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定稿(精选12篇)
执教:张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一)、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这句)。你们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请大家研读走搭石的段落,找出描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再想一想从哪儿感受到美?(生自由朗读、圈划,2分钟左右)(师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学习“一行人走搭石图”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1)预设: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课件二出示语段)
(2)、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3)、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
(4)、朗读指导:体会“协调有序”: 现在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来场接力读,老师读前面的,你们马上接上后面。老师读得快,你们也快;老师读得慢,你们也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这样的动作让你体味到了什么美?(动作美、音乐美、协调美、和谐美)
(5)、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三)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 绰绰有余“呢?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出示课件四、五)
谁来描述一下“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
师:还有想读的吗?全班一齐读。
(6)、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出示课件六)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出示课件七)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2、学习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图
(1)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出示课件八)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2)思考:这两个人准备做什么?
试想一下背对着我们的那个人会向小溪对面的人说什么?
是要求谁先过小溪,你是从画面哪个细节看出来他是要对方先过的?(3)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3、学习背老人过搭石图
(1)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出示课件九)
(2)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对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3)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和“理所当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敬老 老师:人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4)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 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这真是景美,心灵更美(板书:景美、心灵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5)师:说说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出示课件十,学生发挥想象填空)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三、深化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一块块搭石,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 ;一块块搭石,就是一首首谦让的诗 ;一块块搭石,就是一幅幅尊老的画。刘璋爷爷每每回忆起家乡的搭石时,总会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他更会由衷地赞叹,(出示课件
十一、引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她联结者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指板书)搭石她既有我们看得见的景美,也有我们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心灵美。
这句话总结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作者通过对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描写,赞扬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尊老、谦让等美好品质。
四、拓展练习
作者从平凡、毫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靠的是什么?(板书:细心观察,用心体验)我们也来学学作者,从平凡事物中去发现美。(出示课件十二、十三)
五、作业: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学板书: 搭石
景美
心灵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 ”和“吃相 ”的段落 , 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左顾右盼、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空空如也、扬长而去、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学习相关段落 ,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 ,发现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指导采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 , 抄写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句子。
课前准备:预习《白公鹅》这篇课文,学生课前完成复习单(附后 ),观察熟悉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高傲”
(一)出示复习单,回顾检查上节课内容
(二)生根据复习单汇报,师生共同 评价
(三)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对比阅读导学,体悟步态“傲慢”和吃相的“架子十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鹅的“叫声”真高傲,丰子恺爷爷又是怎么写鹅的“步态”和“吃相”特点的呢? 你发现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快速浏览4~7自然段, 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浏览批注,汇报发现。
预设1:
生:我觉得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写鹅的高傲,让我们读了更形象生动。
(一)对比互读,发现“步态傲慢 ”的表达特点
1.理解“更”的表达作用
1出示句子:我会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2师:这两个“更”字都有什么作用呢? 你从哪里读出来鹅的“步态”比“叫声”更傲慢呢?
句1的“更”字是指“高傲”的三个方面体现,也指明了写作的顺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读出句2中“更”字的强调作用,把鹅的“厉声呵斥”“引吭大叫”与步态的“从容”与“傲然”“竟伸颈咬人”相对比,从而显得更傲慢。
3指导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按照句式说一说:抓“傲然”理解“步调从容”。
2. 组内自我阅读《白鹅 》和《白公鹅》描 写步态的 方法异同,填写表格。 (出示《白公鹅》第二自然段)。
学生根据表格,读相关句子,汇报谈发现。
(二)读悟“吃相”的“有趣、架子十足”, 想象画面,感悟对比写法
1.自读5~7自然段 ,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 在小组内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交流。
2.读文章想画面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 选择你脑海中浮现的最有趣的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2:
画面一:一日三餐
师:鹅吃饭的场面可相当讲究啊! 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可笑、有趣呢?
画面二:堂倌侍候
画面三:与狗争食
1读了第六自然段,你能说说画面里的狗是什么样吗?
根据“窥伺 ——偷食——静候 ——再偷食——扬 长而去——其他狗窥伺”复述画面。
2男女生对读描写“狗偷食”和“鹅生气”的句子。
画面四:责备主人
它是怎么责备主人的? 采访一下白鹅:你昂首大叫想说些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对比方法的妙用
明明是写鹅的吃相, 为什么又要重点写狗是怎么抢食的呢?
预设3:
1.生:我觉得丰爷爷用词非常准确 生动,他非常善于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读起来很有趣,我还积累了好多四字词语呢!
2.生自由汇报积累的词语。
三、整体观照,体味反语的妙用
(一)引导画出总起句,整体回归,引发质疑
1.师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吗 ? 它们叫做贬义词 ,那你觉得丰子恺爷爷会讨厌这只鹅吗? 说说理由。
预设:我觉得虽然丰爷爷把鹅写得很高傲,架子十足,又很可笑,却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让人觉得丰爷爷很喜欢这只鹅。这只鹅是只雪白的大鸟,姿态一定很美,尽职又尽责,还经常被狗抢饭吃,真可怜!
