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通用12篇)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1

一、基本情况

全市贫困人口2.7万人。分布于三县,贫困人口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耕地9557.5亩,其中田914亩,地8443.5亩,其中劳动力1.9万人。**年,人均纯收入750元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交通状况较差,村通公路不通畅,属于机耕道。

2、受地理条件制约,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3、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传统的种养殖业,规模小,产量低,品质差,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村上无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

5、农民生活居住环境条件较差。

三、项目规划内容

1、深入调查,掌握村情。逐队逐户走访,调查了解,做到既熟悉贫困村的潜力和优势,又掌握贫困村的不足和劣势,与村干部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促进跨越式发展。

2、提供部分物质支持。一是市直机关捐赠部分办公用品给黄岗村,二是发动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捐赠,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范文网【】

3、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结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际,一是市直机关挤出部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二是发动市直机关和下属单位的全体党员,积极捐款,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4、提供部分技术支持。针对交通不通畅的现状,相关单位派技术人员协助完成公路的规划、测设工作。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2

一、非政府组织开展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 NGO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不够

中国的NGO自身的独立性和决策性较差, 较为有规模的NGO一般是依靠政府力量组织起来的。这种组织形式的NGO一方面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动员社会成员时也更具有说服力, 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但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的NGO缺乏较为完善的法律规范, 其法律地位、公益职能至今未明确, 社会对NGO的认知程度很有限。除此之外, 中国NGO大部分附属于政府, 在活动方式上灵活性不够。

(二) NGO的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较为薄弱

虽然云南省的NGO数量众多, 但发展基础并不稳固, 每年都会有注销登记或者悄然消失于社会的非政府组织。2012年云南省非政府组织共计15 603个, 也就是说, 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个数仅3.39个,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并且呈现出社会组织整体服务能力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缺陷, 而这些缺陷在于资金投入不足、行政监管力量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 之间缺乏充分竞争。

(三) 扶贫工作的持续性需要加强

云南省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农村人均收入很低, 再加上云南偏僻的地理位置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交通不便利、销售渠道欠发达使得许多贫困地区迟迟不能脱贫。另外, 以山地为主的地形、近年来旱灾的打击、自然资源的缺乏对农业、工业发展都极为不利, 继而加深了农村地区的贫困程度。而且大部分农民存在思想落后保守、安于现状的情况, 缺乏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法与非政府组织形成良性互动, 从而出现了资金拨到地方、用在贫困户身上, 却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而无法从根本上让他们脱离贫困。

(四) 少数民族的扶贫力度需高度重视

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贫困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不仅涉及云南省人民的生计问题, 更涉及着云南省的社会稳定问题甚至国家安全问题。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在云南省,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到当地总人口的33.3%。云南省共有80个贫困县 (包括73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 , 在贫困县中有25个为边境县。并且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状态更为严重。国际NGO在云南省进行的扶贫、医疗、环保等方面的援助比比皆是, 而且相对于本土的NGO, 国际NGO一般规模更大, 渗透力更强, 掌握的资料也更为详尽。如果我们不在法律上对国际NGO进行规范, 或者不发展、壮大本土的NGO来与之竞争, 这对于地处特殊位置的云南省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担忧。

二、非政府组织作为扶贫助手的发展对策

(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指导

基于中国国情, 政府作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应该在宏观上进行把握。例如扶贫资金的调配, 扶贫总方案的制定, 对非政府组织扶贫工作的监督等, 而具体的工作和协调权应更多地下放给非政府组织。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应分层次、分级别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安排、指导、监督。县级政府安排调研小组下乡进行调研, 对于本县的贫困情况先有一个较为完整、详细的调研, 发现问题所在, 然后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给市政府或州府;市政府 (或州府) 经过汇总分析后会发现本州贫困问题的普遍性和各县存在的特殊性, 从而为云南省政府的扶贫安排提供重要的借鉴;与此同时, 省政府应派扶贫专职人员对各级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和监督, 在工作方法、专业知识上进行帮助和指导, 并且监督政府扶贫款的专款专用。因此, 一方面政府对各地区的情况有宏观的了解和把控, 各级政府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也可以直接指导和监督非政府组织, 保证扶贫款项的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减少扶贫工作的盲目性, 在政府的帮助、指导下,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性和主动性, 促进所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 非政府自助也应形成规范的反馈机制, 按时向上级政府反映扶贫工作开展的进程和效果, 形成双向积极和有效的互动, 从而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二) 健全法律和规章, 加强非政府组织管理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形势, 应改变以往对非政府组织“重原则而轻程序, 重监管而轻服务”的理念。首先, 从立法上应当放松对NGO的防范心理而转变为支持, 进而实现在服务中实现有效控制。其次, 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以解决法规之间的现存冲突。2012年, 云南省出台《云南省行业协会条例》, 这是全国继广东、江苏之后出台的第三部规范行业社会组织的地方性法规, 民政部将其作为2012年全国社会组织十件大事之一。该条例取消了双重管理体制, 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 将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 取消“一业一行”的限制, 对会员资质提出具体要求, 限制党政领导在行业协会中任职。这对完善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巨大的帮助。

