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精选8篇)
应用测绘地理信息建设智慧城市
郭容寰
在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测绘地理信息将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建立起可视化、可量测、可分析决策的智能化时空信息云平台,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地理信息支撑
测绘地理信息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
今天是全国第21个《测绘法》宣传日,宣传日的主题是“依法普查地理国情,测绘服务美丽中国”。
2011年5月23日,李克强同志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测绘地理信息是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事关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测绘地理信息也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离开了准确、丰富的地理信息,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
世界中的任何地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据不完全统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科技。以时间、空间和属性为主要要素的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反映了自然、人文、社会等信息的空间地理位置,已成为战略性基础信息资源之一。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可以更准确快捷配置资源、更大程度降低能耗,最终达到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市民幸福感。资源的合理布局、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应用,都离不开空间地理位置。在《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中,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上海已建立全国领先的地理信息更新机制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依托先进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已经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形成了管理集中、标准一致、更新及时、信息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体系。
上海的空间定位体系日趋完善。以上海国际饭店为基点,通过60多年的建设和改进,在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形成了统一定位基准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CORS系统是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能向专业部门提供即时、动态的高精度导航定位卫星信号,实现厘米级快速导航定位。
上海的地理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多年来,上海致力于多维、多源、多分辨率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源获取,建成了大地、地形、影像、管线、地图等基础地理数据库,形成了“既有地上又有地下、既有线划又有影像、既有二维又有三维、既有现状又有历史,既有基础又有专属”的地理信息,基本满足了多层次的需求。
上海的测绘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发展。初步建立了互操作、分布式、共享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不同分辨率基础地理信息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管理。在服务方式上,已经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远程实时在线服务,为地理信息的共建共享和权威应用奠定了基础。
上海的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广泛。利用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结合历年历史影像资源,对上海的违法违章用地、建筑高度变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监测。推出的上海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规划国土、公安、水务、文物等30多个部门提供统一、权威的地理信息服务。“天地图·上海”网站,可提供矢量、三维、影像等空间地理信息查询服务,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捷。
推进数字城市智能化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2012年3月,市政府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了《共建上海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合作协议》。在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测绘地理信息将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建立起可视化、可量测、可分析决策的智能化时空信息云平台,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地理信息支撑。
一是在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方面有突破。以现有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为基础,开展地下空间、管线、地质、工程信息等普查和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涵盖地面、地下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库;要深化拓展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在线更新、资源共享,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统一、权威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要推进建设交通、治安防控、房屋管理、市容绿化、规划国土、水务、消防、环保等专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交换。
二是在摸清和监测地理市情上有突破。今年3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明确了普查的具体安排和工作要求。上海将同步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全面摸清地理市情“家底”,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更好地统筹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三是在推进长三角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对接上有突破。作为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我们将重点推动长三角区域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智能交通等方面的联合建设,促进区域功能的整体规划、整体发展。围绕长三角地区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共享、长三角地图(旅游)网站、政务版平台、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技术等项目,建立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信息共建共享应用,为长三角信息化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统一监管,促进上海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健康有序蓬勃发展。我们坚信,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它必将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智慧城市信息集成”一词有三重意思, 一是将分散在城市各个领域应用系统的信息汇聚起来得以共享;二是在汇聚共享信息的基础上, 城市各领域应用系统之间可以提出要求并相互协调 (即互操作) ;三是对信息进行数据挖掘, 经智能分析后形成优化的行动方案, 使众多相关应用系统协同运行, 来处理置城市面临的问题。
1.1 信息集成的示例
智慧城市是从智能建筑发展而来, 都是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思想, 并对其进行分析、组织、设计与实施。下文将从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与信息集成进行探讨。
信息集成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而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将相关系统中各个构成部分进行有机地连接, 完成系统的特定功能, 达到系统的目标, 才能称之为“集成”。信息集成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从广义上看以信息集成达到的系统集成, 不是一套系统或一套设备, 更不是一套软件, 而是一种思想, 一种理念, 是一种指导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它按照用户的需求, 对众多的软/硬件产品和技术进行综合比较, 根据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实际设置情况, 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技术和策略, 配置软硬件资源, 从而组成完整的、能够实现用户具体应用需求的集成方案, 使系统整体性能最优, 使用灵活、扩展方便和投资收益最大。因此, 所谓系统集成是针对应用目标而提出的全面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 系统集成包括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管理与技术的集成、综合信息的集成等。从狭义上讲, 系统集成特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开发工具和应用系统的集成以及相应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
1.1.1 系统集成的功能
