,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字体之间的区别呢?

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三组美术字体之间的区别吧。

黑体:笔画粗细一致;(特点:醒目,强烈,粗壮,分量感。)

宋体:横细竖粗;(特点:规范化,严肃,稳重)仿宋体:横粗竖细;(特点:匀称潇洒,轻巧清秀。)

我们大体了解了这些美术字体,但是这些美术字体每天都会和大家见面,那么这样的字体对于我们大家来说还够有冲击力吗?

那么怎样才可以引人注目,一下子就能吸引住人的眼球呢?

有同学说把字体变粗,变大,进行装饰。

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什么是美术字,怎样设计美术字。

板书:字体设计

内容展开:

一、变体美术字是在宋体字、黑体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变化的字体,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种变体美术字,(将准备好的变体美术字“招聘”“秋”粘在黑板上)非常显而易见,能够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哪一组字体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二张美术字是怎样变形的。

首先,来看到这个“招聘”把“招”字的那个“口”变成了一个月亮的形状,还有“聘”的下面,也是进行了变形,同时在上面进行了花草图案的装饰,这样就比我们常见的美术字体更加醒目了,更容易吸引前来应聘者的注意。

再来看一下这个“秋”字,秋天到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对,落叶,枫叶,于是这个“秋”把撇变成了一片落叶,同时还进行了美化装饰,更加唯美了。把右边的点变成了枫叶的形状。这样一变形装饰,这个“秋”立刻就活灵活现,名副其实了,非常的形象生动。

二、下面咱们走进课本,一起欣赏一下我们课本上更多的变体美术字。

1)装饰法:对字体进行添加装饰(见课本图例“恭贺新春”)2)结构变化:有意识的将某些笔画进行夸张、缩小、移位来求得新颖的效果(见课本“错位”)

3)象形法:根据某些事物的实际形象来装饰相对应的字体(见课本图例“花猫”“葡萄”“雪山”)

4)立体法:利用透视画出字的三维空间感(见课本图例“观后感”“电影”)

字体设计应从文字的内容和含义出发,对字形、笔形做出合理的夸张变异。

在大体的了解了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方法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字体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字体设计的原则:

1、视对象而定字体:例如在儿童用品的商店,门面就应该活泼一些,稚拙一些。文教办公类的,字体就该严肃,规矩一些。

2、视环境而定字体:例如食品店,公园,玩具店等,可以夸张,靓丽一些。办公室,单位,教室等这样的场合,就该规矩,板正。向我们教室上方的“静,竞,敬”这三个字,使用的是粗体的黑体字,起到了醒目,警示的作用,但是假如使用变体美术字,就会在上课时一定程度上牵扯到同学们的注意力,影响听课质量。

3、视具体材料和制作工艺而定字体:在使用铅笔,粉笔,彩笔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立体,透视等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木板、吹塑板等材料时,就很难做出立体的效果。

4、视字体词义而定字体:例如“秋”字,就是结合词义进行的变形设计,把撇和点结合词义变成了落叶和枫叶。按词义进行设计,有助于人们的视觉传达和心理诱导功能的发挥。

六、当堂小练习

在教给同学们学会字体设计的规律和方法后,让学生对自己最熟悉的字,也就是自己的姓名进行字体设计,比一比谁设计的姓名更有创意,有意思。

首先老师先选择自己的名字对其进行设计,并进行分析,示范。(对自己的姓名“马蕊”进行设计。把“马”的上半部分画成一个马头的形状,这样“马”就变的形象生动了。把“蕊”的草字头画成二组小草,“一”是草地,下面的“心”画成心的形状。)讲明白为什么这样设计,可根据名字的含义或者读音或者字形进行变体设计。然后布置学生自行练习,同时班内一组、二组各推选一名同学来黑板上对姓名进行设计。

老师结合课堂讲的设计方法,点评黑板上二名同学的设计。

下课前学生们对自己设计的名字进行互评。

1、对比较有创意和新颖的进行当堂展示,及时表扬。

2、对设计明显跑偏的进行纠正。

3、把相同字的不同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并让学生互评。锻炼学生欣赏美和评论美的眼光。

上一篇:叶圣陶:园丁一样的爸爸下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设计(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