(三) 因地制宜, 创新非政府组织工作方法

在扶贫开发的工作中, 非政府组织应在《扶贫开发纲要》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 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扶贫工作。

结合现实需求, 找寻更优方向。云南省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省就有52个, 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贫困程度和需求程度也是各不相同, 在此就需要对症下药, 在民族之间针对不同的风俗和信仰给予不同的扶贫资助。非政府组织在当地政府和相应机构的带领下不仅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 挖掘当地的隐藏资源潜力, 结合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使资助项目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 在不破坏民族遗产和自然风貌的前提下, 推动其全面发展, 即结合相应的民族特色, 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扶贫项目并落到实处。云南省地貌复杂, 处高原地区, 粮食产量远没有中原地区丰厚, 交通运输条件亟待改善, 非政府组织可在资源和资金调配方面发挥作用。贫困地区以农业为主要收入, 所以农业是脱贫的切入点。但基于云南省以山地为主的多样化地形特征, 非政府组织应帮助贫困地区结合地区特色继续进行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努力夯实高原粮仓,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 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山地牧业、淡水渔业, 全力推进高效林业, 着力打造开放农业;在政府的指导下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农业基地示范园区, 形成地区特色产业链。通过对农民的培训和帮扶逐渐使畜牧、烟草、蔗糖、咖啡、生物制药等具有多重价值环节的产业做大做强, 而不仅仅停留在种植、养殖后直接卖给批发商从而赚取低价值环节的利润;在一个地区形成特色产业后还可以开发农家乐项目, 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的进一步人员流动和经济发展。

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扶贫效率。云南省是国家重点扶贫的基地, 政府组织虽然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情况下发展了大部分地区的扶贫项目, 但是却不能保证计划方针渗透进每个需求的角落, 遗留下来的问题就成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补充。云南省的非营利组织虽多, 却始终缺乏统一管理、协调分配, 这样就会面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就需要非政府组织进行本身合理的资源配置, 内部做到合理的分工和协作, 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扶贫, 促使其专业化。

创新扶贫手段, 优化资源配置。在非政府组织统一推进扶贫之时, 传统的扶贫方法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 非政府组织的服务模式就更应该不断改进, 从而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优的配置。结合云南省不同层次的贫困状况, 使贫困主体找到自身最为缺乏的财富, 这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带领, 也需要组织给予的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系当地的相应机构, 给需要资助的贫困主体不仅带去良好的教育、社会信息, 还要有科学和技术, 使其自助。缺乏教育的贫困地区, 可以授业解惑, 以科技信息替代最基础的生活经验, 提高其村落生产的效率;缺乏财物的贫困地区, 可以是物质上的支持也可以是资金上的资助。这样, 从实际情况着手, 把非政府组织的扶持与扶贫的实际需求相融合, 在方法上不断地的创新, 让组织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扶贫工作得以长期发展和进步。

服务贫困个人, 收获整体效益。云南省坐落于西南边陲, 每个州之间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 在政府资助之中, 非政府组织所能做的不仅仅是结合政府组织的扶贫计划以面的层面出发, 而更多、更有效的还有以点的层面出发, 在帮助不了整体的情况下, 可以帮助个人。在慈善组织居多的情况下, 可以提倡组织资助不同地区的贫困个体, 以神经网络的方式慢慢渗透进各个贫困地区。在技术不足、组织不可能捐助大量机器设备的情况下, 便可以采用服务个人、收获整体的方法, 以原有的计划数投入不同的地区, 虽然带去的经济效益只是少数, 但是背后的影响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徐凯.近年来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7, (1)

[2]魏婷.NGO在云南与政府建立深层次互动合作关系[ED/OL].http://www.gospeltimes.cn/news/2007_10_11/882.htm, 007-10-11

[3]王妮丽.项目合作: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基于云南的调查[J].消费导刊, 2008, (1)

[4]曲天军.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扶贫成果的贡献分析及其发展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 2002, (9)

“计划”落幕,政府何为 篇3

从“计划”到“规划”,虽仅一字之差,内蕴却极丰富。就词义而言,“计划”指工作或行动前预拟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指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转为“规划”,意味着社会经济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微观转向宏观,从指令型转向引导型,从主抓经济建设转向致力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回顾“一五”到“七五”的历次五年计划,各类指标往往具体到产品和产量,从洗衣机、电冰箱到甘蔗、茶叶,政府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产销平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买方市场的出现,意味着95%以上的商品供求由市场决定,政府能够直接干预的领域已经大大缩水,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行业主管部门撤并、“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更使政府行政干预的载体——行业主管部门和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日渐式微,此时还奢谈“计划”,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放眼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相辅相成,前者的作用领域是私人物品,后者的作用领域是公共产品。“十一五”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即借鉴了这一思路,政府将在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工作。所谓“规划”,一是规划市场机制难以有效作用的领域,二是规划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事务。

从“计划”到“规划”,首当其冲的是“公共财政”的建立和完善。“计划”时代,财政部门的重要功能是“搞建设”,承担了大量的投资功能,而“规划”则要求财政部门将重点转移到公共产品上来。无需高深的理论推演,仅从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教育、医疗、养老、失业、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即可明白财政部门今后工作重点所在。