2.师 :你能从哪里词句中读出他把白鹅当成了朋友 ?
预设:丰爷爷把它比作鹅老爷,对它很细心地照顾,还心甘情愿地侍候它,不是朋友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明贬实褒、正话反说的妙用
四、拓展练笔,写法迁移
(一)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师:妈妈称自己的宝贝“小淘气”,丰子恺爷爷称大白鹅为高傲的“鹅老爷”……看似批评实为喜爱,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动物呢? 也许它是个“可怜虫”,也许它是个“小霸王”,也许它是个“大吃货”,也许它是个“糊涂蛋”,也许它是个“臭美精”……请选择一两个,写出它的特点和你对它的喜爱。
(二)师生共享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要把学法的指导与语文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个思考的过程,学与思是相互融合的,让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精妙,在有趣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韵味。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让孩子喜欢的。
教学目的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默读课文,了解默读的方法,初步掌握默读的技巧,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背诵课文,学会把心中的感受通过声音、表情形象地表达出来;积累句式和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头尾,制造悬念
1.昨天,老师带大家学习了《学棋》这篇课文,谁能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可稍做提醒:开始怎样,那后来呢?)
边交流边板书:
秋
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
出色的棋手 没有多大长进
2.老师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了出来(出示第一段和最后段),大家读读。老师有个要求:边读边想,读出你的感受。
自由读。
指名读第一段,有不懂之处吗?
“能手”是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出示表格)
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所以远近闻名,这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来,再读读这一段,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3.正因为如此,(引读第二段的第一句)
4.可结果呢?(引读第三段)
出色的棋手,也叫________,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一读。
那另一个学生呢?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读这句。
就这样边读边想,读书就成了享受,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故事的大意。这次没有老师提醒,相信这次会读得更好!
5.读到这儿,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酝酿问题、交流问题并归纳问题:为什么两位学生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设计意图:学始于疑,同样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孩子心中的疑问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设计,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材本身上来,对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起了很大的帮助。】
二、重点突破,掌握学法
1.这问题第二段已告诉我们了。打开书本,自读第二段,不过,老师提个要求:
出示:默读课文。
什么叫默读?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默读后交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边板书:
专心致志也叫
走神________也叫________
3.我们先来看看专心致志学下棋的学生吧!学生把书合拢,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要求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象,想想这位学生学棋的样子,好吗?
想好了吗?谁愿意读一读,读出你的想象!
指名读。
我看见了,多认真的孩子呀!
他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他还可能:他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多啦!
走路时,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多舒服啊!
_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是呀!你看他不明白的地方,还有问上几句。
来,一起来在脑中记一记,记住这位认真的好孩子。
面对这样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4.那另一个孩子呢?这一次小朋友还是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想,行吗?
(巡视时,相机提示:瞧,他的表情在告诉别人,他看到了________!他的眼睛会说话)
大家一起读,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声音告诉大家吧!
对不起,打断一下:你看到美丽的天鹅飞来,会是怎样的心情?再试一试。
人总犯错,错了就改才有进步,可那人——这种人你对他有什么看法?来,再试试!
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把不认真孩子的形象记下来。咱们再来想一遍,这次老师不提醒,有信心读好吗?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想对他说什么吗?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这个要求是第一次出现,因此,既要让孩子明白默读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技巧。技巧只能在应用中学会,通过两种画面的想象、体会,孩子就能初步掌握默读这一技巧。】
三、扩展延伸,积累句子
1.来!吸取他的教训,记住他的优点,边读边想,把文章美美地享受一次吧!
