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姿态作文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命的姿态作文(推荐11篇)

生命的姿态作文 篇1

他是一个旷达的人,在他遭遇坎坷的时候,总是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哪怕只是一场绵绵的小雨,他也能品出和常人不同的韵味。记得那是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到黄同的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本晴空万里,可是,在路途中突然遇雨,因并无雨具,同行皆狼狈,唯他在雨中从容不迫地行走。这风雨不仅是自然的风雨,也是人生的风雨,面对自然风雨从容的他,在人生风雨面前,他不仅人十分旷达,并且他还有十分旷达的作品。被贬密州,他却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几卷平冈。”儿女情长,他感慨:“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游山玩水,他感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一种何等旷达的胸襟与气度!这就是被命运捉弄却从未放弃抗争的词人——苏东坡。

再品苏轼,才知道胸怀旷达的苏轼,也有痴情者的那一般柔情与凄婉,一首《江城子》读哭了多少人。

生命的姿态作文 篇2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 在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 班主任起引导作用, 应积极开展丰富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班会课、思品课、活动课、团队活动、法制讲座。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重点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最易被感人的真情故事所打动, 现就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所收获的事例与大家同享。

一、用真情唤起真情, 动之以情

小学生浪费的现象很多, 有些事随处可见, 给他们讲要节约, 他们口头说得好, 实际行动却不是说的那样, 是因为没打动他们的心, 说服力不够, 要想让他们知道节约, 真实故事是最好的心灵感应剂。记得那次上品德课《和水交朋友》, 我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说一个山村缺水, 他们的水是专用车送的, 还有限制, 一次送水车快到山村口时, 一头牛挡住了送水车的路, 司机怎么赶, 牛就是不让路, 眼睛一直盯着水车, 司机想了想, 倒了半盆水放在牛的面前, 这时老牛哞哞地朝着另一个方向叫了几声, 从山坡跑下来一头小牛犊, 小牛犊喝完了那半盆水, 老牛带着小牛走开了。司机感动了……讲到这儿学生静静地听着, 而我的眼里已浸满泪水, 我转身忍了忍, 没让泪水流出来, 可是还是被细心的同学发现, 对我说:“老师你流泪了。”我点点头, 而这时我也发现很多孩子的眼里也浸满了泪水。我说你们为什么也流泪啊?有的说太感人了;有的说水太宝贵了;还有的说我觉得我太幸福了……不同的答案, 一个教育目的:水是宝贵的, 要节约用水。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水很宝贵我们都来做节约小标兵好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我又说:“怎么节约?”于是有的说:“不用流动的水洗手。”有的说:“看到水龙头滴水, 把龙头关好。”也有的说:“洗过衣服、洗过澡的水不要倒了, 用来冲马桶。”还有的说:“喝多少水就倒多少, 不随便倒了。”听着他们节约用水的建议, 我开心地笑了。说:“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节约用水吧!”然后我要大家自己看看品德书上《和水交朋友》尤其通过水存在的形式的比例, 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水的珍贵, 自那以后, 我发现打扫卫生时, 一桶又一桶洗拖把的水减少了, 玩水的同学也少了。我知道这节课那个感人的故事一定震撼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水分布的具体数字和形象的图案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一定会做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二、润物细无声, 晓之以理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小学生都是积极进取的, 对于新事物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因此,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注意情感的交流,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而教师积极发现各种榜样形象,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是更有说服力的教育。如那些能助人为乐、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 合理用水用电的学生就是学习的榜样, 这样具体的学习事例, 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 还促进他们努力去养成好习惯, 使每个学生的文明行为得到肯定, 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只有感染和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良好氛围, 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多渠道、多情境、多媒体的综合教育力量, 从而对学生起到指导的作用, 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把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努力发挥, 在思想品德课和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并且牢牢地抓住渗透的德育内容。但如果照本宣读,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通过让学生积极地配合整个教学过程,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将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 如故事法、参观法、讨论法等学习做人的道理, 易于达到教育效果。如品德课上, 教学《我可爱的家乡》时, 先让学生说说家乡的美丽, 再讨论家乡的环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爱护家乡环境的做法,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讲讲, 在墙壁上乱图刻画做法的危害, 当学生讲过自己的看法后,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墙壁形象的比喻为脸, 乱图刻画, 会疼也不好看,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这种行为的不对,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家乡要从小事做起。

三、良好行为习惯用耐心爱心来培养

《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常规都有明确的要求, 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将守则规范教育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 让学生明确地知道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知道对错, 做合格、快乐、健康的学生。而在守则规范实施的过程中, 小学生自我约束性较差, 常常因为贪玩而违反守则规范, 不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这时, 教师要耐心地教育并通过评比给学生以触动, 给学生以改过的时间和机会, 让学生的行为逐步成为良好的习惯。并通过“开展守则规范我知道”“守则规范利我行”等竞赛活动, 激发他们主动自觉遵守纪律、热爱劳动、注意安全、珍爱生命、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等的思想感情, 培养勤劳俭朴、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结合语文课实践活动与品德课开展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对守则规范的理解与实践, 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让自尊心和自豪感更加强烈地体现出来, 从而更好规范自己的行为, 也将养成更好的日常行为。

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是教师长期的、神圣职责, 任重道远。班主任要把对小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和高尚思想品质, 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 让信念成为动力, 通过实践活动, 体验活动, 采取不同手段、方式, 走进学生引领学生学会做人, 健全人格,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摘要:学生是有生命, 有血有肉的人。单从这一点来看, 我们教师在做好德育工作的同时, 还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让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他们的成长历程更加美丽、丰富、有趣。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 在学生中产生威信, 让学生在班主任长期的言行影响下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呈现积极的生命状态。

生命的姿态 篇3

幼年的他,脑海里总装满了各种奇怪的问题。无论是在家中还是行走在马路边,只要脑海里跳出一个问题,他总会抓住身边的人求教。偶尔,他不满足于大人给出的答案,就会尝试着自己模拟实验寻找答案,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自己的爱好。由于一蹶不振的家境,成年之前他不得不游走于各个行业,为生计辛苦奔波。因为他时常沉迷实验,多次耽误工作被老板辞退。