“计划”为“规划”取代,并非意味着“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相反政府的任务不是轻松了,而是更加艰巨了。“计划”时代,政府直接充当运动员,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而今政府的角色是裁判员,不但要对场上瞬息万变的复杂形势具备清醒的判断和敏捷的反应,而且还必须“戴着镣铐跳舞”,自己的执法活动只能在有关法律框架下进行。

“计划”时代,政府只需完成一系列数量指标就万事大吉了,而“规划”则要求政府关注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其中许多方面并不能以简单的数量指标表示,“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课题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不仅需要统筹兼顾即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还需包容整合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

“计划”作为概念虽然已经退场,但“计划”作为观念却很难迅速扭转,“GDP崇拜”、“逼民致富”、“政绩工程”,种种怪象背后均有“计划”情结作祟。欲彻底根除“计划”阴影,首先应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出发,将“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施政行为的根本依据。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4

(穗字„2011‟7号 2011年3月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强化扶贫帮困工作的决策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北部贫困镇和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家居城乡“首善之区”,现参照国家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下简称“双到”)的做法,结合广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各方力量,把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和一项重大惠民工程来抓,集中力量打一场农村大发展、大变化的攻坚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北部贫困镇、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为目标,以提升北部贫困镇发展能力、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和农民家庭收入为目的,创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由扶贫到村向到镇、到村、到户、到人相结合转变,提高扶贫的针对性;由单一扶贫向扶贫与济困相结合转变,整合各种资源,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重点扶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则以济困为主。实施扶贫帮困“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形成“市负总责、区(县级市)抓落实、工作到镇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北部贫困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贫困村、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二、帮扶对象

(一)户的层面: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作为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对象。

(二)村的层面:将市委农村基层办核定的年集体收入不足8万元的379条贫困村作为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对象。其中,从化市的吕田、温泉、鳌头、良口镇和增城市的派潭、正果、小楼镇和花都区的梯面镇共8个北部贫困镇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作为广州市本级组织的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对象。

(三)镇的层面:将温泉、吕田、良口、鳌头、小楼、正果、派潭、梯面8个北部贫困镇作为对口帮扶对象。

三、目标任务

(一)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标:从2010年底开始,用2年左右时间实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确保到2012年底,被帮扶的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基本达到10万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达到5000元以上。

(二)对口帮扶北部贫困镇发展目标:推进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给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其中中心学校的教学设施与环境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和功能布局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要求。确保到2012年底,实现北部贫困镇的镇容镇貌有一个大的改观,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从化市的吕田、温泉、鳌头、良口镇和增城市的派潭、正果、小楼镇等7个北部贫困镇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由广州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市辖各有关区及国有企业,采取结对帮扶形式实施“双到”工作;从化、增城市其他镇(街)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由从化、增城市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采取结对帮扶 1

形式实施“双到”工作。

白云、花都、番禺、萝岗、南沙区等有农村的区原则上按照市的统一要求和标准,组织实施区内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也可以根据本区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帮扶对象范围和提高帮扶工作标准。

贫困村帮扶内容包括:坚持解决低收入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相结合,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帮扶促进贫困村的持续发展。1管理进村。指导贫困村制定和落实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促进贫困村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建设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2发展经济。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及信息服务,引导贫困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集体收入。3建设惠民设施。帮助贫困村推进自然村“五通”(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工程建设,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路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造,改善人居环境。4文化进村。帮助贫困村建设或改造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开展组织电影下乡、免费医疗体检服务下乡等活动。

贫困户的帮扶内容包括:在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就业情况和主要诉求的基础上,实施分类帮扶的措施。1就业帮扶。扶持贫困户参加相关培训,提高种养技能和就业技能;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创业等信息和机会,帮助解决有关问题。2物质帮扶。加强宣传、协调,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面、及时享受相关政策;通过提供专项生活补助、物资援助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度过生活难关。3保障帮扶。资助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生活养老保险,保障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资助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保障住有所居。4教育帮扶。开展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对考上大中专院校、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给予资助。

(二)实施“一个区帮扶一个镇”的对口帮扶举措。

参照国家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做法,按照“一个区帮扶一个镇”的原则,由海珠、荔湾、黄埔、萝岗、越秀、天河、番禺、花都区等8个区分别对口帮扶温泉、吕田、良口、鳌头、小楼、正果、派潭、梯面镇等8个北部贫困镇,具体为:海珠区-温泉镇,荔湾区-吕田镇,黄埔区-良口镇,萝岗区--鳌头镇,越秀区--小楼镇,天河区-正果镇,番禺区-派潭镇,花都区-梯面镇。对口帮扶的主要任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帮扶各镇完善急需建设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居民健身场所等体育设施,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设施,福利院、老年人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设施,肉菜市场等商业服务设施,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公用设施。