2.后来,那位没有多大长进的孩子长大了,也有了一个儿子。一天,他送他的儿子去学校了,他反复地叮嘱孩子:儿子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也想送他几句话。(即练习六中的“读读背背”)
出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读读、背背。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表演等语文训练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且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在这样一座美丽的小村子,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人们许多美的享受,这种美,有看得见的,也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5自然段,结合重点的词句去感受体会作者为我们展现出的美,从而把文章读得更好。
二、新授
1、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打开书,快速地浏览,用铅笔画一画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美。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通过学生找到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负责任的美好品质。早早地、唯独可以看出家乡人很勤劳;
② 读的指导──对于能反映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重读。
⑵ 同学们找到这一句话,屏幕出示此段落,找同学读一遍。
同学们都找的是这一句话,我们先来读一读。
⑶ 学生谈感受:
教师把谈过的词语区别颜色。
教师点评的语言:我看到了这样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⑷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做找到的重点词。
⑸ 同学练读。
(自己在下面读。)
⑹ 指读。
⑺ 这一自然段,除了这一句话,还有其他的词语能感受到美吗?──早早、地、唯独──勤劳,这也是一种美。
过渡:(板书──调整搭石)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体会词语协调有序感受家乡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② 想象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什么样的画面,画里都有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并且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③ 配乐读出美感。
⑵ 协调有序怎样的协调有序?象事先排练好了一样,是不是排练好了?(不是)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序。──和谐之美。板书──协调有序。
⑶ 为什么要这样协调有序呢?──因为走搭石的时候要急走搭石慢过桥。
⑷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
⑸ 练读。
⑹ 配乐,读出美感。
过渡:(板书──协调有序)家乡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画面,实实在在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两个情景描写可以看出家乡人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质。
② 理解理所当然把谦让和尊老作为了一种习惯。
③ 表演情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⑵ 学生找美,谈感受:
谦让这也是一种美,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
⑶ 学生找理所当然:
把这这指互相谦让,背老人过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很自然,看来在那里礼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⑷ 演一演:
文中有两个情景,我们来演一演,演的时候要抓住文中提示的词语,把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演出来,可以合理地加上自己的想象演哪一组都可以。
屏幕出示两组情景:
① 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在这里注意招手示意)
② 在溪边遇上老人(在这里注意伏下身子)
⑸ 学生点评:
过渡:演得好不好?在我的家乡这种情景随处可见,谦虚礼让(板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事,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⑹ 读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⑴ 齐读第5自然段。
⑵ 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谈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⑶ 让我们包含深情地再来读一遍: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你们还有问题吗?
6、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
作者选取了家乡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
正如一位名人说的一样: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咀嚼回味的文章。但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幻灯片出示)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与默默无闻中凸现。
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九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的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而且让听课的老师能明白“搭石”的含义。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早早地精心挑选的搭石摆放好,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养,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秋凉在即,人们早早地精心挑选的搭石摆放好,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养,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四、以“写美”留住美
发现了美,感知了美,好要把这种美倾注于笔端,永存在心间。因此在本节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们真真正正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感悟美。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反思】
一、优点
没有偏离语文课的轨道,上出语文的味道,体现双基教学。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强:
本课我紧紧围绕“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读好课文。
2、读中感悟,感悟中读: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品读,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3、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
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时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老师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在讲到两人同时过搭石的时候,让学生抓住文中的词句演一演,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还锻炼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4、注重读写结合,鼓励学生读读写写勤练笔,发掘学生的想象点,就是培养学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不足
1、老师情绪高涨,学生的情绪没有点到火候。
2、课堂语言欠规范,随意性大。
3、教学过程没有达到收放自如,教学机智还需培养。
4、通过看教学录象发现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深入到学生中间,感到和学生之间的交谈,互动还没有达到融为一体,教师自身没太放开。
5、还要加大读文的训练。在学生谈感悟谈不出来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以读代讲。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第一次执教四年级第七册的语文,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而这节公开课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例如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动的词,出示“踏”,并用动作演示表达自己的感悟。再比如,学生上来画搭石,其他学生评议,对“搭石”有了形象的理解,为接下来的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教师的教学语言节奏较快,让学生听不清楚或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写写生活中的美”,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换成“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作业再布置“写一写”效果会更好一些,做到课堂说一说,课后写一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是《搭石》这篇课文给我们的欣赏画面。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想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让别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进行说写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10、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正音。指名领读。齐读。指导多音字“更”(PPT出示)
3、4、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段。(过:更羸是什么人呢?)
1、指名介绍更羸。
2、课件出示第一段第一句(射箭能手、有名标红色)
3、理解“ 射箭能手”。指名说说:“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
联系实际说说“画画能手”是什么意思?再夸城我们班都有哪些能手?
5、理解“有名”。(过:那更羸是——生:有名的射箭能手。)
指名说说“有名”的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出名、远近闻名——)
6、出示第一段第三句
师:如果你是射箭能手更羸看到这样的一只大雁,你会想什么......7、课件出示更羸和魏王的对话过: 是吗?魏王感到疑惑。
1、课件出示第二段。(红字:疑惑。)
2、理解什么叫“疑惑”?指名回答,那该是什么样的语气,你能读一读吗?(2人)
师:如果你是更羸,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语气?生答(会有骄傲的语气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2到3组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段。
过渡:有,更羸说,我可以试一下。那就试一下吧!
1、2、出示课件第四段。(红色字:直,直。)
指名读,正音,评价小结:朗读时要养成字字入目的习惯,不能添字漏字。
3、师反问:大雁掉下来了吗?——大雁掉下来了吗?——我没有听见弦声呀!
