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体系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方法体系(推荐8篇)

教学方法体系 篇1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不断反馈的有效信息为基础,同时,建立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久提高。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一)教学质量目标系统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办学特色目标、规模层次目标、发展目标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由学校、处室、专业部、教研组、学生教学信息员四个层次构成。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

主要包括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专业部和教研组等相关机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务处起主要作用,它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

(1)教学副校长的职责:

1)主持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日常工作;

2)主持制定各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体系及文件; 3)主持召开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会议;

4)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开展教育理论、教学改革、教学评估的研究;

5)在校长办公会议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2)、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职责 1)领导和组织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2)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订、修改和实施; 3)组织、协调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及各教学单位等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

4)监督各处(室)及教学单位等部门执行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情况; 5)对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 6)对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3)、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职责

1)负责学校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订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

3)聘请社会、行业人员参与教学督导工作;

4)制订相关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督促实施和总结;

5)深入课堂听课,并对听课对象作出评定和写出评语;

6)负责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7)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反馈。(4)、学校教学质评小组的职责

1)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评价办法; 2)审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3)接受教师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申诉。

(5)、教务处在监控体系中主要行使下列职能:1)制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2)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3)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并负责提出专项评价标准; 4)负责审定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进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 5)组织制定和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6)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 7)根据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

2、专业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

包括专业部教学督导小组和听课小组,其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其主要职责是:1)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监方案制定本部门质控计划,开展评教、评管、评学工作;2)负责对本专业部教研组、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自行完成教学质量等级的初步确定;3)负责组织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评价;4)负责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5)对本单位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6)接受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7)负责有关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3、各行政处室(1)、教导处的职责 1)负责学校课堂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订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3)制订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总结;4)督促各系(部)开展课堂教学督导工作;5)负责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6)负责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反馈。7)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与聘任等;8)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计划,根据需要合理配备师资;9)做好有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10)根据有关的反馈信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调控工作;11)做好兼职教师的聘任、培训计划,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12)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2)学生教学信息员:做好学生学风及第二课堂教育的调控工作。

(三)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质量标准系统就是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集合。各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和辅导答疑、考试和考查等环节)、实践教学(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

要制定备课、理论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验教学、实习、考试与考查等各个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材建设与选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标准。

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四)监控运行系统

监控运行系统指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制度的集合。教学管理制度是进行有效监控的先决条件,针对教、学、管三个层面的每一个环节要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做事有准则,处理有标准,做到“有法可依”。要建立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新教师岗前培训与导师带教制度、教师任课资格审批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考核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规章制度。1.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应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提出和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远景规划,审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确立和正常运行,定期召开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

学校各处室、专业部第一责任人为处室主任、专业部主任。应执行并落实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规划,有效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在本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切实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畅通运行,抓好教学质量的定性定量考核,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明确、强化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教学例会制度。

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问题。分管教学校长每一到两周召开一次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各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关教学工作。

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专业部主任及公共课教研组长的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专业部要定期召开专业教研组长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新教师岗前培训与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

每年新进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了解教学规律,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义务。培训合格后,教研组为其配备结对子教师,制定岗前培训计划。在才老教师指导下,参加拟开课程的辅导、答疑、讨论课或习题课、实验实训课等教学环节,按照拟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较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基本熟悉全部教材,初步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了解各教学环节的工作程序,写出讲稿(教案)。须进实验实训室,参加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或到临床一线参加实践工作。

新教师在正式上岗前,由本人填写《新教师上岗试讲审批表》,经结对子老教师签署意见后向教研组提出申请,并进行试讲,经全体同行认真评议,教研组长同意,专业部领导审定认可后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

4.教师任课资格审批制度。

为保证教学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实行任课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无教学经历的第一次开课的教师、非教师编制,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资格的人员、跨专业开课的教师、新教师均需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并进行试讲,审查通过后,方能开课。

5.新生素质调研制度。

全面了解学校新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为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就业提供服务。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收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反馈有关职能部门。

6.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采取日常教学检查与定期教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及时地了解全校教学运行状态,以达到稳定教学秩序的目的,真正做到常抓质量不松懈。日常检查:以各级人员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教案、教学秩序、教师上课、实验实训设备、学生出勤为主,不定期召开教师或学生座谈会,了解与教学相关的情况。

定期检查: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在各系部自查的基础上,由教务处进行抽查,并及时进行反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整改措施,以保证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7.教学督导制度。

建立学校教务处、专业部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建立教学督导的双向(校领导、管理部门、教师)信息反馈机制,注重发挥 “导”的作用,在 “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对全校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和咨询等作用。

8.听课制度。

加强主要教学环节的检查监控。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有利于各级领导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训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并通过适当途径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

9.考核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的教学质量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10.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目的是通过了解学校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适应工作程度和上岗资格证书通过率等情况内容,达到了解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主要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问卷调查,掌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供学校决策参考。

(五)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就是要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库,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和数据。

1、信息收集渠道:一是学校领导、督导室、考试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领导、专业部领导等人员的听课检查;二是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三是各类教学质量评价;四是学生的意见反馈;五是在校园网教务处主页建立教学信息留言板和信息电话,教务处有专人收集相关信息;六是召开师生座谈会;七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2、信息处理。因为收集到的信息,既有反映事物本质的,也有属于表面现象的,有的是真实可靠的,也有虚假不实的,所以必须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评价意见更为深刻,向被评对象反馈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3、反馈信息。教务处将收集来的教学信息加工处理后,分类进行反馈。其中教师理论课、实践课教学评估分数及教学事故3种信息只在有限范围内反馈,其余信息则公开反馈。

三、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指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案的集合。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实验室、考试与考查、毕业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开展教学评价应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

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三个层次测评,即学校质评小组、教学督导及听课小组和学生评价。对教师,实验人员和见习带教人员用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进行评价,输入电脑后统一赋予分值,其中学生评价占50%,同行评价(教学督导、听课小组)占30%,学校质评小组评价占20%。

2、做好评教、评学工作

一是及时召开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汇报;二是通过听课和各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三是教师开展评学活动,通过座谈会、教师对所授课班级的评价以及记“教室日志”等形式进行。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使每位教师更了解自已的教学、工作情况,促进师生的相互沟通,加强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奖惩系统

教学奖惩制度是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的切身利益全面挂钩,目的在于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效。

实施教学奖惩制度,一是把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奖励、评奖、评优挂钩,每学期按照评价结果,在全校排名前10的教师中评出教学质量优秀奖;二是如果评价结果连续两学期均居于后10名者,定为重点帮扶对象;三是教师晋升职称、教学成果评奖及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等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就取消资格。

教学方法体系 篇2

一、教学重心向体系作战要求转移

体系作战需要什么,教学的重心就是什么。目前,院校教学内容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与体系作战相适应的人才需求。转移教学重心、加强教学针对性是首先解决的问题。

第一,拓展以体系作战的指挥专业内涵。随着体系作战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素质已成为体系作战指挥人才的核心素质。必须在抓紧教学信息化改造的同时,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建设,在教学中融入信息理论、信息技术、信息装备等知识,拓展指挥专业信息化内涵,促进信息化与教学体系的交融互动,改变片面强调教学或片面强调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打好人才培养的专业理论基础。

第二,深化以体系作战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改革。在转移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教学内容与体系作战能力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把信息系统作为体系作战教学的重要基础,把提高体系作战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围绕体系作战的筹划、指挥、协同和保障,突出战术与技术、指挥与管理的知识融合。做到“四要”:要打牢体系作战基本理论;要贯穿现代军事信息技术;要注重全局运筹谋划能力;要突出体系作战专业人才培养。

