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月反思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月反思(共15篇)

初中语文教学月反思 篇1

一、失分情况反思:

1、基础不牢,主要反映在选择题和填空题,该得分的题目得不到分,能力题更不没有思路。

2.解题不规范。解题不规范反映在解答题上,主要表现为丢步漏步,或有思路但不知如何表述。另外从答卷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表现为审题不认真,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

3、学生计算能力差,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特别是解方程,解不等式这些学数学离不开的基本技能在中等偏下的学生中计算失分率更大。个别学困生可以说就不会计算。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

4、反复强调的题目学生拿不到分,本次月考题目中有部分为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题目,但还有一半学生拿不到分,分析其原因是一部分学生课上不是认真与人探讨,虚心向别人请教,聆听别人的讲解,而是等着别人的结论往自己的导学案上抄,这不能不引起老师们的深思。

二、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反思:

1、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我们的学生数学基础差,上课似懂非懂,或一点也听不懂,这直接导致他们对学数学失去信心,对考大学失去信心,更没了兴趣。

2、学习知识遗忘快,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主动复习的习惯,本次月考卷的知识内容涉及的时间周期较长,学生未能按教师要求有效安排复习也是这部分得分低的原因。

3、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在学习导学案过程中目标达成率低,当时根本没有理解,只是照同组同学把答案抄上。在课堂上没能让所有同学都真正动起来,只有那几个基础好的同学跟上,有一部分同学课堂效率太低,又没有及时引导他们思考,从而使课堂教学不活跃,有些沉闷,没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4、推理与证明一章为高一高二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文科班学生一般基础较差,没有高一的基础所以导致根本听不懂,不会做,没兴趣。对数学麻木,甚至放弃。

三、改进措施

1、例题是最典型的实例。大多是我们平时所强调的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优势,可让学生通过互相讲解,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把例题真正掌握,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达标训练题,检验的是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我们以前在达标题设计上,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标”。甚至有的章节只有个别学生能达标,这又打击了中下等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信心。所以我想在今后的达标题设计时尽量避免难题出现,可以增设链接高考专题,使尖子生有所提高,又使学生提高兴趣。

3、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所以,学生如果不愿学,教师教得再好,作用也是不大的。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先要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有了信心,有了目标才能学好数学,学好所有学科。

4、加强基础,强化习惯。重视数学基础,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是学好数学的法宝。如将学生初中没有学好的解方程,解不等式补上,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帮学生复习以往的知识,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方案,有的放矢,不定时的进行检测、评估、矫正。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经常复习的习惯,认真做事的习惯,如验算、认真审题、检验等。

5、要注重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多给他们时间空间,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课堂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6、强化训练。数学没有大量的练习、习题,学生很难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才能有“质”的飞跃,学生才会有“顿悟”的感觉,因此我们不但要求学案及时批改,还要学生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和一些课外题目,特别是应在学案中加入链接高考专栏,加大练习量。

初中语文教学月反思 篇2

【设计理念】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时间概念课, 它是在学习了较短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较长时间单位。然而, 年、月、日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因而它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绝对已不是一张白纸了。他们已接触了生活中的时间, 但容易与数学意义上的时间混淆;他们已初步认识了年、月、日, 但不会主动去探究年、月、日之间的规律。因此, 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合理重组教材内容, 结合具体生活事例, 科学组织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大小月、平闰年的内容, 并学会掌握判断平、闰年的规律, 践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方法引导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观察年历, 初步感知

导入新课后, 让学生同桌合作, 观察年历。

师:课前老师给每两个小朋友准备了像这样一份不同年份的年历, 请你们仔细观察, 看看能从年历上发现什么?

(探究活动开始了, 很认真, 有的两个人在轻声地交流, 有的拿着笔在年历上圈圈点点, 有的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汇报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精彩的过程, 学生个个举起小手, 跃跃欲试。)

生:老师, 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

师:哦, 真好, 你一下子找到了年和月的关系。

生:我发现1月份有31天。

师:嗯, 31天。 (板书) 是31天的月份还有吗?

生:除了1月, 还有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师随即板书)

师:孩子们, 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刚才报月份的时候是按一定顺序的, 像这样有序的观察就不容易遗漏了, 确实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好方法。 (一句简单的话, 代表了一种学习方法。多么灵活的渗透, 可孩子们已牢记在心了)

生:老师, 我发现4月、6月、9月、11月, 它们都是30天。

师:真不错, 你能现学现用!