但是没关系,他有自己的天地。他在21岁那年,凭借着自己的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了人生第一项专利;22岁那年,他与好友合作创办了以二人名字命名的公司;30岁那年,他改良了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实际使用;此后,他还宣称要挑战照明问题,不到两年时间,他便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并成立了电力照明公司来推广这一发明……

他八十多年的生命,因为对探索发明的热爱而大放异彩。有人统计在他发明产量最高的那年,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项影响人类生活的发明问世。

他曾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对我来说和成功一样珍贵,只有在我知道一切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事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有时候他的发明要历经数百乃至上千次试验,才能取得令他满意的结果。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铸就了他的成功。

他不仅是享誉世界的发明家,也是全球孩子最尊敬的人物之一,他就是通用电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发明大王爱迪生。

个人的心态决定了生命的姿态。如果我们能够像爱迪生一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奋发,孜孜以求,即使历经再多的坎坷,我们也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展现最为美好的姿态。

生命的最美姿态作文 篇4

有一次,我们班去爬山。来到山脚时,我看看抖动的碎石和那不平稳的沙子,马上进入了绝望的状态。天啊!这么陡峭的山路,万一掉下去怎么办?我在心里暗暗叫苦。头上直冒冷汗,寸步不移,但看到同学们都已义无反顾地往上爬了,我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我小心地挪移着我颤抖的脚步。我感受我的心正和地下的沙石一起颤抖。“哗”的一声,我后面的沙子沉下去了,好一会才发出沙沙的回声,老师看着脸色苍白的我,拍拍我的头给我鼓劲:“别怕!慢点走。”我慢慢地抬起沉重的腿往前缓缓移动,又徐徐踩下,又有几块碎时掉落下来。“啊……”我大叫。一路上,我拖着颤抖的腿艰难地前行。沙石还在掉落,似乎在和我的勇气赛跑。走着走着我突然停下,因为在前面迎接我的是一条深深的水沟。水沟虽然不算太宽,但是却很深,对于有恐高症的我来说,还是很害怕的。我皱着眉头,伸长了脖子看了一眼,马上转过身来,紧紧地抱着老师,不肯松手。老师轻轻拉开我那紧紧抱着她的手,微笑着鼓励我:“跳过去!你能行的!”

我一惊!跳?老师不会在开玩笑吧。“勇敢点,你可以做到!”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继续鼓励我。我犹豫了:跳还是不跳呢?跳吧,万一掉下去怎么办?不跳吧,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多丢脸啊!这时,我的好朋友许梓熙站在水沟边,双手摆动几下,双脚跃起,“蹭”的一下就跳过去了。许梓熙朝我招招手,认真地分析:“我们的腿差不多长,我能跳过来,你也可以的。”是呀!许梓熙能跳过去,我应该可以的。我默默地为自己加油:“你可以的,一定能跳过去。”

我模仿着许梓熙的样子,先下蹲,用力地摆手,拼命朝前跃起,然后落地。我慢慢睁开眼睛,回过头一看,我正安然无恙地站在水沟的另一边。啊!我居然跳了过去!我终于克服了恐惧,战胜了自己。旁边的小树摇了摇身子,像是在向我祝贺。一阵风吹过,我感觉浑身舒爽。

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对我竖起大拇指:“曦曦,你成功了!”

生命的姿态作文700字 篇5

生命的四季,四季的生命,生命在四季中突显着个性和绰约的风流。

“无论天上掉下什么,生命总是美丽的”,万物尚能在自然中无尽地大放光彩,更何况人呢?

古往今来,在历史的长空中,数不尽的灿烂之星。他们用生命之光照亮了漆黑的长空,留下远逝地永不磨灭的背影。

一生放荡不羁的嵇康,无视权贵而被害。临刑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生命将终结而悲痛,而是为《广凌散》将成为绝唱而痛心。他用生命最后的时间,用生命全部的精血,饱含激情地弹奏了这首曲子。

李白怒然呵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萧然而去,寄情山水,用生命咏出一首首千古流传的名篇。

苏轼站在黄州附近的赤壁高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停地在眼前浮动,此刻真正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如若不曾有生命,那么再壮丽的篇章都将不从开始。

然而在这些美好生命的面前,那个撒哈拉之灵却用丝袜亲手结束了生命,这不禁让人眼前昏暗。那些花季逃课为读书的日子,那些在撒哈拉与荷西共筑家园的情景,很多很多,如此逼真地展现在眼前,直到刺眼。

为何如此轻易就放弃了生命,她是否知道曹操面对迟暮的自己感叹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逝者如斯”,曹植挥笔写下“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玛格丽特用心呐喊出:我看见我的生命,你的死亡,我那在继续的生命,你那在继续的死亡。

此刻,我断言她错了,因为她轻视生命,她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泪眼观花泪易干”的黛玉,“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纳兰性德,纵然他们未曾中途退出生命大道,却为生命染上了灰暗的色彩,爱他们的诗词,却不赞同他们的生活态度。

我愿做破茧而出的蝶,纵然生命短暂,却用行动演绎出生命的激情;

我愿做破击海浪的鸥,纵然风浪凶猛,却用经历证明生命的价值;

【推荐】生命姿态作文 篇6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姿态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命姿态作文 篇1

他的纵身一跃,将多少人的灵魂重新洗礼,即使生前有多少污点,但生命的最后一秒,他是飞翔的姿态。

——题记

他应当被称为传奇,他用生命,演绎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传奇。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少年,到万众瞩目的总统;从人生的顶峰到生命的最低处;从半山腰到山脚,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却也只用了几秒钟。

没有人知道他在攀登自己生命之巅时,付出了多少。因为实在难以计算,所以我们不愿去统计。我们只是知道,他从农村出来,一步步走上政坛,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他上任的那一天,对全韩国人民承诺,他绝不会拿自己不应得的一分钱。从那一天开始,他一直努力去实现这个承诺。