市规划局抓紧组织编制各对口帮扶镇镇区概念规划、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修建性详细规划。在重点加强对口帮扶镇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负责加快推进自然村道建设,力争基本元成户籍人口100人以上、规划保留型的自然村实现通水泥路;市城乡建设委负责加快推进农村路灯建设,力争农村路灯覆盖率达到70%以上;市水务局负责加快推进自然村通洁净水、农村“二次改水”工作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农村农民自住危房的改造任务;市农业局、市水务局负责加快推进连片农田(鱼塘)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连片农田和鱼塘标准化建设任务。

(三)努力打造“名镇”、“名村”。

各有农村的区、县级市要结合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和梯次推进中心镇发展壮大,分别选择1-2个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镇和村,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成为具有广州特色。的“名镇”、“名村”,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一年出成效,两年实现目标”。具体由市城乡建设委会同各有关区(县级市)研究制订实施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五、进一步扶持山区镇发展的配套政策

从化市吕田、温泉镇,增城市正果、派潭、小楼镇和花都区梯面镇等6个山区镇是我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帮扶对象,在实施对口帮扶和扶贫“双到”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推动山区镇加快发展。从化市鳌头、良口镇继续享受中心镇的政策,按照中心镇的规划要求加快建设。

(一)大力培育“造血”功能。山区镇重点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在符合规划和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也要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此,一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的用地问题,一方面硬性规定每年“戴帽”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给山区镇,另一方面在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经营者建设必需的临时性的配套设施,并纳入规范化管理。二是制订实施财政、劳动用工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到山区镇投资建设道路、水、电、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兴办乡村旅游景区(点)、旅游酒店、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其他工商业企业。三是加大对山区镇一村一品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推动、示范带动、龙头牵动、专业合作等措施,推动一村一品迅速向产业化发展。四是加强项目带动、项目开发,有计划地把广州市重要战略性物资储备、大宗商品储备基地从城区向北部山区转移。五是在山区镇开展“农民以承包土地换社保,以宅基地换住房”试点工作,为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创造条件,达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引导农民“进城”的双赢目的。六是整合资源,扩大宣传,提高山区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招商引资氛围。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到2012年,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扶持山区镇专项资金提高到每镇每年1500万元;二是争取山区镇享受中心镇的扶持政策,在税收返还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三是逐步取消社会事业和项目建设的镇级配套资金负担,具体由市农业局(市委农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梳理、研究后提出意见,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四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抓紧实施基本农田补偿制度;五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山区镇公共交通。

(三)有关民生政策对山区镇实行倾斜。一是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开展城乡学校间的对口帮扶,大力培养人才。二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本市职业技能培训券的申领发放要向山区镇倾斜,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自身就业意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扶贫覆盖面,免收贫困家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费。三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资助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减轻缴费负担;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提高村民医疗救助水平。四是提高对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由市本级每户补助2万元提到4万元;积极探索集中建设五保、低困保障房,积极推进农村危破房、泥砖房的适度集中连片改造,提高土地集约节约水平。

(四)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民营企业捐建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捐建项目可以冠名,实行直接挂钩帮扶,参与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探索组织专业的农村社工以带薪或者志愿者的形式驻村,推动农户之间的生产互助合作。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热情;探索实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的力量参与农村扶贫开发。

六、加强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市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成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任成员,负责全市市内农村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农业局(市委农办)负责人任主任,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10名左右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综合统筹、指导协调、检查督促、情况收集、整理上报、考核验收等日常工作。各有关区(县级市)要参照市的做法,成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具体承担部门。从化、增城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切实加强领导、沟通、协调、服务,确保农村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5

【发布文号】皖政〔2008〕27号 【发布日期】2008-03-30 【生效日期】2008-03-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

(皖政〔2008〕27号)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巩固扶贫开发成果,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至2010年,在2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0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重要性

2004年以来,各有关市、县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04〕81号)精神,在2225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基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自我脱贫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实践证明,整村推进工程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工作成效的主要抓手,是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力量攻坚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扶贫资金进村入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惠民工程。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当前,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同时要把缩小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搞好规划,抓好落实,确保整村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为中心,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从2008年到2010年,在重点县每年安排500个左右重点村,3年内覆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革命老区县的全部重点村。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重点村要达到以下标准:

1.有一条通村硬化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延伸。

2.群众能够饮用清洁卫生水。

3.群众有病能够及时就医。

4.消除贫困户居住的危房。

5.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在册绝对贫困户的在校高中生、大中专生基本得到就学资助。

6.有就业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人员能够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且至少有一人实现转移就业。

7.有一个以上稳定增收的主导产品或产业。

8.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综合指标:在正常年景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以上。

三、重点村的确定原则

1.优先安排已经规划的村。

2.优先安排资源贫乏、自然条件恶劣的村。

3.优先安排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

4.优先安排有选派干部任职或已经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的村。

5.适当安排已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但因灾损失较大、返贫人口较多的村。

四、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1.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认真总结2004―2007年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做法和经验,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全省贫困人口数量、扶贫资金规模以及各县情况等因素,确定全省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村的名单。

2.各重点县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科学可行的整村推进工程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规划包括组织领导、目标任务、重点村名单、扶贫资金和项目安排、整合资金、项目责任人、对口帮扶单位、验收、考核、奖惩等内容。