第三,加强以岗位要求为导向的体系作战教材建设。按照紧贴部队训练、贴近实战、注重质量的原则和建设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要求,以教学的体系性和针对性建设为核心,深入理解体系作战理念、指挥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确定教材建设的类别、名称、内容和适用对象,避免教材内容陈旧、交叉、衔接不紧密,形成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电子教案等科学配套的教材体系。文字教材建设既要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要充分反映知识体系作战训练中的具体应用;多媒体教材必须服务于主教材,体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网络教材要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纳入的信息要多,以适应体系作战指挥人才对诸多知识的需求;辅助性教材应围绕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在可读性、易懂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为学员自学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创造与体系作战理论接轨的训法体系

培养高素质体系作战指挥人才是全军院校的共同目标,单靠某一所院校或某一种方法是难以实现的。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不能单一化,因此,提高培训效益,创新教法训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

第一,探索联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把学员的体系作战理论教学固定在本军兵种院校进行,立足于本院校教学,也可让军种院校教员流转教学;二是“提高层”学员应打破军兵种界限,统一调学、混合编班、分处四校、同步流转,到不同军兵种院校进行分课题流转教学,在集中到一所院校或训练基地,进行综合性联合演练,以拓展目前的军兵种交叉培训模式。

第二,推广贴近岗位培养的教学方法。体系作战指挥教学应形成“基础理论专题式教学、实践性案例式教学、前沿理论研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灵活运用“分组对抗式”、“角色扮演式”、“互动式”等方式,采取教员引导控制、学员讨论激励等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分组研讨、集中交流、精讲多练等方式,打造专题研讨教学特色,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无原案、分方向、小班作业、集中研讨”等方法,加强想定作业教学,提高学员分析、处理、判断、决策能力。

第三,创新适应体系作战要求的组训方式。按照内集外联、体系集成的思路,强化编组训练、要素训练和对抗训练,逐步扩大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信息化训练方法。一是开展多装备组合套训;二是开展多科目交叉联训按体系作战进程组织多科目融合训练,变单一训练为集成训练;三是开展多方式并用合训,提高对抗性训练和指挥协同训练能力。

第四,扩大实践教学和实战化演练渠道。加强院校间、院校与部队之间的联合办学和实战演练,制定统一的教学训练计划,使教学理念能够与部队训练同步,形成“统一组织、导调、训练、考评”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网络化异地分布式联合演练,模拟生成体系作战环境,加大对抗演练的难度和强度,提高学员体系作战指挥能力。

三、拓宽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渠道

创新发展体系作战理论指导是培养体系作战指挥人才的基础。理论的系统性、操作性对开展体系作战的学术研究十分重要。首先是探索体系作战的新战法。学术研究对教学起直接支撑和服务作用,就必须发挥科研优势,扩展研究课题。其次是科研重点向信息化转移。再次是建立研究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建立健全总部、院校和部队“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坚持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和部队训练,使学术研究真正成为服务教学、带动教学发展。

总之,养体系作战指挥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封闭孤立、资源分散的培训局面,要统筹培训资源,完善培养制度法规和综合保障体系。另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训练手段和训练平台,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搭建信息化训练实践平台。

摘要:当前,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已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开始向提高体系作战能力转移。军队院校教学体系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与体系作战同步,不断创新发展体系作战理论,为提高体系作战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已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

教学方法体系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78-03

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及2005方案的具体意见,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门课程,与其他课程既相互区别、各有分工,又彼此联系、相互合作、功能互补,形成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本门课程采用国家统编教材,这本教材在体系和结构上具有逻辑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内容上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效性。但是,教材体系的成功构建并不意味着教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实施,只有将这一规范的教材体系成功地转换成灵活生动的教学体系,才能够使其价值得以实现。然而,这一转换过程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无数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各种尝试,也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成果。笔者在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前人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体会,在此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问题加以归纳和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理论探讨

(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1.含义不同

教材体系是对一门学科进行系统阐述的理论体系,它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的,其表现形式是比较稳定的书面文字,是教师进行讲授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材料。教学体系即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情境等因素的不同,为适应教育环境的需要而构建的一套理论讲授表达体系。其表现形式是比较灵活的课堂教学。

2.功能不同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教材体系的功能是全面严谨的阐述科学的政治理论观点,而教学体系的功能则是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其中的重要理论知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特点不同

教材体系体现出结构的逻辑性严谨性、章节的均衡性、层次的清晰性、前后的呼应性、内容的全面覆盖性、学术的权威性、理论的科学性、表述的准确性等特点。而教学体系的特点是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问题的针对性、重点突出性、难点深入性;在教学的实施中具有方法灵活性、手段多样性。

4.要求不同

教材体系以完整表述知识理论体系为目的,所以他在教材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客观性、概念定义的简明准确性、观点结论推演的逻辑严密性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而教材体系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理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为目的,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样的目的进行。

5.思路不同

在设计教材体系,编写教材时,使用的主要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通过对大量的社会现象和数据资料的研究和概括,形成教材中的概念、观点、结论等。而在设计教学体系、形成教学方案时,其思路恰恰相反,使用的主要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路。运用教材提供的概念、观点、结论,结合具体的、生动的、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数据资料,进行理论的实际运用,解决具体的现实的问题。

以上的区别让我们看到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不同和差异,然而他们之间也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紧密的联系:教材体系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是教师能动地对教材体系的再加工、再创造过程,也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过程。

(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必要性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是保障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关键,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不仅是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在对教材进行科学概括和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提取精华,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具体问题,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材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座由此达彼的桥梁,努力实现二者的转化。

1.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说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可以按照教材体系进行,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一些概念、原理等,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完全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则难以达到真正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目的。所以必须采取不同于教材体系的另一种体系——教学体系进行教学,这样即能消化吸收教材体系中的主要精神,又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要求

结合实际问题,释疑解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课之本,也是该课的生命力之所在。然而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更新的,教材难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始终固守教材的内容,就可能脱离生活的实际,造成照本宣科、本本主义的效果。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所以教师们必须在研究教材体系重点问题的前提下,找出教学内容可能涉及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难点,认真分析,形成实际应用中的教学体系。

3.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要求

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地说教课,为了打破这样的固有成见,广大教师在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要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就不能简单的就理论讲理论,而是要将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潜移默化的引发理论的思考。这也需要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三)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基本原则

1.灵活发挥与遵循教材相结合的原则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首先涉及的就是在设计教学体系时如何处理教材的问题。教材体系是“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是教师进行讲授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材料。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作为全国统编教材,凝聚了全国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无论怎样设计都不能离开教材体系的重点内容。只有抓住了教材体系的主题、主线和重点,教学体系的设计才能有其规范、原则和方向。如果脱离教材体系,另搞一套所谓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会脱离一课之本,就会迷失方向,也会令学生产生随意、混乱的感觉。反之如果在教学体系设计时全部照搬教材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会变成照本宣科。这两种做法都体现不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例如基础课囊括了大学生为人、处事、成长、成才等多方面的内容,体系庞大,内容繁杂,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结果就是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炼教材的重点内容加以讲授,兼顾一般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讲授与辅助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形象化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本质体现。相对于教材体系的理性抽象,教学体系感性形象则是其有别于教材的本质特征。引起学生的注意是传授知识的第一步,而在教学实践中,与枯燥晦涩的讲授相比,生动形象的讲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授的形象化打造需要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融入各种辅助形式和手段,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概念、命题、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知识。现代化的技术和设施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例如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图片、音效、影像资料融为一体,向学生立体、直观的展现教材内容,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单纯依靠教材和课堂,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相结合,就会枯燥无味,也难见成效。所以在教学体系的形成中,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结合,将学生置身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探索真理。