然而有些事情,就是这么难实现的。有人指控他涉嫌XX,他百口莫辩。于是刺眼的闪光灯转向了他。

其实他并没有背叛自己的承诺,只是他的家人这样做了。可是一切都要由他来承担,因为他是整个韩国的代表,他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家人的,就像他从不放弃自己的信仰。

他默默承受着一切,外界的职责和人民的质疑。于是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以死谢罪——即使他从来就没有犯罪。

早上,他像往常一样去爬山,在半山腰的时候,他低下头向下望去,对于别人来说,这是新一天的开始,但对于他来说,他的这一天就到这儿,他的生命,就此为止了。

他的纵身一跃,为家人,为自己,为了他一生捍卫的信仰。

有人说,他死于内心对于人民的愧疚;我说,他死于充斥(充盈)在他心中的善良,死于卓然超群的正义,死于自己内心的那一方净土。

是啊,他太洁净,洁净得不容有半点污秽,所以他用这种看似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在这政坛之中,依旧存在着有自己灵魂的人,哪怕只有他一个。

之后,我们才明白,他的内心,如天空般明净。

他飞翔的姿势,是他生命的姿态。

生命姿态作文 篇2

一直以来,我总试图对生命的意义作形而上的思考,却一直最无知,最卑微地生活在自己构筑的安全堡垒里。自以为是的存活。我不让外面的世界靠近自己,威胁自己。只是留一个洞口,用来张望,用来洞察。我努力地看清每一个从洞口路过的人,每一件发生在洞口外的事。体会每一种意义,理解每一种规则。我这样,我学着慢慢长大。

必须得承认,我们的成长正处于一个尴尬期。我们已不再是疯来疯去的小朋友了,我们已不再敢轻易地拉住女孩子的手,我们已懂得自己也有面子和责任,我们已开始尝试生活,尝试理解生活。但是,我们依然不敢宣称自己的成熟,甚至连懂事这样一个词,我们都不敢喊得掷地有声。每当我们需要勇气,抉择,抑或责任时,我们都异常强烈地感受到:我们都还只是孩子,一个不能承载和担当的弱小生命。

在身体成熟与心理成熟存在的不相称中,我们着实活得为难。

我想,我们是没有学会面对。以前也不需要我们面对什么,该上什么学校,该去哪些补习班,该有哪些特长,该怎样树立理想,甚至要去哪里留学,要娶什么样的姑娘,都有人替我们操心得很周全了。所以我们不太有立场,不太有主见。没有人让我们面对什么。

我们不会面对,包括轻松,也包括沉重。

上次刮沙尘暴的时侯,我的对手当然也是朋友对我说,你多背上两本书吧,风大,压着些,小心飘起来!我是当着关心和爱护来理解的,还很是感动了一番,谢谢了一番。可另外一个同学却理解出了很是深刻的`一层含义。那可绝不是自己很瘦容易被风吹起来那么简单。

又一次想起了奶奶。我坐在她的病床边,她紧紧地捏着我的手,但已不大捏得住了。手在不停地颤抖,整个身子变得扭曲,绻作一团。她不停地念着我的名字,我一遍遍地应声,可她依然不止地念着,声音越来越微弱,显得怎么也不放心。我还记得当她的手突然从我的手中抽离,掉落下去时,我从床上倒了下去。手依然保持着握的姿势。在空中荡着,却什么也握不住。我多么想阻止她闭上眼睛,可我不能,第一次感觉到生命是如此不可掌控。我无能为力。我知道,她的灵魂就此远离,我再也不能将她从床上扶起,听她讲年轻时的故事。

我们不会面对,自然也不会倾诉。每个人都习惯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压抑,一概埋藏,不给人何人觉察。所以,我们注定孤独,注定单枪匹马。

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我深知它们从笔端滑出时的艰难。我一次又一次地鼓励自己,却一遍又一遍的软弱。就像一个画家想要用笔画出自己内心深处很久的隐约存在的不可言说的那一幅画面。却怎么都不能称心如意。只是拿着画笔在空中悬着,无从落笔。横撇竖捺,无路可走。

可这一切都不能代表我们活得不努力。我们依然顽强地存活着。

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们停止思想。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80后作家,甚至90后作家涌现。这委实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我们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字,说着属于我们自己贴心的话语。我们新鲜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坚守着自己的个性。

我们每个人,都在遵守社会约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持自己内心的崇高和自由,我们意识到并试图改变这种消极的状态。我们依然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使生命之花更灿烂地绽放。我们依然坚信以后的日子会更美好。只是要吃苦而已。我们依然热爱这个世界,热爱每一个人。

我们坚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它的体积也许再不会改变了,但它永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的多。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接受重力,承担压力,面带微笑,向前迈步,迎接每一次东升西落,温暖彼此的心。

我们活着的样子,一种生命的姿态。它的弯曲,代表它担负压力,更代表它拥有力量!

生命姿态作文 篇3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旷世奇才——苏东坡。

他是一个旷达的人,在他遭遇坎坷的时候,总是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哪怕只是一场绵绵的小雨,他也能品出和常人不同的韵味。记得那是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到黄同的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本晴空万里,可是,在路途中突然遇雨,因并无雨具,同行皆狼狈,唯他在雨中从容不迫地行走。这风雨不仅是自然的风雨,也是人生的风雨,面对自然风雨从容的他,在人生风雨面前,他不仅人十分旷达,并且他还有十分旷达的作品。被贬密州,他却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几卷平冈。”儿女情长,他感慨:“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游山玩水,他感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一种何等旷达的胸襟与气度!这就是被命运捉弄却从未放弃抗争的词人——苏东坡。

再品苏轼,才知道胸怀旷达的苏轼,也有痴情者的那一般柔情与凄婉,一首《江城子》读哭了多少人。柔和的月光照在他身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等待,让他疲惫不堪,沉沉睡去了。梦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身着锦衣,轻轻地走在她窗前,“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念。“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官场的失利,处世的凄凉,命运的坎坷……而他只用作品写出所有的悲观。我了解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多情。我感受他:“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凄凉。我听见他:“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豁达。

