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精选7篇)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 篇1

一、考查对原文的理解, 以概括归纳为主

对原文的理解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题的重要内容, 题量也占了总题量的七成左右。设题角度可从词、句、段等方面入手, 主要考查对语句、段落意思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内在逻辑的把握。考生在理解原文, 把握脉络的基础上,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答题技巧加以解答。

直接找寻:所需答案通常是原文中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考生只需将其直接摘取便可。

例1 (2013江苏卷第12题)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 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本题属于典型的概括题,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概括能力。根据题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都是议论性语句, 考生只要仔细审题, 便可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找到正确答案。

归纳概括:有些概括题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自己去体悟、提炼和归纳。

二、形式多样的作用题, 以专业术语作答

高考散文题常常会出现以“有什么作用”为问的题目, 形式多样, 但出发点还在“作用”二字。对于作用题, 考生要以专业术语为依托进行答题。首先, 结合所考查的句子在文本中的具体位置, 掌握一些常识性的作用术语, 比如开篇首句一般具有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的作用;尾句具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的作用;转承句具有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中心句具有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的作用。

此外, 还要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比如象征能使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情感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衬托手法利用对比反差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还能使文章独具风格、曲折含蓄;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的丰富情感。其次, 在深入理解原文内容意思基础上进行答题, 实际解答时还需结合文章主旨、上下文语境, 确定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使用“公式”进行解答。比如, 当问到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时, 考生可以用“术语 + 上下文语境”模式进行答题。若是问有什么作用时, 则用“表现手法共性 + 原文中的个性”模式进行答题。值得一提的是, 考生在使用术语进行答题时, 一定要结合具体上下文语境加以分析, 切不可生搬硬套, 也不得所答非所问。

例2 (2013江苏卷第11题)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 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对于作用题, 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在明确该句、该段在文中的位置之后, 可以做以下“三个关注与思考”:一、“这句话”本身交代了 (概括说明了……) 什么?二、“这句话”在内容上与文题、上下文之间, 有着怎样的意义关联? 三、“这句话”在结构上又有着怎样的作用?研读思考后发现:从内容上看, 这句话概括了包括何容在内的“他们”在新旧交替时代所处的尴尬地位, 是对“何容何许人也”这一文题的巧妙作答, 另一方面, 引出本文叙写的主要对象;从结构上看, 引领下文对何容尴尬地位影响下所形成的性格特点的叙写。

三、新颖多变的探究题, 深入分析规范作答

近年来, 高考命题者的视野和胸襟变得越来越广阔, 探究题日益成为一种命题趋势。针对原文中的疑难点进行提问, 要求考生加以深入分析。或是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提问, 呈现出多个答案, 让考生进行正误判断。还有针对文本不足提出问题, 让考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在解答探究题时, 不仅要全面掌握文章大意, 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在进行作答时, 考生还要坚持“深入慎出”的原则, 就是深入理解原文主旨, 谨慎提出自我观点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 考生的观点的时代性要强, 要体现人文关怀, 要符合民族心理。一旦最终确立自我观点, 就要集中调动和运用所用知识和储备知识加以论证。

例3 (2013江苏卷第14题) “他喜爱北平, 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对原文语句的内涵加以探究, 首先要弄明白该句子在原文中的具体含义, 然后再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态度和心理变化。可以说, 这一题设计得非常巧妙, 由于在必修一教材中还有老舍的另一篇散文《想北平》,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有意而为之的做法。因此, 考生答题时还要调动和运用相关的储备知识加以作答。参考答案如下:1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2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3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4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此外, 在进行探究题解答时, 一定要做到表述规范化, 用语明了化。不管是描述性话语还是议论性话语, 都必须做到流畅简明。语言结构最好采用总分式, 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 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得分。

总之, 考生在高考散文答题过程中, 首先要认真阅读, 全面把握原文主旨, 理解原文内容, 然后再灵活运用各种答题技巧, 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散文阅读专题攻略[J].广东教育 (高中版) .2010 (01)

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等 篇2

一、结合语境,整体感知文中词句含义

现代文阅读对词句含义的理解,是指对特定语境中的词句含义的理解,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特定意义就不存在了,因而必须把握它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句的含义。要以对全文的把握为依托,前后联系,整体感知。具体来说,要注意三点:1、阅读时要瞻前顾后,审视语境。2、要联系文章的立意、主题等因素来理解·。3、要多角度揣摩词句的含义。