二、高职院校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实践探索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这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核心和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就是“教”与“学”的关系,有教育家曾指出: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应当是“教师主导作用正确、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这句话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做了全新的诠释。《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修养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通过“教化”、“修养”与“体验”相结合,以潜移默化、旁敲侧击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对道德理念的内在需求。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基础》课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所以,在这门课中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由主体地位变为主导作用。在实践中我们秉承“知事,达理、动情有机统一”的教学理念,探索了一种以基础理论、典型案例、思想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为主体,多媒体教学、交流互动、课外实践互补的教学方式为途径的教学思路与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重塑教学内容

这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根本立足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主张因材施教,在《基础》课的课堂上这也是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我们通用的教材是针对高等院校普遍适用的,由于各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生源结构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统编教材的普遍性很难适应各类学校的特殊性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使其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受学生欢迎。例如,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渠道多样化,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理论功底普遍较差,人文知识匮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弱,不良习惯较多。他们很少关注国家大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思考往往局限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上。所以在充分研究了学生的特点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我们按照教材的中心意图,遵循教材体系的逻辑系统顺序,提炼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性地选取和添加了一些内容,确立了五大版块和若干个教学专题。例如在入学适应篇中我们确定了“制胜起点——我的大学”和“梦想起航——大学的我”两个专题。让学生对于新的学校有个清晰的了解,对于新的自我有重新的定位,在“知彼知己”的情况下为新生活做好准备,做好规划。在人生、信念版块中我们确定了四个专题:人生价值新向标、心灵世界新扫描、人际和谐新探索、恋爱问题新思考。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实际接触到的并存在困惑的普遍问题,我们通过这些小事的探讨渗透对于人生和价值的思考。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淡化理论的讲授,而是把书本中的大道理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小问题结合起来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小问题中融进大道理。通过内容的转化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观念,即该门课程只是理论说教,而无实际意义的陈旧看法,认识到通过对该门课的认真学习,会对他们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这种作用在未来还会不断延伸甚至使他们终生受益。

(三)转换语言风格

这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形式要求。教材语言都是书面化的、精炼的、准确的语言,但晦涩难懂,而授课过程中如果简单背诵教材必定使学生昏昏欲睡,难以接受。所以口语化的表达是必需的一个转换过程。简单来讲,就是将教材中的“书面式”语言转化成教学体系中生动、鲜活的“口头式”语言,让教材上的各种理论、思想“活”起来。例如在授课时,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词语的选择也可以尽量考虑学生中间的“流行语”,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给他们的印象更加贴近生活,而并非老夫子的“之乎者也”高高在上。同时,也应该适时采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地严肃与刻板。但是也不能忽略从通俗案例向高层次理论的总结与升华的过程,这样才符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需求。

(四)强化实践教学

这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有效途径。之所以强调要进行转换,不只因为教学体系涉及的教学环境更为具体复杂,教学难题更多,而且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要说服学生,让学生接受。然而无论多么深刻的道理只有在被人亲身感知后才能产生切身的体会,才能真正理解。所以我们在基础课的课堂上伴随着不同的专题内容都会设置一个课内实践活动,例如在“目标新定位”专题我们安排了“我的未来不是梦”演讲活动,在“人际和谐新探索”专题我们进行素质拓展活动,在“公德文明新塑造”专题我们组织角色表演,在“人生价值新向标”专题我们进行主题辩论等等,通过这些课内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寻找契合教学内容的课外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整理和演绎产生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再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另外在课外我们还定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如“法律小品大赛”、“红色经典演唱会”等主题活动,还有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并且结合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些实践活动的展开将教材中理论、原则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这些生活实际中的教育效果远胜于课堂上无数的说教,成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

(五)提高教师素质

这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的基础条件。将教材体系成功的转换为教学体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基础课的课堂上教师常常面对这样一种考验,即理论与实际的冲突。因为教材展示给学生的是国家的宏伟蓝图和个人的美好前景,而学生接触到的是泥沙混杂的现实和不明朗的前途,教师要把人生道路的共性和社会发展规律讲解透彻并给学生指出一条可以始于足下的路,才能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教材中来。这需要教师对生活、对社会有着清晰、端正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国家规划教材站在一定的高度,以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承担者要求学生,而高职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对理论的把握也是相对肤浅。教师的讲解就要呈现由低到高的梯度。这需要教师具有掌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基础课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讲好一堂课可能需要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文学、历史、人物、事迹、国际、国内等等的知识可能都会涉猎,因此也要求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各种努力,加强理论素养,完善专业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且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

一个好的理论可以因不同的实践者而有完全不同的实践结果;一本好的教材也可以因不同的使用者而有迥然各异的教学效果。为将《基础》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整个教材体系的结构与内容,将教材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并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情境、教学资源等因素,下大气力探索实践,努力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使《基础》课的作用得到切实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徐蓉.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1,(19).

[2]赵平.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艺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3]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4]朱映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材、教学一体化建设论要[J].现代教育科学,2009,(9).

建立作文教学体系 篇4

本文主要针对作文教学随意性的现状,提出作文教学应建立体系。根据人的思维规律和作文的写作特点,本人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集中强化观察意识的训练,不是练一俩次而已,而是拿出一定的时间落实观察训练,而且长久的坚持下去使它成为习惯。其次是训练学生把收集到的素材进行筛选,力求写文章求“真”,求“小”。使学生的作文主题美而健康,内容小中见大。最后训练学生作文构思的巧妙新颖,语言的生动活泼。这三个方面的训练,要循序渐进,逐个落实。

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是作文课上老师随意地写出一个题目,什么“记一见难忘的事”“我的童年”“我的妈妈”“我的家”„„诸如此类的,学生便绞尽脑汁的想或赶紧翻看自己手中的作文书,东拼西凑的写足字数便万事大吉。所写事件很多都是见了让人要吐的事:写妈妈多是自己晚间生病,妈妈不辞辛苦的背自己去医院,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写同学多是自己任性,和毁坏自己东西的好朋友吵架,而朋友离别前送礼物,自己深感愧疚;写老师多是为生病的自己补课或深夜批改作业„„老师常常感叹难得见到一两篇新颖的好作文;学生抱怨作文难写,难有“好米”下炊。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作文在语文学习乃至考试中所占的分量都不言而喻,但作文难教,作文教学的无序性,作文水平难以大面积的提高,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措施。甚至有的语文老师平时很少进行作文训练,仅在考前几周根据教研员指示的作文范围,让学生找范文抄抄背背以应对考试。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而且正在被更多的语文老师效仿。所以期中期末很多看似不错的作文总能找到出处,中考高考中“移花接木”“改头换面”式的作文不断涌现也不足为怪了。这种种的现象其实不能完全将罪责加在语文教师和学生身上,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除了要求小学初中二年级之前写记叙文,初三和高中开始练习议论文外,并没有在作文教学上有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训练体系。很多人写文章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还有众多的作文书在讲述各种写作的技巧,但作文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就像盖一座高楼大厦,没有底层的铺垫,没有从少到多的添砖加瓦,不会有“万丈高楼凭地起”的奇迹。大谈作文技巧,指望学生读几篇好作文记几点妙招,就能笔上生花,挥洒自如,无异于海市蜃楼。当然,作文体系的建立可能是一个多元化的东西,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这里,我仅就自己的看法,谈谈从思维意识的角度如何有序的训练。

一、观察意识既是起点又是一种长久的习惯。写作应多观察,观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著名作家福楼拜在教莫泊桑学写作时,就交给他一个任务:站在门口,观看过往的马车,然后把它们描写出来。莫泊桑后来也成为世界知名的作家,能写出反应世间百态的多篇小说,跟老师最初交给他的观察习惯是分不开的。我们很多老师也明白观察对写作的重要,也让学生写过一两篇观察日记之类的,但这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训练,难以形成观察意识以致成为习惯。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如果不进行长久的,持之以恒的训练,这种习惯是不会有的。