他,一改宋词中的婉约风格,开创豪放宋词;他,才华横溢,却一直怀才不遇;他,不为挫折,历经坎坷,终于铸成壮丽诗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女子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只属于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风雨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豁达的一生。这便是旷世奇才——苏东坡。

生命姿态作文 篇4

不经意间翻看到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只枯叶蝶。它就是一片枯叶灰黄色的翅翼犹如一片栀子叶,毫无生气地停歇在一根枯茎上。

枯叶蝶属于蝴蝶科,它拟态逼真;但是它没有寻常蝴蝶般娇艳如花的外衣,没有蝴蝶轻盈柔曼的舞姿,也没有那轻柔如薄纱般精巧的翅翼,更没有蝴蝶那高傲竖立在微风中摇曳微颤的金色触须似乎一只蝶所应有的一切它都隐藏起来了,甚至可能它都没有。与生俱来的只有这一身冷酷令人无从辨认的戎装。

枯叶蝶从卵期到成虫的一生,没有一天不会遭遇天敌的袭击,小到寄生物的蚕食大到鸟禽的捕猎,仿佛终日都在躲藏中度日,没有一日得以宁静。

枯叶蝶在面临这些天敌面前,为了生存,为了逃避被捕食的危险,它放弃展现自己的美丽,它套上了一层枯叶似的外衣。它宁愿在许多花枝招展的蝴蝶绚烂的翅影中飘逝成一道枯黄而又孤单的弧线,宁愿在同伴们飞扬翩跹的舞蹈中坠落成一片毫无美感可言的枯叶。它用美丽换取生命,其果断与干脆,令人感到可敬可畏。

它这一生都在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片枯叶,当它生命的期限将至之时,最后随着风颓倒在地时,他就真的化为了一片枯叶。它曾经是否怀念那缤纷的身影?为单调孤独的生命而怅然?感慨又如何,怅然又如何,当它坠落在地的那一刻起就鲜有人会注意到这其实是一具隐藏了自己的美丽的蝴蝶尸骨。

我曾经思考枯叶蝶是否值得这样做?须臾之间的生命难道不应该尽情地展现自己最美丽的姿态吗?但是不久后我的到了答案它在空中不断地飞翔,不断挥动自己的翅翼,冷暖色在相互交叠、错开、融合,它内心的蝴蝶正在苏醒,它在尽情地展现自己独特的姿态。它在向我暗示,它在向我证明。

枯叶蝶这样做或许是值得,如果没有生命,何来其生命的姿态?何来其飞翔的意义?所以这就是它生命的姿态在群蝶中外表黯淡看似不起眼,在最后坠落的那一刻甘愿化作一片枯叶。它拥有美丽,却将它牢牢隐藏。这些都呈现出其低调、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有人说,生命的姿态如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绚烂而夺目;如春日里初生的万物,充满活力;如精心打磨的钻石,耀眼璀璨。

其实,生命,也可如枯叶蝶,虽然渺小低调,但独特而永久。

每当心情低沉时,我便拾起这张枯叶蝶照片。它教我懂得隐忍才能长久,努力才能获得重生的美丽。

生命姿态作文 篇5

生命似一朵永不凋谢的天山雪莲,在尘埃中开出一朵花来,肆意地绽放着自己婀娜的身姿。

曾经的张爱玲,受尽父亲的折磨,生命如一片没有色泽的白纸,黯然无光,头顶弥漫的乌云还没来得及消散,苦难又雪上加霜的压在她的身肩上:窘困的生活和自己钟爱人的抛弃,使她的才气渐渐消退,在多桀的境遇中,她为了一场奢华倾其所有,甚至为此消耗一生的时光,可她并没有沉沦,反而快然称道:“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张爱玲的生命也正如她的《天才梦》里所写的那样,“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曾经的萧红,历经人生磨难,在黑暗中慢慢地摸索,受五?四精神影响的她,于19时逃离了那个可怕的封建家庭,从此过上了巅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日子。可她并没有因此颓废,而是稳稳当当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她一直追求性别上的平等,而**的社会并没有给她实现梦想的机会,饥饿、难产、疾病、迁徙,使她心力交瘁。在萧红看来,“生命就是这样,走呀,来呀,快乐或者无可奈何地看尽沧桑都是过程。”

曾经的赵一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玉容使张学良将军对她一见钟情,此后,她便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张将军,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可是,美丽的日子宛如雨过天晴后的彩虹,转瞬即逝:1936年的西安事变使张学良身陷囵圄,失去了自由。当时,赵小姐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毅然选择了陪伴张将军。在这段历时五十多年清平的日子里,没有多少朋友的探望,没有昔日豪华的住宅,有的只是相濡以沫的患难真情。在赵小姐看来,生命似幽兰,其香亦淡,其姿亦雅。

曾经的冰心,手提小橘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耳边回响起了小姑娘鉴别时的话语,“爸爸回来了,妈妈也好了,我们大家都好了。”可见在一个生命期待另一个生命时,承载了多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

生命的姿态是华美的,动在春天枝头嫩绿的鹅黄里,动在夏天葱郁的绿荫里,动在秋天一树树的果实里,动在冬天炉旁的欢笑里——在浩渺的大千世界,我们都活出了自己的本身。

生命姿态作文 篇6

世间的万物都有自己前进的方向,心朝阳光,与谈生命,姿态以美,动力前方。一谈起生命,便回想起何为姿态,何为方向。

不知为何,从家门口走到湖边,面对迷茫,不禁感慨: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平静,时而疯狂。这时,思绪又飘到了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上,想象它的一生,有了方向。

春风和煦,晨光微起,一颗种子脱离了母亲的怀抱,此刻整片森林像一位安详的老人,静待着孩子远离故乡。而他的母亲正是那整片森林中最高大,最挺力的那一棵,这让他很引以为豪。于是,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最好的一棵。

随风飘拂,最终落在湖边最肥沃的土壤上,他高兴极了。不一会儿,乌云密布,他很欣喜。因为可以大饱一顿。天果然毫不防备的下起了大雨,他尽情地享受着这肥美的食物,随后便可以放心地深深扎根于地下,便是前进方向。