生:老师, 我还发现2月份有29天。

师:噢, 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就在这时, 下面有许多孩子开始嘀咕了, “不对, 应该是28天。”我顺势问道:“有不同的吗?”)

生:我观察的是1997年的年历, 2月有28天。……

师:看来, 2月真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它的天数还不一样呢! (板书:特殊)

本以为这个环节应该顺利结束了, 但又有学生发言了。

生:老师, 我还知道平年的2月是28天的。

(听到这个“发现”, 我猛地一愣, 这不是我预设之中的问题啊, 然而, 我还是定了定神, 从容地答道:“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连平年都知道了, 待会儿老师再请你回答好吗?”现在想来, 如果当时我能乘机让孩子认识平、闰年的初步知识, 这或许更是一种好方法。)

二、探究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生在认识了平、闰年之后, 也已经知道了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只要看2月份的天数就可以了。

师:老师整理了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请你们合作探究, 完成学习单, 相信通过你们的探究, 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3分钟后, 课堂又呈现了精彩的一面)

师:谈谈你们的收获吧!

生:像1996年、2000年、2004年, 它们的2月有29天, 是闰年, 其余的都是平年了。 (课件随即出示)

生:我发现每隔3个平年会有1个闰年。

生:刚才这位同学的意思是每4年里有1个闰年。

生:我还知道奥运会都是在闰年召开的。

师:是啊,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就是在我国北京举行的,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中国人民骄傲和自豪的事呀! (因势利导, 渗透思想教育, 于平凡处见精彩)

生:我还发现这些年份和“4”可能会有关系。

师:哦, 那你能不能猜猜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我猜用闰年的年份除以4, 可能会没有余数。

生:我猜用平年的年份除以4, 可能会有余数。

生:我猜闰年的年份可能会是4的倍数, 平年的年份可能不是4的倍数。

师:同学们简直个个成了猜想家了, 那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咱们请计算机来验证一下吧!

(课堂成了孩子们交流思想、发表见解的阵地, 孩子们用自己的思想阐明了观点。在得出了“四年一闰”的结果后, 我们又开始向“百年不闰”进军了。)

师:孩子们, 你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判断平、闰年, 这回老师可要考考你了。

课件出示:罗老师是1978年出生的, 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孩子们的计算, 很快得出了1978年是平年。这时, 我趁热打铁, 再次追问:“孩子们, 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你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联系到自己, 孩子们个个兴趣很浓, 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随后课件再次出示) 冰心奶奶是1900年出生的, 这一年又是什么年呢?这不是太简单了吗, 许多孩子都举起了小手。

生:1900年是闰年, 因为1900÷4没有余数。

生:它是闰年, 因为1900是4的倍数。 (可当用计算机验证结果应该是平年的时候, 孩子们个个满脸疑问)

师: (双眉皱起)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计算机出了问题, 眼见为实, 咱们还是来看看1900年2月的月历吧!

(从罗老师、学生自己、冰心奶奶出生的年份出发, 判断平、闰年, 联系了生活, 巩固了知识, 然而也由冰心奶奶这个普通的出生年份引出矛盾, 激起探究欲, 得到进一步的规律, 这真是“一举两得”。)

【教学反思】

一次次试教, 一次次修改, 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课中摒弃了“唯教学而教学”的观念, 将知识与生活生动地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同时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去发现……

一、立足体验——夯实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石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 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教学中, 笔者从不同年份的年历入手, 让学生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 从而概括出一年有12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完全一样的……试想如果教师把这些年、月、日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没有让他们亲自去经历、去体验其中知识的形成过程, 那么和用教师的“一桶水”去灌学生的“一杯水”又有何区别呢?