记得看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家长请作家梁晓声辅导孩子作文,梁晓声做的第一件事是领孩子去了一趟商场,回来后问孩子看见了什么?那孩子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呀,就是买东西买东西的。梁晓声说,难道你没有注意一个顾客在和卖黄山的人讨价还价,一个小姑娘找不到妈妈急得哭了 „„我想像这个学生式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绝不在少数。学生总说自己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除了上课写作业就是吃饭睡觉。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呀。学生看不见是因为他不会观察,也可以说是没有观察习惯所致。

以我建议在小学至少要进行一学年左右的观察训练,在初一时至少要拿出一学期的时间强化观察训练。这期间不必写长篇大论的文章,就是从身边事开始训练观察能力,观察什么呢?看日出日落,看刮风下雨,看电闪雷鸣,看云看雾,看雪花飘飘;看上学放学路上的行人车辆,看每天老师同学的言语表情,看家中父母的嘘寒问暖和一日三餐;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春夏秋冬之景,也可以在学生军训学农期间让学生多留心。。写观察所见(初始阶段)所感(深化阶段)。这一阶段不要对学生在内容和技巧上做过多的要求,能把看到的描述出来就不错。

大凡成功的语文老师都有领学生放眼世界的经历。如李镇西每个假期他都会安排和学生做一次旅游,和学生一起去亲近自然,我在他的《李镇西与民主教育》一书中看到了他和学生游览峨眉山拍的照片,一幅是他被学生用雪“活埋”的情景;另一幅是他和学生用身体摆成“一班”的造型。还有余漪、李吉林、魏书生等这些名家无不在倡导和实践着让学生进行平时的观察。当然不是说在一学年或一学期的观察训练后就停止了,而是把它作为一项工作一直进行下去,只不过在进入更高阶段的训练后,可以让学生写些观察日记或课前进行口头作文。如果我们能把观察意识的培养作为写作起点的训练,夯实它而且长久地进行下去,我想学生的观察意识会成为一种自然性的习惯,会受益终生的。

二、去伪存真,弃丑留美既是提高又是一种恒久的追求。进入作文的第二阶段,应该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东西,把阅读中看到的东西进行过滤。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比较单纯幼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分不清是非。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犯了错误同学包庇自己,替自己撒了谎,自己对他感激万分;自己不想洗碗和父母吵架,成为自己的烦恼;自己违纪,挨了老师的骂,感觉这个老师对学生很严厉„„我不反对学生的这种实话实说,作文教学一直在提倡学生要说真话,抒真情。但作文要追求美中之真,就要有所选择有所删减。就如学生上学要穿校服,而不能奇装怪服的进校门一样。我想这一阶段可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训练:一是“真”;一是“小”。

“真”就是作文要真实的反映生活。可以反映人的缺点,也可以抨击社会的阴暗面,但主题要健康,要从积极的角度去提倡,而不是把不好的东西摆出来了事,或错把丑的东西当美的赞扬。有人会质疑,又要学生说真话,又要学生避讳阴暗现象,这不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就如一个人得了癌症,家人为了他的精神快乐隐瞒他的病情是一样的。我们是教导学生站在一个扬善抑恶的角度上,正确地看待和宣扬生活中的真实。比如孙犁在《芦花荡》中塑造的老英雄身上有过于自尊自信的特点,致使大菱受伤。但这一缺点并没有妨碍人们对他的敬佩,反而使他的形象变得更真实可信。同样作文中写妈妈可以表现她的唠叨,他的爱打扮,或懒惰不爱收拾屋子等,但文章的主题一定要健康的。写妈妈的唠叨要蕴含着爱,写妈妈爱打扮要体现现代妈妈的精神风貌,写妈妈懒惰体现她忙于工作。如果全篇内容都在指责妈妈的缺点,主题不积极,何谈美感呢?这样的作文有何意义呢?所以我们作文教学中的“真”是站在删丑留美的角度。那么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章,或反映人的缺点的文章就不好吗?非也。比如有一篇文章,题目叫《父与子》,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清洁工,清扫儿子上学经过的一条路,儿子为了自己的面子一直都绕道走,从不走父亲扫过的那条路,直到中学毕业;儿子大学毕业了,每天晚上在道旁拉琴卖艺,已退休的父亲为了面子,遛弯时从不走儿子卖艺的那条路。文中小时候的儿子和退休的父亲都有错,但反映了一个人物观念的冲突,所以不失为一篇引人深思的好文章。总之我们训练学生写真,就是教导学生从求真的角度正确反映生活。

“小”就是作文的起点要小,从小事入手,小中见大的反映生活。我们很多学生觉得作文时无从下手,无事可写,就是因为他们的眼界过高。老想着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其实,感人的事件并非都是大事。更多的是凡人琐事。包括每年“感动中国”人物,大多也是平平凡凡的事迹。我们学生更应该多关注身边人,身边事。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不平凡的情感。如《一路霓虹》一文,小作者从自己放学路上见到的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感受到城市之美,想到人生路上也会有不少美丽的风景要留心才会发现;《足下街景》一文,作者通过写马路上不同的鞋子,不同的脚步,反映了城市各色人的生活状态。写亲情,写友谊甚至写名人的文章,都不妨从平常小事写起。这样学生既可以有“米”下锅,又可以养成关注生活的好习惯。

总之,这一阶段的训练,是在前面观察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对看到的人和事,进行筛选。如果说第一阶段,可以不做过多要求,让学生尽情地往篮子里捡菜。第二阶段就要帮助学生用心择菜了。求真,求美也是写作的恒久追求。

三、“梳妆打扮”,“修枝剪叶”,既是一种升华又是一种境界的提高。这里的“梳妆打扮“是文章的结构形式的选择;”修枝剪叶’指的是文章语言的修改。

同样的素材,不同的外在形式,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就好象同样一块布,拙劣的裁缝做出的衣服毫不出众甚至毫无美感,而灵巧的裁缝做出的衣服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有时,虽然素材虽有些陈旧,构思新颖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有一篇写“家”的作文,文章的内容并没什么太出色的地方,介绍一家三口的属相,饮食,购物,散步。但小作者用了“开场白”“饮食问题”“购物问题”“散步问题”“尾声”这些小标题,文章别有一番风趣。近年来,中考中也在不断涌现新颖别致的作文形式。加题记,尾记,分章节,加小标题已不足为奇,还有实验报告,戏剧,采访录,数学证明题的格式等等,让平淡的文章有了不平常的外在美。如有一篇《挥泪斩马谡》的作文,作者以喜剧的形式,改写了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情景,点明当政者不信守承诺,这股恶风会肆意疯狂起来。(本文曾获陕西中考满分);《对鹰妈妈的访谈录》一文,作者以记者对鹰妈妈的采访对话,揭示了要教育孩子学会生存的主题。(本文曾获河北中考满分)。这些形式新颖的形式使得作文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在考试中会显得出类拔萃,别具一格。这些形式来自哪里,都是出自我们的课本。日记体,书信体是常见的应用文体。戏剧,采访录,实验报告,几何证明题不都是出自我们的课本吗?只不过有心人巧妙地把他们用于作文中了。结合课文,结合历年来中考中出现的形式新颖的作文,对学生进行训练是一种很好的“化妆术”。人常说,七分长相三分打扮,不打扮只有七分,打扮好了就是十分了,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成形之后,不宜再大动刀斧。做些修枝剪叶般的修饰是必不可少的。我以为作文的修改主要应放在两方面。一是看所写内容有无背离主题的,若有改删掉。二是从语言上多加润色。教导学生写完作文读给自己听一听,尽量追求语言的活泼生动。能用比喻、排比、拟人的就不要用白话叙述;能用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来描写的就不要笼统的概述。如“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落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的跳着”比“有个小银元落在的上”生动;“当时间的女神刚刚叩响清晨的大门时”比单说“黎明时分生动;将“小弟弟哭了”描述为“小弟弟眨巴眨巴眼睛,泪水在眼眶里制大专,突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两只小脚乱等着,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更动人。作文成型后,不易伤筋动骨了,就要在语言上多润色。就如一件工艺品胚胎定型后,要打磨抛光一样,是为了让它更美。教会学生在作文初稿后多做些修枝剪叶的工作是很必要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 篇5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中国,成长,实践,过程,阻碍