例如2001年《门》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章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通览全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一扇扇门”想到了“门内隐藏着的奥秘”,从门的类型想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从开门的各种方式想到了人们多样的心情,从门的物质功能想到了它对人心灵的意义,进而阐明了?开门”和“关门”这两个动作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通过联系全文,我们不难看到,“开门”和“关门”实在不是两个简单的动作,而是“预示着生命历程中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意味着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结束”。如果阅读时不能前后联系,缺乏全局观念,是很难准确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含义的。

一般说来,需要我们专门去理解的词句,语言上往往比较生动浅显,而意义却比较隐晦深刻,要从浅层人手,在深处领会。

例如《门》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这一题看起来是分析原因,本质上其实是解释“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含义,既然“门有多种多样”,为什么“玻璃门根本不是门”呢?从表层来看,玻璃门跟其他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透明,对人的视觉没有任何阻隔作用,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看清它背后的一切,再结合文章深意深入地思考下去,“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言外之意就是,玻璃门不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造成悬念,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门”。

二、确定范围,目的明确地筛选提取信息

各类文章中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人们在阅读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中获取信息,这就是对信息的筛选。提炼要点,便是筛选信息的过程,考生在答题时要目的明确,学会筛选,在众多信息中找出最能直接回答问题的有价值的东西。

如高考题《话说知音》第1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首先要通览全文,找到此题的出处,即第2段中“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其中指令性代词“这”是关键性信息,其指代的内容应该就是答案之所在,从而明确了信息搜索的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筛选的范围不仅限于正文,有时解题的重要信息甚至会隐藏在注解和副标题等不显眼的地方,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单看这句话或联系上下文是无法得出答案的,但文末有个注,“注”写着托尔斯泰的生卒年(1828—1910),再看本文副标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所谓“特殊的日子”即指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三、要善于抓线索、找文眼

通过抓线索、找文眼的方法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是行之有效的,散文往往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思路。例如散文《门》:“观点——门的种类——开门方式——门的象征意义——开门关门的含义——门的人生哲理”,“门”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抓住这点,对整体把握全文是一把钥匙。

所谓“文眼”,指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意图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能点出文眼是读懂文章的标志, “文眼”所在的位置一般是文首或文尾,一般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或概括性较强的句子,作者的感受、情感的宣泄,往往由这些概括凝练的语句来表达,如朱自清《绿》中,“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一句,“绿”点明了描写对象,“惊诧”是其表达的中心。又如《门》一文开头就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这一个起始句,统领全篇,引起下文,可以说就是文章的“文眼”,把握这点,再来看文章的一词一句,一节一段,就有一种居高临下、洞若观火的感觉。

四、掌握常用表达技巧,灵活迁移所学知识

散文阅读中,有些题目,如鉴赏评价类,其答案常在文外,要求我们调动知识积累,再结合具体的作品内容加以思考,因此要掌握一些常用表达技巧,加以灵活的迁移运用。

1998年全国题《报秋》第2题: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00年全国题《长城》第2题: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结合试题散文的具体内容,不难得出答案,《报秋》中插入写种太阳花不成功的经历,是为了反衬玉簪花的生命力之强。《长城》中用第二人称,将长城拟人化,是为了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五、鉴赏评价要立足原文、客观公正

鉴赏评价要以阅读材料为本,从实际出发,讲究分寸,切忌随意拔高或无中生有,如《世间最美的坟墓》第30题:“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作者在这里的比较,一不比思想品德,二不比历史功绩,只是比较他们的坟墓的不同风格,作者无意贬低伟人墓的庄严瞩目,只是为了使托翁墓的朴实无华更加突出,因此,A项说“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是明显错误的,它脱离了原材料的实际,凭空拔高。

六、整合要點、准确解释

准确精当的解释,对主观表述题至关重要,它是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散文阅读题的关键。

中考语文散文答题技巧 篇3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文章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文章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文章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文章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文章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文章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文章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文章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 篇4

1.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2.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3.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4.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5.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二.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三.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四.巧抓关键句

抓关键句是指抓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

文章除了文眼之外,还有大量负载着重要信息句子,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这些语句通常表现为:反映语境特点的“指示语”,集中表达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标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景况的“情态语”,直接传达主要信息的“主旨句”,反映文章层次关系的“过渡句”,蕴含丰富内容、言词精辟的“警策语”,结构复杂、信息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语言结构”,文中反复强调或暗示的“关键语句”等等。