这样看来, 每一种新知的获得都来自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与学生本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体验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石, 只有这样, 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二、崇尚探究——满足学生学习的自身需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学中, 学生观察年历卡和月历卡的过程, 就是一个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特别是当学生在了解了平、闰年的有关知识后, 探究平、闰年的判断方法则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学生从手中的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出发, 通过填写学习单, 相互交流, 探究规律, 进而得到规律。这一探究过程, 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而是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 自然而然获得的, 因而学生在获得这一知识的同时, 由于经过了设想、探究、讨论, 思维发生了碰撞, 也养成了一种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当探究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时, 他们的学习才是高效的、有益的。

三、指向生活——明确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多年的现状让我们深思:为何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国际数学竞赛上胜人一筹, 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却技不如人?究其原因, 不难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是重要原因。所以, 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并萌发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课中, 算算罗老师、学生自己、冰心奶奶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 既把学到的“四年一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又引出了矛盾, 作用非同寻常。同时, 在讲到2008年时, 联系了奥运会这一生活中家喻户晓的事, 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生活服务。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华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月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当我们的孩子能自如地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时, 他们也已能自如地“舀水喝”了!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3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初中第一次月考反思 篇4

唉!这一次没考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是因为上一次考试考得好,这一次有些骄傲了。所以使得我的上课开始不认真听,作业完成的不好。老师让背的也没认真背。这回考试大多是原来老师讲过的,让我们背过的。而我没有背好,现在想起来真亏。

特别是语文,原来我的语文也不算太差,可是这一次。唉!见到很多原来学习没我好,而现在却比我高的人,心里真是难受。都是我平常上课不好好听,课下又不认真背的结果。唉!这就是自作自受。我自己活该。

这回政,史,地,生这几科的成绩也不好。也是课下不背的结果。

初中第一次月考总结与反思 篇5

1、学生答题不够简练。例如:唐太宗为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采取了哪一措施?(合并州县)很多学生把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措施答上,太啰嗦。

2、时间概念不清。8世纪初嫁到吐蕃的唐朝公主(金城公主)学生误答成文成公主。

3、隋朝大运河在古代世界有何地位?答大运河的作用。显然不知道二者区别。

9月教学反思 篇6

一、9月份教学反思

2014—2015学第一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4个班级,八年级1个班级的教学任务,由于9月1日到9月12日达到西南大学进行初中地理教师国培,所以培训结束回来以后,才开始自己的担任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时间不多,但是对于七年级、八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两个星期的教学,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特别是自己的教学反思,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把自己9月份的教学进行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七年级的地理,我努力让学生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做泡泡操,看“小苹果”视频,观察地理图片等等,让学生喜欢老师,同事间喜欢地理课这一门功课,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针对地理学的特点,我把地理知识点改成歌诀方法让学生进行记忆,比如:七年级的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等等内容,改成歌诀:地球表面五一节(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评径禁毒党生日,地球周长四万千)可以在短时间的内,让学生轻轻松松记下来。八年级的中国行政区划可以用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海内台北上渝天、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学生比较好记忆。以上是我的9月份一些教学反思和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二、9月份听课感想

2014—2015学是我县,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年,主要是让老师多听课,听足课,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为此我通过9月份以来2个星期,对于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进行了听课,取长补短,努力学习其他科目老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促进自己地理课的教学方法,通过9月份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总之,本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所以我在以后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作为我地理教研组的教学教研活动的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月反思 篇7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现状

(一)对反思的认识不够深刻

很多教师对课后反思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反思某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就课论课,而不能以小见大,将其上升到教学规律,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之中。还有不少的教师认为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也能把课上好,对课后反思不够重视,常常只是应付了事。

(二)反思流于形式

教学时间紧凑,教学考核压力又大,致使一些教师即使认识到语文课后反思对一名专业语文教师的发展尤为重要,但仍无心去真正反思剖析。再加上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的优质资源都实现了共享,使得大多数教师懒得动脑思考和研究,只是摘摘抄抄、敲敲键盘,一篇课后反思就完成了,导致反思流于形式。

(三)反思形式单一

语文教学的课后反思仍以教学后记为主,也就是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回顾,把不足或精彩之处用几句话记录在教案本里。这样,教学反思内容较为简单,不够深刻,实用性不强。

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强化课后反思

(一)转变思想,重视反思

语文课后反思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败等进行梳理总结,发现自身在教学设计、环节安排、教材讲解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症下药,在下一次的讲课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问题,逐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可见,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哪怕是教龄高、资历深的骨干教师也不可只依靠自身经验来进行教学,而要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并经常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探讨、阅读教案、观看视频,经常反思自身,向先进看齐。

(二)突出质量,深刻反思

很多教师写课后反思时重质不重量。对此,教师要仔细钻研、反复推敲,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记成功的经验。

每上完一节课,教师可将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的课堂结构、教学中的各项目标等及时总结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必将积淀下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厚积薄发。