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是20世纪以来世界最有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年夜音乐教导体系之一。它与柯达伊和达尔克洛兹音乐教导体系活着界音乐教导中平起平坐,为音乐教导事业做出了巨大年夜的供献。那么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是若何构成的呢?它在中国的成长又是若何呢?本文将带你走进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

卡尔・奥尔夫于1985年出身于德国慕尼黑郊区一个有着浓烈常识和艺术氛围的军人家庭。仰仗在音乐和戏剧方面的禀赋予尽力,奥尔夫以本身的方法完成了肄业生活,以后奥尔夫从事作曲工作,在他保持着创作之路的同时又寻觅到他事业成长的另外一条轨道――黉舍音乐教导。奥尔夫的从教选择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跳舞。是玛丽・维格曼(Marywigman)创建的维格曼黉舍和她所成长的“新德国跳舞”,给了奥尔夫两大年夜启发:一是“将音乐的特点转换到有形的肢体上”,“将音乐与说话、动作和跳舞融为一个综合体,而不是将包含音乐在内的各要素分别开来,将音乐和动作分别为抽象、逝世板的僵化物”。二是可以经由过程将音乐与音乐教导结合来成长音乐。因而在1924年,“29岁的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的学生多罗西・京特(DorotheeGunther)一路在慕尼黑建立了一所集体操、音乐、跳舞为一体的“京特黉舍”(Guntherschule)”。这是一所以培养从事音乐专业表演或音乐教师的年青工资主的黉舍。奥尔夫在黉舍里负责音乐课程的施教,并在教授教化实践中独创了被称为“人体乐器”的“声势”,制造了较易控制的节拍性乐器,乃至为这些乐器写了第一批应用教材(后成长为《黉舍儿童音乐教材》)。为了让更多的人懂得和接收他的教授教化理念,他开端把本身的一些谱例作为教材出版,而后又前后出版了各类教授教化教材。1948年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黉舍音乐教导”,引发教导界的广泛存眷,并遭到音乐教师迎接。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黉舍音乐》(《Orff-Schulwerk》),被欧美各国接踵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1961年,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年夜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授教化法的研究和培训中间,把奥尔夫音乐教导思惟纳入高等教导范畴,这标记住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正式确立。

奥尔夫的音乐教导道理即“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本来性”的音乐教导。奥尔夫曾谈到他的音乐教导思惟构成之时说:“甚么是本来的呢?„本来‟的拉丁文是elemeniarius,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出发点的、合适于开端的。‟“我国粹者多将其译为„原始的‟、„基本的‟、„初级的‟、„元生性的‟、„天然的‟、„富有生命力的‟等”。那本来的音乐又是甚么呢?本来的音乐决不只是纯真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跳舞、说话慎密结合在一路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本身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吹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消甚么大年夜型的情势,不消构造,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情势、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情势。本来的音乐是接近泥土的、天然的、机体的、能为每小我学会和体验的、合适于儿童的。”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导中,音乐只是手段,教导人才是目标。他告诉音乐教师们,必须留意的是,他们的学生中将来往交往当音乐家的毕竟是很少的,即便往后将成为音乐家的孩子,如今也还不是音乐家。所以,音乐教导的重要义务,应当是为浩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或许参加音乐活动,可以或许成为积极的和有必定程度的音乐观赏者,可以或许从音乐中享遭到乐趣。他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天然本性中都存在着,人的音乐才能的高低,只是因为内涵的音乐性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罢了。是以,奥尔夫教导体系始终强调儿童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例如:让儿童听着音乐,用走、跑、跳、转圈等动作来表示音乐;经由过程进修吹奏奥尔夫乐器,让所有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如许,就可以激起儿童对音乐本身的爱好,使音乐进修成为一种游戏和生活,充分调动了儿童进修音乐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这类本身的参与,也强调自由和即兴,每小我按本身的设法主意去做,要尽可能避免和他人雷同。

固然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确立了,然则这个有名的教导体系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产生接洽确要比及二十年今后。在改革开放的大年夜背景下,我国音乐教导的大年夜门向世界打开。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传授借此【护肤】,于1980年9月1日赴西德拜访。对对奥尔夫及其体系己有较深懂得的廖传授来讲,这是一个进修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大年夜好机会。他经过量方接洽终究找到了奥尔夫师长教师,奥尔夫师长教师也因对中国文化的钟情热忱接见了廖传授。在他们的交换中,奥尔夫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导理念,将整套《黉舍音乐教材》(五卷)和音响赠于廖传授,并安排他参不雅了奥地利扎尔茨堡奥尔夫学院。对中国来讲,奥尔夫给了我们一个进修鉴戒的机会,而对奥尔夫来讲,中国的鉴戒有助于完成他多年的欲望。奥尔夫也欲望他的教导理念能在中华大年夜地上开花成果,实如今中国的传播与实践。1981年l月4日,廖乃雄传授回国,并把全部经历投入到对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介绍传播中,翻译材料、写文章,并举办讲座。这是中国第一次熟悉奥尔夫,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从此在中国步入了传播与实践的起步期。

在此时代,对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传播重要集中在对该体系的介绍中。作为中国奥尔夫的“第一传人”,廖乃雄传授于1982年再次赴德。在两年半时代,他多次在奥尔夫故居从事研究(奥尔夫已于3月份去世),三次去奥尔夫学院拜访和听课,除联邦德国境内(包含西柏林)的几所以奥尔夫定名的黉舍和合唱队外,还去意、法、比的“奥尔夫中间”等处进行了拜访、听课和不雅摩表演。

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全部教导改革,特别与基本音乐教导改革密切相干。基本音乐教导改革的一大年夜成果《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导所规定的条例内容,恰是新世纪基本音乐教导的特点地点。那么,基于这一教导大年夜背景下的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又以何种关系与《音乐课程标准》共存?固然!作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音乐课程标准》一样对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在中国的本土化成长产生重大年夜影响。事实上,这类影响不是单方面而是互相的。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之前在中国的近二十年,除本身获以成长外,更多的是给我国音乐教导带来了扶植性的指导建议。必定意义上说,恰是鉴戒了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很多先辈的、更合适于音乐教导的理念和方法,才促使了我国的基本音乐教导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世纪之交的此次改革特别如此。2002年由廖乃雄传授编著的《中华黉舍音乐教材》为更深刻地鉴戒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供给了教材支撑,必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在鉴戒该体系中所碰到的最大年夜问题之一。该教材将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先辈理念与我国音乐教导的实际情况、传统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成长了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又推动了该体系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过程。