3.各重点村要制定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村庄规划、项目安排、项目责任人、保障措施等内容。方案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明确有关单位加强对重点村的指导,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整村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重点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整村推进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对实施整村推进工程负总责,每个重点村必须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和一个帮扶单位联系,一名干部驻点,切实做到工作任务分解到村,资金项目安排到村,责任措施落实到村,扶贫成果惠及到村。省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省各级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扶贫联系点和重点村的帮扶力度,积极帮助重点村和贫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提高整村推进工程实效。

2.加大资金投入。各重点县每年用于整村推进工程的财政扶贫资金不得低于省下达该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70%;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资金量不得少于省当年安排到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并积极组织交通、通信、电力、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教育、文化等部门的支农资源,集中各方面力量,共同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省有关部门要围绕整村推进的工作标准,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保证资金投入。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在扶贫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重点村。省农委、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劳动保障厅在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能源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加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方面,每年安排项目和资金时要优先考虑重点村。各级扶贫、农业部门和农业银行要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能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帮助重点村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主导产业。要切实抓好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尽量扩大互助资金规模,为农户发展生产创造条件。省、市、县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优势,对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选派村进行重点帮扶。

3.加强检查监督。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领导和指导,各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责,加强检查、督促和协调,及时解决整村推进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切实加强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省审计厅、省监察厅要做好审计、监督工作,确保资金按照省政府要求用于整村推进工程。省农村调查总队要做好对重点村的统计监测工作。各重点县政府每年3月份要对上的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考核和评比,并及时将情况报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级农村贫困统计监测办公室要进一步健全重点村扶贫动态监测网络,为考核提供客观依据。各重点村要制作公示牌,向群众公开整村推进的目标任务、项目内容、资金渠道、责任人等情况。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把各重点县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情况作为扶贫开发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如期达到标准、成效显著的给予通报表彰;不能达到标准的给予批评;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三月三十日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6

一、2007年工作基本情况年终总结

(一)狠抓工业项目和工业载体建设,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完善集中区规划,优化集中区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开发成本和项目投资成本。创新县工业集中区开发机制,调整县工业集中区建设模式和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引进XXX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利益共享、循环发展”的模式合作开发县工业集中区,共同推进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双方半年多的洽谈,于今年8月份顺利签订了合作开发合同,该公司在我县注册成立XXX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正式运作。充分引导利用社会资金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引进容县客商总投资3000万元的XX实业有限公司4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项目,使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已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进行集中区征地、土地平整、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新征土地800多亩,平整土地650多亩,硬化道路420米,改造道路675米,修建挡土墙322米,建设排污渠960米。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继续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大会战,城市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其中调整充实为25个项目后累计完成投资6730.6万元,今年1-11月完成投资2452万元,XX花园、XX商贸中心、XX小区等房产开发类项目完成投资445万元;XX道路改造配套工程、旧城区排污改造、XX镇旧城改造等市政建设维修类项目完成投资299.5万元;县供水公司5万吨/d扩建改造、县城河XX防洪堤23米高程以上建设、XX大道建设等市政基础设施类项目完成投1025万元;XXX休闲旅游风景区一期工程、XZXX度假村一期工程、东山公园、XXX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类项目完成投资582.5万元;已有XX花园、XX商厦、XX商城、体育馆续建、河X防洪堤23米以下高程建设等5个项目完工。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积极做好自治区第六届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迎检准备工作,重点在治理“五乱”、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狠抓“三农”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选派567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驻全县266个行政村指导新农村工作,共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9096万元,其中新农村规划投入1801万元,水、电、路、通讯、教育、卫生等建设投入6513万元,其他建设投入782万元;新建试点村农村住房187幢,修建水渠33.21公里,新修建农村公路57.47公里,新建沼气池380座等。积极向上级争取水利、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初步落实各种项目建设113项。

农村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XX水利枢纽工程、XX坡头水电站、红旗水电站、XX水电站、XXX佛电水电站等水电续建项目进展顺利,XX防洪堤水毁修复工程按设计要求建设完成,XX水库等6个水库穿坝涵管改造及维修、XX干渠XX渠段等12处灌区渠道改造及维修已全部完成,有效地改变了我县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力。

(四)狠抓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狠抓增收节支,财政运行状况逐步好转。

(六)狠抓社会事业发展,和谐XX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大科普工作资金投入,加快科普长廊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科普设施建设,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于9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两基”攻坚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筹措资金71.65万元,解决了434名考上大学的家庭贫困学生的入学难问题;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数字电影《XX狮王》成功上映,成功举办“南北狮王”争霸赛等一系列赛事;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全县共有68.5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80.05%,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积极开展乙脑、艾滋病、狂犬病防治工作,提高群众疾病防控意识;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至11月底,全县共有1.35万多人参加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0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19人,“4050”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268人。进一步加大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1—11月份,发放城镇低保补助3079户84324人次共778.84万元,发放农村低保补助24068户32.8万人次共414.9万元;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推行社会福利、社会捐赠、优抚安置、助残救济等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救助。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继续深入开展“平安XX”创建活动,坚持打、防、控、管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开展“百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依法及时处置各种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对矿山、危险化学品、水陆路交通及消防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治理,及时消除各类事故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各种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报告、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努力构建“和谐XX”。