4、5、:“嘣”,介绍:这是弦发出来的声响。怎么读? 齐读第四段。(师:看看这次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评价:这么响呀,我都吓一跳了,怪不得大雁也被吓到了。
6、这两个“直”是什么意思?师:别急,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解释,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边读边找,再画出来。7、8、9、指名回答。(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出示折纸演示。(师读第五段,2生演示。)
师小结:同一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怕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据词选意。
10、指名读(2人)
10读第五段,要求边读边想象。
(五)学习第六段。过:啊,真有这样的本事!1、2、3、4、课件出示:第三段、第六段说的话,标点用红色标出。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小结:呀,不仅文字会说话,连标点符号也会传情呀!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但要看清文字,还要仔细琢磨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呀!
5、6、刚才魏王不相信,现在大雁真的掉下来了。(课件:第五段的话)指导读。
师:是呀,更羸的确是射箭能手呀,读——
是呀,更羸太厉害了,我太崇拜你了。读——
(六)学习第八段。师过:奇怪,真有这样的本事?要是别的大雁,拉一下弦,他也能掉下来吗?(生)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1、2、3、4、指名回答。(第6或第8段)
师: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呢? 指名读第8段,正音。
出示课件。(第8段,红字:更羸说—飞得慢-叫得悲惨-一听到弦响-它一使劲—-)
5、6、师生合作读,师读红字,生读其他部分,老师板书。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课件:大雁因为——,所以飞得慢慢来;它因为——,所以叫得悲惨。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拼命往高处飞。它因为——,所以就掉了下来。
(七)学习“本事”。
1、当时更羸发现这只大雁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出示课件: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2、联系全文,想想更羸能让这只大雁掉下来的本事是什么?(2人)板书:仔细观察。
4、小结板书:仔细观察,合理分析。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3、收集这样的成语故事。
板书
合理分析
【教学目标】
1. 能抓住文眼“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细节描写, 能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受水的珍贵。
3.读中感悟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 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通过循文趋像, 感受缺水之“渴”, 感悟得水之“乐”, 体悟用水之“爽”。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创设情景, 温习巩固
1.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作家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缺水) 。在南唐李煜的眼中, “水”代表着一种愁怨, 在孔圣人眼中水则是有情有义、有德性, 真君子的化身。那么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人们眼中的水又是什么呢? (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板书课题:水) 今天, 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与他一起去感悟水的珍贵。
2.温习课文, 听写词语。 (播放音乐)
师: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并请拿出笔和作业本听写词语。
师 (动情地)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请写——“珍贵”。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 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请写——“痛痛快快”。孩子们全身脱得光溜溜的, 在雨中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请写——“光溜溜”、“奔跑跳跃”。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 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请写——“无遮无挡”。下雨天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 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 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请写——“风干”、“储藏”。母亲打开水窖, 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而下, 滑过了我们的脸, 像一条小溪流, 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 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请写——“一勺水”、“滑过”、“膝盖”。
3.屏显词语, 学生对照大屏幕进行检查修正, 再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出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板块二:循文趋像, 精读感悟
师 (过渡)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水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直至今日, 水定格在“我”心中的是一个个难忘的画面。
镜头一:担水——感受缺水之“渴”
(屏显)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 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 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 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1. 师 (过渡)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小小的泉眼边, 此时, 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相机板书:担水) 谁来读这一节课文?
2. 品读交流:
(1) 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 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此时, 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 引读 (注意数量词语)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吃水人之多—— (一个村子的人) , 水源之小—— (一处很小的泉眼) , 取水路途之遥远—— (十公里之外) , 取水时间之长—— (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 , 取水数量之少—— (才可以担上一担回家) 。水, 成了—— (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屏显后再多轮朗读。
(4) 为什么“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成为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体悟“水”的珍贵) 齐读:“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 感情朗读。
师:村民们担水艰辛的图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自读、指读、分组读) 。
师:长长的路途, 小小的泉眼, 炎炎的烈日, 村民们缺水之“渴”难以言表 (相机板书:缺水之“渴”) , 那处细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命。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第一节, 真切感受村民们对水的渴望。
镜头二:洗澡——感悟得水之“乐”
1.师 (过渡) :“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久旱逢甘霖, 对于缺水的人们来说下雨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让我们把镜头对准雨天洗澡那过节般的欢快情景吧。 (相机板书:洗澡)
2.屏显:“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 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 全身脱得光溜溜的, 在雨中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 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 还仰起头, 张大嘴巴, 去吃来自空中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 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 女人们穿着长衣长裤”。
3. 阅读提示:
(1) 读一读, 想一想, 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圈一圈, 画一画, 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村里人雨中的快乐?
(3) 品一品, 说一说, 你用心读出了村里人对雨水怎样的情感?