工程界对智能建筑的普遍描述是:通过对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优化设计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快捷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可以是一座智能化大楼, 也可以是智能化建筑群。系统集成将智能建筑中分散的设备、系统、功能和信息,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 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系统集成不仅提供统一的系统运行平台, 而且要求实现内部数据的一致性, 以及通信网络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标准化和内部操作的一致性, 力图将建筑物内相互独立的系统、资源、服务、管理和功能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广义楼宇自动化系统。
智能建筑信息管理是以计算机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 实现建筑物的管控一体化与智能化, 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协同运行。系统集成要建立统一应用平台、统一操作界面, 将不同类型且分散在建筑中相互独立的设备或系统, 通过应用平台实现系统集成, 在简便的操作界面上, 实现各子系统的集中监测、控制与管理;实现各设备和系统的联动和优化控制策略;建立统一数据库,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节省能耗并降低运行成本。
建筑物系统集成的意义可归纳为两个管理和两个服务, 用四个“面向”来描述, 即面向设备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面向客户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面向客户服务, 提供完善的服务信息和便捷的服务方式;面向领导服务, 提供完整的信息进行分析, 作为辅助决策的依据。
1.1.2 系统集成的模型
信息集成要为用户的需求和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共享解决方案, 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与咨询。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内容涉及项目开发和实施的整个过程, 从系统规划、系统生成到系统维护;从系统的功能模型设计到技术的实现;从系统的立项、建设中的管理到系统的验收;所有的工程行为组成了系统的工程空间, 此空间可以用一个四维的坐标加以描述, 分别为功能维、技术维、过程维和管理与决策维。信息系统集成的体系可用系统集成 (SI) =span{功能;技术;过程;管理与决策}来表示。
参照这一模型, 建立智能建筑系统实施的体系结构, 在体系结构基础上研究系统集成的过程组织、功能结构、技术实现和管理决策四方面的内容, 通过应用综合、技术综合、管理综合及服务综合来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开发任务。
功能维处理智能建筑系统的功能结构问题。智能建筑系统可划分为设备级、系统级和经营管理级。设备级集成是完成系统的硬件资源连接, 实现最底层设备的联动和各种基本控制功能等;系统级集成是完成各子系统内部的集成及各子系统间的互联, 实现系统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完善功能的相互协调控制;经营管理级集成是面向用户的高层次, 在实现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满足建筑物综合服务管理的需要, 使设备控制管理、信息通信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与经营管理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成为管控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达到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楼宇经营管理的系统集成目标。
技术维表是解决系统的技术综合问题。系统集成是以实现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处理与利用的集成化为目标, 采用各种物理集成的“设备集成”互连技术, 实现“信息集成”的软件集成和数据集成技术。前者解决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后者解决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与利用。系统集成一般包括物理集成、信息集成和应用集成三个阶段。
这里的信息集成在于使应用系统处理的对象和产品的各种信息元素, 使其实现规范化和体系化, 以便于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利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 要着重分析、提出完整规范的管理指标体系, 定义各种数据的结构与意义, 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 包括信息元的结构、流向、流量和流速等。
信息集成的最底层是由子系统数据构成, 往往来自异质的数据库, 具有不同的数据模型、模式结构和查询语言等, 若在同一系统中同时运行, 可能导致各种冲突。信息集成要识别不同数据模式间的共性和相互关系, 提示并清除冗余信息, 检测并解决各种数据冲突, 把已有的不同数据库模式集成为一个统一的全局数据模型。因此, 信息集成的关键在于数据模式的集成。
信息集成的过程可分为两步:首先, 将子系统的本地数据模式转化为与其相等价的本地对象模式;然后, 将存在冗余和冲突的本地对象模式统一为全局对象模式。每一个本地数据模式经本地转换器转换对应得到一个本地对象模式, 本地对象模式以面向对象的方式构成数据模型, 使具有不同数据模型的本地数据模式采用同一数据模型来表达。如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规范设计等各自的数据按初始图形交换规范的格式进行转换, 得到统一协调的信息流格式, 经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入工程数据库以便检索利用。信息集成从信息资源管理出发, 进行统一规划建立数据库, 使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在信息资源方面达到共享。
过程维是解决智能建筑系统生命期的划分和系统集成过程中问题, 合理地组合和规范系统开发各个阶段先后次序和进度安排。系统集成承担者要按照业主需求, 签定项目技术和商务合同, 在遵守合同对系统规模、组成、完成功能和投资额等规定的前提下, 综合运用相关技术逐项实施目标系统。过程维跨越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验收、系统运行维护与改进更新等生命期的全过程。经过组织和管理, 逐项按计划实施, 最终完成目标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全部要求。合理地界定系统生命期中具体任务是过程维的研究范围, 也是系统集成方法的重要组成内容。
管理与决策维体现综合管理的作用。在系统集成的工程实施中有两个并行的内容, 一个是工程技术, 另一个是工程实施的控制过程。工程实施的控制过程包括系统立项、系统规划与组织、工程进度与质量的控制, 以及前后期对方案的分析、比较、决策和评价, 统称为管理与决策。管理与决策对目标系统的按期保质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3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的管理实现了智能建筑的两个共享和五项管理。
信息的共享。通过收集整理建筑内产生的实时控制和各类事件信息, 用户、物业管理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用的各类数据和图文影像等信息, 以及来自外部的各类信息, 建成一个共享信息库, 供用户和物业管理机构随时调阅。
设备资源共享。包括网络设备的共享, 对外通信设施的共享以及公共设备的共享等。
集中监视、联动和控制管理。包括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保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车库管理系统等运行状态的集中监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保系统、一卡通门禁系统的联动控制;系统运行的启、停时间表以及其他需要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和监视管理等功能。
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和数据库的管理。
全局事件的决策管理。在建筑物内发生影响全局的事件, 如火灾等, 可根据突发事件预案对全局进行决策管理。
专网的安全管理。对被IBMS集成的各个子网 (如设备监控系统、宾馆管理系统、商场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OA系统等) 在共享信息和资源的同时, 进行安全管理。
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流程自动化管理。对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措施和诊断设备、仪器等进行管理, 通过时间响应程序和事件响应程序的方式对建筑物内机电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例如, 空调机组和冷热源设备的最佳启停和节能运行控制, 电梯、照明回路的时间控制等。这些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可简化人员的手动操作, 使机电设备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起到节省能源和人工成本的目的。
2 智慧城市的信息集成
2.1 智慧城市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
智慧城市信息集成的功能不可能由计算机系统专家来设计的, 它必须在已明确的城市组织架构的基础上, 根据相对稳定的业务流程, 进行智慧城市的需求分析, 并提出信息集成的功能。
当城市组织架构的框架不明晰, 或城市组织架构正在大幅度调整的过程中, 要形成稳定的业务流程和得到智慧城市的需求是不可能的, 即使勉强构造出信息集成的功能, 往往与实际相差甚远。
要明确智慧城市组织架构的主要内容是城市信息化应用系统与运行管理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政府内各部门及各级组织间的相互关联。这里的依存关系包括了领导/被领导、指导/被指导、协调/被动协调、行政约束、经济约束、法律约束等情况。在这些相互关系下, 必然要形成业务流程, 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规则。各类政务、商务、服务等活动都是在流程规则下进行, 完成各自预期的目标。在业务活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交互, 为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业务信息的共享是必要的, 在信息共享的同时, 充分地挖掘信息中的核心价值。