(七)狠抓干部作风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根据自治区、XX市关于作风效能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各乡镇、各部门结合抓好各项中心工作,全面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各乡镇、各部门除完成系统学习、形象教育、专题讨论、查摆问题、集中整改、总结考核提高等“规定动作”外,还认真根据本单位实际,抓好“自选动作”的落实,特别是突出抓好“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并以“三项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办事预约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延时服务制度等行政效能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格局。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和XX、XX、XX等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使作风效能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全县广大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有效推动了我县“三大会战”、招商引资等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达到了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和各项工作“两不误、双促进”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

虽然今年以来我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农民增收困难;二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规模企业少,企业竞争力不强,工业发展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面临的困难较多,项目开工率、合同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仍然不够理想;四是公路大会战和城市建设大会战项目资金筹措困难,有关单位的协调服务力度不够大,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五是财政收入增长仍然不快,可用财力增长缓慢,支出压力较大,财政资金调度困难;六是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改制企业职工安置、一二次退伍军人福利待遇、农村三大纠纷及矿山污染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2008年工作打算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作全局,继续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深入推进“三大会战”,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增收节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XX建设。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巩固基础增效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立足资源上项目,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大会战,重点抓好33个钛矿及其他矿产品的开采与加工系列、松香化工、铝型材加工、电子与饰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和水电站建设等工业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考评机制,强化服务与协调,千方百计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狠抓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如期开工、竣工、投产。进一步完善集中区规划,加快“XX—XX—XX工业长廊”规划、在XX临港工业区和XX二级公路沿线设立工业集中区新区、XX镇XX工业区以及XX港XX港区西江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的前期工作,优化集中区的布局,切实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依法处理集中区土地遗留问题,扩大征地规模,盘活现有存量土地,整合优化现有土地资源,努力增加土地储备。加快产业园区分类管理申报工作进度,力争列入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管理。积极配合XX投资有限公司加快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铝型材加工区和金茂工业小区建设,促进支柱产业钛白业和新兴产业铝型材加工业集聚。完善集中区的管理、服务和招商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加大对钛白、松香、铝型材等产业,特别是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强跟踪服务,加快其内涵改造、外延扩张和产能发挥;认真开展企业产业链条研究,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与县内外企业进行产业对接,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使企业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引导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狠抓节能降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市场等措施,积极应对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日常监测,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测,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的协调服务,引导和扶持企业做好生产要素准备,确保企业“拉满弓、开满车”,满负荷高效运转。坚持“抓大”与“扶小”相结合,认真落实上级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三)创新方式抓招商,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巩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成果,全面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抢抓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整合县内大宗农业、林业、矿产、劳动力等优势资源,包装一批优势项目,力争引进一批钛白、铝型材生产、林产林化、矿产开采和深加工、水电站和劳动密集型工业项目。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促进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八大措施,充分发挥我县驻广东顺德、东莞招商办事处的作用,积极开展驻点招商,同时抓好专业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重点加快我县招商局与XXX投资有限公司的招商资源整合,引进该公司先进的招商引资经营和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人员整体素质,在科学合理规划集中区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司在东部的人脉资源和招商优势,代表我县工业集中区开展对外招商,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争再引进一批加工贸易产业项目,实现招商成本最小化和招商成果最大化。继续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加大对签约项目和在谈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切实提高项目的合同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四)依托项目促建设,进一步筑牢发展基础。

(五)强化征管促增收,进一步增强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积极培植财源,重点加强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的培育,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税收均衡入库。执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乡镇政府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强化税源监控措施,建立稳定增长的税收机制。进一步加大财税征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铅锌矿、高岭土、钛矿等矿产品和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加强对非税收入的调控,在确保财政增长的同时努力降低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提高财政收入增长质量。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预算编制形式,推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项目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快会计核算中心支付制度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力争年内全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围绕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规范收入征缴和支出拨付程序,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进度和效率。加强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实事,进一步缓解财政资金调度困难。推行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切实节约财政资金。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推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建立财政投资绩效评价机制,实行财政投资项目跟踪问效制度,进一步规范财政性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和投资项目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统筹兼顾重协调,加快推进和谐XX建设。

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大科普工作资金投入,加快科普长廊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科普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全民科技素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加快以农村中小学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建设项目和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为重点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考上大学的家庭贫困学生帮扶力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县职教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县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在9月份完工投入使用,在校生规划达3500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送生7000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充分利用县体育馆等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XX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XX村XXX故里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X洲岛旅游开发规划》和《XX百里X江画廊旅游开发策划》等旅游项目前期工作,狠抓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加强新农合信息管理网络建设,完善“新农合”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三网”建设,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体系建设,争取年内再建设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抓好劳动就业网络建设、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提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和再就业率,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继续做好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工作,多渠道加大救助帮困力度,尤其是要搞好扶贫济困送温暖和领导干部帮扶特困下岗职工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完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计生奖励帮扶政策,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环保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巩固节能减排工作成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XX”活动,加大“五五”普法宣传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加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依法及时妥善处置各种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认真开展以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XX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十二月十日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7