4. 品读交流。
师:真不简单, 你们从“脱得光溜溜”中感受到孩子们尽情的释放, 从“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感受到孩子们对水的渴望和快乐的感受。 (相机板书:得水之乐)
师: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 你的心情会怎样?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些句子。 (自由练读、分组朗读、师生品读)
师:孩子们这样开心快乐, 那大人们在雨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引导学生抓住“穿着短裤”、“穿着长衣长裤”体会大人们虽没有像孩子们那样脱得光溜溜, 但同样痛快淋漓、尽情释放。)
(男女生分别再读孩子与大人们在雨中的表现。)
5.激情朗读。
师:是啊, 大人、小孩在雨中是那么快乐, 让我们也加入到洗澡的行列中去痛快的洗澡, 痛快的朗读。引读:水, 成了—— (生接读)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 (生接读) 。孩子们—— (生接读) 。大人们也—— (生接读) 。
镜头三:冲凉——体悟用水之“爽”
1.师 (过渡) :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 但这样的好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 更多的是干旱和炎热, 自读课文第三小节。
2.屏显:“特别是在夏天, 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 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 。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3.品读交流。
(1) 指名读。你们理解“风干”这个词吗?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风干了的东西?人都快被风干了那将会是怎样的感受?
(2) 此时, “我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说) 。然而, 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 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我们”也许只能“望窖止渴”了。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一急切的心情?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齐读)
(3) 母亲为什么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再读:“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师 (过渡) :水是最珍贵的, 母爱是最无私的。母亲用那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的钥匙打开水窖为我们冲凉的情景是一幅最美的画。让我们的镜头记住这一幸福的时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四、五两节。
5. 屏显:“母亲轻轻一笑, 从腰带上取下钥匙, 打开水窖。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都倒抽一口凉气。然后, 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 从我们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 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 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 加上缕缕轻风, 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起来。”
(1) 阅读提示:
(1) 读一读, 想一想, 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批一批, 注一注, 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记下你的感受。
(2) 品读交流:
师:母爱是一个微笑, 母爱是一个眼神……母亲为孩子冲凉的动作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心灵震撼? (抓住关键词语交流阅读感悟。) (相机板书:冲凉)
师:从母亲的动作中, 你读懂了什么? (对孩子们的关爱, 对水的珍爱)
师:谁能把这两种的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读、品读、齐读)
师:你读懂了“啊啊”大叫声了吗?他们在叫些什么?想要表达内心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你会用哪个词语? (爽、痛快、舒服……)
师:这是期盼已久的感受, 这是酣畅淋漓的感觉, 真是一个“爽”字 (相机板书:用水之“爽”) 。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爽”, 这份“痛快”, 这份“舒服”, 来朗读这段话吧。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6. 屏显第五节。
(1) 教师配乐范读由第五节课文改成的诗歌。
师:母亲的一勺水, 四兄弟分而用之, 数量之少却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美妙的体验。这段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也想来读一读, 行吗?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流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2) 品读交流。
(1) 指名读, 其他同学闭目想象, 用心感受画面描述的情景 (学生畅谈感受) 。
(2) 引读课文, 深化体验。
师: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细腻的感受, 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小小的一勺水。正是这一勺水, 只有在我们被晒得像狗尾巴草一样时—— (生接读) , 正是这一勺水, 从头顶倾注而下—— (生接读) , 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 我听得到—— (生接读) , 我感觉得到—— (生接读) , 这小小的一勺水, 它不多不少—— (生接读) , 这小小的一勺水啊,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水, 成了—— (生接读) ”! (屏显这段话, 多轮朗读。)
师:读到这里, 一个“滑”字跃然纸上, 撞击着我们的心田。说一说, 你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学生交流感受) 。
(3) 齐读第五节。
师:这水滑遍全身, 多么亲切, 多么爽快, 它滋润心田, 弥足珍贵。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读一读吧。 (音乐起)
板块三:总结拓展, 升华情感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马朝虎的童年时代, 真切地感受着那震撼心灵的一个个画面, 那延续生命的水在我们心间烙下深刻的印记。齐读课题“水”。
师:这篇文章是编者改动后选人课本中的, 课题也作了相应的改动, 你能猜猜原文的题目吗? (饿水) 为什么叫“饿水”呢?让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屏显:“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饿’的话。”
1.品读交流。
(1) 谁来读这段话?“你们真的饿坏了”应怎样读?
(2) 母亲为什么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联系上文说一说)
(3) 谁来说说“饿”的感受?“饿”字说明了什么? (一个“饿”字道出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道出了水对生命的不可或缺, 水成为生命延续的食量。)
(4) 母亲为什么说“饿”而不说“渴”呢? (在这里“渴”已经成为皮肤对水的一种“饥饿感”。引导学生通过“饿”与“渴”的对比, 感受到“我们”的皮肤、身体都严重缺水, 处在“饥饿”般的状态, 身体的“干旱”急需滋润。)
(5) 口语交际。水是如此珍贵, 如果让你做一个珍惜水公益广告, 你会怎么说?