2. 记学生的创新。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而教师不仅要记录课堂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还应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想出的方法往往超出教师的备课范围,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新,给教学注入活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后及时记下学生的这些闪光点,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去创新,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

3. 记学生的质疑。

问题是思考的提前,学生的质疑是他们思考的表现,也是对教师思考的启发,教师应在课后记下学生的质疑,并由此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教学质量。如《纪念白求恩》这一课中,作者给予了这位加拿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高度赞扬,文中字字句句也尽是溢美之词。对此,不免有学生提出质疑:“白求恩同志难道就没有一点缺点吗?”教师可就此与学生展开深入的反思分析,多方取证发现白求恩对中国的工作、生活其实也有不满的时候,也有失误、犯错的时候,并将其引申到学生写作的问题上去,指出人物的塑造应完整、真实、丰满,这样才会令人信服、角色才显得有血有肉。这样的反思有利于因材施教,对教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4. 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若教师能在课后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以及自己是如何处理的案例记录下来,就能引以为鉴,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从而上好每一节课,减少尴尬局面的出现。

总之,课后反思的目的是完善教学,而非应付检查,切忌形式主义。反思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具体、准确,要有感而发,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相信只要及时回顾、勤于记录、善于总结,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强调新意,多重反思

课后反思的形式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同行对话和教学日记两种。

1. 同行对话。

即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向身边同学科的教师倾诉,以寻求建议和帮助的行为。该方式的教学反思具有专业性、随时性、随机性的特点。由于都是教师,又在同一个办公室,交流和讨论起来更为方便,而且对彼此所讲的课文也并不陌生,这样的探讨式反思不仅能拉近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能使教学水平在整体上有一个提升。借着这些对话的内容,教师能从同行的口中得知自己疑惑的问题所在,并结合自己的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看似随意实则蕴藏着丰富教学智慧,是教师间相互学习的最快、最有效的平台。

2. 教学日记。

即教师将自己每天的课堂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大到学生的发言质疑、小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凡是有感触或值得思考的东西,将原事件尽可能真实地在日记中呈现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其价值。也正是因为教师将这些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才使得其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绝对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对症下药。每每翻看,常读常新。另外,日记的体裁使得反思强化了情感的真实性,充满个人特色。而这种个人特色对于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所谓“我手写我口”“言为心声”,这种真实的个性不仅表现在教学日记中,也会展现在课堂上。所以,教师在写教学日记时除了记录自己对问题理智的思考,也应抒发自己对于事件的感触。

三、结语

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审视、自我提升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希望各位教师能重视反思、正视自身,在创新反思形式、提高反思质量的过程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仲启媛,谭立龙,何润生.课后反思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3(1).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71-01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经验反思

我们可以反思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效果记录下来,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将记录下来的笔记整理分类,好的可在下次教学的时候进行运用,存在不足之处的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蹒跚地爬过月台给“我”买桔子,“我”却感动的流泪。如果没有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交待清楚,学生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写的如此感人。反思成功之处:语文课堂点拨就要力求点拨出语文味道来,把学生引向语文深入审美阅读的轨道,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语文味道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及时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记忆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退减,及时复习回顾课堂教学,反馈知识点。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我在进行这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自己讲得多,引导得多,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体现了我的“主导”地位,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据我的思路来整理,由我来总结。课后冷静反思,觉得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细读,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老师的强硬灌输要好得多。写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指及时记下学生独到的思路和见解;或者记下学生有价值的疑问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三、见解反思

老师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学生对老师所有价值的疑问及产生问题。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过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师生心灵的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在课文《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讨论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是喜欢文中的小孩:在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他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我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讨论“你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喜欢的人是两个骗子。”我大吃一惊,按一般人的理解,那两个骗子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不过,我还是很有耐心的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这个学生回答:“我认为骗子只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以毒攻毒,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学生们议论纷纷,但我很高兴,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课堂效果很好。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2月教学反思 篇9

1、查漏补缺

崔恒杰的拼音学得差,在认识生字时,我看见他常常指着注音的生字发愣,却拼读不出来。不知道他指着生字的时候,脑子里是在努力搜索着学过的拼音知识,还是被拼音怪兽困住了,丝毫没有挣扎的能力。课堂上有时候他听讲不用心,家长不尽力:他前学后忘,怎么办呢?给家长一点建议,家长却没有行动……不免心生倦怠:家长不管的孩子,教师再努力也是白费劲。乔子恩的书写“自”“白”“日”等字最后一笔的封口横总是把笔画横折钩的够延长代替。党润泽和赵誉森的“年”字,把第三、四笔画“横、竖”写成了“横折”。李一帆课文读得差,学生普遍存在的识字不牢固……