不久后,他长出了强壮的手臂和细长的腿,他的身体早已不再是棉花球般的样子了,他探出头来,呼吸着周围的新鲜空气,他心里阵阵喜悦,因为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终于有了持续前进的方向。

随后,他把脚穿梭于柳树之间,伸到湖边尽情享受着水的滋润和小鱼儿给的鲜美肥料。不久,他长大了。他的样子真的和母亲颇为相似,他心怀多年的梦想实现了,他甚是高兴。他看到许多鸟儿在他的头发上筑巢安家,也很欣慰,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母亲看见,也会很为他高兴的。

又是一个春天,春风依旧,阳光柔和。她被列为砍伐的行列,虽然很害怕,但心里也很温暖。他还是那样高大挺力的战着,像一位刚正不阿的战士,早已知道该牺牲的命令。因为是为人类这帮重感情的生物服务,他甘愿奉献自己的身躯。他又有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这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环顾周围,看见一棵高大挺立的树,我想:这应该是他的子孙后代吧,来完成他的遗愿,继续前进,朝着那个永不停歇的方向!以最好的,昂扬的生命姿态!

生命姿态作文 篇7

“哗啦啦”,细密的雨珠穿着线打在地上,宛若繁星降落人间,演奏出一首和谐的交响曲。可我完全没有倾听它的心思,只是直勾勾地盯着窗外的那颗小草,它是那么娇嫩,风一吹就会倒在地上,可它却一次又一次的站了起来,那坚持不放弃的身影让我有些动容,也许它能扛过这次风雨吧。

天渐渐暗了,美丽的红晕被黑夜笼罩,犹如一副生气的面孔,“轰隆隆”的雷声仿佛在述说着它的不满。风听到了,更加嚣张了,卷动着雨滴向前翻滚,抛打在窗子上,发出沉重的响声,一声一声击打在地上。我不禁向窗外望去,那株小草不再那么挺立,像佝偻的老人,我的心有些酸酸的。狂风似一个疯狂的巨人,激烈而又放肆,席卷着大地,许多小草都被连根拔起,可它仍狠狠咬着地面,坚持着不放弃生的希望。我默默地在心里为它打气,加油,加油!

天空黑得看不见五指,风也似乎吹累了,不再咆哮。可雨却欢乐了起来,银白的闪电直劈而下,带来一瞬的光明。我依稀看到了那株小草,它像标本一样深嵌在地上,沉重雨滴使它无力抬头。我有些惋惜,它已经死了吧,这场大雨无情地夺去了它的生命了吧,我有些感慨,又有些无奈。

次日,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洒向那小草,它好像感到了这份温暖,颤抖着身子,缩紧了叶子,使出全身的力量重新站了起来。它的叶子变得更加艳绿,叶片叶片变得更加粗大,好像从稚嫩的婴儿脱变成了强壮的青年,它坚强的身影如同画一般深刻的刻画在我的心里。

站立,才是最美的生命姿态 篇7

不用搀扶

北京 敬一丹

10月23日晚,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对帕尔曼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和世界杰出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只是想看到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他拄着双拐,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拐杖加上小提琴——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 ,我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最让我意外而感动的是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曲终了,他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的过程:他不用搀扶。

这位音乐家的动人之处、杰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

面对着帕尔曼,我似乎不能不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曾多么频繁地使用“扶”这个字啊!扶持、扶助、扶危;扶持高雅艺术,扶助弱者,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一个“扶”字,关系着搀扶者和被搀扶者。

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与不用搀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这是多么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啊!漫漫岁月里,我也会遇到需要被搀扶一下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力量,使我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你!

【细品慢赏】

这是一篇启人心智的随感。所谓“随”,指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之。生活中,经常有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如同火花闪动,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所谓“感”,是有感而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心中放纵奔流,非得一泻为快不可。

这篇随感采用逐层深入的形式,先娓娓叙述事例,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在叙事的基础上,顺势而下,提出自己的感点,进入道理上的阐述,具体而生动。

事例的叙述上有两大亮点。文章开篇,先抑后扬。作者起笔就告诉我们,“我”对帕尔曼“知之甚少”,而且,“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可随着事情的发展,“我”的情感渐次推进:当看到他的独特形象时,“我”不禁“怦然心动”,“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当看到他经过四次努力后,终于站起来的那一刻,“我”心中不仅是“意外”,更多的是“感动”。情感在作者心中层层堆积、发酵,到结尾处更化作最诚挚的“谢谢你”送给了这位几小时之前还“知之甚少”的音乐大师。文章也在情感的最高潮处戛然而止。抑扬交错中,作者对帕尔曼的敬仰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饱满欲滴。

叙述部分的另一大亮点是描写帕尔曼试图站起来的三个句子。“起来——跌坐在椅子上;再起来——又没有成功;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作者并未对帕尔曼站立的动作精雕细刻,反而用墨极其俭省,仅仅陈述了他的行动和行动结果,为什么呢?齐白石画的虾图,大家都很熟悉了吧,画中仅仅几只小虾而已,没有一丝水,却能让人感到满幅皆水。画家在画纸上留下空白,也给赏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作者正是借用这种艺术手法,将这三个句子单独成段,留下更多空白。让我们去遐想,去品思。这真是“此处无言胜有言”啊!