除教导改革以外,奥尔夫体系在中国的成长与奥尔夫协会的成立密切相干。1986年,中国音协音教委正式成立。履行秘书李妲娜。中国音协音教委的成立,对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在中国的深刻传播发挥了重要的感化。在1989年6月中国音协赞成成立奥尔夫协会并开端预备工作后,于1991年正式成立奥尔夫协会,会员李妲娜、曹理、赵佳梓、郁文武、许卓娅、吴国本、李燕治、朱崇慧,李妲娜任会长,并成长了首批会员410人。1991年8月9日至19日,中国音协邀请奥尔夫学院的曼努艾拉、库巴斯特两位教师来北京的培训班讲学。在此次培训班上,李妲娜、李燕治等做了果真教授教化不雅摩课。1991年9月至1992年2月应美方邀请,李凌、李妲娜赴美九个城市考察音乐教导,参加全美奥尔夫年会活动;在纽约、华盛顿、圣迭戈等地作学术讲座,示范教授教化课。促进了成长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经验交换。至90年代末的近十年间,该组织举办了三届年会,会员达八百人。奥尔夫协会一向致力于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在中国的履行和普及工作,为了将该体系与中国国情及音乐文化结合进行了大年夜量的教授教化实践和师资培训。从1995年开端,奥尔夫协会组办了一年一期、为期一年的经久在职师资培训。在而后的十余年间,举办了十一届初级班、两届进步班,共培训千余名奥尔夫教师。除经久的奥尔夫师资培训班,各类短时光的奥尔夫师资培训活动也在大年夜面积地进行着,如北京、深圳、汕优等地把奥尔夫音乐教导列入了每期的再教导内容中;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来源地,则常常应用假期举办奥尔夫培训班活动。培训班情势的增长,解释我们中国音乐教导界对鉴戒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需求,也可看出,中国奥尔夫师资力量在赓续的加强中。1995年7月7日至16日由李妲娜任团长、姚文任副团长、秘书长率中国音乐教导代表团赴澳大年夜利亚墨尔本参加记念奥尔夫诞辰一百周年国际研究会。除表演外,中国代表还在会上作示范教授教化,取得了高度赞誉。借奥尔夫诞辰一百周年这一机会,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过程又迈进了一大年夜步。

奥尔夫体系在中国的成长与传播天然也离不开奥尔夫教导理论相干书本的成长。起步期内,对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相干书本的研究仅以翻译为主;而到了成长期,这一研究更深刻一层,除在期刊上持续翻译国外有关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文章外,书本方面则更多地出现了相干的专题介绍,如李妲娜主编的《世界音乐教导集萃》、《音乐教导文选》等等,恰是这一批又一批书本的出版与发行,才使得奥尔夫体系在中国的成长破解了说话方面的障碍,促进了奥尔夫体系的本土化。

教导的改革,奥尔夫协会的成立,各类书本的出版都很好得推动了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在中国的成长和传播,然则弗成否定在传播和成长的过程中也碰到了某些艰苦与障碍。

认知方面的误差就是启事之一。对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人们知道更多的是一种针对儿童的音乐教授教化方法。绝大年夜多半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在没有卖力分析、研究的情况下,先入为主地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不实用于高校公共音乐教导,排斥对其的引进和应用。同时还产生一种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过时的不雅点。因为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从产生伊始至今,已有百年,进入我国也有二十多年时光,使得相当多的人认为它基本就是“古董”。

而当前,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在我国进行传播和应用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高等艺术院校等专业音乐教导机构开设教法课程或专门课程;一是平易近间办学、社会教导。如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与处所合作,聘请专家举办讲座和指导班等。固然我国奥尔夫音乐教导成长的前景令人乐不雅,然则接收这类教授教化方法的教导者多是现学现卖,学了课例拿来就用,不假思考,完全照搬。有些是应用奥尔夫的音乐教授教化用其课例,囫囵吞枣,教授教化缺乏创新、成长,其教导理念基本成了“幌子”。教导不雅念是教导的指导思惟和绳尺。然则因为汗青启事,在传统文化价值不雅下的教师本位教导不雅,与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倡导的人本主义教导不雅截然相反,至今仍影响着高校公共音乐教导教授教化。现有的专业音乐教导体系及教授教化方法,对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的应用构成一种巨大年夜的阻力。并且在传统哲学思惟影响下构成的比较保守的思惟方法,使我国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和通俗高校学生都面对着改变不雅念的挑衅。

别的在奥尔夫体系传播过程中很大年夜的一个瓶颈就是“奥尔夫乐器”的应用和懂得。奥尔夫体系的乐器包含两大年夜类:

1、无固定音高的攻击乐;

2、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同时还有很多帮助性的具有特异音响后果的攻击乐配件。结合动作和结合乐器的讲课方法,异常富有创意和文娱性,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而达到了很好的实践后果。“奥尔夫乐器”的问世,为全球的公平易近音乐教导开辟了新的境地。奥尔夫乐器不但使公平易近音乐教导在内容和品种上扩大年夜了器乐这个部类,并且从全部教导体系直到具体的教授教化方法上,教激发了一场革命,使儿童和学生从一开端接触音乐教导起,就得以深刻到音乐整体的构造中去,并亲身参与吹打去体验音乐的丰富。

固然奥尔夫乐器对音乐教导方面的影响如此深远,然则我们确不克不及不面对奥尔夫乐器经济方面的实际问题。作为传授奥尔夫课程的教师,必须预先花费大年夜量的时光去接收控制和应用奥尔夫乐器的应用和搭配方法。所以任何想实施这类教授教化方法的黉舍必须具有完美的教授教化情况和举措措施,才足以包管引进和实施这类教授教化方法。任何一种事物的成长都有它的载体,中国现阶段作为传播这类体系的载体,起首是要征得国度对音乐教导物质基本上的支撑,扶植现代化的教导基地,引进先辈的教授教化设备,培养高程度周全成长的师资力量。今朝,在中国的不合的地区对音乐教导的投资照样远远不克不及满足的。

而进步音乐教导者的本质是音乐教导创新成长的基本包管。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对师长教师的各类本质请求极高,起首是要请教师必须对此体系有一个完全的懂得和熟悉,并能从懂得达到懂得。然后付诸于教授教化实践中,并且可以或许身材力行地去应用各类教授教化方法。奥尔夫要请教师不只要有发明性思惟,还要兼有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和艺术家的本质。假如音乐教导师资程度低下,并且缺乏爱心和义务感,就会变相地把奥尔夫音乐教导本来性曲解为或实践成粗浅的模式化,并把发明性懂得为任其随便的活动。所以任何先辈的教导理念和方法其实不克不及那么简单和轻松的采取拿来主义便可为我所用,它是须要付出必定的价值特别是教师的献身精力。

贸易化的欠妥参加,也使奥尔夫的进步放慢了脚步。在大年夜街上,你会看到很多幼儿园都打着“奥尔夫音乐教授教化”的牌子来吸引家长的眼球。其实,一部分幼儿园只是将实施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导作为幼儿园创收的一种手段,并以此作为收取高额赞助费的饰辞;一部分幼儿园则以此哗众取宠;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则是盲目跟风,认为外国的就是好的,你引进“科尔曼模式”,我就引进“奥尔夫模式”等等。不管哪一种情况,他们都是原样“拿来”,全盘照搬。家长似懂非懂,总感到“奥尔夫”是如今教授教化法的意味,小孩子应当或必须去接触它,进修它。想想这么多奥尔夫,又有哪家奥尔夫是原汁原味的呢?这个中又有若干是打着牌子赚黑钱的呢?告白商的参与,无疑又成了奥尔夫音乐教授教化法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之一。

如今的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作为外来教导体系,因处所差别性和我国音乐教导中本身所具有 的缺点,其在中国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个中的很多问题假如得不到解决,就会成为该体系在中国传播的最大年夜阻力。我们应当积极寻求教导改革的机会,破解教导特别是音乐教导中存在的困难,这不但能促进奥尔夫教导体系在中国取得更好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让中国的音乐教导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曹青.奥尔夫音乐教授教化法的中国本土化过程初探[D].保存地点:南京艺术学院2007.4

[2]金奉.奥尔夫音乐教导思惟对中国音乐教导成长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2006.7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导思虑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导出版社,2002