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句子,才可以准确地把握文意要点。

五.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中的形象是为表现主题所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一种景物,一种情景,还有可以是一些画面。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篇5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__内容+抒发(寄寓/揭露)__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__手法+抒发__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现代文答题模式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8.写_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_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__人的__事,歌颂了(批判了)__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攻略 篇6

一、找关键词法

在选择题题干设问和题肢中,一般都有明确的关键词对题目的设问方向、知识考查点等作出规定。首先,把握题干关键词,即“题眼”,明确设问规定性。设问规定性就是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限定。找到了这样的关键词,就找到了选择的方向。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关键词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规定范围的关键词,“经济学道理是”“哲学道理是”“正确的是”等;规定内容和角度的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启示是”“原因是”“说明”“体现”“表明”等;规定条件的关键词,如“根本”“主要”等。有些选择题的题干材料还涉及一些行为主体,我们在审题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如企业、消费者、政府、党、政协等。

其次,认清题干“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在题肢选项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词能够让我们迅速地判断出选项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利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表述过于绝对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的,如“只要…… 就”“消除……差异”“杜绝…… 现象”“一定……”“一切”“任何”“完全”等。意识、思想、文化、观点等主观的东西一般具有指导或影响作用,而不是绝对作用,如果题肢说思想、意识、文化、观点对行为具有决定作用,就是错误的,可以直接排除。注意有没有定语修饰词,如“正确的”“科学的”等。哲学、文化、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具有双重性,如“哲学推动社会发展”是错误的。反作用、导向作用、能动作用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如“意识能促进物质的发展”是错误的。

二、排除法

排除法是选择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排除法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排谬法。排除题肢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第二,排异法。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予以排除。

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而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这样的题肢须排除。

第四,排倒法。如果题干和题肢为因果关系,要弄清谁为因,谁为果,有无因果。无因果关系排除,因果关系颠倒排除。其中因果关系颠倒者居多,故称为排倒法。该题型有四种情况需引起重视。一是要区分原因的性质,即“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二是要注意原因和结果的对应性,即是否针对结果回答到了原因;三是要注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四是选项是否是题意的简单重复。

第五,排大于或小于项。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则予以排除。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着严格的规定性,务必准确把握,慎防题肢用相似的词语、符号,暗中将它的内涵改变,使其成为错误选项。 2 题肢的内涵之和应等于题干。如果题肢的内涵小于或大于题干,都不能说明题意,都违反了同一律。3 题干和题肢的外延必须对等。4慎防以偏概全的题肢。以偏概全的题肢是指用片面的题肢,或者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的题肢,来说明需要全面、完整说明的题干。

三、猜测法

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可用猜测法。如果此题大多数人都不会,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项,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几率为50%,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50%的得分机会。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得分的几率仍有25%。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肯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那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考试对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

高中英语应试答题技巧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应试;技巧

一、纵览试题

在我们进行答题之前,一定要纵览试题,大体上知道试题的难易度以及题量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大致上计算出每一类题需要花费的时间多少,以免因时间分配不当导致最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在以往的考试中,笔者在巡考时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拿到试卷便开始急急忙忙的答题,生怕时间不够,也没有注意看一下题目的分配,最后可能因过度紧张导致成绩不理想。也有的学生上来就奔着一个题目来回的看,在犹豫之中时间已荒废了很多。上述这两种情况都是在考试中不能出现的失误。笔者认为,学生拿到试题后首先浏览题目是必要的,只有在认清题量以及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的前提下,才能有计划的完成答题,而不至于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问题。

二、听力应试技巧

1.听前阶段

调整心态,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英语考试时考生进入考场的时间相对较早,进入考场后会有20分钟的听力试音时间,学生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调整心态,消除紧张心理,放松心情。因为越处于放松状态,就越容易发挥正常的水平,紧张的心理只会迫使大脑思维和理解力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同时利用试音时间适应英语听力放音效果与放音环境,利用放录音前的几分钟时间,迅速捕捉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注意比较各个选项的主要区别,题干中会有一些不同的名字、地点或不同的动词,这些不同的词中的某一个就是你要听到的关键。抓重点时尤其要抓住其中的实词(主要是动词和名词),对于其他虚词不必太留心,毕竟听力考试是不容考生有太多时间考虑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捕捉有用信息,减少无用词汇的记忆量,从而增强选择的准确性。