阐述道理,作者采用了对比法,将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放在一起来比较:一种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一种是最需要搀扶的残疾人却拒绝了搀扶。对比中,不仅两方面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作者的褒贬之情也越发强烈浓重了。

【思考与练习】

一、选词填空。

扶助 扶持 扶植

1.这项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 )。

2.( )老弱病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汪精卫是得到日本人( )的大汉奸,他的死轻于鸿毛,罪有应得。

二、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尝试着写一篇短小的随感。

生命姿态作文 篇8

蝉,一个在土里生存数十年,只为鸣叫一夏的昆虫,这不得不让我敬畏。这让我想起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雄心壮志如蝉一样,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昌盛,不惜牺牲自己,正是文天祥有了这样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不被时间所磨灭,而永久的被历史所记载,被后人敬仰,被千年后的我们所学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在自己老年行将就木无房可住时,饱受艰苦,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下,还能有次雄心壮志,不得不让我万份敬仰。

身披棉袍,衣发飘飘,前放苦胆,身卧草薪。此乃风靡战国一时的越王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妇孺皆知。勾践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换取了战争的胜利,霸主的位子。同时也绽放出生命最茁壮的姿态。

蝉,文天祥,杜甫,勾践都以自己不懈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换取了成功,绽放出生命最茁壮的姿态。

生命姿态作文 篇9

那个时候,每在个烟雨濛濛的.日子里,奶奶就来了兴致,总喜欢拿出她那套最精致的茶具摆弄来摆弄去,把一小撮茶叶放在小巧的茶壶里,用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茶具度量,挤压,直到满意为止,才谨慎地倒入开水,计算着茶叶泡开的时间。

等茶香渐渐从茶壶中溢出,在空气中弥漫的时候,奶奶才从茶壶中给自己倒下一杯茶,小口小口的品着,双眼微闭,沉浸在清新的茶香中,久久不能忘怀。

和奶奶不同的是,爷爷不喜欢喝茶。若不是奶奶强迫他喝,他绝对“滴茶不占”。他常跟我说,茶太苦太涩,不合口味。

自从奶奶去世后,就不再有茶香,可是,那些我们本以为没用的茶具,竟然又被爷爷一一整理出来。

爷爷也变得喜欢喝茶了。在奶奶去世之后的那个秋天,搬到我家的爷爷开始笨拙的模仿奶奶沏茶的样子:双手微颤着,小心翼翼的度量、挤压、倒水……尽管有些笨拙,但他做的很认真,仿佛在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喝茶的时候,爷爷总喜欢坐在奶奶养的花面前和我聊天,聊爸爸小时候的糗事,上学时的努力喝工作后的故事;谈奶奶年轻时的端庄,讲两个人相濡以沫的故事,一起走过的日子。有时说着说着,声音就慢慢消失。长长的沉默中,只有茶香在流动,爷爷是否在想那个年少时送他礼物的女孩,那个给病床上喂饭的中年人,那个已经离开的老人吗?那时,我看见了生命中最美的姿态。

爷爷后来告诉我,只有在茶的苦涩中,才会回忆起和奶奶的点点滴滴,也是在苦涩中从回忆变回了现实,他总抱怨奶奶去的太早,我知道,只有爱到了极致,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里包括了他对奶奶的思念,爱真是生命中最美的姿态。

我渴望有梦的生命姿态作文 篇10

我期待:用有梦的生活状态来应对日常生活!由于有梦就有理想,有梦才可以翱翔!我觉得:我的这种期盼肯定并不是有望——而不可及。

假如我是一只鹰,我定会选取用那对有梦的翅膀在天上飞翔,呈现我那雄健的生活状态的。

假如我是一条鱼,我定会挑选用串有梦的脓包在深海流荡,呈现我那雄健的生活状态的。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定会在狂风暴雨中接纳磨练……

如果我是一朵花,我定会在太阳底下对大伙儿璀璨地笑容……

这一切的原因往上追朔便会发觉,它有一个杰出的名称:理想!

我有一个特性,每晚入眠都是会与梦偶遇,邂逅在隔热断桥铝型材边、夕阳西下、亭台楼阁中、石椅旁……每一个梦,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清楚或模糊不清,我没法明确它什么时候发生,出现在哪儿。因此,我逐渐编制着那一个个归属于自身的梦!

梦,即有一定的想,有所期待,而仅有有一定的思索、有一定的感受、有一颗明白感恩之心才会去梦去想,这便是我能够阐释的——理想。

揣着着心里那一个滚热的理想启航,可能吧,那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一辈子也完成不到的缺憾,但这并不重要,认为有精彩纷呈的全过程会更好,最少,曾经的我为寻梦启航了我不止是性命的匆匆过客,只留有那一缕青烟。

我明白理想沒有终点,所以我找不到舍弃的原因;我明白我离取得成功依然很远,因此我还在寻梦的道路上承受痛苦。

莫泊桑说:“人是日常生活在期待中的。”

我讲:“我是衣食住行在理想中。”

我编制了一个个好梦,去勤奋,去筑梦,去寻梦,去争得。梦毁灭了,我又编一个梦去筑梦……

我期待:无论在梦中又或者是实际里都伴着梦想的翅膀,用那样的状态去呈现生命的精彩;

坚守与超越:于漪的生命姿态 篇11

作者:沈祖芸 董… 文章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点击数:183 更新时间:2010-10-9

尽管80高龄,于漪老师依然“一身正气”地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本网资料图片/刘晓晶 摄影

12个年级的全部语文教材和教参,她都字斟句酌地伏案审阅;“语文名师基地”“德育实训基地”,她都呕心沥血地悉心操持;她要进很多课堂,并给予指导;她要读很多论文,并作出评判;她要接很多电话,并给予教师、家长、学生各种帮助……这竟是一个耄耋老人每天的工作状态,她乐此不疲,“我愿意坚守,这是人生的使命”。

语文的核心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教师的重任在于一肩挑着学生的现在,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这就是一个从教近60年教师不断发展着的教育理念,她始终故我,“我必须超越,这是生命的姿态”。

她就是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尽管80高龄,依然“一身正气”地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痴迷语文:堂堂都是师生互动的“公开课”

在近60年的教学生涯中,于漪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她上课的同行,无不为她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近50堂公开课的视频被上传点击,已被奉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漪的语文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原先看到命题作文就会哭鼻子的学生,在于漪的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有一个学生在听了她的讲课后,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文艺节目剧本。甚至有一位口吃的学生,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成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

一代名师的成长史就是对正确教育理念的认识史。

1951年7月,揣着教育系毕业证书跨出复旦大学校门的于漪,来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工作。先是教历史,后又服从需要改行教语文。“非科班出身”的她认真向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每天晚上,更是挑灯夜读到午夜。经过不到三年的时间,她自修了大学语文的全部课程。从那时起她就认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底子。