当然, 城市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不可能永远不变。在规划智慧城市的过程中, 可以发现其中部分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合理之处, 于是在规划工作中, 提出对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的改革与改善要求, 并敦促政府与相关机构进行优化调整,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 智慧城市又是一个在体制、机制与技术方面具有革命性活力的事物, 即使已形成一个完善的规划,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 仍然会出现一些新的不合理的现象, 这就需要不断地面对挑战, 进行局部的动态优化。
2.2 智慧城市信息集成平台的结构
智慧城市信息集成平台的结构与城市的组织架构密切相关, 从类型上分为垂直分级型、扁平互联型与综合型三种。
由于智慧城市涉及的领域与行业很广, 各类应用系统与城市集中管控中心的功能差异很大, 无论是垂直分级型还是扁平互联型, 在现阶段的智慧城市组织结构下, 都不能适应需求。而综合型则能根据信息集成需求和协调指挥的优先级别, 建立的信息集成架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可持续性。
2.3 系统集成与智慧实现
智慧城市使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关系紧密化, 从而构成了服务完善、管理有序、协调运作、指挥决策的大系统。为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业务信息的共享是必要的。然而, 在实际上因牵涉到政务条块分割、商业利益的壁垒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 在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规则, 使得信息集成应用难以实现。
3 智慧城市信息集成的平战结合描述
3.1 常态运行管理和协调
智慧城市的信息集成具有较强的功能性。信息集成必须满足智慧城市各应用系统常态运行时的信息共享与上下级联动, 以及与相关系统的协调。
如果温度升至38℃时, 气象信息系统的信息应立即发送到城市信息交换平台, 自动转发往各相应的应用系统。政务系统据此对各行业下达防暑降温的工作布置要求, 相关行业则迅速调整运行状态。当电力部门发现电网供应量与预测负荷出现缺口时, 则根据预案对可能限电区域上报政务系统。如果在限电区域有重大活动, 不允许限电, 则政务系统要求电力部门重新调整方案, 形成新的限电区域, 获准后再通报相关用户系统。如果没有信息集成, 这样的调整过程由人工推进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而在智慧城市中则可能只需几十分钟就能完成。
3.2 应急指挥和调度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 城市集中管控中心快速收集事发地点的相关信息, 以最高优先级别指挥相关系统进入应急状态运行。
假定在某一河边道路发生有毒物品车辆的倾翻事故, 城市集中管控中心在发出现场抢救指令的同时, 应立即调动交通、防化、卫生、水务等应用系统, 对于事故地域的污染灾情进行分析与评价, 并提出协同对策。城市集中管控中心从全局观点确定行动方案, 推进并跟踪减灾行动, 根据现场相关灾情处置过程的信息 (由相关应用系统采集, 处理并上传) , 不断修正行动方案, 直至灾情消除。
4 智慧城市信息集成的壁垒
智慧城市的信息集成有误区, 更有各类的壁垒, 所以信息集成的实现有着很大难度。对此,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透彻感知, 全面互联”, 梳理出合理的互联目的、必要的共享信息与有效的互联方式。虽然在技术层面上, 系统架构能有效地指导建设一个协同运行的智慧城市, 但也只能局限在业务活动具有相关性的应用系统范围内。
智慧城市的信息集成并非在技术上有不可攻克难题, 而是存在着各类非技术的壁垒。比如, 在智慧城市中的事件跟踪, 需要各部门/行业的信息反馈与运行协同, 往往会有个别部门以某种理由拒绝参与, 而使设计的完美规则在运行中难以实现。这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更是一个需深入改革去解决的课题。
4.1 突破条块分割, 推进行政信息共享
在中国的数字城市与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 各级政府部门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 并在一些部门已经能实行信息共享, 协同运作, 为市民、企业提供“一门式”服务。但是, 某些政府部门和某些企业仍在强调其行政条线与业务的特殊性, 而拒绝配合, 使得一些原本可通过共享的信息, 不得不再花费巨大精力与财力进行重复采集, 而且难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这在各部门使用的GIS应用系统中尤为明显。城市规划、市政、交通、电力、水务等各部门都基于自己GIS平台上开发各种应用, 在需要共享某些信息时, 由于平台不兼容, 导致无法互联或转换。所以行政信息的共享需要进行梳理。对于可供社会共享的信息, 在符合规定、并不危害原系统安全的前提下, 应尽量提供共享功能;对于接收信息并共享使用的部门, 在合法使用的前提下负有保证涉密信息安全的责任。
4.2 建立合理机制, 推进企业信息共享
城市运行的大量信息存在于各类企业的应用系统中, 要能实现共享这些信息, 需要建立合理的机制。企业的信息如果是被用于社会公益, 这虽然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即使无偿提供也应给予其所做出的贡献的认定。企业的信息如果被用于商业活动, 应按信息使用的价值以及信息的维护成本, 支付合理的费用。在智慧城市使用企业信息的过程中, 必需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与个人隐私, 为企业信息共享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3 行业信息集成是智慧城市运行的重要支撑。
智慧城市是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有序组织, 它的有效运行需要行业信息的支撑。从国外智慧城市的案例来看, 都是以特定业务为中心。如日本银座移动观光购物计划、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可持续交通项目等, 都是由行业组织来牵头推进, 以企业信息共享的形式进行。行业组织受政府委托或接受政府补贴, 提出智慧业务的概念, 建立协调运作的平台, 吸引相关企业参与, 共同运行该项特定的业务。政府并不对行业业务信息化的行为大包大揽, 而是从行业平台集成的信息中提取并使用对整个城市运行有价值的信息。
5 结束语
来自14个国家的50家设计机构和大学实验室展出了55件作品,分享全球各地智慧城市信息设计优秀案例。包括奥地利ARSELECTRONICA电子艺术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可感知城市实验室,法国信息设计机构FABERNOVEL,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学院,丹麦建筑事务所BIG,法国电信北京研发中心等,以及来自荷兰设计师DIRKVANDERKOOIJ,加拿大媒体艺术家JERTHORP,中国设计团队LXU,美国建筑师JORDANKANTER,美籍韩裔艺术家CYJO的设计师等。
展览首次提出“大设计带动大数据服务大城市”的“智慧城市”新理念,通过大数据驱动信息设计,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来“大智慧”。“大设计带动大数据服务大城市”的新理念,是通过大设计(信息设计)的引领,结合当下大数据挖掘的新趋势,协同创新数字生产力,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新的高度。“数字化时代的城市如何更智慧?‘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它应通过大设计(信息设计)充分挖掘大数据时代的潜力,提升公民意识,协同公民智慧,为大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带来大智慧,让城市更聪敏、更人性化地服务每一位市民,最终提升全社会福祉。”策展人、CMODA展览总监杨磊如是说。
/2015年米兰世博主题可视化/
2015米兰世博邀请DENSITYDESIGN根据此次世博会主题,创作一个传达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所衍伸的社会、环境、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可视化作品。作品超越单纯的可视化分析工具,旨在催发公众兴趣,阐释本次世博会主题的背景和影响。DENSITYDESIGN团队在本项目中更多地参与内容组织过程。世博非常需要彻底重组主题以反映它的复杂性。
/低碳生活/
当今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于交通,而CO2GO,这一新型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可制定更聪明的个人出行选择,从而减少城市碳排量。它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加速传感器,GPS),采用最新算法计算实时碳排量。通过自动检测步行、自行车、火车、公交车、地铁等交通方式,跟踪覆盖区域来实现碳排量的统计。
/实时新加坡/
“实时新加坡”为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项目,也是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技术联盟未来城市流动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由新加坡国家科研基金资助。实时城市就在眼前!作品通过建立一个收集、细化、分布式的反映城市活动的实时数据开放平台,方便公众掌握城市及环境的全方位实时数据,以便及时作出应变。作品关闭公众与实时数字数据间多网络的反馈循环,将公众自己生成的数据即时回馈给公众,方便他们获得城市的实时信息,优化决策。平台并非单纯的应用,相反地,类似于描绘城市动态的实时数据工具箱和生态系统。基于这个平台,开放社区能创建多个应用程序,提取实时数据中的价值,共同挖掘公民的创意潜力。如新加坡的城市流动依赖出租车,而雨天打车是棘手问题。作品结合出租车和降雨数据研究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以便在雨天更好地匹配出租车的供给和需求。
/北京除夕夜短信视图/
基于2012年新年夜北京移动短信数据,北京法国电信研发中心与本土VIZMIND共同设计了北京除夕夜短信视图。作品使用3D实景地图与烟火喷射展示北京—万多个基站每一时刻流经的短信总量,同时运用热力图来展现不同地区短信热度变化,并用相应的统计图表描述全北京短信总量走势与各区的变化。作品期望能够在城市“短信空间”与真实城市空间构筑一座桥梁,从基站到实地场景,从坐标到地图,短信总量所代表的含义不止于电信行业运营层面内,更拓展到整个城市人口在时空上的分布与流动问题,从而促使我们对通讯数据的挖掘、利用以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短信发送数据由合作伙伴中国移动通信提供。
/哥本哈根之轮/
智能、应变、优雅,哥本哈根之轮是都市出行的新标志。它能很快将传统单车改造成电动单车和移动传感器的结合体。哥本哈根之轮储存骑单车刹车原本浪费掉的能量,转化成提速助推力。它还可以测量污染水平、交通拥挤度和道路实时信息。感知和可持续:公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它,成为你生活中的左右手。同时,你可用手机打开和锁定单车、改变挂挡、选择适合自己的动力。轮子上的传感器还收集用户的脚蹬力度和周围环境情况,包括路面状况、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浓度、噪声大小、温度和相对湿度。通过网页和手机读取这些数据,有助于制定更为健康的骑车路线、达到健身目标或出行规划。你还可以分享这些数据给朋友或匿名分享给公众。这些成千上万的微小数据的分享组成了一个环境数据库,造福于每一个人。
/波士顿四季色轮/
我们把世界看成色彩的流动,2009年我们脑海中有了色彩流的蓝本。我们先收集了波士顿公众在FLICKR上发布的照片,然后用了WIRED杂志周年庆中可视化作品中的算法,软件算出各种颜色在每个月的照片中的相对比例,然后将它们标绘在一个环上,这个图是初期的草图。夏天位于顶部,之后随时间变化顺时针流动。