2.听中阶段

审清题意,预测内容,如果自己对题目了如指掌,答题时就会从容不迫,有的放矢,不会因来不及读题而错过答题。另外,捕捉信息,快速笔记。听录音时做好笔记,有助于记住所听内容。最后,抓住重点,果断答题。答题时切不可因为一个词听不清就停下来琢磨一阵,这样等反应过来时,已经播放了许多句录音,从而顾此失彼。学生应了解听力测试的“时效”性,听力测试不像笔试有较长的时间思考某一个问题,或者有选择地先易后难,只要录音一开始,考生就只能按部就班地跟着录音往下听,不可为一个难题冥思苦想,而要果断地放过去,集中精力应付下一题。

3.听后结合

集中精力,沉着应变。听力理解考试由于其时间严格限制,思考余地小,是考生最感困难的项目,因此,一遇到听力考试,考生就胆怯,心理紧张,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有时一个单词或词组听不懂,就不知所措,导致整道题都听不懂。尤其是在短篇听力中,一个词听不懂,可能会影响整个段落,甚至整篇录音的听力及理解。因此,做听力理解试题时要做到:(1)听前:调节好心理和精神状态;稳定情绪,消除害怕、担心心理;相信自我,树立自信、必胜信念。(2)听中:集中精力,排除一切杂念,不急不躁。如果碰到听不出的单词或某道题,不要反复思考琢磨,而要尽快放弃,转入后面的内容。选择答案时既要小心谨慎,又不能患得患失。难下决心时,应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三、针对于单项选择题的答题策略

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语法的应用和语感的协助。在对单项选择题的考查中,学生能够运用语法解题是关键。平时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向学生讲述时态、语态及其句子的构成等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在做题之前要首先分清楚句子的主干部分,分清助于、谓语、宾语,分清句子的时态是现代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还是将来时等,然后再在了解句子基本义选出最佳选项。此外,还有一点,学生一定要在平时多背一些单词、语法及其文章,背的多了就容易促成语感的形成,这会促使学生在答题时减少阻力,选出正确选项。例如,I am ____English teacher.A、/ B、The C、A D、An 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题目考察的是不定代词的应用。根据English是以原因开头,可以排除选项C,此外英语教师没必要特指,所以排除选项B,再根据题意,“我是一名英语教师”,选出答案为D选项。

四、完形填空题是难点

学生在做此题型时很少会有全对的情况出现,因为这些题本身确实不容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过多,不仅要掌握基本词意,而且要对上下文有所了解,此外还需要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和近义词辨析等内容,因此要想做好这类题型确实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在做完形填空时,学生不要急于马上选词,要在大致浏览一遍文章的基础上再来做题。在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选词填空更容易取得正确的选项。这类题型需要长期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阅读理解题目,最好的办法是先浏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到文章中找原文问题所在位置,联系上下文选择答案。这种方法虽然不是百发百中,但对于想在考试中取得较高成绩的学生来讲,绝对是可取的好办法。

五、英语阅读理解的几个技巧

5.1 猜词法:阅读过程中词义猜测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对文章的理解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词义猜测是阅读的重要技巧之一,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词义猜测时,根据构词法对词的结构进行分析,需要熟悉上下文的内容,因为生词并不是孤立的,它所现于其中的句子或段落都会提供很多的暗示和—线索,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

5.2 寻读法。如果文章较长,为了节省阅读时间。迅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通常采取这种方法。先把问题读懂,在文章中寻找特定的具体信息。一旦找到所需的信息后,其它内容部分就无需再读,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中提到的词汇或相关信息可用笔做出标记,读完后可以直接到标记处通过相关信息找到问题的答案。

5.3 精读法。精读就是仔细阅读文章,透彻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问题,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判断。要掌握这种方法,在平时阅读中应注重相关文化背景的积累,尽量多了解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名人名著等请方面常识。同时,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阅读时要留心词语的搭配,即惯用法。必要时可用笔划一画或记下来。读完每一篇文章,都应总结归纳一下,积累了多少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语感自然就会好起来。

六、作文

上一篇:内审首次会议发言稿下一篇: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