这是于漪的一堂经典公开课,课堂上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场景——正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甲同学猛然醒悟过来,满脸通红,头耷拉下来,垂头丧气地坐下了。

于漪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

乙同学站起来答:“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加顺口吧。”

于漪表扬了乙同学,接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众生沉默不语。于漪便顺着乙同学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漪又问了一句:“那么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向甲同学,对他鼓起掌来。此时,甲同学又抬起了头,有了自信,不再垂头丧气了。

这个教学案例在上海教学界广为流传。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高超教学机智,加上一颗包容学生的大爱之心,使一个小小的细节显示出了名师真风范、学者大气度、师德高水平。

谁也无法忘怀上个世纪80年代,电视直播于漪的公开课《海燕》引起大上海万人空巷的场面,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谁也无法忘记于漪长达60年的教学生涯所留下的语文课经典教案和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

于漪的课,堂堂都是师生互动的“公开课”。一位青年教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了于老师的3000多节语文课。她最深切地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伴随着这种高难度、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伴随着“一丝儿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的刻苦自学,于漪想而行,行而思,思而说,说而写,提炼成以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为轴心的各类著述。

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有人感叹:“于漪教书简直着了魔!”

古稀之年,于漪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建设港湾。于漪认为,现在的一种常见病是对语文教材本身不认真、深入钻研。一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学生学这篇文章应达到怎样的目的,在阶段学习中应起怎样的作用,常常不甚了了,更谈不上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而是外围战打得热热闹闹,花样繁多。看起来是学习课文,实际上又脱离课文,究竟学什么,不得而知。

积累了一生的从教经验,于漪深深懂得:港湾不建设好,怎么开辟航线?通向大海怎能实现?应去除浮躁,扎扎实实研究教材,洞悉底里,发挥语文本身固有的多重育人功能。

深爱学子:人人都是“有魂有根”的栋梁

谈起“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的应试教育,于漪总是很忧虑。在她眼里,人是最宝贵的,每个孩子的青春只有一次,把时间耗费在无尽的练习题上,忽略了自由阅读,失去了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就是白白浪费了青春。

“在学校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于漪爱学生、对学生负责、愿意为学生的发展奔走呐喊的出发点。漫漫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抵挡金钱的诱惑、拒绝官职的相邀,哪怕在80高龄依然活跃在教育改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对象无法选择,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毕生坚守的信念。

什么是真正的懂学生?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是真正的懂,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才是懂。有一年,于漪的儿子患了败血症,天天高烧,嘴唇发焦,最好的药都用了,依然毫无见效。一天半夜,医生找于漪谈话说明病情的严重性,并提出要输入健康男子的鲜血。那一刻,于漪哭了,谁没有亲子之爱?她恳请医生一定要救救孩子的命。可是,另一边恰逢所带的高三毕业班紧张复习。孩子多次病危,于漪就陪下半夜,早晨临走,孩子哭着呼唤着“妈妈”不肯放行。那时候,于漪也思想斗争过,儿子这边舍不得,学生那边正关键。结果,咬咬牙,她决定还是去学校。“我不是医生,不会治病;可我是教师,关键时刻不能离岗”,那时的于漪第一次体悟到师爱是超越亲子之爱的,它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地培养呵护他们的成长。从此以后的几十年里,于漪除非自己生病住院,为了家里事,却从没有脱过一节课,请过一次假。她认为,学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师心上的事,精心培育好他们,不仅是责任,更是她的快乐。

每个熟悉于漪的人都知道,再乱的班级、再差的学生,只要一到于老师手上,都会“脱胎换骨”。1975年,她带了全校最乱的年级,11个班级,几乎班班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班主任只有燃烧自己,才能辐射学生,教育学生”,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善、上进之心,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她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找同学一个个谈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经过于漪和年级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年级面貌发生根本改变。1977年,这个年级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其中有两个班的高考录取率达100%。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她觉得她的生命就有了价值,生命和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上世纪80年代,于漪又被委以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的重任。当时,学校百废待兴,要恢复正常的管理和教学秩序,难度很大。她制订规章制度,整顿教学秩序,在教育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带领师生在校园里种植绿化,美化环境。她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学生浪费食物的情况,她亲手从泔脚缸里捞出学生丢弃的馒头、米饭带到一个个班级,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使他们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年后,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

对学生的热爱,使于漪不断从研究学生出发调整和改良更好的教学方法。有人质疑于漪的那套带班经验过时了,其实不然。针对时下不少教师感慨“孩子越来越难教、老师越来越难当”的现状,于漪依然坚信研究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于漪坦言,从教几十年来,孩子的口味“日新月异”,从最初港台的“靡靡之音”,到时下周杰伦为代表的歌曲风靡一时,她有时跟许多教师一样觉得“欣赏不了”“难以理解”。然而,与许多教师不一样的是,80岁的于漪并未简单批评孩子,而是“赶时髦”买来周杰伦专辑,逐一试听。听罢,她终于找到了周杰伦吸引孩子的原因:不少歌词从诗经等古典名章中找灵感,这样包装传统文化元素,让孩子乐意亲近;现代独生子女独处一室无人倾诉,烦闷时哼哼周杰伦的说唱音乐,如泣如诉也是种很好的宣泄。许多学生得到了于老师的理解,高兴地半开玩笑:“再告诉您第三个原因,周杰伦的歌,好就好在学不像!”老少师生笑成一团。此时,谁还敢说,80岁的于漪与孩子们有代沟?谁还敢说,这样的老师学生会不喜欢?