[4]戴定澄.音乐教导瞻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年夜学出版社,2001

[5]李妲娜.奥尔夫教授教化法(Orff-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1995.3

[6]廖乃雄.奥尔夫音乐教导的基本思惟和道理[J].中小学音乐教导,1985.3.[7]廖乃雄.为儿童的音乐――奥尔夫《黉舍音乐教材》精选[M].上海:上海教导出版社,2004

[8]曹理等主编《音乐学科教导学》,首都师范大年夜学出版社2000年版

[9]《卡尔・奥尔夫和他的创作,文献记录》,第三卷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它具有原本性、综合性参与性、元化等特点,它将音乐融于诗词、儿歌、律动、游戏、欣赏之中,启迪学生音乐潜能,充分感觉艺术魅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起源于德国,它创始人是德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奥尔夫先生。他所创立的这套儿童艺术基础教学体系己打破了音乐范畴,广泛采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奥尔夫认识到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兴趣,所以选择了游戏作为孩子授课的主要手段,将知识与训练编设游戏让孩子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得到训练。

奥尔夫以一个艺术家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到艺术各种表现形式都是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都有着它们共同的元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去编设教材,起到互相推移的作用,使学习变得容易快捷。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教学,能使视野开阔,学习兴趣倍增,久而久之便能给他们建立起宏观的艺术概念。

1、节奏„.奥尔夫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如四分音符为走步,八分音符是跑步的节奏等。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

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如:

小 老 鼠∣ 上 灯 台 ∣偷 油 吃∣ 下 不 来∣

喵 喵 喵∣ 猫 来 了∣叽 里 咕 噜 叽 里 咕 噜∣ 滚 下 来‖

就这么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跺脚等过程中。培养对节奏的敏感.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进行。

2、奥尔夫教学第二个重要特点就是打击乐器。

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其次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尤其对于孩子可以使它们尽心的演奏。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他可以排练已经编好的歌曲和器乐曲,在排练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交换乐器,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在打击乐器的运用中常与朗诵,表演,舞蹈相结合起来运用。

3、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演奏也是他的一大特点。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术简易,和声思维单纯,而且伴奏的各个声部均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孩子一开始就作自由即兴性演奏。这对培养孩子奏乐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都极其有益,即兴演奏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求孩子“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

271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篇6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实施,高效学习小组的创建是核心,和谐的班级管理是后盾,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热情的保证和催化剂。

一、班级管理(一)指导思想: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把研究权和评价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创新的主体,促进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协调发展。

(二)要求:.和谐管理,和谐发展,打造家庭式的亲情关系。2.转变管理思想,重视学生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打造。3.重视学生自主管理,思路明确,大胆把管理权交给学生。4.打造一种公平民主、团结奋进、永不服输的班级文化,用文化引领班级前进的方向。.落实值日班长、值周班长制度。

6.搞好值日班长的每日赠言,并精选点评,每周评选一次最佳每日赠言。

7.建立值日班长记录本,搞好每天的总结点评。

8.建立值周班长记录本,搞好每周总结,开好每周主题班会。9.落实值日校长制度,提高校园自主管理水平。10.落实值日舍长、值日厅长制度,提高宿舍管理水平。

11.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建立宿舍公约,加强同宿舍人员感情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

12.建立班级公约,用班规规范同学们的行为,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13.组织好集体给学生过生日。14.充分利用好书架,把书籍摆放整齐。

(三)班级自主管理的三驾马车:

1、班级行政管理小组

(1)组建行政管理团队: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值周班长和两天的值日班长研究班级工作;值日班长总结当天班级情况)。(2)实行班务承包制——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2、高效学习小组

(1)实行 aabbcc组内分层学习模式。(2)设立小组行政组长。

(3)人人都是学科分组长(成员分担,团队合作)。

3、学科高效学习研究小组(1)实行学科班长制。

(2)每个高效学习小组均有一人进入高效学习科研小组(负责日常搜集学习建议)。

(3)每周定期组织召开由任课教师参加的学科研究会。

二、评价机制

昌乐二中的评价机制源自于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升级机制,主要是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晋级的喜悦,从而保持不断进取的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晋级的喜悦,昌乐二中的采取的方式叫做“阳光晋级”。“阳光乐园”积分晋级办法 第一部分 评价标准

(一)导学案(老师评价)

1、具体评价方式方法及标准由各科老师自主决定,学生的导学案分为abc三个档次,分别兑换不同的分数,a等:5分,b等:3分,c等:1分,得分即为学生个人导学案得分

2、小组导学案情况,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计入小组课堂表现总分(最高5分)。

(二)自主测试(老师评价)

1、小组排名

小组平均分排名,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积分,评价办法为:第一名:4分;二至五名:3分;六至八名:2分;第九名:1分。

2、优秀个人

各科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分别给学生积分:100%——7分;95%~100%——6分;90%~95%——5分;85%~90%——4分;80%~85%——3分;75%~80%——2分;70%~75% ——1分;达不到70%不得分。说明:此项只用于个人积分。

3、进步个人

按照进步的幅度不同给个人和小组加入相应的分数:大体分为

10分以上,6——9分,3——5分;(1)进步10名以上,个人加2分,(2)进步6——9名,个人加1分,(3)进步3——5名,个人加0.5分(4)特别奖

各科待优生进步明显的,个人加1分。

(三)课前检查

1、形式:老师抽查 学生互查

2、方式方法和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由科任老师决定,最高记5分,计入课堂表现总分

3、学生个人的课前检查分数按照分数高低分为三个档次:(1)六人小组:前两名为a等,3——5名为b等,第6名为c等(2)八人小组:前两名为a等,3——6名为b等,第7、8名为c等

(3)此项有各小组长负责记录并评价。

(四)课堂表现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和具体评价有各任课老师执行

点评、展示、提问等小组最高分记5分。违纪、出错等小组相应减分,最低记-5分

(2)个人积分由各组组长负责记录排名并根据档次赋予相应的分数

(3)六人小组:前两名为a等,3——5名为b等,第6名为c

八人小组:前两名为a等,3——6名为b等,第7、8名为c等

(4)课堂临近结束时,必须有班内各小组的排名,各小组的具体得分可不计,但排名一定要有

(5)按照排名将其分为abc三个档次,按照档次不同,分别兑换得6分、4分、2分,计入小组以及个人评价

(6)课堂表现小组得分分等依据:

前三名为a等,4——7名为b等,第8、9名为c等(课堂表现包括:导学案 课前检查 展示点评 质疑拓展等项目)

(五)活动

1、包括四个方面:常规、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基础素养评价,主要有班主任及值周班长负责,基础分为20分,最高可得30分,最低10分,严重违纪者此项评价为零分

2、基础分为20分,有学生参加活动并获得奖励,可得相应分数,最高30分,特别优秀者可以突破最高分

【一】常规(个人与小组)

1、每周一评价,一周内无任何违纪情况发生即可得20分

2、表现特别好的可以酌情给予一定分数以示奖励

3、违纪处理

①违犯校园纪律按照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扣分,②常规评价以政教处提供的结果为依据,由值日班长负责记录 ③严重违纪者,个人常规分数清零

【二】活动以及比赛(此项与以下评价办法仅供参考)

1、年级活动

(1)每参加一次,个人积0.5分

(2)根据获奖情况不同,奖励相应分数:获得一等奖,个人加3分,小组加2分;获得二等奖个人加2分,小组加1分;获得三等奖,个人加1分,小组加0.5分

2、校级活动

(1)每参加一次,个人积1分

(2)根据获奖不同,积分不同:获得一等奖,个人加分4分,小组加3分;获得二等奖,个人加3分,小组加2分;获得三等奖,个人加2分,小组加1分

3、县市级活动

(1)每参加一次,个人积2分

(2)获奖等级积分:一等奖,个人加8分,小组加4分;二等奖,个人加6分,小组加3分;三等奖,个人加4分,小组加2分

4、省级国家级活动

(1)每参加省级活动与比赛一次,个人积3分,国家级活动一次加6分

(2)省级活动获奖情况:一等奖,个人加10分,小组加5分;二等奖,个人加8分,小组加4分;三等奖,个人加6分,小组加3分(3)国家级活动获奖情况:一等奖,个人加20分,小组加10分;二等奖,个人加16分,小组加8分;三等奖,个人加10分,小组加