/微见城市/
通过受众与一个坐标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不完全转换,将量子力学(QUANTUMMECHANICS)中的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PRINCIPLE)引入社会学范畴。讨论真实社会与虚拟世界(VIRTUALWORLD)中,人与群体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场大屏幕上有一个由所有CMODA的微薄粉丝的头像构筑成的虚拟城市,观众在现场通过微博发言:@CITYPOSITION+内容,进行互动,之后会收到一条回复,内容是观众头像在虚拟世界里的坐标值,即“POSITION”。观众的头像和ID,会随后出现在大屏幕上,当积累到一定数量(数量是随机的)的微博发言,一座虚拟的建筑便会出现在大屏幕里的虚拟城市中。装置借此向观众表达,不论是在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中,人与其群体所在的空间关系都是随机且不可描述的,但又是确定无疑,不可割裂的。虚拟城市环境的数据瀑布流来自北京的大数据,由幸福佩智提供大数据分析处理。
nlc202309010457
/智慧北京/
“智慧城市”用一种全新的、用户友好的方式,将地理位置数据与信息作可视化呈现。它由奥地利AEC电子艺术中心未来实验室研发,是“智慧城市”继林茨、柏林之后在亚洲的第一个概念原型的试点。这种未来的、互动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可作为移动应用或多用户互动装置使用。“智慧城市”基于特定区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由航拍影像、地图和多个数据集共同组成一个图形用户界面。数据集包括人口和统计数据、实时数据(网络摄像头、气象数据、交通数据、公共交通数据等)、仿真数据(基于时间的统计推演)和计算数据。
“智慧城市”可当作一个漫游数据库,采用全新的沟通手段直观地传达复杂、相互关联的信息。无论是一本书或是一张城市地图,一切事物都能呈现在交互界面上,实现模拟和数字设备交互,纸笔与电脑、投影的结合。“智慧北京”是一个全新起点,它让我们通过信息可视化理解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它汇聚人口、文化、交通、环境、社会媒体和未来仿真预测等信息到一个动态“总控台”,用以研究北京城市流通性问题。它为交叉学科研究带来便利,同时给城市决策和规划者提供有效沟通信息,启发城市各部门协同创新。
/都市移动族/
如果能把城市通讯数据可视化会是什么样子?当今城市被通讯数据所充斥。每个打电话发短信的人都生成特定时间、地点的数据包。这些数据集几乎无影无踪,无迹可寻,但如果细究就能获得许多发现。城市因人和活动而搏动,观测这些数据会让我们发现活动及城市中令人讶异且丰富的一面。FABERNOVEL受ORANGE委托,研究并显示城市通讯数据,观测巴黎世界音乐节和新年前夕产生的手机数据,它不仅是巴黎节庆日的浓缩一瞥,也是城市未来景象的预告。
/法国高铁准点图/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可感知城市实验室研制了法国高铁准点的动态图。列车晚点时,列车路网运营商最关心通过了解受延误影响的乘客数量和列车位置等关键因素来减少整体延误。作品可视化晚点列车实时数据,现实受延误影响的乘客数量,路网上所有列车实时位置,帮助高铁调度员及时掌握延误乘客信息,迅速采取行动,优化铁路运营,提高旅客满意度。
/蓝天日/
“蓝天日”最初以摄影加文本的形式用油墨印刷记录。CYJO后来将摄影作品转变成投影加白噪音的多媒体装置。北京天空色盘按月为单位记录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与天空实际色彩的比较,数据来自环保部。据空气质量测量表,蓝天日被定义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状态。此指数由环保局制定,以每50点的递增作为节点区分优、良、轻度污染等级别。作品装置由两个投影组成,一个呈现天空色彩,另一个则传达当天收集的数据信息,视觉展示的同时伴有白噪声的起伏,用音量大小暗示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
/美国推特心情/
关于数据与可视化
图上每部分的大小都是根据MPI-SWS研究收集的3亿多条推文(2006年9月到2009年8月)计算得出,以密度统计地图呈现。该可视化项目包括工作日和周末的数据,将来研究者会把它们分开做可视化。每条推文的情绪根据特有的词表来推断。县地区的数据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原始地图来自维基百科,用户位置信息从谷歌地图应用接口推断获得,然后用POSTGIS汇总到美国国家地图集上。情绪的颜色挑选自COLORBREWER2。
关于统计地图
统计地图是用变量(本项目为推特数量)替换传统地图上的土地面积。所以,它改变了原有的地图的几何形状,从而使每个地区的形状尽可能保留,而面积则按当地推特数量按比例变化。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等密度地图。这个统计地图由MARKE.J.NEWMAN用CART软件生成。
1.平台建设背景
在经历改革开放 30 年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47%,然而城市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日益涌入的人口增长速度,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管理者必须面临四个难题:一是如何改变目前以量取胜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以质取胜的城市发展;二是如何更有效地分配城市资源,使之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另外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城市的诸多方面的设施,使之保持活力;最后如何进行产业升级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下,需要管理者对城市资源设施进行完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设施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和管理。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过程中,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依靠信息化的力量,通过城市信息化的手段,充分了解城市的各项设施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和重复投资,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城市建设档次,系统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城市地理时空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以一种更加直观的信息可视化方式表达所有事物天然俱备的位置特征信息,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性基础信息平台。城市地理时空信息平台通过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带动个人消费、企业应用、行业应用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应用创新,为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安全等各种智慧城市专业领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载体。
智慧规划智慧交通国土管理智慧物流税务管理城市时空信息城市安全管理智能电网智慧城管智慧水利
图1 城市时空信息与智慧城市
地理时空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系统发展迅速,应用也日趋深入和广泛,逐渐融入信息技术的主流,正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各国已建立了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测绘制图、资源管理和辅助决策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与合作,原有系统平台之间壁垒分明,数据共享与服务共享困难,造成“信息孤岛”问题。另外,原有平台需要不断升级改造、维护,造成平台软件和硬件建设的重复和浪费。因此,如何提高城市地理时空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利用效率,加强信息共享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重点。
最近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在云计算环境下,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按需即取服务。这就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特点选择相应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系统。系统平台的各项功能将通过通信网络来实现,用户可以将各种平台应用部署在云计算供应商所提供的云计算平台中,以实现动态调整软件和硬件的需求。云计算因其在解决上述问题上具有的巨大优势,自诞生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在国际上Google、亚马逊、IBM、微软和雅虎等大公司是先行者,并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在国内,云计算发展势头也得到广泛重视,不同类型的云平台建设的典型案例日益增多,涌现出了一系列如北京“祥云计算”、上海“云海计划”、“宁波智慧城市云平台”、中国移动“Big Cloud”等云计算项目。
目前,云计算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网络通信等诸多领域。将云计算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可以使得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具有更高可扩展性和动态的支持。另外,研究云平台环境下城市地理时空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服务体系、存储迁移等问题显得很有必要性和商业价值。
2.平台建设目标和内容
根据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的建设内容,作为智慧城市的地理空间信息的提供载体,城市地理时空云平台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存储体系,平台建设应实现土地、规划、交通、林业、水利、税务、民政、公安等公共部门及民用企业互联互通,形成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最终建成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运行环境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决策、城市管理、社会公益服务等各行业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服务。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充分利用空间数据集的海量异构源数据,建立智慧城市地理时空信息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功能仓库和集成管理等几方面的提升,实现包括二维、三维、元数据信息的各类数据存储,为智慧城市提供直观的展现平台,为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提供基础和决策支持。