2.书写畅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鸟岛,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海西皮小岛是个闻名中外的鸟岛。每年春天,天气温暖,湖水解冻,鱼虾成群。到了六月,这里更热闹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板书:热闹)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感受到鸟岛很热闹?(点击: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词语变色)
(1)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
(2)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多媒体播放鸟岛录像片段,进行说话练习)
填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3)学生自由练说。
(4)指名说第一句话。
【设计意图:出示夏天鸟岛热闹的情景,利用媒体,借助 “视频”这一手段,给学生对鸟岛的认识带来了感性体验。播放了群鸟在鸟岛上的场面,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抓住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怎样读才能读出鸟儿多,鸟岛很热闹?(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1)指名讲 (鸟窝多、鸟蛋多),你从个词感受到鸟窝多、鸟蛋多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2)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处再请人补充。
(3)“挨”可以换哪个词?(靠)
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
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 ),鸟窝多(),鸟蛋多( )。
【设计意图:用画鸟窝,画鸟蛋的方法使台上台下的交流更为活跃,互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形象性的长处一一展现,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课文。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 ),他们(),随手( ),可是(),因为()。
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你从那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爱鸟护鸟。
4.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因为——(引读)
5.有感情地读描写人们爱鸟的句子。
6.看图:如果我们也在鸟岛上游玩,这时看到有人去捉鸟,或去拿鸟蛋,你该怎么做?(板书:护鸟)
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爱鸟、护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呀!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爱鸟、护鸟意识。】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总结:只有人们把鸟当作自己的朋友,相互之间没有侵犯,没有伤害,和睦相处,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神奇的鸟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当小导游,介绍青海湖鸟岛。
板书设计: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热闹)(爱鸟护鸟)
鸟蛋多
张滩镇奠安小学 蒋小丹
【教材分析】
《搭石》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1课,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进入秋天,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像画一样美;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1、3两自然段,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美”。【教学重点】
从“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场面的诗情画意。【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想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什么是搭石?
(2)、读准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这篇课文有很多四字词语,遇到的时候请把它画出来。
(3)、读完以后想一想,作者围绕搭石都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反馈字词:
(1)多音字词语:间隔 涨水 协调有序 相背而行 一行人
(2)词语考查:谴责 懒惰 俗语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3)指导书写生字“暴”
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2)引导学生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③、结合文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呈现的画面。
④、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作者围绕搭石都写了哪些内容。
四、总结:
(引读板书)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向我们展示着看得见的具体的“美”,难怪刘章爷爷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啊,在刘章爷爷的心里,搭石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所描述的最美的、最感人的风景。
五、布置作业
必做:积累优美词语、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从乡亲们摆放搭石、调整搭石的情景中体会人性美。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品悟词句、朗读感悟,体会搭石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站在这里跟大家谈话的是我—谭老师,来自禾云镇,禾苗青青,白云飘飘,那是我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一次来到太平镇,看着你们亲切的面孔,感觉真好!能再加点微笑、加点掌声欢迎谭老师吗?谢谢!可爱的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一个平凡的小乡村。(幻灯片2:你注意到了„„)
注意到这不起眼的搭石了吗?(点击)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读:
21、搭石)围绕“搭石”,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板书:是什么怎么样)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认读生词
谴责 懒惰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间隔 联结 溪水猛涨 协调有序
平稳平衡 俗语 汛期 俩人 伏下 山洪暴发 脱鞋 绾裤
(1)、开火车读有拼音的生词。(幻灯片3)
认识家乡的搭石,先合作,搬开这“生词石头”,第一个是„„(“谴责”有一个近义词叫责什么?)第二个是„„(做人不能懒惰,那就要„„)(你发现这两个词怎样,观察真仔细!
第二行的每一个词中,都有多音字,多音字要结合词语意思去读。
好,把“生词火车”开起来,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读错了,小组里的同学要轻轻地给个提示,别让火车停下来。
(2)、齐读没有拼音的生词。(幻灯片4)
2、感知课文(幻灯片5)
(1)自主学习下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A、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B、用===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轻轻地打开书本103页,拿起笔来,开始吧!