5分

【三】实践活动

此实践活动指年级或者学校统一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采用加减分制度

(1)纯属个人原因出现违纪、事故或者意外的,依情节轻重扣除个人和小组适当分数,标准有年级协商制定

(2)小组内同时有两人或者以上同学出现违纪、事故或者意外的,扣分将加倍

(3)非个人原因除外

【四】基础素养评价:其积分有年级学校协商决定。第二部分 积分及晋级办法

(一)积分办法

1、每周一评价,个人与小组同时评价,根据积分不同,划分不同等级

2、成绩计算方法:学习X70% + 活动X30% = 总分

(二)晋级办法 【一】个人晋级办法

1、将等级分为六级,依次为b3、b2、b1、a3、a2、a1

2、学期初,所有学生等级均为0,按照个人积分的不同,依次升级,达到升级所需的分数,即可升到相应的等级,如升到b3级,个人需积分100分,当个人积分达到100分时,自动升为b3级;升到b2级,需要200分,当个人积分达到300分时,可升为b2级。依次升级,最高等级为a1级,升到最高级别,将享受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由年级提供胸牌,每升一级将获得不同样式的胸牌,具体方式由年级学校协商决定

4、升第一级,由本班班长负责发放胸牌; 升第二级,有班主任负责发放胸牌; 升第三级,有年级主任发放胸牌; 升第四级,有政教主任发放胸牌; 升第五级,有学校校长发放胸牌; 【二】小组晋级办法

1、将等级分为36级

教学方法体系 篇7

一、“概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概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更符合教学要求。“概论”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重要使命, 该课的学习可使当代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0版) 共有十五章教学内容, 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党建、国防、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召开之后先后不断有新的会议精神和理论成果产生, 本课程原有的教材内容已经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甚至脱离实际, 必然影响教学的吸引力。只有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才能及时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党中央的会议精神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 因此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有其必要性。这样的教学改革尝试能有效避免原教材内容时效性缺失的问题, 及时把党的最新会议精神和理论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更符合教学要求。另外, 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新引力的目的。

“概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更有利于处理与高中政治课和高校其他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衔接, 体现课程特色。“概论”课教材内容对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高中政治课中都学习过, 从内容上容易让学生有重复学习的负担和不重视感, 如果单纯按教材内容讲授必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中注重与高中政治课程的有效衔接, 侧重点的不同、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最新理论成果的融合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另外, 有的内容可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多有重复, 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在“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都有较大篇幅, 科学发展观部分在“概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重复出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概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占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 “概论”课如果不注重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 区分教学中的侧重点和特色, 必定会让学生感到重复学习, 没有丝毫新鲜感。如果“概论”课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注意了这一点并科学有效地加以处理了, 则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二、教材体系转化为“模块化”教学体系探索。

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模块式技能培训) , 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 模块化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作为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 模块化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微观课程形态, 自成一个独立的知能体系, 实现一种明确的实用性能力化的教学目标, 是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科章节体系而建立的各种类型的能力和素质专题, 由一个乃至多个学习单元构成。

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自身的优越性, 多在我国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广泛应用, 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教学观念上, 模块化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即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 侧重知识的传授;在教学内容上, 模块化教学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区分, 传统教育模式则是先知识后技能;在教学方式方法上, 模块化教学侧重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更多采用参与式、体验式、研究式等符合情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专业课教学中其积极教学效果得到了充分验证。传统教学方式侧重知识传授, 以讲授为主。

“概论”课教学目前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缺乏参与性和情感体验, 教学效果欠佳。在本课程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 如果能有效整合教材内容, 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和理念, 则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吸引力。可尝试以模块化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

“概论”课教材内容共十五章, 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理论热点, 引入模块化改革后可整合成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包含教材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模块二:毛泽东思想, 包含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模块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含教材第一章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章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模块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包含教材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模块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外环境, 包含教材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十二至十五章等内容。

三、模块化教学体系更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整合之后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没有破坏教材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注重与高中思政课和高校其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衔接, 模块化之后的教学内容可采取专题教学等方式, 有效解决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重复部分的教学,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够从历史到现实逻辑地理解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也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

模式化整合之后的教材体系, 也给教师更多的空间, 激发“概论”课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更多的灵活性, 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也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专题式、案例式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方式, 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体验, 避免理论和现实的脱节。

模式化整合后的教学体系, 可以及时地把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之后党中央的新的文件精神和新的理论成果吸收到相关模块教学内容中, 既不破坏原有理论体系又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有效解决教材内容滞后的难题, 例如, 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则可放入模块四中。

参考文献

[1]杨建毅.北京地区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讨会会议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4) .

[2]罗映光.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5) .

[3]黄伟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 2009 (5) .

[4]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 2009 (11)

[5]张生明.课程设置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N].中国教育报, 2008 (2) .

[6]黄日强, 黄勇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2) .

教学方法体系 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 教育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神,建立健全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我电子信息技术系教学评估工作中的成果,提出以下意见。

1 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

要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听取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改革,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将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 继续完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实施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既有利于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了解课堂的教学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营造一种全校各级领导关心教学、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明确规定各级人员听课应达到的最少学时数(按学期统计),并加强对听课记录卡的使用与管理。所有人员听课均需填写“听课记录卡”,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并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授课教师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之处。

3 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为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力度,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学校实行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学校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各级教学管理工作等进行检查、监督。包括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授课艺术等提出指导和建议;对期中、期末考试中的考试命题、考场、考卷、评分等考试环节进行检查;巡视日常教学秩序,及时向有关的管理部门通报情况和所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研究项目评审以及制订重要教学文件、措施等提供咨询和评议。

系督導组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并参加每学期对本单位教师综合评价。

4 制定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形成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我校办学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精品课程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实习质量标准和试卷质量评估标准等,全面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程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全面促进教学质量建设。

5 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制度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满意程度。测评结果是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由教务处组织进行,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认真做好学生评教的组织工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6 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每个学院设一个教学信息站,由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任站长,负责本院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信息员的管理。教学信息员的聘任工作由教务处会同各系进行。原则上聘任各专业班级的学习委员担任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每学年聘任一次,学生毕业时自动解聘。

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有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对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学生的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协助教务处和各学院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教学信息员授予“优秀教学信息员”称号,发给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任期内违反有关规定者,教务处可随时予以解聘。

7 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

为及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监控,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各学院分管院长(直属教学部主任)组成的学校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采用定期检查(期初、期中、期末)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教学秩序、教学任务的落实及完成、教师授课、学生出勤、考试等情况,及时汇总和解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继续建设和完善全校性的督学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动态数据库,采取各种形式和渠道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上下贯通。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诸环节和社会信息反馈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和要求,对来自校院教学督导组、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学信息员及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等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及时汇总和整理,对发现的问题分别以反映至学院、反映至有关部门、通知教师本人、校园网上发布等各种方式予以及时反馈,以便及时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9 加强毕业生跟踪随访调查,及时调整学校培养方案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监测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为毕业生早日就业提供帮助;加大对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力度,并安排有关人员对其进行跟踪随访,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树立教学工作标准化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学校建立教学各环节的评价方案,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评价方案和本单位教学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汉邦,宋烈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2]陈骁.我国高教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初现.中国教育报.2003-11-13.

[3]马元兴.建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职教通讯.2001.8.

[4]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3(1).

上一篇:车间班组长精细化管理读后感下一篇:习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