第二,管理服务平台的转化,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管理平台向智慧城市的集成运营平台转化。基于数据、服务及基础设施可提供直观感应的特征,将地理时空信息平台提升为智慧城市的集成运营的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各类专题数据的数据支撑,同时基于该平台搭建快速配置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平台应用开发提供支持。
第三,平台的可拓展性。以云计算环境为基础搭建具有云平台可拓展性的模式。可拓展性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功能、服务、和运营模式的可拓展。为更有效地适应智慧城市快速发展和平台扩展升级,云模式的拓展性具有必要性。
第四,将原有的系统应用纳入平台的框架应用中。在城市时空信息平台框架中,以原有示范应用为基础,建设具有应用基础的平台应用,使之作为智慧城市的智慧国土、智慧交通、智慧规划、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涉及行业提供应用支撑。3.平台架构
智慧城市地理时空信息云平台结合经典云平台的设计思路,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采取C/S和B/S混合模式。平台共分为四个核心层次和两个支持体系,即以云服务管理层、云服务层、基础数据层和运行支持层为基础,结合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组成城市地理时空信息云平台的主体架构。总体架构如下图2所示。
其他终端多台便携电脑平板电脑计算机手机Internet云服务管理层接口标准服务注册访问管理服务接口身份认证计费管理应用环境配置应用服务标准地理信息数据即服务地理信息软件即服务数据标准云服务层安全保障体系地理信息平台即服务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即服务标准化体系任务分配负载均衡虚拟化映像调度性能标准性能指标基础数据层地理实体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开发标准高程数据地名数据元数据影像数据兴趣点数据运行支持层服务器集群存储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设备模式说明 图2平台总体架构图 4.关键技术
(1)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
城市地理时空信息云平台由大量服务器集群组成,需要为大量用户提供不同服务,存储大量的小文件。平台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将小文件合并为大的文件。建立两个文件: 一个是数据文件,保存文件数据;一个是索引文件,保存文件的索引信息;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2)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云平台的基础,虚拟化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聚集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更好地利用服务器的计算资源。虚拟化平台软件帮助客户搭建公有或私有的虚拟平台,供客户部署应用,实现服务器资源的灵活伸缩,降低维护、升级成本。(3)负载、压力测试技术
不同虚拟机安装的软件不同,实现的功能也不同,如何正确评估虚拟机分配的资源(CPU、内存、网络、硬盘空间)是否满足了系统设计的要求,需要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器进行负载、压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动态调整虚拟机的各项配备资源,最终在保证系统高效运行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4)3S技术
在云平台中,采用图片引擎技术快速访问地图,采用地理编码技术获取地址匹配服务,采用网格的定位、三维建模等3S技术,实现对客户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数据的快速响应。
5.平台应用模式
基于云计算的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是一项多用户参与、多数据源、多应用、技术环境复杂的系统工程,平台采用三级分布结构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结构服务模式如图3所示。
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主节点-市级政府部门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次节点-市(县)级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次节点-政府机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企业单位次节点-区级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基节点-政府机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基节点-政府机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基节点-政府机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社会公众基节点-政府机构 图3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服务模式图
云平台由主节点、次节点和基节点构成,分别依托市、县区及相应政府部门的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各级节点分别管理、提供相应信息数据,节点间之间互联互通,在云硬件、云软件和云服务的技术支持下,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应用服务,为智慧城市的运行管理提供支撑。
数据是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基础,如何保证云平台正常运行、保护云平台的数据资源,将平台稳定发展的关键。根据不同部门、机构和企业对数据保密性要求,云平台网络系统分为涉密广域网和非涉密广域网,其中涉密广域网利用政府机构内网实现涉密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非涉密广域网利用公众外网以及互联网实现非涉密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云平台对外的空间基础信息数据交换共享,除了特殊的需要外,要尽量避免直接暴露数据自身,利用云计算技术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安全保密性,能够快捷方便地实现数据灾难备份和恢复功能,大大地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6.平台基础应用服务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在基础数据的支撑下,提供四类基础服务:地理信息内容即服务、地理信息软件即服务、地理信息平台即服务、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即服务。(1)地理信息平台即服务
地理信息平台即服务是把地理信息整个开发环境作为服务向外提供。地理信息平台即服务是提供涉及城市时空信息系统应用一个开发平台服务,包括向开发人员提供开发和部署自定义应用程序的平台或中间件。这些中间件提供的常规解决方案涵盖了 API 和开发工具、数据库、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等。(2)地理信息软件即服务
地理信息软件即服务是指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商利用云计算技术包装服务,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该云平台的服务器上,普通用户、政府机构等根据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订购应用软件服务,服务提供商免费或根据客户所定软件的数量、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收费。(3)地理信息内容即服务
地理信息内容即服务,就是把地理信息的内容作为一种服务向外提供,比如“云位置”服务,数以万计的服务器、丰富的地理数据资源、强大的GIS分析功能连接起来形成一片“云”,用户按需即取即用。地理信息内容即服务是云平台应用中的最低层次,将云平台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有偿或免费提供给普通公众、企业单位及政府机构。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测绘科学数据共享网都属于地理信息内容即服务层次。(4)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即服务
地理信息服务的构建可以运行在其他商业公司构建的云基础设施中。云平台运营者在以平台的基础设施服务环境为基础提供相应的计算资源、弹性租赁服务。通过云计算技术,平台用户可以租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计算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把地理信息服务部署在云中提供。目前,提供这种云设施的公司主要是Amazon。它提供了弹性云计算(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imple Storage Service,S3)23两种租用方式。这种存储服务按照每个月类似租金的形式行进付费。
现今的云平台使用 REST 和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等标准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接口访问到相应的存储服务。在用户使用模式上,亚马逊弹性云计算要求用户创建基于亚马逊规格的服务器映像(Amazon Machine Image,AMI)。地理信息用户通过创建自己的 AMI 将自己的地理信息服务上传到弹性云计算平台,然后调用亚马逊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对 AMI 进行使用和管理。目前,ArcGIS Server 已经可以部署在 Amazon 的云计算平台上。7.结束语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数字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科学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社会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研究迈向实践探索,正在成为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善人们生产与生活方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确立和规范泸州市智慧城市和信息产业众创协会(以下简称本会)的法律地位和行为准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会名称:泸州市智慧城市和信息产业众创协会;英文名称为Luzhou smart city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public record,缩写:LZIIA。