育人先育己。教育学生的工作要收到实效,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育人的真本领。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于漪认为,言教重要,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但身教更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强大的“影响源”,既广且深,潜移默化。因而,教师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人格魅力。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于漪深表认同。她说,这是对急功近利教育行为的有力回击,将会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甘当人梯:个个都是“薪火相传”的希望

正值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于漪把世博纳入教学计划,设计了《金色的记忆,灿烂的前景》教案。动感版《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底蕴和现代特色,以及延伸开去的人物活动、城市化进程,都可以给学生带去丰富的感悟和思考。她认为,带领学生参观世博,在家门口亲密接触,是百年难逢的机缘。“慢慢走,欣赏啊”,张开灵敏的感官,调动思维的器官,吸取人类智慧的营养。

“活到老,学到老。”60年的教育生涯,60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已发表几百万字的教学研究文章和专著,留下了“学做教师”的探索印迹。

“我宣誓,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每年教师节,于漪总是带领数千名上海新教师庄严宣誓,在共和国的旗帜下作出一位“为教育而生”的师者表率。“每一次宣誓,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都会让我重温初为人师的承诺,教师的青春智慧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于漪告诉记者。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用这句话不仅鞭策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今天怎样当教师”——许多青年教师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

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时,于漪第一次走上讲台非常紧张,组长徐老师来听她上王愿坚的小说《普通劳动者》。课后,徐老师对于漪说:“你虽然在教学上有许多优点,但语文教学的这扇大门在哪里,你还不知道呢!”听了这话,于漪觉得像五雷轰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门还没找到,不是不合格了?从此,于漪下定决心不仅要找到语文教学的大门,还要登堂入室,成为行家。于是,她学着用尺子去量别人的长处——白天,她站在窗外,看其他教师是怎么上课的;晚上,她啃着从图书馆里搬来的一厚叠参考书仔细琢磨。教研组里共有18位教师,渐渐地,于漪就把其他17位老师的长处都学来了。

于漪的另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于漪努力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她明白当自己讲课最含糊的时候,就是废话最多的时候。教师废话一多,学生就如坠五里雾中,于是她每次都给自己留下“废话记录”。也有时候,学生能够超水平发挥,提出一些超出备课时想象的问题,于漪也都把它们一一记下,记下解答后的感悟,记下解答留下的遗憾。

于漪喜欢给班主任交心,在一次给新班主任的讲座中,她满怀深情地说:“丹心一片是关键”。她说,班主任心中要有一团火,这团火是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激情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班主任只有燃烧自己,才能辐射学生,教育学生。在60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曾一次次超越自我:不顾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一位高烧学生走十几里泥路送医院;接手乱班,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上课……而支撑她的是始终充盈胸怀的师爱。“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在教育实践中,爱和严似乎是一对矛盾。于漪告诫青年班主任,严出于爱,严要严在理上。班主任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这个主心骨,要敢于碰硬,是是非非要向学生说清楚。而要对是非做出正确判断,班主任必须研究学生的生活。严还要讲究艺术。于漪说,板起面孔训斥学生、甚至挖苦学生不是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是真正的严,这是教育艺术。“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教师要维护他们的自尊,激励他们的自信,并让他们学会自控。”

这些年来,有多少人听过于漪的讲学,又有多少人向她求教,没有人作过统计,但她始终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不速之客”。于漪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不仅要走进孩子的知识世界,还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把课上到孩子心中,对孩子心灵产生震撼作用,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融化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啊。”

如今,无论是“语文名师基地”还是“德育实训基地”,于漪甘当人梯,让一个个爱徒从她的肩膀上攀登。她常对“徒弟”们说,“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学识渊博、敬业爱岗、为学生鞠躬尽瘁,这不仅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品格,更是一个人在追求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历程中所进入的真实的精神境界。如今越来越多的“徒弟”体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层含义,当他们纷纷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说:“如果下辈子还让我选择职业,我依然选择教育这片多情的土地,选择可爱的学生,选择永远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于漪学的是教育,教育学给了她思考的头脑;教过历史,历史学给了她辩证的思维;改行教语文,文学给了她丰富的心灵;后来当校长,管理给了她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她有太多的头衔和荣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多所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但她最喜欢大家称她为“老师”,听到这个词,她会感受良知、她会感到高尚。近年来,课标编制、教材审定、德育“两纲“、听课评课……太多的事等着她,而在她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或许,于漪是在给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完满的解答,但是她却用自己的信仰、力量传递给更多青年教师事业的能量;她用自己的坚守与超越,带给更多青年教师追求的希望。

【采访札记】

和于漪交流过许多次,也随着她走过不少学校和地方,但真要写于漪,我迟迟不敢动笔——越是走近,越觉得自己贫乏,我找不到恰到好处的词藻来表现一位大家的思想境界;越是走近,越觉得于漪丰富,她总是在亲切平和的语调中透出深邃和执着。每一次走近,都让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崇敬。

于漪,是中国教师的形象代言人,是教育改革的创造实践家,是与时俱进的完美体现者。当我还是师范生的时候,于漪的语文课令所有学生折服。她那极富激情的讲课,奠定了她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界一代情感派大师的地位;她那独特的“三次备课”经验,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沿用至今的经典之作。

当我成为教育记者的时候,于漪的为学、为师、为人令我受用终身。退休后的于漪,没有一天离开过热爱的教育事业,她竭尽全力地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并在各种场合大胆谏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于漪尖锐地指出,语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时候,于漪又常常出席各类座谈会,呼吁要切实重视师德,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9月6日,马上就要启程前往北京接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奖的于漪,临出发前半小时还在审定教材。81岁高龄还在担任上海“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审定专家组组长的她,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语文教材审定和教学上,热情干劲一如她年轻时担任语文教师之时。电话那头,于漪的声音依旧亲切:“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一个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

回到上海,于漪虽然一直都在被邀请,被各种荣誉和鲜花所围绕,但她最花心思的还是教师和教学。领衔“双名”、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她最忧心的是当下课程教学执行力的欠缺。她告诉我:“我们每位老师都想把课上好,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怎样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呢?实践出真知。课堂教学实践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模式、专业程度、教学能力的综合检验。”

再次想起了2005年4月16日那个情景,原本要出席一次中学德育现场会的于漪病倒了。在电话那头,这位名师用虚弱的声音向我致歉,并一再告诉我,“要站在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的高度来审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成其为人呐。德育需要找到好载体,需要依靠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啊!”

上一篇:睡前的晚安语录下一篇:关于雷锋班会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