整合政府2010 (i Gov2010) 计划的愿景是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整合政府工作, 以使客户感到满意并连通民众。为此, 新加坡采取了四项战略性手段:提升政府电子服务的普及性和多样性、增进民众在电子政府中的参与度、强化政府的能力和协同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优势。

整合政府2010 (iGov2010) 计划的目标是到2010年, 要让80%的民众对电子政务的质量非常满意, 90%的民众愿意推荐他人使用政府提供的电子服务, 80%的民众对新加坡政府在线发布的有关政府政策、项目和举措的信息的明确性和价值表示满意。新加坡电子政府意见调查显示, 早在2008年, 该目标就已基本实现。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企业和80%以上的个人在处理政府业务的过程中采用电子方式。其中, 80%以上的企业和个人对政府电子服务的总体服务质量表示满意。新加坡政府已通过各种机构推出了300项移动服务。

重视非政府组织的扶贫作用 篇8

据国务院扶贫办介绍,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江西省山江湖可持续发展促进会、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6家非政府组织,将利用江西省扶贫办提供的1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江西乐安县、兴国县和宁都县的6个乡镇18个重点贫困村开展村级扶贫规划项目。

所谓非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不以盈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组织形式,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志愿性和公益型。据清华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所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活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调查、研究,行业协会、学会,文化、艺术、咨询服务,扶贫。由此可见,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活动较为活跃的领域往往是“社会需求旺盛、存在公共物品供给缺位且政府在政策上又相对允许或鼓励发展的领域”。特别是在国家扶贫工作中,非政府组织更是发挥出了自己的独有优势。如成立于1989年2月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它是对海内外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开展各类扶贫项目200多项,近年来,每年约有10多万贫困农民受益于这些项目。

国务院扶贫办对外联络司司长吴忠强调,之所以选择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扶贫开发,是由于非政府组织机制灵活,工作方式细致。他认为,非政府组织利用政府资金参与政府扶贫开发,对中国现行扶贫工作体制将是一个创新,实际上也是对扶贫资金管理上的一次探索与突破。

对此,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林伍德也认为,非政府组织参与中国政府的扶贫项目,可以简化很多中间环节,村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它可以推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展开更好的合作,在扶贫工作上进行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促进扶贫工作的深化。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表示,如果中国非政府组织利用财政资金扶贫的项目试点成功,不仅对国内现阶段的扶贫模式有所创新和突破,也将有利于国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引入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2006年5月31日,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在广西南宁分别与国际计划、国际行动援助,世界宣明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以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区主导型发展试点项目中的作用,探索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开展扶贫工作的方式,该项目投资约4800万人民币,用于广西、四川、陕西、内蒙古四省(区)的60个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根据协议,国际计划、国际行动援助和世界宣明会将根据商定的计划,对试点县(旗)、乡、村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和社区协助员进行培训,包括参与式方法、财务管理、记账方法、项目操作程序和原则等;协助开展各项项目活动并解决社区必要的活动费用;协助试点县(旗)项目办对社区协助员的招聘和考核;监督县(旗)项目办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资金管理和支持服务的完成情况。

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蒋晓华说,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承担同一项扶贫开发任务,分工协作,资源互补,相互促进,相互监督,政府仍然发挥主要作用,非政府组织发挥补充作用,这种思路和模式充分考虑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马和励非常赞赏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他认为,民间组织在促进发展上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说过的那样,民间组织活跃在一个非常独特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思想得以产生,人们的思维方式得以改变,人们不仅仅是在谈论发展的问题,而是采取实际行动积极地促进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不过,目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合作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处长王国华根据自己工作经历,认为有四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什么样的非政府组织有资格进入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有些非政府组织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政治上的歧视和政治上的目的,第二,非政府组织在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时候,政府如何进行监督。第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搞减困工作的时候如何互动,第四,非政府组织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扶贫。目前的难民救助、艾滋病防治等方式都是卓有成效的,但还需要开发新的形式。

同样,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注意。作为国内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黄浩明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非政府组织应该起一个补充作用,因此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新型的扶贫开发模式,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执行能力。从而将有更多的扶贫款直接到户,直接到农民家里;培养一批从事专门扶贫的人才,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一些先进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有利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轨,使非政府组织更加规范化地经营,更加按照每个机构的宗旨实现自己的目标。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9

一、工作目标

1、确保全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统计求实率在100,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107左右。

2、大搞“三县同创”活动,加强信息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药具发放,政务公开,信访工作,及时办理一胎服务卡和二胎服务证。

3、抓后进村街,搞村民自治,合格村建设,推广知情选择试点村,进一步完善基层网络组织建设。

5、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会员民主参与监督作用,把计生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范文网】