第三条 本会由泸州市域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相关企业及个人组成。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服务业、系统集成及软硬件业、信息网络和信息产品服务业、IT教育培训机构的单位(个人)及机关团体为会员,自愿组建、自愿参加、自主管理的市级行业协会组织,是全市性、行业性、自律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经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
第四条 本会以服务为宗旨,即:按照会员要求,为会员单位服务;根据行约行规,为行业发展服务;接受政府委托,为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会以“服务、聚合、创新”为理念,即:服务会员、服务政府、服务社会;聚合会员资源、聚合跨行业资源、聚合社会资源;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产品。
通过市场调查、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认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信息化产业的健 1
康发展;通过技术合作、信息资源共享、政策法律帮扶、设立中小微企业投资联盟等方面的工作,支持和帮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基本职能是:代表会员利益,反映会员呼声和诉求,依法维护会员权益;推进科学发展,组织会员交流,开展行业服务;进行课题调研,开展行业协调,实施行业自律;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第五条 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社会道德原则。
本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民主协商制的工作制度,维护和谋取全行业的共同利益。
第六条 本会由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接受登记机关泸州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接受市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指导。
第七条 本会地址:泸州市江阳区江阳南路8号3楼。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八条 本会业务范围:
(一)组织调查研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会员要求,提出政策和立法方面的建议;参与泸州市智慧城市和信息产业发展有关工作。
(二)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咨询服务,组织业内成果评审、推荐和推广应用,接受委托开展行评行检工作,推动诚信建设。
(三)组织开展业务、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交流与合作。制定行约行规,规范行业行为。
(四)接受委托,开展全市智慧城市和信息产业重大问题(或课题)的调研、统计和信息发布;参与或组织智慧城市和信息产业地方性法规、技术标准和市场规则的制定;协助做好智慧城市和信息化设计、施工、维护、监理及行政许可范围各类专业的资质审查、质量认证及例行年检工作;参与企业重大投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开发创新等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和专家咨询评估工作。
(五)通过制定计划、技术合作、信息资源共享、政策法律帮扶、设立中小微企业投资联盟等方面的工作,支持和帮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六)编辑印发本会刊物,创办和运行本会网站、微信、微博、微视、手机客户端等。
(七)开展本会宗旨所允许的其他活动。
第三章 会 员
第九条 本会实行团体会员和个体会员制。泸州市域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相关企业和个人,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服务业、系统集成及软件业、信息网络和信息产品服务
业、IT教育培训机构的单位(个人)及机关团体,含软硬件研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科研院校或机构、系统集成、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单位等相关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承认本会章程,按期交纳会费,履行会员义务,均可申请成为本会成员。
第十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志愿加入本会。
(三)凡应用信息技术的团体或个人,从事信息技术应用、服务、管理、科研、生产、经营的团体或个人;
(四)团体会员应是合法企业、事业单位,或是依法成立 并登记的社会团体。
第十一条 会员入会程序:
(一)提交书面入会申请书;
(二)由本会秘书处进行入会资格审查;
(三)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闭会期间,授权理事长办公会通过。
(四)由本会秘书处发入会通知。第十二条 会员享有的权利:
(一)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有权参加本会举办的有关会议和活动;
(三)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有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三条 会员履行的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和行业约规;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
(四)向本会提供本单位重要信息、调研成果,经验与问题、建议与意见等重要信息和资料;
(五)本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经会员大会通过的标准收取会员会费。实行差级会费制,会员交纳会费的标准为: 会员单位(企事业单位及民间机构团体):1000元/年; 理事单位:2000元/年; 常务理事单位:4000元/年; 副会长单位:6000元/年; 会长单位:10000元/年。
第十四条 会员自愿退会,应书面提出申请。本会在收到“退会申请”后,应及时回复。
会员如未按期交纳会费,本会秘书处应发书面通知催交;如三个月内仍不按《章程》规定交纳,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五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
第十六条 本会的组织机构:
(一)本会设立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是本会最高权力机构。
(二)本会设立理事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并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三)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有关职权,并对理事会负责。
(四)本会设立秘书处。秘书处是本会办事机构和日常工作 机构。
第十七条 本会领导成员:
(一)本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若干名,其中常务副会长一名。
(二)本会设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名,其中执行副秘书长二名。
(三)本会聘请名誉会长、顾问若干名。第十八条 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推举本会名誉会长;
(四)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讨论决定理事会认为需要决定的重大事项;
(六)决定终止事宜。
第十九条 会员代表大会实行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制和个人代表制。在同一届任期内,如代表发生人事变动,其代表人选,由所在单位作相应调整,并通知本会秘书处。秘书处审查并报会长办公会同意后备案。会员代表大会每届3年。因特殊情况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报市经信委和市民政局备案。
第二十条 会员大会必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产生。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通过理事、常务理事的增补和调整,并按职权提交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确认;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
(七)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审定本会内部管理制度;
(九)审定本会工作计划;
(十)审议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有2/3以上到会理事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理事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下,理事会可采取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常务理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理事会的决议;
(二)向理事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三)提出需经理事会讨论决定的各项议案;
(四)决定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五)主持召开理事会
(六)审议经费收支报告;
(七)决定会员的吸收、退出或除名。
(八)行使本章程第二十一条
(一)、(四)、(六)、(七)、(八)、(九)、(十)项职权并报理事会确认;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五条 常务理事会一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下,常务理事会可采取通讯形式召开。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的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有2/3以上到会的常务理事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六条 会长办公会议对常务理事会负责,听取本会秘
书处工作汇报,审议工作计划和有关议案。
会长办公会一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会长主持,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参加。