(相机提示:文章的中心句,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它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交流汇报
A、找中心句:(幻灯片6 齐读第5节)
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这5个自然段里,哪一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B、理清脉络:
在前面的4个自然段中,围绕“搭石”分别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在小组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怎样交流呢?你可以一段一段地讲,每一个自然段围绕“搭石”写了什么,最好用几个字起个小标题来概括,例如什么搭石或者搭石怎样?如果说同样一个方面内容的自然段就可以合并起来。(板书:摆搭石走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板书:摆搭石)搭石是什么呢?怎样摆搭石呢?课文哪些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
1、自主学习(幻灯片7)请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A、人们为什么要在小溪里摆放搭石?用—画出有关句子。
B、人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用„画出有关词语。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Δ、解决“为什么摆搭石”
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引导补充。相机理解: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绾裤
启发感悟: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摆搭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一自然段中,第几句话具体描写了什么是搭石?(幻灯片8)
Δ、解决“怎样摆放搭石”(学习第5句)
乡亲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呢?(板书:摆放)
品悟词句:你画了哪些词语?(结合找出的词语)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启发感悟:(幻灯片9结合插图)摆放搭石,要„„要„„要„„要„„,乡亲们摆放搭石可真够„„?(板书:精心)
4、感情朗读
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为什么摆搭石,怎样摆搭石,写得清楚、具体,用词准确。
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呢?(抓住关键的词语,让人一听就知道怎样摆,能感受到搭石的有用,感受到人们的有心。)
为了给谭老师一个惊喜,自己先练一练。(自由练读)
有信心读好吗?把自己最拿手的一个句子,在小组里好好地读一读,听的同学要认真,给点建议。(小组演读)
谁有足够大的信心,在班上读自己读得最美的一个句子呢?(指名读、评)
有了信心,有了方法,(点击)还有了音乐,一定会读得有感情,很享受的。请拿起书本,美美地读。(配乐齐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搭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看,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认为搭石就是„„这句话写出了„„(幻灯片10)
1、读第一句
没说一个“美”字,但美就藏在哪个词语里?你去过哪些地方欣赏美丽的风景?
美读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读出了美、感受到了赞叹„„)
就这样一排搭石(指图)。它到底还藏着怎样的美呢?
2、自读自悟(幻灯片11)
请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做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
A、小组交流:
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里交流。怎样交流呢?先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然后说:这个句子写了谁做什么?我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B、全班交流:
引导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他做什么?怎样做的?你感受到什么?
重点品读第4句:(幻灯片12)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写他调整搭石的动作词是„„
课文还有哪些词语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你心里有些话很想说呢?
老人调整搭石可真„(板书:细心)
写得真生动、细致啊!谁来用朗读来赞扬他?(指名读,评价)
从字里行间,你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位老人„
只是老人才这样做吗?这样的人,让人敬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怎样才能读好这一句话呢?(边读边想想画面,想想老人他的心理、他的表情、他的动作是怎样的呢?你就怎样去读。)为了再给谭老师一个惊喜,自己先练练。(自由练读)
好,谁读书是最棒的,相信通过你的朗读,能把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带到我们的眼前!(指名评价)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享受着音乐的美,感受着乡亲们心灵的美。(配乐读)
五、小结升华,精读句子
1、精读句子(视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读书读得好,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这节课上,你读得够好了吗?有享受的感觉了吗?下面,在一、二两个自然段里,再挑选1到2个句子好好地读读,最好能背下来。读好了,就展示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提些建议。
2、课堂小结
课文从“摆搭石”和“走搭石”两个方面来写的。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两个自然段,(看板书)知道了搭石是人们精心摆放的,是人们细心调整的。这精心、细心其实就是乡亲们那颗怎样的心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齐读第5节)(板书:一心为他人着想)
乡亲们那颗美好的心灵就藏在了搭石的身上,作者借搭石传达了真挚的爱,赞美了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再读第5节)
3、留下悬念
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还有哪些美丽的画面,哪些动人的情景呢?下节课再学习、再欣赏。(幻灯片13)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一抄。
最后,谭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会感受美的心灵。这样,就算在搭石这样不起眼的事物身上,你也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幻灯片14)
板书:
摆搭石
精心
摆放
21、搭石
(一心为他人着想)
细心 调整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试验的过程以及作者是如何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生物学家法布尔继续观察、研究《蜜蜂》,板书课题。你们跟这可爱的小动物打声招呼吧。生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
第一組:好像、几乎、大概、推测
第二组:证实、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3.学生反馈写词情况。指名读读,你发现这两组词有什么区别了吗?初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我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 ),为了验证( ),做了一个试验,得出了( )的结论。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2.生反馈,出示“听说”一词,理解“听说”的意思,感受法布尔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不肯轻信、盲从的态度。
3.练习用“无论……总是”说话。
学习第二自然段:理清法布尔实验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拿出笔做好标记看看法布尔试验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2.生汇报,用“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句式说,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看到这个试验经过你有什么疑惑?这些环节能少一个吗?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做事的严谨、认真、求实的态度。
4.出示句子: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理解“推测”一词,法布尔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呢?