6、在年终省、区、市三级考核检查中保大旗、争先进。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县委政府建设“四个大县”的目标要求,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立足长远,把握大局,利用徐矿集团在xx开办年产量为120万吨煤矿的契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继续抓住一个龙头以xx煤矿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龙头,利用两种载体“四在农家”和“三级联创”,打造三个基地在沙溪、丰河打造蔬菜基地,在放牛坪、永胜、先锋打造有机红粮基地,在天龙、兴隆打造畜牧业基地,为实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工作目标而努力。

二、目标任务加强基层党建,继续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顺利通过省、市、县关于“三级联创”、“四在农家”的各项考核检查,完成全乡所有村级办公楼的修建,完成两个“四在农家”创建点的阶段工作任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打造万亩红粮生产基地,做大做强蔬菜种植业,并在龙凤、天龙、兴隆扩建畜牧小区;完成脱毒红薯、免耕洋芋、免耕油菜的种植计划,基本实现农作物栽培、种植、管理等技术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继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沙桃公路的扫尾工作,对沙放沙溪—放牛坪公路、桃容xx—容光公路进行维修改造,完成兴隆、天龙、先锋大坡、龙凤等村级公路的修建和改造;落实沼气池200口;力争动工修建松林—放牛坪的人畜饮水和农用灌溉管道工程;顺利完成“两基”迎国检和省复评验收、社会事务、安全生产、综治维稳、人口计生等各项工作任务、并继续提供优质服务,为徐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xx煤矿的选址布井和拆迁建房等工作顺利进行。通过一年的努力,力争使全乡gdp上升1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

三、具体工作一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1、加强班子建设;

2、发扬基层民主,落实党务、政务、村务、校务公开;

3、抓好党员的发展、培训和教育管理;

4、完成党费收缴工作;

5、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工作,深化“五.个好”乡党委、村级党组织和“五个有”乡镇站所的创建。

6、继续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7、抓好“四人”和乡土人才的培训管理;

8、抓好“四村”和“四在农家”的创建2008年,全乡的“四在农家”创建点暂定在沙溪村青坎组和先锋村大坡组;

9、抓好远程教育工作。

10、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二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

1、加强种子市场的整顿,确保农民的利益受到合法保护;

2、实现水稻、玉米栽培、种植和管理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并加强有机红粮生产、蔬菜种植、免耕油菜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3、抓好农用机具的推广和使用。

4、抓好畜牧小区建设,办好示范点,带动全乡畜牧业的发展。2008年,将利用龙凤村松林组水草丰茂、栽畜量较大的优势,建立养牛和养羊的示范基地,利用沙溪村和丰河村蔬菜种植的优势建立生猪养殖示范基地。

5、抓好定单农业,签订购销合同,发展有机红粮生产8000亩,有机小麦5000亩。

6、在沙溪村发展蔬菜种植200亩,在丰河试点种植蔬菜50亩。

1、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次,使350人实现脱贫目标。三为xx煤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做好占地拆迁、水源污染、房屋和苗木损坏等群众协调工作;

2、为xx煤矿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

3、搞好机电维修、运输采买、餐饮供给、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多方筹措资金,力争在年内动工修建松林—放牛坪的人畜饮水和农用灌溉管道工程。

2、完成沙坝至xx公路、xx至容光公路以及兴隆、先锋大坡等村级公路的改造和修建;

3、立项修建500m2的文化中心。五扎实开展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任人为贤,德才兼备,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干成事”的精干高效的基层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

斗力。六抓好社会各项事业。

1、抓好人口与计生工作,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2、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抓好综治维稳工作和“平安村寨”的创建巩固;

4、抓好“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复评验收;

5、抓好其他相关工作。完毕,全文共2150字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11

此外,还向木薯协会有关部门提出了2个帮扶建议,一方面以不低于每公斤1.82泰铢价格收割节气初的鲜木薯。据悉目前该类品质的木薯市场收购价仅为每公斤1.2泰铢。目前估计的产量情况是,今年11月至明年4月的前6个月,将有2 100万t木薯上市,而之前预估2017年木薯产量为3 100万t。操作上,现有企业提供梯级收购价格和总量,该厅将作为中间方向银行方面进行协调向企业提供贷款。另一方面就是邀请木薯进口国商家洽谈采购事宜,比如印尼、马来西亚,台湾地区、日本和中国大陆。

(摘自新浪财经,2016-9-20)

“县政府扶贫开发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12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进一步统一全镇干部的思想,切实推进和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工作,镇党委专门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党委副书记***同志任副组长,***、***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依法行政

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和措施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加强学习依法行政的具体内容,及时掌握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提高依法行政的执行力,确保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健全决策机制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认真落实《都江堰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对重要的文件、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做到决策前进行公示,需要听证的,组织听证,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

四、制定规范性文件

1、严格落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2、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规定的时限内按要求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备案,做到“有件必备”。

3、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坚决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切实做到“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4、接受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定期、不定时地对本镇备案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对出现问题的及时通报。

五、工作安排

1、组织机关干部认真系统的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

2、积极配合市人事局做好《公务员法》的宣传、学习、培训工作。

3、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做好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成都市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情况的宣传工作。

>>>>

上一篇:《定位》读后感800字下一篇:履行“六大员”职责工作总结