2、因材施教

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千差万别,当我发现孩子们的问题时,我知道他们是遇上了拦路虎,这时候,责难他们是没用的,于是,细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耐心地看着他们纠正,直到他们在作业和练习中不再犯错,大部分情况还好,学生及时纠正,永不再犯,还有的是屡教不改,连连出错,也就和孩子一起继续纠正。

也有些知识点,学生极力想尝试,去挑战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跳一跳,摘桃子。可有时为了怕学生出错不好改正,我没有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这种精神,总想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在教学独体字时,我特别强调笔顺,因为有很多合体字的书写是建立在正确书写独体字的基础上,所以,孩子们经常用到的“我、再、在、是”等字我抽时间教会了孩子书写。

3、克服倦怠

一年级上册的教材教学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有许多的独体字已经教过,除了偶尔看出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时候他们把自己埋得很深,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时偶尔也有些洋洋自得,觉得不用那么严格了,孩子们会的已经不少了,这样年龄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放松点儿要求。心里不自觉地就懈怠下来了。

12月教学反思 篇10

第一课时导学案的设计进行改进之后,既体现了共性,又能体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对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自然,学习目标的达成率较高。

但是随着教学的步伐,我也越发觉得第二课时导学案的使用不得心应手。与教研组的.同事们交流之后,大家有同感。以重点问题引导孩子们把握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思路是可行的,也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性、思维的发散性。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多,能力还未形成,过于宽泛的问题往往使孩子们无处下手,加之没有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孩子们要么答非所问,要么不全面,课堂的效率较低。今后的导学案编写急需从问题设计和方法指导上进行改进。

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反思;阅读;习作

反思是一名教师对教学工作负责的表现,没有反思的教学不会具有高效果,不善于反思的老师不是真正的优秀老师。反思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因此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定是一名善于反思的老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实现不断地进步。

一、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反思

学科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因其教材内容的特点,更加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实际的教学却是老师不重视德育教育,只是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学生学到的是语文知识,而对文本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没有及时领悟,影响了语文人文性的发挥。老师对德育渗透的点、程度都把握不够,德育渗透的时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熟悉教材,通读文本及相关资料,将文本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了然于心,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最佳的时机,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文章内容中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够做好德育渗透的工作。

二、阅读教学缺乏实效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肩负着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的一大半。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理解,思想内涵的感悟,对学生性情的陶冶等,都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朗读,而在初中教学中,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范读外,学生朗读文本的机会很少。一个是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不爱读,一个是教师忽视了朗读的作用。熟读、精读是阅读教学中学生必备的基本功的,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环节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中的朗读,读中悟道,读中品味。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重视了朗读就是重视了阅读教学。因此重视阅读教学中朗读,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和重点。

三、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的反思

习作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而且中考试卷中的作文分值也是相当高,不容我们不重视习作的教学。但是习作教学却又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觉得难写,老师觉得难教,是语文教学的大难题。教师要具有发散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拓宽写作思路。目前的中高考,对于写作形式都没有了明确的规定,写作形式越来越模糊,所以就要求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思路要拓宽,教学的理念要更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搜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善于生活生活中的小感动和小发现。

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须,也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途径。只有经常反思才能发现教学中的弊端,才能进一步改进教学中的弱点,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區李市中学)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反思 篇12

一、词汇教学的现状

语言学家D.A 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 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 人们则不能表达任何东西。”只有有了一定的词汇量, 我们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完成有效的语言交际。

一直以来, 教师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提高上, 而词汇教学似乎成了“跑龙套”的角色, 无关大局之痛痒。词汇教学也被浓缩成了“精华版”, 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背诵, 默写, 再背诵, 再默写。个别教师甚至让学生数十遍地抄写, 名曰:熟能生巧。如此机械重复的记忆, 虽有近期效益, 但笔者认为此举没有治本之用。它不仅让学生费时费力, 觉得枯燥无味, 还会产生更加糟糕的负面效应, 那就是学生谈“词”色变, 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甚至是放弃。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策略