5.生汇报,师出示句子:第二段最后一句。指导理解“几乎、大概”,再次感受作者用词准确、实事求是的态度。练习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受作者不仅认真、严谨,还善于观察和思考。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蜜蜂找到家了吗?它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默读三四五自然段,找找看。
2.生汇报。
预设:
(1)第三自然段: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指导学生带着激动的语气读句子。我从这个结果当中思考了些什么?请读读句子,认真思考: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2)第五自然段:有17只蜜蜂回来了。出示句子,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完成照样子写词语的练习,体会叠词的妙用。作者得出试验结果: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的。
三、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法布尔通过试验最终发现________,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个结论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课件出示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四、积累好词佳句,引入广阔阅读
1.把你喜欢的本课词语、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里。
2.课余时间,请阅读下列老师推荐的好看的书:法布尔的《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 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 但赶海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遥远的。如何借助文本, 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赶海的“趣”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激“趣”
1.课前我们欣赏了悠扬动听的歌曲 (学生说) 《大海啊, 故乡》, 每当唱起这支歌, 作者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你们想去赶海吗?齐读课题。
2.下面让我们乘上词语的快车向着海边出发吧!
出示词语: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读着读着, 你想到了什么?
那赶海有趣的一幕一幕就好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机板书:趣)
二、朗读感悟, 紧扣“趣”字
1.让我们一起去沙滩上看看吧!
你瞧, (多媒体出示)
这时, 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 他们有的捉螃蟹, 有的捞海鱼, 有的捡贝壳……
自由地读一读。你觉得这时的海滩上怎么样?
2.让我们走进人群去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自学要求: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具体写了哪几件趣事?
2.用横线划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 还可以与同桌交流。
学生自己学习第3自然段。
3.汇报学习成果 (根据学生汇报, 交流几个赶海的有趣的场面)
(1) 这儿具体写了几件趣事?
据学生回答, 相机板书: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
(2) 你认为哪件事最有趣?
(根据学生汇报, 多媒体相机出示这几个场面)
A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嘿, 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大屏幕出示句子)
师:“摸呀摸呀”你为什么摸得那么慢呀?
生:我在认真仔细地摸。
师:摸到了海星心情如何? (兴奋, 惊喜)
指导朗读, 读出兴奋与惊喜。评价, “嘿”充满了惊喜, 你可真会读书!能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出作者的情感。
过渡:还有什么事也有趣?再相机出示
B生:哎, 那边一个小伙伴, 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小伙伴只努努嘴儿, 不做声, 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 正东逃西窜哩。突然, 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 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1) 师:抓螃蟹有趣吗?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读明白了, 才能演得好。大家再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
(2) 读好了吗?谁想来读? (指名读) 评价:他读得怎么样?
(3) 读得不错, 我问你, 哎, 那边一个小伙伴, 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小伙伴为什么只努努嘴儿, 不做声呢?
生:怕把螃蟹惊跑了。
你们努努嘴儿给我看看呢!学生表演。
评价:真安静, 看来读明白了。或者:有极个别人没有明白, 还发出声音, 这样螃蟹可要被吓跑了哟。你刚才演得最像, 就你来抓螃蟹。
(4) 螃蟹在哪? (指名表演螃蟹的学生)
老师来扮演小作者, 和你们合作一下。
表演结束后:
师:采访一下抓螃蟹的小伙子, 你的手被夹得还疼吗?下次还抓不抓了?为什么?
再采访一下这只螃蟹, 你刚才为什么要东逃西窜?生说原因。
师:因为你不甘__________束手就擒, 所以你__________ (学生说:东逃西窜)
师:下次可要小心哦!
出示:咦,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 哦, 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 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 只一捏, 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 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 出示:咦,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 哦, 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咦”和“哦”用红色标出)
大家看这两句话, 如果我将这两个红色的词去掉, 你们再读读看, 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生: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 恍然大悟, “哦”。更有趣味。
你能将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在这段话中, 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有趣?
(2) (据学生回答) 大家看这就是戏台上的武将, 仔细观察, 他看起来怎么样?威风凛凛的。威武、勇猛。 (介绍:他的红缨和靠旗看起来特别__________威风)
这儿武将指的是__________? (大虾) 老师有个疑问, 为什么把虾比作武将?你真会观察!你能把大虾的神气读出来吗?指名读。
(3) 不过威风凛凛的大虾们, 你们可别太神气了, 因为__________引读:“我轻轻伸过手去, 只一捏, 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 再也神气不起来了。”那么勇猛的大虾, 此时已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师板书总结, 引导说话练习:今天, 我们追着浪花, 去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 感受了赶海的乐趣。你赶过海吗?
学生再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 (配乐学生朗读)
三、引导想象, 体会乐趣
1.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不知不觉, 太阳偏西了 (引读第4自然段) __________
2.读了这段话,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引导学生说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定稿】推荐阅读:
祝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08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23
《纪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9-22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09-12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08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1-29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设07-10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6-16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07-12
1.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