会长办公会须有2/3以上成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有2/3以上到会成员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七条 会长单位、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实行任期单位常任制。在任期内,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变更的,仍由原单位提名推荐,经常务理事会通过,作出相应调整。
第二十八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执行副秘书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熟悉和掌握行业情况,在本行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年龄最高不超过70周岁;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可以专职也可以兼职,执行副秘书长应为专职;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五)热爱本会工作,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作风正派,处事公正,廉洁奉公。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执行副秘书长每届任期3年,任期最长不超过二届。
第二十九条 本会常务副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第三十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会长办公会;
(二)组织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实施落实;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代表本会参加有关会议。
(四)领导本会办事机构,协调各分支机构、实体机构关系并有效地开展工作;
(五)需要由会长协调、解决的其他重要问题。第三十一条 秘书长行使以下职权:
(一)主持本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协助会长协调对内对外的工作关系;
(二)负责提出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实体机构的组建方案,报常务理事会审批;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四)提名推荐本会各机构负责人候选人,报常务理事会决定;
(五)决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聘用;
(六)主持编制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并负责组织实施;
(七)完成会长交办的其他事务。
执行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秘书长外出由执行副秘书长主持秘书处工作。
第五章 经费和资产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定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本会各项收入的情况,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财政、税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 本会依法接受社会捐赠,并按捐赠人意愿使用捐赠财物。捐赠人可向本会查询有关财物的管理、使用情况。
第三十五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六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管。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七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和财务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构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八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人代表之前,必须接受市经信委和市民政局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九条 本会资产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本会的任何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会员均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条 本会秘书处工作人员,采取派出制和聘用制相结合。由会员单位派驻秘书处的专职工作人员,其工资、医疗、保险和一切福利等待遇,由派出单位按同级人员的有关规定执行。秘书处聘用专职人员的报酬和福利,参照本市事业单位或同等社会团体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修改程序
第四十二条 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同意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四十三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的15日内,报经市经信委审查同意、市民政局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务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五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市经信委审查同意。
第四十六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市经信委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处理债权、债务等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七条 本会经市民政局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八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市经信委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有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2015年8月20日经第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五十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自市民政局核准之日起生效。
2011年8月25日,四川长虹集团在深圳长虹大厦隆重举办了主题为“智尚生活 心随我动”的长虹智能品牌战略暨智能终端群发布会。长虹集团高层悉数高调出席发布会,体现了长虹实施智能战略规划的空前决心和豪迈气势,同时,关联智能应用程序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合作伙伴以及智能电子、证券投资等领域的专家人士也现身此次发布会。会上,长虹首次曝光了其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整体智能战略,计划未来几年内将加速智能终端战略的拓展和实施步伐,以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提供商。全面启动智能战略电子系统公司给力智能“生态树”
发布会上,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宣布了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集团智能战略,并将智能应用开发商及其相关周边开发、服务商与智能应用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地构造成了一棵智能“生态树”。长虹公司总经理刘体斌在致辞中提到,经过“内涵+外延”双管齐下的积累发展,目前长虹已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智能产业链,并仍在着力不断完善智能平台、智能应用、智能操控三大智能体系的建设。长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则表示,智能时代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产品的竞争,而是具有不同基因的智能生态树的竞争。“端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具有相同基因的各类跨界智能终端,构成树冠;智能操作系统和SoC是所有智能终端共同的基因,即为树干;各种网络提供商则为树根。要满足消费者追求的各类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的需求,核心就是“智能平台、智能操控及智能应用”;长虹为保障智能战略的成功实施,已建立了两个平台(云服务平台和智能终端平台),确定了三个应用方向(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
四川长虹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作为长虹集团智能战略重要成员之一,凭借自身领先的“端云一体化”智能平台开发技术的“壮实树干”优势,以及关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智能终端应用产品的“繁茂树冠”,参加了集团的这场智能战略盛会,重点向与会者介绍了长虹智能电子站牌及智慧家居产品系列在智能化、网络化及人性化等方面的优势性能,以及长虹安防智能监控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在城市交通、居家安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生动而清晰地描绘出长虹电子系统所倡导推动的智能新生活的美好蓝图,充分显示了长虹电子系统在长虹集团智能战略布署中的核心位置,在全球安防企业涉足智慧城市建设中走在了最前面。
智慧城市智慧家——长虹“智能电子站牌”&“智慧家居”体验
长虹电子系统公司隆重推出的“智能电子站牌显示系统”及“智慧家居系统”,受到了众多与会人员的关注。
长虹智能电子站牌显示系统由三台独立42寸长虹高清液晶监视器组成,主要包括多媒体交通信息发布、线路到站信息显示、交通信息触摸查询三部分功能。其中,多媒体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包括政府公告、商业广告、天气预报、时事新闻、实时菜价等,是一项便民化实时公告信息栏;线路到站信息显示系统,可以显示出本站台所有公交车辆目前行程停靠状态,及车内乘客实时数量等信息;交通信息触摸查询系统,通过触摸屏的手写输入,除了可以查询长途汽车、火车、飞机时刻表外,还可查询公交换乘方案,车辆实时动态信息等资讯,为展现城市魅力、彰显人居文化、提升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意义。整个智能出行平台的三个子系统既可组合使用于各种公交站台、机场、地铁等交通节点,也可独立应用在社区、学校、商场等场合。