在现行的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 运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寻找词汇教学的突破口。

(1) 以教材为基石, 链接中考, 把握重难点。现行教材对单词的要求为:不带标记的单词, 要求学生会读, 听得懂, 会拼写, 能说出词义和词类;带*号的单词只要求会读, 听得懂, 不要求拼写;标注Δ的单词只要求理解, 不要求记忆。教师应对这套教材的词汇要求了然于胸, 在词汇讲解时要突出重难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更要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找到这些词汇的中考切入点, 与中考链接, 达到英语学习与考试的“双赢”目的。

(2) 切实落实语音教学。新课标把语音放在一个很突出的位置,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预备课的语音集中教学后, 对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学生多数时候都是跟着教师重复模仿, 所掌握的语音知识在学习实践中得不到操练与运用, 又回到了靠死记硬背记住读音的老路上, 甚至用拼音和汉字给单词注音。这种音形关系的不清晰, 使词汇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致使部分学生在学英语的初期就开始掉队。笔者很是赞成马承先生的“字母, 音素, 音标三位一体”的教学法, 他认为学习英语应从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入手, 不仅应授学生语音 (pronunciation) 知识之“渔”, 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保持语音教学的连续性, 让学生有机会用“渔”捕“鱼”, 做到“渔鱼”相长, 循序渐进地积累词汇量, 做到“见其形知其音, 听其形知其音”, 以最终达到音形义三者合一的目的。

(3) 方法多元化, 词汇精彩教。笔者认为只要勤于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 词汇教学也可方法多元化, 精彩呈现。如通过单词合成, 引导学生认识postman, salesman, policeman等词, 此方法, 学生易懂易记。再如呈现opinion时, 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以打油诗的形式帮助他们记忆:n一扇门, 两个i来把门, op, on两边蹲。而在呈现disease的时候, 我则采用中英文混搭的方法, 引出“当大di (地) 成为一片sea时, disease (疾病) 就会蔓延”。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词汇教学妙趣横生, 而学生也能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记忆单词。实践说明, 在词汇教学中, 只要善于思考, 巧设情境, 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 词汇作业巧布置。多数老师对词汇作业的布置往往都是抄写, 背诵或默写, 甚至还要调动家长的力量, 签字监督。笔者认为这些方法虽实用, 但学生做起来多有被动。我们不妨改头换面, 让学生主动投入, 内容不变, 但效果不同。如采用词语接龙、找关联词群、词性分类归纳等多种方法巧妙布置词汇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5) 尊重记忆规律, 科学安排记忆时间。很多老师认为早上是记忆的黄金时间, 鼓励学生早起记单词。笔者认为, 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有特定的记忆规律, 所以记忆的高峰时间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尊重记忆规律, 科学安排记忆时间, 合理规划记新词、巩固旧词的时间段, 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月反思 篇13

上了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课,让学生学会了混合运算的顺序。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我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1.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如:16×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结合学生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训练。

如: 25×4-60+40

=100-100

=0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凑整的意识太强烈,而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一定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通过了一定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年、月、日》教学反思 篇14

第二,在课堂上,要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师生在认知、沟通、互动的交往中缩小了彼此的距离,也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教学反思《《年、月、日》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5

一、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 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但可能有部分老师的处理会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 就批评他, 或直接让他坐下, 而不分析他错的原因。久而久之, 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 这样就出现一堂课上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这样教学气氛就比较差, 影响我们的教学激情, 同时我们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另外一些差生, 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 有教师就要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 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 (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 粗心的毛病改掉了……)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更加厌学, 产生恶性循环。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二、认真反思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 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 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 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 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 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语言说话不当, 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 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 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 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 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舍弃糟粕, 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 取其精华用在以后的教学中, 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 “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 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 从而对他们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 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 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能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 与教师实现互动, 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 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 就不会出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 冷场之类的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 索性就不做了;任务太低了, 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无事可做, 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 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 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 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 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家长、同学)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对话, 没有性别的差异, 没有性格的差异, 没有身份的差异, 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 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 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 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值得讨论的是, 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中进行。

五、注意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 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 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 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 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 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 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没有保障, 因此, 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和互联网建设现状, 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 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 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 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 引入资源中心资源, 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 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信息协作平台。

上一篇:成功的背后作文600字初一下一篇:风中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