如果说安防行业的1.0时代属于模拟安防产品,安防行业的2.0时代是模数安防产品,那么具有智能化、人性化、可远程视频监控、报警功能的长虹智慧家居系统的诞生,则标志着安防行业3.0智慧时代的来临。该系统基于网络(IP和3G)服务器为中心,可通过本地或远程PC、PDA移动终端,利用网络进行实时查看监控视频,并且当室内探测器被烟雾、煤气、破碎玻璃等预设监控事件触发时,可输出报警告示,并同时上传警情到手机通知用户。智慧开启辉煌新篇章
长虹电子系统公司从成立初期结合集团显示技术的优势,抓住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机遇,成为众所周知的安防制造生产商,到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集合三网融合、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形势,成功跨入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行列,再到如今采用投资方式介入租赁项目和对已使用工程提供运维服务,最终成就了集产品制造商、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运营服务商于一体的行业综合服务商,正是拥有了这种不断革新与蜕变的精神,才铸就了长虹电子系统今日的辉煌。
策略一:核心价值是数据共享
受多种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数据共享瓶颈难以突破。例如现在各地政府部门正大力建设、应用各自专属的信息系统,但平台间与系统之间缺乏融合载体,数据不能实现便捷共享,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我们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打破信息壁垒,系统地整合已有的数据平台,让政府、企业、公众都能从中获得各自所需的最大收益。
策略二:发展关键是因地制宜
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必须走出“首先千篇一律大规模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其次大规模建设智慧应用”的误区。智慧城市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层面而非全部,智慧城市更多侧重以信息技术带动城市智能化。若要推动城市发展,众所周知创新才是引擎,不同城市有各自的特点与定位方向,晋级智慧城市需要因势利导,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例如无锡建设智慧城市,将物联网、云计算等与各类智慧产业全面挂钩,根据城市基础条件,提出不浮夸的预定目标并真正实现。
策略三:建设根本是改善民生
在智慧城市环境下,地理信息主要是用来做什么事情呢?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实时获取、高效的处理和快速的响应,促进地理信息大范围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智能化应用。
首先简单比较一下智慧城市跟数字城市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数字城市做的主要是数据在线,提供的是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可能更重要的是应用的在线,提供的是知识的应用。这是从宏观上来看。如果把它放在云计算的框架下来看的话,数字城市主要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而智慧城市同时除了包含数字城市以外,还应该有平台的建设、软件的建设、具体的应用,应该说它是数字城市的一个深化。
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那么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有哪些需求呢?我个人归纳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全面的感知和动态数据的更新;第二是构建多元化需求;第三个是快速的数据处理,动态地制图;第四个就是多元数据的整合与自动形成;第五个是建设空间信息、地理信息源。
首先,什么叫动态数据更新?我们现在的地理信息都是测量出来的;等到智慧城市建成,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通过各种手段对地理信息做更新。比如说我们到一个餐馆去吃饭,去了以后发现那个餐馆关门了,那么可能热情的网友就可以把相关信息发到网上,从而实现更新。从地理信息库里面,把这个餐馆去掉,这就是所谓的“泛在社会”——能够打破传统测绘的数据的生成、发布和处理模式,能够实现动态的更新。
那么所谓信息的处理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对地理数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同一个水系数据,不同的部门比如规划部门、土地部门、交通部门、水利水务部门,他们对水系数据的要求不一样。我们提供的数据要能够提供相关的数据处理工具,让用户自己来处理数据——想要什么样的数据,想要多详细,都可以让他自己来进行处理。本来这个工作都是测绘地理信息的专家、技术人员、工程师来做的,而到了智慧城市,应该让一般的用户也能够处理,实现高度自动化的数据处理。
第三个就是动态制图的概念。现在的地图无论是经济地图还是其他地图,都由专门的地图专业人员来做。现在所有数据图的信息都在数据库里,都在网上,有没有可能把这个库存简化、自动化,做成一个合集,让用户来做,让地图使用者来做?也就是说,要搞成一个地图制图的基层制造系统。这样的话,任何人拿到数据以后,就可以根据他的需求生成相关的地图。
第四个就是要自动选址。我们有很多社会经济数据,都在统计局的数据库里面。这些社会经济数据,要在地图上表达出来,需要人工进行标注,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比如我们统计长沙市某几个区,下面还有街道、居委会、社区的人口,假如要做一个长沙市的人口分布图,我们现在需要人工去一个社区一个社区的统计。假设我们用一个地理图,把这些空间的位置都很清楚地表示出来,跟相关的统计人员对接起来,就会自动地进行地址的匹配。实际上,目前我们在深圳就做了这个工作,把深圳的市区,从每个区域、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最后到每栋楼都进行了编码,都在地图上标出来。这样每个房子相关的数据也就有了,相关的模型也就有了,这样工商的、税务的、公安的、城管的等等数据,就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把它跟地图相关的数据自动整合起来。
第五个就是地理信息空间云平台,我们叫地理信息云。我们现在的地理信息还存在相关部门的数据库里,需要把它变成一个“云”,实现社会化的服务、社会化的共享。在变成云的同时,我们既要能够做到动态更新、全面感知,而且要能够快速地接入互联网,非常方便的使用;同时还要能深度融合,把地理信息跟城市的其他信息都能够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社会化的城市信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深度的挖掘跟应用。
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那么关于地理信息应用,我把它概括起来大概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展示地理空间,第二个是提供定位参考,第三个是辅助空间分析,第四个是支撑业务重构。
关于展示地理空间,事实上我们的测绘、地图一直都在做这个事。只不过智慧城市下的地理空间展示可以做成动态的、交互式的,做成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真实现场感,可以在网上展示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地理世界。
第二个就是提供相关的定位参考。比如说,通过地理信息框架把社会经济的非人口数据的位置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是很重要的。这种表达在传统测绘里叫专题地图,就是用空间的方法把一些非空间的数据表达出来,作为地理参考。
举一个非常精准的应用,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公共卫生专业——一个非常传统的学科的建立,就跟地图的使用密切相关。大概是19世纪80年代,伦敦霍乱病流行,死了很多人。因为当时霍乱的治疗水平还很低,找不到病因。最早认为霍乱病是呼吸传染的,搞得全城紧张。后来有一个医生把所有病人家庭住址在地图上标出来,这样才发现,绝大部分病人是用了同一口水井。抽这个水井的水做调查分析发现水被污染,有了病毒。
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你看到统计数据和报表的时候找不出它的规律来,你一旦把它在空间定位以后,马上就发现了它的规律性,能够找到原因。正如公共卫生学这个学科的产生都跟地图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主要应用叫辅助空间分析。这个也比较简单,我们把城市自建的成果做成虚拟的三维情况,展示一下看看设计效果是不是好。比如说我们把深圳市的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做了分布分析:一个人总体上讲有两个最常出现的地点——家庭地址和工作场所。早晨他从家里到单位,晚上从单位到家里,他都要经过相关的交通路网,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大数据的手段,知道不同路网的交通流量、交通压力,从而对这个交通路网做公交路线优化、道路规划优化等。事实上这种优化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们通过智慧城市的地理空间性分析,能够对我们整个居住布局、产业布局、公共交通布局做优化,降低我们的平均出行时间。它潜在的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实际上都非常可观的,包括环境效益、人力时间成本等。
最后讲个比较特殊的应用,我叫它们支持业务重构。就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使相关行业的业务做法被改造,实现业务的重组重构。我把它叫做智慧城市的业务转型。
比如不动产评估,我们有一块土地做了评估,评估出来以后最高的评了7.15个亿,最低的6.16个亿,差了将近一个亿,差了16%。在不动产评估行业,相差20%是正常或者合理的。但是正如大家所知,如果国家开征不动产税,我们肯定希望一个权威的部门对于不动产评出一个权威的价格来,因为价格直接关系到收费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做了一个数字化的评估,所有跟房子有关的,位置、景观、环境包括噪音、日照、污染以及配套设施和交通状况,这些东西通过三维城市建模,通过不同行业的数据的集成,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法把它算出来,并且这种计算的效果会比人工的估算要更准确。
所以,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地理信息建设能做很多事情。夸张点讲,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算。所以地理信息确实可以让这个城市更智慧,同样也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智慧城市地理信息】推荐阅读:
智慧城市建设06-08
智慧城市供热节能06-26
银川智慧城市分析07-21
智慧城市安全技术10-31
智慧城市长期规划11-15
智慧城市机房建设方案05-25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05-30
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06-18
智慧城市试点申报材料06-25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